第一篇:卫生监督超重点
第一章
卫生法基础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卫生法: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国家意志,以权力、义务为内容,旨在确认、调整和保护人体生命健康活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行为规范体系。
卫生法的含义:
1、由国家制定、认可、解释或变更的,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
2、具有国家意志性,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3、以规定人体生命健康权利和义务为内容;
4、调整的是涉及人体生命健康活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5、卫生法律规范的总和。
卫生法的调整对象:指卫生法在规范与人体生命健康相关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从其调整社会关系的性质出发,主要包括:卫生行政法律关系;卫生民事法律关系;卫生刑事法律关系。
卫生法的作用:规范作用:个体行为;社会作用:公共管理作用。卫生法的要素: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法律概念
卫生法的渊源:已被承认具有法律效力的卫生法律规范的各种具体外在表现形式。
我国成文卫生法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宪法》;卫生法律;卫生行政法规;地方性卫生法规;卫生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卫生规章;国际卫生条约;其他卫生法渊源
卫生法制定:又称卫生立法,有权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补充或废止卫生法律和其他规范性卫生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性活动。
卫生法的实施:卫生法律规范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贯彻与具体施行:卫生守法、卫生执法、卫生司法、卫生法律监督
卫生法的效力:指卫生法作为一种国家意志所具有的约束力。
卫生法的效力等级:1.一般规则:①宪法至上。②上位阶的法高于下位阶的法。③同位阶,同等法律效力。④下位阶法与上位阶法冲突无效。
2.特殊规则:①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特别规定优于一般规定。
②新法优于旧法。新的规定优于旧的规定。③卫生法律文本优于法律解释。④有关机关裁决。卫生法律责任:违反卫生法律规范的行为主体,对其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带有强制性的不利法律后果。主要分为三种: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 构成要件: 分别是
(1)行政责任主体必须是行政主体或行政管理相对人
(2)行为人实施了违反卫生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3)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主观故意或主观过失。
(4)法律法规明文规定违法行为造成损害后果应当追究法律责任。
(1)有损害事实。(2)有违法行为。
(3)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4)主观上有过错(故意或过失)。
(1)犯罪客体: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受刑法所保护,如公共卫生关系和公民生命健康权利。
(2)犯罪客观方面: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
(3)犯罪主体:指实施犯罪行为并承担刑事责任的人或组织。
(4)犯罪主观方面: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犯罪行为引起的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故意或过失、犯罪目的和动机等)。
第二章 卫生监督
卫生监督的概念: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卫生法律、法规的授权,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贯彻卫生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违反卫生法规、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的一种卫生行政执法行为。
卫生监督的功能:制约、规范、预防、促进 卫生监督特征:1.健康权与合法权益保护性2.法定性与授权性3.行政性与技术性4.广泛性与综合性5.强制性与教育性
卫生监督的分类:1按卫生监督的过程分类:预防性卫生监督、经常性卫生监督;2按卫生监督的行为方式分类:羁束卫生监督的行为与自由裁量卫生监督行为;依职权卫生监督行为与依申请卫生监督行为;要式卫生监督行为与非要式卫生监督行为
卫生监督行为的效力有效成立的一般要件:1行为的主体合法:法律、法规设定的2行为不超越权限3行为内容合法4行为符合法定形式5行为符合法定程序
卫生监督应遵循的原则:1依法行政的原则:依卫生法律、法规为依据、适用卫生法律、法规准确无误、在法定期限范围内正当行使监督权2遵守法定程原则3以事实为依据的原则4 独立审理卫生违法案件的原则
第三章 卫生监督法律关系
卫生法律关系: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在卫生管理和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依据卫生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卫生监督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内容
卫生监督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1.法律规范2.法律事实
第四章 卫生监督主体 卫生监督主体:在卫生监督法律关系中享有卫生监督权利,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从事卫生监督活动,并对由此产生的行为后果承担法律责任的机构。
卫生监督主体的基本要求:1依据组织规则设立2获得法律、法规授权3权利和职责的统一4具有相应的监督能力
卫生监督主体的地位:1.明确的法律关系:与相对人“管与被管”2.法定的监督权力:授权,不得越权3.垄断的监督资格:监督主体单一性和对监督权的垄断性4.独立的监督活动:独立完成;划清上下级责权关系5.有限的监督权力
卫生监督主体组成:1卫生行政部门2卫生监督机构
1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定授权、程序成立,其行政管理工作不需专门授权。包括:卫生行政部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检验总局(国家出入境检疫检验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其他行政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卫生监督机构:卫生监督(局)所。注意:没有得到法律法规的授权,不具备独立的监督主体资格,只能以卫生行政部门的名义对外实施监督和处罚权。
第五章 卫生监督依据
卫生监督依据包括:卫生法律、规范、规章、技术法规
第六章 卫生监督手段
卫生监督手段主要包括:卫生法制宣传、卫生行政许可、卫生监督检查、卫生行政奖励、卫生行政即时控制、卫生行政处罚、卫生行政强制执行 卫生行政许可:卫生行政执法机构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按照卫生法律、法规、规和卫生标准、规范进行审查,准予其从事与卫生管理有关的特定活动的行为。
卫生行政许可的原则:1.法定原则2.公开、公平、公正原则3.便民、效率原则4.信赖保护原则5.监督原则
卫生行政许可的形式:1.许可证:生产或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进出口许可证、执业和工作许可证2.资格证、资质证或其他合格证:执业证书、产品证书、健康合格证明、其他证书3.行政机关的批准文件或者证明文件:批准文号:药品和生物制剂、化妆品、食品
生物材料、医疗仪器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许可证件 设备、设施、产品、物品、检验、检测、检疫:标签或盖章
卫生行政许可的效力:1.证明力2.确定力3.拘束力
卫生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分类:1一般和特定2依职权与依授权3事前、事中、事后4定期与不定期5全面和重点6现场与书面7按内容:食品安全、职业卫生、发射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化妆品卫生、医疗服务、传染病防治等 卫生监督检查的方式:1.实地检查2.查验3.查阅资料4.统计
卫生行政处罚定义:指卫生行政部门为维护公民健康,保护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法对相对人违反卫生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给予的惩戒或制裁。
卫生行政处罚原则:1处罚法定原则2处罚的公开、公正原则3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4罚款决定与收缴罚款相分离5一事不再罚的原则6处罚救济的原则
卫生行政处罚的管辖:(一)地域管辖:同级别(二)级别管辖:不同级别(三)指定管辖:管辖权争议,共同的上级机关指定(四)移送管辖:不属于自己管辖,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五)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司法机关
卫生行政强制分类:①行政强制措施;②行政强制执行 卫生行政强制执行内容:1.财产权2.人身权
卫生行政强制执行形式:1.滞纳金2.强行扣缴3.强行划拨4.强制履
第七章 卫生监督程序
卫生监督程序特征:1.法定性2.有序性3.制约性 卫生监督程序的基本原则:
(一)程序公正原则
(二)公开原则
(三)相对人参与原则
(四)效率原则
卫生行政许可程序:1申请与受理2审查3决定4变更与延续5对许可事项活动的监督检查:收回或吊销、撤销、注销 预防性卫生监督程序:1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卫生审查2设计阶段的卫生审查3施工阶段的卫生审查4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 卫生监督检查程序:1监督前的准备2进入现场3表明身份、说明理由4调查取证:制作《现场调查笔录》和《询问笔录》、现场采样或检测、调阅相关书面材料5通报结果 卫生行政处罚程序:包括了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其中: 简易程序:
1、表明身份
2、说明理由和依据
3、填写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
4、交付与告知
5、备案
一般程序:
(一)受理与立案
(二)调查取证
(三)处罚决定
(四)送达
(五)执行
(六)结案
第八章
卫生监督调查取证
原则:1迅速及时原则2客观全面原则3合法原则4回避原则
分类:按证据来源划分:原始证据、传来证据;按证据与证明对象的关系划分:直接证据、间接证据;按证据存在和表现形式划分:言证、物证
种类:书证、物证、视听材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现场笔 录
调查取证的方法:调查询问、抽样取证、委托鉴定、现场勘验、证据先行登记保存、证据复制
证据的审查内容:合法性、关联性、真实性
第十章
医疗机构卫生法律制度与监督
医疗执业机构监督内容:包括执业资格、执业范围及其医务人员的执业资格、执业注册 医师执业监督:执业资格和执业注册
第十一章
医疗安全和质量法律制度
医疗安全概念:狭义:= 医疗质量安全,是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保证病人人身安全,不因医疗失误或过失而遭受危害,即不发生因医疗失误或过失造成病人死亡、残疾以及躯体组织、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受损的不安全事件。广义避免风险(医院及当事医务人员)发生事故和医源性医疗纠纷,包括:经济风险、法律责任风险、人身风险等
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伤害的事故。
医疗安全监督: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对医疗机构的医疗安全控制、医疗事故的防范与处理,并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进行行政处罚的卫生行政执法行为。
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的过程中,由于诊疗过错、医药产品缺陷的原因,造成患者死亡、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等明显人身损害的事件。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
一般:15日内报告,5个工作日核对;重大:12h 12h;特大:2h 2h
第十二章
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与监督
法定管理传染病种类:37种,甲、乙、丙三类,分类管理。
传染病的预防:
1、开展健康教育、专业培训,普及防治知
2、消除各种传染病传播媒:鼠害、病媒昆虫、钉螺
3、加强管理和改善公共卫生设施
4、实行预防接种制度
5、严格执行各项卫生制度
6、传染病监测和预警制度
7、各级CDC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职责
传染病疫情的报告:责任报告单位:CDC、医疗机构、采血机构、执行职务的人员——规定内容、程序、方式、时限;义务报告人:任何单位和个人;责任报告人:各级CDC、各类医疗机构、采血机构、执行职务的人员
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肺炭疽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城镇在2小时内,农村在6小时内。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应当在24小时内
传染病疫情公布:国家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布制度:卫生部:定期,全国;省、区、市卫生厅:定期,本行政区域。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卫生部负责向社会公布,并授权省、区、市卫生厅公布本行政区域
第十四章
职业卫生法律制度与监督
职业卫生监督的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职业卫生监督方法:行政管理手段、医学技术方法
第十六章
学校与托幼机构卫生法律制度与监督
学校预防性卫生监督包括内容:1.申请 2.选址、设计审查3.竣工、验收
具体要求:校址选择、用地设计、平面布局设计、教室组成与布置设计、行政和生活服务用房、学校建筑设备
第十七章
公共场所卫生法律制度与监督 卫生要求:1.空气:《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通风、卫生间、装修装饰、控烟2.微小气候: 气温、湿度、风速3.光线:采光、照明4.噪声:不得超过标准5.生活饮用水:定期更换、消毒6.公共用品用具:清洁卫生,一客一换。《公共场所用品标准WS205-2001》7.卫生设施设备:清洗、消毒、保洁、盥洗;公共卫生间:独立排风系统 蚊、蝇、蟑螂、鼠等废弃物存放8.从业人员:身体健康、具备基本卫生知识。健康检查 :1持证上岗,“健康合格证”。2禁止从业情形:痢疾、伤寒、甲戊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 3个人卫生:勤洗澡、勤理发、勤换衣服等。
第十八章 食品安全法律制度与监督
食品安全: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食品安全事故: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食品安全监督:食品安全监管主体依法在其管辖范围内,按法定程序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在食品生产和加工、食品流通、餐饮服务等全过程中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情况进行检查、监测、监督和处罚的行政执法活动。良好生产规范(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是一种特别注重在生产过程中实施对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的自主性管理制度。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表示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是一个保证食品安全的预防性管理体系。
食品召回:指食品生产者按照规定程序,对由其生产原因造成的某一批次或类别的不安全食品,通过换货、退货、补充或修正消费说明等方式,及时消除或减少食品安全危害的活动。
食品安全危害评估的主要内容:该食品引发的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或引发上述危害的可能性;不安全食品对主要消费人群的危害影响;危害的严重和紧急程度;危害发生的短期和长期后果。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概念:通过系统和持续地收集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的监测数据及相关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和及时通报的活动。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内容:
1、食源性疾病
2、食品污染
3、食品中有害因素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概念:指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所进行的科学评估。包括: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风险特征描述等。
第二十二章
卫生行政法律救济制度
卫生行政复议: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相对人)认为卫生行政执法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特定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该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原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活动。行政机关自我纠正错误的一种重要监督制度。
卫生行政复议的程序:1申请2受理3审理4决定
卫生行政诉讼:指行政相对人与行政主体在卫生行政法律关系领域发生纠纷后,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依法定程序审查行政主体的卫生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并判断相对人主张是否妥当,作出裁判的一种活动。“诉讼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卫生行政诉讼的原则:
1、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
2、诉讼期间不停止执行具体卫生行政行为原则
3、卫生行政机关负有举证责任的原则;
4、审理卫生行政诉讼案件不适用调解的原则
5、审查具体卫生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原则
卫生行政诉讼管辖:级别管辖、地域管辖(一般地域管辖、特殊地域管辖、指定管辖、移送管辖)
卫生行政诉讼程序:起诉、受理、审理
第二篇:卫生法律法规与监督重点总结
第一章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卫生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旨在调整医药卫生关系,在保护人体生命健康活动中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各种社会规范的总和。
卫生法的特征:1.以保护人的生命健康为根本宗旨2.与自然科学紧密联系
3.融入大量技术规范4.反映社会共同要求5.采用多种调节手段。
卫生法律关系:由卫生法所调整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团体之间、它们内部机构以及它们与公民之间在卫生监督、医药卫生管理和医疗预防保健服务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卫生法律关系的特征:1.卫生法律规范是卫生法律关系的前提2.卫生法律关系所体现的利益是个人和社会的健康利益3.卫生法律关系是一种纵横交错的法律关系4.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保健机构是最主要的主体
卫生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卫生法律关系主体、卫生法律关系内容、卫生法律关系客体(物、人身、行为、精神产品)
卫生法律的适用应遵循法定的规则:1上位法优于下位法2同位阶的卫生法律规范具有同等法律效力3特别法优于一般法4新法优于旧法5不溯及既往原则
卫生法的效力范围: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对人的效力
卫生行政责任:行为主体实施违反国家卫生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其行为尚未构成犯罪时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卫生民事责任:行为主体因违反卫生法律、法规而侵害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权益,所应承担的以财产为主的法律责任。其构成要件:1有损害事实2有违法行为3损害事实与违法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4主观上有过错 卫生刑事责任:行为主体实施了犯罪行为,严重地侵犯了卫生管理秩序及公民的人身健康权而依刑法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第二章
卫生监督是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公共卫生法规的授权,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遵守公共卫生法规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违反公共卫生法规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的一种卫生行政活动。
卫生监督的性质:行政性--根本属性
技术性--显著特点
卫生监督的特征:1健康权与合法权益保护性 2法定性与授权性 3行政性与技术性
4广泛性与综合性 5强制性与教育性 卫生监督的作用 :1为保障和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2实施国家职能、打击违反卫生法规活动的重要手段
3是保护国家、团体、公民个人有关卫生方面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
4卫生监督的大力开展,能够促进卫生监督的自我完善
5增强人的法制意识卫生监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预防性卫生监督 Preventive health supervision 是指卫生行政机关依据公共卫生法规对城乡规划和基本建设项目(新建、扩建、改建、续建等)所开展的设计卫生审查和竣工验收的监督活动。
经常性卫生监督Regular health supervision 是指卫生行政机关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管辖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个人或有关社会组织遵守公共卫生法规的情况进行的日常性监督活动。
卫生监督行为的有效成立要件 1主体合法2不超越权限3内容合法4法定形式 5法定程序
卫生监督应遵循的原则:1依法行政原则2遵守法定程序原则3以事实为依据原则
4独立审理卫生违法案件原则
第三章
卫生监督法律关系:是人们按照卫生法律、法规的规定,开展卫生监督活动时产生的卫生行政管理人与卫生行政相对人之间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卫生监督法律关系的特征 1主体法定性
2意志单一性
3国家强制性
卫生监督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卫生监督法律关系的主体
2卫生监督法律关系的客体
3卫生监督法律关系的内容
卫生监督主体:指根据卫生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力,代表国家意志行使国家卫生职能,对卫生监督守法主体遵守卫生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的机构。
卫生监督主体的地位:1法律地位的不平等性2法定的监督权利3垄断的执法资格 4独立的监督活动5卫生监督主体的地位不可改变
卫生监督人员是卫生监督机关的组成人员,口语中也称卫生执法人员或执法人员,是具体承担卫生监督任务的公民 第四章
卫生监督法律依据:卫生监督主体在实施卫生监督,作出卫生监督行为时遵照执行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总和
法律依据的特征:1.调整的范围广泛2.与医学发展紧密联系3.融入大量技术规范4.采用多种调节手段5.反映社会共同要求 卫生监督法律依据的适用规则:1上位法优于下位法2特别法优于一般法3 新法优于旧法4同位阶的卫生法律规范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卫生标准在卫生监督中的作用 :1.是卫生监督监测检验的技术规范 2.是卫生监督评价的技术依据3.实施行政处罚的技术性法律依据4.是行政诉讼的举证依据
卫生政策对卫生监督的作用:1指导卫生监督立法工作 2 指导卫生法律的执行 3弥补卫生法律规范的不足 第五章
卫生行政许可: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按照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卫生标准、规范进行审查,准予其从事与卫生管理有关的特定活动的行为。卫生行政许可的意义:1有利于保护公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有利于国家对卫生事业发展的宏观调控3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保障公共安全4有利于保护卫生行政许可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卫生行政处罚:卫生行政部门为维护公民健康,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法对行政相对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给予制裁的行政执法行为
卫生行政处罚的特征:1卫生行政处罚的主体是具有行政处罚权的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2卫生行政处罚的前提是相对人实施了违反卫生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3卫生行政处罚是对违反卫生行政法律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的制裁4卫生行政处罚既要遵循卫生行政处罚的实体性规范,又要遵循卫生行政处罚的程序性规范
卫生行政处罚和相关法律行为的区别见P83 卫生行政处罚的原则:
1、处罚法定原则
2、公正、公开原则
3、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4、权利救济原则
卫生行政处罚的种类: 申诫罚
财产罚
能力罚
人身罚
卫生行政处罚适用的基本原则: 1先调查取证后裁决原则2纠正违法行为的原则3一事不再罚原则
卫生行政处罚适用规则:1责令改正2不予处罚3从轻或者减轻处罚4从重处罚5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合并使用6对违法行为的追溯时效
第六章
卫生监督程序:卫生监督机构及其卫生监督人员依法行使职权的时间和空间的表现形式的行为过程。
卫生行政处罚程序:卫生监督机构对相对人实施卫生行政处罚的方式、步骤以及实现这些方式、步骤的时间和顺序的行为过程。
卫生行政处罚简易程序的适用条件: 1违法事实确凿2有法定依据3处罚程度较轻 卫生行政处罚简易程序的具体内容:示证→说明理由(《现场检查笔录》、《询问笔录》等证据)→告知→陈述和申辩→责令改正→《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当事人签收→七日内报卫生行政机关备案。
听证程序: 行政机关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由行政机关指派专人主持听取案件调查人员和当事人就案件事实、处罚理由及依据进行的陈述、质证和辩论的法定程序。卫生行政处罚程序中应注意的问题: 证据确凿
适用法律
自由裁量
程序合法
第七章
卫生监督调查取证的原则:迅速及时原则
客观全面原则
合法原则
回避原则
抽样取证注意问题:1填写《产品样品采样记录》2封存样品3送检验机构4当事人在场并签字5能反映整体状况6抽取的样品一式三份
卫生监督证据的运用 三类:不能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材料
不能单独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
数个证据证明同一事实的证明效力 第八章
卫生监督责任:卫生监督机构及其卫生监督人员因违法行政和行政不当,违反其法定职责和义务,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而应依法承担的效果。
卫生监督责任的构成要件:1主体是卫生监督机构及其卫生监督人员2产生的前提是违法行政或行政不当3卫生行政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4卫生行政行为人行政违法的情节和后果5卫生监督责任必须未卫生行政法律规范所确认
卫生行政执法监督的特征: 监督主体特定
监督对象特定
监督内容特定 监督行为法定
第九章
传染病防治法:指由国家制定或其主管部门颁布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传染病防治的重要原则
1、预防为主
2、防治结合3、分类管理
4、依靠科学
5、依靠群众 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分类
1、甲类传染病:强制性管理传染病,指霍乱、鼠疫。
2、乙类传染病:严格管理传染病。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布鲁氏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疟疾。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3、丙类传染病:监测管理传染病
肺结核、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疫情报告原则:属地原则
疫情报告人:
1、义务报告人:城乡居民、机构团体、车站、码 头、机场、饭店职工及其他人员
2、责任报告人: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 疫人员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病疫情采取的紧急措施
1、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
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2、停工、停业、停课;
3、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
4、封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病疫情采取的隔离措施:
1、隔离措施包括场所和人员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紧急情况下,可以采取隔离措施,但必须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
3、被隔离人员的生活保障
4、隔离措施的解除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病疫情采取的特殊措施
(1)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报经上一级地方政府决定,可以宣布疫区,在疫区内采取紧急措施,并可以对出入疫区的人员、物资和交通工具实施卫生检疫。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决定,可以对甲类传染病疫区实施封锁;封锁大、中城市的疫区或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疫区,以及封锁疫区导致中断干线交通或者封锁国境的,由国务院决定。
(2)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时,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有权全国范围或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地方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有权在本行政区域内,调集各级各类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参加疫情控制工作。
防止传染蔓延措施:
1、防止因交通而发生传染病扩散蔓延,在甲类等传染病发生时必须实施交通卫生检疫。
2、传染病人死亡后的尸体处理
3、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物品的处理
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是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公共卫生法规授权,对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卫生法规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的一种行政管理活动。监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经常性预防措施的监督
1、健康教育
2、计划免疫
3、消除各种传染媒介
4、加强管理和大力改善公共卫生状况
5、严格各项卫生制度
传染病控制的指导思想:
1、管好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分级管理
对传染源的控制措施的监督:
1、隔离治疗、医学观察
2、积极治疗,控制疫情
3、控制传播 第十章
国境卫生检疫法是指由国家立法机关以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制定的,用以调整在防止传染病从国外传入或者由国内传出,实施国境卫生检疫、传染病检测和卫生监督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国境卫生检疫的范围
(1)入出境人员:交通人员、旅客、外交、劳务、留学生、遣送人员、边民、团体等。外交人员不享有卫生检疫豁免权。(2)交通工具和运输设备(3)行李和邮包
(4)货物
(5)特殊物品:微生物、人体组织、生物制品、血液及其制品,以及与人类健康有关的啮齿动物和活昆虫等。
(6)尸体和骸骨,非因意外伤害而死亡并死因不明的必须进行卫生检疫。国境卫生检疫传染病的种类
1、检疫传染病:鼠疫、霍乱和黄热病。
2、监测传染病:回归热、流行性斑疹伤寒、伤寒、登革热、脊髓灰质炎、疟疾和流行性感冒等。
3、禁止入境的传染病:爱滋病、性病、麻风病、精神病、开放性肺结核等。
国境卫生检疫,指的是为了防止传染病由国外传入,或者由国内传出,保护国内和国外人群 的身体健康,由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在国境口岸对入出境的人员、交通工具、运输设备,以及可能传播传染病的行李、货物、邮包等物品,实施传染病检疫、监测和卫生监督的行政执法活动,是维护国家主权的国家行为。
国境卫生检疫的主体:国境卫生检疫法所授权的国境卫生检疫机关
传染病监测的主要措施
1、禁止某些检疫病患者入境
2、填报健康申明卡,出示健康证明
3、签发就诊方便卡,进行健康检查 第十一章
职业病防治法律制度是用来调整国家、用人单位、劳动者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利和切身利益的法律规范。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的主要法律关系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法律关系
2、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与用人单位之间法律关系
3、卫生行政部门与监督管理对象之间的法律关系 职业卫生监督的概念是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职业病防治法法律、法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运用行政管理手段和医学技术方法,对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职业卫生服务行为的监督检查。
职业卫生监督的意义和作用:
1、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2、防治职业病
3、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利益
4、促进经济发展
职业卫生监督应遵循的原则:
1、预防为主
2、防治结合3、分类管理
4、综合治理 职业卫生监督的主体是卫生行政部门
职业病前期预防的主要内容:
1、工作场所的基本卫生要求
2、职业危害登记申报制度
3、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建设项目的预评价制度
4、建设过程中的审查制度
5、职业病危害评价机构
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监督原则:建筑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运行或同时投产使用
劳动者健康监护制度:
1、上岗前健康检查
2、在岗期间的定期健康检查
3、李刚健康检查4为充分保障劳动者的知情权
第十二章
放射防护的三项基本原则:
1、时间正当化原则
2、放射防护最优化
3、个人剂量限制 放射装置的种类:I类为高危险射线装置
II类为中危险射线装置
III类为低危险射线装置 《放射工作人员证》制度
1、年满18岁,经健康检查符合职业要求;
2、遵守放射防护法规和规章制度,接受个人剂量监督;
3、掌握放射防护知识有关法规,经培训、考核合格;
4、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和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
第十三章
食品卫生法的概念:保证食品卫生,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保障人体健康,增强人体体质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食品卫生法的立法目的1、保证食品卫生
2、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
3、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与健康
4、增强人民体质
食品的卫生要求:
(一)食品应当无毒、无害;
(二)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
(三)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
(四)专供婴幼儿的主辅食品,必须符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营养卫生标准。
食品生产经营场所卫生要求
1、保持内外环境整洁,无有害昆虫滋生和生存的环境,与有害场所保持一定距离;
2、有与产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加工、包装、储存等厂房或场所;
3、有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鼠、防蝇、洗涤、污水排放、存放垃圾的设施;
4、设备布局工艺流程要合理,防止原料和成品交叉污染;
5、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要消毒,使用后要洗净;
6、食品的小包装要使用清洁、无毒的包装材料;
7、各种储存、运输食品的容器、设备要安全、无害;
8、生产经营用水必须符合国家饮用水的标准。
食品卫生标准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
1、食品卫生标准
2、相应的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和检验规程
食品卫生管理的法律规定
1、食品生产经营的许可
2、工程设计、选址的审查和验收
3、从业人员健康检查规定
4、食品新资源的审批
5、食品广告的审查
6、进出口食品的管理
7、食品采集索证制度
8、城乡集市贸易食品卫生管理
食品卫生监督概念:国家为了保证食品卫生,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保障人体健康,增强体质,由法定的卫生行政部门,依据《食品卫生法》对食品生产经营过程实施检查、检验、监测、卫生评价等,以及采取必要控制措施的管理制度。食品卫生监督主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食品卫生监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预防性食品监督
1、食品卫生许可证的发放(换发)监督
2、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项目的审查与审批
3、食品生产经营人员食品卫生知识培训的监督
4、对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健康的监督
经常性食品监督
1、采购食品及其原料索证的监督
2、食品包装标识及广告的监督
3、对禁止生产经营食品的卫生监督
4、对餐饮业的卫生监督
5、重大活动的食品卫生监督
保健食品的概念,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保健食品的特征: 1.保健食品属于食品,必须具备食品的基本特征;即应当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和卫生要求;
2.保健食品除具有食品的一般特征外,还必须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3.保健食品是针对需要调整某方面机体功能的特定的人群而设计的,有相应的适宜人群
; 4.保健食品是以调节机体功能为主要目的,而不是以治疗为目的;
5.保健食品的产品属性既可以是传统的食品属性,也可以是胶囊、片剂等新的食品属性。保健食品监督管理的内容:1.保健食品的审批《保健食品批准证书》
2.保健食品的生产监督:生产条件的审查、生产过程的监督
3.保健食品的市场监督:功效成分的监督检测、保健功能的验证、对违禁药物的检测、对标签、说明书和广告宣传的监督
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1、全程监督原则
2、量化评价、分级管理原则
3、动态监督原则
4、公开透明原则
5、卫生安全的原则
良好生产规范GMP:是为保障食品安全、质量而 制定的贯穿食品生产全过程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技术要求。它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应具备良好的生产设备,合理的生产过程,完善的质量管理和严格的检测系统,确保终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
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MP为保障食品安全、质量而制定的贯穿食品生产全过程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技术要求。
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应具备良好的生产设备,合理的生产过程,完善的质量管理和严格的检测系统,确保终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
HACCP体系(危害分析改建控制点)采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在从初级生产至最终消费过程中,通过对特定危害及其控制措施进行确定和评价,从而确保食品的安全。
实施HACCP的意义1.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更新质控意识,提高质控水平; 2.以较低成本保证较高的安全性; 3.提高我国出口食品的质量水平,促进我国食品出口创汇。第十四章
化妆品的概念: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的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化妆品的分类
1、益发类:洗发、护发、养发、固发、美发类
2、护肤类:膏、霜、乳液、化妆用油类等
3、美容修饰类:胭脂,香粉类、唇膏类、洁肤类化妆品,指甲用化妆品类、眼部用化妆品类等
4、香水类:香水类、化妆水类等
5、特殊用途类:育发、染发、烫发、脱毛、美乳、健美、除臭、怯斑、防晒
化妆品的基本卫生要求:
一般卫生要求
1、外观良好;不得有异臭。
2、不得对皮肤和黏膜产生刺激和损伤作用。
3、必须无感染性,使用安全
对原料的要求:原料的使用必须符合《化妆品卫生规范》中禁用物质名单、限用物质名单、限用紫外线吸收剂名单、限用着色剂名单、限用防腐剂名单的要求。对产品的要求:微生物和有毒物质 包装材料要求:无毒和清洁
对标志的要求:中文标注产品名称、生产企业和产地,包装上要注明批号。特殊需注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化妆品经营的卫生要求(P279)
禁止经营销售的产品
1、无证企业生产的化妆品
2、无质量合格标记的产品
3、标签说明书不符合要求的产品
4、无批准文号的进口和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
5、超过使用期限的化妆品 化妆品广告宣传的监督
1、不得虚假夸大宣传
2、不得使用他人名义保证或以暗示方法使人误解其效用的3、不得宣传医疗作用
4、不得贬低同类产品
5、普通化妆品不得宣传特殊化妆品功能
6、不得宣传杀、抗、抑、除菌和消毒功能
7、不得适用绝对化语言
8、不得违反其他法律、法规规定
原料血浆的监督
1、审查、记录的监督
2、采集、供应的监督
血液制品卫生监督的范围: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从事血液的采集和供应、原料血浆的采集、供应以及血液制品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血站分为血液中心、中心血站、基层血站或中心血库
血站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采集、制备、储存血液,并向临床提供血液的公益性卫生机构。第十五章
学校卫生监督是指卫生监督机构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有关卫生标准等,对学校建筑、设备和学校卫生工作进行监察督导的一系列卫生执法活动。
学校卫生监督内容包括:
1、学校预防性卫生监督、2、学校经常性卫生监督、3、学生使用文具、娱乐器具和保健用品的卫生监督
4、学校卫生管理的卫生监督
学校卫生工作要求:1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2教学建筑、环境噪音、室内微小气候、采光、照明等质量以及黑板、课桌椅的设置符合国家标准3设置学生厕所和吸收设施,寄宿制学校还应当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洗漱、洗澡等卫生设施,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4建立卫生制度,加强学生个人卫生、环境卫生以及教室、宿舍卫生的管理5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办好学生膳食,认真贯彻执行视频卫生法律、法规、加强营养指导6体育场地和器材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应当适合学生的胜利承受能力和
体质健康情况7根据学生年龄,组织适当的学生劳动,进行安全教育,提供必要的安全和卫生防护措施8建立学生健康管理制度,定期体检9配备可以处理一般伤病事故的医疗用品,做好常见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10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做好急、慢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同时做好地方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学校卫生应急事件:学校内发生的危害学生群体健康需立即处理的事件。
学校卫生应急事件的特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相同,受害学生表现的症状相同(程度有区别),短时间多人发生。事件一旦发生如不及时处理,将迅速扩散,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学校卫生应急事件处理原则:P316 学校卫生应急事件处理程序:接报
--报告
--调查处理----总结评估 学校卫生监督执法原则: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第16章
公共场所的基本卫生要求:1室内空气质量要达到国家标准2笑气候适宜3光、照明良好4噪音符合国家标准5公共用品和卫生设施符合卫生标准6用水水质满足卫生标准要求7室内装饰的卫生要求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的法律规定几方面:“卫生许可证”管理
建立卫生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
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
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报告
卫生监督机构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职责:1对公共场所进行卫生监督监测和卫生技术指导2监督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指导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对从业人员进行卫生只是的教育和培训3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场所的选址和设计进行卫生审查,并参加竣工验收4对违反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行政处罚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程序:1制定公共场所监测计划 2卫生监测的布点 3采样时间和频次 4样品的采集分析方法 5资料的整理与评价
第17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突发性
公共卫生属性
严重危害性
如何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体系:P333-33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时限如何规定:省级人民政府向卫生部报告时限为1小时,其他环节为2小时
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如何进行处理:1启动应急预案
2采取应急控制措施
3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的责任
4表彰和奖励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方针:
预防为主
常备不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原则: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2反应及时,措施果断3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第十八章
医疗机构:依法设立的、以疾病的诊断、治疗为主要活动内容的社会组织
医疗机构的类别:医院(分3级10等);保健院;卫生院;疗养院;门诊部;诊所;村卫生室(所); 急救中心,急救站;临床检验中心;专科疾病防治院(所,室);护理院(站);其它诊疗机构
我国医疗机构监督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据是《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医疗机构卫生监督:P348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注销医师注册:(1)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的(2)受刑事处罚的;(3)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的;(4)依照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暂停执业活动期满,再
次考核仍不合格的;(5)中止医师执业活动满二年的(6)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不宜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务的其他情形的
医疗机构职执业过程的卫生监督主要包括的内容:1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情况2执行医疗机构各项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技术规程的情况3医德医风情况4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服务效果5执行医疗收费标准的情况6组织管理情况和人员任用情况7医疗卫生人员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情况8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情况9药品、设备的采购、使用情况10卫生行政部门需要检查监督的其他项目
卫生技术人员:指受过高等或中等医药卫生教育或培训,掌握医药卫生知识,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合格,从事医疗、预防、药剂、护理、医技、卫生技术管理等专业的技术人员。执业医师监督: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员依据有关法律和法规,对笨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义务人员的职业资格、职业注册进行监督检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打击非法行医的管理活动。
执业医师资格、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P352
医师执业注册:已取得医师资格的,可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医师经注册获得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印制的医师执业证书后方可从事医师执业活动。第二十章
卫生行政复议:卫生行政管理相对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卫生行政执法机关的具体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法定的其他机关提出申请,受理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引起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的一项法律制度。
卫生行政复议的特征 :1一种依申请而产生的行政活动
2由于行政管理相对人不服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而引起的行政活动
3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行政活动进行监督的一种规范性的行政活动
4具有救助性的行政活动
卫生行政复议的原则 :1依法独立行使行政复议职权的原则
2合法、及时、准确和便民的原则3实行一级复议制的原则
4对合法性与适当性进行审查的原则
5不适用调解的原则 卫生行政复议机构: 行政复议机关内承办具体行政复议工作的部门
行政复议参加人 :参加卫生行政复议活动并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人。包括申请人、被申请人、第三人和代理人
卫生行政复议内容:一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全面审查,二是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事实和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审查
卫生行政复议决定: 维持决定
履行决定
撤销、变更决定
卫生行政诉讼: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起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做出裁决的活动。卫生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1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2行政诉讼间不停止执行原则3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原则4行政机关负有举证责任的原则5不适用调解的原则
卫生行政诉讼参加人 :当事人(原告
被告
诉讼第三人
共同诉讼人)
诉讼代理人 卫生行政诉讼程序: 起诉
受理
审理
卫生行政赔偿: 卫生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后果,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制度。
卫生行政机关的追偿权: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或者受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
单选 1分*14道 名解 2分*10道 简答 5分*10道 论述 8分*2道
第三篇:2011学校卫生重点监督检查工作总结
2011学校卫生重点监督检查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监督工作,切实维护学生的健康权益,根据《青海省卫生厅关于印发青海省2011年卫生监督重点检查计划的通知》精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实行基本标准》等,我所
对全县的22所学校展开了全面的监督检查工作。
一、检查内容。
1.学校饮用水卫生工作:以学校建立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情况、供水设施卫生状况、自备供水水源卫生防护状况为重点,着力加大对辖区内学校自备水源与农村学校饮用水卫生的监督检查力度;逐步摸清辖区内学校饮用水供水方式及水源情况,并建立学校饮用水卫生监督档案。
2.传染病防控工作:督促指导学校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建立和完善传染病防控制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3.教学环境、生活设施卫生情况:加强校舍、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卫生保健室配备等基本卫生条件的监督检查,有条件地区可联合有关机构共同对学校内影响学生健康的教学卫生环境开展监测与监督检查。
第四篇:学校卫生重点监督检查工作总结
学校卫生重点监督检查工作总结
为保障2011年全县中、小学校卫生安全,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的发生。**县卫生防疫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于6-10月份对全县中、小学进行了安全检查。此次的监督检查以学校的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控、教学环境、生活设施工作为重点。本次检查学校49家,其中小学27家,中学22家。现将具体检查情况总结如下:
1、学校饮用水卫生工作;全县大部分学校都用自来水,仅有6处学校为自备水源。饮用水管理人员大多为兼职人员,按照要求办理了健康证,并进行了卫生知识培训。饮用水每年进行水质监测,所检项目按照《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标准》合格率达到90%,对个别未达到国家标准的项目,下达了监督意见书并提出了整改意见,限期达标。
2、传染病防控;监督检查的学校规章制度健全,学校有专职或兼职老师、卫生保健人员,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明确,信息通畅。晨午检、学生学生因病缺课追查制度健全。学生健康查体档案、新生入学接种证齐全。对个别学校、出现的问题现场提出整改要求和建议,并追踪落实到位。
三,教学环境、生活设施卫生;根据《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中小学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中小学教室换气卫生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对学校教室、宿舍等进行监督检查。教室人均面积、课桌椅、黑板、教室照明、采光、和微小气候等合格率比较高,基本达到90%以上。对监督到的个别问题及时的反馈给了教育部门并提出了卫生学指导意见,指导学校落实整改措施。
由于学校卫生安全工作社会影响大,县防疫站将进一步加强监督力度,落实责任,针对学校卫生工作的难点,深入全面开展全县学校卫生监督工作,牢固树立学校卫生安全思想,同时与教育部门加强沟通,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学校卫生工作,切实保障全县广大师生的健康权益。
**县卫生防疫站
第五篇:卫生监督
第三章 卫生监督 第一节 概 述
怀安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是县卫生局下属的股级事业单位,于2005年9月28日正式分设成立,批准为参照公务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负责食品卫生、职业卫生、环境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医疗机构、消毒产品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等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管理;负责放射性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监督管理;负责医疗机构放射诊疗许可和放射防护的监督管理;负责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负责规范公共场所、饮用水卫生许可,负责公共场所、供水单位的监督管理;负责消毒产品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的监督管理;依法开展对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和菌(毒)种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以及医疗废物处置情况的监督检查;负责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工作,查处重大违法案件,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
分设综合办公室、卫生监督一科、卫生监督二科、卫生监督三科四个科室。现有干部职工38人,其中本科学历 1 人,大专学历3人,高级职称0人,中级职称1人,助理级17人。
第二节 食品安全
监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监督内容:
(一)进行食品卫生监测、检验和技术指导;
(二)协助培训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监督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健康检查;
(三)宣传食品卫生、营养知识,进行食品卫生评价,公布食品卫生情况;
(四)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选址和设计进行卫生审查,并参加工程验收;
(五)对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事故进行调查,并采取控制措施;
(六)对违反本法的行为进行巡回监督检查;
(七)对违反本法的行为追查责任,依法进行行政处罚;
(八)负责其他食品卫生监督事项。监督范围:怀安县辖区内所有食品经营户
第三节 医疗服务与血液安全监督
监督依据:
《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处方管理办法》
监督内容:依法开展对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和菌(毒)种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以及医疗废物处置情况的监督检查;负责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工作,查处重大违法案件,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
监督范围:怀安县辖区内所有医疗机构及采供血单位。重大安全事件:无
第四节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
监督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公共场所管理条例》
《公共场所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条例》 监督内容:
(一)对管辖范围内公共场所进行卫生监督监测和卫生技术指导。
(二)宣传卫生知识,指导和协助有关部门对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
(三)根据有关规定对违反《条例》有关条款的单位和个人提出处罚建议。
(四)参加对新建、扩建、改建的公共场所的选址和设计卫生审查和竣工验收。
(五)对公共场所进行现场检查,索取有关资料,包括取证照相、录音、录相等,调查处理公共场所发生危害健康事故。监督范围:
(一)宾馆、旅店、招待所、咖啡馆、酒吧、茶座;
(二)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
(三)影剧院、游艺厅(室)、舞厅、音乐厅;
(四)体育场(馆)、游泳场(馆)、公园;
(五)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
(六)商场(店)、书店;
(七)候诊室、候车(机、船)室、公共交通工具。重大安全事件:无
第五节 消毒卫生监督
监督依据:
《消毒管理办法》《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 监督内容:
(一)对有关机构、场所和物品的消毒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二)对消毒产品生产企业执行《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对消毒产品的卫生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四)对消毒服务机构的消毒服务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五)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采取行政控制措施;
(六)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监督范围:怀安县辖区内消毒企业 重大安全事件:无
第六节 传染病防治
监督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 监督内容:
1、组织实施辖区内传染病预防工作的监督检查;
2、对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预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监督范围:怀安县辖区内所有医疗机构 重大安全事件:无
第七节 学校卫生监督
监督依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监督内容:
(一)对新建、改建、扩建校舍的选址、设计实行卫生监督;
(二)对学校内影响学生健康的学习、生活、劳动、环境、食品等方面的卫生和传染病防治工作实行卫生监督;
(三)对学生使用的文具、娱乐器具、保健用品实行卫生监督。监督范围:怀安县辖区内中小学及托幼机构 重大安全事件:无
第八节 劳动与职业放射卫生监督
监督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尘肺病防治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防护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劳动保护条例》《放射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监督内容:
(一)对职业病防治工作及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查阅或者复制与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行为有关的资料和采集样品;责令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停止违法行为。
(二)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开展放射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执行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等情况;放射诊疗规章制度和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等制度的落实情况;健康监护制度和防护措施落实的情况;放射事件调查处理和报告情况。
监督范围:怀安县辖区内各医疗机构及有毒有害厂矿企业 重大安全事件:无
第九节 环境卫生与饮用水卫生监督
监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监督内容:做好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并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饮用水的水源水质监测和评价。监督范围:怀安县辖区内集中式供水单位 重大安全事件: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