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流行疾病应急预案
流行疾病应急预案
1目的和依据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切实保护全体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生产和生活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病报告制度》等法律法规精神,结合我单位流动性质制定本应急预案。
2成立“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领导小组。
3工作要求和职责
经理部传染病应急预案领导小组根据疫情情况,适时启动应急预案,并组织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和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协调和组织指挥。建立“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报告网络。建立传染病监控与报告制度
医务人员在诊治病人是对发烧病人引起注意,在同一时段出现多例发烧病人要考虑是否为传染病引起,对发烧病人要建立专项登记。
各部门、班组一旦发现疑似传染病的人员要求第一时间报告医务人员或领导小组。医生一旦诊断为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人时应第一时间报告领导小组。
照规定时限:甲类传染病6小时内;乙类传染病12小时内;丙类传染病24小时内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医务人员具体负责卫生防疫工作,负责对公共场所、食堂卫生的监督和管理;负责饮用水的化验检查;定期对环境实施消毒,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注射或分发预防用药等,阻断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医务人员通过宣传栏或印发健康教育手册等形式对员工进行传染病预防教育,提高员工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和和对社会公共卫生的责任感。
4应急措施 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立即封锁患者所在班组、部门或寝室,采取隔离措施禁止与外界人员接触,立即报告应急领导小组,同时报告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应急领导小组或县疾控中心安排把病人送到当地医院或卫生防疫部门进行隔离治疗。发生传染病后医务人员或县卫生防疫部门立即对疫点进行彻底消毒。在对疫区消毒的同时要注意自身的安全,佩戴好防护工具;对传染病人到过的场所、接触过的人员进行随访,并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对易感人群注射疫苗或进行预防性治疗。通过广播、宣传栏等迅速向全体员工公布病情感染源及其采取的防护措施,使员工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提高员工自我保护意识。让广大员工了解情况,安定人心,稳定员工的情绪,树立战胜传染病的信念。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防止疾病的发生蔓延。各部门、班组要抓好公共卫生,消除卫生死角,定期搞好鼠害,灭蚊、灭蝇工作;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对食堂的卫生管理和检查,定期对食堂、寝室、厕所等人员相对密集的地方进行消毒,并建立消毒台帐。5 善后处置 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病人按照规定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2 对引起传染病的原因进行调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第二篇:学校预防流行传染疾病应急处置预案
学校预防流行传染疾病应急处置预案为进一步做好传染性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切实保障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教育系统预防与控制传染性工作方案》的规定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校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贯彻落实防治传染病,本着“科学预防、依法管理、分级负责、快速反应”的工作原则,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周密计划,精心安排,实现对传染病的控制。
二、日常工作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
以板报、校刊、会议学习、学生活动等为载体积极开展预防宣传和法制教育;通过举办科普讲座、发放预防传染病的书籍(刊物)、普及预防知识,提高教师和学生预防能力。引导师生员工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勤洗手,注意室内通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加强校园管理
对教室、餐厅、活动等场所保持通风换气,严格执行校园卫生消毒制度。
(三)培训医务人员
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医务工作者保持警惕,掌握紧急处置方法,保证遇有异常情况,能够按工作规程及时、妥当处置。
(四)接种免疫疫苗
按照有关计划免疫接种的规定,做好计划免疫疫苗接种工作。
三、疫情应急响应
如果学校出现传染病疫情,根据预警情况,全校保持正常的工
作、学习、生活秩序。在坚持日常防控措施的基础上,适时采取以下措施:
1.医务室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和消毒
防护工作;严格做好对医护人员感染控制工作。
2.图书室、食堂、教室等公共场所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各处室对管辖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场地进行定期消毒。
3.学校对集体活动进行控制,举行大型集体活动要经过防治传染病领导小组审批。
4.严格执行出入学校管理制度。
5.学校根据情况,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防控工作。
五、保障措施
学校根据疫情防控需要,为防治工作提供防控资金,保障药品、器械和医用防护用品的物资到位。
第三篇:3学校流行传染疾病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模版)
筠连县第三中学 学校流行传染疾病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传染病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2.完善传染病的信息报告程序,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传染病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校师生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周围公共卫生水平,加强预防接种、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做好因病缺课登记,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成立学校传染病流行应急领导小组,由陈秀清校长任组长,负责及时处理、上报、协调与落实学校传染病的防治工作。3.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实行一把手负总责,逐级签订工作责任状。4.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一)应急传染病流行小组成员及职责 组 长:朱朝敏 副组长:罗顺友 谢军
成 员: 全体行政及班主任 1.组长负责学校传染病流行应急小组的全面指挥,出现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学校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上级行政管理部门报告。2.副组长具体负责学校安全工作。3.总务处负责传染病日常防治工作的后勤保障。4.教导处负责督促班主任做好因病缺课登记,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检查制度。5.各班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做好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及传染病防治宣传。6.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进入应急状态后,全面启动传染病流行应急预案,由校长亲自指挥。
(二)应急程序 1.一般突发事件 ①各班启动报告和零报告制度,②学校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各部门落实各项防治措施。③学校内如尚无疫情发生,听从上级行政部门及卫生部门的管理。④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教室、会议厅等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走廊应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⑤总务处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2.重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生属于重大突发事件,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全校根据上级指示酌情安排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①教导处负责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师生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②全体师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③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学校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④总务处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3.特大突发事件 ①班主任对缺课学生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课原因,及时上报。②学校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
③总务处负责督促对教室、活动室、图书室、厕所等场地使用期间每日进行消毒,通风换气。4.校内疫情 一旦发生传染病流行,应在上级有关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启动传染病流行应急预案: ①班主任、年级组长或在场教师要立即把事件通知学校的传染病流行应急总指挥。②校长要立即赶到现场,统一指挥,具体联系急救中心,并在第一时间报告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卫生主管部门等;在传染病流行事件得到控制后,要将该事件的详细情况和处理结果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③学校传染病流行时加强对有发热症状的同学及时处理,班主任立即将发病学生送往医院,协助医疗部门治疗,联系学生家长,安抚他们的情绪,取得家长的合作。④总务处负责安排卫生消毒相关事宜及后勤保障。⑤教导处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维护校园稳定。⑥学校领导和教师(非密切接触者)要坚守岗位,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⑦突发传染病流行得到控制后,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正常教学秩序。⑧对传染病流行反映出来的问题,要进行整改,防止事件再发生。⑨凡是瞒报、缓报,一经发现,就要做相应的处理;事情处理结束了,还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预防教育。
四、传染病预防
(一)强化自身管理,加强监督检查 1.学校将学校卫生防疫卫生安全的职责落实情况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与管理体系中,并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2.教导处应经常对教学环境与生活区环境进行抽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3.根据不同季节和情况宣传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保健知识,减少这类疾病的爆发。4.增加学校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二)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1.使用的仪器应当定点采购并按规定验收,应持有正规的进货发票。
2.加强学校直饮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疾病传播。3.加强厕所卫生管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4.重点搞好教室卫生和环境卫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5.学校要切实履行职责,严格执行新生入学前预防接种证查验和登记制度,提高学生疫苗接种率,防止疫苗相关性疾病的发生或流行。6.学校依法加强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储、使用的管理,防止因管理失误引起突发事件。
(三)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疫抗病能力。1.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通过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以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食物中毒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公共卫生意识。3.督促和组织师生和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筠连县第三中学 二0一八年春期
第四篇:传染病流行应急预案范文
传染病流行应急预案
梅 陇 中 学梅陇中学传染病流行应急预案
为了保护广大学生身体健康,防止传染病在学校传播、暴发和流行,一旦出现疫情能迅速、有序、高效控制疫情、处理疫情,及时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场所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预案。
一、总则
依据“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在校级领导统一协调下,协调作战,科学防治,依法管理,责任明确,任务到人,快速反应,高效处理,一旦学校出现传染病发生和流行,迅速控制疫情,做好处理工作,有效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对保障青少年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稳定意义重大,是我们防治工作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
二、职责和机构
⑴成立学校传染病流行处理领导组
组
长
乔慧芳
副
组
长
施建忠
成员
徐
黎
赵
瑾
顾彩芳
钟小花
陈丽华
徐
璇
陈胜亮
严
萍
周建平
宋培洁
疫情报告组
宋培洁
各班主任
⑵领导组职责
负责协调各部门关系,统一领导,统一部署,迅速控制事件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上报政府同意后,迅速组织实施,并指导检查工作措施落实情况,对事件迅速做出处理,根据疫情情况决定对学校进行停课、局部封锁、病人隔离等措施。
⑶疫情报告组职责
负责对全校所有班级疫情收集报告,一旦接到疫情报告,立即到达,核实诊断,一旦确诊,于第一实际时间向卫生局和市防疫站迅速报告疫情,并及时收集疫情动态和传播范围,并根据疫情流行趋势,人、时、地三间分布,做到汇总、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预防
要求学校大搞爱国卫生运动,增强师生的公共卫生和食品卫生安全意识,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病意识,学校要结合传染病流行的季节特点,安排必要的课时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使学生对防疫、防病知识能安全掌握,并督促师生加强体育锻炼,不断增强体质,增强防病抗病的能力,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建立学生定期体检制度,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并采取相应的隔离防范措施,及时切断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途径,并对学校周围环境及污水、粪便、污物处理进行监督指导,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要求进行严格处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检查
每天对学校卫生工作进行检查,对学生身体状况进行定期体检,对食品与餐具消毒进行不定期抽查,对学生环境卫生,污水排放,厕所粪便处理,污物处理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必须采取措施,以保障广大学生身体健康。
2012年9月
第五篇:食源性疾病应急预案
乌兰县人民医院食源性疾病应急处理预案
1.总则 1.1目的
为了规范食源性疾病的调查处理过程,保证食源性疾病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特制订本预案。
1.2依据
本案依据《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食品卫生监督程序》、《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青海省卫生厅、经委、商务厅、质监局、工商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15年青海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施方案》、《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系统》等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青海省乌兰县区域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食源性疾病的应急处理工作。
1.4工作原则 1.4.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提高全县对食源性疾病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1.4.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根据食源性疾病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实行分级管理。各科室对食源性疾病事件应急处理进行统一领导和指挥,各有关负责人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食源性疾病事件应急处理的技术工作。
1.5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分级
根据食源性疾病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依据《青海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分级标准,将食源性疾病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个级别:
1.5.1特别重大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Ⅰ级)影响特别重大的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国务院批准后确定。
1.5.2重大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Ⅱ级)
一次病例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
1.5.3较大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Ⅲ级)一次病例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4例死亡病例。1.5.4一般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Ⅳ级)一次病例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2.组织领导与职责分工 2.1食源性疾病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贺芳(总指挥)
副组长: 吕连成(负责具体事务)
组 员:王绩胜 黄俊杰 赵永萍 李芳 李永秀 韩琴 史朝辉 张启刚 李云梅 庄丽萍
2.2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
医疗救治机构在同级食源性疾病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和现场应急处理工作指挥部的领导和指挥下,承担食源性疾病事件的调查处理和医疗救治工作。其职责是:统一指挥、协调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和水食源性疾病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
2.3医疗救治组职责
医疗救治组负责承担责任范围内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报告工作和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应急医疗救援工作,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标本采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3.食源性疾病事件报告 3.1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发生食源性疾病事件的诊疗科室接诊医师上报工作领导组组长及副组长,由医务科协调组织院内专家组进行会诊,一经确诊为食源性疾病后,立即上报。
3.2报告时限和程序 3.2.1院属科室发现食源性疾病事件应立即上报,院办接到事件发生后应在2小时内尽快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3.3报告内容
食源性疾病事件报告分为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要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事态发展和控制情况及时报告事件进程。
报告的主要内容:发生食源性疾病单位、地点、时间、人数、主要临床症状、可疑水或食物、原因的判定、危害范围及采取的主要措施,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要求等。
3.4报告方式
通过传真、电话报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4.应急响应和终止 4.1应急响应
院内专家组会诊核实报告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按本预案规定的程序和时限向上级部门进行报告。并立即安排应急处理专业技术人员,携带有关卫生行政执法文书、调查、取证和采样工具、医疗救治药械等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同时应告知报告者,除及时抢救患者外,要保护好现场,保留可疑水、食品和患者吐泻物。
4.2应急响应原则
4.2.1特别重大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I级)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应急响应。4.2.2重大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Ⅱ级)由省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应急响应。
4.2.3较大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Ⅲ级)由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应急响应。
4.2.4一般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Ⅳ级)由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应急响应。
4.2.5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可直接参与下级管辖的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应急响应,必要时,也可将直接管辖的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指定下级卫生行政部门管辖。
4.3响应的终止 4.3.1终止条件
水性、食源性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已被有效控制,未出现新的患者且原有患者病情稳定24小时以上。
4.3.2终止程序
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应急响应的终止坚持“谁启动,谁终止”的原则。
重大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由省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报省人民政府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实施,并向卫生部报告。
较大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由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报市人民政府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实施,并向省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一般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由县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报县人民政府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实施,并向市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下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请求,及时组织专家对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应急响应终止的分析论证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
5.现场调查处理 5.1医疗救治
临床医护人员负责病人的现场抢救、运送、诊断、治疗;在用药前采集病人血液、尿液、吐泻物等标本,以备送检;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
6.善后处理 6.1后期评估总结
水性、食源性疾病现场调查处理后,事发地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水性、食源性疾病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总结,写出调查报告,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
6.2资料收集整理
参与调查处理的卫生监督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分别将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的有关卫生学调查、取证、控制、查处等资料和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建立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档案。
6.3责任追究
6.3.1对在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6.4信息发布
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处理及进程信息,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或授权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并统一向社会公布,涉及保密内容的应遵守有关规定。其他部门、单位和个人无权向社会发布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信息。
7.保障措施
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应急处理应坚持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方针,各科室应加强卫生应急工作的领导,组织开展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加强卫生应急处理队伍建设和技术研究,建立健全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预防控制体系,保证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7.1技术保障
建立健全功能完善、反应迅速、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食源性疾病应急专业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救治、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和实验室检测检验能力。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应急处理演练。
7.2物资保障
建立食源性疾病事件应急处理的各类物资储备(包括诊断试剂、特效药物、消毒药械和检测检验设备等)。发生食源性疾病事件时,应根据应急处理工作需要调用应急储备物资,应急储备物资使用后应得到及时补充,以确保应急供应。
8.附则
本预案由乌兰县人民医院院办负责解释。本预案自2015年4月15日起实施。
乌兰县人民医院 2015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