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市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
北京市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 北京市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 北京市人民政府
北京市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
北京市人民政府令
第 191 号
《北京市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已经2007年6月19日市人民政府第6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
市 长 王岐山
二〇〇七年七月五日
- 1 -
北京市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
第一条 为了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地方志的组织编纂、管理、开发利用工作,适用《地方志工作条例》和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地方志,包括市和区、县编纂的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
第四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的地方志工作,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地方志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地方志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地方志工作;
(二)拟定地方志工作规划和编纂方案;
(三)组织编纂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
(四)收集、整理、保存地方志文献和资料,组织整理旧志;
(五)组织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
(六)推动地方志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组织开展业务培训。
第六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制定本行政区域地方志工作规 - 2 -
划和编纂方案。区、县地方志工作规划和编纂方案报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备案。
第七条 以市和区、县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分别由本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编纂,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编纂。
第八条 按照地方志工作规划和编纂方案承担地方志编纂任务的单位(以下简称承编单位),应当明确具体承担地方志编纂工作的机构和人员,保障经费和办公条件,按时完成编纂任务。
第九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以及承编单位应当建立地方志资料征集制度,通过查阅、摘抄、复制、购买等方式收集地方志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提供支持。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以及不符合档案开放条件的,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办理。
地方志资料所有人或者持有人提供有关资料,可以获得适当报酬。地方志资料所有人或者持有人不得故意提供虚假资料。
第十条 以市和区、县行政区域名称冠名、列入规划的地方志书,由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有关专家依法进行全面审查,出具审查验收报告;审查验收合格的,方可以公开出版。
第十一条 市综合年鉴经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批准,方可以公开出版;区、县综合年鉴经区、县人民政府批准,方可 - 3 -
以公开出版。
第十二条 已通过审查验收的地方志书和经批准的地方综合年鉴,未经原审查验收或者批准的机关同意不得擅自修改。
第十三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集中统一管理地方志资料和地方志文稿;承编单位应当指定专人妥善保存在地方志编纂过程中收集到的地方志资料以及形成的地方志文稿,不得损毁;编纂工作完成后,依法及时移交本级国家档案馆或者方志馆保存、管理,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或者出租、出让、转借。
第十四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积极开拓社会用志途径,可以通过网站、地情资料库等方式,加强地方志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服务。
第十五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通过查询、阅览、摘抄等方式利用方志馆收藏、展示的地方志文献和资料。
方志馆应当将服务范围、开放时间等服务事项进行公示。
鼓励单位和个人向方志馆捐赠地方志资料。
第十六条 对违反本办法第八条规定,未按工作规划和编纂方案完成编纂任务的,或者违反本办法第九条规定,有关单位拒绝提供资料或者故意提供虚假资料的,由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由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提请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 4 -
第十七条 部门志、行业志、乡镇志、街道志的编纂,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编纂方案报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备案的,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提供必要的指导、服务。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北京市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191号)
【发布单位】北京市
【发布文号】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191号 【发布日期】2007-07-05 【生效日期】2007-09-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北京市
北京市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
(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191号)
《北京市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已经2007年6月19日市人民政府第6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
市 长 王岐山
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黑龙江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
注:3号黑体字部分为上位法原文。黑龙江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实施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省行政区域内地方志的组织编纂、管理、开发利用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概念界定〕本办法所称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
地方志分为:省编纂的地方志,设区的市(地)编纂的地方志,县(市、区)编纂的地方志。
第四条〔政府职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健全地方志工作机构、加强队伍建设,保障地方志工作条件。
地方志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编纂委员会〕省、设区的市(地)、县(市、区)分别设立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负责本行政区域地方志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指导。
地方志编审委员会由有关机关负责人以及保密、档案、历史、法律、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具体组成人选由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提出,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由地方志工作机构承担。
第六条〔部门职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以下简称地方志工作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地方志工作,除履行《地方志工作条例》第五条第二款规定的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贯彻执行有关地方志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政策;
(二)组织地方志的评议、审查、验收、备案;
(三)培训地方志编纂人员;
(四)指导下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业务工作以及部门志书、行业志书、专业志书、特色志书、地情志书等的编纂;
(五)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交办的其他事项。
发展改革、财政、保密、档案、新闻出版等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配合做好相关地方志工作。
第七条〔工作规划〕省地方志工作机构负责拟定省地方志编纂的总体工作规划,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国家地方志工作指导机构备案。
设区的市(地)、县(市、区)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根据省地方志编纂的总体工作规划,拟定本行政区域地方志工作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上一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备案。
第八条〔编纂主体〕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分别由本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按照规划组织编纂,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编纂。
第九条〔编纂年限〕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每一轮地方志书编修工作完成后,要提前做好下一轮修志资料的收集和准备工作,适时编写志书资料长编和启动下一轮的地方志书的编纂工作。
地方综合年鉴按编纂出版。
第十条〔编纂要求〕地方志编纂工作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符合宪法、保密、档案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二)全面、客观地反映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三)符合志书的体例格式;
(四)文字表述准确、精练;
(五)标点符号、计量单位和数字的使用规范、标准;
(六)装帧印刷符合出版要求;
(七)其他应当符合的要求。
第十一条〔编纂人员〕地方志编纂人员实行专兼职相结合。专职编纂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学历、专业知识和学术水平,兼职编纂人员应当参加地方志编撰业务培训。
编纂地方志应当吸收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和实际工作者参加。地方志编纂工作涉及少数民族内容的,应当吸收少数民族的专家、学者及从事少数民族工作的人员参加。
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其他组织应当支持科研人员、专家学者参与地方志编纂,并承认其学术成果。
地方志编纂人员应当恪尽职守,客观公正,据事直书,忠于史实。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明示或者暗示编纂人员在地方志中作虚假陈述。
第十二条〔资料征集〕地方志工作机构可以向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以及个人征集文字、图表、照片、音像、电子文本、实物等有关地方志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提供支持。地方志工作机构可以对有关资料进行查阅、摘抄、复制,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以及不符合档案开放条件的除外。
私营企业和个人可以自愿无偿提供地方志资料,地方志工作机构也可以通过支付适当报酬的方式获取地方志资料。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撤销、合并或者消亡的,应当依法将所存资料移送地方志工作机构指定的有关部门保存;内部机构和个人工作发生变化的,应当向单位移交有关工作方面的史料。
第十三条〔编纂过程〕地方志的编纂内容和过程应当公开。
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听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地方志编纂工作的意见、建议。
地方志编纂工作涉及有争议的重要事项的,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征求有关专家、学者或者有关组织、人士的意见,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地方志工作机构报告。
第十四条〔承编单位〕按照地方志编纂工作规划承担编纂任务的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它组织,以及中直驻省、省驻各地单位(以下简称承编单位),应当将地方志工作列入工作计划,明确负责编纂工作的机构和人员,保障工作条件,并接受所在地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
承编单位编纂地方志书所需经费应当列入单位预算。属当地人民政府财政预算单位的,由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征求本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意见后核拨;不属当地人民政府财政预算单位的,由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统一编制预算,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向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核拨,再由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向有关单位发放。
承编单位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要求完成地方志书初稿编纂或者资料报送任务,并对所编纂的地方志书初稿的质量或者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第十五条〔评议审查验收〕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列入规划的地方志书经评议审查验收,方可以公开出版。
对地方志书进行评议审查验收,应当组织有关保密、档案、历史、法律、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专家参加,并充分听取和采纳专家所提出的合理化意见。专家应当对本人所提出的意见负责。对专家的意见不予采纳的,应当说明理由。
地方志书涉及少数民族内容的,应当有少数民族的专家、学者参加地方志书的评议审查验收工作。
第十六条〔评议审查验收主体〕省地方志工作机构负责对省编纂的地方志书进行评议审查验收。
设区的市(地)和县(市、区)编纂的地方志书分别由本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进行评议,并提交上一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进行审查验收。
第十七条〔评议审查验收程序〕地方志书按照下列规定进行评议审查验收:
(一)评议。地方志书文稿经承编单位内部评审后,提交负责评议的地方志工作机构进行评议。负责评议的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自收到文稿之日起45个工作日内组织评议,并出具评议意见。
(二)审查。承编单位应当根据评议意见对地方志书文稿进行修改,修改后的地方志书文稿提交负责审查的地方志工作机构进行审查。负责审查的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自收到修改后的地方志书文稿之日起45个工作日内,对文稿进行审查,出具审查意见。
(三)验收。对经审查符合地方志书编纂要求的地方志书文稿,提交负责验收的地方志工作机构进行验收。负责验收的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自收到地方志书文稿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进行验收。验收通过的,可以公开出版;验收未通过的,承编单位应当修改后再行报送验收。
地方志书文稿在验收通过后不得擅自进行内容变更,确需变更的,须征得负责验收的地方志工作机构同意。
第十八条〔地方综合年鉴的出版〕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综合年鉴,经本级地方志工作机构批准后,方可公开出版。
设区的市(地)、县(市、区)地方综合年鉴的创办、停办、复办,应当报省地方志工作机构备案。
第十九条〔地方志备案〕地方志应当在出版后3个月内报送上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备案,并向本级和上级方志馆、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无偿提供馆藏书。
在地方志编纂过程中收集到的文字资料、图表、照片、音像资料、实物等以及形成的地方志文稿,由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指定专职人员集中统一管理,妥善保存,不得损毁;修志工作完成后,应当依法移交本级国家档案馆或者方志馆保存、管理,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或者出租、出让、转借。
涉及少数民族内容的地方志出版后,可以翻译、出版相应的少数民族文字版本。边境口岸地区的地方志出版后,可以翻译、出版相应的外文版本。
第二十条〔信息化建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地方志工作信息化建设纳入本级人民政府信息化建设规划,支持地方志工作机构建立地情资料库、地方志网站。
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将出版后的地方志在政府门户网站和地方志网站上公布,并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公共媒体向社会推介。
第二十一条〔方志馆建设〕省、设区的市(地)及有条件的县(市、区)应当建立方志馆,用于地方志的编修、征集、保存、展示、研究、开发利用,并免费向公众开放。
第二十二条〔地方志文献利用〕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通过查阅、摘抄、复制等方式利用政府门户网站、地方志网站、方志馆或者地情资料库展示、收藏的地方志文献和资料。
方志馆、地情资料库应当将服务范围、开放时间等服务事项进行公示。
第二十三条〔立项开发〕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加强地方志资源开发工作,多渠道筹集资金,整合开发力量,实行立项开发制度。设立黑龙江省地方志文化项目开发基金,由省地方志工作机构统一管理使用。
第二十二条〔利用开发征求意见〕城乡建设涉及古城、古迹利用和开发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征求同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的意见,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提供相应服务。
第二十三条〔表彰奖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在地方志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单位、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四条〔法律责任适用〕违反本办法规定,《地方志工作条例》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五条〔有关单位和人员法律责任〕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地方志工作机构督促其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地方志工作机构提请本级人民政府予以通报批评,并视情节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一)擅自编纂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的;
(二)有关单位和个人明示或者暗示编纂人员在地方志中作虚假陈述
(三)拒绝承担地方志编纂任务或者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地方志书初稿编纂任务的;
(四)承编单位无正当理由不报送或者拖延报送地方志资料的;
(五)故意提供虚假地方志资料的;
(六)拒不执行地方志工作机构的督促检查意见的。
第二十六条〔地方志工作机构及人员法律责任〕地方志工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一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视情节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批准的地方志工作规划和出版的地方志未按规定报送备案的;
(二)故意在地方志编纂中加入虚假资料或者作虚假记述的;
(三)地方志书经审查验收后或者地方综合年鉴经批准后,擅自增删和修改其内容的;
(四)故意损毁地方志资料的;
(五)未依法履行职责,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尚不构成犯罪的。
第二十七条〔参照执行〕各种部门志、行业志、专业志、特色志、地情志、街道志、乡镇志、村志等的编纂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给予业务指导,并做好备案工作。
省直接管理的县的地方志工作比照设区的市(地)的地方志工作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施行日期〕本办法自年月日起施行。1
第四篇:浙江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
浙江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
(2012年11月17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303号公布 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加强和规范地方志工作,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地方志,发挥地方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根据《地方志工作条例》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地方志、其他志书和年鉴的组织编纂、管理、开发利用工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地方志,是指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编纂,以本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
本办法所称其他志书和年鉴,是指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及个人组织编纂的专业志、乡镇志、村志和专业年鉴等资料性文献。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健全地方志工作机构,将地方志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以下称地方志工作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地方志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财政、文化、新闻出版、保密、档案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地方志相关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地方志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承担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上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加强对下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业务指导,协调解决地方志工作中的相关问题。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地方志工作;
(二)拟定地方志工作规划和编纂方案,建立和完善地方志工作制度;
(三)承担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的具体组织编纂和审查验收工作;
(四)搜集、整理、保存地方志文献和资料,推动地方志理论研究;
(五)组织开展地方志编纂业务培训;
(六)组织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
(七)指导其他志书和年鉴的编纂;
(八)完成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交办的相关工作。
第七条 编纂地方志、其他志书和年鉴,应当做到存真求实,确保质量,全面、客观、系统地记述历史与现状。
第八条 省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组织拟定省地方志工作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国家地方志工作指导机构备案。
设区的市、县(市、区)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根据省地方志工作规划,组织拟定本行政区域地方志工作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上一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备案。
第九条 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由本级地方志工作机构按照地方志工作规划具体组织编纂,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编纂。
第十条 地方志编纂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加强对地方志编纂人员的业务培训。
地方志编纂工作应当吸收有关专家、学者参加。
民族自治区域的地方志编纂工作,应当有少数民族人员参加。
鼓励高等院校开设与地方志有关的专业或者课程,培养地方志编纂专业人员。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可以向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以及个人征集有关地方志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支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可以对有关资料进行查阅、摘抄、复制,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不符合档案开放条件的除外。
地方志资料的所有人或者持有人提供有价值资料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给予适当报酬。
第十二条 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所在地地方志工作规划承担地方志编纂有关工作,并接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
承担地方志编纂工作的单位,应当明确机构和人员,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质量要求完成编纂任务。
第十三条 地方志书实行审查验收制度。省地方志书由省地方志工作机构提交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审查验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设区的市、县(市、区)地方志书由设区的市、县(市、区)地方志工作机构提交本级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和上一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审查验收,再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地方志书审查验收通过后,不得擅自修改。
地方志书的审查验收,应当组织有关保密、档案、历史、法律、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专家参加,重点审查地方志书的内容是否符合宪法和保密、档案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全面、客观、系统地反映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是否符合地方志书有关质量规定。
地方志书审查验收的具体办法由省地方志工作机构制订,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第十四条 地方志书按照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经审查验收、批准后,方可出版。地方综合年鉴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确定的部门批准后,方可出版。
第十五条 使用财政性资金编纂的其他志书和年鉴,编纂单位应当事先拟定编纂方案,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备案。
第十六条 不使用财政性资金编纂的其他志书和年鉴,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可以根据编纂单位或者个人的要求,给予必要的业务指导和帮助。
第十七条 地方志、使用财政性资金编纂的其他志书和年鉴应当在出版后3个月内,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报送备案,并向本级和上级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以及已经设立的方志馆无偿提供馆藏书。
鼓励不使用财政性资金编纂的其他志书和年鉴按照前款规定报送备案和无偿提供馆藏书。
第十八条 在地方志编纂过程中收集的文字资料、图表、照片、音像资料、实物等以及形成的地方志文稿,由本级地方志工作机构指定专职人员集中统一管理,妥善保存,不得损毁;修志工作完成后,应当依法移交本级国家档案馆或者方志馆保存、管理,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或者出租、出让、转借。
第十九条 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为职务作品,其著作权由组织编纂的地方志工作机构享有,参与编纂的人员享有署名权;组织编纂的地方志工作机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向参与编纂、评审等工作的有关人员支付适当报酬。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地方志工作信息化建设,将其纳入本级人民政府信息化建设规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建立地方志资料库、网站等,便利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利用地方志资料。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加强对地方志资源的开发,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有关项目研究,为科学决策服务。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有关法律、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责令改正,由有权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地方志书审查验收通过后,擅自修改的;
(二)未将应当依法归档的地方志资料和文稿及时归档、造成损毁,或者据为己有、出租、出让、转借的。
第二十三条 机关以及具有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的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由有权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无正当理由拒绝提供地方志资料的;
(二)拒绝承担或者未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质量要求完成地方志编纂任务的;
(三)未按照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报送备案的。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有权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福建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福建省人民政府令2013年第133号 【发布日期】2013-12-26 【生效日期】2014-02-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
福建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
福建省人民政府令第133号
《福建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已经2013年12月23日省人民政府第1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2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苏树林 2013年12月26日
福建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
第一条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客观记载区域地情,系统积累地方志文献,发挥地方志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文化强省建设、深化福建与台湾及港澳侨交流合作方面的重要作用,根据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范围内地方志的组织编纂、管理、开发利用工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指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含纸质与电子版)。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工作机构,保障工作条件,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地方志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有关地方志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地方志工作;
(三)拟定地方志工作规划和编纂方案;
(四)组织编纂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以及有关地情文献;
(五)组织搜集、整理、保存旧志等文献资料;
(六)开展地方志学术交流,推动地方志理论研究;
(七)建立和完善地方志工作制度和业务规范,组织开展地方志业务培训;
(八)组织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推进地方志数字化、网络化;
(九)完成上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五条 省人民政府制定全省地方志编纂的总体工作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根据总体规划,制订本行政区域的地方志工作规划(以下简称工作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备案。
第六条 承担地方志编纂任务的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根据总体规划或者工作规划,将编纂地方志列入工作计划,指定专人负责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所需经费列入本部门、本单位预算,并接受本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的指导。
第七条 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分别由本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按照总体规划或者工作规划组织编纂,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编纂。
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地方综合年鉴逐年编纂,每年一卷。
第八条 编纂地方志应当吸收有关专家、学者等参加,实行专兼职相结合。专职编纂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参加地方志编纂业务培训。
参与编纂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的人员,可以按照规定获得稿酬、报酬等。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可以建立专家库。编纂、评议、审查验收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应当优先从专家库中聘请专家。
专家库成员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学术水平,从事地方志或者相关领域工作5年以上,具有高级职称或者具有同等专业水平。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地方志资料年报制度,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地方志资料年报制度报送资料。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对有关资料进行征集、查阅、摘抄、复制,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以及不符合档案开放条件的除外。
地方志资料所有人或者持有人提供有关资料,被采用的可以获得适当报酬。
第十二条 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列入总体规划的地方志书,经审查验收方可以公开出版。
地方志书文稿报送审查验收前,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组织召开评稿会,并整理形成评议报告。
省级地方志书由省人民政府或者委托其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审查验收。设区的市、县(市、区)级地方志书由本级人民政府组织初审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审查验收。
审查验收工作应当在报审的材料齐备后3个月内完成。通过审查验收的地方志书,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方可以公开出版。
第十三条 对地方志书进行审查验收,应当组织有关保密、档案、军事、经济等部门以及文史、法律专家参加,重点审查地方志书的内容是否符合宪法和保密、档案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做到存真求实,是否全面、客观地反映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第十四条 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综合年鉴,经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委托其地方志工作机构批准,方可以公开出版。
第十五条 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的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应当在出版后2个月内报送上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备案。
第十六条 在地方志编纂过程中收集到的文字资料、电子文档、图表、照片、音像资料、实物等,以及形成的地方志文稿,由本级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指定专职人员集中统一管理,妥善保存,不得损毁;地方志编纂工作完成后,应当依法移交本级综合档案馆或者方志馆妥善保存、管理。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科学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加强地方志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构建全省统一的地方志资源服务平台,汇聚省、设区的市、县(市、区)地情资料,为社会提供咨询和信息服务。
省、设区的市以及有条件的县(市、区)设立方志馆(地情文献馆),或者在相关展场馆内单独设立地方志专馆(室),展示地情,免费向公众开放。
鼓励单位和个人向方志馆(室)捐赠或者提供地方文献或者资料。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当发挥独特优势,加强与台湾及港澳侨相关机构、团体的方志文化交流,合作编纂志书,搜集整理旧志,交换地方文献,开展学术研讨。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督促检查,并通报督促检查情况。
对在地方志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单位、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对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权限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予以纠正,并视情节对有关单位和工作人员给予通报批评或者提请有关部门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按总体规划或者工作规划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编纂任务的;
(二)无故不报送或者拖延报送地方志资料的;
(三)拒不执行督促检查意见的;
(四)拒不接受关系地方志质量重大问题审查意见的;
(五)拒不提供资料或者故意提供虚假资料的。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方志工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相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提请有关部门对直接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故意在地方志编纂中加入虚假资料的;
(二)地方志书经审查验收或者地方综合年鉴经批准后,擅自增删或者修改其内容的;
(三)将地方志文稿作为个人著作发表的;
(四)不按照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履行审查验收职责的。
第二十二条 编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部门志、部门年鉴,以乡镇(街道)名称冠名的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参照本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4年2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