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笔记——读《曾国藩为官与处世的智慧经营课》有感
读书笔记——读《曾国藩为官与处世的智慧经营课》有感
(行政二班 刘宁武)
近日读吴艳龙先生《曾国藩为官与处世的智慧经营课》深有感触,对曾国藩这一位满清四大名臣之首,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位“完人”为官处世哲学颇有收获。现简单作一笔记,记录学习心得。
--内容简介
《曾国藩为官与处世的智慧经营课》:曾国藩,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奇才。从农民之子到国家栋梁,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而更为后人所景仰的是,他所留下来的人生智慧,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曾国藩为官与处世的智慧经营课》从曾国藩为我们留下来的为官经验和处世智慧入手,全面而又详尽地向读者讲述一代名臣的人生哲学。并运用大量的曾国藩自身的实例,解读其人其事。
——人物介绍
曾国藩,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奇人。出身于普通农家的他,没有超凡的资质,却一步步走上了晚清的政治舞台;没有过人的天赋,却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内忧外患之中,他将巩固江山的重担扛上了自己的肩头;水深火热之
际,他将清朝中兴的责任背在了自己的身上。他在世的时候,是人人敬仰的一位名臣;辞世百余年之后,他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位“完人”。曾国藩的一生,又留下了哪些值得后人铭记与学习的珍贵遗产?这些,都是百余年来人们一直在努力思索的问题。
曾国藩生活在社会大变革到来前夜的晚清社会,外有列强虎视,内有起义如荼,没落的清王朝就似一星烛火,在风雨中飘摇。在这乱世之中,曾国藩异军突起,十年七迁,连跃十级,创造了有清以来官员升迁最快的奇迹。太平天国起义席卷半个中国的时候,又是他拉起了一支当时中国战斗力最强、被后人称为“湘军”的队伍,转战十年,历尽艰辛,终于将几欲取代清廷的洪秀全彻底击败,而湘军的总兵力也达到了30万之多。“无湘不成军”之势,成就了曾国藩政治生涯的顶峰。曾国藩以文官的身份被册封为武侯,又是有清以来的第一人。随后又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等封疆大吏,成为清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一品大员。
曾国藩处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当时极其复杂的社会形势、极为混乱的朝廷环境,都是对为官者的巨大考验。但无根底、无家世的汉人大臣曾国藩在此间力挽狂澜,成为中兴四大名臣之首,不仅获得官场上的巨大成功,在为人方面,也博得了后世的称誉。可以说,若没有后来的天津教案事件,那么他无论在朝在野,都将成为一位完美的封建官员。时势
造英雄,曾国藩其文其人,于无形中把中国人在恶劣环境中的治学、为官、从政的智慧与谋略演绎得淋漓尽致。独树一帜的曾氏成功学,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有着极高的借鉴价值它包含了为官之道、处世之道、做人之道、识人之道、持家之道、养身之道,等等。曾国藩一生共有著述13部,不过流传到现在且为我们所知的只有《家书》、《冰鉴》、《挺经》三部而已,但仅仅是这三部,就足矣让人们终生受益。著名学者、《曾国藩》一书的作者唐浩明说,《曾国藩家书》是一个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体验,是一个学者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是一个成功者事业的奋斗经历,更是一个胸中有着万千沟壑的大人物心灵世界的袒露。曾国藩一生所写家书无数,统计可查的便有近1500封。本书精选其中的若干精华,让读者从中领悟到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与谋略。
《冰鉴》一书是曾国藩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冰鉴》共分七章,是一部关于相人识人之法的杰作。曾国藩是识人用人的高手,左宗棠、李鸿章等晚清著名大臣都是他一手提携起来的。读此书,我们可从中领悟到曾国藩识人用人的智慧,在人际关系的交往中,变得更加顺畅。《挺经》一篇记录了曾国藩在宦海沉浮中总结出来的智慧与经验,是其从自身的成功与失败中得到的一套为人为官的基本准则。读此书,我们无论是行走在官场上,还是拼搏在职场中,都能够获得巨
大启迪。
此书将曾国藩先生三部著作《家书》、《冰鉴》、《挺经》融合成一本,获取心得,学习曾国藩先生凝聚一生“修身齐家治国”大智慧。以下为读书笔记摘录。
一、为官哲学
——识为主、才为辅。成功源自血与泪,立志方能事竟成。当今职场,才华横溢者比比皆是,当能够走向最终成功者寥若晨星,所缺者为何?联想到最近有学者就目前教育制度提出,自恢复高考以来,我国产生的137位“状元”竟无一人成为行业领头人,值得国民深思和反思。曾国藩说过“凡事当有远谋,有深识”。见识的深浅,对职场、官场认识得透彻与否,才是决定人一生能否有所成的关键。以个人的远见卓识为主,辅以与之匹配的才华,则成功可期。
曾国藩先生尤其重视立志的作用。他在文中说到“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禹汤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以与我哉!”可见,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心存大志,方能够有勇气、有毅力承担人生巨大的考验。正是因为胸怀吞吐天地之大志,曾国藩才能在生活和事业上锐意进取,登上人生一座又一座高峰。古往今来,多少辉煌成就之人必然要树立远大人生目标,并为之持之以恒,不懈奋斗。
二、修身养性
——书山有路,以心为径。一个人知识的来源,除了言 传身教外,更多的是来自于书本。看曾国藩的一生,书是他从未舍弃过的伙伴。而且,读书不是走马观花,要用心去看才能得到收获。“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些不是翻开书本便能跳出来的,唯有用心去读,才能收获人身所需。做事也是如此,漫不经心只会越做越糟。唯有用心尽力,多花些心思,用一分耕耘去求得一分收获,才能识有所长,事有所成。
——书不是仕途敲门砖,而是明理之需。曾国藩说过,余昔学颜柳贴,临摹动辄数百纸,犹且一无所似。余四十以前在京所作之字,骨力间架皆无可观,余自愧而自恶之。四十八以后,习李北海《岳麓诗碑》,略有进境,然业历八年之久,临摹已过千纸。今尔用功未满一月,遂欲掳跻神妙耶?余于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尔不可求名太聚,求效太捷也。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锺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古代人读书这样勉励自己,有着以科举考试走上仕途之路特殊时代的岁月烙印。于是,在读书人眼里,书便成为一块平步青云的敲门砖。然而曾国藩却不是这样理解的。他不断从书中汲取营养,之所以要向圣贤靠拢,是因为在书中看到了圣人的精神与境界。曾国藩曾经感慨道:“《礼记》中说,君子庄敬日强。我每天都过着安逸、放纵的生活,在这种环境
下的志气会慢慢地被消磨掉,精神上也会渐渐衰颓下来。”
曾国藩争分夺秒、如饥似渴学习书上的知识。他认为“吾辈读书人大约失之笨拙”,解决方法就是勤奋,若不是每天挑灯夜读,博览古今圣人之言,他就不可能成为满腹经纶、见识过人的名臣而立于众多历史人物之中了。
三、《家书》精粹
在该书中,作者摘录了曾国藩先生《家书》许多精粹,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做人,以诚换诚,无人不诚。人之立世,诚信为基。古人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做人,就当有这种魅力。人际交往,诚信最为重要,以自己实现诺言的行动换取他人的诚信,这也是曾国藩先生在《家书》之中向兄弟子嗣们谆谆相告。
——勤俭持家,家和生福。勤俭乃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之一。勤以养德,俭以持家,几千年的文明就在这勤俭二字中流传至今。曾国藩身居高位,却一生不事奢华,更注重家庭成员的勤俭之道。家书中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此意。勤俭可持家,家和方能兴万事,曾氏一门名人辈出,勤俭之道可当首功。
——居官,亲和为第一要义。对于领导者、管理者来说,如何驭下是一大难题。身居高位的曾国藩自然也要坦然面对这一问题。他把亲和二字作为居官第一要义,以平易近人之
姿态面对下属同僚,使得其在波诡云异的晚清朝中,能够游刃有余。
——为政,把责任担在肩上方有所成。为政者,当承担起上对君下对民的责任。即如同企业中的中层领导,既要向企业负责,又要对下属有所交代,还要与平级之间相互协调。因此,如何做好这一职务,是一个不小的难题。曾国藩则称,应把责任担上肩,除此以外别无他法。要“大乱之世积德而爱民”,要“禁止扰民”,“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等等,为我们思索执政之道提供了宝贵的箴言。
以上只是学习一点点体会,如同大海中一粟。曾国藩先生的宝贵精神财富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还要沉下心,向他一样挑灯夜读,深琢细悟,才能真有收获。
第二篇:读《女人的修养与处世智慧》有感-LL
读《女人的修养与处世智慧》有感
在我看来,一本好书的价值并不在于读书的过程给你带来多少愉悦,而在于读过这本书的人从中体会和感悟了多少,从这方面来说,《女人的修养与处世智慧》这本书没有让我失望。
简单的说这本书是一个心理学博士所写的关于女人的书,从性别上来区分,世界上只有男人和女人,而作为女人,如果让自己在年轻的时候美丽温柔,在中年的时候成熟坚毅,在老年的时候理解与呵护?这本书分为修养篇和处世篇,每一篇都分为几个章节,大多数内容都是以故事形式展现,读起来通俗易懂,且又能触动心灵。
《女人的修养与处世智慧》从女人的角度结合生动的例子,让我们学会了如果做一个优雅、美丽幸福的女人。书的封面上写着:“漂亮的女人先天造成,楚楚动人,有修养的女人愈久弥香,让人难心忘怀。而懂处理智慧则是女人立足社会,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其实无论是从品质修养、心理修养还是形象修养上来讲,最终都需要有计划,有目标并且需要去按计划去实施。
过去不等于未来,书中有一个故事让我印象较深,一个小姑娘因为是私生女,所以从小不喜欢和外界沟通,很多人也都因为她没有爸爸而对她投来歧视的目光,这样的生活从出生一直持续了十几年,周围的环境使这个小姑娘越来越懦弱,而且自闭,不愿意与人接触,有一年在小姑娘居住的地方来了一个牧师,也就是这个牧师改变了这个小姑娘的一生。牧师讲到:“过去不等于未来,过去成功了,不代表未来还会成功,过去失败了,也不代表未来就一定失败。过去的成功
与否都只代表过去,未来只能靠现在决定。每个人都要面对现实,重视现在。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成功的人,也没有永远失败的人。”从那个时候开始,小姑娘的人生彻底发生了的变化,她当选过州长,后来还成为了财富500强的女总裁之一,在老年的时候写下了自己的回忆录,并在书前言写上了“过去不等于未来”!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都是一样的,比如大家同一天穿一双新鞋,为什么有的穿了三年,有的穿一年就坏了?是选择行万里路还是选择延长鞋的寿命?其实走路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鞋子的寿命,但如何去选择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其实我们只要知道我们想要去哪里就够了,至于我们从哪里来并不那么重要,如何走好以后的路才是最重要的。我相信只要调整好心态,明确了目标,再按着计划去向目标行进,那成功就是我们的。这也就应了“心态决定一切”这句话,积极的心态可以改变一切,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与物,只有把握好现在才能更好的去选择未来。《女人的修养与处世智慧》这本书不仅是成为漂亮女人的范本,也是成为优秀女人和成功女人的宝典。借用刘欢的一句歌词“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过去的辉煌只能代表过去,想要未来也如此辉煌,我们就要抛开过去的一切成败,从这一刻向着目标出发。
第三篇:读《曾国藩全书》有感:朴素的为人为官之道
朴素的为人为官之道
——读《曾国藩全书》有感
作者:海沧区人民检察院监察科 黄希承
笔者手中拥有的《曾国藩全书》是由陈大政主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全书共10册,以下谈的读书心得是读其中第1册《生平篇》的体会。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一生置身官场游刃有余,官居极品,体现了他高超的为官艺术。在家庭教育方面,曾国藩继承了儒家的家政道德传统,创立了他独特的治家之道。
“不可占人半点便益”是道光二十七年六月二十七日 曾国藩写给澄侯、子植、季洪的《家书》中的话。原文:“……此次澄弟所受各家之情,成事不说,以后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益,不可轻取人财,切记切记。”译文:“……这次澄弟所接受各家的情,事情办成了不说,以后凡事都不能占别人的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家的财物。切记切记。”这句话道出曾国藩为人处事治家的成功之道。笔者认为:“不可占人半点便宜”的理念,不论过去、现在、将来都是金玉良言,是朴素的为人之道,也是人际之间邻里之间朴素的处事原则。笔者有切身体会,前段时间装修房子,安装空调外机时,占用了楼上业主一点点墙体,当时我先生就让工人下移一点点重装,但工人怕麻烦,说己装好就只一点点不碍事,结果我先生听信工人的话又怀了侥幸心理,没有坚持重装。过了一段时间,楼上业主提出质疑,结果又花了600元去移了那2台外机,我先生真后悔,他感慨地说,还是曾国藩的那句话:“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益,切记切记。”再说一件刑案,甲乙两家是邻居,甲家厨房翻建往外扩了地,乙认为甲侵占了他家的宅基地,要求甲推掉重建,甲不承认侵占乙家宅基地,双方互不让步,从言语争执到互相推搡再到互殴致轻伤,逐步升级为刑案。最终甲家翻建厨房的目的未能达成,还与乙家结下极难化解的怨恨。就该案,如果甲心存“不占人半点便宜”之念,那么甲翻建极可能会原地翻建,或者要扩建前会与乙进行沟通,待达成共识后再翻建。这样的话,甲的心愿就会达成且不至于与乙结怨。此外,一些日常的生活现象,也证明了心存“不占人半点便宜”之念,可以减少许多矛盾纠纷。比如公交车上因拥挤踩脚引发的口角,如果双方都心存“不占人半点便宜”之念,该道歉就道歉,该少说就少说,就可以减少争执。比如拾金不昧的行为,就透着当事人“不可占人半点便宜”的质朴人品。
“以做官发财为可耻”是道光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一日曾国藩写给澄侯、温甫、子植、季洪的《家书》中的话。原文“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译文:“我从三十岁以来,就认为做官发财是可耻的,认为官宦积累财物留给子孙是可羞可恨的,所以我暗暗发誓,总不能靠做官发财留给后人。”笔者以为,这样的为官思想境界是比较实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也是值得倡导的朴素的为官之道。所谓“官”,指担任一定职务的公务员。在许多国家,公务员是受人尊敬的,公务员的收入是有限的也是稳定的,公务员的纪律是严苛的,公务员不是最受追捧最热门的行业,这是比较正常的现象。因为公务员行使的是公权力,拿的是纳税人的钱,收入是相对固定的,正常情况下,公务员依法依规行使公权力是发不了财的。如果因为当官而发大财,那该官员就可能涉嫌权钱交易。官员涉嫌权钱交易,实际就是拿着纳税人的钱,为自己谋私利,扰乱秩序,坏了规矩。我国《刑法》规定了对受贿、贪污、挪用公款等犯罪的惩罚条款,就是要求为官要清廉,严惩贪腐。《刑法》条款中还有一条“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这是一个兜底条款,也就是说决不允许中饱私囊。自古以来,百姓痛恨为官不廉、痛恨贪官污吏,所以历朝统治者都下决心整顿吏治,因为统治者明白,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否则江山不保。当前,中央开展巡视巡察,此举深得民心,通过巡视巡察,反对“四风”,正风肃纪,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更加守纪律、讲规矩,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通过对曾国藩一生学问和事功的观照,可以获得许多深刻而有益的启示。
第四篇:读《舍与得人生经营课》有感
学会坚持,做一个专注的人
——读《舍与得人生经营课》有感
有一种心态叫舍得,有一种人生叫放下,读完了《舍与得人生经营课》一书,让我有一种美的享受。书中的字里行间虽文笔简洁,但平平淡淡中却蕴藏了无穷的人生哲理,令人遐想不已。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能拥有成功的人生,不在于他的争强好胜,而在于他在追求目标时懂得坚持。只有耐住性子,懂得坚持,才有成功的可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人生就像一段旅程,路就在自己脚下,只要懂得坚持,自然会走出属于自己的美丽征程。于是,从今天起,给自己一个许诺:学会坚持,做一个专注的人。
专注于思考。思考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力量,它栖息于思想深处,左右着我们的思维和判断,控制着我们的情感和行动。如果在未来的某一天感叹自己工作的不好,那是因为现在没有专注于思考,在思想上形成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只有从思想上达成正确的认识,才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平和的心态工作,全心全意地为大家服务。目前我们公司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王银成总裁提出了“使命与能力”、“责任与担当”、“理性与自觉”这三个命题。作为理赔线上的普通员工,我们应该专注思考,结合自身的工作岗位回答好这三个命题。拥有了正确的思想觉悟,才能以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投入到工作中,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尽已所能为公司、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诚信服务,从而实现我们的个人价值。
专注于学习。《礼记.儒行》云:“如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就是说工作应该学无止境,锲而不舍,要苦于学习,勇于实践。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就如同飞鸟之双翼,相辅相成。离开了学习,工作就会失去创造的营养,发展就会缺乏前进的动力;离开了工作,知识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就不能转化为创造力,学习也就失去了努力的方向。因此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成长,在学习成长中不断提高工作技能,逐步形成“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良性循环。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保有量不断攀升,我们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也随之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保险欺诈、骗赔、诉讼等案件时有发生,大大地影响了我们的赔付成本。作为理赔人员,我们更应该专注于学习,掌握过硬的保险专业技能。“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只有不断学习各险种保险条款、相关法律法规、公司内部管理规定、汽车发展新技术,才能有效的处理好理赔环节中的不足之处、不到位之处、不合理之处,让不该发生的骗赔案件不要发生,不该发生的起诉案件不要存在。
专注于工作。工作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用心的事情创新做,只要坚持,你就是赢家。工作中要有计划,有目标,不能浑浑噩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现实的约束往往不能让人如愿以偿,不论身处怎样的工作环境,都要执着沉稳,贵在坚持。如果说刚毕业参加工作还有一些洒脱,在工作上可以磕磕碰碰,算是磨练和积累。那么工作了三四年之久,渐渐明了一些事理,分得清善恶真伪,就必须把性子定下来,找准一个固定的目标去付诸行动。“以人为本、诚信服务,做人民满意的保险公司” 这是我们公司的服务理念。作为理赔人员,要做好自己的工作,首先应该清楚自己的岗位职责是什么,需要做些什么,最终要达到什么目标。在处理具体的理赔案件时,及时了解客户的索赔需求;快速、准确的处理案件,以实际行动践行我们对客户的服务承诺,帮助公司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当工作已成习惯,当习惯已成自然,自然的形成也就变成了爱好。任何事请,只要有了兴趣,也就会有了无穷的快乐和满足了。
诚然,我们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会遇到失败和挫折。其实失败并不可怕,每一次跌倒都是为了再爬起。也许,在低落的时刻只要拥有一份坚持,就能看到希望。从今天起,做一个专注的人,专注思考、专注学习、专注工作,努力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最完美的服务。
第五篇:长大的距离——读《做人与处世》有感
长大的距离
——读《做人与处世》有感
距离是遥远的代名词,可以被我们拉近,也可以被我们疏远。再遥远的距离,达到了心与心的沟通,也会感到近;再近的距离,没有做到心与心的交流,也会觉得远。姑娘期中考试卷中一篇《做人与处世》阅读文章,给了我很深的思考。
孩子长大的不仅是个子,更重要的是思想。换衣知道躲了,洗澡知道避了,说话知道想了,做事知道问了,这些潜移默化的改变,却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不留意,常与她们的行为发生冲突,她们的想法和做法得不到我们的理解和支持,有时还会同她们发生矛盾,是孩子们的事?还是我们大人的事?我们真的需要思考。
“爸爸!你什么时候写完呀?陪我玩玩不行吗?”,“爸爸!我不捣乱,我就坐会,看你写行吗?”,一句句熟悉的话,一个个熟悉的动作,仿佛就发生在自己的眼前,可是现在已经很久没有听到了。放学回家,孩子一个人默默的走进书房,安心地做自己的作业,偶尔会说一句“爸爸,签字!”,我都感觉正常。考试卷短文中的一个个细节描写,一句句曾经熟悉的话语,又重新勾起了我的思绪。是我们主动找孩子交流的少了,关心不够?还是感觉孩子们真的长大了,不需要我们的关心?还是长大的距离渐远了与孩子们的沟通?一幅幅小学低年级阶段的画面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孩子们的教育,孩子们的成长,是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组合,缺失一个都是不完美的,社会是引导,学校是启迪,家庭是沟通,完整的教育链形成一个健康的闭环。就让我们所有的家长们张开自己温暖的双臂,去拥抱自己的孩子,用我们的双手挤小这个闭环的直径,缩短与孩子长大的距离,相信孩子们的明天一定会灿烂光明!
后话:姑娘学校期中考试结束,老师要求家长阅读语文考试卷中一篇短文,写一篇读后感,是布置的作业,更是学校对家长们在孩子成长教育过程中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