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河沟乡人民调解工作调研报告[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3 16:13: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南河沟乡人民调解工作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南河沟乡人民调解工作调研报告》。

第一篇:南河沟乡人民调解工作调研报告

南河沟乡人民调解工作调研报告

———南河沟司法所 宋小强

一、基本情况

南河沟乡位于延长县东南部,乡政府距县城74公里,东与山西省大宁县隔河相望,西与雷赤、赵家河两乡为邻,南与宜川阁楼乡接壤,北连罗子山乡,总面积172.62平方公里,全乡辖26个行政村、52个自然村,1636户、7385人

1、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情况

根据《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的规定,我乡人民政府依法加强了人民调解工作的组织建设。乡设人民调解委员会,与司法所合署办公,负责管理、指导全乡的人民调解工作,参与民间重大疑难纠纷的调解工作;组织协调有关部门,代表乡人民政府依法调处社会矛盾和民间纠纷。我乡的调解组织基本形成了乡调解委员会、村级调解委员会和自然村调解小组的调解网络。

2、人民调解队伍情况

我乡共有人民调解委员会26个,其中乡调解委员会1个,村民调解委员会25个,调解小组53个,全乡共有调解人员178人,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31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147人,人民调解员队伍在组成上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的状况有所改善,一批有能力、有文化、懂法律、懂政策,热爱人民调解工作的人员加入了人民调解队伍,我乡的人民调解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一定提高。

3、人民调解工作开展情况

人民调解工作在化解群众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人民调解工作日益得到了重视和支持,乡党委、政府也加大了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力度,经过努力工作,进一步健全了调解组织,加强了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妥善调处了一大

批民间纠纷,加强了毗邻地区的联防联调工作,为维护全乡的社会政治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4、人民调解工作的新变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所引起的社会矛盾主体日趋多元化,内容复杂化。民间纠纷的主体由公民与公民转化为公民与经济组织、与企业、与基层干部、与基层政府及管理部门;民间纠纷的内容由婚姻、家庭、邻里、继承、赡养等简单的涉及人身、财产权益方面的纠纷,发展为经济合同纠纷、干群关系纠纷、企业拖欠职工工资、医药费纠纷、宅基地纠纷、退耕还林纠纷等;民间纠纷的表现形式由当事人之间、当事人的亲朋好友、家族之间转向群众与集体、与经济组织、与管理部门之间的矛盾纠纷。这些矛盾纠纷对传统的调解方法和工作手段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人民调解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实践中显现的重要作用

1、人民调解是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筑牢了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要完成改革和发展的繁重任务,必须营造一个长期和谐稳定的杜会环境。多年以来,我们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根据社会矛盾纠纷呈现的新特点,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中的作用,建立完善了纠纷分析制度,重大疑难纠纷快报制度,定期排查和专项治理制度,牢牢掌握了工作主动权,拓宽工作领域,有效防止了矛盾纠纷的激化。预防调处成功了大量的民间纠纷和社会矛盾,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实践充分证明,人民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优势和作用。

2、人民调解改善了人际关系,找到了缓和与消除人民内部矛盾的“金钥匙”。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和发展,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产生在基层,其主要表现形式就是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和发生的民间纠纷,这正是属于人民调解工作解决范畴。民间纠纷牵涉到千家万户,这些纠纷不仅关系到当事人双方的切身利益,而且涉及到各自的亲属、亲友和所在单位,如果得不到及时妥善解决,就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影响人民内部团结,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建立。即使矛盾纷争用行政诉讼等手段加以解决了,当事人之间的对立情绪一时也很难消除,也不同程度地留有“后遗症”。常言说的“一年官司十年仇”以及现在法院“执行难”等就是其中的真实写照。我们人民调解员不仅有纵横交错的组织网络,而且各级民调人员来自群众,生活在群众之间,人熟、地熟、情况熟,对民间纠纷能及时发现,及时解决。特别是现在人民调解协议具有民间合同性质这一法律效力以后,本着互谅互让、公平合理的原则,自愿达成和履行调解协议,有效化解了大量的民间纠纷和社会矛盾,增进了友好团结。同时,调解组织大力开展了法制宣传和教育,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矛盾纠纷的发生,努力营造了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

3、人民调解在加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中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党委、政府通过各级调解组织对各类矛盾纠纷的调处,及时解决了社会难点、热点问题,提出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到了基层,落实到了人民群众中,缩短了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改善了干群关系,找到了一条适合市场经济形势的需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三、人民调解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地位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对人民调解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来看,人民调解的职能具有与构建和谐社会密切相关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一是预防基础性。解决纠纷,减少犯罪,都要坚持预防第一的原则。人民调解相对于诉讼制度具有主动性、及时性,它通过日常工作和专项排查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把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状态,化解于民间基层,防患于未然,从而在源头上减少社会治安案件的发生。

二是便民利民性。人民调解对当事人来说具有就地性、程序简便性、即时快捷性、自愿性和无偿性等特点,具有其他纠纷解决机制不可比拟的优势。

三是利国长效性。人民调解能减少其他部门如法院、公安、法律援助部门的压力,减少和预防大量纠纷,从而避免和预防一系列社会问题,降低社会管理成本。人民调解在工作过程中,宣传优秀文化、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培养社会凝聚力,起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产生着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四是人际和谐性。相对于仲裁、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诉讼,人民调解最具人际关系和谐性,最能体现“和为贵”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从而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稳定作为第一责任。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定维护社会稳定这个大局,这是国家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之所在。”温家宝总理也指出:“要强调预防为主,积极预防与妥善处置相结合,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加强群众工作。”这些讲话进一步阐明了人民调解工作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从近几年来形势发展来看,人民调解工作面临一个时代发展契机。一是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纠纷纷繁复杂,数量较大,不可能全部通过司法审判形式解决,政府也不可能事无巨细、直接介入所有矛盾调处,应建立多元化的矛盾调处机制,需要大力发展各类民间调解组织;二是通过调解方式解决矛盾纠纷与我国长期形成的民族传统观念相通。运用“息诉”说服双方当事人,一直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与诉讼制度相比,人民调解具有植根群众、贴近基层、方便快捷、节约成本、着眼未来、和谐相待的优势,具有基础性、群众性、社会性、长效性、治本性的特点;三是20多年来人民调解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组织体系和庞大的调解队伍,在预防、排查调处人民内部矛盾工作中能够发挥“化纷息讼”的作用。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民调解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能适应新时期的人民调解工作的需要。公道正派、热心肠、有文化、懂法律、了解政策,是新时期对人民调解员的要求。而我乡人民调解队伍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年龄结构不够合理。一批多年从事村委会调解工作的同志对本辖区的地理环境、人员情况较为熟悉,但其中一部分年龄偏高。

2、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目前我乡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只占全部调解人员的20%,多数调解人员文化程度偏低,法律政策和业务水平欠缺,在宣传讲解法律、制作调解文书上有困难,不能适应当前调解工作的需要。

3、工作方式方法陈旧。在调解方法上还停留在说教和情感影响上,在处理一些复杂纠纷或财产争议纠纷时,有时不能做到依法调解,不能使双方当事人心服口服。

4、村级人民调解员队伍不稳定,人员调整较频繁,不能专职专用。

5、缺乏相应的奖励制度和补贴办法,限制和影响了调解工作的发展。

(二)协调沟通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大调解”的工作机制还没有形成。如我乡的人民调解工作基本还停留在传统的邻里、家庭纠纷的调处上;地区、部门、行业之间的调解工作还缺乏有效配合等等。

(三)人民调解的职能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如有的人民调解工作存在随意性,程序不规范;有的人民调解工作没有发挥法制宣传教育功能,等等。

(四)人民调解工作的经费没有得到保障。针对人民调解工作专项经费不足的问题,今年刚实行的《人民调解法》第六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人民调解工作所需经费应当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障”。我认为在县级以上财政应该明确列入预算,并由司法系统

专项管理,才有利于对专职调解员的考核管理,工作中才不会形成两张皮的情况出现,确保人民调解工作有序、顺利的展开。

五、进一步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几点建议

人民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地位和作用已日渐显现,且不可替代。但是随着新形势的发展,人民内部矛盾将大量存在,呈多元化、复杂化格局,由于政府认识不够统一,对调解组织基本无投资,措施力度不够,经费缺乏保障等问题,给人民调解工作的深化和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人民调解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为此,投出如下建议,1、适应矛盾纠纷调处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对调解纠纷范围要进行明确界定。不能使基层调解组织称为“万金油”,应坚持按级调解、按地域调解、上级指导调解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基层民调工作。积极探索建立专业化、社会化调解组织。人民调解作为人民群众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一项重要民主法律制度,应该由群众自治性组织来承担,作为行政管理部门,主要任务应是提供经费保障、加强扶持、培育建立自治性和自律性较强的人民调解组织机构,为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2、切实将人民调解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其细化、量化,落实到位,以充分显现人民调解在化解杜会矛盾纠纷,预防和减少民转刑案件发生中的重大作用。

3、积极争取乡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领导,落实日常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培训和表彰经费,落实人民调解员的补贴待遇,支持和解决人民调解场所建设等实际困难和问题。

4、大力宣传人民调解在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地位和作用,利用多种渠道和途径,宣传和表彰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级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努力在社会上营造做人民调解工作光荣、化解矛盾纠纷有功的良好氛围。

5、着力人民调解组织建设。一是完善三级民调网络,重点加强村级、(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作用。二是设立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既可包括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也可包括行政机关,形

成多类型、专业化纠纷解决机制。三是在集贸区、流动人口聚居区建立人民调解组织,消除空白点,全方位构筑人民调解组织新网络。着力人民调解队伍建设。在巩固稳定现有队伍基础上,整合民调资源,如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专业技术人员等以个人身份担任调解员,增强人民调解的多元性和权威性,认真做好培训工作,不断增强人民调解员的业务素质、工作水平、调解能力,提高民调队伍综合素质。

6、着力拓宽工作领域。加大对生活、生产中多发性、易发性纠纷的调解力度。在及时预防、化解常见多发性纠纷基础上,主动参与征地拆迁、安置补偿、企业改制重组、职工下岗待岗、拖欠工资等引发的纠纷,把人民调解工作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探索建立临时性纠纷解决机制。提高调解率、调解成功率、调解协议履行率,增强人民调解工作的社会公信力。将改革的发展力度,发展速度和人民群众可承受程度结合起来,从源头和根本上减少和防止矛盾纠纷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方面,人民调解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鲜明的特色。我们只有深刻认识人民调解在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才能从思想和观念上对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更加重视,在机制和方法上进一步探索和发展,使其在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其最大的、最有成效的重要作用。

第二篇:南河沟乡中心小学

南河沟乡中心小学

关于申请资助贫困学生的报告

延安市医疗保险经办处:

延长县南河沟乡中心小学是你单位第六期支教对象。我校位于延长县东南部,距县城75公里。学校现有教师24人,内设小学教学部和中心幼儿园,共有学生154名,其中幼儿32名,一至六年级122名。学校虽然远离县城,教学条件落后,但是全体教师特别敬业,历年来教学成绩居全县之首,2009年六年级考入延安市实验中学1名,2010年六年级考入延安市实验中学2名。学校获得县教育局的嘉奖。此举深得全乡人民的赞誉。

南河沟乡地处黄河沿岸,地理环境较差,交通不便,农村经济十分落后,因此造成许多家庭夫妇外出打工而子女留守在家,无人照料;甚至有许多家庭夫妇离异、意外事故和疾病原因致使许多孩子失去亲人的关爱,生活极度困难,面临辍学的危机。经统计,学校现有孤儿1名,单亲儿童13名,残疾儿童1名,父母残疾的儿童2名,留守儿童13名,家庭特困难的2名,共计32名贫困学生急需救助。眼下正值严冬之时,这些孩子的生活和保暖御寒令我们十分揪心。为了保证贫困学生温暖过冬,需要给他们每人购置一套棉衣,每套按照200元计算,需要6400元。

另外,今年我校要迎接“双高普九”达标验收,需要配发学生校服和床单、被套。每套校服按100元计算,154套校服需要15400元,每套床单、被套按60元计算,110名住宿学生需要6600元,以上三项共需要28400元。

由于我校经费十分紧缺,无力支付,我们恳切希望贵支教单位能奉献爱心,资助这些孩子度过这个温暖的冬季,帮助我们顺利完成“双高普九”达标工作。

2010-12-13

第三篇:南河沟乡计划生育工作总结

南河沟乡计生办2010

计生工作总结

2010年在乡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县计生局经常性的指导下,以提交全乡计划生育工作质量为目标,认真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全面执行《山西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紧紧围绕人口控制目标,积极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流动人口管理,转变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方法,立足部门职能,面向广大群众,突出宣传教育,坚持依法行政,不断优化工作措施,及时解决计生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我乡计划生育指标的提升打下了基础,现将总结汇报如下: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全乡51个村,15757口人,已婚育龄妇女2690人。全年出生人口98人,出生率6.22%。符合政策出生率78%,自然增长率1.9%。

1.本年采取上环措施249例,综合节育率达到了91.04%,完成三查任务300例。

2.完成社会抚养费16.5万元。3.人口信息网络版运行走上正轨。

4.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30户,生育服务证40本,再生育服务证17本,流动人口婚育证99本等。

二、具体做法:

1.进一步强化了宣传,把转变生育观念和计生利益导向作为宣传教育的重点。利用3月20古会和逢一逢五的农贸市场和各种会议进行宣传。装备了一辆计生宣传车,书写固定标语130条。横幅标语五条,发放计生传单3000份,发放宣传品200份,通过乡村两级计生干部的努力,使大部分新婚夫妇树立了新的生育观念。

2.加强了计生队伍内部建设,提高了干部素质。经常组织乡村计生专干学习、培训,推广便民业务,和群众打成一片,笑脸相迎,在日常工作中,提高了执法透明度,普及各类优生优惠政策,积极为符合政策的计生户办理各项优惠奖励证件,在全乡上下形成了良好的计划生育工作氛围。

3.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提高计生工作水平。根据我乡实际情况,大多数已婚育龄妇女流入县城居住,为了方便群众,在县城中心成立了南河沟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公室,为流动人口发放宣传资料、发放避孕药具、办理婚育证明、落实节育措施和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等,使广大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去。

4.加强统计管理,提高数据质量。我们对村级计生服务员严格要求、严管理,月底按时报表,使数据快捷、准确,使我们的全员人口信息网络版顺利运行。

5.证件管理走上正规。办理所有计生证件,严格按照计生政策规定执行,并及时办理及时归档,不徇私情,不乱收费。

三、存在问题:

1.部分村服务员业务素质较差。2.乡、村计生服务站、室面貌落后。

3.流动人口较多,采集计生信息不准、不及时 4.计生执法力度还不够,社会抚养费征收率较低。5.计生经费投入较低,计生工作人员压力大、待遇低,难以解决。

四、下步打算:

1.重点抓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改善办公条件。2.加大经费投入,建设和改善乡、村计生站、室。3.继续加强乡、村两级计生干部的业务素质培训。4.提高村级计生干部的待遇。

5.会同社会力量,加大执法力度,提高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效率。

第四篇:人民调解工作调研报告

新形势下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几点思考

人民调解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制度,是化解民间纠纷的有效手段,在社会管理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不断高速发展,基层社会矛盾有了新的变化,人民调解工作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按上级的指示精神抓好人民调解工作,这是目前基层调解员的工作重点问题。为此,按照主题教育调研课题的要求,对全县人民调解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调研。

一、我县人民调解组织队伍及工作的基本情况

1、现全县共有178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其中村级154个,居委会9个,乡镇8个,另外7个行业调解委员会,共计有856名调解员。

2、人民调解组织在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年初以来我县共排查矛盾纠纷119件,调解119件,调解成功118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9.16%。目前我县有6个乡镇建立了医疗调解委员会,4个乡镇建立了交通事故调解委员会,通过巩固提高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的建设力度加强了矛盾纠纷调解,减少了矛盾激化升级,我县医调委成立以来共受理医疗纠纷8起,调解成功8起,调解成功率达到100%,我县医调委所调结的纠纷均实现了“零反悔”,调解协议履行率达100%,没有发生一起因医患纠纷引起的上访事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职能作用,减少全县“民转刑”案件的发生,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3、通过抓矛盾源头增强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实效性。

在村调委会推广“流动调解”工作方法,深入田间地头、群众家中及时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做到了“调解一案、普法一场、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

4、通过“大走访”形式增强了排查矛盾的预见性。各调委会就本辖区的矛盾纠纷或本行业、专业领域的矛盾纠纷集中力量定期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活动,根据矛盾纠纷的不同类型、化解的难易、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和后果的严重程度,认真制定相应的调处方案,及时进行调解,防止矛盾激化。全面掌握了解社情民意,真正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调处、早化解。

二、当前我县人民调解工作面临的问题

1、领导重视不够,支持不力。领导对人民调解工作理解上存在两个偏差,一种认为是人民调解工作只是一个说说好话,讲讲法规的事情,一种认为人民调解工作就是要抓好所有工作,务必按照100%的调解率,达不到就是调解员无能,人民调解工作抓不到位,致使出现了两个极端,从而对人民调解工作重视不够,支持不力,舍不得投入。有时正常的调解补贴不按时发放。

2、部门配合不力,工作推进难度大。人民调解组织在调解纠纷过程中,要求有关部门给予配合和参与时,存在着回避的现象,调解人员孤军奋战,无法处理涉及面广的复杂矛盾纠纷。有些部门存在甩锅,只想调解人员都要熟悉全部部门业务知识,全部处理,自己都不想参与进来,变成我的事情你来办,反正你是专职调解这样的思想。

3、调解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当前多数调解员没有受过正规的法律教育,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对相关政策法规了解不深、领悟不透,调解方式方法相对陈旧单一,多停留在说教和情感影响上,依法析理,定纷止息的能力较弱,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需要。同时调解队伍年龄“两极化”突出,老龄调解员经验丰富,但文化层次偏低,依法调解的意识不强;年轻调解员文化水平较高,但阅历较浅,经验不足,难以取得当事人信任,两个“极端”都影响了矛盾纠纷化解的水平。此外,街道、社区调委会专职人民调解员配备不到位,人员不稳定,调解员往往一人身兼数职,工作疲于应付现象仍然存在。

4、工作经费困难。人民调解经费都是含在县司法局办公经费中,并不按上级文件要求列入单独预算,调解纠纷成功一例就要正常兑现补贴,但是往往拖了好久才补发,极大挫伤调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关于人民调解工作的几点建议、对策

1、提高认知,加大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支持力度。各级党委政府切实改变对人民调解工作的认识和态度,积极给予实质性的支持。

2、加强培训,切实提高调解队伍业务素质。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及时把握社会的热点问题和发展方向,有计划有针对性来培训人民调解员,避免空洞和虚假的做法。

3、严格责任制,杜绝甩锅现象。县里出台相关文件,严格规定各个业务部门在人民调解过程中的责任范围、协调配合、追责问责等要求,切实杜绝甩锅现象,共同推进调解成功率、满意率的提高。

4、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证工作正常开展。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把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独立纳入财政预算,按时发放调解工作经费和调解案件补贴,努力提高基层调解组织和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

第五篇:人民调解工作调研报告

人民调解工作调研报告

为促进各类矛盾纠纷的有效化解,进一步推进平安赤壁、法治赤壁、和谐赤壁建设,今年8月份我与人大法制委部分委员组成调研组,通过深入走访、听取汇报、个别谈话、查阅资料等形式,对我市人民调解工作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作法和成效

近年来,我市人民调解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实施《人民调解法》,学习

“枫桥经验”,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初步构建起以人民调解为基础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新格局,较好发挥了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第一道防线”作用,有力维护了全市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从组织建设入手,完善人民调解网络。注重强化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规范化建设。按照“六统一”(统一名称、印章、牌匾、徽标、文书格式、调解员上岗证)、“四制”(调解纠纷登记制、纠纷调解调查制、纠纷调处制度、调解文书归档制度)的要求,进行了规范化建设。

一是成立了市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市人民调解工作,下设市人民调解指导中心,协调、指导全市人民调解工作,负责市级层面人民调解工作。

二是以行业主管部门为主体,司法行政部门为指导管理,成立了三大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即市司法局联合市公安局成立了市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联合市卫计局成立了市医疗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联合市人民法院、市妇联、市民政局成立了市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三是以司法所为依托,在全市所有乡镇(办事处)建立了镇、村两级人民调解委员会,以村民小组、网格为单位,建立了调解小组和信息员制度。

目前,我市共有人民调解组织198个,其中:市人民调解委员会1个,市人民调解中心1个,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3个(市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市医疗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市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12个,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4个,企事业单位人民调解委员会2个,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175个,调解员总数772人,其中专职调解员4人,兼职调解员768人。全市按53万人口计算,人均面对的服务对象680人。现有专兼职人民调解员中,从文化程度来看,初中或初中以下532人约占69%,高中或中专200人约占26%,大专30人约占4%,本科及以上8人约占1%。

(二)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防控体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责任制,强化矛盾纠纷排查措施。着眼于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坚持横向排查与纵向排查、定期排查与集中排查、普遍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实行乡镇(街道)一月一排查活动。在此基础上,对重大节假日、敏感时期和矛盾纠纷多发季节,实行重点排查、重点跟踪监控、及时调处。始终遵循“矛盾不上交、责任不推卸”的原则,充分发挥当地村组干部、基层调解组织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特点,适时收集矛盾纠纷信息情报,做好阶段性研判和情况分析掌控,因地制宜,采取现场调解、进村入户调解、田间地头调解等方式,节约当事人经济开支,立足一般纠纷基层一线解决,复杂疑难纠纷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解决,重大热点难点问题逐级上报联合调处解决,做到一般纠纷不出村(社区)、复杂纠纷不出乡镇(街道)、热点难点问题不出市.2018年元至10月份,全市各级调解组织调解案件总数1922件,调解成功1876件,其中村居调解委员会调解1261件、乡镇办人民调解委员调解292件、三个专业调解委员会调解369件。调解成功率97.61%,履行1853件、履行率98.77%,疑难复杂案件162件,司法确认1件,涉及当事人4821人,涉及金额4159.03万元,主动调解375件、依申请调解1547件,其中山林土地纠纷542件、占21.20%,婚姻家庭纠纷371件、占19.30%,邻里纠纷310件、占16.13%,合同纠纷198件、占10.30%,道路交通事故纠纷168件、占8.74%,医疗纠纷66件、占3.43%,房屋宅基地纠纷121件、占6.30%,生产经营纠纷105件、占5.46%,损害赔偿纠纷139件、占7.23%、征地拆迁纠纷31件、占1.61%、环境污染纠纷6件、占0.31%,拖欠农民工工资纠纷20件、占10.40%,其他劳动争议纠纷7件、占0.36%,物业纠纷2件、占0.10%,其他纠纷126件、占6.56%。其间,排查矛盾纠纷145起、预防纠纷231起,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3件6人,防止群体性上访2次、4人。

在医调委未成立之前,市法院每年受理医疗纠纷诉讼案近50件,医调委成立后,市法院每年受理医疗纠纷诉讼案下降至3-5件。80%以上医疗纠纷是通过人民调解得到了解决,并且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交通事故赔偿纠纷更是如此,减少了当事人诉累,节约了社会资源,也构建了一个和谐的医患关系,让医务人员安心看病,双方权利也得到了有效保障。

(三)从倡导以人为本入手,挖掘调解文化

。一是抓好调解室文化建设。以建立温馨、和谐氛围为立足点,按照平等、人文、协调的原则设置首席调解席、调解席、记录席,双方当事人席和旁听席,在调解室醒目位置设立调解温馨提示,在调解室显眼位置摆设人民调解告知、调解流程、当事人权利义务板面,在显眼墙体制作伦理道德、民间传统习俗、古今中外调解名言警句、民间谚语民谣等书幅字画,以墙体画的形式绘制邻里和睦、家庭和谐、尊老爱幼、以和为贵的调解宣传墙体图画,把法制与德教相互融和于人民调解文化建设当中,使当事人在平静、平和的气氛中沟通心灵、减少摩擦、消除隔阂,消除化解矛盾纠纷。二是抓好调解文化与教育群众学法用法相融合。采取庭式调解、现场调解、进村调解等形式组织群众现场旁听,以案释法,以理说教,以案件向群众剖析法理,用道德感化教育当事人,分析矛盾纠纷发生的因果关系和自我预防、自我调节、互谅互让的重要性,教育引导群众自觉学法用法守法,把矛盾纠纷调处解决的过程变为教育群众学法用法的过程。三是抓好法制宣传文化建设。把抓好法制宣传教育作为遏制和减少矛盾纠纷发生的大事来抓,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在每个村委会、村小组挑选出1至2户威信高、群众信任、法律意识强、有公益心的法律明白人,配备必要的法律书籍,开展多位一体的日常法律辅导、调解及法律咨询工作。同时,结合各乡镇(街道)具体情况,以乡镇(街道)集市为载体,与各行政执法主体部门密切合作,采取散发资料、广播标语、法制讲座、咨询解答、庭式调解、以案释法、旁听教育、进村入户讲法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宣传,突出教育引导群众依法维权、依法合理表达利益诉求,做好矛盾纠纷“事后调处”为“事前防控”。

(四)从组织协调配合入手,有力维护全市和谐稳定。一是狠抓协调配合,加强“大调解”之间的衔接。在“大调解”工作体系中,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彼此相互配合、分工合作。在具体工作中,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联系基层、贴近群众、信息灵通、方便快捷的优势,摸排清查和梳理掌握各地矛盾纠纷信息情报,积极做好矛盾纠纷的预防预测和排查调处工作;实行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联动对接,建立人民调解协议履行和诉前民事纠纷调处机制,开展人民调解进驻法庭联合办案,由人民法院委托人民调解组织在立案庭、中心法庭庭前调解和法庭诉讼调解工作中参与调解;实行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联调对接,开展人民调解进驻公安派出所、土地、林业等相关部门工作,人民调解组织与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办案、现场办公,以机制联动应对处理各种行政争议,解决处理因山林、土地、资源争执、劳动用工、企业改制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实行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三调对接,对涉及葬坟、边界、工业建设、征地拆迁等容易引发社会热点的复杂疑难纠纷,市、镇、村、组四级联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对接;整合调解力量,联合咸宁、崇阳、湖南临湘开展边界联防联调对接。以“四级联动”、“三调对接”“边界联防联调”等多项举措处理化解各种复杂疑难社会热点问题。二是开辟维权绿色通道。在残联、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和各乡镇(街道)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对妇女儿童、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和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矛盾纠纷进行法律援助。三是认真抓好法律咨询服务和来信来访答复办理。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对调解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有的单位和部门对人民调解在新形势下的地位、作用认识不充分,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对人民调解的宣传力度不足,以致社会普遍关心、认可、支持人民调解工作的氛围相对缺乏,人民调解的作用与社会大众的认知程度相差悬殊;也有不少群众认为人民调解没有强制力、调解工作起不了大作用,以致出现矛盾纠纷时不是诉讼就是上访,或者干脆“用拳头说话”;一些部门没有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意识,以致调解组织、调解员孤军作战,难以处理一些复杂的矛盾纠纷。

(二)调解资源的配置不尽合理。调解组织网络体系不够严密,调解组织之间没有形成合力,存在多头管理、重复管理或相互推诿现象,工作中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沟通机制。调解经费不足制约调解工作创新发展。人民调解不收取任何费用,但调解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必要的物质保障和经费保障。根据政府购买服务和人民调解经费保障的相关规定,人民调解经费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予以保障。目前除交调委5万元/年工作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和规范性人民调解案件45元/件(政法委转移支付)以“以案定补”的形式补助给调解员外,其他调解组织尚无专项经费,日常工作经费均由市司法局调剂,不能满足调解工作更好地开展。

(三)调解组织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目前,我市人民调解队伍构成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调解员文化偏低,由此带来调解质量不高的问题;二是队伍不稳定,兼职调解员居多,流动性大。乡镇(办事处)调解员均由司法所工作人员和综治干部兼任,村(社区)调解员均由村支书和治调主任兼任。三是企业事业单位、区域性、行业性等新型调解组织建设目前还比较薄弱,存在着“断层”和“空档”现象,行业的调解组织覆盖率低,调解组织建设任务相当艰巨;四是少数村级调解组织产生程序不规范,人员经常变动,调解员队伍不稳定,更换频繁,工作熟悉程度及连续性较差。加上以往三年一届的村(居)委换届,导致一批已接受过指导,参加过培训,正熟悉业务的调解员被替换,而后任者又有一个从头培训、指导与熟悉过程。

三、工作建议

人民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地位和作用己日渐显现,且不可替代。但在当前和今后较长时间里,人民内部矛盾仍将大量存在,且呈多元化、复杂化格局。如根据民政局婚姻登记统计数据,我市2006年离婚人数为800对,2015年为1671对,10年翻了一倍,2016年为1825对,2017年为1739对,分别比2015年增加了154对、68对,呈螺旋上升趋势。按照“能调则调”的原则,有很多能够通过分析原因、帮助化解矛盾进行调解。每成功调解一对,就能挽救一个家庭,从源头消除了不稳定因素。为此建议:

(一)建立配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更能提高调解工作效率。建议设立环保、校园和劳资纠纷三大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适应发展需要,做到应建尽建。

(二)提高专职人民调解员比例。调解人员的素质很大程度上技能素质决定了调解的效果。建议按照中央政法委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结合赤壁市实际,配齐配强专职人民调解员:每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配3名专职人民调解员;每个镇级人民调解委员会配2名专职人民调解员;每个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先配置1名兼职人民调解员,以后逐步向专职过渡。

(三)建立经费保障管理机制。后勤经费保障是做好调解工作的重要条件。建立根据上级有关要求,据实测算增加人民调解经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解决人民调解安排工作经费,并探索基于绩效挂钩原则将调解案件与兑现报酬挂钩、按调解案件难易程度实行“计件”补助的方式,定期考核抽查兑现,切实保障基层调解员报酬待遇,进一步激发基层调解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人民调解工作健康发展。

(四)搭建统一高效联动平台。一是整合社区矫正、法治宣传、法律援助、安置帮教、人民调解、基层法律服务等人才资源,完成人民调解实体平台建设,形成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超市。二是以市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为依托,建成人民调解网络信息协调指挥中心,实现信息随时采集,一个平台受理诉求,一套流程减少环节。及时掌握纠纷隐患基础信息,迅速组织分析研判,从而实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排查化解,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无缝对接。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做到“小纠纷不出村(社区),大纠纷不出乡镇,重大疑难纠纷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纠纷不积压”,推动我市人民调解工作上一个新台阶,为社会稳定、平安、和谐发挥人民调解应有的作用。

下载南河沟乡人民调解工作调研报告[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南河沟乡人民调解工作调研报告[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民调解工作调研报告

    人民调解工作调研报告为进一步了解我县人民调解工作的现状,总结工作经验,发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分析当前我县人民调解工作的形势和规律、提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人民调解......

    人民调解工作调研报告

    人民调解工作调研报告 (2009年) 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为我国宪法所确认的一项法律制度,它是在依法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以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

    人民调解工作调研报告

    人民调解工作状况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初会经济不断高速发展,基层社会矛盾有了新的变化,作为司法所的主要工作之一的人民调解工作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何按上级的指示精神进......

    人民调解工作调研报告

    人民调解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深度契合了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传统理念,被誉为治国安民的“东方经验”,在化解民间纠纷、促进社会和谐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人民调解工作调研报告

    人民调解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深度契合了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传统理念,被誉为治国安民的“东方经验”,在化解民间纠纷、促进社会和谐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人民调解工作调研报告

    人民调解工作调研报告 人民调解工作调研报告 人民调解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是诉讼程序之外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有效手段,也被国际司法界称为“东方经验”。近年来......

    坛罐乡人民调解调研报告

    坛罐乡人民调解调研报告 一、坛罐乡的基本情况 坛罐乡地处“两湖路”中段,素有“金坛罐”之称,距成都50公里,至简城30公里。辖8个行政村74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幅员面积28平方公里,......

    人民调解工作调研报告五篇

    新形势下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几点思考人民调解作为调解民间矛盾纠纷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推进社会创新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一方平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