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鹤浦镇扶贫帮困工作情况汇报
鹤浦镇扶贫帮困工作汇报
中共鹤浦镇党委
鹤浦镇人民政府
鹤浦镇是宁波市第一大岛,陆地面积102平方公里,人口3.5万,辖34个行政村,其中县级经济薄弱村18个,市级贫困村 3个。(2006年,全镇实现全社会生产总值28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1.5亿元,农业产值1.5亿元,渔业产值7.9亿元,服务业产值7.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5283元)2006年,鹤浦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针对本地实际,采取多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抓好扶贫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全镇贫困现状
我镇地处海岛,农村贫困现状依然严峻,扶贫工作任重道远。主要表现在:一是贫困人群仍然庞大。2006年全镇农民实际人均纯收入低于3000元的村有5个,占全镇村总数的15 %;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的有8300人。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靠山的樊岙片和以百丈片、四都片为主的纯农业村。二是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速缓慢。2006年,全镇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834元,约是2000年的1.3倍,年均增长4 %,与全县平均水平相比还有很大距离(2006年,象山县贫困村人均收入5302元)。部分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困难,如文山前、小湾塘、大文沙等贫困村,近3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徘徊在3000—3500元左右。三是基础设施落后,发展条件差。最主要是出岛难,汽渡到石浦需要40分钟左右,严重制约了投资环境的改善。目前,全镇仍有 1 24个自然村不通公路,4个行政村人畜饮水困难。加上地处海岛,台风灾害频繁,每年都给我镇造成不小的损失。
二、主要政策措施及成效
1、加大资源开发力度,促进产业良性发展,是扶贫帮困工作的着力点。一是重点发展临港工业。2006年,5000吨以上货轮交付22艘,产值13亿元;目前在建产值2.5亿元,总吨位5万吨。船舶基地直接为鹤浦创造了约6000个就业岗位,每人年人均收入达到近2万元。同时也促进了宾馆、餐饮、商品零售、休闲娱乐等服务业的发展,从业人数达到约2000人,成为了鹤浦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今年我们准备报废反修塘水库,在水库原址把船舶基地面积扩大为现在的六倍,达到3000亩,为企业解决场地局限问题,不断增强企业的纵深加工能力,逐步实现分段、分体、分道式的世界标准造船模式,促进船舶工业再上一个新台阶。二是大力发展紫菜和海水围塘两个养殖万亩基地。紫菜是我镇的传统产业,全镇目前紫菜养殖面积近6000亩,其中仅水湖涂一个村就有1200亩。按今年行情,每亩紫菜的纯收入能达到4000元。在红卫塘、鹤四塘、一列湾片、八排门等地发展海涂围垦养殖,重点发展贝类,巩固提高藻类,开拓鱼蟹及海珍品养殖。加快海水池塘标准化改造,推广标准化养殖,全面提升海水围塘养殖质量,积极发展高效养殖,促进养殖户脱贫致富。2006年,每亩标准化池塘养殖收入达到近5000元。同时通过海水围塘的调改承包,增加了小网巾、高坎头、南田墩等村集体经济收入35万元。三是大力发展以枇杷、柑桔为重点的两个万亩林果基地。2006年,我镇枇杷、柑桔种植面积达16700亩。鹤浦枇杷质优价高,亩产值可达到6000元。2006年,全镇销售枇杷1500吨,产值800万元,每 2 户农民平均增收10000元。2006年,我镇黄金坦村、鹤南村两个欠发达村与宁波市江北区政府结对帮扶,发展优质枇杷基地320亩。今后将继续引导有条件的村加快引进白沙等优质品种,改造低产残次林,扩大种植面积。积极帮助海岛枇杷合作社、牛头山枇杷有限公司等合作组织,做好枇杷产销工作。今后,我镇的枇杷要创品牌,提高附加值。我镇柑桔种植面积在万亩以上,其中优质品种“象山红”达到3500亩。今后将着重改良柑桔品种,强化技术服务,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提高我镇柑桔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三是扶持水产品加工企业。水产品加工企业直接面向市场,是“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保证水产品的销售,促进农民增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后主要是联系大企业为水产品加工企业担保,缓解流动资金困难问题,扭转生产销售形势。同时要巩固 “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行农户与公司订单合作,畅通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2、大力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把加大基础建设投入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完成“二横一纵”公路网络建设,实现公共交通一体覆盖。二横即盘基公路和滨海大道。加快盘基公路上马建设,搬迁汽、客渡码头,缩短鹤浦至石浦海上航行时间,改善鹤浦对外交通条件。完成浦港西路双向四车道通车,连接18米宽滨海大道,串连沿线15个村居。一纵即由盘基公路延伸至蜊门港大桥的等级公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新建三面光渠道,改进农田排灌系统;全面清淤整修现有的各类水库,增加库容量,投资3500万元新建鹤一水库,保障全镇工农业生产用水。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建造11KV变电所,改善全镇生产生活用电难状况。
3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网络。2006年,全镇共有低保户414户,低保人口434人,共发放低保款近33万元,其中镇财政出资近17万元。全镇共发放救济款25万多元。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完成任务数的360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完成任务数的 81%,城镇医疗保险完成任务数的86%,工伤保险完成任务数的92 %。成功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至2006年底,参保人员达27728人,参保率96.4 %,累计医药费补助支出112万元,完成农民健康体检24721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覆盖率达到100%,有力地提高了农民抗灾救灾能力。
4、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拓宽农民就业领域。我镇今年推出“一个工种、一套方案、一本教材、一个基地、一个岗位”“五个一”培训模式,针对目前鹤浦的船舶制造、机械、工艺品制作、水产养殖、禽畜养殖、特种农业等重点行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既使农渔民培训后能马上就业,又使企业得到了优质劳动力。如近年来,随着我镇临港型工业的发展,用工需求量大幅度提高,特别是技术工人出现了短缺。预计2007年,我镇技术工种需求达1000余人,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积极与上级培训部门联系,提前加快了职业技术培训的步伐,依据需求量的大小,增加办班次数。至2006年底为止,已完成农民就业培训19期,接受培训的人数达到了2262人,完成目标数的115%。仅2006年一年,我们就对1811人进行了农技员、焊工等技术技能培训,其中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592人,有315人已经落实就业。
三、今年扶贫主要工作思路
1、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农业生产要素,提高防灾能力。全镇现在等级公路30.62公里(其中黑色油渣路面17.74公里),每百平4 方公里公路拥有量29.6公里,是全县的56.26%,全市的49.2%。除镇城区外已有32个行政村完成通村公路23条,长度50公里,总投资4000万元。全镇还需建网络公路39条,长度33.96公里,资金总需2377万元。今年,我镇计划新建和扩建15条机耕路,方便农民的生产作业和交通运输。开掘疏浚河道7公里,新建抗旱泵站5座,增强有效蓄水15万方。衬砌渠系14公里,新增和完善浇灌面积0.2万亩。
2、做强做大船舶工业,提升船舶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利润空间。我镇船舶配套产业相对落后,许多设备只能由外地引进,极大压缩了鹤浦船舶制造业的利润空间。船舶修造价格受配套产品的市场波动影响很大。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缺少制造高附加值船舶的技术能力。今年我镇计划完成万寿塘水库报废工程,逐步在水库原址建成船舶工业配套基地,接轨国际造船标准。努力引进船配大企业,改变单一粗放型造船模式,逐步形成2000亩规模的工业园区。
3、动建盘基公路,推进汽客渡码头搬迁。完成此项工作后,可以带动海岛东部地区快速发展,使东边成为物流、仓储、渔业后方补给基地。鹤浦到石浦的海上行程将从现在的四十分钟缩短到不到十分钟,将大大改善鹤浦地处交通末梢的不利局面。盘基公路全长4.8公里,总投资3500万元,其中县里承担1500万元,现在政策处理已经进入尾声。汽客渡码头搬迁需要800万元,我镇财政较薄弱,资金压力很大。
5
6
第二篇:鹤浦镇xx村远程教育工作总结
2010年樊岙村远程教育工作总结
樊岙村地处东海之滨,座落于美丽的南田岛上,是鹤浦镇第一大村。全村共由6个自然村组成,常住人口3000余人,村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5340元。先后多次被评为“市级文明村”、“省级民主理财示范村” 等。本村在经济建设方面,因地制宜,充分依托当地优势资源,走“一村一品”发展之路。其中,茶叶和枇杷是樊岙村两大特色农产品,开发面积都达到了上千亩。尤其是樊岙枇杷,被评为省市级绿色农产品,成了远近闻名的果中之王。村党支部把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建设作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建设,惠及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民心工作来抓。2010年,村里投资100多万元新建村办公场所。村党支部以此为契机,加强远程教育设备的配置和使用,并结合海岛当地实际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实践,达到了作为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广经验的目的,远程教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深化学习培训,确保远程教育取得实效
1、探索建立宣传机制。利用村大小会议、各种聚会宣传远程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对远程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村务公开栏上宣传远程教育知识和远程教育中的好经验和做法,宣传远程教育培训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事例,使远程教育深入人心。
2、见缝插针普及教学。自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建设完成后,尤其是今年新大楼落成后,村支部充分发挥其在党员集中学习中的作用。在村各种的会议中,镇党委、村党支部都尽可能地运用远程教育设施。特别是在能结合远程教育课件的会议中,镇村两级充分依托远程教育阵地设备,组织党员学习理论、文化科学知识和实用技术,丰富教育手段,创新教育载体,有效提高党员的学习教育效果,党支部的向心力明显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大为提高。
4、有效利用村现有技术能手。村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有针对性地组织本地致富能手、科技能手和经营能手率先开展多种培训教育,为他们提供信息、技术上的方便。通过这些人对远程教育知识学、用致富的事例,带动其他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对远程教育知识学、用活动中去。同时,有目的地组织本地回乡毕业生及外出务工返乡青年进行学习,提高他们的致富能力。
5、辅导手段多样。乡镇站所分别组成远程教育辅导团,采取专家答疑、现场示范和专题讲座等方式辅导党员干部群众学、用远程教育知识。教学辅导按计划安排,选择重点栏目、重要节目,组织专家现场答疑、热线电话答疑、电子信箱答疑等;或把辅导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果园林场等,辅导教师对课程中的实践内容进行现场讲解和演示,指导农村党员干部进行现场操作;或邀请咨询团专家集中就某一专题举办讲座,大范围内辅导党员干部学习远程教育。
二、有效结合当前工作,做好四大推进
1、推进先进性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村领导干部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统揽全局工作,以人民利
益为重,把争取的专用资金真正用于为农民增收和创建富民工程,以“三个代表”为准则联系实际整改廉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改善干群关系,促进社会稳定,村庄发展。树立全民参与村务的风气,从而使民主集中制得到很好体现。在远程教育的牵头和带动下,村领导班子以身作则,对村务、财务公布情况实行定时、定点、定题公开,增强了村务公开的实效性。
2、创新推进新农村建设。针对樊岙村今年开展的整治村建设,远程教育也针对农村许多实际问题提出了各种改进方案和措施。远程教育可以说是应运而生,以这个灵活机动的窗口来开展各项农村事务的推进。村级专管员和镇级专管员保持紧密联系,随时上传群众对于应用平台后的反馈信息,保持平台资料在农村中的尖锐性、有效性和及时性。
村领导班子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参考学习远程教育的一些做法,感触很深。一方面因为自己做得不够;另一方面也因为课件资料里的办法对工作的开展带来新的思路。他们以身作则对村环境整治下大力气。带头拆迁自家不符合规范的危房、茅屋。参与村区铺路、绿化、安装路灯、修厕所等。经过改造,村环境焕然一新,村干部工作得到老百姓的称赞。
3、推进宣传政策方针、法律法规。樊岙村领导班子和专管员一道参加,每周定时在村活动室播放远程教育平台里政策法规的资料,养成村民的观看习惯。远程教育资料里的视频信息灵活生动,多以故事形式来推广,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枯燥、不说教,使村民
容易接受。潜移默化村民的处世方式,提高了法律法规的认知度,在不知不觉中改进了村风。
4、推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由于樊岙村劳动力职业单一,多数以务农为主,绝大多数人“看天吃饭”,缺少基本专业技能和抗风险意识。村领导班子针对这一现状,专门组织利用远程教育平台推广农业、服务业和各种工种的技能培训。有些村民听不懂普通话,辅导老师在会后专门与其交流探讨;有些村精劳力,在观看了专业工种培训资料片之后,感觉适合个人,有发展前途,就专程联系镇政府社保办要求进行该项目的培训。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改变了一些人的思维方式,使樊岙村的未来就业思路趋于多向化。今年浙江东红船舶企业还招收了35个樊岙村的电焊工、冷作工。
远程教育的开展,真正体现了“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根本要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党员干部思想观念明显转变。一些党员干部通过远程教育的培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地闯市场,以市场为依托,选准项目发展经济收到了明显效果;二是转变了工作的方式方法。现在用远程教育投影讲授,便于农村党员干部把握有关精神,易于贯彻执行。对转变工作作风、求真务实抓工作十分有好处;三是理清了工作发展思路。通过远程教育学习,思路更加开阔了,发展方向更加明确,采取的措施针对性更强了,党员干部群众的工作干劲更足了。
2010年11月27日
第三篇:象山县鹤浦镇小城镇建设经验(本站推荐)
鹤浦镇小城镇建设经验、存在问题及对策
鹤浦镇是一个海岛乡镇,全镇陆域面积10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5万人。近年来,该镇小城镇建设发展迅速,城镇建成区面积从2004年的1.39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3平方公里,建成区常住人口从2004年的约7000人增加到约2万人,占全镇全部人口的57%,除此之外,还有外来人口约1万人,镇区新楼林立,街市兴旺,人潮如涌,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回顾近几年来鹤浦镇小城镇建设的发展道路,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经验:
一、坚持规划优先,适度超前,推动小城镇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一个小城镇要健康发展,规划是基础和前提。历届党委、政府在小城镇建设中都坚持统一规划原则,重视深化和完善小城镇规划体系,2002年和2006年两次编制和修改了鹤浦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规划期限到2020年,规划区面积也从2002年的2.38平方公里增加到4.44平方公里。该镇在规划方面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按照鹤浦产业和资源特点,确定了“一纵一横”的“T”字型城镇规划,同时根据鹤浦小城镇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解决好了新城区与旧城区、建城区与周边村庄在规划和建设上的合理对接,重点推进一线三区(一线沿港大道,三区即商贸区、居民区和工业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把城区规模做大,功能做强,形象做美。二是城镇规划做到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
1 规划、抗灾减灾、安全消防规划等有机结合,形成体系,相互配套。注意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的保护,重视城镇特色的研究,既要结合实际条件突出地方特色和风格,具有可操作性,杜绝不符合实际的大拆大建和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防止片面追求城区规模扩张,以致布局混乱,造成资源浪费。三是要求规划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长远性,为今后小城镇的进一步发展留下余地。今年该镇又根据城镇建设的总体布局,完成了镇区周边近5平方公里区域的1:500的数字化地形测量,为临港工业和小城镇建设的决策提供了详细的地形资料,可以满足镇区5到10年发展需要。四是重视规划落实,保证现状和城镇的各项建设活动都要严格按照城镇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要求进行,做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强化规划的调控、指导作用,推动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没有特殊情况,不得随意更改变动城镇规划,切实保障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规划实施的有效性。
二、以产业发展带动人口集聚,以人口集聚实现城镇规模扩张和土地增值。
2004年,镇党委、政府抓住国内造船业发展的难得机遇,在该镇原有小型船舶修造业的基础上,建成500多亩的船舶基地一期,船舶产业连续三年保持了每年近50%以上的增长,今年1至10月份,全镇船舶修造业实现产值11.46亿元,实现外贸出口2.62亿元,实缴税金3026万元。船舶工业的发展既提高了农渔民收入,造就了一批新富裕阶层,同时也吸引了近万人的外来人口,繁荣了消费市场,直接带动了宾馆、餐饮、商品零售、休闲娱乐等服务业的发展,个体工
2 商户数从2004年的260余户发展到2007年的500余户,从业人数达到约2000人,有效促进了人口、资金、物流等要素向城镇集聚。同时,随着全镇大多数渔船都换成大马力钢质渔轮,镇区停泊条件较好,并且离石浦“中国水产城”较近的优势,也使镇区住房需求迅速增加。于是镇党委、政府抓住有利时机,确定了以商贸区开发带动财力增强,以财力增强推动城镇设施建设,以城镇设施建设带动土地增值,而土地增值又进一步推动商贸区开发的滚动发展思路,先后完成商贸区一期、二期开发,镇区面积扩大近半,土地拍卖价格屡创新高,48平方米的商住楼用地拍卖价格最高达到38万。
随着船舶基地二期建设的实施,该镇下一步将以政府大楼和船舶工业基地为中心辐射,加快政府大楼周边市政工程项目建设,推动镇政府大楼至船舶工业基地区域全面开发。把城区规划范围内的城中村和近郊村,纳入城区规划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方面实现与城区完全对接。用三到五年时间,在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两个规模在200亩左右的居民新村,进一步拉大城镇框架向西部扩展,形成新的行政商贸中心。同时依托国家一级渔港和盘基塘环石浦港深水岸线的逐步开发,促进东部物流、仓储业发展,推动镇区向东发展。到2010年,争取使镇建成区面积扩大至5平方公里。
三、加大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提升小城镇功能和品位。
近年来,鹤浦镇先后投资约1.4亿元先后完成了商贸区一期和二期市政设施建设、新菜场、海岛休闲广场、镇政府大楼、开挖万全
3 河等重大项目及一大批市政工程建设,补给电力、广电、电信等部门新区建设资金230万元,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功能日益完善,城镇面貌明显改观。总投资3400万元的国家一级渔港项目目前已经进入招标程序,总投资4300万元的盘基公路项目已经完成投资过半,两个工程建成后,鹤浦的出岛条件和渔业生产条件将得到明显改善。
加大投入,促进教育、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集约配置。通过布局调整,迁建中心小学,扩建中学,撤并32所学校,除四都小学因地理位置偏远,还有100多名学生外,全镇所有的中小学生都聚集到镇区中心校。增强教育硬件投入力度,几年来投入近2000万元建成了中学综合楼、师生宿舍楼、中心小学食堂、综合楼、中心小学运动场、中学校门改建等重点教育工程。投资220万元为中小学配置了普教仪器、电教设备和其他现代化教育设备,使中小学校的教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目前总投资1000万元的中心幼儿园的政策处理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争取明年下半年开始招生。针对目前鹤浦中心卫生院急、危、重病人抢救能力不强,应对突发性传染疾病的能力较弱,位于老城区,拓展空间不大,医疗条件和硬件设施不够完善的弱点,启动了中心卫生院迁建计划,计划投资1500万元征用20亩土地新建中心卫生院,大幅改善海岛医疗卫生条件,目前正在加紧进行政策处理工作。
重视城镇软环境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力度。加大市容管理和整治力度,城镇管理逐步规范。组建成立了城管队伍和消防队伍,建成了投资140万元的垃圾压缩中转站并投入使用,实现垃圾村收镇运县处理;投资60多万元配备了消防设施;增配了环境保洁人员,镇
4 区主要道路由8小时保洁变为12小时保洁;并筹资50多万元建成第一期社会治安路面监控系统。积极扶持群众文艺团体发展,近年来,该镇的广场文化、健身活动蓬勃发展,方兴未艾,群众文艺团体“海鹤艺社”和“巾帼健身队”不但多次在国内外各项比赛中获奖,而且也吸引了一大批的群众自发参加到太极拳、广场健身操等群众文化活动中,起到了很好的移风易俗的作用。
以上一系列工程和措施的实施,丰富了城镇发展内涵,优化了城镇环境,提升了城镇内在价值,镇区的集聚功能和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为小城镇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虽然鹤浦镇的小城镇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建设资金日益紧张。一方面农户对土地收益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土地征用难度逐年加大;另一方面是由于土地出让金的80%都要上交县财政,虽然有一部分返回,但扣除“三通一平”等基础投入费用,用于发展的资金十分缺乏。二是镇容管理难度大,城镇卫生面貌有待进一步改善。由于农村群众卫生习惯较差,再加上外来人口多,镇区环境治理任务十分艰巨,部分地段脏、乱、差现象还比较严重,同时受乡土意识影响,城镇管理的执法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主导产业产业水平不高,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船舶工业受市场需求大幅萎缩和国内造船产能迅速扩张影响,已经进入低谷。农、林、牧、渔、工、商、运、建、服务各业都有,但都不成规模,形不成特色,小城镇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后劲和潜力。
5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小城镇的财政管理体制。
在进行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小城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基础上,形成精简、高效的运行管理体制。要从根本上完善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使小城镇真正拥有一级财政和一级财力。具体的措施包括合理划分县、镇财税的分配比例,调整机构设置,理顺财税关系、改革财政预决算制度,使小城镇成为一级独立的财政,拥有自己的预算权和决算权。同时还要依据地方特色安排公共支出,建立、健全自上而下以及小城镇之间的转移支付体系,从而保证小城镇的基础建设和长远的发展。
二、以中心镇为重点,实施扶优扶强战略,带动小城镇全面发展。把中心建制镇作为小城镇建设的工作重点,集中力量,利用现有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促进中心镇建设上规模、上水平。加强同省、市建设、计划、财政等部门的联系,争取小城镇专项资金的更大扶持,县级财政加大对小城镇土地出让金的返回比例。进一步拓宽建设资金渠道。继续深入实施“经营城镇”战略,动员和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国家、地方、集体、个人共同投资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对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投入。
三、狠抓经济建设,夯实小城镇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看准和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优化和创新发展环境,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发展和壮大乡镇工业。近期除了推进船舶基地二期建设外,着
6 力抓好盘基塘一带环石浦港优质岸线的开发,争取引进带动力强、投资规模大的项目。同时积极发展海洋旅游业和休闲渔业,使鹤浦的经济由渔业和船舶工业“两条腿”走路变成“多条腿”走路,提高鹤浦经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进一步加强小城镇管理力度,逐步改善小城镇市容面貌。狠抓环境教育,进一步加大宣传督查力度,利用多渠道、多层面的宣传形式,努力提高全民卫生意识,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快城市管理执法权向乡镇延伸,为乡镇管理执法提供保障。进一步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定期对其进行业务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切实解决乡镇城管执法人员混乱、执法水平较低等问题。城管要进一步完善督查工作,对单位、企业和店铺实行门前卫生责任包干。加强环卫队伍建设,规范和完善垃圾处理机制。以市场所为主体,加强集贸市场环境综合整治
2009年4月7日
7
第四篇:扶贫帮困工作汇报材料
参考
扶贫帮困工作汇报材料
近年来,xx单位工会在兵、师工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基本要求,满腔热忱为困难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创新帮扶形式,拓展帮扶内容,推动扶贫帮困工作迈向了制度化、网络化、人性化、社会化的发展轨道。使困难职工深深感受到了团场大家庭的温暖,增强了团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稳定了职工队伍,促进了团场和谐,为团场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强基础,建机制,推进帮扶工作规范化
----党政支持,形成合力,夯实帮扶工作基础。在帮扶工作中,xx单位以推进创建劳动关系和谐团场为契机,及时向党委汇报,提出了开展活动的实施意见。团党委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团主要领导为组长,工会领导为副组长的《创建劳动关系和谐团场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在全团开展创建活动的通知》,并召开专题会议,就如何组织实施进行了部署,由帮扶中心亲自抓落实,督促基层帮扶站(点)开展好具体工作。
2007年3月,xx单位成立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了让困难职工在有困难时能找到人,能办成事,努力使帮扶中心成为充满爱心、充满阳光的困难职工之家。xx单位工会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团党委的大力支持,为帮扶中心安排了宽敞的办公室,分配专兼职工作人员3名,配备了电脑、电话、传真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
为提高服务水平,我们还明确了“困难职工首问负责制”、“政委、--
参考
团长定期值班接待制度”、“责任倒逼追究制”,确保每个来信、来访职工有人接待,笑脸相迎,有人负责,一办到底。
近年来,“中心”共接待职工来信、来电、来访xx件次;帮扶困难职工xx人(次),发放帮扶款物价值共计x万元;培训困难职工(农民工)xxx人次,为xx名困难职工免费提供了法律咨询和援助,调解纠纷xx多起。针对近两年农业、园林单位受灾情况,xx单位第一时间做好统计摸底工作,对因受灾造成生活十分困难的职工给予临时救助,救助困难职工达到xx多人次,救助金额xx余万元。
----信息化管理,阳光化操作,确保帮扶程序规范化为把有限的帮扶资金全部用在困难职工身上,xx单位建立了困难职工动态管理机制。对每个困难职工、临时救助人员全部建立了实名制档案,统一输入微机实行信息化管理,确保应该得到帮扶的困难职工不漏报、不重报、不错报。做到困难职工情况“五清”“三明”,即:家庭状况清、致贫原因清、技术特长清、就业目标清、思想状况清。明确脱贫时间,明确帮扶思路,明确帮扶责任人。其次,建立了困难帮扶公示和监督机制。要求团、连两级工会严格把关,组织工会干部进连入户,认真调查了解需要帮扶的困难职工状况,对帮扶的对象名单、帮扶金额,分别在连队和机关政务公开栏和电视上公示7天,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同时设立由纪委书记担任组长的帮扶资金使用监督小组,成员由纪委、监察、计财、民政、工会等相关单位的领导组成,对每年的帮扶资金使用进行审查,做到了专款专用,款项清楚,公开透明,帮扶到位。
----建好网络,俯下身子,搭建帮扶工程连心桥。困难职工作为社--
参考
会中得弱势群体,为方便他们求助,我们还在全团建立了56个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站(点),在各基层单位设立困难职工帮扶联络员。开展了百名工会党员干部联系百名困难职工“暧心工程”,团领导、各科室负责人每人联系1名基层工会党员干部,每名基层工会党员干部帮扶1-2名困难职工。几年来全团280多名工会干部参加“一帮
一、面对面”救助帮扶活动,结对联系本单位困难职工873户,帮助他们解决了生活、就业、看病、子女就学等方面的困难。
在积极做好常规帮扶的同时,帮扶中心工作人员还主动走出去,与民政科、司法所、劳动力管理等部门配合开办了困难职工咨询台,全力解答困难职工提出的问题并积极解决。此外,我们还与基层单位协作建立“工会会员服务之家”40多个,受惠职工21000人多(次),受惠金额达120多万元。
二、重“造血”,抓载体,推进帮扶工作个性化
----分类帮扶,对症下药,确保帮扶效果扶贫重在扶志,扶志贵在坚持。在近两年的帮扶工作中,xx单位对每一位困难职工都做了详细的调查了解,针对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采取物质帮扶和资金帮扶相结合的办法,为他们提供生活、教育、医疗、就业、法律等针对性的帮助。对因重大疾病、重大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直接提供经济援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点燃生活的希望;对技能不高就业困难的,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对因家庭贫困影响子女上学的,开展“金秋助学”帮扶活动。近年来,xx单位工会先后对180余名贫困大学生进行了爱心救助,累计捐助爱心款80余万元。
--
参考
今年5月,xx单位结合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全体机关干部分成六个小组,开展 “红五月”走访慰问活动。全团1000多名领导干部深入困难职工家中听民意,解民忧,采取一户一策,一事一帮,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家庭52户,解决实际问题200多件次,深受职工群众好评。
----送科技、送服务,个性帮扶凸显特色。“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了让困难职工从根源上脱离贫困,xx单位工会采取“精神疗法”与“药物疗法”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采取引导和教育的办法,引导困难职工转变观念,树立信心,鼓起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另一方面,针对困难职工技术短缺,资金缺乏的情况,积极争取上级贴息贷款政策,先后帮助400多户困难家庭走上了致富道路。1连职工李海清,2007年利用工会提供的2万元贴息贷款建起了2座蔬菜大棚。如今,她通过不断学习,加强管理,已经成了团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还多次被兵团、农二师评为“三八红旗手”。
近年来,xx单位还开展了“爱心传递”帮扶工作,在全团开展了“上层关爱下层,一层关爱一层”帮扶活动。职工李海清在自己脱贫致富后,不忘帮助周围的职工群众,她说,“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了才是富。我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全靠团场和工会的帮助。”如今,在xx单位,扶贫帮困,奉献爱心已经逐步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十一连养猪大户彦三舟,七连职工马大信,16连优秀党员任伟平早已把帮助困难职工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
第五篇:扶贫帮困工作汇报材料
近年来,xx单位工会在兵、师工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基本要求,满腔热忱为困难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创新帮扶形式,拓展帮扶内容,推动扶贫帮困工作迈向了制度化、网络化、人性化、社会化的发展轨道。使困难职工深深感受到了团场大家庭的温暖,增强了团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稳定了职工队伍,促进了团场和谐,为团场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强基础,建机制,推进帮扶工作规范化
----党政支持,形成合力,夯实帮扶工作基础。在帮扶工作中,xx单位以推进创建劳动关系和谐团场为契机,及时向党委汇报,提出了开展活动的实施意见。团党委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团主要领导为组长,工会领导为副组长的《创建劳动关系和谐团场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在全团开展创建活动的通知》,并召开专题会议,就如何组织实施进行了部署,由帮扶中心亲自抓落实,督促基层帮扶站(点)开展好具体工作。
2007年3月,xx单位成立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了让困难职工在有困难时能找到人,能办成事,努力使帮扶中心成为充满爱心、充满阳光的困难职工之家。xx单位工会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团党委的大力支持,为帮扶中心安排了宽敞的办公室,分配专兼职工作人员3名,配备了电脑、电话、传真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
为提高服务水平,我们还明确了“困难职工首问负责制”、“政委、团长定期值班接待制度”、“责任倒逼追究制”,确保每个来信、来访职工有人接待,笑脸相迎,有人负责,一办到底。
近年来,“中心”共接待职工来信、来电、来访xx件次;帮扶困难职工xx人(次),发放帮扶款物价值共计x万元;培训困难职工(农民工)xxx人次,为xx名困难职工免费提供了法律咨询和援助,调解纠纷xx多起。针对近两年农业、园林单位受灾情况,xx单位第一时间做好统计摸底工作,对因受灾造成生活十分困难的职工给予临时救助,救助困难职工达到xx多人次,救助金额xx余万元。
----信息化管理,阳光化操作,确保帮扶程序规范化为把有限的帮扶资金全部用在困难职工身上,xx单位建立了困难职工动态管理机制。对每个困难职工、临时救助人员全部建立了实名制档案,统一输入微机实行信息化管理,确保应该得到帮扶的困难职工不漏报、不重报、不错报。做到困难职工情况“五清”“三明”,即:家庭状况清、致贫原因清、技术特长清、就业目标清、思想状况清。明确脱贫时间,明确帮扶思路,明确帮扶责任人。其次,建立了困难帮扶公示和监督机制。要求团、连两级工会严格把关,组织工会干部进连入户,认真调查了解需要帮扶的困难职工状况,对帮扶的对象名单、帮扶金额,分别在连队和机关政务公开栏和电视上公示7天,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同时设立由纪委书记担任组长的帮扶资金使用监督小组,成员由纪委、监察、计财、民政、工会等相关单位的领导组成,对每年的帮扶资金使用进行审查,做到了专款专用,款项清楚,公开透明,帮扶到位。
----建好网络,俯下身子,搭建帮扶工程连心桥。困难职工作为社会中得弱势群体,为方便他们求助,我们还在全团建立了56个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站(点),在各基层单位设立困难职工帮扶联络员。开展了百名工会党员干部联系百名困难职工“暧心工程”,团领导、各科室负责人每人联系1名基层工会党员干部,每名基层工会党员干部帮扶1-2名困难职工。几年来全团280多名工会干部参加“一帮
一、面对面”救助帮扶活动,结对联系本单位困难职工873户,帮助他们解决了生活、就业、看病、子女就学等方面的困难。
在积极做好常规帮扶的同时,帮扶中心工作人员还主动走出去,与民政科、司法所、劳动力管理等部门配合开办了困难职工咨询台,全力解答困难职工提出的问题并积极解决。此外,我们还与基层单位协作建立“工会会员服务之家”40多个,受惠职工21000人多(次),受惠金额达120多万元。
二、重“造血”,抓载体,推进帮扶工作个性化
----分类帮扶,对症下药,确保帮扶效果扶贫重在扶志,扶志贵在坚持。在近两年的帮扶工作中,xx单位对每一位困难职工都做了详细的调查了解,针对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采取物质帮扶和资金帮扶相结合的办法,为他们提供生活、教育、医疗、就业、法律等针对性的帮助。对因重大疾病、重大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直接提供经济援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点燃生活的希望;对技能不高就业困难的,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对因家庭贫困影响子女上学的,开展“金秋助学”帮扶活动。近年来,xx单位工会先后对180余名贫困大学生进行了爱心救助,累计捐助爱心款80余万元。
今年5月,xx单位结合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全体机关干部分成六个小组,开展 “红五月”走访慰问活动。全团1000多名领导干部深入困难职工家中听民意,解民忧,采取一户一策,一事一帮,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家庭52户,解决实际问题200多件次,深受职工群众好评。
----送科技、送服务,个性帮扶凸显特色。“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了让困难职工从根源上脱离贫困,xx单位工会采取“精神疗法”与“药物疗法”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采取引导和教育的办法,引导困难职工转变观念,树立信心,鼓起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另一方面,针对困难职工技术短缺,资金缺乏的情况,积极争取上级贴息贷款政策,先后帮助400多户困难家庭走上了致富道路。1连职工李海清,2007年利用工会提供的2万元贴息贷款建起了2座蔬菜大棚。如今,她通过不断学习,加强管理,已经成了团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还多次被兵团、农二师评为“三八红旗手”。
近年来,xx单位还开展了“爱心传递”帮扶工作,在全团开展了“上层关爱下层,一层关爱一层”帮扶活动。职工李海清在自己脱贫致富后,不忘帮助周围的职工群众,她说,“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了才是富。我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全靠团场和工会的帮助。”如今,在xx单位,扶贫帮困,奉献爱心已经逐步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十一连养猪大户彦三舟,七连职工马大信,16连优秀党员任伟平早已把帮助困难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