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资讯-农业-20160511范文

时间:2019-05-13 16:10: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产业资讯-农业-20160511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产业资讯-农业-20160511范文》。

第一篇:产业资讯-农业-20160511范文

1、扶贫办:东部地区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扶贫投入

2016-05-10 14:07|作者:|来源:中国新闻网

摘要: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今日指出,对于东西部扶贫协作,下一步还要继续强化、细化、深化,加大支持力度。

中新网5月10日电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今日指出,对于东西部扶贫协作,下一步还要继续强化、细化、深化,加大支持力度,不仅贫困地区要加大投入,东部地区也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而且要精准,要落实精准扶贫的方略,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贫困户,帮西部一把,实现“两个确保”的目标。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扶贫办介绍《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对于东部地区在本次脱贫攻坚中所扮演的角色,刘永富作出上述表示。

刘永富当日就东西部扶贫协作举例说,和田8个县,确定北京对口帮扶四个县,天津对口帮扶三个县,安徽对口帮扶一个县,“十二五”时期3个省市对这8个县实施了1000多个项目,投入130多亿资金,这些项目主要是教育、医疗卫生、饮水、修路、盖房等。

他说,东西部扶贫协作是“先富帮后富”的实践,现在东部所有的省份和城市都有帮扶安排,比如北京帮内蒙古,上海帮云南,天津帮甘肃,全国帮西藏、新疆、四省藏区,都有明确的任务。

刘永富指出,下一步还要继续强化、细化、深化,加大支持力度,不仅贫困地区要加大投入,东部地区也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而且要精准,要落实精准扶贫的方略,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贫困户,帮西部一把,实现“两个确保”的目标。下一步可能还要进一步部署这项工作。东部发达地区还要加大扶贫改革力度,为全国脱贫攻坚探索路子。

此外,针对脱贫攻坚战目标“两不愁、三保障、两个确保”中“不愁吃”的量化标准,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苏国霞介绍,“不愁吃”实际上跟中国扶贫标准有关系,应该不低于扶贫办第一次提出的2100大卡标准。但扶贫办希望老百姓除了口粮以外,还有适当的肉蛋奶。

刘永富也表示,吃穿不愁是有标准的,“以前人穷,一家人可能只有一条裤子,现在每季都有换洗的衣服,一季三五套,春夏秋冬,有裙子、单衣、棉衣、皮衣。以前穷,冬天穿棉袄,春天把里面的棉絮掏出来穿夹衣服。现在不用了,棉衣是棉衣,单衣是单衣”。

2、北京市支持并培训低收入农户开网店

2016-05-10 19:25|作者:李泽伟|来源:北京青年报

摘要: 《关于进一步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及低收入村发展的意见》日前出台,提出支持电商企业拓展农村业务,对低收入农户开设网店给予支持并加强相关培训。

《关于进一步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及低收入村发展的意见》日前出台,提出支持电商企业拓展农村业务,对低收入农户开设网店给予支持并加强相关培训。

《意见》提出,以2015年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11160元为基本标准,综合考虑家庭财产和消费支出等情况,将符合条件的农户认定为低收入农户。将村民人均收入明显低于全市农民平均水平、低收入农户数量超过本村农户总数的50%并达到一定规模、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的行政村认定为低收入村。

“十三五”期间,确保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农民平均水平,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低收入村自主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现行标准下的低收入村全部消除。产业扶持方面,本市将发展乡村旅游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使低收入农户分享到农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加大对低收入村农产品品牌推介营销支持力度。支持电商企业拓展农村业务,与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建立直采直供关系;对低收入农户开设网店给予支持并加强相关培训。

本市将优先对低收入村、低收入农户实施山区搬迁工程,确保到2020年符合搬迁标准、有搬迁意愿、搬迁条件成熟的低收入村、低收入农户全部完成搬迁。健全精准帮扶工作机制,各区要抓好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到村到户这个关键环节,要定期对建档立卡的低收入农户、低收入村进行全面核查,建立台账,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2016年上半年,各区要完成低收入农户、低收入村识别认定、建档立卡,以及低收入农户精准帮扶措施制定和低收入村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3、汪洋:推进财政涉农资金整合 提高脱贫攻坚工作成效

2016-05-10 20:24|作者:|来源:新华社

摘要:支持贫困县以脱贫攻坚规划为引领,以重点扶贫项目为平台,将财政涉农资金捆绑集中使用,提高扶贫精准度和有效性,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保障。

新华社北京5月10日电全国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电视电话会议10日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汪洋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支持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是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保障脱贫攻坚资金需求的关键之举。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支持贫困县以脱贫攻坚规划为引领,以重点扶贫项目为平台,将财政涉农资金捆绑集中使用,提高扶贫精准度和有效性,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保障。

汪洋强调,支持贫困县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是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也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央、省(区、市)、市(地)级要将财政安排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纳入整合范围,允许试点贫困县统筹使用,集中用于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要继续增强贫困县的财政保障能力,加大对贫困县倾斜支持力度,各部门要着力做好资金监管和政策服务。试点贫困县要科学编制脱贫攻坚规划,确定重点扶贫项目和建设任务,完善资金整合使用具体方案和决策程序,创新资金使用机制,履行好资金管理监督首要责任,全面提高脱贫成效。

4、我国将采取多项措施防止贫困县虚假“摘帽”

2016-05-10 15:58|作者:|来源:新华社

摘要:为防止贫困县虚假“摘帽”,我国采取强化监督考核、开展第三方评估、严肃问责等多项措施。

新华社北京5月10日电(于文静、王雨萧)我国明确提出,促进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在2020年以前有序退出。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10日表示,为防止贫困县虚假“摘帽”,我国采取强化监督考核、开展第三方评估、严肃问责等多项措施。

刘永富是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作上述表示的。

有记者在会上提出,为了确保稳定脱贫,目前贫困县“摘帽”不摘政策,并且提前“摘帽”有奖励,如何防止地方为了政绩、由争先“戴帽”变成争先“脱帽”?

“这个问题是我们目前非常注意的一个问题,也在一些地方发现了这种现象,这已经引起了我们的重视。不能因为以前要政策、要补助,就把农民算成贫困户;现在要求脱贫摘帽了,为了要政绩,就把穷人都算出去。”刘永富说。

据介绍,为了避免贫困县虚假“摘帽”,我国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落实脱贫攻坚责任;严格执行退出标准、规范工作流程;强化监督检查,开展第三方评估;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及相关力量对地方退出情况进行专项评估检查;对贫困退出工作中发生重大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存在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等问题的,要依纪依法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责任。

5、张德江在内蒙古检查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时强调 全面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 依法加快构建食品安全治理体系

新华社呼和浩特5月9日电(记者陈菲)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5月7日至9日率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组在内蒙古自治区开展执法检查。他强调,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三五”规划纲要部署,落实总书记对食品安全工作提出的“四个最严”要求,贯彻好实施好食品安全法,加快构建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

在肉羊养殖企业、农牧合作社,张德江来到饲养圈舍、蔬菜大棚和配送中心,深入了解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情况。他指出,要积极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加强对食用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督管理,加强对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质量安全控制和农药、兽药等投入品的监督,把好食品安全“源头关”。

在面粉、肉制品加工企业和食品销售市场,张德江走进生产车间和检验场所,仔细查看食品加工、销售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他强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要增强法律意识、责任意识、道德意识,认真落实原料控制、进货查验、成品检验、销售记录等法定义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在巴彦淖尔市农科院、内蒙古自治区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张德江详细询问食品抽检、送检、报告、跟踪和机构建设等情况。他指出,要加强检验、检测、检疫等工作,健全工作流程,规范工作程序,优化资源配置和运用,提高食品安全工作科学化水平。

张德江十分关心乳制品行业发展,先后到饲草种植、奶牛养殖、乳制品生产等企业开展检查。他强调,要结合奶业发展实际,走优质安全发展道路,坚持质量第一、安全至上,强化食品安全全过程控制,努力实现保障群众饮食安全和促进食品产业发展“双赢”。

检查期间,张德江听取了内蒙古自治区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工作情况汇报,在巴彦淖尔主持召开座谈会。他指出,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为建设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要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增强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和法治意识,推动法律正确有效实施,督促各有关方面全面加强和改进食品安全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吃得健康。要加快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厘清监管职责,整合监管力量,强化部门协作,不断提高监管效能。要严格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监管责任,抓好基础性工作,加强对食品源头、特殊食品、重点场所的监督,严肃查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要依法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加强食品行业自我约束,发挥群众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作用,推动全社会依法参与食品安全治理工作。

张德江还前往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机关,看望了机关干部职工。

《 人民日报 》(2016年05月10日 01 版)

6、北京分类帮扶低收入农户

2016-05-11 09:06|作者:|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摘要:北京将把精准帮扶作为进一步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及低收入村发展的基本方略,通过“六个一批”实施分类帮扶,做到帮扶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帮扶与生态保护并重,帮扶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

本报讯(记者李庆国芦晓春)日前,记者从北京召开的全市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专题研讨班开班动员会上了解到,北京将把精准帮扶作为进一步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及低收入村发展的基本方略,通过“六个一批”实施分类帮扶,做到帮扶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帮扶与生态保护并重,帮扶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

会上提出,“十三五”时期,北京将按照“六个一批”的精准帮扶分类,因村制宜、因地制宜,加强产业、就业、社会力量参与等各项帮扶。第一,扶持产业帮扶一批。统筹使用涉农资金,重点支持低收入村、低收入农户发展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特色产业。第二,促进就业帮扶一批。提高对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低收入农户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第三,山区搬迁帮扶一批。优先对低收入村、低收入农户实施山区搬迁工程,确保到2020年符合搬迁标准、有搬迁意愿、搬迁条件成熟的低收入村、低收入农户全部完成搬迁。第四,生态建设帮扶一批。以生态服务价值为依据对山区农民进行合理的生态效益补偿,并逐步提高标准。第五,社会保障兜底一批。逐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扶增收的低收入农户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第六,社会力量帮扶一批。健全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驻京部队定点帮扶机制,今年实现低收入村定点帮扶全覆盖。

7、甘肃榆中以“牡丹”为媒 助热乡村休闲旅游

2016-05-10 20:27|作者:|来源:中国新闻网

摘要:随着乡村休闲旅游业蓬勃发展,中县以牡丹花为媒介,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榆中生态文化休闲基地建设,带动当地农民更多参与到旅游产业中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助农增收。

中新网兰州5月10日电(刘玉桃)初夏时节,甘肃榆中县境内牡丹盛开,花香弥漫山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赏花游山。

甘肃榆中县旅游局长赵成祖推介说,和平镇的牡丹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培育种植,由于这里的海拔、气温、湿度等都比较适宜,如今和平牡丹发展规模越来越大,5月进入旅游旺季,榆中县以牡丹为媒介推动乡村休闲旅游发展。

10日,2016兰州·和平牡丹文化旅游节推介会举行。节会为期1个月,从5月1日至30日,期间将举办游乐体验活动、优秀征文评选及“魅力榆中·金城庭院”读书活动以及百家旅行社踩线活动等。

上世纪80年代,和平牡丹与洛阳牡丹、菏泽牡丹并称为全国三大牡丹基地。1999年,和平牡丹园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

目前,和平牡丹种植面积共计2000多亩,有白牡丹、黑牡丹、紫斑牡丹、红牡丹等,530多种品种。

赵成祖表示,牡丹花开,蝴蝶自来,前来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吃农家饭、住农家店、体验农耕文化等,带动当地的消费,增加周边农民的收入。

赵成祖称,除了吸引游客观赏,和平牡丹园也向全国各地出售牡丹种苗。“以后牡丹种植规模扩大了,也会发展精加工,研发高科技产品。”

榆中位于丝绸古道,拥有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境内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兴隆山、黄土高原最高峰马啣山、避暑胜地官滩沟、历史文化名镇青城古镇、和平紫斑牡丹等。

赵成祖表示,近年来,随着乡村休闲旅游业蓬勃发展,榆中县凭借便利交通,丰富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越来越火,目前农家乐、采摘园、休闲农庄有400多家。

赵成祖称,此次活动,榆中县以牡丹花为媒介,联合境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榆中生态文化休闲基地建设,带动当地农民更多参与到旅游产业中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助农增收。

8、刘永富:今年计划搬迁贫困人口200万人以上

2016-05-10 15:20|作者:|来源:新华网 摘要: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今天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计划搬迁贫困人口200万人以上。

新华网北京5月10日电(记者张雪花)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今天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计划搬迁贫困人口200万人以上。

刘永富介绍,现在贫困人口搬迁有多种形式。一种是往县城和中心乡镇搬迁,因为县城和中心集镇都有比较成熟的公共服务;第二种是搬迁到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盖好保障房,每家保证一人以上通过培训能够就业 第三种是仍然在当地,搬到交通稍微方便的地方、离公路近的地方、离水源近的地方,就地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

9、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破解“卖难”“买难”

2016-05-10 15:49|作者:新华社记者刘羊旸|来源:新华社

摘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任务。

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十三五”时期,我国将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当前,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与供给不足并存。

业内人士认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任务。

“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发展。积极引导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支持优势产区加强棉花、油料、糖料、大豆、林果等生产基地建设。

“这几年,城乡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快速转变,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显著增多。”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我国农业产销不对路问题日益显现,农产品大路货多,优质的、品牌的还不多,“卖难”“买难”并存。

在韩长赋看来,“十三五”时期,关键是适应农产品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的需要,做好加减法,增加高端有效供给,减少低端无效供给,推进农业供给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使生产更好地适应市场。

“十三五”开局首季,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

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

对玉米结构进行调整:巩固提升玉米优势区产能,适当调减非优势区玉米种植面积;

调整优化布局,把非优势区的玉米种植面积调减下来改种大豆,推行玉米和大豆轮作,并将提高单产、品质、效益作为重点;

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逐步发展壮大,一二三产融合互动。

“农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深化农村改革为新动力,以绿色发展、提质增效、探索机制为方向,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尤其是要做好统筹粮食生产稳产能、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工作,不断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说。

近日,农业部印发了《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对“十三五”时期主要作物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作了总体设计,其目的是引导各地按照科学的、生态的和可持续的要求,按照功能区的布局,进行科学调整。

据介绍,该规划的总体考虑是,保口粮,保谷物,稳定棉花、食用植物油、食糖的自给水平,同时要保障蔬菜的均衡生产供应。

据各地反映和农业部农情调度分析,今年玉米结构调整已有良好开局。预计全年玉米种植面积呈减少趋势。

在对种植业进行结构调整的同时,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以生猪布局优化和发展草食畜牧业为重点。总的考虑是,稳生猪、促牛羊、提高资源环境匹配度,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十三五”时期,渔业结构调整也将稳步推进,其重点是保护资源和减量增收。推动渔业不断向产业链高端延伸,生产出更多质优价廉的水产品。

10、“三化五当”撬动十万亿级农村电商

2016-05-10 18:19|作者:|来源:中国新闻网

摘要:农村电商是一个十万亿级规模的市场,苏宁发展“销售、纳税、就业、服务、造富”在当地的“五当模式”,目标就是希望打造农村经济发展的电商生态圈,助推各地形成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品牌化和人才专业化的发展。

中新网5月10日电 在5月10日的“苏宁农村电商学院成立暨首届县域互联网+流通发展论坛”上,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在演讲中通过“四月苹果电商销售月”中案例的分享,向现场100多位地方县长发展农村电商释放出了强烈的信心。张近东表示,农村电商是一个十万亿级规模的市场,苏宁发展“销售、纳税、就业、服务、造富”在当地的“五当模式”,目标就是希望打造农村经济发展的电商生态圈,助推各地形成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品牌化和人才专业化的发展。

在张近东看来,优质的培训资源是农村电商系统发展的关键,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副巡视员刘德成在论坛上表示,整合统筹、开放共享的行业资源将有效助推农村电商的创新发展。可以说此次苏宁农村电商学院的成立,恰当契合了农村电商发展的火热局面,苏宁通过多年的积累,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农村电商发展样本,这与其互联网零售能力的锻造如出一辙,正处于全面开放输出的阶段。

产业化、品牌化和专业化破题农村电商发展瓶颈

农村电商市场虽然广阔,但是并不代表这条路就畅通无阻。张近东在论坛上指出,目前农村电商的发展面临着农产品经营“小而散”、农村物流网络不健全以及农村电商人才匮乏三大棘手问题。发展农村电商是一场长期、系统的工程,苏宁希望通过互联网零售CPU的输出,助推各地形成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品牌化和人才专业化的发展。

张近东在会上顺势宣布了苏宁围绕农村电商发展的三大策略。一方面将通过苏宁易购直营店、中华特色馆等渠道反向推动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与此同时,借助苏宁大聚惠、苏宁众筹等互联网特色营销平台助推农产品的品牌化发展;此外还将通过成立苏宁农村电商学院推动农村电商人才的专业化发展。

五当模式打造农村经济发展的电商生态圈

张近东提出,苏宁不仅要帮助各地破解农村电商发展难题,还要打造农村经济发展的电商生态圈,他在会上宣布了苏宁发展农村电商的“五当模式”,即销售、纳税、就业、服务、造富的五个“在当地”,并提出,今年将投资50亿元,再建1500家苏宁易购直营店和200个线上地方特色馆,打造20个“最美乡村”样本,将苏宁在三四级市场的物流覆盖率提升至87%,进一步加大苏宁物流面向农村企业、农村商户的开放力度,把农产品资源“引流上线”,打通农产品进城的流通渠道。

农村电商广阔的市场空间,显然让对于市场机会一直怀有敏锐嗅觉的张近东有着得非常大的兴趣,这也是苏宁农村电商发展能够成为行业领跑者的重要原因之一。面对现场100多位地方县长,此次苏宁农村电商发展战略的公布,或将进一步激发中国农村市场新一轮的电商经济发展活力。

第二篇:文化创意产业相关参考资讯

文化创意产业相关参考资讯 2011年11月—2011年12月

政府动态                文化部:国家文化产业基地园区不搞终身制 文化部财政部:加大全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力度

证监会银监会税务总局:加大对文化产业扶持力度 北京市委常委:2020年建成国际文化中心城市 全国首个文化创意产业法律专业研究学术团体成立

北京石景山区将打造“中国数字娱乐第一区”

美好莱坞梦工厂紧盯中国动画市场 将造“东方梦工厂” 手机动漫行业标准即将出台 掌上动画产业振翅欲飞

第二届传媒及网络价值峰会召开 主题“智慧创新推动文化发展” 首届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12月9日在京开幕

“2011世界经济展望论坛”之分论坛“文化传承与产业创新”各界观点碰撞 文化中国数字与事实:北京文化发展亮点多多

2011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收入有望突破一万亿元 网络文学飞速发展 用户规模接近两亿 2010年北京大型场馆票价居高不下 学界动态 商界动态

论坛峰会

文创数字

产业观察

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突破的三大瓶颈

 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支撑因素 亟待做大做强

文化产业投资通向何方 文企如何找到风险投资

附: 政策条文

        文化部:文化系统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实施方案 北京市政府:关于大力推动首都功能核心区文化发展的意见

文化创意发展研究 第117期—模仿正当道:中国创意或死于“一顿毒打”时 文化创意发展研究 第116期—新北京特有符号:胡同里的创意工场 文化创意发展研究 第115期—文化创意产业:如何跨越七年之痒

文化创意发展研究 第114期—文化创意产业或称民营企业投资下一个“金矿” 文化创意发展研究 第113期—被放大的创业计划: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园跃进调查 文化创意发展研究 第112期—遍地开花:文化创意园区背后还缺少点啥 杂志期刊:

政府动态

 文化部:国家文化产业基地园区不搞终身制

自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任务以来,文化部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采取有力措施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为培育市场主体,增强微观活力,发挥骨干文化企业的示范、窗口和辐射作用,从2004年至今,文化部先后命名了4批204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批6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首批4家国家级文化产业实验园区。

据测算,2010年,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总收入规模达到了2500亿元,总利润超过365亿元。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已发展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催生出一批有较强实力、竞争力、影响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为全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树立了标杆、做出了示范。以2011十大最具影响力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领航者、先行者和探索者。

为了加强对基地园区的管理,文化部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管理、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出台了《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这些管理制度加强了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规划、认定、指导和监管工作,明确认定标准,严格认定程序,实施动态管理,建立退出机制。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建设、发展和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刘玉珠表示,国家文化产业基地园区不搞终身制,对于不符合这个基地园区管理办法的将取消其资格。在2009年的基地巡检中,已有3家被命名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被撤销命名,今年也正在进行基地巡检,如有不达标者同样将被撤销命名。

 文化部财政部: 加大全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力度

日前,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根据《意见》要求,文化部、财政部将进一步加大全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力度,以制度体系、网络体系、资源体系、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为着力点,构建海量分级分布式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库群,力争建成内容丰富、技术先进、覆盖城乡、传播快捷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便捷的数字文化服务,切实保障信息技术环境下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

在数字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结合国内外形势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将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和传播手段应用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并取得积极进展,为“十二五”时期的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但当前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制度设计、资源整合、服务机制建设等诸多方面均有待加强。为此,文化部、财政部决定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

《意见》提出,要重点实施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三大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提升三大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的整体效能。在此基础上,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逐步拓展范围,带动数字美术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数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建设,大力整合汇聚非物质文化遗产、国有艺术院团、民间文艺社团等方面的数字化资源,不断丰富和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

《意见》要求,要提高公共数字文化供给能力,创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机制,在实施重点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的基础上,全面加强公共数字文化的制度体系、网络体系、资源体系、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一是要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制度设计,实现科学规划。开展专题调研,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制度设计和机制研究。二是要发展完善公共数字文化设施网络,实现双向互动。三是要加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实现共建共享。四是要搭建集中统一的运行管理平台,实现规范管理。采取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手段,确保公共数字文化体系的稳定运行和有效监管。五是要打造基于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和移动通信网的跨网络、跨终端的服务新业态,实现创新发展。六是要鼓励开放合作的数字文化建设新局面,实现互利共赢。

《意见》还要求,加强领导,完善投入和保障机制。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各地要高度重视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工作,将其纳入当地政府文化发展规划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二是要完善投入和保障机制。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三大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所需经费予以补助。各地要积极争取地方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确保地方财政资金足额按时到位,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文化建设,并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政策保障。三是要注重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提供人力资源基础。

 证监会银监会税务总局:加大对文化产业扶持力度

有关部门日前纷纷召开会议,传达和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证监会:支持文化企业上市

中国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文化发展繁荣的支持服务功能。要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发行上市,鼓励文化类上市公司进行并购重组,稳步扩大文化企业债券市场融资水平,推动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的配套制度,促进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银监会:推文化产业金融创新

银监会负责人表示,银监会系统将不断加强和改进对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根据六中全会精神,继续贯彻落实好国务院相关文件精神,积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推进适应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信贷管理制度创新,推动适应文化产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创新,为文化产业做强、做大作出应有贡献。

税务总局:三方面加大税收政策支持力度

国家税务总局日前表示,国家税务总局将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完善促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系列税收政策,加大税收政策支持力度,积极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将从3个方面完善支持新兴文化产业的税收政策。一是要不断完善科技税收政策体系。目前在促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国家已经相继实施了一系列税收政策,包括对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文化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允许按国家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对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等。对这些政策,要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加以调整和完善。

二是要研究实施支持新兴文化业态的税收政策。在支持新兴文化产业方面,目前国家对动漫产业、数字电视等已实施了税收优惠政策。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中,把文化创意率先纳入了试点范围,鼓励从事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

三是结合制定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税收政策,继续研究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文化新兴产业的税收扶持政策。

 北京市委常委:2020年建成国际文化中心城市

市委常委会近期召开会议,听取关于起草《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发挥文化中心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意见》情况的汇报,讨论召开市委十届十次全会有关事项。市委书记刘淇主持会议。

会议确定,到2020年,努力把首都建设成为在国内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着名文化中心城市,成为全国文化精品创作中心、文化创意培育中心、文化人才集聚教育中心、文化要素配置中心、文化信息传播中心、文化交流展示中心,发挥好首都文化中心的表率引领作用、辐射带动作用、提升驱动作用、桥梁纽带作用、荟萃集聚作用,实现思想道德显着提升、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体制活力迸发、文化创意产业发达、城市文化魅力彰显、文化名家精品荟萃、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文化国际影响力显着增强的目标。

会议强调,要坚持思想道德引领战略,践行“北京精神”,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大力弘扬和践行“北京精神”,把“爱国、创新、包容、厚德”融入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凝聚和团结全市人民为首都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贡献智慧和力量。

会议部署了推动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九大工程: 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率先建成城乡均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利用工程,彰显古都文化魅力; 实施文化创新工程,激发体制机制活力;

实施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工程,率先建成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实施文化科技融合工程,提升文化领域的现代化水平; 实施网络文明引导工程,科学建设和利用互联网; 实施文化名家工程,建设首都文化人才高地;

实施文化“走出去、引进来”工程,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

学界动态

 全国首个文化创意产业法律专业研究学术团体成立

12月10日,北京国际法学会文化创意产业法律委员会正式揭牌,这是我国首个文化创意产业法律专业研究学术团体。此举被急需法律援助的文创业人士称为“及时雨”.该委员会汇集了首都各界从事文化创意产业法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在法律实施和法律服务方面富有经验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等。他们将以国际视野对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法律问题进行综合性的比较研究,为产业创新发展和国际交流提供法学理论支持以及咨询、培训等配套法律服务。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韩赤峰介绍,知识产权制度对文创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比如,水晶石公司创作的动画版《清明上河图》已为该公司赢得1亿元收入,而这些收入获得的前提是,将传统名画《清明上河图》与现代数字图像技术结合而诞生的创意产品受到了《着作权法》的保护。

商界动态

 北京石景山区将打造“中国数字娱乐第一区”

12月6日上午,石景山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开幕,大会提出,将着力打造以影视动漫、网络游戏、数字媒体为特色产业的“中国数字娱乐第一区”,并将于明年出台具体政策,以房租补贴、人才引进支持等方式推动数字娱乐产业发展。

未来,石景山区将加快推进西山汇新媒体基地、华录文化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凸显中关村石景山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优势;积极推动新首钢工业遗产文化创意区的规划建设。

据介绍,“中国数字娱乐第一区”将在产业结构上继续升级,在游戏、动漫等产业的基础上构建集设计产业和相关衍生品为一体的纵向全产业链,并将在横向上从传统互联网向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移动互联媒介拓展。

“中国数字娱乐第一区”重大项目

中国创意谷:位于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北一区,总用地900亩,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将建成数字娱乐产业企业的总部基地,目前已完成控规调整,明年将实现供地,预计用4至5年时间建成。北京设计产业示范基地:位于首钢科技大厦及北方工业大学周边,总用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左右,预计将于明年3至4月份完成挂牌。基地将容纳与设计产业有关的培训教育企业、产品制作企业、以及公共咨询平台等。

西山汇新媒体基地:位于中关村石景山园北二区核心位置,总用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

华录文化产业园:位于石景山鼎城商务办公区,是华录集团集聚其在京企业建成的信息科技文化创意产业科研、创意、生产和销售基地,目前一期项目已经完成,其中建立了中国第一家蓝光高清编辑中心。首钢工业遗产文化创意区:利用原来工业遗址的资源进行提升和改造,重点发展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产业,着力打造北京“设计之都”核心区。

 美国好莱坞梦工厂紧盯中国动画市场将造“东方梦工厂”

中国的动漫产业界不断有重磅消息出炉。先是迪士尼迎娶了中国著名的卡通品牌“喜羊羊与灰太狼”,并且即将于明年推出迪士尼版的同名动画电影。现在,好莱坞另外一家极负盛名的电影公司--梦工厂的CEO杰弗瑞-卡森博格,也空降中国,为推动梦工厂在中国建立合资公司而四处奔走。

卡森博格拜会了广电总局、文化部、国新办等行业主管部门,整个行程中,他满口“甜言蜜语”.卡森博格一边不断地赞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神速,一边又表示:与梦工厂合作,能够帮助中国文化“走出去”,让中国动漫改变全球动画产业的格局。卡森博格的意见得到了中国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同。

近年来,如何让中国的形象更为健康地展现于海外,成为大家热议的一个话题。不久前拍摄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在海外媒体播放,就是展示中国形象的一次重要的努力。宣传片拍得其实还不错,不过收效却并不能让人满意。而在形象宣传方面,好莱坞的公司有着丰富的经验。梦工厂的《功夫熊猫》取得的巨大成功,让中国意识到,好莱坞更懂得如何站在国际的视角去提炼和使用中国的形象和素材。现在,梦工厂主动上门说,要帮中国走向世界,听上去自然是十分顺耳。

据了解,梦工厂选择了上海作为其合资公司的落脚地,新公司的名称为:东方梦工厂。未来5年,东方梦工厂在中国的投资规模将达到20亿美元,并计划在2015年推出第一部动画大片。此外,东方梦工厂还打算进入音乐剧演出和互联网游戏等产业,甚至还计划进行以中国题材为主的主题公园的设计和开发。

 手机动漫行业标准即将出台 掌上动画产业振翅欲飞

由文化部牵头制定的“手机动漫标准体系”初稿已经完成,将进入专家评审阶段,预计明年初发布。标准的统一将有利于动漫作品生产及渠道传播成本的降低,进一步打开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动漫市场。业内人士估计,未来三年的手机动漫总收入规模将达到23.1亿元。

与政策助力相呼应的是,近期土豆网、炫动传播、奥飞动漫等多家公司开始频频跨界,一方面看到了中国原创动漫的巨大价值,另一方面希望通过整合动漫内容、渠道,以及传统行业资源,借政策东风,加速企业发展。

据参与“手机动漫标准体系”制定的权威人士透露,由文化部牵头制定的手机动漫标准体系初稿日前已经完成,包括数据格式标准、运营服务标准、内容创作标准、用户服务标准、硬件标准等五方面,涵盖手机动漫产业链的上下游环节,预计明年初即将发布。

与此同时,中国移动手机动漫基地将于12月在全国大力宣传推动手机动漫商业应用,中国移动手机动漫基地素材加工能力、信息交互能力、版权服务能力等三大能力平台已正式开放,将主推原创动漫,打通动漫原创到发行的上下游环节。

对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手机动漫,标准体系的统一无疑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加速器。“标准的统一首先有利于成本的降低,生产者可以做到将作品与运营商、智能终端和操作系统的无缝连接,效率和收益都将有很大提升。”拓维信息技术副总监向黎生告诉记者,对于平台和渠道服务商,则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据了解,在第七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期间,由文化部、科研机构、三大运营商、动漫企业共同参与的手机动漫标准课题研究组已经成立,并展开调研。其中,由上市公司拓维信息牵头制定“手机动漫用户服务标准”.据悉,该标准在手机动漫服务内容、服务渠道、用户权益保护三个方面制定了详细的规范,适用于手机动漫产品经营者为用户提供手机动漫产品服务的全过程。

按照既定的工作进度,预计2012年初,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将主导筹备并组建“手机动漫标准”推广应用联盟;2012年3月31日前,完成“手机动漫标准”的试用以及推广评估;2012年4月,“手机动漫标准”将正式发布。

业内人士认为,行业标准的统一将进一步打开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动漫市场。艾瑞咨询的调研数据也显示,全国动漫爱好人群约1.6亿,其中54.3%的人对手机动漫感兴趣,有58%的用户愿意每月支付超过5元的使用费。预计手机动漫用户规模将超过3600万户,如果按照手机动漫功能费5元/月计算,未来三年的手机动漫总收入规模约为23.1亿元。

而按照中国移动的计划,到“十二五”末期,中国移动将与10个国内外知名动漫协会、50家以上优秀动漫画创作公司和出版社、500家国内外信息服务公司进行合作,在其手机动漫平台上引入2500家国内外动漫企业,带动10多万人就业,实现手机动漫年产业规模超过60亿元。

论坛峰会

 第二届传媒及网络价值峰会召开 主题“智慧创新推动文化发展”

第二届中国传媒及网络价值峰会昨天在沪召开。本届峰会以“智慧创新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主题,来自人民日报、人民网、上海联通、新浪、盛大文学、新民网、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与上海市IT人才协会的产业菁英与专家学者,从移动互联网、微博、网络文学等角度出发,共商新技术条件下产业创新与文化繁荣路径。

截至目前,中国网民人数已经突破5亿,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达3.5亿,网络成为极具影响力的传播媒体。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构想,并将建设“健康向上网络文化”放在突出位置,这使得传媒创新与传媒责任成为各界关注焦点。在此背景下,峰会主办方之一人民网希望依托“网络国家队”形象,在继承自身优良传统与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强势切入正在进行的移动互联网产业沿革,尝试新技术、创新新业务,以权威媒体角色延展自身产业链,成为网络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战略开拓者。

“十二五”期间,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将加速发展。与会专家认为,互联网产业正以迅猛速度演变革新。微博等社交应用逐步显现出强大的传播特征,网络信息传播机制有了新的变化。移动互联网兴起,使信息传播进一步突破时空界限。原本单一形态的传统媒体在向多媒体内容提供商的角色转变。在新兴媒体冲击、重构原有媒体格局的今天,传统媒体固有的价值理念并不贬值,相反更显可贵。

本届峰会展示环节更为贴近当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热点。在现场,担当微博直播重任的是海信云电视。安装相应程序之后,用户能够将平板电视变身为“平板电脑”,在电视上就能打开包括人民网、新浪微博。由联通展示的基于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系统的传媒移动采编平台,也颇受关注。该系统已经装备沪上多家主流媒体。

峰会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市网宣办与人民网共同主办、上海联通战略协办,市通信管理局、市网络文化协会担任支持单位。

 首届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12月9日在京开幕

12月9日至11日(9:00-17:00),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批准,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主办,北京成聚会展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2011)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以下简称“艺博会”)将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展出近千件艺术作品,成为年底前值得重点关注的投资机会。

名家汇聚

艺博会将于农展馆的1号、3号、5号主馆布展,总面积为8000余平方米。博览会将汇聚国内外着名艺术家的近千件作品,分近现代书画名家作品展、专业艺术机构展、投资机构藏品展及相关主题展等。

本届艺博会有别于当下以画廊为参展群体的展出模式,以艺术家原创作品为参展主体,由艺术家本人参展,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将亲临展会现场。已故名家的作品将由其基金会或亲属提供。目前已确定吴作人、萧淑芳、胡絜青、田世光、白雪石、潘絜兹、冯法祀、黄永玉、欧阳中石、沈鹏、韩美林、宋涤等名家的作品将参展。

真品真作 艺博会最大特色是以真品真作立足艺术品交易市场,努力为国内艺术品市场环境的净化做出贡献。组委会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遴选具有代表性、学术性、权威性的艺术家作品,全力推举名家名作、原创精品、真品力作、新人新作,以全新的定位和理念整合不同地域、不同艺术主张的艺术家作品。

 “2011世界经济展望论坛”之分论坛“文化传承与产业创新”

各界观点碰撞

昨日,“2012世界经济展望论坛”之分论坛“文化传承与产业创新”在北京国际饭店举行,约翰·霍金斯、赖声川、王中军、于丹、田沁鑫等来自国内外的行业精英就如何理解文化创意产业及增强文化软实力等话题进行探讨。虽然论点碰撞激烈,但专家们的意见基本一致,即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政策支持的前提下,要发掘更多真正来自心灵的创意,只有增加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才能提高文化软实力。

创意大师霍金斯:希望与中国合作设计版权框架

世界创意产业之父、英国BOP创意产业资讯公司主席约翰·霍金斯昨日针对版权问题表示,希望能与中国共同合作,设计关于版权的框架。他表示,对于数字媒体来说,版权就是未来十到二十年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霍金斯称,他非常希望中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此外,针对软实力问题,霍金斯认为,对于中国来说下一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进一步提升软实力,用文化力量来进一步加强国力。

亚洲协会夏伟:中国有强大的软实力资源

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纽约)阿瑟·罗斯主任夏伟指出,中国其实有很强大的、很具有说服力的资源,尤其是在文化和软实力方面。他举例称,北京的夜生活几乎是全世界人们羡慕的事,很多外国友人都喜欢过北京的夜生活。它的发展非常独立。中国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展示出巨大的力量,还有创业的力量,这是非常激动人心的,而且这也是软实力的一种体现,是文化的一个来源。

台湾舞台剧导演赖声川:创意的根本在智慧

近期因话剧《宝岛一村》而备受关注的台湾着名舞台剧导演赖声川昨日表示,文化创意产业是个时髦的关键词,很多人在乎“产业”这个词,而产业背后就是钱。他指出,产业可以作为学科学习,但文化难以学到。“文化是不是像汽车产业一样可以去赚钱了呢?如果将古人留下来的一切变成产业,便会忽略了文化创意。我的工作我们还可以说是手工业,但是这是无法复制的。”

赖声川还表示,“追市场”是一个陷阱,创意应该来自创作者内心。他以自己的经验举例,1986年创作的用相声来说相声《那一年我们说相声》大热,并成为30前的风气,实验作品成为主流,直至25年后还能演这完全无人能预料,“研究市场需要什么还不如自己去创造一个市场,应该发明一些东西让市场到我们这里来。”赖声川认为,创意的根本在于智慧。任何成功修行都需具备智慧和方法,而智慧不应该被定义。他指出,创意的根本在于智慧,重点在于如何去追回智慧。

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产业不能只靠创意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中军就“创意产业”这一话题表示,产业不能太只靠创意,品牌建立非常重要。

他指出,产业还要有规模化,“我一年拍一部戏,养活一两个人,那不叫产业。”他表示,个体创意虽然起到很大作用,但是作为企业管理者还是要组织一批个体创意者。一些产业确实是独立艺术家发展起来的,但如何赚更多钱,还是需跟企业合作,企业也要跟独立的大师和艺术家合作。

此外,王中军还表示,文化产业是可以提倡的,作为产业,制片人还是要拍老百姓喜欢的戏,《士兵突击》的成功就印证了创造就是个人意志。不过,王中军反驳了赖声川无法预估市场的观点,称公司拍戏可以通过调研知道票房多少,这样才是产业,他认为《宝岛一村》卖的是赖声川导演的名声和资历。对于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王中军指出,中国需要大规模的电影公司,不能只靠创意,好莱坞就是个超大产业链,有规律可循。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文化的重点在“化”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指出,文化产业最重要的是接地气。她认为,文化重点在“化”,一种介入文化方式的能力是生命力所在。

“各个国家都有地标性的文化建筑,比如博物馆,中国也有,但它在我们心中有没有应有的位置呢,博物馆、美术馆真能被老百姓理解吗?”她认为,应用新的文化思路盘活既有的旧产业,改换一种经营方式和销售方式,降低门槛,让原有产业接地气,跟老百姓的生活相关联。

于丹指出,目前过多崇尚技术,而忽略了创意和思想。“我们讲‘创意产业',但现在不少是‘算计产业’,算计如何用文化赚更多钱。我们什么时候能出现一大批创意,给它一种链接,让它在产业的平台上熠熠生辉。”

此外,于丹还表示,对于产业,最重要是有好的制度保障。“现在真正的产业格局还没有形成,应在好的制度下求一个稳定发展。”

文创数字

 北京文化发展亮点多多

文化基础设施总量全国第一

基本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和社区(行政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服务体系和网络。建成了国家大剧院、首都博物馆新馆、梅兰芳大剧院、北京广播大厦、北京电视中心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全市注册博物馆156座,居全国之首,世界第二(仅次于伦敦)。

文化创意产业迅猛发展 2010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占GDP的比重达12%,文化创意企业30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000余家,已成为仅次于金融业的全市第二大支柱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固定资产投入全国第一。2004年至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203亿元,平均增速21.99%.文艺获奖数量最多

近年来,优秀文艺作品大量涌现,在连续五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北京市均名列各省区市之首,在茅盾文学奖、中国电影“华表奖”、电视剧“飞天奖”等国家级重要奖项及国际评奖中屡获殊荣。

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成功打造北京国际戏剧·舞蹈演出季、北京国际音乐节、北京新年音乐会、北京国际电影季、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相约北京”联欢活动等品牌性文化活动,新创和扶持大学生戏剧节、青少年公益电影节、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等国际性、公益性文化艺术节活动,群众文化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

近年来,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达1000余项,资助经费5900多万元,社科理论着作出版基金资助社科着作770部,资助金额2300余万元。10种图书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及提名奖,7种图书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及提名奖。每年举办各类宣讲报告会和社科普及活动4000多场,受众超过120万人次。

新媒体迅速兴起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数字音频广播(DAB)不断发展,已播出16套广播节目。北京电视台网络电视正式改版上线,实现北京电视台10套节目网上直播。北广传媒集团在公交车、出租车、公务车上安装移动电视显示屏2.4万块,在地铁上安装电视终端1.18万个,在写字楼、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公共场所安装电视终端1.2万个,在市区和郊区流动人口密集地域安装大屏幕电视20多块,媒体覆盖人流达3000万人次。

文化外宣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结合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面向我国驻外使领馆,组织举办北京宣传片发送、“魅力北京”图片展等文化外宣活动。利用友好城市和传统节庆活动,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一系列北京文化节、北京文化周活动,打造“魅力北京”文化品牌。

 2011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收入有望突破一万亿元

糖葫芦、耳兜帽、磨剪子戗菜刀„„伴随着原汁原味的老北京胡同吆喝“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主题沙龙活动昨天在“老北京动起来”展馆举办。据悉,北京今年的文化创意产业的收入有望突破一万亿元。

据介绍,媒体、主抓文化事业的政府官员、文化创意企业齐聚一堂,共话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尚属首次。目前,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增加值已占全市GDP的12%,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特别是在中国“建设文化强国”的新形势下,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迎来历史性的机遇。

“今年我们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增加值,包括今年文化创意产业的收入一定会给大家一个新的惊奇。”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淼介绍,去年的收入是7442亿,今年的文化创意产业的收入有望突破一万亿。记者在活动中获悉,自2005年北京市做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决策以来,先后制定出台了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21个,内容涉及金融、财税、集聚区建设、行业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对外贸易等多个方面。2005年至2010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年均增速达到20.2%.今后北京将进一步推出一系列政策,重点在培育首都的文化品牌、支持北京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推动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发展等方面,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引导、扶持力度。

 网络文学飞速发展 用户规模接近两亿

近年来,网络文学发展速度之快,超出了很多人的意料。今年7月公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网络文学用户规模已接近2亿。同时,作为网络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网络小说,已成功吸引了大批高学历用户。

艾瑞市场咨询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在中国网络文学小说用户中,大学本科和专科学历人群已成为核心群体,分别占45.7%和30.0%,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占6.8%,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者共占17.5%.网络小说的流行,与当前民众阅读方式的变化密不可分。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18周岁~70周岁国民中,有23.0%的人有过手机阅读的经历,比2009年增加8.1个百分点;3.9%的人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比2009年增加2.6个百分点;18.1%的国民使用过网络阅读,比2009年增加1.4个百分点。

广州花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丹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用户通过手机阅读的作品,其中三分之二都是网络小说,传统文学作品只占三分之一。

网络小说的兴盛,还激发了众多网络写手的热情。网络小说网站“红袖添香”CEO孙鹏透露,该网站每天有上千万字的发表量。这些小说的题材有基于现实的,也有想象的,小到个人生活,大到社会变迁。

他认为,开放的网络创作与发表平台,适合年轻人自由表达。网络小说的“去精英化”,使其更大众化、平民化,而这也是文学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

网络小说的走红,也使得一些文学网站发展出付费阅读模式,即作品的前半部分可以免费阅读,而后半部分则需付费。

孙鹏认为,网络小说已进入“全版权运营”时代,涉及项目包括图书出版、在线付费阅读、无线内容提供、影视(话剧)授权和报纸杂志授权等等。“以小说《裸婚--80后的新结婚时代》为例,自去年3月上线以来,网络点击量已突破500万次,出版图书卖了6万册。央视索福瑞的数据显示,根据该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裸婚时代》,在开播当日的收视率为0.98%,成为当时的全国电视剧收视冠军。”

有业内人士指出,网络小说的“粉丝效应”对于影视剧的推动作用不可小觑。另外,网络小说或可解决当前影视剧剧本荒的问题。

据了解,电影《杜拉拉升职记》同样根据同名网络小说改编,2010年4月登上银幕后,仅用1500万元的投资就斩获1.2亿元票房,创造了小成本电影的票房奇迹。

今年以来,由热门网络小说改编成的电视剧更是火爆荧屏,《步步惊心》、《倾世皇妃》等收视率都表现不俗。

今年5月发布的《2011年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显示,60.1%的受访者会观看根据自己喜欢的网络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网络文学用户调研数据显示,79.2%的网络文学用户愿观看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剧,43.3%的用户愿购买网络文学实体出版的书籍,37.8%的用户愿意玩网络文学改编的网络游戏。难怪有专家指出,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文学将会成为一条高效率的产业链。

但一名民意中国网网友认为,网络文学产量庞大,但质量参差不齐。文学网站支付给作者的稿费往往按字数、用户阅读数、销售情况等结算。一些作者为了赚取点击量,追求高额利润,会刻意迎合读者口味。这使得不少网络小说内容粗制滥造,甚至不乏色情、暴力等重口味情节。

此外,网络小说的版权及著作权争议等问题也频频发生。据新华网8月5日消息,小说下载网站“悠悠书盟”因涉嫌侵犯著作权被关停,站长阎某被刑拘。有报道称,该网站涉嫌侵权的作品超过500部。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作家张抗抗曾指出,网络文学盗版问题非常严重,已形成完整灰色产业链。原创作品上传5~10分钟后就会被疯狂盗用。

早在去年两会期间,张抗抗就在提案中建议发挥网络法律专家的作用,填补我国著作权法中有关制止网络侵权的法律漏洞,希望由此提高侵权人的盗版成本,遏制盗版。

 2010年北京大型场馆票价居高不下

北京演出行业协会日前发布了2010北京市营业性演出市场的状况及各类专业数据统计结果:2010年北京市各类营业性演出场次为19095场,观众约1096万人次,演出收入10.9亿元,平均票价201元,平均上座率73%.北京演出行业协会秘书长杨红斌说,上述数据来自于北京市82家(其中包括各类小剧场25家)主要从事营业性演出场所的统计,以及相关票务公司、演出机构提供的部分演出市场信息。

演出市场淡季不淡

长期以来,国内演出市场尤其是北京演出市场被春节、“五一”和“十一”3个法定长假筑起了3条分水岭,很多人也以此来判断市场的淡季和旺季。如元旦至春节前,北京几乎所有剧场都排得满满的,上百台节目争相登场,而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演出便骤然减少,演出市场显得冷清,与春节前的火爆形成鲜明对比。

不过,从统计情况看,2010年,北京82家营业性演出场所的演出场次比2009年(16397场)增长16.45%,演出场次在200场以上的剧场有39个,演出总收入达10.9亿元,比2009年(9.33亿元)增长17.8%.北京演出市场的淡味并不明显,从注重什么时间看演出,到注重看什么演出,北京观众正逐步改变“节前花钱、节后消停”的文化消费习惯。

大型演唱会明显增加

据介绍,2010年,北京演唱会市场依然火爆。齐秦、张信哲、陈奕迅、伍佰、水木年华、张行、梁咏琪、崔健等歌星的演唱会不仅从年初开始就紧锣密鼓地开唱,使得“节前热闹、节后萧条”这一北京演出市场存续多年的状况被改变,演唱会密度几乎堪比电影院里换大片的速度,几乎每个周末都有演唱会,更有歌手频频“撞车”.2010年演唱会市场也迎来牛市,周杰伦北京演唱会选在了传统演出淡季的7月,而在五棵松体育馆开唱的王菲演唱会更是创造了高票价5场爆满的奇观„„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北京演唱会的场次比2009年明显增加,全年演出收入为3亿元,比2009年的1.4亿元增加114%.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北京演出市场容量逐年增大、观众文化消费水平提高等因素带来的结果。随着演出供应量的增大,所谓的演出旺季时间段被拉长,淡季的时间段被缩短。

话剧市场相对活跃

2010 年适逢中国现代话剧奠基人、着名剧作家曹禺诞辰100周年,这一年话剧市场也十分活跃。据统计,2010年北京话剧演出2919场,比2009年增加 1339场。其中,北京人艺在首都剧场演出的《日出》和《雷雨》,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的《北京人》和《原野》,均受到观众广泛好评。主打贺岁档的《麻花》系列也非常受观众欢迎。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北京话剧观众为152.5万人次,比2009年的83万人次增长83%.另外,北京各类小剧场的话剧演出同样引起广大观众的兴趣,成为北京演出市场又一亮点。

大型场馆票价持续上涨

从北京演出行业协会的统计看,2010年各类演出总平均票价为201元左右,比2009年略有下降,这是因为在统计单位时加入了一些平均票价偏低的小剧场。然而,大型场馆的平均票价为772元,比2009年平均票价上升21%.有业内人士表示,在大型场馆内举办的演出中,一些歌手为了展示自己的地位,常用最高票价这一档来定价。而每场演出确定的最高票价与各档次及最低票价的比例也反映出经营者的营销策略和技巧。

杨红斌说,高票价的形成还有两个因素:一是演出经纪公司在引进演出项目时,受到一些中间环节因素影响,造成了演出项目成本偏高,票价随之增高。二是北京演出经纪公司及文化公司众多,可演出场地少,而演出场所运行成本的增加,使一些费用也随之增加,再加上广告宣传费用等逐年上涨,也使票价居高不下。

相关链接

演出场次 2010年,北京82家营业性演出场所的演出场次比2009年(16397场)增长16.45%.其中,内地艺术团体演出18443场,占全年总场次的96%,同比增长22%;港台艺术团体及个人在京演出129场,占全年总场次的0.7%,同比增加98%;外国艺术团体在京演出523场,占全年总场次的2.7%,同比下降58%.观众人数 2010年,北京82家营业性演出场所观众总人数达1096.5万人次,比 2009年(1167万人次)下降6%.其中,音乐类观众144.7万人次,舞蹈类观众192万人次,京剧类观众68万人次,话剧类观众152.5万人次,地方戏类观众44.1万人次,杂技类观众163.2万人次,曲艺类观众61.5万人次,儿童剧类观众43万人次,综艺类观众116.5万人次,其他类及各种小剧场演出观众111万人次。演出票价 2010年,各类演出总平均票价为201元左右,比去年略有降低,平均上座率 73%左右。其中,以人民大会堂、首都体育馆、工人体育馆、工人体育场、五棵松体育馆等为代表的大型演出场馆的平均票价772元,比2009年平均票价 637元上升21%,平均上座率80%;以国家大剧院、保利剧院、北展剧场等为代表的多功能综合剧场的演出平均票价221元,比2009年平均票价229 元略有下降,上座率73.8%;其他类及各类小剧场平均票价91元,平均上座率65%.产业观察

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突破的三大瓶颈

自1992年提出“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后,我国文化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2001年加入WTO后,文化产业进入了战略调整期,走上了高速增长的道路,目前我国正加快“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一时间,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园也成为很多地方开发区的新称谓。但在产业发展和引导过程中,却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融资难

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中,中小企业占据多数席位,而真正需要资金支持的恰恰是这类企业。记者在北京文博会上翻开厚厚的项目推介册看到,虽然众多的文化企业期待有资金的支持与合作,但是,据记者了解,不论银行还是风投,对正在发展初期的文化企业一直持有谨慎的态度。

一方面,银行向来属于稳健型的融资,是以资产抵押担保为融资先决条件的。而多数文化企业和其他传统企业有着本质的不同,大都属于轻资产的中小型企业,多以智力投资为主,拥有的主要是版权、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虽然文化企业都希望从银行贷到款,但需要并不代表能申请到贷款。由于缺少土地、房产等能有效抵押的不动资产,许多文化企业的难以从银行获得融资。

另一方面,有些文化企业的融资困难,也有企业自身不足的原因。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齐勇峰告诉本报记者:“文化企业的问题多种多样,其中包括不符合政策要求、项目可行性不高、企业管理、人才方面不具备条件、财务制度混乱等。”

文化企业发展要分析自身的条件,提高市场竞争力。文化产业是竞争性领域,要经过市场优胜劣汰的考验。而在文化企业发展过程中,要想得到融资,其盈利模式和渠道建设是传统金融机构最为重视的。工商银行贷款部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文化产业分很多板块,比如说文艺演出、出版等行业,每个版块都有其自身的经营特点,在贷款的时候,银行会重点看企业的渠道建设、变现能力、财务报表、团队管理经验、企业资质以及业务水平,其中企业的盈利模式和渠道建设是银行最为看重的。

文化产业属于高风险行业,之所以称之为高风险主要是因为其不确定性。文化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通常期待用版权质押的方式,但是,“在版权质押方面,文化产业行业内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评估体系,评估价值的准确性难以保证,银行一向关注版权是否能变现,但是,这一点可能只有业内人士知道版权究竟值多少钱,银行并没有渠道将抵押的版权变现。”该工作人员表示。

制约文化企业在银行获得贷款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文化产业方面透明度不够。“行业信息透明度是比较重要的,但是对于文化产业而言,通常是圈子里的都知道的事情,但是圈子外面却没有掌握,银行对于这方面还是比较谨慎的,没有全面地铺开贷款,风险判断比较谨慎。”该工作人员表示。

无形资产评估体系不健全、专业性的文化保险机构与融资担保机构缺乏、知识产权抵质押制度不完备,这些对文化金融业务的创新和发展,构成了诸多体制上的制约。

齐勇峰表示,文化产业特有的体制属性进一步放大了文化企业的融资风险。我国文化产业链前端的内容原创环节是分散化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工作室,产业链后端的制作和传播环节则由大型国有传媒机构垄断,市场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在条块分割的产业结构中,文化创意的产业化无法落实,文化产业“一次开发,多次利用”的高收益赢利模式无法实现,金融机构介入其中,无利可图。

“现在我国属于文化建设初期阶段,出现这些问题是必然的,只有充分的市场竞争,有关部门执行相应监管,文化产业才能健康有序的发展。”齐勇峰认为。

相对于前几年,各大银行也在积极地对文化企业量身定做贷款产品,银行对文化企业贷款政策也有了相应的转变。据记者了解,工商银行对文化创意企业贷款就已经从“物权控制”转向注重“企业未来现金流”.政策“有限度开放”

“我国现在处于文化建设初期,文化政策属于有限度开放。”齐勇峰说。过去,我国文化领域长期处于对社会资本、外资封闭的状态,在前国家纪委的投资目录中,文化领域长期是“禁入”,属于封闭体系。随着文化产业逐步开放,已经对电视制作、电影制作、院线建设等行业进行开放,目前文化产业中没有开放的主要是传媒的传播平台、出版、时政类报刊等领域。

齐勇峰说:“我国文化领域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内外有别,一个是有限度开放。文化领域和其他领域不同,到目前为止,投资准入是内外有别,厚内薄外,对内资有一些优惠政策,电视对外资有严格的界定。以节目制作为例,要求必须内资控股,港澳资本会有特殊的界定,在院线建设上可以占到75%,而内资民营企业在节目制作、出版发行都没有界定,相比较传统行业,有些行业对外资有很多优惠政策,有的优惠内资都拿不到。”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为什么要有限度开放呢?“这和当前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有关。由于现在发展水平还不高,竞争力还比较差,根据文化例外的原则,对市场还有一定的保护。另一方面,政府的监管水平还有逐步适应的过程,市场也要有个适应的过程。有限度开放有它的合理性。总体来看,文化市场对内对外开放趋势不变,会逐步放开。”齐勇峰向记者表示。

在有限度开放的文化领域,一些文化企业遇到了实质性问题。青青树动漫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李秀兰对记者说,动漫企业虽然是政府大力扶持的行业,但是拍摄动画片现在还是不赚钱。

整个动漫行业的产业链前端实现了市场化,也就是创作市场化,但中间的播出平台没有市场化,仍然属于国有垄断性质。国家给电视台的资金有限,电视台收购动画片的收购价格就很低,而这个价格是动漫企业无力议价的。因为播出平台是垄断性的,收购价格电视台说了算。当前文化领域垄断问题仍然很突出,现在是个有限度开放的市场,一部分市场化,一部分没有市场化,体制上的落差,带来政策上的落差,市场资源无法配置。

专业人员匮乏

整个文化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势必会有很多企业涌进文化产业,这时有一个问题出现了--专业人才欠缺。一方面来讲,金融机构欠缺懂文化的人,文化人又不懂金融,这就导致了金融和文化对接的时候出现一些问题。另一方面来讲,我国文化产业人才储备不足,也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中主要缺乏复合型人才和新兴行业专业人才,既有宽广人文视野、又有精深产业理念的复合型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是目前文化产业重点需要的人才。以北京为例,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在总的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过千分之一,不仅人才的储备不够,而且结构也不尽合理,尤其是缺少一批顶尖的领军人物式的创意人才。相比之下,在纽约,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占该城市全部工作人口总数的12%;在伦敦占14%;而在东京,这一比例更高达15%.在文化产业领域的许多新兴行业,如会展业、网络游戏业、动画制作业、版权业等,专业人才十分缺乏。以版权业为例,我国500多家出版社、200多家电子音像出版社、9000多家杂志社、2000多家报社、数百万网站和其他版权相关产业,目前的版权代理机构仅区区28家,根本无法构成文化产业链中的一环,主要原因是新兴行业的专业人员缺乏。

文化企业之本在于文化创意,但是我国的内容创意人才奇缺。内容创新是所有文化创新形式中的核心内容,只有不断创新内容才能提升文化产业价值,才能赢得市场。就我国目前的创意人才状况来看,网络出版、编创、动漫制作和广告创意等人才尤为紧缺。

只有在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下,有一批真正懂得文化产业的领军人物,让文化与金融充分融合,文化产业才能健康的发展。我国现在处于文化发展初期阶段,文化企业的盈利模式还在进一步摸索中,没有形成体系,只有进行充分的市场竞争,建立优胜劣汰的淘汰机制,让真正做实文化内容的企业在大浪淘沙中脱颖而出,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文化企业才会探索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

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支撑因素 亟待做大做强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支撑因素

据统计,2004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一直快于整个经济发展。2004年至2008年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3.3%,比同期GDP的年均增长速度高近5个百分点;2008年至2010年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4.2%,比同期GDP的年均增长速度高了近一倍。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5.8%,占GDP的比重为2.75%.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也在蓬勃发展。城镇居民更加注重充实自己,文娱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支出559元,比2005年增长127.4%,年均增长17.9%.旅游及参观游览等休闲方式,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和热爱。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团体旅游和参观游览支出分别为316元和73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135.4%和143.5%,年均分别增长18.7%和19.5%,旅游消费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同时,健身也成为城镇居民一项重要的业余活动。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健身活动消费支出比2005年增长175.9%,这也标志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显着提高。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城镇居民越来越注重教育投入。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培训班支出及家教费支出分别比2005年增长134.2%和131.6%,年均分别增长18.6%和18.3%.近年来文化产业增速很快,主要取决于几个因素:

一是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带动了强劲的文化市场需求,物质生活得到不断满足的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强烈;二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丰硕成果,过去文化单位一直是事业单位,文化市场发展不够充分,导致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文化体制改革激发了市场活力,增速快是因文化需求和市场供给得到了释放;三是进入“十二五”时期,各地陆续出台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许多地方将发展文化产业写入了“十二五”规划;四是科技与文化相结合,带动文化产业不断走向高端,为广大投资者创造了新的投资空间,许多民间资本、社会资本跻身其中,带动了文化产业整体趋向繁荣。

从各地的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看,经济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基础好、市场需求强,其文化产业的空前繁荣已毋庸置疑,而中西部地区在文化产业发展中也展现出强劲的上升态势。一些地区通过整合资源、推出了一批有实力的文化骨干企业、出台了优惠扶持政策、打造文化产业基地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成为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文化产业总量仍然较小,结构调整的压力仍然很大。

文化产业总量小,占GDP比重低。文化产业以中小企业居多,单位的人员规模偏小,文化产业集约化、规模化水平亟待提高。

2.文化投入总量仍显不足。

资金是否充足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为了促进新兴的文化产业发展,政府的资金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虽然各级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但由于长期以来文化建设经费基数低、底子薄、基础条件差,财政投入的增长与文化发展的需求之间仍有不小的差距,目前文化投入总量仍显不足,文化产业发展基础条件薄弱。

3.文化消费水平较低,动力不足。

文化消费市场具有巨大潜力,但从实际情况看,这种潜力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中,食品支出比重达到35.7%,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服务支出比重仅为12.1%,仅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2010年全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食品消费支出比重达到41.1%,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比重为8.4%,比上年低0.1个百分点。可见,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的潜力还远未得到释放。

相对较低的文化消费制约了文化市场的发育,主要表现在一是居民的收入水平较低。无论是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全国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这是影响文化消费的主要因素;二是创新产品缺乏,全国的文化产品依然是在传统之中徘徊,文化消费水平和消费层次较低,新兴文化消费品和传统文化消费品发展不平衡;三是文化产品的供给滞后。文化产品是文化消费链条的上游,因此文化产品的丰富度如何,文化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等都深刻地影响着文化消费的发展。

4.多种因素仍制约文化消费空间的扩大。

一是没有时间消费。年轻居民、高收入居民、高学历居民拥有丰富的文化消费需求,他们在各种文化休闲娱乐项目上的参与率显着高于一般居民,然而休闲时间不足成了其文化消费最大障碍;二是没有钱消费;三是文化消费价格过高。一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超出了普通居民的承受能力,使得一般老百姓对文化消费望而却步;四是缺少合适的文化设施和活动场所。一些地区文化设施和场所离居民的需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乡镇和农村缺乏良好的文化消费环境,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薄弱,如图书馆以及图书馆的藏书、文化馆及公共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展、科技馆及科技知识普及等不能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五是随着网络的普及,对书、报、刊以及电影市场带来一定冲击;六是农村文化消费主要群体外出务工,对农村文化消费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升级、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不仅切切实实地体现在增长速度上,更体现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传统产业升级的巨大推动作用上。

文化产业在解决不同层次群众的精神需求、解决劳动力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据有关专家测算,网络游戏对相关产业会产生1:10的带动效果,它每赚1元钱,所带动的产业链相关行业就能赚到10元钱,文化产业的吸金能力不容小视。

相关研究发现,发达国家的家庭文化支出一般占到家庭总收入的15%至18%.我国人均GDP目前已经突破4000美元大关,可以据此推算出文化市场大约有5万亿元左右的潜在需求,足见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多么巨大。

文化产业相对于一般产业所独有的特点和优势,使其成为最符合科学发展观内在要求的产业之一,发展文化产业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文化产业以创意为动力、以内容为核心,其发展主要依靠精神成果、智力和科技投入,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低,是典型的绿色产业、低碳产业,具有很好的可持续发展特性。同时,文化产业属于高附加值、高回报产业,一个故事、一个人物形象可以转化为出版物、影视作品、动漫游戏、舞台演出等系列衍生品,只要消费者认可,就能在经济收益上产生叠加效应,实现一次投入、多次转化、持续回报。

当前文化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非常明显,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日益加深,普通的物质产品融入特色的文化元素,其内在价值就会得到显着提升。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经济出现一个重大变化,即商品的文化价值、符号价值逐渐超过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而成为主导价值,人们购买一件商品不仅要得到它的使用价值,而且要得到艺术、文化价值,得到精神享受。文化产业中创意设计等领域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结合尤为密切,对传统产业文化内涵和内在品质的提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化产业涉及近百个行业,跨度很大,这些行业对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的要求各不相同,差异也很大,因而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适合各种类型的企业、人群和资本的进入,既可以发展拥有高新技术装备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也可以接纳个体式的工作室或家庭式的生产作坊,既可以吸纳掌握高新科技的高端人才,也能满足具有一技之长的普通劳动者的就业要求。在经济结构调整时期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对于吸纳劳动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创造条件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发展文化产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1.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

为了建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将文化产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一是要提高现代新兴文化产业比重,提升文化产品科技含量。以网络服务和信息咨询业、文化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等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产业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应采取措施加快发展速度,提高比重,形成主导地位。同时,要用高新技术手段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开发新兴文化产业,努力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二是打造更多的大型文化集团,提高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以信息产业带动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数字电视、数码电影、宽带接入和视频点播、电子出版和数字娱乐等新的文化产业群有较大的发展前途,将成为文化产业的主流,在文化领域的广泛运用和创新发展趋势非常明显,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给文化产业形态、发展方式、产业模式带来重大变革,促进文化产业加快转型;四是理顺文化产业内的各个链条、环节、要素之间以及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建成良性互动机制。

2.扩大文化消费,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劲的需求动力。

虽然目前文化产业有着巨大的文化消费空间,但城乡居民的消费潜力却一直没有很好发挥出来。文化消费作为文化产业链上的终端环节,有文化消费才会有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与空间,因此如何刺激文化消费需求就显得尤其重要。大力促进文化消费,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必然选择。

努力降低成本,完善流通网络,扩大传播覆盖,提供价格合理、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和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努力为人民群众生产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支持建设和改造剧院等文化消费的基础设施,为文化消费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

3.统筹规划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合理界定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范畴,做到既要保证充分发挥文化事业的社会职能,又要使文化产业充分走向市场。加大财政对公益性文化事业领域的投入,集中力量,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为市民提供满意的公共文化服务。积极推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制,利用公司化、集团化、股份制改造等经济手段提高全市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4.精心打造创新亮点,努力提升科技附加值,激活文化产业发展内在潜力。

文化产业是“内容为王”的产业,文化原创力是文化产业的生命线。只有放开视野,学习创新,才能引领文化创意经济新风向,促进城乡区域文化产品的丰富,完善文化产业门类结构。应立足不同的文化资源和经济基础,采取不同的产业培植措施和市场运作方式,建立支柱型文化产业,找准发展的“切入点”.要突出高技术、高智能特征,提高文化产品生产和文化服务手段的科技含量。在数字化装备、网络化系统、多媒体技术等领域,与科研机构协同攻关,力争突破。发挥创业园、大学科技孵化基地的人才技术优势,为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提供科技创新后盾。

 文化产业投资通向何方 文企如何找到风险投资

蔡志忠的漫画系列曾经流行,它介绍了老子、列子和庄子等中国古代哲学家。然而它本身还是一种快餐文化。通俗读物能使你了解他的哲学的基本点,但要准确了解全貌必须读原着。

与其他产业一样,文化产业充足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推动。当文化产业不和资本市场发生关系时,它只是少数人的活动,所需资金来自于个人储蓄、个人信用卡和家人朋友的支持,甚或有些富人的慷慨赞助。但是,当文化产业和资本市场发生关系时,随着其规模大小、营业性质、成熟阶段的不同,资本与其发生关系的场合、方式也会不同。

文化企业如何找到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是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较常见的通道。而文化企业如何找到风险投资?或者说,风险投资如何选取文化产业呢?

风险投资的特点是高风险、高收益,也就是说这个项目必须具备高成长的可能性。文化企业高成长的可能性一方面来自文化的独特性,另一方面来自大众对文化接受的可能性。文化的独特性犹如高科技企业的技术先进性一样,是赖以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但单有这个基础还不能保证将来的成功。大众对文化消费接受的可能性还会包括产品的价格、消费行为方式的转变等。

私募股权投资

当企业已不只是概念和思路时,它的盈利模式已经很明确。而它的发展需要资金的推动,或者是地域上的发展,或者是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或者是新的产品线的发展。这时候,就是私募股权投资出现的时候了。

私募股权投资顾名思义是股权方面的投资。它与风险投资的区别就是进入企业发展的阶段不同。私募股权投资更适用于那些已比较成熟的企业、快速扩张的企业和即将上市的企业。在中国,由于法律不允许合伙人制度的风险投资,风险投资也是以投资公司、基金的形式存在,和私募基金的区别仅在于投资的项目不同。由于企业的盈利模式已经明确,私募基金对企业的管理并无太多涉及。

股票投资

经过股份制改造的企业,由于其规模大、机构完整,有明确的盈利模式,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可以得到证监会的认可来对公众发行股票。

比如,新华传媒是解放报业集团旗下所有的经营性业务的打包分离,北青传媒是北京青年报社所属的经营性资产的打包剥离。新华传媒与北青传媒属于传统平面媒体,其盈利为广告收入。凭借原来的市场地位与市场前景,直接从股票市场上进行融资发展。

另一个例子是歌华有线。它是由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北京青年报业总公司、北京有线全天电视购物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广播发展总公司及北京出版社五家股东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于1999年9月29日成立,次年就在上海股市公开交易了。这么快得到证监会的认可,不仅在于盈利模式清晰(电视收费与广告收费),更是与广播电视所特有的地位分不开的。

银行借贷

虽然文化企业没有传统的抵押,但公司的价值来源如版权、特许经营权等渐渐得到了银行的认可,而成为可抵押物。

例如早在2007年11月,北京银行就率先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承诺为文化创意企业贷款设立50亿元专项授信额度,成为北京地区首家面向文化创意企业,开展着作权、版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与专业担保公司贷款组合业务的银行。

版权等文化产权的收益随着文化产权交易所的设立,其价值渐渐明晰,也就更具备了充当抵押物的能力。以南方产权交易所(广州)为例,据悉其揭牌之日前,交易所就已经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分别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4家银行将累计向交易所投放630亿元人民币的授信。

文化产业不同于高科技的另一地方,是名望在还款的过程中扮演着更多的角色,传统的无形资产变得可以把握。2009年12月18日,郑晓龙、张国立、李少红等国内23名优秀电视剧导演,获得了民生银行共计1亿多元人民币的授信额度,平均每人授信额度为500万元。

债券的形式

具有“文化”色彩的证券化的例子莫过于鲍伊证券。1997年,出生在英国而在美国广受欢迎的着名摇滚歌手大卫·鲍伊,为了买回前任音乐经理人所有的鲍伊作品的少数着作权,并解决其在英国住宅的税收争议,而产生了大量资金的需求。鲍伊经由着名的投资银行家普曼安排,以25张专辑(约300首歌曲)的音乐着作权每年所产生的版税和许可费作为证券化资产,发行5500万美元的债券。该证券化设立特殊目的信托,发行票面年利率为7.9%,法定到期日为15年,债券平均到期期间为10年。

鲍伊证券由EMI唱片公司以签订15年的全球授权许可协议的方式提供信用增强,穆迪等机构给予AAA的信用评级。证券化交易的收益使大卫·鲍伊成为英国身价最高的摇滚歌手,而且作为知识产权证券化的第一起交易,鲍伊债券成为知识产权证券化的代名词。

政府的投资与慈善的资助

可以以资本运作方式把文化产业分为两类:一类是公益性文化产业,包括图书馆、博物馆、艺术展览、公益电视节目以及资助学者等。另一类是营利性文化产业,包括电影、音乐唱片、文娱类书籍出版、文化传媒、电视娱乐节目等。

公益性文化产业的资金主要来自政府的资助。这种政府的资助主要体现在两种形式:一种是政府直接出资资助文化艺术机构,比如黄梅戏剧团。一般来讲这一部分资金还是有限的。其余的部分则须由文化艺术机构从政府机构外申请获得。另外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间接资助。

在间接资助方面,美国政府通过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鼓励各州、各地方的企业以及人民对文化事业进行赞助和支持。在税制方面:自1917年,美国联邦税法就规定对非营利性文化团体和机构免征所得税,并减免资助者的税额,鼓励基金会、大公司和个人投资,引导一部分社会财富用于文化发展。

综合融资

一个企业要得到发展,需要综合利用融资渠道,而不能囿于一种。其实在实际操作中,一个公司也会在不同阶段多渠道进行融资,所考虑的是可行性与成本。

与融资投资紧密相关的是风险的管理与防范。文化产业在风险方面也有着独特性,表现在下面几处:

一、有的项目盈利模式目前还不明确。正如在2000年的时候,不知道互联网怎样赚钱一样。现在许多文化产业尤其是一些创新创意,除了对未来乐观的估计,还需要真正的市场调研与分析。

二、那些成熟的文化产业如电影制作、出版发行等可能存在着过度同质化的风险,从资本投资的角度看,就会影响对高回报的判断。等投资发生之后,就可能发现市场不如想象中的广阔,竞争激烈。

三、文化产品的估值主观性强,波动相对剧烈。以出版业为例,较成功的书《货币战争》《中国震撼》在出版前很难估计其版权收入。许多出版社瞄着市场,推出一个又一个题目,结果却较难把握。有时是该火的不火,没想到的火了。这种现象体现了文化产品估值的困难。

四、在文化产业估值中,价值的主要部分在于知识产权。而我国这方面法律尚不健全。比如街头盗版DVD仍旧没有规范。

五、文化并不都是快餐文化。很多文化要求的是一种积淀,一种对金钱的漠视。而金钱、盈利、回报这些东西本身恰是投资所关心的。所以文化投资逻辑上的直接的结果就是资本所能扶持的文化就是匹配于它的文化,也就是工业化生产的模式(可以成批生产),面对大众消费对象的一种服务性、经营性的文化。

蔡志忠的漫画系列曾经流行,它介绍了老子、列子和庄子等中国古代哲学家。然而它本身却是一种快餐文化,与老子、列子不相干。通俗读物能使你了解他的哲学的基本点,但要准确地了解全貌必须读原着。

依靠单纯商业行为的投资促进文化产业会有自身的局限性。再拿博物馆为例。它主要目的是保存知识、传播知识。如果限定盈利、门票之类,它就会走样。所以,文化投资不等于传统的企业投资,只有盈利的概念,还需要有文化概念的区分。

第三篇:产业结构调整农业

产业结构调整——农业

浏阳二中

【背景材料】

⊙重大事件:

一、2003中央经济世作会议提出了发展农村经济的三方面措施:第一,要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乡镇企业的调整和改革,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努力扩大优势农产品的出口,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人力度,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做好扶贫工作等。第二,要稳定农村政策,深化农村改革,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积极性。第三,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农村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差距。

二、胡锦涛在山东、河南考查“三农”问题。2003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山东、河南专门就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进行考察。他强调。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深刻认识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在思想上、工作上更加重视“三农”问题,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三、全国农业工作会议。2003年8月8日至9日,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农业部提出,今后将通过加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调整、农民外出务工的指导和服务、农业科技进步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八个方面,全力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

⊙重要观点: 一、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农村经济体制。主要突破是,在强调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完善农村土地制度,第一次提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表明了国家从根本上保护农民最基本生产资料的决心。

二、坚决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2003年:以来陆续出台了许多这方面的法规政策。2003年1月15门,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切实解决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多次联合下发通知,要求采取措施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温家宝总理非常重钡农民工欠薪问题,作出重要批示。

三、积极推进农村的各项改革

(1)农村税费改革2004年全面实行。

(2)进一步做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

(3)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正在全国陆续展开。

(4)户籍制度改革。2003年11月8日,湖南省政府宣布,从现在开始,改革现行户籍管理制度,户口登记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湖南省政府同时还宣布,过去因划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门所产生的计划生育、退伍兵安置、最低生活保障、抚恤优待、上地承包等政策,也相应做出调整。

(5)农民进城务工方面的改革。2003年11月20日。山东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意见》。今后,山东省进城务工就业的农民。可享受与市民同等的待遇。《意见》规定:每年百万人进城。进城条件放宽。就业不受歧视。可入工会组织。政府负责培训。工资权益无忧。子女就近入学。

⊙热点展望

“三农”问题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样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可以说本专题的知识是近年来高考必定要考查的知识点。因此全面分析和掌握本专题的知识至关重要。

复习本专题的知识要特别注意关注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把握几个重点问题:一是严格保护耕地,完善土地制度的问题;二是解决农民工欠薪、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三是农产品价格上扬的问题;四是积极发展农业科技的问题:五是搞好农村税费改革及相关配套改革的问题。

复习本专题的知识要把课本内容和时事材料结合起来,要在熟练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来把握材料,重视二者的结合。对时事材料的把握既要从宏观上整体十巴握,又要注重从微观上具体分析,特别是农村改革中一些典型的事例,要有针对性地分析。最后.要训练对时事材料的分析方法和分析能力。提高对材料的整合能力。

【教材回归】——思想政治学科内分析

1.经济学分析

(1)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搞好农业,要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必须全面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生产优质品种。使产品适销对路.才能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

(2)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农产品价格应以它本身的价值为基础来形成。但同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目前,我国部分主要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就是以价值为基础的.当然也受农产品供求状况的影响。

(3)价值规律起作用。农业的改革也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遵循价值规律。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利用,都充分体现了价值规律的作用。

(4)市场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发展农业要使市场起基础性作用.农产品的生产要面向市场。要通过市场来调节农业资源.但同时也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要靠国家对农业的支持、管理和引导。

(5)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农业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经营制度长期稳定下来,并不断充实和完善。

(6)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巩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关系到我国能否在国际关系中保持独立自主的地位。党和政府多次强调要搞好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正是基于以上原因。

(7)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有重大意义:这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农村社会稳定;而且关系到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还关系到国家政权的巩固和整个社会的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总的指导思想仍是“多予、少取、放活”。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是当前一个重点。

(8)搞好农业关键靠科技。发展农业关键在发展农业科技,这是提高农业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根本保证。我国积极开发水稻、棉花等新品种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9)发展农业要搞好农村的各项配套政策。农业的发展不是孤立进行的,需要其他各项配套改革的支持、协调,税费改革、村民自治、户籍制度等改革都会对农业发展有较深的影响。

(10)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的需求逐步增加,粮食是“重中之重”,因此要注意保护和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支持主产区搞好粮食生产,保护好基本农田。

2.哲学分析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搞好“三农”问题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农业自然条件差距较大.发展农业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不能搞“一刀切”。同时,党的各项改革、措施在农村落实时也要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

(2)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三农”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我国其他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农村进行的各项改革,如税费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民主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不是孤立进行的。对整个农业的发展都有影响。

(3)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农业、农村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农村中各项改革要循序渐进。不同发展阶段呈现的特点不同,当前我国农业已发展到新阶段.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有针对性地解决.促进农、比的持续发展。

(4)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农村中各种情况复杂多变.我国农村不同地区之间差距较大,因此我国农村各项改革要根据当地的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我问农村各地的情况不同,在进行农村各项配套改革时就要坚持先试点,再推广的路子,如税费改革、村民自治、医疗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都应先试点,然后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6)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增加农民收入.关键靠农民自力自强,靠农民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但同时要注意社会、国家各方面的支持。比如农民工欠薪问题就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和帮助,要为农民工外出打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要靠制度和法律的保障来解决。

(7)坚持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农村的经济要循序渐进,要重视量的积累,要全面考虑各种具体的环节,努力实现质的变化。积极推进农村的经济结构调整,使结构的变化推动质的变化。

(8)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在农村的各项改革中。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群众路线,始终依靠广大的农民群众,真正把农民视为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力量,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政治学分析

(1)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农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力量,因此解决好农民收入问题。努发展农业、农村问题,是关系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能否稳固的根本问题。

(2)正确履行国家职能。国家重视农业的发展,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农村的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都是在履行管理经济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有关部门开展“三下乡”活动或“送书下乡”活动,是在履行文化职能。

(3)国家机构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我国有关部门重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采取各种措施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民的权益,这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4)党的宗旨和性质。我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从我党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就可以体现出来。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当然也包括农民的利益。

(5)体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是我党的指导思想。关注农民问题,促进农村的发展体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典型例题分析】材料一:中央领导多次强调,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并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是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一条极为重要的经验。农村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都要抓好,而农村的发展是重中之重。

材料二:下图是我国部分农产品的价格指数与国际市场价格指数的对比(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指数为100)。

(1)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党和政府为什么非常重视农业问题?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如何增强我国农业竞争力。

剖析:本题以农业立意,考查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我国农业在国际竞争上的优势和劣势、如何提高我国农业的竞争力等问题,是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能力的考核,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体现。针对第(1)问,要回答出两点:一是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二是农业问题在我国国家中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体现为什么“非常重视”。对于第(2)问,回答材料二反映的经济现象,只要完成语言转换即可。分析原因时要结合各国的实际情况。对于增强我国农业竞争力的方法.要结合教材内容并针对我国农业的实际回答。

通过本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复习农业问题要抓住关键.用联系的方法和比较的方法看问题。

答案:(1)①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农业问题,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赖以存在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②当前特别强调农业问题的原因还在于:我国是一个人口多、耕地少的国家;我国粮食生产还没有完全过关;我国农业的现代化程度还比较低。

(2)①材料二表明我国农产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既有优势也有劣势。猪肉和部分蔬菜等国内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有一定的价格竞争优势;玉米、小麦和部分经济作物国内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缺乏国际竞争力。

②原因是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水平和自然资源有差异。

(3)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管理水平

【习题精练】选择题:

2003年3月5日,朱容基同志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谈到五年来的主要工作体会时说,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我们坚持把加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下了很大的功夫。据此回答1—2题:

1.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这是因为

()

1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2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 ○3农业的基础是否牢固,关系到我国能否保持独立自主的地位 ○4农业的发展,直接决定着我国的技术水平○1○2○A.○1○2○C.○1○3○4

B.○

2○3○4 D.○

()2.解决农民增产不增收的有效途径是

1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

○2增加有效劳动力,降低农产品成本

○3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龙头企业

○4加快小城镇建设,推动城市化进程 ○1○A.○2○3

C.○1○2○3

D.○1○3○4 B.○200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指导思想仍是“多予、少取、放活”,所谓“少取”即减轻农民负担。针对当前不少地方存在的农民负担增长之势,江泽民同志严肃指出:“减轻还是加重农民负担绝不是多拿几个钱的问题”。据此回答3—4题: 3.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

()

1促进投资和消费的双重增长,拉动内需

○2增加农民收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3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杜绝乱摊派、乱收费、乱集资 ○1○2○A.○2○3

C.○2○3○

4B.○

2○3○4 D.○4.农民和企业负担沉重历来是党和政府急于解决的心头大事,从根本上讲,这是因为()

A.减负问题关系到党群关系、干群关系

B.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C.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 D.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和各级国家机关的基本宗旨

国家规定,从新粮上市起,部分品质比较差,不受市场欢迎的粮食品种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同时对棉花收购实行优质优价,拉开差价。据此回答5—7题: 5.材料主要表明

()

A.“保护”是有限的,市场才是无限的 B.国家改变了对农业的政策 C.我国农业将全面推行产业化经营

D.必须调整粮食品种结构,以适应市场变化

()6.棉花收购之所以优质优价,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优质棉花质量好,买者众多,市场上供不应求 B.优质棉花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产品的技术含量高 C.优质棉花生产过程中耗费的劳动量比较大 D.优质棉花能更好满足人们需要,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7.国家粮食收购政策的变化是宏观调控的突出表现,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是 A.经济手段

B.价格杠杆

C.行政手段

D.法律手段

8.《半月谈》载文介绍,几年前兴起的“订单农业”,如今已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农业经营

新模式。它拉近了农产品与市场的距离,使农民与市场的联系更加明确,为农产品的畅

销增强了保障。通过订单农业

()

A.农民再不用面向市场,吃“追市场”的亏了 B.有利于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C.可以确保农产品顺利销售,确保农民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D.有利于引导农民走科技致富的路子

非选择题

材料一:中央领导多次强调,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并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是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一条极为重要的经验。农村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都要抓好,而农村的发展是重中之重。

材料二:下图是我国部分农产品的价格指数与国际市场价格指数的对比(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指数为100)。

(1)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党和政府为什么非常重视农业问题?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如何增强我国农业竞争力。

剖析:本题以农业立意,考查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我国农业在国际竞争上的优势和劣势、如何提高我国农业的竞争力等问题,是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能力的考核,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体现。针对第(1)问,要回答出两点:一是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二是农业问题在我国国家中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体现为什么“非常重视”。对于第(2)问,回答材料二反映的经济现象,只要完成语言转换即可。分析原因时要结合各国的实际情况。对于增强我国农业竞争力的方法.要结合教材内容并针对我国农业的实际回答。

通过本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复习农业问题要抓住关键.用联系的方法和比较的方法看问题。

答案:(1)①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农业问题,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赖以存在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②当前特别强调农业问题的原因还在于:我国是—个人口多、耕地少的国家;我国粮食生产还没有完全过关;我国农业的现代化程度还比较低。

(2)①材料二表明我国农产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既有优势也有劣势。猪肉和部分蔬菜等国内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有——定的价格竞争优势;玉米、小麦和部分经济作物国内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缺乏国际竞争力。

②原因是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水平和自然资源有差异。

(3)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管理水平。

材料一:十六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三农”问题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富裕,也不可能有整个国家的富裕;没有农村的小康,也不可能有整个国家的小康。破解“三农”问题,十六大提出新思路:一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二是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三是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

材料二:2003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F列问题:

(1)简述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三农”问题体现的政治学道理。(2)谈谈上述两则材料蕴含的哲理。

(3)运用经济学道理,分析说明十六大提出破解“三农”问题的新思路。

参考答案:(1)体现了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体现了党对农村工作的政治领导;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了国家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体现了国家性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体现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原理;“没有农业现代化,„„也不可能有整个国家的小康”体现了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

(3)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就农业内部来说,一是优化品种,提高质量来增加农业效益,二是优化区域布局,发挥各地农业比较优势;三是加工转化,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扩大农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打破了目前农产品销售制度。提高城镇化水平是农民增加收入的必由之路;可促进现代化和全国工业化。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对农业投入和支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继续推进农村“费”“税”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

材料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从我国的未来发展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我们必须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更加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自觉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重点放在农村。

材料二:龙港镇,20世纪80年代还是一个只有6000多人的小乡。改革开放以来,该乡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思路,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根据“北高南低、北旱南涝”的地理特征,确立了“南渔北牧”的发展思路,2002年仅水产一项农民人均就增收550元。同时引领农民向企业进军,许多农民纷纷办厂,农村的劳动力相对集中,便形成城镇。如今的龙港已发展成为总面积达80平方公里的新城。2002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2亿元,财政收入30亿元,人均收入7600元。

(1)为什么要“更加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自觉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工作重点放在农村”?(2)运用哲学知识说明龙港人是如何发展农村经济的?(3)结合材料二分析当前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意义和应注意的问题。

[分析]该题以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为背景材料,从经济、哲学的角度对农村经济和城镇化建设进行综合分析,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归纳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等能力。解答这道题的思路是依托设问(如何审读材料指明方向),审读材料提取与设问有关的信息,联系相关知识编制答案要点。

[参考答案](1)①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是稳民心、安天下的战略产业。②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各项战略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是贯彻和实现“三个代表”的必然要求。

(2)①从实际出发。龙港人从本地地理特征出发,发展水产业和养殖业,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促进了经济发展,做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②解放思想,注重创新。龙港人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路,解放思想,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促进了城镇化建设。③坚持联系的观点。龙港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将工业化、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联系起来,走出了一条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3)意义:①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利于促进城乡经济结构的调整,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经济良性互动。②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实现农村现代化和全面实现小康。③有利于大规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缓解就业压力。④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并提高生活质量。⑤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应注意的问题:①要从实际出发。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不能盲目发展。②既要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一些地方为推进城镇化,不按规律办事,凭主观意志办事,只能适得其反。

[易错辨析]该题会出现错误是第(2)问的答案组织不合理,许多考生只是简单地列出哲学观点,没有按照设问的要求完整地组织答案。主要原因是没有把握设问中“如何发展”,只是抓住哲学说明这一点上组织答案。可见,审设问同样是解答好题目的重要环节,应重视这一环节。有整个国家的小康。破解“三农”问题,十六大提出新思路:一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二是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三是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

产业结构调整——工业

【背景材料】

⊙重大事件: 一、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对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阐述

十六大报告指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十六届三中全会在强调加强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时指出要“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阐述

二、温家宝在2003年的两次辽宁之行使东北地区的振兴进入高潮。月21日至6月3日,温家宝在辽宁考察工作时指出,加快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任务,我们在积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同时,把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东西互动,促进协调发展。温家宝还指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新路子。

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座谈会

2003年8月1日至3日,温家宝总理在黑龙江、吉林两省考察工作并在长春主持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座谈会。他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东部地区发展并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实行东西部互动,带动中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是党中央作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布局:温家宝进一步强调,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最重要的是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工作要有新举措。

四、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问题

2003年9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任务之—,是研究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问题。会议指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是十六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着眼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各地区、各部门都要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长远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重要观点:

一、国企改革

国有企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党的的十六大报告以及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都对今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作出了明确的部署。1.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意义

(1)重要性: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它在国民经济的关键和重要部门处于支配地位,对整个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国有大中型企业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和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技术改造的主要力量。

(2)紧迫性:国有企业的经营困难主要体现在体制和结构两个方面。体制问题主要表现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缺乏自主经营权、不能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结构问题主要是指企业经济结构不合理。从生产力角度看,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劳动力结构都存在不合理因素。

(3)意义: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从总体上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到2010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酌目标

到2010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适应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要求。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经济效益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3.国有企业改制问题

(1)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改制工作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内容。

(2)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

(3)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其政策含义作常重要:一是要更加积极地推进国有企业的股份制、公司制改革,积极吸引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改组。二是今后要尽量少搞国有独资企业。三是重要的企业需要国有控股的,也要尽可能相对控股,这是规范的股份制和公司制的要求。个别仍需实行国有独资的。也要由多家国有投资主体共同持股,使出资主体互相制约。四是国有投资公司、控股公司也可向非国有企业参股,但要遵守市场经济自愿交易、公平竞争的原则,不能凭借政府力量强令推行。五是国有资产管理机构需考虑如何更好地利用控股公司、投资公司等。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控股或参股,从事资本经营,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4.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 5.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6.加快和完善垄断行业改革

对垄断行业要放宽市场准人,引入竞争机制。有条件的 1企业要积极推行投资多元化。继续推进和完善电信、电力、民航等行业的改革重组。加快推进铁道、邮政和城市公用事业等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对自然垄断业务要进行有效监管。

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原则

2003年9月10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问题.提出厂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主要任务及政策。会议指出,振兴老工业基地.要重点把握和坚持以下几项原则:一是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改革开放促调整改造;二是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正确发挥政府作用;三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四是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协调发展;五是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给予必要的扶持;六是坚持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会议还研究了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任务、政策和措施。

⊙热点展望

自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成为党和国家及全国人民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到新世纪新阶级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长远发展;关系到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因此,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人民日报等各大报刊对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均作了连续报道,使之成为当今中国经济生活中一大焦点和热点。那么,作为体现党和国家意志的高考,在文综考试或是历史、地理、政治的单科考试中必然会涉及此问题。

建议高三学生在应考复习中对此问题要重点把握。主要从思想政治(包括经济学、哲学、政治学)角度去思考为什么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如何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

【教材回归】——思想政治学科内分析

1.经济学分析

(1)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决定了国家要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

(2)工业的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工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提供物质技术基础。工业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它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能源和原材料;它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提供各种消费晶;它是国家积累的重要来源;它是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有利于推动我国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更好地发挥工业的主导作用。

(3)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工业的素质,从而有利于推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4)如何推进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改革开放促进调整发展;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坚持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正确发挥政府作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快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协调发展;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给予必要的扶持;坚持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

2.哲学分析

(1)一切从实际出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方针政策和要求,是根据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现状提出来的。在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也要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特别是要立足于现有基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2)坚持联系观点。“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是十六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等都体现了这一点。(3)重视意识的作用。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等,这都体现了意识的反作用原理。(也可以用社会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认识对实践反作用原理分析之)(4)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培养创新精神。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要进行体制创新、机制创新,要走出一条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的新路子。

(5)既要按规律办事,又要解放思想。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r既要量力而行,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6)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既要发挥市场作用,又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

(7)坚持内外因相结合。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既要深化改革,又要扩大开放。既要自力更生,又要国家必要的扶持。

(8)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要充分认识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长期性,从长计议,分步实施。这体现了重视量的积累的道理。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顺序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所以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要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特别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9)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遵循的原则之一“统筹兼顾”,体现了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要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这体现了抓重点抓关键的道理。(10)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任务艰巨,但经过我们的努力,一定会有成效。

3.政治学分析

(1)国家职能。国家作出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决策,并予以支持,这主要体现了国家在行使经济职能。

(2)党的领导。中共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体现了党的政治领导。

(3)综合国力。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从而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典型例题分析】

2003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报道,吉林省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经验可概括为三点:一是规划先行。二是突出重点,突出抓汽车、石化和农业。三是观念突破。

1.“规划先行”是强调

()

A.重视意识作用

B.重视量的积累

C.物质决定意识

D.坚持发展观点

近年来,我国农村消费市场逐渐升温,彩电、冰箱、洗衣机等许多商品争相登场,可在这眼花缭乱的背后,农村消费市场出现了短缺与过剩并存的现象。权威人士指出,要解决这一难题,工商企业必须克服“三病”:一是“脑病”,认为启动农村市场就是为城市卖不出去的产品找出路;二是“眼”病,把启动农村市场当作工业品下乡。分析研究市场时以打量城声市场的眼光打量农村市场;三是“腿病”,设计生产者腿不勤,没有广泛深入农村,听农民的想法。据此回答1—2题:

2.工商企业的“脑病”和“眼病”,从哲学上看,病根在于他们不懂得()①主观必须与客观相符合 ②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有条件的 ③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强调工商企业必须克服“腿病”,是因为()A.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B.必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创新就是站在前进的、上升的立场上,促进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产生 D.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完全统一的非选择题

党的十六大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2003年8月初,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决策。由此,国内外媒体称之为新世纪的“辽沈战役”拉开了帷幕。联系材料,回答:(1)旧中国,我国工业的分布有什么主要特点?(2)20世纪的年代和60年代我国东北三省工业的发展有哪些标志性工程?在此期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了哪些著名的英雄模范人物?(3)分析说明我国建设大庆油田的主要原因。

(4)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经济建设实施了哪些全局性的战略决策?(5)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决策有什么重要意义?(6)面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决策,东北三省都“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辽宁省提出,要抓紧经济结构调整。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吉林省提出,要建设以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为支撑的新型工业基地,完成由农业资源大省向工业强省的转变;黑龙江省提出,要重点建设装备工业、石化工业、能源工业、绿色特色食品、医药工业等五大基地,对400多个国有大中型企业分三类进行重组、改制的调整。这则材料中蕴含着什么重要的哲学道理? [参考答案] 解析:这是一道跨地理、历史、政治三个学科的综合题,在历年高考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一般都有两道这样的试题。在该题中,地理学科涉及到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以及中国区域地理的相关内容。历史学科中则涉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探索中经济建设的成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中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成就。政治学科不仅涉及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重要观点,还联系十分丰富的时政内容。要求根据每一问题的要求准确全面作答。

答案:(1)旧中国,工业极其落后,地区分布又极不平衡,绝大部分集中在东北三省和关内沿海六省及上海市,工业产值占全国80%左右。东北是全国重工业集中地区,又主要集中在沈阳、抚顺、本溪、鞍山和大连,关内沿海六省和上海市是全国轻纺工业集中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上海、天津、青岛、广州、无锡等少数城市,当时内地各省除汉口、汉阳、重庆、太原稍有现代工业外,大部分地区都没有现代工业。

(2)20世纪50年代我国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到1957年,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第一飞机制造厂都先后建成投产。60年代,我国克服重重困难建成了黑龙江大庆油田,打破了“洋油”的一统天下。在此期间涌现出鞍钢技术革新能手、著名工业劳动模范王崇伦,大庆油田铁人王进喜,解放军战士雷锋等英模人物。

(3)为了摘掉“贫油国”的帽子,打破依靠“洋油”的局面,我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发大庆油田。20世纪50年代~70年代,石油资源被广泛应用,在新的燃料、原料基地出现新的工业中心,是工业生产布局新的发展趋向,大庆油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黑龙江省松嫩平原,石油含量丰富,地域辽阔,交通便利,有着发展石油工业的优势条件。东北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为大庆油田的建设提供了有利的社会协作条件。大庆石油工业基地,利用附近可垦荒原,积极发展农牧业生产,对保证职工生活需要,起了良好作用。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确定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方针,解放了生产力,推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邓小平同志提出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东部沿海地区迅速发展,形成了长江三/R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圈,20世纪末党中央义适时地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几年来已取得重大进展。2003年我国又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她的重大决策。这些重大决策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5)东北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尤其是重工业。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特别是重工业能提供先进的生产工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将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四篇: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

附件:

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

(2007~2015年)

农业部 二〇〇七年五月

目 录

前 言..................................................................................................1

一、我国发展农业生物质能产业的必要性....................................2

(一)有利于拓展农业功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2

(二)有利于发挥农业对能源的支持作用,缓解能源供应紧张局面............................................2

(三)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3

(四)有利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

二、我国农业生物质能资源潜力和发展现状................................4

(一)资源潜力....................................4

(二)开发利用现状...............................10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3

三、发展思路、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15

(一)发展思路...................................15

(二)基本原则...................................16

(三)战略目标...................................17

四、发展重点和产业布局..............................................................18

(一)发展重点...................................19 1.农村沼气......................................19 2.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20(1)秸秆固化成型燃料............................20(2)秸秆气化燃料................................20 3.能源作物......................................20

(二)产业布局...................................21 1.农村沼气......................................21 2.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23 3.能源作物......................................23

五、重大工程..................................................................................25

(一)农村沼气工程...............................26

(二)生物质能科技支撑工程.......................26

(三)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工程.......27

(四)能源作物品种选育和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工程.....27

六、保障措施..................................................................................28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28

(二)开展调查研究,做好资源评价.................29

(三)健全促进农业生物质能发展的法规政策体系.....29

(四)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引导多种经济主体的参与.30

(五)加速生物质能转化利用技术开发、示范和推广应用 30

(六)建设和完善服务保障体系.....................31

(七)开展教育、宣传和培训工作...................31

前 言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的基本支撑。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能源供应主要依靠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而化石能源资源的有限性及其开发利用过程对环境生态造成的巨大压力,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种形势下,开发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能源领域的一个紧迫课题。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开发生物质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以生物能源、生物基产品和生物质原料为主要内容的生物质产业,是拓展农业功能、促进资源利用的朝阳产业”,“启动农作物秸秆固化成型燃料试点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利用荒山、荒地等资源,发展生物质原料作物种植”。为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有关发展农业生物质能的指示精神,依据《可再生能源法》,制定本规划。

生物质是指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种有机体。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它以生物质为载体,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可永续利用,具有环境友好和可再生双重属性,发展潜力巨大。

一、我国发展农业生物质能产业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拓展农业功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发展农业生物质能产业,突破传统农业的局限,利用农产品及其废弃物生产新型能源,拓展了农产品的原料用途和加工途径,为农业提供了一个产品附加值高和市场潜力无限的平台,有利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效益,拓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空间,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大有可为。据专家测算,若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生物质能资源,可以新增约3万亿元产值,提供约6000万个就业岗位。

(二)有利于发挥农业对能源的支持作用,缓解能源供应紧张局面

我国能源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人均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6.3%、7.7%和7.1%。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持续增长,供求矛盾日益突出,2005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20.6亿吨标准煤,能源消费总量达到22.3亿吨标准煤;石油净进口量1.4亿吨,对外依存度超过40%。有关专家测算,如果充分利用我国目前的农业生物质能资源,可新增5亿吨左右标准煤,约占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24%。积极发展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对缓解化石能源供应紧张局面,优化能源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建立稳定的能源供应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三)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和消费国,化石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如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高达69%,煤烟型污染程度一直较高。同时,部分农村地区大量使用薪柴等作为生活燃料,森林植被破坏严重;大量畜禽粪便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面源污染日益加剧。积极发展生物质能产业,可以有效替代高污染、高排放的化石能源,降低薪柴使用量,资源化利用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是推动节能减排的战略举措,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有利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落后,环境卫生条件差,50%以上农户生活用能主要采用直接燃烧秸秆、薪柴等落后方式,同时大量人畜粪便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导致了疾病的发生和疫病的传播,影响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积极发展生物质能产业,增加农村清洁能源供应,可以逐步改变农村几千年来烟熏火燎的用能方式,提高农村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农村卫生状况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降低生活成本、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抓手。

二、我国农业生物质能资源潜力和发展现状

(一)资源潜力

我国农业生物质能资源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产品加工副产品和能源作物等,发展潜力巨大,空间广阔。

1.农作物秸秆

我国的农作物秸秆主要分布在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河南、山东、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川、云南等粮食主产区,单位国土面积秸秆资源量高的省份依次为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河北、上海、吉林、湖北等省(见图1)。

2005年,全国主要农作物产量约为5.1亿吨,按草谷比计算秸秆产量约6亿吨,除用于肥料、饲料、基料以及造纸等工业原料外,约有3亿吨农作物秸秆可作为能源使用,折合1.5亿吨标准煤。依据《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提出的主要农产品发展目标测算,预计到2010

年我国主要农作物秸秆产量将达到7.8亿吨,其中约4亿吨可作为农业生物质能的原料。以“十一五”期间的发展速度测算,预计到2015年我国主要农作物秸秆产量将达到9亿吨左右,其中约一半可作为农业生物质能的原料。

图1 2005年我国单位国土面积的秸秆资源量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农业年鉴整理计算

2.能源作物

能源作物是指经专门种植用以提供能源原料的草本和木本植物。我国有大量不适于粮食生产但可种植高抗逆性能源作物的荒山、荒坡和盐碱地等边际性土地,选择适合不同生长条件的品种进行培育和繁殖,可获得高产能源作物,并大规模转化为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等液体燃料。我国可转换为能源用途的作物和植物品种有200多种,目前适宜开发用于生产燃料乙醇的农作物主要有甘蔗、甜高粱、木薯、甘薯等

(玉米、马铃薯可用于生产燃料乙醇,但易影响国家粮食安全,不宜作为主要品种开发),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的农作物主要有油菜等。

(1)甘蔗属于多年生热带和亚热带草本作物,以南、北回归线之间为最适宜生长区,可用于制糖和生产燃料乙醇。今后利用甘蔗发展燃料乙醇的潜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甘蔗糖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糖蜜。2005年至2006制糖期,我国甘蔗种植面积约2000万亩,产量约8600万吨,产糖1000万吨左右,副产糖蜜约340万吨,可以生产燃料乙醇80万吨左右,折合标准煤110万吨左右。二是走以糖为主、糖能互动发展之路。目前,我国甘蔗亩产仅为4.3吨左右,单产提升空间较大,有关科研单位已经选育出亩产6~7.5吨的糖能兼用品种,若大面积种植,将大幅度提高甘蔗产量,不仅可以进一步保障食糖原料供应,还为生产燃料乙醇提供更多保障条件,实现糖能互动联产。三是适当开发南方宜蔗土地新增的甘蔗。我国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等省区尚有0.1亿亩的宜蔗土地,若其中一半土地种植糖能兼用甘蔗,按亩产6吨计算,可生产3000万吨左右的甘蔗,可产出200万吨以上燃料乙醇,折合285万吨标准煤。

(2)甜高粱具有耐干旱、耐水涝、抗盐碱等多重抗逆性,素有“高能作物”之称,亩产300~400公斤粮食以及4吨以上茎秆,茎秆汁液含糖量16%~20%左右,每16~18吨茎秆可

生产1吨燃料乙醇。目前在我国种植规模不大,且比较分散,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新疆等省份都有种植。若开发我国现有1.5亿亩盐碱地的1/5用于种植甜高粱,按一般农田产量的50%计,收获甜高粱茎秆6000万吨,可生产350万吨左右燃料乙醇,折合标准煤500万吨左右。

(3)木薯具有易栽、耐旱、耐涝、高产等特点,适合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海南、福建、云南、湖南、四川、贵州、江西等九省(区)。鲜木薯的淀粉含量在30%~35%左右,约7吨鲜薯可生产1吨燃料乙醇。2005年全国种植面积约650万亩,总产量约730万吨,亩产仅为1.1吨,如采用优质木薯品种,并加强田间管理和水肥到位,亩产可达3~5吨。目前,广西、广东、海南、福建、云南等省份仍有荒地、裸土地及后备宜林、宜农、宜牧荒山等未利用土地约2亿亩,若开发1/5用于种植木薯,按亩产2吨计算,可收获8000万吨,生产燃料乙醇约1000万吨,折合1430万吨标准煤。

(4)甘薯具有耐旱、抗风、病虫害少等特性,能适应贫瘠土地。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2005年种植面积约7500万亩,总产量超过1亿吨。鲜甘薯淀粉含量在18%~30%之间,约8吨甘薯可生产1吨燃料乙醇,但因回收季节在秋冬季,易冻伤和腐烂,目前约有20%左右的甘薯在

储存过程中损耗,若及时加工,可生产燃料乙醇250万吨左右,折合357万吨左右标准煤。

(5)油菜是主要油料作物之一,适应范围广,发展潜力大。我国长江流域、黄淮地区、西北和东北地区都适宜油菜生长,适宜区域的耕地面积在15亿亩以上。2005年我国油菜籽种植面积1.1亿亩,年产量约1300万吨。目前,我国南方水田区有冬闲田约0.6亿亩,南方丘陵耕地、北方灌区、北方旱作耕地也存在不同类型的季节性闲地约0.8亿亩。油菜亩产菜籽120公斤,平均产油率30%。如利用上述土地的50%种植油菜,菜籽产量可达到840万吨,可生产生物柴油约250万吨,折合标准煤350万吨左右。

3.畜禽粪便

目前我国畜禽养殖业每年产生约30亿吨粪便,主要来源于农村家庭散养和规模化养殖。全国现有生猪分散养殖户0.9亿户,奶牛、肉牛养殖户0.157亿户,蛋肉鸡养殖户0.85亿户,羊养殖户0.26亿户。综合考虑混合养殖、气候和社会经济等因素对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沼气的影响,约有1.48亿农户适宜发展沼气。考虑到城镇化和养殖业变化,预计到2010年和2015年我国适宜发展沼气农户分别为1.39亿户和1.30亿户,沼气产量分别可达到539亿立方米和502亿立方米,分别相当于替代8460万吨和7880万吨标准煤。

全国现有猪、牛、鸡三大类畜禽规模化养殖场约391万

处,其中,各类畜禽规模化养殖小区已达4万多个。存栏量约5.7亿头猪单位(30只蛋鸡折算成1头猪,60只肉鸡折算成1头猪,1头奶牛折算成10头猪,1头肉牛折算成5头猪),畜禽粪便资源的实物量为11.2亿吨,理论上可生产670亿立方米的沼气。其中,大中型(养殖出栏3000头猪单位以上)约11952处,养殖量约7528万头猪单位,畜禽粪便资源的实物量为1.42亿吨。根据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测算,预计到2010年和2015年,我国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资源的实物量将分别达到25亿吨和32.5亿吨,约可产出沼气1500亿立方米和1950亿立方米,分别相当于替代标准煤2.4亿吨和3.1亿吨。

4.农产品加工业副产品

农产品加工业副产品主要包括稻壳、玉米芯、甘蔗渣等,多来源于粮食加工厂、食品加工厂、制糖厂和酿酒厂等,数量巨大,产地相对集中,易于收集处理。其中,稻壳是稻谷加工的主要剩余物之一,占稻谷重量的20%,主要产于东北地区和湖南、四川、江苏、湖北等省;玉米芯是玉米穗脱粒后的穗轴,约占穗重的20%,主要产于东北地区和河北、河南、山东、四川等省;甘蔗渣是蔗糖加工业的主要副产品,蔗糖与蔗渣各占50%,主要产于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四川等省区(见图2)。稻壳和玉米芯可通过固化成型、甘蔗渣可通过发电等方式提高利用效率。2005年上述副产品的总

量超过1亿吨,经充分利用可生产0.31亿~0.67亿吨标准煤的能源。此外,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棉花生产国,每年棉籽产量1300万吨,可产棉籽油200万吨左右,由于近年来我国豆油产量迅猛增长,棉籽油消费量萎缩,大量的棉籽没有充分利用,为生物柴油提供了一条重要的原料来源。

图2 我国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副产品的主要产地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农业年鉴整理计算

(二)开发利用现状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生物质能的开发和利用,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财税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等法规和配套办法和规章,制定了20多项农村沼气、秸

秆综合利用、燃料乙醇等国家和行业标准。在国家的政策扶持和引导下,中央和各地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科研开发与技术攻关,开展不同形式的试点示范与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

1.沼气产业快速发展

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我国户用沼气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发展规模居世界前列。沼气产业已从单纯的能源利用发展成为废弃物处理和生物质多层次综合利用,并与养殖业、种植业广泛结合,在农村生产和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北方“四位一体”、南方“猪沼果”、西北“五配套”等能源生态模式逐步优化完善。大中型沼气工程技术日趋成熟,初步具备产业化条件。“十五”期间,中央投资34亿元专项支持沼气建设,直接受益农户达374万户。目前,全国农村户用沼气已累计发展到2200万户左右,年产沼气约90亿立方米;建成养殖场沼气3800处,年产沼气约2.5亿立方米。同时,通过沼气建设,初步形成了一支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队伍。到2005年,我国农村能源的管理机构接近4000个,人员近1.5万,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研究、生产、营销队伍等不断扩大。

2.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初见成效

秸秆的主要能源化利用方式为直接燃烧、气化和固化成型等。截至2005年底,我国农村地区已累计推广省柴节煤炉

灶1.89亿户,普及率达70%以上;全国已建设了秸秆集中供气站539处;生物质燃烧发电也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到2005年底,全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约为200万千瓦,其中甘蔗渣发电约170万千瓦。目前,由国家核准生物质规模化发电项目近50处,总装机1500兆瓦,其中单县和宿迁两处秸秆直燃发电示范项目已经竣工投产;我国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技术的研究、生产和开发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并已开展小规模试点。

3.生物液体燃料初具规模

当前,我国以陈化粮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示范工程年生产能力达102万吨,利用玉米生产燃料乙醇的加工能力不断扩大。通过试点,消费群体初步接受,生产成本不断降低。据测算,我国现行的燃料乙醇生产价格成本约为3500元吨,技术水平较高的企业可降到3000元以下,为我国石油替代产业书写了良好开篇。在非粮食能源作物方面,我国已培育出“醇甜系列”杂交甜高粱品种,并建成了产业化示范基地;培育并引进多个亩产超过3吨的优良木薯品种;育成了一批能源甘蔗新品系和糖能兼用甘蔗品种,建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而且筛选出适合甘蔗清汁发酵的菌株和活性干酵母菌株。

我国已具备利用菜籽油、棉籽油、乌桕油、木油、茶油和地沟油等原料年产10万吨生物柴油的生产能力。近年来,在双低油菜与杂种优势利用的结合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油菜、油葵等主要作物上已开发出高含油量种质,含油量高达51.6%。此外,为了不与食用油和工业用油争原料,还开发了麻疯树果实、黄连木籽以及利用季节性闲地种植油菜等生产生物柴油技术,初步具备了产业化发展的条件。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开发思路不够明确。中央各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行动,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总体看,对于如何更好地结合中国实际推进生物质能产业化开发,思路还不够清晰,认识还不够成熟;对于生物质能资源的区域分布、发展潜力等基础情况,掌握得还不够清楚,分析得还不够深入。部分地区对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还缺乏通盘考虑和科学谋划,特别是利用玉米生产燃料乙醇的加工企业存在盲目发展的倾向。

二是自主研发能力弱。除沼气技术较为成熟外,其余技术仍处于产业化发展初期,特别是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例如,以甜高粱、木薯、甘蔗等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技术还需在优良品种选育、适应性种植、发酵菌种培育、关键工艺和配套设备优化、废渣废水回收利用等方面作进一步研究;我国秸秆固化成型燃料技术存在着成型机模具磨损严重、运行稳定性差且使用寿命较短,能耗较高,配套炉具亟待完善,秸秆的收集储运和预处理技术不完善,机械化水

平低,相关标准缺乏等问题,而秸秆气化燃料也存在焦油含量高等方面的问题,而国外先进国家如瑞典、丹麦、奥地利生物质颗粒成型技术和设备已非常成熟,仅瑞典就有大型生物质颗粒加工厂10多家,单个企业的年生产能力达到20多万吨。

三是比较成本高。在不考虑化石能源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的情况下,目前大多数生物质能产品的成品仍高于化石能源产品的成本。例如,除巴西以甘蔗为原料生产的燃料乙醇成本可以与汽油相竞争外,其他国家生物燃料的成本都比较高,我国以甜高粱、木薯等为原料生产的燃料乙醇每吨成本约为4000元,而目前等效热值的汽油成本仅为3300元左右。

四是扶持政策尚不完善。国家虽已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但法律体系还不完善,在财政、金融、市场开放等方面缺乏合理有效的激励政策,例如,以非粮食作物为原料的生物液体燃料还无法进入市场和享受政府补贴,生物质能的定价机制还没有体现出环境效益的因素;相关政策之间也存在着协调性差,政策难以落实等问题,还没有形成支持农业生物质能产业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五是投入严重不足。生物质能属于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其技术研发和市场培育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目前投融资渠道较为单一,除农村户用沼气等部分领域外,国家及地方政

府财政投入严重不足,部分领域研发能力弱,技术水平较低,制约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

六是生产运行机制仍需探索。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分散性与农业生物质能生产的连续性和集中性之间存在矛盾。目前,部分企业按照工业化方式考虑生产规模,而对探索原料收集形式、收集半径考虑不足,造成原料供应困难,影响了生产合理运行。

三、发展思路、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

(一)发展思路

按照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围绕拓展农业功能、发展循环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充分发挥资源和技术优势,以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大力加强沼气建设,积极推广秸秆气化和固化成型燃料为重点,适度发展能源作物,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加大政策扶持、强化体系建设,引导、整合和利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推进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优化能源结构,减少污染排放,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道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循环农业理念,推动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 立足我国农作物剩余秸秆、畜禽粪便和农产品加工副产品等农业废弃物量大面广、利用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的现实,坚持以解决农村生活能源为重点,按照“资源化、减量化、再利用”的理念,把农业废弃物的能源化利用作为今后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加快发展农作物秸秆固化成型和气化燃料,促进农村用能结构、乡村面貌和生态环境的同步改善,推动循环农业大发展,参与国家能源大循环。

2.坚持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

正确处理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系。在适度发展玉米燃料乙醇的基础上,稳步开发以非粮作物为主的能源作物,避免出现能源生产与人争粮的情况。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农业发展的第一任务,开发能源作物应以不占用粮食、棉花等战略物资生产用地,不开垦草原为前提,充分利用荒地、盐碱地和冬闲田等不适宜种粮或未充分利用的土地资源,避免能源作物与粮棉作物争地。

3.坚持技术可行,强化自主创新

以技术可行为基础,始终把科研攻关、示范推广和技术服务作为主要环节,努力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不断突破秸秆固化、气化利用等技术瓶颈,着

力提高技术转化应用能力,积极探索发展农业生物质能的多种有效途径,加快发展步伐,提升发展质量,引领我国生物质能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4.坚持因地制宜和产业协调推进

以原料的可获得性为出发点,以经济合理性为前提,以产业为纽带,注重分散与集中的有机结合,合理确定生产规模和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积极构建原料供应、生产加工、产品利用以及维修服务等完整的产业链条,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强化产业间的有效对接,促进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和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三)战略目标

到2010年,建成一批农业生物质能示范基地,部分领域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化程度明显提升,农业废弃物利用范围和规模明显扩大,农村生活用能结构明显优化,农民从农业生物质能产业中获得的收益不断提高,农业生物质能在国家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和地位不断上升。

到2015年,建成一批农业生物质能基地,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体系基本建成,开发利用成本大幅度降低,初步实现农业生物质能产业的市场化。生物质能产业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对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用日趋明显,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力量。

1.农村沼气

到2010年,全国农村户用沼气总数达到4000万户(新建1800万户),占适宜农户的30%左右,年生产沼气155亿立方米;到2015年,农村户用沼气总数达到6000万户左右,年生产沼气233亿立方米左右,并逐步推进沼气产业化发展。

到2010年,新建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沼气工程4000处,年新增沼气3.36亿立方米;到2015年,建成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沼气工程8000处,年产沼气6.7亿立方米。

2.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

到2010年,结合解决农村基本能源需要和改变农村用能方式,全国建成400个左右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应用示范点,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100万吨左右;建成1000处左右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站,年产秸秆燃气3.65亿立方米。到2015年,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2000万吨左右,建成2000处左右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站,年产秸秆燃气7.3亿立方米。

3.能源作物

适度发展能源作物种植,满足国家对生物液体燃料的原料需要。

四、发展重点和产业布局

根据上述发展思路和基本原则,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生物质能产业要按照大力发展农村沼气,积极发展农作物

秸秆固化成型和气化燃料,适度发展能源作物的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地确定发展重点和产业布局,力争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一)发展重点 1.农村沼气

——农村户用沼气的基本建设单元为“一池三改”,包括户用沼气池和改圈、改厕、改厨。“一池三改”同步规划,同步施工。沼气池的建设容积为6~10立方米,重点发展“常规水压”、“曲流布料”、“强回流”、“旋流布料”等国家标准规定的池型,每种池型均要实现自动进料,并应配备自动或半自动的出料装臵。改造的厕所与圈舍一体建设,地面硬化,与沼气池相连。北方地区建设太阳能暖圈等保温设施。厨房内安装沼气灶具、沼气调控净化器、输气管道等,实现灶台和地面硬化。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和农业产业结构,将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与农业生产发展有机结合,因地制宜推广“四位一体”和“猪沼果”等能源生态模式。

——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沼气工程按照发展循环农业的理念,将养殖业、沼气工程和周边的农田、鱼塘等统一筹划,在为畜禽场或周围居民提供清洁燃料的同时,开展沼液、沼渣综合利用,发展生态农业,带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实现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和环境治理双重目标。对一些周边既无一定规模的农田,又无闲暇空地可供建造鱼塘和水生

植物塘的畜禽养殖场,畜禽废水在经厌氧消化处理后,再经过适当的好氧处理,如曝气、生化处理等,实现达标排放。

2.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1)秸秆固化成型燃料

秸秆固化成型燃料既可作为农村居民的炊事和取暖燃料,也可作为城市分散供热的燃料。近期重点:一是加大科研开发力度,尽快突破成型机具、炉具等方面的技术瓶颈。二是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合理确定生产半径,探索秸秆收集、储运和预处理模式,着力解决秸秆的分散性、周期性供应与生产的集中性、周年性之间的矛盾,取得经验后在全国逐步推广。

(2)秸秆气化燃料

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站以村为单元,系统规模为数十户至数百户,设臵气化站,敷设管网,通过管网输送和分配生物质燃气到农户家中。近期重点:一是继续扩大秸秆气化示范范围,完善秸秆生产沼气技术。二是加强和规范秸秆气化站的运行管理。三是解决秸秆气化燃料焦油含量高的问题,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3.能源作物

根据国内现有土地资源和农业生产的特点,结合生态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合理利用盐碱地、荒地和冬闲田等未利用或利用不充分的土地资源,适度种植甘蔗、甜高粱、薯类、油菜等能源作物。近期重点:一是科学制定单品种发展规划,建设能源作物专用良种的引进、选育基地,加大关键技术研发力度,加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集成创新。二是积极推进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大力发展收获机械化作业,加强病虫害防控,推进标准化生产。三是开展燃料乙醇综合产加销一体化示范,积极探索“公司+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生产模式,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二)产业布局 1.农村沼气(1)户用沼气

按照重点安排适宜发展沼气的退耕还林还草地区、粮食主产区、水库库区,同时兼顾畜牧业主产区、南水北调沿线等重点水源保护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血吸虫病、地氟病疫区的原则,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东北、西部三个大区。到2010年,新增农村户用沼气1800万户,总量达到4000万户左右。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等8个省(市)1。到2010年底该区域农村户用沼气总量达到389万户,占总农户数的5.91%,占适宜 1考虑到河北、辽宁属于国家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水平、农业生产条件与中部地区各省有较强的区域一致性,故本规划中把其并入中部地区;海南省农村经济条件及发展水平与湖南、湖北等省相当,沼气发展的自然适宜性也与其基本一致,故此把海南省归入中部地区。

农户的15.85%。

——中部和东北地区包括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海南等11个省。到2010年底该区域农村户用沼气总量达到1590万户,占总农户16.82%,占适宜农户27.17%。

——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2个省(区、市)和“三州八县”(湖北省恩施州、湖南省湘西州、吉林省延边州和原海南黎族苗族州的8个县)。到2010年底该区域农村户用沼气总量达到2021万户,占总农户数的26.71%,占适宜农户的36.12%。

(2)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沼气工程

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内陆大中城市郊区为发展重点,优先发展“菜篮子”基地,太湖、巢湖、滇池,淮河、海河、辽河,长江三峡库区,南水北调工程沿线 “三湖三河一库一线”等重点水域周边地区。到2010年,新建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沼气工程4000处。

——东部地区。到2010年,新建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沼气工程2050处。

——中部和东北地区。到2010年,新建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沼气工程1560处。

——西部地区。到2010年,新建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

区沼气工程390处。

2.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

近期重点在东北粮食主产区、黄淮海粮食主产区和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开展试点示范,到2010年,建立400处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示范点和1000处秸秆集中供气站。

(1)东北粮食主产区

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四盟。该区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季,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水稻、豆类、高粱、谷子等,农作物秸秆产量约占全国的1/6左右。

本区域重点开展以玉米秸秆和玉米芯等农产品加工业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的村镇级固化成型燃料试点示范和秸秆集中供气站,同时,积极开发炊事灶具和取暖等配套设备,到2010年建立示范点150处,年产固化成型燃料45万吨,建成秸秆集中供气站300处,年产秸秆气1.1亿立方米。

(2)黄淮海粮食主产区

主要包括河北、河南、山东三省和安徽、江苏二省的淮河流域部分。该区域地势平坦,多为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力较高,加之光热资源充足,雨热同季,光热水土资源匹配较好,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其次是玉米和稻谷,农作物秸秆产量约占全国的1/3左右。

本区域重点建设以小麦、玉米秸秆和玉米芯、稻壳等农

产品加工业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的村镇级固化成型燃料技术示范点和秸秆集中供气站,配套开发炊事灶具和取暖设备,到2010年建立示范点150处,年产固化成型燃料约45万吨,建成秸秆集中供气站300处,年产秸秆气1.1万立方米。

(3)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

主要包括湖南、湖北、江西三省和江苏、安徽两省的长江流域部分。该区域地势低平,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雨量丰富,历来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产销基地,主要粮食作物为稻谷,农作物秸秆产量约占全国的35%。

本区域重点建设以稻谷秸秆和稻壳等农产品加工业副产品为燃料的村镇级固化成型燃料示范点和秸秆集中供气站,配套开发炊事灶具,到2010年建立示范点100处,年产固化成型燃料约10万吨,建成秸秆集中供气站400处,年产秸秆气1.45万立方米。

3.能源作物

按照各类能源作物的生物特性,结合各地发展空间,提出甘蔗、甜高梁、木薯、甘薯、油菜等能源作物的发展布局。

(1)甘蔗

“十一五”期间,重点在广西、广东、云南、海南、福建等南方5省区的宜蔗地区加大糖能兼用甘蔗良种的推广应用力度,加强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走能糖联产的道路,在不影响糖产量的前提下为燃料乙醇提供必需的原料。

(2)甜高粱

“十一五”期间,重点在黑龙江、山东、内蒙古、新疆、河北等地利用盐碱地等边际土地,开发推广甜高粱系列品种和先进适用栽培技术。

(3)木薯

“十一五”期间,重点在广西、广东、海南、福建、云南等5省区抓紧引进培育适宜加工乙醇的优质良种,改进栽培技术,将单位亩产量由现有的1.3吨左右提高到3~4吨。

(4)甘薯

“十一五”期间,重点在广西、重庆、四川等地扩大甘薯种植面积,不断拉长企业加工转化期。

(5)油菜

“十一五”期间,重点在长江流域的四川、贵州、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等地利用冬闲地,适当扩大油菜种植面积,同时发展高蓄能油菜品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五、重大工程

围绕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重点,认真落实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各项政策,强化政府对公共产品的供给与服务,组织实施好一批重大工程,建设我国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平台。

(一)农村沼气工程 1.农村户用沼气工程

以农户为基本单元,到2010年,全国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800万户,户用沼气总数达到4000万户。

2.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大中型沼气工程

以“一池三建”为基本建设单元,建设沼气发酵池、原料预处理、沼气利用和沼肥利用设施。到2010年,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4000处,使全国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大中型沼气工程总数达到4700处。

(二)生物质能科技支撑工程 1.农业生物质工程中心建设

依托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农业生物质工程技术研发、中试、集成等任务,重点建设功能实验室、中试转化基地等,搭建产业化促进平台,推进农业生物质能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集成化和产业化。

2.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建设

以科研教学单位为依托,加强能源作物的品种选育,以秸秆固化成型和沼气开发利用技术为重点,建设一批生物能源区域技术创新中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区域生物质能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以现有基层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为载体,加强服务设施

与手段建设,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

(三)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工程 重点在东北粮食主产区、黄淮海粮食主产区和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建设村镇级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示范点400处和秸秆集中供气站1000处,加强分散的秸秆资源收集机械化和预处理工程技术、装备及机械化工艺体系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推广普及适合大田农作物秸秆收集和预处理要求的机械化工艺和设备,建立健全原料储运系统、销售与配送系统等,完善加工设备与设施,同步开发推广配套炉具,为农户提供炊事燃料及取暖用能,提高资源转换效率。

(四)能源作物品种选育和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工程 1.能源作物品种选育基地

重点在海南、广西、广东、河北和湖北等省区,依托现有科研机构,结合发展能源作物产业化,建设一批能源作物良种选育基地。根据不同区域土地资源、气候和病虫害等特点,对农作物原原种、原种进行研究开发,引进优良品种,运用现代生物工程和基因技术,进行品种试验及良种选育,培育高产优质能源作物新品种。此外,开展新型能源作物的筛选工作。

2.能源作物种植示范基地

在能源作物优势区域,按照不与粮争地的原则,利用盐碱地等未利用土地和冬闲田,发展机械化作业,建设一批甜

高梁、薯类、甘蔗、油菜等液体燃料原料基地,主要进行土壤改良,水利、田间道路等设施建设,开展能源作物高效栽培种植示范,并通过“公司+基地”等形式促进基地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3.能源作物生产加工一体化示范项目

依托新疆、黑龙江、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垦区,利用甜高粱、木薯或甘蔗等非粮能源作物,建设能源作物生产加工一体化示范项目;在能够提供生物柴油原料的地区建设一批能源作物生产加工一体化示范项目。能源作物生产加工一体化示范项目,主要包括能源作物种植基地、原料收集和储运体系建设,生产设备和设施完善等内容。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成立由农业部领导为组长的农业部生物质能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由农业部内有关司局领导和专家组成,负责统筹规划,研究制定产业发展重大政策,审议重大行动方案,加强宏观指导。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形成分工合理、密切配合、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创新工作机制,整合现有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各种要素和资源,充分调动科研院所、地方政府、广大农民群众、社会企业等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推进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

(二)开展调查研究,做好资源评价

摸清资源状况是发展农业生物质能产业的前提条件。尽快制定农业生物质能资源评价技术规范,提出农业生物质能资源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深入开展能源作物普查工作,摸清主要能源作物品种的性能、适宜的边际性土地等资源数量、区域分布现状,科学制订能源作物的种植规划。在种植基础好、资源潜力大的地区,规划建设一批能源作物种植基地,为生物燃料示范建设和规模化发展提供可靠的原料供应基础。在摸清全国畜禽养殖数量、分布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畜禽粪便的可获得性及未来供应潜力等进行评价。同时,指导各地编制完成农业生物质能资源评价报告,并组织完成全国农业生物质能资源评价报告。

(三)健全促进农业生物质能发展的法规政策体系 根据《可再生能源法》,研究制定支持农业生物质能发展的配套法规和政策措施,出台财政补贴、投资政策、税收优惠、用户补助等经济激励政策。加大对农业生物质能产业的补贴力度,对从事生物质能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等企业给与所得税优惠。对使用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炉具的农户给予一次性补贴。加大对种植能源作物土地开发和整理的投入力度,对开发低质土地种植能源作物的农户给予补贴。建立健全产品收购流通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将以甜高粱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纳入现有的油品销售体系。此外,尽快完善农业生物质

能标准体系,并组织做好标准宣贯工作。

(四)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引导多种经济主体的参与 探索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带动、社会参与、多方投入的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建设机制,拓宽农业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融资渠道。设立农业生物质能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技术进步、人才培养、产业体系建设和新技术示范项目的建设。各级地方政府要按照《可再生能源法》和有关政策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安排必要的财政资金支持农业生物质能发展。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调动企业自筹资金投入农业生物质能建设的主动性。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争取金融部门、国际组织等的资金支持,广泛吸引社会、个人和外资的投入。

(五)加速生物质能转化利用技术开发、示范和推广应用 加大对生物质能基础性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技术开发步伐,改变部分生物质能转换技术落后的现状,力争在未来全球性生物质能多项技术竞争中占领制高点。重点是针对秸秆固化模具磨损快、气化焦油含量高,以及能源作物优良品种繁育、产品储存和运输等方面的问题,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加强科技攻关,在农作物秸秆高能效低能耗转化、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转基因技术提供生物质原料等方面开展研究,争取在新品种、新原料、新工艺、新设备等方面取得突破,逐步形成产学研相

结合的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和产业服务体系。同时,加快成果转化,作好试点示范工作,争取在资源优势明显、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先期启动一批生物质固化成型和气化燃料、能源作物品种选育和栽培种植、规模化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稳步推进农业生物质能产业的健康发展。

(六)建设和完善服务保障体系

整合资源,完善技术和产业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农业生物质能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服务水平。积极探索沼气技术推广服务机制,争取国家资金倾斜,引导形成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在农户建设、管理和使用过程中提供全面的服务,确保农村沼气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针对农作物秸秆分布广、收集运输难等问题,建立农作物秸秆收集配送等产业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农民发展能源作物种植、农作物秸秆收集与预处理等专业合作组织,建立生物质原料生产与物流体系。

(七)开展教育、宣传和培训工作

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多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加快农业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宣传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业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良好氛围。重点抓好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建立生物质能技术培训基地,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技术培训,对从事农业

生物质能利用的技术工种实行职业准入和持证上岗制度,并引导各地全面开展农业生物质能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第五篇: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全文)

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全文)《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5年)》

前言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国民经济的基本支撑。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能源供应主要依靠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而化石能源资源的有限性及其开发利用过程对环境生态造成的巨大压力,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种形势下,开发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能源领域的一个紧迫课题。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开发生物质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以生物能源、生物基产品和生物质原料为主要内容的生物质产业,是拓展农业功能、促进资源利用的朝阳产业”,“启动农作物秸秆固化成型燃料试点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利用荒山、荒地等资源,发展生物质原料作物种植”。为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有关发展农业生物质能的指示精神,依据《可再生能源法》,制定本规划。

生物质是指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种有机体。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它以生物质为载体,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可永续利用,具有环境友好和可再生双重属性,发展潜力巨大。

一、我国发展农业生物质能产业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拓展农业功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发展农业生物质能产业,突破传统农业的局限,利用农产品及其废弃物生产新型能源,拓展了农产品的原料用途和加工途径,为农业提供了一个产品附加值高和市场潜力无限的平台,有利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效益,拓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空间,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大有可为。据专家测算,若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生物质能资源,可以新增约3万亿元产值,提供约6000万个就业岗位。

(二)有利于发挥农业对能源的支持作用,缓解能源供应紧张局面

我国能源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人均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6.3%、7.7%和7.1%。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持续增长,供求矛盾日益突出,2005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20.6亿吨标准煤,能源消费总量达到22.3亿吨标准煤;石油净进口量1.4亿吨,对外依存度超过40%。有关专家测算,如果充分利用我国目前的农业生物质能资源,可新增5亿吨左右标准煤,约占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24%。积极发展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对缓解化石能源供应紧张局面,优化能源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建立稳定的能源供应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三)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和消费国,化石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如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高达69%,煤烟型污染程度一直较高。同时,部分农村地区大量使用薪柴等作为生活燃料,森林植被破坏严重;大量畜禽粪便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面源污染日益加剧。积极发展生物质能产业,可以有效替代高污染、高排放的化石能源,降低薪柴使用量,资源化利用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是推动节能减排的战略举措,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有利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落后,环境卫生条件差,50%以上农户生活用能主要采用直接燃烧秸秆、薪柴等落后方式,同时大量人畜粪便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导致了疾病的发生和疫病的传播,影响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积极发展生物质能产业,增加农村清洁能源供应,可以逐步改变农村几千年来烟熏火燎的用能方式,提高农村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农村卫生状况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降低生活成本、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抓手。

二、我国农业生物质能资源潜力和发展现状

(一)资源潜力

我国农业生物质能资源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产品加工副产品和能源作物等,发展潜力巨大,空间广阔。

1.农作物秸秆

我国的农作物秸秆主要分布在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河南、山东、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川、云南等粮食主产区,单位国土面积秸秆资源量高的省份依次为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河北、上海、吉林、湖北等省(见图1)。

2005年,全国主要农作物产量约为5.1亿吨,按草谷比计算秸秆产量约6亿吨,除用于肥料、饲料、基料以及造纸等工业原料外,约有3亿吨农作物秸秆可作为能源使用,折合1.5亿吨标准煤。依据《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提出的主要农产品发展目标测算,预计到2010年我国主要农作物秸秆产量将达到7.8亿吨,其中约4亿吨可作为农业生物质能的原料。以“十一五”期间的发展速度测算,预计到2015年我国主要农作物秸秆产量将达到9亿吨左右,其中约一半可作为农业生物质能的原料。

图12005年我国单位国土面积的秸秆资源量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农业年鉴整理计算

2.能源作物

能源作物是指经专门种植用以提供能源原料的草本和木本植物。我国有大量不适于粮食生产但可种植高抗逆性能源作物的荒山、荒坡和盐碱地等边际性土地,选择适合不同生长条件的品种进行培育和繁殖,可获得高产能源作物,并大规模转化为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等液体燃料。我国可转换为能源用途的作物和植物品种有200多种,目前适宜开发用于生产燃料乙醇的农作物主要有甘蔗、甜高粱、木薯、甘薯等(玉米、马铃薯可用于生产燃料乙醇,但易影响国家粮食安全,不宜作为主要品种开发),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的农作物主要有油菜等。

(1)甘蔗属于多年生热带和亚热带草本作物,以南、北回归线之间为最适宜生长区,可用于制糖和生产燃料乙醇。今后利用甘蔗发展燃料乙醇的潜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甘蔗糖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糖蜜。2005年至2006制糖期,我国甘蔗种植面积约2000万亩,产量约8600万吨,产糖1000万吨左右,副产糖蜜约340万吨,可以生产燃料乙醇80万吨左右,折合标准煤110万吨左右。二是走以糖为主、糖能互动发展之路。目前,我国甘蔗亩产仅为4.3吨左右,单产提升空间较大,有关科研单位已经选育出亩产6~7.5吨的糖能兼用品种,若大面积种植,将大幅度提高甘蔗产量,不仅可以进一步保障食糖原料供应,还为生产燃料乙醇提供更多保障条件,实现糖能互动联产。三是适当开发南方宜蔗土地新增的甘蔗。我国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等省区尚有0.1亿亩的宜蔗土地,若其中一半土地种植糖能兼用甘蔗,按亩产6吨计算,可生产3000万吨左右的甘蔗,可产出200万吨以上燃料乙醇,折合285万吨标准煤。

(2)甜高粱具有耐干旱、耐水涝、抗盐碱等多重抗逆性,素有“高能作物”之称,亩产300~400公斤粮食以及4吨以上茎秆,茎秆汁液含糖量16%~20%左右,每16~18吨茎秆可生产1吨燃料乙醇。目前在我国种植规模不大,且比较分散,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新疆等省份都有种植。若开发我国现有1.5亿亩盐碱地的1/5用于种植甜高粱,按一般农田产量的50%计,收获甜高粱茎秆6000万吨,可生产350万吨左右燃料乙醇,折合标准煤500万吨左右。

(3)木薯具有易栽、耐旱、耐涝、高产等特点,适合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海南、福建、云南、湖南、四川、贵州、江西等九省(区)。鲜木薯的淀粉含量在30%~35%左右,约7吨鲜薯可生产1吨燃料乙醇。2005年全国种植面积约650万亩,总产量约730万吨,亩产仅为1.1吨,如采用优质木薯品种,并加强田间管理和水肥到位,亩产可达3~5吨。目前,广西、广东、海南、福建、云南等省份仍有荒地、裸土地及后备宜林、宜农、宜牧荒山等未利用土地约2亿亩,若开发1/5用于种植木薯,按亩产2吨计算,可收获8000万吨,生产燃料乙醇约1000万吨,折合1430万吨标准煤。

(4)甘薯具有耐旱、抗风、病虫害少等特性,能适应贫瘠土地。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2005年种植面积约7500万亩,总产量超过1亿吨。鲜甘薯淀粉含量在18%~30%之间,约8吨甘薯可生产1吨燃料乙醇,但因回收季节在秋冬季,易冻伤和腐烂,目前约有20%左右的甘薯在储存过程中损耗,若及时加工,可生产燃料乙醇250万吨左右,折合357万吨左右标准煤。

(5)油菜是主要油料作物之一,适应范围广,发展潜力大。我国长江流域、黄淮地区、西北和东北地区都适宜油菜生长,适宜区域的耕地面积在15亿亩以上。2005年我国油菜籽种植面积1.1亿亩,年产量约1300万吨。目前,我国南方水田区有冬闲田约0.6亿亩,南方丘陵耕地、北方灌区、北方旱作耕地也存在不同类型的季节性闲地约0.8亿亩。油菜亩产菜籽120公斤,平均产油率30%。如利用上述土地的50%种植油菜,菜籽产量可达到840万吨,可生产生物柴油约250万吨,折合标准煤350万吨左右。

3.畜禽粪便

目前我国畜禽养殖业每年产生约30亿吨粪便,主要来源于农村家庭散养和规模化养殖。全国现有生猪分散养殖户0.9亿户,奶牛、肉牛养殖户0.157亿户,蛋肉鸡养殖户0.85亿户,羊养殖户0.26亿户。综合考虑混合养殖、气候和社会经济等因素对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沼气的影响,约有1.48亿农户适宜发展沼气。考虑到城镇化和养殖业变化,预计到2010年和2015年我国适宜发展沼气农户分别为1.39亿户和1.30亿户,沼气产量分别可达到539亿立方米和502亿立方米,分别相当于替代8460万吨和7880万吨标准煤。

全国现有猪、牛、鸡三大类畜禽规模化养殖场约391万处,其中,各类畜禽规模化养殖小区已达4万多个。存栏量约5.7亿头猪单位(30只蛋鸡折算成1头猪,60只肉鸡折算成1头猪,1头奶牛折算成10头猪,1头肉牛折算成5头猪),畜禽粪便资源的实物量为11.2亿吨,理论上可生产670亿立方米的沼气。其中,大中型(养殖出栏3000头猪单位以上)约11952处,养殖量约7528万头猪单位,畜禽粪便资源的实物量为1.42亿吨。根据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测算,预计到2010年和2015年,我国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资源的实物量将分别达到25亿吨和32.5亿吨,约可产出沼气1500亿立方米和1950亿立方米,分别相当于替代标准煤2.4亿吨和3.1亿吨。

4.农产品加工业副产品

农产品加工业副产品主要包括稻壳、玉米芯、甘蔗渣等,多来源于粮食加工厂、食品加工厂、制糖厂和酿酒厂等,数量巨大,产地相对集中,易于收集处理。其中,稻壳是稻谷加工的主要剩余物之一,占稻谷重量的20%,主要产于东北地区和湖南、四川、江苏、湖北等省;玉米芯是玉米穗脱粒后的穗轴,约占穗重的20%,主要产于东北地区和河北、河南、山东、四川等省;甘蔗渣是蔗糖加工业的主要副产品,蔗糖与蔗渣各占50%,主要产于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四川等省区(见图2)。稻壳和玉米芯可通过固化成型、甘蔗渣可通过发电等方式提高利用效率。2005年上述副产品的总量超过1亿吨,经充分利用可生产0.31亿~0.67亿吨标准煤的能源。此外,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棉花生产国,每年棉籽产量1300万吨,可产棉籽油200万吨左右,由于近年来我国豆油产量迅猛增长,棉籽油消费量萎缩,大量的棉籽没有充分利用,为生物柴油提供了一条重要的原料来源。

(二)开发利用现状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生物质能的开发和利用,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财税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等法规和配套办法和规章,制定了20多项农村沼气、秸秆综合利用、燃料乙醇等国家和行业标准。在国家的政策扶持和引导下,中央和各地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科研开发与技术攻关,开展不同形式的试点示范与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

1.沼气产业快速发展

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我国户用沼气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发展规模居世界前列。沼气产业已从单纯的能源利用发展成为废弃物处理和生物质多层次综合利用,并与养殖业、种植业广泛结合,在农村生产和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北方“四位一体”、南方“猪沼果”、西北“五配套”等能源生态模式逐步优化完善。大中型沼气工程技术日趋成熟,初步具备产业化条件。“十五”期间,中央投资34亿元专项支持沼气建设,直接受益农户达374万户。目前,全国农村户用沼气已累计发展到2200万户左右,年产沼气约90亿立方米;建成养殖场沼气3800处,年产沼气约2.5亿立方米。同时,通过沼气建设,初步形成了一支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队伍。到2005年,我国农村能源的管理机构接近4000个,人员近1.5万,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研究、生产、营销队伍等不断扩大。

2.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初见成效

秸秆的主要能源化利用方式为直接燃烧、气化和固化成型等。截至2005年底,我国农村地区已累计推广省柴节煤炉灶1.89亿户,普及率达70%以上;全国已建设了秸秆集中供气站539处;生物质燃烧发电也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到2005年底,全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约为200万千瓦,其中甘蔗渣发电约170万千瓦。目前,由国家核准生物质规模化发电项目近50处,总装机1500兆瓦,其中单县和宿迁两处秸秆直燃发电示范项目已经竣工投产;我国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技术的研究、生产和开发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并已开展小规模试点。

3.生物液体燃料初具规模

当前,我国以陈化粮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示范工程年生产能力达102万吨,利用玉米生产燃料乙醇的加工能力不断扩大。通过试点,消费群体初步接受,生产成本不断降低。据测算,我国现行的燃料乙醇生产价格成本约为3500元吨,技术水平较高的企业可降到3000元以下,为我国石油替代产业书写了良好开篇。在非粮食能源作物方面,我国已培育出“醇甜系列”杂交甜高粱品种,并建成了产业化示范基地;培育并引进多个亩产超过3吨的优良木薯品种;育成了一批能源甘蔗新品系和糖能兼用甘蔗品种,建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而且筛选出适合甘蔗清汁发酵的菌株和活性干酵母菌株。

我国已具备利用菜籽油、棉籽油、乌桕油、木油、茶油和地沟油等原料年产10万吨生物柴油的生产能力。近年来,在双低油菜与杂种优势利用的结合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油菜、油葵等主要作物上已开发出高含油量种质,含油量高达51.6%。此外,为了不与食用油和工业用油争原料,还开发了麻疯树果实、黄连木籽以及利用季节性闲地种植油菜等生产生物柴油技术,初步具备了产业化发展的条件。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开发思路不够明确。中央各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行动,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总体看,对于如何更好地结合中国实际推进生物质能产业化开发,思路还不够清晰,认识还不够成熟;对于生物质能资源的区域分布、发展潜力等基础情况,掌握得还不够清楚,分析得还不够深入。部分地区对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还缺乏通盘考虑和科学谋划,特别是利用玉米生产燃料乙醇的加工企业存在盲目发展的倾向。

二是自主研发能力弱。除沼气技术较为成熟外,其余技术仍处于产业化发展初期,特别是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例如,以甜高粱、木薯、甘蔗等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技术还需在优良品种选育、适应性种植、发酵菌种培育、关键工艺和配套设备优化、废渣废水回收利用等方面作进一步研究;我国秸秆固化成型燃料技术存在着成型机模具磨损严重、运行稳定性差且使用寿命较短,能耗较高,配套炉具亟待完善,秸秆的收集储运和预处理技术不完善,机械化水平低,相关标准缺乏等问题,而秸秆气化燃料也存在焦油含量高等方面的问题,而国外先进国家如瑞典、丹麦、奥地利生物质颗粒成型技术和设备已非常成熟,仅瑞典就有大型生物质颗粒加工厂10多家,单个企业的年生产能力达到20多万吨。

三是比较成本高。在不考虑化石能源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的情况下,目前大多数生物质能产品的成品仍高于化石能源产品的成本。例如,除巴西以甘蔗为原料生产的燃料乙醇成本可以与汽油相竞争外,其他国家生物燃料的成本都比较高,我国以甜高粱、木薯等为原料生产的燃料乙醇每吨成本约为4000元,而目前等效热值的汽油成本仅为3300元左右。

四是扶持政策尚不完善。国家虽已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但法律体系还不完善,在财政、金融、市场开放等方面缺乏合理有效的激励政策,例如,以非粮食作物为原料的生物液体燃料还无法进入市场和享受政府补贴,生物质能的定价机制还没有体现出环境效益的因素;相关政策之间也存在着协调性差,政策难以落实等问题,还没有形成支持农业生物质能产业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五是投入严重不足。生物质能属于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其技术研发和市场培育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目前投融资渠道较为单一,除农村户用沼气等部分领域外,国家及地方政府财政投入严重不足,部分领域研发能力弱,技术水平较低,制约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

六是生产运行机制仍需探索。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分散性与农业生物质能生产的连续性和集中性之间存在矛盾。目前,部分企业按照工业化方式考虑生产规模,而对探索原料收集形式、收集半径考虑不足,造成原料供应困难,影响了生产合理运行。

三、发展思路、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

(一)发展思路

按照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围绕拓展农业功能、发展循环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充分发挥资源和技术优势,以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大力加强沼气建设,积极推广秸秆气化和固化成型燃料为重点,适度发展能源作物,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加大政策扶持、强化体系建设,引导、整合和利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推进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优化能源结构,减少污染排放,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道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循环农业理念,推动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

立足我国农作物剩余秸秆、畜禽粪便和农产品加工副产品等农业废弃物量大面广、利用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的现实,坚持以解决农村生活能源为重点,按照“资源化、减量化、再利用”的理念,把农业废弃物的能源化利用作为今后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加快发展农作物秸秆固化成型和气化燃料,促进农村用能结构、乡村面貌和生态环境的同步改善,推动循环农业大发展,参与国家能源大循环。

2.坚持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

正确处理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系。在适度发展玉米燃料乙醇的基础上,稳步开发以非粮作物为主的能源作物,避免出现能源生产与人争粮的情况。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农业发展的第一任务,开发能源作物应以不占用粮食、棉花等战略物资生产用地,不开垦草原为前提,充分利用荒地、盐碱地和冬闲田等不适宜种粮或未充分利用的土地资源,避免能源作物与粮棉作物争地。

3.坚持技术可行,强化自主创新

以技术可行为基础,始终把科研攻关、示范推广和技术服务作为主要环节,努力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不断突破秸秆固化、气化利用等技术瓶颈,着力提高技术转化应用能力,积极探索发展农业生物质能的多种有效途径,加快发展步伐,提升发展质量,引领我国生物质能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4.坚持因地制宜和产业协调推进

以原料的可获得性为出发点,以经济合理性为前提,以产业为纽带,注重分散与集中的有机结合,合理确定生产规模和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积极构建原料供应、生产加工、产品利用以及维修服务等完整的产业链条,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强化产业间的有效对接,促进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和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三)战略目标

到2010年,建成一批农业生物质能示范基地,部分领域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化程度明显提升,农业废弃物利用范围和规模明显扩大,农村生活用能结构明显优化,农民从农业生物质能产业中获得的收益不断提高,农业生物质能在国家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和地位不断上升。

到2015年,建成一批农业生物质能基地,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体系基本建成,开发利用成本大幅度降低,初步实现农业生物质能产业的市场化。生物质能产业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对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用日趋明显,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力量。

1.农村沼气

到2010年,全国农村户用沼气总数达到4000万户(新建1800万户),占适宜农户的30%左右,年生产沼气155亿立方米;到2015年,农村户用沼气总数达到6000万户左右,年生产沼气233亿立方米左右,并逐步推进沼气产业化发展。

到2010年,新建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沼气工程4000处,年新增沼气3.36亿立方米;到2015年,建成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沼气工程8000处,年产沼气6.7亿立方米。

2.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

到2010年,结合解决农村基本能源需要和改变农村用能方式,全国建成400个左右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应用示范点,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100万吨左右;建成1000处左右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站,年产秸秆燃气3.65亿立方米。到2015年,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2000万吨左右,建成2000处左右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站,年产秸秆燃气7.3亿立方米。

3.能源作物

适度发展能源作物种植,满足国家对生物液体燃料的原料需要。

四、发展重点和产业布局

根据上述发展思路和基本原则,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生物质能产业要按照大力发展农村沼气,积极发展农作物秸秆固化成型和气化燃料,适度发展能源作物的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地确定发展重点和产业布局,力争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一)发展重点

1.农村沼气

——农村户用沼气的基本建设单元为“一池三改”,包括户用沼气池和改圈、改厕、改厨。“一池三改”同步规划,同步施工。沼气池的建设容积为6~10立方米,重点发展“常规水压”、“曲流布料”、“强回流”、“旋流布料”等国家标准规定的池型,每种池型均要实现自动进料,并应配备自动或半自动的出料装置。改造的厕所与圈舍一体建设,地面硬化,与沼气池相连。北方地区建设太阳能暖圈等保温设施。厨房内安装沼气灶具、沼气调控净化器、输气管道等,实现灶台和地面硬化。同时,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和农业产业结构,将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与农业生产发展有机结合,因地制宜推广“四位一体”和“猪沼果”等能源生态模式。

——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沼气工程按照发展循环农业的理念,将养殖业、沼气工程和周边的农田、鱼塘等统一筹划,在为畜禽场或周围居民提供清洁燃料的同时,开展沼液、沼渣综合利用,发展生态农业,带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实现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和环境治理双重目标。对一些周边既无一定规模的农田,又无闲暇空地可供建造鱼塘和水生植物塘的畜禽养殖场,畜禽废水在经厌氧消化处理后,再经过适当的好氧处理,如曝气、生化处理等,实现达标排放。

2.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

(1)秸秆固化成型燃料

秸秆固化成型燃料既可作为农村居民的炊事和取暖燃料,也可作为城市分散供热的燃料。近期重点:一是加大科研开发力度,尽快突破成型机具、炉具等方面的技术瓶颈。二是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合理确定生产半径,探索秸秆收集、储运和预处理模式,着力解决秸秆的分散性、周期性供应与生产的集中性、周年性之间的矛盾,取得经验后在全国逐步推广。

(2)秸秆气化燃料

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站以村为单元,系统规模为数十户至数百户,设置气化站,敷设管网,通过管网输送和分配生物质燃气到农户家中。近期重点:一是继续扩大秸秆气化示范范围,完善秸秆生产沼气技术。二是加强和规范秸秆气化站的运行管理。三是解决秸秆气化燃料焦油含量高的问题,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3.能源作物

根据国内现有土地资源和农业生产的特点,结合生态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合理利用盐碱地、荒地和冬闲田等未利用或利用不充分的土地资源,适度种植甘蔗、甜高粱、薯类、油菜等能源作物。近期重点:一是科学制定单品种发展规划,建设能源作物专用良种的引进、选育基地,加大关键技术研发力度,加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集成创新。二是积极推进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大力发展收获机械化作业,加强病虫害防控,推进标准化生产。三是开展燃料乙醇综合产加销一体化示范,积极探索“公司+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生产模式,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二)产业布局

1.农村沼气

(1)户用沼气

按照重点安排适宜发展沼气的退耕还林还草地区、粮食主产区、水库库区,同时兼顾畜牧业主产区、南水北调沿线等重点水源保护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血吸虫病、地氟病疫区的原则,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东北、西部三个大区。到2010年,新增农村户用沼气1800万户,总量达到4000万户左右。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等8个省(市)[1]。到2010年底该区域农村户用沼气总量达到389万户,占总农户数的5.91%,占适宜农户的15.85%。

——中部和东北地区包括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海南等11个省。到2010年底该区域农村户用沼气总量达到1590万户,占总农户16.82%,占适宜农户27.17%。

——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2个省(区、市)和“三州八县”(湖北省恩施州、湖南省湘西州、吉林省延边州和原海南黎族苗族州的8个县)。到2010年底该区域农村户用沼气总量达到2021万户,占总农户数的26.71%,占适宜农户的36.12%。

(2)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沼气工程

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内陆大中城市郊区为发展重点,优先发展“菜篮子”基地,太湖、巢湖、滇池,淮河、海河、辽河,长江三峡库区,南水北调工程沿线“三湖三河一库一线”等重点水域周边地区。到2010年,新建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沼气工程4000处。

——东部地区。到2010年,新建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沼气工程2050处。

——中部和东北地区。到2010年,新建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沼气工程1560处。

——西部地区。到2010年,新建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沼气工程390处。

2.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

近期重点在东北粮食主产区、黄淮海粮食主产区和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开展试点示范,到2010年,建立400处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示范点和1000处秸秆集中供气站。

(1)东北粮食主产区

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四盟。该区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季,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水稻、豆类、高粱、谷子等,农作物秸秆产量约占全国的1/6左右。

本区域重点开展以玉米秸秆和玉米芯等农产品加工业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的村镇级固化成型燃料试点示范和秸秆集中供气站,同时,积极开发炊事灶具和取暖等配套设备,到2010年建立示范点150处,年产固化成型燃料45万吨,建成秸秆集中供气站300处,年产秸秆气1.1亿立方米。

(2)黄淮海粮食主产区

主要包括河北、河南、山东三省和安徽、江苏二省的淮河流域部分。该区域地势平坦,多为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力较高,加之光热资源充足,雨热同季,光热水土资源匹配较好,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其次是玉米和稻谷,农作物秸秆产量约占全国的1/3左右。

本区域重点建设以小麦、玉米秸秆和玉米芯、稻壳等农产品加工业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的村镇级固化成型燃料技术示范点和秸秆集中供气站,配套开发炊事灶具和取暖设备,到2010年建立示范点150处,年产固化成型燃料约45万吨,建成秸秆集中供气站300处,年产秸秆气1.1万立方米。

(3)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

主要包括湖南、湖北、江西三省和江苏、安徽两省的长江流域部分。该区域地势低平,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雨量丰富,历来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产销基地,主要粮食作物为稻谷,农作物秸秆产量约占全国的35%。

本区域重点建设以稻谷秸秆和稻壳等农产品加工业副产品为燃料的村镇级固化成型燃料示范点和秸秆集中供气站,配套开发炊事灶具,到2010年建立示范点100处,年产固化成型燃料约10万吨,建成秸秆集中供气站400处,年产秸秆气1.45万立方米。

3.能源作物

按照各类能源作物的生物特性,结合各地发展空间,提出甘蔗、甜高梁、木薯、甘薯、油菜等能源作物的发展布局。

(1)甘蔗

“十一五”期间,重点在广西、广东、云南、海南、福建等南方5省区的宜蔗地区加大糖能兼用甘蔗良种的推广应用力度,加强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走能糖联产的道路,在不影响糖产量的前提下为燃料乙醇提供必需的原料。

(2)甜高粱

“十一五”期间,重点在黑龙江、山东、内蒙古、新疆、河北等地利用盐碱地等边际土地,开发推广甜高粱系列品种和先进适用栽培技术。

(3)木薯

“十一五”期间,重点在广西、广东、海南、福建、云南等5省区抓紧引进培育适宜加工乙醇的优质良种,改进栽培技术,将单位亩产量由现有的1.3吨左右提高到3~4吨。

(4)甘薯

“十一五”期间,重点在广西、重庆、四川等地扩大甘薯种植面积,不断拉长企业加工转化期。

(5)油菜

万拴“十一五”期间,重点在长江流域的四川、贵州、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等地利用冬闲地,适当扩大油菜种植面积,同时发展高蓄能油菜品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五、重大工程

围绕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重点,认真落实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各项政策,强化政府对公共产品的供给与服务,组织实施好一批重大工程,建设我国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平台。

(一)农村沼气工程

1.农村户用沼气工程

以农户为基本单元,到2010年,全国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800万户,户用沼气总数达到4000万户。

2.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大中型沼气工程

以“一池三建”为基本建设单元,建设沼气发酵池、原料预处理、沼气利用和沼肥利用设施。到2010年,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4000处,使全国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大中型沼气工程总数达到4700处。

(二)生物质能科技支撑工程

1.农业生物质工程中心建设

依托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农业生物质工程技术研发、中试、集成等任务,重点建设功能实验室、中试转化基地等,搭建产业化促进平台,推进农业生物质能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集成化和产业化。

2.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建设

以科研教学单位为依托,加强能源作物的品种选育,以秸秆固化成型和沼气开发利用技术为重点,建设一批生物能源区域技术创新中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区域生物质能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以现有基层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为载体,加强服务设施与手段建设,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

(三)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工程

重点在东北粮食主产区、黄淮海粮食主产区和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建设村镇级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示范点400处和秸秆集中供气站1000处,加强分散的秸秆资源收集机械化和预处理工程技术、装备及机械化工艺体系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推广普及适合大田农作物秸秆收集和预处理要求的机械化工艺和设备,建立健全原料储运系统、销售与配送系统等,完善加工设备与设施,同步开发推广配套炉具,为农户提供炊事燃料及取暖用能,提高资源转换效率。

(四)能源作物品种选育和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工程

1.能源作物品种选育基地

重点在海南、广西、广东、河北和湖北等省区,依托现有科研机构,结合发展能源作物产业化,建设一批能源作物良种选育基地。根据不同区域土地资源、气候和病虫害等特点,对农作物原原种、原种进行研究开发,引进优良品种,运用现代生物工程和基因技术,进行品种试验及良种选育,培育高产优质能源作物新品种。此外,开展新型能源作物的筛选工作。

2.能源作物种植示范基地

在能源作物优势区域,按照不与粮争地的原则,利用盐碱地等未利用土地和冬闲田,发展机械化作业,建设一批甜高梁、薯类、甘蔗、油菜等液体燃料原料基地,主要进行土壤改良,水利、田间道路等设施建设,开展能源作物高效栽培种植示范,并通过“公司+基地”等形式促进基地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3.能源作物生产加工一体化示范项目

依托新疆、黑龙江、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垦区,利用甜高粱、木薯或甘蔗等非粮能源作物,建设能源作物生产加工一体化示范项目;在能够提供生物柴油原料的地区建设一批能源作物生产加工一体化示范项目。能源作物生产加工一体化示范项目,主要包括能源作物种植基地、原料收集和储运体系建设,生产设备和设施完善等内容。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成立由农业部领导为组长的农业部生物质能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由农业部内有关司局领导和专家组成,负责统筹规划,研究制定产业发展重大政策,审议重大行动方案,加强宏观指导。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形成分工合理、密切配合、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创新工作机制,整合现有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各种要素和资源,充分调动科研院所、地方政府、广大农民群众、社会企业等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推进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

(二)开展调查研究,做好资源评价

摸清资源状况是发展农业生物质能产业的前提条件。尽快制定农业生物质能资源评价技术规范,提出农业生物质能资源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深入开展能源作物普查工作,摸清主要能源作物品种的性能、适宜的边际性土地等资源数量、区域分布现状,科学制订能源作物的种植规划。在种植基础好、资源潜力大的地区,规划建设一批能源作物种植基地,为生物燃料示范建设和规模化发展提供可靠的原料供应基础。在摸清全国畜禽养殖数量、分布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畜禽粪便的可获得性及未来供应潜力等进行评价。同时,指导各地编制完成农业生物质能资源评价报告,并组织完成全国农业生物质能资源评价报告。

(三)健全促进农业生物质能发展的法规政策体系

根据《可再生能源法》,研究制定支持农业生物质能发展的配套法规和政策措施,出台财政补贴、投资政策、税收优惠、用户补助等经济激励政策。加大对农业生物质能产业的补贴力度,对从事生物质能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等企业给与所得税优惠。对使用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炉具的农户给予一次性补贴。加大对种植能源作物土地开发和整理的投入力度,对开发低质土地种植能源作物的农户给予补贴。建立健全产品收购流通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将以甜高粱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纳入现有的油品销售体系。此外,尽快完善农业生物质能标准体系,并组织做好标准宣贯工作。

(四)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引导多种经济主体的参与

探索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带动、社会参与、多方投入的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建设机制,拓宽农业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融资渠道。设立农业生物质能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技术进步、人才培养、产业体系建设和新技术示范项目的建设。各级地方政府要按照《可再生能源法》和有关政策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安排必要的财政资金支持农业生物质能发展。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调动企业自筹资金投入农业生物质能建设的主动性。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争取金融部门、国际组织等的资金支持,广泛吸引社会、个人和外资的投入。

(五)加速生物质能转化利用技术开发、示范和推广应用

加大对生物质能基础性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技术开发步伐,改变部分生物质能转换技术落后的现状,力争在未来全球性生物质能多项技术竞争中占领制高点。重点是针对秸秆固化模具磨损快、气化焦油含量高,以及能源作物优良品种繁育、产品储存和运输等方面的问题,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加强科技攻关,在农作物秸秆高能效低能耗转化、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转基因技术提供生物质原料等方面开展研究,争取在新品种、新原料、新工艺、新设备等方面取得突破,逐步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和产业服务体系。同时,加快成果转化,作好试点示范工作,争取在资源优势明显、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先期启动一批生物质固化成型和气化燃料、能源作物品种选育和栽培种植、规模化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稳步推进农业生物质能产业的健康发展。

(六)建设和完善服务保障体系

整合资源,完善技术和产业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农业生物质能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服务水平。积极探索沼气技术推广服务机制,争取国家资金倾斜,引导形成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在农户建设、管理和使用过程中提供全面的服务,确保农村沼气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针对农作物秸秆分布广、收集运输难等问题,建立农作物秸秆收集配送等产业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农民发展能源作物种植、农作物秸秆收集与预处理等专业合作组织,建立生物质原料生产与物流体系。

(七)开展教育、宣传和培训工作

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多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加快农业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宣传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业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良好氛围。重点抓好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建立生物质能技术培训基地,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技术培训,对从事农业生物质能利用的技术工种实行职业准入和持证上岗制度,并引导各地全面开展农业生物质能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

[1]考虑到河北、辽宁属于国家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水平、农业生产条件与中部地区各省有较强的区域一致性,故本规划中把其并入中部地区;海南省农村经济条件及发展水平与湖南、湖北等省相当,沼气发展的自然适宜性也与其基本一致,故此把海南省归入中部地区。

下载产业资讯-农业-20160511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产业资讯-农业-20160511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成功资讯(范文)

    成功资讯 【李嘉诚:成功者要做到五个一】 1、跟定一位智慧领导,解决路线问题。2、培养一批能干下属,解决业绩问题。3、选择一群领先合作伙伴,解决持续发展问题。4、教育一个懂事......

    内部参考资讯格式

    内部资料 XX教育处参考资讯 DISTANCE EDUCATION DEPARTMENT REFERENCE INFORMATION XXXXX年度第X期(总第X期) XXXX学院XX教育处XXXX年XX月XX日为使我们新到岗青年教师更快的进......

    音乐资讯

    近日,在央视蛇年春晚零点前压轴,由沙宝亮和徐千雅共同演绎的歌曲《美丽中国》悄然走红。除夕过后的大年初一,这首由中国现代民歌教父何沐阳创作,徐千雅原唱的歌曲,被各大视频网站......

    资讯工作规划

    资讯工作规划 时间一晃而过,弹指之间,进入公司已经15天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及陌生环境的磨合,使自己渐渐的融入和适应到新的工作环境中。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支持帮助......

    考试资讯

    2012年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 2012年度全省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工作采取网上报名、现场确认、网上缴费的方式。 考生于10月29日8:00至11月13日22:00登陆......

    资讯IT管理程序

    有限公司 资讯IT管理程序 为了保证公司内部资讯的安全以及避免因操作失误等人为因素导致计算机系统的损环,维护本公司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以保证正常动作,进一步提高公司电脑办公......

    蔬菜产业成农业支柱产业

    蔬菜产业成为我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支柱产业 今年以来,我镇2008年7个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坚持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以蔬菜产品为主线,着力围绕基地建设、产业化经......

    在海南港澳资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实习报告[范文大全]

    湖北经济学院会计系 湖北武汉 430061 本人XX年3月在海南港澳资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中心实习工作至今,通过实习对中国证券资讯市场的总体竞争环境以及在入世之后中国证券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