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执法检查总结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执法检查总结
为认真执行国务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关于修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决定》(以下简称《条例》和《决定》),贯彻落实全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重庆会议精神和省编办《关于加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意见》(X编办[2004]117号),实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由登记到管理的转变,促进我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我们于2004年10月12日——11月10日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执法检查。在省编办领导的有力指导下,在各市及部分县(市、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市编办及登记局的积极配合下,通过三个检查组全体同志的努力工作,现已顺利完成了对全省17个市、30个县(市、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和部分事业单位的检查。为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研究对策,促进工作,现将此次检查总结如下:
一、执法检查工作基本情况
(一)领导高度重视,给予了积极指导和大力支持
此次执法检查是《条例》和《决定》颁布以来的第一次。省编办领导十分重视,编办主任张耀文、常务副主任罗昌平不仅听取汇报,还要求一定要认真搞好检查。副主任XXX分别对全省三片检查作了动员,并对检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为进一步摸清情况,研究问题,推动工作,X主任还实地检查了蚌埠、阜阳、宿州三市及6个县(区),积极向三市党委、政府领导同志及工作人员宣讲《条例》,对所查市、县(区)编办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要求。
省编办《关于开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执法检查的通知》下发后,各市、县(市、区)党委、政府及编办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布置开展自查,制定整改措施。如宣城市编办领导十分重视,在各县(市、区)及市直单位自查的基础上,先后组织了三次全面检查。正在省里参加学习的该市人事局长、编办主任郑在霞同志,也提前一天赶回宣城向检查组汇报并自始至终陪同检查组接受检查,虚心听取检查组的意见。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为全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执法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二)覆盖范围广大,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改进提高
此次执法检查除省局组织的检查外,大部分市均开展了自查和互查,检查的范围涉及了全省17个市和大部分的县(市、区)。检查内容包括各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执行《条例》和《决定》的情况,实施登记管理,开展社会服务,宣传《条例》规定,加强内部建设,进行理论创新,以及二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等18项内容,是登记管理工作的衡量标准。通过检查,我们量化并实践了工作标准。
各地接到省编办《关于开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执法检查的通知》后,能在认真开展自查、互查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积极进行整改,有的明确了机构编制,有的选配了工作人员,有的突击整理了档案,有的购置了现代化办公设备。黄山市认真组织县(区)自查互查,就存在的问题下发了整改通知,并进行了复查;对以往登记管理过程中缺失的档案材料,按内容登记在册,并督促各事业单位及其举办单位补齐,真正促进了工作。
检查过程中,检查组的同志都能够认真负责,仔细检查,对被检查单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都能够及时指出,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被检查单位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也都能虚心听取批评和建议,决心按照《条例》和有关要求把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促上去。
(三)组织工作严谨,保证了执法检查的客观公正
为确保检查工作的客观公正,我们在全省三片之间进行“推磨式”检查,省局同志只负责组织实施,不参加具体评分,由参加检查组的市局同志评分。检查组的同志克服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不辞劳累,不怕烦琐,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方法和步骤,认真开展检查。检查前召开准备会,明确任务,提出要求,随机抽取要检查的县(市、区);在检查过程中,严格按照评分标准和项目,听取工作汇报,实地勘查办公地点,查阅登记资料,抽查事业单位登记档案,检查信息系统,对照18项工作标准逐项进行认真检查;检查后各检查组进行民主评议,并广泛交流意见,在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独立打分。这些措施的科学制定和认真执行,有力保证了执法检查工作的客观公正。
(四)增进交流了解,锻炼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队伍
检查的目的在于总结成绩、发现问题、促进工作,检查的过程也是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每到一地,检查组的同志都能够积极复印搜集材料,虚心学习兄弟市、县(市、区)的先进做法与宝贵经验;评议时,也能就共性的问题开展讨论,深入探讨业务工作。同志们在检查过程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而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沟通了信息,增进了友谊。
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现状
(一)地方领导重视登记管理工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和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大部分市、县领导都能够正确认识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机构编制、人员选配、软硬件建设、财政、宣传等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顺利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如霍山县委、县政府让县财政拨出专项经费,为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购置了专用档案柜和档案盒,更新了电脑和打印机。县委、县政府表示将继续积极支持,力求做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地方办公。怀远县委、县政府与县法院一起专题研究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按照依法行政的原则,发挥登记工作作用,解决乡财上划有关债务问题。宿州市埇桥区政府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以证书使用相关部门领导为组员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以政府名义发文加强登记管理工作。
各地领导还十分重视《条例》等法规文件的宣传工作,支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以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成效显著。如宿州市埇桥区于《条例》颁布5周年之际,在区委、区政府大门口拉起宣传横幅,扩大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影响。凤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局长、编办主任纪延波还在电视上宣传《条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池州等市专门举办了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培训班,宣传了《条例》精神,提高了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对登记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效促进了登记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基础性工作质量普遍提高
自2001年实施全国统一登记以来,我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克服困难,大胆创新,扎实工作,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普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检查结果来看,除极个别市以外,初始登记已经顺利完成,监督管理初步展开,组织机构基本健全,规章制度逐步完善,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全省事业单位的登记率、年检率都比较高,且大部分都能做到依法登记,严格把关,及时公告,热情服务。如宿松、潜山两县各登记了200个左右事业单位,登记率很高;铜陵、淮南两市档案材料齐全,登记工作较为规范,登记质量过硬。滁州市在办理事业单位初始登记时,统一要求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并与会计师事务所商定验资费用最高不得超过500元,既做到了依法登记,也维护了事业单位的切身利益。淮南市对未按规定及时进行年检的事业单位予以公告,并限定开办资金上下浮动超过20%即要办理变更登记。此外,在规范档案管理、遵守财务纪律、开展社会服务等方面也都逐渐趋于规范,走向科学。
(三)办公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
各级党委、政府和编办千方百计增加财政投入,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配备了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从而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如合肥市积极争取财政支持,一次性为所属县(区)配齐了电脑,蚌埠市统一为所属县(区)配齐了档案盒。在检查过程中,各级登记管理局采取多种形式汇报工作情况,如六安市播放了录像,合肥、蚌埠、黄山、淮南等市和凤台县都演示了多媒体,芜湖市将多媒体与录像结合录制播放。蚌埠、淮南市还专门建立了自己的登记网站。这些措施,充分展示了我省登记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扩大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影响,为下一步实行网上登记打下了基础。
(四)机构编制和人员配备取得突破
除阜阳外,全省市、县(市、区)大都成立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并明确了机构编制,选配了工作人员,基本保证了登记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目前,全省市级以下登记管理机构共103个,其中单设的49个(行政21个,事业28个),合署(挂牌)的54个(行政39个,事业15个)。设区的市登记局16个,其中副县级6个(单设5个,合署1个),正科级10个(单设4个,合署6个)。县(市、区)级登记局87个,其中单设的39个(行政17个,事业22个),合署(挂牌)的48个(行政35个,事业13个)。
全省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共有工作人员196名,201人参加了省编办和省法制办联合举办的行政执法培训,取得了行政执法资格;82人参加了国家登记局举办的《行政许可法》与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培训。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从而使登记管理工作有了可靠的人员保证。
三、存在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今年还被国家局评为登记管理先进单位予以表彰。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自身还存在许多不足,和先进省份相比还有一些差距,集中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部分地区组织机构不够健全
由于种种原因,个别市和部分县(市、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组织机构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有的没有设立;有的尚未独立设置,只是编办的一个科室;有的虽然独立设置,但人员编制未能明确;有的虽然独立设置了,人员编制也已明确,但人员配备不到位,有的甚至只有兼职人员,且不是主要负责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事情归根结底还要人做,组织机构的不健全既造成了行政许可实施主体不明确、法定程序不规范等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登记管理质量,致使部分登记管理机关出现了事情成堆,却无人做的落后局面。
(二)一些登记管理机关档案管理不规范
档案的齐备、规范与否,直接体现了登记管理工作的质量。我们在检查中发现,许多登记管理机关的档案材料不够全面,审核手续不健全。有的材料虽然基本全面,但还有档案没有整理入盒,管理不规范的情况。这些情况,很容易导致档案的缺失、损毁,给实施登记管理、提供社会服务造成许多不便,还可能导致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登记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我们发现,在登记管理过程中,一些极其重要的制度未能得到全面彻底的贯彻执行。一是部分地区办理事业单位初始登记时,没有按规定进行验资,或验资不规范,材料不全面。二是法定代表人变更时,没有按规定对前任法定代表人进行离任审计。三是公告制度未能严格执行,有的只在网上或内部报刊予以公告,个别甚至在办公楼门口宣传栏张贴。四是“零报告”制度执行普遍不力,影响了诚信安徽建设的进程。五是监管措施不力,没能对事业单位实施有效的规范管理,仅仅只是停留在登记的层面上。
(四)全省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
从横向上看,我省中、南片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进展相对较好,而北片则相对落后,极个别市、县(市、区)甚至没有开展事业单位登记工作。有的地区各方面条件基本具备,但由于领导思想不够重视、人员配备不到位等原因,各项工作仍然进步缓慢,登记率、年检率都很低,大大影响了全省整体水平的提高。
(五)县级登记管理机关理论研究与制度创新普遍不够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制度是工作的规范。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创新务实的制度建设,是登记管理工作走向规范、走向发展的可靠保证和不竭动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进行理论研究和制度创新很有必要,延展拓深的空间也很大。从检查情况来看,大部分县(市、区)仅仅停留在埋头做事上,理论研究和制度创新没有什么进展。县(市、区)一级是贯彻执行政策的基础力量,可以说是微观之首、宏观之末。从长远来看,这种情况甚堪忧虑。
(六)二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普遍薄弱
二类事业单位既是宝贵的社会资源,又属《条例》规定的登记范围。由于历史和经济的原因,我省二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普遍薄弱,远远落后于发达省份,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在检查中发现,有的地区现有的符合条件的二类事业单位也没有进行登记,这势必会影响社会力量办事业的积极性,影响登记工作的拓展。
四、整改措施
(一)督促贯彻落实好省编办《转发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施行国务院第411号令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确保市、县(市、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能独立设置、有相应规格、有专职局长和工作人员,争取尽快在全省范围内形成组织机构健全、人员选配到位、规章制度完备、监督管理规范的工作格局。
(二)充分发挥登记管理的作用,加强与人事编制部门的协调配合,从人事编制、工资审核等方面对事业单位进行更加有效的监督管理。
(三)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特别是《行政许可法》颁布以来,行政许可工作所要担负的法律责任越来越明确,所以做到依法登记、规范管理也就愈显得重要而紧迫。为及时解决登记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拟从法制办或律师事务所等单位聘请法律顾问,切实提高登记管理机关依法行政的能力。
(四)加强督促检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县(区)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促进各项工作的科学规范。重点是验资报告、离任审计、依法公告、“零报告”制度执行等关键且薄弱的环节,提高登记管理质量。
(五)以年检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规范事业单位法人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在法制办清理涉及行政许可事项的基础上,对《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审理,对未列入行政许可事项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变更,规范事业单位法人行为。
(六)利用各种机会,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加强地区之间交流,特别要加强对后进市、县(市、区)登记管理机关进行重点帮扶,以提高我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拟让工作相对先进市派出素质过硬、能力较强、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采取开经验交流会、定向驻点帮助等形式进行帮扶,全面提高我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水平。
(七)在依法行政、确保登记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提高二类事业单位的登记率,努力改变我省此项工作的落后局面。
(八)重心下移基层,坚持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目标,大力开展学习培训、理论研究和交流,特别是要努力提高县(市、区)级登记管理机关的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执法严格、作风优良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队伍。
(九)按照省编办《关于开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执法检查的通知》(X编办[2004]126号)规定,对这次检查中评分较高、整体工作较好的单位予以表彰,适时召开由各市分管事业单位登记工作的编办主任和各市、县(市、区)负责登记工作的同志参加的全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会议,并在会上予以颁奖。
第二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执法检查总结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执法检查总结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执法检查总结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执法检查总结
为认真执行国务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关于修改%26lt;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26gt;的决定》,贯彻落实全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重庆会议精神和省编办《关于加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意见》,实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由登记到管理的转变,促进我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我们于10月12日——11月10日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执法检查。在省编办领导的有力指导下,在各市及部分县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市编办及登记局的积极配合下,通过三个检查组全体同志的努力
工作,现已顺利完成了对全省17个市、30个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和部分事业单位的检查。为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研究对策,促进工作,现将此次检查总结如下:
一、执法检查工作基本情况
领导高度重视,给予了积极指导和大力支持
此次执法检查是《条例》和《决定》颁布以来的第一次。省编办领导十分重视,编办主任张耀文、常务副主任罗昌平不仅听取汇报,还要求一定要认真搞好检查。副主任陈运才分别对全省三片检查作了动员,并对检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为进一步摸清情况,研究问题,推动工作,陈主任还实地检查了蚌埠、阜阳、宿州三市及6个县,积极向三市党委、政府领导同志及工作人员宣讲《条例》,对所查市、县编办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要求。
省编办《关于开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执法检查的通知》下发后,各市、县
党委、政府及编办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布置开展自查,制定整改措施。如宣城市编办领导十分重视,在各县及市直单位自查的基础上,先后组织了三次全面检查。正在省里参加学习的该市人事局长、编办主任郑在霞同志,也提前一天赶回宣城向检查组汇报并自始至终陪同检查组接受检查,虚心听取检查组的意见。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为全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执法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覆盖范围广大,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改进提高
此次执法检查除省局组织的检查外,大部分市均开展了自查和互查,检查的范围涉及了全省17个市和大部分的县。检查内容包括各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执行《条例》和《决定》的情况,实施登记管理,开展社会服务,宣传《条例》规定,加强内部建设,进行理论创新,以及二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等18项内容,是登记管理工作的衡量标准。通
过检查,我们量化并实践了工作标准。
各地接到省编办《关于开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执法检查的通知》后,能在认真开展自查、互查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积极进行整改,有的明确了机构编制,有的选配了工作人员,有的突击整理了档案,有的购置了现代化办公设备。黄山市认真组织县自查互查,就存在的问题下发了整改通知,并进行了复查;对以往登记管理过程中缺失的档案材料,按内容登记在册,并督促各事业单位及其举办单位补齐,真正促进了工作。
检查过程中,检查组的同志都能够认真负责,仔细检查,对被检查单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都能够及时指出,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被检查单位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也都能虚心听取批评和建议,决心按照《条例》和有关要求把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促上去。
组织工作严谨,保证了执法检查的客观公正
为确保检查工作的客观公正,我们在全省三片之间进行“推磨式”检查,省局同志只负责组织实施,不参加具体评分,由参加检查组的市局同志评分。检查组的同志克服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不辞劳累,不怕烦琐,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方法和步骤,认真开展检查。检查前召开准备会,明确任务,提出要求,随机抽取要检查的县;在检查过程中,严格按照评分标准和项目,听取工作汇报,实地勘查办公地点,查阅登记资料,抽查事业单位登记档案,检查信息系统,对照18项工作标准逐项进行认真检查;检查后各检查组进行民主评议,并广泛交流意见,在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独立打分。这些措施的科学制定和认真执行,有力保证了执法检查工作的客观公正。
增进交流了解,锻炼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队伍
检查的目的在于总结成绩、发现问题、促进工作,检查的过程也是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每到一地,检查组的同志都能够积极复印搜集材料,虚心学习兄弟市、县的先进做法与宝贵经验;评议时,也能就共性的问题开展讨论,深入探讨业务工作。同志们在检查过程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而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沟通了信息,增进了友谊。
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现状
地方领导重视登记管理工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和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大部分市、县领导都能够正确认识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机构编制、人员选配、软硬件建设、财政、宣传等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顺利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如霍山县委、县政府让县财政拨出专项经费,为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购置了专用档案柜和档案盒,更新了电脑和打印机。县委、县政府表示将继续积
极支持,力求做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地方办公。怀远县委、县政府与县法院一起专题研究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按照依法行政的原则,发挥登记工作作用,解决乡财上划有关债务问题。宿州市埇桥区政府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以证书使用相关部门领导为组员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以政府名义发文加强登记管理工作。
各地领导还十分重视《条例》等法规文件的宣传工作,支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以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成效显著。如宿州市埇桥区于《条例》颁布5周年之际,在区委、区政府大门口拉起宣传横幅,扩大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影响。凤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局长、编办主任纪延波还在电视上宣传《条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池州等市专门举办了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培训班,宣传了《条例》精神,提高了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对登记管理工作重要性 的认识,有效促进了登记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基础性工作质量普遍提高
自实施全国统一登记以来,我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克服困难,大胆创新,扎实工作,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普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检查结果来看,除极个别市以外,初始登记已经顺利完成,监督管理初步展开,组织机构基本健全,规章制度逐步完善,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全省事业单位的登记率、年检率都比较高,且大部分都能做到依法登记,严格把关,及时公告,热情服务。如宿松、潜山两县各登记了200个左右事业单位,登记率很高;铜陵、淮南两市档案材料齐全,登记工作较为规范,登记质量过硬。滁州市在办理事业单位初始登记时,统一要求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并与会计师事务所商定验资费用最高不得超过500元,既做到了依法登记,也维护
了事业单位的切身利益。淮南市对未按规定及时进行年检的事业单位予以公告,并限定开办资金上下浮动超过20%即要办理变更登记。此外,在规范档案管理、遵守财务纪律、开展社会服务等方面也都逐渐趋于规范,走向科学。
办公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
各级党委、政府和编办千方百计增加财政投入,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配备了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从而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如合肥市积极争取财政支持,一次性为所属县配齐了电脑,蚌埠市统一为所属县配齐了档案盒。在检查过程中,各级登记管理局采取多种形式汇报工作情况,如六安市播放了录像,合肥、蚌埠、黄山、淮南等市和凤台县都演示了多媒体,芜湖市将多媒体与录像结合录制播放。蚌埠、淮南市还专门建立了自己的登记网站。这些措施,充分展示了我省登记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扩大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影响,为
下一步实行网上登记打下了基础。
机构编制和人员配备取得突破
除阜阳外,全省市、县大都成立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并明确了机构编制,选配了工作人员,基本保证了登记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目前,全省市级以下登记管理机构共103个,其中单设的49个,合署的54个。设区的市登记局16个,其中副县级6个,正科级10个。县级登记局87个,其中单设的39个,合署的48个。
全省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共有工作人员196名,201人参加了省编办和省法制办联合举办的行政执法培训,取得了行政执法资格;82人参加了国家登记局举办的《行政许可法》与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培训。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从而使登记管理工作有了可靠的人员保证。
三、存在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今年还被
国家局评为登记管理先进单位予以表彰。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自身还存在许多不足,和先进省份相比还有一些差距,集中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部分地区组织机构不够健全
由于种种原因,个别市和部分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组织机构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有的没有设立;有的尚未独立设置,只是编办的一个科室;有的虽然独立设置,但人员编制未能明确;有的虽然独立设置了,人员编制也已明确,但人员配备不到位,有的甚至只有兼职人员,且不是主要负责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事情归根结底还要人做,组织机构的不健全既造成了行政许可实施主体不明确、法定程序不规范等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登记管理质量,致使部分登记管理机关出现了事情成堆,却无人做的落后局面。
一些登记管理机关档案管理不规范
档案的齐备、规范与否,直接体现了登记管理工作的质量。我们在检查中发现,许多登记管理机关的档案材料不够全面,审核手续不健全。有的材料虽然基本全面,但还有档案没有整理入盒,管理不规范的情况。这些情1 2 下一页
第三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总结
望谟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总结
望谟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认真贯彻实施《档案法》的有关规定,为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登记管理和其他管理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为事业单位服务。到目前我局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管理办法》,对登记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了具体规范。其总结如下:
一、增强专业性培训。档案管理人员由专人负责登记档案管理工作,积极支持档案员参加档案现代化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目前,我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配备了1名事登局干部,具体负责356个事业单位的登记、变更、年检、网上办公、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监督和档案管理工作。
二、注重基础性工作。法人登记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是体现档案利用价值的关键所在。档案归档的基础性工作在于各个事业单位,我们登记管理部门需要从基础抓起。设置事业法人登记管理的档案室一个和档案柜四个。通过参加登记档案管理知识培训班、按照事业单位登记档案标准和范本等形式,从源头规范了档案,提高了档案标准,便于后期年审、网上办公、集中进行归档等各项工作。
三、发挥档案服务工作。登记档案最终的目的就是在于“信息”服务。对内在事业单位管理上,对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发挥好登记档案信息服务,就必须紧密围绕机构编制工作大局加强档案管理,抓好档案管理促进机构编制工作大局这个目标,向好的档案机构学习,汲取档案管理和开发利用的经验和做法,积极开展信息开发和档案资料编研完善工作,以提高登记档案的利用和服务价值。
第四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执行情况的工作报告
一、《条例》执行情况
(一)在市编办、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的精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及县编办的正确领导下,我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有条不紊的开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工作中,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编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精神,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思路,并结合无棣县各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把加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宣传力度作为搞好工作的前提,把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作为搞好工作的关键,把依法办事、规范操作作为搞好工作的重要步骤,促进了无棣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有力地支持了无棣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县编委办公室组织负责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人员,共同认真学习《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市编办关于做好事业单位登记年检的通知,明确事业单位登记年检的范围、内容、程序以及非法人事业单位向法人事业单位过渡的原则和条件。在提高业务素质和明确任务的基础上,县编委办公室专门下发事业单位登记须知,使各单位明确了登记、年检程序和具体办法,并均按规定标准和要求办理非法人向法人单位过渡和年检有关手续。
(二)我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现状
1、我县共有各类事业单位309个,已登记的事业单位法人数234个,其中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有1个。
2、在我县已登记的事业单位法人中,按层级分:县级事业单位法人有167个,乡级事业单位法人有67个;按业务范围分:公益性事业单位92个,承担行政职责类的事业单位44个,属生产经营性的事业单位有23个,其他类事业单位有75个;按开办资金数额分:1万以下的单位没有,1万到5万的有83个,5到10万的单位有28个,10到50万的单位有49个,50到100万的单位有14个,100到500万的单位有42个,500到1000万的单位有10个,1000到2000万的单位有4个,2000到一亿的单位有4个,没有开办资金在一亿以上的事业单位。按行业分:教育事业单位有43个,卫生事业单位有36个,农业事业单位11,其他类事业单位144个。
根据《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事业单位的资产比原登记的开办资金数额增加或者减少超过20%时,应当申请变更登记”。结合实际情况,我县很少有变更业务范围、开办资金的单位,由于国资管理部门验资报告不及时,其他验资部门收费较高,致使个别需要变更或年检的事业单位不能及时提供齐全的证件,延误变更或年检工作。建议上级出台事业单位开办资金管理等相关办法,相信进一步明确规定、科学界定,将使开办资金更能真实反映事业单位资产运作状况。
3、仍有部分单位未能登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仍存在部分事业单位未按法人登记,主要原因是部分单位未配备法人或没有独立办公场所及开办资金,因此暂不能提供相应的材料。二是事业单位财务不能独立,成为影响事业单位获得法人资格的重要因素。三是单位规模小、人员编制少,常年寄生于机关单位,无法具备成为事业法人的条件。部分事业单位在机构设立之初,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单位人员编制数核定在3人以下,这样的单位有其设立的必要性,但又无法具备成为事业法人的条件,即使单位想通过法人登记成为独立法人,也因不具备条件而无法实现。
4、鲁北高新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无棣分院隶属于鲁北高新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为股级财政补贴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由鲁北高新技术开发区人民医院内部调剂。依据《条例》第十三条规定,我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对其进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
二、《条例》执行情况总体评价
自《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我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编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编办领导主动加强对登记管理工作的指导,始终把登记工作作为目标责任写入计划和工作责任书。登记管理机关认真贯彻执行《条例》及《实施细则》,围绕事业单位改革大局,坚持以规范登记为基础,以创新机制为动力,以突出监管为抓手,扎实有效地开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有力地保障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了事业单位公益职能的发挥。几年来,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维护市场经济和社会秩序做出了贡献。
三、对《条例》具体内容和规定的评价
《条例》中各项制度设计和程序规定有其合法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具体表现在:
1、进一步明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权利和义务。一是登记管理机关有权要求事业单位按照《条例》和其他有关规定申请登记、接受有关管理,并有权对事业单位违反《条例》的行为进行处罚;同时承担依法保护经核准登记或者备案的事业单位与登记事项有关的合法权益予的义务。二是事业单位有权申请登记,有权要求登记管理机关对与登记事项有关的合法权益予以保护,并对登记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条例》规定的登记管理行为提出申诉;同时承担按规定申请有关登记、提交报告及其他材料、配合登记管理机关对其依法实施有关监督管理的义务。
2、有利于年检工作的顺利开展。事业单位法人报告制度,是指事业单位法人根据《条例》的规定,每分别向登记管理机关和审批机关报送上一执行《条例》的情况的一项法定制度。事业单位应就上一执行《条例》和按照登记事业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总结和自查,并将自查结果,即“报告”于3月31日前分别报送登记管理机关和审批机关;登记管理机关依法对其报告进行审查,并根据审查情况作出相应处臵包括确认其《事业单位的法人证书》是否继续有效等。
3、有利于加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根据《条例》规定积极采取定期检查、重点抽查和实地核查等方法,加强对事业单位的日常监督管理,重点查验《法人证书》的悬挂情况,检查事业单位是否按时办理变更登记手续,了解事业单位是否按界定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等,把监督管理的着力点从重视事后惩戒转变到事前防范和事中监管,不断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四、对《条例》修改的意见建议
(一)对《条例》的修改意见
一是建议修改《条例》第九条。该条规定“经登记的事业单位,凭《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刻制印章„„”,但在实际工作中,单位仅需根据机构批文就可以向相关审批机关申请刻制印章,且根据目前事业单位登记的做法,事业单位提交的各项登记申请材料均需加盖单位印章方为有效。建议将该条明确为:经批准登记的事业单位,方能对外公示启用单位印章,申请开立银行账户。事业单位应当将印章样式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二是建议增加经济处罚条款。在《登记条例》第19条规定的基础上,建议:针对情节严重的,增加“机构编制部门不予核编,财政部门不予核拨工资等”。对于事业单位登记的违法乱纪行为,除了“行政处罚”外,可以增加“经济处罚”条款。三是建议修改年检法定时间,给予适当延期。《登记条例》第17条规定:事业单位应当于每年3月31日前分别向登记管理机关和审批机关报送上一执行本条例情况的报告。一般来说各单位拿到年终财务报表,最快也要到一月中旬。这个时间段又近年终,正值春节长假,是默认的工作停滞期,特别是中小学校、幼儿园往往要等到开学后各项基础工作到位之后再办理年检工作。综合上述原因,年检的有效时段,实际上短之又短,建议将年检时间延长至每年4月30日。
(二)日常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是建议上级修改完善《法人证书》使用管理的有关规定。现有法人登记管理制度是建立在《登记条例》规定的“事业单位应当具备法人条件”的理想状态下,然而新成立事业单位无法一夜之间成为事业法人,机构设立后要配备工作人员、配备领导干部、办理社保等,这些事务牵涉到非法人单位办理有关事务如何与《法人证书》使用管理规定相互衔接问题。建议上级登记机关能尽快从法律、法规的层面,修改完善证书使用管理有关规定,以增强登记执法行为严密性,这将更加有利于《法人证书》的规范管理。
二是建议出台确实可行的注销登记管理办法。一些事业单位被撤并调整后,资产清算、人员调整、新设单位法定代表人任命等后续工作未能按期完成,有些后续工作一拖就是几年,虽登记机关能尽可能及时收缴单位印章和《法人证书》,但注销登记工作难以严格按规定办理。建议上级登记管理机关与财政等部门,出台有关规定,明确规定事业单位法人终止后的清算主体机关和配合机关,便于登记管理机关对事业单位法人注销前的清算行为进行管理监督,防止因责任不明确而产生的相互推诿现象。同时明确清算组织成立的时限,有利于对清算主体机关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
三是建议修改报告书有关内容。年检表格里的经费收支情况项目里的“上结余”和“本结余”栏,与财务管理的口径不一致,经常造成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误填的情况,需要登记机关反复强调,延误了工作时间。建议将“上结余”直接改为“上年末净资产合计”或“上年末所有者权益合计”,“本结余”改为“本年末净资产合计”或“本年末所有者权益合计”,直接体现该单位资产的增加或减少情况和债权债务情况。同时建议登记管理机关意见栏增设登记管理机关审核盖章栏,增强年检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四是进一步加强登记管理机构建设。研究解决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积极协同有关部门,以行之有效的措施,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督促力度,同时协调相关部门对未登记为法人的事业单位予以制约和督促,增强其对事业单位登记年检工作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提高登记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各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承担《登记条例》规定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职能,肩负着参与、配合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任务。
第五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自查报告
漳县四族小学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贯彻落实情况
根据漳编办发相关文件要求,为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规范事业单位行为,提高公益服务质量,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规定,结合2017事业单位法人检验情况,我单位对履行事业法人职责情况进行了认真自查,先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两年来,我校始终按规定按时办理年检;始终按上级部门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无超出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的不良行为;始终做到单位财务独立核算,单位资产保障正常,无抽逃、转移开办资金行为;我校现仍继续具备相关登记事项所要求的资质,且从未停止过开展业务活动,在实际使用的名称,包括单位印章、标牌及其他表示单位名称的标记与核准登记的名称完全一致,从无擅自加挂牌子、改变单位名称的行为;我校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副本齐全有效,并从无涂改、出租、出借《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者出租、出借单位印章的行为,有专人管理印章,并实行登记制度;近两年,我校偶有接受捐赠、资助的情况,我校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做到专款专用,其使用情况完全符合条例和其他有关规定;另外,对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我们也能够始终坚持强化学习、学以致用,模范遵守;并妥善保存事业单位登记、年检资料。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按规定要求《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正本要悬挂在单位醒目的位置,虽然我们从制度上是要求这样做了,然而,我们没有做到证件及时上墙。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出现证件不能及时上墙的主要原因:一是年检期间,证件下墙后不能及时上墙;二是虽有制度约束,但监管上疏失;三是认识上存有盲区,有忽略不计现象的存在,没有把此项工作视如抓好教学质量同等对待等。
四、整改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校领导非常重视,从提高教职工认识入手,强化师生“学校无小事、细微见责任”的思想意识,在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的同时,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切实做好专项监督检查的相关工作。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做到证件因故下墙之后,交由专人负责上墙,对于平日里不重视牌、证上墙的工作人员则采取严厉措施进行限期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