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登记局上半年总结

时间:2019-05-12 06:11: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事业单位登记局上半年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事业单位登记局上半年总结》。

第一篇:事业单位登记局上半年总结

2011年度事业单位年检登记

工作总结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编办、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的具体指导下,我局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强化管理,在全面推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进程中,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大力宣传、狠抓落实,较好完成了事业单位年检登记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认真学习,大力宣传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规定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是依法管理的工作需要,是保障事业单位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一项重要措施。为认真做好今年的事业单位登记工作,我们在网上开设专栏,宣传《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相关内容,使登记管理工作深入人心,使事业单位在思想上、认识上得到了提高。同时,登记局全体人员认真学习宣传《暂行条例》,严格按《条例》办事,推动登记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二、规范程序,认真完成年检和登记工作

严格规范年检程序,较好地完成了年度事业单位法人年审任务。全县应参加年审的事业单位法人个,已参加年审的事业单位法人个,年审率100%。新设立登记事业单位法人个,办理事业单位变更登记个。

(一)创新方法,提升年审水平

事业单位年审工作时间短、任务重、要求高,只有创新方法,才能把握工作主动权。为此,我们坚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方式,尽最大可能提高了事业单位年审率。我们注重与时俱进,利用网络通知年检单位。针对我县事业单位计算机普及率高,我们利用“县信息网”发布年检通知,相比往年的传统通知,效率大大提高了,有利于年检单位及时参加年检。我们坚持深入基层为事业单位讲解政策,排忧解难,变被动等待办理为主动预约服务。对下属事业单位较多的部门,采取提前集中预约办理的方法,做到受理、审核、发证一条龙服务,当天办妥;对资料不齐、不符合登记和年审条件的则耐心说明理由并提出要求,解决了偏远事业单位开展年审工作的困难。对没有登记或不及时登记年审的事业单位及时电话友情提醒,询问原因,发出催办函,或上门催办,督促其及时办理年审。同时,今年我们实行了“全天式”年审。由于事业单位年审业务性强、时间紧,工作量大,加上今年正值换届之年,工作衔接有个过程。各部门、各事业单位工作性会议较多,领导任职、人员换岗等原因导致人员流动频繁,造成事业单位不能按部就班地及时办理年审手续。针对这一实际,我们实施全天候办公,建立休息日值班制度,明确专人坐班受理,做到“申报不延时、审核不过夜”,还及时为前来年审的事业单位提供申报材料范本,制发事业单位登记和年审应提交材料和组织章程格式,尽最大

可能满足事业单位的需求。

(二)规范操作,确保质量到位

我们始终坚持质量第一,严格按照《实施细则》规定的内容、程序和时限办理年审,实行“三把关”,做到程序不乱、环节不减、工作不间断,确保了全县事业单位年审质量。

把好受理关。事业单位年审材料是否规范齐全、真实可靠,是搞好年审工作的第一道关口。我们在事业单位领取年度报告书时,就及时对经办人讲清应该提交哪些材料,表格如何填写,并就材料规范问题提出具体的明确的要求。在受理这一环节,严格按照《条例》的规定,做到“八个不受理”,即:材料不齐全的不受理;材料不真实的不受理;年度报告书无法定代表人签字的不受理;未加本单位与主管部门公章的不受理;有变更事项未及时办理变更登记的不受理;未开展自检自查写出书面总结的不受理;有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尚未纠正到位的不受理;有违法乱纪行为正在查处尚未结案的不受理。在坚持“八个不受理”的同时,结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清理工作,我们还要求原登记材料不齐全、不规范,填写不准确、不合逻辑以及漏填的事业单位,补齐材料后再年审。坚持按程序办事,特别是把住填表和审核关。对于填报不全,不符合要求,不具备条件的严格审查,该补的补,该退的退,不符合标准坚持不予通过年审。

把好审核关。受理责任人初审签字后,年审材料移送审核

责任人审核。审核责任人通过“三个对照”,确保年度报告书所填内容的准确性。“三个对照”即:以事业单位“三定”方案的批复与报告书上的单位名称、编制数和实有人数及业务活动开展情况相对照;以证书所列内容与年度报告书所填内容相对照;以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净资产与登记的开办资金相对照。审核责任人结合事业单位提交的证件材料,对登记事项、编制、所承担的职责任务现状、经费、资产及行业评估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核检验,并提出年审意见。

把好核准关。审核责任人提出年审意见后,年审材料交由登记管理机关主管领导核准。核准前,主管领导再次全面审核把关,确定准确无误后方可签署核准意见。受理责任人凭核准意见贴年审合格标识,并返还证书。同时,我们进一步完善了“一户一档”式管理制度,及时将各类申报材料入户归档,做到了档案齐备、规范。

三、规范管理,认真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我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管理办法》,着力对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的档案材料进行统一整理、规范和完善。在年检中再一次认真核对档案对登记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进行全面清查、审核,根据归档范围、归档时间等规范要求,核实有效材料,剔除无效材料,对不合格的材料该补充的补充,该重新填写的重新填写。为社会和相关事业单位提供阅览、复制、摘录档案提供了相关服务,发挥了档案

管理的作用。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年检工作结束后,我们从4月份开始准备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对事业单位登记资料和事业单位基本情况进行认真的梳理整理,对每个事业单位职能履行情况、工作运行质量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事业单位工作运行提出合理化的改进整顿意见,并积极开展事业单位职能履行情况调查研究,为搞好下一步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登记管理奠定基础。

二是收集整理事业单位设立、变更、年检等各种资料,归类录入微机,健全完善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电子档案。同时,对事业单位提交的纸质档案分类归档,进行规范化整理。

第二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总结

望谟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总结

望谟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认真贯彻实施《档案法》的有关规定,为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登记管理和其他管理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为事业单位服务。到目前我局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管理办法》,对登记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了具体规范。其总结如下:

一、增强专业性培训。档案管理人员由专人负责登记档案管理工作,积极支持档案员参加档案现代化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目前,我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配备了1名事登局干部,具体负责356个事业单位的登记、变更、年检、网上办公、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监督和档案管理工作。

二、注重基础性工作。法人登记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是体现档案利用价值的关键所在。档案归档的基础性工作在于各个事业单位,我们登记管理部门需要从基础抓起。设置事业法人登记管理的档案室一个和档案柜四个。通过参加登记档案管理知识培训班、按照事业单位登记档案标准和范本等形式,从源头规范了档案,提高了档案标准,便于后期年审、网上办公、集中进行归档等各项工作。

三、发挥档案服务工作。登记档案最终的目的就是在于“信息”服务。对内在事业单位管理上,对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发挥好登记档案信息服务,就必须紧密围绕机构编制工作大局加强档案管理,抓好档案管理促进机构编制工作大局这个目标,向好的档案机构学习,汲取档案管理和开发利用的经验和做法,积极开展信息开发和档案资料编研完善工作,以提高登记档案的利用和服务价值。

第三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执法检查总结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执法检查总结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执法检查总结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执法检查总结

为认真执行国务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关于修改%26lt;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26gt;的决定》,贯彻落实全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重庆会议精神和省编办《关于加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意见》,实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由登记到管理的转变,促进我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我们于10月12日——11月10日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执法检查。在省编办领导的有力指导下,在各市及部分县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市编办及登记局的积极配合下,通过三个检查组全体同志的努力

工作,现已顺利完成了对全省17个市、30个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和部分事业单位的检查。为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研究对策,促进工作,现将此次检查总结如下:

一、执法检查工作基本情况

领导高度重视,给予了积极指导和大力支持

此次执法检查是《条例》和《决定》颁布以来的第一次。省编办领导十分重视,编办主任张耀文、常务副主任罗昌平不仅听取汇报,还要求一定要认真搞好检查。副主任陈运才分别对全省三片检查作了动员,并对检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为进一步摸清情况,研究问题,推动工作,陈主任还实地检查了蚌埠、阜阳、宿州三市及6个县,积极向三市党委、政府领导同志及工作人员宣讲《条例》,对所查市、县编办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要求。

省编办《关于开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执法检查的通知》下发后,各市、县

党委、政府及编办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布置开展自查,制定整改措施。如宣城市编办领导十分重视,在各县及市直单位自查的基础上,先后组织了三次全面检查。正在省里参加学习的该市人事局长、编办主任郑在霞同志,也提前一天赶回宣城向检查组汇报并自始至终陪同检查组接受检查,虚心听取检查组的意见。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为全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执法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覆盖范围广大,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改进提高

此次执法检查除省局组织的检查外,大部分市均开展了自查和互查,检查的范围涉及了全省17个市和大部分的县。检查内容包括各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执行《条例》和《决定》的情况,实施登记管理,开展社会服务,宣传《条例》规定,加强内部建设,进行理论创新,以及二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等18项内容,是登记管理工作的衡量标准。通

过检查,我们量化并实践了工作标准。

各地接到省编办《关于开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执法检查的通知》后,能在认真开展自查、互查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积极进行整改,有的明确了机构编制,有的选配了工作人员,有的突击整理了档案,有的购置了现代化办公设备。黄山市认真组织县自查互查,就存在的问题下发了整改通知,并进行了复查;对以往登记管理过程中缺失的档案材料,按内容登记在册,并督促各事业单位及其举办单位补齐,真正促进了工作。

检查过程中,检查组的同志都能够认真负责,仔细检查,对被检查单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都能够及时指出,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被检查单位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也都能虚心听取批评和建议,决心按照《条例》和有关要求把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促上去。

组织工作严谨,保证了执法检查的客观公正

为确保检查工作的客观公正,我们在全省三片之间进行“推磨式”检查,省局同志只负责组织实施,不参加具体评分,由参加检查组的市局同志评分。检查组的同志克服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不辞劳累,不怕烦琐,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方法和步骤,认真开展检查。检查前召开准备会,明确任务,提出要求,随机抽取要检查的县;在检查过程中,严格按照评分标准和项目,听取工作汇报,实地勘查办公地点,查阅登记资料,抽查事业单位登记档案,检查信息系统,对照18项工作标准逐项进行认真检查;检查后各检查组进行民主评议,并广泛交流意见,在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独立打分。这些措施的科学制定和认真执行,有力保证了执法检查工作的客观公正。

增进交流了解,锻炼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队伍

检查的目的在于总结成绩、发现问题、促进工作,检查的过程也是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每到一地,检查组的同志都能够积极复印搜集材料,虚心学习兄弟市、县的先进做法与宝贵经验;评议时,也能就共性的问题开展讨论,深入探讨业务工作。同志们在检查过程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而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沟通了信息,增进了友谊。

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现状

地方领导重视登记管理工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和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大部分市、县领导都能够正确认识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机构编制、人员选配、软硬件建设、财政、宣传等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顺利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如霍山县委、县政府让县财政拨出专项经费,为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购置了专用档案柜和档案盒,更新了电脑和打印机。县委、县政府表示将继续积

极支持,力求做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地方办公。怀远县委、县政府与县法院一起专题研究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按照依法行政的原则,发挥登记工作作用,解决乡财上划有关债务问题。宿州市埇桥区政府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以证书使用相关部门领导为组员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以政府名义发文加强登记管理工作。

各地领导还十分重视《条例》等法规文件的宣传工作,支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以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成效显著。如宿州市埇桥区于《条例》颁布5周年之际,在区委、区政府大门口拉起宣传横幅,扩大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影响。凤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局长、编办主任纪延波还在电视上宣传《条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池州等市专门举办了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培训班,宣传了《条例》精神,提高了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对登记管理工作重要性 的认识,有效促进了登记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基础性工作质量普遍提高

自实施全国统一登记以来,我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克服困难,大胆创新,扎实工作,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普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检查结果来看,除极个别市以外,初始登记已经顺利完成,监督管理初步展开,组织机构基本健全,规章制度逐步完善,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全省事业单位的登记率、年检率都比较高,且大部分都能做到依法登记,严格把关,及时公告,热情服务。如宿松、潜山两县各登记了200个左右事业单位,登记率很高;铜陵、淮南两市档案材料齐全,登记工作较为规范,登记质量过硬。滁州市在办理事业单位初始登记时,统一要求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并与会计师事务所商定验资费用最高不得超过500元,既做到了依法登记,也维护

了事业单位的切身利益。淮南市对未按规定及时进行年检的事业单位予以公告,并限定开办资金上下浮动超过20%即要办理变更登记。此外,在规范档案管理、遵守财务纪律、开展社会服务等方面也都逐渐趋于规范,走向科学。

办公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

各级党委、政府和编办千方百计增加财政投入,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配备了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从而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如合肥市积极争取财政支持,一次性为所属县配齐了电脑,蚌埠市统一为所属县配齐了档案盒。在检查过程中,各级登记管理局采取多种形式汇报工作情况,如六安市播放了录像,合肥、蚌埠、黄山、淮南等市和凤台县都演示了多媒体,芜湖市将多媒体与录像结合录制播放。蚌埠、淮南市还专门建立了自己的登记网站。这些措施,充分展示了我省登记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扩大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影响,为

下一步实行网上登记打下了基础。

机构编制和人员配备取得突破

除阜阳外,全省市、县大都成立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并明确了机构编制,选配了工作人员,基本保证了登记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目前,全省市级以下登记管理机构共103个,其中单设的49个,合署的54个。设区的市登记局16个,其中副县级6个,正科级10个。县级登记局87个,其中单设的39个,合署的48个。

全省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共有工作人员196名,201人参加了省编办和省法制办联合举办的行政执法培训,取得了行政执法资格;82人参加了国家登记局举办的《行政许可法》与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培训。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从而使登记管理工作有了可靠的人员保证。

三、存在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今年还被

国家局评为登记管理先进单位予以表彰。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自身还存在许多不足,和先进省份相比还有一些差距,集中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部分地区组织机构不够健全

由于种种原因,个别市和部分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组织机构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有的没有设立;有的尚未独立设置,只是编办的一个科室;有的虽然独立设置,但人员编制未能明确;有的虽然独立设置了,人员编制也已明确,但人员配备不到位,有的甚至只有兼职人员,且不是主要负责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事情归根结底还要人做,组织机构的不健全既造成了行政许可实施主体不明确、法定程序不规范等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登记管理质量,致使部分登记管理机关出现了事情成堆,却无人做的落后局面。

一些登记管理机关档案管理不规范

档案的齐备、规范与否,直接体现了登记管理工作的质量。我们在检查中发现,许多登记管理机关的档案材料不够全面,审核手续不健全。有的材料虽然基本全面,但还有档案没有整理入盒,管理不规范的情况。这些情1 2 下一页

第四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执法检查总结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执法检查总结

为认真执行国务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关于修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决定》(以下简称《条例》和《决定》),贯彻落实全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重庆会议精神和省编办《关于加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意见》(X编办[2004]117号),实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由登记到管理的转变,促进我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我们于2004年10月12日——11月10日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执法检查。在省编办领导的有力指导下,在各市及部分县(市、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市编办及登记局的积极配合下,通过三个检查组全体同志的努力工作,现已顺利完成了对全省17个市、30个县(市、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和部分事业单位的检查。为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研究对策,促进工作,现将此次检查总结如下:

一、执法检查工作基本情况

(一)领导高度重视,给予了积极指导和大力支持

此次执法检查是《条例》和《决定》颁布以来的第一次。省编办领导十分重视,编办主任张耀文、常务副主任罗昌平不仅听取汇报,还要求一定要认真搞好检查。副主任XXX分别对全省三片检查作了动员,并对检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为进一步摸清情况,研究问题,推动工作,X主任还实地检查了蚌埠、阜阳、宿州三市及6个县(区),积极向三市党委、政府领导同志及工作人员宣讲《条例》,对所查市、县(区)编办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要求。

省编办《关于开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执法检查的通知》下发后,各市、县(市、区)党委、政府及编办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布置开展自查,制定整改措施。如宣城市编办领导十分重视,在各县(市、区)及市直单位自查的基础上,先后组织了三次全面检查。正在省里参加学习的该市人事局长、编办主任郑在霞同志,也提前一天赶回宣城向检查组汇报并自始至终陪同检查组接受检查,虚心听取检查组的意见。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为全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执法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二)覆盖范围广大,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改进提高

此次执法检查除省局组织的检查外,大部分市均开展了自查和互查,检查的范围涉及了全省17个市和大部分的县(市、区)。检查内容包括各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执行《条例》和《决定》的情况,实施登记管理,开展社会服务,宣传《条例》规定,加强内部建设,进行理论创新,以及二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等18项内容,是登记管理工作的衡量标准。通过检查,我们量化并实践了工作标准。

各地接到省编办《关于开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执法检查的通知》后,能在认真开展自查、互查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积极进行整改,有的明确了机构编制,有的选配了工作人员,有的突击整理了档案,有的购置了现代化办公设备。黄山市认真组织县(区)自查互查,就存在的问题下发了整改通知,并进行了复查;对以往登记管理过程中缺失的档案材料,按内容登记在册,并督促各事业单位及其举办单位补齐,真正促进了工作。

检查过程中,检查组的同志都能够认真负责,仔细检查,对被检查单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都能够及时指出,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被检查单位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也都能虚心听取批评和建议,决心按照《条例》和有关要求把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促上去。

(三)组织工作严谨,保证了执法检查的客观公正

为确保检查工作的客观公正,我们在全省三片之间进行“推磨式”检查,省局同志只负责组织实施,不参加具体评分,由参加检查组的市局同志评分。检查组的同志克服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不辞劳累,不怕烦琐,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方法和步骤,认真开展检查。检查前召开准备会,明确任务,提出要求,随机抽取要检查的县(市、区);在检查过程中,严格按照评分标准和项目,听取工作汇报,实地勘查办公地点,查阅登记资料,抽查事业单位登记档案,检查信息系统,对照18项工作标准逐项进行认真检查;检查后各检查组进行民主评议,并广泛交流意见,在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独立打分。这些措施的科学制定和认真执行,有力保证了执法检查工作的客观公正。

(四)增进交流了解,锻炼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队伍

检查的目的在于总结成绩、发现问题、促进工作,检查的过程也是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每到一地,检查组的同志都能够积极复印搜集材料,虚心学习兄弟市、县(市、区)的先进做法与宝贵经验;评议时,也能就共性的问题开展讨论,深入探讨业务工作。同志们在检查过程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而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沟通了信息,增进了友谊。

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现状

(一)地方领导重视登记管理工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和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大部分市、县领导都能够正确认识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机构编制、人员选配、软硬件建设、财政、宣传等方面提供了大力支持,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顺利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如霍山县委、县政府让县财政拨出专项经费,为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购置了专用档案柜和档案盒,更新了电脑和打印机。县委、县政府表示将继续积极支持,力求做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地方办公。怀远县委、县政府与县法院一起专题研究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按照依法行政的原则,发挥登记工作作用,解决乡财上划有关债务问题。宿州市埇桥区政府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以证书使用相关部门领导为组员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以政府名义发文加强登记管理工作。

各地领导还十分重视《条例》等法规文件的宣传工作,支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以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成效显著。如宿州市埇桥区于《条例》颁布5周年之际,在区委、区政府大门口拉起宣传横幅,扩大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影响。凤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局长、编办主任纪延波还在电视上宣传《条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池州等市专门举办了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培训班,宣传了《条例》精神,提高了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对登记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效促进了登记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基础性工作质量普遍提高

自2001年实施全国统一登记以来,我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克服困难,大胆创新,扎实工作,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普遍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检查结果来看,除极个别市以外,初始登记已经顺利完成,监督管理初步展开,组织机构基本健全,规章制度逐步完善,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全省事业单位的登记率、年检率都比较高,且大部分都能做到依法登记,严格把关,及时公告,热情服务。如宿松、潜山两县各登记了200个左右事业单位,登记率很高;铜陵、淮南两市档案材料齐全,登记工作较为规范,登记质量过硬。滁州市在办理事业单位初始登记时,统一要求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并与会计师事务所商定验资费用最高不得超过500元,既做到了依法登记,也维护了事业单位的切身利益。淮南市对未按规定及时进行年检的事业单位予以公告,并限定开办资金上下浮动超过20%即要办理变更登记。此外,在规范档案管理、遵守财务纪律、开展社会服务等方面也都逐渐趋于规范,走向科学。

(三)办公现代化水平大幅提高

各级党委、政府和编办千方百计增加财政投入,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配备了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从而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如合肥市积极争取财政支持,一次性为所属县(区)配齐了电脑,蚌埠市统一为所属县(区)配齐了档案盒。在检查过程中,各级登记管理局采取多种形式汇报工作情况,如六安市播放了录像,合肥、蚌埠、黄山、淮南等市和凤台县都演示了多媒体,芜湖市将多媒体与录像结合录制播放。蚌埠、淮南市还专门建立了自己的登记网站。这些措施,充分展示了我省登记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扩大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影响,为下一步实行网上登记打下了基础。

(四)机构编制和人员配备取得突破

除阜阳外,全省市、县(市、区)大都成立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并明确了机构编制,选配了工作人员,基本保证了登记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目前,全省市级以下登记管理机构共103个,其中单设的49个(行政21个,事业28个),合署(挂牌)的54个(行政39个,事业15个)。设区的市登记局16个,其中副县级6个(单设5个,合署1个),正科级10个(单设4个,合署6个)。县(市、区)级登记局87个,其中单设的39个(行政17个,事业22个),合署(挂牌)的48个(行政35个,事业13个)。

全省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共有工作人员196名,201人参加了省编办和省法制办联合举办的行政执法培训,取得了行政执法资格;82人参加了国家登记局举办的《行政许可法》与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培训。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从而使登记管理工作有了可靠的人员保证。

三、存在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今年还被国家局评为登记管理先进单位予以表彰。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自身还存在许多不足,和先进省份相比还有一些差距,集中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部分地区组织机构不够健全

由于种种原因,个别市和部分县(市、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组织机构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有的没有设立;有的尚未独立设置,只是编办的一个科室;有的虽然独立设置,但人员编制未能明确;有的虽然独立设置了,人员编制也已明确,但人员配备不到位,有的甚至只有兼职人员,且不是主要负责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事情归根结底还要人做,组织机构的不健全既造成了行政许可实施主体不明确、法定程序不规范等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登记管理质量,致使部分登记管理机关出现了事情成堆,却无人做的落后局面。

(二)一些登记管理机关档案管理不规范

档案的齐备、规范与否,直接体现了登记管理工作的质量。我们在检查中发现,许多登记管理机关的档案材料不够全面,审核手续不健全。有的材料虽然基本全面,但还有档案没有整理入盒,管理不规范的情况。这些情况,很容易导致档案的缺失、损毁,给实施登记管理、提供社会服务造成许多不便,还可能导致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登记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我们发现,在登记管理过程中,一些极其重要的制度未能得到全面彻底的贯彻执行。一是部分地区办理事业单位初始登记时,没有按规定进行验资,或验资不规范,材料不全面。二是法定代表人变更时,没有按规定对前任法定代表人进行离任审计。三是公告制度未能严格执行,有的只在网上或内部报刊予以公告,个别甚至在办公楼门口宣传栏张贴。四是“零报告”制度执行普遍不力,影响了诚信安徽建设的进程。五是监管措施不力,没能对事业单位实施有效的规范管理,仅仅只是停留在登记的层面上。

(四)全省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

从横向上看,我省中、南片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进展相对较好,而北片则相对落后,极个别市、县(市、区)甚至没有开展事业单位登记工作。有的地区各方面条件基本具备,但由于领导思想不够重视、人员配备不到位等原因,各项工作仍然进步缓慢,登记率、年检率都很低,大大影响了全省整体水平的提高。

(五)县级登记管理机关理论研究与制度创新普遍不够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制度是工作的规范。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创新务实的制度建设,是登记管理工作走向规范、走向发展的可靠保证和不竭动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进行理论研究和制度创新很有必要,延展拓深的空间也很大。从检查情况来看,大部分县(市、区)仅仅停留在埋头做事上,理论研究和制度创新没有什么进展。县(市、区)一级是贯彻执行政策的基础力量,可以说是微观之首、宏观之末。从长远来看,这种情况甚堪忧虑。

(六)二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普遍薄弱

二类事业单位既是宝贵的社会资源,又属《条例》规定的登记范围。由于历史和经济的原因,我省二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普遍薄弱,远远落后于发达省份,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在检查中发现,有的地区现有的符合条件的二类事业单位也没有进行登记,这势必会影响社会力量办事业的积极性,影响登记工作的拓展。

四、整改措施

(一)督促贯彻落实好省编办《转发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施行国务院第411号令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确保市、县(市、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能独立设置、有相应规格、有专职局长和工作人员,争取尽快在全省范围内形成组织机构健全、人员选配到位、规章制度完备、监督管理规范的工作格局。

(二)充分发挥登记管理的作用,加强与人事编制部门的协调配合,从人事编制、工资审核等方面对事业单位进行更加有效的监督管理。

(三)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特别是《行政许可法》颁布以来,行政许可工作所要担负的法律责任越来越明确,所以做到依法登记、规范管理也就愈显得重要而紧迫。为及时解决登记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拟从法制办或律师事务所等单位聘请法律顾问,切实提高登记管理机关依法行政的能力。

(四)加强督促检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县(区)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促进各项工作的科学规范。重点是验资报告、离任审计、依法公告、“零报告”制度执行等关键且薄弱的环节,提高登记管理质量。

(五)以年检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规范事业单位法人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在法制办清理涉及行政许可事项的基础上,对《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审理,对未列入行政许可事项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变更,规范事业单位法人行为。

(六)利用各种机会,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加强地区之间交流,特别要加强对后进市、县(市、区)登记管理机关进行重点帮扶,以提高我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拟让工作相对先进市派出素质过硬、能力较强、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采取开经验交流会、定向驻点帮助等形式进行帮扶,全面提高我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水平。

(七)在依法行政、确保登记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提高二类事业单位的登记率,努力改变我省此项工作的落后局面。

(八)重心下移基层,坚持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目标,大力开展学习培训、理论研究和交流,特别是要努力提高县(市、区)级登记管理机关的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执法严格、作风优良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队伍。

(九)按照省编办《关于开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执法检查的通知》(X编办[2004]126号)规定,对这次检查中评分较高、整体工作较好的单位予以表彰,适时召开由各市分管事业单位登记工作的编办主任和各市、县(市、区)负责登记工作的同志参加的全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会议,并在会上予以颁奖。

第五篇: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

一、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的内涵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是关于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法规、政策和登记管理主体、客体、体制、权利、义务、内容、方式、目的等方面规定的总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最基本的法律法规依据是《民法通则》、《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及《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最重要的政策依据是,中共中央中发[1993]7号文件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办发[1996]17号文件中的有关要求;具体的操作依据是《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实施办法》和其他有关规定。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是一种行政执法行为。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主体是国务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和县以上各级地方政府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客体是各类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是统一领导、分级登记管理。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权利和义务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登记管理机关有关要求事业单位按照《条例》和其他有关规定申请登记、接受有关管理,并有权对事业单位违反《条例》的行为进行处罚;同时承担依法保护经核准登记或者备案的事业单位与登记事项有关的合法权益的义务。二是事业单位有权申请登记,有权要求登记管理机关对与登记事项有关的合法权益予以保护,并对登记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条例》规定的登记管理行为提出申诉;同时承担按规定申请有关登记、提交报告及其他材料、配合登记管理机关对其依法实施有关监督管理的义务。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办理事业单位的设立登记或者备案、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审查事业单位的报告并作出相应处置;依法保护事业单位与登记事项有关的合法权益;监督事业单位按照登记事项开展活动,处理违反《条例》的事件等。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在登记管理方面以申请、受理、审查、核准、发(缴)证书、公告为基本程序;在监督管理方面以报告的提交和审查为基本形式,同时辅以其他形式。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确立事业单位的法人地位,规范事业单位的行为,保护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强化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推进事业单位社会化。我国建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事业单位登记的对象

进行法人登记的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科文卫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这类组织具有两大特征:一是服务性。事业单位主要分布在教科文卫等领域,一般不直接从事物质生产或者商品流通的活动,而是为社会化的大生产提供“后勤”方面的保障,包括人的能力培养、素质的提高、身体状况的改善、业余生活的多元化等等。二是公益性。事业单位所追求的首先是社会效益,而不像企业那样只追求经济效益。

另外,根据《条例》的有关规定,有几类事业单位无需进行登记,只要求备案即可:一是法律规定具备法人条件,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即取得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二是法律、其他行政法规规定具备法人条件,经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审核或者登记,已经取得相应执业许可证书的事业单位;三是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对这些事业单位实行备案制度,主要是为了与现行的法律法规相衔接。

(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体制

根据《条例》的规定,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和县级以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是本级人民政府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可见,我国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是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登记管理的体制。

1.统一领导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中,地方各级登记管理机关都要服从国务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的统一领导,遵守其发布的有关法规、规章和文件,统一相关的政策尺度,不得自行其是、自定标准。在对某些情况、某些问题把握不准时,需要及时与国务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取得联系,获得指导。

根据《条例》的规定,中央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专门成立了国务院事业单位的登记管理机构,定名为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为中央编办的直属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能是:

(1)拟定有关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方针、政策和规定;

(2)依法保护核准登记的事业单位有关登记事项的合法权益;

(3)监督条例和细则的执行,依法处理违反条例和细则的行为;

(4)指导和监督检查地方登记管理机关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5)负责本级登记管辖范围内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6)主管全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电子化工作;

(7)提供有关社会服务。由此可见,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一方面负责全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同时还要根据分级登记的原则,直接负责中央层次事业单位的登记管理。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负责登记管理的事业单位为:

(1)中央直属事业单位;

(2)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举办的事业单位;

(3)直接或者间接使用中央财政经费的社会团体举办的事业单位;

(4)中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和国有重点金融机构举办的事业单位;

(5)本条上述事业单位举办的事业单位;

(6)按照法律或者有关规定,应当由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登记管理的其他事业单位。

2.分级登记

分级登记,是指县级以上各级登记管理机关根据条例和相关的政策规定,分别对本级的事业单位实施登记管理。

事业单位分级登记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负责制定。各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的职责基本比照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的职责,除负责对本级事业单位继续登记管理外,还负责对下级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指导与协调,即省级的指导地市级的,地市级指导区、县级的登记管理工作。

(三)设立登记

事业单位法人设立登记,是指登记管理机关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对申请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的单位依法继续审查,对符合条件的予以核准登记,确定其法人资格,颁布《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1.设立登记的条件

《条例》规定,申请事业单位设立登记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经审批机关批准设立。所谓审批机关,是指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的主管部门。

(2)有规范的名称。名称的规范性主要表现为:是否为独有,是否符合名称管理的有关规定,是否体现自身的特色等内容。

(3)有规范的组织机构。包括产生法人意志的机关,执行法人意志的机关,民主管理和监督机构。

(4)有稳定的场所。场所是事业单位法人进行民事活动的固定地点和处所,它可以是一处,也可以是多处。

(5)有明确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这是事业单位法人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

(6)有与其业务范围相适应的从业人员。事业单位的从业人员分为管理人员、业务技术人员、后勤服务人员三类。

(7)有与其业务范围相适应的开办资金和经费来源。开办资金是举办单位授予事业单位法人自主使用、管理、处置的财产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自有的财产的数额体现。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主要有财政拨款、行政事业性收费、经营性收费、社会组织出资、捐赠等。

5(8)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这是法人的最基本条件。对事业单位而言,主要是指其拥有可独立支配的资产。2.设立登记的程序

事业单位的设立登记分为6个环节:

(1)申请。申请人向登记管理机关提出有关登记请求。申请人应当如实填写有关申请材料,并对提交的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2)受理。登记管理机关对申请人提交的登记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查,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登记申请不属于登记管理机关管辖范围的,应当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机关申请。登记申请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说明理由。

(3)审查。登记管理机关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规定的登记条件。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登记管理机关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核查。登记管理机关审查时,发现登记申请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该利害关系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登记管理机关应当听取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4)核准。登记管理机关对申请人作出准予登记或者不予登记的决定。登记管理机关依法作出不予登记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5)发(缴)证章。登记管理机关向核准登记的事业单位发(缴)证章。

(6)公告。登记管理机关以核准登记的有关事项予以公告。

(四)变更登记

变更登记,是指登记管理机关依法对事业单位申请改变业已核准登记事项进行审查,作出是否准予变更的决定,并对准予变更的更换证书,有的还要进行公告。事业单位的变更登记,体现了事业单位动态管理的原则,有利于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保护社会有关方面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1.变更需要登记的事项

对以下几类事项的变更,必须进行变更登记:

(1)名称的变更,如将某学校更名为某研究所;

(2)住所的变更,如事业单位办事机构所在地的迁移;

(3)宗旨和业务范围的变更,如某医院的原业务范围是骨科,现在要增加牙科服务等;

(4)法定代表人的变更,如原法定代表人调离或者退休,产生了新的负责人,就需要进行法定代表人事项的变更登记;

(5)经费来源的变更,如某事业单位由全额拨款改为自收自支;

(6)开办资金的变更,如由以前的100万增加到500万;

(7)因合并、分立的变更。

上述几类事项的变更,必须进行登记。未经变更登记的,属于违法行为,变更无效。

2.变更登记的程序

与设立登记的程序相类似,变更登记也由6个环节组成:申请、受理、审查、核准、换证、公告。登记管理机关对事业单位变更登记申请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办结变更登记。

(五)注销登记

注销登记,包括注销备案,是指登记管理机关对被解散、撤销的事业单位,收缴其《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正、副本,《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证》及印章,将注销情况通报有关部门和开户银行,并发布注销登记公告,宣布该事业单位法人终止。注销登记或者备案,主要是为了保护事业单位自身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合法利益免受损害,保护国有资产和债权人的利益。

1.需要注销登记的情形

在实践中,需要进行注销登记的情形主要有:

(1)举办单位决定撤销或者解散该事业单位;(2)因合并、分立解散;(3)依照法律、法规或者本单位章程,事业单位自行决定解散;(4)行政机关依法责令解散;(5)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依法被撤销,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依法被吊销;(6)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登记的其他情形。

2.注销登记的程序

注销登记的程度分为申请、受理、审查、核准、收缴证书和印章、公告6个环节。

需指出的是,事业单位在办理注销登记或者备案前,应当完成清算工作,清算是事业单位注销登记或者备案的主要条件。清算的内容包括:对其所属整体资产进行评估,确定资产的实际状况;清理其债权、债务及完税情况;审计其财务收支情况。

(六)监督管理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中的监督管理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双向性。即登记管理机关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事业单位对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登记管理行为进行的监 8 督。二是多重性。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包括登记管理机关、财税、审计等多个部门对事业单位有关行为的监督管理;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管理,包括上级登记管理机关对下级登记管理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对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登记管理行为进行的监督。具体而言,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监督制度包括年检、公告、处罚等内容。

(七)证书使用与管理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事业单位进行下列活动时,应当向有关部门出示《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1)刻制印章、办理机动车船牌照;

(2)申办有关社会保险事宜;

(3)开立银行账户、贷款;

(4)申办税务登记、减免税收及其他优惠;

(5)从事经营活动或者兴办企业,申办有关执照;

(6)国有资产登记管理和统计登记;

(7)土地、房产登记管理事宜;

(8)申办收费项目及标准、收费许可证,购领收据、发票;

(9)法律诉讼、公证事宜;

(10)人事调动和工资基金管理事宜;

(11)申办海关事宜;

9(12)有关部门要求事业单位出示《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其他事宜。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是限期有效证书。超过有效期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自动废止。对废止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登记管理机关应当予以公告。但废止而未经注销登记的,其法人的责任和义务存续。

一、单项选择题

1.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是一种()行为。

A.行政管理 B.公共服务 C.公共管理 D.行政执法

2.我国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是实行统一领导、()管理的体制。

A.统一登记 B.分级登记 C.灵活登记 D.备案

3.建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最根本的原因是()。

A.市场准入的需要

B.依法管理的需要

C.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D.推进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

4.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是()。

A.事业单位收入 B.事业单位预算 C.事业单位支出 D.事业单位资产

5.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叫做()。

A.业务活动利润 B.经营收入 C.事业收入 D.商业收入

6.事业单位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编制预算,由主管部门汇总报()审核批复后执行。

A.财政部门 B.主管部门 C.上级行政部门 D.国资委

二、多项选择题

1.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A.办理事业单位的设立登记或者备案、变更登记、注册登记、审查事业单位的报告并作出相应处置

B.依法保护事业单位与登记事项有关的合法权益

C.监督事业单位按照登记事项开展活动

D.处理违反《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事件

2.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主体包括()。

A.国务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 B.县以上各级地方政府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

C.地方审计部门 D.地方财政部门

3.事业单位备案的事项包括()

A.名称、住所、宗旨和业务范围

B.法定代表人 C.经费来源(开办资金)

D.执业许可证明文件或者设立批准文件

4.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目的是()

A.为了确立事业单位的法人地位,规范事业单位的行为,保护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

B.强化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

C.推进事业单位的社会化

D.推进事业单位的改革

5.事业单位的资产包括()

A.流动资产 B.固定资产 C.无形资产 D.对外投资

6.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目的是()

A.规范事业单位财务行为 B.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C.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D.保障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7.事业支出,即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下面属于事业支出的是()。

A.工资 B.上缴上级的支出 C.职工福利费 D.对附属单位的补助

8.事业单位专用资金的范围包括()。

A.修购资金 B.职工福利资金

C.医疗资金 D.按照其他有关规定提取或者设置的专用资金

三、判断题

1.1997年10月25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2.《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是限期有效证书。超过有效期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自动废止。()

3.事业单位的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以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各种存款、应收款项、预付款项和存货等。()

4.事业单位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发生的损失。()

四、问答题

1.为什么要建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

2.什么是事业单位法人?

3.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参考答案及华图名师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略

2.B[解析]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和县级以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是本级人民政府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即,我国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是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登记管理的体制。

3.C[解析]事业单位是经济活动的参与者,要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4.B[解析]事业单位预算是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财务收支计划。它是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反映了事业单位一个财务收支的规模。

5.C[解析]事业收入,即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

6.A[解析]略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解析]略

2.AB[解析]略

3.ABCD[解析]根据《条例》的有关规定,有几类事业单位无需进行登记,只要求备案即可。事业单位备案的事项包括:名称、住所、宗旨和业务范围、法定代表人、经费来源(开办资金)、执业许可证明文件或者设立批准文件等。

4.ABC[解析]事业单位的改革是因为事业单位存在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环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目的并非为了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5.ABCD[解析]略

6.ABCD[解析]略

7.AC[解析]事业单位的支出包括BD两项,但“事业支出”并不包括这两项。

8.ABCD[解析]略

三、判断题

1.×[解析]1998年10月25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2.√[解析]略

3.√[解析]略

4.×[解析]事业单位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

四、简答题

1.建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不是哪个部门、更不是哪个人的主观意志,而是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有客观的必然性。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换言之,只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然要求在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实行相应的改革,以与之相适应。因此,建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说到底,就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具体而言,主要体现为六个需要。

第一,依法管理的需要。从一定意义上讲,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依法治国更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务院颁布《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建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既是依法管理事业单位的需要,也是健全我国法人登记制度体系的需要。

第二,“市场准入”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市场经济的法则,作为市场主体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具有能够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资格。因此,建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核准事业单位的法人资格,使之取得受法律保护的“身份证”,就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举措。

第三,推进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的需要。一方面,使事业单位在法律上获得作为法人的应有权益,并受到相应的法律规范;另一方面,为改变国家对事业单位统包统揽的作法,打破部门所有和条块分割,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第四,保障事业单位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需要。建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既是保障事业单位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的需要。

第五,加强和完善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的需要。

第六,保护国家财产,促进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在没有建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不登记事业单位开办资金的情况下,既不利于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保护国有资产。通过建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登记事业单位开办资金的具体数额,就将事业单位的经济责任限定在开办资金的范围之中,从而有效地保护国家财产,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2.事业单位法人是指为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依法取得法人资格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3.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强化预算管理,加大管理约束力度;加大财务管理监督检查力度;规范内控措施,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教育部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之间属于()。A.平行关系

B.不相隶属的关系 C.业务指导关系

D.隶属关系

2.事业单位通常以()为主要发展取向,具有社会和经济双重效益。A.单位利益

B.人民利益

C.国家利益

D.社会公益 3.我国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A.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

B.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C.对外开放的发展

D.认识误区 4.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实质是()。

A.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问题

B.事业单位的职能转变 C.事业单位的发展

D.事业单位的组织机构 5.下列属于事业单位的是()。

A.财政局

B.社科院

C.县法院

D.民政局 6.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方式是()。

A.分期改革

B.分级改革

C.分类改革

D.职能转变 7.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是()。

A.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新型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 B.实现社会事业社会办,资源配置和服务的社会化 C.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实现事业单位运行的民主化 D.实现政府对事业单位的宏观调控,精简人员

二、多项选择题

1.事业单位按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

A.具有非政府公共机构性质的事业单位

B.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C.具有生产经营性和能力的事业单位

D.政府办事业单位 2.事业单位存在的社会基础是

A.满足公共需要

B.弥补市场缺陷

C.节制政府失灵

D.防止契约失效

3.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条件包括()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

B.政府改革的深入 C.公共事业的发展

D.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基本要求是()

A.统筹兼顾.分类实施,因地制宜

B.行政决策与执行相协调

C.公益事业举办主体多元化

D.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相适应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 【解析】国家教育部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之间属于业务指导关系。故选C.2.D 【解析】事业单位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为社会公共利益而由国家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社会服务组织。故选D 3.C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形成的原因,它包括:(1)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传统事业管理体制形成的经济根源。(2)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是传统事业管理体制形成的政治根源。(3)认识误区是传统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形成的思想根源.故选C。4.A 【解析】本题考查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实质。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实质是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问题。故选A 5.B【解析】事业单位是指国在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社会组织利用固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本题中,A、D两项属于国家行政机关.,C项属于国家审判机关.故选B 6.C 【解析】本题考查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方式,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方式是分类改革。故选C。

7.A 【解析】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是: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新型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即建立一个在政府宏观调控和监管下,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投资、多元主体承担服务,以科教文卫体等领域的公共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为基本运行方式,中央与地方相结合.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管理系统.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事业单位管理制度.故选A.二、多项选择题..1.ABC 【解析】本题考查事业单位的分类.按照事业单位的性质和特点,事业单位可以分为具有非政府公共机构性质的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和具有生产经营性和能力的事业单位。D项为干扰项.故选ABC 2.AHCD 【解析】事业单位存在的社会基础即事业单位存在的必要性和事业单位的作用,四个选项都是事业单位对社会的作用.故选ABCD 3.AB 【解析】本题考查事业单位改革的条件。事业单位改革的条件包括(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2)政府改革的深入。故选AB 4.ABCD【解析】本题考查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基本要求包括:(1)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相适应:(2)公益事业举办主体多元化;(3)行政决策与执行相协调;(4)政事、企事分开;(5)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园地制宜.故选ABCD 17

事业单位考试:财务管理制度

本篇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考点知识精讲,包括(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即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资产管理等;(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概述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是规定事业单位财政管理原则和财政运行机制,明确事业单位收支范围及权限的一系列制度。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

1.资金来源的多样性。这是指其资金来源具有多样性。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这种资金来源的多样性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变得比较复杂。不同性质的资金来源,需要有不同的财务制度加以管理。

2.管理目的的服务性。这是指财务管理要从财力上支持符合规章制度的管理活动开支,这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责无旁贷的义务。

3.管理程序的严密性。严密性指的是财务管理必须坚决维护有关财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必须遵循法定的程序,使用合法的手段和工具。

4.资金使用的节约性。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应该节约使用每一笔资金,反对铺张浪费。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1.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

2.坚持勤俭办事业的方针。

3.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

1.合理编制单位预算,如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

2.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

3.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4.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5.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一)预算管理的含义

事业单位预算是指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财务收支计划。事业单位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国家对事业单位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

(二)预算的编制

事业单位参考前一预算执行情况,根据预算的收入增减因素和措施,测算编制收入预算;根据事业发展需要与财力可能,测算编制支出预算。事业单位预算应当自求收支平衡,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事业单位根据事业计划,提出预算建议数,经主管部门审核汇总报财政部门核定。事业单位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编制预算,由主管部门汇总报财政部门审核批复后执行。

事业单位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国家对财政补助收入和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一般不予调整。但是,上级下达的事业计划有较大调整,或者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增加或者减少支出,对预算执行影响较大时,事业单位可以报请主管部门或者财政部门调整预算;非财政补助收入部分需要调增或者调减的,由单位自行调整并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收入预算调整后,相应调增或者调减支出预算。

三、事业单位收入管理

(一)事业单位收入的来源

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事业单位收入的来源主要有:

1.财政补助收入,即事业单位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事业经费。

2.上级补助收入,即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3.事业收入,即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其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上缴财政的资金和应当缴入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不计入事业收入;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和部分经核准不上缴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计入事业收入。

4.经营收入,即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5.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即事业单位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

6.其他收入,即上述规定范围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

(二)事业单位收入管理

事业单位的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四、事业单位支出管理

(一)事业单位支出的范围

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事业单位支出包括:

1.事业支出,即事业单位开展专门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包括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助学金、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和其他费用。

2.经营支出,即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3.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即事业单位用财政补助收入之外的收入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

4.上缴上级支出,即实行收入上缴办法的事业单位按照规定的定额或者比例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

(二)事业单位支出管理

1.事业单位在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中,应当正确归集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数;不能归集的,应当按照规定的比例合理分摊。

2.经营支出应当与经营收入配比。

3.事业单位从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取得的有指定项目和用途并且要求单独核算的专项资金,应当按照要求定期向财政部门或者主管部门报送专项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完成后,应当报送专项资金支出决算和使用效果的书面报告,接受财政部门或者主管部门的检查、验收。

4.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的实际需要,实行内部成本核算办法。

5.事业单位的支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没有统一规定的,由事业单位规定,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事业单位的规定违反法律和国家政策的,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应责令改正。

五、事业单位结余及其分配

结余是指事业单位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事业单位经营收支结余应当单独反映。事业单位的结余(不含实行预算外资金结余上缴办法的预算外资金结余),除专项资金按照国家规定结转下一继续使用外,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剩余部分作为事业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单位收支差额;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六、事业单位专用资金管理

(一)专用资金的含义

专用资金是指事业单位按照规定提取或者设置的有专门用途的资金。

(二)事业单位专用资金的范围

1.修购资金,即按照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在修缮费和设备购置费中列支(各列50%),以及按照其他规定转入,用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维修和购置的资金。

2.职工福利资金,即按照结余的一定比例提取以及按照其他规定提取转入,用于单位职工的集体福利设施、集体福利待遇等的资金。

3.医疗资金,即未纳入公费医疗经费开支范围的事业单位,按照当地财政部门规定的公费医疗经费开支标准从收入中提取,并参照公费医疗制度有关规定用于职工公费医疗开支的资金。

4.其他资金,即按照其他有关规定提取或者设置的专用资金。

各项资金的提取比例和管理办法,国家有统一规定的,按照统一规定执行;没有统一规定的,由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确定。

七、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一)事业单位资产的范围

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资产、债权和其他权利。事业单位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

1.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以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各种存款、应收款项、预付款项和存货等。

2.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系统具体情况制定各类固定资产明细目录。

3.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使用者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以及其他财产权利。事业单位转让无形资产,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取得的收入除国家另有规定的外计入事业收入。事业单位取得无形资产发生的支出,应当计入事业支出。

4.对外投资是指事业单位利用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面向其他单位的投资。

(二)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1.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现金及各种存款的内部管理制度,应当对存货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清查盘点,保证账实相符。对存货盘盈、盘亏应当及时调账。

2.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报废和转让,一般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后核销。大型、精密贵重的设备、仪器报废和转让,应当经过有关部门鉴定,报主管部门或者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政部门批准。具体审批权限由财政部门会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规定。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应当转入修购基金;但是,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事业单位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固定资产清查盘点。终了前应当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

3.事业单位转让无形资产,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取得的收入除国家另有规定之外计入事业收入。事业单位取得无形资产发生的支出,应当计入事业支出。

4.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经主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或者备案。以实物、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

八、事业单位负债管理

(一)事业单位负债的范围

负债是指事业单位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者劳务偿还的债务。事业单位的负债包括借入款项、应付款项、暂存款项、应缴款项等。

(二)事业单位负债管理

事业单位应当对不同性质的负债分别管理,及时清理并按照规定办理结算,保证各项负债在规定期限内归还。

九、事业单位清算

事业单位发生划转撤并时,应当进行清算。

事业单位清算管理:

1.事业单位清算应当在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对单位的财产、债权、债务等进行全面清理,编制财产目录和债权、债务清单,提出财产作价依据和债权、债务处理办法,做好国有资产的移交、接收、划转和管理工作,并妥善处理各项遗留问题。

2.划转撤并的事业单位清算结束后,经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其资产分别按照下列办法处理:

因隶属关系改变,成建制划转的事业单位,全部资产无偿移交,并相应划转事业经费指标。

转为企业管理的事业单位,全部资产扣除负债后,转作国家资本金。

撤销的事业单位,全部资产由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准处理。

合并的事业单位,全部资产移交接收单位或者新组建单位,合并后多余的国有资产由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准处理。

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知识更新不够及时。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对《会计法》和财务管理知识了解不多,依法理财的观念淡漠。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部分财会人员一身多职,疲于应付,加之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缺位,各种先进的管理方法难以推行,工作停留在账表处理等日常业务上,工作得过且过,按部就班,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参谋监督作用发挥很不到位。

2.重视预算收支,忽视预算编制和评价,使现有资金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认为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就是从财政“要钱、花钱”的过程,对编制预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预算编制,部分单位虽然编制了预算,但对预算资金使用效益不进行跟踪审计,不重视成本考核,从而使好多项目资金难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益。

3.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职责不清,使用效率低下,流失比较严重。国有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严重脱节,形成资产管理人员不了解财务账上资产存量状况,财务人员对资产使用情况也不甚了解,使资产处于既管又不管的状态,使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极其低下,国有资产处置随心所欲,使大量资产流失。

4.未按会计制度规定设置账目进行核算。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事业单位为了简化会计核算手续,总账不设“现金”及“银行存款”会计科目,只有“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一些单位有意或无意地不认真审核和填制会计记账凭证,随意性很大,在没有任何原始凭证的情况下做记账凭证。

5.内控制度不够完善,执行不力,有意造假,导致会计基础工作混乱。有的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体制和制度不够完善,部分单位内部未设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有的内部未实行统一的财务管理。会计事前、事中、事后审核监督流于形式。也有相当一部分单位未设内审机构,已建立内审机构的单位不能发挥应有作用。更多的单位有章不循,一些单位负责人为了小团体利益,要求会计入员在会计数据上做文章,做假账,导致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出现经济犯罪现象。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具体措施

1.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1)加强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2)加强会计核算,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3)实现会计电算化;(4)加强培训,抓好继续教育;(5)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2.强化预算管理,加大管理约束力度。坚持预算编制、执行、评价并重原则,科学合理编制部门预算,大力推广零基、绩效编制方法,实行预算内外综合统筹,全部收支编入预算。进一步细化收支项目,落实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措施,切实保 24 证预算与实际相符。依法执行部门预算,严格按预算批复有计划组织收入,安排支出,逐步杜绝随意变更预算、追加预算的做法。

3.规范内控措施,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严格程序,明确职能,强化责任,进一步强化内控机制;加大预算执行力度,严格控制支出标准;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建立符合单位实际的控制措施,从而达到高效低耗的目的。建立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资产管理制度,严格设定资产登记管理和考核体系,自觉办理产权登记手续,建立健全考核指标,明确责任,奖优罚劣,充分调动资产管理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利用政府采购和国库支付制度,从源头上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投入的监控,规范资产处置行为。

4.加大财务管理监督检查力度。事业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要负起监督检查的责任,要定期全面地对下属单位会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加大外部执法监督部门的监督权、检查权、处罚权。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各项检查,指导其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是外部执法部门的职责,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措施。

下载事业单位登记局上半年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事业单位登记局上半年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汇 编西吉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2009年12月1日目录1、西吉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职责--------------(1页) 2、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须知---------------------......

    事业单位登记工作总结

    篇一: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工作总结 2012年上半年德阳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 工作总结 上半年,我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在省局的具体指导下,在市委编办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年......

    XX年事业单位总结

    XX年事业单位总结 既要对外服务,也对内服务,工作中要做到“三勤”即嘴勤、手勤、脚勤:在接待群众来访办事时,都能主动询问是否有需要办理的事,遇到办理不了的案件时能耐心向其解......

    法制局年总结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县打好“双转、双到”攻坚战的目标,深入开展法制建设和法治城市、法治县创建工作,努力提高依法治县工作水平,全面实现经......

    2016广西河池市不动产登记局事业单位选调3人公告

    2016广西河池市不动产登记局事业单位选调3人公告 根据《河池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交流调配管理办法(试行)》(河人社发﹝2012﹞142号)等有关规定,河池市不动产登记局决定面......

    事业单位网上登记培训材料

    事业单位网上登记培训材料 一、设立登记操作程序 1.登陆http://sy.china.cn/(事业单位在线网),点击“设立登记”栏目,注册帐号、密码。 2.通过帐号、密码登陆至设立登记申请系统......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执行情况的工作报告 一、《条例》执行情况 (一)在市编办、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的精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及县编办的正确领导下,我县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自查报告

    漳县四族小学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贯彻落实情况 根据漳编办发相关文件要求,为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规范事业单位行为,提高公益服务质量,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