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送一服双千工程(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3 17:00: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送一服双千工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送一服双千工程》。

第一篇:四送一服双千工程

近日,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工商联等联合举办的“脚踏这片土地”——亳州市脱贫攻坚文化惠民演出暨扶贫日项目认领认捐活动在市区魏武广场天幕剧场举行。交控AG亚游集团现场举牌认领20万元谯城区、利辛县扶贫项目。

自去年挂牌成立以来,交控AG亚游集团始终心系扶贫事业,多措并举积极响应市委助力脱贫攻坚号召,展现新时代国企新风貌。一是积极发挥“头雁效应”,主动帮扶送温暖。AG亚游集团党委班子成员始终关心关注结对帮扶对象生产生活状况,坚持定期对联系贫困户走访慰问,目前已开展走访慰问15次。通过与贫困户促膝交谈,详细询问,了解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为他们量身制定扶贫计划,通过产业扶贫、智力脱贫、节日慰问等做到真扶贫、扶真贫。二是发挥主责主业,技术培训助脱贫。AG亚游集团下属子公司安行天下驾校推出“技能培训专项扶贫”、“就业创业专项扶贫”活动,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针对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贫困人员,专设扶贫窗口负责解释优惠政策、开展一对一服务、提供免费午餐、免费宿舍等,为全市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贡献力量。三是持续认领认捐,聚焦基础设施建设。AG亚游集团积极认领认捐扶贫项目库,扎实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今后,交控AG亚游集团将一如既往的主动担当作为,践行国企责任,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助力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建设五大发展美好亳州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 越走越坚实。(查超)

第二篇:“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工作汇报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四送一服”双千工程近期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继续推进常态化工作。按照每月一次的要求积极开展上门走访,做到乡镇企业全覆盖,规上企业、小微企业、重点企业全覆盖,熟悉企业情况,进一步核实并完善企业信息,通过实地走访、平台反馈将问题及时梳理、分类解决,做好宣传解释工作,7-9月份共开展企业走访104次,召开企业座谈会10次,70家企业参会,收集并办结问题22个,对接要素项目14个,开展宣传报道5次,报送典型范例1个。

二、积极宣传、提升企业满意度。印发了《石台县人民政府关于扎实做好省“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综合服务平台宣传推广工作的通知》,通过网络、广播、电视、四送一服微信群、短信等形式多渠道、广角度宣传推广“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网上银企对接及综合服务平台,通过走访调研、政策宣讲等方式,利用与服务企业的任何契机,宣传推广平台应用,持续畅通企业反映问题渠道;

召开“四送一服”工作推进会暨提升企业满意度会议,倾听企业心声,拉近政企距离。针对企业代表提出能够解决的问题,协调相关部门现场予以解决;

对于不能现场解决的问题,县“四送一服”工作组进行了认真汇集整理及时向上级部门反馈,并就如何提升企业满意度进行了下一步工作的安排部署。

三、降本减负、实时调整土地使用税税率。我县根据实地调查研究以及参照周边县(区)土地使用税征收情况,对土地使用税适用范围和税额标准进行调整。一、调整征收范围及区域划定,将部分县城区域由原二等土地划为三等土地。二、调整税额标准。将现行的一等和二等土地城镇土地使用税单位税额由原来的6元和4元分别降低为5元和3元,三等土地土地使用税单位税额标准不变。调整后,全年应纳城镇土地使用税将减收53.2万元左右,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税负,优化了营商环境。

四、多措并举、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举办“四送一服”专场招聘会,为贫困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求职者提供就业岗位600余个,解决了企业用工难问题;

组织志愿者“十一”小长假服务牯牛降景区,以“微笑服务、满意牯牛降”为服务标准,倾力为游客提供优质便捷服务,让广大游客快乐出行,满意游玩;

开展专题调研,县领导深入安徽世界村功能饮品有限公司调研富硒氧吧小镇项目申报工作,进一步协调县直各单位、仙寓镇及红太阳集团富硒氧吧特色小镇建设团队主动做好与省市相关部门的对接工作,严格按照项目进度完成省第二批特色小镇项目申报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市工作要求,将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作为提振企业信心、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举,继续与企业交流生产经营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为企业提供常态化优质服务。

第三篇:在全企业中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

在全省企业中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

动员培训会上的报告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

牛弩韬

(2017年8月25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始终坚持把制造强省建设摆在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部署。这次,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企业中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是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重视实体经济、振兴制造业的创新之举,是转变工作作风、优化发展环境的务实之举,是服务实体经济、增强企业信心的关键之举。省经信委作为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主管部门和“企业娘家”,将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切实将 “四送一服”双千工程落到实处、抓出成效。下面,我从制造强省建设的“新定位、新任务、新政策”三个方面,作简要汇报交流。

一、准确把握工业制造业的新定位

制造业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生产积累物质财富的源泉。自十八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以来,制造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和主导地位从未改变。

在新论断中把握新定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围绕

— 1 — 振兴制造业,先后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思路。(1)在定位上,总书记强调工业是立国之本,是实现发展升级的“国之重器”;振兴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短期看是实现经济良性循环的关键,长期看是国家经济命脉。(2)在方向上,总书记强调“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彼此结合起来,将会催生一场“新工业革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向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推动制造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战略性转变。(3)在路径上,总书记强调要做好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把制造业搞上去,提高先进制造业水平,创新驱动发展是核心;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并从中创造新的增长点;探索军民融合发展新路子,等等。李锦斌书记在全省制造强省建设大会上强调,制造业是国家的“钢筋铁骨”,是强省之基、兴省之要。我们必须放眼全球、顺应大势,坚持发展制造业不动摇,加快制造强省建设步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李国英省长近期对加快制造强省建设作出专题批示:我们要将“制造强省”建设进行到底,力促我省制造业实现大发展、快发展、优发展。总书记关于制造业的重要论述,深刻反映了党中央在制造业发展问题上的远见卓识,体现了对工业制造业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大力推动制造强省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在新贡献中把握新定位。(1)从世界工业化300年历程看,西方列强成于工业化,败于去工业化,现在纷纷“再工业化”,制 — 2 — 造业再次成为大国博弈的“角力场”;(2)从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程看,制造业是立国之本。新中国建立后,大力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成为了拥有“两弹一星”、核潜艇等尖端武器装备的世界第六工业国,成功重返联合国,并成为常任理事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复制了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工业化经验,历经160年之久,再次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第二大经济体。(3)从安徽发展实践和所处阶段看,制造业是安徽强省之基、兴省之要。自上世纪50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顺应经济发展趋势,抢抓技术产业升级机遇,先后实施轻工大省、县域经济、工业强省“三大战略”,极大推动了工业化进程,赢得了安徽加速发展的良好局面。近年来,我们坚持“工业强省、创业富民、改革创新、融合发展”工作理念,大力推进“制造强省”建设。2016年,全省规模工业发展实现“四大突破”:工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四万亿元,工业利润总量突破两千亿元,技术改造投资突破6000千亿元。今年以来,全省规模工业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方阵,1—7月,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居全国第7位、中部第2位;规模企业首次突破2万户,达到20028户,稳居全国第6、中部第2位。当前,我省仍处于工业化加速期、创新发展的攻坚期,制造业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主引擎,建设“五大发展”的美好安徽,制造业仍需打头阵、当主力、挑重担。

二、准确把握制造强省建设的新任务

— 3 — 省委第十次党代会描绘了“制造强省”的宏伟蓝图,省政府作出了“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制造强省、科教大省、技工大省建设的决策部署。5月27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制造强省”建设万人大会,向全省上下发出了“实干兴皖、制造强省”的动员令,会上印发了《制造强省建设行动方案》,“方案”聚焦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精品制造和服务型制造“五大方向”,描绘了制造强省建设的路线图、时间表。

(一)把准“三大四强”的目标体系。立足实际、对比周边,按照支撑“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目标的要求,制造强省方案明确了“三大四强”的目标体系。即①力争到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万亿元,晋升1位,进入全国前8;②实现利润2800亿元,晋升3位,进入全国前10;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万户,进入全国前5,实现“大”的跨越。

同时明确提出,①着力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②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③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④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基地,实现“强”的晋级。

(二)聚焦“七+五”的产业体系。我们围绕构建新型制造体系,聚力突破高端制造、改造提升传统制造,确立了重点发展的“七+五”产业体系。即在《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确立的12大高端制造领域的基础上,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确定重点培育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等7大高端制造业。同时,— 4 — 按照“改革、改组、改造”和“产品、企业、产业”升级的思路,加快改造提升冶金、化工、建材、纺织、食品加工等5大传统优势产业,打造现代制造的安徽“联合舰队”。

(三)实施“五+”的路径体系。在认真总结经验和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我们谋划提出了五条发展路径。

一是“互联网+制造”。互联网不仅是新基础设施,而且是新的生产要素;不仅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未来,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互联网+制造”推动产业大融合,促使产业边界变模糊,产品被重新定义。先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加速融合,催生了分享经济、平台经济、联盟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网络化、小型化、专业化成为产业组织新形态。

二是“基地+基金”。把政府的资源、市场的机制和社会的资金有效嫁接,既可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也可以解决产业发展多元化、多渠道资金投入问题。建立金融和资本创新体系,形成天使投资—风投—创投—产业基金等覆盖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基金群,形成一个基地,跟进配套一支基金的发展格局,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三是“龙头+配套”。我省已成功培育出家电产业10+1000、汽车产业9+1000、新型显示产业3+10+100产业集群。在制造强省建设过程中,我们将坚持抓大扶小育特色,组织实施龙头企业带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和民营经济发展“三大工程”,以产业链为纽带,引导企业集中集聚,着力构建大中小企业分工有序、— 5 — 前后配套、链接紧密的产业链生态系统。

四是“存量+增量”。坚持在“调整存量中催生增量、在做大增量中调整存量”。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专项行动,每年滚动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1000项以上,力争“十三五”完成技术改造投资4万亿元左右、实现规模以上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大力开展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力引进一批具有延链、补链、强链功能的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

五是“集约+循环”。一方面坚持做减法,实施重点行业能效提升,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强化工业污染减排,综合运用技术革新、管理提升、结构调整强化工业节能减排。另一方面坚持做加法,实施节能环保“五个一百”行动。发展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三、准确把握制造强省建设的新政策

省委、省政府不仅注重“制造强省”建设的顶层设计,而且“加减并重”拿出真金白银支撑制造业企业发展。做加法上,印发制造强省、科教大省、技工大省、三重一创等一系列“政策10条”,拿出100亿元资金支持企业产业发展,其中制造强省政策10条资金规模25亿元。做减法上,在去年“降成本20条”的基础上,推出“降成本新10条”,全年将降低企业负担1000亿元左右。

(一)关于制造强省“政策10条”

制造强省“政策10条”按照“四个注重”原则,以“后补助”等方 — 6 — 式,重点支持“四个方面”:即突出支持五大制造、突出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突出强化要素支撑、突出完善激励机制。

1.突出支持五大制造

(1)推动高端制造。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但制造业大而不强,表现为“低端过剩、高端缺失”。因此政策重点对符合条件的技术改造项目、省内研制和使用首台(套)装备的单位、主导制定国际(国家)标准的企业给予补助,分别一次性给予50万元—500万元不等的奖补资金。对在皖全国电子信息、软件百强企业、新注册为总部的大数据企业给予奖补,对“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重大科技专项,按国家确定的比例配套。通过政策的实施,1—7月份我省技改投资增长14.2%,工业增值税增长20.7%。

(2)推动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可提高生产效率约20%、降低成本20%,节能减排10%。智能产品是主体、智能生产是主线、智能服务是主题。我省“点、线、面”全方位布局智能制造,开展“机器换人十百千行动”,每年推广工业机器人3000台、改造数字化车间(生产线)100个、培育智能工厂20家。因此政策对获得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评定、被认定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购置10台及以上工业机器人等企业给予奖补。

(3)推动精品制造。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拼数量、拼价格、拼质量、拼品牌。我国是一个产品大国、品牌小国、质量弱

— 7 — 国,而我省制造业更是缺乏品牌。当前,我省正大力实施“三品”战略和“安徽精品”行动,并拟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上集中宣传推介安徽精品。为此,政策重点对获得“三品”示范、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技术创新示范、质量标杆、“安徽工业精品”的企业,分别一次性给予20万—300万元不等的资金奖补。

(4)推动绿色制造。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当前我国资源能源利用水平低、能耗高。美国消耗1吨标煤创造3.1万元GDP,日本5万元GDP,我国1.4万元GDP。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实施节能环保“五个一百”专项行动,举办节能环保新技术、新产品推介会,创新绿色工程、推广绿色产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成效显著,节能环保产业年均增长20%左右。为加快推进绿色制造,政策重点对评定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和节能环保“五个一百”专项行动优秀企业给予奖补,单项奖补资金从50万元到100万元不等。

(5)推动服务型制造。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未来,一切皆服务!当前,我们正在开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已培育出阳关电源总集成总承包、容知日新全生命周期管理、鸿路钢结构供应链管理等新模式。今年阳光电源等5家企业入选2017年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为推进制造业企业由加工组装向“制造+服务”转型,由产品提供向“产品+服务”提供转变,政策重点对获得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工艺美术大师工作 — 8 — 室(全国首家对工作室予以奖励)等给予奖补,单项奖补资金50万元到100万元不等。

2.突出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与周边及先进省市比较,我省工业总量质量均有差距,全省工业增加值为中部河南省的60%左右、东部江苏省的30%左右;大企业、大集团数量较少,产值超百亿工业企业32户,比河南少11家;入围中国企业500强企业14家,约为山东的28%。为做大总量、提升质量,推动制造业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政策重点对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一定规模和新进入全国制造业500强、民营企业500强的企业和企业领导班子给予奖补。对专精特新和成长型小微企业给予奖补。对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分别一次性给予30万—500万元不等资金奖补。

3.突出强化要素支撑。当前经济脱实向虚,大量社会资金流向股市、债市、房市。2016年金融业占全国GDP的比重达到8%,利润是制造业的8倍,全省新增贷款5300亿元,其中工业新增110亿元,70%流向房地产、20%流向城投平台。今年上半年,工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7%,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1.7个百分点,新增工业贷款267亿元,占全省新增贷款的8.7%,占工业投资总额的4.5%,与我省工业地位、投资总量不匹配。为此,政策明确设立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力争5年总规模达200亿元。对制造业中小企业开展设备融资租赁业务的进行补贴,每户企业最高可达500万元;对在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的专精特新企

— 9 — 业每户给予一次性奖补20万元。现有制造业企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

4.突出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县区制造业发展活力、弘扬工匠精神、创新创业精神、企业家精神“三种精神”,是实现以产兴城、产城融合的有效途径,也是“制造强省”建设的重要抓手,今年上半年我省县域经济增速回落较大,呈现增速、比重“双下滑”的态势。因此政策将制造业发展纳入省政府目标考核内容。每年以省政府名义,对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县、制造业发展增速10快县、制造业综合实力50强企业、制造业50名优秀企业家进行表彰通报。

(二)关于降成本“20条”和“新10条”

当前,成本高企是制约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降成本既是企业的强烈呼声,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更是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降成本工作。今年以来,国务院已先后5批次推出简化增值税税率结构、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推进省级电网输配电价改革、继续适当降低“五险一金”等人工成本等多项减税降费政策措施,预计全年减轻企业负担将超过1万亿元。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降成本工作,改变以往“重奖补轻减免”的做法,统筹兼顾“既给钱又减负”。去年我省出台“降成本20条”,为企业减轻负担700多亿元,全省39个工业大类行业自“十二五”以来首次全部盈利。今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百元主营业 — 10 — 务收入成本87.9元,同比减少0.2元,但与全国相比,仅低于江西、河北、山东,居全国第4,降成本仍有很大空间。为此,今年我省再推出了“降成本新10条”,预计通过“20+10”及国家系列降费减税政策的实施,每年可降低实体经济成本1000亿元左右。我省降成本政策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

1.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去年“降成本20条”明确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剥离依附行政机关的中介服务机构,严禁行政机关指定中介服务。省工商联企业减负第三方评估调查结果显示,在“降成本20条”实施一年来,企业感觉成本下降最明显的就是行政事业收费。今年我们再度发力,在“降成本新10条”中明确,免征、停征部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35项、政府性基金9项,降低商标注册收费标准50%,确保国家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证书费等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免征范围从小微企业扩大到所有企业和个人。

2.降低企业人工成本。近年来企业用工成本年年攀升,第三方评估调查企业感觉增幅最大的是人工成本。去年“降成本20条”明确,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费率降低至19%,失业保险单位缴费费率从1.5%下调至1%;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上限降低至12%;企业引进符合条件的高科技人才,按其年薪10%的比例奖励用人单位。但政策落实中发现,存在费率降低、负担加重的现象,主要是社保的缴费基数逐年提高,去年我省的最低缴费基数比浙江还高263元,企业承担的养老保险下限较2015

— 11 — 年增加了17.3元;引进高科技人才成本政策门槛较高,去年省科技厅审核符合条件的只有18人,省财政安排预算535万元,仅支出41万元。今年“降成本新10条”进一步给予企业用工支持,稳岗补贴由年发放改为按月发放,对困难企业缓交社保费再明确等,可缓解企业30亿元资金压力。

3.降低企业税费负担。1995年,我国宏观税负率只有16.5%,2000年也只有21%,2005年26%,2010年36%,2015年,企业的宏观税负率已将近37%。福耀玻璃曹德旺认为,中国制造业的综合税负比美国高出35%,中国电价是美国的2倍,天然气是美国的5倍,物流运费也比美国高。近年国家减税降费取得了积极效果,但实体经济税费较重仍未得到根本缓解,部分行业企业税负不降反升,如再生铅企业反映,增值税税收返还从50%降到30%,增值税税负从8.5%上升到11.5%。去年“降成本20条”在减税降费上成效明显,例如:全面落实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减免企业税额7.9亿元,实施差异化缴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政策为建筑企业减负4.88亿元,减征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政策减免所得税46.57亿元,研发费用按150%加计扣除政策,扣除金额133.58亿元。

4.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去年“降成本20条”明确,清理和规范金融机构的资金“通道”和“过桥”等环节收费;清理取消质价不符和无实质性内容的收费项目。大力推进“4321”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和“税融通”业务,将国有融资担保机构的贷款担保费率降低 — 12 — 至不超过1.2%。但在落实中还有一些问题,如“4321”新型政银担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部分金融机构对承担的20%风险另外要求抵质押物,个别金融机构甚至要求存入20%保证金;另外,实施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中,供应链企业线上参与度低,仅有奇瑞汽车等少数大企业建立了在线供应链融资模式,大多数银行还未开展应收账款质押等业务。今年“降成本新10条”明确,围绕利率、服务实体经济、发挥应收账款融资平台作用、企业续贷、金融机构收费清理规范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大家在开展“四送一服”工作中,既要大力宣传降成本政策,又要注重收集企业反馈的问题,便于及时修订完善政策。

5.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去年“降成本20条”在降低企业用能成本上力度很大,在用电方面,3次下调电价,降低企业用电成本22.7亿元,大工业和一般工商业电价均低于江苏、浙江、上海、江西、湖南等省市;直供电交易电量394亿千瓦时,降低企业用电成本31.4亿元。在用气方面,开展天然气直接交易试点,全年为6家企业减少企业用气支出2亿元;对用气大户给予价格支持,全年减少用气支出3亿元。在用地方面,鼓励工业企业节约集约用地,全年累计减免土地使用税11.18亿元。在落实政策过程中,企业对大用户直供气获得感不强,只有用能大户才能享受,企业议价能力极其有限。今年“降成本新10条”重点对推行电力直接交易和大用户直供气作了新规定,明确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规模、符合条件企业不再提前预缴电费、按旬结算电费等措施;实行大用

— 13 — 户直供气和阶梯气价,完善管道燃气定价机制,加强输配价格监管,预计这两项政策每年将降低企业成本34亿元左右。

6.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物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物流成本、物流效率、行业监管依然存在不少“短板”。物流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例高达30%—40%,与发达国家10%—15%的比例差距很大,企业利润很大一部分被物流吃掉。去年“降成本20条”在降低物流成本上包括调船闸收费标准的10%,全年降低收费1050.2万元;降低高速公路货车收费,减少收费1.88亿元;提高运输效率,完善全省物流综合服务网络。今年“降成本新10条”进一步加力加码,规定现有政府还贷普通公路(含桥梁、隧道)收费期限届满后,一律不得擅自延期收费;加大普通收费公路安装使用联网收费设施建设力度,2017年具备条件的普通公路收费站,全部开通使用联网收费系统;对持有安徽交通卡的货车通行普通收费公路时享受通行费85折优惠政策,预计这项政策在去年的基础上再降低企业成本1200万元。

除了以上的这些“看得见”的成本,今年“降成本10条”还聚焦落实国家新要求,全面取消省级以下政府及部门设立、由企业缴纳或承担的各类保证金,预计可降低企业成本21亿元左右。同时,还将各地、各部门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纳入省委综合考核内容。

同志们,在全省企业中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是省委、省政府做出的重要工作部署,省经信委将积极主动作为,坚决贯 — 14 — 彻落实,按照工作要求,强化“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的组织领导,结合“百名干部进千企”活动,动员全省经信系统聚焦聚力、共识共为,把新发展理念、支持政策、创新项目、生产要素、信息资源、发展信心送进园区、送进企业。按照“两上两下”制度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深入企业车间、生产一线,倾听企业心声、了解企业诉求,收集困难、研究对策、汇报问题、解决难题,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服务到位、效果到位,向省委、省政府交上一份满意的“经信答卷”。

第四篇:在全企业中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

在全省企业中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

动员培训会上的报告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

牛弩韬

(2017年8月25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始终坚持把制造强省建设摆在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部署。这次,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企业中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是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重视实体经济、振兴制造业的创新之举,是转变工作作风、优化发展环境的务实之举,是服务实体经济、增强企业信心的关键之举。省经信委作为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主管部门和“企业娘家”,将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切实将 “四送一服”双千工程落到实处、抓出成效。下面,我从制造强省建设的“新定位、新任务、新政策”三个方面,作简要汇报交流。

一、准确把握工业制造业的新定位

制造业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生产积累物质财富的源

— 1 — 泉。自十八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以来,制造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和主导地位从未改变。

在新论断中把握新定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围绕振兴制造业,先后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思路。(1)在定位上,总书记强调工业是立国之本,是实现发展升级的“国之重器”;振兴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短期看是实现经济良性循环的关键,长期看是国家经济命脉。(2)在方向上,总书记强调“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彼此结合起来,将会催生一场“新工业革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向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推动制造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战略性转变。(3)在路径上,总书记强调要做好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把制造业搞上去,提高先进制造业水平,创新驱动发展是核心;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并从中创造新的增长点;探索军民融合发展新路子,等等。李锦斌书记在全省制造强省建设大会上强调,制造业是国家的“钢筋铁骨”,是强省之基、兴省之要。我们必须放眼全球、顺应大势,坚持发展制造业不动摇,加快制造强省建设步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李国英省长近期对加快制造强省建设作出专题批示:我们要将“制造强省”建设进行到底,力促我省制造业实现大发展、快发展、优发展。总书记关于制造业的重要 — 2 — 论述,深刻反映了党中央在制造业发展问题上的远见卓识,体现了对工业制造业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大力推动制造强省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在新贡献中把握新定位。(1)从世界工业化300年历程看,西方列强成于工业化,败于去工业化,现在纷纷“再工业化”,制造业再次成为大国博弈的“角力场”;(2)从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程看,制造业是立国之本。新中国建立后,大力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成为了拥有“两弹一星”、核潜艇等尖端武器装备的世界第六工业国,成功重返联合国,并成为常任理事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复制了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工业化经验,历经160年之久,再次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第二大经济体。(3)从安徽发展实践和所处阶段看,制造业是安徽强省之基、兴省之要。自上世纪50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顺应经济发展趋势,抢抓技术产业升级机遇,先后实施轻工大省、县域经济、工业强省“三大战略”,极大推动了工业化进程,赢得了安徽加速发展的良好局面。近年来,我们坚持“工业强省、创业富民、改革创新、融合发展”工作理念,大力推进“制造强省”建设。2016年,全省规模工业发展实现“四大突破”:工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四万亿元,工业利润总量突破两千亿元,技术改造投资突破

— 3 — 6000千亿元。今年以来,全省规模工业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方阵,1—7月,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居全国第7位、中部第2位;规模企业首次突破2万户,达到20028户,稳居全国第6、中部第2位。当前,我省仍处于工业化加速期、创新发展的攻坚期,制造业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主引擎,建设“五大发展”的美好安徽,制造业仍需打头阵、当主力、挑重担。

二、准确把握制造强省建设的新任务

省委第十次党代会描绘了“制造强省”的宏伟蓝图,省政府作出了“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制造强省、科教大省、技工大省建设的决策部署。5月27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制造强省”建设万人大会,向全省上下发出了“实干兴皖、制造强省”的动员令,会上印发了《制造强省建设行动方案》,“方案”聚焦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精品制造和服务型制造“五大方向”,描绘了制造强省建设的路线图、时间表。

(一)把准“三大四强”的目标体系。立足实际、对比周边,按照支撑“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目标的要求,制造强省方案明确了“三大四强”的目标体系。即①力争到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万亿元,晋升1位,进入全国前8;②实现利润2800亿元,晋升3位,进入全国前10;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万 — 4 — 户,进入全国前5,实现“大”的跨越。

同时明确提出,①着力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②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③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④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基地,实现“强”的晋级。

(二)聚焦“七+五”的产业体系。我们围绕构建新型制造体系,聚力突破高端制造、改造提升传统制造,确立了重点发展的“七+五”产业体系。即在《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确立的12大高端制造领域的基础上,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确定重点培育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等7大高端制造业。同时,按照“改革、改组、改造”和“产品、企业、产业”升级的思路,加快改造提升冶金、化工、建材、纺织、食品加工等5大传统优势产业,打造现代制造的安徽“联合舰队”。

(三)实施“五+”的路径体系。在认真总结经验和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我们谋划提出了五条发展路径。

一是“互联网+制造”。互联网不仅是新基础设施,而且是新的生产要素;不仅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未来,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互联网+制造”推动产业大融合,促使产业边界变模糊,产品被重新定

— 5 — 义。先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加速融合,催生了分享经济、平台经济、联盟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网络化、小型化、专业化成为产业组织新形态。

二是“基地+基金”。把政府的资源、市场的机制和社会的资金有效嫁接,既可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也可以解决产业发展多元化、多渠道资金投入问题。建立金融和资本创新体系,形成天使投资—风投—创投—产业基金等覆盖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基金群,形成一个基地,跟进配套一支基金的发展格局,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三是“龙头+配套”。我省已成功培育出家电产业10+1000、汽车产业9+1000、新型显示产业3+10+100产业集群。在制造强省建设过程中,我们将坚持抓大扶小育特色,组织实施龙头企业带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和民营经济发展“三大工程”,以产业链为纽带,引导企业集中集聚,着力构建大中小企业分工有序、前后配套、链接紧密的产业链生态系统。

四是“存量+增量”。坚持在“调整存量中催生增量、在做大增量中调整存量”。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专项行动,每年滚动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1000项以上,力争“十三五”完成技术改造投资4万亿元左右、实现规模 — 6 — 以上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大力开展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力引进一批具有延链、补链、强链功能的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

五是“集约+循环”。一方面坚持做减法,实施重点行业能效提升,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强化工业污染减排,综合运用技术革新、管理提升、结构调整强化工业节能减排。另一方面坚持做加法,实施节能环保“五个一百”行动。发展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三、准确把握制造强省建设的新政策

省委、省政府不仅注重“制造强省”建设的顶层设计,而且“加减并重”拿出真金白银支撑制造业企业发展。做加法上,印发制造强省、科教大省、技工大省、三重一创等一系列“政策10条”,拿出100亿元资金支持企业产业发展,其中制造强省政策10条资金规模25亿元。做减法上,在去年“降成本20条”的基础上,推出“降成本新10条”,全年将降低企业负担1000亿元左右。

(一)关于制造强省“政策10条”

制造强省“政策10条”按照“四个注重”原则,以“后补助”等方式,重点支持“四个方面”:即突出支持五大制造、突出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突出强化

— 7 — 要素支撑、突出完善激励机制。

1.突出支持五大制造

(1)推动高端制造。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但制造业大而不强,表现为“低端过剩、高端缺失”。因此政策重点对符合条件的技术改造项目、省内研制和使用首台(套)装备的单位、主导制定国际(国家)标准的企业给予补助,分别一次性给予50万元—500万元不等的奖补资金。对在皖全国电子信息、软件百强企业、新注册为总部的大数据企业给予奖补,对“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重大科技专项,按国家确定的比例配套。通过政策的实施,1—7月份我省技改投资增长14.2%,工业增值税增长20.7%。

(2)推动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可提高生产效率约20%、降低成本20%,节能减排10%。智能产品是主体、智能生产是主线、智能服务是主题。我省“点、线、面”全方位布局智能制造,开展“机器换人十百千行动”,每年推广工业机器人3000台、改造数字化车间(生产线)100个、培育智能工厂20家。因此政策对获得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评定、被认定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购置10台及以上工业机器人等企业给予奖补。

— 8 —(3)推动精品制造。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拼数量、拼价格、拼质量、拼品牌。我国是一个产品大国、品牌小国、质量弱国,而我省制造业更是缺乏品牌。当前,我省正大力实施“三品”战略和“安徽精品”行动,并拟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上集中宣传推介安徽精品。为此,政策重点对获得“三品”示范、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技术创新示范、质量标杆、“安徽工业精品”的企业,分别一次性给予20万—300万元不等的资金奖补。

(4)推动绿色制造。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当前我国资源能源利用水平低、能耗高。美国消耗1吨标煤创造3.1万元GDP,日本5万元GDP,我国1.4万元GDP。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实施节能环保“五个一百”专项行动,举办节能环保新技术、新产品推介会,创新绿色工程、推广绿色产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成效显著,节能环保产业年均增长20%左右。为加快推进绿色制造,政策重点对评定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和节能环保“五个一百”专项行动优秀企业给予奖补,单项奖补资金从50万元到100万元不等。

(5)推动服务型制造。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未来,一切皆服务!当前,我们正在开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已培

— 9 — 育出阳关电源总集成总承包、容知日新全生命周期管理、鸿路钢结构供应链管理等新模式。今年阳光电源等5家企业入选2017年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为推进制造业企业由加工组装向“制造+服务”转型,由产品提供向“产品+服务”提供转变,政策重点对获得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全国首家对工作室予以奖励)等给予奖补,单项奖补资金50万元到100万元不等。

2.突出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与周边及先进省市比较,我省工业总量质量均有差距,全省工业增加值为中部河南省的60%左右、东部江苏省的30%左右;大企业、大集团数量较少,产值超百亿工业企业32户,比河南少11家;入围中国企业500强企业14家,约为山东的28%。为做大总量、提升质量,推动制造业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政策重点对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一定规模和新进入全国制造业500强、民营企业500强的企业和企业领导班子给予奖补。对专精特新和成长型小微企业给予奖补。对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分别一次性给予30万—500万元不等资金奖补。

3.突出强化要素支撑。当前经济脱实向虚,大量社会资金流向股市、债市、房市。2016年金融业占全国GDP的比重达到8%,利润是制造业的8倍,全省新增贷款5300亿 — 10 — 元,其中工业新增110亿元,70%流向房地产、20%流向城投平台。今年上半年,工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7%,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1.7个百分点,新增工业贷款267亿元,占全省新增贷款的8.7%,占工业投资总额的4.5%,与我省工业地位、投资总量不匹配。为此,政策明确设立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力争5年总规模达200亿元。对制造业中小企业开展设备融资租赁业务的进行补贴,每户企业最高可达500万元;对在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的专精特新企业每户给予一次性奖补20万元。现有制造业企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

4.突出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县区制造业发展活力、弘扬工匠精神、创新创业精神、企业家精神“三种精神”,是实现以产兴城、产城融合的有效途径,也是“制造强省”建设的重要抓手,今年上半年我省县域经济增速回落较大,呈现增速、比重“双下滑”的态势。因此政策将制造业发展纳入省政府目标考核内容。每年以省政府名义,对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县、制造业发展增速10快县、制造业综合实力50强企业、制造业50名优秀企业家进行表彰通报。

(二)关于降成本“20条”和“新10条” 当前,成本高企是制约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降成本既是企业的强烈呼声,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 11 — 更是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降成本工作。今年以来,国务院已先后5批次推出简化增值税税率结构、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推进省级电网输配电价改革、继续适当降低“五险一金”等人工成本等多项减税降费政策措施,预计全年减轻企业负担将超过1万亿元。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降成本工作,改变以往“重奖补轻减免”的做法,统筹兼顾“既给钱又减负”。去年我省出台“降成本20条”,为企业减轻负担700多亿元,全省39个工业大类行业自“十二五”以来首次全部盈利。今年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87.9元,同比减少0.2元,但与全国相比,仅低于江西、河北、山东,居全国第4,降成本仍有很大空间。为此,今年我省再推出了“降成本新10条”,预计通过“20+10”及国家系列降费减税政策的实施,每年可降低实体经济成本1000亿元左右。我省降成本政策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

1.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去年“降成本20条”明确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剥离依附行政机关的中介服务机构,严禁行政机关指定中介服务。省工商联企业减负第三方评估调查结果显示,在“降成本20条”实施一年来,企业感觉成本下降最明显的就是行政事业收费。今年我们再度发力,在“降成本新10条”中明确,免征、停 — 12 — 征部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35项、政府性基金9项,降低商标注册收费标准50%,确保国家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证书费等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免征范围从小微企业扩大到所有企业和个人。

2.降低企业人工成本。近年来企业用工成本年年攀升,第三方评估调查企业感觉增幅最大的是人工成本。去年“降成本20条”明确,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费率降低至19%,失业保险单位缴费费率从1.5%下调至1%;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上限降低至12%;企业引进符合条件的高科技人才,按其年薪10%的比例奖励用人单位。但政策落实中发现,存在费率降低、负担加重的现象,主要是社保的缴费基数逐年提高,去年我省的最低缴费基数比浙江还高263元,企业承担的养老保险下限较2015年增加了17.3元;引进高科技人才成本政策门槛较高,去年省科技厅审核符合条件的只有18人,省财政安排预算535万元,仅支出41万元。今年“降成本新10条”进一步给予企业用工支持,稳岗补贴由年发放改为按月发放,对困难企业缓交社保费再明确等,可缓解企业30亿元资金压力。

3.降低企业税费负担。1995年,我国宏观税负率只有16.5%,2000年也只有21%,2005年26%,2010年36%,2015年,企业的宏观税负率已将近37%。福耀玻璃曹德旺认为,中国制造业的综合税负比美国高出35%,中国电价是美国的2

— 13 — 倍,天然气是美国的5倍,物流运费也比美国高。近年国家减税降费取得了积极效果,但实体经济税费较重仍未得到根本缓解,部分行业企业税负不降反升,如再生铅企业反映,增值税税收返还从50%降到30%,增值税税负从8.5%上升到11.5%。去年“降成本20条”在减税降费上成效明显,例如:全面落实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减免企业税额7.9亿元,实施差异化缴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政策为建筑企业减负4.88亿元,减征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政策减免所得税46.57亿元,研发费用按150%加计扣除政策,扣除金额133.58亿元。

4.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去年“降成本20条”明确,清理和规范金融机构的资金“通道”和“过桥”等环节收费;清理取消质价不符和无实质性内容的收费项目。大力推进“4321”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和“税融通”业务,将国有融资担保机构的贷款担保费率降低至不超过1.2%。但在落实中还有一些问题,如“4321”新型政银担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部分金融机构对承担的20%风险另外要求抵质押物,个别金融机构甚至要求存入20%保证金;另外,实施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中,供应链企业线上参与度低,仅有奇瑞汽车等少数大企业建立了在线供应链融资模式,大多数银行还未开展应收账款质押等业务。今年“降成本新10条”明确,围绕利率、服务实体经济、发挥应收 — 14 — 账款融资平台作用、企业续贷、金融机构收费清理规范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大家在开展“四送一服”工作中,既要大力宣传降成本政策,又要注重收集企业反馈的问题,便于及时修订完善政策。

5.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去年“降成本20条”在降低企业用能成本上力度很大,在用电方面,3次下调电价,降低企业用电成本22.7亿元,大工业和一般工商业电价均低于江苏、浙江、上海、江西、湖南等省市;直供电交易电量394亿千瓦时,降低企业用电成本31.4亿元。在用气方面,开展天然气直接交易试点,全年为6家企业减少企业用气支出2亿元;对用气大户给予价格支持,全年减少用气支出3亿元。在用地方面,鼓励工业企业节约集约用地,全年累计减免土地使用税11.18亿元。在落实政策过程中,企业对大用户直供气获得感不强,只有用能大户才能享受,企业议价能力极其有限。今年“降成本新10条”重点对推行电力直接交易和大用户直供气作了新规定,明确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规模、符合条件企业不再提前预缴电费、按旬结算电费等措施;实行大用户直供气和阶梯气价,完善管道燃气定价机制,加强输配价格监管,预计这两项政策每年将降低企业成本34亿元左右。

6.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物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物流成本、物流效率、行业监管依然存在不少“短

— 15 — 板”。物流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例高达30%—40%,与发达国家10%—15%的比例差距很大,企业利润很大一部分被物流吃掉。去年“降成本20条”在降低物流成本上包括调船闸收费标准的10%,全年降低收费1050.2万元;降低高速公路货车收费,减少收费1.88亿元;提高运输效率,完善全省物流综合服务网络。今年“降成本新10条”进一步加力加码,规定现有政府还贷普通公路(含桥梁、隧道)收费期限届满后,一律不得擅自延期收费;加大普通收费公路安装使用联网收费设施建设力度,2017年具备条件的普通公路收费站,全部开通使用联网收费系统;对持有安徽交通卡的货车通行普通收费公路时享受通行费85折优惠政策,预计这项政策在去年的基础上再降低企业成本1200万元。

除了以上的这些“看得见”的成本,今年“降成本10条”还聚焦落实国家新要求,全面取消省级以下政府及部门设立、由企业缴纳或承担的各类保证金,预计可降低企业成本21亿元左右。同时,还将各地、各部门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纳入省委综合考核内容。

同志们,在全省企业中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是省委、省政府做出的重要工作部署,省经信委将积极主动作为,坚决贯彻落实,按照工作要求,强化“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的组织领导,结合“百名干部进千企”活动,动员全省经信系统聚焦聚力、共识共为,把新发展理念、支 — 16 — 持政策、创新项目、生产要素、信息资源、发展信心送进园区、送进企业。按照“两上两下”制度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深入企业车间、生产一线,倾听企业心声、了解企业诉求,收集困难、研究对策、汇报问题位、服务到位、意的“经信答卷”。

解决难题,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效果到位,向省委、省政府交上一份满

— 17 —、

第五篇:XX县2020年“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工作要点

XX县2020年“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工作要点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健全“四送一服”工作机制,突出优化营商环境,擦亮我县帮办服务品牌,常态长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

1.强化工作力量。县经济开发区、XX经济开发区要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并确定3-5名专职帮扶帮办人员。乡镇、县直相关单位要明确分管负责人及至少1名专(兼)职帮扶帮办人员。(责任单位:各乡镇、县经济开发区、XX经济开发区、县直相关单位)

2.充实服务团队。根据工作实际和企业需求,从县直有关单位、信息工程学校遴选业务骨干、技术人才补充完善“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服务企业服务团队,每月不少于1次深入企业开展专题服务活动,为企业提供政策、技术、融资、用工、科技和法律等专业服务,常态化参与“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活动。(责任单位:县“四送一服”办)

3.完善包保机制。全面落实县级领导联系相关单位包保企业(项目)机制,突出“四重一小”清单内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和中小微企业,将全县“四上企业”全部纳入包保范围。各单位要明确具体帮扶专员,经常性常态化走访调研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要加强对精细化工、轨道交通、文具礼品、新能源新材料等特色产业企业的点对点帮扶,助推相关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形成特色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各乡镇、县经济开发区、XX经济开发区、县直相关单位)

二、扎实开展行动

4.实施专项行动。

(1)政策落实专项行动。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大政策调节力度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30条”、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204条”、依法科学精准抓实抓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30条”、市支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17条”和县支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20条”等各类涉税涉费优惠政策,加大政策落地督查力度,推动税费优惠政策“应享尽享”。(责任单位:各乡镇、县经济开发区、XX经济开发区、县发改委、县经信局、县人社局、县住建局、县商务局、县税务局、县财政局、县公管中心、县自来水厂、县新奥燃气公司、县供电公司等)

(2)企业减负专项行动。降低融资成本。坚决取消和查处融资过程中各类违规手续费,严格限制向企业收取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等费用,减少融资过程中的附加费用。降低用电成本。深化电价改革,落实电价优惠政策,引导用户参与市场化交易,扩大市场化交易规模,增加市场竞争强度。降低物流成本。清理和规范物流收费行为,加快物流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综合运输网络。(责任单位:人行XX县支行、县财政局、县发改委、县供电公司、县交通局等)

(3)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排查、系统清理各类壁垒,推动“非禁即入、非禁即准”普遍落地。建立市场主体维权服务平台和企业定点法律帮扶机制,帮助解决企业各类涉法涉诉问题,依法保障市场主体权益。加大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清欠”力度,全面清查应还账款,明确偿还时限,确保应清尽清。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企业办事“一网一门一次”,打造“四最”营商环境。(责任单位:县“四最”营商环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5.开展集中活动。根据省、市安排,二季度、四季度分别开展为期1个月的集中活动,推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责任单位:县“四送一服”办)

6.举办专题培训。

(1)企业管理人员培训。针对企业需求,组织部分重点企业负责人赴知名院校开展能力培训。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滁商大讲堂”活动,全面提升我县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水平。(责任单位:县人才办、县经信局)

(2)专职帮扶干部培训。组织全县各级企业帮扶专员赴先进地区,学习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帮扶举措,进一步提升企业帮扶专员能力水平。(责任单位:县“四送一服”办)

(3)外出观摩考察学习。组织重点企业高管赴外地考察,开拓视野,学习先进地区的经营理念、创新创造能力,助力企业快速发展壮大。(责任单位:县“四送一服”办、县直有关单位)

7.精准要素对接。

(1)用工服务。坚持从实际需求出发,帮助企业解决紧缺人才需求难题,深化产教融合,搭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对接平台,畅通人才对接渠道。每月组织不少于1次的专场用工对接会。(责任单位:县人社局)

(2)融资服务。组织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帮助企业定期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加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深入推广应用“税融通”、“助保金”、“信贷+担保”等模式,创新金融产品,充分发挥续贷过桥资金、“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机制等作用,全面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加大企业上市支持力度,推动各类基金投资本地产业项目,帮助企业实现低成本直接融资。(责任单位:县财政局、人行XX县支行、县金安融资担保公司、县城基公司)

(3)用地服务。对新建企业,认真落实市政府“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深入推进“一网通”“一窗通办”改革,实行并联审批、代办审批、领办审批,切实缩短企业办事时间。对存量企业,全面清理和解决行政审批遗留问题,减轻企业历史性包袱,重点解决企业土地、房产“两证”遗留问题。(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各乡镇、县经济开发区、XX经济开发区)

(4)科技服务。引导企业增强科技创新意识,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成果转化,深化本地企业与大学大院大所合作。定期摸排企业技术需求,每季度组织不少于1场定向科技要素对接会。(责任单位:县科技局)

(5)司法服务。健全执法司法对企业平等保护机制,加大对企业保护力度,依法惩治侵犯民营企业投资者、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提高司法审判和执行效率,保障企业、企业家在被采取强制措施期间的人身和财产合法权益,着力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司法环境。持续开展法律服务工作,搭建法律服务平台,解决企业关心的劳动关系、社保政策、安全生产、职工福利、权益保护、依法维权等热点、疑点问题,及时化解各类经营风险。(责任单位:县司法局、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工商联)

三、解决企业问题

8.强化问题收集。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做好日常信息收集、上报、反馈工作;各乡镇、开发区、县直相关部门要积极宣传推介省“四送一服”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建立微信、网络、APP等企业反映诉求、处理问题渠道,及时收集、反馈企业问题。(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经信局、县商务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县经济开发区、XX经济开发区)

9.依法高效办理。各有关单位要认真研究处理省“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综合服务平台、市县“四送一服”双千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交办的问题,主动对接服务企业,坚持实事求是、依法依规、优质高效的原则,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反馈。(责任单位:县直有关单位)

10.专题调度解决。落实主体责任,推进企业反映问题办理,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专题调度会,协调督促有关责任单位认真研究解决。(责任单位:县“四送一服”办)

11.通报跟踪督办。定期整理印发《“四送一服”双千工程企业诉求办理范例》、《简报》、《专报》。对办理情况不实、调度力度不大、久拖不决的营商环境突出问题定期通报。对涉及面广、企业反映强烈突出问题,由县“四送一服”办跟踪督办。(责任单位:县“四送一服”办)

四、强化服务保障

12.设立服务平台。在县政府网站设立“四送一服”双千工程(企业帮扶)专栏,开设全县企业名录、惠企政策、问题办理、企业留言等板块,拓宽企业反映问题渠道,提升服务企业效率;在微信平台注册开通“XX县企业帮扶中心”公众号,及时推送各项惠企政策,畅通政策宣传渠道,提高惠企政策知晓率、运用率。(责任单位:县“四送一服”办)

13.严格落实工作职责。各乡镇、园区、部门要高度重视,将“四送一服”双千工程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作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抓细抓实。(责任单位:各乡镇、县经济开发区、XX经济开发区、县直有关单位)

14.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各乡镇、园区、部门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以宣传企业帮扶、“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活动为主题,综合运用各类宣传平台,打造全方位立体式宣传体系。(责任单位:县“四送一服”办、各乡镇、县经济开发区、XX经济开发区、县直有关单位、县融媒体中心、县信息中心)

15.强化督查考核评价。将问题收集数量与辖区内企业数量比、收集问题办结率、要素对接活动成果落实等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完善考核评价办法。加强结果运用,开展“企业帮扶先进乡镇”、“企业帮扶先进单位”和“企业帮扶先进个人”评选活动,严格兑现奖惩。(责任单位:县“四送一服”办)

下载四送一服双千工程(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送一服双千工程(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然资源四送一服工作总结汇报

    自然资源四送一服工作总结汇报为进一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我局通过精心组织,积极行动,广泛开展政策宣传、走访调研、要素对接等,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活......

    “四送一服”专项行动活动工作总结范文合集

    xx月xx日至xx月xx日,省市场监管局牵头“四送一服”工作组赴xx市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集中活动。集中月期间,按照《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大政策调节力度促进经济持续健康......

    发改委四送一服工作情况总结(5篇范文)

    根据《省发展改革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千名干部进园区”服务活动的通知》、《“四进一促"专项活动实施方案》和省、市“四送一服”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四送一......

    2021年某县发改委“四送一服”工作总结

    2021年某县发改委“四送一服”工作总结根据《省发展改革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千名干部进园县”服务活动的通知》、《“四进一促“专项活动实施方案》和省、市“......

    X发改委“四送一服”工作总结[五篇材料]

    根据《省发展改革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千名干部进园区”服务活动的通知》、《“四进一促"专项活动实施方案》和省、市“四送一服”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四送一......

    2018年“四送一服”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计划

    2018年“四送一服”工作总结范文及2019年工作计划 根据上级部门通知要求,现将我局“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做好我局“四送一服”工......

    供销社四送一服联系包保工作总结范文[5篇材料]

    供销社四送一服联系包保工作总结范文通过“四送一服”、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帮助企业缓解资金、用工等实际压力,形成支撑力、发挥助推力,保障企业安全复工复......

    发展改革委四送一服政策辅导材料(5篇)

    省发展改革委“四送一服”政策辅导材料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一些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压力较大。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统揽全局,带领全省上下深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