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快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
加快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民主党派开展对口帮扶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的部署和中央统战部的要求,近期,民建中央组成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调研组,到广西对开展脱贫攻坚情况进行调研。
广西按照“六个精准”要求,结合实际制定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方略、计划和方案,做到严格标准、严谨程序、严把质量、严明纪律,扎实有效开展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组织领导有力,投入资金大,帮扶措施针对性、有效性强,对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率和退出准确率高,国家和广西的各项扶贫政策落实到位,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受帮扶贫困户的满意度高,社会反响好。但也存在因病因学致贫返贫占比较大、地方财力有限难以有力支持贫困地区发展、贫困地区产业支撑乏力等问题,需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主要做法
(一)在精准识别上做实功,打牢脱贫攻坚的基础
创建了“四合一识别法”:一是制定一套精细识贫的指标体系。对照国家“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结合广西实际精心设计了18类98项内容的指标体系,统一识别标准,提高了识别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操作性;二是开展新一轮详实的识贫调查。采取“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方法,对488万农户、2000多万农民进行详细的家庭状况调查,进行打分计量,准确掌握了贫困程度;三是建立一套严格的识贫程序。将贫困人口按照国家统计局核定的广西贫困人口数划定分数线,遵循“两入户、两评议、两审核、两公示、一公告”的程序确定贫困户名单,剔除了50万户不合标准的“贫困户”,并录入全区精准识别贫困户数据库;四是完善一个动态识贫监测系统。以精准识别结果为基础,将准确采集的贫困户、脱贫户、贫困村相关数据录入信息系统,并制定《广西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办法(试行)》,对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做到有进有出、应扶尽扶、该退则退。
(二)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攻克脱贫攻坚的难点
广西做出《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重点攻克脱贫攻坚的难点:一是加大财政投入。2016年全区落实扶贫资金超过500亿元,其中筹措财政扶贫资金188亿元、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贷款105亿元、国家专项建设基金15亿元、发放小额信贷181亿元、筹集社会帮扶资金20多亿元。2017年上半年,全区落实财政扶贫资金206.98亿元,包括中央扶贫资金75.84亿元、自治区本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3.69亿元、自治区政府债券资金67.92亿元、市县财政资金29.53亿元,涉农财政资金整合试点范围扩大到54个贫困县,截至6月底全区发放扶贫小额信贷余额202.7亿元;二是探索实施县乡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取得成功,被国家作为县域医联体的主要模式。县医院对县乡实行医卫人员统一调配、业务统一管理、财务统一安排,提高了医疗资源配置效率。县医院医生轮流到乡镇卫生院坐诊,做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结果互认”,方便农民看病,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减轻了贫困群众的医疗负担。广西还强化健康扶贫,在全区推行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款”模式,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三是开展教育精准扶贫专项行动。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实行从幼儿园到高中15年免费教育,将职业学历教育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2000元提高至3000元,对大学本科新生每人一次性补助5000元,48所技工学校为54个贫困县的贫困家庭“两后生”提供免费职业培训。
(三)在精准脱贫上见实效,找准脱贫攻坚的路径
一是实施产业扶贫。开展“广西产业脱贫2016春季大行动”和“广西产业脱贫2016秋冬季大培训”,54个贫困县引进龙头企业188家,1000个贫困村新增603个农民合作社(总数达1381个),156个贫困村建立“空中农贸市场”电商扶贫模式,新增32个农村淘宝合作县、9个电商扶贫示范县和10个智慧县域;二是开展劳务输出。2016年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1.4万人次,举办67场农民工专场招聘会,本地企业吸纳就业10.3万人,跨地区劳务输出5.2万人,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9.3万人;三是搞好扶贫搬迁。2016年开工建设412个安置点,完成投资148亿元,融资150.33亿元,搬迁入住12.2万人,入住率35.1%;四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新建20户以上自然村(屯)屯级道路2万多公里,解决41万贫困人口饮水难问题,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7.3万户,1000个预脱贫摘帽村全部安装了宽带网;五是提供公共服务保障。2016年安排1.7亿元对“雨露计划”贫困家庭学生实行应补尽补,220家以上医疗机构对口帮扶72家贫困县县级医院和239家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9个市的81个县提高了农村低保标准,其中10个贫困县超过3100元;六是推动社会扶贫。2016年全区各级定点扶贫单位投入资金8亿多元(含引进资金),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共投入帮扶资金17.34亿元。3390家民营企业与3382个贫困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投入资金38.4亿元。广东省、深圳市对广西脱贫攻坚给予大力支持,在河池和百色的17个贫困县实施了帮扶。
(四)在精准组织上落实责,形成脱贫攻坚的合力
广西区委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考核各?领导干部政绩的重中之重,建立了自治区总负责、市抓协调、县为主体、乡村落实、部门配合的脱贫攻坚工作机制,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逐级传导压力、落实责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自治区统一制发了《广西脱贫攻坚精准帮扶手册》和《广西脱贫攻坚精准帮扶联系卡》,制定了“严计划、严标准、严程序、严评估、严销号”的精准退出措施,做到贫困户“一户一册一卡”,内设帮扶干部入户记录、帮扶计划、农户每月收支数据、国家和广西所有扶贫政策、“八有一超”的脱贫摘帽标准和认定程序等,从而使各级干部将脱贫攻坚的责任牢记心里、担在肩上、形成合力,受到贫困群众广泛好评。
二、存在的问题
(一)因病因学致贫返贫仍是制约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
2015年底广西有452万贫困人口,致贫原因主要为因病、因学、因残和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动力,其中因病致贫占18.77%、因学致贫占15.6%。我们调研的龙胜镇平野村有54家贫困户,其中因病致贫22户占40.74%、因学致贫9户占16.67%,两项占比57.41%。当前,贫困人口看病难、看病贵、看不起病的?羁雒挥懈?本性好转,农民出远门看病的路途费多、陪护费用大,疾病导致贫困,贫困加剧疾病,影响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二)地区财力有限难以有力支持贫困地区发展
广西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且贫困人口多、颁布广、贫困程度深,到2020年要完成脱贫摘帽任务需要投入2000亿元以上,年均400亿元,而广西财力薄弱,人均财力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5.6%,列全国倒数第二,相当于民族8省区平均水平的65.4%,列民族地区倒数第一,并且广西的财政支出中56.8%依赖于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自治区本级财政的扶贫资金投入十分有限。广西贫困县的财政更为紧张,基本属于吃饭财政,用于保人员工资、保工作正常运转都捉襟见肘,而且国家实行“营改增”后地方的自有财力减少,使得自主脱贫的财力支持更弱了。
(三)贫困地区产业支撑乏力,难以形成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
一是产业发展缓慢。贫困县区开放程度一般都较低,且在国家颁布的主体功能区划中被列为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地区;二是“谷贱伤农”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由于多数地域条件相近的贫困县乡大都发展相同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同质化竞争激烈,价格时涨时跌,加上近年来大量具有价格优势的境外农产品进入国内,挤占了国内市场,使辛勤劳作的贫困农民由于缺乏品牌与营销手段,成为产能过剩的牺牲品,不但没有致富反而背上债务;三是就业渠道狭窄。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基础薄弱,县域经济发展缺少大企业、大项目、大产业、大品牌的带动,二三产业容纳就业有限。
(四)精准扶贫中的深层次问题显现
一是精准扶贫触及农业生产方式、农村土地制度、农村社会组织形态等的转变;二是贫困地区的组织化程度低。农村合作组织由于村民的收入少、农户家庭的资产价值低,致使抵押贷款的信誉度低,难以从银行得到贷款,严重制约了农村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和扩大生产发展规模;三是一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不足,影响到脱贫攻坚的顺利完成。
(五)少数民族习俗与国家对贫困人口易地搬迁的政策出现矛盾
广西有66%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的居住具有传统建筑风格和习俗,如壮族、瑶族、苗族、侗族等的房舍一般都是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多是以木瓦吊脚楼为主的三层建筑,主体结构一般占地150平方米左右方能稳固,但国家对贫困人口易地搬迁有政策规定:户均占地面积不得超过80平方米、人均建筑面积不得超过25平方米。这样就改变了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不仅影响了少数民族贫困户改善居住条件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少数民族村寨的整体风貌和旅游开发。
三、改进建议
(一)构建积极有效的“因病致贫返贫”和“贫困代际传递”的治理机制
1、建立对“因病致贫返贫”的治理机制
深化县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下沉”:一是加强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加快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推进县乡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提升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巩固和完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实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结果互认”的要求;二是对建档立卡“因病致贫返贫”对象实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补贴,提高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实施大病专项集中救治;三是开展“精准医疗扶贫”,为县医院配备“移动诊疗车”,让专家上门为因病致贫的建档立卡户服务,做到精准诊治,降低贫困户看病治病的成本。
2、建立对“贫困代际传递”的治理机制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实行“教育上浮”:一是将贫困地区的初中集中到县城办学、小学集中到乡镇办学,以解决长期困扰的乡镇初中和农村小学办不好的问题;二是职业教育应在省会和地级市办学,并可以报读父母打工所在地的职业学校,以解决县城职业教育因受师资、实训等条件限制而解决不了的问题;三是大力兴办城市农民工子弟寄宿制学校,使贫困地区孩子能在父母身边就学,不仅可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不能受到照顾而容易学坏的社会问题,并且保持了城市劳动力的稳定,建校经费可以将原本用于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经费通过转移支付方式解决;四是对上大学的贫困学生实行学费全额免除或贴息助学贷款,并给予生活费补贴,减轻贫困家庭的沉重负担。
3、妥善安置残疾和老年贫困人口
可在乡镇建立公办福利性的救助院和托老院,将失去劳动能力的残疾贫困人口在救助院安置、老年贫困人口在托老院安置,实行统一照料,使年青贫困劳动力能够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早日摆脱困境。
(二)加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顶层设计
1、实施托底扶贫模式
一方面,对生活在生态环境差、自然资源匮乏、交通极度不便、处于散居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应实施整体易地搬迁,使其与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融为一体,改变生活生产的环境和方式,从根本上铲除其贫困根源。另一方面,积极为其提供公共政策保底,废弃陈旧过时、错配的政策,调整执行不利、空转的政策,使国家公共政策资源发挥最优托底效应。
2、实施主导扶贫模式
解决整体脱贫的“瓶颈”问题要借助“一个载体和一个动力”,即:选择适宜贫困地区条件和有旺盛市场需求的特色产业作为发展载体,在贫困地区优先安排实施适宜当地环境的国家大型项目、重点工程、新兴产业区作为发展动力,以加快推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进程。
3、解除重度贫困地区的财力负担
一是2017―2020年,对重度贫困县实施精准扶贫项目的资金,全部由国家财政承担;二是加大中央财政对重度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在2020年之前将增值税全额或高比例留给地方,明确规定资金用于专项改善贫困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2020年之后考虑逐年提高上交比例,适时恢复到法定的比例。
4、调整和完善好精准扶贫政策
(三)加大对贫困地区产业扶持的力度。
1、加强对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研究
应将增强区域整体发展实力与提升个体发展能力结合起来研究,在产业布局和开发上循序渐进、量体裁衣,大力发展既有区域资源优势又适应市场需求的支柱性产业、特色农业产业,在贫困地区实施一些国家重点项目和工程带动地域经济发展,将开发和保护并重,构建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
2、?{整好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结构
要引进能够利用当地资源、形成规模生产、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市场经营主体,发展适合当地环境条件、品质优良、市场竞争力强、价格好、收益高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第二产业的原料生产、农产品的深加工等,提高资源的附加值。
3、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精准扶贫模式,将财政一次性使用的无偿扶贫资金转变为金融多次周转使用的信贷资金,使有限资金发挥最大作用,财政资金则用于贴息、免息、担保、培训及风险补偿等,起到引导和撬动作用。金融机构要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需求入手,探索符合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金融产品,积极为扶持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做好服务。
4、加大对“农村致富带头人”的扶持力度
各地实施精准扶贫的实践证明,扶持好一名“农村致富带头人”就能带动一批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大大提高精准扶贫的成效,因而要大力选拔和扶持好“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充分发挥他们的脱贫致富带头作用。
(四)研究和解决好精准扶贫中的深层次问题
一是加强对农村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稳定的研究;二是着力提高贫困地区的组织化程度;三是实行参与式扶贫。
(五)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调整对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的易地搬迁政策
应对全国贫困地区实施易地搬迁的少数民族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分类,了解和尊重不同少数民族建房的传统风俗、居住习惯,调整对易地搬迁的少数民族贫困户户均占地面积、人均建筑面积的政策规定,给予特殊对待,使易地搬迁的少数民族贫困户愿意搬、搬得出,不仅改善住房条件,并且保持原有民族的建房特色和居住习俗,与当地融为一体,和谐共处,生活幸福。
(六)加大国家对广西脱贫攻坚的支持
给予政策和项目支持。广西缺乏发展集体经济的基本条件,需要国家帮助广西完善有关政策,给予促进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的政策,使广西尽快补好贫困村脱贫摘帽的最大短板。通过建设物流设施、物流市场、物流集散地等构建大物流体系,进一步提升边贸发展水平,繁荣口岸旅游,增加边境地区贫困人口的收入。
第二篇: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2017年7月)
在全区上下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关键时期,今天,xxx一行莅临我乡考核验收脱贫攻坚工作,这是对我们工作的促进鞭策和鼓励支持。在此,我代表乡党委、乡政府和全乡广大人民群众,向xxx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我乡基本情况、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下一步努力方向做一简要汇报:
一、全乡基本情况
xxx地处xxx东南部,位于xxxx距区城11公里,岷合二级公路东西贯穿乡境,地理位臵及交通条件十分优越。全乡地域面积xxx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xxx亩。辖xxx个村委会,xx个自然村,xx个村民小组,共xxx户xxx人。目前全乡有xxxx贫困户、xxx贫困人口、贫困面为xxx%。
近年来,我乡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型跨越为主线,以生态经济为主导,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积极培育宜居宜游首位产业,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绿色种养业,着力推进生态文明示范乡镇、旅游文化特色乡镇建设,社会各项事业得到蓬勃发展。2016年,全乡农业增加值达到xxx万元,同比增长xxx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xxx元,同比增长xxx元。
二、精准扶贫工作思路及开展情况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面对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实际,我们紧密结合省、市、区精准扶贫工作要求,研究确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乡精准扶贫工作的总体思路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精准扶贫战略部署和会议精神,坚持把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扶贫开发作为最大任务,融合推进“1236”扶贫攻坚和“双联”行动,把握xxx扶贫攻坚计划目标任务,聚焦“六个精准”总体要求,紧盯xxxx方案落地,纵深推进全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确保年内脱贫人口xxx人以上,力争到2018年底实现全乡整体脱贫、2020年同步建成全面小康。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全面部署强责任、抓落实。全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之后,我乡立即行动,迅速部署,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全乡的最大任务,第一时间召开了中精准扶贫推进会,传达学习了省、市、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会议精神,对全乡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认真落实了全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意见方案,进一步明确细化了精准扶贫工作任务、着力重点和具体措施。为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顺利推进,我乡把领导带头作为推进工作的关键所在,按照党政领导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扶贫攻坚上的要求,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由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
二是扎实建档立卡,保证对象底数清、措施准。坚持把建档立卡作为精准扶贫的基础性工作,大力推行挂图作战、挂账销号,按照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特点及地域因素,在全乡划分出xxxxxxxxxx作为全乡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进一步明确了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脱贫目标。坚持统一识别标准、统一数据口径,规范识别流程,健全档案资料,完善帮扶措施,动态掌握基本信息,推行实名制管理,全乡共识别扶贫对象xxx户、xxx人,切实做到底数清、问题清、任务清、对策清、责任清。认真开展建档立卡、调查摸底“回头看”工作,对贫困村、贫困户各类卡表册进行了规范完善。同时,用同样的工作方法,全乡共有低保户xxx户、低保贫困户xx户,五保xx户。
在建档立卡的过程中,对贫困村、贫困户的贫困原因做了详细的分析研判,主要有一下几种致贫原因:其中包括因病致贫的xx户、因残致贫的xx户、因学致贫的xx户、缺土地致贫的x户、缺资金致贫的xx户、缺劳力致贫的xx户、缺技术致贫的xxx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致贫的x户;根据分析出的原因,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真正做到致贫原因清、帮扶措施准。对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户加大新农合和大病医疗救助报销比例,从而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对因学、因灾致贫的贫困户,乡政府每年年底从特困救助资金中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对缺资金致贫的贫困户,统一登记上报上级有关部门给予小额贴息信贷项目;对于缺劳力、缺技术致贫的农户进行摸底,上报有关部门进行统一的技能培训;对因交通条件落后致贫的,乡政府要加大对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工作。
三是突出基础支撑,改善条件换穷貌、促发展。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改善基础的重要途径和“换穷貌”的先决条件,以路、水、电、房等为重点,着力改善贫困乡村基础条件。农村道路方面,抢抓新型城乡化建设,各大建设单位所列项目的重大机遇,大力实施建制村通畅、农村路网改善工程。全乡共13个建制村,其中xx个建制村已通二级公路,xx个建制村已通区级公路,xx个建制村通村级公路,道路畅通率达xxx左右。安全饮水方面,各个贫困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xx以上,个别村庄自然水没入户,已将自来水入户项目上报区水电局,列入2016年项目计划。安居住房方面,共完成xxx户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易地扶贫搬迁x户x人,对全村xx户农户住房进行了风貌改造工程,并完成了村道硬化和文化体育广场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整治方面,我乡“美丽乡村”示范村、“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有序实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开展以来,经过半年的不懈努力,乡区主干道、xxxx旅游道路、xxx公路沿线、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的环境卫生得到全面整治;建立和完善了卫生责任片区制度,加强监督检查,落实管理责任;加强了全乡建筑工地建筑垃圾的清理工作;共清理垃圾约48吨,清除乱贴乱画xx余处。实现了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旅游景区及其周边农家乐进行绿化、美化,营造“畅、洁、绿、美”舒适的旅游环境。
四是聚焦产业扶贫,发展产业促增收、脱穷帽。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主攻方向和着力重点,积极培育发展养殖业、中药材、劳务输出、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使每户贫困家庭至少有x项增收产业,有x人掌握致富技能,努力增加困难群众收入。今年全乡发展个体加工点x家,从业人员x余人;正常营业的农家乐x家,扶持创建星级农家乐x家;农牧民合作社x家;培育旅游专业示范村x个,在带动农牧民增收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x;实施贫困户“雨露计划”培训xx名、劳务技能培训x人。
五是强化金融支持,融通资金破瓶颈、解难题。坚持把金融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强化扶贫资金保障,搭建起了商业银行、龙头企业、致富能人和贫困户互惠合作的融资平台。大力扶持发展村级扶贫互助协会,全乡发展村级扶贫互助协会5个。互助资金总量达到230万元。加强与各金融机构合作,发放双联惠农贷款、妇女小额贷款百万余元;同时撬动贫困户手中的房屋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业生产设施产权、林权等资产,把农村沉睡的资产转变为流动的资本,有效解决了群众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
六是完善公共服务,强化保障惠民生、增福祉。坚持把基本公共服务向贫困村、贫困户延伸,从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教育、医疗、社保等问题入手,加快贫困村社会事业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实施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全面改薄等项目,新建xxx幼儿园一所,含大、中、小三个班,入院x人。新建xxx中心学区宿舍楼一栋。强化医疗卫生服务,实施贫困村标准化村卫生室x个,并配备了村医及必要设备;2014年农牧民新农合参保率x%,报销门诊费x万元,报销人次x人次。大病报销金额x万元,报销人次x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为了丰富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全乡共为x个村修建了文化体育广场,分别是xxxxx剩余x个村计划与2016年完成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提标工作全面完成,2014年发放农村低保金xxx万元、五保金xxx万元。共计xxx万元。
七是创新扶贫机制,整合资源汇力量、聚合力。结合“双联”行动开展,将帮扶机制和项目整合机制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坚实保障。健全完善驻村帮扶机制,联扶单位、干部全部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实行一对
一、点对点精准帮扶;我乡共有x个驻村帮扶工作队,省、市、区选派我乡到贫困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x人,由帮扶干部、挂职干部、大学生村官和乡乡包村干部组成“四位一体”的精准扶贫工作队,实现所有贫困村、贫困户帮扶队员全覆盖。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机制,按照区委双联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驻村帮扶工作队日常管理工作的通知》,建立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工作台账,我乡党委不定期对各驻村工作队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察。注重在精准扶贫主战场考察、识别、使用干部,将脱贫任务与考核和推荐提拔相挂钩,激励引导各类人才向贫困村、贫困户聚集,形成鼓励实干、注重实绩的鲜明用人导向。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尽管我乡精准扶贫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由于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我乡的扶贫形势依然严峻,扶贫任务十分艰巨,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自然环境恶劣,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薄弱。我乡自然环境恶劣,以洪涝、冰雹为主的自然灾害频发,受自然条件和客观发展现状影响,偏远贫困村饮水难、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目前,我乡还有很多自然村道路等级低,排水、护坡等设施不配套,极易损毁,部分自然村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落后,“行路难”、“吃水难”、“住房难”、“就医难”、“上学难”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二是产业发展不足,农民持续增收难度不断增加。从整体上看,近年来,我乡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形成了以藏中药材、牛羊育肥、旅游开发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但受自然条件、基础条件、劳动力素质等因素制约,贫困片区大部分贫困村仍未培育形成主导产业,传统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企业规模小,整体竞争力不强,没有形成规模产业链,辐射带动能力弱;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层次低,与农户利益联结不明显,致使贫困片区群众收入增速缓慢。
三是扶贫成本上升,扶贫开发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随着近几年省、市、区扶贫工作力度的加大,我乡一些具备开发条件的贫困地区通过扶持已逐步得到发展,生产生活状况也得以改善,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减少,但剩下的贫困人口绝大多数都处于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的边远村社,村庄布局分散,人口居住零散,村与村之间跨度大,各项建设性投入需求大,扶贫成本高,脱贫的难度大,给扶贫开发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同时,我乡地方财力有限,一些扶贫项目配套资金难以落实,投入到扶贫开发中的专项资金明显不足。
四、几点建议
根据我乡扶贫开发工作的实际,以及广大群众的呼声和期盼,我们再提几点建议。一是恳请区上加大生态补偿和转移支付力度。xxx作为生态大乡乡,保护生态是治贫的根本,也是发展的根基。从我乡的实际分析,当前我乡贫困片区表现为“四位一体”的特点,即贫困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区、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交织在一起。这种特点决定了我区在精准扶贫过程中不可能采用大规模的、自然资源开发型的扶贫形式,而且从长远的国家战略利益来看,这些地区应该建设成为国家的生态安全屏障。因此,必须以解决生态区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为根本,把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策略,优先将xxx列为生态屏障补偿区,落实水资源补偿费,加大生态转移支付力度,为生态公益林保护者免费提供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为其基本生产和生活提供保障。提升致富能力或通过社会保障机制承担其基本生活,从而减少贫困片区人口基数,减轻生态压力,实现生态保护与牧民增收“双赢”。
二是恳请区上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改善贫困地区发展条件。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民族地区扶贫攻坚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农牧民生产生活质量的根本所在。要充分利用叠加政策机遇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断完善贫困片带的发展条件。着力提升农牧村公路等级,畅通畜产品运输和农牧民出行通道。认真组织实施农牧村安全饮水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完善水利设施,提高抗灾能力。实施农牧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延伸输电范围,提升供电保障能力。加快农牧村危旧房改造步伐,大力发展农牧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切实解决好贫困地区的行路、饮水、通信、就医、就学等困难,着力改善农牧村发展条件。
三是恳请区上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力度。我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有几家比较有规模,有带动性的,但由于投融资机制不畅,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再加之市、区扶持政策、项目较少,难以快速发展。为了鼓励扶持这些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辐射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恳请区上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重点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在税费减免、银行信贷、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进一步提高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三篇:九三学社中央调研组在陕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专题调研
10月17日至21日,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率九三学社中央调研组在紫阳县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专题调研。副省长魏增军陪同并主持调研反馈座谈会,省政协副主席、省扶贫办主任王卫华参加部分活动。
连日来,黄润秋一行先后深入到紫阳县城关镇、毛坝镇、双桥镇等,就产业、生态、易地扶贫搬迁、健康、教育、扶志等进行了调研。在随后召开的调研反馈座谈会上,黄润秋听取了各级关于脱贫攻坚的工作汇报。他指出,九三学社中央对口负责陕西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紫阳县的脱贫攻坚工作体现了陕西脱贫攻坚工作的新成效:政治站位高,干部作风扎实,敢于探索创新,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并重,群众满意度高。他希望陕西各级进一步深化认识,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处理好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关爱一线扶贫干部,补齐脱贫攻坚工作短板,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魏增军表示,陕西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查摆梳理,聚焦重点,不折不扣抓好落实。(记者:程伟)
责任编辑:殷誉玮 审核:岐山
第四篇:**镇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汇报材料
佐盖曼玛镇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汇报材料
(2020年7月29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镇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佐盖曼玛镇总面积347.5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44个村民小组,2019年末,全镇常住共1040户6665人,户籍共1401户7209人;其中6—15周岁户籍人口909人,60周岁及以上户籍人口834人,80周岁及以上户籍人口150人。2013年全镇建档立卡识别贫困村3个,贫困村人口360户1908人,通过近年来动态调整,截止2019年底,全镇建档立卡户370户2163人已全部脱贫摘帽,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4200元提高到2019年的8500元,年均增长11.8%,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30.63%实现清零,贫困群众实现了从基本温饱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转变。
二、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更强执行能力,持续推动政策落实
一是抓实义务教育保障,阻断贫困延续传递。
我镇辖区内有中心小学1所,村幼儿园6所。截至目前,在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138人,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落实中、高职贫困学生“雨露计划”补助73名,共落实“雨露计划”21.9万元。二是抓实基本医疗保障,着力提升健康水平。
为确保大病和慢病得到有效救治保障,我镇发放了合作市医疗保障扶贫政策告知书,推进慢特病鉴定与签约服务管理168人,两病症救助68人,大病集中救治20人,对全镇适龄妇女两癌进行免费筛查。全镇农牧民群众基本医疗保险参保7076人,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个人缴费给予资助;全面建成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平台,全面推行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100%,切实减轻了贫困人口就医负担,有效遏制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三是抓实各项保障措施,实现群众安居乐业。
危房改造方面。各村积极开展4类重点对象住房状况排查和安全性鉴定评价,将C、D级危房纳入改造范围,2016年以来,已竣工验收危房改造41户,补助资金47.1万元。农村安全饮水方面。累计建成集中供水工程22处,入户率达到100%,每天人均可获取水量20升以上,水质达标率100%。同时,不断推进农牧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扎实开展安全饮水冲刺清零后续行动,有效解决了部分村庄水源不稳、季节性缺水和冬季冻管等困难问题,安全饮水得到进一步保障,彻底解决了农牧村群众饮水不安全问题。最低生活保障方面。2019年末,全镇认定农牧村低保163户548人,其中一类低保16户56人,二类低保67户246人,三类低保80户246人,五保户12户12人。贫困残疾人社会保障方面。近年来,发放“两项补贴”(残疾生活补贴、残疾人护理补贴)193人次53.16万元,代缴建档立卡残疾人医疗保险2.55万元。(二)以更严工作要求,持续推动工作落实
一是推动易地搬迁,助力人居环境改善。
2017年对扎代村投资739.6421万元29户178人牧场户实施易点搬迁进城安置政策,建成合作市裕家苑、怡安家苑2个集中安置点,现已全部入住,进一步提升了放牧群众居住环境。二是争取公益性岗位,确保贫困户稳定就业。
近年来,先后争取公益性岗位指标197名。用于选聘乡村保洁员、爱心理发员、公共安全管理员等公益性岗位人员,为93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增加收入5000元,在提升村级公共服务能力的同时,也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渠道;选聘草管员14名,每年每户发放草管员报酬2000元;9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确定为生态护林员,每年每户发放草管员报酬8000元,贫困人口人均收入逐年增高。严格执行公益性岗位人员考核制度,督促他们履职尽责,确保公益性岗位人员能增收、能发挥作用。三是聚焦资金项目,拓展监督效能。
金融扶贫方面。近年来,我镇充分发挥金融扶贫的作用,扎实开展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作,累计发放贷款360户1800万元,有效解决了贫困户贷款难、贷款贵、贷款少的问题。积极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向镇村延伸服务网点,建立了镇金融服务网点和1个金融便民服务点。项目建设方面。有力推进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整合中海油帮扶、“美丽镇村”、财政“一事一议”等涉农项目资金和生态转移支付资金共8142.2万元,建设生态文明村18个。新建村级活动阵地8处,实施户内“七改”提升265户,新修文化广场14418平方米,新建养畜暖棚252座,实施人畜分离265户,新增绿化面积19665平方米,增设环卫设施8套。收益农牧民538户3421人。大力整治农牧村环境卫生,深入开展以村庄绿化、人畜分离等为重点的村容村貌整治行动,创建了干净整洁、山清水秀的农牧村人居环境。四是突出文化内涵,优化攻坚氛围。
全镇6个行政村全覆盖建设了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和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并配套建设了农牧民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成镇级综合文化站,配备了阅览室、多媒体中心、多功能活动室,全面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44个自然村实现广播、电视信号全覆盖。同时,邀请市政策宣讲团开展镇村扶贫政策宣讲20余场次,1000余人参加,确保扶贫政策家喻户晓、入脑入心,全镇上下关心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氛围越来越浓。(三)以更广发展空间,持续推动经济振兴
一是依托龙头企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我镇村集体经济主要以入股分红为主,近年来在村集体经济投入610万元。2018年6个村在扶贫龙头企业入股245万元,以年收益0.8的比例分红,年收益37.4万元;2019年有14个通过扶贫专项资金扶持壮大的专业合作社以年收入不低于2%的比例分红,专业合作社落实扶持资金365万元,年收益6.3万元,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3.9万元。二是发挥帮带作用,助推脱贫致富。
目前,全镇现有42个专业合作社,当前参加专业合作社贫困户314户,每年都不低于800元进行分红。对368户贫困户每户安排1万元产业发展资金,入股到龙头企业,建立了连续5年分红的利益分享机制,每年每户保底分红800元,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稳定带贫能力有了明显增强。在壮大专业合作社的同时,注重培育家庭农场、手工作坊、休闲农业等多业态产业增收项目,共培育发展以养殖、种植、农产品加工、特色手工业、乡村旅游基地和光伏电站扶贫基地80个,目前种植业基地1个;养殖业扶贫基地23个,带动314户建档立卡户;农产品加工基地10个带动建档立卡户110户;特色手工业基地33个带动33户建档立卡户;乡村旅游基地11个、光伏电站2个带动建档立卡户44户。三是加强农业保险,避免因灾致贫。
落实农业保险各项政策,目前,全镇参加农业保险1028户,其中建档立卡户数为370户。积极引导群众为农作物参保1.39万亩,藏羊参保4.51万只,牦牛参保2.08万头。为农牧民农业生产提供了风险保障,确保贫困群众不因自然灾害返贫致贫。四是重视技能培训,持续结对帮扶。
我镇累计培训劳动力1356人次,完成职业技能鉴定1034人,“两后生”职业学历教育培训73人,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参加培训比率达100%,累计劳务输转1000人次。积极对接天津市滨海新区胡家园街道,落实口帮扶资金42万元,成立了胡家园街道教育、帮扶、培训、产业发展等帮扶基金。广泛动员北京南罗鼓巷商会等企业分别与我镇克莫、美武村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投入100万元实施了奶牛养殖场、村级养老院等项目,形成了全社会支持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四)以党建为引领,持续践行书记遍访
一是逐级传导压力、压实主体责任。
镇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每月10个工作日用于落实扶贫工作、各驻村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员严格执行驻村纪律、落实帮扶政策,各村支部书记经常开展遍访、熟知贫困户情况,落实政策到位。坚持以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提升组织力,深入开展“党员联系贫困户”,无职党员设岗担责,认真贯彻落实第一书记职责、“一肩挑”村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三会一课”“四抓两整治”等工作要求,有效提升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二是统筹帮扶工作,集中攻坚力量。
自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开展以来,省、州、市三级帮扶单位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分别向美武、扎代、克莫、岗岔4个贫困村选派了驻村帮扶工作队,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对任职期满或涉及机构改革的人员进行了个别调整。目前,累计选派驻村帮扶工作队11批45人,现有工作队成员12人。第五篇:**镇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田集镇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汇报(简)
一、基本数字
2014年全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47户5290人、贫困村2个,贫困发生率8.5%;2016年经过第三次回头看重新核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96户6059人,其中未脱贫户1102户3654人,贫困发生率降至5.9%;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857户5831人,其中已脱贫户1779户5662人,未脱贫户78户169人,贫困发生率已降至0.26%。
二、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总体情况
一是近选优配强村级扶贫力量,确保每个村居都有扶贫专干、资料员、微机员。
抓好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扶贫专干“四支队伍”和413名县乡村三级帮扶责任人。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标准,抓好巡视回头看和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
梳理出34具体问题82条整改任务,截至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成。三是加强镇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指挥力度,建立定期汇报、调度及部门协作机制。
党委扩大会、党政联席会、镇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每周调度脱贫攻坚工作不少于1次。建立镇班子成员包点到村、各级干部帮扶到户包保负责制。四是坚持贫困户识别退出标准,全面细致排查非建档立卡低保户、五保户和残疾户等重点人群,对符合贫困标准的,及时识别纳入,对不符合贫困标准的,给予重点关注和帮扶,通过实行动态管理,坚决杜绝两该两不该现象。
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加强监测预警”制度,针对现有的脱贫监测户12户21人、边缘易致贫户47户189人,均根据家庭现状和发展需求落实各项救助帮扶政策。三、“村出列、户脱贫”措施落实情况
通过实施基础设施扶贫,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施基础公共服务扶贫,提升群众生活水平;实施产业扶贫,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实施就业扶贫,促进贫困对象增收;实施金融扶贫,发挥小额信贷造血功能;实施教育扶贫行动,化解因学致贫难题;实施民政保障,确保不落一人;实施健康脱贫,降低因病返贫风险;实施住房安全保障,提升群众幸福感;用好扶贫项目资金,“产业”“双基”提质增效。
四、2020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组织好贫困劳动力返程返岗和外出务工,积极开展“三送三问”活动,对于有就业帮扶需求的提供岗位信息,安置到镇村公益性岗位或扶贫车间、产业基地和县内企业和肥西县等政策优惠力度较大的结对帮扶地区进行务工,确保对有就业意愿的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应扶尽扶”。193个春季到户产业正在加快实施,贫困村编报特色种养项目2个,已审批1个,拨付资金40万元,正在推进实施。化解4户贫困户滞销农副产品3.5万元,疫情期间积压鲜活农产品全部完成销售。
靶心瞄准未脱贫户、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明确78户未脱贫户必须由副科级以上领导或两人以上包保,共计调整帮扶责任人90人;对12户脱贫监测户中上人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的11户明确由驻村工作队和镇班子成员帮扶;对47户边缘户建立联系人制度,确保帮扶工作有力有效。
五、存在困难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双基建设仍需加强。
随着扶贫资金项目的大量投入,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有了大幅改善,但是非贫困村的基础设施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二是资金投入仍需加大。未脱贫户大多是“老少病残孤寡灾”等困难群体,自主生产生活能力较弱,较为依靠政府转移性支付。三是内生动力仍需激发。极少数贫困户仍有“等靠要”思想,仍需要通过“扶人扶智”全面激发内生动力。下一步,我镇将紧紧围绕“一达线、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两率一度”核心指标,确保2020年全镇现有未脱贫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坚持“四个不摘”,持续巩固已退出村和已脱贫户,认真落实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政策,确保已脱贫人口不返贫。坚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确保高质量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