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立法官与律师良性互动工作机制共同推进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
建立法官与律师良性互动工作机制 共同推进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
——在《关于保障律师依法履职的若干意见》
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天津市律师协会会长 杨玉芙
尊敬的张勇副院长、魏东副局长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今天,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天津市司法局在这里共同举行《关于保障律师依法履职的若干意见》会签仪式。首先,我代表天津市律师协会,代表天津市全体执业律师,对于多年来关心、支持律师工作的各位领导、各位法官、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1— 多年来,天津市高院、天津市司法局的领导,非常关心和支持天津律师事业的发展,非常注重律师执业权利的维护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市高院多次深入市律师协会进行调研、座谈,与广大律师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律师执业权利保障的各项问题。今天市高院与市司法共同签署的《关于保障律师依法履职的若干意见》是进一步贯彻中央有关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充分研究,征求律师意见,多次修改的基础上完成的,其制定着眼于律师工作实际,尊重和保障律师依法履职,充分发挥了律师在诉讼中的作用,对维护司法权威,促进司法公平、公正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律师执业权益需要良好的司法环境,《意见》以推动法官与律师彼此尊重、平等相待、相互支持、相互监督、正当交往、良性互动的新型关系,在司法活动中依法履行各自职责,共同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为目标,尊重律师接受委托代理的辩护权利,贯彻立案登记制,规定了对律师阅卷权、知情权、调查取证权和人身安全等权利的保障措施;规定了律师免安检,建立更衣室,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方便律师参与诉讼的具体举措;规定了联席会议制度、业务交流机制、相互监督机制等,建立了法官与律师良性互动工作机制。
—3— 《意见》充分体现了近期召开的全国律师工作会议精神,也是深入贯彻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出台的《关于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规定》的最新政策措施,起草过程中充分听取和吸纳了律师协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制度设计与时俱进,办法措施有力到位,权利保障实实在在,将律师执业权利保障贯穿到了律师执业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这充分体现了改革创新的精神,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与实践性。我相信,《意见》的签署和实施,必将对天津律师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和良好的效果。
—4— 在各界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同时,我们也将做好内部的管理工作。律师协会将依照章程的规定,在切实履行保障会员执业权利的同时,严格规范会员的执业行为,不断加强对会员执业的规范管理,着力加强律师队伍的素质建设,提高律师执业水平。让我们乘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东风,全面贯彻全国律师工作会议的精神,全面落实《意见》的各项规定,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律师工作改革发展,共同为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努力!
谢谢大家!
—5—
第二篇:构建法官与律师良性互动机制(精选)
构建法官与律师良性互动机制
律师感到法院诉讼环境越来越好
座谈会上,对人民法院2009年的审判执行、队伍建设、司法改革等工作,律师代表给予了高度肯定。大家普遍认为,最高人民法院一年来发生了许多积极变化,在处理法官与律师之间的关系方面有了重大发展,在与律师协会的信息沟通方面逐步深入和扩大。这次座谈,不仅展现了最高人民法院主动倾听律师意见、建议的良好工作作风,同时也体现了最高人民法院对司法公正的深度认识和不懈追求。
有的律师评价,人民法院去年在践行司法为民、“三个至上”指导思想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果丰硕,毋庸置疑。特别是在北京、上海等一些大的地方,律师们普遍感到法院的诉讼环境越来越好。人民法院2009年的工作亮点很多,例如把调解工作贯彻于审判各个环节,这是人民法院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举措,也是审判思维、司法观念的一个大转变;解决执行难力度在加大,解决了许多悬而未决案件,增强了律师和当事人对司法审判的信心;站在北京律师角度讲,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再审等工作的加强,不但解决了一些基层法院无法解决的问题,实际上也为北京律师在执业领域的拓展上打开了一片田地;近年来法官们尤其是年轻法官们的职业素质不断提升,年轻律师应多向法官们学习。
有的律师说,最高人民法院制订民商事司法解释时,经常主动征求律协意见,律协很感兴趣。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去年对律师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的调研显示,各有关部门比较起来,法院做得最好。
有的律师说,法官好不好,律师有发言权。律师好不好,法官也有发言权。今后,律师协会评选优秀律师、律所时,希望法官能够参加。法院评选优秀法院、法官时,希望也能有律师的声音。
律师与法官沟通渠道需进一步疏通
座谈会上,律师们反映,法官在信息公开、诉讼程序、庭审节奏、诉权保障等方面,与律师存在一定程度的交流不畅现象。有的律师说,律师总是希望及时获知整个诉讼信息,从而可以让当事人保持安定、安心的状态。但有些法院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导致律师有时候很被动。另外,有的法官在倾听律师诉求方面做得也不够,一定程度上存在限制律师发言时间的问题。有的律师反映,一些法院审理二审、再审案件时,往往是通过原审法院联系当事人,经常不跟律师直接沟通,导致当事人以为律师连最起码的沟通渠道都没有建立。另外,法院结案后应及时通过律师对当事人进行说服解释工作,避免当事人误解。
也有律师说,在执行过程中法院通知当事人时,也应及时通知律师。律师有权全面参与诉讼程序,否则,当事人会觉得律师没啥用。实践中,例如开庭前及材料递交等环节,囿于开庭时间紧张等现实,法官应以合适的方式与律师进行沟通。
与会律师普遍呼吁,要将法院与律师协会之间的信息沟通制度化。面对一些突发事件
和媒体焦点事件时,法院应及时与律师协会沟通,以便律师协会及时知悉法院的想法和态度。
构建法官与律师的和谐关系
法官和律师是法律职业共同体,虽然身份不同、职责不同,但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有那样一种情怀永远让人激动万分,对公平的向往,对正义的追求,对人权的崇尚,对自由的保障,那正是法治的高尚情怀,那正是法律人的高尚情操,法官和律师也正是这种情怀和情操的主人。法官与律师相互关系的主要特征是:同属法律职业,同操法律语言,同参诉讼活动,同在社会生活。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律师是司法制度的基础,而法官是公正的化身,正义的体现,是整个司法体系的中心,居于司法制度的顶端。律师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法官就会有更高的社会地位。法官与律师在整个司法制度体系中有着极微妙的互动式联系。法治事业好比大海里的航船,没有法官的掌舵,就没有前进的方向,没有律师的划船,更没有前进的动力。从工作方式来看,律师是动态的,主动进行证据搜集等工作;法官是静态的,坐堂问案、坐堂听案、居中裁判,构成了法官与律师相互关系的基础,决定了法官与律师相互关系的走向。律师处境的根本好转取决于整个法制环境的改善,但法官对律师的看法和态度将直接关系到律师的处境和地位。而律师处境好转、地位提高将促进整个法制环境的改善,法制环境的改善又会提高法官的社会地位。法官与律师,师兄和师弟,同一条起跑线,同一个方圆内;法官和律师,互相为师兄,法官与律师之间是一种水涨船高的关系。
积极探索律师与法官正常关系的有效途径。按照 “个人之间少交往,组织之间多沟通”的原则,有组织地通过各自的行业协会开展法官和律师之间的学术交流;相互听取对司法审判工作和律师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等,形成法律职业共同体内部的良性互动机制。
1、建议在全国和各地的法官协会和律师协会,每年举行一期或者两期沟通机制,建立沟通平台,彼此交流,增加共识,互相了解,共同处理纠纷,避免以律师所或者部分律师名义和法院直接交流和处理纠纷。同使一股劲、同担一份责、同守一条底线,共同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第一、尽快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解决互动关系中的重大问题。建议在全省逐级建立法院与司法行政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双方的组织、协调作用,就双方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进行会商,研究制定并不断完善法官与律师交流合作、相互监督的各项制度,切实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共同营造良好的司法环境。
第二、建立定期座谈制度。明确沟通机制的主体是法院和律师协会,参与座谈会的律师代表由律师协会甄选或者和法院共同协商确定,会议内容不仅可以就审判执行工作进行沟通,还可以就法院队伍建设、法院廉政建设、法院司法为民举措等方面进行沟通。
2、建立法官与律师学术交流和业务研讨制度,统一司法标准。通过互赠内部刊物,共同组织业务培训等方式,充分利用双方的学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培育共同理念和知识认同,促使律师和法官队伍知识更新,促进双方业务能力的提高,表达各自理念和对法律的不同理解,消除误解,培养共通的法律人理念和精神。笔者建议,以各省法学会为依托,以律
师协会、法官协会等组织为桥梁,定期或不定期就本地区重大热点问题、本地区各法院疑难案件或相关法律、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法学研究方面,加强现实性研究。比如,法官职业的“公正”与律师职业的“维护正义”的法学范畴和分界点是什么?法律对抗制的缺陷和完善?审判独立和司法独立的区别和保障?法官和律师的法律理念的异同点?如何构建法律职业道德考核体系?法官和律师关系的“红线”和“黄线”有哪些?等等。
同时,鼓励广大法官和律师参加区域性或全国性法学学术研讨会。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及其专业委员会举办了多次法官与学者、律师共同参加的专题研讨会,在此基础上,可通过定期举办“法官、律师与学者对话”专题研讨会的形式,增进法官与律师、法官律师与学者间的学术交流。一是建立联合培训制度。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联合举办培训班,对有关诉讼程序的适用、新法律法规的理解、本地区多发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法律适用等问题进行探讨研究。二是共同举办学术研讨会。法官协会和律师协会每年合作确定一至三个理论研讨和学术交流的主题,定期组织法官与律师就共同关心的法律理论与司法实践问题进行研究。三是建立重大、敏感案件沟通交流制度。对一些社会关注的突发事件和媒体聚焦的案件,应及时沟通,交换相互的认识和态度,共同化解矛盾纠纷。
法官与律师如何良性互动?
现实中,确实存在法官和律师不正当交往的事实。国内近年来法官沦为阶下囚的案件并不鲜见,曾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的黄松有也因贪污、受贿入狱。案件中爆出法官和律师间的不正当交易,让公众们误认为----只要法官和律师交往就是不好的。但是不是这样律师和法官是不是就因此完全杜绝往来了?“这是不可能的。”
齐奇认为,法官和律师同为法律职业共同体,需要业务间的交流。省律师协会有一批相当不错的律师,在各自的领域处理过复杂案件。定期收集律师们的意见,有利于高院制定出更意义的审判指导意见。
“法官和律师应该同守一条底线,共担一份责任。”
“同是法律人”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与北京市律师协会探索构建法官与律师良性互动机制座谈会综述
一、介绍法院当前面临的问题
目前司法现状是社会的评价与自身的评价反差很大,除自身的原因外,也受大环境的影响,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处于转型期,社会矛盾比较尖锐,法院的工作难度较大。现在司法审判的工作面临困难,如何协调社会和谐与法律尊严的关系、如何推进法官职业化,实现司法本土化,就需要改进和创新司法审判活动。由于我国未形成多元化的解决纠纷机制,法院承担了许多司法职能之外的社会责任,法院工作面临一些靠自身能力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
信访问题、群体性问题、安全问题等。
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成因分析
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案件多发,法院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应对,提出了严峻的课题。由于社会利益关系格局的变化,社会心理失衡,敏感、新类型的案件持续增长,社会矛盾解决机制的滞后,导致法院解决矛盾功能上的错位。如何探索多元化的解决机制,也是应当研究的课题。再有社会公众日渐突出的实用、利己心理,导致新矛盾、新问题的出现,法院需要研究。由于多元化的法律需求与法律服务的量少质弱,在一定程度导致案件的激增。
四、加强法官与律师良性互动机制
法官与律师在体现各自独立的前提下,相互尊重、合作、监督、促进,推进法律职业共同体,通过良性的监督及搭建平台,增进交流互动,形成有效机制。通过法官与律师构建的和谐工作机制,有利于解决当事人的合理诉求,有利于引导当事人理性参加诉讼,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有利于维护弱势群体,有利于依托职能,协力推进法治化进程,从而构建诚信体系建设。
第三篇:论述法律职业共同体中律师与法官的关系
三、论述法律职业共同体中律师与法官的关系? 法官与律师的关系是一种职业上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是在司法活动中发生的相互关系,是在诉讼过程中发生的相互关系,是在案件处理中发生的相互关系。因此,这种关系只能在法庭上才体现,在办案过程中才存在。如果离开办案过程,离开法庭,再来说法官与律师的相互关系,是没有意义的。虽然法官职业与律师职业,同属于法律职业,法官与律师同属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成员,但是,由于法官与律师的社会分工不同,作用和地位不同,身份和职责等也不相同,因此,从职业关系上讲,法官与律师之间存在着一种要求与被要求的关系。正是由于这种职业关系,从而决定了法官与律师相互关系的走向,即要求二者必须有距离,这是法官职业和律师职业本身的职业特点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客观需要。在当今我国司法实践中,已出现了法官与律师相互关系不规范的问题。例如,一些案件当事人及其委托的律师,为了寻求有利于对自己一方的裁判结果,违法对法官进行拉拢、贿赂、腐蚀;也有少数法官利用手中的审判权力,贪赃枉法、徇私舞弊,办“关系案”、“人情案”和“金钱案”;也有少数法官与律师相互串通,利用各自的职业优势,形成了经济利益共同体,违反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损害当事人的利益等等。1 这种现象已成为社会生活中议论的热点和关注的焦点,人民群众对此也是深恶痛绝的。这种现象的存在,直接导致了社会公众对司法公正、司法权威产生怀疑,败坏了法官和律师的公众形象,严重地影响了司法公正,损害了司法权威,有的已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已引起了中央高层的关注。
针对当今我国司法实践中,法官和律师存在这种不适当关系的实际情况,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第一,继续加大司法体制改革的力度。目前法院虽然司法改革措施不断,但仍未能遏制司法腐败,最主要的原因是出在司法体制上。要从体制上、机制上确保司法机关人、财、物的独立,只有司法独立,才能保证审判独立。
第二,加大法官选拔机制改革的力度。一是提高法院进人门槛。只有一些高素质的法律人才,才有资格担任法官;只有经过专门法律素养训练的人,才有可能建立共同的法治理念和精神追求,才能尊重法律。拓宽从优秀资深律师中选拔法官的渠道。由于优秀资深的律师,往往社会阅历丰富,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辨别是非能力强;经济实力较强,不容易腐败;年龄相对较大,不再考虑职务提升,受外界人为干扰少,更安心依法独立办案;岗位角色的变换,使得其更加珍惜荣誉,爱岗敬业;由于曾做过律师,对律师更有认同感。
第三,加快法官职业化进程的步伐。完善法官职业卷入机制和运行机制的制度建设,把好法官入门关。建立法官职业的淘汰机制,使法官有一种职业危机感,促使其珍惜荣誉和地位。建立法官职业共同体管理的运行机制。让法官有同质感,使法官成为法律的一个“符号”。加大法官公正文明的职业形象建设。司法公正,不仅包括实体公正、程序公正,而且还包括形象公正。
第四,加大违法违纪惩罚力度。如发现法官利用手中的司法权,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的,一旦发现严厉处罚,轻者调离审判岗位,重者清除法官职业队伍,直至追究其法律责任。实行“一次性休克疗法”,促使法官务必珍惜来之不易的权力。
第五,健全监督和约束机制。规范法官与律师的关系,其重心主要在法官,要使这项工作切实取得实效,必须采取自律与他律并重,监督与惩罚并举,综合治理与多管齐下的办法。除规范法官和律师的职业关系外,还应对法官的社会交往作出相应规范,使法官培养一种甘于寂寞的良好职业品格。
第四篇:试论述法律职业共同体中律师与法官的关系
试论述法律职业共同体中律师与法官的关系
随着依法治国的逐步推进,司法改革的深入进行,法律人的作用日益彰显,法律职业共同体逐渐形成。在法律职业共同体中,法官与律师已被社会广泛认知。法律职业有别于其他的社会职业,它是基于公平、公正的立场将法律运用到具体的人和事。尽管法官与律师均属法律职业共同体,但他们的法律职业的社会角色是不同。
律师,具有民间性,是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兼有法律人和经济人双重身份,一方面律师要为客户提供法律服务,解决法律纠纷,维护社会正义;另一方面,律师以法律服务为谋生手段,通过提供法律服务获取经济利益,具有逐利性。
法官,则是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是“国家的法律工作者”,在职务行为中不能谋取任何经济利益,其惟一的目的是正确地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实现社会正义。因此,律师与法官作为法律共同体的成员,其特殊性表现在:律师的执业活动基于当事人的委托,其职业活动的种类与范围应当在当事人的委托范围之内;法官则是行使国家审判权的法律人,审判权的行使实质上是国家权利的行使,这是法官与律师法律职业的根本区别。另外,律师与其委托人之间是契约关系,双方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律师向委托人提供的产品是“法律服务”;法官则不同,其履行职务是在行使权力,权力的行使是基于特定法律事实的发生,并非基于当事人的委托,法官与当事人之间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因此,法官审判活动不具有服务性,也就不具有有偿性。
然而,法官与律师毕竟是法律职业共同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法律职业共同体中不可或缺的两个主角。因此,由于法律职业的原因,两者必然发生接触,形成一定的相互关系。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成员,两者的关系理应是一种彼此尊重、平等合作、相对独立与互相监督的良性互动关系。
首先,律师与法官是法律的实践者,他们有着职业的共性。律师和法官大都需要有一定程度的法学教育背景,应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律师和法官都以法律工作为职业,都在具体地运用法律,有着相对共同的法律的认知和法律思维习惯;法官与律师的最终职业目标,应该是为了维护司法公正,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其次,律师是法官与当事人交流的桥梁。基于职业特性,律师必须深入到社会生活中,与社会公众保持密切的联系;而法官则需要与世俗社会保持适当距离,以实现独立、公正判案。律师就成为法官与当事人交流的媒介和桥梁。再次,法官与律师事实上具有依赖性。法官是在双方律师为各自当事人追求法律的最大利益过程中,了解法律事实,正确适用法律,进而实现法律规定的正义内涵。因此,法官与律师具有依赖性,实质上属于一个利益共同体。
为规制法官和律师相互关系,切实维护司法公正,我们迫切要求做到
1、建立一套“法官与律师相互关系的道德伦理体系”以及“法官与律师非正常关系的认定
与惩罚机制。”
2、法院应进行体制创新,律师事务所要完善产权制度。
3、建立法官与律师非正常关系的公示制度。
第五篇:法官与律师的良性互动及其实现途径
法官与律师的良性互动及其实现途径
法官与律师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理念和司法制度的践行者,同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如何构建两者之间良性互动的法律关系和工作关系,是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确保公正廉洁司法的重要基础,也是进一步深化司法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我省法官与律师相互支持、相互制约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各地法院与司法行政部门注重加强沟通协调,不断完善工作交流机制,法官与律师各司其职,保持良好的法律关系和工作关系,共同维护法律权威和司法公正。基本情况如下:
(一)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依法保障和支持律师执业
全省法院通过创建立案信访两个文明窗口、加强审判公开、规范庭审、开展便民建设等,对律师参加诉讼给予了较好的支持。1.加强便民利民建设,方便律师参与诉讼。一是开展立案、信访“文明窗口”建设。二是简化律师安检程序。如深圳中院只要律师出示律师证、出庭通知书进行登记即可进入法院,对律师的人身、手提电脑、提包等免于检查。三是多数法院设立了专门的律师阅卷室,配置复印机等设备,为律师查阅、摘抄和复制案卷材料提供方便。珠海中院等法院还设立专门的法官接待室,用于接待律师和当事人,设立律师休息室和更衣室,注重对律师的职业尊重和人文关怀。
2.加强审判公开,保障律师的知情权。各级法院按照最高法院《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审判公开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审判公开,推进“阳光审判”。一是抓好审前程序的公开。包括做好立案指导工作、告知诉讼权利和诉讼风险、全面完成审前相关法律文书的送达、庭前证据交换。二是庭审和调解过程公开。包括开庭公开、质证公开、辩论公开、认证公开、落实旁听制度等。三是逐步扩大裁判文书公开的范围。加强裁判文书说理,推行裁判文书上网和判后答疑制度。广州海事法院还在裁判文书公开合议庭的不同意见,大大提高了审判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一些法院还建立了互联网案件查询机制、延长审限告知制度等。3.重视倾听诉求,保障律师的辩护权。大部分法官能依法保证律师在庭前了解案情,在庭审过程中给予律师充足的发言时间;在讨论案件时,合议庭、审判委员会能关注律师的辩护意见和代理意见;在起草裁判文书时,对律师举证、质证、辩护等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回应。有些法院还积极保障律师及时获知诉讼信息。如深圳中院通过受理律师投诉,每月进行动态通报,督促法官和助理及时接听律师了解案件审理情况的电话。
(二)认真履行诉讼职责,配合法院公正司法
绝大多数律师能充分尊重和维护法院的审判权,尊重司法工作人员,积极配合法院审判。特别是法院推广“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审理方式,实行全程调解和诉调对接以来,律师在促进调解、维护社会稳定、实现案结事了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引导当事人合理表达诉求。律师参与或代理案件,能积极引导群众客观、准确地认识各种利益关系,引导当事人通过合法途径合理表达诉求,能逐步让当事人双方趋向利益平衡点,取得共识。如2008年2月12日晚上20点左右,到广州中院上访的几十名某公司人员滞留在法院大厅不肯离去,该案的代理律师闻讯后赶到现场,配合法院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积极斡旋,终于使当事人和平离开。
2.配合人民法院做好调解工作。各地进一步推进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的有机衔接,律师积极参与调解工作。一是部分司法行政部门向人民法院派驻调解员参与诉前调解,起到很好的分流案件作用。如佛山市司法局聘请市法援处、市公职律师以及实习律师共40人,担任市司法局首批人民调解员,2009年6月起陆续派驻到市中院人民调解工作室,全面参与诉调对接工作。截至2009年底,共受理法院交办案件310宗,调解成功109宗,调解成功率35%。再如东莞的基层法院和人民法庭都设有市司法局派驻的专职调解员。二是代理律师积极参与审判案件调解,促进法院提高调解率。一些法官反映,绝大多数律师能充分发挥当事人信任的优势,积极配合法院做当事人的调解工作,促使案件调解解决。
3.参与维稳工作。一是律师积极参加镇街信访维稳中心的综合治理工作。如广州的律师事务所与镇街信访维稳中心结成了一对一的法律援助机制。二是参与化解群体性纠纷。广大律师接受相关部门委托,参与重大疑难案件的法律论证,积极参与群体性纠纷的调处工作,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引导群众遵循法律渠道解决问题。如湛江一宗历时26年的土地使用权纠纷案,两个村民小组多次发生激烈冲突,多次到政府部门上访。2008年7月,农村维稳律师团根据区委区政府的指派,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拟定《征用土地和土地纠纷调解方案》,经过4个月的不懈努力,终于圆满解决。三是参与专项行动。如在审理韶关“6.26”案件中,律师较好地发挥了职能作用,使该案得以顺利审结,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三)不断规范交流途径,努力疏通沟通渠道
各地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法官协会和律师协会,从提供正当渠道、互相促进工作出发,结合本地实际不断完善各种沟通交流制度,沟通交流逐步规范化、多样化、正常化。
1.法官与律师相互交流逐步规范化。其目的是建立审判、执行人员与当事人或其诉讼代理人的正常沟通渠道,把律师和法官的“私下沟通”转变为“阳光交流”,减少“暗箱操作”。各地也相继出台有关规定,如广州中院与市司法局于2009年联合出台《关于建立法官与律师管理工作协作机制的意见》,珠海市法官协会与珠海市律师协会于2005年6月共同发布《法官与律师交流制度》,搭建起法官与律师交流平台;江门中院于2004年制定了《关于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辩护人约见法官的暂行办法》;罗定法院于2005年制订了《正确处理法官与律师关系的若干规定》,在正确处理法官与律师之间的关系方面进行了规范。
2.沟通渠道呈现多样化。一是法院、司法行政部门或法官协会、律师协会通过不定期组织召开座谈会、恳谈会、联席会议等形式,进行交流沟通。如深圳中院、汕头龙湖区法院、南澳县法院每年与司法局联合召开座谈会或恳谈会,广州海事法院利用中国海商法协会海运法规专业委员会这一平台,与广东省律师协会海事法律委员会召开座谈会。二是联合召开业务研讨会。如广州法官协会与律师协会共同举办企业破产清算等专题研讨。三是建立个案联系制度。如揭阳法院就敏感、疑难案件与律师进行沟通,在判决前听取律师意见。此外,有些法官协会还与律师协会共同举办各种联谊活动,如广州法官协会与律师协会共同举办英文歌唱比赛和法律英语演讲比赛,加强了两家的交流和了解,实现了良性互动。
(四)相互监督制约,共同维护司法形象和司法权威近年来,我省注重法官队伍与律师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和廉政建设,在法官与律师之间构筑反腐“防火墙”。特别是“11·13”案件发生以后,各级法院进一步加强法官和律师在诉讼活动中的职业纪律约束,完善相互监督和制约的制度建设。主要做法如下:
1.定期召开廉政通报座谈会。大多数法院和司法局均开通举报电话和邮箱,当事人、案外人发现法官、律师有不正常交往、涉及违法违纪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司法局、律师协会反映情况或者举报。部分法院定期与司法行政管理部门召开情况通报座谈会,通报各自掌握的涉及法官和律师不正当交往、违法违纪、影响司法公正的情况;通报对法官、律师违法违纪行为的调查和处理结果;商讨如何进一步规范法官和律师关系,维护司法公正。
2.建立廉政监督卡制度。部分法院实行廉政监督卡制度,在立案时向每个案件当事人和代理律师送达《廉政监督卡》,提请当事人或律师对法官办案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举报。3.建立严重违法违纪案件移送制度。对于法官、律师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而尚未构成犯罪行为的,法院或司法局将有关资料移送违法违纪行为人所在单位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4.建立律师从业登记备案制度。如深圳中院对于法院干警家属从事律师工作的,纪检部门统一予以登记备案,对登记备案的律师利用家属关系与法院干警进行不正当交往的,给予通报。
三、建立我省法官与律师良性互动关系的对策和建议
在法官与律师之间建立良性互动关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当前人民法院、司法行政部门必须破解的难题。我们认为,法官与律师良性互动关系,应当是指双方在诉讼和业外活动中建立起来的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监督、共促矛盾化解、共保司法廉洁的法律关系和工作关系。建立这样一种良性互动关系,在当前要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法官与律师正常沟通机制,畅通交流渠道
构建法官与律师良性互动关系,关键是要构建透明、公开、畅通、合法的沟通交流机制,通过交流,增强彼此的尊重和认同,提升法官和律师业务能力,并相互传达信息,消除工作中的猜忌、隔阂、抵触,培育法官和律师作为法律共同体的感情认同、理念认同、知识认同,培养共同的法律人理念和精神。
1.尽快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解决互动关系中的重大问题。搭建广东省法官与律师合法、畅通的交流平台,离不开组织的引导,离不开主管部门的支持和保障。借鉴新疆法官与律师会商模式,建议在我省逐级建立法院与司法行政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双方的组织、协调作用,就双方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进行会商,研究制订并不断完善法官与律师交流合作、相互监督的各项制度,切实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保障法官公正司法,保障律师依法执业,提高司法效率和司法公信力,共同营造良好的司法环境。
2.建立法官与律师学术交流和业务研讨制度,统一司法标准。一是建立联合培训制度。法院、司法行政部门的培训机构可以联合举办培训班,对有关诉讼程序的适用、新法律法规的理解、本地区多发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法律适用等问题进行探讨研究,统一裁判尺度。二是共同举办学术研讨会。法官协会和律师协会每年应合作确定一至三个理论研讨和学术交流的主题,定期组织法官与律师就共同关心的法律理论与司法实践进行共同探讨研究。三是建立重大、敏感案件沟通交流制度。对一些社会关注的突发事件和媒体聚焦的事件和案件时,法院应及时与律师协会沟通,交换相互的认识和态度,引导群众合理表达诉求,共同化解矛盾纠纷。
3.探索建立广东法律人联合会,增进彼此认同。基于法官、检察官、律师是不可分割的法律共同体,均具有忠于法律、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等的相同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建议在我省率先推动探索建立法律人联合会。可依托广东法学会,在法官协会、检察官协会、律师协会的组织基础上,进一步创建由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学教授和其他法律工作者为主体组成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各有关人员可自主、自愿参加成为会员。会长、秘书长、理事由会员推荐,职能包括加强会员内部和对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对法律法规的相同理解和适用,培养共同的法律理念、价值和精神;通过建立会员执业档案、执业行为评选、违反职业道德行为情况通报等制度,加强行业的自律和监督。
(二)在工作中互相尊重,共同提升职业尊荣
法官与律师作为法律人共同体,化解社会矛盾、追求公平正义、赢得社会尊重,是双方共同的目标。为此,应当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工作关系,共同维护和提升职业尊荣。
1.加强便民建设,方便律师诉讼。设立专门的律师阅卷室,配置基本的纸张、笔、饮用水和复印、传真等设备,方便律师查阅、摘抄和复制案卷材料;设立材料收转中心,规范材料收转,提高律师来法院的办事效率;要建立裁判文书生效证明制度,解决律师申请执行不能提供生效证明的问题。2.切实加强审判公开和律师执业公开,保障信息对称。各级法院要在认真贯彻落实最高法院《关于司法公开的六项规定》和《关于人民法院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若干规定》,加强立案公开、庭审公开、执行公开、听证公开、文书公开、审务公开,主动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尤其要在审判过程中各种信息的告知、通知当事人延长审限、评估拍卖时间、提高裁判文书上网率、公开内部指导文件、保证二审案件开庭率等方面下功夫。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审判公开的科技含量,使审判权和执行权在阳光下运行,减少法官与律师非正常接触的环节。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要积极推行律师执业公告制度,向社会公开律师的个人信息,完善律师的服务质量标准、收费制度、财务制度、职业责任保险制度、投诉惩戒制度,规范业务流程。
3.扎实改进法官和律师的工作作风,切实做到彼此尊重。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要加强法官和律师的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工作作风建设和司法礼仪建设,在法官和律师中形成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共同信念。法官要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理念,尊重律师执业,平等对待律师,规范庭审用语,虚心听取律师的意见和建议,保证律师庭审发言时间,不随意打断律师发言。律师要诚信执业,尊重法院和法官,严守法庭纪律,主动承担促进案结事了的社会责任,不支持当事人无理的上诉、申诉,以自身的言行影响当事人尊重司法权威,不散布损害法官或法院声誉的言语。
4.注重司法礼仪,不断提高律师的司法礼遇。法院要简化对律师的安检措施,律师人身和开庭用品无需安检;要设立专门的律师休息室和更衣室,方便律师候庭和更换律师袍;要公布法官和书记员的办公电话,及时接听律师的电话,解决律师联系法官或书记员难的问题;要落实公开约见制度,切实解决“见法官难”的问题。
(三)在个案中加强支持与配合,共同化解社会矛盾
1.认真听取律师意见,充分发挥律师作用。法院对案件裁判和纠纷解决,要认真听取律师的意见。庭审中要记录好律师的辩护意见,合议时要充分考虑律师的辩护意见和代理意见,在裁判文书中要对是否支持律师的主张予以说明。律师要积极举证、质证和及时陈述处理意见,要配合法院做好事实查明和纠纷解决工作,充分发挥自己在纠纷解决中的积极作用。2.探索建立委托律师调查取证制度,切实解决取证难。为方便律师取证,减轻人民法院调查取证工作压力,借鉴部分法院的做法,可在我省推广委托调查取证制度。律师持由法院签发的调查令,可参与案件的调查取证和查询被执行人财产。
3.加大律师参与调解和息诉罢访力度,共同实现案结事了。律师的专业知识和受当事人信赖优势有利于促成调解,实现案结事了。律管部门应将律师调解率纳入考核范围,对于积极参与诉讼调解、调解成功率高的律师,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并作为执业考核指标及评选优秀律师重要依据。对敏感性、群体性案件和一些老上访户,法院可以与律师联合做当事人的工作,促使矛盾及时、更有效的化解。
(四)完善相互监督机制,确保廉洁司法
建立法官与律师良性互动关系,不仅需要制度的规范约束,更需要监督制约机制的保障。1.不断建立健全内部制约机制。各级人民法院要紧密结合正在开展的“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建立法官收受礼金主动存储到法院廉政帐户和法官接受律师礼品报告制度,健全完善司法效能监察、司法业绩考评、司法过错问责等制度。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律师违规违法诉讼行为责任追究制度,对违法诉讼律师可以规定在一定期间内不得从事法律服务,对其供职的事务所也要进行必要的处罚,承担一定的责任。对违法诉讼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均可借鉴交警对违章司机的扣分法,对其执业证照进行公开扣分,并记入诚信档案,列入征信系统。
2.切实加强相互监督机制的建立。一是建立相互测评制度。法官协会与律师协会应组织开展“律师眼中的法官”、“法官眼中的律师”的调查问卷活动,互相交流评价和进行深层次的自查自纠。互测结果可作为法官、律师评先、评优依据。二是建立相互举报制度。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应公开举报电话,鼓励相互举报不规范、不廉洁、不合法的行为,举报属实的,应按规定对举报人进行一定的奖励。三是建立随案发放“廉政监督卡”制度。每个案件在立案时向当事人和律师发放“廉政监督卡”,在结案时由当事人或律师填写并由法院回收。四是建立违纪违法行为相互通报制度。凡是涉及到律师在执业中向法官行贿、法官单方私下会见律师,以及法官为当事人推荐、介绍律师作为其代理人、辩护人等行为,应及时互相通报,并交换查处情况和具体处理意见。
3.扩大法官主动回避范围。将法官配偶、子女、父母等直系亲属从事律师职业的列入法官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并对外公示,接受监督。法官与律师虽不是以上三种关系的直系亲属,但存在同乡、同学、战友或者其他关系,法官认为有必要回避的,应主动申请回避;当事人或者律师可以申请法官回避。出现应当主动回避而不回避、应当报告而不报告的,应作为违纪处理,情况严重的将影响法官任职资格。
4.探索建立任前审查制度和“单方退出”机制。在任命、遴选法官、律师时,相关部门应严格审查其直系亲属是否从事律师、法官职业;如存在上述情况,则不予任命或“单方退出”。借鉴重庆、上海经验,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可考虑以市为单位,凡是直系亲属在本市范围内担任法官或律师的,则被审查者不能再在本市担任律师或法官;已经担任的,应限期强制实行一方退出。
律师与法官沟通渠道需进一步疏通
律师们反映,法官在信息公开、诉讼程序、庭审节奏、诉权保障等方面,与律师存在一定程度的交流不畅现象。有的律师说,律师总是希望及时获知整个诉讼信息,从而可以让当事人保持安定、安心的状态。但有些法院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导致律师有时候很被动。另外,有的法官在倾听律师诉求方面做得也不够,一定程度上存在限制律师发言时间的问题。有的律师反映,一些法院审理二审、再审案件时,往往是通过原审法院联系当事人,经常不跟律师直接沟通,导致当事人以为律师连最起码的沟通渠道都没有建立。另外,法院结案后应及时通过律师对当事人进行说服解释工作,避免当事人误解。
也有律师说,在执行过程中法院通知当事人时,也应及时通知律师。律师有权全面参与诉讼程序,否则,当事人会觉得律师没啥用。实践中,例如开庭前及材料递交等环节,囿于开庭时间紧张等现实,法官应以合适的方式与律师进行沟通。与会律师普遍呼吁,要将法院与律师协会之间的信息沟通制度化。面对一些突发事件和媒体焦点事件时,法院应及时与律师协会沟通,以便律师协会及时知悉法院的想法和态度。
律师期待适当的司法礼遇
律师们反映,近年来社会舆论对律师和法官都存在一些不尽合理、不尽公正和全面的评价。面对这种状况,律师和法官都应深刻思考自身的社会定位、职能定位和行业基本精神,在尊重目前特定的经济社会条件和法治发展状况的前提下,相互理解,彼此尊重。
一些律师建议,应给予律师适当的司法礼遇,让律师地位特别一点,进而让律师获得当事人更多的尊重。鉴于律师咨询程序问题时,一些法官态度生硬,缺乏起码的尊重和礼仪,律师代表希望法院给予律师一些职业尊荣。另外,律师代表认为,庭审发问时,法官体现的是法律的尊严,无须态度蛮横语言生硬。建议法官今后的法庭用语尽可能多地使用“请”字。法官言语越礼貌,越有利于体现法院的权威。
有的律师说,法官好不好,律师有发言权。律师好不好,法官也有发言权。今后,律师协会评选优秀律师、律所时,希望法官能够参加。法院评选优秀法院、法官时,希望也能有律师的声音。
中国的法官与律师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理念和司法制度的践行者,应当在各自履行职责的同时,加强协作,互为促进。要同使一股劲、同担一份责任、同守一条底线,共同推动三项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