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业病报告自查制度
职业病报告管理自查、互查制度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职业病防治法》及市CDC信息中心要求,为进一步作好本中心职业病报告管理工作,本中心信息报告管理领导小组将组织相关科室专业人员对本中心有职业病报告部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职业病报告检查,提高本中心职业病报告、审核和登记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自查目的
规范本中心相关科室职业病报告和职业病网审核工作;提高职业病信息发掘、预警利用和交流能力。
二、检查人员
职业病报告领导小组全体成员
三、检查内容
1、职业病门诊登记
2、职业病迟报、漏报
3、职业病卡片填写质量
4、职业病报告网审核情况
5、职卫科对所属部门职业病报告培训、检查和指导情况
6、对检查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的效果
7、对本中心信息报告和审核质量进行期中、期末评价
四、检查方法
1、检查形式:自查前进行相关人员会议和短期培训,之后按自查登记上相关内容逐项检查,检查完后进行结果反馈,小组讨论并提出整改意见;
2、检查时间:每半年1次,并根据应急要求随时增加自查次数和内容。
五、考核评估
年终将全年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并提请中心领导审核,纳入年度科室工作考核,按中心相关制度进行相应的奖惩。
北京市第六医院感控科
2017年07月19日
第二篇:职业病报告自查互查制度
职业病报告自查、互查制度
一、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北京市职业病报告管理办法》,认真做好职业病报告的自查、互查工作。
二、有专职人员负责职业病的自查、互查工作。
三、每月对各科室进行一次职业病报告自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年底存档。
四、按区疾控中心的规定,及时与相关单位认真做好职业病的互查工作。并要有详细的记录。
五、职业病专职人员负责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指导工作,防止漏报现象的发生。
六、做好职业病的上报工作,要求字迹工整、无涂改、无漏报、误报、错报、瞒报。
七、做好职业病报告的自查、互查计划及总结。
第三篇:职业病诊断、鉴定及报告制度
职业病诊断、鉴定及报告制度
第一条 管理职责
一、矿井各单位发现疑似职业病人应立即报告职业病危害防治办公室,并停止工作。
二、职业病防治办公室组织疑似职业病人(不含参建单位职工)进行职业病诊断,向诊断单位提供病人的职业史、既往史、职业健康档案复印件、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工作场所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资料,以及诊断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必须的有关材料,并归档保存。
三、参建单位疑似职业病人由本单位进行职业病诊断,向诊断单位提供病人的职业史、既往史、职业健康档案复印件、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工作场所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资料,以及诊断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必须的有关材料,并归档保存。
四、对确诊的职业病人,相关管理单位各自及时向本公司人力资源部或其他单位报告。参建单位还需向矿职业病危害防治办公室报告。
五、相关管理单位安排职业病人进行康复治疗、定期检查。
六、相关管理单位根据职业病诊断结果,及时告知职工本人诊断结果,并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调离原岗位,妥善安置,对于已经确诊的职业病人享受职业病的相关待遇。
七、经营财务科(不含参建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疑似职业病人的诊断费和医学观察费、确诊职业病人的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的费用、职业病待遇等费用纳入矿财务管理。
第二条 职业病人管理
一、告知
对发现的职业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人,应当告知当事人诊断结果及其享有的权益。
二、建立职业病人档案
(一)职业病人的基本信息:包括身份证号、年龄、性别、工作单位、既往史、接触史、住址、联系方式等。
(二)职业病人的各种资料、包括:
1、病人的职业史、既往史、接触职业病危害史;
2、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
3、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
4、其他证明材料;
5、职业病诊断证明;
6、对职业病人进行康复治疗
(1)对职业病人进行定期体检、复查;(2)根据病情需要,安排康复、治疗。第三条 职业病人待遇
职业病人的诊疗、康复费用,伤残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职业病人的社会保障,矿井相关单位按照有关工伤社会保险的规定执行;矿方职工由职业危害防治办公室及时安排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上报社保中心。职业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第四条 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岗位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且妥善安置。
第五条 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医学观察期间,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第六条职业病人的伤残鉴定工作
一、矿职业病危害防治办公室报综合办公室,综合办公室向公司人力资源部上报职业病伤残等级的鉴定申请,公司人力资源部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参建单位按照本单位的相关规定申报职业病伤残等级的鉴定。
第四篇:传染病、职业病报告制度
传染病职业病报告制度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全体医务工作者有义务做好传染病、职业病的登记、报告。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瞒报、迟报或谎报。
一、临床医生必须按规定做好门诊日志的登记工作,填写项
目要齐全,字迹清晰,住址要详尽,不得有漏项缺项。
二、发现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须在两小时内报告防
疫科,乙类、丙类传染病要在六小时内报告。
三、发现传染病暴发,食物中毒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首诊
一声医生要以最快速度报告防疫科。
四、发现各种职业病人,应该及时报告卫生主管部门。
五、防疫科每月对辖区内的门诊日志进行一次检查核对。
六、医院防保人员应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
法》对甲、乙、丙类传染病疫情按要求时限网上直报。
七、医务工作者在医疗过程中,对疑似或确诊甲、乙、丙类
传染病不按要求瞒报、缓报、谎报,一经查实将给予教育、经济处罚,并及时补报,情节严重者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追究行政、法律责任。
第五篇:职业中毒和职业病报告制度
职业中毒和职业病报告制度
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报告办法
一、为及时了解和研究厂矿企业中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发生情况,以便尽快采取防治措施,保护工人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特制订本办法.二、本办法在直辖市、省和自治区辖市区域内的全民所有制厂矿企业中实行.三、省、自治区和上述地方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指定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所)或卫生防疫站(以下简称卫生监督机构)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四、最初进行诊断的厂矿医疗机构或指定医疗机构(以一简称医疗机构),当发现慢性职业中毒和职业病时,应按附录(一)格式填写职业中毒和职业病报告卡,并向当地卫生监督机构报告.五、医疗机构遇有急性职业中毒、热射病和热痉挛、潜涵病发生时,应在发生后二十四小时以内,按附录(一)格式填写职业中毒和职业病报告卡,并向当地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六、遇有发生死亡或同时发生三名或三名以上的急性职业中毒病例以及每一职业性炭疽病例发生时,医疗机构除发出职业中毒和职业病报告卡外,应立即用电话通知当地卫生监督机构,以便采取紧急措施,消除致病原因.七、当地卫生监督机构接到电话通知后,应在二十四小时内会同医疗机构医师,厂矿企业行政、安全技术部门、工会等有有关单位人员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及处理意见,按附录(二)格式填写“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表”,报送当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同时抄送企业主管部门,以便督促厂矿企业进一步做好预防工作,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八、机构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应将每季度的急性和慢性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病例,按附录
(三)格式填写“职业中毒和职业病季报表”,并按其“编制说明”所规定的时间和程序报送有关部门.九、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负责督促检查本办法的贯彻执行.省、市、自治区的卫生监督机构负责下属卫生监督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十、省、市、自治区卫生厅(局)可根据本办法制订实施细则,并报卫生部备案.十一、本办法由卫生部负责解释和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