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准扶贫与农村信息化服务
精准扶贫与农村信息化服务
郭仁财
【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 贵阳】
【摘要】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国家领导人总书记等为代表的党中央重要领导人高度重视农村扶贫脱困工作,特别关心贫困地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出“到2020年我国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实现全面奔小康的目标”。中共中央办公厅在总结了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后在2013年颁布出台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并将精准扶贫和教育扶贫等扶贫政策与“六个精准”目标结合,快速开展扶贫工作。加强农村信息化服务的建设,搭上全球4G时代的末班车,提高农村信息化服务水平,为边远贫困山区搭建高速光线宽带。在信息带来服务、便捷、快速、有效的同时,让贫困山区的农民可以享受互联网时代的快节奏生活,与大城市接轨,使农村人民足不出户便可走遍世界各地,观摩世界风土人情,领略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视觉冲击感。
在这样的背景发展情况下,本文通过对前人理论成果的总结和大量的阅读文献后,以发展教育、信息服务为切入点,研究农村脱贫脱困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精准扶贫;脱贫脱困;信息服务;教育扶贫
自1978年全面改革开放后,在国家利民惠民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农民的生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有效地使大多数农民脱困脱贫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有效的缓解了农村贫困人口的增长速度,更为国家政府积累了脱贫致富的经验。为贯彻习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大会议上所提出的到“2020年我国全面达成小康社会,贫困人户口全部脱贫”的目标,我国于2012年就开始全面推行精准扶贫战略,并严格执行“六个精准”目标。在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经过各级政府的不断努力,我国农村脱贫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1]2013--2016年,我国减贫5564万人,每年减贫人数都在1000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2】
一、精准扶贫的含义
总书记第一次提出“精准扶贫”是在2013年11月在湖南省湘西考察时,同时并提出扶贫就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切记好高骛远,扶贫要做到精准帮扶,精准识别、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3]王思铁认为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4】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笔者认为精准扶贫就是要利用好国家政策,在政策的支持下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服务于各地区贫困农民,走访各地贫困户了解实情,从源头出发,实事求是的解决并消除影响贫困的因素,从而实现脱贫的目标。
二、教育对精准扶贫的重要性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精准扶贫的发展状况,教育具有先导性、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国家要发展富强定要大力发展教育并不断完善教育体系。然而在教育的支持下要精准扶贫就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精准发力,致力于扩大农村的教育资源,尤其是要在边远的贫困山区普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的快速化、优质化的发展,推动普通高等教育的特色专业技能化发展,提高高等教育的就业率。提高贫困地区师资的教育水平,扩大对其帮助资助政策的覆盖面,保障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5】第一,边远贫困地区的幼儿教育是阻碍农民脱贫脱困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国家要不断完善幼儿学前教育体系,在贫困地区普及幼儿园学前教育并逐渐形成以幼儿园为主体民办园为辅的幼儿学前教育体系。在快速有效的解决大班额问题的同时,要对周边有需求的贫困幼儿园实行全覆盖模式,让适龄幼儿可以就近入学读书。第二,贫困地区儿童的营养状况也是阻碍农民脱贫脱困的因素之一。所以加强改善贫困地区儿童的营养状况,免费为贫困农村儿童提供营养餐,加强幼儿身体,为贫困农民解决幼儿上学吃饭的问题,让幼儿无忧入学。第三,着力改造边远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为学校增添教学设备,购置教学设施来满足教学、生活所需,从而改善贫困地区的教学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各行各业培养了无数的专业人才,使专业技术人才的队伍不断壮大,截至2008年底,总数已达4686万人,占社会从业人员的6.0%。截至2009年底,在公有经济企事业单位2888万专业技术人才中,大专以上学历2291.6万人,占总人数的79.3%;高级职称297.5万人,占总人数的10.3%;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初具规模,目前,我国有两院院士1400多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200多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100多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8万人,博士后研究人员8万余人。[6]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更应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相融合。贫困地区人口普遍存在文化水平偏低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应该采取在短时间内让贫困地区人口学会简单的专业技能,并能凭借这种技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从而改善他们的经济水平;然而也存在一少部分贫困人口具有相对较高的专业技能,针对他们应实行再教育培训的方法来提升他们的额组暗夜技术水平,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7】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三、信息服务促进农村脱贫脱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走进千家万户,然而在边远的贫困人口家庭中有的甚至都未曾接触过互联网。因此更应该加快对贫困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让网购成为我们的日常,让我们无时无刻都在享受网络带给我们的乐趣与便捷。我们应抓住商机,加强对农村地区农业信息网站的建设,组织和发展,搞好信息服务,加强信息的互助交流,让互联网通向千家万户。向贫困地区的农民及整个社会提供看得见又读的懂得科技信息,提供更多更前沿的农业信息。利用互联网服务农村、引导农村人民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借助于电子商务平台学会开网店进行农产品的交易,改变传统的面对面交易,农民可以自己掌握主动权做到足不出户便可将农产品销往各地,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要有专业的电子商务从业人员,法务专员等业界专业人士对农民进行一系列的专业知识培训,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利益【8】帮扶农村人民脱皮脱困,实现到2020年全面脱贫的目标,走上小康的道路。
在互联网时代的介入下,电商不仅可以使边远乡村的优质农产品转变为商品成为一种可能,而且通过对互联网的普及应用还可以给边远的贫困地区带来一种互联网的时代文明,从而大大的缩小了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逐渐扩大的数字差距。【9】农村电商的发展在解决农民自身农产品滞销的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更多消费者苦恼的需求问题。参考文献
【1】李国治,朱晓云.农村精准扶贫的问题与对策[J].黑河学刊, 2016,01:135.【2】人民日报.2017,7,13.【3】中国经济网.2016,02,22.【4】王思铁.精准扶贫[J].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2014,04:14-15.【5】王嘉毅,封清云,张金.教育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J].教育研究,2016,07,15:12-15.【6】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2015,03,13.【7】贾海刚.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途径探索[J].职教论坛,2016,09,05:15-16.【8】黎侨.浅谈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2016,08,06:2.【9】中国留学网 2017.03.14.作者简介
郭仁财,1991.02-,男,汉族,山东,现在贵州财经大学图书情报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联系方式:*** Email:gaohan1224@126.com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大学城贵州财经大学 邮编:550031
第二篇:农村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农村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2016-01-11 :1 手机版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岳池县委、岳池县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岳委[2015]99号精神,切实做好我镇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建立健全扶贫对象识别机制,确保扶贫对象得到有效识别,召开专题动员部署会议,就进一步搞好农村贫困人口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进行了具体的部署安排。全镇26个驻村干部及各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文书等村委干部参加了会议。会议指出,开展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充分识别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低保户与五保户,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纳入建档立卡范围,有针对性地落实扶贫政策、对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加快我镇扶贫攻坚进程意义重大。要求各村要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准确把握建档对象,严格按照工作程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体现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工作任务。现就我镇2015年到户产业项目帮扶落实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近几年扶贫开发情况
围绕“按照“便民修道路,富民输劳务,发展引项目,落实抓干部”的工作思路,以“突出项目建设、发展高效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为突破点和切入口,加大基础设施、结构调整、基层组织等方面建设力度,取得扎实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抓整村推进,完善基础设施。
近年来,集中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财政支出85%以上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事业。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工程,解决了“行路难”;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基站、网络通讯,解决了“通信难”;新建了镇卫生院,全面实行新农合,解决了“看病难”;新建了中心校,镇中学宿舍,完成教学点调整,义务教育阶段全免学杂费,义务教育入学率100%,解决了“上学难”;完成了农电网改造,解决了“用电难”。全镇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二)抓资源开发,促农民增收。
由于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加快了果业、毛竹、林业等特色资源的开发,农产品得到升值,资源优势开始转变为经济优势。果业面积已达22800亩(其中密桔13600亩,脐橙9200),其中连片200亩以上的精品果园有8个;全镇共有林业面积32万亩,其中毛竹林基地面积6.5万亩。同时,扎实开展了农民实用技术和农民技能培训,使农村富余劳动力掌握了一技之长,拓宽了农民致富渠道,劳务收入明显增加。(三)抓政策落实,完善社会保障。
我们高度重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惠农政策的落实,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全镇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富民惠民政策;二是全面落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三是不断健全民政救助,及时安排发放救灾救济款物,加强低保规范化建设,扎实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四开展广泛的支持和扶助活动,让受灾群众、农村贫困人口、计划生育贫困户、贫困党员等普遍感受到党的恩情、政府的温暖,享受到改革与发展的成果。(四)抓新农村建设,改善生活条件。
一是村庄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先后完成了上坪集镇建设规划设计和69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投资400万元,以精品建设点为重点,以点带面推进了18个新农村建设点建设,农村面貌得到较大改观;二是全力实施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完成了654户农村危旧土坯房的改造,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三是加强民主管理。改革村级管理办法,对所有村级集体收入和转移支付经费一律实行“村财镇管、镇管村用、民主理财,规范管理”。对村级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奖得动心罚得心痛,实现村民自治与政府工作的对接,促进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五)抓基层组织,增强发展能力。
建立了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度,成立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分工,分解了任务,使责任落实到个人、落实到每个环节。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建立健全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完善了村组干部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先后有两名优秀村支部书记考录为乡镇事业干部,村级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明显提升。二、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不足,贫困人口较多。
镇地处高寒冷凉的山区,海拔在400米以上,属典型的立体气候,每年冷涝灾害频繁,对农作物生长极为不利。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果业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且黄龙病综合防控形势严重,耕地面积6019亩,人均可用耕地0.46亩,主要种植水稻、蔬菜等农作物,结构单一,产值较低,竞争力较弱。虽然我镇拥有丰富的铁、铀、铅锌等矿产资源,但是目前铁矿只是小规模开采,铀矿、铅锌矿等优势矿产资源未被开发利用,工业发展水平较低,工业对镇域经济发展的贡献较小。同时,由于全镇农民文化素质底,思想还比较保守,知识结构短缺,劳动技能不强,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全镇仍有贫困人口2930人占22.4%(今年争取脱贫779人),五保户54人,低保户477人占4.2%。农村居民居住条件较差,全镇仍有566户(2012年改造186户,2013年改造468户)居住在土坯房中。二是财力不足,债务包袱沉重。
由于全镇经济缺乏支柱产业,企业培育和发展滞后,开辟和培植新的税源尤为艰难,财政税收也就逐年减少。由于财力有限,要保持机关正常运转都十分困难,更无多余资金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全镇因公路、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负债近1000万元。由于债务缠身,镇政府在抓经济发展中往往感到压力重重,举步维艰,巨额债务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一道难以逾越的“坎”。三是基础设施滞后,群众生产生活不便。
由于受地理位置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自身财力不足等影响,全镇基础设施水平较差,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待改善。一是农田水利设施亟待改造。基本农田建设、水利设施建设、机耕道路等建设滞后,多为改革开放以前修建,很难进行全面整修,抗灾能力差,水系配套不足,综合生产能力不高。二是通电视覆盖率有待提高。全镇仍有3个行政村71个村民小组1530户不通有线电视。三是电网改造有待加快。由于电压不够,用电安全较难保障。四是公路等级低,群众出行难。全镇有公路60公里,其上坪至松山坳线21公里,高头至杀人坳线19公里,村村通20公里,但由于都是低等级公路,弯多路陡,受恶劣气候影响严重,管养困难,近期才开通1路客车,群众出行难,运输难的现象依然突出,整体效益发挥不足。四是投入不足,公共事业滞后。
虽然长期以来我镇在文化、教育、卫生上的实行了高投入,但是总量较小,公共事业建设滞后。全镇现有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中学,5所教学点,6所幼儿园,退休教师35名,在职教职员工86名,在校中学生266名,小学生662名,幼儿学生374名,校舍面积11400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仅10平方米,有D级危房3600平方米;有镇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9间,村医11名,医疗设备陈旧,医技水平偏低,造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全镇综合文化场所和农村现代信息场所缺乏,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较贫乏,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少。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1、与整村推进相结合,实施一批项目。我们将抓住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政策机遇,加快融入对接,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工程、通组水泥路建设等一批项目。
2、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建好一批村庄。围绕全市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加强村庄的环境整治,增强群众的卫生意识,引导农民转变落后的生活方式,达到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美化优化的目的。
3、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培养一批能人。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全镇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紧紧围绕服务群众这个重点,扎实推进“双培双带”工作,充分发挥能人带动和示范作用,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基层组织更加坚强有力、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镇村经济更加发展壮大。
四、建议
1、建议给予政策支持。建议上级在贫困乡村扶贫项目资金安排上考虑边远贫困乡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等方面的特殊情况给予制定特殊扶持政策,增加项目资金和物资预算投入,以便项目的顺利实施和产生的实效。如项目的前期调研评估、后期管理服务资金上没有列入项目预算,导致一些项目没有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
2、建议给予项目支持。一是在农田水利项目给予支持。受柑橘黄龙病的冲击,部分农民有意愿恢复土地水稻种植,对水陂水圳修复愿望较为强烈;三是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建议加大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帮扶力度,提高客运班线通行密度,方便群众出行。三是建议加大农村电网改造,提高用电质量。四是给予农村信息化工程项目支持。建议每个行政村设立1个农村信息化点,方便群众获取生产生活信息。五是扶持建设农民培训就业基地。建议在每个镇建设1个农民培训基地,提高农民技能,方便群众外出务工和返镇创业。六是扶持建设综合文化场所。建议在每个村建设1个农村文化场所,丰富群众业余生活。七是加大农村大病救助力度。农村因病致贫严重,建议加大农村大病救助力度,破解因病致贫问题。
3、建议给予资金支持。由于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救灾减灾投入巨大,历史债务较重,由于可用财力不足,要靠自身力量还清历史债务极为困难,建议能综合考虑镇级承受能力,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分别给予帮助支持,化解历史债务。
第三篇:农村精准扶贫横幅标语
农村精准扶贫横幅标语
1.精准扶贫 不落一人
2.先富帮后富 同奔小康路
3.弘扬中华美德 援手扶贫帮困
4.扶贫济困 践行友善
5.扶贫济困,积德行善
6.精准扶贫到户到人,发展产业齐心脱贫
7.扶贫济困靠大家,温暖人心你我他
8.创新扶贫机制,助推产业发展
9.瞄准扶贫开发对象,全面落实扶贫政策。
10.弘扬中华美德,关爱贫困家庭
11.营造全社会参与扶贫良好氛围推动共同富裕
12.创新扶贫机制,助推产业发展
13.瞄准扶贫开发对象,全面落实扶贫政策。
14.到户扶贫强基础,金融扶贫兴产业
15.聚力扶贫攻坚,推进民生工程
16.加大到村到户扶持力度,增强贫困人口发展能力。
17.全面落实到户帮扶政策,加快贫困群众致富步伐。
18.扶贫攻坚发展产业,精准到户引领脱贫
19.扶贫攻坚,当心所向,民心所依
20.情系困难群体,奉献诚挚爱心
21.扶贫济困靠大家,温暖人心你我他
22.扶贫济困,践行友善
23.扶贫济困,你我同行
24.扶贫济困,积德行善
25.弘扬中华美德,关爱贫困家庭
26.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
27.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人心向善的传统美德
28.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事业
29.一份捐赠,一份爱心
30.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人心向善的传统美德
31.扶贫济困践行友善
32.扶贫济困互助互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3.扶贫济困,你我同行
34.扶贫济困,践行友善
35.扶贫济困,积德行善
36.创新扶贫思路,助推民生工程
37.扶贫攻坚,当心所向,民心所依
38.动员全社会力量,全面实施福利设施复明助行助学解困等五大慈善工程!
39.到户扶贫强基础,金融扶贫兴产业
40.慈善送温暖,爱心献社会!
41.创新扶贫机制,助推产业发展
42.扶贫攻坚发展产业,精准到户引领脱贫
43.一份捐赠,一份爱心
44.扶贫济困,践行友善
45.扶贫济困,你我同行
46.聚力扶贫攻坚,推进民生工程
47.扶贫攻坚发展产业,精准到户引领脱贫
48.落实扶贫开发政策,竭诚服务贫困群众
49.扎实推进精准扶贫脱贫 限时打赢扶贫攻坚战
50.扶真贫,真扶贫
第四篇:精准扶贫:教育信息化大有可为
精准扶贫:教育信息化大有可为
2016-06-29 08:37:49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李卫红
摘要:教育扶贫,重点在农村基础教育,难点在精准施策。目前我国中西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仍然薄弱,城镇学校的“大班额化”和农村学校的“空心化”现象同时存在,农村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师资依旧缺乏。
教育扶贫,重点在农村基础教育,难点在精准施策。目前我国中西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仍然薄弱,城镇学校的“大班额化”和农村学校的“空心化”现象同时存在,农村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师资依旧缺乏:
农村教学点“开不齐课、开不足课、开不好课”问题突出。据统计,2014年全国普通小学的数量为20.14万所,其中农村教学点的数量为88967个,占全部小学数量的44.2%。这些农村教学点大部分位于中西部贫困落后地区,地处穷乡僻壤,交通不便,工作生活环境差,师资严重短缺,教学资源缺乏,音体美、英语和计算机等课程难以开齐开全。调查发现,很多教学点体育课是“随处放羊”,音乐课是“唱歌走样”,美术课是“欣赏欣赏”。计算机课往往有电脑,无网络;有网络,无资源;有资源,无师资。显然,优质教育资源匮乏正成为农村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是老少边穷地区教育扶贫需要突破的“最后一公里”。
连片特困地区教师专业水平低。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现有在岗教师绝大部分学历是通过在职函授、自学考试获得。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教师都是转岗担任。由于很少接受过正规的专业训练,加上培训经费短缺等,农村贫困地区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偏低,职业认同感不高,教育教学能力不强,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师资缺乏和教师水平不高成为导致农村学生流向城镇学校的关键因素之一。
连片特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比例高。根据全国妇联于2014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有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1.88%。大部分留守儿童位于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其比例高达70%以上。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爷爷奶奶隔代看护,这些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尤为突出,其品行、学业、安全和心理等问题令人担忧,需引起高度关注。
针对上述问题,我建议教育扶贫过程应与“信息化”相结合。
首先,跨界协同,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数字学校”。政府、中小学、高校、企业通力合作,建设以县为中心,以乡镇为节点,以村校为末梢的城乡一体化数字学校,虚实结合,以城带乡,城乡联动,打造城乡教育命运共同体。用“互联网+”的思维,推动城乡教育的组织变革,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通过“同步课堂”、“专递课堂”、“在线备课”、“基于多媒体的教学”等多种形式,解决乡村教师“派不出、留不住、教不好”的困境,整体提升农村教学点的教育质量,实现农村薄弱学校“开齐课、开足课、开好课”的城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目标。
其次,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农村教师的信息素养。实施国家、省、县三级的“农村教师数字能力提升计划”,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在岗与脱岗相结合等多种灵活方式,有效提升农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成功跨越“数字鸿沟”,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层应用,最终实现“课课有资源,人人用资源”的新局面。
第三,牵手共进,大力推进“三个牵手”计划。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实施“亲子桥”牵手计划,实现农村留守儿童与家长远程视频沟通与交流,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实施“城乡学生牵手”计划,互助互学,增进城乡学生的相互了解,丰富农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施“城乡教师牵手”计划,利用QQ、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和教育博客等,加强贫困地区城乡教师结对帮扶,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通过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跨校集体备课、教研专题研讨、视频课堂互动观摩,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第四,互联互通,构建教育扶贫精准数据库。依托城乡一体化的数字学校,借助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突破信息孤岛,建设动态精准、互联互通的教育精准扶贫数据库。通过大数据分析,准确识别扶贫对象,加强动态跟踪,为各级政府实施精准教育扶贫提供决策依据,提升帮扶效率。
第五,加大财政投入,提供经费保障。乡村学校硬件建设上,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大幅提高中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学生信息化生均拨款标准,建立通过信息化扶贫的长效保障机制;建立“多方参与”的运行机制,改变过去政府为主的资源建设模式,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驱动、教育需求、多方参与”的新机制,逐步形成“企业竞争提供、政府评估准入、学校自主选择与建设”的资源建设与共享模式。
第六,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一是建立协同推进的领导体制,建立中央、省、地(市)、县、学校良性衔接的协同推进机制。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统筹规划、部署、指导全国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工作,相关部门密切合作。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对基础设施建设、课程资源开发、师生使用效率、设施维护情况、教师信息化培训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构建详细的评估指标体系,出台教育信息化评估细则,用以指导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的推进。三是建立多方参与的监督机制,构建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企业、社会等主体参与的教育信息化监督机制,建立全方位后台监测系统和高效督导评价机制。
(作者李卫红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原副部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
第五篇:浅谈农村学校如何开展“精准扶贫”
浅谈农村学校如何开展“精准扶贫”
丰润区沙流镇皇亲庄小学
卢建忠
摘要:贫困问题既是发展中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目标要解决的根本问题。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攻坚摆到治国理论的重要位置。而农村贫困人口在贫困总人口中占有较大比重。做为连接社会和家庭纽带的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将扮演着重要角色。农村学校应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扶贫扶智,教育先行。”让教育扶贫在精准扶贫攻坚过程中开花结果。
关键词:精准扶贫;教育扶贫;农村贫困;农村学校
贫困问题是困扰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消除贫困,实现社会公正和公平成为国际发展活动的核心目标和战略要求。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消灭剥削,削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子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使人民当家做了主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经过四十多年的经济建设和扶贫工作的推进,农村温饱型贫困已以基本消除。中共十八大提出,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现贫困人口的全部脱贫,这既是我党的目标,也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小康社会是人民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了治国理论的重要位置。采取了超常规的举措,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
习近平同志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脱贫是建成小数社会的关键一环。让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我们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而服务于最底层的农村学校将扮演着重要角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习近平同志在《给“国培计划”(二0一四)北师大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的回信》中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的重要途径。党和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教育队伍素质能力不断提高,让贫困地区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有用人才。
农村贫困问题不仅来源于地理位置、社会的制度层面,更来源于文化层面。在传统农村文化和行为规范中落后成份成为贫困文化形成的一个重要来源。
因城乡经济不平衡,许多家庭父母为了解决贫困而外出打工,而留下的孩子在家中老人照看下成为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往往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较突出的问题。
疾病也是贫困的重要原因,由于农村医疗体系的不完善和工作条件的恶劣及自身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伤残疾病而丧失劳动力。从而造成家庭的贫困,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的孩子年纪轻轻就承担家庭重担,甚至有部分儿童无心就学。
不良的恶俗也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如黄赌偷等,这样的家庭无力为儿童创建和谐的家庭环境,更无心使其学习,甚至发展成“子承父业”。
还有一类是因懒致贫,明明有劳动力,但不愿打工,不愿种地,好吃懒做,家庭的不良行为进而影响到孩子的个性和行为。
孩子是社会未来和希望,是阻断贫困的关键,而学校是联系家庭和社会的桥梁和纽带,是孩子掌握知识技能的重要阵地。孩子也是连接学校和家庭的重要纽带,通过孩子,学校能精准掌握孩子家庭的贫困状况及原因,通过小手拉大手,对其家庭施加影响,因而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将在“精准扶贫”攻坚战中扮演重要角色。
那么,农村学校将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呢?
首先应当是思想的解放和更新,特别是发挥教师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谋利益是共产党人的最高准则。因而我们要一切从人民利益和需要出发,讲政治、顾大局、讲发展、重自强,践行习总书记的26字方针,抛弃自私敷衍,认为扶贫工作只是一项运动,按章办事、循规蹈矩、照本宣科,机械的完成所谓目标,不重实效,要脱离开少干不犯错,解放思想,明确精准扶贫是举国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一项科学的工作,需要我们有着强厚的理论基础,因而我们要深入研究领会中央精神,特别是习总书记的《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进而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每个人都应成为扶贫科学攻坚战的一份子。
习总书记指出:抓工作,要有雄心壮志,更要有科学态度,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搞运动、一阵风,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
思想是文化和行为的种子,只有把思想传播出去,我们的攻坚战才能顺利开展,我们不仅要用思想影响同事和工作人员,更要影响我们的工作对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随着科学化的进程,我们的扶贫模式也由“输血模式”向“造血模式”转换。我们要通过宣讲、耐心、实干、感动,震撼我们的扶贫对象,改变他们认为扶贫就是伸手接钱,花完接着要,从而消极懒惰,越扶越穷的恶性循环。使他们在方针政策,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指引下,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真正脱贫。从而激发内生力量,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二,加强制度的建设。农村学校应明确认清自己的地位及在社会中的作用,展现出大局观。有的学校只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更有的学校只唯“成绩”论。从而忽略儿童的思想、身心健康及学校在社会安定和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学校具有社会服务性,社会服务是学校的一项重要职责,有的学校只片面的认为社会服务职责与学校的教学严重冲突,甚至干扰了教学。搞扶贫是老师们不务正业,因而消极倦怠,对于建档立卡等扶贫要求也是疲于应付,各种形式的摆拍、假慰问等。
当然,问题的出现除思想的不重视以外,还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因而可结合政府和社会力量,如协调当地政府或村委会,成立专门的扶贫机构和聘用专门的工作人员,争取资金用于校园的师资建设和扶贫工作的支持。这样既能保障各类老师各尽其责,又能留住农村学校优秀教师人才,将优秀的生源留在本地,从而真正的把文化转化为本地发展的动力。
学校扶贫办公机构的建立,既能做到责权分明,自主开展扶贫与爱生活动,又可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强有力的阵地,从而使政策服务、志愿基金、信息收集资料等扶贫基本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
第三,农村学校应明确具体开展哪些方面的工作。
1.摸排到位,大力宣传,落实好资助政策,确保明确学生百分之百公平按受教育。
掌握受教育学生的基本信息,摸底登记,弄清家庭状况、经济条件、成长特点、基本需求和主要困难情况和信息,这些既是了解学生,引领实教的基础,也是对贫困信息的收集。
建档立卡是保障家庭孩子不因贫困而失学的根本举措。教育资助一定要精准摸底,哪些学生需要资助,怎样资助,资助什么。
2.争取引领社会各界捐资,多渠道筹集贫困资助,积极推动社会力量,采取“一对一”方式,帮扶贫困学生。
3.关爱的传递和思想的宣传。
学校可通过家访,家长会的形式,渗透相关思想教育,从孩子角度入手,剖析贫困问题,探讨解决方式,也可建立专门的家长培训学校,宣传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和思想技能等。
4.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的行动。
学校和教师应当正确的引领学生的思想,如美德教育、劳动教育、价值观教育等,通过学生传递给家长,并开展相关的亲子活动,使学生既不受不良家庭环境的渲染,又能净化自身家庭环境,从而使贫困家庭接受间接的再教育。
5.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如人员职责的分配、资料信息的收集与保密工作、相关表册,财物保障制度,监督制度等,使工作条理化,避免无为、推让、弹皮球、官僚及贪腐等不良现象行为的发生。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与扶贫工作和谐统一的。学校的教育要从学生的心灵入手,以爱灌溉,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特别是贫困生、学困生,要及时了解学习情况与学习动态,随时对他们进行物质上的帮助,精神上的鼓励,学习上的辅导。培养他们积极阳光向上的生活态度,制定学生发展的个别化发展策略,教给他们基本文化和社交技能。“扶贫扶智,教育先行”。将教育扶贫做为扶贫的治本之策,让教育扶贫在精准脱贫攻坚过程中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编
出版时间:201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