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政协提案
政协委员提案建议改革乡镇卫生院管理机制
本报特派记者王小波发自北京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中央财政今年安排832亿元投入卫生改革发展、完备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的措施提法,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的关注和重视。从本次“两会”透露的消息来看,今后医改的主要方向将会在基层和农村,如何让农民看病不再难,成为代表委员们议论的焦点。代表委员们呼吁,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政府必须“唱主角”,必须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
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亏损
“绝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处于亏损状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农村卫生保障制度战略研究”课题组负责人王红漫日前表示。
课题组在近5年中对近10个省份100多家乡镇卫生院、千余户农民的走访中发现,乡镇卫生院处于“小病看不着、大病看不了”的尴尬境地。
全国人大代表、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陈联群说,基层群众看病时小病不出村,大病都上县级或县以上的医院,乡镇卫生院在一定程度上被抽空。
全国政协委员吴以岭向本次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改革乡镇卫生院管理机制的提案》,这份提案分析了目前乡镇卫生院的现实处境:
目前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财政补助政策是只负担卫生院院长的工资和基本医疗保险费、公共卫生人员经费、卫生院离退休人员费用以及发展建设资金,由于投入不足和补助政策落实不到位,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实行的是自收自支,主要经济来源是医疗服务和药品差价,业务量决定着乡镇卫生院的经济效益和个人的收入水平。
这种情况使得乡镇卫生院在“公益”、“福利”、“营利”属性上含混不清,职责、权利、义务没有明确的准则。加之人口流动性加大,中西部年轻人外出务工人数增多,卫生院服务过剩,东部因流动人口涌入,服务短缺。另外,个体诊所的大量出现,也对乡镇卫生院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陈联群代表了解的情况是,一些个体医疗机构打着平价的幌子,农民去那里看病,先不看病,而是问你带了多少钱,不是因病施治,而是因钱施治。
“这种鱼龙混杂的状况,使乡镇卫生院基本处于半瘫痪状态。”陈联群代表说。
乡镇卫生院的不景气状况,也使得它们成为卫生行政系统的一个包袱。虽然上级明令禁止承包乡镇卫生院,但由于一些乡镇卫生院长期开不出工资,卫生行政部门为了甩掉这个包袱,或明或暗地将卫生院承包给个人。部分卫生院干脆就把土地、房屋出租,一边拿着政府的财政补贴,一边却以租金创收。
房屋老化或没有场地,缺乏基本的仪器设备,部分骨干医疗人员外出打工,陈联群代表为乡镇卫生院的处境感到担忧。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枢纽,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康复等综合性卫生服务,并承担辖区内公共卫生管理等职能,在农村公共卫生中地位极其重要。
代表委员们认为,目前乡镇卫生院社会功能弱化、经济效益负产出、社会效益不明显的现状,离政府和农民寄予的期望相距甚远,改革势在必行。农村医疗已成为一个孤岛
乡镇卫生院的窘境只是农民看病难的一个表征。对于日益弱势的农村,越来越多的领域被人们用“孤岛”一词来形容,农村医疗是否也已经固守到一个孤岛?
看病贵、看病难这几年一直是人们议论的焦点话题,加强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加大政府对医疗的投入已成为各方共识。如何让医疗改革的成果也惠及农民?
“我国80%的人口在农村,20%的人口生活在城镇,现实情况是,我们的医疗资源80%集中在城市,20%分布在农村。”全国人大代表、唐山工人医院内分泌二科主任房辉指出。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直接后果,就是让农民看病难上加难。
以自揭伤疤著称的安徽医大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张曙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列出这样一组数字:“2005年安徽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41元,2005年安徽省直医疗机构每人次住院费用为7800元。也就是说,一个农民3年的收入只够住院1次。这还不包括农民为看病东奔西走的费用。而安徽省的医疗收费远低于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地。”
民间流传着许多农民因病致贫的顺口溜:“做个阑尾炎,白耕一年田”、“救护车一响,半头牛白养”、“住上一次院,全年活白干”、“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
曾经做过赤脚医生的陈联群代表对此深有体会,“自从农村合作医疗解体后,农民已经有20多年失去了医疗保障。总理报告中着重谈到了重点健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又让人看到了农民医疗保障的希望。”
陈联群代表认为,过去在医改中出现许多偏差都和医疗机构过度市场化有某种关系,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政府必须“唱主角”,必须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不坚持公益性,卫生改革的目标就有流产的危险。
房辉代表呼吁,要改善农村医疗供给短缺的状况,必须将新增医疗资源的投资重点放在基层、农村。
基层医疗需资金更需人才
“自2003年以来,国家加大了对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投入力度,基层卫生机构的房屋、设备等有了改善。农村医疗贫血,我认为光补钱不行,更重要的还要补人才。”陈联群代表说。
农工党中央在一份提案中称:目前全国平均每1000个农业人口只有村医1.1人。以贵州省为例,全省乡村医生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仅占5.3%,这与国家“2010年实现绝大多数乡村医生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要求相差甚远。
在贫困地区只有15%的乡镇卫生院能施行阑尾炎切除术,有的卫生院甚至连最简单的清创缝合都做不了。
陈联群代表认为,目前制约乡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关键在于缺人才。而现实情况是,很多医学院校的本科生不愿意去乡镇,专科、中专生很难进乡镇卫生院,动辄要交纳数额不菲的“集资费”,因为很多乡镇卫生院都承包了,上面又没有下拨经费,多一个人头多一张嘴吃饭。她建议通过三个途径来提高基层卫生人员的技术水平:
一是对县以下现有卫生技术人员强制培训,提高他们的医技水平,可采取国家掏一部分自己掏一部分的方法,统一考试发证,让他们安心工作。
二是要加强城市医师对农村的支援力度,县级以上医院要对基层卫生院实行定期巡诊,帮助他们提高技术力量。要充分发挥离退休专家的作用,鼓励他们在基层坐诊。
三要鼓励医学院校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对到这些地区工作的给予政策支持。一些基层卫生机构需要人才,毕业生报名也很踊跃,但名额有限,配套措施也不完善。
房辉代表的想法和陈联群代表的不谋而合,她建议加大对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人才投入,“很多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去,待遇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怕影响今后的发展,应该为他们定期培训和深造创造机会,在职称晋升等方面提供制度保障。这样才能形成人才流动的良性循环。” 新农合制度有待完善
党的十七大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提出了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努力使全体人民“病有所医”的重大任务,这让代表委员们深受鼓舞。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是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一环,如何更好地推广?一些代表委员对它提出了新的期待。
作为一名一线医生,房辉代表对新农合的部分规定有些疑惑。她在给病人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发现,新农合的保偿药品品种非常有限,对一些并发症医生在选择药物时非常困难,有时候不得不让病人家属拿着现金去外面买药,加重了医生和病人的负担,也让病人不太理解。
“作为解决中国人几千年医疗问题的中药,竟然很少出现在新农合基本用药目录中。”全国人大代表李振江说。
新农合已在去年由试点转向全面推行,全国政协委员彭磷基认为当下新农合出现了一些问题,应当改进。
一是医疗费报销限制太多,只报大病不报小病,只报有限药物类型,很多常用药都不报销,一些农民因小病不能报销而不去治疗,酿成大病又不敢去医院。二是住院报销比例太低,且报销的项目非常有限,农民看一次大病动辄几千上万,最后到手的医疗补助非常有限。三是报销手续复杂,一些农民往往要花时间整理,以至于来回奔走。四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条件差,农民很难就近到乡镇卫生院治疗。
事实上,新农合暴露的问题还不止这些。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医患合谋套取新农合基金的现象,“这种现象不是普遍的,但也不是个别现象。”陈联群代表说。
药价虚高、部分医疗机构的过度诊疗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新农合对农民的保障力度。
此次会上,房辉代表提交了一份《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建议。她呼吁放宽新农合只报销住院的规定,应统筹门诊报销,以防止小病大医,提高补偿水平,扩大受益面。此外,还应加强对新农合基金的监管,加强公示和监督,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让新农合基金确实落在农民身上。
能否从治病走向防病
“总理的报告第9页用很大篇幅讲了农村医疗保障问题,今年,政府将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40元提高到80元。这对我们农民来说都是福音。”全国人大代表、承德县下板城镇朝梁子村党支部书记杨秀华将政府工作报告里涉农涉医部分划上红线,笑着指给记者。
杨秀华代表在为新农合全面推广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设想。“能否让基层卫生机构定期免费为咱农民体检?让农民有病早治,无病早防?”
杨秀华代表认为,农村的卫生条件和城市差距很大,乡镇卫生院应根据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和饮食习惯加大宣传力度,指导农民预防疾病。
“我建议在农村设立基层医疗保健组织,定期给农民体检,真正做到小病不出村,而不是事后大病的补救治疗,预防比治疗不是更能为国家节省费用吗?”杨秀华代表说。
杨秀华这个愿望可能不会落空。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日前指出,针对农村看病难,卫生部和发改委已联合制定了一个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规划。中央和中西部地区要投入200多亿元改造农村的乡镇卫生院。高强透露,新医改方案中,有对农村卫生发展的专门规定。不仅要保证农村卫生人员的经费,还要保证基础建设、购置设备及公共卫生的经费。
一张由城市向农村全面铺开的三级医疗保障网蓝图正徐徐打开。
第二篇:政协提案(精选)
政协提案:建议开通监利至武汉全天候高速公路客运直达专线
2010年3月10日,监利人民盼望已久的随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自此,监利告别了无高速公路时代,一个交通闭塞落后的监利县开始迈向幸福的康庄大道,一批批的企业抢占落户监利,给我县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创造了无限生机。近日,根据提案人调查,随岳高速公路的通车带来的高速快捷给我县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成效明显,也幸福了很多监利人民。但是,当提案人来到监利县汽车客运总站调查得知,监利至武汉三镇客运班车走全程高速只需要2个小时十分钟左右,走监(监利)仙(仙桃)公路到仙桃上高速至武汉约需要4个多小时,监利经汽车客运总站发往武汉三镇客运车辆全天39班次,站外(包括乡镇)发往武汉客运车辆约40班次,总共约80班次,而开通了近三年的高速公路至今只有2个客运班次走全程高速,而其他70多个客运班次仍然摇摇晃晃走历时4个多小时的监仙公路到仙桃上高速至武汉。监利人民翘首以盼的随岳高速公路根本没有惠及占监利绝大多数的普通百姓,高速公路仍然只是监利百姓出行的美丽童话。同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工业,狠抓招商引资,来往于监利的客商和企业高管日益增多,进出不便耗时过长也严重影响监利对外开放的形象。是什么原因造成武汉客运线路至今仍没有形成全天候高速公路客运直达专线呢?根据提案人调查了解,有如下几方面原因:
一;高速公路通车至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没有从政策上支持高速客运直达专线的开通,没有因势利导或者是不作为,没有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上,是造成高速公路通车,高速客运专线不通的根本原因。
二;运输管理部门不作为,对地下黑车(坊间称商务车队)非法营运打击不力,甚至故意放纵,使得黑车非法营运猖獗,一些去武汉的高端客源被这些车辆给抢走,给合法营运车辆造成旅客客源流失,继而造成经济上巨大的损失,而由于没有去武汉的高端客户,造成监利至武汉的客运经营者没有信心开通至武汉高速公路客运直达专线。
三;客运业主求稳求安,没有尝试吃螃蟹的的精神,继续走固定客运路线,用固定思维赚稳当钱,没有把服务提升作为创造新的利益增长点的打算,这也是造成至武汉高速公路客运专线不通的原因所在。刚刚胜利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用了较大的篇幅阐述民生问题,奏响了幸福民生的时代最强音。这也是我县学习十八大精神,切实履行党的施政方针的最佳时机,用实际行动将十八大春风送到基层百姓,为此,建议县委、县政府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一;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监利至武汉全天候高速直达专线的开通,在政策上扶持客运从业业主,把这项惠及民生的大好事、大实事办好做实。
二;迅速组建由政府牵头,交通运输、公安交警等部门负责的执法专班,严厉打击地下黑车(商务车队)非法营运,保护合法经营者的利益及国家税费不流失,并对抓获的黑车及处罚结果予以公示,以达到公正、公开和威慑作用。
提案人:何文凯
草稿于2012年12月24日
第三篇:政协提案
县政协八届五次会议期间,广大政协委员、各参加单位、各界别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参政议政,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提交提案共171件,经审查立案167件,其中民主党派、工商联、有关人民团体及专委会、界别小组提出的集体提案 26件,委员个人或联名提案145件,这些提案都以县政府交办会的形式交由城建规划局等43个单位办理。至2011年11月止全部办复,办复率 100%。
经提案委员会的评比,主席会议的讨论,再提交政协常委会协商通过,其中葛启寅提出的《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推动我县企业上市的建议》等10件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现将这10件优秀提案刊出,以飨读者。
提案号:004
案由: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推动我县企业上市的建议
提案人:葛启寅
内容:
为了加快推进我县企业上市的步伐,我们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推动企业上市作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决策,纳入政府“十二五”的重要工作目标。发展资本市场也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所以“十二五”期间将是一个推进企业上市的重要机遇期,今年政府提出了鼓励和支持企业上市发展,说明了更加注重企业质的提升,对推进企业上市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有了良好的开局。
二、在企业进行资产、业务、债权、债务重组的过程中,涉及资产转让和处置的要给予优惠税费政策,并优先办理;企业和股东上市前享受各类优惠政策而获得的实际利益,要有明确的政策给予优惠和扶持。其次政府安排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等专项资金,要优先满足拟上市企业的重点项目。要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境内外资本市场的不同要求,帮助企业选择最佳的上市途径,坚持境内上市和境外上市并举,主板上市、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并重;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注重吸引上市公司来落户、并购、控股、重组我县的企业,鼓励企业与上市公司进行各种形式的联合,实现多渠道多形式推进企业上市。
三、要有专门的工作机构和专业人员来统筹工作开展,从而建立起信息共享、职责明确的协调机制,及时解决企业上市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同时根据我县企业自身发展情况、重点行业的发展规划,本着“企业自愿、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原则制定工作规划。把主业突出、管理水平高、产品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发展潜力大,净资产在3000万以上、年利润在1000万的企业作为重点,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的思路,建立上市企业资源库,实行动态管理,分类指导,规范远行,加强引导,为推进企业上市打下基础。
四、为增强企业上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进一步改善服务,对拟上市企业涉及的项目审批和政策处理,特事特办、简化程序、开设“绿色通道”。要主动服务,联合有关部门、境内外证券交易所和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资本市场、资本运作和企业上市规则等基本知识的培训,交流企业上市工作经验,帮助企业提高对资本市场的认识,消除顾虑。要大力宣传政策措施和企业上市的成功范例,以及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贡献等,为企业上市创造良好的环境,激励更多企业上市。
提案号:006
案由:关于加强乡村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建议
提案人:王友忠
内容:
我们要树立乡村历史建筑保护重要理念,因为它是新农村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那么应该如何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利用好这些历史资源,使其在青田三大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做好危旧房改造的规划整体性,实施长远有效的改造建房机制模式。提高对乡村历史建筑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确立保护对象标准与办法,尤其将“三乡”文化史迹纳在乡村治理的理念上,如:历史名人宅邸、典型艺术民居、宗祠等较完整的古建筑、古遗址纳入保护对象。同时注重周边环境整治,凸显古村落的文化景观。
第二、在实施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把乡村古建筑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纳入到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去。凡涉及较有价值古建筑的修缮、搬迁,及保护范围、控制地带内的建设活动行为,都必须按程序依法报批。建设规划、文化、文物主管部门应严格依法行政。
第三、做好乡村古建筑保护对象审定工作,坚持规划先行,确立保护思路,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进一步加大对历史文化区域的保护整治力度,对农村各类具有文物价值的古建筑视文化结构需要,开展选择性、进行就地重点保护。特别关注方山农业生态观光园区、山口石文化之旅、阜山历史名村(镇)、滩坑小溪沿线将军村、东源万山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之旅、吴坑乡塘坑古村落等不同区域文化的古建筑保护。不宜就地保护,可将古建筑征集于一地,统一规划复建打造文化旅游点。
第四、要充分利用相关文化遗产资源,着力打造历史“三乡”文化品牌。我县不少乡村的古建筑既可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实物教材,也可以作为学者们的研究实证,还可以作为建筑设计、艺术创作的参考借鉴样本,红色旅游景区的参观开发项目„„对这些乡村古建筑予以合理利用,着力打造历史文化品牌,让老百姓体会到保护乡村古建筑带来的好处,从而强保护意识。
第五、对目前尚未纳入到文物保护视野中的乡土建筑予以关注,尤其是在新农村建设危旧房改造过程中,正视文物调查中文化遗产登录对象,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关保护措施,大力抢救这些集民间建筑技术、风俗文化等于一身的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建筑,以便在新农村建设中更好地保留住相关历史文脉和信息。同时,建设规划、农村危旧房改造等相关部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通力协助做好新农村建设、危旧房改造中乡村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提案号:019
案由:开辟山口古村旅游全方面展示青田石雕文化
提案人:陈小甫
内容:
山口古村旅游是青田石文化旅游的座垫,是推进青田旅游业发展的一件投资少、用工省、见效快、收益大的好事。
其可行性:(1)美化桥梁,加固蹬步,解决东图坑环境污染;
(2)解除千丝岩水库饮用水功能,确保东图坑天然长流水;
(3)保卫古民居添加鱼灯、百鸟灯等民间文艺活动,丰富古村旅游氛围;
(4)引东图坑溪水进古宅养殖田鱼,作为稻田共生世界农业文化遗产景观游的补充。
建议:
(1)恳请县政府立项,纳入石文化旅游线路之中;
(2)保护现有古建筑;
(3)对山口建设规划作进一步优化,重点突出石雕元素。
提案号:020
案由:关于政府给退休教师体检建议
提案人:杜斯让
内容:
青田县退休教工1600多人,这是党和政府的宝贵财富。现今他们的身体状况如何?却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自2005年7月全县离退休教工体格检查至今已有6年多时间未再体检)。
建议:2011年政府给全县离退休教工体检,并建议每隔二年定期为离退休教工体检一次作为一种长效机制,以示党和政府对离退休教工的重视和关怀。
提案号:025
案由:关于发展我县家政服务业的思考与建议
提案人:柳丽萍
内容:
一、目前我县家政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陈旧观念影响择业。
2、家政服务员素质较低。
3、家政市场不够规范。
4、家政服务供求矛盾突出。
5、政策支持不够,权利难以维护。
二、发展我县家政服务业的对策和建议
1、认识意义,实现家政服务产业化。
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业对于促进我县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解决社会剩余劳动力就业,促进家庭和谐与社会安定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政府要努力将分散的个人行为变为有组织的社团行为,将简单的家务劳动变为科学的生活服务,实现家政服务专业化和产业化。
2、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通过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加深广大群众对家政服务业发展前景和服务主体的理解和认知,引导人们逐步转变观念,加快推进家务劳动社会化进程,为家政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特别要向农村妇女、下岗女工宣传就业形势,动员她们摒弃家政服务“伺候人,低人一等”等陈旧观念,到家政服务领域寻找就业岗位。
3、完善配套政策,推进家政服务职业化进程。
对家政服务企业可以实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将家政服务企业比照劳动服务型企业、非正规就业组织享受有关再就业优惠政策,享受职业介绍补贴。对于家政服务员的意外伤害以及工作中给雇主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实行强制性保险,通过家政服务保险的方式分散雇主、家政服务员、家政服务机构的风险。着力解决家政服务企业和人员险种少、上险难以及权益缺乏有效保障等问题,降低企业、服务人员和消费者各方风险。
4、突出技能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扶持建立家政服务业人员培训基地,开展家政服务业人员的专业化培训。针对不同学员特点进行分级培训,满足不同层次家庭服务需求,促进家政服务从传统的体力型向现代智力型的转变。
5、创新管理体制,努力拓展家政服务消费市场。
政府要抓住国家促进家政服务业发展的机遇,积极引导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扩大家政服务消费领域和消费群体。一是推动家务劳动社会化,二是推动单位后勤社会化,三是推动社区服务社会化,四是推动城市维护管理社会化。
提案号:029
案由:进一步完善县城自来水供水系统的建议
提案人:孙红华
内容:
一、目前城区单点供水模式的缺陷
1、水源问题
一旦出现水源受污染或来水量不足等情况,整个水厂就要停产或减产,直接造成无自来水可供或供水不足。
2、水厂问题。
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机械设备故障等情况也是在所难免,这就是说,一个城市用水系统只有一家自来水厂供水,其可靠性是难以保证的。
3、供水管网问题
由于只有一个水厂,实行单向供水,这就存在一个很大的隐患,那就是一旦主干管网,重要节点出现破裂等情况,就会造成全面停水或大面积停水。
二、增建水厂,增强供水系统的可靠性
为了增强供水系统的可靠性,有备而无患。除了湖口水厂之外,选择合适的地方再建造一座水厂是很有必要的。
1、新建水厂的设计生产能力
鉴于湖口水厂的设计供水能力达每日10万吨,已有相当的余量,所以新建水厂的作用主要应该是辅助性的,设计日供水能力应该在5万吨左右,平时承担部分地方的供水任务。这样,一旦出现湖口水厂因故停产,新建水厂也能够独立承担起正常供水的任务。
2、新建水厂的水源选择
为避免因为一条水源受污染而造成所有水厂都停产的情况,分散风险,新建厂的取水点应该避开小溪、瓯江。而考虑到建设成本和水源的流量及饮用水要求等情况,新建水厂最好是考虑从大奕坑、石郭坑、八源等现有电站、水库取水。
3、新建水厂的选址
为避免同向供水和使供水管网的压力相对均衡,新建水厂应该优先考虑在县城下游等地选址。综合而论,取石郭电站、八源电站的尾水是可行的方案。
现在我县已开始在城市形象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相比之下,再建一座水厂,以增强城市供水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事关民生,更值得政府去重视。
提案号:089
案由:关于对黄垟乡钼矿尾矿砂的综合治理与综合利用
提案人:朱伯和
内容:
青田县黄垟乡钼矿是中国四大矿区之一,2006-2007年钼价高位时,税赋收入占财经收入五分之一强,是青田县名副其实的纳税大户。但随着生产的继续,时间的推移,尾矿砂(石)越堆越高,危险源也越来越大,尾矿砂(石)的综合治理,综合利用问题也越来越迫在眉睫。
一、综合治理
政府对原采矿遗留的废石,花了财政三千万元治理费,还是不能根治。随着开采量的增加,年长日久,黄垟乡矿区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如:需提供更多的山坡地、林地、农田。黄垟乡矿区的自然环境越来越不堪重负,特别是安全隐患越来越严重,泥石流灾难重演的可能在变大。想彻底改变这种不确定因素,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命名危险源不复存在,把治理钼矿尾矿砂(石)的理念由“堵改为疏”,把黄垟乡的尾矿砂(石)变废为宝,利用掉、消灭掉。
二、综合利用
从保护土地,解除危险源,节约燃料,改善环境这一角度出发,结合青田实际,将矿区尾矿进行加工再利用,制作成新型轻质墙体材料——加气混凝土砌块,从而有效保护耕地,对促进资源集约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是节能减排、改善环境的重要措施,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是改善建筑功能、提高资源效率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
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是美化环境,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的需要。
发展新型墙材料不仅消化掉当年开采钼矿所产生的所有尾矿砂(石)解决了危险源问题,又促进培育县城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县场生态环境的改善,为青田县税利的创造,产业的提升,就业的解决提供前所未有的机会,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提案号:114
案由:关于山茶油加工监管和市场拓展的建议
提案人:杨孟君
内容:
要捍卫“浙南油库”的声誉和地位,进一步做强做大我县油茶产业,在山茶油加工监管和市场拓展方面我认为还存在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工企业的规模小,实力弱,层次低,难以发挥强大引擎作用。
二、山茶油市场混乱,真假难辩,真正的山茶油声誉受到伤害,影响市场销售和拓展。
三、青田山茶油名优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不高,影响力弱,宣传力度不够。
针对以上问题,我个人认为应完善以下几项措施。
一、扶持龙头加工企业做强做大,发挥强力引挚作用
油茶产业要做大,离不开加工企业的引挚作用。因此,加工企业迫切需要政府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出台措施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空间问题;帮助搭建多渠道融资平台,解决生产加工的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把山茶油加工及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作为重点招商引资的项目推介,实现我县资源,技术、产品、品牌与资本的联姻。
二、加大加工监管和市场监管力度,保护名优产品,净化发展环境。
油茶产业要发展,净化当地市场环境,树立当地山茶油名优特产形象非常重要。我建议政府可以责成工商部门和质监部门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监管。
1、通过媒体开辟专栏公布当地山茶油生产企业概况,山茶油品牌状况,建立企业产品质量档案,诚信档案。
2、公示所有山茶油加工企业质量状况,不良记录等。
3、质检部门专题说明山茶油加工不同工艺,不同产品品质区别,明示山茶油甄别和购买须知的基本知识。使得所有的不同群体消费者能明明白白购买,不上当受骗,买得放心,买得安心,吃得舒心。
4、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经常性开展山茶油市场甚至高端食用油市场的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整治活动,形成长效的高压态势,整治结果及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使假冒、伪劣产品和不法企业,商贩无处藏身。
5、建立专门的举报、投诉渠道;制定举报奖励办法,激励群众监督。
三、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山茶油名优特产地位和形象,培育知名品牌,积极帮助拓展山茶市场。
1、政府要利用媒体资源优势,广泛宣传我县的茶油加工企业,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产品形象和品牌形象,树立山茶油的名优特产地位,提高青田山茶油的知名度。
2、政府积极推介山茶油,象推介青田扬梅一样。可以把山茶油作为本县大型活动及会议的指定礼品,提高青田山茶油美誉度,帮助搭建山茶油的销售渠道。
提案号:116
案由:关于加强我县公立幼儿园建设的建议
提案人:潘小青
内容: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九年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公立幼儿园对学前教育起到骨干和示范作用。目前,我县仅有公立幼儿园2所,共设班级23个,在读幼儿约1200人左右,每年招收新生不足400人次,远远不能满足县城幼儿入学的需求,每临开学,家长排队等号也只能通过抽签才能获得入学资格。与此同时,现有两所公立幼儿园均地处旧城地段,周边环境拥挤不堪,园内基本没有象样的室外运动场所,每临放学,家长与幼儿挤成一团,安全隐患严重,群众反映强烈。为尽快改变这一局面,特提出以下建议:
1、应进一步加快对现有我县公立幼儿园的扩建改造,在旧城改造中尽快考虑公立幼儿园改造扩建,建议把灯光球场改造与中心幼儿园扩建以及少年宫搬迁与机关幼儿园扩建改造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公立幼儿园环境,彻底改变我县幼儿入学难的问题。
2、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我县人口分布,特别是3-5岁儿童分布情况的调查研究,并根据我县实际情况,统筹城乡重新规划布点,尽可能多开办公办幼儿园,或对条件成熟的私立幼儿园实行“私改公”,缩小我县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的悬殊比例,让我县的适龄儿童都能就近进入平价、优质的幼儿园进行托管。
提案号:157
案由:关于加强青田涉台文物保护应用的建议
提案人:王友忠
内容:
一、文化主题与其价值
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在青田“百名将军”县域中发现许多较有价值涉台文物史迹。这些史迹将起着大陆与台湾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交往作用。我认为:抓好这项工作可提升青田文化品位,即能起到对旅台新生代的文化思想、爱国主义教育作用,又能体现社会和谐发展。
二、建议与措施
根据我县历史文化遗存与旅游资源保护开发现状分析,在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程建设。
1、做好北山滩坑、小溪沿线旅游线涉台文物史迹保护与开发利用。
(一)、做好仁宫乡小奕村“四贤”村(夏次岩、夏敬、夏尚声、夏之祺)和夏氏宗祠、夏兆庚墓的保护利用规划方案,打造涉台文化景观。
(二)、做好巨浦乡湖云村“将军村”(吴冲云、吴泽民、吴子漪)故(旧)居的保护利用规划方案,将这三处国民将军史迹建筑,列为该村文化主题,纳入北山滩坑沿线涉台文化旅游景观。
(三)、做好万阜新庄村“夏超旧居”保护利用规划方案,实施保护措施,以国民党浙江省主席旧居为主题,提升北山滩坑湖旅游品位,起到青田至文成(南田)涉台文化旅游景观中转点作用。
2、深化阜山历史文化名村(镇)的保护规划,启动陈宅村与王费潭安店老街区的保护具体措施。
(一)、做好陈宅村“毓秀桥”保护、环境整治工程,体现两岸同根主题。
(二)、实施安店村民国老街区保护修复工程,还原民国历史场景。
(三)、深化陈琪纪念馆与阜山中学历史陈列室的设施建设,反映相关历史文化主题。
3、打造国共抗战文化史迹之旅,启动东源镇等地民国抗战时期的文化史迹保护与应用。
(一)、复建修复章乃器故居、赵志垚旧居、赵菊庄墓、周恩来同志题词纪念碑,打造章乃器故居(抗战史迹文化苑),扩大两岸文化交流。
(二)、修复船寮大路村干毅旧居,拓展大路村“忠义乡”历史文化史迹,承续抗战史纪。
(三)、修复(整合)石溪乡下坦村“碉堡群”(五处),整治周边环境,再现1937年国民军33师抗战历史场景;复建青田鹤城“七·七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建议选址于临江公园;复建青田“忠烈祠”(五开间)敬典传统建筑,建议选址于太鹤山文化广场。
(四)、继续做好高市陈诚故居文化苑基础建设与文史布展,整治周边环境、历史风貌;挖掘高市小学、陈希文墓文化旅游内涵,打造高市民国风情一条街,突举名人之乡品位。
第四篇:政协提案
政协提案
关注本地企业
善待本地企业
扶持本地企业
建省20年来,海南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辉煌的成就。而辉煌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本地企业和外来投资者的积极贡献。尤其是非公经济的迅速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据统计,到2007年,全省累计有非公有制企业50579家,个体工商户140719家,占所有市场主体注册资金的58%,已撑起海南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这些企业当中有相当部分是海南本土企业,它们见证了海南大特区发展的潮起潮落,它们中有相当多数企业是随着海南大特区的发展一起成长起来的,是支持本土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随着海南经济发展向更高的层次推进,许多外来企业(含外资、内资)看好海南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发展前景,纷纷前来参与投资建设,为海南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另一方面,由于过分强调招商引资,对本地企业而言,形成“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印象,本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尤其是众多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扶持,严重影响本地企业的创新与发展。众所周知,区域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既要有外力的拉动,更要靠内力的推动,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尤其在海南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良性发展阶段的今天,一些外来公司逐渐成为本地公司,他们的投资感受将直接影响后来的投资者;而另一方面,本地企业发展的满意度,才是宣传投资环境、提高投资吸引力的最佳保证。因此,更加需要关注本地企业、善待本地企业、扶持本地企业。为此,建议各级党政部门把“关注本地企业、善待本地企业、扶持本地企业”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政策。
一、要坚持理性招商、选商选资。在当前形势下,招商引资是迅速膨胀和扩大地方经济总量最快速、最有效的途径。近年来,我市通过招商引资有力地推动了工业化、城市化、旅游、房地产等产业化进程。因此,必须乘势而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进招商引资方式,提高招商引资成效。一是在产业选择上,要立足海南产业发展特色优化升级、提高产业关联度、延长产业链条来招商。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新技术、经营理念、管理模式融入传统产业中,突出运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重点抓好产品的升级换代和产品的深度加工,通过产品升级换代,使传统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撑点。二是在企业选择上,更应瞄准大集团、大公司和品牌企业,大企业科技含量高、产品配套性强、市场销售网络广、管理规范先进,有利于带动我省中小企业的发展。三是在引资项目的选择上,一定要考察对方资金实力。否则,项目落户后,实际到位资金与签约资金差距太大,将严重影响项目发展,有些项目建成后也难以达产达标。因此,在签约招商引资合同时,要明确项目投资强度、投入产出比、建设速度;坚持项目质量看现场,引资看验资单;把考核招商引资的重心由协议招商、合同招商的数量延伸到考核最终实际到位资金的数量上,不看招商引资协议签订了多少,只看实际到位资金的大小。
二、要大力扶持本地企业发展。海南本地企业一部分是由原国有、集体企业改制过来的,一部分是本地企业家创业兴办的,这些企业在安置劳动力就业、增加财政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但部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暴露出人才短缺、管理落后、权责不清、资金不足等矛盾,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速度。如何引导、怎么扶持本地企业做大做强,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首先,观念上要放开。发展民营经济,没有思想的解放,观念的开放,一切都是空谈。尤其是对我省发展起步晚、基础薄弱的民营企业,既不能因为企业改制一改了之,也不能因为是私营企业,任其自生自灭。对民营企业要真正做到放心放胆、放手放开、放宽放活,积极营造企业家干事创业环境,树立创业信心,调动创业积极性,对优秀本地民营企业家、技术骨干要采取送出去学习考察,到发达地区跟班学习,参加进修等方式提高素质,增强他们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其次,政策要到位。政府应下力气规范市场机制,善待本土化企业,无论外企内企,外资内资,国企私企,制定政策一律不搞例外,要杜绝特殊。广东、浙江等许多省市早就明文规定,外企内企,外资内资一视同仁,共享优惠政策。其三,服务上要到位。要用服务外商企业的精神去服务好本地企业,选择一批重点企业,组织工商、税务、银行、公安、财政等相关部门,实行“绿色通道”服务。引导民营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挂钩结对,做专题,创新品,借脑开发,结成利益共同体,提高产品竞争力;主动为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牵线搭桥;对改制企业,要引导其规范运作,特别是改制后的股份制企业,要帮助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引入激励机制,实现决策科学化,克服目前改制股份企业中股东内耗严重的现象。
三、学习借鉴新加坡的经验,促进本地企业成长。新加坡本地共有超过11万个中小型企业,其中90%是本地企业,雇用超过一半的总员工人数,占三分之一的总增值。新加坡政府从三个领域着手,协助本地企业的成长。成立企业发展中心以及推出协会发展计划,旨在扶持本地企业的发展。企业发展中心为本地企业提供一站式的服务,例如商业咨询顾问、执照申请、政府资助计划等。其目的在于,首先是继续制造一个亲商的环境如调整税务制度、减少不必要的程序等;二是提供一系列广泛的援助计划;三是提供针对性的援助,让需要援助的企业受惠。
归纳上述观点,就是要树立“海纳百川”的胸怀,大力营造五个环境:营造开明开放的投资环境,以宽阔的胸怀欢迎、善待外地人,热情支持外地人,同时,要善待本地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外来企业与本地企业同等政策,共同维护好企业的合法权益;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服务效率;营造平安稳定的法治环境,确保企业发展的安全环境,合理合法赚钱;营造和谐共荣的人文环境,真正把外来企业和本地企业,外来人员和本地人员融合在一起,为海南的长期持续发展做贡献。
第五篇:政协提案
关于加强企业家教育培训的提案
民营企业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企业转型创新是我县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近年以来我县通过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政策落实等举措,民营经济实力得到不断壮大,特钢冶材、汽车配件、医药食品等三大主导产业基地已经形成,旅游服务业、农产品加工等一批骨干产业正在初步建设,行业分布日趋合理,民营经济已无可争议地成为县域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国家和公民的两个收入中,在经济社会和个人的两个生存发展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而影响民营企业发展最主要、最关键的因素还是企业的掌舵者:民营企业家。
一、现状介绍
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企业家整体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单靠以往抓机遇,求发展的生存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但我县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却没有培训部门,培训制度流于形式;没有系统的培训计划或计划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等等。不少民营企业家已显露出小富即安的心态,民营企业家作为一个集群,有很大一部分已经丧失了当年的创业激情。
二、原因分析
1、缺少学习时间。不少民营企业家都能于吃苦实干和善于处理各种关系,但缺少学习时间,在提高自己上用功不足,生活中多成外交家,难成学习家。
2、缺乏政府组织引导,培训内容单一。社会上培训机构多以营利为目的,缺乏权威性,并且很多都是针对管理能力和工作技巧的培训,没有思想、战略和政策上的引导和灌输。
3、省、市政府等组织开展的企业家培训班、名家讲座等大多门槛高、培训成本贵,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说仍是不小的负担,不利于对员工开展大规模的培训;并且距离较远,路途占用时间较多,而企业一般业务较忙,不少企业因此而无法参加;另外培训缺乏系统性,无法为企业量体裁衣,根据企业需求确定课题。
三、建议
1、政府组织引导,由工信局、工商联等牵头,对民营企业家培训进行总体规划,逐步建立完善关于培训对象的条件、培训方式和内容以及培训效果评估等培训体系和制度,做到有领导分管、有组织机构、有目标、有措施,使培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根据企业规模、种类的不同,有计划,分层加以培训,为企业家量身定做,使培训工作有的放矢。其次要丰富培训形式,可在政府成立常设性企业家培训办公室,依托党校、学院等教育资源,聘请省内外专家、教授等形成全面师资力量;采取专家讲座、举办学术研讨会、企业家论坛、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对企业家进行多元化的学习培训,既加强经济、管理等共性化培训内容,又注重行业发展规划、企业文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等个性化培训内容,促使企业家提高自身知识素养。
3、教育培训要从企业出发,落到实际,并由政府监管,对企业家学习状态进行督导,增强企业家学习力,提升企业家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为我县企业发展壮大,转型升级增添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