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开展煤矿安全生产和整顿关闭工作督查的通
【发布单位】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发布文号】安委办[2007]3号 【发布日期】2007-01-21 【生效日期】2007-01-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开展煤矿安全生产和整顿关闭工作督查的通知
(安委办[2007]3号)
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委员会:
为贯彻落实“1.23”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防止煤矿重特大事故,确保春节期间的安全生产,为“两会”的顺利召开创造良好的环境,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决定组织督查组,对部分省(市)煤矿安全生产和整顿关闭工作进行督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督查地区
河北、山西、黑龙江、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10个省(市)。
二、督查的主要内容
1.煤矿整顿关闭工作落实情况。一是已关闭矿井是否关死、关实,是否达到关闭矿井标准,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是否有防范已关闭矿井死灰复燃的措施;二是督促各地加快关井进度,督查已列入第二阶段关闭范围的矿井实施关闭进度,对确定关闭但尚未关闭矿井的监管措施是否落实,防止关闭前的掠夺式开采造成事故;三是督促各地对《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82号)确定的16种关闭矿井类型,加大关井力度;四是督促还未公告第二阶段关闭矿井名单的省份尽快公告。
2.技改煤矿安全工作落实情况。一是改扩建、整合技改矿井是否存在边施工、边生产现象;二是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是否得到切实落实。
3.节日期间煤矿停产检修和节后煤矿恢复生产安全措施制定、落实情况。一是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煤矿企业针对节日放假、停产检修期间的安全措施制定和落实情况;二是节后煤矿恢复生产的复产验收、人员培训等安全措施制定情况。
4.事故责任查处落实情况。重点检查瞒报事故责任人的查处情况和发生事故后责任人逃逸的追捕情况。
三、督查时间
1月29日-2月11日,督查时间7-8天。各督查组具体出发时间另行通知。
四、督查组人员组成 此次督查共分10个组,每组6人。组长分别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负责同志担任。成员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安全监察专员和有关司局人员;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研究中心、煤炭信息研究院,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等单位人员组成。同时邀请有关新闻单位记者参加。
五、督查方式
1.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督查组要听取所到省(市)人民政府关于煤矿安全生产和整顿关闭工作情况汇报,查阅相关文件、资料。
2.突出重点,随机抽查。督查组要深入到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矿井,采取针对性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查。原则上每个督查组检查2个市(地)、2个县(区)、6个矿井(包括1个国有重点煤矿)。
3.提出建议,促进整改。督查工作结束后,各督查组要形成督查报告,指出所到省(市)煤矿安全生产和整顿关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要求和建议,并与省(市)人民政府交换意见。要注意发现和总结煤矿安全生产和整顿关闭工作中好的经验。
4.发挥舆论监督作用。邀请新闻单位记者随各督查组开展工作,及时报道相关情况,对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和问题要进行曝光。
六、其他事项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未安排督查的产煤省(区、市),由各省(区、市)安全生产委员会按照上述督查内容组织自查,并请将自查情况于2月15日前报送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二○○七年一月二十一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督查的通知
【发布单位】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发布文号】安委办[2006]38号 【发布日期】2006-10-28 【生效日期】2006-10-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督查的通知
(安委办[2006]38号)
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委员会: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82号,以下简称《通知》)和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召开的全国安全生产工作暨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督促各地按照制定的煤矿整顿关闭工作三年规划,继续加大煤矿整顿关闭、资源整合工作力度,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决定组成督查组,对部分省(区、市)煤矿整顿关闭工作开展联合执法督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督查地区
河北、山西、辽宁、黑龙江、安徽、河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12省(市)。
二、督查的主要内容
1.贯彻落实《通知》和全国安全生产暨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情况。各地将《通知》印发到地方各级有关部门、煤矿企业和各类煤矿情况;煤矿整顿关闭三年规划制定和落实情况,是否提出了到2008年和2010年保留小煤矿数量限制目标,是否将关闭煤矿的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四季度安全生产工作各项措施落实情况。
2.煤矿整顿关闭工作进展情况。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针对16种关闭矿井类型核查并提出需要关闭的矿井名单情况;2006年关闭矿井名单落实情况,是否在当地主要媒体进行了公告;公告关闭的矿井相关证照吊(注)销和实施关闭及关闭到位情况;生产规模在3万吨/年及以下矿井数量和关闭情况。
3.煤炭资源整合情况。贯彻落实《通知》和安全监管总局等11部(委、局)《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 规范煤炭资源整合的若干意见》(安监总煤矿〔2006〕48号)的情况。对纳入资源整合的矿井重新进行核查情况:一查方案,是否纳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订的煤炭资源整合方案,并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二查证照,资源整合的矿井是否为证照齐全的合法矿井;三查资源,已关闭或属于16种关闭范围的矿井资源纳入整合是否经省级国土资源部门认定并经重新规划;四查程序,资源整合主体是否按照建设项目履行了审批(核准)程序,是否为一个法人主体、一套生产系统,是否存在一证多井情况;五查规模,资源整合是否贯彻以大并小、以优并差、先关闭后整合的原则,整合后形成的矿井规模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4.煤矿建设项目情况。贯彻落实《通知》和发展改革委等5部(委、局)《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发改能源〔2006〕1039号)情况。对煤矿基本建设项目核查情况:一查核准,煤矿建设项目是否经过有关部门核准,“安全专篇”是否经过审查;二查资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三查违规,是否存在违规越权审批、违规建设、施工等问题;四查措施,在建设期间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落实,安全措施是否落实到位;五查管理,建设项目安全管理是否到位。
三、督查时间
11月7日~25日,督查时间8-10天。具体出发时间由各督查组组长单位掌握,并通知有关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四、督查人员组成 此次督查共分12个组,每组6~8人。组长分别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监察部、国土资源部、国家工商总局、全国总工会等7个部门领导同志担任;成员由煤矿整顿关闭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联络员,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监察部、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国土资源部、国资委、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电监会、全国总工会等12部门有关司局人员,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安全监管总局煤炭信息院、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等单位人员组成。同时邀请有关新闻单位记者参加。
五、督查方式
1.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督查组要听取所到省(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关于煤矿整顿关闭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查阅相关资料。
2.突出重点,现场抽查。要选择问题比较突出、矛盾比较集中的地区进行重点检查。要采取针对性检查和现场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查。原则上每组应检查2个市(地)、3 个县(区)、8个以上矿井(包括资源整合、停产整顿、建设项目、关闭和正常生产等各种矿井)。
3.提出建议,促进整改。督查工作结束后,各组要形成督查报告,指出所到省(市)煤矿整顿关闭和煤炭资源整合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要求和建议,并与省(市)人民政府交换意见。要注意发现和总结煤矿整顿关闭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
4.发挥舆论监督作用。邀请新闻单位派员随各督查组开展工作,及时报道相关情况,对重大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曝光。
六、其他事项
国务院安委会未安排督查的产煤省(区、市),由各省(区、市)安全生产委员会按照上述督查内容组织自查,并将自查情况于11月25日前报送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二○○六年十月二十八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国安全生产督查的通知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国安全生产督查的通知
安委办明电〔2011〕4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委员会,国务院安委会各成员单位,有关中央企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近期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安委会全体会议精神,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着力推动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攻坚战深入开展,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决定10月上中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安全生产督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督查方式
此次督查定于10月上中旬,由地方各级安委会组织,督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高危行业(领域)的企业开展隐患大排查和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等情况,重点抽查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民爆物品及消防等行业(领域)。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结合实际,抓紧制定督查工作方案,坚持政府督查与企业自查相结合,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全面督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将对全国部分重点省份安全生产工作开展督查(各督查组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二、督查内容
1.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近期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安委会全体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情况;针对四季度安全生产工作特点,部署和落实事故防范措施情况。
2.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情况;部署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情况。
3.落实重大事故查处挂牌督办和非法违法较大事故、瞒报谎报事故跟踪督办制度各项要求,认真进行事故查处,严格事故责任追究,以及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落实整改防范措施情况。
三、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此次安全生产督查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联合执法,形成合力;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更加扎实地推进隐患排查和整改治理,确保安全生产。
第四篇: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在建重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专项督查的
【发布单位】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发布文号】安委办明电〔2008〕30号 【发布日期】2008-11-25 【生效日期】2008-11-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在建重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专项督查的紧急通知
(安委办明电〔2008〕3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委员会,国务院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积极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的各项工作,全国建设施工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总体稳定的发展态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均有所下降。但是,建筑施工行业较大以上事故仍时有发生。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统计,今年1-10月份,全国建筑施工行业发生较大事故10起、死亡40人,同比分别增加2起、15人;重大事故2起、死亡23人,同比分别增加1起、10人。特别是11月15日,浙江省杭州市地铁1号线湘湖站工段发生施工工地重大塌陷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社会影响恶劣。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此高度重视并多次做出重要批示,要求有关地方政府和部门查明事故原因,严肃追究事故责任,同时要切实采取措施,遏制建筑施工重特大事故多发的势头。
当前,各地在建工程项目量大面广,许多新建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建筑施工安全形势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深刻吸取事故教训,进一步强化公路、铁路、地铁、机场、码头、电力、水利、城市建设等施工安全管理,报经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决定从即日起立即在全国开展在建重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专项督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督查目标
通过专项督查,进一步推动党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隐患治理年”各项工作部署的落实,促进建设项目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各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建设项目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有关部门安全监管主体责任的落实,立足于“治大隐患、防大事故”,巩固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成果,加强事故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工作,努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二、督查形式
本次专项督查由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综合指导协调,各省级人民政府安委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国资委、质检总局、体育总局、电监会等国务院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组织实施。
三、督查范围
本次专项督查的范围主要是:公路、铁路、地铁、桥梁、机场、港口、码头、电力、水利、通信、城市基础设施以及石化、矿山、冶金等各行业(领域)在建重点建设项目(包括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的有关安全生产情况。
四、督查主要内容
(一)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以及建设项目各生产经营单位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规程情况;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管理和监督体制机制情况;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浙江杭州“11.15”地铁工地重大塌陷事故的通报》(安委办明电〔2008〕28号)的情况;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情况。
(二)建设项目各生产经营单位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8〕15号)以及各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的有关要求,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情况、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施工现场塔吊等建筑起重机械的备案登记、安装、拆卸、检测、使用和维修保养情况;建设工程施工方案、安全方案的制定和落实情况;地下工程开挖过程中对围岩变化、有毒有害气体的监测监控情况。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本次督查专项行动的重要性、紧迫性,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专项督查行动作为当前建设施工安全工作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各省级人民政府安委会、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迅速研究,专门部署,各有关部门抓紧组织实施,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健全工作机制,确保督查行动进展顺利,确保取得实效。
(二)周密部署,务求实效。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通知精神,结合本地区、本行业(领域)建设工程实际情况及施工作业环境特点,迅速制定具体督查实施方案,明确重点范围,细化督查内容。要将方案下发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委会及各有关部门和建设项目各生产经营单位,领导同志要亲自带队,深入基层督促检查。督查要采取明查与暗访、抽查与普查、现场检测等方式,促使隐患排查不留死角、整改不留后患。对于督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及时研究解决方案,并做好整改情况的跟踪督导。
(三)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使建设项目各生产经营单位全面理解和把握督查行动的目标、要求和内容,积极开展自查自纠,要充分依靠和发动从业人员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建立监督和激励机制,全面认真细致地查找各种事故隐患。对安全生产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要予以公开曝光。
各省级人民政府安委会、各有关部门要及时总结分析督查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综合协调和信息汇总,并于12月底前将本地区、本行业(领域)在建重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专项督查情况总结报送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联系人:王勇 联系电话:010-64463419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全面开展石油企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的通
【发布单位】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发布文号】安委办〔2008〕30号 【发布日期】2008-10-23 【生效日期】2008-10-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全面开展石油企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的通知
(安委办〔2008〕30号)
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各中央管理的石油企业: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指示和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深刻吸取山西襄汾“9.8”尾矿库特别重大溃坝事故教训,进一步强化石油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地方各级政府安全监管责任,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促进石油企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决定从11月初开始,利用2个月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石油企业安全生产大检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一)摸清石油企业底数。全面摸清石油企业生产经营单位的数量、类型、规模和安全生产基本情况,查清“三高”(高产、高压、高含硫)气田周边居住区域和人员聚集场所情况,建立石油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情况基础数据库(调查汇总表见附件)。
(二)深入排查治理隐患。严格对照石油天然气安全生产规程、标准,逐企业排查安全隐患,查明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落实责任,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到位,确保万无一失。
(三)落实安全监管责任。进一步促进各产油省(区、市)、市(地)安全监管部门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创新监管机制,切实落实安全监管责任。
二、检查重点
(一)石油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
1.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情况。
2.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的建立、完善和执行情况。
3.安全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及安全投入情况。
4.岗位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直接作业环节审批及监控情况。
5.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情况,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查出隐患的整改情况。
6.钻井、作业过程防井喷、防硫化氢措施落实情况。钻井工程、地质设计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装备、设施是否配套,人员操作是否规范,应急手段是否完备。
7.海洋石油生产设施发证检验情况,专业设备定期检验情况,出海作业人员安全救生培训情况,消防、救生、逃生演习和防台风(风暴潮)安全措施落实情况。
8.建设项目“三同时”落实情况。
9.应急预案的建立、演练和应急救援物资器材储备情况。
(二)政府安全监管主体责任落实情况
1.贯彻落实石油行业安全生产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情况。
2.石油安全监管力量的配置情况,石油企业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情况。
3.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查出重大隐患的挂牌督办情况。
4.所辖区域石油企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情况。
5.石油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查、发放和管理情况。
6.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情况。
7.对石油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情况。定期开展安全检查情况,查出问题的整改督办情况,企业违法行为的处理情况等。
三、时间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10月底前)。各地区、各相关企业要及时将本通知精神传达到地方人民政府、相关生产经营单位,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抓好部署实施。
(二)自查自纠阶段(11月1日至11月30日)。各石油企业要组织力量,认真开展隐患排查,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采取果断措施,立即整改;对不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和问题,要落实责任、资金、期限和应急防范措施,并加强跟踪监控,严防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三)督促检查阶段(12月1日至12月20日)。地方人民政府和石油企业总部要组织力量,对石油企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组织开展重点督查。对因重大隐患整改不力、导致事故发生的,要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四)总结阶段(12月21日至12月31日)。各产油省(区、市)安委会、各石油企业总部要认真总结石油企业安全大检查情况,并于2009年1月10前向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报送总结报告,包括本地区石油企业基本情况,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特别是重大隐患治理销号和应急处置等措施的落实情况等。
四、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开展石油企业安全生产大检查,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的深化,也是落实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要求的重要举措。各级政府安委会及其相关成员单位和各石油企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狠抓落实。
(二)狠抓综合治理。要对石油企业安全隐患进行彻底排查,对排查出的各类隐患,要梳理分类,抓紧治理。重大隐患要实行政府挂牌督办,明确整改责任,落实整改措施,确保整改到位;对隐患突出、可能发生重大事故的企业,要立即采取停产整顿措施,并加强监控,严防事故发生。要建立和完善重大危险源监控机制,实行分级负责,加强跟踪监控;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紧急情况下通知联络、疏散撤离、抢险救援的程序办法,建立企业与周边农村、工厂、居民点等的联防联动机制,遇有险情,要能够立即转移、疏散。
(三)切实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并落实石油企业以法定代表人负责制为核心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落实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要配备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要加大安全方面的资金投入,积极开展安全科技攻关,提升安全生产条件;要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切实做到制度完善、执行有力、基础扎实、手段科学、工作有效,确保企业安全运行。
(四)进一步强化政府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监管等部门,要督促企业认真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认真落实属地、分级管理原则,严格落实石油企业安全监管责任,杜绝监管盲区。要建立监督和激励机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现场全面细致检查,确保检查不走过场、不留死角。要严格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对监管不到位、重大隐患治理督导不力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附:石油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情况调查表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二○○八年十月二十三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