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家口市屯垦林场2014年农业综合
张家口市屯垦林场2014年 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 项目建议书
张家口市林业调查规划院
2013年9月 1
目 录
1﹑总论........................................1 1.1项目概要.................................1 1.2编制依据.................................2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 1.4可行性研究结论..........................3 2.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3 2.1项目背景.................................3 2.2项目建设必要性...........................3 3.项目建设条件分析.............................4 3.1建设地点或范围...........................4 3.2项目区基本情况...........................4 3.3项目建设条件.............................5 4.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5 5.项目建设方案.................................6 5.1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6 5.2规模与布局...............................7 5.3人工造林技术措施方案.....................8 5.4实施进度安排.............................9 6.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0 6.1投资估算................................10 6.2资金筹措................................10
7.效益与风险分析.............................10 7.1生态效益................................10 7.2经济效益................................11 7.3社会效益................................11 7.4风险分析................................11 8.保障措施....................................11 8.1领导保障................................11 8.2技术保障................................11 8.3组织保障................................12 8.4机制保障................................12 8.5宣传保障................................12 8.6资金保障................................12 9.结论........................................13 附表:
1、项目区基本情况表
2、项目建设任务安排表
3、项目建设用苗量及苗木价格表
4、项目建用工量表
5、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表
附图:
1、项目区位置图
2、项目区现状图
3、项目布局图
1﹑总论 1.1项目概要
1.1.1项目名称
张家口市屯垦林场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
1.1.2项目实施单位 张家口市屯垦林场 1.1.3项目法人代表
张家口市屯垦林场场长 闫孝林 1.1.4建设地点
张家口市屯垦林场阿不盖庙分场 1.1.5主要建设内容﹑规模
人工造林1150亩,低产低效林改造1850万亩。林种为防风固沙林,树种为樟子松。
1.1.6项目建设期 期限一年,即2014年。1.1.7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29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资金2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80万元,单位自筹10万元。
1.1.8建设效益
项目建成后,可增加林地面积1150亩,将有效改善1850亩林分质量,水土流失得到进一步治理,可使当地森林覆被率提高0.018个百分点,风沙危害得到进一步控制,并带动
项目区林业生态建设向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具有十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1.2编制依据
国家林业局计财司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河北省林业厅 河北省财政厅《关于申报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的通知》;
《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送审稿)《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1995;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GB6000—1985;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1-2001; 《河北省造林技术规程》DB13/T654-2005 ;
《河北省地方标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DB/1300 b61 1-86;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⑴ 樟子松3年生苗6元/株; 30000元/眼;
元/亩(人工造林);120元/亩(低效林改造)元/亩(人工造林);60元/亩(低效林改造); 元/亩;
元/亩(人工造林);150元/亩(低效林⑵ 打井配套⑶ 整地:150⑷ 栽植:100⑸ 浇水:40⑹ 抚育管护:50改造);
⑺ 规划设计费:10
元/亩;
⑻建设单位管理费:10元/亩。
1.4研究结论
1.张家口市屯垦林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建设,地理位置优越,土壤气候及水源条件适合,营造林技术过硬,建设高标准示范项目区,这是该场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更是全体职工致富的迫切需要,实属势在必行。
2.该项目在市林业局、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市林业局具体业务指导,屯垦林场具体承办,组织领导有保障,地域环境适宜,能够保证项目规划实施中各项措施及任务的全面完成。
3.该项目投资效益高,无论从宏观和微观上,还是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上分析,都是可行的。
2.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屯垦林场经济以营林生产为主,由于受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春季风沙危害较重,阻碍了林业生产的正常开展,极大影响了广大职工生存环境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2.2项目建设必要性
张家口是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市,项目区近年来干旱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使广大职工生产、生活条件遭受着严重的威害,同时,该项目区地处北京市的北部,与内蒙古交界,也直接威胁北京的生态环境,因此,在项目区内实施林业生态示范项目,通过人工造林及低效林改造来增加当地的林草植被盖度已势在必行。3.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3.1建设地点或范围
项目区位于屯垦林场阿不盖庙分场,建设总面积为人工造林1150亩(原为低产田)。低效林改造1850万亩(原为1976年人工栽植的榆树),涉及2个林班24个小班,其中,331c林班13个小班造林面积750亩,331a林班11个小班造林面积1100亩。3.2项目区基本情况
3.2.1自然地理条件。项目建设地为位于东经114°39'13“,北纬44°58'54”的张家口市屯垦林场阿不盖庙分场,距康保县城14公里,交通便利。
3.2.2气候条件。项目区海拔1450米,属坝上高原。年降雨量300毫米左右,且雨热同季,集中在7—9月份。无霜期短,90—105天,属北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项目区大陆性季风气候十分明显。由于受内蒙古高压的控制,致使冬季严寒漫长,夏季凉爽短促。年日照时数3100小时左右,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2.1℃,大于等于5℃的有效积温为2222.7℃,大于等于10℃的积温为1950℃,极端最低温-36.4℃,极端最高温34.5℃,适宜樟子松生长。
3.2.3社会经济情况。林场总户数213户、428人,其中
在职工164人。2012年,职工人均纯收入6000元。
3.2.4林业生态建设情况。项目区总面积6.3万亩(有林地面积3.4万亩,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3亩,苗圃地面积1200亩,耕地8000亩),荒山道路面积5800亩。公益林面积2.7万亩,森林覆盖率53.9%。3.3项目建设条件
3.3.1基础设施。项目区位于康保县城的东北部,距县城8公里,交通便利;移动、联通传输网络覆盖整个项目区;通讯便捷;项目区地表水资源充沛,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埋藏浅、分布均、水质较好,有良好的灌溉条件及排水条件,能充分满足项目建设需要。
3.3.2苗木供应。屯垦林场苗圃年育苗面积1200亩,年产各类苗木100多万株,能充分满足项目建设需要。
3.3.3自然立地。项目区为坡梁地形,土壤为栗钙土,呈微碱性或中性,土层厚度为35厘米左右,结构疏松,有机质含量较高,透水气性良好,耕作层在30到40厘米之间,便于施工。地下水资源丰富,根据张家口地质三大队关于《康保县水文地质物探报告》,阿不盖庙分场地下水总量为350万立方米,可开采利用达280万立方米,现已开采利用2.7万立方米,待开采利用量为227.3万立方米,开发潜力大。适宜建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区。4.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屯垦林场始建于一九五四年,经营总面积6.3万亩,属
于国有中型林场,其中林业用地4.5万亩,列入国家重点公益林2.8万亩。全场在职干部职工总数164名,(其中女职工50名),离退休职工102名,遗属26名,林场总户数213户、428人。该场现在主要以育苗、营林生产等工作为主。有章盖营、阿不盖庙、民安滩三个营林区。
5.项目建设方案
5.1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5.1.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本项目建设以防风固沙为中心,以切实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林业职工生存、生活水平,实现项目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保护好原生植被的基础上,遵循自然规律,以生物、工程、农艺措施和科学管理为手段,围绕建立林业生态、产业和文化三大体系,依靠科技支撑,通过人工造林、低效林改造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集约经营;以产业结构调整及扶贫开发为切入点,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同时进一步加强项目区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全力打造精品生态工程,对周边地区的生态建设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5.1.2项目建设的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工程建设以生态效益为主,在确保生态目标实现的同时,实行综合治理,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工程建设坚持因地制宜,遵循自然规律,科学选择林种、树种,实行针叶林。
(3)坚持集中连片,综合治理的原则,对其实施集中连片,规模治理,确保发挥项目建设的最佳效益。
(4)治理和保护并重的原则。采用法律、法规、行政手段,落实责任制等综合措施切实保护好建设成果。
5.1.3建设目标(1)营造林目标
示范项目人工营造樟子松林1150亩,低效林改造樟子松林1850亩。全部为防风固沙林,当年造林成活率在85%以上。
(2)森林资源增长目标
通过对示范项目区的治理,将增加林地面积0.115万亩,项目区林草植被得到恢复和增加,森林覆被率提高0.018个百分点。
(3)改善生态环境、防灾减灾目标
通过项目建设,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形成了区域性小气候,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广大林业职工生产经营水平和生活条件进一步提高,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得到统一协调发展。5.2规模与布局
5.2.1建设布局的依据。根据国家和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有关规定,结合我市生态区位情况和“十二五”林业的
总体规划,选择在屯垦林场阿不盖庙分场进行项目建设。
5.2.2建设布局方案。通过实地现状的调查,依据地形地貌及立地条件,人工造林选择低质田1150亩。低产低效林改造选择与低质田相临的1850亩人工公益林,这片林是1972年营造成林的,树种为榆树,产量、质量显著低下,30%枯死,培育前途不大。根据当地条件采取樟子松造林,栽植株行距为1×6米。5.3技术措施方案
5.3.1人工造林技术方案
5.2.1.1造林地现状:造林地为低质田,土层厚度为35厘米左右,结构疏松,有机质含量较高,透水气性良好,耕作层在30到40厘米之间,便于施工。
5.2.1.2林种选择:林种为防风固沙林。5.2.1.3树种选择:树种为樟子松。
5.2.1.4整地:整地方式采用机械开沟0.6米宽,0.4米深,人工挖坑0.6×0.6×0.6米两种方式,株行距1×6。
5.2.1.5苗木与植苗:苗龄为3年生营养钵樟子松,苗高50厘米。造林季节选在春雨季,人工植苗栽植确保成活。
5.2.1.6配置模式:株行距1×6米,每亩初值密度111株。
5.2.1.7抚育管护:造林后,前3年要加强林地抚育管护工作,3年内抚育5次,苗木周围要松土除草,旱情严重时要及时浇水保苗。造林后第2年或当年秋季,对成活率达
不到85%的小班地块,要用相同树种的同龄同级苗木进行补植。
5.2.1.8苗木供应保障:项目建设共需3年生营养钵樟子松苗12.765万株,所需苗木全部来源于屯垦林场苗圃。
5.3.2低产低效林改造技术方案 5.3.2.1低产低效林现状
本次设计的林分起源为人工,主要树种为榆树。林龄36年,土壤为栗钙土,呈微碱性或中性。平均胸径8-15厘米,平均高3-4米,每亩42-53株,郁闭度0.4-0.5。此林地上生长的林木,受自然灾害或人为等不良因素严重危害,林木生长衰退、趋于老化,立地条件恶化,林木多枯死,枯死木占30%。林木生长缓慢,年生长量0.113-0.175立方米。林木分布不均匀,木材质量差,急需进行低质林改造,使其健康的生长,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
5.2.2.2改造方式:采用补植、修枝、割灌、伐除杂木等抚育措施。
5.2.2.3管护:采用专人管护,责任到人的管护方式。5.2.2.4苗木需求量及保障供应:项目建设共需3年生营养钵樟子松苗12.95万株,所需苗木全部来源于屯垦林场苗圃。
5.4实施进度安排
实施期限1年,即2014年。2014年4-5月完成人工造林0.115万亩和低质低效林改造0.185万亩苗木栽植工程及
低质低效林的抚育工程。6.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1投资估算
项目建设总投资290万元,其中:苗木154.3万元,整地39.45万元,栽植22.6万元,浇水12万元,抚育管护33.5万元,标识牌一个0.25万元, 围栏7.5万元,打井配套15万元,规划设计费1.5万元,建设单位管理费3万元,监理费0.9万元。6.2资金筹措
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管理和营造林技术规程的规定,项目建设采取上级投资和地方财政配套及单位自筹相结合的渠道筹措。
项目建设总投资290万元,其中:申请上级资金2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80万元,单位自筹10万元。
7.效益与风险分析 7.1生态效益
项目建成后,广大职工的生活、生产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可增加防风固沙林面积0.3万亩,项目区内森林覆盖率提高0.018个百分点,土地风蚀沙化将得到有效遏制,每亩林地按控制沙地7.5亩计算,0.3万亩防风固沙林可控制风沙危害面积2.25万亩。
7.2经济效益
本项目为防风固沙林建设,其效益主要在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故经济效益略。7.3社会效益
项目的实施,既为工程区广大职工提供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增加职工收益,带动周边地区农牧民共同致富,又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示范推动作用,同时对改变传统粗放的林业生产经营模式,增加农牧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7.4风险分析
本项目经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论证,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项目实施不存在任何风险。
8.保障措施 8.1领导保障
该项目实施要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屯垦林场场长担任,努力把“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要求真正落实到实处。8.2技术保障
不断加强科技培训力度,使广大林业职工和人民群众知道示范项目的相关技术,推广应用干旱、半干旱沙地造林技术,提前深开沟整地、深栽植技术,对于立地条件差,树种难生根、难成活的,采用生根粉、保水剂等,并采取科学节
水灌溉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实行造林技术责任制,工程技术人员严把造林树种、造林密度、栽植、浇水、抚育等主要技术环节,使每一道工序都有具体的科技保障措施。8.3组织保障
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项目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要从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出发,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8.4机制保障
一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项目建设投入新机制,确立国家投入的主体地位。二是把竞争机制引入到项目建设中来,在竞争中优化配置生产要素。三是把资本运营机制引入项目建设中来,促进林权的有偿流转,吸引社会资金流向项目建设,努力缩短收益周期。8.5宣传保障
坚持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项目建设,制定宣传工作方案,严格按方案要求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和散发宣传单、张贴标语等形式,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项目的新机制、新方法,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8.6资金保障
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制定的生态建设资金管理办
法,实施生态建设资金报帐制度,实行专款专用,同时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资金使用的财务监督。
9.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示范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内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将得到全面提高,广大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将得到一定的改善,同时辐射周边地区。项目建成后所产生的“三大效益”为区域的林业生态建设工作起到示范作用,对切实解决当地风沙危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本项目的实施是切实可行的。
第二篇:屯垦林场解放思想大讨论
屯垦林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解放思想大讨论总结
根据康保县实践办活动第一阶段活动计划安排,我场学习实践活动于4月18日至24日进入解放思想大讨论环节。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广泛发动,积极参与,真抓实促,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引向深入,各项工作均已完成,取得了预定的成效。现将解放思想大讨论环节工作小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按照县委《康保县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我场对解放思想大讨论工作认真安排、周密部署,广泛发动,明确重点,真抓实促,采取学、议、查、评、谈等方法,历时一周,开展了五场解放思想大讨论。通过大讨论活动,广大干部职工思想认识得到了深化,观念得到了转变。
二、主要做法
坚持领导带头,群众参与,精心组织,周密实施,把解放思想与转变观念统一起来,把查摆问题与制定措施统一起来,把改进作风与务求实效起来。
(一)高度重视、安排精心。场党支部高度重视,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精心组织,严抓细抠,全程督查,确保了讨论活动的质量和效果。要求全体干部职工要自觉把自己摆进去,要自觉带头解放思想,要自觉改进不足。研究制定了《屯垦林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解放思想大讨论工作方案》,明确了讨论要达到的目的、采取的方法、落实的步骤和具体的要求;制定了学习动员、开展讨论、总结讲评
1三个阶段的具体任务安排;在集中学习、专题调研的基础上,紧紧围绕“调优结构、增强产业、科学发展、后发赶超”的主题、就当前林业工作的特点、规律、发展趋势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抓好学习会、交流会和座谈会,确保了人员、时间、内容和质量四落实。
(二)主题鲜明、分层推进。坚持把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与调研工作紧密结合,与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紧密结合。在大讨论内容的具体安排上,紧紧围绕查找的主要问题,认真研究对策措施。
1、领导带头,务求实效。4月19日,召开领导班子思想大讨论活动。班子成员主要围绕如何通过把握新时期林业工作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分析林业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坚持解放思想,着力解决思想认识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问题;坚持民主集中制,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上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问题;如何克服全局意识不强、缺乏战略思维、不能妥善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关系的问题;如何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林业和谐发展的问题;着力解决片面、盲目和只顾眼前发展,尤其是林业工作与其他行业不相协调发展的问题”四大问题,结合各自分管的业务工作,各抒已见,群策群力,认真总结,深刻剖析,查找了制约林业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合理化措施。
2、强基固本,创新理念。我场中层干部利用一天的时间开展了思想大讨论活动。在结合集中学习、专题调研的基础上,主要围绕建设生态文明,争当发展现代林业排头兵的问题,展开了深刻讨论,剖析了制约林业工作科学发展突出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形成了整改意见。
3、细查真纠,寻根溯源。召集全体党员干部进行了一天的讨论,讨论
内容主要围绕:如何加强一般干部培训学习,体现干部自身价值和能力的问题;如何解决党员干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追求安逸、不图创新、缺乏上进心的问题;着重解决当前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在林业工作中要不要科学发展观,怎样坚持科学发展的模糊认识问题。通过讨论活动,找准了党员干部在精神状态、思想境界、工作标准、思想作风和办事效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深刻剖析了问题的根源,确保了下步整改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4、群众参与,建言献策。召集职工家属及群众,重点围绕我场在“坚持以人为本,林业工作不和谐的问题;对为民服务意识淡薄,对民生问题关注不够、对社会和谐稳定重视不够的问题;党员干部中政策掌握不熟,业务水平不高,不依法依程序开展工作的问题。”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半天的讨论。详细征求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下阶段的工作中将进行有针对性的限期整改。
三、主要收获
活动开展以来,全场干部职工坚持活动与工作 “两不误、两促进”,实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组织建设,服务广大群众,促进工作开展”的目标要求。
(一)思想认识得到进一步深化。通过开展大讨论活动,干部职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坚持组织引导党员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增强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场党员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积极改造主观世界,自觉把科
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本职工作上,落实到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上。思想境界有所提升,工作标准有所提高,思想作风有所改进,学习风气更加浓厚,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理论素养、工作能力明显增强。大家普遍反映,大讨论活动,是思想上的一次“洗礼”,理论上的一次“充电”,行动上的一次“检阅”,作风上的一次“锤炼”,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二)工作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为达到大讨论在对比差距中深刻反思,在转变观念中开拓创新,在改进作风中真抓实干,真正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林业工作的大发展的目标,我场在大讨论中坚持边思考、边研究、边整改,党员干部结合岗位职责,分析查找和剖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认真研究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办法。真正做到边查边改、立说立行、马上就改的要求。下一步将着手修改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措施,建立完善体现科学发展的制度,重点开展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研究和探讨。
二○○九年四月二十四日
第三篇:国有林场综合情况报告
篇一:国有林场改革基本情况的汇报(2015)石首市桃花山林场基本情况的汇报
桃花山林场位于湖北省石首市东南端,始建于1961年,原隶属于荆州市林业局,2003年8月下放石首市,归口石首市林业局管理,属正科级事业单位。
一、基本概况 ﹙一﹚人员状况
林场现有总人口数837人,干部职工总数372人,其中:①、退休人员178人(含8名退休干部)②、干部21人,际在岗12人,其他9人在外自谋职业;③、在职职工173人,平均年龄在46岁左右。
(二)职工安置及收入情况
1、退休人员178人均参照“小三场”改革政策作为过渡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年养老金在0.84-1.68万元之间。
2、在职职工173人,均在林场承包林地,人平30亩左右,承包年限为10-30年不等,自主经营,承包费用均已一次性缴清。近年来竹木市场疲软,职工年收入在0.8万元左右(含从事生产劳动工资),职工收入较低导致大部分职工在外靠打工维持生计。
3、剩余职工家属除少部分人员从事林业生产劳动外,大部分在外靠打工维持生活。
(三)五险一金缴纳状况
林场2013年以前,退休人员由林场发放生活费,年标准在5000元左右。2013年起,林场参照“小三场”改革政策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养老保险费由林场统一缴纳,年需缴纳保费65万元,公缴部分44万元、个人缴纳部分21万元,现累计欠社保部门保费530万元。林场职工均没有购买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一般都自行购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没有纳入保险统筹范围。﹙四﹚森林资源状况
桃花山林场管理林地3.1万亩,其中:国有林地1.8万亩(包括省级生态公益林1.5万亩),主要树种为毛竹,现有毛竹蓄积380万株,合资造林1.3万亩,主要树种为杨树、樟树、梓树、马褂木为主。﹙五﹚机构及编制状况
1、党组织机构。林场共有党员57人,设党总支部委员会,下设5个党支部(机关党支部,桃花、古井分场党支部,东兴、鹿角分场党支部,伯牙臣子山分场党支部,老年人党支部)。
2、行政机构。总场机关设综合办公室、生产科、财务科,下设三个管理片(桃花、古井分场,伯牙、臣子山分场,东兴、鹿角分场)。
3、林场实有编制22人。
(六)、经济状况
1、收入。2014年林场全年可支配收入77.89万元,其中:①、市财政事业经费19.11万元,②、生态公益林项目补助资金8万元,③、林场林地占用补偿及经营收入50万元。
2、支出。2014年林场全年共需支出90万元,其中:①行管费、办公费、保险费、职工福利等共计60万元,②、生产性费用30万元,主要用于林区公路维修及新建,森林安全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及采伐工资。
3、债务。林场累计债务达1685.6万元,其中:①、世行贷款59.6万元,②、省投资公司7万元,③、省财政9万元,④、危旧房改造280万元(主要是省配套资金232万元没有到账),⑤、社保资金530万元。⑥、资源保证金800万元(林地承包时,为保证资源保有量,承包人缴纳的资源保证金,合同到期时应予返还)。
二、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和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员包袱过重,职工收入低。桃花山林场除退休人员外,还在在册职工173人,主要经营山林创收,由于竹木市场疲软,职工收入非常低,解决人员包袱过重和职工增收是林场今后发展的首要问题。
2、基础设施滞后,许多国家优惠政策对林场而言是一片盲区,造成林场各方面的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是制约林场发展的重要问题。
3、经济基础太差,林场运转至今,尚欠债务近一千六百万元,如何化解债务是林场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建议
1、对林场属性定位,拟定今后发展方向。桃花山林场无论是从地理区位条件,还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都应定位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国家应有长效的财政保障机制,维护林场的正常运转。
2、妥善安置职工,保障社会稳定。一是制定林场用工体制,明晰在册职工身份;二是扶持利用林场资源优势,搭建产业平台,为职工就业及增收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制定林场统一社会养老保政策,对改革前保费公缴部分应由财政负担,今后保费缴纳制定运行办法,解决职工老有所养的问题。
3、化解林场债务,放下经济包袱。一是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项目省配套资金尽快到位;二是林场挂账的保费由财政负担;三是尽早出台国有林权流转办法,通过林权流转化解部分债务。
4、出台各项惠林政策,国家惠农的电网改造,路网改造,农民负担转移支付,粮食直补等作为林场也应该享受,特别是对我们这种属于贫困的国有林场要加大帮扶力度,搭建林场产业平台,通过自身发展使林场走出困境。
三、桃花山林场改革思考
(一)、界定林场属性、创建林场改革后新的经营管理体制
桃花山林场当时是因荆江分洪工程的需要而创建的国有林场,以生产毛竹为主,所辖林地分布在265个山头顶端,连绵四十五华里,是一个呈线性的“帽子山”林场,林地坡度一般在25。以上,且基本上都与湖南省交界,林种单
一、生态脆弱,资源产出根本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效率极差,全场国有林地1.8万亩,其中就有1.5万亩被确定为省级公益林,占所辖林地面积83%以上。从维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安全,培育和促进生态绿化发展方面,桃花山林场应定性为全额拨款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林场改革后,其主要工作任务是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使林场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因我场线长且分布在山头顶端,管护难度较大,我们建议全场设保护站6个,按每人管护面积1000亩左右计算,核定管护编制18人,总场核定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编制9人,共核定编制数25人,核定编制的人员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实行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编制人员上岗采用定编、定岗、不定人,本着公开、公正的原则,除组织人事部门任命的人员外,一律实行竞聘上岗,择优录用,录用后严格实行岗位目标责任管理。
(二)、妥善安置林场职工,确保林场社会稳定
桃花山林场因造林及林业生产的需要,职工总数最高峰达到437人,地少人多,人员包袱严重是我场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如何妥善安置现有职工事关当前社会稳定,针对我场现状,我们建议安置职工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完善林场社会保障,使职工老有所养 桃花山林场在2013年以前完全靠山养人,因经济情况的原因,职工一直未纳入社会保障统筹,职工退休后靠林场发放微薄的生活费维持生活,其标准极低,职工反映强烈,多次上访,要求解决养老问题,社会矛盾与日俱增,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直至2012年,在省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林场参照农业“小三场”改革政策作为过渡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公缴保费先行挂账,全场共有职工343人参加保险,25人因经济问题没有参与。现林场有178名退休人员已在社保领取养老金,标准按荆州市平均工资的40%计算,月领取养老金700元至1000元左右。由于物价不断上涨,加之职工仅参与单一的篇二:周宁国有林场改革发展情况汇报
周宁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周宁设有腊洋和香洋两个国有林场(下称周宁国有林场),经营总面积85225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59120亩。占经营总面积的69.4%,属于生态公益型林场。
1、管理体制:国有林场建场早期为省办县管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上世纪70年代末,改为事业费及重大投资由省财政拨补,其余林场自筹,仍归县管,1990年以后,进行体制改革定为“省办、市管、县监督”的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自负盈亏。周宁林场现设生产,财务、经销、森保股和办公室等五个股室,周宁两个国有林场设十个工区。
2、人员,保障状况:周宁国有林场编制110人,目前在编69人,离退休人员是32人,在岗人员58人,停薪留职转岗分流25人,长期病休4人,在岗人员中非在编人员18人,现有在编人员已全部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及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对在编在岗人员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正逐步办理在岗非在编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等。
3、资源资产情况:周宁国有林场共有活立木资源21.1万m,其中生态公益林8.5万m,商品林12.6m,拥有省森33 3林公园一个(面积10006亩)。自建的林区便道近百公里。林场场部公用房一座410㎡,公务用车1辆,工具车2辆。
4、财务收支情况:由于林地分散,立地条件差,单位面积产量低,可采伐资利用源少,导致采伐量小,采伐成本高,收不抵支,连年亏损。
二、改革发展情况
1、实行定岗定员:1998年周宁国有林场按照省市林业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定岗定员改革,鼓励职工转岗流,将原来40名后勤干部人员精简到现在的24人。同时推行两个林场(单位)一个场长,财务分开,人员由场长统一调配使用,节省开支。
2、实行工资制度改革:根据上级要求自2002年起实行“岗位工资”为主的工资制度改革,做到档案工资与实际工资相分离,把职工工资分为基本、岗位和效益(绩效)三部分,对后勤干管人员做到补基本工资,根据考勤情况发放,岗位工资按岗位职责、工作实绩考核发放,效益(绩效)工资同林场效益挂钩发放,护林人员根据护林的任务结合护林实绩发放,生产人员依据生产定成量发放实行多劳多得。
3、资源培育与保护:周宁国有林场全休职工始终牢牢树立“以林为本”的理念,绿化周宁,1992年就基本消灭了荒山。近年来经过科学规划,采用新技术,培育数千亩柳杉等乡土树种和湿地松速生丰产林,在当地林业起示范作用。通过以下措施保护森林资源:一是对主伐林木实行包产包销,公开招标,竟价销售,提高经济效益,达到控制和减少主伐量。二是坚决打击各类盗砍盗伐、非法征占用林地等违法行为,确保林区治安稳定。三是加强周边联系,大力支持林区村庄公益事业建设,改善场村关系,确保经营区安定稳定。
三、存在问题
1、历史包袱重:周宁国有林场目前还有各类债务近两百万元,其中香洋国有林场欠社保费二十多万元,腊洋国有林场三名职工社保断档近十年,需补交三十多万元。不利于职工安心工作,并严重影响林场的生存和发展。
2、经济底子薄,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工区房子全部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所建,全部为危房,而且多数为无路、无电、无通讯设备的“三无”工区,许多护林点只能租用林场办公。
3、收入单一:周宁国有林场主营收入全靠木材,无二、三产业,且资源总量小,不利于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林场的进一步发展,更为严重的是香洋国有林场可采伐利用资源已枯竭。
4、用人机制不灵活:技术人员一旦进入林场就无法进行调动流转,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林场人才引进。
四、建议
1、定位:周宁国有林场林地平均海拔八百多米,其中城关和麻岭两个工区近一万八千亩林地海拔都在一千米以上,且其它林地都为“带帽山”(即山的中上部),同时又位于霍童溪和穆阳溪上游及芹山水库、洪口水库集雨区内,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在海西建设和周宁高山滨海生态旅游县建设中至关重要。不宜采用企业化管理,应列为生态公益型事业单位,实行全额拔款,确保森林的生态效益。
2、国有林场如果实行企业化管理,应将全市仍至全省国有林场集团化经营。
3、国有林场人员应可以在全市林业系统内进行交流调动。篇三:国有林场改革情况汇报 武宁县国有林场改革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武宁县林业系统有3个国有林场(武宁县国营林场、武宁县生态林场、武宁县安乐林林场)和1个国有苗圃(武宁县桐林苗圃),参加本次林场改革的总人数为2247人(其中职工安臵的1302人、退休的787人、遗属抚恤的158人),截止2014年4月底止,职工安臵1287人,占应安臵的98%,退休人员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抚恤安臵154人,占应安臵的97%。全县国有森林经营面积38.8万亩。其中省级以上公益林面积35.5万亩,占经营面积的92%。同时还有一处面积2万亩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九岭山国家森林公园”。我县国有林资产约在2.5亿元以上。
二、主要做法
我县的国有林场改革工作是在2003年全系统企业改制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与完善。
1、改革(制)的截止时间不变。
按照2003年《武宁县林业局企业改制方案》的规定即原定改革(制)时间截止定为2003年12月31日不变,凡因企业改制资金不足而推延兑付安臵费的,截止时间为2006年6月30日止,逾期不办理手续的企业不予支付利息。
2、原定的安臵标准不变
因企业改制从开始至今已近10年时间,少数未签订《解除劳动关系协议书》的人员要求提高原定改制标准。我们坚持从稳定大局出发,确保不“翻烧饼”,认定维持原定标准延续推进。
3、争取政策支持
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一是将国有土地全部进县土地储备中心,由政府统一组织拍卖,先后政府从土地拍卖金中注入企业改革(制)资金2200余万元;二是对2003年前企业欠社保的各项资金本金挂账(1200余万元)、利息缓交、滞纳金全免;三是化解债务。帮与相关银行协调由“江西长城资产公司”一次性按本、息总额的20%-30%清结。
4、拓宽筹资渠道。
一是采用住房臵换。职工原住公房统一组织人员估价出售原住户,以冲抵企业应付员工安臵资金(约抵400余万元);二是返聘缴交风险押金。对改后上岗人员不仅缓付安臵金,还要收取(股长以上人员1.5万元,其他1万元)上岗押金;三是收集单位其他资金。
三、完善和推进
启动林场改革后又新增了职工安臵237人、为职工解决两保186人、为职工办理提前退休32人,组建完成三个公益型林场,安排返聘员工185人。
四、成效与建议
1、确保了大局稳定,由于领导重视、宣传到位、工作细致,企业改制与改革工作顺利完成,得到了领导的赞许,员工的赞同,做到了“零上访”。
2、确保了“三增长、两建立、一确保”。国有林森林资源有了一定的增长,企业效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职工收入有了一定的增加,职工社会保障体系得到更加完善。
3、给林业发展带来生机,不仅减人减支减员,资源管理和服务更加到位,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
4、要进一步加大工作支持力度,实现企业与银行债务的完全剥离;加大项目倾斜力度,实现经营管理科学,森林资源优质高效,永续利用的现代林场;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全面落实职工权益,彻底化解债务,提高职工技能。
二o一四年五月二十二日
第四篇:农业综合开发
**镇召开20**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
理项目规划工作会议
**月**日上午,20**年**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规划工作会议于**镇府召开。**市水利工程监理设计院、**县农业局等领导成员,**镇主要领导及有关工作人员、各村支部书记、施工方项目经理等参加了会议。
会议中,**镇党委书记***强调,各有关单位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抓好群众宣传发动工作,让群众清楚了解这一民心工程。加快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进度,抓紧在明年春耕前完工,避免影响农民耕作灌溉。施工过程中,要与当地村委和群众沟通、协调好工作,取得群众配合,确保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顺利推进,保质保量、如期圆满完成农业综合开发工程。
据了解,这次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涉及**、**、**、**等*个村委,总投资达**多万元,水田受惠面积过万亩,受益群众两万多人。工程完成后,实现涝能排、旱能灌,有利于机械化耕种,确保农业生产高产、稳产。随着项目的建设完善,将极大地改善**镇水利环境和耕作条件,为**镇的现代农业发展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农业 技术综合基础知识
农业 技术综合基础知识
一、农业实用技术知识450问(政策法规)
1、什么是三农问题?
答:农村、农业和农民。
2、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答:多予,少取和放活。
3、什么是基本农田?
答:国家依据土地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4、以下哪类耕地应当划为基本农田?
答:(1)蔬菜生产基地。是。
(2)农业科研和教学试验田。是。
(3)需要退耕还林和还牧的耕地。否。
(4)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是。
5、选择题。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基本农田,国家建设项目需要占用基本农田的,需要经过(县政府、省政府、国务院)批准。
答:国务院
6、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7、现代农业和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区别。
答:现代农业是在农业生产发展的新阶段;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农业所具备的标志之一。
8、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三者都属于安全农产品范畴。其中无公害食品突出安全因素控制;绿色食品即突出安全因素控制,又强调优质与营养;有机食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控制。
9、什么是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有哪些特点?
答:有机农业是指作物种植与畜禽养殖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而且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平衡,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过程。
有机农业的特点可归纳为四个方面:①建立循环再生的农业生产体系,保持土壤的长期生产力。②把系统内的土壤(富含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看成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应得到人们的同等关心和尊重。③采用土地与生态环境可以承受的方法进行耕作,按照自然规律从事农业生产,完全不使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等,充分体现农业生产的天然性。④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产品是完全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加工成的有机食品
10、有机农业与我国其他农业有什么区别呢?
答:有机农业与我国其它农业在表现在:
(1)有机农业在其生产中绝对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物质及转基因产品,而其他农业生产允许或限制使用这些物质。(2)有机比其他农业产品的加工质量要求更高,质量控制管理更加严格,在其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不但要建立更为严格的生产质量控制和管理体系,还要建立并发展替代原来常规农业生产和加工的技术与方法。(3)与其它农业产品生产过程相比,有机农业产品的整个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更注重食物和环境的安全性,突出人与自然、经济、社会的持续和协调发展。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的农业技术推广指的是什么?
答: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
12、农业技术推广应当遵循什么原则?
答:(1)有利于农业的发展。(2)尊重农业劳动者的意愿。(3)因地制宜,通过试验、示范。(4)国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扶持。(5)实行科研单位有关院校、失言机构与群众性科技组织、科技人员、农业劳动者相结合。(6)讲求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3、什么叫农药?
答: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14、农药管理的执法主体是谁?
答:《农药管理条例》第五条规定:“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农药登记和农药监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协助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登记,并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监督管理工作”。我县内农药管理的执法主体是苍溪县农业局。
15、什么是农药“三证”?
答:农药“三证”即农药登记证或农药临时登记证、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
16、哪些行为属农药生产?
答:根据《农药管理条例》第六条规定,农药生产包括原药生产、制剂加工和分装。
17、哪些单位可经营农药?
答:《农药管理条例》第十八条规定:“下列单位可以经营农药:
(一)供销合作社的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单位;
(二)植物保护站;
(三)土壤肥料站;
(四)农业、林业技术推广机构;
(五)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
(六)农药生产企业;
(七)国务院规定的其他经营单位”。
18、什么叫假农药、劣质农药?
答:假农药是指:
(一)以非农药冒充农药或者以此种农药冒充他种农药的;
(二)所含有效成份的种类、名称与产品标签或者说明书上注明的农药有效成份的种类、名称不符的。
劣质农药是指:
(一)不符合农药产品质量标准的;
(二)失去使用效能的;
(三)混有导致药害等有害成份的。
19、怎样从外观识别假、劣农药?
答:一是从包装识别:合格的农药包装材料坚实,无破损,无泄漏,字迹清晰。
二是从标签内容识别:农药标签内容应按法规要求标准标识,内容全面详实。
三是从不同剂型外观识别:可湿性粉剂应疏松均匀,不结块,用手捏搓无团块和颗粒;乳油、水剂应液状透明,无沉淀、无漂浮物;悬浮剂应为可流动的悬浮液,无结块,存放后允许有分层现象,但下沉农药经摇晃后能轻易浮起,形成均一的悬浮液;颗粒剂应为均匀颗粒,不应有结块和太多粉末。
20、禁止在所有农作物上使用的农药品种有哪些?
答:禁止在所有农作物上使用的农药品种及其有效成份的混配剂:甲拌磷(3911)、乙拌磷、治螟磷(苏化203)、内吸磷(1059)、三苯基醋酸锡(薯瘟锡)、三苯基氯化锡、毒菌锡、三环锡(普特丹)、氟化钙、氟铝酸钠、氟硅酸钠、滴滴涕、六六
六、林丹、艾氏剂、狄氏剂、砷、铅类、汞制剂、溴甲烷、二溴乙烷、二溴氯丙烷、克百威、涕灭威(铁灭克)、杀虫脒、稻瘟醇(五氯苯甲醇)、五氯硝基苯、草枯磷、除草醚、毒杀芬、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
21、禁止在蔬菜、茶叶、瓜类、果树和中药材上使用的农药品种有哪些?
答:禁止在蔬菜、茶叶、瓜类、果树和中药材上使用的农药品种:甲胺磷、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甲基异硫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灭线磷、硫环磷、蝇毒磷(蝇毒硫磷)、氯唑磷、苯线磷、三氯杀螨醇、水胺硫磷、地虫磷(地虫硫磷、大风雷)、氧化乐果、速扑杀、灭多威(万灵)、磷化铝、三硫磷。
此外,其它禁用和限用的农药品种有:(1)、氰戊菊脂、三氯杀螨醇及混配剂禁止在茶叶上使用。(2)、所有拟除虫菊脂类农药单剂及混配剂和稻瘟净、异稻瘟净单剂禁止在水稻上使用。(3)、农田化学除草剂胺苯磺隆、绿磺隆、甲磺隆单剂及其复配制剂仅限于水旱轮作田使用。任何农药产品都不得超出农药登记批准的使用范围使用。
22、什么叫肥料?
答:肥料是指用于提供、保持或改善植物营养和土壤物理、化学性能以及生物活性,能提高农产品产量,或改善农产品品质,或增强植物抗逆性的有机、无机、微生物及其混合物料。
23、肥料市场的执法主体是谁?
答:《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农业部负责全国肥料登记和监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协助农业部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肥料登记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肥料监督管理工作”。即肥料市场的执法主体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24、哪些肥料可免予登记?
答:《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对经农田长期使用,有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下列产品免予登记:硫酸铵,尿素,硝酸铵,氰氨化钙,磷酸铵(磷酸一铵、二铵),硝酸磷肥,过磷酸钙,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氯化铵,碳酸氢铵,钙镁磷肥,磷酸二氢钾,单一微量元素肥,高浓度复合肥”。
25、禁止在农作物上使用的肥料种类有哪些?
答:
(一)以城市、医院、工业区垃圾、有害污泥等为有机原料制成的有机肥(垃圾肥)。
(二)未腐熟的人粪尿。
(三)未腐熟的饼肥。
(四)以废酸生产的过磷酸钙或其它磷肥(废磷酸肥)。
(五)含激素或激素类叶面肥料。
(六)含氯肥料(氯化铵、氯化钾、含氯的复混肥料)禁止在忌氯作物上使用。
(七)含硝态氮的肥料(包括硝酸铵、硝酸钾复合肥及含硝态氮的复混肥料)禁止在蔬菜上使用。
26、植物检疫的由来和概念?
答:“检疫”一词来源于拉语“Quarntine”,原意是四十天的意思,最初用在对人的带病防疫上,早在14世纪时,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曾规定:凡外来入境人员必须在入境港口等地隔离四十天,经观察证明末带有当时流行的危险性传染病(如肺鼠疫、霍乱、虐疾)等后才允许登陆入境。用于植物检疫比较晚,我国从1927年开始搞植物检疫,1930年开始立法,1951年基本走上正规,随着人类对植物病虫草害认识的提高和植物保护科学事业的发展,检疫的概念日趋全面完善。
植物检疫的概念是指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国家颁布的法规、条例以及国际间签定的双边协定,为防止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的传播和蔓延,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和技术,应用科学的方法对生产、调运的植物和植物产品(含其包装物、运输工具及库房等)进行检疫检验与监督处理,以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维护对内、对外贸易信誉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简言之,植物检疫就是以法律为后盾的阻止危险性有害物随同植物及植物产品扩展传播的综合措施。
27、为什么必须开展植物检疫?
答:在自然界中,植物病、虫、草害的分布有一定的地区性,但它们中的许多种类,包括某些危险性病、虫、杂草可以随人为调运植物和植物产品而传播蔓延,这些病、虫、杂草传入新区后能生存、繁衍和为害,甚至往往因新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应而迅速蔓延,造成严重为害,给人类带来巨大损失,而且新的病、虫、杂草一旦传入,常常难于根治而留下无穷后患。
古今中外,随种、苗调运传带危险性病、虫、草害而导致农业灾害的事例是屡见不鲜的,例如:历史上著名的“爱尔兰饥荒”就是由于从美洲调入马铃薯,使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而造成了毁灭性灾害,当时仅800万人口的爱尔兰岛死于饥荒者达20万人,外出逃荒者164万人。又如:原发生于埃及的蚕豆象,因人为调种而先后传入英国、美国、日本,1937年日军侵华期间,随军马饲料传入我国,给我国蚕豆生产造成严重为害;还有美国的甘薯黑斑病,传入日本后也于1937年传入我国,现已遍及我国25个省(市、区)。仅从上述例子说明,引入优质种苗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需要,但加强植物检疫,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的传播蔓延也同样重要,开展植物检疫工作,就是从根本上杜绝危险性病、虫、杂草的传入为害,或一日传入,也要把它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不让它蔓延扩展,以保证农业稳定高产安全发展,因此,开展植物检疫是防治农作物病、虫、杂草最经济、最有效、最积极的办法。
28、什么是植物检疫法规?
答:植物检疫法规是为了防止植物危险性病、虫、杂草及其它有害生物由国外传入和在国内传播蔓延,保护农业和环境,维护对内、外贸易信誉,履行国际义务,由国家制定法令,对进出口和国内不同地区间调运的植物及其产品进行监督处理的法律法规的总称。
29、哪些植物产品及货物必须实施检疫?
答:根据《植物检疫条例》第七条规定,下列货物必须实施检疫:
1、凡列入应施检疫的植物和植物产品名单,从疫区运出之前,或从其它地区运入保护区之前,必须经过检疫;
2、凡种子、苗木和其它系列材料,不论是否列入应施检疫和植物产品名单和运往何地,在调运之前,都必须经过检疫;
3、可能被植物检疫对象污染的包装材料、运载工具、场地、仓库等也应施检疫。
30、确定植物检疫对象的原则是什么?
答:《植物检疫条例》第四条规定:凡局部地区发生危险性大、能随植物及其产品传播的病、虫、杂草应列为检疫对象。也就是说列为植物检疫对象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仅局部发生,分布不广,国内、省内末发生过的;②危险性大,为害损失严重;③自然远距离传播力弱,只能靠人为力量随种子苗木及其包装运输物而传播蔓延。三者缺一均不能定为检疫对象。
76、哪些植物产品及货物必须实施检疫?
30、农业植物检疫范围包括什么?
包括粮、棉、油、麻、桑、茶、糖、菜、烟、果(干果除外)、药材、花卉、牧草、绿肥、热带作物等植物、植物的各部分,包括种子、块茎、块根、球茎、鳞茎、接穗、砧木、试管苗、细胞繁殖体等材料,以及来源于上述植物、末经加工或者虽经加工仍有可能传播疫情的植物产品。具体实施检疫的名单附后。
31、什么叫种子?
答:种子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种子,是指农作物和林木的种植材料或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和根、茎、苗、芽、叶等”。
32、什么是种子“三证”?
答:种子“三证”即种子生产许可证、种子经营许可证、种子质量合格证。
33、什么叫种质资源?
答:种质资源也叫品种资源或遗传资源。根据种子法第74条规定,种质资源是指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植物的栽培种、野生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各种植物的遗传材料。具体包括粮、棉、油、麻、桑、茶、糖、菜、烟、果、药、花卉、牧草、绿肥及其他种用的籽粒、果实和根、茎、苗、芽等繁殖材料和近缘生植物以及人工创造的各种遗传材料。
34、什么叫品种?
答:种子法第74条规定:“品种是指经过人工选育或者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植物群体”。
35、什么叫转基因品种?
答:是指应用转基因技术将有特殊经济价值的基因引入植物体内,从而获得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转基因农作物新品种。种子法第14条规定:“转基因植物品种的选育、试验、审定和推广应当进行安全性评价,并采取严格的安全控制措施”。
36、主要农作物范围规定是怎样的?
答:种子法配套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51号第1条规定:“根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农作物包括粮食、棉花、油料、麻类、糖料、蔬菜、果树(核桃、板栗等干果除外)、茶树、花卉(野生珍贵花卉除外)、桑树、烟草、中药材、草类、绿肥、食用菌等作物以及橡胶等热带作物。”《四川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第32条规定:“本条例所称主要农作物是指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马铃薯、甘薯。”
37、主要农作物品种在推广应用前是否需要审定(认定)通过?
答:种子法第15条规定:“主要农作物品种和主要林木品种在推广应用前应当通过国家级或者省级审定,申请者可以直接申请省级审定或者国家级审定。”种子法第17条规定:“应当审定的农作物品种未经审定通过的,不得发布广告,不得经营、推广”。
38、为什么要对种子生产实行许可制度?
答:种子法第20条规定:“主要农作物和林木的商品种子生产实行许可制度。主要农作物杂交种子及其亲本种子、常规种原种种子、主要林木良种的种子生产许可证,由生产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其他种子的生产许可证,由生产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
种子法第22条规定:“种子生产许可证应当注明生产种子的品种、地点和有效期限等项目。禁止伪造、变造、买卖、租借种子生产许可证;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无证或者未按照许可证的规定生产种子”。
39、哪些种子属于劣种子?
答:种子法第46条规定,下列种子为劣种子:(1)质量低于国家规定的种用标准的;(2)质量低于标签标注指标的;(3)因变质不能作种子使用的;(4)杂草种子的比率超过规定的;(5)带有国家规定检疫对象的有害生物的。
40、哪些种子属于假种子?
答: 种子法第46条规定:下列种子为假种子。(1)以非种子冒充种子或者以此种种子冒充他种种子的;(2)种子种类、品种、产地与标签标注的内容不符的。
41、新《农药管理条例》何日起施行?
答:新条例于2001年11月29日国务院第326号令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42、全国食用菌菌种暂行管理办法》中食用菌菌种包括哪些?
答:包括双孢蘑菇、香菇、侧耳、猴头菌、金针菇、草菇、黑木耳、银耳等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的菌丝体(包括孢子)及其生长基质组成的繁殖材料。
43、菌种管理的执法主体是谁?
答:菌种管理的执法主体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农业部主管全国菌种工作。各级农业(含食用菌)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菌种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