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海关法治建设

时间:2019-05-13 17:17: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海关法治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海关法治建设》。

第一篇:浅谈海关法治建设

浅谈加强法治海关建设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胡锦涛同志的报告全面总结了我们党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特别是过去五年来的基本经验,全面阐述了我国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提出了改革发展的新思路和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理性思考海关工作,是海关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关键。

一、理性分析海关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牢固树立法治海关建设的理念。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以法治保障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更加全面的把握,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法治海关建设进一步注入了动力,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国海关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自觉地把海关工作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去思考问题、谋划全局,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稳步前进,把关服务的能力明显提高,海关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得到中央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也得到海关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普遍认同。当前,海关工作面临形势与国家面临的形势基本一致,即: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主要表现包括以下6个方面:一,海关各项工作得到了中央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同时海关工作严密监管与高效运作、业务量日益增大与管理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成为制约海关工作进一步开展的重要因素;二,海关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加强,同时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各界对海关参与宏观决策的要求越来越高、海关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大作用的压力越来越大;三,海关把关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同时海关又面临着传统职能任务不断加重、非传统职能任务不断拓展的挑战;四,现代海关制度第二步发展战略取得重大进展,同时影响海关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机制体制障碍仍然存在,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彻底解决,改革整合工作的难度很大;五,海关法制建设得到加强,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实施,海关在转变执法理念、统一执法方式、规范执法行为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六,海关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同时在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情况下,海关队伍建设和廉政建设面临着新的考验。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要求广大海关关员对新形势、新要求认真加以分析,保持冷静的头脑,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深入研究对策,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把法治海关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二、积极探索法治海关建设的内容,加强法治海关建设。“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十七大报告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体要求。当前,海关法律体系正逐步趋于完善,2003年以来《海关关衔条例》等7部法律法规出台,海关公布了海关规章68部、海关总署公告337件,深入开展了规范性文件的审核清理工作,最终确定保留海关规章101部、规范性文件600余件。海关系统还开展了包括举办全国海关法律知识竞赛在内的多种形式普法活动。在国务院部委中,海关率先建立执法过错纠正和责任追究制度,行政执法责任制有效落实。

法治型海关应当体现为法律体系健全完善、执法行为规范有序、行政权力监督有效、行政争议妥善解决、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等五个方面,这也是海关总署署长牟新生在全国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会议上作上述表示的。

法治海关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立法、执法、监督、救济以及法律意识的树立、法律信念的培养和法治精神的弘扬等诸多环节。要以《海关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涵盖海关执法各个领域,使海关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业务操作统一规范,执法人员能够自觉接受法律约束。海关内部层级监督、同级监督和外部审计监督、司法监督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做到控权到位。建立健全包括诉求表达、利益协调、矛盾调处等为主要内容的行政争议解决机制。

(一)法律体系健全完善,就是要严格执行《海关立法工作 管理规定》,紧紧围绕海关中心工作,以促进海关科学发展、健全海关执法依据、保障海关有效管理、提高口岸通关效率为重点,处理好海关改革和制度创新、立法数量与法律质量、长远发展与当前急需的关系,科学合理地制定海关中长期立法规划和海关年度立法计划。逐步完善规范性文件调研论证制度,以落实十七大提出的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要求。同时,还要不断完善海关规范性文件的修改、废止和清理制度。对规范性文件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并根据上位法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修改、废止现行规范性文件中不适应形势、不切实际、与上位法相抵触的内容,为海关执法提供可靠的法制支持和保障。

(二)执法行为规范有序。十七大报告要求:“健全组织法制和程序规则,保证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实践证明,规范权力的制度设置,或许是刚性的,但执行起来却往往成为权力“变通”的弹性物。为进一步发挥海关在国家贸易管制法律、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只有进一步完善海关法制部门统一管理、各相关业务部门分工配合,充分发挥现场海关严格执法的贸易管制格局。同时,建立海关行业标准体系,注重行业标准对海关法律体系的补充作用,组织标准化知识培训,积极推广标准化管理理念,提高海关业务规范化管理水平。

(三)行政权力监督有效。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笔者认为重点应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 键岗位的监督。首先要落实“关务公开”制度。民众举报的前提是权力运作过程的透明化,深化关务公开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公开内容和程序以“制度”形式确定,防止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其次是推进新闻监督制度。民众审视的结果,自然要进行评判、披露。新闻媒介,就是民众对有关公务活动进行评判、披露的重要阵地。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罪恶害怕阳光,腐败畏惧舆论。十七大报告指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实际上,已吹向了制定新闻监督法的号角。制约和监督权力,理应适用时代的呼唤,加强与新闻媒体协调与合作,推动新闻媒介体监督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确保民众监控权的落实。

(四)行政争议妥善解决,就是要以妥善解决行政争议为重点,以保障相对人合法权益为目的,不断提高行政复议应诉能力。要认真贯彻《海关总署党组关于加强海关行政复议工作的意见》以及国务院部门行政复议工作协作会有关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工作,笔者认为必须坚持做到“四个牢牢把握”:一是牢牢把握行政复议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行复议和解、调解等制度,注重运用法律手段化解矛盾、平衡利益;二是牢牢把握“以人为本,复议为民”是行政复议制度的核心价值,要忠实履行行政复议职责,坚决纠正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有效维护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三是牢牢把握畅通复议渠道是解决老百姓“告状难”的重要措施,要积极主动受理复议申 请,切实保障管理相对人申请行政复议的权利,严肃处理打压复议申请或违法消灭案件的行为;四是牢牢把握提高行政复议质量是行政复议制度取信于民的根本目标,要严格落实行政复议办案制度,通过依法审查、公正裁决、以法明理,提高行政复议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此外,面对不容乐观的全国海关诉讼赔偿总体形势,各海关依法应诉,积极应对的同时,要切实组织好案件总结剖析工作,认真研究司法建议和案件暴露出的执法问题,注重运用法律监督手段,进一步规范海关执法行为,保障依法履行职责,推动行政执法责任制在海关系统的全面落实。

(五)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就是要以创新普法方式为手段,以弘扬法治精神为目标,深入开展海关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海关普法要重点培育法治文化,强化尊重相对人权益的意识,提高全员依法行政的能力,树立全体关员的法律信仰。要从落实科学治关理念,建设法治海关的高度,努力提高广大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法治意识,大力推进海关法制工作的观念创新、管理创新、理论创新。

三、以文化为先导,加强海关关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努力营造法治海关建设大环境。

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典型的重礼俗而轻法理的社会,法治文化先天不足。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在这种历史中形成、积累和流传下来的,礼俗社会成为法治国家建设的障碍。同时,旧意识和 新法规难以匹配,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束缚及旧观念,至今仍然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的选择――海关也不例外。记得钱穆先生过:“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产生;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解决。”文化决定法治,是法治之源,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法治状态。因此,建设海关法治文化迫在眉睫,十分必要。

海关总署党组提出建设法治型海关,笔者认为必须以海关法治文化作先导、作推动、作保障。首先,海关文化是一种理解力,法律与任何制度性的东西一样,只有经过与之相适应的,反映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的解读,才能为人们所理解,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才能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海关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应以提高依法行政自觉性为重点,切实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其次,海关文化是一种规范力,它在海关法治化的过程中,可以形成一种“场效应”,内化为广大关员的个体思想,外化为关员的行为规范;如:必须以规范行政权力为抓手,进一步健全海关立法、执法和执法监督体系,统一业务操作,规范执法行为。第三,海关文化是一种推动力,有助于海关更深层次上把握法律的要求,从而推动立法和执法走向更高的阶段;第四,海关文化是一种批判力,当关员们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无法进行迅速准确判断时,就会借助于自己的文化观念,对法律条文进行批判,使之与一定的文化相适应。就法治的意义上讲,法律和文化是有机的统一,海关文化在法律的制定和执行 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完备法律体系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首要环节,依法行政首先是法律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但这并不代表法治就自然而然地实现了,“徒法不足以自行”。如果制定的法律得不到切实有效的遵守,无异于一纸空文,如果在关员当中没有现代法律观念,没有广大关员对法律的普选信仰,关员的守法精神和良好的法治氛围不能形成,法治就不能实现,法治海关也就无从构建了。法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意味着法律向结构的各个方面和层次的扩张和渗透,而且意味着法律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备知识和技能,是人们用于创造新型社会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增强全体关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是建设法治海关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增强全体关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首先要在海关系统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坚持不懈地进行法制教育和法律宣传,使人人知法、人人懂法、人人守法,树立正确的法律价值观,积极维护法律的尊严,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其次,要加强管理,严格依法办事,树立和维护法律的权威。在工作中,各级机关应当严格依照法定的权限来从事行政行为,“无法律即无行政”,严禁法律规定行使职权,依法行政,这里的“依法”,既包括实体法,也包括程序法,二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海关各级机关应通过增强广大关员的法律意识,坚持依法行政,为建设法治海关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作者单位:长春海关稽查处二科 作者姓名:葛晓天 联系方式:邮编 130062

手机***

办公电话

84601934 9

第二篇:海关经济、法治工作总结

海关经济、法治工作总结

在南昌海关党组和XX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景德镇海关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全国海关关长工作会议、关区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四好”内陆强关工作思路和“建设繁荣和谐魅力瓷都”的发展目标,积极策应XX市打好三张主牌,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发展战略,按照“眼光远、理念新、工作实、管理严、带队暖、心胸宽”的18字要求,积极创建“五型”海关,着力优化海关监管服务水平,着力提升队伍整体素质,有效防范三大风险,努力促进景德镇经济发展,工作开展有声有色,亮点频显。

一、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概况

今年以来,我市外贸出口总量稳中有升。今年1至10月XX市外贸进出口总值为9.3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同)下降0.82%,其中,出口总值9.1亿美元,同比增长3.49%;进口总值2055万美元,同比下降65.17%。其中,生产型企业出口总值达5.01亿美元,增长2.78%,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53.87%。同期,经营型企业出口总值共计4.09亿美元,同比上升4.36%,其总值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43.98%。目前,景德镇海关辖区在海关注册登记企业203家,其中aa类企业1家,a类企业24家,有实际进出口记录企业100家,产品远销180余个国家及地区,外向型经济多元化发展成效凸显。陶瓷、医药、化工、汽车等传统支柱产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直升机装配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增势迅猛。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认真履行职责,促进当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打造通关“快车道”营造便捷通关环境。深化区域通关业务改革,落实企业分类管理和无纸化通关改革各项便捷措施。对aa类高资信企业推行“属地申报、属地放行”通关新举措,进一步扩大“属地申报、口岸验放”便捷通关措施适用范围,对低风险快速放行的产品出口实施“接打放”一体化操作,通关效率显著提升,今年以来办理出口业务海关平均作业时间为13秒/票;共开通无纸化通关模式企业20家,富祥药业公司获海关总署特批保留高资信a类管理类别。与九江海关签订了绿色通关协议,进一步优化景德镇地区企业的通关监管服务,降低了我市进出口企业的物流、仓储等贸易成本,为进出口企业带来极大的便利,该项工作在江西卫视新闻联播中播出,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为进一步帮助企业降低物流成本,便利企业在本地通关,积极协助地方单位推进口岸作业区建设,邀请南昌海关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实地调研,对宁波港务集团投资建设景德镇“无水港”项目进行专业指导。

政策套餐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发展减负增效。开展“点对点、一对一”服务,结合辖区企业实际及需求,召开政策宣讲会,为陶瓷、航空重点产业发展、重大项目落户提供专人对接、政策咨询和指导帮扶,落实好保税、减免税、免于征收担保金等国家税收优惠政策。1-10月份,我关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共为企业节约资金约1.3亿元。为重大项目提供“专用通道、专人指导、专人监管”便捷服务,提前开展归类、审价工作,缩短审批作业时间,为项目早日投产争取时间,帮助企业减负增效。为康源农业公司提供“全天候24小时”通关服务保障种猪快速、便捷、顺畅通关。努力助推我市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和经济转型升级。多措并举支持陶瓷文化产业发展。为全面贯彻落实XX市委、市政府发展战略,把景德镇打造成“中国陶瓷特区”目标,我关与XX市瓷局签订《景德镇海关景德镇瓷局合作备忘录》,在信息共享、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企业、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平台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加快陶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共同促进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创新监管服务促进航空产业升级。大力推行飞机保税加工电子帐册联网监管模式,建立“电子底帐+企业自核”的风险式监管,实行“一次审批、分段管理、滚动核销”,简化保税加工业务执行程序,企业办理手册延期、变更、核销的次数减少80%左右,极大方便企业开展航空国际转包业务。同时这做法每年可以为企业节约200万左右的经营成本。专业分析为外向型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充分利用海关处在进出口管理一线的信息优势,及时对国际市场需求变化、贸易政策等进行专业分析,积极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应对反倾销等方面建言献策,为市委、市政府提供辅助参考,有力促进了陶瓷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今年撰写10篇陶瓷产业专题分析文章,被海关总署采用1篇。积极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工作。针对飞机保税加工业务的监管重点难点,开展专项课题攻关。我关申报的预浸布加工飞机部件加工工艺课题现已获总署批准,现该课题研究报告现已完成初稿。

第三篇:法治建设

意义

也许与湖湘与生俱来的灵秀地气有关,近年来,湖南总是在全国率先走出先声夺人的一步,创造一项项引人注目的成绩,“填补中国行政程序立法空白”、“建设法治政府的‘湖南模式’”„„如今,《法治湖南建设纲要》的审议通过,更是让湖南在法治建设的探索与创新的这个节点更加光芒四射,让“法治湖南”的名片大放异彩。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曾说过:“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湖南将“法治湖南”提升到法规层面,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文件里,显然是把“法律”当成必须的社会管理“信仰”,无疑对湖南来说意义重大。

纲要的出台是保障湖南科学发展得以践行的稳固基石。

周强多次强调,建设法治湖南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湖南的具体实践,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的需要,是省委根据新形势,立足新起点,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作出的重大决策。他还提出“抓法治就是抓发展,就是抓科学发展”的口号,为此,湖南积极打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可预期的法治环境来为科学发展“保驾护航”。但是无疑这会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坚持不懈地去推动。《纲要》作为法治湖南建设的行动纲领,会要求湖南按设定的目标持之一恒的走好、走下去,那么它对于湖南的科学发展之路就像投下了“定盘石”。这个《纲要》会产生强大的推动力,推动湖南尽快的走上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进程,提高整个湖南的法治化水平,让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在湖南生根、开出奇葩、结出硕果。

纲要的出台是保障人民“四项权益”得以彰显的重要条件。

法治是政治的重要内容。随着民主法治建设的深入,人民群众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参与,将呈现出越来越积极的发展趋势。法治湖南的进程,人民群众应当是积极的建言者与参与者。为此,省委书记周强在湖南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大力推进‘法治湖南’建设,切实保障广大劳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切实保障湖南人民的四权,是“法治湖南”建设问民意、聚民力、合民心的重要保证。《纲要》的出台,显然有利于更好维护、实现、发展人民群众参与“法治湖南”建设的各项权利,为社会各阶层成员都能自由的表达自身权益诉求提供了条件与法律支持。由此也就有利于拓展法治建设的内生动力,让人民群众成为“法治湖南”建设的重要推力。从而实现上下相得益彰,形成整体建设的合力。纲要的出台是保障法治政府“湖南样本”更加出彩的得力推手。

当代中国,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控制模式必然是法治而非人治。只有实行“法治”才能更好的限制权力,约束权力,让权力在合法合理的轨道上运行。五年来,以《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为起点,湖南开启了中国行政程序立法破冰之旅,之后,《湖南省政府服务规定》作为我国首部关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省级政府规章出台。几个规章的出台,打造了一条依法行政逻辑链条,像是在干部头上戴上“紧箍咒”,开启了一场行政机关“作茧自缚”式的革命,并由此打造了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湖南模式”。《纲要》的出台,会让政府更能“正确地做事”和“做正确的事”,会提高政府按程序办事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会让服务老百姓不仅成为广大干部的一种自觉意识,而且成为一种法定义务。由此,会推动法治政府这个“湖南样本”更加出彩出新。[

第四篇:浅谈法治建设

浅谈法治建设

——如何加强基层法治建设

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把法治确定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并明确提出“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为我国的法治进程指明了方向。2010年,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党中央提出依法治国方略已有十三年,但是与发达国家的法治建设相比,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加快建设,努力推进法治化进程。

一、内涵与外延

(一)内涵:法制工作是围绕党的执政方针,按照国家职能定位,在法律、法规、规章的规范范围内指导、监督、协调本单位的行政执法活动,实现制度化、程序化、系统化。

(二)外延:法制工作是将行政执法理念和行政管理目标具体化的重要环节,从主观上看,它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服务于人民,源于历史又调整现实的哲学范畴;从客观上看,社会进程的客观状态(人类的普遍认知)要求调整和维护社会关系的职能部门“言之有理,持之有故”。基层法制工作是最基础的规范和最根本的运作,它服从于国家职能的定位,指导于基层的实践。窃以为“中规中矩”理应成为现在基层法制工作的核心指导。

二、我国基层法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民法律素质有待提高

基层群众大多数文化水平较低,民主法制意识欠缺,法治观念淡薄。有的人在自身合法权利被侵害时,不能正确反映诉求,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权,要么浑然不知,以“法盲”形态出现;要么畏于权势,忍气吞声;要么置法律而不顾,“以暴制暴”,导致违法犯罪。有的农民法律知识缺乏,无视法律,排斥法律权威,崇尚“无讼有德”、“权大于法”,喜欢采取越级上访、聚众闹事、围堵政府机关来解决问题。个别公职人员缺乏职业道德,知法犯法、以权压法的现象仍然存在。

(二)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立法速度较快,截止2010年,已颁布法律236部、行政法规690个、地方性法规8600个,基本建成法律体系。但部分法律质量不高,效果不佳。一些法律、法规的逻辑结构不严密,条文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法律体系不健全,没有及时进行立、改、废活动,造成一些法律、法规的内容相互抵触,影响法律的整体和谐。在法律之间,基本法和单行法之间,法律法规与实施细则之间,原则规定与具体措施之间,还没有完全配套,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出现了“断层”和“缺项”。如按照简易程序罚款,1996年《行政处罚法》规定数额为50元,而2004年《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为200元。

(三)实施法治不够彻底

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权力机关其实际权力并未完全到位,立法机关在行使立法权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权力资源和程序保障。根据宪法规定,行政机关由权力机关产生并接受其监督。但实践中,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干预太大,因而导致一部分法律带有明显行政部门利益的色彩,使法律的公正性、权威性、可行性受到影响。由于财权、人事权都掌握在党政部门手中,司法机关相对独立性程度较低,抗干扰能力较差。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依然存在,造成法治化进程缓慢。执法者与管理相对人缺乏交流沟通,互相戒备排斥,甚至对立、对抗;个别执法者方式简单粗暴;有的甚至吃、拿、卡、要,收受贿赂;办“关系案、人情案”,执法不文明、不规范,未能体现法律的权威。

(四)封建思想观念根深蒂固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存在“官从政法、民从私约”传统习惯。一些基层干部“重人治、轻法治”。强调人治而藐视法治,漠视法律的地位和作用,对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习惯用人治来管理,忽视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问题;错误认为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了,工作就越来越难做。或者口说法治,实为人治,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部分领导“重经济建设、轻法治建设”。没有摆正二者的辨证关系,认为现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经济是第一要务;认为经济建设是硬指标,是大事,法治建设工作是软任务,可有可无,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一些执法人员“重实体、轻程序”,认为主要结果正确,就不管过程是否合法。程序意识淡薄,忽视行政权力的规范运作。

(五)社会治安形势趋于复杂

社会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增多。纠纷的主体、案件的形式、潜在的问题越来越趋于多样化、复杂化。因土地承包、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纠纷有增无减,上访行为和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治安案件和侵财类刑事案件频发,赌博、伤害类案件时有发生。农民犯罪率较高,例如,2006年,河南章丘长清区法院判处刑罚的308名罪犯中,农民274人,占罪犯总数的89%,且多为故意伤害、盗窃、抢劫、交通肇事等类型犯罪;社会黑恶势力猖狂,侵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破坏和谐稳定。

(六)基层自治难以落实

现行的《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存在缺陷,使基层自治制度难以落实。城市化进程中农村法治成为薄弱环节。

建设法治国家,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农民。然而部分村民自治组织不健全,自治机制缺乏活力,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不到位,村民自治流于形式。两委关系不明确。村委会议事、决策的民主程度不高,群众很少参与,缺乏公开透明;农民选举意识差,出现“贿选”、“家族控选”现象。村民自治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名存实亡。因村财管理、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宅基地建房等矛盾纠纷增多,征地补偿范围窄,计算方法不科学。涉农行政执法的不规范,涉农维权的艰难。影响人们对法律权威的看法和对民主法治建设的信心。

三、措施

(一)确立中枢地位,理顺职能关系

从工作部署到内部日常监督考评,都应该将法制机构作为中枢环节,各项职能工作的职责、任务、程序、时限首先应该从这里发散,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产生的情况都应归结到法制机构,该解决的解决,该向决策系统提供的要上报。基层法制工作的职能应该是指导、协调、监督,依此细化、定位具体的工作职

责:

对内职责:1.规范性文件的审查把关;2.本局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案件的核审及听证,简易程序处罚案件的备案监督;3.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及复议案件的应对;

4.行政诉讼案件的应诉及行政赔偿事务的办理;5.行政执法检查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6.法制员的指导和培训;7.法制工作情况的统计;8.本局领导及上级法制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对外职责:法制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既是内部行政执法活动的中枢,又是执法活动衔接外部环境的门户。包含以下具体工作:1.与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如与质量监督、食品药品监督、卫生监督、文化稽查等部门的协作,在职能定位上的把关,在协作方式上的指导。2.与司法部门的协作配合,如行为人构成犯罪,需移送公安或检查院;当事人阻碍、抗拒执法行为,交公安治安处罚;相对人不履行受处罚义务的,交法院强制执行。3.处理好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让政府充分了解工商职能、职责,正确安排、指挥工商部门的工作,在与其它部门发生意见分歧时,能及时作好协调,理顺工作关系。

其他工作应从法制机构剥离出去,如:职工培训,组织主体应是人事机构,即使是法律培训,法制机构也只安排培训内容。

由是观之,法制机构从职能、任务、作用等方面,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都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工作量大,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能熟练掌握和应用法律知识及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各地的法制机构普遍存在人员数量、素质与实际工作不相适应的现象,应尽快充实高素质人才,以发挥法制机构应有的作用,提高队伍的监管水平,保证部门执法质量。

(二)建立和完善规范执法活动的各项制度

按照登记、收费、办案分类确定工作职责、任务、流程、时限及考核标准——“立规立矩”,特别要加强对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的细化和完善,将过错责任追究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个人,不能只纠正错案,不惩戒责任人,只追究单位责任,不追究个人责任,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为指南,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思想,熟练掌握各项执法技能,从而达到“言之有理,持之有故”的执法境界。

(三)规范案件审查,细化处罚尺度,提高执法办案质量

要解决审案仅停留在形式上的问题,实现实质性的审查。一方面,必须进一步明确划分法制机构与办案机构的职责。法制机构应超脱于相对人与办案机构之间,避免办案机构因主观情绪造成滥用行政强制措施及不适当的行政处罚,在办案监督方面,应当履行以下职责:1.制作统一规范的办案文书;2.对强制措施审查、把关,即法制机构认可后方能实施强制措施;3.对处罚种类及幅度予以确认(重大案件由集体研究决定);4.制发《处罚决定书》。

办案机构应该在法制机构指导、监督下,按照办案程序对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取证,形成完整的案件材料,并依据法律、法规、规章提出处罚建议,提交法制机构核审,只对办案程序、案情清晰、证据合法、有效、真实、完整几个方面负责,不形成最终的处罚决定。这样从根本上实现办、审分离。

另一方面,对案件处罚幅度的确认或调整方面,应尽快细化处罚幅度和等次标准,避免办案过程中的主观性、情感化。等次标准的确定不是凭空的,而应从办案实践中加以总结、提炼,根据案件性质、情节确定处罚尺度;从轻掌握处罚应有起点数,并在法定幅度高限的20%内,一般处罚在法定幅度高限的20%—60%内,从重处罚在60%至高限,减轻处罚在低限以下。只有确立合理的等次标准,并以此调整不适当的处罚建议,案件核审才能进行实质性的审查,体现行政执法的公正性和客观性,从而提高办案质量。

(四)强化法制工作的监督职能

法制监督的最恰当方式就是按照行政执法监督制度及标准进行严格考评,一是对各类执法行为进行不定期检查,予以记载,并作为依据;二是半年一次定期考评,局对所考评,各所对每个岗位及个人考评,并根据考评结果落实奖惩,作为干部提升、晋级、调换岗位、待岗的重要依据。

只要我们充分认识法制工作的中枢地位,落实职能、职责,建立和完善各种制度,规范案件核审,强化监督,就一定能建设好基层法制,提高行政执法质量,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

第五篇:论海关治理中的法治思维

论海关治理中的法治思维

一、深刻理解法治既有普世性也有历史性

法治是一个被广泛论述的词语,法治作为一种先进的治国方式要求整个国家以及社会生活均依法而治;法治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有着“制约权力”、“保障权利”,“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自己”的价值追求。

不可否认,法治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是人脑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

下载浅谈海关法治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海关法治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设法治政府文档

    建设法治政府严格执法应是文明执法的基础,离开了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就无从谈起,同时文明执法反过来也能促进严格执法的实行,两者相辅相成,也缺一不可。首先文明执法离不开严格执法......

    法治建设致辞(精选合集)

    开展“法制进校园”活动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和加强、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也是适应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满足青......

    法治建设2017年度工作计划

    法治建设XX年度 工作计划 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完善法治交通监督,促进依法行政,推进依法治交,营造良好的法治交通环境,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现将我局2017年法治建设工作计划汇......

    法治建设工作计划

    县信访局 2018年法治建设工作计划 2018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法治××建设总目......

    法治建设心得体会

    法治建设心得体会 法治建设心得体会 牢固树立法治观念 加快建设法治交通 两天的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丰富的学习内容却使我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培训,既使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浅谈加强法治中国建设[合集]

    浅谈加强法治中国建设 摘 要:当前,要高度重视加强法治中国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坚持与政治体制改革协调一致,服务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导向,结合我国国情,全面推进法治......

    法治建设领导小组

    关于成立六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局机关各股、室、队及下属事业单位: 为切实加强普法工作的组织领导、整体部署、协调推进普法工作,决定成立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现将组成人......

    2016法治建设工作方案

    2016法治建设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法治建设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紧紧围绕依法行政、公正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