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治建设总体规划
法治建设工作纳入社区经济社会发展
总体规划
为了认真贯彻《法治徐州建设纲要》,根据区《关于创建“法治江苏合格区”活动的实施意见》的精神,经xx法制办研究,就全面开展创建“法治徐州合格街道”活动制定整体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紧紧围绕实现“两个率先”,以建成事事有法可依、人人知法守法、各方依法办事的法治xx社区为目标,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宗旨,不断推进区《关于创建“法治江苏合格区”活动的实施意见》的落实,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努力做到党委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企业依法经营、基层民主自治、公民知法守法、社会和谐稳定。通过开展法治社区创建活动,力争我处进入全市“法治徐州合格街道”行列,为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为实现“法治xx”的总体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要求 根据市、区文件精神,结合我处实际,开展建设“法治徐州合格街道”活动,要依照“六个坚持、六个做到”、确保“六个不发生”的基本要求,严格标准,循序推进,务求实效。
(一)“六个坚持、六个做到”是: 一是坚持立党为公,做到依法执政
1、党委领导民主法治建设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支持和保证权力机关、行政机关依法行使权力。
2、建设“法治徐州合格街道”活动列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一把手亲自抓,有完善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有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有专项经费和专职人员。
3、健全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机制,有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当地人民的共同意志。
4、加强人大工作室制度建设,支持人大工作室依法行使各项职权,不断优化人大工作室组成人员结构,切实加强监督工作。加强和规范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的履职活动,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
5、推进党务公开,建立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
6、健全党政主要领导权力监督机制,落实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制、辞职制以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二是坚持公正高效,做到依法行政
1、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牢固树立依法行政观念,做到依法行政、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2、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重大事项集体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
3、制定规范性文件符合法定权限和程序,并依法报送审查和备案,不与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无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条款。
4、规范行政执法主体,适时清理、确认并向社会公告行政执法主体,实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
5、推进城市管理、文化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等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领域的综合执法考评,行政效率明显提高。
6、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依法界定执法职责,严格规范执法程序,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实行行政首长问责制和行政领导应诉制。
7、严格收入管理,认真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杜绝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
8、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公示制、搞知制和听证制度,政务公开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9、建立健全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积极预防和依法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10、保障企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经营秩序,依法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妥善解决农村土地征收征用、房屋拆迁过程中侵犯群众合法利益的问题,公民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三是坚持司法为民,做到公正执法
1、司法改革稳妥扎实,工作机制和执法程序健全,司法文书规范,执法行为公正文明。
2、正确适用法律,提高执法水平,妥善调节社会关系,伸张正义,维护稳定。
3、全面推行人民调解公开制度,便民利民措施落到实处,健全各项调解制度。
4、规范执法行为、完善监督机制。违法违规办事、司法不作为、执法不严不公不文明等行为受到严肃查处,对政法工作者的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上访案件明显减少。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依法管理
1、村委会等自治组织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功能不断完善,“四民主、两公开”得到落实,80%的村建成“民主法治示范村”。
2、企事业单位内部制度健全,严格依法管理,工会、职代会等职能作用充分发挥,职工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3、社会中介组织及非营利性组织的服务和管理合法有序,行业行为自律规范,社会服务功能配套,作用发挥明显。
4、社会流动人口管理组织网络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在劳动保障、计划生育、工资待遇、就业培训、子女入学等方面享有平等权利。
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得到全面落实,治安防控体系和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更加完善,调处中心建设更加规范,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网络健全,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工作保障到位、落到实处,治安状况良好,社会政治稳定。
6、加强民兵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民兵队伍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的作用,制定节假日及重大活动期间民兵维稳应急预案,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任务、有安排。
7、强化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地位,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状况良好。
五是坚持诚实守信,做到依法经营
1、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整体信用状况良好,市场秩序公平开放、诚信规范。
2、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质量、安全标准组织生产经营,无区域性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集散地,无重大产品质量、工程质量问题。
3、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纳税意识普遍提高,依法及时纳税,涉税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
4、环保法律法规得到切实遵守,生态监督管理机制完善,环境安全监控和紧急处置机制健全,违法行为受到严肃查处,生态环境良好。
六是坚持学法用法,做到依法办事
1、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普法教育网络完善有效。“五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得到落实,“大普法”长效机制基本建立,民主法治观念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得到强化,法律素质不断提高,养成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良好习惯,通过调解、诉讼等合法途径解决纠纷,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落实国家公务员特别是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学法培训制度,推行领导干部法律知识任职资格制度,实施任前法律知识考试,把法律知识和执法能力列为考核任用干部的重要条件。
3、积极开展法律进社区、送法下乡活动,90%的社区达到“四个一”要求(有一支普法志愿者队伍、有一处法制宣传栏、有一套普法书籍、每季度在居民学校上一堂法制课)。切实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大力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教育。
(二)“六个不发生”是:
1、不发生领导班子成员重大违法犯罪案件。
2、不发生因领导决策失误、渎职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事件。
3、不发生因出台与宪法、法律、法规相抵触的文件导致严重侵犯公民利益,在全区造成恶劣影响的事件。
4、不发生因违法行政引发在全区有重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或公民死亡事件。
5、不发生因监管不力导致发生严重危害公民健康、生命财产安全或者公共财产安全的恶性事件。
6、不发生在当地造成恶劣影响的徇私枉法案件。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基层基础建设。要把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作为法治建设的关键环节来抓,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法治xx建设中的作用,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对本地本单位法治建设工作的领导,明确工作职责,抓好分工落实。基层自治组织要依法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落实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各项措施,确保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要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工作责任制,落实政(事)务公开制,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要把建设“法治徐州合格街道”的各项任务和措施分解到每个部门、单位,明确要求,落实责任。我处在开展“法治徐州合格街道”活动的同时,全面开展“法治云龙合格社区”和“法治云龙合格(先进)单位”创建活动,进一步丰富法治xx建设工作载体,不断夯实法治基础,推动法治云龙建设扎实深入进行。
(二)狠抓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两个重点。要按照法治xx建设的总体目标,把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作为建设“法治徐州合格街道”的重点,下大力气集中解决当地人民群众对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方面最为关注的突出问题。一要以依法行政、建设服务型法治政府为目标,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行政行为监督,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通过集中整治,着力解决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二要紧密结合“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以规范为主线,以执法一线、热点岗位、领导干部为重点,通过落实整改措施,强化执法检查,加强制度建设,着力解决执法不公正、不规范、不作为、不文明等问题。要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地看到法治xx建设取得的进展,实实在在地享受法治xx建设取得的成果。
(三)努力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建立党总支领导,各科室各负其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各科室要结合自身职能,对本系统法治建设工作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细化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本系统推进法治建设工作的检查督促和指导。
(四)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办事情况督促检查;人大要加强对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组织开展工作评议和干部述职评议。
(五)强化宣传发动。切实加强对法治xx建设的宣传报道,将其列入年度宣传计划,精心筹划、周密部署、全处联动、确保落实,形成持久浓厚的舆论氛围。极性。
四、组织领导
(一)发挥党总支核心作用。各科室要把这一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执政为民的实事,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统一规划部署,明确目标要求,确保工作落实,要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把法治建设列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一把手作为第一责任人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要定期听取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二)健全创建组织机构。涂山寺社区及时调整了依法治理领导小组,按照区委关于建设法治云龙的工作部署,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决定推进法治建设工作的重大事项,制定我社区创建工作的整体规划,安排部署阶段性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xx法治办,负责抓好情况掌握、工作协调、检查指导、考核验收和总结推广典型经验等工作。
(三)完善综合保障措施。由社区拨专项经费2万元,用于法治整体规划。健全组织网络,建立相应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法治建设联络员队伍建设,组织开展人员培训,充分发挥法治建设联络员队伍的作用,从实际出发,切实解决好创建办公室人员、经费保障等问题。
xx社区依法治理办公室 二O一一年一月二十日
第二篇:养老院建设总体规划[范文模版]
石家庄军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暨军地老年服务体验中心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一、总体规划思路
二、项目概况1、2、3、4、项目名称 项目建设单位 项目建设地点及规模 项目提出的依据
三、老年体验中心具体分析1、2、3、中国目前日益凸显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老龄化问题与养老相关配套欠缺问题矛盾 兴建老年体验中心的必要性
四、国内外养老公寓现状1、2、国外养老公寓现状 国内养老公寓现状
五、老年体验中心总体设计理念、规划要求及设计重点1、2、3、总体设计理念 老年住宅设计规划要求 住宅设计要点4、5、6、住宅公共空间设计要点 住宅室内物理环境 生活配套设施
六、老年住宅公寓目标客户需求及应对分析
七、项目风险分析
八、结论
一、总体规划思路
首先,红旗大街项目定性为“夕阳产业”,此行业是非常应景的朝阳产业。
建设原则和发展方向需贯彻“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的六老思想。从老人的居住,饮食,娱乐,医疗等四个方面着重规划。让生活在这里的老人开心、舒心、安心,更让子女们放心。祛除多数空巢老人的空虚,无助等负面情绪。让他们生活充实,重拾生活的目标和方向。具体操作: 居住方面:
1、在建设方面,采取无障碍建设(楼梯、走廊、电梯、房间设施等)。主色调采取温馨暖色调为主。
2、设计多种房型提供选择,满足各层次人员需求。
3、提供家政保洁服务。
4、园区绿化依托附近主流环境和水培蔬菜项目。饮食方面:
1、建设一个大食堂,食堂内分窗口出售各色适宜老年人的美食。
2、开发可针对不同身体状况人员的营养食谱定制服务。
3、开通外卖服务,送饭到户。
4、建设安全、绿色蔬菜销售点,依托水培蔬菜项目。
5、引进连锁便利店。娱乐方面:
1、建设大礼堂,给老年人提供交流、竞赛、表演的平台。
2、联系公益部门,举办公益演出,成立送温暖,送快乐小分队上门服务。
3、采用大学的社团管理模式。成立例如书法社团、古典戏剧社团、广场舞社团、门球社团等各色社团。社团管理由居民自由进行,社区管理人员引导。
4、定期举办展览,竞赛等活动活跃气氛。
5、规划棋牌室,运动场地(门球、羽毛球、乒乓球、舞蹈广场、健身器材)等设施。
6、租用项目周边闲置土地。规划开心农场,向居民销售种子、化肥、农用工具等物品。医疗方面:
1、联系省级医院或市级医院,在项目内建设驻外医疗点。提供小病直接处理,大病送转医院。理疗保健等项目划入医保。
2、为入住人员建立健康档案。提供上门服务。包括:定期巡诊、定期身体检查、专项护理等。
3、举办健康讲座,宣传饮食、医疗方面的相关知识。另外,结合当前多数有小孩的年轻父母忙于工作,需要老人帮忙照看孩子的需要。建议在园区内建设幼儿园,留住孩子就留住了老人。
二、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石家庄军地老年服务体验中心(暂定)
(二)项目建设单位
项目建设单位:石家庄军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三)项目建设地点及规模
项目位于石家庄鹿泉市寺家庄镇东营北街,红旗大街以西,占地约200亩,建筑面积约10万平米。(其中包括多样老年公寓、水培蔬菜种植基地、老年大学、特色餐饮服务、老年娱乐活动中心、大型超市、医疗服务中心等)。项目以老年人住宅为主,集休闲、娱乐、度假、会务为一体。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作为老年人养身、养心、养性、养情的地方。
(四)项目提出的依据
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化意见的通知》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
3、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老年服务机构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
4、河北省民政厅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通知》
5、石家庄市《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6、养老事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有巨大发展空间。结合我公司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以上项目。
7、石家庄市召开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加
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截至2010年底,石家庄市60岁以上户籍人口139.28万,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14.08%,老龄化、高龄化趋势十分明显,空巢老人比例不断提高。为了解决日益凸显的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健康、精神文化等需求,石家庄今后将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意见》指出,今后石家庄市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原则,鼓励社会资金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积极支持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提供养老服务。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专业化、标准化建设,做大做强养老服务业。到2015年底基本建立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意见》指出建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投入机制,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加大投入力度。市级对县级民政事业服务中心按每张床位给予4000元补助;对新建和改扩建的区域性敬老院按每张床位分别给予10000元、6000元补助;对市内五区及矿区新建的示范性养老机构按每张床位分别给予5000元、4000元补助;对市区的街道(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为老服务站每所分别给予3万元、1万元补助;对示范性的农村互助幸福院每所给予2000元补助;对各类居家养老服务组织
给予适当资金支持。对新建的民办养老机构按每张床位市内区给予5000元、县(市)及矿区给予4000元补助,并给予每个运营床位每月100元的运营补贴;对租赁开办的养老机构给予每个运营床位每月150元的运营补贴。市级资金对于扩权县(市)及省财政直管县(市)在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区域性敬老院、民办养老机构的补助方面,按市管县标准的三分之一予以补助。每个街道(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每年运营经费不低于1万元、社区为老服务站不低于5000元,由各县(市)、区负担。
三、我国社会老龄化及老年公寓现状分析
1、中国目前日益凸显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的动态过程,也是指人口年龄不断增加的人口现象。其简单表现形式是“老年人比例”上升,按照国际标准,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成10%以上,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7%以上,就属于 “老年型人口结构”,或叫做“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已形成一个有医疗保健和活动场所等特殊需求的单独群体。
目前石家庄市65岁以上的老人中,有64%与自己的子女住在一起。而在老年妇女中,65岁至79岁的有67%与自己的子女生活在一起,80岁以上的则有80%与自己的子女同住一个屋檐下。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老人日益增多,三世健在的家庭比例很大,家庭的代际人口结构呈“四二一”和“四二二”型。家庭“少子化”使家庭赡养老人的功能弱化,急需发挥社会养老功能,以弥补家庭
养老功能的不足。另据中国老龄人协会估计,中国老年人消费约每年3000亿人民币,而且随着老年人消费观念的逐步改变,其消费数额还将得到进一步增长。由此可见“老年人市场”是一个潜力很大的市场,老年人产业,尤其是老年住宅产业是一个亟待开发的产业。
中国不仅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老年人口大国,老年人口相当于全世界人口总数的1/5,也就是说,5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个中国老人。由于中国人口政策的特殊性,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以上,到21世纪中叶将超过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8%。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波及面广,矛盾性突出且短期内不可解决的社会问题,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2、人口老龄化问题与养老相关配套欠缺问题矛盾
中国养老床位总数仅占老年人口的1.8℅,低于发达国家5—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3℅的水平。截止2009年底,全国共有各类老年福利机构38060个,床位266.2万张。从国际经验来看,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养老服务机构每千人拥有的床位数在50—70张之间。在中国,65岁以上的老人每千人拥有的床位数约23.5张。保守估计,养老机构的床位缺口数量在300万以上。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基数与相关基础配套欠缺已经阻碍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3、兴建老年体验中心的必要性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安全福利和养老金增多客观上刺激了老年社区的发展,更多老年人要独立生活,并且要求有高质量的养老配套设施与之相呼应,在这种情况下,适合不同需求层次的养老方式脱颖而出,其中老年公寓这一住宅形态逐渐成为能够满足中高经济实力老年人养老的一种方式,并且需求有逐年扩大的趋势,但中国目前养老公寓的发展显然不能满足这一日益扩大的群体,所以说发展老年住宅公寓是十分必要的,对满足老年人高质量养老生活的需求,对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我国社会养老福利体系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四、国内外养老公寓现状分析
1、国外养老公寓现状
目前发达国家的养老社区发展已趋于成熟,相关配套设施健全。西方国家的养老住宅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传统养老院形势,即主要运营主体为政府,保障水平较低。第二阶段为老年公寓形势,运营主体为政府和开发商联合发展模式,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第三阶段也就是目前发展十分完善的老年社区化模式,主要以开发商为运营主体,充分体现其人性化设计理念和区别对待的关怀模式。
2、国内养老公寓现状
(1)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无足够资金发展老龄事业,老年住宅未形成产业化、社会化、规范化。无针对老年人生活习惯、消费习惯、心理特点等方面的研究,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社
区管理、配套设施亟待完善。老年公寓仅为中高经济实力的老年客户提供个性化居住条件和人性化服务。目前仅部分别发达城市和个别开发商开发了老年住宅。我国在这一块的发展还是相对滞后的,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2)目前国内老年公寓按建设经营者可以划分为三种模式:
政府收益型:主要由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开发和经营,以出租的形式收取一定的费用。
政府福利性:主要由政府组织开发和经营管理的社会福利老年机构,即传统的养老院和福利院。
企业盈利型:由企业投资开发建设及运营的初级大型老年综合社区,拥有基本的老年社区配套设施,但并不成熟。(3)养老社会化观点认为在开放的现代化社会里,那种传统养老方式正受到严峻的挑战,越来越多的儿女为了前途而奔赴四方;终身伴随父母,已越来越难做到。另一方面,老人愈近暮年,害怕寂寞孤独,需要陪伴照料的渴望就愈加强烈。让老人生活于集护理、康复和娱乐为一体多功能现代化老年公寓,是一条两全齐美出路,养老方式向社会化的方式演变以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社会养老院实现:“六个老有”的目标,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依。以减少老人的孤独感、失落感、遗弃感。这为老年公寓发展提供了较大空间。目前中国的老年住宅需要较长的市场培育期,传统家庭养老观念有待改变,“度假养老”观念需要逐渐形成。但养老公寓的未来发
展前景看好,人口老龄化严重的未来,政府也会给与政策与资金上的扶持,可以说这是一项朝阳产业,未来养老公寓的发展必然会推动我国养老体系的完善,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房地产开发商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老年公寓无疑是一件利在千秋的好事。
五、老年体验中心总体设计理念、规划要求及设计重点
1、总体设计理念
在了解与考察国外发达国家及内地发达城市养老公寓基础上,结合我国文化传统、家庭理念以及石家庄的具体养老发展状况,设计符合当地习惯同时兼具创新性的养老安居工程。具体规划方案如下:
1、环境要园林化
优雅的环境,让老人充分享受阳光,接触自然,广阔的活动空间以及安全的娱乐、锻炼场所。
2、公共及配套设施要完善
小区应配有完善的医疗保健、超市、会所、健身房、阅览室、书画室、花房、棋牌娱乐室、球场、钓鱼台、车位等生活娱乐的配套设施。
3、设计要人性化
平面设计要方便老人出行;要保证充足的阳光入室,空间通透;楼梯踏步高度不大于140mm,踏面宽度不小于300mm,两侧要有扶手;各种开关、按钮采用大型号,避免老人因视力下降而使
用不方便等;总之设计要人性化、无障碍居住,满足老年人的特殊使用功能和需求。
4、生活要智能化
配备紧急呼叫对讲系统,安防系统、网络系统、消防系统等,保障老人安全。
5、户型要合理化
充分考虑不同年龄阶段、不同阶层、不同居住人数等的要求,大部分户型面积控制在40—60㎡左右。户型设计要个性化,合理化。
6、建筑要艺术化
在此居住的老年人均有较高的艺术品位和欣赏要求,相应要有较高水平的建筑艺术,给视觉以美感,使之由美感产生吸引力。
满足以上要求的同时,当然还要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合格、建材环保、装修美观大方、功能分区明确等基本建筑标准。
整个社区的景观规划总体上应该是典雅、欢快、童趣和积极向上的,使其充满生活情趣,这样可以激发老年人热爱生活的欲望,有助于改善其身体机能,促进健康长寿。老年公寓规模:
10万平米的多样公寓(酒店式公寓、多层公寓、跃层公寓、联排公寓)为不同阶层老人提供选择。满足老人的“老有所居”。专业的医疗服务
社区配备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优秀的医师队伍,为老人提供
包括应急医疗救助、全科门诊、健康体检、康复指导、健康档案管理等专业医疗服务,并可实现社区内医保服务功能。专业人员组成的护理团队,针对不同需求者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医疗养老服务。满足老人的“老有所医”。文化生活及娱乐配套
社区老年大学设有书画厅、电子阅览室、图书阅览室、多功能厅等,为老人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空间。同时设有各种业余爱好兴趣小组,力求让老人在身体及精神上都能得到充分的放松与满足,满足老人的“老有所学”;娱乐服务包括影视厅、棋牌室、乒羽馆、台球室、游泳池等设施,满足老人的“老有所乐”。日常购物
大型超市为老人提供品种齐全、物美价廉的日常生活用品,同时提供免费送货服务。餐饮配套
餐厅不但提供预约订餐、送餐服务,还根据老人口味与需求提供营养配餐、家庭餐、特色餐、生日聚会等。水培蔬菜种植基地
为老人提供集种植与观赏为一体的绿色服务。
2、老年住宅设计规划要求
基本设施:居室、会谈室、医务室、餐厅、厨房、浴室、厕所、洗衣房、晾晒场、办公室、值班室、仓库、娱乐室等。居室定员:原则上一人
居室最低面积:单身: 夫妇:
建筑构造:采用耐火或简易耐火的节能环保材料。
3、住宅设计要点
(1)空间布局体现老人自立性、健康性、安全性。
(2)设备与设施按老年人的人体尺度和心理、生理特点进行设计。(3)体现适用性,兼顾老人与照顾着的使用需求。
4、住宅公共空间设计要点
(1)在有台阶的地方应设置坡度平缓的台阶和斜面
(2)在坡道的起点和终点,应留有长度不小于1.5米的轮椅缓冲地带
(3)坡道侧面凌空时,在栏杆下端宜设有高度不小于50毫米的安全档台
5、住宅室内物理环境
(1)室内应设有采暖、热水及空调降温设备
(2)家具根据老年人的逗留式活动采用圆滑、牢固的造型(3)房间色彩以柔和淡雅的颜色为主(4)室内照明,避免选用眩光
(5)全覆盖的紧急呼叫系统,方便老人遇突发情况时与工作人员联系
6、生活配套设施
(1)老年医院:针对老年常见病症建立专业医疗队伍(2)老年康复中心:集养护、托管、康复等服务为一体,以康复
保健为特色,配备多种健身及康复训练的专业设备
(3)老年大学:根据老人爱好开设国画、书法、文史、声乐、器乐、舞蹈、戏曲等课程
(4)老年俱乐部:如乒乓球俱乐部、太极拳俱乐部、棋牌俱乐部、钓鱼俱乐部、艺术团等
六、老年住宅公寓目标客户需求及应对分析
(一)老年住宅需求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社会居住观念的改变
中国“养儿防老”、“
三、四代同堂”的观念和家庭组合在不断发生变化,而三口之家比重在不断上升。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目前“四二一”的供养关系不断增加,使中间代承受的压力很大,家庭矛盾也随之增加。同时随着老年人观念的变化,不少老人更加关心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不愿和子女同住。不同的老年人组群选择养老的方式不同。文化程度较高、月收入中等以上、身体健康、生活能自理者,老年公寓为首选,有的认为老年公寓是理想的“颐养天年”之所。
2、子女改善父母居住及生活状况的需求
子女为改善父母居住及生活状况为目的而选择养老专用的老年公寓,成为了老年养老消费的主力。子女为父母选择老年公寓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为父母提供一个优质的晚年生活。维护了老人、子女的双重尊严。
(2)老年建筑的特殊功能能为老人提供居住安全的保障。(3)老年住宅社区的专业服务,能为父母提供更科学、细致的照顾。解除子女的后顾之忧。
(4)具备丰富的社区活动,能满足老人各种文化需求。同时可以弥补因子女工作繁忙而对父母陪护不足的欠疚
七、项目风险分析
老年人及其子女对老年公寓这种居住养老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认知、认可需要一定的时间
1、老年公寓床位空闲
有这么几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是地域分布不合理。再一个原因,就是分类不清。名称的叫法没有经过统一规范的界定。叫老年公寓,叫老人院。那么到底它所具备什么样的服务功能。老年人并不清楚。还有一个原因养老院的竞争正在加大。以前投资人没想到养老院能赚钱,养老院的数量很少,以后几年估计养老院会慢慢多起来,竞争将从环境竞争向服务竞争过渡。由于养老院的投资较大,短时间内不会很快回本,市场的变动会增加投资收益的不确切。
2、养老院软件即人为因素造成的经营风险
经验少,处理不当而产生诉讼纠纷。养老院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可借鉴经验较少。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在一些事情上也就容易产生诉讼纠纷。
1)送养人不能正确理解人的生老病死的情况,自己不愿承担相应的后果,2)养老机构疏于管理而导致的老人伤、病或其他。
3)第三人(共同居住的被送养人)侵权导致与养老机构责任混合的情况。4)其他。
3、相比其它创业领域,其投资周期较长
投资这个行业,不要有急功近利的心态,要有长线投资与稳步回报的心理。而创业成功需注意五点即收费适中、证照齐全、专业知识、谨慎选址、用足政策。
4、风险应对 1)解决选址问题
2)确定服务方向 颐养天年是目的;还有就是尊严和亲情的体现。3)价格定位要合理
核心竞争力就是收费合理,良好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4)了解处理相关案件的法律原则。从相关案件反映养老机构在经营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从事养老机构的人士,应当具有爱心、同情心及强烈的责任心。②在法律不完善的情况下,尽量制定详细、合理的协议书。③加强职工的素质教育,提高服务质量。
八、结论
老年住宅的建设,必将会替政府分忧,为老人解难,给村民造福,促公司发展。是一荣俱荣,多方共赢的好项目。我们会抱
着对社会负责,对家庭关爱的态度,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努力建造一流老年公寓,以满足更多老年人的需要。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提纲
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提纲
第1章 规划总则 1.1规划编制背景 1.2规划编制依据 1.3规划编制区域 1.4规划编制期限 1.5规划要点和主要结论 第2章 基本情况 2.1基本情况 2.2现实基础
2.3建设条件和市场分析 2.4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第3章 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3.1指导思想 3.2基本原则 3.3发展目标
第4章 产业发展规划 4.1主导产业 4.2配套产业 4.3重点项目表
第5章 村落民居建设规划 5.1旧村改造与新村建设 5.2民居建设 5.3重点项目表
第6章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6.1耕地质量建设 6.2道路交通建设 6.3水利设施建设
6.4信息化建设 6.5其他 6.6重点项目表
第7章 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7.1教育事业建设 7.2卫生事业建设 7.3文化体育事业建设 7.4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7.5其他 7.6重点项目表
第8章 环境综合治理规划 8.1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8.2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8.3重点项目表
第9章 村级班子和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建设规划 9.1农村基层民主组织建设 9.2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建设 9.3重点项目表 第10章 保障措施 10.1加强组织领导 10.2加大投入力度 10.3密切部门配合 10.4强化督促检查 10.5做好宣传推广
第11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11.1投资估算 11.2资金筹措 11.3效益分析 第12章 附图、附表
12.1规划区位图(标明所处经纬度,尽可能提供地形图)12.2示范片缩影鸟瞰图 12.3产业分布现状图和规划图 12.4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规划图 12.5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图和规划图 12.6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图和规划图 12.7村庄村落布局现状图和规划图 12.8民居户型设计图 12.9项目汇总表
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规划提纲
第1章 规划概述 1.1规划背景 1.2规划依据 1.3规划范围 1.4规划期限
第2章 产业发展现状 2.1基本情况 2.2产业发展现状 2.3产业发展市场分析
第3章 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3.1指导思想 3.2基本原则 3.3发展目标
第4章 主导产业发展 4.1产业发展模式 4.2主导产业 4.3配套产业
4.4产业发展支撑体系 4.5生态观光农业 4.6劳务产业 4.7市场体系建设 第5章 保障措施 5.1组织管理 5.2政策扶持 5.3 体制机制 5.4 土地流转
5.5 监督管理
第6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6.1投资估算 6.2资金筹措 6.3效益分析 第7章 附件
7.1农业产业发展重点项目表 7.2农业发展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表7.3农业产业发展分实施进度表
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提纲
第1章 规划概述 1.1规划背景 1.2规划依据 1.3规范范围 1.4规划期限
第2章 基础设施现状 2.1基本情况 2.2基础设施现状
第3章 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3.1指导思想 3.2基本原则 3.3建设目标
第4章 基础设施建设 4.1道路交通建设 4.2水利设施建设 4.3农村能源建设 4.4耕地建设 4.5农机化建设 4.6信息化建设 4.7环境综合治理 4.8文化体育卫生建设 4.9基层组织建设 第5章 保障措施 5.1加强组织领导 5.2抓好宣传动员 5.3整合建设力量 5.4强化督促检查
第6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6.1投资估算 6.2资金筹措 6.3效益分析 第7章 附件
7.1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表
7.2急促设施建设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表 7.3基础设施建设分实施进度表
新农村建设村落民居建设规划提纲
第1章 规划概述 1.1规划背景 1.2规划依据 1.3规划范围 1.4规划期限
第2章 村落民居现状 2.1基本情况 2.2村落民居现状
第3章 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3.1指导思想 3.2基本原则 3.3建设目标
第4章 村落民居建设 4.1规划原则 4.2布局结构 4.3实施步骤 第5章 保障措施 5.1加强组织领导 5.2加大投入力度 5.3密切部门配合 5.4强化督促检查
第6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6.1投资估算 6.2资金筹措 6.3效益分析 第7章 附件
7.1村落民居建设重点项目表
7.2村落民居建设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表 7.3村落民居建设分实施进度表
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提纲
1.主要目标 2.建设内容 3.进度安排 4.责任分工 5.资金筹措 6.保障措施
第四篇:法治建设
意义
也许与湖湘与生俱来的灵秀地气有关,近年来,湖南总是在全国率先走出先声夺人的一步,创造一项项引人注目的成绩,“填补中国行政程序立法空白”、“建设法治政府的‘湖南模式’”„„如今,《法治湖南建设纲要》的审议通过,更是让湖南在法治建设的探索与创新的这个节点更加光芒四射,让“法治湖南”的名片大放异彩。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曾说过:“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湖南将“法治湖南”提升到法规层面,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文件里,显然是把“法律”当成必须的社会管理“信仰”,无疑对湖南来说意义重大。
纲要的出台是保障湖南科学发展得以践行的稳固基石。
周强多次强调,建设法治湖南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湖南的具体实践,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的需要,是省委根据新形势,立足新起点,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作出的重大决策。他还提出“抓法治就是抓发展,就是抓科学发展”的口号,为此,湖南积极打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可预期的法治环境来为科学发展“保驾护航”。但是无疑这会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坚持不懈地去推动。《纲要》作为法治湖南建设的行动纲领,会要求湖南按设定的目标持之一恒的走好、走下去,那么它对于湖南的科学发展之路就像投下了“定盘石”。这个《纲要》会产生强大的推动力,推动湖南尽快的走上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进程,提高整个湖南的法治化水平,让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在湖南生根、开出奇葩、结出硕果。
纲要的出台是保障人民“四项权益”得以彰显的重要条件。
法治是政治的重要内容。随着民主法治建设的深入,人民群众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参与,将呈现出越来越积极的发展趋势。法治湖南的进程,人民群众应当是积极的建言者与参与者。为此,省委书记周强在湖南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大力推进‘法治湖南’建设,切实保障广大劳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切实保障湖南人民的四权,是“法治湖南”建设问民意、聚民力、合民心的重要保证。《纲要》的出台,显然有利于更好维护、实现、发展人民群众参与“法治湖南”建设的各项权利,为社会各阶层成员都能自由的表达自身权益诉求提供了条件与法律支持。由此也就有利于拓展法治建设的内生动力,让人民群众成为“法治湖南”建设的重要推力。从而实现上下相得益彰,形成整体建设的合力。纲要的出台是保障法治政府“湖南样本”更加出彩的得力推手。
当代中国,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控制模式必然是法治而非人治。只有实行“法治”才能更好的限制权力,约束权力,让权力在合法合理的轨道上运行。五年来,以《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为起点,湖南开启了中国行政程序立法破冰之旅,之后,《湖南省政府服务规定》作为我国首部关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省级政府规章出台。几个规章的出台,打造了一条依法行政逻辑链条,像是在干部头上戴上“紧箍咒”,开启了一场行政机关“作茧自缚”式的革命,并由此打造了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湖南模式”。《纲要》的出台,会让政府更能“正确地做事”和“做正确的事”,会提高政府按程序办事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会让服务老百姓不仅成为广大干部的一种自觉意识,而且成为一种法定义务。由此,会推动法治政府这个“湖南样本”更加出彩出新。[
第五篇:浅谈法治建设
浅谈法治建设
——如何加强基层法治建设
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把法治确定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并明确提出“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为我国的法治进程指明了方向。2010年,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党中央提出依法治国方略已有十三年,但是与发达国家的法治建设相比,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加快建设,努力推进法治化进程。
一、内涵与外延
(一)内涵:法制工作是围绕党的执政方针,按照国家职能定位,在法律、法规、规章的规范范围内指导、监督、协调本单位的行政执法活动,实现制度化、程序化、系统化。
(二)外延:法制工作是将行政执法理念和行政管理目标具体化的重要环节,从主观上看,它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服务于人民,源于历史又调整现实的哲学范畴;从客观上看,社会进程的客观状态(人类的普遍认知)要求调整和维护社会关系的职能部门“言之有理,持之有故”。基层法制工作是最基础的规范和最根本的运作,它服从于国家职能的定位,指导于基层的实践。窃以为“中规中矩”理应成为现在基层法制工作的核心指导。
二、我国基层法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民法律素质有待提高
基层群众大多数文化水平较低,民主法制意识欠缺,法治观念淡薄。有的人在自身合法权利被侵害时,不能正确反映诉求,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权,要么浑然不知,以“法盲”形态出现;要么畏于权势,忍气吞声;要么置法律而不顾,“以暴制暴”,导致违法犯罪。有的农民法律知识缺乏,无视法律,排斥法律权威,崇尚“无讼有德”、“权大于法”,喜欢采取越级上访、聚众闹事、围堵政府机关来解决问题。个别公职人员缺乏职业道德,知法犯法、以权压法的现象仍然存在。
(二)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立法速度较快,截止2010年,已颁布法律236部、行政法规690个、地方性法规8600个,基本建成法律体系。但部分法律质量不高,效果不佳。一些法律、法规的逻辑结构不严密,条文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法律体系不健全,没有及时进行立、改、废活动,造成一些法律、法规的内容相互抵触,影响法律的整体和谐。在法律之间,基本法和单行法之间,法律法规与实施细则之间,原则规定与具体措施之间,还没有完全配套,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出现了“断层”和“缺项”。如按照简易程序罚款,1996年《行政处罚法》规定数额为50元,而2004年《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为200元。
(三)实施法治不够彻底
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权力机关其实际权力并未完全到位,立法机关在行使立法权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权力资源和程序保障。根据宪法规定,行政机关由权力机关产生并接受其监督。但实践中,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干预太大,因而导致一部分法律带有明显行政部门利益的色彩,使法律的公正性、权威性、可行性受到影响。由于财权、人事权都掌握在党政部门手中,司法机关相对独立性程度较低,抗干扰能力较差。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依然存在,造成法治化进程缓慢。执法者与管理相对人缺乏交流沟通,互相戒备排斥,甚至对立、对抗;个别执法者方式简单粗暴;有的甚至吃、拿、卡、要,收受贿赂;办“关系案、人情案”,执法不文明、不规范,未能体现法律的权威。
(四)封建思想观念根深蒂固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存在“官从政法、民从私约”传统习惯。一些基层干部“重人治、轻法治”。强调人治而藐视法治,漠视法律的地位和作用,对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习惯用人治来管理,忽视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问题;错误认为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了,工作就越来越难做。或者口说法治,实为人治,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部分领导“重经济建设、轻法治建设”。没有摆正二者的辨证关系,认为现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经济是第一要务;认为经济建设是硬指标,是大事,法治建设工作是软任务,可有可无,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一些执法人员“重实体、轻程序”,认为主要结果正确,就不管过程是否合法。程序意识淡薄,忽视行政权力的规范运作。
(五)社会治安形势趋于复杂
社会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增多。纠纷的主体、案件的形式、潜在的问题越来越趋于多样化、复杂化。因土地承包、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纠纷有增无减,上访行为和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治安案件和侵财类刑事案件频发,赌博、伤害类案件时有发生。农民犯罪率较高,例如,2006年,河南章丘长清区法院判处刑罚的308名罪犯中,农民274人,占罪犯总数的89%,且多为故意伤害、盗窃、抢劫、交通肇事等类型犯罪;社会黑恶势力猖狂,侵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破坏和谐稳定。
(六)基层自治难以落实
现行的《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存在缺陷,使基层自治制度难以落实。城市化进程中农村法治成为薄弱环节。
建设法治国家,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农民。然而部分村民自治组织不健全,自治机制缺乏活力,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不到位,村民自治流于形式。两委关系不明确。村委会议事、决策的民主程度不高,群众很少参与,缺乏公开透明;农民选举意识差,出现“贿选”、“家族控选”现象。村民自治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名存实亡。因村财管理、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宅基地建房等矛盾纠纷增多,征地补偿范围窄,计算方法不科学。涉农行政执法的不规范,涉农维权的艰难。影响人们对法律权威的看法和对民主法治建设的信心。
三、措施
(一)确立中枢地位,理顺职能关系
从工作部署到内部日常监督考评,都应该将法制机构作为中枢环节,各项职能工作的职责、任务、程序、时限首先应该从这里发散,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产生的情况都应归结到法制机构,该解决的解决,该向决策系统提供的要上报。基层法制工作的职能应该是指导、协调、监督,依此细化、定位具体的工作职
责:
对内职责:1.规范性文件的审查把关;2.本局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案件的核审及听证,简易程序处罚案件的备案监督;3.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及复议案件的应对;
4.行政诉讼案件的应诉及行政赔偿事务的办理;5.行政执法检查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6.法制员的指导和培训;7.法制工作情况的统计;8.本局领导及上级法制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对外职责:法制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既是内部行政执法活动的中枢,又是执法活动衔接外部环境的门户。包含以下具体工作:1.与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如与质量监督、食品药品监督、卫生监督、文化稽查等部门的协作,在职能定位上的把关,在协作方式上的指导。2.与司法部门的协作配合,如行为人构成犯罪,需移送公安或检查院;当事人阻碍、抗拒执法行为,交公安治安处罚;相对人不履行受处罚义务的,交法院强制执行。3.处理好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让政府充分了解工商职能、职责,正确安排、指挥工商部门的工作,在与其它部门发生意见分歧时,能及时作好协调,理顺工作关系。
其他工作应从法制机构剥离出去,如:职工培训,组织主体应是人事机构,即使是法律培训,法制机构也只安排培训内容。
由是观之,法制机构从职能、任务、作用等方面,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都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工作量大,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能熟练掌握和应用法律知识及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各地的法制机构普遍存在人员数量、素质与实际工作不相适应的现象,应尽快充实高素质人才,以发挥法制机构应有的作用,提高队伍的监管水平,保证部门执法质量。
(二)建立和完善规范执法活动的各项制度
按照登记、收费、办案分类确定工作职责、任务、流程、时限及考核标准——“立规立矩”,特别要加强对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的细化和完善,将过错责任追究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个人,不能只纠正错案,不惩戒责任人,只追究单位责任,不追究个人责任,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为指南,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思想,熟练掌握各项执法技能,从而达到“言之有理,持之有故”的执法境界。
(三)规范案件审查,细化处罚尺度,提高执法办案质量
要解决审案仅停留在形式上的问题,实现实质性的审查。一方面,必须进一步明确划分法制机构与办案机构的职责。法制机构应超脱于相对人与办案机构之间,避免办案机构因主观情绪造成滥用行政强制措施及不适当的行政处罚,在办案监督方面,应当履行以下职责:1.制作统一规范的办案文书;2.对强制措施审查、把关,即法制机构认可后方能实施强制措施;3.对处罚种类及幅度予以确认(重大案件由集体研究决定);4.制发《处罚决定书》。
办案机构应该在法制机构指导、监督下,按照办案程序对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取证,形成完整的案件材料,并依据法律、法规、规章提出处罚建议,提交法制机构核审,只对办案程序、案情清晰、证据合法、有效、真实、完整几个方面负责,不形成最终的处罚决定。这样从根本上实现办、审分离。
另一方面,对案件处罚幅度的确认或调整方面,应尽快细化处罚幅度和等次标准,避免办案过程中的主观性、情感化。等次标准的确定不是凭空的,而应从办案实践中加以总结、提炼,根据案件性质、情节确定处罚尺度;从轻掌握处罚应有起点数,并在法定幅度高限的20%内,一般处罚在法定幅度高限的20%—60%内,从重处罚在60%至高限,减轻处罚在低限以下。只有确立合理的等次标准,并以此调整不适当的处罚建议,案件核审才能进行实质性的审查,体现行政执法的公正性和客观性,从而提高办案质量。
(四)强化法制工作的监督职能
法制监督的最恰当方式就是按照行政执法监督制度及标准进行严格考评,一是对各类执法行为进行不定期检查,予以记载,并作为依据;二是半年一次定期考评,局对所考评,各所对每个岗位及个人考评,并根据考评结果落实奖惩,作为干部提升、晋级、调换岗位、待岗的重要依据。
只要我们充分认识法制工作的中枢地位,落实职能、职责,建立和完善各种制度,规范案件核审,强化监督,就一定能建设好基层法制,提高行政执法质量,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