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市综合性旅游气象服务平台1229

时间:2019-05-13 17:15: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饶市综合性旅游气象服务平台1229》,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饶市综合性旅游气象服务平台1229》。

第一篇:上饶市综合性旅游气象服务平台1229

上饶市综合旅游气象服务平台

建设方案

中科赛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2015年12月

目录

项目概述...................................................................................................................................4 1.1 建设背景...................................................................................................................4 1.2 建设目标...................................................................................................................4 1.3 建设原则...................................................................................................................5 1.4 建设内容...................................................................................................................6 业务需求...................................................................................................................................7 2.1 基础数据入库...........................................................................................................7 2.2 业务基本架构...........................................................................................................7 2.3 服务对象...................................................................................................................7 技术指标...................................................................................................................................7 3.1平台框架...................................................................................................................8 3.2 技术基础...................................................................................................................8 3.3 开发基础...................................................................................................................8 3.4 SSM运行机制架构图................................................................................................9 基础架构.................................................................................................................................10 4.1 物理架构.................................................................................................................10 4.2 网络拓扑.................................................................................................................10 4.3 功能结构.................................................................................................................11 技术指标.................................................................................................................................12 5.1 软件技术.................................................................................................................12 5.2 硬件技术.................................................................................................................12 建设方案.................................................................................................................................13 6.1 数据采集.................................................................................................................13 6.1.1 数据采集方式.................................................................................................13 6.1.2 数据维护方式.................................................................................................13 6.2 数据标准化.............................................................................................................14 6.2.1 数据标准化方法.............................................................................................14 6.2.2 数据标准化的意义.........................................................................................15 6.2.3 数据标准与数据共享.....................................................................................16 6.3 综合监测.................................................................................................................17 6.3.1 实况显示.........................................................................................................17 6.3.2 天气预报.........................................................................................................18 6.3.3 雷达反演.........................................................................................................18 6.3.4 等值面、线分析.............................................................................................20 6.4 旅游预报产品制作.................................................................................................20 6.4.1 标签制作.........................................................................................................21 6.4.2 模板制作.........................................................................................................21 6.4.3 产品合成.........................................................................................................22 6.4.4 产品预览.........................................................................................................22 6.5 旅游预报产品发布.................................................................................................23 6.5.1 设计思路.........................................................................................................23 6.5.2 总体架构.........................................................................................................23 6.5.3 数据处理流程.................................................................................................23 6.5.4 技术特点.........................................................................................................24 6.5.5 提高效率.........................................................................................................25 6.5.6 一键获取.........................................................................................................25 6.5.7 一键分发.........................................................................................................25 6.5.8 发布列表.........................................................................................................26 6.6 旅游预报产品展示.................................................................................................27 6.7 系统设置.................................................................................................................27 6.7.1 发布管理.........................................................................................................27 6.7.2 地区管理.........................................................................................................28 6.7.3 上传管理.........................................................................................................29 6.7.4 日志管理.........................................................................................................29

项目概述

1.1 建设背景

我国旅游业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国内旅游市场全面繁荣,我国成为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并拥有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旅游业已进入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旅游业、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而天气、气候是影响旅游安全和旅游质量的重要因素。

随着上饶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壮大,气象服务对当地旅游业的重要性也愈加凸显。目前,上饶市旅游气象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各种气象监测设施和手段还不完善,预测预警和服务能力相对薄弱,所提供的旅游气象服务产品数量少,类型单一,用传统的公众气象服务产品替代旅游气象服务专项产品,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远远无法满足当地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和旅客旺盛需求。因此,研究开发上饶市旅游气象服务综合业务平台,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精细化有针对性的旅游气象服务产品和详实的旅游气象信息,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和研究的方向,对推动地方旅游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建设目标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信息化建设逐渐加速,日益普及的互联网更是推波助澜,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形成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国际旅游品牌,是从全省的产业角度提出的解决方案。

具体建设目标是:

(1)充分利用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在气象局已获取的大量的天气监测信息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存贮、处理、分发、共享,建立规范化的气象专业发布系统信息处理流程,通过对旅游资源的管理,平台为政府、旅游企业、游客提供完善的,精确的旅游信息。便于旅客了解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资源信息,做好充分的准备,提高旅游治疗。

(2)根据实际应用与业务需求,将各平台进行有机整合,实现资源有效利用与调度,利用消息服务器,调用管理平台提供的发布接口,将最新发布的信号产品“推送”到各气象部门的相应业务平台,如旅游局平台、气象网、手机客户端等。

(3)软件技术目标

 安全性:各地远程访问有安全防范,并按权限管理各类操作和数据,各类敏感数据不得外泄;

 稳定性:系统在运算、存储、传输上都具有稳定性;  效率性:远程访问效率及数据运算快速;

 扩展性:系统模块化结构,方便功能扩展,系统增加新功能时,对原有系统不做大的改动;在不同发展阶段,当业务发生变化,能够以最小代价升级系统;

 易用性:系统操作简便,界面“友善”,人员培训快速;  智能性:对于日常重复事务,能设定各类规则,由系统自动批量操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劳动力成本,减少人为操作误差;

1.3 建设原则

(1)整合利用现有资源,统一设计,分步实施

整合利用现有资源,统一设计,分步实施在项目建设中要整合、利用现有资源,统筹规划,统一设计,分步实施。尽可能利用已有、在建和将建项目的相关资源,使本项目既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又与相关项目有机结合,避免重复建设。(2)技术先进,系统开放,功能实用 项目建设要采用先进的设计思想和开放的体系结构,力争做到技术先进,系统开放,设计过程中始终以开放性和兼容性为设计原则,根据实际需求确定项目各项功能,以满足实际需求为最终目的。(3)安全可靠,性能稳定

由于系统涉及多个发布单位,系统采用IP地址与用户名密码绑定的方式,确保系统统安全可靠。系统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保证系统性能稳定,能够满足24小时不间断业务运行要求。(4)软硬并重,注重应用

不但重视系统的硬件建设,更要着重加强相关应用软件系统的研发;应用软件系统是整个项目发挥效益的关键所在。要重视应用软件的研发质量,以满足系统的应用需求。

(5)统一标准,量化规范,方便扩充

对所管理的信息在管理方式、格式及质量等方面制定标准规范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认真遵循,使本系统能够随着业务量的变化方便地扩展和升级,保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所有技术和设备都要遵循现有标准或行业规范,不同厂家设备能够相互兼容。

1.4 建设内容

平台集合旅游预报产品资料调阅、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作景区预报服务产品,通过服务平台发布各种预报服务产品。主要功能包括数据资料查询、指导产品分析、预报产品制作、产品信息发布,实现数据资料集约化、预报系统流程化、服务系统个性化和产品信息发布规范化。2 业务需求

2.1 基础数据入库

考虑到系统的整合性及后台良好的支撑性,平台将所有业务数据解析、整合、处理到数据库中。

2.2 业务基本架构

根据市、县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业务交互的需要,采用C/S架构,模块化设计;考虑部分业务向乡镇、村拓展,乡镇村采用B/S模式,通过系统接口,利用互联网浏览、查询各种服务产品,上传雨情、气象灾情等。要求采用经济、合理、安全的网络及系统支撑环境。

2.3 服务对象

服务对象数据结构的设计,决定着是否具有灵活的服务方式。服务对象按四类划分,分别为:行政区域组、虚拟用户组、任意区域组、临时用户组。技术指标

开放性:支持多种硬件平台,采用通用软件开发平台开发,具备良好的可移植性,支持与其它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共享,支持与其它商品软件的数据交换。

参数化:必须实现完全模块化设计,支持参数化配置,支持组件及组件的动态加载。

容错性:提供有效的故障诊断工具,具备数据错误记录功能。

安全性:用户认证、授权和访问控制,发生安全事件时,能以事件触发的方式通知系统管理员处理。

易用性:应具有良好的简体中文操作界面、详细的帮助信息,系统参数的维护与管理通过操作界面完成。3.1平台框架

采用B/S架构模式,利用互联网络发布;平台以电子地图为信息的集中载体,分类叠加和展现各类实时信息和基础信息,实现信息以图、文、表相结合的直观展示,并通过数据服务接口,为市级或省级监测预警平台获取数据提供接口方法。

3.2 技术基础

根据本次项目时间紧、周期短、业务广、密度高,且三个系统基本上需要同时开发、部署、实施的需求及特性,系统将定型为B/S结构(Browser/Server)即浏览器和服务器,并采用SSM(SpringMVC,Spring,Mybatis)技术进行开发。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WW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形成三层3-tier结构。

为展示的真实性,要求使用开源地图系统(百度地图、google地图等),贴合大多数使用者的习惯,能够清晰的展示街道及周边设施。

3.3 开发基础

 JAVA平台的JSP。

 MVC三成架构SSM(SpringMVC,Spring,Mybatis)

 JAVA开发周期短、速度快、耗资少(人力成本、开发成本、软件成本)。 可以跨平台部署,对服务器操作系统不做限制,运行成本低。 对于客户端无要求,具备Internet浏览器功能的操作系统都可以运行。 后期维护人员易上手,人员成本相对较低。

3.4 SSM运行机制架构图

基础架构

4.1 物理架构

运行环境 服务器:

 操作系统:

Windows 2008 Server  数据库:

MysqlServer  Web服务: Apache Tomcat 7.0  通信服务:跨平台基于协议的通信中间件 客户端:

 操作系统:各语言版本的Windows 2000/XP/2003/Seven  浏览器:各语言版本的IE 7.0及以上  所处区域:公司内部 Intranet  访问客户端预计数量:100个链接 基础开发工具

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

4.2 网络拓扑

(1)系统采用Internet/Intranet的B/S模式,服务器采用WindowsServer2003平台,整个系统以数据中心为信息交换平台,以Internet为数据传输通道,政府各有关部门、旅游企业、游客、通过专线或拨号上网与系统中心互联。(2)集中的分布式结构

(3)充分考虑容错性、扩展性、伸缩性及可维护性(4)部署结构可根据客户需要自由调整

4.3 功能结构

上饶气象预报预警服务综合业务平台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标准化、综合监测、旅游预报产品展示、旅游预报产品制作和旅游预报产品发布六大模块,并通过系统管理实现各模块权限和数据的维护。5 技术指标

5.1 软件技术

1)基于TCP协议的通信中间件,要求能够跨平台部署

2)基于web技术的等值面插件,可以实时依靠业务数据生成等值面,并能够进行地图一般性操作(放大、缩小、拖动)

3)地图覆盖物自动切图算法,可对用户上传覆盖物图片进行自动切图处理,在地图进行展示,并能够进行地图一般性操作(放大、缩小、拖动)

4)基于JavaScript的屏幕截图算法,要求无需手动框选,自动截取规定范围内屏幕图片

5)基于TCP协议的图片传输功能,并且支持分发功能

6)基于WEB的视频展示,要求能够最大支持8画面同时显示

7)基于WEB的云台操作,能够对指定对端视频设备进行操作(转动,放大,缩小)

5.2 硬件技术

1)支持H.264,MJPEG图像压缩编码

2)支持PTZ控制,双向对讲,三级用户权限。

3)支持任意云台协议,可自定义云台协议文件进行升级 4)双向语音对讲支持外接音频输入输出

5)网络协议完备,支持RTSP,VLC(PS/TS)流媒体协议 6)支持POE口供电

7)要求在512K网络带宽下可以流畅传输D1格式标清视频 8)支持透明串口数据传输 9)支持扩展屏幕显示 10)支持拼接大屏显示 6 建设方案 6.1 数据采集

6.1.1 数据采集方式

数据采集方式主要是通过构建动态的基础数据信息采集工作机制,采集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信息数据、气象服务产品、业务产品、效益评估和信息反馈等资料。支持文件、XML、数据库、FTP(文件传输协议)、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等多种接口方式的数据采集。根据采集规则、数据类型、采集周期自动采集到数据后,按规则存储到基础数据库或文件服务器上,实现按规则和类别自动化采集相应数据。

服务信息采集:服务信息采集主要是针对来自预报系统的预报结果和各类报文进行采集和加工。通过读取国家气象局上级指导产品,主要是发布的预报结果和报文,分析预报结果、解析报文,形成产品制作内容。

反馈信息采集:反馈信息采集主要是针对来自上级发布渠道的反馈信息和本地发布结果数据以及发布效果信息的汇总和预统计。

观测资料采集:对气象部门内部的各类观测资料和数据进行采集和分类,将观测和测报业务中常见现象自我统计和预处理存储与入库。

Micaps数据采集:对于气象部门常用的预报分析工具MICAPS,其中主要用于图象数据显示所定义的13类数据进行采集,为平台的图形产品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支撑,包括等值线、风廓线、雷达图等、以及各类业务的色斑图等。

6.1.2 数据维护方式

鉴于要采集的数据种类繁多,数据量也特别庞大,因此仅仅依靠人工维护的方式基本上难以应付。对于数据维护的方式,我们提供软件自动维护和人工定期维护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要包括:

 自动定期备份数据库中的数据和文件  自动清除有效时长以外的数据和文件

 对准点疑误数据实时监控和提醒(如准点实况数据) 采用双机热备方式部署保障数据不间断服务  人工一键备份和导入数据库(需要有存储支撑)

6.2 数据标准化

在做一个标准系统之前,我们通常需要先将数据标准化(normalization),利用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数据标准化处理主要包括数据同趋化处理和无量纲化处理两个方面。数据同趋化处理主要解决不同性质数据问题,对不同性质指标直接加总不能正确反映不同作用力的综合结果,须先考虑改变逆指标数据性质,使所有指标对测评方案的作用力同趋化,再加总才能得出正确结果。原始数据均转换为统一的格式放入数据库。

我们可以根据客户不同格式、不同形式的数据,经过标准化加工处理,最终形成一套规范的气象数据。数据规范遵循国家气象局气象数据规范。

6.2.1 数据标准化方法

数据标准化是统计学上常用的方法,是为了消除不同属性或样方间的不齐性,使同一样方内的不同属性间或同一属性在不同样方内的方差减小;有时是为了限制数据的取值范围,如四舍五入等。有些数量分析方法要求特殊的标准化过程,并将标准化作为其分析方法的一部分。这些方法在应用前不必考虑标准化。现在说的标准化是指一般不特殊要求标准化的方法,即要不要进行标准化是由使用者自己决定。这样的标准化必须在数量分析前完成。标准化过程也是通过某一计算将原始数据变成新的值,但它与原始数据集合中的其他值有关而不同于数据转换。

标准化数据

标准化处理文本数据数据库数据CIMIS数据其他数据

6.2.2 数据标准化的意义

数据是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标准化主要包括数据交换、数据质量和数据说明文件等几方面内容。数据交换即将一种数据格式转换成为另外某种数据格式的技术。数据质量涉及数据要素的描述、分类,编码等方面的内容。每个用户都希望获得现时的、完整而准确的数据。每个部门对数据的精度、流通性、完整性要求不同。数据质量标准对需要空间数据的一些要素进行描述,包括空间数据精度、属性数据精度、逻辑一致性、数据完整性和层次关系等内容。

数据标准化主要体现在对数据信息的分类和编码。对数据信息的分类是指根据一定的分类指标形成相应的若干层次目录,构成一个有层次的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数据的编码设计是在分类体系基础上进行的,数据编码要坚持系统性、惟一性、可行性、简单性、一致性、稳定性、可操作性和标准化的原则,统一安排编码结构和码位。数据标准是数据共享和系统集成的重要前提,数据标准化可以节省费用,提高效率和方便应用,有利于系统推广应用,实现数据共享,减少数据采集费用。

6.2.3 数据标准与数据共享

数据可以在多个级别上共享,在最低级,多个记录使用相同的数据项。在中级,多个应用使用相同的文件或数据项组合,多个数据项构成数据库,一个系统可以包含许多单独的数据库。在数据共享的最高级,每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可以用于许多部门,同时也可以供其他行业乃至全社会使用。

应用数据库技术组织数据是实现数据共享的惟一的途径。数据库可以使数据与使用它们的各个应用程序相互独立,互不依赖。不论程序改变还是数据改变都不引起另一方的改变,能够很容易重新组织数据,加入新的数据。同样,在数据结构、数据内容或数据存储的物理介质发生改变,都不需要重写程序。

数据标准化是数据共享的前提,数据标准化的程度与数据共享的能力成正比。数据标准化能够使各个应用系统对客观实体的分类和描述手段一致,或者提供相应的转换接口。在理解一致的前提下,应用标准数据编码系统和统一的逻辑描述方式,使共享数据库中成为可能。6.3 综合监测

该页面以上饶市地图为依托,立体展示现有国家站和区域站的天气现象和多要素的自动显示和定时更新;地图上展示站点分布及各站点实况数据;集合展示单站或多站温度、降水、湿度、气压、风等要素的展示(等值面、线),阈值告警、信号展现,形成一个综合展示平台,让用户一眼能看出现在的实况情况和预警信息。

【综合监测-参考】

6.3.1 实况显示

选择地图上的风景区(气象站点),系统根据选择条件显示温度、降水、相对湿度、气压、风向风力或者雷达图,结果自动叠加到地图上。

【实况显示-参考】 6.3.2 天气预报

选择地图上的风景区(气象站点),系统根据选择条件显示对应站点的三天预报信息。

【天气预报-参考】

6.3.3 雷达反演

利用高性能机进行雷达拼图的并行运算,实现“零等待”拼图,每时次全部高度的CAPPI格点耗时控制在15秒之内;综合图形产品时间控制在25秒内。实现在3分钟内完成5部以上雷达拼图和外推预报、定量降雨估测和定量降雨预报。

【雷达反演】

根据雷达回波强度自动发布暴雨预警;根据QPF结果自动给出未来1-3小时雨量预估,根据地图覆盖物自动切图算法生成专题图和短信内容,快速形成定量降雨决策产品。

【雷达数据反演.查询】

根据雷达探测到的雨区,以不同灰度显示立体图像。能播放过去3小时、每半小时一张的雷达图像。由于雷达偶然会接收到并非来自雨或云的信号,例如地面、山脉及海面的反射。这些信号间中会出现在雷达图像上、能够分辨出来。

【雷达数据反演.分析】

在有基础雷达数据的基础上,通过雷达反演,实现强降水预测预警时效提前量15-30分钟,气象景观预报分短时预报(3-6小时)、短期预报(1-3天)和中期预报(3-10天)。6.3.4 等值面、线分析

 通过实况气象要素采集数据、实时以等值面形式分析当前雨量、风、气压、温度等要素信息。

【温度等值面】

6.4 旅游预报产品制作

系统通过配置模板结合预报数据自动合成对应产品,并调出模式对比数据供用户参考,用户调整系统生成的预报产品形成订正预报,选择发布对象和发布手段一键式发布,同时可以查看历史记录。

【产品制作-参考】

6.4.1 标签制作

平台产品通过标签化的方式来进行制作,各标签允许用户自定义。比如定义“最高温度”、“油菜花花期”等要素来作为标签,供后续模板制作中使用。

【标签制作-参考】

6.4.2 模板制作

平台产品对应到一个一个模板来实现自动化,用户初次使用平台,需要制作各个产品对应的模板来实现产品与模板、产品与标签的唯一定义关系,平台支持在线WORD编辑,大大方便用户的使用。如下图的参考定义一个短期预报的模板。

【模板制作-参考】

6.4.3 产品合成

通过上面两步标签制作和模板制作就能进行产品的合成,系统根据标签对应的数据内容,自动生成产品,如产品无需订正,保存后即可生成对应产品内容。

6.4.4 产品预览

平台提供在线预览功能,让用户所见即所得的体验,在产品制作过程中,实现产品的可视化。如下图,系统自动生成的短期预报内容。

【产品预览-参考】 6.5 旅游预报产品发布

6.5.1 设计思路

利用“一键式”的快捷方式,快速收集、处理、存储气象灾害监测预报信息,、通过合理分配系统资源,在最短的时间内向特定的区域、部门、人群发布预报等气象信息,及时为政府防灾减灾和社会公众决策提供服务。“一键式”发布平台的宗旨是:充分利用社会公有资源,采用各种先进、可靠的技术手段,建立起权威、畅通、有效的信息发布渠道,形成覆盖面广的信息发布与服务系统,使公众在信息发布后及时接收到信息,覆盖绝大多数人群。

6.5.2 总体架构

信息采集是由数据自动采集配置、信息采集等功能组成。管理信息从监测、生成、处理、存储的全部流程,为信息发布提供数据基础。“一键式”发布由信息接收处理、渠道管理、信息发送模块等功能组成。管理信息制作、渠道配置、格式转换、身份认证、发布、发布反馈等业务流程,为信息的及时有效发布提供保障。

发布渠道包括现有和在建的适用于信息发布平台,系统采用统一的信息编码格式,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未来各种新增的信息发布手段均可以轻松地整合到此框架中。

该平台与各信息发布手段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依托和整合的基础上。系统建成后,不会替代原有各种信息发布平台,仍将保持原有的工作方式和业务逻辑,只增加与本系统之间的信息传输接口和统一信息入口,使原有的发布手段可以发布本平台的信息,形成该平台信息发布的整体框架。

6.5.3 数据处理流程

“一键式”信息发布数据处理流程为:接收信息→处理信息→信息存储→发布信息→运行监控→信息反馈。

信息发布平台主要负责各类灾害气象信息数据的收集、管理和发布,发布平台所收集的预报信息主要来自灾害气象服务系统和本系统中的基础信息收集分系统,接收到数据信息后,发布平台对数据进行管理,发布平台的基础信息收集分系统将各类数据信息按事先划定好的发布范围、发布类别和发布级别进行分析和处理,经过处理后的信息数据将被保存在信息存储管理分系统,同时通过综合发布管理发布信息,综合发布管理分系统利用多种联动方式进行发布,“一键式”信息发布重点整合气象部门现有手机短信、电话、电子邮件等信息发布手段,通过接口封装、远程调用,实现信息发布统一平台操作、统一接口调用、发布手段共享、一键式多手段全网络发布。区县级气象部门在不需要建设众多发布系统的情况下,可以共享市级气象部门的发布系统资源,实现一键式多手段发布。

6.5.4 技术特点

信息采集、“一键式”发布相互独立,它们之间数据交换全部通过信息基础数据库完成。逻辑上划分为三个层次,由上至下依次为应用层,服务层,数据层。应用层为Windows环境,采用Java开发。服务层为WindowsServer环境采用基于J2EE和Web地图的整体解决方案。数据层为WindowServer环境,以SQLServer2008数据库为基础。

2.1信息采集包容性。任何格式信息采集的对象目前主要有数据库、局域网共享文件、FTP文件,通过技术手段将各种不同的文件按照统一的格式处理成系统所需的信息。

2.2数据库存储方式。采用数据库连接方式,主动获取源系统的数据库可以通过数据库连接(DBLINK)直接读取。对于异构数据库可通过编写程序脚本连接源系统数据库来获取数据,需要建立专门的连接池来处理。使用程序脚本抽取数据,一方面便于ETL统一调度的控制,另一方面可以在将来进行扩展,针对多种数据库(oracle、sql server、sybase等等甚至TXT、XNL、EXCEL等特殊格式的对象进行处理。

2.3数据库数据采集是通过建立数据库作业定时将所需要的数据自动采集到信息数据库中,采集的主要内容为自动站实况数据、陆地天气预报、海区天气预报。6.5.5 提高效率

整合气象部门现有手机短信、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信息发布手段,集中控制乡村气象电子显示屏、大喇叭等基层信息发布手段,通过接口封装、远程调用,实现信息发布统一平台操作、统一接口调用、发布手段共享、“一键式”多手段全网络发布,有效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提高工工作效率,减少各个环节出错的几率。

6.5.6 一键获取

通过后台自动获取算法,实时自动分类获取预报产品,根据各类不同产品自定义,后台自动实现逻辑产品再加工,前台只需订正,发布即可把产品通过短信、邮件、各类网站、墒情气象门户网站等一键式制作、发布。

6.5.7 一键分发

系统通过产品模板来设置分发渠道的设置:模板分发设置包括分发渠道设置和分发时间设置。为了确保模块的独立和可维护性,任何气象服务系统的接口应以中间文件为标准,系统满足以XML文件进行数据交换。即制作模块生成标准的中间文件,由数据采集和集成模块将该产品文件同化至各服务系统中,如城镇报、短期指导预报、短时预报、空气污染潜势预报、精细化预报、农业气象一周天气等。

1)所有发布渠道发布后能记录发布历史;发布历史可按日期查询并支持删除记录、下载附件功能,所有产品发布时排版需美观、符合规范。2)FTP:每个产品支持可设置支持ftp发布。

3)本地磁盘:每个产品支持可设置支持本地磁盘或者网络路径发布,并可永久保存。

4)河南省气象局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每个产品支持可设置针对该系统的发布。5)上饶三农气象服务平台:每个产品支持可设置针对本系统发布。6)邮件:每个产品支持可设置支持邮件发布。

7)河南农业气象服务平台:每个产品支持可设置针对本系统发布。8)上饶市气象局门户网站:每个产品支持可设置针对本系统发布。9)短信群发:能够在内网运行,并和移动的MAS系统无缝集成,短信系统应具有用户分组管理,用户信息导入导出,信息分组发布,发布历史查询,发布状态查询,发布统计功能。

10)电话会议:根据需要触发电话会议功能。

【一键分发-参考】

6.5.8 发布列表

平台对发布信息统一存放到发布列表中,可以进行统一发布和管理,并能参看发布状态。

【发布列表-参考】

6.6 旅游预报产品展示

平台制作的产品可以通过产品展示页面进行在线预览,同时可以通过系统管理的文件管理菜单上传用户已经有的历史产品,所有系统都支持WORD在线预览。如农气观测资料,为油菜花期预报提供农田气候分析。

【产品展示-参考】

6.7 系统设置

系统设置分为用户管理、发布管理、定时任务、员工管理、任务管理、地区管理和日志管理几个部分,做为整个系统后台配置区域,实现用户权限、发布、任务和日志等各个方面的管理工作。

6.7.1 发布管理

平台各种发布方式的管理界面,完成对各个发布渠道的配置。

【发布管理-参考】

6.7.2 地区管理

平台地区的管理页面,实现对发布地区的管理。

【地区管理-参考】

6.7.3 上传管理

用户可以通过系统设置的上传管理功能上传服务的产品。

【上传管理-参考】

6.7.4 日志管理

用于监控系统每天产生的日志文件,当系统遇到故障时实时跟踪排除。

【日志管理-参考】

第二篇:气象服务方案2012

2012年全国铁人三项锦标

赛气象服务方案

威海市气象局

二零一二年七月

2012全国铁人三项锦标赛将于9月22日至23日在威海市举行,为确保比赛顺利进行,按照锦标赛组委会的工作部

署,结合我市的气候特征,特制定气象服务实施方案如下:

一、组织与分工

锦标赛期间各保障组及相关单位的职责及负责人如下:

二、提供气象服务产品内容和时间安排如下: 9月19日开始提供制作到9月23日的天气预报。(产品模版见附件

1、附件

2、附件3)

三、服务安排

服务产品由分管局长把关。

预报形式:预报产品主要以中文形式发布,通过传真和手机短信的方式向组委会和相关部门提供。

四、其他

对参与此次活动的组委会成员和其他有关领导,建议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发送重要气象预报信息,手机号码由组委会提供。

五、应急方案

9月20日下午,将移动气象台的各种设备、仪器等修检完备,随时待命,一旦需要,立即启动。

9月21日下午,由气象台组织一次大会商,参加人员:局领导以及气象台、专业台全体预报员。将最新、最准确的预报结论及时发布给锦标赛组委会。

短时临近预报的服务在此次气象服务中也将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9月22日早上8点30分,气象台台长将准时到达气象台大平面,分析最新的观测资料,严密监视云图、雷达等的监测信息,一旦发现有可能出现与预报不一致的天气变化,立即电话和传真向组委会服务,同时通过决策短信息服务平台向这次活动的主要领导发送短信服务,尽一切可能确保这次活动的预报服务质量,为锦标赛的最终成功提供可靠的气象保障。

附件

12012年全国铁人三项锦标赛气象服务专报

威海市气象局第XX期YYYY年MM月DD日hh时

当前天气预报

签发:某某某

附件2 锦标赛预警信号发布(变更、解除)模板

2012年全国铁人三项锦标赛气象服务专报

(预警)

威海市气象局第XX期YYYY年MM月DD日hh时

威海市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有效开始时间:2012年9月22日16时00分 预警信号有效结束时间:2012年9月23日08时00分 预警信号描述: 24小时内威海市最高温度将升至40℃以上。防御指南: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采取防暑降温应急措施;

2.停止户外露天作业(除特殊行业外); 3.对老、弱、病、幼人群采取保护措施; 4.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特别注意防火

签发:某某某

附件3 预警信号解除:

2012年全国铁人三项锦标赛气象服务专报

(预警解除)

威海市气象局第XX期YYYY年MM月DD日hh时

威海市高温红色预警信号解除

威海市红色预警信号自2012年9月**日**时**分解除。

签发:某某某

第三篇:气象服务业务流程

气象服务业务流程

在常规天气预报产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用户对气象条件的特殊要求,通过服务系统,加工制作各类专业预报。同时,将常规天气预报、专业预报及指导预报,通过各种媒体,分类向政府部门、社会公众、专业用户发布。气象服务流程如下:

1、决策气象服务

(1)了解天气背景和常规天气预报,明确当前决策气象服务重点。

(2)1-2月春运服务期间,定期发布长期趋势预测和中期天气预报,出现大雾、大雪、冰冻、大风、寒潮、强对流天气时,及时发布补充短期预报,并提出合理化的防御工作建议。

(3)3-4月做好倒春寒、春季连阴雨、低温、春季强对流等天气的预报服务,抓住“冷尾暖头”的最佳适播期,及时发布春播期预报。

(4)5月份重点做好降水天气过程和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服务。做好汛期气象服务的动员准备工作。定时向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等领导部门发送长、中、短期天气预报,天气简报和天气气候分析材料。

(5)6月1日启动决策服务系统,6-7月间做好梅雨期预报和防汛抗灾决策服务是服务重点。定时向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等领导部门发送长、中、短期天气预报,天气简报和天气气候分析材料。有重大天气过程时,发布重要天气预报和专题气象服务。

(6)7—8月份的高温酷热容易使人产生中暑,高温预测是服务的重点。

(7)9-10月鄂西北多雨易引发汉江秋汛。做好汉江秋汛服务是这段时间的服务重点。

(8)11-12月做好冬季冷空气、寒潮预报服务。

(9)收集气象服务效益和意见,总结分析服务情况。

2、公众气象服务

(1)每日通过天门广播电台、天门电视台、天门日报、天门兴农网等媒体发布气象公告、天气预报,为社会公众服务。

(2)每日06、11、16时将最新的天气预报和各类专项预报,通过“121”天气预报答询电话向公众发布;每日06时30分和16时30分通过气象短信编辑平台将天气预报发送到武汉专业气象台为手机用户服务。

(3)遇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时,通过以上途径不定时向社会发布重要天气消息。

(4)答复公众的天气咨询。

3、专业气象服务

(1)了解各类用户对气象条件的要求。

(2)熟悉前72小时专业预报意见。

(3)分析常规天气资料和预报,在服务系统上制作各类专业预报;并分析用户特殊要求修改订正专业、专项预报。

(4)每旬末10、20、30(或31)日向有关专业用户发布下一旬天气预报。根据季节变化,发布各类指数预报,为专业用户服务。

第四篇:气象服务工作

围绕需求强化服务提升水平加快推进灌南气象事业再上新台阶

灌南县气象局

(2012年2月27日)

过去的一年,在市局党组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局以“转变事业发展方式,建设气象现代化体系”为主线,着力加强四个能力建设,强化各项措施的落实,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取得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展。

一、围绕服务民生,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水平

公共气象服务是气象工作的核心和出发点。面对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逐步加大、极端气象灾害逐渐增多的新形势,我们高度重视气象灾害的防范应对,着力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水平,努力实现全民共享气象服务的目标。

一是引导气象工作政府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气象工作,先后出台《灌南县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关于加强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加强气象工作的组织、宣传,将其纳入全县专项规划进行统一管理和实施,为气象工作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县财政每年投入气象经费30-50万元,用于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全县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系统、视频会商系统、信息传输网络、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系统等不断得到完善加强。

二是开展服务形式多样化。我们时刻关注灾害性天气,及时做好防灾减灾决策服务,努力提高气象服务的敏感性、针对性、多样性;紧贴关键农时,提供精细化指导提醒服务;抢抓重大活动和重要节日,提供及时准确的保障服务。去年,我局共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4万余条,常规气象信息40.6万条,《重要天气报告》31期,电视专访、新闻发布会9次等等,力求做到在时效性上坚持常规天气按时报、灾害天气及时报;在服务方式上实现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声讯服务等随时报;在灾害天气时做到书面材料重点报、新闻媒体公开报。

三是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在已建成由全县各乡镇自动气象站组成的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土壤水份自动监测系统和开通气象信息共享平台的基础上,又初步建成了灌河水上交通气象监测预警服务系统,高清视频会商系统,完成了Micaps系统的升级改造,气象现代化监测预警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四是质量建设规范化。扎实开展业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努力提升质量意识,夯实业务基础,业务平台、业务流程、业务制度、业务学习交流等工作规范化开展,业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去年有四位同志获得百班,获批一个省青年气象科研基金项目,一篇文章获第六届苏皖研讨会优秀论文。

二、围绕三农需求,提高气象为农服务水平

当前,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仍是防灾减灾工作的“短板”。面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气象服务需求,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推进“两个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气象为农服

务能力。

一是打造服务平台。建立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是“两个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2011年,县政府出台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六有”建设标准,并将“建成气象信息服务站”列入各乡镇“三农”工作考核,与农工部、农委、卫生、安监等部门建立合作机制,开展专项验收检查。截止去年12月份,全县14个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全面完成,提前两年实现中国气象局提出的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全覆盖的工作目标。二是加强队伍建设。为了充分发挥气象信息服务站阵地作用,进一步做好农村防灾减灾工作,我们把乡镇气象服务队伍建设作为重要工作。自2008年组建气象信息员队伍以来,目前已建立起覆盖全县14个乡镇、239个村、总人数达到863人的乡镇协理员,村(社区)、学校、部门、大学生村官气象信息员队伍。定期开展气象信息员培训,在气象信息传播、气象灾害上报、灾情调查、气象科普宣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们还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年终进行检查考核,每年都对气象信息员队伍更新梳理。

三是提升服务能力。开通为农服务工作平台(网站),强化业务技术人员为农服务知识培训,加强与农委、海洋渔业部门等业务技术人员交流,完善为农服务方案,为农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建设,建立标准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旱情监测,适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去年,我县累计投入 25万元,实施四

次人工增雨作业,有效地缓解了旱情,收到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次在省政府办公厅政务信息中报道;在“三夏”期间,连续第十年组织“三夏”流动气象服务小组,分赴全县14个乡镇,面对面向农民朋友进行服务,这一做法在中国气象报进行了报道。

三、围绕灌河经济,打造气象服务特色品牌

06年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县先后建立了临港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农业示范园区等经济园区。我们立足园区企业对气象的特殊需求,开展特色气象服务。先后形成了《现代农业示范园气象服务调研报告》和《临港产业园区气象服务调研报告》,建立了临港产业和农业园业气象服务系统,园区、产业区的气象服务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服务用户近100家,年发送服务信息达5万余条。为了更好服务临港产业园区经济发展,我局从2010年开始着手建设灌河水上交通气象监测服务系统,打造灌河水上日常运营服务平台。截止去年底,沿灌河沿线已建成5座6要素自动站,成为全省唯一一家县级气象部门建设的水上交通气象监测预警服务系统,为尽可能缩短货物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和费用,保证运输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提高临港产业的气象服务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立足优化服务 提升防雷减灾管理服务水平

一是不断优化服务意识。大力弘扬“三创三先”新时期江苏精神,扎实开展好创先争优、科学发展主题培训、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四治四提升”、“为党旗争辉 为气象添彩”和学习型机关建设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六个活动,努力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着力营造便捷高效廉洁的服务环境。

二是不断优化服务载体。进一步完善《关于加强防雷工作管理的实施意见》,开展并完成防雷检测实验室资质认证,优化防雷安全管理工作流程,防雷工作标准化水平和技能进一步提升。强化防雷检测平台和气象法制管理平台网上运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和许可工作更加规范。

三是开展防雷安全标准化建设。全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年活动,深入部门企业提供防雷技术服务,送发防雷安全宣传材料,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大检查,检查企业180余家次,全县的防雷减灾水平进一步提高。

各位领导、同志们,灌南县气象事业发展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上级领导、兄弟单位相比,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下一步,我局将根据这次会议的要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提升四个能力为着力点,积极推进气象工作政府化、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气象管理科学化。突出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一是以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为重点,建立防灾减灾组织,制作印发灾害防御规化,开展乡(镇)、村示范点建设,全力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和公共气象服务工作。二是以加强现代业务体系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升预报业务能力、测报业务能力和现代装备技术保障能力,推进业务体制改革工作。三是以气象监测预警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完成灌河水上交通气象监测预警服务系统项目建设,做好乡镇自动站的升级改造工作。四是以防雷安全监管为重点,全面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推进科学管理。五是以加

强气象工作责任体系建设为重点,努力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工作目标管理和考核。进一步健全防灾减灾工作协调机制,形成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协作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将气象事业的发展全面融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全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和良好的保障,为我市在苏北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在“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伟大征程中作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服务平台(范文)

甘肃省中小企业公共技术

服务平台认定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合理有效的组织和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建设一批功能较为齐全的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走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路子,引导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联合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甘肃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甘政办〔2007〕98号文件《关于加快全省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和我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甘肃省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服务平台)是指由行业协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以及其它社会团体兴办,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研究开发、技术推广、设备共用、产品检验检测、信息咨询、人才培训等技术支持服务的开放式技术支持服务机构。

第二章 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

第三条 服务平台应具备以下功能

1、研究开发市场前景好的新产品、新材料,研究开发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延长产业链的新技术、新工艺,为中小企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组织和运用国内外的技术和智力资源,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交流和技术推广活动,利用国内外已有的先进实用技术进行综合集成和二次开发,促进科技成果在中小企业中推广

应用。

3、组织相关行业的项目确定、发布和论证,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开展招商引资,为中小企业

融资合资提供各类技术服务。

4、收集分析相关的国际国内新技术和市场信息,研究行业政策和发展动态,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发展,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提供信息交流、咨询诊断、市场开拓及相关的技术服务。

5、利用自身资源、省内外各类社会资源,为中小企业开展产品试验、产品检测等各类产品

质量技术服务活动。

6、组织和利用各种科技教育资源,开展技术、管理、营销等多方面、多层次的人才培训,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培养各类高素质人才。

第三章 服务平台的认定

第四条 服务平台的认定由甘肃省中小企业局组织进行。

第五条 申请认定服务平台的单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服务平台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明确,申请单位具备较好的研究、开发场地,具有较先进的仪器、设备。

2、服务平台的科技人员队伍结构合理,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占全体员工的比例不

低于50%。

3、服务平台组织体系完善,发展规划和目标明确,有较强科技开发实力的依托单位,具备

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第六条 申请认定服务平台的单位应依照以下程序进行:

1、申请认定服务平台的单位向行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征得行业主管部门的同意。

2、申请认定服务平台的单位制定组建服务平台的实施方案,上报行业主管部门和省中小企业局共同审核。实施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服务中小企业群体的基本情况和申报服务平台单位的基本情况。

②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③建设的思路、原则和目标。④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主要内容。

⑤保障措施。

第七条 服务平台实施方案经行业主管部门和省中小企业局共同审核后,由省中小企业

局认定。

第八条 服务平台经认定后,由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管理,省中小企业局进行业务指导。

第九条 认定后的服务平台应聘请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组成专家委员会,对服务平台的重点研究开发领域、重点技术和项目进行咨询与评估。

第十条 认定后的服务平台要建立开放式的运行模式,注重产学研结合,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和社会科技资源,不断提高服务平台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不得新增土地。

第十一条 认定后的服务平台,应每半年向省中小企业局报送服务平台建设情况说明,并对中小企业开展服务的情况作出报告。省中小企业局每对服务平台的工作进行考评,对服务业绩突出的,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其省级中小企业

公共服务平台资格。

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甘肃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点击数: 602【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

甘工信发〔2011〕182号

各市(州)工信委、相关单位:

现将《甘肃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四月六日

甘肃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工信部《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企业〔2010〕175号)、《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管理暂行办法》(工信部企业〔2010〕240号)精神,加快我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服务平台),是指按照开放性和资源共享的原则,为区域和行业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查询、技术支持与专利开发、节能环保、市场开拓、法律服务和管理咨询、信息化应用、创业辅导、人才培训等服务的法人实体。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以下简称示范平台),是指符合第二条规定,经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工信委)认定,由法人单位建设和运营,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公共服务,运作规范、支撑力强、业绩突出、信誉良好、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服务平台。示范平台可以是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综合性平台,也可以是某一方面服务功能突出的专业平台。

第四条

示范平台的认定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省工信委负责省级示范平台的认定、规划管理和指导服务工作;各市(州)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市(州)级示范平台的认定管理工作,省级示范平台的初审推荐、管理和指导服务工作。

第二章 服务平台建设

第五条 建设原则。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面向产业、服务企业,资源共享、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和社会广泛参与相结合,非营利服务与市场化服务相结合,社会服务资源开放共享与统筹规划、重点推动相结合,促进产业升级与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相结合。

第六条

建设目标。以综合服务平台为依托、专业服务平台为支撑,以解决中小企业共性需求为重点,建立省、市、县三级服务平台纵向协调发展,综合与专业服务平台横向互补的立体服务网络,服务功能趋于完善,服务质量及企业满意度稳步提升,对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第七条

建设内容。服务平台应具备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服务功能:(一)信息查询:加强网络功能开发,畅通信息渠道,为企业提供法律法规、政策、技术、产品、标准、人才、市场等各类信息服务。

(二)技术支持与专利开发:开展工业设计、技术咨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帮助企业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增强创新能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建立行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产学研联合,促进技术成果转化、适用技术推广和创新资源共享;指导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培养质量管理人员,提供大型加工仪器设备共享服务。

(三)节能环保:为中小企业开展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应用及节能评审服务,指导企业加强能源审计、现场管理,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四)市场开拓:组织开展各类展览展销、贸易洽谈、产品推介、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活动;推动建立驻外服务点和营销网络,帮助企业拓宽营销渠道,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积极帮助中小企业开展现代物流、商务等服务。

(五)法律服务和管理咨询: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政策法律咨询,设立法律咨询服务热线,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标准、法律援助,法律、法规、政策等维权服务。提供发展战略、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咨询诊断,帮助企业学习、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技能,提高科学决策和经营管理能力。

(六)信息化应用:积极搭建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服务和电子商务平台,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提升中小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信息化水平。

(七)创业辅导:为拟创业人员提供创业信息、创业培训、商务策划、工商代理和相关行政许可申报等服务;为创办三年内的小企业提供管理咨询、项目诊断、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投资融资、财税申报、技术支持等辅导服务和创业场地。

(八)人才培训:为企业经营者、专业技术人员和员工提供各类培训,提高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第三章 示范平台认定

第八条

申报条件。示范平台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依法设立、运营两年以上的独立法人单位,资产总额不低于150万元,财务收支状况良好,经营规范,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服务功能完善,服务特色突出。从业人数不少于15人,其中大专(含)以上学历和中级(含)以上技术职称专业人员的比例不低于60%;有固定的经营服务场所和必要的服务设施、仪器设备,办公场所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

(三)年服务中小企业不少于60家;近两年服务企业数量稳定增长;用户满意度在80%以上;服务业绩突出,在专业服务领域或区域内有一定的声誉和影响力。

(四)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健全的服务流程、收费标准和服务质量保证措施;服务收入占营业额的比例不低于40%;有明确的发展规划、目标和品牌建设方案。

(五)主要服务于全省中小企业。满足中小企业的服务需求,服务的行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六)积极参加省、市(州)工信委组织的为中小企业服务推广活动,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专业服务机构、企业等相关社会服务资源有稳定、广泛的合作关系,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和服务辐射带动能力。

(七)申报单位应是市(州)级示范平台。

(八)主要负责人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具有开拓创新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管理水平。

(九)服务业绩较突出、示范带动作用比较明显的市(州)示范平台,上述

(一)、(二)、(三)、(四)的条件可适当放宽。

第九条

申报资料。凡参加示范平台申请的单位必须按附件1的要求提供申报材料,申报材料应如实填写,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第十条

申报程序。各地服务平台向本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市(州)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依据本办法负责本地区省级示范平台的推荐工作,对推荐的示范平台运营情况、服务能力及业绩进行测评,填写《甘肃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申请推荐表》(见附件1之表1),并附被推荐示范平台的申请材料,报省工信委。省级有关单位可依据本办法第八条由所属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提出初审意见后,向省工信委提出申请。

第十一条 被推荐为示范平台的单位需提交下列材料:

(一)甘肃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申请报告;

(二)法人证书或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三)主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名单及专业、职称情况(附 件1之表5);

(四)主要服务设施、软件或仪器设备清单(附件1之表4);

(五)上一服务收支情况的专项审计报告;

(六)签订服务协议的中小企业名单(附件1之表6)和服务中小企业成效的评价;

(七)服务工作总结或运营计划;

(八)市(州)及以上政府主管部门颁发的从业资格、资质(证明)复印件,备案证明、授予的荣誉证书(证明)复印件;

(九)认定为市(州)级示范平台的相关证明(省级有关单位为市、州初审意见);

(十)能够证明符合申报条件的其他材料;

(十一)得到各级政府的扶持情况;

(十二)对申报材料真实性的声明(附件1之表3)。第十二条

认定程序。

(一)专家评审。省工信委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对申报单位的基本条件、服务能力、服务业绩、社会荣誉、发展目标等情况进行审核,提出示范平台候选名单。

(二)现场考察。必要时根据评审结果和实际情况对示范平台候选名单进行实地考察,提出考察意见。

(三)公示认定。根据专家评审和现场考察结果,初步确定示范平台名单,并在省工信委网站公示7个工作日。

第十三条 省工信委对评审合格的示范平台授予“甘肃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称号。

第十四条 省级示范平台的申报和评审工作,每年3月1日至31日的工作日集中办理。

第四章 示范平台管理

第十五条 省级示范平台名单在省工信委网站及有关媒体公布。

第十六条 对信誉好、服务优、效果显著的示范平台,优先推荐申报中央预算投资项目,优先安排省财政专项支持;并择优推荐申请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各地要在本级专项资金中安排专项,支持本地示范平台建设和服务对接活动。

第十七条 及时总结优秀服务平台的经验,推广有效做法。发挥网络、报刊等媒体的作用,加大对优秀示范服务平台的宣传,帮助中小企业更好利用服务平台加快发展。

第十八条 示范平台要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每年2月底前将上工作总结、服务平台运营、建设发展情况(附件2)报省、市(州)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及时发布服务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第十九条 省工信委对省级示范平台实行动态管理,示范平台有效期三年,每三年复核一次,复核与申报同时进行。根据属地原则,示范平台将三年工作总结、上服务收支专项审计报告、服务平台运营情况(附件2)、《甘肃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复审考核表》(附件3)及《甘肃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情况统计表》(附件1之表2)报所在地工信委,由所在地工信委审核汇总后报省工信委。经省工信委复核,对合格的示范平台予以确认;对不合格的发布公告予以撤消。

第二十条 有下列之一情形的,撤消示范平台称号:(一)受到有关行政主管机关、行业组织处分的;(二)被司法机关处罚的;(三)一年内无正当理由不参加由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组织的中小企业服务活动的;(四)多次被中小企业投诉并经查证属实的;(五)一年内不向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报送信息的。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各市(州)可参照本办法,组织开展本地示范平台认定工作,并对市级及以上示范平台给予相应扶持。

第二十二条 示范平台评审工作接受审计、纪检部门和社会的监督检查。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

1、甘肃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申报材料

2、甘肃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运营情况表

3、甘肃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复审考核表

附件1:

甘肃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申报资料

(一)甘肃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申请推荐表(附件1之表1)。(二)甘肃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统计表(附件1之表2)。

(三)申报材料真实性声明函(附件1之表3)

(四)申请报告主要内容: 1.申请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创立发展沿革、发展目标、目前基本情况);

2、服务对象所在区域的行业状况,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和公共服务需求情况;

3、管理运营情况(包括:主要管理制度、人员激励、能力提升、品牌建设、可持续发展等);

4、近年来的服务情况(包括:主要服务内容、服务对象、规模、方式、收费等);

5、主要服务业绩及对区域经济和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贡献(包括:自测情况或典型案例);

6、获得各级政府扶持的情况;

7、下一步发展规划或运营计划。

(五)申请单位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办公场所产权证明或长期租赁合同(复印件)。

(六)申请单位上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

(七)主要服务设施(含软件、仪器设备等)投资明细表(附件

1之表4)及相应财务支出凭证复印件。

(八)主要从业人员情况表(附件1之表5),大专(含)以上学历证书以及中级(含)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证明或执业资格证书复印件。(九)近两年服务中小企业名单(附件1之表6);签订的服务协议、合同复印件和服务中小企业的成效评价;区域或行业内10家中小企业提供的服务评价意见。

(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或监督审核)证书复印件(根据实际情况提供)。

(十一)市级及以上部门颁发的从业资格、资质证书(证明)复印件,授予的荣誉证书(证明)复印件。(根据实际情况提供)。

(十二)其它能证明服务能力的相关材料。

下载上饶市综合性旅游气象服务平台1229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饶市综合性旅游气象服务平台1229.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联合提升旅游气象服务能力的合作协议

    湖北省旅游局 湖北省气象局 关于联合提升旅游气象服务能力的合作协议 为贯彻落实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推进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的决定》,以......

    专业气象服务协议书

    丹阳市专业气象服务协议书 甲方: 乙方: 为进一步促进防灾减灾工作,有效地、广泛地指导各行业生产,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生产安全,提高各行业经济效益。应上级政府(部门)要求或经甲乙......

    春运气象服务工作总结

    一年一度春运又拉开帷幕,气象服务工作也是春运期间的头等大事,为切实做好我县2016年度春运气象服务工作,保证我县春运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旅客出行安全,我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早部署......

    气象服务工作总结精品[推荐五篇]

    气象服务工作总结集锦气象服务工作总结(第一篇)我镇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开展气象信息服务工作,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有效提高了农村气象信息......

    春季气象服务实施方案

    XX气象局2011年春季气象服务实施方案1、3月份向XX委、政府农口有关单位发布“xxXX旗2011年气候趋势展望与年景预测”和“XX旗2011年大田播种期预报” 。 2、服务人员从3月8......

    秋季气象服务工作总结

    秋季气象服务工作总结 秋季气象服务工作总结 首先,我们根据全县服务工作的需要,建立健全气象服务机构,成立了气象服务决策领导组,制定了服务方案, 明确了服务目标和服务重点,增......

    气象信息服务协议书

    甲方:_________乙方:_________为进一步促进乙方的防灾减灾工作,并以针对性的气象预报服务,有效地、广泛地指导乙方各行业生产,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生产安全,提高各行业经济效益。应......

    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方案

    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方案 一、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指导思想 我旗汛期天气气候复杂,属灾害较多地区,境内有飞机航线、铁路、国道、自治区道和重要通讯干线,所以防汛的任务非常艰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