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时间:2019-05-13 17:43: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第一篇: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银监发[2007]83号

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邮政储蓄银行、各省级农村信用联社,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 为配合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顺利实施,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把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与国家经济结构紧密结合,有效防范信贷风险,中国银监会制定了《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现将《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银监局要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并督促其贯彻落实。

二00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

第一章 总体要求

第一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的精神,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可持续发展、确保银行业安全稳健运行的战略高度出发,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重大意义,切实做好与节能减排有关的授信工作。

第二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将促进全社会节能减排作为本机构的重要使命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强化本机构全体员工的节能减排意识,全面掌握节能减排政策法规和标准,大力增强授信工作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第三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从战略规划、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业务发展着手,防范高耗能、高污染带来的各类风险,加强制度建设和执行力建设:

(一)根据本机构的业务特点、风险特征和组织架构,制定应对高耗能、高污染引起的各类风险的工作方案。

(二)根据本机构客户所在的主要行业及其特点,制定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授信政策和操作细则。

(三)根据本机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需要,制定节能减排授信程序和规范。

(四)根据授信审批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经验等,适当集中与耗能、污染风险有关的企业和项目授信的审批权限。

(五)董事会应审核和批准相关方案、政策、程序和规范,并安排适当资源,指定熟悉了解高耗能、高污染风险的高级管理人员负责相关制度的落实和执行。

第二章 授信政策

第四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对列入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和淘汰类的新建项目,不得提供授信支持;对属于限制类的现有生产能力,且国家允许企业在一定期限内采取措施升级的,可按信贷原则继续给予授信支持;对于淘汰类项目,原则上应停止各类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并采取措施收回已发放的授信。银行业机构不得绕开项目授信的程序,以流动资金贷款、承兑汇票或其他各种表内外方式向建设项目提供融资和担保。

第五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密切关注授信企业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情况和环保合规情况,加强与节能减排主管部门的沟通,对其公布和认定的耗能、污染问题突出且整改不力的授信企业,除了与改善节能减排有关的授信外,不得增加新的授信,原有的授信要逐步压缩和收回。

第六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重点行业落后生产能力的分析,对国家和省级发展改革委或其他有关部门已列入落后生产能力名单的企业和项目贷款,要采取合理有效措施,及时调整、压缩和收回与落后产能有关的授信。

第七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及时跟踪国家确定的节能重点工程、再生能源项目、水污染治理工程、二氧化硫治理、循环经济试点、水资源节约利用、资源综合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及推广、节能技术服务体系、环保产业等重点项目,综合考虑信贷风险评估、成本补偿机制和政府扶持政策等因素,有重点地给予信贷需求的满足,并做好相应的投资咨询、资金清算、现金管理等金融服务。

第八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得到国家和地方财税等政策性支持的企业和项目,对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并得到国家主管部门表彰、推荐、鼓励的企业和项目,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给予授信支持。

第九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实施有差别的地区信贷政策,参照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在同等条件下,对节能减排显著地区的企业和项目,可优先给予授信支持;对被国家环保部门列入“区域限批”或“流域限批”名单的地区,要从严控制授信。

第十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国家实施节能减排战略带来的业务发展机遇,加强金融创新,积极开发与节能减排有关的创新金融产品。

第三章 授信管理

第十一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本着“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的客户的业务”的原则,通过现场调查和向节能减排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征信部门咨询以及其他适当方式,深入了解授信企业和项目的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和环保合规情况,仔细分析授信企业和项目可能存在的耗能、污染问题以及可能引发的各类风险。

第十二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对项目开工建设的“六项必要条件”(必须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程序、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节能评估审查以及信贷、安全和城市规划等规定和要求)进行严格的合规审查,以项目获得有关主管部门审批通过作为项目授信合规审查的最低要求。银行业机构在进行合规审查时,既要关注形式上的合规要求,如相关审批(或核准、备案)文件的权威性、完整性和相关程序的合法性,又要关注实质上的合规要求,包括新上项目要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发展趋势,项目环评要与规划环评的总要求相容,技术经济标准原则上应向国内先进水平和国际水平看齐。

第十三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对项目建设授信资金的拨付管理。建设项目应获得而未获得环评审批的,银行业机构不得预先拨付资金进行开工前准备和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的设计、施工、运营与主体工程不同时的,银行业机构应暂停主体工程建设的资金拨付,直到“三同时”实现为止;项目完工后应获得而未获得项目竣工环评审批,银行业机构不得拨付项目运营资金;对境内企业在国外投资建设的项目,银行业机构在授信管理中应督促建设企业遵守项目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环保及相关法律,遵循对国际融资项目的环境和社会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的国际良好做法。

第十四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加强项目授信的分类管理,有条件的银行可以根据借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将其分为三类:

A类:严重改变环境原状且产生的不良环境和社会后果不易消除的项目;

B类:产生不良环境和社会后果,但较易通过缓释措施加以消除的项目;

C类:不会产生明显不良环境和社会后果的项目。

银行业机构应对上述不同类型的项目授信进行分类管理。对列为A类项目和B类中有较大风险的项目,银行业机构应要求建设单位乃至重要的第三方如承包商、供应商、监理商等,建立和实施针对环境影响的管理制度和行动计划、与当地社区和社会公众的沟通制度、以及监测、评估和报告(公告)制度,同时通过独立的第三方对其环境风险控制的机制、能力、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估。对B类中风险较小的项目和列为C类的项目,银行业机构对建设单位的环境风险控制给予适当关注。

第十五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存在重大耗能和污染风险的授信企业应实行名单式管理。进入名单的授信企业包括被国家和地方节能减排主管部门列为重点监控的企业,银行业机构自主认定的其他存在重大耗能、污染风险的授信企业。银行业机构要主动与节能减排主管部门沟通,及时了解上述企业的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和环保合规情况,不断更新企业名单,对列入名单的授信企业要加强授信管理。

第十六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寻求各种方式缓释与耗能、污染有关的合规与授信风险,可以要求建设单位提高资本金比重,发行中长期公司债(企业债),加列节能降耗的技改项目和投改计划,并以有效益的项目建成后的经营权、现金流作为授信的质押,还可要求建设单位对项目投保建设期保险,投保与耗能、污染风险有关的工程责任险、环境责任险、产品责任险等。对存在重大风险的授信企业和项目,可以通过银团贷款加强管理,分散风险。

第十七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信贷产品的风险定价时应充分考虑授信企业和项目与耗能、污染有关的授信风险,按照风险与收益相称的原则,合理确定节能减排授信定价。在确定风险调整后收益指标和分配经济资本时,应充分考虑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中的企业和项目可能引发的各类风险影响。

第十八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密切关注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关闭落后产能对授信企业和项目偿还能力的影响,密切关注节能减排政策变化和节能减排标准提高对授信企业和项目的现金流的影响,加强敏感性分析,并在资产风险分类、准备计提、损失核销等方面做出及时调整。

第十九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加强涉及耗能、污染风险的企业和项目的授信合同管理,在授信合同中订立与耗能、污染风险有关的条款,包括借款人声明节能减排合规的条款,未履行承诺或耗能、污染风险显现时,同意加速回收贷款或中止贷款的条款、同意提前行使抵质押权的条款等,并严格监控违约风险。

第二十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人员培训和能力建设,积累与耗能、污染有关的专业知识,努力提高本机构对涉及耗能、污染风险的企业和项目的授信管理能力。可以根据本机构的业务规模、授信行业和客户的风险特点,培养和引进有关专业人才,也可以借助第三方评审或通过其他有效的服务外包方式,获得相关专业服务。第二十一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节能减排授信工作的信息披露,公开本机构的节能减排授信政策和标准,披露存在重大耗能、污染风险的企业和项目的授信情况等,接受市场和利益相关者的监督。

第二十二条 银监会将把节能减排授信作为银行业机构评级的重要内容,将评价结果与被监管银行业机构高管人员履职评价、分支机构准入、业务发展相挂钩,落实到位的,予以鼓励。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授信比例大、增长速度快的银行业机构将安排专项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督促其进行整改。必要时,将要求外部审计师关注被审计的银行业机构与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和项目有关的授信风险和合规风险,发挥外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第二十三条 各级银行业协会要积极协助和指导银行业机构做好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推广先进经验和良好做法,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咨询,加强与相关行业协会、专业协会的联系。

第二十四条 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参照本指导意见做好相关工作。

第二篇: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

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

第一章 总体要求

第一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的精神,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可持续发展、确保银行业安全稳健运行的战略高度出发,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重大意义,切实做好与节能减排有关的授信工作。

第二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将促进全社会节能减排作为本机构的重要使命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强化本机构全体员工的节能减排意识,全面掌握节能减排政策法规和标准,大力增强授信工作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第三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从战略规划、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业务发展着手,防范高耗能、高污染带来的各类风险,加强制度建设和执行力建设:

(一)根据本机构的业务特点、风险特征和组织架构,制定应对高耗能、高污染引起的各类风险的工作方案。

(二)根据本机构客户所在的主要行业及其特点,制定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授信政策和操作细则。

(三)根据本机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需要,制定节能减排授信程序和规范。

(四)根据授信审批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经验等,适当集中与耗能、污染风险有关的企业和项目授信的审批权限。

(五)董事会应审核和批准相关方案、政策、程序和规范,并安排适当资源,指定熟悉了解高耗能、高污染风险的高级管理人员负责相关制度的落实和执行。

第二章 授信政策

第四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对列入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和淘汰类的新建项目,不得提供授信支持;对属于限制类的现有生产能力,且国家允许企业在一定期限内采取措施升级的,可按信贷原则继续给予授信支持;对于淘汰类项目,原则上应停止各类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并采取措施收回已发放的授信。银行业机构不得绕开项目授信的程序,以流动资金贷款、承兑汇票或其他各种表内外方式向建设项目提供融资和担保。

第五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密切关注授信企业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情况和环保合规情况,加强与节能减排主管部门的沟通,对其公布和认定的耗能、污染问题突出且整改不力的授信企业,除了与改善节能减排有关的授信外,不得增加新的授信,原有的授信要逐步压缩和收回。

第六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重点行业落后生产能力的分析,对国家和省级发展改革委或其他有关部门已列入落后生产能力名单的企业和项目贷款,要采取合理有效措施,及时调整、压缩和收回与落后产能有关的授信。

第七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及时跟踪国家确定的节能重点工程、再生能源项目、水污染治理工程、二氧化硫治理、循环经济试点、水资源节约利用、资源综合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及推广、节能技术服务体系、环保产业等重点项目,综合考虑信贷风险评估、成本补偿机制和政府扶持政策等因素,有重点地给予信贷需求的满足,并做好相应的投资咨询、资金清算、现金管理等金融服务。

第八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得到国家和地方财税等政策性支持的企业和项目,对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并得到国家主管部门表彰、推荐、鼓励的企业和项目,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给予授信支持。

第九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实施有差别的地区信贷政策,参照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在同等条件下,对节能减排显著地区的企业和项目,可优先给予授信支持;对被国家环保部门列入“区域限批”或“流域限批”名单的地区,要从严控制授信。

第十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国家实施节能减排战略带来的业务发展机遇,加强金融创新,积极开发与节能减排有关的创新金融产品。

第三章 授信管理

第十一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本着“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的客户的业务”的原则,通过现场调查和向节能减排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征信部门咨询以及其他适当方式,深入了解授信企业和项目的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和环保合规情况,仔细分析授信企业和项目可能存在的耗能、污染问题以及可能引发的各类风险。

第十二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对项目开工建设的“六项必要条件”(必须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程序、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节能评估审查以及信贷、安全和城市规划等规定和要求)进行严格的合规审查,以项目获得有关主管部门审批通过作为项目授信合规审查的最低要求。银行业机构在进行合规审查时,既要关注形式上的合规要求,如相关审批(或核准、备案)文件的权威性、完整性和相关程序的合法性,又要关注实质上的合规要求,包括新上项目要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发展趋势,项目环评要与规划环评的总要求相容,技术经济标准原则上应向国内先进水平和国际水平看齐。

第十三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对项目建设授信资金的拨付管理。建设项目应获得而未获得环评审批的,银行业机构不得预先拨付资金进行开工前准备和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的设计、施工、运营与主体工程不同时的,银行业机构应暂停主体工程建设的资金拨付,直到“三同时”实现为止;项目完工后应获得而未获得项目竣工环评审批,银行业机构不得拨付项目运营资金;对境内企业在国外投资建设的项目,银行业机构在授信管理中应督促建设企业遵守项目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环保及相关法律,遵循对国际融资项目的环境和社会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的国际良好做法。

第十四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加强项目授信的分类管理,有条件的银行可以根据借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将其分为三类:

A类:严重改变环境原状且产生的不良环境和社会后果不易消除的项目; B类:产生不良环境和社会后果,但较易通过缓释措施加以消除的项目; C类:不会产生明显不良环境和社会后果的项目。

银行业机构应对上述不同类型的项目授信进行分类管理。对列为A类项目和B类中有较大风险的项目,银行业机构应要求建设单位乃至重要的第三方如承包商、供应商、监理商等,建立和实施针对环境影响的管理制度和行动计划、与当地社区和社会公众的沟通制度、以及监测、评估和报告(公告)制度,同时通过独立的第三方对其环境风险控制的机制、能力、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估。对B类中风险较小的项目和列为C类的项目,银行业机构对建设单位的环境风险控制给予适当关注。

第十五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存在重大耗能和污染风险的授信企业应实行名单式管理。进入名单的授信企业包括被国家和地方节能减排主管部门列为重点监控的企业,银行业机构自主认定的其他存在重大耗能、污染风险的授信企业。银行业机构要主动与节能减排主管部门沟通,及时了解上述企业的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和环保合规情况,不断更新企业名单,对列入名单的授信企业要加强授信管理。

第十六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寻求各种方式缓释与耗能、污染有关的合规与授信风险,可以要求建设单位提高资本金比重,发行中长期公司债(企业债),加列节能降耗的技改项目和投改计划,并以有效益的项目建成后的经营权、现金流作为授信的质押,还可要求建设单位对项目投保建设期保险,投保与耗能、污染风险有关的工程责任险、环境责任险、产品责任险等。对存在重大风险的授信企业和项目,可以通过银团贷款加强管理,分散风险。

第十七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信贷产品的风险定价时应充分考虑授信企业和项目与耗能、污染有关的授信风险,按照风险与收益相称的原则,合理确定节能减排授信定价。在确定风险调整后收益指标和分配经济资本时,应充分考虑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中的企业和项目可能引发的各类风险影响。

第十八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密切关注国家调整产业结构、关闭落后产能对授信企业和项目偿还能力的影响,密切关注节能减排政策变化和节能减排标准提高对授信企业和项目的现金流的影响,加强敏感性分析,并在资产风险分类、准备计提、损失核销等方面做出及时调整。第十九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加强涉及耗能、污染风险的企业和项目的授信合同管理,在授信合同中订立与耗能、污染风险有关的条款,包括借款人声明节能减排合规的条款,未履行承诺或耗能、污染风险显现时,同意加速回收贷款或中止贷款的条款、同意提前行使抵质押权的条款等,并严格监控违约风险。

第二十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人员培训和能力建设,积累与耗能、污染有关的专业知识,努力提高本机构对涉及耗能、污染风险的企业和项目的授信管理能力。可以根据本机构的业务规模、授信行业和客户的风险特点,培养和引进有关专业人才,也可以借助第三方评审或通过其他有效的服务外包方式,获得相关专业服务。

第二十一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节能减排授信工作的信息披露,公开本机构的节能减排授信政策和标准,披露存在重大耗能、污染风险的企业和项目的授信情况等,接受市场和利益相关者的监督。

第二十二条 银监会将把节能减排授信作为银行业机构评级的重要内容,将评价结果与被监管银行业机构高管人员履职评价、分支机构准入、业务发展相挂钩,落实到位的,予以鼓励。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授信比例大、增长速度快的银行业机构将安排专项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督促其进行整改。必要时,将要求外部审计师关注被审计的银行业机构与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和项目有关的授信风险和合规风险,发挥外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第二十三条 各级银行业协会要积极协助和指导银行业机构做好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推广先进经验和良好做法,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咨询,加强与相关行业协会、专业协会的联系。

第二十四条 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参照本指导意见做好相关工作。

第三篇:节能减排工作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通知

局各科室: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号召,加快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引导机关干部职工树立节俭意识,自觉厉行节约,降低行政成本,结合我局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机关节能减排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意义

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环境保护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提“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并释放了强烈的关注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等相关领域的信号。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造福子孙后代的必然要求。做好机关节能减排工作,是我们事管局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长远而光荣的任务,意义深远且重大。

二、明确节能减排工作指导思想和目标

政府是社会行为和公共道德的示范和标杆,政府机构自

身对节能的重视程度影响着公众观念。通过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与落实,增强事管局全体工作人员的资源忧患意识、节约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努力营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环境,形成人人讲节约的浓厚氛围,形成崇尚节俭、合理消费的机关文化,为全民节能减排发挥表率作用。

三、把节能减排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一)创建绿色办公室。节约用电,倡导用电高峰时段每天少开一小时空调,使用空调时关好门窗;日常办公尽量采用自然光,离开会议室等办公区时随手关灯;办公室内的电脑、复印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要设置为不使用时自动进入低能耗休眠状态,长时间不使用时及时关闭,以减少待机消耗;禁止使用电水壶,下班前要关闭办公电脑、饮水机和照明灯等室内所有用电设施的电源开关;提倡电梯分段运行或隔层停开,上下两层楼不乘电梯,尽量减少电梯不合理使用等。节约用水,加强用水设备维护管理,做好排水系统日常维护及节水改造,杜绝跑、冒、漏、滴和长流水现象;调低卫生间水箱水位或在水箱内放入实物减少进水量,降低水龙头水压,减少小便斗出水量;建立健全节约用水规章制度,积极推广使用节水器具, 在卫生间张贴节水标志。

(二)降低公务用车耗费。加强车辆管理,合理安排车辆出行,严禁公车私用。非紧急情况下在市内办事时建议骑

车或步行,集体公务活动安排合乘汽车。不断提高车辆管理人员和驾驶人员的业务操作技能,坚持科学、规范驾驶,减少油耗。加强车辆的维护保养,减少车辆部件非正常损耗,降低车辆维修费用支出。及时报废达到报废年限,环保不达标、燃油和材料维修消耗高的车辆。根据公务用车的配备标准和编制数量及时更新购车计划,严禁超标准、超编制采购公务用车。提高新增公务车中小排量和清洁能源汽车比例。

(三)节约资源循环利用。严格办公室通讯设备的使用制度,严禁用公用电话聊天、网上游戏等。充分利用网上办公系统,在网络正常的情况下,一般事务性通知、资料传送等都要通过网络系统进行,减少纸质资料印发(复印)和使用传真的频率。严格控制文本文件的发放范围,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减少和准确核定印发份数,实行双面印刷。上级来文能在网上流转的尽量不复印,能单份传阅的尽量不复印,或减少复印的次数。规范办公用品的配备、采购和领用,严格配备标准,尽量选择环保、质优、价廉、能耗小的办公设备。大力提倡修废利旧,延长办公用品的使用寿命和周期,常用易耗物品如水暖电耗材、清洁物品等,在领取新物品时旧物品达到报废情况才能以旧换新,物品维修后仍可继续使用则不能以旧换新,旧物品集中存放统一处理。完善资源循环利用渠道,建立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长效机制。

(四)倡导会务接待精简高效。精简会议,控制会议数

量,压缩会议时间和规模,提倡开短会。对确需举办的会议,本着节约、高效的原则统筹安排会议地点和有关会务事项;降低会议成本,严禁重形式、讲排场、摆阔气等铺张浪费现象。公务接待坚持热情、周到、节俭的原则,严格公务接待标准,控制陪餐人数,避免少客多陪。

(五)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教育。围绕节约型机关建设,组织开展“能源紧缺体验”、“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等活动。举办知识竞赛、征文、专题讲座等形式多样的宣传和普及节能环保知识,提高工作人员的节能意识。通过门户网站广泛宣传我局节能减排工作建设和取得的突出成效,充分发挥政府机构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四、切实加强节能体系建设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部门要以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通力合作,自觉行动,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做好日常节能减排管理工作。

(二)搞好自查提高。各部门要建立独立详实的水耗、电耗、热力消耗、车辆油耗、办公用品消耗等基础台账,认真做好管理登记。在日常工作中,要经常开展全面自查,通过对照自查,找差距,寻不足,增强资源忧患意识、节约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理念和要求贯

彻到工作的各个环节,努力提高工作效能。

(三)加强检查考核。定期不定期的对各部门节能减排工作进行抽查或集中检查考核,狠抓责任落实,挖掘资源节约潜力,并将检查结果通报,纳入各部门绩效考核。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整改,由此推动全区机关节能减排工作向纵深发展,实现由宏观管理向微观管理的转变。

(四)深化典型引导。及时调度总结各专项行动的进展情况,总结典型,交流经验,表彰先进,征集日常办公中的节能经验、点子,并择优在全局推广,推动事管局节能减排工作深入长久开展,为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做出应有的积极的贡献。

第四篇:节能减排通知

中乡府发【2010】32号

节能减排相关工作通知

各村党支部、村委会、乡属各单位:

为进一步推动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机关建设,深入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宣传教育,提高全体人员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节能意识,依据节能减排相关文件精神,现将我乡有关节能减排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积极开展节能宣传周活动

乡党委、乡政府组织全乡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时间为6月12日至18日,主题是“绿色办公、低碳生活”。大楼悬挂横幅标语、张贴宣传画页等进行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二、突出抓好日常节能降耗工作

1、抓好节约用电。要充分利用自然光,改进照明控制,实行分组开关,及时关闭电源,杜绝白昼灯和长明灯。

2、推进节水节油。加强各居民用水设备维修管理,开展节水监督检查,杜绝跑冒滴漏和长流水现象,严禁在办公区冲洗私家车。采取预约用车和统筹安排的办法,减少机关公务用车次数,提高车辆保障效率。继续开展爱护车辆,节能降耗活动,努力减少车辆维修保养经费开支。

3、落实经常性节能降耗。倡导绿色办公理念、低碳生活方式,普及节能知识和方法。严格认真做好办公设备、办公用品、办公用纸等资源的循环利用。

三、务求节能降耗工作实效

要把节能降耗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不断营造“领导带头示范,职工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关于印发《关于推进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关于印发《关于推进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政策规章 2011-01-11 10:56:12 阅读26 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

中煤协会政研【2010】240号

各会员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和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制定了《关于推进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附: 《关于推进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

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关于推进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推进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全面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结合行业发展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推进煤炭循环经济发展,促进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是煤炭工业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近年来,煤炭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大力发展以煤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推进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煤炭资源回收率提高,行业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吨煤能耗大幅度下降,矿区环境总体恶化局面开始得到遏制。但从总体上看,煤矿资源开采效率低、环境问题仍比较突出;发展以煤为基础的循环经济重大基础理论和共性关键技术需要攻关;以市场为导向,有利于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考核体系和财政税收、投资融资等政策措施需要完善。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的工作任务还相当繁重。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时期,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规模不断扩大,拉动煤炭需求快速增长。2003年以来,煤炭产能迅速增加,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煤炭行业在不断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能源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增加了对矿区生态环境的损害。

煤炭行业是资源开发型产业,位于产业链的最前端,具备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和条件。高度重视煤炭资源的科学开发与利用,构建有利于煤炭循环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的体制机制,是实现煤炭科学开发、高效利用的重要保障;是促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创新发展模式,实现清洁生产,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是煤炭行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重大举措。

全行业必须把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作为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高度重视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与高效利用,全面推进煤炭工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及工作目标

(二)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全面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科学化水平为主攻方向,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企业为主体,推进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促进煤炭产业合理布局、集群发展、集约利用、产业延伸、清洁生产和无废排放,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矿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能源保障。

(三)工作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统筹煤炭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结构调整,着力推动行业科技进步、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创新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煤炭资源的科学开发与高效利用。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的原则。增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责任意识,引导企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与煤相关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资源节约开发利用,有效控制环境损害,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一体化的煤炭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推动煤炭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装备的研发,培育新兴产业,为发展煤炭循环经济提供科技支撑。

坚持统筹协调的原则。将发展煤炭循环经济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围绕煤炭资源开发发展相关产业,形成高效开采、清洁生产、循环利用和低碳运行的产业价值链,带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四)工作目标。到2015年,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煤炭行业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低碳运行的标准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

大型煤炭企业基本做到全部污染物达标排放,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矿区生态环境有明显的改善,建成一批清洁生产示范企业。

全国原煤入选率达到60%;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瓦斯抽采利用率到达60%,矿井水综合利用率到达80%,土地复垦率提高到50%。

三、重点工作任务

(五)努力实现总量基本平衡。树立科学产能理念。开展行业预警研究,完善市场监测体系,及时发布信息。引导企业综合考虑区域市场需求、资源开采条件、科技发展水平、生态环境容量、灾害防治能力、转运条件等多种因素,合理确定生产规模和资源开发强度,推动煤炭转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转运效率,提升煤炭有效供应能力,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开发强度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六)提高煤炭利用效率。以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为目标,保护特殊和稀缺煤种。推动大型坑口电厂建设和煤焦化工产业延伸发展,推动煤炭上下游产业合理布局和有效衔接,促进煤炭就地高效转化。

(七)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推动地球物理勘探、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等现代高精度综合煤炭地质勘探技术装备研究,为煤矿提高开采效率、安全保障程度和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节能减排提供地质技术保障。

推动煤矿高效综采设备搬迁技术装备和辅助运输机械化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以及复杂地质条件、薄煤层和难采煤层安全高效开采关键技术装备攻关,提高矿井机械化程度和开采效率。推动低品位、难采煤层地下气化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的研发;鼓励企业优先采用资源回收率高的煤炭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推进大型现代化选煤厂关键技术装备国产化进程,组织开展自动集中控制高效干法选煤、节水型选煤和脱硫、回收硫矿资源和水煤浆等技术与装备研发,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

(八)推动企业多元化发展。鼓励企业根据区域资源条件、区域经济特点,科学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积极发展具有较强生命力的循环经济产业,推动多元产业协调发展。

支持煤矿配套建设选煤厂,推广应用先进的煤炭洗选加工装备和技术工艺,提高原煤入洗(选)比例。鼓励煤矿按市场需要、用户需求生产适销对路产品。研究政策措施推动企业建设区域性配煤中心,发展煤炭物流产业。

推动大型矿区或煤炭集中开采地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发展产业集群,实现集聚生产、集约发展,促进园区物流、能流、技术集成,实现信息与基础设施共享,集中治污,提高煤炭资源、能源、水资源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率。

适度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支持大型企业瞄准现代煤化工发展前沿,鼓励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引进消化再创新,发展现代化煤化工技术和工艺,建设科技含

量高、市场前景好、具有规模效益的现代煤化工和循环经济骨干项目,推进煤炭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与优化。

鼓励企业综合开发利用油母页岩、煤系高岭土等与煤共伴生资源,支持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煤矿实现煤与瓦斯共采,支持低浓度瓦斯综合利用,支持企业发展煤矸石发电、煤矸石制建材(矸石砖、矸石水泥),及其他高附加值的煤矸石、煤泥、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和产品;支持企业以净化处理和达标排放为重点,实现矿井水资源化利用。

(九)突出抓好节能降耗工作。开展节能监测和能源审计,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自愿节能协议、节能设备融资租赁。加强节能监测和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支持企业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大力推广使用符合国家能效标准的节能产品。鼓励企业按照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的要求,做好新建、改扩建煤矿设计、施工和设备选型工作。

鼓励企业开展煤矿生产技术、安全保证能力、能耗和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估,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坚决关闭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能源消耗高、产品附加值低、环境污染严重等不符合产业政策的煤矿和多种经营项目。

鼓励煤矿井下采用高等级供电、直联传动、变频和电力电子调速、电源污染治理等先进技术,简化矿井提升传动系统,降低煤炭生产系统电耗。

引导企业加强工序能耗管理,推广矿井中央泵房排水集中自动控制技术,实现主排水设施及相关系统“避峰填谷”、分时用电。制定新建(改扩建)选煤厂能耗标准,强化选煤能耗管理。

鼓励和支持企业发展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开发推广余热利用、分布式供暖等先进适用技术与装备;采用新型保温材料,推广供热计量、调节、自控、管网和锅炉自动控制,优化矿区用能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研究开发煤矿热能利用技术与装备,努力实现产煤不烧煤。

推动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矿井地热利用、以矸换煤绿色开采、矿井水综合利用、绿色照明等煤炭重点节能工程建设。

(十)保护矿区生态环境。引导和鼓励企业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技术、方法和工艺,实现煤炭资源控制开采;支持企业优化矿井开拓布置,减少井巷工程量,合理确定掘进断面,研究先进的煤矿井下排矸或初选系统,发展以矸石换煤和矸石充填绿色开采技术,减少矸石排放量,推行煤矿绿色开采。

煤炭企业要严格执行“先抽后采”规定,大力推行煤层气(瓦斯)综合利用,减少矿井瓦斯排空量。

鼓励煤矸石、煤泥综合利用电厂采用高效洁净燃煤发电技术和装备,降低发、供电标煤耗和厂用电率,有效控制废弃物排放。

鼓励企业充分利用矿井水,保护水资源,实现矿井水达标排放。指导企业加强工业用水管理,实施节水技术改造。

组织开展大江、大河流域和重要水体下保水采煤技术研究,支持利用采煤沉陷区建设具有减洪、除涝、灌溉、饮水、生态等功能的蓄洪与水源工程,合理保护和利用矿区水资源。

鼓励企业编制复垦规划,开展复垦技术攻关、开展复垦国际合作与交流。支持企业利用煤矸石充填采空区、采煤沉陷区和露天矿坑开展复垦造地,利用工业广场、职工居住区、废弃土地开展植树造林,美化绿化环境。

支持企业推进循环经济、生态保护、节能、节水、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技术链接。

(十一)增强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和完善企业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专职管理、节能计量、环境能源检测机构,配齐专职工作人员,明确责任和任务,健全节能减排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努力增加投入,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财政资金支持。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技术与装备。

四、充分发挥协会作用

(十二)加强行业指导与协调。总结推广煤炭行业节能示范企业试点经验,扩大试点范围,组织企业能效对标,推动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完善节能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节能管理。

协助政府开展固定资产投资能源消耗评价,指导企业开展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并将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企业业绩考核和行业评先树优的基本条件。

抓住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机遇,研究碳交易,推动行业清洁发展机制国际合作。

(十三)组织编制行业规划。组织开展煤炭工业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相关规划研究,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提出相关政策措施建议。

(十四)完善行业标准化体系。研究提出循环经济型企业、园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规范,推动煤炭循环经济园区建设。

组织编制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行业能效对标指南和行业节能降耗新技术新产品推荐目录,协助政府制定《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完善《煤炭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实施方案》,推动行业节能减排工作。

制定煤炭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指导企业按照要求组织实施清洁生产技术的示范和推广,组织开展清洁生产示范工程建设,强化清洁生产审核。研究提出加强节水工作意见,完善煤矿复垦技术标准,推动矿区环境保护。

(十五)加强行业统计工作。进一步完善煤炭工业能源消费统计工作,推广煤炭行业能源管理系统软件,提高统计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

(十六)加强政策研究。进一步提出完善发展煤炭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财税、价格、信贷等政策建议,推动煤炭行业走低碳发展道路。

(十七)做好技术咨询服务。充实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节能减排专家委员会人员,建立专家库,开展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咨询服务。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关键和共性技术开发,组织推广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项目,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十八)加强宣传教育。开展行业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和低碳运行培训。总结先进经验,普及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知识,提高节约和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来源:国家煤炭工业网

下载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