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发展大局保障改善民生努力开创宁远县扶贫移民事业科学发(精)[合集]

时间:2019-05-13 17:58: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服务发展大局保障改善民生努力开创宁远县扶贫移民事业科学发(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服务发展大局保障改善民生努力开创宁远县扶贫移民事业科学发(精)》。

第一篇:服务发展大局保障改善民生努力开创宁远县扶贫移民事业科学发(精)

服务发展大局 保障改善民生

努力开创宁远县扶贫移民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宁远县扶贫移民局)

一、“十一五”期间主要工作及成绩

(一)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生产生活水平。近年来,为有效改善“两区”基础设施,提高生产生活水平,我们积极争取资金,不断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一是逐年加大争取上级资金的力度。扶贫资金从2006年的660万元(包括省委张春贤书记在唐家漯村的扶贫点的扶贫资金200万元)增加到每年1000多万元,逐年增加200万元。移民资金从2006年的800多万元增加到2009年、2010年的1400多万元。二是不断改善基础设施。近年来,我们整合各部门基础设施项目资金2000多万元,先后为150个村修建通达公路350公里,为90个村修建通畅公路200公里;架设农村电网136千米;实施人畜饮水埋设管道100多公里;修建农田水利设施120处。三是社会事业不断发展。3年来共投入200多万元,新建小学9所,村文化室、村卫生室、基层党建活动中心三位一体共60个。同时及时开展各类农业技能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活动,不断提高贫困农户和移民综合素质。

(二)突出产业开发,增强扶贫开发“造血”功能。随着扶贫开发大格局的形成和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政策的实

施,产业开发已成为贫困农户和移民增产增收和脱贫致富的重要工作方式。我们立足产业脱贫,从调整移民产业结构、引进推广新技术、新项目、培养专业大户和示范户入手,不断发展壮大产业开发规模。一是连片开发经济林产业。五年来,我们开发经济林9870亩,其中油茶基地4870多亩,油桐基地3000多亩,楠木、竹木2000亩。按照保守估计,我县的油茶、油桐产业转化为经济效益后可为3000多户贫困农户和移民年人均创收500元以上。二是集中开发水果产业。在民间经济合作组织的推动下,我县共开发水果产业5830亩,其中萘李3892亩,脐橙1938亩。目前,萘李、脐橙等水果产业已促使贫困农户人均增收450元。三是积极开发

药材产业。在所有产业开发中,药材产业开发是投入少收效快的高效农业产业,在我们的积极扶持下,全县已开发药材产业7140亩,其中金银花4560亩,淮山2850亩。金银花、淮山等药材产业已使贫困农户和移民年人均增收500多元。四是扶持养殖产业。目前,已发展生猪养殖基地40多个,扶持养猪大户100多户,年出栏生猪2万多头,九嶷山兔养殖基地10多个,扶持养殖大户20多户,年出栏九嶷山兔1万多只。九嶷山兔和生猪养殖可使贫困农户和移民增收200多元。

(三)推进培训工作,提高“两区”人民综合素质。近年来,宁远县以生产大户、示范户、村组干部、青年农民和经济能人为对象,举办15期种养短期培训班,举办科技示

范户种养培训班、妇女“领头雁”培训班和青年能手培训班,共计3000人次受训;以“整村推进”村贫困农民为对象,开展10期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共计4000人次接受培训,以村级管理人员为对象,举办4期“村官”培训班,共计培训100名村级管理人员。通过培训,基本实现了户均1.5名劳动力转移就业,93.5%的贫困户掌握2项以上实用技术,实现经济创收近1亿元,人均增收540元,并使1万多名贫困人口从培训中受益,3000多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减贫,有效推动产业扶贫大发展。

二、“十二五”工作打算

“十二五”是宁远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新时期加快推进扶贫、移民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在“十二五”时期,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近期先后召开的中央常委会、政治局委员会、国务院常务会、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等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快转变贫困地区和库区经济发展方式,创新扶贫、移民工作体制机制,以“一体两翼”为基础,以“大扶贫”为支撑,以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为目标,加强产业化开发力度,深化项目经济管理,不断推动库区、移民区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进步,努力开创宁远县扶贫移民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宁远县扶贫移民工作总体目标是:以构建专项计划扶贫与惠农政策扶贫、社会各界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工作格局为重要平台,以深入开展产业开发、技能培训和提高库区、移民安置区和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水平为举措,以探

索地方扶贫法规建立健全为契机,不断推进扶贫、移民开发机制体制创新,不断提高扶贫移民队伍素质,不断增加移民和贫困农户收入水平,不断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努力开创扶贫移民事业科学发展新格局。

“十二五”期间宁远县扶贫移民开发工作,要按照省、市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宁远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宁远县经济社会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确定的任务,坚持科学发展,强化管理服务,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提高我县扶贫、移民工作科学发展水平,确保“十二五”高质量开局,高水平起步。

(一 继续开展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各项工作。适应宁远发展要求,努力开展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各项工作。一是抓基础,促进移民地区大变样。全面改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道路交通状况。通过整合部门资金和移民资金,对全县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道路交通进行全面新修和改建,确保“十二五”期内全县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实现村村通;全面改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教育环境,基本消除危房和建立健全移民子弟住宿补助制度;全面改善农田水利设施。重点突出烟基工程、农田机耕道、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金沟挂水库立项上马和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等,确保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在“十二五”期末实现旱涝保收;提高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文化卫生水平。重点对移民村级活动室、卫生室和党建活动室等进行修建,并加大村卫生室专业人员的培养、培训力度,确保“十二五”期末移民村活动室和卫生室达标率达95%以上。二是抓产业,促进移民收入大增加。深入开发主导产业,建立生产基地。继续开发经济林,以跻身全国油茶林示范基地试点县契机,到“十二五”期末,全县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发展油茶基地近3万亩。继续开发水果产业,改良萘李、草莓、脐橙等水果品种,到“十二五”期末,实现水果产业基地开

发3万亩以上,建成20多个特色旅游农庄。继续开发生猪养殖产业,到“十二五”期末移民规模猪场达50个以上;优化环境,扶持移民龙头企业。重点扶持九嶷山兔、九嶷山油茶、金银花等地方品牌和知名龙头企业。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可以规模发展龙头企业10个以上,实现年均创收1000万元以上;健全机制,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重点扶持九嶷山兔养殖、药材、水果、油茶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力争“十二五”期末实现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三是抓培训,促进移民素质大提升。结合劳动力市场需求,提高转移培训就业率。按照省、市移民局要求,加大投入,深入开展移民技能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实现移民户均2名以上劳动力接受劳动力转移培训,并实现稳定就业。深入开展短期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重点对移民后备劳动力进行专业技术学历培训,确保每位劳动力掌握2门以上实用技术,实现移民户均非农收入2000元以上;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围绕主导产业培训移民,提高培训实用性。按照“企业+产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断提高企业、政府和移民的收入水平。开展致富能人的实用技术培训。重点对有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的企业能人、种养大户等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确保特色支柱产业高质量、高水准发展。

(二 继续开展“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两

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是需要先试先行的试点工作,因此,我们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坚持特色试点。一是深入实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扩大覆盖面。要扶持贫困户发展种养加项目,提高贫困户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二是创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机制体制。在扶持对象上对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持政策,在制度安排上实行扶贫开发和生活救助“两轮驱动”,将不具备劳动能力的最贫困群体纳入

农村低保体系,形成“大扶贫”工作格局。三是进行帮扶措 施的探索。这是下段工作的重点也是试点工作的关键。四是 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省政府已经 把“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纳入为民办实事内容,对各级 政府进行目标管理考核。因此,我们要把“两项制度”有效 衔接工作提高到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高度,以饱 满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改变目前工作发展不

平衡的现状,通 过开展先进典型乡镇的现场观摩会等形式推进全县工作整 体水平。(三推动新时期“大扶贫”工作格局形成。为深入推进 推动新时期“大扶贫”工作格局形成。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不断开创包括政 府扶贫和社会扶贫在内的国家扶贫格局。这个新格局主要以 构建“大扶贫”为战略措施,以统一政府的职能责任、民营 组织的社会责任和全社会志愿精神为政策体系,不断提高扶 贫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因此,我们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推进 新格局的形成。一是完善政府职责体系。我们要把扶贫开发 放在统揽全局的高度促使政府建立健全新时期扶贫工作各 项政策,包括专项扶贫政策、行业部门支持政策、财政转移 支付政策、产业开发政策、金融扶持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人才支持政策等;建立财政投入扶贫开发资金不断增长的有 效机制;建立政府各部门支持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体系,包 括具体的目标任务,量化、考核,奖、惩等,通过采取可行 措施,使政府各部门将扶贫开发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加以落 实;要继续坚持以各级领导干部、部门开展定点扶贫的方式 认真抓好全县建设扶贫开发工作。二是营造社会扶贫浓厚氛 围。通过提供扶贫平台,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支持扶贫开发工 作;通过激发社会各界扶贫济困的强烈愿望,调动社会各界 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通过建立扶贫自愿者队伍,积极发 挥非政府组织支持扶贫开发的作用;通过企业与农户双赢的 6 互利合作方式,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参与扶贫开发。政府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投资环境,千方百计引进 那些能带动贫困农户增加收入的企业,能够推动特色产 业开发的企业,能够安排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企 业参与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四积极探索地方性扶贫法规建立。随着新时期扶贫工 积极探索地方性扶贫法规建立。探索地方性扶贫法规建立 作的深入开展,地方性扶贫法规的制定以一种必然姿态逐渐 进入大众视野、纳入日程。可以从政策倾斜、资金管理、部 门责任、资金投入、建立扶贫自愿者、激励社会贤能参与扶 贫等方面开展扶贫法规的建立。要履行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 职责,开展新时期扶贫工作调研,撰写提案,推动地方性扶 贫法规的建立健全;要在财税支持、投资倾斜、金融服务、产业扶持、土地使用、生态建设和人才保障等方面制定特殊 政策;要把少数民族、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的扶贫开发纳入经 济社会总体规划;要不断完善扶贫资

金使用管理办法。项目 资金实行专人、专帐、专户管理,定期对各类扶贫项目资金 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全面严格的检查、审计,确保扶贫资金安 全有效运行;要逐步建立财政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要建 立扶贫瞄准机制。把配套资金不大,劳动密集的项目交 给当地贫困农户实施,实现勤劳致富的目的等。这些扶 贫法规的建立健全对于规范扶贫活动,促进贫困人口和 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 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五)注重基本公共服务产品均等化,改善生产生活生 注重基本公共服务产品均等化,态条件。态条件。一是全面改善库区和贫困农村道路交通状况。通过 整合部门资金和扶贫资金,对全县库区和贫困村的道路交通 进行全面新修和改建,预计投入 5300 万元,确保 2015 年全 县通乡公路和通村或环村公路的覆盖率达 90%以上。二是全 面改善库区和贫困农村教育条件。2015 年底将投入 24500 到 7 万元,实现农村校舍改扩建 1609608平方米,基本消除学校 危房。三是全面改善农田水利设施。重点突出“烟基工程”、农田机耕道、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金沟挂水库立项上马和涔 天河水库宁远片扩建工程等建设,“十二五”期间水利设施 投入要达到 65697 万元。四是提高库区和贫困农村文化卫生 水平。重点对贫困农村村级活动室、卫生室和党建活动室等 进行修建,改善贫困乡镇和村的卫生设备,加大村卫生室专 业人员的培养、培训力度,确保 2015 年贫困村活动室和卫 生室达标率达 95%以上。(六全面推进油茶、烟草、金银花、九嶷山兔等十大支 全面推进油茶、烟草、金银花、九嶷山兔等十大支 十大 柱产业发展。一是深入开发主导产业,建立生产基地。继续 柱产业发展 开发经济林,利用跻身全国油茶产业示范基地县契机,到 2015 年底全县发展油茶基地 20 万亩。继续开发水果产业,初步形成特色农业旅游产业。改良萘李、草莓、脐橙等水果 品种,到 2015 年底,实现水果产业基地开发 10 万亩以上,建成 20 个特色旅游农庄。继续开发生猪养殖产业,到 2015 年底全县规模猪场达 1000 个以上。二是优化环境,扶持龙 头企业。重点扶持油茶、金银花等食用油和药材企业。预计 在 2015 年底可以规模发展这类龙头企业 30 个以上,实现年 均创收 150 万元以上。三是健全机制,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 织。重点扶持九嶷山兔养殖、药材、水果、油茶等农民专业 合作组织,预计 2015 年底全县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达 50 个左右,可以为贫困农户实现

利润人均 2000 元左右。(七创新农民培训模式。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增 创新农民培训模式。强脱贫致富本领是新时期必须坚持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大 力实施“雨露计划”。深入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 安置就业率,带动贫困家庭脱贫;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 技能培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农业实 用技术培训,为扩大劳务输出、提高农民就业创收能力创造 8 条件;要培育发展致富带头人。把培育、用好致富带头人作 为扶贫移民开发工作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充分发挥农村致 富带头人的“传、帮、带”作用,使其真正成为贫困农村经 济的“推进器”,农民致富的“领头雁”。存在的困难及工作建议 一是配合省、市工作,努力将宁远县纳入罗霄山脉连片 区域扶贫开发协作区和延伸区。宁远县不仅是湖南省扶贫开 发工作重点县,还是上世纪 80 年代全国 15 个科技贫困县之 一。同时,宁远县在地理位置上还处于罗霄山脉南端和南岭 山脉北端余脉地区。因此,从贫困程度和地理位置上看,宁 远县都应纳入目前国家重点扶持的 14 个连片特困地区的连 片特困县范围。二是加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的投入。在贫困 状况还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全县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等都有 待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三是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应该按照扶 持项目自身特点,延长扶持资金注入时间。要建立与扶贫开 发项目库相匹配的财政专项资金投入计划或资金到位台帐。四是应该建立产业开发项目后续服务专项资金。为提高扶贫 开发产业产品的商品转化率以及市场占有率,在产业开发的 整个链条中,尽量不要出现因扶持资金中断而出现产业开发 经济效益夭折的现象。五是县委、县政府出台措施,“大 推进 扶贫”工作格局的形成。六是推动地方性扶贫法规的建立健 全。9

第二篇:服务发展大局 保障改善民生 努力开创宁远县扶贫移民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服务发展大局 保障改善民生

努力开创宁远县扶贫移民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宁远县扶贫移民局)

一、“十一五”期间主要工作及成绩

(一)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生产生活水平。近年来,为有效改善“两区”基础设施,提高生产生活水平,我们积极争取资金,不断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一是逐年加大争取上级资金的力度。扶贫资金从2006年的660万元(包括省委张春贤书记在唐家漯村的扶贫点的扶贫资金200万元)增加到每年1000多万元,逐年增加200万元。移民资金从2006年的800多万元增加到2009年、2010年的1400多万元。二是不断改善基础设施。近年来,我们整合各部门基础设施项目资金2000多万元,先后为150个村修建通达公路350公里,为90个村修建通畅公路200公里;架设农村电网136千米;实施人畜饮水埋设管道100多公里;修建农田水利设施120处。三是社会事业不断发展。3年来共投入200多万元,新建小学9所,村文化室、村卫生室、基层党建活动中心三位一体共60个。同时及时开展各类农业技能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活动,不断提高贫困农户和移民综合素质。

(二)突出产业开发,增强扶贫开发“造血”功能。随着扶贫开发大格局的形成和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政策的实

施,产业开发已成为贫困农户和移民增产增收和脱贫致富的重要工作方式。我们立足产业脱贫,从调整移民产业结构、引进推广新技术、新项目、培养专业大户和示范户入手,不断发展壮大产业开发规模。一是连片开发经济林产业。五年来,我们开发经济林9870亩,其中油茶基地4870多亩,油桐基地3000多亩,楠木、竹木2000亩。按照保守估计,我县的油茶、油桐产业转化为经济效益后可为3000多户贫困农户和移民年人均创收500元以上。二是集中开发水果产业。在民间经济合作组织的推动下,我县共开发水果产业5830亩,其中萘李3892亩,脐橙1938亩。目前,萘李、脐橙等水果产业已促使贫困农户人均增收450元。三是积极开发药材产业。在所有产业开发中,药材产业开发是投入少收效快的高效农业产业,在我们的积极扶持下,全县已开发药材产业7140亩,其中金银花4560亩,淮山2850亩。金银花、淮山等药材产业已使贫困农户和移民年人均增收500多元。四是扶持养殖产业。目前,已发展生猪养殖基地40多个,扶持养猪大户100多户,年出栏生猪2万多头,九嶷山兔养殖基地10多个,扶持养殖大户20多户,年出栏九嶷山兔1万多只。九嶷山兔和生猪养殖可使贫困农户和移民增收200多元。

(三)推进培训工作,提高“两区”人民综合素质。近年来,宁远县以生产大户、示范户、村组干部、青年农民和经济能人为对象,举办15期种养短期培训班,举办科技示

范户种养培训班、妇女“领头雁”培训班和青年能手培训班,共计3000人次受训;以“整村推进”村贫困农民为对象,开展10期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共计4000人次接受培训,以村级管理人员为对象,举办4期“村官”培训班,共计培训100名村级管理人员。通过培训,基本实现了户均1.5名劳动力转移就业,93.5%的贫困户掌握2项以上实用技术,实现经济创收近1亿元,人均增收540元,并使1万多名贫困人口从培训中受益,3000多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减贫,有效推动产业扶贫大发展。

二、“十二五”工作打算

“十二五”是宁远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新时期加快推进扶贫、移民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在“十二五”时期,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近期先后召开的中央常委会、政治局委员会、国务院常务会、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等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快转变贫困地区和库区经济发展方式,创新扶贫、移民工作体制机制,以“一体两翼”为基础,以“大扶贫”为支撑,以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为目标,加强产业化开发力度,深化项目经济管理,不断推动库区、移民区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进步,努力开创宁远县扶贫移民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宁远县扶贫移民工作总体目标是:以构建专项计划扶贫与惠农政策扶贫、社会各界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工作格局为重要平台,以深入开展产业开发、技能培训和提高库区、移民安置区和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水平为举措,以探

索地方扶贫法规建立健全为契机,不断推进扶贫、移民开发机制体制创新,不断提高扶贫移民队伍素质,不断增加移民和贫困农户收入水平,不断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努力开创扶贫移民事业科学发展新格局。

“十二五”期间宁远县扶贫移民开发工作,要按照省、市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宁远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宁远县经济社会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确定的任务,坚持科学发展,强化管理服务,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提高我县扶贫、移民工作科学发展水平,确保“十二五”高质量开局,高水平起步。

(一)继续开展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各项工作。适应宁远发展要求,努力开展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各项工作。一是抓基础,促进移民地区大变样。全面改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道路交通状况。通过整合部门资金和移民资金,对全县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道路交通进行全面新修和改建,确保“十二五”期内全县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实现村村通;全面改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教育环境,基本消除危房和建立健全移民子弟住宿补助制度;全面改善农田水利设施。重点突出烟基工程、农田机耕道、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金沟挂水库立项上马和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等,确保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在“十二五”期末实现旱涝保收;提高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文化卫生水平。重点对移民村级活动室、卫生室和党建活动室等进行修建,并加大村卫生室专业人员的培养、培训力度,确保“十二五”期末移民村活动室和卫生室达标率达95%以上。二是抓产业,促进移民收入大增加。深入开发主导产业,建立生产基地。继续开发经济林,以跻身全国油茶林示范基地试点县契机,到“十二五”期末,全县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发展油茶基地近3万亩。继续开发水果产业,改良萘李、草莓、脐橙等水果品种,到“十二五”期末,实现水果产业基地开

发3万亩以上,建成20多个特色旅游农庄。继续开发生猪养殖产业,到“十二五”期末移民规模猪场达50个以上;优化环境,扶持移民龙头企业。重点扶持九嶷山兔、九嶷山油茶、金银花等地方品牌和知名龙头企业。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可以规模发展龙头企业10个以上,实现年均创收1000万元以上;健全机制,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重点扶持九嶷山兔养殖、药材、水果、油茶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力争“十二五”期末实现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三是抓培训,促进移民素质大提升。结合劳动力市场需求,提高转移培训就业率。按照省、市移民局要求,加大投入,深入开展移民技能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实现移民户均2名以上劳动力接受劳动力转移培训,并实现稳定就业。深入开展短期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重点对移民后备劳动力进行专业技术学历培训,确保每位劳动力掌握2门以上实用技术,实现移民户均非农收入2000元以上;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围绕主导产业培训移民,提高培训实用性。按照“企业+产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断提高企业、政府和移民的收入水平。开展致富能人的实用技术培训。重点对有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的企业能人、种养大户等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确保特色支柱产业高质量、高水准发展。

(二)继续开展“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是需要先试先行的试点工作,因此,我们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坚持特色试点。一是深入实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扩大覆盖面。要扶持贫困户发展种养加项目,提高贫困户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二是创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机制体制。在扶持对象上对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持政策,在制度安排上实行扶贫开发和生活救助“两轮驱动”,将不具备劳动能力的最贫困群体纳入

农村低保体系,形成“大扶贫”工作格局。三是进行帮扶措施的探索。这是下段工作的重点也是试点工作的关键。四是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省政府已经把“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纳入为民办实事内容,对各级政府进行目标管理考核。因此,我们要把“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提高到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高度,以饱满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改变目前工作发展不平衡的现状,通过开展先进典型乡镇的现场观摩会等形式推进全县工作整体水平。

(三)推动新时期“大扶贫”工作格局形成。为深入推进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不断开创包括政府扶贫和社会扶贫在内的国家扶贫格局。这个新格局主要以构建“大扶贫”为战略措施,以统一政府的职能责任、民营组织的社会责任和全社会志愿精神为政策体系,不断提高扶贫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因此,我们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推进新格局的形成。一是完善政府职责体系。我们要把扶贫开发放在统揽全局的高度促使政府建立健全新时期扶贫工作各项政策,包括专项扶贫政策、行业部门支持政策、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产业开发政策、金融扶持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人才支持政策等;建立财政投入扶贫开发资金不断增长的有效机制;建立政府各部门支持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体系,包括具体的目标任务,量化、考核,奖、惩等,通过采取可行措施,使政府各部门将扶贫开发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加以落实;要继续坚持以各级领导干部、部门开展定点扶贫的方式认真抓好全县建设扶贫开发工作。二是营造社会扶贫浓厚氛围。通过提供扶贫平台,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支持扶贫开发工作;通过激发社会各界扶贫济困的强烈愿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通过建立扶贫自愿者队伍,积极发挥非政府组织支持扶贫开发的作用;通过企业与农户双赢的

互利合作方式,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参与扶贫开发。政府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投资环境,千方百计引进那些能带动贫困农户增加收入的企业,能够推动特色产业开发的企业,能够安排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企业参与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

(四)积极探索地方性扶贫法规建立。随着新时期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地方性扶贫法规的制定以一种必然姿态逐渐进入大众视野、纳入日程。可以从政策倾斜、资金管理、部门责任、资金投入、建立扶贫自愿者、激励社会贤能参与扶贫等方面开展扶贫法规的建立。要履行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职责,开展新时期扶贫工作调研,撰写提案,推动地方性扶贫法规的建立健全;要在财税支持、投资倾斜、金融服务、产业扶持、土地使用、生态建设和人才保障等方面制定特殊政策;要把少数民族、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的扶贫开发纳入经济社会总体规划;要不断完善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办法。项目资金实行专人、专帐、专户管理,定期对各类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全面严格的检查、审计,确保扶贫资金安全有效运行;要逐步建立财政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要建立扶贫瞄准机制。把配套资金不大,劳动密集的项目交给当地贫困农户实施,实现勤劳致富的目的等。这些扶贫法规的建立健全对于规范扶贫活动,促进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五)注重基本公共服务产品均等化,改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一是全面改善库区和贫困农村道路交通状况。通过整合部门资金和扶贫资金,对全县库区和贫困村的道路交通进行全面新修和改建,预计投入5300万元,确保2015年全县通乡公路和通村或环村公路的覆盖率达90%以上。二是全面改善库区和贫困农村教育条件。到2015年底将投入24500

万元,实现农村校舍改扩建1609608平方米,基本消除学校危房。三是全面改善农田水利设施。重点突出“烟基工程”、农田机耕道、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金沟挂水库立项上马和涔天河水库宁远片扩建工程等建设,“十二五”期间水利设施投入要达到65697万元。四是提高库区和贫困农村文化卫生水平。重点对贫困农村村级活动室、卫生室和党建活动室等进行修建,改善贫困乡镇和村的卫生设备,加大村卫生室专业人员的培养、培训力度,确保2015年贫困村活动室和卫生室达标率达95%以上。

(六)全面推进油茶、烟草、金银花、九嶷山兔等十大支柱产业发展。一是深入开发主导产业,建立生产基地。继续开发经济林,利用跻身全国油茶产业示范基地县契机,到2015年底全县发展油茶基地20万亩。继续开发水果产业,初步形成特色农业旅游产业。改良萘李、草莓、脐橙等水果品种,到2015年底,实现水果产业基地开发10万亩以上,建成20个特色旅游农庄。继续开发生猪养殖产业,到2015年底全县规模猪场达1000个以上。二是优化环境,扶持龙头企业。重点扶持油茶、金银花等食用油和药材企业。预计在2015年底可以规模发展这类龙头企业30个以上,实现年均创收150万元以上。三是健全机制,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重点扶持九嶷山兔养殖、药材、水果、油茶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预计2015年底全县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达50个左右,可以为贫困农户实现利润人均2000元左右。

(七)创新农民培训模式。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增强脱贫致富本领是新时期必须坚持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大力实施“雨露计划”。深入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安置就业率,带动贫困家庭脱贫;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扩大劳务输出、提高农民就业创收能力创造

条件;要培育发展致富带头人。把培育、用好致富带头人作为扶贫移民开发工作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充分发挥农村致富带头人的“传、帮、带”作用,使其真正成为贫困农村经济的“推进器”,农民致富的“领头雁”。

存在的困难及工作建议

一是配合省、市工作,努力将宁远县纳入罗霄山脉连片区域扶贫开发协作区和延伸区。宁远县不仅是湖南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还是上世纪80年代全国15个科技贫困县之一。同时,宁远县在地理位置上还处于罗霄山脉南端和南岭山脉北端余脉地区。因此,从贫困程度和地理位置上看,宁远县都应纳入目前国家重点扶持的14个连片特困地区的连片特困县范围。二是加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的投入。在贫困状况还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全县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等都有待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三是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应该按照扶持项目自身特点,延长扶持资金注入时间。要建立与扶贫开发项目库相匹配的财政专项资金投入计划或资金到位台帐。四是应该建立产业开发项目后续服务专项资金。为提高扶贫开发产业产品的商品转化率以及市场占有率,在产业开发的整个链条中,尽量不要出现因扶持资金中断而出现产业开发经济效益夭折的现象。五是县委、县政府出台措施,推进“大扶贫”工作格局的形成。六是推动地方性扶贫法规的建立健全。

第三篇:服务发展保障民生努力开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新局面

服务发展 保障民生

努力开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新局面

——鬲向前厅长在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是经省政府批准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总结 “十一五”期间的工作,分析“十二五”时期的形势任务,部署2011年的主要工作。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去年11月份,赵正永代省长专门听取我厅工作汇报,对做好今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娄勤俭常务副省长又出席今天的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这是对我们的巨大鼓舞和鞭策。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十一五”时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最快、取得成绩最大、发挥作用最突出的历史时期。五年来,我们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突发蔓延、地震洪涝灾害频发、自身机构改革任务繁重等挑战,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全系统干部职工团结一心、力克时艰,从容应对挑战,及时化解风险,圆满完成了各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目标任务。

(一)突出就业政策落实和重点群体就业,就业目标全面完成,扩大就业与经济发展实现良性互动。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就业工作安排部署,把促进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深入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千方百计促进和扩大就

万人。一是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完善了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出台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意见,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创新了全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标志着我省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在制度层面实现了全覆盖,走在全国前列。建立了覆盖城镇各类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市级统筹,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近20亿元,妥善解决了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历史遗留问题。完善了失业保险市级统筹、省级调剂金制度,实行“五缓四减三补贴两协商”政策,开展援企稳岗工作,失业保险基金互济能力不断增强。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工伤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体系基本建立。二是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十一五”期间,连续每年调整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人均基本养老金达到1382元。稳步提高参保人员医疗保障水平,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保住院医疗费平均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0%和50%以上,建立了门诊慢性病统筹制度,实现了医疗费据实结算,开展了异地结算,极大地方便了参保人员。连续每年调整失业保险待遇,保障水平居全国前列。工伤保险待遇连续调整提高,工伤职工伤残津贴人均增加630元,“老工伤”人员纳入统筹管理,较好地解决了工伤职工待遇偏低的突出问题。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各项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基金运行总体安全平稳。三是养老保险经办能力进一步提升。养老保障经办服务标准体系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评估验收,实现了省内养老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陕西社保”成为全国人社系统标准 化建设的知名品牌。全面开展了金保工程一期项目建设,实 现了全省三级网络的全覆盖。

(三)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人才服务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日益突出。截止“十一五”末,全省专业技术人才达128万人,技

(四)积极稳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更加规范,人才活力得到有效激发。一是公务员制度不断完善。全面实施公务员法,公务员管理进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严把公务员入口关,坚持凡进必考,五年为全省各级各部门公开招录公务员和工作人员2.1万名。在公务员职务晋升上,实行竞争上岗制度,建立健全了优胜劣汰选拔任用机制。公务员初任、任职、业务和知识更新等四类培训的参训率不断提高,每年大约有5万多人次参加培训。加强政府表彰力度,不断树立典型,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先后出台聘用合同管理、公开招聘、岗位设置管理等政策文件,推动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有序进行。全面实施事业单位人员公开招聘,初步建立了事业单位人员招聘模式。在全国率先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首次岗位设置基本完成,初步实现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变。三是职称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在卫生、教育、农业、文化、广电等系统实行职称分类管理改革,突出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实际表现、能力水平和为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在宝鸡市开展了国家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四是军官安置制度进一步加强。以功绩制、双向选择和政府包底相结合的分配办法为重点,不断完善考试考核选用办法,健全公平、公正、公开安置机制,圆满完成了中央每年下达的军转安置任务,基本做到军转干部、用人单位和部队“三满意”。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各项保障待遇落实到位,军转干部专业培训和个性化创业培训取得良好效果。健全了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和维稳工作责任机制,开展了人社系统领导干部下访7140名企业军转干部活动,把各项解困政策落实到每名企业军转干部。

(五)稳步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工资分配关系逐步理顺,工资收入水平稳步提高。按照先易后难、先规范后理顺的思路,积极稳妥地推进了工资收

优活动,强化全系统思想、组织、能力、作风和廉政建设。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不断加强政务公开、调查研究、规划统计、新闻宣传、信访维稳、考试培训等工作。加快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信息化建设。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发挥大部门体制优势,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必须自觉坚定地用科学发展观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找准工作定位,及时跟进省委省政府部署,用足用好各项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齐心协力的工作格局;必须坚持分类指导、典型引路,带动面上工作的开展;必须坚持加强基础建设、注重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更好地保证中心工作顺利开展。

“十一五”时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凝结着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单位和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厅党组向关心支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单位,向全系统干部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做好 “十二五”时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省委十一届七次会议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对“十二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了安排部署。做好“十二五”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我们一定要紧扣科学发展、富民强省这个主题,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个主线,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提出的一系列新要求。

(一)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对促进就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省委十一届七次全

这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和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公平公正、充满活力的人事管理制度。

(五)维护社会稳定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随着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的相继实施,劳动者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劳动关系中潜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显现;劳动者要求提高岗位稳定性、工资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而引发的新矛盾增加;人事争议案件也呈上升趋势。我们要注重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加强调解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着力解决新形势下劳动关系领域出现的突出问题,不断消除劳动关系领域不稳定的因素,努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十二五”时期将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既面临严峻挑战,也面临难得发展机遇。我们要迎接挑战,抢抓机遇,在新的起点上奋力开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新局面,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才保证更加有力、人事制度更加完善、收入分配关系更加合理、劳动关系更加和谐、公共服务更加便捷的目标,为建设西部强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努力完成2011年各项目标任务

做好2011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对于 “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首战取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1年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部署,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实施充分就业的发展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注重解决重

完善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健全县、乡、村就业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异地输出、就地就近就业、自主创业和进城落户农村居民就业。进一步加强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援助工作,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全面落实各类就业扶持政策,及时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再就业。

三是大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积极做好首批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绩效考核评估活动准备工作,全面推进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带动更多的人实现就业。继续组织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扩大大学生创业基金扶持范围和扶持力度,逐步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加强对大学生创业典型的宣传推广,增强大学生创业能力,促进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成功创业。创新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模式和担保基金运作机制,巩固小额担保贷款发展的良好态势,进一步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规模,为自主创业提供有力的信贷支持。

四是加快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贯彻落实好困难企业转岗和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和培训券管理等政策规定,全面兑现培训补贴政策,大规模开展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切实增强各类人员的就业能力。重点做好大学生、回乡农民工的创业培训工作,提高创业成功率。加快实施全省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规划,全面实施以免费服务和统筹管理为基础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制度。加强就业失业登记工作,实现就业失业实名制管理,搭建覆盖全省的就业信息监测平台,建立全省人力市场供求信息发布制度和动态分析。认真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专项活动,为各类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建立就业信息监测制度和全省人力资源供求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加强职业供求信息分析工作,提高就业信息服务质量水平。

三是在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上取得突破。2011年按照高于10%的增幅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进一步提高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分别稳步提高到75%和60%以上,普遍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门诊统筹。适时调整工伤保险待遇,加强对已纳入统筹保障“老工伤”人员的服务管理。进一步提高医疗、失业、生育保险保障水平,保证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支付和发放。全面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对新征地农民做到先保后征,使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四是在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上取得突破。继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开展医疗、失业保险基金管理使用检查和新农保基金管理情况专项检查。推进社会保险基金监管软件联网应用,提升监管能力。积极探索基金监督工作新途径,建立医疗保险基金监督专家库。加强基金监督队伍建设,建立基金义务监督员制度,贯彻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检查证管理规程,推进持证上岗和依法监督。

五是在加强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上取得突破。做好《社会保险服务总则》贯彻实施工作。继续加强标准化试点工作,积极做好标准化培训,不断强化标准化推广和实施力度。加强社会保险内控和稽核工作,积极推进企业离退休人员指纹认证工作,开展社会保险经办风险管理和内控制度运行情况检查。完善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标准,加快业务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展新农保经办标准化工作。加强工伤保险医疗机构、康复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的协议管理工作。

(三)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突出抓好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作为政府人才综合管理部门,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就是要落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以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3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的后续管理和“三支一扶”工作。

(四)大力吸引国外智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引进国外智力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实施引智项目带动,大力引进国外智力。

一是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专家和人才。围绕“一高地四基地”建设,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引进各类拔尖人才,特别是掌握关键技术、带动新兴学科和产业发展急需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加强全省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加大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和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来陕创业的资助力度。加大农业引智力度,加快中外农业科技合作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合作国际化水平。实施各项引智计划和项目,大力开发海外高层次人才资源,拓宽引进海外智力渠道。

二是进一步提高出国(境)培训质量和效益。积极开发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完善出国(境)培训管理制度和措施,加强因公出国(境)培训归口管理。继续加大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中长期出国培训的工作力度,组织实施各项重点培训项目。

三是规范和完善外国专家管理。改善引智环境,完善引智政策,创新外国专家表彰激励机制和聘用合同争议解决机制,依法保障国外人才和聘用单位的合法权益。继续做好“三秦友谊奖”的评选表彰和“国家友谊奖”人选的推荐工作。建立健全行政许可责任制和检查监督机制,做好行政许可证件和外国专家证件发放工作。

(五)完善公务员制度,进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建立现代服务型政府,离不开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我们要在创新机制、规范管理、提升能力上下功夫,全面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5业技术二级岗位实施工作。贯彻落实全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座谈会精神,完善和改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方式方法,提高公开招聘工作规范化水平,力争基本实现公开招聘“全覆盖”。

二是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巩固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成果,开展正高级审计师职称改革试点工作。继续做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清理规范工作。进一步改革完善职称评审政策,加强各级职称评委会管理。加强人事考试机构建设,切实提高考试保障水平。

三是深化军转安置工作改革。不断完善军转干部考试考核选用办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平、公正、公开的安置工作机制。拓宽安置渠道,加大引导军转干部到基层工作的力度,切实完成2011年军转干部安置任务。进一步规范自主择业管理服务工作,推进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个性化培训。强化军转干部适应性和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完善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补贴正常增长机制和解困维稳工作机制,切实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和稳定工作。

(七)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形成合理有序的工资收入分配格局

收入分配问题涉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我们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是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深化公务员收入分配改革,研究职务与级别并行制度和工资待遇向基层倾斜办法等政策。调查研究全省公务员津贴补贴情况,配合做好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

二是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继续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进一步完善我省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研究核定省直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研究制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处分处

7专项行动,进一步提高小企业和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指导企业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依法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加强对职工的人文关怀。稳步推进集体合同制度,实施“彩虹计划”,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进一步扩大集体合同覆盖面。加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共同研究解决有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继续推进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进街道(社区)、乡镇。巩固和扩大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活动覆盖面,推动创建活动向基层延伸。

三是加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力度。加强制度建设,制定仲裁员办案行为规范和仲裁案件处理质量意见。以涉及劳动报酬和集体劳动争议,特别是重大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为重点,提高案件审理质量和效率,仲裁结案率达到90%以上。探索开展事业单位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做好事业单位人事争议处理工作。着力推进“两基”建设,有序推动部分国有企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示范工作,加强乡镇街道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探索建立重大劳动人事争议应急调解协调机制。

四是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联合有关部门在全省范围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等专项执法检查。加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加强对重大案件的现场督办和跟踪回访。建立跨地区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协查机制,实行劳动保障重大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制度。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和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标准化、执法规范化、人员专业化建设,提高监察执法效能。

(九)加强基础建设,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

加强基础建设是推进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我们要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统计、信息化、调查研究、政务公开、信访维稳等服务大局的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

(十)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树立良好形象

全面完成2011年目标任务,关键在我们这支队伍。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切实打牢我们事业发展的组织基础。目前,省市两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县级机构改革大多数正在进行,要充分利用这个契机,着力抓好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真正实现思想上形成共识、工作上形成合力、制度上形成统一、文化上形成风格、服务上形成品牌的目标。要完善竞争上岗制度,营造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要以提高干部政治业务素质为目标,积极开展大规模干部培训,重点抓好基层干部培训。要牢固树立求真务实作风,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注重发现和总结基层创造的经验,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活动,推进系统政风行风建设。要按照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五年工作规划的要求,积极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用实际行动维护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良好形象。

同志们,事业维艰,奋斗以成。困难和挑战考验着我们,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省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努力完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工作任务,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第四篇:加强社会事业发展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强社会事业发展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加强就业扶持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全年完成就业培训8000人、安置就业7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组织做好社保扩面工作,扩大城乡养老、医疗保险的覆盖面,认真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社会救助配套政策,保障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二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积极推进燃煤锅炉并网改造,扩大城区热电联产供热面积,启动化工工业园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项目建设。加大对重点排污企业、城区燃煤锅炉的监测检查力度,实行市民举报奖励机制,严管重罚,严厉查处超标排污行为。三着力提升文化服务水平。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编制米东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支持发展文化产业。加大公共文化建设投入,加快米东区文化活动中心后续工程建设进度。抓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新疆花儿”的挖掘、保护、创新和传承工作,筹备举办首届“新疆花儿”艺术节。继续开展“百日文化广场”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努力提升群众文化活动水平。四积极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认真做好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考核验收和自治区科普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协调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学前教育,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进一步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做好重大疾病、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工作。加快城乡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成中医院、人民医院综合楼续建项目;组织实施米东区急救中心、中医院辅楼、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项目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基本药物制度。

第五篇:服务发展 保障民生 努力提升服务质效

服务发展 保障民生 努力提升服务质效 服务发展?保障民生?努力提升服务质效 荆州开发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14年7月16日)?

国家级荆州开发区是全市开放开发的主平台,工业壮腰的主战场,肩负着荆州市经济跨越发展的重任,开发区劳动保障局作为开发区内设机构,承担着开发区公共就业服务、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和和谐劳动关系等重要民生工作,直接关系到开发区广大群众及企业的利益。近年来,我局根据开发区工作实际,把握服务发展、保障民生这个重点,突破机构和队伍建设这个难点,不断提升干部队伍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提升服务质效。

一、把握重点,全力服务发展和保障民生

开发区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我局紧紧围绕招商引资中心工作,结合工作职能,把引资与引智相结合,招工与培养相结合,保障与就业相结合,把握重点,破解难点,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开发区发展。一是缓解企业用工难题。上半年,组织开发区81家企业参加各类招聘活动13场,组织17场求职考察活动,累计招聘人数6352人,满足了企业用工需求。二是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与长江大学等9所大中专院校签订合作协议,促进校地企三方合作,建设省级实习实训基地2个,开设订单班4个,定向招生200人,安排116名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推荐983名应届毕业生到企业就业。三是加强就业援助。组织开发公益性岗位214个,帮助失地农民、大龄失业人员、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受理1011名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申报社保补贴,发放补贴资金286.8万元;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指导帮扶被征地农民等81个创业户开展创业活动。四是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近年来,开发区大力推进被征地农民参保工作,筹资九千多万元,组织6827人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2198人参加了基本生活保障;组织28358人参加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了社会保障制度全覆盖。五是寓服务于执法之中。为重点工业企业开通劳动保障年审绿色通道,完成166家企业劳动保障年审工作,指导30多家企业完善劳动合同,将工伤认定和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联动开展,工作人员既是劳动保障监察员,也是工伤认定调查员和调解员,工作受理顺利、办理快捷,维护了劳动者权益,减轻了企业负担。六是在全市率先开展“湖北省专家博士后荆州服务行”活动。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在菲利华等5家企业建立了博士后产业基地。积极与省人社厅、省科协、武汉纺织大学联系,举办了专家博士后荆州服务行启动仪式,签订校地企合作协议7项,举办高层次人才知识讲座2场。

二、突破难点,打造团结和谐服务队伍

团结和谐的队伍建设是优质服务的重要保障。开发区在机构和队伍建设上,和其他县市区相比,有先天性的不足。随着部门业务职能不断下沉,开发区劳动保障部门职能越来越强,这对我们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服务企业和队伍建设上,开发区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职能单一。由于开发区劳动保障局没有相应机构和职能,开发区企业和群众只能到市局办理相关业务,来往路途远,企业和群众意见较大。希望市局在开发区办理社保经办窗口,并对新进企业和项目社保相关业务予以政策倾斜。二是企业劳保人员业务不熟。开发区新进项目由于地方差异,对荆州市劳动保障政策、业务流程不熟,导致办事不顺,希望市局组织企业人力资源工作人员专项培训。三是校企合作推进不快。目前开发区企业已经与9家中高职业院校开展合作,但仍不能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希望市局协调中心城区及县市区中高职业院校,与开发区企业进行合作。四是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不高。开发区从事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协理员素质良莠不齐,服务能力、服务水平与园区企业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

上述困难和问题开发区劳动保障部门过去一直存在,现在日益凸显。我们认为,尽管开发区进行了机构体制改革和管辖区域调整,但开发区劳动保障部门服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服务宗旨一直不能改变,必须迎难而上,需打造一支团结和谐、优质高效地服务队伍。近两年来,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突破队伍建设的难点,以能力的提升促进服务的优质高效:

一是加强培训提升素质。组织开发区乡镇城乡居保负责人参加了人社部在合肥举办为期5天的政策培训班,积极参加省、市统一组织的各类培训;间周一次组织局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学习,提升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2013年8月份,在沙市农场会议室举办了4个乡镇劳动保障站所工作人员、61个村劳动保障协理员劳动保障业务专项培训。二是注重交流,开阔眼界。积极学习先进经验,组织区、乡镇城乡居保经办人员到石首、松滋、荆州区参观学习;组织全局工作人员参加“湖北省专家博士后荆州服务行”人力资源专题讲座学习活动。三是问计于民,补强短板。服务对象的需求和满意度是检验我们工作的标准。我们先后召集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劳动保障站所工作人员、社区群众代表座谈,面对面问需问计,征求园区企业和辖区群众对用工、公共就业、社会保障、劳动维权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重点收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比如中小企业和新投产重点项目用工难问题,局领导班子进行认真研究,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收集企业的用工信息,通过省电视台垄上频道“打工服务社”等媒体发布;组织大中专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引导本地大中专毕业生就地就业等方式,缓解企业用工难题。

三、明确要点,努力提升服务质效

开发区面临转型升级关键期,我们将紧紧围绕开发区中心工作,克服现有困难,坚持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提升服务效能为核心,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以“四化”为目标,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民生、服务稳定、服务发展。

(一)规范管理,推进服务标准化。一是统筹推进乡镇、村居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形成行政审批、便民服务、电子政务、投诉监督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使劳动保障平台服务功能得到全面提升。二是建立健全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标准及监督考评标准。三是推行首问负责、AB角岗位、一次性告知、承诺办理等配套管理制度,形成“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理”的规范运行模式。

(二)创新服务,推进办事便捷化。一是为开发区重点企业和项目开辟绿色通道,通过马上办理、服务上门等方式,为企业提供用工指导、免费上门培训等服务。二是在区、镇、村三级劳动保障服务大厅设立公共就业、养老保险、劳动维权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办事窗口,提供政务公开、政策咨询与指导等服务。三是为居民提供全程代办服务。由乡镇、村居劳动保障协理员为城乡居民免费全程代社保补贴、城乡居保退休(死亡)申报等事项,实现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乡镇”。

(三)高效履责,推进监督立体化。着力构建行政监察和网络监察、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等相结合的立体监督网络。加强对举报投诉案件办理,并通过满意度评价器、随机回访等方式,让群众民主评判服务效能,督促各级劳动保障服务工作人员依法高效履责,树立劳动保障部门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提升素质,推进培训体系化。一方面,积极参加国家、省、市政策规定、业务知识培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邀请省、市劳动保障政策专家、业务骨干来开发区讲座,逐步实现局机关工作人员“人人会讲政策,个个熟悉业务”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加大乡镇、村居劳动保障协理员的培训力度。根据不同层次的工作人员所需掌握的业务知识,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方式,有的放矢地来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倾力打造一支优质高效的服务团队。

下载服务发展大局保障改善民生努力开创宁远县扶贫移民事业科学发(精)[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服务发展大局保障改善民生努力开创宁远县扶贫移民事业科学发(精)[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