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理念抓好基层党建工作(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3 17:32: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法治理念抓好基层党建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法治理念抓好基层党建工作》。

第一篇:以法治理念抓好基层党建工作

将法治思维和法制方式贯穿始终

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做出了战略部署,并且将党内法规体系纳入法制体系建设,这是我党践行法制理念、实现党的执政方式领导方式法制化现代化的重大决策。基层党建作为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自觉地将法制思维和法制方式贯穿始终,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深入开展。

党的十八大以后,法制思维为什么一度成为热词?十八届四中全会为什么要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这是因为新的发展形势与法制建设的需要已不相适应,当前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权力意识空前提高,靠过去行政思维、人治思维治国理政已经行不通了;有些法律法规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性操作性针对性不强;执法领域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甚至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等突出问题;司法不公、司法公信力不高等突出问题,这其中贯穿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坚持了问题导向。同样,我们为什么要以法制理念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也是因为我们基层党建工作中还存在体制机制不够规范完善、工作责任落实不够到位,部分基层干部处事不公、在群众中缺乏威信,组织生活会开展的不够经常和严肃、党员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发展党员程序不够规范,一些工作安排部署多、跟踪问效不够等许多突出问题,这些突出问题的破解,需要我们用法制理念和法制方式来解决,说到底就是要改变过去工作要求不高、可变通、随意性大、管理缺乏抓手、评价缺乏标尺等现象,从健全体制机制、强化监督管理、规范工作程序、实行目标管理等方面入手破解基层党建工作难题,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治党这条主线,从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要体现出“严”、“实”精神,真正做到软件硬抓、虚功实做,将挂在嘴上、停留在文件上但没有落地的工作进一步做实,将一些无形的工作有形化,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既把法治的理念贯穿到谋划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的全过程,成为一种思路、一种方法,又要把党建工作法治化作为检验和体现基层党建工作的落脚点,成为一种成效、一种目标,充分发挥基层

级党委书记要进行点评,而且同级班子成员也要进行点评,同时,要求各乡镇组织村(社区)党组织也要开展述职评议,县直部门党委也要组织所属党支部开展述职评议。对述职承诺的内容要严格兑现,年底要进行督查和考核。通过从严从实要求,切实将述职评议过程变为谋划推动基层党建的过程,促使各级党组织书记牢固树立“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的理念,强化抓党建的主角意识和主动精神。四要进一步完善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办法,要修订完善科学的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办法,坚持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加大对基层党建工作的考核权重,突出抓好对各级党组织一把手履行管党责任的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把党建工作成效作为奖惩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五要进一步强化党建目标管理。要按照新的工作形式和内容,及时修订完善基层党建目标管理责任书,逐级分解任务,推动工作落实。同时,实行基层党建项目化管理,围绕城乡一体化建设、扶贫开发、双联行动等重点工作,精心谋划实施一批党建创新项目,由领导干部挂靠跟踪包抓,年中开展党建项目观摩点评活动,做到党建创新项目与经济项目同谋划、同检查、同考核,真正使软任务变成硬指标,以此带动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六是要建立经常性的督促检查机制。党委每月要召开一次党委会研究基层党建工作,党委部门每季度要对基层党建工作督促检查一次,及时掌握工作开展情况,对督查内容量化打分、专门通报,将全年督查情况作为年终考核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依据。

二是要以法治理念从严从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党章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部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不强,一些党建工作措施流于形式、落实不够到位的问题,我们要按照党章要求,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是坚持整顿后进与选树先进并重。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转化常态机制,每年倒排确定一批后进党组织列为重点整顿对象,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实现经常性整顿转化提高,有效发挥作用,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属性和功能,真正成为一个个坚强堡垒;另一方面,要结合开展先锋引领“五项争创”活动,拿出一定的资金,从各领域着力选树表彰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真正把先锋引领

守法,带头依法办事,同时引导群众遵法守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推动发展,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建设法治社会的坚强堡垒。三是要以法治理念从严从实加强队伍建设。当前,党员队伍建设普遍存在缺乏载体和抓手、日常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等问题,必须按照从严从实的要求,全力抓好五支队伍建设。一要从严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关键是要打造一支以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的带头人队伍。针对近年来村党组织换届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早谋划加强村级后备队伍建设,每个村按照1:2的比例建立后备人才库,采取教育培训、结对帮带等办法抓好跟踪培养,努力为下一次换届育好“苗子”,着力解决村级组织后继乏人的问题。要牢牢抓住基层党员干部法治能力建设这一重点,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法治培训,引导他们树立法律至上的理念,强化对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的认同,增强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二要从严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进一步配强乡镇党务工作力量,充实机关事业单位专职党务工作者,明确岗位职责,加强业务培训,着力解决能力不足、本领恐慌问题,加大激励关怀力度,确保党建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三要从严加强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四要从严加强选派到村任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明确选派到村任职干部工作职责,每半年召开一次座谈会,了解掌握工作开展情况,加强督促检查和日常管理,确保他们服务基层、发挥作用。五要从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针对党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方面,要严把党员队伍“入口关”,贯彻落实好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严格党员发展程序,始终把保证质量放在首位。对于发展党员工作不规范、编造党员假资料、党员组织关系接转不规范的,要重点通报并严肃追究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党务工作者的责任。另一方面,要疏通党员“出口”,健全完善党员退出机制,对那些丧失党员条件、长期不发挥作用的不合格党员,要增强政治担当,狠下决心、动真碰硬,坚决进行组织处理,抓一些处置典型,达到警醒一批、教育一片的效果。要严格党内组织生活,认真开展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坚决消除随意化、平淡化、庸俗化现象,使每个党员都受到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要探索将民主评议党员的结果与党员实际利益相挂钩,民主评议较差的党员不得享受党员创业扶持资金借款、低保、党员慰问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同时加大优秀党员的激励力度,增强对优秀党员的优越

第二篇:以法治理念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定稿]

以法治理念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2012年05月17日13:44来源:光明日报

编者按

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各类社会矛盾大量涌现的今天,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更好更有效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不仅是法律实务界的自我追问,也是人民群众的殷殷期盼。5月10日,由本报和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人民法院报社、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南京共同主办的“人民法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与实践论坛”,正是寻求司法如何促进社会管理创新追问的有益尝试。论坛上,来自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全国部分法院代表一起,围绕人民法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路和模式、路径和载体、体制和机制,人民法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与司法规律、能动司法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我们摘要刊登论坛上的精彩发言,与读者一道关注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法治化进程。

尊重司法规律是法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前提

胡云腾(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

就司法而言,各国在和平时期的司法职能都表现为社会管理职能,司法的诉讼纠纷解决功能、社会矛盾化解功能、公民权利救济、保障功能和公共权力监督、制约功能,无一不与社会管理和发展密切相关。人民法院每年的司法活动涉及亿万人的生产生活和矛盾化解,可以直接为社会管理作出重要贡献。尤其在社会管理水平整体不高的现实情况下,司法的管理责任更大,作用更大,贡献也可以更大。

人民法院是社会组织系统中的子系统,在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中,人民法院承担双重责任:首先要履行好法院这个子系统或小社会的管理创新责任。只有把人民法院的内部事务管好,把法院受理的各类案件审判执行好,把法院工作人员队伍管好,使国家投入的司法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使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法院的审判职能发挥到极致,使人民法院创新社会管理的能力与水平始终处于领先水平,才算基本履行了创新社会管理的职能与责任。

其次,要以能动司法理念为指导,履行促进或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责任。从管理的角度讲,法院既是审判机关,也是公共管理部门,负有维护社会秩序,管理社会事务的社会责任。实践证明,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不仅能够实现法院管理创新,而且能够推动、引领社会管理创新。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很多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全国法院创造、总结的大量管理经验及提出的很多司法建议,对于创新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出现了很多“一条司法建议堵塞了一个管理漏洞”,“一件司法解释提升了一个行业管理水平”的生动事例。

孙佑海(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所长)

人民法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要立足于审判工作实际。审判执行以及审判管理是人民法

院工作主业,加强审判执行工作,做好审判管理,本身就是社会管理创新的组成部分。要严格依法裁判,分清是非曲直,引领社会发展的法治化方向。要运用司法政策促进社会和谐,将法治落实在社会管理的实践中。要从现实国情出发,坚持能动司法,以司法建议、联席会议、大调解机制等方式和渠道积极支持党委、政府从事社会管理工作。法院推进这方面工作,也有利于推进社会和谐稳定。要研究和遵循司法规律。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要有自己的边界,与审判执行工作、办好案件、推进社会管理法治化密切相关。总之,核心在于,人民法院要立足审判本职,着力推进社会管理法治化,推进我国社会依法有序治理。

夏锦文(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

通过对当前人民法院创新社会管理具体实践的梳理与分析,我们发现存在三个方面的倾向,即行为方式的模仿性、内容选择的随意性和主题内涵的扩张性。

行为方式的模仿性是指各级人民法院创新社会管理的具体行为方式过于简单,往往是参照行政机关的思路进行简单化模仿。众所周知,司法权不同于行政权,如果将某些做法归结为创新的特殊寓意,则是对司法权属定位的模糊化处理,应得到及时矫正与纠偏。

内容选择的随意性是指人民法院创新社会管理的具体事项选择方面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尤其表现在基层相关类型案件的处理程序选择。基层人民法院处于各类矛盾纠纷的解决机制最前端,其案多人少的现实性问题尤为突出,因而对案件处理程序走向简易化选择是颇为现实的做法,其随意性也就较为普遍。

主题内涵的扩张性是指人民法院创新社会管理在实践中具有跨越司法权运行边界的倾向。在实践中,各级人民法院参与除审判以外的其他社会活动是否是司法权运行空间的延展与扩张,值得深入进行考察与分析。我们的基本判断是,人民法院创新社会管理的主题内涵应紧密围绕审判权的实践轨迹进行考量,同时在参与其他社会活动过程中仍然需要谨记权力运行的边界内涵。

张志铭(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当前,“涉法上访”居高不下、愈演愈烈,影响社会安定,困扰政府治理。近几年,司法机关在求解“涉法上访”难题、摆脱困局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我认为,从长远看,从实现社会法治化治理的要求看,对于“涉法上访”等各种法律问题的解决,还是应该立足于制度的常规运作。

法治的正当性和有效性所在,是注重制度的常规运作。而常规运作一般均排斥超越于制度常态的人的权威和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公事公办”、“依法办事”,是制度的非人格化运作。在权威的配置和树立上,应该实现从领导人到具体制度、程序规则、职司部门和人员的重心转移,赋予制度的常规运作及其结果以足够的权威性。要随时注意在推行法治的过程中对人们习以为常的人治思维进行检讨,并逐渐地、不失时机地加以克服。同时,对于“上访”等各种不满于制度常规运作结果的现象,在营造宽松的社会交流空间、建立合理的补救渠道之外,还要更多地待之以平常心,尤其不能在制度建设上、在社会治理中因循传统思维惯性,消减、无视制度常规运作的权威和效率。一句话,法治的常态是制度的常规运作。

坚持能动司法是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理性选择

付子堂(西南政法大学校长)

对于能动司法,法学理论界前两年在这个问题上有不一致的认识,我自己也是逐渐接受了能动司法的概念。现在可以得出结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能动司法的应有之意。我的体会是,在这个过程中,应当重点处理好四对关系:一是司法机关主导审判与社会成员参与司法的关系;二是审判职能与服务职能的关系;三是内部管理和社会管理之间的关系;最后是人民法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与坚守法律底线的关系,无论何时,司法机关都应该坚持依法独立审判,坚守法律底线。

刘旺洪(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人民法院作为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司法机关,在创新社会中处于特殊重要的地位,具有特殊重要职能。我认为,能动司法作为人民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突破口和基本路径,是一种合适的、理性的选择。

第一,能动司法应当作为人民法院在行使司法权的过程中积极回应社会变革需求的司法理念和实践导向。在司法实践中,法官有权运用一定的工具对个案进行自由裁量,实现法律抽象正义向个案公正的转换,这决定了司法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能动性。当前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利益关系的深刻变化,新的社会管理的价值诉求和社会管理法治的相对滞后,必然要求法院和法官通过司法能动作用的发挥,积极参与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生动实践,为社会管理提供坚强的司法保障服务。

第二,人民法院只有通过能动司法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才能实现司法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一个好的司法裁判必须在形式上具有合法性,符合法律的内在精神、基本原则、规范和程序,以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和权威;必须在实体上合理配置争议各方的利益,达致各方利益的总体均衡,实现司法公正,以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得到社会广泛认同,实现良好的社会效果。

李友根(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

司法建议是在我国特殊的法治国情背景下,人民法院基于人民司法、能动司法的基本理念和社会责任感所主动作出的司法服务。在研讨和探索人民法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时代话语中,应当对司法建议工作保持清醒的认识。

现实而言,处于当下社会矛盾尖锐、社会转型激剧的大环境下,人民法院为了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与社会担当,不可能对发现的社会问题超然物外,但也应当逐渐引导社会主体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识与法律水平。因此,应该加强司法调研,将司法建议的重点从个体性案件转向类型化、整体性案件的梳理与研究,从而以司法者的眼光分析、预测经济社会发展变迁过程中可能的风险与问题,并以司法建议等形式向政府部门、立法机关提出制度性的预防、规范、管理方案与对策,从而真正成为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力量。

着眼基层实践是法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

胡道才(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人民法院通过对典型案件的审理,不仅解决了个案纠纷,同时也为民众提供了大量的社会规范。典型案例相对于抽象的法律来说,其传播范围更广,更易被公众所理解和认可。因此,发挥典型案例的社会规范效应是新时期人民法院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手段。

然而,在当下的司法实践中,由于过于强调“案结事了”的司法政策,导致某些法院以功利主义方式对待司法调解,一味追求调解率,当判不判、盲目调解甚至违法调解的现象时有发生。调解会模糊行为的规则界限,而且调解结果也不需要进行详细的法律论证,从而使对社会具有规范指引作用的大量典型案例由于调解或撤诉而丧失了。

我们认为,司法的正当性来源于司法裁判的合法性,案结事了的司法观念固然有利于眼前社会矛盾的化解,但从实际运行结果来看,“案结”通常是通过调解的方式、以一方当事人合法利益的牺牲为代价来“事了”的,这种解决纠纷的方式如果不严格限定在当事人自愿的范围内,极易损害司法公正和司法功能定位。当然,不能否认,也有极少数调解案例具有典型示范作用,但却太少了。我们认为,“审判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解决私人的纠纷,更重要的是通过解释法律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司法机关的价值就在于通过依法裁判去维护社会的法治秩序,“司法的目的在于维护一种不断展开的行动秩序”,在倡导社会管理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应当重申规则治理,积极发挥案例的社会规范作用,当判则判,以典型案例中所体现的法治精神去影响、指引民众的行为,培养民众的法律意识,从根本上减少社会纠纷的发生。

李瑞翔(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院长)

我认为,通过审判实现公平正义,就是法院对社会管理创新的最大贡献。审判委员会是我国法院特有的一种审判组织形式,也是我国审判制度的一大特色。当前,审判委员会管理职权分散,数据信息难以有效搜集整合;行政色彩较重,法官的认同度不高;偏重于个案管理,宏观层面的管理不够。

审判委员会作为最高审判组织应该发挥审判管理的中枢作用。2010年,我们建立了以审委会为统领的一体化审判管理体系,解决管理统筹性问题。首先,我们成立了具有正式编制的审委会办公室,作为审委会日常办事机构,主要行使审判管理职权,并根据授权行使部分审判职能。其次,审委会每月搜集基础管理数据,对数据信息统一归口使用,形成一份审判质效表,由此建立了审判运行态势分析机制。第三,我们还建立了争议事项协调机制,有争议的问题以审委会决议的方式解决。

我们还建立了审判委员会评议制度和评议规则。审委会有权每年选择一到两个部门进行专项评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我们同时设立了案件质量自律委员会,委员会的成员由法官选举产生,由法官来评查法官、自我管理,强化了法官的主体地位,用符合审判规律的方法来抓审判,得到了法官的认同。

郭卫华(湖北省汉江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依法审判,对诉争纠纷作出权威裁判,是人民法院的基础和中心工程。“定纷”只是解决

纠纷,并未“止争”。司法的更高目标是化解纠纷,缓解当事人的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案件诉至法院,立案、开庭、合议,宣判,程序不复杂,效率高的话,几个工作日即可完成。但司法不是简单的一判了之,我们更需要关注裁判的结果。如果一份判决,不仅使双方当事人纠纷没有解决,反而使矛盾激化,造成当事人之间剑拔弩张的局面,形成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那这份判决肯定不是份好判决。司法是要修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从根本上化解涉诉矛盾,它担负着化解社会矛盾、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职责。我们不能仅仅满足法律教条主义的适用,而是要追求真正地“案结事了”。所以,人民法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要以社会和谐为最高目标,这样的创新才有实际意义。

本版稿件均为本报记者

殷泓、王逸吟整理

第三篇:以法治理念引领民政工作新跨越

以法治理念引领民政工作新跨越

南通市通州区民政局副局长施锦荣

所谓法治民政,就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体进程中,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管理各项民政行政事务,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其本质是把民政行政权力自觉地限制在法律范围内,在法律制度的保障下真正实现“民生之政”。

建设法治民政,是民政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民生和谐的客观基础,也是民政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选择。因此,建设法治民政不仅是今后一个时期民政工作的主线,也是整个民政工作的重要理念、运行状态和长期奋斗目标。本文试图探讨建设法治民政的基本要求、当前任务、组织推进等方面内容,以此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大家对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

一、建设法治民政的基本要求

如前所述,法治民政的宗旨是依法为民,即在法律制度的保障下实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探讨建设法治民政的工作要求,则可以围绕宗旨从“五位一体”的方面进行研究,即在民政法治上坚持立法、普法、执法、执法监督、法律服务一体化推进。具体来讲,应“抓好一个改进、做到一个全面、1

加强一种教育、实现一个拓展、培植两种示范”。一个改进,就是要进一步改进民政立法工作;一个全面,就是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一种教育,就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一个拓展,就是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两种示范,就是建设依法行政示范县(市、区)和依法行政示范单位。

二、建设法治民政的当前任务

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我们的目标是:经过全国民政系统坚持不懈的努力,到2015年基本建成法治民政的新格局,即建立责任民政、服务民政、诚信民政、阳光民政、效能民政、清廉民政。可见,建设法治民政的任务十分艰巨,真可谓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当前形势下,我们的建设任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建章立制,规范操作,推进民政工作法制化

着力完善社会救助体制,制订城乡低保实施细则,建立低收入家庭认定机制,出台了《城乡低收入家庭资格认定暂行办法》;着力完善社会福利机制,通过进行“居家养老关爱工程”的项目建设,努力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养老服务品牌化、服务方式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以《军人抚恤优待条例》为基础,着力完善优抚安置机制,继续实施“三老”安居工程,健全 “三老”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扎实推进重点优抚对象结对帮扶工作;着力完善基层组织机制,依法深化城乡基层民主,促进新农村建设,开展和谐社区建设,推进城乡基层社会统筹发展;着力完善

社会事务管理机制,健全《殡葬管理条例》、《地名管理条例》、《行政区划管理条例》,依法管理社会行政事务、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二)理清思路,突破重点,推进民政执法科学化

民政行政执法是建设法治民政的关键。我们紧抓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带动整个民政执法工作的开展。一是克服畏难情绪。区民政局目前存在经费少,人手紧,执法任务重等实际问题,而民政执法工作的要求高,程序多,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现在上级民政部门、各级政府对执法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推进此项工作的力度也越来越大,不能“走过场”,“糊检查”,要稳步前进,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提高执法人员的积极性。二是严走法定程序。依法为民重点在于责任,不能越权,不能失职,不能不作为,不能乱作为,抓好依法行政工作就能避免承担由此引起的行政责任。近几年,由于长期形成的传统行政工作习惯,“好心办错事”的例子屡见不鲜,这些都源于法律意识淡薄,往往都错在未能按照法定程序规范实施上,我们必须从中汲取教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三是狠抓考核工作。不断完善各项行政执法考核机制,并不断加大考核工作力度,只有“动真格的”,才能更好的把任务落实到位,把责任落实到人。通过考核,对工作积极、成绩突出的科(室)、单位予以表彰嘉奖,对于不作为,甚至乱作为的行为,必须依法严肃处理。

(三)加大力度,问效追踪,推进执法监督规范化

一是健全机制。建立健全《民政行政执法责任制管理规定》、《民政行政执法公示制度》等内部管理和执法监督制度,统一规范民政行政执法行为,切实把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和行政执法检查纳入经常化、制度化轨道,逐步完善上下衔接、内外结合的行政执法考核机制和监督体系。二是落实监督。接受法制部门的业务监督;纪检监察部门的专门监督;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以及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的同时,进一步落实民政系统内部的层级监督。建立自上而下的民政系统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制度和执法质量检查考评机制。三是考核人员。经常性地开展对行政执法人员具体行政行为的检查,检查其行政执法程序是否合法,行政执法决定的内容是否合法适当;按照《考核办法》对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考核,对有过错的人员,除立刻纠正其错误外,还要按《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追究其责任。

三、建设法治民政的组织推进

全面推进法治民政的建设工作,关键在领导,重点在落实。实现法治民政,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行政三者的有机统一。

(一)实行建设法治民政第一责任人制度

领导干部是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领导干部需要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学会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推动工作、处理问题和化解矛盾;领导干部需带头支持执法部门严格执法,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行政执法,更不能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权废

法;领导干部需树立宪法和法律观念,增强法律素养和专业素质,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真正把依法行政作为民政工作的基本准则,积极营造与建设法治民政相适应的内部环境。

(二)推动“学法用法”活动深入开展

广泛宣传发动,不断掀起“学法用法”活动的热潮,进一步形成“人人谋法制”的氛围。人人谋法制,就是人人思考制度,人人学习制度,人人理解制度,形成全局上下参与民政业务制度构建的良好氛围。面向广大群众开展宣传月活动,宣传《婚姻法》、《兵役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收养法》等法规条例,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发放资料,搞讲座,举办知识竞赛,努力营造建设法治民政的良好氛围。

(三)促进执法人员队伍建设专业化

民政执法人员的素质高低,不仅影响到行政执法的效果,而且直接关系到政府的社会形象和群众的切身利益。通过开展学法用法、法制宣传月、法律知识考试等活动,不断增强民政执法人员的法制意识;定期举办民政法律讲座和执法实务培训,组织民政执法人员系统地学习民政各专业法律法规,熟悉掌握执法办案程序,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和执法水平。不断灌输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对依法行政重要性的认识,自觉肩负起执法为民的神圣使命。

总之,建设法治民政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坚持

统一领导、协调推进、深入持久、重在实践的方针,突出重点、全面推进。作为民政人要齐心协力,与人民群众一道形成建设法治民政的合力,尽早实现法治民政的宏伟目标。

第四篇:扎实抓好基层党建工作

扎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

基层党建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是组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党建工作的好坏,关系到我们党能否真正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基层党建工作抓得不好,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就会受到动摇,党的事业就会受到损害。正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变得极其重要,下面,我就党建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抓好党建重在责任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党务工作者,我们应该时刻牢记职责,牢记使命。开展党建工作缺乏必要的经费,党员学习活动只是走走过场,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停留在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记忆里,有的甚至几年没有召开民主生活会,上级党组织一旦检查就造假,这说明我们没有责任感,说明了党不管党的问题。一些党员已经不热爱党,对党丧失了信心,他们把曾经高举自己的右手在党旗下的庄严宣誓已经忘到了九霄云外。我们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要把本职工作,把组织交给的任务,要把它当成事业,当作乐趣,真心实意去对待。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就会具体,就会细致,就会深入,就会扎实,就会不怕麻烦。只有带着责任,才会知道工作就是要解决问题,要关心温暖党员。要时刻不忘自己的职责,自己的身份,要拥有默默无闻、踏踏实实干工作的高尚风格,要具有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工作心境。只有这样,我们的基层党建工作才会有希望。

二、抓好党建要有满腔热情

当前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很多,挑战很大。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对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权和控制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所有制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新经济、新社会组织的大量涌现,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执政理念的不断深化,对建设高素质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提出了新的挑战;新旧观念的相互碰撞和东西文化的相互激荡,对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我们不能丧失热情,缺少信心。有激情才会有动力,工作才会有魄力,有推行力,也才会激发创造力。因此,我们每个党务工作者都必须满怀信心、满腔热情干好党建工作。对肩负的工作,要有激情,要有干好的决心,要将决心变为持久的动力,持续的激情。工作要不分份内份外,要求真务实,兢兢业业,精益求精,要全身心投入。

三、抓好党建要注重方法

党建工作任务繁重,千头万绪,我们必须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切实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切实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切实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效率与效益,更加积极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工作,努力实现党的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整体同步推进。一是要处理好夯实基础与突出重点的关系。哪些是基础工作,哪些是重点工作,我们一定要搞清楚,不能够顾此失彼。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对本单位的党组织、党员的基本情况、基本数据要有台帐,活动要有方案、办法,会议要记录,各种文件资料要分门别类收集整理,这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要一

心一意,扎扎实实地干好。二是要处理好埋头苦干与巧借外力的关系。要完成基层党建的各项工作任务,需要我们亲历亲为,埋头苦干,这是关键。但我们也千万不可忽视外力的作用,也离不开各方面的帮助和支持。自己的能量有限就动用资源,动用外力。我们要善于汇报,要让领导知道我们工作的重要,知道我们工作任务的繁重,要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和支持,把自己的想法尽快变成领导的意图和决定。要注重总结归纳,还要善于宣传,要通过宣传让别人别单位学习你的好经验好做法,分享你的胜利果实,也提高工作的知名度。三是要处理好巩固成果与大胆创新的关系。凡是认准了的工作看准了的事,特别是一些受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欢迎认同的工作,就要不断巩固和扩大成果,要持之以恒的抓,不可随意性太大,不能半途而废,不要急于提新口号换新花样,要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同时要注意在继承传统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不断有新的突破、新的飞跃和新的发展。

第五篇:如何抓好规范基层党建工作

如何抓好规范基层党建工作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近年来,XX县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契机,大力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坚持抓常抓长、落细落实,特别是围绕基层党建工作“抓什么、怎么抓”问题,实施“党建+标准化”工程,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发展功能。

组织保障标准化。推进基层党建规范化,干部队伍建设是关键。以建设服务意识强、服务作风好、服务水平高的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为着力点,按照“一好双强”标准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后进村、贫困村全部选派“第一书记”。实施“领头雁”工程,坚持每年评选表彰“十佳”村干部,XX名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享受副科级经济待遇,形成头雁领飞的雁阵效应。实行民选干部“编制”管理,根据地域大小、村民人数、工作量等因素,合理设置村、支、监“三委”职数。

活动阵地标准化。推进基层党建规范化,活动阵地建设是重要抓手。以打造便捷服务、便利活动、便于议事综合阵地为着力点,围绕“办公有阵地、学习有场所、服务有平台、食宿有着落”的四有目标,对标识标牌、公开专栏、上墙制度、服务用语等实行标准量化,建设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县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XX多万元,新建和完善全县X个村级办公场所。规范设置村级办公室,升级改造会议室、图书室和便民服务大厅,打造功能齐全、环境优美、便捷高效的服务场所。

教育管理标准化。推进基层党建规范化,加强教育管理是必要举措。以《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遵循,以培养带头服务、带动服务的党员队伍为着力点,制定出台“三会一课”指导意见,建立党员活动日制度,加强党员党性教育。探索正面评价、负向约束的党员“正负评价机制”:正面评价主要是实行党员积分管理制度,教育引导广大党员争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负向约束主要是推行“三分九步法”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机制,进一步纯洁党员队伍。

运行机制标准化。推进基层党建规范化,运行机制建设是基本保障。深入推行“党建主体责任时序管理法”,县委每年召开专题研究基层党建工作的常委会不少于X次,建立党建工作专题报告、述职评议、工作纪实机制,着力压实党建工作责任。建立包括任务、责任、问题、整改的党建工作“四张清单”,定责任、定目标、定事项、定时限,把党建工作抓细抓实。实行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建立党建项目申报、预审、竞标、督导、验收“五项机制”,推动党建工作落地生根。

档案资料标准化。推进基层党建规范化,档案资料管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进一步规范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发展党员工作、党员教育培训、党风廉政建设“四个计划”,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人、流动党员“四个名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廉政教育“四个记录”,党费收缴、党组织活动、模范事迹、影像音频“四个档案”,为有效开展基层党建工作提供标准化档案资料。同时,建立“智慧XX”平台,让基层党建工作在规范化基础上插上智慧翅膀。

下载以法治理念抓好基层党建工作(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法治理念抓好基层党建工作(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新时期如何抓好基层党建工作

    浅谈新时期如何抓好我局党建工作创新是一个单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发展永恒的主题和不竭动力,已成为当今我们时代的主题。进入新世纪,我局党组织所处的环境、担负......

    浅谈青年干部如何抓好基层党建工作

    浅谈青年干部如何抓好基层党建工作我们都知道,青年是祖国的栋梁,是民族的希望。在党建工作中,如何发扬青年干部的争先带头作用,发挥团组织的联系纽带作用,是当前提高基层党建工作......

    认真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合集5篇)

    认真抓好基层党建工作来源:黄石日报时间:2011-1-19 8:54:00文字大小:【 大中小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黄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

    抓好基层党建工作服务职工群众

    ——支部书记抓党建经验交流汇报材料抓好基层党建工作 服务职工群众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今天,我能有机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会感到非常高兴和荣幸。支部书记抓党......

    浅谈新时期如何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精选五篇)

    浅谈新时期如何抓好基层党建工作 ----瀛湖镇党建调研文章创新是一个单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发展永恒的主题和不竭动力,已成为当今我们时代的主题。进入新世纪,乡......

    浅谈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大全)

    浅谈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浅谈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xx镇位于xx城区东部,国土面积71.5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人,辖36个村(社区)居委会。镇党委下设1个党委,10个党总支......

    公司持续抓好基层党建工作

    公司持续抓好基层党建工作近年来,公司在集团公司的领导下,业务范围遍及包括新疆在内的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尼日尔、土库曼斯坦等国。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

    “五着力”抓好基层党建工作

    瓮 安 信 息 报:州委办信息科签 发: 中共瓮安县委办公室2012年5月29日 瓮安县“五着力”抓好基层党建工作 瓮安县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夯基础,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