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监察法律制度

时间:2019-05-13 17:28: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劳动监察法律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劳动监察法律制度》。

第一篇:劳动监察法律制度

劳动监督检查法律制度

第一节劳动监督检查法律制度概述

一、劳动监督检查的概念

劳动监督检查,是指法律规定的合格监督检查主体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所进行的监督检查。

我国的劳动监督检查体系是由行政监督检查和社会监督两部分构成的,其中行政监督检查包括劳动行政部门监督检查和相关行政部门监督;社会监督包括工会监督和群众监督。劳动监督检查制度具有保障整个劳动法体系全面实施的功能,在劳动法体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二、劳动监督检查的特点

(一)劳动监督检查以劳动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为中心。

劳动行政部门不仅有监督权,还有检查权;相关行政部门和各级工会组织虽然都享有监督权,但前者只在与自己职权相关的某一方面进行检查,后者没有检查权。其他组织和个人则只能通过行使检举、控告权来进行监督。

(二)劳动监督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劳动法律、法规的内容,重点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在健全劳动法制方面,既要有法可依,更要有法必依。尤其是当前,后者比前者显得更为重要。我国的劳动法就其本身而言,是一部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法,因此,对这部法律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就在于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三)劳动监督检查的对象为用人单位。

劳动监督检查主要是监督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中的用人单位,而不包括劳动者。这是因为:劳动者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始终处在用人单位所制定的规章制度监督约束中;而用人单位是否严格执行劳动法律,则缺少客观的监督和制约。因此,有必要对其实施监督检查。

(四)劳动监督检查的内容是用人单位执行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

劳动监督检查并非是对用人单位的一切行为都进行监督,而是仅对其贯彻、执行劳动法过程中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三、劳动监督检查的意义

(一)有助于劳动法的实施。

劳动法律、法规内容的顺利实现,一靠劳动关系当事人自觉遵守;二靠劳动监督检查来制止和纠正违法行为;三靠国家强制力的保证。劳动监督检查是保证劳动法正确实施的重要手段,对于克服贯彻执行劳动法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劳动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有助于用人单位改善经营管理。

目前,用人单位的劳动法律意识普遍不强,片面强调用人单位的利益、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劳动监督检查可以发现用人单位执行劳动法律、法规中的问题,及时制止、纠正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的行为,促进用人单位增强劳动法律意识,提高依法管理劳动者的水平。

(三)有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在劳动法律关系中,劳动者一方处于弱势地位,在各方面都无法与用人单位相抗衡。用人单位往往利用自己所处的优势地位,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劳动者也往往囿于财力、时间、精力以及其他顾虑,不敢理直气壮地与用人单位进行斗争。大量的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是通过国家机关主动进行检查时才得以发现的。

(四)有助于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

国家不仅将劳动监督检查权赋予有关的国家机关和组织,同时也把这一权利赋予给广大劳动者,使劳动者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国家主人翁地位,自觉地关心劳动法的实施,从而激发劳动者参加生产和与劳动违法行为作斗争的积极性。

第二节行政监督检查制度

一、劳动监察

(一)劳动监察的概念

又称为劳动行政部门监督检查,是指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予以制止,并责令改正的行政执法活动。

(二)劳动监察的特点

1、法定性。监察主体必须严格依据法律实施监察活动,被监察主体不得以任何方式规避监察。

2、行政性。劳动监察属于行政执法和行政监督的范畴,是行使行政权力的具体行政行为。劳动行政部门发现用人单位有违法行为,有权依据事实和法律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3)专门性。劳动监察是由法定的专门机关针对劳动法律、法规的遵守所实施的专门监督,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进行劳动监察。

(4)惟一性。在劳动监督检查体系中,惟有劳动监察是以国家名义对劳动法律、法规的遵守实行统一和全面的监督检查。

(三)劳动监察的主体

劳动监察的主体包括两部分:一是劳动监察机构;二是劳动监察员。

1、劳动监察机构(1)含义

是指经法律授权代表国家对劳动法的遵守和执行情况进行监察的专门机构。

(2)分类

①综合性的劳动监察机构。我国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都设置综合性的劳动监察机构,具体负责除劳动安全卫生以外的各项劳动监察工作。

②专业性劳动监察机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以及省级劳动行政部门还设立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和矿山安全监察机构,工业或矿山集中地区的劳动行政部门也分别设立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或矿山安全监察机构。

2、劳动监察员

是指国家设立的执行劳动监察的专职或兼职人员。劳动监察员执行公务,有权进入用人单位了解该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查阅必要的资料,并对劳动场所进行检查。担任劳动监察员必须具备法定的资格,并由劳动行政部门或其行政首长任命。

(四)劳动监察职权

劳动监察主体在进行劳动监察时享有如下的权力:

1、检查权

劳动监察员根据工作需要,可以随时对有关单位进行检查。在必要时,可向单位或劳动者下达“劳动监察询问通知书”、“劳动监察指令书”,要求其在收到通知书、指令书之日起10日内,据实向劳动监察机构做出书面答复;并可查询或复制被调查单位的有关资料,询问有关人员。

2、审查认证权

劳动监察机构有权对生产指挥、特种设备操作等人员进行考核,对合格者颁发许可证等证件;有权对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论证等报告进行审查批准;有权对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资格进行认证。

3、制止和责令纠正权

劳动监察机构对事故隐患特别是重大隐患,有权责令企业限期整改;对违章现象有权制止和纠正;遇到紧急、严重的不安全、不卫生情况,或在企业接到“监察意见通知书”后,无故不采取补救措施或不停止违章行为时,有权采取责令停止机器运转、封闭矿井、组织或支持工人撤离现场等措施。

4、处罚权

劳动监察机构有权对被监察主体依法分别给予警告、通报批评、罚款、吊销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停业的处罚;对触犯其他行政法规的,有权建议有关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罚;对触犯刑法的,有权建议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五)劳动监察的程序

劳动监察的程序,是指劳动监察主体在依法行使劳动监察权的执法行为中应当遵循的一系列过程和步骤。

1、不立案监察程序

不立案监察程序,即并未发现用人单位有违法行为,仅是对用人单位进行例行检查、不定期检查的程序。

2、立案监察程序

立案监察程序,即劳动监察机构立案查处违反劳动法案件的程序。

(1)登记立案。发现用人单位有违反劳动法的行为,并经劳动监察机构审查确认有违法事实的,应当填写立案审批表并报劳动监察机构负责人审查和批准。

(2)调查取证。登记立案后,劳动监察机构应当全面、客观、公正地进行调查,搜集有关证据。

(3)处理。劳动监察机构审议劳动监察案件,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处理: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法应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将案件处理报批表报劳动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依法不给予行政处罚的,经劳动监察机构负责人批准,应做出撤销案件的决定;证据不足的,应退回原承办人在15日内完成补充调查,等等。

(4)制作处理决定书。处理决定书应当载明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劳动监察机构认定的违法事实,适用的法律、法规、处理结论,履行日期,当事人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等内容。

(5)送达和备案。劳动行政部门在做出处罚决定之日起7日内,应当将处理决定书送达当事人。处理决定书应当在10日内报送上一级劳动行政部门备案。

(6)执行。处理决定书自送达之日起就可以执行。被处罚单位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在复议或诉讼期间不影响处理决定书的执行。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的,劳动行政部门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案例:

某玩具厂为了按时完成订单,组织职工加班,要求职工每天在工作8小时之后再继续工作3小时,并周日不休息,对于不愿意加班的职工扣发当月全部工资的30%。后经该厂举报,劳动监察机构经过调查,确认情况属实。

问:劳动监察机构应按什么程序来处理该厂的违法行为? 分析:本案应当适用立案监察程序进行处理。具体为:

由劳动监察部门登记立案-填写立审批表-报负责人批准-调查取证-承办人员取证后,提交调查报告和处理意见,并填写案件处理报批表-劳动监察机构根据案件调查情况作出相应处理决定:

事实清晰,证据确凿,根据案件调查情况作决定 证据不足,补查;仍不足,撤销。

对于用人单位违反其他法律行为的,应建议有处理权机关处理

二、相关行政部门的监督

(一)相关行政部门监督的含义

相关行政部门监督是指其他有关行政机关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所进行的监督。

相关行政部门监督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依法独立开展劳动监督活动;依法对劳动行政部门、其他行政部门或工会组织的建议进行调查处理;会同劳动行政部门等监督检查主体联合实行劳动监督。

(二)相关行政部门监督的分类

1、用人单位主管部门的监督

用人单位主管部门是指依法设立,代表国家对企业进行管理、监督的行政职能部门。其在劳动监督检查方面的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所属单位制定出进行劳动监督检查的计划。(2)健全各级、各类监督检查制度。

(3)组织、领导基层监督检查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监督检查活动。

(4)听取劳动行政机关、工会组织对企业执行劳动法中存在问题的意见,及时制止所属单位违反劳动法的行为。

2、监察、工商、公安、卫生等行政部门的监督(1)行政监察机关的监督。

行政监察机关调查处理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的负责人违反国家政策、法律和违反政纪的案件,对违反劳动法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也是监察机关查处案件的重要内容。

(2)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监督。

根据工商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个体经营单位、私营企业在劳动保护、职工社会保险、劳动争议等有关方面执行劳动法的情况,协同劳动行政机关加以监督检查。

(3)公安机关的监督。

公安机关从自己的职责范围出发,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也有权加以处理。(4)其他行政机关的监督。

主要是指财税、审计、卫生、统计、民政等部门按照各自的业务范围和管理职权分工,对涉及劳动法执行的有关问题,负有相应的监督检查职责。

第三节社会监督制度

一、工会监督

(一)工会监督的含义

工会监督,是指各级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所进行的监督。

在社会监督中,最重要的是工会监督。工会监督是一种有组织的社会监督,它拥有一套全国统一且几乎遍及各个用人单位的组织系统,并以全体职工为后盾,这是其他任何分散性的社会监督所无法相比的。《劳动法》规定,工会代表和维护职工利益,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各级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

(二)工会监督的内容

1、对劳动合同的监督。

工会通过对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和解除等进行监督,保证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并不会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对劳动保护的监督。

工会有权督促用人单位改善职工的劳动保护条件;有权对用人单位执行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劳动保护进行监督;有权参加伤亡事故调查和向其他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并有权要求追究直接负责的行政领导人和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3、对执行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的监督。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是公民劳动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工权益的重要体现。工会应该对用人单位有关劳动时间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4、对执行社会保险制度的监督。

工会有权监督用人单位对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的执行情况,核查单位社会保险费的缴纳和支付职工社会保险金的情况。

5、对劳动争议解决的监督。

工会有权对贯彻执行劳动法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争议问题提供咨询,有权协同有关部门调解争议,参加劳动仲裁。对企业辞退、处分职工认为不适当的,工会有权提出意见。如果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合同,工会有权要求重新做出处理。

6、会同劳动行政部门、相关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实施劳动监督。

二、群众监督

群众监督,是指一般社会组织和个人对于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的监督。在劳动监督检查体系中,群众监督是行政监督检查和工会监督的必要补充,群众的检举和控告可以为行政监督检查和工会监督提供丰富的线索。同时,对于促进劳动法的正确实施和提高劳动者的主人翁责任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群众监督的方式只限于检举和控告。其途径一般包括以下三个:

(一)通过工会和职工民主监督的渠道,反映问题和意见。

(二)直接向有关机关或部门检举和控告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的行为。

(三)通过新闻舆论实施劳动监督,如在电视台、电台或报刊上开展批评、提出建议等。

第二篇:我国劳动保障监察法律制度的完善策略研究

我国劳动保障监察法律制度的完善策略研究

(河北省承德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河北承德 067400)

摘要:本篇论文在清晰理解我国劳动保障监察法律制度定义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劳动保障监察法律法规尚且存在的几个有待改善的问题,并且依据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释并给出适当的建议。

关键词:劳动保障监察;监察法律制度;完善策略研究

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里,劳动者的世界里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无止境地劳作,无止境地加班熬夜,以此来缓解供不应求的现实状况。曾经的富士康公司,劳动者因承受不住工作的压力,选择跳楼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件事情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思,针对劳动者这群弱势群体,用什么来保障自己应有的权利,维护自身利益?如今的劳动保障监察法律法规在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时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我国的劳动保障监察制度上是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善?本文将从劳动保障监察制度定义、存在问题、建议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1劳动保障监察制度的定义

1802年英国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是世界上最早的为保护劳动者所设立的相关法律,而对这部法律监督的人士是英国自愿组织一些社会人士。后来,其他国家逐渐开始注重设立劳动保障监督制度,以此来对劳动者进行保护。在中国该法部律成立于新中国的成立期间,但并不能完整成为一部完善的劳动保障监察法律,仅仅算是一部对于劳动者的安全监督。在我国《宪法》第四十二条中明确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与义务,国家同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的报酬和待遇。”1995年,我国正式颁布了《劳动法》,这项法律的颁布具体明确了各??用人单位以及劳动者的权力与义务。

2劳动保障监察制度存在的问题

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是以依法行政为基础建立的,依法行政是在法律规定的职责与权利范围内,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据法律对国家的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行动。在各机构中,劳动保障监察法律部门是非常重要的行政执法部门,作为行政执法最前沿的阵地,劳动保障监察执法部门必须在接受发展的需要的基础上始终保证依法行政,不断加强依法行政能力并且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但是,依照目前的形式,我们国家的行政保障法律制度在执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急需改善的问题,包括:1劳动保障监察制度的定位模糊不清。2劳动保障监察制度覆盖面狭窄。3劳动保障监察法制度责任缺失。4劳动保障监察法制度缺少强制手段。5各个部门缺乏配合度。

2.1劳动保障监察制度的定位模糊不清

在我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中明确提出九项条例,包括工资支付途径、最低工资保障、休假及休息日、工作时间范围、劳动合同、对于女工、童工的保护、用人单位依法制定内部规定等。之所以说劳动保障监察制度定位模糊,是因为我国将本属于私法制定领域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所签的合同划归在劳动保障监察的范围内。《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明确规定: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由于各种劳动合同的签订解除等过程中一切争议应遵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相关条例。这种法律规定与《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相关条例发生冲突,使得我国在劳动保障监察制度处于尴尬的境界。所以说我国劳动保障监察制度定位模糊。

2.2劳动保障监察制度覆盖面狭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本就起步晚的劳动保障监察制度更加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下几个方面: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数量欠佳;该机构中监察人员不足;劳动保障监察效率较低并且普遍素质不太合格;在监察工作中所需经费不足等等都导致了我国劳动监察制度覆盖面的狭窄。

2.3劳动保障监察法律制度缺少强制手段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主要是在依据我国的劳动保障监察制度的基础上在根据各个省、自治区、自治县等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实施。虽然这些劳动保障相关的法律给予了劳动者们一定的法律保护,但是从力度上是有所欠缺的。

2.4各个部门缺乏配合度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同领域的拓展,劳动保障监察执法难度也越来越大,所以在执行监察的过程中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但是当今我国的劳动保障监察制度欠缺协调合作的精神,也没有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明确指出: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该根据各自的职能支持和帮助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进行执法工作。但是这条规定并没有付诸实践,并且该条例也没有很强有力的可操作性。总的来说就是缺乏强制性,所以导致了各个部门不能做到很好的协调配合。

3完善我国劳动保障监察制度建议

通过上文对我国劳动保障监察制度所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可见,整体的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实施过程所处的困境不是操作的细节问题,其核心是理论的分析和制度的规定方面。本文认为想要改善我国劳动保障监察制度,首要任务就是要整体规范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具体内容,包括上述所说的三方面内容等。

结束语

一直处于计划经济下的我国总是将管理社会作为国家行政的重点。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国建立了各种保护劳动者的法律法规,比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但是在技术层面、法制层面均有待改善。本文仅提出以上几个方面的思考,相信我国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会日益完善予,而广大劳动者也会充分了解我国劳动保障监察制度等方面知识,准确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李蕙芸.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实行跨地区协查办案 京津冀三地职工遭遇欠薪可就近投诉[J].中国工人.2016(10)

[2] 周俊.河南省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座谈会在郑州召开[J].人才资源开发.2015(09)

[3] 王甫利.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5(30)

[4] 马玉芳.对我国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几点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2)[5] 许正勇,梁柳塔.靖西县:首次公开招聘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J].人事天地.2014(04)

[6] 呼小艳,薛东娥.全面发展促进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顺利运行[J].现代经济信息.2014(18)

[7] 田涛,滕腾.全省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座谈会召开[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5(05)

[8] 杨海峰.试论我国劳动保障监察制度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5(13)

[10] 戚成.全国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座谈会在济南召开[J].中国劳动.2013(04)

第三篇:劳动监察是什么

劳动监察是什么?

劳动保障监察是劳动保障行政机关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和纠正违法行为,并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行政处理或行政处罚的行政执法活动。

劳动保障监察的规则都是直接由法律规定的。劳动保障监察的主体必须严格依据法律进行监察执法活动。劳动保障监察是代表政府实施的,具有国家强制力,被监察主体不得拒绝。劳动保障监察是行使行政权力的具体行政行为。其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或行政处罚决定,被监察主体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第四篇:劳动监察计划

洛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关于印发洛南县劳动保障监察工作2010-2012年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洛南县劳动保障监察工作2010-2012年发展规划》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严格遵照执行。

二O一O年三月十四日

县劳动保障监察工作2010-2012年发展规划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县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标准化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两网化”管理体系,切实增强劳动监察执法能力。根据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标准的通知》(陕人社发〔2009〕142号)和《关于印发陕西省劳动监察工作发展规划意见的通知》(陕人社发〔2009〕212号)精神,特制定我县劳动保障监察工作2010—2012年发展规划。

一、我县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现状

我县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建设经过13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进展,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由初建仅有2名兼职工作人员,发展到现有编制5人、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7人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队伍。在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的基础上设立了25个劳动监察维权工作站,在用工单位比较密集村(社区)设立了19个劳动监察维权工作分站,并为各乡(镇)及村(社区)配备了52名劳动保障协管员。基本形成了县、乡(镇)、村(社区)“一级执法、三级管理”的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模式,初步建立了全县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数据库,做到了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层层有人管、户户有人抓,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工作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先后配备了劳动保障监察专用车1辆,安装了举报投诉电话4部、传真机1部,配备电脑5台,更新了办公设施。修建了建筑面积达1500余平方米的劳动保障监察综合办公楼,从根本上改善了我县劳动保障监察办公条件,为更好的履行职责创造了良好的办公环境。同时,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方式形成了以检查、专项检查、日常检查、举报投诉案件专查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为内容的主要执法方式,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劳动合同管理、案件查处、劳动保障监察形成了劳动保障监察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劳动监察工作效能不断提高,有效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我县劳动保障监察发展面临的形势

我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经费与省、市其他各县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机构组建、人员配置、经费保障、执法装备和监察队伍建设上都存在着较多的困难和问题,监察机构专职监察人员编制不足,劳动保障监察经费不足。面对劳动保障监察工作量不断增加、监察事项不断扩大、监察范围不断拓宽、劳动者诉求不断提高、行政问责力度不断加大的新形势,我县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劳动监察执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树立忧患意识、进取意识、创新意识,转变工作观念,知难而进,着力解决好工作体制、机制问题,全力维护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保障权益。

三、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人为本、创新工作,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网络,使劳动监察执法从以城镇为主向统筹城乡转变;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制度;加强劳动监察执法能力建设,全面提高监察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水平;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基础工作建设,形成一套行之有效、保障有力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标准;建立和完善劳动保障监察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使监察执法行为得到有效监督,做到权利与责任相挂钩。通过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标准的推行,实现劳动保障监察发展规划,促进劳动保障监察制度改革和事业的发展,努力构建和谐洛南。

(二)主要目标

1、组织机构健全。按照上级要求,在2011年底成立洛南县劳动监察局,在乡镇建立劳动保障监察维权站、社区(村)建立劳动保障监察维权分站。全县各级劳动保障监察专门机构组建率于2011年底达到100%。

2、编制经费落实。按照《陕西省劳动监察工作发展规划》中“各级监察机构劳动监察专业力量与各辖区内用人单位用工人数比例在规划期内达到8000:1,辖区地域面积较大的可适当提高人员配备比例”的要求,县劳动监察机构在规划期内至少要保证30人以上的劳动监察专业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劳动保障监察专项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监察人员工资按规定标准发放,努力达到拨付到位,足额保障。

3、监察制度完善。根据依法行政和全面履行劳动保障监察职责的要求,按照高效便民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举报投诉接待受理、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理、重大案件处理和督办制度目标责任管理等工作制度,研究制定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激励机制,完善各级监察机构间的联动协查机制和不同部门间的综合治理机制。

4、基础工作牢靠。县、乡(镇)、村(社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各项工作流程,落实和推行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标准,形成一套规范有序、职责明确的运行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健全辖区内用人单位的信息台帐,摸清本管辖区域内的劳动用工情况和严格执行劳动监察统计报表制度。

5、培训教育优先。全县每年至少开展两次的劳动保障监察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要形成经常性的学习教育制度,切实提高劳动保障监察员的政治业务水平,使之成为一支政治可靠、作风过硬、业务精通、人民信任的劳动监察标准化执法队伍。

6、执法装备配置。根据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标准的规定和优质文明服务窗口建设的要求,全县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要有固定的办公场所,配置必要的执法装备。县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执法专用车辆不少两辆。

7、监察行为规范。县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及监察员在开展执法活动和办理执法案件过程中,严格遵守监察程序,正确运用法律法规,全面调查取证,做到依法行政、违法必究、执法必严、高效服务。

8、监督机制齐全。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自觉接受监督。各级劳动监察机构应当自觉接受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监督,受同级政府委托向其报告工作,接受质询,接受人民法院行政诉讼法规定实施的监督,对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件案件,应当积极出庭应诉、答辩,并自觉履行其作出的生效的行政判决和裁定,积极配合纪律监察、审计等专门机关的工作并接受监督,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应当依法报送备案。依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行为实施监督的权利,完善群众举报违法行为制度。高度重视新闻舆论监督,对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要认真调查、核实,并依法作出处理。

9、实现五个统一。两年内我县各级劳动监察机构达到监察机构实现五个统一,即名称统一、机构标识统一、工作标准统一、执法文书统一、服装统一。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劳动保障监察组织建设。以“网格化”、“网络化”两网化建设为契机,抓住机构改革的机遇,着力解决和改善劳动保障监察人员编制、经费保障和办公条件、物质装备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快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队伍和装备建设,使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队伍建设取得明显发展,形成覆盖城乡的劳动保障监察网络。

(二)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制度建设。深入研究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新职责、新任务和新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和责任制度,规范办案程序,明确办案职责,建立工作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努力使我县劳动保障监察各项工作制度更加规范、科学和完善。

(三)加强监察队伍建设。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要求,加强党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工作,切实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和转变工作作风。要以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活动为载体,树立劳动监察文明执法、廉洁高效、规范服务的好形象。探索监察员职级分类管理办法,提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

(四)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基础建设。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有关法律规定和监察工作实践,研究和解决劳动监察工作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形成一套行之有效,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标准,切实加强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统计工作,促进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五)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能力建设。加强劳动监察执法能力建设,积极开展以依法行政为主题的培训教育工作,全面提高监察员的政治业务素质,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理念,落实执法检查与宣传服务并重的工作要求,切实做到依法监察。

(六)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继续发挥联合执法优势,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与公安、工商、城建、法院等部门的工作联系,构建多部门共同治理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的工作机制,切实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对小型用工单位经常性监督检查工作和坚持以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社会保险为重点内容开展日常监察执法工作,严厉打击使用童工、恶意欠薪逃匿、强迫劳动等严重违法行为,切实做好重大劳动保障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维护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七)加快劳动监察“两网化”建设。积极推进乡(镇)、村(社区)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网络化”管理体制建设,逐步建立与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信息和资源共享的劳动保障监察数据库和监控管理平台。要定期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评估,及时研究解决试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两网化”试点工作依照《方案》稳步顺利推进。

(八)强化理论学习和指导交流工作。要定期开展指导交流活动,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存在问题,切实提高劳动保障监察监管水平和舆论引导能力,促进我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五、保障条件

(一)成立组织机构。为切实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组织领导,县上成立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人劳局负责人任副组长,县编办、财政、工商、经贸、民政、乡企、统计、安监、公安、司法、国土、总工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发展规划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专门办公室。各乡镇、各部门也要结合各自实际,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二)开展培训、宣传。认真贯彻落实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发展规划的培训和宣传工作,使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和贯彻执行各项制度的措施深入人心,真正成为开展行政执法工作的指南,并落实到具体执法行为之中。

(三)落实规划目标。乡(镇)、村(社区)劳动保障监察维权站(分站)要根据县上发展规划,结合实际,制订落实发展规划的计划,将落实发展规划的各项工作具体化,并贯彻落实。

(四)建立监督检查报告制度。乡(镇)、村(社区)劳动保障监察维权站(分站)每年要向县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报告发展规划和工作标准的贯彻落实情况,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要加强对乡(镇)、村(社区)劳动保障监察维权站(分站)贯彻发展规划和工作标准的情况监督检查。

第五篇:劳动保障监察

对当前劳动保障监察的一些思考

【摘要】劳动保障是工业化的产物,是顺应时代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劳动就该有劳动保障,劳动保障则也需要有劳动监察。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作为两个相互联系又有着相对独立的利益群体,双方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冲突。如何做好两者的和谐共赢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是实施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的唯一部门,其所属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正是针对这两个社会主体负责具体实施工作职能,这种唯一性决定了其执法的权威性。改善劳动关系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也是共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不签劳动合同、拖欠工资、超时加班、欠缴社会保险费、雇用童工、就业歧视等均有存在。通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国家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得以贯彻执行。

劳动关系作为一种广泛的社会关系,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基本、最广泛的关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既是民生工作,也是群众工作。在市场经济工业化大生产的背景下,专门针对监督、敦促、检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履行劳动法律法规情况的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应运而生。劳动保障监察以《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为职能准则,较好地维护了广大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效化解了诸多劳动纠纷,在促进经济水平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作用。由于劳动监察工作较之欧美发达国家开展地要晚,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鉴于我国社会主义体制以及正处于经济发展的特殊时期,劳动保障体系不能照搬国外方式,而是要通过实际工作获取经验,一步一步加以完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经济结构调整的加快,进入经济发展转型期,大量农村剩余涌入城市,使得劳动力市场空前活跃,为城镇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这些成绩的取得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多数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代价的。非公企业急剧增加,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化、多样化、分层化。一些地区,部分行业的用人单位侵害劳动者权益的案件时有发生,其中以不签劳动合同、拖欠工资、超时加班、欠缴社会保险费、雇用童工等较为常见。在这些劳动纠纷事件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均有待加强,只着眼于自身利益,总是根据主观想法来对一些行为来判断利弊,而不是很据法律依据合理合法解决,对已侵害对方利益的事实视而不见,结果就会导致矛盾升级。如果不加以控制,及时处臵,很有可能影响到社会和谐发展。

近几年来,企业通过不断地“升级”、“转型”,经营管理形式发生变化,各类产业经济的发展,用工量逐步增多。不少单位为减少企业成本,赚取最大利润,有些甚至存在知法犯法行为,制定了一些有损劳动者利益和有悖法律法规的内部管理规定及制度条款,损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经营管理者制定管理制度时不征求职工意见,反映的是个人的意志,也从不主动报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审核,自行其是。由于职工特别是外来民工法律知识欠缺,遇到不合法条款也浑然不知。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劳动者面对目前就业难的形势,认为找到工作不容易,对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保险费、收取风险抵押金、延长工作时间、增大劳动强度等能忍则忍,放弃自己应有的权益。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中罚款条款众多,即使非常仔细,也会被一些霸王条款约束,莫名其妙被扣除工资而鲜有奖金到手,但职工往往也只是敢怒不敢言,忍气吞声勉强承受利益被侵害,这为今后产生矛盾埋下隐患。在签订劳动合同方面,很多企业为减少生产成本投机取巧,在录用职工的时候不提及劳动合同的签订,以此来逃避缴纳保险;作为劳动者,很多本身法律意识不强,觉得签订合同就如同手脚被绑定失去自由,是一种无形中的约束,无法随时辞职走人。然而不管是用人单位还是劳动者往往最后都会因为一开始没有签订合同,吃了哑巴亏。为规范用工,各级劳动部门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但仍有一些小企业不够重视,用人情况混乱,用工不明。在接受职工投诉中,有很大部分人员正是没有签订书面合同的,由于缺乏工资约定依据,职工工资无法明确,给劳动部门的劳资调解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劳动合同作为一种契约式的书面证明,是体现劳动关系最直观的依据。加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合同签订的认识,是一项长久的工作,是规范整个社会劳动关系的基本要求。在市局领导指示下,劳动部门通过免费开展法律法规事务培训班,召集各企业主和人事主管加以培训,加深理解相关法律条文。更是走上街头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册,尽最大可能把《劳动法》等法律知识宣传到位。各基层劳动部门每年开展“双推”工作,把劳动合同签订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开展。不仅每年开展劳动保障书面审查,还要组织人员进行实地检查,通过现场宣传、督促、指正逐步提高用人单位主动签订合同的意识,规范用工。劳动合同的签订,主要还是靠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自身积极主动,再配合部门不定期检查,建立起良好的氛围。就全市来说,大大小小的企业有上万家,涉及职工数更是几十万、上百万,要落实好政策,也需要做好劳动监察工作人员的配臵。只有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强劳动监察建设,壮大劳动监察队伍,才能更好的保证监察、监督工作。在各级劳动部门的不懈努力以及政府大力宣传下,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正有条不紊的展开,如今的劳动用工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了解到的因未签订合同导致纠纷难处理的真实现状,对合同签订的必要性有了充分、深刻的认识,切实提高了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意识。在日常的群众接待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因老板拖欠工资而来投诉的。这些老板往往是经营家庭作坊式的小企业又或者是个体商户,用工制度不规范,自身也对建立良好劳动关系没有足够的重视,结果导致劳资双方纠纷频发。在诸多涉及劳动纠纷问题中,因企业倒闭及老板逃逸引起的拖欠职工工资问题一直是政府部门十分重视的。在国际经济大环境影响下,有些企业因经营不善,减产倒闭,劳资矛盾严重,尤其是欠薪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等社会不稳定因素有潜在风险。经济的不景气,导致许多企业业务量减少,职工工资难以为继。特别是一些鞋厂,由于早期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在一大批办厂潮流过后,面对如今行业整顿、产品滞销、资金链断裂、企业饱和等问题,维持经营已经出现了相当多的困难,因此导致大部分的拖欠工资现象出现在鞋厂之中。

以今年七月份发生的一起企业倒闭欠薪为例。七月底,镇劳动部门接到职工投诉,本镇某村一鞋厂因经营不善倒闭,尚欠职工工资130多万,涉及人数170多人,发放限期改正指令书也未能按时结清工资。由于金额巨大,政府相关部门迅速行动,成立专门处臵小组,召集管理区、法院、公安等部门商讨处理办法。经过调查,此企业经营不规范,可收回货款已经没有,老板自己也已经没有钱款支付。政府劳动部门一向重视企业欠薪问题,一方面做好职工思想工作,稳定情绪,及时告知资金筹集情况,另一方面迅速启动相关程序,集中各方面力量,快速处理。根据这种情况,劳动部门迅速介入,政府为保障职工生计,一边以垫资的方式先行发放部分生活费,安抚职工情绪,避免出现群体性事件;一边通过联系法院查封厂房、冻结剩余设备及部分半成品、拍卖房产等方式筹集资金用来支付所欠工资,尽快速度解决好职工工资问题。对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违法行为,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八)》关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规定,坚决及时移交同级公安机关处理。此次案件能快速解决得益于市镇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各部门相互之间积极配合。

在案件处臵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劳动保障监察的目的是规范劳资关系,这一点触及到目前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之一,其重要程度不亚于公检法、工商、税务等部门,其实际的执法权力却与它们差距很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主要法律依据是《劳动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劳动合同法》,它们虽然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但力度、强度已不能适应现在变化中的劳动环境。在近年工资拖欠案件偶发的背景下,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缺少强制措施,执法中没有查封物品、冻结账户、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等强制措施。对拖欠工资现象,劳动监察部门只能处罚,未能有效的利用行政手段进行威慑和遏制,对企业负责人死拖硬赖欠薪、有的转移隐匿财产,逃避处罚,只能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由于申请法院执行程序复杂、执行期过长,劳动保障监察的行政处罚只能是一纸空文,而劳动者赢的有可能只是一场空头官司,客观上纵容了企业违法,造成劳动者利益被侵害。就上述例子而言,对于企业负责人无视要求支付所欠薪资的限期改正指令书,仍我行我素,作为劳动保障不能无法采取更强而有力的措施,最终需要移交派出所及申请法院的介入,其中还涉及到能否立案的问题,这让处臵效率大打折扣。任何法律法规的制定都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立法者如何高瞻远瞩也不能穷尽未来社会状态的多变。要加强立法,应以《劳动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为依据,根据不断变化的劳动用工环境,修改相关条例法规,结合劳动监察难、执法难的实际情况,按《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缩短劳动处罚执行时间,以使逃避责任的用工单位得到及时惩罚。作为执法部门也应当与时俱进,做出适当的流程调整,这样才能更契合实际地将整个劳动关系规范起来,改善劳动环境。

乘着改革的东风,我市经济发展迅速,以民营企业为代表一大批经济体迅速崛起,成为浙江东部地区一颗闪耀的星星。其中以水泵机电制造行业以及各类鞋业最为出名,产品销售遍及国内外。宽阔的市场需要巨大的劳动力投入,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投身之中。做好劳动保障符合当前时代要求,是一项关系到每一个劳动者切身利益的民生工作。作为一名刚刚加入劳动保障监察的新人,深感这份工作所承载的社会责任,这是对自身的一次挑战,也是对社会的一种回馈。“理论都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告诫着我们臵身实际工作的重要性。理论是对经验的总结,是前进的动力支持;实践是对理论的检验,是永不落后的工作方式。劳动保障监察,将是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能够投身之中,任重而道远。

下载劳动监察法律制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劳动监察法律制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劳动监察询问笔录

    共计(1-2)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调 查 询 问 笔 录 询问时间:2012年11月14日11时15分至11时35分 询问地点:被询问人:性别:男年龄:电话:工作单位:住址: 与本案关系:当事人询问人:记录人:......

    劳动监察工作总结

    府劳监发﹝2010﹞05号 关于府谷县劳动监察大队 二〇一〇年工作总结的报告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又是一年。二0一0年我队在主管局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年初的......

    劳动监察年终工作总结

    1. 每月对辖区商服网点进行安全检查,对有问题的用户通知进行整改,并签字确认。 2. 对用工单位商服网点进行走访摸底,入户登记填报《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行为专项行动用人单位......

    劳动监察工作总结

    一、提高人员素质,加强监察制度建设为了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我们在积极组织执法人员学习《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以及《成都市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管理......

    劳动监察年终工作总结

    1. 每月对辖区商服网点进行安全检查,对有问题的用户通知进行整改,并签字确认。 2. 对用工单位商服网点进行走访摸底,入户登记填报《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行为专项行动用人单位......

    劳动监察讨论题范文

    讨论题 (2014-5-19) 劳动关系确立? 劳社部发[2005]12号文件,1、双方的主体必须合格;2、付出劳动是否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3、是否受用人单位管理,规章制度。 1、哪些情况下,用......

    加强劳动保障监察

    加强劳动保障监察,促进工伤保险扩面征收为了进一步加强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管理,扩大我县用人单位依法参加工伤保险范围,我局劳动保障监察大队采取以下措施来开展此项工作的:主要......

    2010劳动监察工作计划

    预防为主基层为主 构筑劳动保障监察第一道防线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展望二○一○年,劳动监察工作任重而道远。在世界经济企稳向好的良好态势下,新的一年,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