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如何更好发挥作用--云士企业为例
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如何更好发挥作用--云士企业为例
内容摘要
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内部审计作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已经明显体现出适应经济运行规律的发展趋势。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持续改进的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环境下,经济增长类型中小企业发展规模,并逐步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和社会稳定。在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步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竞争转移到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制度较优性的比较。从实践调研看,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这都大大的增加了企业用用于生产和开发成本。因此,中小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的经济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并且还要积极寻找合适的发展模式,开拓企业发展战略,同时还要积极完善和健全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制度,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持续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本文从云士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着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也为以后的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关键词:云士;内审;内控;对策
引言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和竞争业态,而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和升级,对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同样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和审计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机遇。改革开放以来,企业的审计制度实现了全面的发展,相关的理论研究也更加丰富,取得了非常显著地成效,但与市场经济的主体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内部审计改革是大势所趋,实施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本文针对云士企业内部审计和控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以及提出对策。内部审计的定义和内容 1.1 内部审计的定义
内部审计是指的是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在企业的宏观经营目标的指导下,对企业利润分配、经营管理中的现金流量、资本的融通以及资产的购置进行管理的过程。内部控制和审计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主要环节,内部管理能够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改善其经营管理状况。管理活动实践证实:企业经济效益情况直接受到其内部控制和管理水平高低的影响。
1.2 内部审计的内容
内部控制和审计时企业发展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制度构建的核心和重点,从不同的审视视角度来看,内部控制和管理所涵盖的内容是不同的。由财务关系处理的角度来看,内部控制和审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内部控制和审计状况,财务状况对于控制水平的提升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内部控制和审计涉及多方面十分复杂的关系和内容,同时,涵盖企业和政府、受资人、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职工与企业之间的财务关系和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财务关系等;从财务活动之组织形式进行内容分类,内控及内审包含了资金分配、投放以及筹集等。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控制和审计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的主要环节,对企业发展起到监督控制的功能,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确保企业资金使用规范,资金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命脉,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长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所以,资金是企业发展和经营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企业的发展和生存必须以一定的资金基础为主要条件,因此,资金管理功能也是企业内部控制和审计的基础性功能。企业管理人员和内部控制和审计人员应该在综合分析企业和市场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对各类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以分析结果作为企业资金管理基础,有效的利益改善企业的经济效益,以最小的资金投入获得最大的利润,这就是内部控制和审计的资金管理功能。云士企业内部控制和审计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云士企业内部控制和审计的现状
云士公司的经济发展新装和公司内控和审计方案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今天,世界经济法阵的趋势逐渐向知识化转变。知识的不断增加和更新速度比以往更加迅速,深刻地影响着中小企业运用过程中的各个方面。目前。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 正在变化。要推进中小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必须从最基础的财务工作出发,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企业的财务工作,提高内部控制和审计水平。在今天的云士企业的内部控制和审计中,依然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诸如企业资金使用缺乏良好的使用计划,而企业没不得相关内控和和审计制度也不完善,甚至是观念落后等等。如果企业的预算没有一个良好的计划,或是计划仅仅流于形式,会大大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样的,想要完善企业中的内部控制和审计制度,要真正落实到企业内部的牵制制度,审核制度还有监督制度,如果人员的工作机构、岗位不合理,或者企业中职务分离,互相没有制约关系,就更加无法谈到内部控制和审计这个问题。
3.2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不够准确
云士公司其建立的一系列行业规则、管理政策、实施程序之类往往都是以完成管理目标为目的的,故而其同与下辖的企业风险管理自身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作为一种分析与防范的手段,其与企业风险管理自身治理机制是一种管理系统与制度环境二者之间的关系。而截至目前,我们国家的习惯是公司尽管按照上级要求,绝大多数都建立了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机制,然而其操作规范流程却基本上都处于粗放阶段,统一、详尽、有可行性的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活动操作流程还处于缺失状态,由此导致了一旦发生问题,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机制内部和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机制与其他机构之间经常“踢皮球”,最终造成即使有责任方,也难以有效追究。更有甚者就算有相应的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机构,却对其相应制度采取不落实、不执行的态度,不按制度办事和进行考核,造成了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程序名存实亡,难以有效发挥其制约、监督作用。
为此,应该将企业风险管理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这一工作,围绕企业风险管理下辖部门的经济工作中心和企业风险管理整体的各方面工作来有效展开。在此方面首先要做到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的全面性,具体方法就是将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的“时间段”由事后向事前、事中延伸,由此形成对各种活动的“全程监督”。其次则是要在其中突出重点,根据具体活动的实际企业风险管理中出现的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为此,则要将经常性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和针对一些事情的“突击”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全面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与专项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纠错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与预防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三者相互有效相结合同时加强相关制度规范。
3.3内部审计机构定位不准确,独立性差
这就会导致新制度在实行的过程中由于会计人员对制度的不熟悉不清楚理解不透彻,从而会遇到一些问题进而影响工作进程。由于财务工作人员对新制度没有深入的学习,对衔接工作也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导致对衔接的相关流程模糊不清。这也导致了缺乏内部审计和评估标准的科学,科学发展是很困难的。
3.4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只有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对简单的错误进行判断,并参考现有模型记录的会计系统,很少或根本不需要深入思考经济本质的会计问题、会计的概念和可选的方法,导致会计成为僵化的教条和固定模式的工作,在这种环境下会计职业判断意识弱化是很严重的。会计人员没有主动学习精神,学习意识不强,企业也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我国会计人员主要是学习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大多数最感兴趣的是特定的业务流程,局限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无法形成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目前,我们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由于内部审计的发展历史很短,内部管理的关注不足,他们经常将一些并不具备审计专业素质的人或者即将退休养老的人放在审计部门工作,在很长一段时间导致了相当数量的老年人的内部审计,审计人员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普遍低,没有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4.解决内部审计问题的对策
4.1拓展内部审计职能,扩大内部审计业务范围
首先,改变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之间的关系良好的监督和治疗服务。内部审计是内部管理服务,最终目标是增加组织的价值,因此,内部审计重点必须从传统的财务审计转向参与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服务,也就是说,从传统的搜索纠错控制内部损伤评估,风险评估,制方向,促进有效的公司治理的变化,建立财务审计和audit-based经济效益,服务,内部审计监督服务的概念。第二,扩大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国际趋势的审计,内部审计应积极与国际实践,扩大业务范围。内部审计应严格遵守财务审计应逐步深化区域进行审计的经济,社会责任审计,审计重大投资决策、审计和其他工程领域。
最后,为了提高审计技术。我们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在手工调账的财务报表审计,审计机构和个人经验和专业判断,一个随机样本,很少使用统计抽样和统计抽样和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审计、审计开展较少,不利于审计部门发现问题。因此,内部审计手册使用电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转换从一个简单的事先和事后面对审计技术变化的整个过程,整个过程的过渡从单个审计发展的全面审计,提高审计技术。
4.2科学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做内部审计工作,关键是要有独立的审计机构,设置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功能是实现组织保证。为了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机制,维护和促进实现内部审计的作用,公司的管理必须建立内部审计的组织结构。一般来说,内部审计组织的地位越高,下更大的独立性,提高内部审计的领导水平,更大的独立性。目前,外国机构的更常见的实践直属董事会的内部审计报告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负责内部审计部门。我们的业务的基础上,建立内部审计,应研究和实践的外国政府不同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遵循科学、适应性和操作原则,尊重客观事实,结合生产经营规模、操作特征管理系统模型,改变人员的质量,开发和外部商业环境和其他具体情况,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建立一个科学、理性,促进内部审计的推广和应用在实践中。设置合理的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功能是实现组织保证。为了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必须有一个高的位置在为了实现各个方面深入审计组织的责任。在此基础上,中国大中型企业内部审计功能应与其他部门分离,小型企业还必须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内部审计工作。从西方国家的经验,由内部审计或监事会,高水平的组织模型、孤立的位置,相对强劲的独立和权威,是现代内部审计的理想模型,值得学习。企业重组还没有企业,其内部审计机构或专职内部审计人员还应该直接领导公司的最高决策者。
4.3转变内部审计的工作重心和方法
由于内部管理的内部审计的最终目标是增加价值service,enterprise,所以内部审计重点必须从多方面采取措施,转变过去的经济控制转变审计系统故障诊断测系统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内部控制评估和风险评估变化therefore,之前审计方法should,期间整个过程和随后的事后审计的audit;审计使用电脑hand,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改变内部审计和监督功能函数来创建一个服务的内部审计功能监测和评价公司的转换,而不是让他们的职位定位相对单位批准,但不是片面追求性能和要求来找出问题。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与被审单位获得批准单位理解和合作,坚持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从而真正做到尽职尽责。
从内部审计的定义职业活动花絮,内部审计提供两个主要的服务保证和咨询服务。为了确保风险管理服务是一种机制来控制和评估的 治理结构独立和客观证据的审查行为;咨询服务是提供建议和相关客户服务活动,此类服务的性质和范围与客户协商。内部审计的目标是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业务,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是内部控制的目标的目标是确保信息安全的可靠性,资产业务效率。完全符合内部审计财务目标有针对性的业务所有者财富最大化。企业主真正关心的是如何最大化企业的经济效率,欢迎建设性的建议关于如何防止风险改善内部控制,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评论。此外,现代企业管理、外部环境变化,风险增加和加强公司治理和内部重组,提高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审查和完善治理结构、评价和推广,这也给内部审计重量,更多的责任和使命,使监测和评价函数具有更丰富的意义。
4.4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我们可以学会建立活动花絮注册内部审计师系统方法,建立在中国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考试制度,提高从业者的资格,内部审计师加强内部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由于内部审计持续扩大,现有的内部审计人员无法满足现代内部审计的需要,良好的工程技术、企业管理、法律、金融、审计、税收、外贸等方面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改变不合理的内部审计的地位构成了主要由会计师。
由于内部审计技术、商业环境和其他特征的变化,内部审计人员必须保持持续的职业发展和能力通过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判断。当局应该创造一个学习、培训和研究条件下,内 部审计人员的可行性通过绩效考核、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和其他形式的内部审计师可以继续提高,实现审计质量改进的目标。
5.结论
综上所述,在如今充满风险的经营环境中,企业如果想健康长久的发展就必须对降低风险足够的重视,加强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的作用进而达到有效降低风险的目的,促进企业改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完善治理机构提高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的地位,提高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人员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赵虎,财务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分析[J].中国电子商务,2012.23 [2] 徐光宏、徐浩北,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探讨[J].科学与财富,2012.12 [3] 修虹,关于中小企业财会管理对策研究[J].投资与创业,2012 [4] 罗贵海,浅论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改进与创新[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2.3 [5] 周祥平,加强财务管理机制建设策略[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6] 陈沫,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企业导报,2013.1 [7] 温素彬,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环境与财务策略[J],财务会计,2008.5 [8] 马少妮,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中小企业,2010.3 [9] 徐国涛,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研究》,2009.9 [10] 王斌,财务管理[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
第二篇: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如何更好发挥作用的最新相关信息
经济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如何更好发挥作用的最新相关信息
在新常态下,基层内审计人员必须迎接新挑战,增强免疫力,服务新发展,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用新理念、新方法、新作风、新作为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新常态,积极推进基层内部审计工作创新开展,争取发挥新作用。
一是新常态对基层内部审计要有新认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中央基于国家经济增长处于“三期叠加”阶段的正确判断,内部审计工作只有坚持与基层单位领导的决策部署同频共振,才能体现建设性,彰显时代性,内容审计工作才会更有价值。基层内容审计要主动跟进基层单位的工作中心,从审计计划上聚焦单位领导层的决策部署,从审计思路上秉承“宏观着眼、微观着手”,提升内容审计成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基层内部审计人员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新常态的认识和判断上来,提高对新常态的认识,增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自觉性,这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适应新常态的前提。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在哪里、常在何处、有何特征,才能使我们的各项工作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基层内部审计的作用。作为加强基层单位管理的推动者,基层内部审计人员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准确把握,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基层内部审计工作新常态,准确把握基层内部审计定位和审计职能,加大审计力度,强化审计监督,积极发挥国家利益捍卫者、公共资金守护者、权力运行“紧箍咒”、反腐败利剑和深化改革“催化剂”的作用。
二是新常态下基层内部审计要有新思路,适应作风建设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就加强作风建设与推进反腐败作出了系列部署,出台了系列规定。十八大以来中纪委历次全会提出,要加强反腐败的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历次廉政工作会议强调,要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加强“三公”经费管理,要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要用制度形成对权力的有效制约,要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内部审计监督,确保单位资金使用安全。以上规定和讲话内容,均包含“八项规定”、“四风”、“制度建设”、“惩治腐败”等一些高频词汇,这些都是大局,也是基层内部审计工作的关注点和着力点。置身时代大潮流,面对发展新常态,创新才是推动基层内部审计事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面对新常态,基层内部审计干部要用新的视野、新的思维来认识和把握基层内部审计工作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变化、新特点,主动研究新情况、接受新观念、创新新思路。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努力使基层内部审计工作焕发勃勃生机。要改进审计方法,创新审计手段,科学审计方式,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创新电子审计技术,积极探索基层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措施和途径,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资金、重点人员等的审计监督,不断提高基层内部审计质量和水平。
三是新常态基层内部审计要有新作为,适应审计职能新定位。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从顶层设计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把审计监督从行政监督中单列出来,纳入党和国家九个方面的监督体系。国务院《意见》提出,要发挥审计促进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保障作用,审计作用由监督向监督与保障并重转变。国家审计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力量,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石和重要保障。基层内部审计的新定位,使内部审计视野更为宽广、内部审计实践更为丰富、内部审计作用空间更为广阔。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基层内部审计的功能性在不断拓展。内部审计功能已由过去单纯的经济监督向审计治理转变,重在发挥内部审计“预防、揭示和抵御”的免疫功能,职责范围进一步扩大,基层内部审计的要求更严格,对审计评价、结果运用等都作出了详细规定。另一方面,基层内部审计的着力点更加全面。按照《意见》精神,要发挥好五项保障与三个监督作用。今后的基层内部审计工作,将在传统的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单位及领导干部的履职尽责和依法行政情况,更加关注廉政和作风建设情况,更加注重建设性。在新常态下,基层内部审计干部要强化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主动而为,强力而为。要进一步提高勇于担当的自觉性,在困难面前,敢闯敢试;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做敢为;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将责任扛起来,将工作做起来,把“精益求精、臻于至善”作为工作态度和工作目标,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找准基层内部审计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以“钉钉子”的精神强抓审计质量,用实际行动和务实作为迎接经济社会的新常态、审计监督的新挑战,真正把领导的重托、群众的期待体现在实际行动中。
四是基层内部审计要主动作为,适应内部审计创新新局面。近年来,从各级领导对内部审计创新的要求,以及全国内部审计发展的现状来看,整合社会审计与内部审计资源是大势所趋。现阶段审计力量不足是主要困难,在编制受限的情况下,基层单位要根据实际需要,积极探索购买社会审计服务,参与财务审计和政府投资等审计,同时,完善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衔接配合机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审计全覆盖中的补充作用。基层内部审计的信息化迅猛发展。计算机审计成为现代审计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各地以“金审工程”为依托,搭建大型数据分析平台,稳步开展联网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大数据审计、联网审计成为新常态。审计质量控制和成果开发的力度更大、手段更多。在质量控制上,以全过程、全方位质量控制为特征的责任制更加强化,以集中审理为重点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更加优化,以质量监督检查为手段的项目创优和质量评议机制更加完善。在成果开发创新上,突出表现为以审计整改、责任追究等为核心的制度机制不断完善,以审计要情、审计整改督办函、审计约谈函等为载体的新工具得到有效运用。主动才能把握先机,主动才能大有作为。基层内部审计人员要深刻把握新常态下基层内门路审计工作新规律,主动适应新常态,牢固树立新思维,努力增强新本领,积极发挥新作用。
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实现路径,归纳起来,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加强内审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国家经济运行新常态下对基层内审工作有着更加明确的要求,基层内审如何在国家政策落实中发挥保障、监督作用的新形势,应及完善基层内部审计工作管理办法。一是要明确基层内审机构在新常态下的工作总体目标任务。基层内审机构要紧密围绕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落实、本部门单位的中心工作,扩大审计监督面、深化审计内容、规范审计程序,不断探索加大经济效益审计审计力度,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本部门、本单位所管理的党政领导干部的监督,促进依法理财,依法管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二是要明确基层内部审计的目标任务。主要包括发展规划和计划、工作制度、按照有关规定和准则开展内审工作等落实情况。三是要明确基层内部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做到及时传达贯彻审计署、中国内审协会和上级管理机关的内审工作目标任务,及时总结内审工作并部署内审工作任务。制定基层内部审计业务质量考核办法,及时总结内部审计工作经验,研究基层内部审计工作发展中的问题,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促进各基层内审机构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和质量。
(二)提高对基层内部审计的思想认识,扩大影响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加强基层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增强基层单位对建立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开展基层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增强各级领导对基层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一是要注重交流互动、征求意见。积极围绕各内审机构主管部门对内审指导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做好各项工作,尤其是加强与各单位分管内审工作的负责人的沟通联系,积极组织内审工作相关工作会议,搞好基层内部审计理论研讨工作。二是要提升信息宣传力度。深入基层内审一线挖掘各内审机构的先进性经验和做法,做好基层内审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双先”评选表彰工作。充分借助各级审计网站、审计刊物等平台大力宣传各类典型,积极扩大工作影响,广泛动员各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参与信息宣传。
(三)完善基层内部审计管理考核机制。对基层内审机构设置及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为依据,以规范化建设为目标,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考核机制,在基层内审机构建设、人员配备、工作成果、业务质量、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采用百分制,进行量化考核。一是要重点考核基层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情况。考核各部门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积极探索计算机辅助审计进程,推进计算机技术在内审工作中的应用,实现基层内部审计工作现代化,提高基层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二是重点对基层内审项目进行考核评审,通过查阅档案、对照规范、找出问题、点评反馈、交流讨论等方式,指出基层内审工作中不规范行为,使基层内审人员看到项目的成绩、存在不足和今后努力方向,进一步促进基层内审工作规范管理。
(四)加大基层内部审计人员交流培训力度,提高内审人员素质。采取定期培训、交流学习的方式,在财务管理、财经法规、审计专业和计算机审计知识等方面,有计划、有重点地定期组织基层内部审计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内部审计人员业务能力,建设高素质、高水平、复合型的基层内部审计队伍,使基层内部审计人员具有与形势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能力和水平。一是要做好组织基层内审人员培训、后续教育等服务工作,协助省、市内审协会举办各类培训班,及时提供咨询服务,将办公电话、联系人等基本情况及时公布到每个基层内审单位,提供必要的帮助。二是要积极搭建平台,鼓励和推动各单位内审机构加强相互交流学习,采取多种形式灵活开展讨论、内审课题理论研讨等活动,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和全球经济的发展变化,学习先进科学的审计理念,促进从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全面转型。
(五)强化监督检查,提高基层内审质量。开展定期内审项目质量检查,强化基层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促进完善基层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科学的基层内部审计管理机制。一是要加强基层内部审计工作计划管理。审计机关应结合基层内部审计发展实际,加强结基层内部审计工作计划管理,制定基层内部审计工作考核办法和基层内部审计优秀项目评审办法,指导基层内部审计机构根据本单位的工作目标,有计划有重点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实现基层内部审计工作指导的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基层内部审计质量。二是要对基层内审项目从计划管理、审计方案、审计取证、审计复核、目标考核、责任追究制度等方面加强质量控制,规范基层内部审计程序和审计行为,避免基层内部审计工作的随意性,防范内部审计风险,不断强化基层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提高基层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促进基层内部审计事业稳步发展,促使基层内部审计发挥更主动、更关键、更积极的作用。
第三篇:浅谈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阳安苗溶
浅谈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
单位: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北方工程有限公司
姓名:苗溶
完成日期: 2016年 6月16日
摘要
内部审计作为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单位经济、事务管理中,相对独立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为加强内部控制,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性等方面出现的错误和弊端,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发展方式转换成为新常态,内部审计在新形势下呈现出审计边界扩大化、内容广泛化、方法多样化、手段现代化、能力全面化、整改严格化、成果运用整体化等特点。内部审计工作如何应对新挑战新变化,内审计人员要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在更高层次上发挥作用,再谱内部审计发展新篇章,是我们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关键字:内部审计
意义 作用 路径
正文
近年来,内部审计紧紧围绕行政事业单位的中心工作,不断探索和创新管理体制,转变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提升审计质量,全面推动内部审计科学发展,内部审计加快了发展的步伐,服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和发展的成效更加显著,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的新时期,增长动力结构和发展方式转换成为新常态。面对政治、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内部审计如何应对新挑战新变化,需要我们凝心聚力、共同研究。在近几年的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工作在新形势下呈现出审计边界扩大化、内容广泛化、方法多样化、手段现代化、能力全面化、整改严格化、成果运用整体化等特点。内部审计工作要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和改革总要求,加快自身转型升级,深入探索内部审计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推动内部审计适应国家加强审计监督的新要求,明确内部审计在单位经济管理改革中的定位和作用,促进内部审计工作服务改革发展大局,在经济社会治理中担任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新常态下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重大意义
新常态下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有助于内部审计活动增加价值、改善组织的经营状况。内部审计的目的就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通过合理的质量
控制,可以防止偏差,及时发现错误并予以纠正,确保落实责任制,从而帮助组织达到预期目的。质量控制并不只是活动终了时的审核,而是贯穿整个审计活动的始终,将质量标准分解到每个具体环节,每个审计人员都应进行自我控制,并由审计执行主管进行监督。它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事前控制主要是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事中控制主要是审计程序的选择与应用、工作底稿的记录与复核、报告的编制与审批;事后控制主要是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包括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工作的反馈意见。内部审计活动范围涉及组织内不同的层次和领域,通过加强质量控制,及时、有效地发现和揭示风险管理漏洞和内部控制弱点,建设性地提出审计建议并跟踪落实,能够把组织的战略层、控制层和执行层上下左右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既支持战略层针对目前需要改进的项目做出科学决策,又合理保证执行层按预定方案进行操作、不偏离目标,最终改善组织的经营状况。
新常态下加强内部审计,是规范权力运行的重要手段,是强化过程监管的重要方式,是提高资源绩效的重要保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审计工作。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对审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决定》对健全审计制度、加强审计监督作出了重要部署。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审
计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发挥审计促进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保障作用。强化内部审计的重大意义,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完善制度,健全机制,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深化各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李克强总理对审计工作的七个形象定位,即政策落实的督查员、经济运行的安全员、国家利益捍卫者、公共资金守护者、权力运行“紧箍咒”、反腐败利剑和深化改革“催化剂”,全面强调审计工作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石和重要保障作用。作为内审人员要增强职业自豪感和使命感,更要当好“政策落实的督查员”和“公共资金的守护神”,为单位事业发展保驾护航。内部审计作为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关注国家政策在本单位的贯彻落实,监督国家的法规制度、财经纪律的贯彻执行,促进本单位管理的规范。因此,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应着重在三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要做法律法规的督查员。内部审计要切实有效发挥在单位治理中的作用,首要的是促进单位及其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揭示单位及其领导干部在全部活动中存在的有法不依、违法违纪行为,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依法治理。二是要做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制度的催化剂。作为专门实施内部监督,同时也
是内部控制重要一环的内部审计,必须及时揭示单位在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重大缺陷,推动内部控制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使单位运行高效有序。三是要做绩效提升的促进管理员。通过关注单位内部控制的实际与运行情况,发现控制执行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促进单位内部控制设计科学、运行有效,从而提高单位的治理效能;通过关注单位的重点领域、重要业务和重大事项的治理缺陷和薄弱环节,揭示单位存在的风险隐患,提出防范和化解建议,从而促进单位持续健康发展。
二、新常态下内部审计的功能发生的变化
面对国内经济发展规模快速扩张、实力大幅提升的现状,内部审计必须重新思考其职能定位和业务模式,重新梳理管理流程与运行机制,及时解决高速发展带来的矛盾,及时消除单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为更好地适应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内部审计工作应着力实现“五大转变”。
(一)内部审计应在完美管理体制的同时提高业务水平。内部审计要坚决按照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二十四条“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接受组织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的领导和监督,并保持与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及时、高效的沟通。[5]”之规定,规范管理体制。通过各种途
径提高业务水准,做一个“T”型人才(这一横代表:知识面要宽,起码对财政金融、生产经营、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及常用法规要做到心中有数;这一竖代表:对某一项专业知识必须要精通和深入,如: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及计算机审计技术等)真正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才能做好内部审计工作。
(二)主动争取部门领导支持,不断提高内审工作质量领导重视与支持是开展内审工作的前提和保障。第一,应本着有为才有位的原则,不断提高审计质量。针对本部门的工作性质、特点开展各项审计,通过审计这种监督形式,及时发现在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和完善管理的建议,从而及时堵塞在管理中存在的漏洞,以内审的工作成效引起领导的重视;第二,在工作中应牢记监督与服务的宗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努力提高审计监督水平,充分发挥审计的综合经济监督职能,围绕党和政府及民众关心的问题,对每一个审计项目都要审深、审透,审出个真实结果,提出高层次的审计建议,真正起到参谋助手作用;第三,要加强内审工作规范化建设。内审工作规范化建设要以《内部审计准则》为指针,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的有关规定为依据,以强化服务和监督为重点,不断完善内审工作的岗位责任制、工作制度、工作标准、工作程序,大胆改革、不断探索,只有通过规范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实现以制度约束人、制度管理人。同时,各级领导应把内审工作作为观察单位财务收支运行的窗口、科学民主决策的依据、加强宏观管理的手段、促进反腐创廉的关口,积极支持内审机构依法依规开展审计监督,解决审计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提升内审人员合理待遇,保证审计人员的人力、物力需求,为内审工作开展创造良好宽松的环境。
(三)认真宣传审计法规,增强内审系统基层领导的审计意识内部审计既服务于领导更要服务于基层,它在开展日常审计的同时,要注意宣传扩大现行法律法规的影响,提高全员法制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因此要利用开展内审工作这个机会,加强审计法规的宣传,对被审计单位要充分利用审前调查、下发审计通知书、送达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书等机会,向被审计单位领导、财会人员及其他人员宣传审计法律法规及一些相关规定,为审计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执法氛围,为顺利开展审计项目奠定基础。如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有的被审计领导认为:我一不管钱,二不管账,只要我自己没有经济问题、没有贪污就行了。内审人员要根据会计法第四条的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同本单位或被审计单位领导讲清楚,作为责任主体,会计行为的主体,并不是要求单位负责人事必躬亲,直接替会计人员操作,而是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和制约机制,严守工作规程和纪律要求。通过了解和掌握相关制度的执行情况,保证经济活动合规合法,促进加强各级领导法律意识、审计意识和底线意识。
(四)不断拓展新的审计内容,增强内审工作时效性。当前、内部审计不能仅仅局限于财务收支审计,应拓展内容,重点突出“三公”经费专项审计、部门预算编制审计、绩效审计,同时注重内控制度建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五)在“三公”经费审计中,一是加强公款消费预算管理、严防“小金库”。预算内公款消费标准要严格控制、特别是公款接待的支出标准要严格实行上限制度、超标一律由个人承担,预算外要严防资金形成“小金库”而为公款消费打开一扇方便之门;二是完善公款消费使用和报销程序。公款接待必须提前履行报批程序,报销人员应提供公款接待祥细人员名单、消费明细、部门领导同意及经手人签字等,此类资料应一并归档并接受纪律检查机关、内审部门的监督检查;三是促进公款消费的信息公开。要制定“三公”经费公开制度、畅通监督渠道、扎实推进“阳光”监督。
三、内部审计要主动适应新常态,争取发挥新作用
刘家义审计长提出:审计人员要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更好地履行审计职责。当前,内部审计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期、挑战期、转折期,新形势、新任务和外部大环境的深刻变化,使内部审计工作在功能定位、职责范围等方面也出现了趋势性的新常态。在新常态下,内审计人员必须迎接新挑战,增强免疫力,服务新发展,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用新理念、新方法、新作风、新作为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新常态,积极推进内部审计工作创新开展,争取发挥新作用。
(一)新常态对内部审计要有新认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中央基于国家经济增长处于“三期叠加”阶段的正确判断,内部审计工作只有坚持与单位领导的决策部署同频共振,才能体现建设性,彰显时代性,内容审计工作才会更有价值。内容审计要主动跟进单位的工作中心,从审计计划上聚焦单位领导层的决策部署,从审计思路上秉承“宏观着眼、微观着手”,提升内容审计成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部审计人员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新常态的认识和判断上来,提高对新常态的认识,增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自觉性,这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适应新常态的前提。我们必须深刻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在哪里、常在何处、有何特征,才能使
我们的各项工作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作为加强单位管理的推动者,内部审计人员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准确把握,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工作新常态,准确把握内部审计定位和审计职能,加大审计力度,强化审计监督,积极发挥国家利益捍卫者、公共资金守护者、权力运行“紧箍咒”、反腐败利剑和深化改革“催化剂”的作用。
(二)新常态下内部审计要有新思路,适应作风建设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就加强作风建设与推进反腐败作出了系列部署,出台了系列规定。十八大以来中纪委历次全会提出,要加强反腐败的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历次廉政工作会议强调,要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加强“三公”经费管理,要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要用制度形成对权力的有效制约,要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内部审计监督,确保单位资金使用安全。以上规定和讲话内容,均包含“八项规定”、“四风”、“制度建设”、“惩治腐败”等一些高频词汇,这些都是大局,也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关注点和着力点。置身时代大潮流,面对发展新常态,创新才是推动内部审计事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面对新常态,内部审计干部要用新的视野、新的思维来认识和把
握内部审计工作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变化、新特点,主动研究新情况、接受新观念、创新新思路。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努力使内部审计工作焕发勃勃生机。要改进审计方法,创新审计手段,科学审计方式,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创新电子审计技术,积极探索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措施和途径,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资金、重点人员等的审计监督,不断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和水平。
(三)新常态内部审计要有新作为,适应审计职能新定位。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从顶层设计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把审计监督从行政监督中单列出来,纳入党和国家九个方面的监督体系。国务院《意见》提出,要发挥审计促进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保障作用,审计作用由监督向监督与保障并重转变。国家审计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力量,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石和重要保障。内部审计的新定位,使内部审计视野更为宽广、内部审计实践更为丰富、内部审计作用空间更为广阔。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内部审计的功能性在不断拓展。内部审计功能已由过去单纯的经济监督向审计治理转变,重在发挥内部审计“预防、揭示和抵御”的免疫功能,职责范围进一步扩大,内部审计的要求更严格,对审计评价、结果运用等都作出了详细规定。另一方面,内部审计的着力
点更加全面。按照《意见》精神,要发挥好五项保障与三个监督作用。今后的内部审计工作,将在传统的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单位及领导干部的履职尽责和依法行政情况,更加关注廉政和作风建设情况,更加注重建设性。在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干部要强化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主动而为,强力而为。要进一步提高勇于担当的自觉性,在困难面前,敢闯敢试;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做敢为;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将责任扛起来,将工作做起来,把“精益求精、臻于至善”作为工作态度和工作目标,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找准内部审计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以“钉钉子”的精神强抓审计质量,用实际行动和务实作为迎接经济社会的新常态、审计监督的新挑战,真正把领导的重托、群众的期待体现在实际行动中。
(四)内部审计要主动作为,适应内部审计创新新局面。近年来,从各级领导对内部审计创新的要求,以及全国内部审计发展的现状来看,整合社会审计与内部审计资源是大势所趋。现阶段审计力量不足是主要困难,在编制受限的情况下,单位要根据实际需要,积极探索购买社会审计服务,参与财务审计和政府投资等审计,同时,完善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衔接配合机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审计全覆盖中的补充作用。内部审计的信息化迅猛发展。
计算机审计成为现代审计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各地以“金审工程”为依托,搭建大型数据分析平台,稳步开展联网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大数据审计、联网审计成为新常态。审计质量控制和成果开发的力度更大、手段更多。在质量控制上,以全过程、全方位质量控制为特征的责任制更加强化,以集中审理为重点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更加优化,以质量监督检查为手段的项目创优和质量评议机制更加完善。在成果开发创新上,突出表现为以审计整改、责任追究等为核心的制度机制不断完善,以审计要情、审计整改督办函、审计约谈函等为载体的新工具得到有效运用。主动才能把握先机,主动才能大有作为。内部审计人员要深刻把握新常态下内门路审计工作新规律,主动适应新常态,牢固树立新思维,努力增强新本领,积极发挥新作用。
四、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发挥作用实现路径
内部审计工作要把握新形势新要求,适应审计监督新常态,以促发展、控风险、消隐患为目标,深化审计转型,不断提升审计价值。特别是要主动适应审计理念的新变化,大力推进技术方法创新,密切关注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政策执行执行、权力运行的过程,及时揭示执行中出现的问题、遇到的困难,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促进领导干部决策、重大措施落实到位。对核心业务、关键环节进行全过程跟揭示风险、消除隐患,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堵
塞管理漏洞,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践行者”和“推动者”的作用。因此,内部审计工作要因时制宜,适应新形势,谋划新思路,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实现路径,归纳起来,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加强内审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国家经济运行新常态下对内审工作有着更加明确的要求,内审如何在国家政策落实中发挥保障、监督作用的新形势,应及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管理办法。一是要明确内审机构在新常态下的工作总体目标任务。内审机构要紧密围绕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落实、本部门单位的中心工作,扩大审计监督面、深化审计内容、规范审计程序,不断探索加大经济效益审计审计力度,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本部门、本单位所管理的党政领导干部的监督,促进依法理财,依法管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二是要明确内部审计的目标任务。主要包括发展规划和计划、工作制度、按照有关规定和准则开展内审工作等落实情况。三是要明确内部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做到及时传达贯彻审计署、中国内审协会和上级管理机关的内审工作目标任务,及时总结内审工作并部署内审工作任务。制定内部审计业务质量考核办法,及时总结内部审计工作经验,研究内部审计工作发展中的问题,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促进各内审机构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和质量。
(二)提高对内部审计的思想认识,扩大影响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增强单位对建立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增强各级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一是要注重交流互动、征求意见。积极围绕各内审机构主管部门对内审指导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做好各项工作,尤其是加强与各单位分管内审工作的负责人的沟通联系,积极组织内审工作相关工作会议,搞好内部审计理论研讨工作。二是要提升信息宣传力度。深入内审一线挖掘各内审机构的先进性经验和做法,做好内审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双先”评选表彰工作。充分借助各级审计网站、审计刊物等平台大力宣传各类典型,积极扩大工作影响,广泛动员各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参与信息宣传。
(三)完善内部审计管理考核机制。对内审机构设置及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为依据,以规范化建设为目标,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考核机制,在内审机构建设、人员配备、工作成果、业务质量、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采用百分制,进行量化考核。一是要重点考核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情况。考核各部门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积极探索计算机辅助审计进程,推进计算机技术在内审工作中的应用,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现代化,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二是重点对内审项目进行考核评审,通过查阅档案、对照规范、找出问题、点评反馈、交流讨论等方式,指出内审工作中不规范行为,使内审人员看到项目的成绩、存在不足和今后努力方向,进一步促进内审工作规范管理。
(四)加大内部审计人员交流培训力度,提高内审人员素质。采取定期培训、交流学习的方式,在财务管理、财经法规、审计专业和计算机审计知识等方面,有计划、有重点地定期组织内部审计培训,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业务能力,建设高素质、高水平、复合型的内部审计队伍,使内部审计人员具有与形势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能力和水平。一是要做好组织内审人员培训、后续教育等服务工作,协助省、市内审协会举办各类培训班,及时提供咨询服务,将办公电话、联系人等基本情况及时公布到每个内审单位,提供必要的帮助。二是要积极搭建平台,鼓励和推动各单位内审机构加强相互交流学习,采取多种形式灵活开展讨论、内审课题理论研讨等活动,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和全球经济的发展变化,学习先进科学的审计理念,促进从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全面转型。
(五)强化监督检查,提高内审质量。开展定期内审
项目质量检查,强化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促进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科学的内部审计管理机制。一是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计划管理。审计机关应结合内部审计发展实际,加强结内部审计工作计划管理,制定内部审计工作考核办法和内部审计优秀项目评审办法,指导内部审计机构根据本单位的工作目标,有计划有重点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实现内部审计工作指导的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内部审计质量。二是要对内审项目从计划管理、审计方案、审计取证、审计复核、目标考核、责任追究制度等方面加强质量控制,规范内部审计程序和审计行为,避免内部审计工作的随意性,防范内部审计风险,不断强化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促进内部审计事业稳步发展,促使内部审计发挥更主动、更关键、更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元摘.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审计,2013(9)
[2] 姚世新.建立具有浙江农村合作金融特色的内部审计[J].中国内部审计,2010(2)
[3] 卜建都,张功林,曾小睿等.完善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工作[J].中国内部审计,2006(2)
[4]刘家义,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J],中国社会科学,2012.6
[5]刘文锋.《新常态下如何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常德审计局.内审园地.2015.06.15
[6]张克武.《把握审计工作新常态应做到“四个适应”》.湖南省审计厅.2015.8.3 [4]中办、国办.《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2015.12.8
[7]新洲审计.《新常态下国家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机构管理指导工作应做到五到位五促进》2015.5.8
第四篇:浅谈“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
浅谈“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
内容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在“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发展内涵已发生改变:经济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要素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能否主动适应新常态,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对行政事业单位健康高效运行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内部控制 审计 行政事业单位
目前我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在“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发展内涵已发生改变:经济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要素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能否主动适应新常态,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对行政事业单位健康高效运行具有现实意义。
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财政部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规范》不仅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是为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
一、内部控制审计的内涵与作用
内部控制审计可以作为独立的审计项目组织实施,用以完善内部控制,同时也可以作为实施其他审计项目的一个程序或方法。通过内部控制审计可以实现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符合性、合理性及有效性进行测试和评价。因此内部控制拥有和其他审计类型相同的地位;内部控制审计对于内部控制系统也可以实现自我完善,是内部控制得以彻底执行的不可缺少的机制。通过内部控制审计,审计人员可以确定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的可信赖度,有利于从薄弱环节入手,有效而迅速地明确审计重点和方向,既保证了审计工作的质量,又减少了审计工作量
通过内部控制审计,可以发现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是否完善、合理、有效。审计工作不仅要揭露经济活动中的问题,还要在内控制度中找出产生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从而使被审计单位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堵塞漏洞,有利于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做到防查结合,以防为主,达到抓标治本的目的。
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的现状与难点
(1)内部控制审计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有偏差,将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划上了等号。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主要是按照财政相应的要求编制预算,按预算取得资金和按预算用途使用资金,因此对于内部控制及审计工作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高,觉得内部控制体系可有可无,因而认为不需要再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工作。
(2)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未能完善审计机构建设,大部分单位内审机构设置基本现状为:少数主管部门设立了相对独立的内审机构;多数主管部门虽然设立了内审机构,却未配备相应的审计工作人员;或者审计工作人员为财务会计兼职,还有部分主管部门虽然配备了专业审计人员,但是却没有设立独立审计机构。因此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基本也就不复存在了。而其带来的影响则是内审部门不被真正接纳,缺乏 重视,乃至合并到其他部门或取消,导致无法全面开展职责范围内的工作,难以发挥内审效用,导致审计工作举步维艰。
(3)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足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专业性要求很高,因此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审计工作的成效。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公共财政体制系列法规修订出台,如全国人大修订通过的新《预算法》。这些使得内部控制审计内容越来越复杂,这些变化对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内部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完备的审计、财务知识,还需要融会贯通,对于经济学以外的学科同样也要有基本的认识。另外在人员数量上内审人员仍比较匮乏,还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在结构层面上,则缺乏新鲜血液;在能力层面,多数内审人员是由财务或纪检人员转任、兼任,对内审工作无法完全胜任。虽然部分审计人员确实掌握了一定的审计知识,但由于缺乏实战经验,不具备足够的胜任能力。还有的内审人员工作热情不足,知识更新缓慢,专业受训缺乏,工作规范及职业道德存在盲点,使得内审队伍不稳定,工作质量不高,工作力度较弱,因此也增加了审计风险。
(4)审计监督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反过来又要对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制约,而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又与内部控制主管后勤部门机构平级,这种尴尬地位,导致审计监督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另外,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中领导说了算的现象相对普遍,审计人员易 受“长官意志”影响,失去其独立判断,特别是当单位领导参与相关违法违纪活动时,内部控制审计难以真正做到独立客观。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的应对措施
习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一定意义上,搞好内部控制审计,对于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提高对内部控制审计的认识
内部控制审计,须与加强内部经济监督管理相联系,其职能无法削弱,只能强化。因此亟需提高其认知度,通过政府审计、行政发文、信息宣传等媒介,提升单位领导、职工以及内审工作人员对内审工作的正确认识。认识提高,进而拓宽内审道路。更好地发挥审计服务职能,为部门及单位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内审机构及人员的自身认识也要相应提高,创新造就进步,因而要想在内审工作中再上新台阶,获取新突破,就要求以正确视角来看待内审工作,积极探索审计新思路,创新审计新方法。因此,内审需要跳出传统的查错纠弊圈子,调整内审视角,向延伸审计、绩效审计、经责审计、专项审计等转移目标。做到真实、合规与效益并举,使内审工作更具科学性、规范性,使内审监督职能在更高水平上得以发挥。
(2)完善机构设置及制度建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由于审计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重要地位,因此需提高内审部门自身的绝对独立性以及同其他职能部门的相对独立性,与财务、法规、监察部门分离开来单独分设。内审机构应由本单位主要领导直接 负责,并对其报告工作;保障内审机构与其他部门不存在任何隶属关系,单独行使内审职能。
根据国家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发布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相关制度,从而为内部控制审计提供法律保障。比如可以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的制订,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力和义务。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审机构必须循序国家的审计法律法规以及内部审计规章制度,按照内审规范所规定的操作流程、工作方法及内容展开审计工作,实现审计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
(3)提高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
审计人员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审计工作的核心动力,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审计质量的高低及风险大小,因此强化内审人员的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对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具有决定性意义。根据内审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内审人员需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完备的专业技能,熟知各类不同性质单位的经济活动,并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及高素养的职业判断力。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大投入,采取多样的形式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比如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引入竞争机制等。另外通过加强思想工作、开展理论实务研讨及总结实践经验等方式加强内审队伍的思想及业务建设,使内审人员在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及工作能力上得到不断提高,以适应新常态下对行政事业单位内审工作的更高要求。
5(4)对内部控制审计方法进行创新
内审机构须不断改进工作手段,创新工作方法,明确工作思路,提高审计质量。不能单纯地进行事后审计,应将眼光放长远,视角往前推,将工作重点由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转移。将监督关口向前推,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应将微观与宏观审计相结合,在对具体项目进行审计后再综合分析,挖掘出其中蕴含的共性问题,查找出原因,并针对其提出有建设性、可操作性强的解决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及上级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不仅治标还要治本,对发现的问题既要处理好,还要从深层次分析原因使其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另一方面,随着信息化的普及,积极引入现代化的审计技术,更新审计方法也是大势所趋。例如,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审计软件,云端技术等,使审计工作中繁琐的数据采集、计算、筛选、排序以及分析判断简单化,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大幅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及质量,提升审计工作的科学性、权威性。
四、结语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行政事业单位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仍面临许多问题,因此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将势在必行。只有积极适应新常态,才能在新的形势下更好地发挥“免疫系统”功能,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2]张建虹 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审计 2009 财经界 [3]余维平论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审计 2014 内控与审计 051185581823 7
第五篇:经济新常态下立足高校内部审计预防腐败的思考
经济新常态下立足高校内部审计预防腐败的思考
(渤海大学审计处 解玉梅 纪茂利)总书记2014年在河南省考察时首次以“新常态”概念,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2014年11月9日APEC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题为《谋求持久发展 共筑亚太梦想》的主旨演讲,并强调:“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经济新常态下,高校如何立足内部审计,预防腐败,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新常态的内涵,尽快转变思想观念,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高校内部审计与反腐倡廉工作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高校进入提升整体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时期。然而,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经济活动的增多,对外交流、校企合作的加强,腐败问题也随之而来,并且具有一定的特点,如隐蔽性高,专业性强,金额少,次数多等。近年来,高校腐败案件呈上升趋势,原因之一是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不到位。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约束高校领导干部权力腐败的重要手段,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在高校快速发展的时候,通过加强高校内部审计,构建政风、党风清明的良好氛围,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加快高校可持续发展。
2.高校内部审计在预防腐败中的不足之处及其原因
2.1 在预防腐败中的不足之处
2.1.1 内部审计队伍薄弱,监督作用不强
高校内部控制审计中,没有严格的内部审计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由于内审人员少,工作繁杂,具体审计工作随意性大,审计工作质量不高,使得内部审计缺乏有效的监督作用,加大了审计风险。在高等学校管理体制中,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管理层,不具有独立性,无法有效监督评价同级别的部门。
2.1.2 内部审计范围小,不深入,效率低
在开展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人员大多是根据被审计人员提供的资料以及财务部门提供的账务资料进行审计,审计内容更多地是侧重对被审计人员任职期间的财务收支是否真实、是否合法合规,相关资产是否按规定管理来进行,审计范围过于狭隘,不能适应经济新常态下反腐倡廉建设对内部审计的要求。2.1.3 内部审计未能常态化
目前,高校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还不完善。新常态下,政府大力简政放权,高校的各项工作繁杂,各部门的既有格局难以打破,内部审计往往存在走形式的现象,导致工作不规范。各高校也没有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规范(试行)》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建立自身的评价体系,导致审计工作的规范性比较差。内审部门受高校的组织部门委托或领导指示,对离任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审计过程已经落后于干部任职时期,导致审计结果与干部任用脱钩。需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使内部审计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常态化。
2.1.4 缺乏群众监督,难以发现腐败
高校内部审计相关制度不完善,实施审计的具体步骤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审计过程中没有建立群众监督机制。
审计部门仅仅是将审计通知书下达到审计对象所在部门或被审计对象本人,在开展审计工作中除审计对象外,其他职工均不知情,导致审计结果不能反映一般群众对被审计领导干部的意见。审计部门仅对领导干部本人交换审计意见,整改情况群众不知情。
2.2 未能及时发现腐败的原因
2.2.1 受社会其它领域腐败的影响
我国腐败问题由来已久,高校也不例外。高校是专业人才集聚之地,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大多高校职工的道德与法制观念比较高,但仍有一些人受不了各种诱惑,道德与法制观念淡薄是一个重要原因。
2.2.2 单次金额少,但次数多
高校教师员工、学生众多,教学、科研、后勤等方面事务繁杂。学校在教学器材、仪器设备、教材、图书以及师生员工的生活用品等需求量很大。一些大宗物品通过政府招标采购,而一些小量物品则采取其他方式。物资采购种类繁多,工作千头万绪。一些人在物资采购过程中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或吃回扣,每次金额少,次数多,不易察觉。
2.2.3 专业性强,隐蔽性高
高校的基建工程项目多,建设资金量大,涉及到的环节很多,如立项、审批、规划、勘测、设计、招标、施工、质量监督等,专业性强。一些公司为了能拿到工程项目,不惜重金贿赂。而一些主管人员的法制意识淡薄,出现受贿,甚至权力寻租现象。这些腐败分子不但行贿受贿数额巨大,而且手段极其隐蔽,以躲避纪检部门、审计部门的监管。近年来,高校工程建设领域一直是腐败的高发之地,也是国家反腐的重点。国家组织各个部门对高校进行巡视,一大批腐败分子纷纷落马。
2.2.4 管理制度不完善
近年来高校办学多元化,资金来源中除了国家资金,还有学费,科研经费,以及其它资金等。由于资金来源多,多头管理,又缺乏严密的监管措施,导致资金使用不透明。高校的管理相对封闭,缺乏有效监督。高校又缺乏腐败“预警”和“发现”能力,且对腐败问题的处罚较轻,腐败分子的犯罪成本低。这些制度上的缺陷给了腐败分子可趁之机。
3.通过内部审计发现腐败,预防腐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3.1 加强高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
高校内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同级,有些高校甚至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无法保证内部控制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高校可以将审计部门的级别设置为高于其它部门,并由书记或行政一把手校长直接领导,以保证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
3.2 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和监督,预防腐败
加强高校内部审计,严格执行财务预决算制度,规定教育收费管理,杜绝各种乱收费行为,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健全防治不正之风的长效机制。对高校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进行内部审计,完善高校资产管理,防止高校固有资产流失。强化基建工程项目的全程监管,对立项、招标、施工、资金使用及时追踪。对仪器设备、教学器材、教材、图书等大宗物资的采购,内部审计要全程介入,做到公开透明,阳光采购,严格程序,加强监督,防止违规操作,防止在采购活动中的收受回扣、贿赂等腐败问题的发生。
3.3 加强科研经费审计,预防学术腐败
高校从国家、地方、企业获得的科研经费,要专款专用。在科研项目评审、成果评奖、职称评审等工作中,通过内部审计进行管理和监督,从严控制,坚持公开透明,廉洁评审,避免弄虚作假,预防学术腐败。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科研项目的结题,需要内部审计介入与监管,以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建立科研经费使用监督约束机制。
3.4 引入群众监督,实现内部审计阳光透明,预防特权腐败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深入开展党的作风和纪律教育,规范管理。推进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完善招生政策,引入群众监督。改革和完善招生制度,加强对招生工作各环节的管理、审计和监督,防止徇私舞弊、权力寻租等特权腐败现象。强化内部监督,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通过完善责任评价体系、扩大经济责任审计范围,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利用率,对领导干部实施真正的权力监督与约束,及时发现腐败。对审计人员不负责、避重就轻的要调离审计岗位,情节较重、玩忽职守的要给予党政纪处理。
3.5 内部审计全程跟踪,构建实时预警机制,预防腐败
高校腐败对国家造成的损失巨大。如何预防腐败,将损失降到最低,建立即时、有效的腐败事件预警机制,显得十分必要。利用内部审计,全程介入,随时跟踪、分析资金结构,建立风险控制系统。加强审计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通过构建实时预警机制,可以及时发现腐败,预防腐败,惩治腐败,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在经济新常态下,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高校腐败问题的预防与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当前各种思想文化的交融,高校办学与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高校预防和惩治腐败的任务艰巨。因此,对高校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必须十分重视,借助于内部审计这一手段,将有助于预防腐败,提升反腐倡廉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