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_题库资料(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3 17:53: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_题库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_题库资料》。

第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_题库资料

2011-2012[1]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考试试题库及答案

(试卷由4个论述题组成,每个论述题25分,任课教师从题库中任选4题作为考试题目)

一、根据所学知识,结合个人经历,试述你如何进行压力管理? 【答案及采分点】

(每项3分=列举1分+解释1分+结合个人经历1分;共写出其中25采分点即满分=25分)

1、了解你的情绪类型

2、学习监控你的情绪

3、学会跳出来思考你的情绪

4、学会结构性的表达

5、提前计划

6、发展一个支持系统

7、现实地期待自己和他人

8、变抱怨为诉求

9、学习问题解决技术

10、让过去的情绪成为历史

二、【案例】小明,22岁,言行怪异、出现幻觉妄想一年。患者自小少语寡言,交往少,脾气暴躁,一年前因父亲病故和失恋,开始失眠、呆滞、郁郁不乐,说:“我活不了几天了,我有罪”;听到火车鸣响就害怕,见到鸡鸣狗叫也恐慌,见到公安人员就称“我有罪”,回家后就问家人:“公安局的人和你们谈过话吗?为什么我想的事别人都知道?”有时侧耳倾听“地球的隆隆响声”,看见小汽车就恐惧地问他人:“那是不是来逮捕我的?”患者记忆智能无障碍,只是孤独离群,生活懒散,时而恐惧、激越,时而自语自笑、凝神倾听。一次,突然对电风扇下跪,说听到电风扇里有一男声责骂他是“叛徒和内奸”。认为自己脑子想的事被别人知道,“监视器就是邻居家的录音机和自己的手表”。问患者为什么时哭时笑?患者回答:“我脑子被一死者控制,我哭笑不受自己支配。” 家人劝其来心理咨询,患者说自己没病,干嘛来看心理医生。

判断上述案例里面,小明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此问题是否属于心理健康与否的范畴?是否适合在校心理咨询?结合你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标准和理解,谈谈你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答案及采分点】

问题:精神疾病;(1分)

范畴:属于心理不正常范畴,不属于心理健康与否的范畴;(2分)适合:不适合在校心理咨询,需要去医院就医;(2分)心理健康定义理解:

(1)心理健康是指一种积极而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生活的人,心情舒畅,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他人、环境和社会协调一致,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身心潜能。(2分)

(2)心理健康的标准是:1.智力正常,认知完整;2.积极的自我观念;3.悦纳他人,人际关系和谐;4.面对并接受现实;5.能调节情绪,心境良好;6.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7.人格完整独立;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与性别特征(8分)

(3)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人的心理是健康的或是不健康的,很难作出非此即彼的、简单而明确的界定,因为心理健康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可能因个体自身的发展而变化,也可能因个体所处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也就说一个人的心理既存在由健康向不健康转化的可能,也存在由不健康向健康转化的可能。这样,就有大量的所谓“亚健康”状态存在。就一般人群而言,真正称得上心理健康的只占10%-15%,真正有心理问题或心理不健康者只占5%一10%,而八成左右的人都处在亚健康状态。(2分)

寻求心理咨询的情况:(8分)

1、在某些时候觉得孤独或者想找人说说话;

2、当学习、生活、情感压力过大,如失恋、学习挑战太大、同学相处不良;

3、遇到自然灾害、威胁等突发事件之后一个月,如果继续经常被这些事件的记忆干扰生活;

4、对于某些特定的物体和行为害怕,如怕动物、场所恐怖;

5、如洗手、关煤气等某些行为表现出十次以上的反复,或者对于某一事物的思维反复顽固的出现而无法摆脱;

6、物质依赖也可以是一个参加心理咨询的原因,例如吸烟;

7、或许你没有任何困扰,你丰衣足食、家庭幸福,你的生活已经有了一定质量,但你觉得需要一些精神层面的成长或回顾。

8、不管什么原因,如果觉得自己被某种不良心情压抑超过两周时间,并且这一情况还在持续,那时候就需要寻求心理咨询。

三、试述影响人际交往的五大缺陷及其调整方法,举例说明你为改善人际交往做过的具体努力。

【答案及采分点】

(每项缺陷2分,调整方法2分,4分*5=20分;具体努力为发挥题,每点1分)

(一)自卑

是指由于一些条件的限制和认识上的偏差,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或某些方面都不如别人,产生的轻视自己、失去自信、畏缩的一种情绪体验。自卑有多种表现方式,退缩和过分的争强好胜是其中最明显的两种。

克服自卑应从认识、情绪、行为三个方面同时入手 ①从思想上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 ②调节自己交往时的情绪 ③树立自信,马上行动

(二)嫉妒

嫉妒是一个人由于嫉贤妒能,对才能、名誉、地位等比自己强的人所产生的不愉快和怨恨的情绪体验。从心理学角度看,嫉妒是对超过自己的人感到恐惧和愤恨的混合心理,是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一种心理表现。嫉妒心理的调适:

①加强思想意识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②解放狭隘的“自我”

③积极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点 ④正确评价自己,增强竞争意识

(三)害羞

害羞又称社交焦虑,是指羞于同别人交往的一种心理反应。按照产生原因分为气质性害羞、认知性害羞和创伤性害羞。害羞是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源于个体对安全感的过分追求。主要表现为腼腆、胆怯、拘谨、动作妞泥、不好意思、脸色绊红,说话的音量又低又小,有时动作还颤颤抖抖,很不自然。害羞心理的调试:

①树立自信 ②加强交往实践活动 ③加强自律性训练 ④善于模仿

(四)猜疑

猜疑是指没有事实依据而抓住“皮毛”,凭主观想象进行判断推测,只相信自己,却总怀疑他人、挑剔他人的一种不良心理。猜疑产生的心理原因主要是受到不恰当的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猜疑心理过重的人表现为生性孤僻、敏感多疑、小心谨慎、戒备心强、对人冷淡,完全处在一个自我封闭的心理防御小圈子里,无端的怀疑别人在威胁自己的名誉、声望、形象,把别人的一举一动与自己联系起来并看成是自己的阻碍。

猜疑心理的调试: ①培养良好的性格 ②提高抱负水平

(五)孤独

孤独是因缺乏人际支持而产生的寂寞感与失落感,是宁可独处也不与别人交往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孤独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感受,而不一定与外在行为表现相一致。孤独心理的调试:

①融入集体之中 ②多参与社会活动 ③改正不良性格 ④培养慎独的功夫

四、假如你的一个朋友小李和你说:“我和他分手了。一直以来我为了他什么都可以做,只要他要,只要我有,他要什么我都会给。我对他这么好,可是最近我才发现,他竟然背着我还有好几个女朋友,而且别人也跟我说,他经常换女朋友,就像花花公子那样,就为了自己开心,从来都不会想自己的责任。那天我跟他说我们分手吧,他很痛快就答应了。这几天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过来的,太痛苦了,我怎么才能走出失恋的阴影啊?我总感觉我的这段感情里面存着问题,我像是单恋一样,到底什么才是健康的爱情啊?”

结合心理学家李(Lee, 1974)提出爱情关系的六种形式理论,分析一下你的朋友小李和他的前男友对待爱情分别属于那种形式?小李面对失恋可能会出现哪些消极情绪?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消极情绪?你会如何帮助小李进行失恋的调试?单恋的表现及危害是什么?关于小李最后提出的问题,简述健康爱情和不健康爱情的特征。

【答案及采分点】

爱情形式(2分):小李--奉献式爱情;前男友--游戏式爱情。消极情绪(4分):①自卑心理。②绝望心理。③报复心理。④悲愤、渺茫、消沉心理。

出现消极情绪原因(2分):恋爱是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和自我评价的重要来源和基础。失恋会给当事人带来剧烈的心理创伤,使人处于抑郁、焦虑、自卑、悲愤甚至绝望的消极情绪中。

失恋调试(6分):让小李敢于面对失恋的现实;加强自我调控,减轻心理压力;合理化树立自信心;积极转移情感与情境;适当地进行情感宣泄;努力使情感得以升华。(“多为对方着想。”在此案例里面为错误答案,写这点-1分)

单恋(2分):恋爱应是两人之间的感情心灵交流,但如果只是一方投入感情,而另一方毫无感情,或是根本不想与之进行这种交流,这就形成了单恋。

单恋危害(4分):臆想型恋爱情结引起内心的痛苦和强烈的冲突,恼,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和心态失衡,产生情感失控、精神萎靡、注意力分散、思维迟钝、消沉等现象,给学习、生活、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严重的还会失去理智、精神异常。

健康爱情&不健康爱情特征:(7分)

不健康的爱情表现在:①过高地评价对方,将对方的人格理想化;②过于痴情,一味地要求对方表露爱的情怀,这种爱情常有病态的夸张;③缺乏体贴怜爱之心,只表现自己强烈的占有;④偏重于外表的追求。

健康的爱情表现在:①不过分痴情,不咄咄逼人,不显示自己的爱情占有欲,能够充分尊重对方;②将爱情给予对方比起向对方索取爱情更使自己感到欢欣,并以对方的幸福为自己的满足;③是双方彼此独立的个性的结合。

五、小明最近经常说自己不想活了,小明的女朋友小丽觉得很害怕,小明一旦谈论起自杀小丽就会阻止他继续谈论,认为这会促进自杀;而小明的室友小刚则认为谈论会去谈论自杀的人是不会真的自杀的,而且自杀是遗传的,小明家也没有人是自杀的,所以小明没有自杀危险。

请问小丽和小刚的想法对吗?为什么?什么样的人是自杀的高危人群?自杀的人一般会有什么预兆?如果你是小明的同学,得知他的情况,你应该怎么做?

【答案及采分点】

小丽的想法不对。(1分)因为谈论自杀是必要的。没有人有办法将自杀的念头灌输给别人,然而谈论自杀是必要的,因为这样可以减轻个体因考虑自杀而带来的负担,还可以探求出自杀的想法带来的危险究竟到什么程度。(1分)

小刚的想法也不对。(1分)因为曾经自杀过的人中有80%在事前都谈及过自杀,所以并非谈论自杀的人不会自杀。(1分)而且,虽然有时在家族中可看到自杀的倾向,可是没有一项研究支持这种说法。当然,家长的自杀行为提供了一种解决痛苦的模式。但是,在他们自杀后,留给后人的无力感,其实是会减少自杀行为的。(1分)

自杀高危人群(6分):(1)具有明显的外部因素刺激。比较典型

如失恋、失业、发生重大的丧失(如亲人亡故)。(2)情绪低落、悲观抑郁,对自己产生自责自罪,有强烈的罪恶感和缺陷感(3)孤僻内向,与周围人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4)有严重不良的家庭成长环境;

(5)缺乏生活的目标和信心,易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体验(6)述说准备自杀的想法或过去有自杀企图。

自杀预兆:六变三托 六变:(6分)

1、性情发生巨大的改变:表现心神不定。有部分人在决定自杀前,思维仍很复杂,一方面决定去死,但总有些人和事物使他留恋难舍。表现心神不定,做事心不在焉,对他说话也常常听不到或答非所问;也有的人闭门不出,对什么事都不关心,无动于衷。

2、语言发生巨大的改变:言语症状是指当事人把想死的念头对周围人用言语表白和诉说,或者在日志、博客、QQ空间、日记、信件、绘画和胡乱涂画中表现出来。常向自己亲近的人透漏有关死的话题,如“活在世上真没意思”,“我实在忍受不了了”,“在家里我是个累赘,多余的人”,对父母或亲人说,“我对不起你们,你们从小把我养大,我还没尽一点孝道”,对憎恨他的人说“以后你就没有可恨的人了”等等。若有类似的言语,可能是在向你发出自杀信号。

3、行为发生巨大的改变:个体不按规律习惯作息,该做什么事的时候不去做,不该做的却去做。对所有的人都很客气,对他平时人和物都特别留恋,显得难舍难分。当好朋友来看他时,更是有说不完的话,临走送了一程又一程总是不愿意回来。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把整个房间打扫的干干净净,人家欠他的东西也向亲人做了交代等等。行为预兆如明显改变或无故给同学送礼物、送东西等。

4、经济发生巨大的改变:把存款全部提取或乱借钱,随意花钱或给慈善机构,或乱买东西送人,这种突然以各种极端方式,花光所有财产的行为,也是自杀的危险征兆。

5、身体发生巨大的改变:(1)突然得了不治之症(2)重病或者慢性疾病不愈(3)突然遭遇变故,肢体或容颜伤残

6、环境发生巨大的改变:(1)天灾人祸,家毁人亡(2)重大关键事务严重挫败,如失恋、失业、大考失败等(3)家庭或家人、重要他人,发生重大变故或死亡创伤

三托:(3分)

1、托人:突然向亲友嘱咐、要求或委托,加强对某人的照顾

2、托事:突然把自己的重大事件,要求或委托代为执行或完成

3、托物:突然打包身边重要物件或宠物,要求或委托代为照顾或保管 其他一些征兆:(2分)

1、学业成绩的明显骤降。

2、综合症状如严重的抑郁、孤独、绝望、依赖和对自己的生活不满 怎么做:(3分)

1、立即向辅导员或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报告

2、陪伴,保证对方不一个人行动

3、尽己所能,稳定对方的情绪

六、简述人际关系的发展阶段,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养成健康的人际关系

【答案及采分点】

人际关系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6分)

第一阶段:彼此陌生,互不相识,甚至彼此均未注意到对方的存在。第二阶段:单方(或双方)注意到对方的存在,单方(或双方)也可能知道对方是谁(如同校同学),但从未有过接触。

第三阶段:单方(或双方)受到对方的吸引,与对方(或彼此)接近,构成表面接触。第四阶段:双方交感互动,开始了友谊关系。第五阶段:朋友之间的感觉,也有程度深浅之分。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12分)

(一)客观因素:1.接近且相纳

2.相似或互补

3.外表与个性

(3分)(二)主观因素:

1.人际安全:是指个体在人际相处和交往中对自身状况保持有利地位的肯定性体验。(2分)2.人际期望:是个体对人际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心理、行为的预期和愿望。这些预期纯粹是个体的主观意愿,实际上是一种投射心理。(2分)

3.人际张力:或称人际应激,是指个体在特定人际关系中所体验到的一种心理紧张状态。

(2分)

4.人际报复:是某一个体有意或无意地贬损了另一个体,不管被贬损的个体当时反应如何,那么该个体往往会在以后的某一时候遭到被贬损个体的报复,虽然这种报复可能是无意识的,并且不一定是激烈的暴力行为,这就是人际报复。人际报复直接增大人际张力,影响人际关系。(3分)

大学生健康人际关系的养成(7分)(一)充分有效的沟通(二)把握好交往中的“度”(三)学会解决冲突

(四)培养良好的人际相处品质:1.宽容待人 2.诚信对人 3.学会幽默 4.心理换位

七、举例说明大学生常遇到的压力源及其分类。一般大学生遇到压力的时候都有哪些应对方式?什么样的方式是可取的?什么样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答案及采分点】

大学生常见压力源:主要有学习、就业、人际关系、生活、恋爱关系、经济、社会、考试、家庭、生活及学习环境、未来、能力、个人(成长、外表、自信)、健康和竞争等。(4分)

大学生的压力源分类:(5分)

1.外部环境压力源:消极事件或灾难性事件

2.个人压力源:个人压力源指个体所遇到的特殊压力事件。(1).重大生活事件(2).日常生活压力源(3).慢性压力源

大学生各项应对方式的使用顺序依次为问题解决、忍耐、转移、求助、压抑、逃避、幻想、抱怨、退缩。一般倾向于把应对的方式归为问题取向、情绪取向、逃避三类。(4分)

可取的应对方式:1.遇逆境往好处想2.调节抱负水平3.预先应对4.建立好的社会支持5.变压力为挑战6.积极参加放松活动(6分)

不可取的应对方式:1.攻击2.冷漠3.退化4.压抑5.固执6.轻生(6分)

八、简述心理、心理健康 及心理健康的标准,并结合自身谈谈如何维护正常的心理?

【答案及采分点】(1)概念

①心理是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情感、态度、动机、意志、能力、气质、人格等心理现象(活动)的总称。是由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三者所构成。(3分)心理状态是指人在某一时刻的心理活动水平。例如一个人在一定时间里是积极向上、是悲观失望,是紧张、激动还是轻松冷静等。(1分)

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人脑对现实的反映过程。(1分)

②心理健康是指一种积极而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生活的人,心情舒畅,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他人、环境和社会协调一致,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身心潜能。(5分)③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 认知完整2.积极的自我观念3.悦纳他人,人际关系和谐4.面对并接受现实5.能调节情绪,心境良好6.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7.人格完整独立(5分)(2)如何维护正常的心理

1、确立大健康意识和对自己健康负责的意识

健康应该是心身健康,除了身体上没有缺陷,心理上要健康,对社会环境要有良好的适应。任何一方面的不完好,都不能是健康。(2分)

2、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即生活有规律,起居有常,科学用脑,睡眠充足,饮食合理,不暴饮暴食,保持一定的体重,劳逸结合,加强适合自己的锻炼、节制嗜烟、嗜酒等不良嗜好。(2分)(3)掌握一定的心理自我保健方法 ①正确认识自己、完善自己

客观评价自己,接受自己,塑造完善的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建设性地满足自己的需要。(2分)

②学会与人相处、乐于与人交往

接受差异,尊重个性,学会换位思考,与人相处不卑不亢,尺度合适(2分)

③正视现实,适应环境

从实际出发以积极的态度去处理问题,学会客观的看待问题,面对挫折时积极学习解决问题的技巧,学会增强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正确处理衰竭(2分)

九、简述学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阐述大学生应如何调适自己的学习心理问题。

【答案及采分点】

(一)学习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5分)

1.对气质性格的影响

人的气质主要受先天的影响,但是性格却是在后天与社会的互动中慢慢建立形成起来的。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学习不仅影响大学生的态度进而还影响其行为方式。2.对自我过程的影响

自我过程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大学学习的选择性给了学生自由决定是否选择某些科目的权力,自我认知会随着认知结构的丰富而更加完整。这种自由也对自我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3.对认知风格的影响

认知风格(也称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的形式。认知风格多种多样,如场独立和场依存、思索型和冲动型、整体型和分析型。不同的专业甚至一个专业的不同领域都会对学习主体的认知风格产生影响。(二)学习对大学生情绪意志的影响(5分)

学习是大学生活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学习的过程和结果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情绪的产生是与需要和动机紧密相连的,大学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会影响主体的需求结构。同时,大学学习要求更强的自主性、选择性,既给主体提供了检验自己意志力、自我控制水平的机会,也对主体提出了提高自控力和意志水平的要求。(三)学习对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影响(5分)

首先,大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学习内容主要是为大学生进入社会担任一定的社会分工工作而设计的。

其次,大学教学的一大特色是“团队合作”。强调团队集体作战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不仅在课题进行中实践了所学知识、锻炼了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一个以专业学习为主要任务的团队中与成员互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结合自身情况举例阐述大学生应如何调适自己的学习心理问题。(10分)

1确立适当的学习抱负水平(2分)2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2分)3注重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2分)

4培养良好的学习心境(2分)

结合自身情况举例阐述如何调试学习心理问题(2分)

十、举例说明,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主、客观因素有哪些?

【答案及采分点】

(一)客观因素(列举1分,举例2分)1.接近且相纳(3分)2.相似或互补(3分)3.外表与个性(3分)

(二)主观因素

1、人际安全:人际安全是指个体在人际相处和交往中对自身状况保持有利地位的肯定性体验。(4分)

2、人际期望:人际期望是个体对人际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心理、行为的预期和愿望。这些预期纯粹是个体的主观意愿,实际上是一种投射心理。(4分)

3、人际张力:人际张力或称人际应激是指个体在特定人际关系中所体验到的一种心理紧张状态。(4分)

4、人际报复:人际报复是某一个体有意或无意地贬损了另一个体,不管被贬损的个体当时反应如何,那么该个体往往会在以后的某一时候遭到被贬损个体的报复,虽然这种报复可能是无意识的,并且不一定是激烈的暴力行为,这就是人际报复。人际报复直接增大人际张力,影响人际关系。(4分)

十一、举例说明当代大学生恋爱的现状特点

【答案及采分点】

(每条5分[其中列举2分,举例3分];答对5条者得满分25分)(一)大学生恋爱普遍(二)大学生恋爱低龄化

(三)大学生恋爱动机多种多样(四)大学生恋爱讲求短平快(五)大学生恋爱考虑较单一(六)大学生恋爱中性行为增加

十二、大学生遇到压力的时候都有哪些应对方式?

【答案及采分点】

一般倾向于把应对的方式归为问题取向、情绪取向、逃避三类。(4分)

1、问题取向应对:即当事人的应对策略是着眼于问题解决的,通过直接的行为或问题解决行为来改变压力源或任何其他关系。(3分)常见的表现有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向他人求助、逃跑(使自己脱离危险)、预先应对(避免未来的压力)等。问题取向应对所关注的是所要解决的问题和产生压力的事件,应付可控压力源产生的影响通常有效。(4分)

2、情绪取向应对:即当事人采取的应对策略主要是尝试缓解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而非处理引起压力的问题情境。(3分)情绪取向应对包括放松、寻求他人情绪支持、抒写有关自己内心深处情感的东西、合理化认知、抱怨等。在应付那些由不可控的压力源产生的影响时比较有效。(4分)

3、逃避应对:即个体在面对压力时,放弃对问题的任何努力。个体可能通过幻想、否认、自我分心等方式减少压力或采取酗酒、暴食等直接的逃避方法。(3分)例如,有的学生多门功课不及格,他放弃了解决问题的努力,而是采取上网、酗酒等方式麻醉自己、逃避问题。逃避应对虽然会暂时延缓压力情境的解决,但经常会使问题更糟糕。(4分)

十三、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如何感恩、感悟生活?(25分)

【答案及采分点】

(每条5分,答满5条满分25分)参考答案:

学会承担自己在学校、家庭、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5分)学会感受为他人服务的快乐;(5分)学会把“行”、“谢谢”和“对不起”时时挂在嘴边;(5分)学会 “在乎”每一个人,尊重他人的权益(5分)…… 这样,能使我们懂得更多, 爱的更多, 得到的也会更多。结合自身经历谈谈(5分)

注:言之成理即可。

十四、大学生面临的危机有哪些,及其表现形式、心理危机干预模式? 【答案及采分点】

大学里的生活大部分都是积极向上的,但也有一些情况会让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难以处理:

离家带来孤独感;(1分)

担心上学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1分)

与室友或其他人发生矛盾;担心成绩不理想,害怕失败;(1分)对学校的教学计划、课程安排不满意;(1分)

因出现个人的丧失(失恋、考试失败、丢面子、急性严重疾病)而极度痛苦。(1分)大学生的危机表现:(1)成长危机(1分)(2)人际关系危机(1分)(3)情感危机(1分)(4)学业与经济危机(1分)(5)就业危机(1分)

危机的表现形式:常见的具体表现:

性格:平时性格开朗、生活态度积极乐观,出现危机时则相反,如果平时性格内向,可能会加重。或许性格变得暴躁、易怒、抱怨一切事情,甚至认为社会对他不公平等等。(1分)

情绪:紧张、恐惧、怕见人、情绪低落或不稳、或表面平静、给人的感觉眼神游离。(1分)

言语:沉默少语、或言语本身带来特定意义令人费解,如打听什么方式自杀没有痛苦、直接询问哪种药物吃多少会死、活着不如死了等等。(1分)

行为:躲避人、对关心他的人采取回避的态度、呆坐沉思、麻木。(1分)

其他:失眠、食欲食量变化、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学习能力下降,严重者出现自杀、药物滥用等。(2分)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9分)

危机出现前(3分)

危机过程中(3分)

危机处理后(3分)心理健康教育

热线援助

团体辅导 生活适应指导

认知治疗

后期干预 良好个性培养

行为治疗

压力调适

第二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题库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行为属于心理健康的范围(D)

A.能极力满足个人的需要 B.对自己有过高的评价 C.为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极力宣泄自己的情绪 D.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2.对于相貌美的标准,人们通常有大体一致的看法,但是也存在各种差异。而在我们的周围经常流行这样一句话“情人眼里出西施”,那么这个是说明人们在对相貌的看法中存在(C)差异。

A.文化 B.个人 C.关系 D. 时代

3.个体在估计事件后果时总认为负面后果只会出现在其他人身上,自己则不会有事,这种现象是(B)

A.自我防御机制 B.理想化偏见 C.自利性归因 D.自我效能感 4.下列哪种心理属于健康心理(D)

A.抑郁情绪 B.不愿与人交往

C.经常感觉自己无能 D.遇到困难时,能积极克服困难 5.心理健康在社会交往中可表现为(C)A.经常与素不相识的人十分热情地交谈.表现为十分兴奋的状态 B.对同事.好友无缘无故地表现为冷漠.漠不关心 C.有自己喜欢与不喜欢的人 D.接触异性时经常表现为紧张的情绪

6.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称为(C)A.心理活动的耐受力 B.心理活动的稳定性 C.心理康复能力 D.环境适应脂力

7.有的人白天工作效率高,有的人夜晚工作效率高,这是指(A)A.人的心理活动的周期节律性 B.环境适应力 C.心理自控能力 D.社交能力 8.心理健康表现心理的耐受力方面为(C)A.过去的痛苦的体验经常浮现在自己的脑海里,但不影响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B.遇到困难,能够忍受

C.把克服困难当成一种乐趣,而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挫折 D.对于同事外人的议论并不在意

9.下列行为哪一项属于心理健康的范围(D)A.见人都热情相待 B.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C.经常努力工作 D.经常保持乐观的心态 10.当某一固定的观念在脑子里反复出现时,这些观念是患者不愿想的而且伴有被迫感觉痛苦感觉,我们称之为(B)A.强制思维 B.强迫观念

C.妄想 D.虚构

11.吃不着的葡萄是酸的,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卫方法,称为(B)A.否认作用

B. 合理化作用

C. 投射作用

D.幻想作用 12.大学生心理健康日5.25的谐音是(A)

A.我爱我 B.我是我 C.我要我

13.由于缺乏准备,不能驾驭或摆脱某种可怕或危险情景时所表现的情绪体验是(D)A.快乐

B.悲哀

C.愤怒

D.恐惧 14.关于自卑感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

A.自卑的人热衷于与人比较,而对自己的期待却很低

B.自卑的人往往对自己缺乏客观.清醒的认识,无法悦纳自己 C.自卑的人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

D.对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是处理自卑问题的方法之一 15.交往双方能否成为知己,关键在于各自能否(D)A.改善交往情境 B.向对方施以恩惠 C.增加交往频率 D.向对方作自我表露 16.以下不利于睡眠的是(D)A.睡房较暗 B.定时运动 C.每晚定时上床睡觉 D.临睡前运动 24.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是(C)A.替来访者做决定 B.有条件的尊重来访者

C.为来访者保密 D.对来访者的行为作道德判断 17.按照心理学的观点,大部分心理问题来源于(D)A.家庭内部 B.社会环境 C.人际关系的处理 D.自身的内部冲突 18.下列哪些陈述不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D)

A.精力旺盛 B.感情丰富 C.渴望独立 D.认识能力高,看问题全面 19.“悲喜交加”,“百感交集”是人的情绪和情感的(A)的表现。

A.复杂性和矛盾性 B.稳定性 C.可变性 D.生理性 20.强迫观念指的是(C)A.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 B.外部强加于自己的错误观念

C.头脑中反复出现,但又难以摆脱的固定观念 D.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信念 21.当人的愿望受到挫折后,通过想象自己达到了目的或获得了成就的方式属于心理防御机制的哪一种表现?(C)

A.补偿 B.分离 C.幻想 D.升华

22.一个人总是反复检查是否锁了门或不停的洗手,这属于下面哪一种心理障碍(D)

A.恐怖症 B.一般性焦虑障碍 C.抑郁症 D.强迫症 23.当你身边大多数人选择某种东西时,你常不自觉的做出相同的行为,这一心理现象称作(C)

A.刻板印象 B.社会吸引 C.从众 D.服从 24.不是少年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是(D)

A.“成人感”出现 B.独立性增强 C.评价能力提高 D.身体发育快

25.当你进入一个黑暗的房间时,开始感觉眼前一片漆黑,但过一段时间后,你便可以看见周围的一切,这叫什么心理现象?(B)

A.明适应 B.暗适应 C.色弱 D.视觉后像

26.你认为“大一综合征”(即大一学生产生的空虚,焦虑,失眠等症状)下列不是产生诱因的是(D)

A.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B.对新环境的适应力弱

C.优势地位的丧失 D.生活过度挥霍而产生罪恶感

2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表明了一个人意志品质的(D)

A.自觉性 B.果断性 C.自制性 D.坚持性 28.考试焦虑主要属于(A)方面的问题。

A.情绪 B.气质 C.性格 D.行为

29.设身处地的,像体验自己的精神世界那样体验他人精神世界的态度和能力的技术是(D)。

A.真诚

B.尊重

C.接纳

D.同感

30.在下列影响人际关系相似性的因素中,对人际关系影响最大的是(D)

A.兴趣 B.性格 C.知识水准 D.价值观念

31.“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诗句中所表现出的高尚情操是(C)

A.美感 B.理智感 C.道德感 D.激情

32.易受外界的影响而出现情绪波动,或极度高兴或伤心流泪,这一情绪表现叫(C)

A.焦虑 B.恐惧 C.情感脆弱 D.情绪低落 33.关于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哪一个是错误的?(D)

A.接近性 B.相似性 C.外貌 D.自尊 34.如果双方在冲突中作出让步,这种调适方式叫(A)

A.和解 B.妥协 C.容忍 D.调解 35.利他主义的表现(C)

A.人不为我,我不为人 B.人为财死 C.辛苦我一个,幸福十万家 D.逃避责任 36.下列不是情绪健康的主要标志的是(D)

A.情绪稳定 B.情绪愉快 C.经常开心 D.喜乐无常

37.易受外界的影响而出现情绪波动,或极度高兴或伤心流泪,这一情绪表现叫:(C)

A.焦虑 B.恐惧 C.情感脆弱 D.情绪低落 38.关于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哪一个是错误的(D)

A.接近性 B.相似性 C.外貌 D. 自尊 39.如果双方在冲突中作出让步,这种调适方式叫(A)

A.和解 B.妥协 C.容忍 D.调解 40.利他主义的表现(C)

A.人不为我,我不为人 B.人为财死

C.辛苦我一个,幸福十万家

D.逃避责任 41.下列不是情绪健康的主要标志的是(D)

A.情绪稳定 B.情绪愉快 C.经常开心 D.喜乐无常

42.通过接受各种科学的心理锻炼以解决自己在认知,情感,人格,社交等方面的心理问题的活动是(A)

A.心理训练 B.心理教育 C.心理服务 D.心理补偿 43.本来是别人做过的事,回忆成自己做过的事,这属于(A)A.错构 B.虚构 C.错觉 D.记忆减退 44.长时记忆是指存储时间为多少以上的记忆(B)

A.几秒钟 B.一分钟 C.数分钟 D.数小时 45.气质类型(D)

A.有好好坏 B. 都是好的 C. 都是坏的 D. 无好坏之分 46.有的学生在上课时讲小话.做小动作,这是(C)

A.注意的转移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分散 D.注意的起伏 47.当你在电影画报上看到某演员的形象时,觉得很熟悉,而且能够确知他曾饰演过某个角色,这种现象属于(C)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48.人们遭遇不良情绪时,正确的处理方式为(D)A.喝酒 B.吃大量的东西 C.压抑负性的情绪 D.和朋友倾诉 49.成语“杯弓蛇影”是心理学中的什么现象(D)

A.功能固着 B.幻觉 C.思维定势 D.错觉 50.弗洛伊德认为人格中最根本的动力是(B)

A.自我 B.本我 C.想象我 D.超我

5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B)防御机制的表现。

A.退化 B.投射 C.固着 D.反向作用

52.因情绪冲动不能直接发泄到这个对象上,会转向发泄另一个对象,这被称为(A)。

A.置换 B.投射 C.抵消 D.退行

53.个体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是(B)

A.气质 B.性格 C.人格 D.能力

54.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C)A.人格 B.性格 C.能力 D.气质

55.个体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这种自我防御机制是(A)A.压抑 B.否认 C.自居作用 D.投射作用 56.巴甫洛夫在铃声一唾液分泌实验中提出(B)的概念。

A.强化 B.条件反射 C.联想 D.模仿 57.精神疾病中自杀最多的疾病是(B)

A.神经衰弱 B.抑郁症 C.精神分裂症 D.强迫症 18.在记忆过程中,与保存有关的主要影响因素为(B)

A.注意力不集中 B.脑部器质性疾病 C.情绪因素 D.思维障碍 58.病人感到周围环境变得灰蒙蒙一片,没有生气,似乎隔着一层膜,这种症状最可能

为(B)

A.幻觉 B.非真实感 C.交替人格 D.双重人格 59.正常遗忘的规律为(A)

A.遗忘的发展总是由近事遗忘逐渐发展为远事遗忘 B.遗忘的发展总是由远事遗忘逐渐发展为近事遗忘 C.近事遗忘和远事遗忘同时受损 D.近事及远事都不易回忆

60.自杀是个体的一种带有什么的冲动行为?(A)

A.自我毁灭性 B.自我调节性 C.社会性偏差 D.动机

61.睡眠规律的形成与下列哪项的关系最为密切?(C)

A.体温 B.身体健康程度 C.人体生物钟 D.性别

62.因为第二天上午的一场重要考试,小明失眠了。这是一种因什么而导致的睡眠障碍?

(C)

A.错误认知 B.不良睡眠习惯 C.生活应激 D.内心冲突 63.从心理学角度,人格和以下哪项的内涵出入最大(C)?

A.气质 B.性格 C.人品 D.个性 6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人格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小于环境因素 B.个人的价值观或信念受遗传的影响非常大 C.个人的体态.容貌,也会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

D.个体神经系统的特性不同会影响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65.气质类型为多血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为(A)

A.活泼型 B.安静型 C.兴奋型 D.抑制型 66.酒精在体内的主要代谢部位是(A)

A.肝脏

B.肾脏 C.脾脏

D.胃肠道 67.下列不属于阿片类物质的是(C)

A.海洛因

B.吗啡 C.苯丙胺

D.美沙酮 68.喜.怒.悲.恐等基本情绪是(B)

A.后天学习得来的 B.与生俱来的 C.不同动物不同 D.不同人种不同 69.个性心理特征不包括(A)

A.情绪 B.气质 C.性格 D.能力

二、填空题

1.看一个人的行为变态行为是否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以此判别心理是否正常的方法称之为社会规范 标准。

2.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中遵循快乐原则的是 本我,而遵循现实原则的是 自我。3.心理治疗要求来访者充分信任治疗师并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允许治疗师探询

极端个人的隐私和秘密,目的是使 病情好转或创伤愈合 ;同时也要求心理治疗师遵守 保密原则,理解和尊重来访者的情感,不得把在治疗过程中获取的资料泄露给 第三者。4.心理咨询的形式按途径分为 门诊 . 电话 . 信函 . 现场 . 新闻媒介(专栏)咨询 等。

5.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既有 主观性,也有客观性。

6.心理咨询的形式可分为个别咨询和 团体咨询。

7.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服从于__快乐__原则,自我服从于__现实___原则,超我服从于_道德__原则。8.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一个著名实验是_操作性_条件反射。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于1879_年,在_莱比锡__大学,由_德_国心理学家_冯特_所创立。

9.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认知、情绪和 情感 三方面来理解一个人的心理。10.办事优柔寡断.顾虑重重.患得患失的人是缺乏意志 果断性 的表现。11.办事虎头蛇尾.见异思迁.朝秦暮楚是缺乏意志 坚韧性 的表现。12.暗示可分为他人暗示和 自我暗示。13.判断千个人心理是否正常,只能通过比较的方法,一是与社会认可的__行为常模_ 比较,二是与个人以往一贯的__心理状态_____和_行为模式_____ 相比较。14.行为学者认为,人格障碍是__社会学习__的结果。

15.心理不健康与心理健康并非泾渭分明的对立的两极,而是一个 连续 的状态。

三、简单题 什么是心理学?

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2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②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④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⑤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⑨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⑩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3、你如何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1)要自知自爱:

选择对于合适的生活目标,不要因为力不能及而长期焦虑和不快。要善待自己,爱护自己,不要妄自菲薄。(2)要能够面对现实,适应环境:

生活总是复杂和多变的,社会也充满了困难和挑战。因此,应该以现实为基础来进行自我设计,自我调整,确立可行的理想和抱负,使个人与社会协调一致,不要好高骛远。(3)要劳逸结合:

热爱劳动虽然是一种美德,但是也应该注意劳逸结合,不能让机体超负荷运转。(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不要郁郁寡欢,自我封闭,应主动参与社会活动,热情坦诚与人交往,消除孤独感和自卑感,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5)善于解脱:

要善于积极主动的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要及早的从中解脱出来。

4、你身边的人际关系如何?

5、你的性格是什么样,是如何形成的?

6、你如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冲突? ·····

第三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试题题库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考试试题库

一、选择题部分 第一章健康从心开始

一、单选题(10)

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是()。

A.初中时期

B.高中时期

C.大学时期

D.成年期 21世纪成为人才的首要条件是()。

身体健康

B.心理健康

C.社会适应良好

D.人际关系良好 我们常见的嫉妒心理属于()。

轻微的心理失调

B.轻度的心理障碍

C.中度的心理障碍

D.严重的心理疾病 大学生常见的社会障碍主要表现为()。

情绪障碍

B.适应不良

C.人格障碍

D.精神障碍 大学生常见的情绪障碍不包括()。

焦虑症

B.抑郁症

C.疑病症

D.精神分裂症 我国20世纪90年代,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比例占()。

A.16-20%

B.30-34.4%

C.37.9%

D.64.4% 7.近年来,成为大学校园一大杀手的是()。

A.焦虑症

B.疑病症

C.恐怖症

D.抑郁症 最能体现和反映人的心理调节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是()。

A.环境适应

B.自我评价

C.人际关系状况

D.情绪健康 某生患有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一旦发病起来,情绪会异常兴奋或低落,或兴奋与低落交替出现。请问该生患有什么心理疾病()。

A.反应性精神病

B.情感性精神障碍

C.精神分裂症

D.人格障碍

10.某大一学生小明,经常感觉自己的车没有上锁,然后跑到停车点查看,请问该生患有什么症状()。

A.焦虑症

B.强迫症

C.疑病症

D.偏执狂 第二章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一、单选题(10)

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以分为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

A.理想自我B.现实自我 C.社会自我D.投射自我 大学生维护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是()。

A.健全自我意识

B.意志坚定

C.人格健全

D.自我统合 青年期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A.健全人格

B.培养意志

C.自我统合性

D.情绪稳定 个体自我意识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成熟,需要()。

A.15年

B.20多年

C.30多年

D.40年 大学生个体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是()。

A.少年期

B.青年期

C.成年期

D.中年期 自我意识是个体意识发展的()。

A.初级阶段

B.中级阶段

C.高级阶段

D.最终阶段 当代大学生一般处于()。

A.青年初期

B.青年中期

C.少年期

D.青年晚期 8.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8阶段理论,当代大学生目前的主要解决的任务是()。A.获得自我统一性

B.克服自卑感

C.获得自我完美感

D.获得信任感 9.当代大学生追求卓越人生、追求自我实现必须面对的终生课题是

A.健全自我意识

B.健全人格

C.培养坚定的一致

D.调控自己的情绪 10.形成自我意识的核心和关键是()。

A.健全自我意识

B.自我统合C.悦纳自我D.调控自我

二、多选题(6)

从结构形式上看上看,自我意识可以分为()。

A.自我认识

B.心理自我C.自我体验

D.自我调控 2.大学生自我认识方面的主要特点是()。

A.广度和深度发展迅速

B.自觉性增强

C.自我评价能力提高

D.主动性增强 第三章大学生的人格发展

1.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制 2.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自我遵循()行动

A 快乐原则

B 道德原则

C 现实原则

D 本能原则 多选题(6)

下列属于人格基本特点的是()

A 独特性

B 稳定性

C 整体性

D功能性 2.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有下列组成部分()

A 本我B 自我 C 超我 D 本能 3.奥尔波特是人格特质理论的建构者,他认为特质可以分为()

A 个人特质

B 表面特质

C 根源特质

D 共同特质 4.艾森克利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提出了人格的下列基本维度()

A 外倾性

B 神经质

C 精神质

D 情绪稳定性 5.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内涵应包括下列()方面

A 正确的自我意识B 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 C 和谐的人际关系D 乐观的生活态度 6.心理学的三大势力是()

A 行为主义

B人本主义

C 精神分析

D 认知学派 第四章大学生的学习心理

一、单选题(10)

1.学习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而()则是学习的根本宗旨。A、勤奋 B、刻苦 C、学以致用 D、学会学习

2.()已成为决定大学生学习效果及其日后职业生涯发展的基本素质。A、远大理想 B、自主学习能力 C、持之以恒的毅力 D、知识迁移能力

3.关于考试焦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高度的焦虑只有同高度的能力相结合才能促进学习。B、适度的焦虑有利于考试。

C、没有焦虑十分有利于考试水平的发挥。

D、使用闭目养神法、凝视法等可以缓解考试焦虑。

4.()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爱因斯坦称其为最好的老师。A、动机 B、诱因 C、兴趣

D、自我效能感

二、多选题(6)

1.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A、专业素质 B、思想道德素质 C、文化素质 D、身心素质

2.关于学习策略的说法,正确的是()。A、学习策略是可教的。

B、培养大学生的学习策略可以从教与学两个方面考虑。C、学习策略的运用具有高低水平之分。

D、机械的背诵和朗读属于高级的学习策略。3.下列哪些是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A、科学合理的时间管理。

B、考虑自己的个性,及时消除焦虑。C、培养自我监控的学习能力。D、擅于自我激励。

第五章大学生的交际心理

一、单选题(7)

1.()是人际交往的前提。

A.动机

B.认知

C.情感

D.态度

2.根据心理学()在人际交往中所产生的心理定势作用,在与陌生人交往中,大学生要注意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A.晕轮效应

B.首因效应

C.马太效应

D.标签效应 2.()是一种最简单、最直接表示对他人友好的一种方式。

A.微笑

B.打招呼

C.点头

D.鞠躬 3.在人际距离中,()属于亲密区。

A.0.5米以内

B.0.5—1.2米

C.1.2--3.7米

D.3.7米以上 4.言语交往,首先应学会()。

A.表达

B.沟通

C.倾听

D.尊重 二.多选题(6)

1.人际关系按照其形成基础可以分为()-。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业缘关系

D.网缘 2.人际交往的心理功能包括()。

A.信息沟通功能

B.心理保健功能

C.自我完善功能

D.心理调节功能 3.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有()。A.交往愿望强烈

B.交往对象单一

C.感情色彩浓厚

D.交往理想化 4.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有()

A.平等原则

B.尊重原则

C.宽容原则

D.诚信原则 5.大学生克服人际交往中的自卑感,应做到()。

A.要客观的进行自我分析

B.要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 C.要积极与他人交往

D.善于转移注意力 6.大学生克服人际交往嫉妒感,应做到()。

A.正确看待别人的长处和能力

B.善于调整目标 C.保持良好的心态

D.善于转移注意力 第六章大学生的情绪健康 多选题(6)

情绪心理学家斯托曼曾这样定义情绪:“情绪是感受,是与本身结构有关的身体状态,它是粗糙的或经过精化的行为并发生于特定情境之中”,可见,情绪至少包括下列维度()A情绪主体的主观体验B 情绪主体的生理唤醒C 情绪主体的外显行为D 情绪的情境性 2.文化对情绪的影响是复杂的,主要通过下列()A 通过对情绪刺激的了解

B 文化直接影响表情

C 通过确定的社会关系和判断

D 通过高度礼仪化的行为 3.人类的表情具有下列特性()

A 情境性

B 先天性

C 后天习惯性

D 可控性 4.情绪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 适应功能

B 动机功能

C 组织功能

D 信号功能 5.现代情绪心理学研究认为,情绪的产生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

A 环境事件

B生理状态

C 个体的心理结构

D 认知过程 6.行为主义的代表华生认为个体具有下列基本情绪反应()

A 喜悦

B 愤怒

C 恐惧

D 爱 第七章大学生的挫折心理

一、单选题(10)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挫折情境越严重,挫折反应就越强烈

B、主体主观上对严重的挫折情境其认知和评价并不严重,其反应就会较轻微。C、并不严重的挫折情境不会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D、挫折具有两面性。2.AQ指的是()。

A、情商

B、逆境商

C、智商

D、什么都不是

3.《水浒》说“林冲听说自己的内人被人欺辱,本想狠狠地打那人,但是调戏他内人的是当今高太尉之子,便不敢下手,于是将一肚子气统统发往家具什物,打碎家具,掀翻桌椅。这种行为属于()。

A、逃避

B、固着

C、退化

D、转向攻击

4.有些人,在很紧张的时候,总会把手指放到嘴里,或者啃指甲,这种反应被称为()。A、逃避

B、退化

C、固着

D、幻想

5.许多同学感到周围缺少真情,缺少亲朋好友,就到网上寻求网友聊天。这种现象说明这些学生主要遇到()。A、人际交往挫折 B、情感挫折 C、人生发展挫折 D、学业挫折

二、多选题(6)

1.挫折一般包括三方面定义,分别是()。A、挫折情境 B、挫折情感 C、挫折认知 D、挫折反应

2.引起大学生挫折的原因有哪些()。A、生理因素

B、经济负担的压力

C、受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 D、突发事件

3.下列选项属于大学生常见的挫折反应的是()。

A、冷漠

B、焦虑

C、攻击

D、幻想 4.关于归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归因可以分为:内归因和外归因。

B、正确的归因是应付和解决问题的必要基础。

C、倾向于外归因的人,习惯的认为支配自己成功失败和前途的原因是本身的能力和技能以及自己的努力程度等。

D、内部归因是我们所提倡的。

5.大学生中容易导致挫折的心理冲突包括()。A、强烈的交往需要和孤独感的冲突。B、期望与现实的冲突 C、自由与自律的冲突 D、独立与依赖的冲突

第八章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

一、单选题(10)

1、职业生涯的基础是()

A.心理开发

B.生理开发

C.智力开发

D.潜能开发

2、大学生属于哪一阶段()

A成长阶段

B探索阶段

C确定阶段

D维持阶段

3、被誉为“职业辅导之父”的是()

A帕森斯

B舒伯

C波孟

D凯利

4、确定阶段的任务()

A尝试、变换

B选择、安置

C模仿、试验

D转换、确定

二、多选题(6)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现出的不足有()

A过于理想化 B过于强调专业对口C热衷于“热门职业”D忽略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难关

2、自我认知缺失包括()

A自卑

B孤傲

C怯懦

D抑郁

3、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的原因()

A就业形势严峻

B高等学校缺乏适当的职业生涯指导 C对自我的认识不足

D对外围环境认识的缺失 第九章大学生的恋爱与性心理 一.单选题(10)

1.爱情是由性欲、情感、()、和义务四个要素构成。

A.信仰

B.理想

C.激情

D.承诺 2.(),提出了爱情三角理论。

A.斯腾伯格

B.赫洛克

C.霍尔

D.霍妮 3(),是恋爱最为积极的目的和结果。

A.爱情

B.性

C.情感交流

D.婚姻 4.(),是指个人的认知或行为会不知不觉地迫于所处群体的无形压力,而不由自主地迫于所处群体的无形压力,而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心理现象。

A.从众心理

B.C.D..5.真正的爱情有着自主性、互爱性、排他性、()四个特征。A.狂热性

B.持久性

C.自然性

D.本能性 二.多选题(6)

1.赫洛克认为,从性意识的萌芽到爱情的产生和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即()、向往年长异性的牛犊恋期、()、()

A.疏远异性的性否定期

B.异性接近期 C.积极接近异性的额狂热期

D.浪漫的恋爱期

2.我国心理学者一般将青春期性心理的发展分为以下三阶段,即()。

A.异性疏远期

B.异性接近期

C.异性狂热期

D.异性恋爱期 3.一般来说,大学生恋爱双方从相识到确立恋爱关系,大致经历()个阶段。

A择偶期

B初恋期

C恋爱期

D.苦恋期 4.大学生的性心理特征有()-。

A.性心理的本能期和朦胧期

B.性意识的强烈性和表现上的文饰性 C.性心理的动荡性和压抑性

D.男女性心理的差异性 5.对大学生中出现的性变态的矫治方法包括()。

A.坚定不移的帮助其树立治愈的信心

B.家庭疗法

C.循序渐进地引导其建立正常的性爱关系

D行为疗法 6.大学生的爱情具有()的特点。

A.择偶标准的理性化

B.恋爱的自我中心化 C.恋爱态度的轻率化

D.性观念变化的显性化

二、简答题部分

1.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主要有哪些方面? 2.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哪些方面? 3.大学生的恋爱观具有哪些特点?

4.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大学生常见的心理挫折有哪些?

6.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

7.某位大一学生小明发现x理想中的自己和现实中的自己相差太大,他很苦恼,面对这种矛盾状况,小明应该采取什么途径来解决? 8.简述大学生的情绪特点

三、论述题部分

1.论述大学毕业生有哪些适应问题,适用那些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 2.大学生遇到挫折心理时应当怎样自我调适?

3.良好的意志如何培养?

4.如何克服嫉妒心理?

第四篇:心理健康教育资料

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本学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如下: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当代心理学的一项重大成果,就是揭示了人心理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每个心理发展阶段中的个体都面临着共同的或类似的心理发展任务。尤其是处在“疾风暴雨”期中的中学生,他们将面临人格的完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青春期烦恼的排除,学习过程的优化,职业意向的初步确立,人际间良好的沟通,社会环境的适应,心理压力的应付等心理任务。心理发展任务数量多,普遍化的特点决定了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分阶段、有层次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此,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必选课程体系,分别开设以学习心理、自我意识、交往艺术、情绪调节、良好的性格培养、正确观念、心理压力的应付、青春期性心理、等为内容的选修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及时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训练。

二、心理健康教育要有机渗透到学科教学

学习活动是学生所有活动中的主导活动,也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来源之一。成绩与期望值之间的差距引起的无能感,长期学业失败造成的自尊心低落,过分强调竞争的学习环境给学生造成的紧张与焦虑。事实证明,单靠心理健康教育课要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远远不够的,没有解决学科教学这个环节,也就没有从根本上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扰,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心理潜能了。要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一)开展学习辅导,促进学生对学习兴趣。

大部分学生学习某门课程成绩低下,情绪低落的原因,一方面是他们缺少掌握该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他们在学习动机、学习方法或学习习惯上有不合理的地方。美国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其核心是自信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教师掌握了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规律,就可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通过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潜能,端正学习的动机,掌握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而改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无助状态,增强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增强自信,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使学生乐学会学

实践证明,忽视学生的需要、兴趣,忽视良好课堂心理氛围的营造,仅仅靠教师单向的传授,仅靠学习方法的改善,依然只强调竞争不讲合作的学习格局,只会增加学习能力较差同学的挫败感。那么比较、防范和挫折等不良情绪与攻击、自我封闭等相应的不良行为就不会有较大幅度的改善,要达到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提高学习效率,仍有较大的困难。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努力创造一种合谐、民主、平等、轻松的心理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让兴趣引导学习。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健康愉快的情绪得以保持,自主性得到发展,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三)利用教材与课堂,塑造学生完美人格

教材的编写和制定都蕴含着不少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教师要充分地有意识地运用教材本身的魅力作用,有机地运用它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例如,在语文

教学中教师就可根据优秀文学作品的人格教化因素。在数、理、化学科中可通过背景知识,介绍科学家们的成长经历,从公式定理中引申到正确观念的树立,良好品格塑造,合作精神的培养等。可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机制,对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有百利而无一害。

三、提高教师心理咨询的意识与知识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发展与成长,最终影响到教育的成败。教师的一言一行,比父母对子女更有深刻的影响。如果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必然污染整个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损害。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建筑在教师的人格的基础上的,“只有人格才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的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影响,要比其他因素的影响都来得大。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研究了73位教师与1000位学生的相互关系后得出结论: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很容易扰动其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会使其学生的情绪趋向于稳定。因此普及心理咨询知识,有利于教师正确认识自己,调控自身情绪,积极对待工作,最终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其次,现代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具有心理健康知识。现代教育的发展使心理学与教育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教师只有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适用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方法,采取民主、平等的态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展示学生的个性,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再次,学校德育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心理健康教育体现的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们通过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展心理健康课题研究、撰写心理健康论文,介绍好的心理学方面的书刊杂志让教师阅读,让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从多渠道、多方面摄取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营养,使他们更好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四、个别心理咨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个别心理咨询是学校里辅导者运用心理学和理论和技术,借助语言、文字等媒介,与辅导对象一对一进行信息交流并建立某种人际关系,帮助辅导对象消除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我及社会,充分发挥潜能,有效适应环境的过程。作好个别心理咨询工作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室

心理咨询室作为个别心理咨询的专门场所,它的建立和完善,直接关系到个别辅导的效果。好的心理咨询环境能使来访的学生降低焦虑,消除疑虑,愉悦情绪,达到更好地交流与沟通。心理咨询室建设应具备了以下条件:

1、环境幽静,远离教学区的建筑物。在环境的布置和物体的摆放上尽量做到合谐、美观、大方,使来访者在这里可以达到心理放松,情绪趋向平静;

2、建立心理资料库,购买了一定数量的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建立了学生的心理档案。

3、建立了心理健康email,以最快的时间答复,以便那些不愿和辅导教师见面的学生可以通过悄悄话信箱、email寻求帮助。

(二)咨询室同时也可以作为心理放松室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这些情绪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调适,将会形成累加效应,最后导致心理崩溃。心理放松室就是学生宣泄不良情绪,降低焦虑,寻找心理平衡的场所。采用温馨的颜色、使人全身心处于放松状态。心理咨询教师可以在心理咨询室隐蔽处观察学生的情绪反应,让学生发泄不良情绪,找回平衡。

(三)个人心理咨询的内容

主要有学习辅导、情绪辅导、交往辅导和职业辅导等。正如一位心理咨询专家所说:“问题不是问题,如何处理问题才是问题”。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辅导的内容应不同。例如: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他们对自己青春期的个体发育、心理状态都发生了急剧变化,带来了心理上的迅速发展。

(四)、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了解学生、帮助学生的有力保证

要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各种能力达到最佳状态,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各项心理特征,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心理问题具有很大的隐蔽性,许多学生有了心理问题,但由于有思想上的顾虑,不愿让别人知道,也有不少心理有问题的学生缺少对自己的了解,并不知自己有心理问题。怎样化被动为主动,使心理工作者不是去等问题,而是主动找问题?心理档案的建立还有助于教师、班主任、学校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活动,有助于学生更科学、更全面地了解自己,有助于家长全面地了解孩子,更好地教育孩子。如条件允许可以每年对各年级学生进行依次心理测试,并将测试结果存入档案。

六、针对学生家长进行家庭心理健康辅导

融洽的家庭氛围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许多心理咨询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的心理问题直接或间接地源于家庭。大多数家庭都是父——母——子(女)三人结构的核心家庭,孩子是父母眼中的明珠,“含在口里怕化了,托在掌上怕掉了”。对子女的不恰当的教育方式造成了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任性、懒惰、依赖等心理和行为问题。不少家长缺乏心理学素养,关注子女的衣食住行及学习成绩大大超过关注子女的心理健康成长,或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方式,造成了与子女的“代沟”。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的人格素养,父母的和睦与否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心理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没有家庭的积极配合是行不通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做好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家访宣传有关心理健康知识、亲子对话、积极家庭治疗等方式加深家长对心理健康的了解,使他们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增进与子女的情感交流,促进家庭内部良好氛围的形成。

七、良好的校园心理氛围的营造,是拓展学校心理健康范围的重要途径。人的情绪极易被周围的环境所感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若缺少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就像一个人缺了一只胳膊,是不完整的。因此创设一种氛围,影响学生心理十分重要。第一、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的了解。通过校广播、电视、书刊、网络等宣传媒介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主要内容应包括心理学家和心理学、完善自我及调节情绪的方法、案例分析、热

点追踪、心理故事、学生论坛、专家论坛、心理测试等。第二、通过教师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营造良好的群体氛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陶冶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课程化和学科渗透相结合,普遍性和个别性相结合,家庭和学校相结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只有从多种渠道,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得,才能不断完善自我,塑造健康人格,适应社会,发挥潜能。心理健康讲座讲话稿

一、何为健康?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个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即健康包括三方面:

一、身体健康;

二、心理健康;

三、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无疑表明,人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要珍视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解释“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一般适应能力、自我满足能力、人际间各种角色的扮演、指挥能力、对他人的积极态度、创造性、自主性、成熟性、对自己有利的态度、情绪与动机的自我控制方面达到正常水平。身体健康标准大家比较了解,它可以用数据加以量化,心理健康无法用数来表示,那么如何来衡量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呢?

教育部在1999年8月13日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心理素质不仅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它素质(如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因此,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新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心理疾病挑战全球

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心理疾患已成为社会熟知的疾病。在美国每年0.6%的人加入精神分裂症的行列(纽约:每年精神病发病率平均为8.3%),30%的人曾经接受心理治疗。近5000万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89%的人都经历过沉重的心理压抑。据研究估计,每年由于心理压抑给美国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50亿美元。在法国,健康投资在20年中增加了10倍,费用超过购买食品的费用。镇静药每年使用1亿多盒,平均每人每年两盒。因此法国人自称是世界上最“镇定”的国家。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说:全世界抑郁症患者已经达到2亿人,已经成了世纪病;有30%至40%求医者有精神卫生问题;20%人口存在心理卫生问题和精神障碍;据联合国统计,自杀居意外死亡之首。

科学研究发现,有很多疾病都与心理因素有关,如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等,统称为心身疾病。心理健康对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也起着重要作用。1989年,一日本青年报考一家大公司,公布考试结果,名落孙山。得知这一消息,深感绝望,顿生轻生之念。幸抢救及时,自杀未遂。忽传来消息,他被录用了。原来统计出了差错,实际是名列榜首。还没来得及高兴,很快又传来消息,说他被

公司解聘了。理由是:一个人连如此小的人生打击都承受不起,曲折的奋斗之路上建功立业呢?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调查了各界许多名人之后认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来自于学士和专业技术,85%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善于处理人际关系。1976年奥运十项全能冠军詹纳说:奥林匹克水平的比赛,对运动员来说,20%是身体方面的竞技,80%是心理上的挑战。

心理健康不仅与疾病、事业的成功有关,还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杭州有个9岁的孩子,张毅,小学三年级,学习优秀,班长少先队中队长,1989年2月2日上午,被全票通过评为“三好学生”。当天中午,姐姐张萍(小雪年级)把茶话会上的4块糖果带回家,分给张毅两块,留给妈妈两块,可张毅不干,坚持全要,并大发脾气,踢姐姐,然后跑到楼上,反锁在屋内,用红领巾吊死在窗框上。一女大学生,在小学和中学一直都是班上的尖子,考入一名牌大学后,发现自己很难再拔尖,无法面对现实,痛苦万分,无力自拔,留下了遗书,匆匆就走了。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国,心理疾病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1992年在南京召开的“首届全国危机干预自杀研讨会”上,中科院一项调查批露:中国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数14至16万,平均每天400人(不包括自杀未遂的,更不包括曾有自杀意图的)。1989年国家教委的一份报告:对全国12.6万大学生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心理疾病患病率达20.23%。上海的一项调查表明,34%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本人曾经对西部五个省市20个地区的中学生做过调查,发现有77.9%的中学生存在各种轻度的不良反应,有5.2%的中学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障碍。深圳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3.2%,但如果把心理问题达到临界程度的考虑为需要心理干预,则需要个别心理指导的学生达到32%。

三、心理健康条标准

心理健康有诸多标准,马斯洛在《变态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10条标准:

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的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价;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的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我们认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 1,有正常的心理活动,智力正常,与同龄人有大致相同的喜怒哀乐和行为表现,言谈举止和思想活动符合社会规范。

2,人际关系和谐,尊敬师长,信任同学,能宽容和谅解有缺点和反对过自己的人。喜欢和老师、同学在一起。

3,能正视现实,适应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根据环境和形势要求改变自己,也能创造环境。

4,有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对现状感到满意,对情景也觉得光明美好。5,能冷静、理智地去对待生活中的挫折的打击。学会用正确方法和态度去对待错误,对强弱不同的刺激能做到适度的反应,有忍受挫折、从失败中学习和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

6,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优点的缺点,不患得患失。能扬长避短,有切合实际的志向水平;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不把获得的成绩看作高于一切或毫无意义,不自卑,不过分自责,有安全感。

7,有从事各种活动的兴趣、信心,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能有效地完成各种任务。

8,在有利于社会或集体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个性的独立性,保持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的协调和统一。能独立地作出决定,并对决定负责任,而不受别人的任意控制和支配。

四、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关于青少年心理,有一个问题常常困扰着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年轻的病人?他们怎么了?”那些企图自杀的高中学生;害怕笔尖的中学生;不敢看人的初三学生;害怕死亡的高中生;被拘留的高一男学生;自杀未遂的中专生;能力不足的大学高材生;不会与人交往,无法工作的大学毕业生„„

中学生,一般为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这一阶段总的可成为青春发育期,或青少年期。我们都知道,青少年期的中学生身心都正处在急剧的发展、变化和成熟时期。如果这是其发展(尤其是心理方面)出现问题,这种不良影响极可能伴随他一生。

目前,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如何呢?有关专家学者们进行了调查研究。有关调查表明,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初中生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大学生约为25%,这些枯燥的数字反映出我国教育工作中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欠佳。

近几年,国内有关中学生心理卫生方面的许多调查都表明,在中学生中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者,其比例在10~20%左右。应该说大多数中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有些只是偶尔存在心理问题,但在不长的时间内就消失了,真正有心理疾病的中学生是为数不多的。当然,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集中反应。根据已有知识和实践经验,我认为中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适应问题。适应的本意是指人们对来自外界和内部的刺激在持续不断的影响个体时,所产生的感受能力。适应不良即对刺激的持续作用感受能力差,它将会降低人们对刺激的承受心理,是人与周围环境不能相对平衡。适应不良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初一和高一年级,尤其是初一。因为,进入中学后,他们会发现中学的学习生活与小学是完全不同的:其一,由一个学校到另一个新学校,环境发生了变化,许多地方都相对陌生。其二,生活上,进入中学后大多数学生才开始住校生活,脱离了父母的照顾和保护,很多事都要自己亲历亲为,重新学习去做。对于那些在溺爱下长大的孩子来说,独立生活也很困难。其三,中学的学习内容明显大增,课业负担重,难度也加大了,而且学习方式肯定与

前一阶段的不同,所以,刚上初中或高中的学生在这方面也可能不适应。其四,人际关系的变化,新的人际圈需要自己去建立,对于不善交际的人来说,又会感到困难。因此,适应不仅是指要适应新学校的新环境,它还包括适应完全不同于小学的学习方式、方法、内容,更包括人际关系的适应。新生往往会被这一问题困扰,而感到烦恼,要么是学习跟不上,要么是人际关系处理不好。但是,这样的问题大多在第一学期后会得以解决。而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有严重的心理压力,导致情绪失调,重则会诱发为心理疾病。

(二)情感问题。情感是和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高级而稳定的体验。对于中学生而言,情感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亲子沟通和异性交往。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这个年龄段正是主观需求欲望比较多、比较强烈的时期,而家庭、学校和社会又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欲望和要求,于是必然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抑郁、暴躁等。他们的这种不满往往直接指向父母。进入中学后,他们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等各方面都得以发展,自认为自己已长大成人了,不向父母过多地管教,最易产生逆反心理,往往采取与积极向上相对独立的行为方式,带着偏激、盲目的色彩,或以极端方式发泄,久而久之与父母在感情上出现裂痕,不愿与父母沟通等,这必然会给他们带来苦恼,带来不愉快的情绪体验。

在情感上,中学生难以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异性交往。

13、14岁的少年正是情窦初开的时期,他们对情爱都充满美好的向往。因此,这个时期,尤其是初中生,容易出现令老师和家长害怕的“早恋”问题。其实异性吸引以致的异性间的单独交往也属正常,只是交往双方,无论他们是不是真的在恋爱,都会遭到教师、家长以及周围人的压力和反对。而他们自己也面临着以学业为重,还是以感情为重的选择,于是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困惑、矛盾和痛苦,他们稚嫩的双肩怎能担负这些呢?于是,出现问题在所难免。高中生在这一问题上要比初中生好。因为他们的身心发展相对成熟,由于知识的积累对性也有了较为正确的认识,不会因为性好奇而做出一些让自己后悔的举动。

(三)学习问题。这是作为一个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中都存在的问题。有的学生学习刻苦,态度端正,智力发展正常,可学习效率低下,他们要么是学习技能障碍,要么是方法欠缺,长期失败使学习自信心丧失。对中学生而言,也存在上述情况。但初

三、高三的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心理问题尤为严重。据调查,初

三、高三学生中,相当部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考试焦虑,甚者会失眠、患神经衰弱症。这对他们考试时正常水平的发挥,乃至今后的成长都是不良的影响。

(四)行为和人格偏离

1.行为障碍,或称不良行为。中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行为有:多动症,攻击行为,破坏行为,懒散,对抗行为等。这些多见于初中低年级学生群体。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商品经济的浪潮下,追求虚荣,追星族心态和迷恋电脑游戏的不良行为快速上扬。

2.人格偏离。人格也叫个性,是一个人具有的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综合。人格偏离主要是个体人格发展不健全,性格缺陷等原因造成的心理问题。中学生中常见的人格偏离有:(1)自我意识偏差,初中生独立意识增强,但自我认

识和评价不全面、不准确,因而抑郁、闭锁。(2)自我中心倾向,他们只考虑自己,较少考虑他人的需要。(3)自卑心理。(4)嫉妒心理,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是心胸狭窄、好表现的。这些不良心理品质不仅会让自己生活无乐趣,还会阻碍自己健康成长,面对不容乐观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是分析原因,寻找出路的时候了。

五、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上述四大类,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我们应当从生理、家庭、学校、社会等生物的、环境的、教育的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生物学因素

众所周知人的发展是指身心健康、平衡发展,生理和心理是相互影响的。在成长过程中,任何生物、化学、物理因素影响了脑的健康发展都可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

1.遗传因素。遗传素质对于人体的成长发育及性格、智力的形成与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家谱分析研究,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家族中患有各种精神病、发育迟滞等病史者明显多于正常学生。这说明遗传因素在心理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容否认。

2.母孕期及分娩因素。遗传因素是通过母亲怀孕来完成的。因此,在母亲怀孕时,其营养、情绪及身体健康状况都会对孩子心理健康产生很大影响。母亲营养不良可使儿童智力低下,失去好奇心等,母孕期若遭受严重外伤,或分娩时发生诸如早产、难产,新生儿窒息等都会影响孩子心理功能的健康发展。3.生产发育及营养因素的影响。出生后至成熟期(16岁左右)的一段时间,孩子的生长发育与营养对孩子心理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足在幼年时可表现为说话晚、走路晚、运动不协调、环境适应能力差等。这类儿童长大后出现各种心理障碍的机率明显高于正常发育儿童。

4.其他生物学因素。诸如在成长过程中的外伤、躯体疾病、中毒等直接影响脑功能而造成心理障碍的意外情况。

(二)家庭因素

孩子最初的教育是由家庭提供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怎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接受什么样的教养,对他们的心理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有以下三类:

1.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应该包括住房环境、家庭成员组成、经济条件等自然结构。住房环境拥挤、嘈杂、经济落后、信息闭塞会阻碍孩子们的心理发展。从小环境来说,若夫妻不和睦、经常吵架、打架对孩子也很不利。如果家庭结构不完整,父母离异、一方或双方遗弃、死亡等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十分有害,青少年违法犯罪多源于此。

2.家庭教养态度。父母的教养态度大致有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四种。而其中以民主的教养态度最好。家庭成员对子女教养态度一致,以平等的态度、民主的方式对待子女,严而不厉、宽而不娇、爱而不溺、放而不纵,注意满足孩子的正当需求,启发孩子的自觉性,培养孩子求知向善的自主能力和勤奋好强的品质。反之,其他教养态度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家长的教育方法。父母教育孩子只有良好心愿,没有科学的方法仍然不能担当起“全面的素质教育”的职责。许多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要求过于严厉,甚至是苛刻,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犯了过错就罚,考试没达到要求则打,除了学习,什么都可以让孩子不做。这样培养出的子女怎么会学习轻松,怎么会不产生逆反心理,又怎么能独立生活,适应新环境呢?

(三)社会因素

1.学校教育的影响。学校是通过各种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促进其成长的场所。学校作为社会中的一部分,是中学生长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如果学校的教育方针正确,方法得当,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身心健康的人才。反之,如若教育方针、方法上存在问题(具体可表现在教学水平、学校的教育指导思想、教育方法、教师素质、教育态度、学校人际关系、校风等方面),就会阻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甚至会导致各种心理障碍的发生。2.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心理学家研究结果表明:一定社会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社会经济地位、风俗习惯等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中学阶段正是个体的理想、信念、价值观等心理品质形成时期,若受社会不良风气,像金钱至上、追求享受、“走后门”、吃喝送礼、黄色刊物等的影响,对学生健康向上的品质的塑造百害而无一利。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染缸,人生活其中,很难不受影响,因此,良好社会风气,健康社会文化才是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营养品”。

(四)简析当今中学生的几种心理矛盾 第一,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

几乎每个中学生都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向往。他们幻想做一个有学问、受人尊重的作家、工程师、医生、企业家、领导干部等等,而实际上他们当中有一些学习不是很努力的,他们过一天算一天,虽 然他们的愿望是美好的,但他们追求的全是实现理想后的种种荣誉与享受,而对实现理想需要从现在做起,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却想得不多,做得不够,形成了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 方法,就是教育学生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使他们明白,美好的理想需要艰苦奋斗才能实现。第二,浓厚的享受意识与劳动观念淡薄的矛盾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中学生越来越讲究“实际”,加上一些家长对子女娇生惯养,在孩子身上花钱大手大脚,使得中学生的消费欲望与日俱增。据我们的抽样调查,绝 大部分学生每天都买零食吃,同学过生日,除礼尚往来外,还要摆酒宴。男生中“烟君子”、“小酒民”大有人在:女生中讲究穿着打扮的比比皆是,有的女生还随身带着高档化妆品,不断更换时髦的服饰。但这些学生 中有相当多的人劳动观念淡薄,他们轻视劳动,甚至认为劳动是多余的,就连平时学校组织的大扫除也讨厌,可以说对劳动采取消极态度、厌恶劳动的思想在一些中学生中是相当普遍的。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爱劳 动是人类的美德,通过劳动得来的享受是正当的、光荣的,不劳而获是一种可耻的行为。第三,心理闭锁与渴求理解的矛盾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其他许多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点。同时也由于其社会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他们开始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心 心相印和心理不相容的差别。他们愿意对“知心朋友”倾吐自己内心的秘密,瞧不起那些用导师式口吻对他们说话的人,不愿意同这种人进行感情交流,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也不愿同长辈透露内心,实行自我封闭。调查中发现,有相当部分的中学生把心里话“对自己说”或“对日记本说”,向同学和师长隐匿秘密。由于他们把内心的感受隐藏起来,以致常常产生孤独感。这类学生往往通过记日记、画画、写字等来表现内心的苦 闷和孤独感。他们很需要求得别人的理解,而调查发现有相当部分的中学生认为老师“不理解自己”和“不太理解自己”。解决这一矛盾要求教师和学生交朋友,对他们的行为表示理解,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他们从 苦闷与孤独中解脱出来。第四,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的矛盾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心理日趋成熟,他们越来越感到自己是“大人”了,并开始从“听话道德”向 “平等道德”过渡,要求从大人的约束中解放出来,对婆婆妈妈式的说教及过分关心会产生反感,个别学生会 发生顶撞老师现象,甚至对学校、社会产生反抗情绪,可以说他们的独立意向、主体意识是十分强烈的,但同时他们又缺乏必要的知识与能力。这一是因为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方面重视不够,二是因为传统的 家庭关系中的父母一般也不鼓励子女过早独立。调查表明,有相当部分的家长要求子女“只要能上大学,什么事都可以不管”,所以造成了中学生的实际上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不仅反映在经济上,还反映在生活上,出 现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管学习,不管其他”的不正常现象。因此,教师要和家长一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办,逐步消除其依赖心理。第五,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

中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这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是分不开的。但由于他们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着浓厚的情感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因而有时片面地坚持己见,对教师或集体的要求,合乎己意的就去办,不合己意的就盲目地拒绝或顶牛,不能控制自己,凭冲动行事,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这一切都说明了他们意志品质的发展还不成熟,自制力、控制力还不强,形成了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化解这一矛盾,老师一方面要肯定学生的进取心,另一方面要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使他们能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第六,乐于助人与道德水准不高的矛盾

现在许多中学生能积极地为社会、学校、班级做好事,也能积极为同学做好事:当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能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当同学家有了不幸,他们能自觉地捐款、捐物。但有一些同学的道德水准不够高,他们靠偷窃来捐款,通过打架斗殴来为弱小同学鸣不平,利用考试作弊来帮助成绩差的同学提高分数。这很自然形成了助人行为与道德水准不高的矛盾。对这一矛盾,老师要巧于引导,先肯定其好的方面,再指出其不 足之处,使其明白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助人。

在大部分的青少年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1.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大。2.偏执、敌对。认为他人不可信,自以为是,偏于固执。3.人际关系紧张。总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4.抑郁。表现出对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精神苦闷、情绪低落。5.焦虑、心里烦躁不安。6.适应能力差。对新的环境和生活不适应,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不喜欢学校的各项活动。7.情绪忽高忽低极不稳定。8.心理不平衡。当他人比自己强或获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后,总感到不平。其中,学习压力感,是当前中学生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问题。现代医学越来越证明,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时期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时期,更是不健康行为的孕育期。由于中学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认知结构的不完备;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对社会和家庭的高度依赖等,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会遭遇到更多的挫折,因而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若暂时性的心理障碍得不到及时排除,便会产生不良的反应,很可能影响以后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会酿成日后难以挽救的心理疾病。所以许多心理学者认为,中学阶段是容易滋生心理异常的温床期。

(五)学生心理健康维护

中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家庭不和而出逃、自杀或伤人的案例很多,但却很少有家长认为这是一种心理问题,更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每个家长都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都懂得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努力培养引导,这个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可见,父母行为的不良,带给子女的不仅仅是厌恶、鄙视,而是更深的内心创伤。

作为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给他们充分的自由空间和家庭民主权。做父母的应该既注重孩子自主性的发展,也注重培养孩子遵守纪律和规则,积极鼓励孩子平等地交换意见。而不是将自己的观点和行为准则强加给孩子。若必须行使父母权利时,也应向孩子说明为什么必须这样做的理由。这一点对青少年非常重要。

面向全体学生为主、通过常规的教育训练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而言,包括 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设计的训练活动等;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以及学习习惯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指导等; 情感教育,即教学生学会体察和表达自己的和他人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疏泄消极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如敏感性训练、自表训练、放松训练等等;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冲突解决、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等互动技巧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及要求所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的培养,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各方面人格素质的培养; 自我心理修养的指导,即通过训练和教导帮助学生对自己建立科学的认识,并在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始终能做到较好地悦纳自己,如悦纳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及自信培养、良好自我形象建立等;性心理教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

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对性别认同,以及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掌握异性交往的有关知识与技巧,如异性同学交往指导、早恋心理及调适等。今天的中学生是21世纪的主人,他们不仅要有真才实学,而且要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他们应该具有勇于参与竞争的良好心态。可是他们中的不少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比较弱,也缺乏社会交往能力,而许多心理障碍与疾病都与适应能力差及人际关系紧张而产生的焦虑有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增强学生适应社会交往的能力为主要目标。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将有助于中学生心理潜能的发挥和身心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其最终目标是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明素质。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为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心理教育活动课的目标

心理教育活动课(或称心理素质培养课)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为目的的专门课程。其总体目标是:协助学生建立起理性的价值观念,良好的自我观念、提高其人际交往的能力和调节情绪的能力,改善其意志品质。1.帮助学生建立理性的价值观念

(1)使学生了解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及期望。

(2)增加学生对价值的察觉:让学生理解价值如何影响人的抉择和行为。

(3)帮助学生学习多侧面、多角度地看待学习和生活:学习正确归因;进行积极思维方式训练。

2.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观念(1)增进自我体察:自我观察并认知有哪些心理需求和感受;学习描述自我感受;认识思想、感受与反应之间的关系。

(2)学会自我接纳:以己为荣;认知自己的优、缺点。(3)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发展自信心和自身能力,成为独立的、信任自己的人;提高与周围人交往的自信心;坚持自我努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4)增强自我监控:敢于自我肯定,善于自我激励;对他人对自己的认识态度反应适度;能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以积极的态度处之。3.帮助学生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1)了解人的交往心理需求。

(2)熟悉与人沟通的技巧:学会运用同情心;学习非语言沟通技巧:眼神接触、表情、体姿、声调、手势。学习语言沟通技巧:了解交往中开诚布公和相互信任的重要性;选择适当时机谈论感情问题;谈论感情问题时懂得倾听和发问;勇于表达,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立场,不卑不亢;不轻易责怪他人;面对

批评做适当的反应,避免消极的影响;能区别某人的真正言行与你、对他言行的反应或判断是否相同。(3)学会处理人际冲突:学习如何作不失理智的争辩;学会互惠互利的协商技巧。(4)学习与人合作:懂得合作的重要性;知道何时挺身出来带头,何时追随别人;学会正确地分析和对待自己的情绪变化。4.帮助学生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

(l)了解体察情绪的多样性情绪自觉:对自己情绪的认识和辨别,倾听内在的自我对话。

(2)学习分析不同情绪状态的前因后果情绪监察:留意是否有自我贬抑的消极信息,了解情绪的真正原因。

(3)学习情绪状态下的控制和疏导方法情绪管理:延迟满足;衡量情绪的强度,克制冲动,减轻压力。

(4)学习分析情绪与行为的差距情绪决策:了解别人的观点;了解哪些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恰如其分地表达情绪;对人生抱有积极的态度。5.增强耐挫能力

增强耐挫意识。认识到遭遇挫折是正常的。学会耐挫方法。学习接受和适应遭到的反对和不成功;学会给予和接受有益的批评;学会响应指示和接受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限制。

B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内容

我们把心理教育活动课的目标具体化,即,以具体的心理或行为特征作为心理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也就是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内容。内容的编排要遵循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小学生大多处在6、7岁至11、12岁之间。跟幼儿期和青春期的快速变化相比,此时儿童生理方面的发展显得年缓而稳固,身高体重稳步增长,各种组织和器官也进一步成熟,尤其是大脑重量逐步接近成人,兴奋和抑制机能进一步增强。

伴随生理上的更加成熟,在社会生活和学校教育影响下,小学儿童的心理有了许多重大的变化:注意的有意性进一步增长,注意品质明显提高;感知觉的各个方面继续完善,观察力水平不断提高;记忆的有意性、意义性和记忆策略都有明显发展;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为主过渡,但思维的自觉性、独立性和灵活性仍不够高。

此时儿童的情绪情感更加丰富,有一定的深刻性和稳定性;需要、兴趣、志向、价值观体系等初步形成;自我意识进一步复杂化和深刻化,各成分均有明显发展;道德认识、道德行为和意志品质也进一步发展。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是大多数学生在正常的教育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一般水平,具体每个学生能否达到这种一般水平,受多种内外因素的制约。发展性心理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便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发展中通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促进每一位学生心理的最佳发展。小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常见的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速度不均衡的矛盾。例如,有的学生身高、神经系统的发育均达到同年龄正常水平,但其智能却处在常态之下。

(2)心理过程发展不协调的矛盾。要么是认识过程的发展跟不上,使得行动的盲目和情感发展方向上偏离;要么是情感的发展跟不上,使得知与行的发展失去生机和活力;要么是意志过程跟不上,造成情感的脆弱和言与行的脱节。(3)个性心理结构发展不完整的矛盾。如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得到发展,但却没有形成正确的动机和良好的志向。

(4)自我发展与外部要求不一致。有些儿童在良好家庭教育的影响下,其智力水平和某些特殊能力会明显高于一般学生,对常规教学条件和教育发展要求就会感到不适应、不满足。相反,另一些人则由于自我发展和自我要求偏低,会感到外部要求过高。针对以上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心理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矛盾,选择如下具体的心理或行为特征作为心理教育活动课程的内容:

1.智能和创造性:(1)观察力。(2)记忆力。(3)思维能力。(4)注意力。(5)想象力。(6)创造力。

2.自主坚强的意志特征

(1)自信心一一认识自己、接受自己和坚信自己。

(2)目的选择性一-能够选定自己的目标,根据自己目标选择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

(3)独立性一一依靠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不轻易接受他人帮助和支配。(4)勇敢一一敢于挑战、不胆小怕事、不怕苦和累。

(5)成就动机强一一敢于承担责任、对自己和自己所做之事负责。(6)坚持性一一做事彻底、有耐心。3.爱的品格和社会适应性

(1)爱人-一同情、关心和帮助他人。

(2)爱环境一-爱护环境卫生、热爱大自然、具有环保意识。(3)爱集体和社会一-班级、学校、家乡、祖国。(4)社会交往技能一-倾听、礼貌等等。4.乐观开朗的情绪情感特征

(l)乐观的人生态度一一常常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对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2)幽默感。

(3)美感一一乐于和善于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C小学心理教育活动课的途径与实施

(一)心理教育活动课的途径

心理活动课有三种基本的活动途径: 1.认知式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及情绪情感体验,取决于他对情绪的认知反应。如果认知反应积极、正确,那么他的情绪情感体验是积极的,采取的相应行为是积极的;反之,情况则相反。认知式就是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认知方式,通过学生的感知、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实现活动目标。(1)故事联想式

引入故事:教师在活动开始或活动中,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心理教育活动课的途径的心理,提供学生阅读或倾听的故事。

联想活动。通过学生的观念联想活动,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表达内心的感受和经验。(2)讨论一澄清式

专题讨论:针对当前学生关心的敏感性问题、热点问题、困惑问题展开讨论。辩论:就争论性问题进行分组辩论,提出正反两方面的不同意见。

配对讨论:就一个题目,先两个人讨论,提出一个意见,然后再与另两个人讨论的意见协商,形成4个人的共同意见。再与另4个人一起协调,获得8个人的结论。这种讨论必须经过深思熟虑,参与感会比较高,讨论的效果会比较好。四四讨论:分组进行,每组4人,在小组中每个人发言一分钟,在发言之前要给出个人思考时间。2.情境式

通过提供、创设一些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感悟。情境分为氛围式情境和情节式情境两种类型。(1)氛围式

利用录像、录音、电影多媒体手段,真实地再现某些生活场景,或感受之优美、或感受人物之心态起伏。利用音乐渲染、富有激情的语言描述、营造出与主题相映衬的生动气氛。

人际氛围是指导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活动,增进相互沟通,情感交流,形成的一种相互关心、相互尊重、平等的关系。让学生感到教师的真诚期待,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在活动中教师能切实体验学生的情感,引发情感共鸣,师生共同体验活动之乐趣,活动之收益。(2)角色一体验式

根据活动需要,让学生扮演活动中某一人物角色,按角色需要思考、行动、体验该角色人物的思想、心理,学习模仿好的一面或更清楚地认识到其不恰当的思维方式及行为,进而增进自我认识,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

哑剧表演:辅导教师提出一个主题或一个场景,要求学生不用语言而用表情、动作表演出来。比如,让学生表演与新同学见面的情景;表演赞美别人,喜欢别人或讨厌别人的情景,以揭示内心活动,促进学生非语言沟通能力的发展。空椅子表演。一个人表演。将两张椅子相对摆放,学生先坐在其中一张椅子上,另一张椅子虽空着,但假设坐着一个人(或是异性同学,或是另一位同学,或是老师,或是父母),让该生先表演彼此间曾经发生过的对话,或心中所想的话,然后坐到对面去,扮演对方的角色以对方的立场说话,如此重复多次,增进学生对对方的了解,改善与对方的交往。

角色互换:与前者相似,但参与的人是两个以上。比如,辅导教师让一个学生扮演失败者,一个学生扮演帮助者。两人对话一段时间后,互换椅子或角色。双重扮演。两个同学,一个是有问题的学生,一个是助理演员。有问题的学生表现什么,助理演员就重复表现什么,这样表现,重复事实,帮助问题学生清楚认识自己。(3)游戏式

游戏是最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活动形式之一。它具有趣味性、自主性、虚构性、创造性、社会性(契约性、互动性)的特点。①游戏的趣味性

使学生能得以在紧张中放松,在不安中坦然、在竞赛中找到观点,充分放松自我、表现自我、流露真情。②游戏的自主性

表现在允许“自由选择”和“自由加入与退出”,让参与者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不必一定按别人的好恶行事,当参与者在游戏中兴致很高时,他是忘我地技人,其自主性表现的最淋漓尽致。③游戏的虚构性

表现在它可以在一个虚构的情境下活动,在这个情境中,不同于现实中的生活,参与者抛弃了原来的生活角色,来扮演游戏中的角色,大家无论平时课堂上学习好坏,高低卑贱,品德优劣,只要参与进来善于出谋献策的,都得到同伴的尊重。因为具有虚构性,在游戏中的喜哭怒骂都不会太在意,参与者可以摘掉面具放松自己。④游戏的创造性

认知学派创始人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思考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游戏中,参与者的身心是处于放松状态的,由于是自主参与,积极性高涨,其思维也最活跃,他们可以自由地创造游戏内容、形式、规则,最大限度地发掘、展示自我。同时,由于游戏的团体性,团体成员之间的思维碰撞,激发的火花成为创造的又一源泉。

⑤游戏的社会性

游戏的组成是团体形态,因此,也要求成员之间协同、合作、配合。在游戏过程中,成员之间会形成大家认可的各种规则、契约。这种不成文的规则、契约,约束和规范着成员的活动。成员有共同的目标,规则、契约及互动中产生的感情成为凝聚团体的力量,在团体中能够达到彼此互相信任、经验分享。

一般游戏辅导的过程包括五个阶段:建立伙伴关系阶段。创设开放接纳的气氛,学会表露自己和倾听别人。共同承担义务阶段。学会与伙伴共同商议、执行任务、承担责任。相互信任互助阶段。在帮助别人和接受别人帮助中增进自我认识和建立尊重别人的态度。交流分享领悟阶段。交流领悟合作的价值,分享成功的体验和在游戏中产生的友谊感、成功感等各种真实感受。正确认识自我阶段。找到现实的我与自我概念的距离,萌发改变自我的愿望,建立新目标。3.行为训练式

行为主义关于行为强化的学习理论认为:通过奖惩等强化手段可以建立新的、良好的行为或消除某些不良的行为。(1)示范

这是一种借助模拟来习得或掌握新行为的方法。辅导教师自己或选择某方面行为优秀的学生起示范作用,示范对象在学生中具有权威的形象,学生模仿他们的良好行为从而获得良好的行为。比如用“大声思维”法让起示范作用的学生大声陈述其思维过程,把对问题的分析、处理过程示范给其他人。注意力、想象力的训练,学习处理矛盾冲突时的寻找解决方法等都可运用此法。

(2)奖赏

利用实物如糖果、文具、分数、奖章等强化物或语言肯定其某种行为并增强该行为,同时增强其自信和自我效能感。这其中教师和同学之间的鼓励尤为重要,但也不要忽视学生的“自我奖赏”,当自己某方面经过努力做得不错时,自我鼓掌、喝彩或给自己一个放松机会,奖励自己一个糖果或其他物品也很重要。(3)惩罚

在心理教育活动课中这是要慎用的一项活动。但巧妙地运用惩罚有时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比如,游戏犯规时可罚掉一次参与机会。(4)契约

在活动中,师生双方共同商定一份明确、公正而可信的契约。在契约中,明确规定何种良好的行为可以得几个积分;何种不良的行为表现,每次要扣掉几个积分。多少积分就可换取何种强化物,或享受某种特权。这份契约使教师明确教育训练各阶段的重点,使学生明确知道训练要达到具体的目标。

在活动中,上述几种活动模式是交叉运用的,并且由此还可组合派生出更多的活动形式。无论哪种活动模式都在有机地服务于主旨、有助于实现活动目标。

(二)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实施

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实施要遵循以下六个原则: 1.全体性原则

这是基本要求。活动的设计和活动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全体学生的参与,避免仅一部分活跃学生唱主角,冷落了另一部分同学。2.主体性原则

这是前提。在活动目标的确立、设计及实施中均可由学生参与,教师把学生摆在活动的主体地位,当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时,学生在活动中才能积极主动。3.活动性原则

这是主导。它不同于纯知识传授课型,而是将知识融于活动中体现的,更适于学生特点和教育训练内容及目标的实现。4.情感性原则

这是核心。避免了概念化,以学生情感的激发、起伏、变化、发展为核心,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情感的共鸣,以及共感技术的运用。5.开放性原则

这是方向。这是由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决定的。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开放性,教材在活动中只起个引子或例子的作用。要让学生由此及彼地散发开去,在一个主旨目标下,附带着其他目标。重悟性的启迪,思维方法的引导和情感的健康导向。整体活动设计结构上不拘泥于线条结构,而应体现色块结构的特点,产生交融弥散的美感。活动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性,也是开放性原则的体现。6.过程性原则

这是重心。心理教育活动课重在学生活动的过程及过程体验,把握、优化好活动过程是活动课成败的关键和学生的心理品质优化的关键。D小学心理教育活动课的教法

明确心理教育课程的目标,能够用心理教育课程中使用的教学活动方法设计教育活动课,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组织好该课程,使之取得应有的效果,达到心理教育课程规定的目标。课程的组织包括课前准备和课堂组织两个方面。

(一)课前准备

在课程开始之前,有必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准备工作不仅仅包括单元设计中所规定的事项,如课堂所需的教具和有关材料等等,还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

1.掌握学生心理和心理教育的有关知识技能

例如熟悉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了解心理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团体动力学和心理卫生学等方面的有关知识,会使用某些心理咨询的技术,如处理抗拒的技术、沉默技术和情感转移技术等等。2.了解教学对象即学生的背景材料

包括学生的姓名、年龄、智力状况、人格特点、家庭状况、在校表现、老师评语、过去的记录等等。充分了解学生的背景情况,有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活动过程的掌握。这就是教师经常所说、课前准备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3.先行接触

在课程开始之前,有必要对参加心理教育课程的学生进行个别的面对面的接触,尝试建立初步的良好的关系,以利于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4.设置助手

设置助理教师或在学生中找到助手,以帮助主持教师活跃团体气氛,协助活动的开展,以及处理某些冲突事件。

(二)课堂组织

要上好一堂教育课,教师必须采用一些教学组织的方法处理好一堂课的开始、中间和结束等教学环节。1.课堂开始

在一堂课的开始,教师要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明确教学活动的目的,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组织方法:(1)预热方法

可通过唱唱跳跳等游戏活动开始一堂课,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座位的安排上,可考虑圆形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面对面,平等交往,将会大大有利于课程开展。(2)澄清方法

教师以生动有趣、简洁有力的话作一个开场白,说明课程的目的和教学活动的大致安排,解除学生的困惑,增强活动的意识性和目的性。(3)介绍方法

为了充分利用团体的力量,促进学生之间良好的相互作用,有必要用多样化的自我介绍方法,对于来自不同班级的学生尤为重要。传统的自我介绍方法比较死板,往往使学生不自然而有所保留。因此,可采用以下几种介绍方式:①先分组两两配对,互相说出自己的基本情况,先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最得意的、最讨厌的事物或人。然后,再回到团体介绍刚才配对的朋友。②每人自问自答

10次,每次都是“我是谁?”“我是„„”,说出别人不知道的特点,这种方法可训练学生自我了解的能力。③由大家轮流向一个同学提出不重复的问题,被问者不能拒绝回答,这种方法可以考验一个人的坦诚,训练其机智。2.教学过程

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教师可运用以下方法组织好课堂教学:(1)引导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在问题上能寻求较好的答案,教师在学生思考的前后,给予一些启发性的话,如“你是说„”“你觉得„”等等,引导学生思考并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以促进团体内开放性的沟通。引导方法可分为间接引导和直接引导。(2)反馈方法

这种方法要求教师把握学生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将其反馈给学生,使学生知道教师是理解他的,同时,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澄清自己的思想感情。反馈就像一面镜子清楚地、真实地把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反映出来。这面“镜子”给学生提供自觉、自动修改自己的机会。(3)明朗化

这种方法是教师除复述学生所说的话或表明的感情外,再增添教师认为学生想要说而没说出的东西,即教师把学生模糊、隐含、未能明白表达的感觉说出来。这种方法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进一步沟通。(4)面质

学生有时会逃避自我应负的责任,或给予自己不当的行为一些合理的借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有必要面质学生,促使其自我思考,勇敢面对现实。在面质时,应既要肯定学生的优点,又要明确指出学生的缺点和存在的问题。3.课程结束

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可采用以下3种方法:(1)回顾与检讨

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进行过什么活动,有什么心得,有什么意见。(2)计划与展望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今后应该作些什么,对未来的学习、生活或工作有什么打算,以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目标和具体措施。(3)祝福与道别

教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之间可以用小卡片或小礼物彼此祝福、道别,以维持和发展相互间的友谊。4.注意事项

在心理教育课程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辅导教师要维持好课堂纪律、组织好教学,除了具备一般的上课技能和态度还应注意:

(1)客观地处理事件,对学生不能有偏心,或持不公平的态度。

(2)以温暖、尊重、同情和接纳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到教师和班级是温暖的和安全的,能够了解他们,因而愿意敞开心扉,把自己的内心话和感情表露出来。

(3)不要采取权威的态度压制学生,而要尽量使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能充分发表意见。

(4)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尽量表现出幽默,使班级的活动能轻松活泼地进行,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和投入。(5)具有教学的机智,能随时处理突发事件。例如,在上课时有学生捣蛋、抱怨、不专心、吵着要上厕所、擅自离开课堂等等,教师要能够迅速了解其原因,作出即时的和适当的反应。

(6)在团体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要适当。因为教师指导少,学生无从下手;指导太多,又可能养成学生的依赖性。

(二)学生个别心理辅导

个别心理辅导主要针对学生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问题、适应问题、人格成长和身心发展问题,运用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开展心理辅导活动。个别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预防和矫正。

班主任要学习心理辅导方法和操作,在上好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同时要做好本班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三)游戏辅导

游戏辅导是班级心理辅导的一种主要形式,它的形式新颖、生动活泼、参与面广、操作性强。我校要通过游戏中心的活动对学生开展游戏辅导,通过游戏辅导促进学生个体人格的完善,培养学生的合群性和竞争与合作的精神,同时通过游戏让学生认识规则、遵守规则。

1、选择游戏。游戏辅导老师必须收集和积累适合本年级学生的各种游戏,然后根据辅导主题、辅导对象和场地等具体情况选出合适的游戏。

2、学习规则。游戏之前,老师必须详细、具体地说明本游戏的规则、活动时的各项注意事项。学生必须学习规则,掌握规则,直至在游戏中遵守规则。

3、观察行为。学生在游戏中表现出的行为和情绪是比较真实地,也反映出其心理是否健康。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

4、调节情绪。游戏是孩子表达感情、描述经验、表达期望的“语言”,教师要懂得和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情绪表达还有一个目标适宜、反应适度的问题。教师要辅导学生在游戏中调控自己的情绪,促使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校内学生讲座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讲的题目是:快乐地生活 一 先让我们来看几组镜头:

镜头1:一个学生骑着电瓶车,看到前面人太多,按了几下喇叭。有个男生就说了:按什么喇叭?“按喇叭又怎么了?侬不舒服的话我们三个对三个。”“打就打,谁怕谁?”于是一场群架,以赔.钱处分检讨结束,然后后悔不及。镜头2:几个男生在寝室里,突然闯进一个高个子男孩向其中一个男生要钱,这个男生乖乖地把钱给了他,其他男生居然无动于衷。

镜头3:10月18日绍兴日报实况报道:今年1月29日晚,为了一件小事,杨某在“铜锣湾”与潘某等人聚众斗殴,并用杀猪刀将21岁的潘某刺死!有调查表明,男生打架有以下三种最危险的伤势。

1.脾脏破裂

击打对方腹部,或者猛烈把对方推倒或摔倒在地。2.脑震荡

互相敲打头部,或者拿硬物击头。3.男性生殖器外伤

用手打或脚踢男性生殖器部位。这三个部位和三种伤势是最危险的。这样的镜头在我们校园内时有所闻,我们的职高生怎么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二 让我们探究一下高中生打架的源头

人生活在社会现实之中,要与外界的事物和人发生种种关系,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体验和感受,这就是心理学上讲的情绪。

英国哲学家罗素把处在青年初期高中学生的情绪比作悬崖峭壁间奔腾激荡的湍流——有时是热情激昂,高亢奔放;有时却是愁云密布,忧虑重重;有时是青春洋溢,有时却是抑郁寡欢;有时是深刻睿智,有时却是幼稚浮浅;有时容易振奋激动,有时也容易悲伤恐惧;顺利时得意洋洋,遇挫时容易灰心丧气„„这表明高中学生情绪的丰富多彩和多变性、两极性。这是不可避免的生活的感觉。

打架的男生并不是天生就喜欢打架。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这些参与打架的人大多心灵空虚,心中有一种不良情绪,有一种潜在的冲动力,不知道怎么发泄。你问他:你喜欢做坏事么?你喜欢打架么?你觉得这样做对吗?难道没有更好的处理办法了吗?你这样做之后感到很快乐吗?基本上同学持否定的答案。那怎么办才可以调整心态、不参与打架呢?

(一)学会宣泄不良情绪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任何人都可能发火,这不难.但要做到正当的、以适宜的方式,对适当的对象,适时适度地发火,这可不容易。

实际上每个忍心中有苦。从不吐露外泄,藏在心里这样好吗?过分压抑自己的情绪(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不利于身心健康。因而要学会宣泄不良的情绪。但不能用打架的办法,而要用正当的方法。那么宣泄的方法有哪些呢? 1)哭

日常体验,心中悲伤哭一场舒服多了; 悲伤时尽可放声大哭,男儿有泪也当弹。2)倾诉——这是主要方式

有烦恼忧愁的时候可以跟师长、亲友或者在网上跟人聊聊;也可以用写日记、书信或打电话的方法把想要说的全部说出来。3)无伤害性的动作

对着旷野挥舞双拳,高声吼叫。呀!这样你既不会伤害自己和同学,也发泄了自己心中的不满

(二)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应该有高尚的精神追求,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胸怀大志,宽容待人。学会调整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使之合情合理。学会丰富自己的生活,使自己内心充实,精神世界丰

富多彩。多尝试适应外部环境,去爱他人和周围的事物。避免以自我为中心,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情绪和情感。

下面我给大家讲几个故事。这些故事希望能帮助你荡涤心头的阴霾,会激励你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扬起理想的风帆,让生命之舟驶向成功的彼岸。1.不要 盲 从

有一群羊在湖边喝水,水很清,也很深。羊群很挤,一只老羊在拥挤中喝水时,掉进了河中,一下子就被河水冲远了。其它羊看到这情形时,怎么做呢?退避了吗?没有!它们都认为老羊是在引导它们,于是都跳到了河中,被湍急的河水淹没。

一支狩猎队将一群羚羊赶到悬崖边,准备将它们活捉。这时羊群乱了起来,年老的羚羊冲出群体,朝对面的山崖冲去,结果掉入悬崖摔得粉身碎骨。这时你认为羚羊群会怎么做呢?它们居然跟着老羚羊的样子,冲向对面的山崖。几分钟后,悬崖底下堆满了羚羊的尸体。

上面发生在动物群体中的故事,对我们人类也很有意义,它告诉我们这样一条真理:世界上再没有一种行为比盲目跟从更可悲和更可怕的了。现实中,我们有的学生一味信奉为朋友两肋插刀而干出蠢事来的并不罕见。“那个同学骂了我、打了我,你帮我去打他?”“好!”不分是非,不问原因就出发了。头脑多么简单而又愚蠢啊!如果能多一点理智和思考,对朋友及时劝阻的话,还会发生打架或者群架吗? 2.依靠智慧

卓别林,大家都听说过。有一次路遇歹徒打劫,歹徒用枪指着他的头。卓别林只得乖乖地送上钱包。然后呢?卓别林接下去怎么做了呢?他发现歹徒用的是左轮手枪,里面最多只能装6发子弹,于是他心生一计,装作可怜相恳求抢匪说:“这些钱不是我的,是老板的。现在这些钱被你拿走,老板一定认为是我私吞了。所以,拜托你在我的帽子上打两枪,证明我是被打劫了。”歹徒心想,有了这笔巨款,打几枪就几枪吧。于是便对着卓别林的帽子打了两枪。卓别林再次恳求:“这样还是不太像,在衣服、裤子上也打两枪吧,让我的老板不怀疑我。”头脑简单的歹徒统统照做,结果6发子弹全射光了。卓别林猛的一拳,打昏了歹徒,取回钱包,笑嘻嘻地走了。

卓别林的这桩逸事显示了这位电影天才的智慧。上面镜头中寝室被敲诈时,如果一人去告诉寝室管理员,其他几个人见机行事的话,他一个人怎么抢得了那钱呢?当我们遇到歹徒时,不是依赖力量,而是依靠智慧。当你被敲诈,当女孩子遇到坏人等任何突发事件中,在任何困难面前,应该多动动脑筋。智慧可以给人以力量。

3.学会运用幽默法。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其妻子当着客人的面和他大吵大闹之后,又将一盆水泼到了他的头上。

如果是你,在人前被别人大骂,接着又泼了一盆水,你会怎么做?

苏格拉底他没有气恼,反而幽默地说:“我知道雷电过后,必定是一场倾盆大雨。”这令人忍俊不已的幽默,不仅表现了苏格拉底宽容大度的胸襟,而且使自己当着客人的面,消除了一场家庭纠纷,摆脱了尴尬的局面。

幽默感是一种特殊的情绪,具有幽默感可以使人对生活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是人际关系和情绪的润滑剂。面对烦恼、愤怒、厌恶的事物时,用幽默的方法处理,往往瞬间即可化解不愉快的情绪,又会使人感到你的智慧和修养。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4.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情

那是大陆和台湾两岸的十大杰出青年在北京西苑饭店的一次座谈会。大陆的陈章良、孙雯和台湾的一个青年科学家的发言都挺精彩,但是拖的时间太长。轮到他发言的时候,已过了预定的会议结束时间,于是主持人宣布让他讲3分钟。他的第一句话是“日本有个阿信,台湾有个阿进,阿进就是我”。然后他给大家讲了他的故事:

他的父亲是个瞎子,母亲也是个瞎子且智力低下,除了姐姐和他,几个弟弟妹妹也都是瞎子。瞎眼的父亲和母亲只能乞讨为生,他出生在乱坟岗的墓穴里面,能走路了就和父母一起去乞讨。他9岁的时候,有人对他父亲说,“让孩子去读书吧,否则他长大了还是要当乞丐!”。父亲就送他去读书。上学第一天,老师看他脏得不成样子,给他洗了澡。这是他9年以来第一次洗澡。为了供他读书,才13岁的姐姐就到青楼去卖身。照顾瞎眼父母和弟妹的负担落到了他小小的肩上,然而他从不缺一节课,每天一放学就去讨饭,讨饭回来就跪着喂父母。瞎且智力低下的母亲每次来月经,甚至都是他给换草纸。后来,他上了一所中专学校,一个女同学爱上了他。但那女同学的妈妈说“他?天底下找得出他家那样的一窝人吗?”,妈妈把女儿锁在家里,用扁担把他打出了大门„„ 故事讲到这里,他说,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就不多讲了。然后,他提高了声音:“但是,我要说,我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情。我感谢我的父母,他们虽然瞎,但他们给了我生命;我还感谢苦难的命运,是苦难给了我磨难,给了我这样一份与众不同的人生;我也感谢我的丈母娘,是她用扁担打我,让我知道要想得到爱情,我必须奋斗必须有出息„„”

他叫赖东进,是台湾第37届十大杰出青年、一家专门生产消防器材的大公司的厂长。

赖东进的故事实在是感人肺腑,震撼心灵。赖东进功成名就后,还要怀着感恩的心情跪着给瞎眼的父母喂饭,这之间给了我们多少启示啊!像赖东进那样的遭遇,他都不抱怨生活,埋怨命运,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埋怨生活、怨恨命运呢?还有什么理由无所事事百无聊赖呢?来到职业高中后,许多同学有不同程度的失落,认为命运愚弄了你。于是自暴自弃,不好好努力,成天就跟自己、跟别人过不去,你心里快乐吗?为了父母亲、老师和相信你的朋友,你理该多些宽容,对同学多谢理解和感恩。5.多做好事

翻开世界“富翁史”,世界景泰蓝大王——香港亿万富翁陈玉书的创业经历有着传奇色彩,可以说他成为富翁的第一步,是得益于一件偶然的小事。

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政治上的原因,陈玉书离开了任教的中学,身上只有50元钱,寄身岳父“篱下”,做地盘工人。一天,辛劳了一个星期的陈玉书到维多利亚公园游玩,看见一位妇女将孩子抱上秋千,几次都无法把秋千荡起来。看到这,他走上前去,用力推了一下。秋千立刻荡起来。母子俩很开心。后来

在交谈中得知这位太太是印尼华侨,她的丈夫在印尼驻香港领事馆工作。过了五天,他遇见了另一位印尼华侨。他无意中了解到印尼华侨遇到了一个大困难:由于领事馆的商业签证问题遇到麻烦,一批准备运往印尼的货物迟迟不能起运,时间一天天耽误,令其十分焦急、苦恼。陈玉书听完,他想要帮忙。他接过文件,带上礼物,来到那位太太家。这位太太马上将他引见给丈夫。这位领事馆的官员了解听了她的太太介绍后立即补了一些手续,便把签证办了。朋友得到这个意外喜讯,兴奋得不得了,当即给陈玉书5万块钱,充当谢礼。

陈玉书以这5万块钱为资本,涉足商场。他稳扎稳打,搏击10年,终于成功,如今已成为拥有14亿资产的世界景泰蓝大王。

陈玉书成为世界景泰蓝大王得益于当年的一臂之力这桩事情,至少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启示:

1、一个人做的一点点善事,有时候可以带来如此大的好处

2、生活从来不说什么,会用时间证明一切: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6.多开怀大笑

学会笑。笑既是调节情绪的好方法,又是医治信心缺乏的良药。周恩来总理和列宁的笑是典型的、高度自信的笑。一笑解千愁,遇到尴尬、屈辱、愤怒的场合,不妨开怀大笑,把自己身上的自卑、苦恼、焦虑、委屈、压抑、愤怒等全部笑掉,从而鼓起勇气,抖擞精神,树立自信,大度地走开,从而精神道德上压倒对方,然后走上成功。7.自信

陈东胜是充满自信的。从小学开始他的成绩一直很好,初中开始从班级的第一名上升到年级的第一名,高中开始又上升到全校甚至全县第一名。

拥有自信,就拥有了学习的主动权,大考小考期中期末考,就都成了吃饭喝水一样简单的事情。高考前的一次考试他考得也很糟糕,也曾有过迷惑。但他没有放弃,他依然相信自己的实力。自信是人的最优良的品质之一。成功杰出的人物除了他本身具有的特点之外,这几乎是他们的共性。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们总是相信自己的能力,又不至骄狂自大,保持乐观进取的心态。在社会生活、人际交往中,尊重、宽容他人,外谦内信,象大海一样,广纳百川,这是一种大境界,以至于大智若愚,决不小心眼。只有这样的人心里才能装得下知识,才能生成能力,才能产生智慧,才能有大成就。8.幸 福 在 路上

一个女孩,高中毕业后,只身一人来到北京闯荡。18岁的她,没有文凭,自然在北京也找不到什么好工作最后找到了一家小店,在那里做打字员——常常可以在路边见到这样的小店,门脸不大,主要业务就是打字、复印、制作名片、刻字之类的。一个月400元,包吃,住的地方离得不算太远,骑自行车40分钟的样子,是和几个老乡一起住在一间地下室,一张床铺一晚8元。

除了打字外,她几乎没有别的工作。她从家带来的书还是高中念的英语书。没事就拿出来翻,书的边上都起卷了。她闭着眼睛从书的最后背到第一页。就这样,她攒了一年的钱,终于够上个英语班了。同屋的老乡笑话她:“太不值了。你这么学根本没有用。有多少人是大学毕业?你永远也别想超过他们。人家公司不是傻子,放着大学毕业生不要,要你?不可能的。何况大学生都不一定有好的工作呢。你还是实际一些吧!”她什么也没说,只是笑笑。

就这样,她一边打工,一边上学。6年中,工作换了很多个,待遇越来越高,开始400元,接着是600元,不久800元,跟着1200元,然后升到1500元。她的英文也由一级提高到二级,继而三级、四级,最后是六级的证书也拿到了手,并且已经能和老外交流了。再后来,她到一家外企工作,月薪6000元。她早就搬出了从前住的那个地方,与另一个女孩合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不久,她认识了一个和她公司有业务往来的部门主管。两年后,他们结婚了,并买了自己的房。

她偶尔上街碰到过曾经和她一起住地下室的老乡。老乡还是住在那里,老乡说一切都没有什么变化,只不过是自己周围床铺的人一年年都不同,一副很感慨的样子。

没有什么人天生就是幸福的,幸福要靠自己去争取,去奋斗。人和人之间其实没有什么差别——选择什么样的路,其实就是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我们应该像文中的那个女孩,不甘寂寞,不甘平庸,在困境中自强不息,永远向着远方的目标前进。结语

魏书生:生活中不是缺少欢乐,而是缺少发现欢乐的能力。有的人寻找烦恼的能力很强,总埋怨生活给他的乐趣太少。人生这么短促,人好不容易才获得一次在地球上活七、八十年的机会,人生值得高兴的事情那么多,如果不学会笑对人生,那真是永远无法挽回的损失。打开心灵的快乐频道(心理健康讲座稿)各位同学:

你们好!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认为一个人怎样才算是健康的? 什么是健康

何为健康?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个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的残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即健康包括:

一、身体健康;

二、心理健康。这无疑表明,人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要珍视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场合有不同的标准)

综合多数心理学家和医学家的观点,青少年心理健康应具有如下标准:

(一)、身体健康,智力正常。身体健康、智力正常是衡量心理健康最主要的标准之一,是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本条件。

(二)、人格完整,意识良好。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胸怀坦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热爱生活,兴趣爱好广泛,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并自尊自爱,尊重他人,善于调节自己的言行举止,使其性格、情感、行为等能符合其年龄特点。

(三)、乐于交流,善于结友。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结交知心朋友,与朋友沟通心灵,友好相处。面对矛盾和分歧,能正确对待,妥善处理,并有乐于助人的愿望和行为。

(四)、情绪稳定,乐观开朗。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温度计,乐观能使人心情开朗。心境上保持相对的平衡,有稳定的情绪,就能在顺境中积极向上,谦虚谨慎;在逆境中意志顽强,战胜困难。

(五)、有所追求,积极进取。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承担责任,能确定比较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今天,我想重点来谈一谈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情绪与心理健康 情绪的作用

1、影响、调节学习过程

2、可以协调人际关系

3、影响个性的发展

4、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5、健康情绪的涵义及其特点(1)涵义:

健康情绪是指人能表现出与环境协调一致的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反应不仅要符合当时的场合、氛围,还要符合人的年龄、身份、文化特点。(2)特点:

要有喜,怒,哀,乐正常的情绪反应.积极情绪体验多于消极情绪体验.随年龄增长,高级的社会情感(如道德感,理智感,美感)不断完善和发展.了解自己的情绪

情绪这个东西,从我们出生以来就跟随至今。在很多时候,我们乐观、愉快,但是伤心愤怒的情绪也时常伴随着我们。这是日常生活中的家常便饭,我们早已习惯。有些时候,我们能控制它们,但有些时候,我们却对它无可奈何。那么,我们能学着去了解、去应对我们的情绪吗?专家认为我们能做到。而且,专家们也建议我们要做到这一点。情绪分为: 积极情绪、消极情绪

积极情绪如:高兴 喜欢 好感 快乐 愉快 感动 愉悦 爱慕 放心的 开心的 振奋的 激动的 热心的 天真的 热情的 乐意的 欢乐的 活泼的 欢笑的 虔诚的 舒适的 欢快的 快活的 善意的 心驰神往 轻松愉快 喜气洋洋 悠然神往 无忧无虑 欢欣鼓舞 高高兴兴 兴高采烈 心神恬然 欢天喜地 温柔亲切 称心如意 和蔼可亲„„

消极情绪如: 焦虑 反感 悲伤 愠怒 憎恨 厌烦 恐惧 悲哀 冷漠 惧怕 妒忌 窘迫 恐慌 怨恨 冷淡 萎靡 烦恼 仇恨痛恨 忧虑 憎恶 悲痛 抑郁 大怒 惊恐 恐怖 沮丧 懊丧 苦恼 气恼 愤怒 狂怒 厌恶的 气馁的 不愉快 伤感的 急躁的 不喜欢 痛苦的 尖刻的 难过的 心烦的 大惊失色 没精打采 忧心忡忡 郁郁寡欢 暴跳如雷 胆战心惊 灰心丧气 心烦意乱 勃然大怒 毛骨悚然 怒不可遏 惴惴不安 怒气冲冲„„

积极情绪对健康有益,消极情绪会影响身心健康。当人的情绪变化时,往往伴随着生理变化。例如,人在恐怖时,会出现瞳孔变大、口渴、出汗、脸色发白等一系列变化。这些生理变化在正常的情况下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使身体各部分积极地动员起来,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需要。过度的消极情绪,长期不

愉快、恐惧、失望,会抑制胃肠运动,从而影响消化机能。情绪消极、低落或过于紧张的人,往往容易患各种疾病。培养健康情绪,拥有快乐人生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情绪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足以左右你的一生。它可以使你精神焕发,也可使你萎靡不振;它可以使你健康使你美丽,也可以使你孱弱、憔悴,它可以使你事半功倍,也可使你事倍功半„„ 普希金有一首名诗: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阴郁的日子需要镇静,相信吧,那愉快的日子即将来临

愉快的日子终有一天即将来临。但是,我们每天都要面临压力。烦恼、挫折、失败、沮丧、痛苦、忧愁等消极情绪时时侵扰我们的精神世界,而父母、老师对我们学业成绩的关注远远超过对我们情绪的关注,所以,我们不可以仅仅等待、观望,我们应该主动、自觉培养健康情绪,才能拥有快乐人生。

首先,我们要悦纳自己。有一则老掉牙的伊索寓言:有父子俩赶一头驴到集市上去卖,正走着,路上就有人说:“瞧那两个傻瓜,明明有头驴不骑,却自己走路。”父子俩觉得有理,于是便舒舒服服骑驴而行。可过一会儿,又有人议论:“看那两个懒家伙,驴快给压坏了,到了集市还有谁买。”父子也觉得有理,于是把驴的四条腿绑在一起,倒挂在扁担上抬着走。

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是这样?一味接受外界刺激,频繁更改自己的目标走向,为他人的议论、指责而烦恼,为学习、人际的竞争而焦虑,使自己的心理压力增大且疲惫万分。还有些同学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不能正确刻划自我形象,或消极自卑,或自负自傲,使自己滋生不良心态。常听有人感叹“太累了”、“太苦了”,不能正确悦纳自己,怎能不苦、不累?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自己,发掘自己的优势、长处,肯定自己,鼓励自己,自信信人,笑对周围的评价,这样,我们就会有一个好心情,我们也会做得更好。

其次,我们要正确对待挫折。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总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某次考试失败,亲人有难,和同学闹别扭,和家长怄气等。它们可能令你消沉、痛苦,但是,你就是痛苦得卧床不起,也还是改变不了这些客观现实。聪明的办法就是承认它、接受它,然后再想办法对付它,解决它。鲁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让我们用笑脸来迎接挫折,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困难吧!当困难、挫折或失败来临,我们不能仅仅忧虑,不要放弃努力,请原谅自己的过失,吸取失败的教训,再去尝试!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放弃,有选择地放弃。常听有人说,“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也一定要做到。”请你问一问自己,有些事情,就算我投入最大的努力,我能做到吗?我们应该尽量做到最好,我们可以尽可能靠近“十全十美”,但不要强求,有些事实不可避免又令人不快,我们得勇于承认、接受。坦然地面对自己的短处,也是一种风度,可以排解自己的心理压力,带给自己一个好心情,让自己在轻轻松松的心境下投入学习和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困扰我们时,我们还可以选

择合理宣泄——将不愉快情绪表达出来,就是宣泄。宣泄必须合理,以不伤害别人为前提。方法:投入地哭一次,忘了自己。告诉父母或好友或你信得过能帮助你的人:“我今天很难过”。不妨背后骂骂人。(不是背后议论人)第三,要培养乐观的精神。两个人看到水壶里还有半壶水。一个人说:“哎,只剩下半壶水。”另一个人说“不错,还有半壶呢!” 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位旅客在火车上欣赏自己刚买的新鞋时,不小心从窗口掉了一只,大伙都替他惋惜,岂料这位旅客果断地把另一只鞋也从窗口扔了下去。这位旅客的解释是,一只鞋,搁谁手里都是废品,但两只鞋一旦被同一个人捡到,它的价值就重获新生。想到能给另外一个人带来意外的惊喜,自己的遗憾就变得不值一提了。可见,同样的遭遇,有无乐观精神的人却持有截然不同的态度。一个悲观沮丧,一个乐观满足。著名成人教育家戴尔.卡耐基说:“生活的快乐与否,完全取决于个人对人、事、物的看法如何,因为生活是由思想造成的。”乐观固然与人的天性有关,但主要还是后天培养出来的。同学们,我们的情绪应该由我们自己控制。既然生活的快乐与否完全取决于个人的看法,那,我们可以试着改变自己的看法。我们可以选择,使自己处于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请你告诉你自己:我要做乐观的、积极的、快乐的人!只要你有了这种追求,你离快乐就不再遥远。

第四,要学会调适情绪。每个人都会有喜怒哀乐,聪明的人会将喜乐延长,将怒哀缩短。而有的人在不良情绪产生以后,积郁于心,耿耿于怀,丢不开,放不下,致使消极情绪不断漫延,甚至日益加重,严重影响学习和日常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学会调适情绪。当你心情不好时,请有意识地转移注意的焦点,不要强迫自己做不愿意做的事,我们可以找信任的朋友倾心交谈,可以做一些平日喜欢的事情,如唱唱歌,打打球,走一走,在特别委屈难过的时候,你也可以痛哭一场,以排遣、发泄自己的紧张、烦恼和痛苦。我们得学会自我安慰、自我暗示或自我激励,还得学会心理换位,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角度冷静地分析、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思想,也有利于控制和消除不良情绪。当有什么事使你烦恼的时候,应当畅所欲言,不要闷在心里。当事情不顺利时,不妨避开一下,改变一下生活环境,可能会使精神得到松驰。如果要办的事情较多,应先做最迫切的事,把全部精力投入其中,一次只做一件,把其余的事暂时搁在一边。如果你感到自我烦恼,试着帮助他人做些事情,你会发觉,这将使你的烦恼转化为振作,产生一种做了好事的愉快感。

第五,要爱护自己的身体。身体的健康与否会直接影响人的情绪:一个被疼痛折磨得冷汗直冒的人,脸上绝不会绽出舒心的微笑,一个重病卧床的人,也难得情绪高昂。因此,健康的身体是正常情绪的先决条件。同时,个人情绪又反过来影响自身的身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宣称,每个人健康长寿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条件,60%取决于自己。有的专家指出,这60%中,至少有-半取决于-个人的情绪状态。因为消极的情绪会引起循环、呼吸、消化等系统的异常活动,导致心率、血压、呼吸、代谢、体温的一系列复杂变化。所以,培养健康的情绪有利于身体健康。

体育锻炼也是消除心中忧郁的好方法。体育活动一方面可使注意力集中到活动中去,转移和减轻原来的精神压力和消极情绪;另一方面还可以加速血液循环,加深肺部呼吸,使紧张情绪得到松驰。因此,应该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情绪小故事

1.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情

他的话讲完了。整个会场一片寂静,是那种每个人都感到震撼之后的寂静。许久,才有人想起鼓掌。掌声响亮。那是大陆和台湾两岸的十大杰出青年的一次座谈会,地点在北京的西苑饭店。先他发言的是大陆的陈章良、孙雯和台湾的一个青年科学家。三位明星人物的发言都挺精彩,但是拖的时间太长。轮到他发言时,已过了预定的会议结束时间,于是主持人宣布让他讲3分钟。他的第一句话是“日本有个阿信,台湾有个阿进,阿进就是我”。接着这句开场白,他给大家讲了他的故事:

他的父亲是个瞎子,母亲也是个瞎子且弱智,除了姐姐和他,几个弟弟妹妹也都是瞎子。瞎眼的父亲和母亲只能当乞丐,住的是乱坟岗里的墓穴,他一生下来就和死人的白骨相伴,能走路了就和父母一起去乞讨。他9岁的时候,有人对他父亲说,你让孩子去读书,要不他长大了还是要当乞丐。父亲就送他去读书。上学第一天,老师看他脏得不成样子,给他洗了澡。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洗澡。为了供他读书,才13岁的姐姐就到青楼去卖身。照顾瞎眼父母和弟妹的负担落到了他小小的肩上——他从不缺一节课,每天一放学就去讨饭,讨饭回来就跪着喂父母。后来,他上了一所中专学校,竟然获得了一女同学的爱情。但未来的丈母娘说“天底下找不出他家那样的一窝人”,把女儿锁在了家里,用扁担把他打出了门„„

故事讲到这里,他说,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就不讲多了。然后,他提高了声音:“但是,我要说,我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情。我感谢我的父母,他们虽然瞎,但他们给了我生命,至今我还是跪着给他们喂饭;

我还感谢苦难的命运,是苦难给了我磨难,给了我这样一份与众不同的人生;我也感谢我的丈母娘,是她用扁担打我,让我知道要想得到爱情,我必须奋斗必须有出息„„”

他叫赖东进,是台湾第37届十大杰出青年、一家专门生产消防器材的大公司的厂长。

赖东进的故事实在是感人肺腑,震撼心灵。赖东进功成名就后,还要怀着感恩的心情跪着给瞎眼的父母喂饭,这之间给了我们多少启示啊!像赖东进那样的遭遇,他都不抱怨生活,埋怨命运,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埋怨生活、怨恨命运呢?还有什么理由无所事事百无聊赖呢? 2.要学会给别人鼓掌

班里有个叫英子的女孩,沉静漂亮,但总是蜷缩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早早来到,放学后最后一个离开。后来得知,她的腿因得了小儿麻痹症而落下了残疾,她不愿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

一天上演讲课时,老师让同学们走上讲台讲述小故事。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那个角落。英子立即低下头。老师刚刚调来,就一直点英子的名,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大家注意到英子的眼

圈红了。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英子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她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她讲得成功,结束时,班里又一次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她很礼貌地向老师、向同学们深鞠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奇怪的是,从此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她不再那么忧郁了,她与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有一次还走进了小舞厅,让同学们教她跳舞。后来英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还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国奥林匹克大赛。后来,她被北京的一所大学录取。她给母校的老师来信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我应该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那次掌声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从那次以后,这个班的同学学会了给别人鼓掌,尤其是当别人身处困境的时候。

这篇文章选自1998年第五期《青年文摘》,作者是董保纲。这里的故事很平常,这里所传达的感情却让人刻骨铭心。确实,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学会给别人鼓掌。其实,人都是需要掌声的。在人生舞台上,谁不希望自己的演出得到喝彩?掌声,是一种尊重,更是对一个生命的鼓励和肯定。3.每天做好一件事

一位画家被检查出患有一种绝症,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倒下,他异常坦然地接受医生的治疗,并且每天都坚持有计划地锻炼和作画。三年间,他举办了十几次个人画展,获得过许多大奖。平时,他的脸上总是挂着开心的微笑,完全不像一个身患绝症的人。有人惊羡地问他:“你为什么每天都这么开心呢?”他微笑地反问:“我为什么不开心呢?”尔后,他讲了儿时经历的一些事情:画家在读中学的时候,仍非常淘气。有一次因为连续几天旷课,他被学校给予严厉的处分,并通知了他的父母。他的父亲得知此事后,并没有责骂他,而是在饭后,找来一个塑料小漏斗和一捧玉米种子,放在桌子上。他迷惑不解地看着父亲,父亲对他说:“今天晚上,我想给你做个实验——”父亲让他把双手放在漏斗下面接着,然后检起一粒种子投入到漏斗里面;种子便顺着漏斗那细小的缝隙滑到了他的手中;父亲连续投了十几次,他的手中就有了十几粒种子;此时,父亲再抓起满满一把玉米粒放到漏斗里面,那个狭窄的缝隙被玉米粒相互挤住了,竟一粒也没有掉下来。此时父亲意味深长地解释说:“这个漏斗就代表着你,假如你每天都能做好一件事,每天你就会有一粒种子的收获和快乐。可是,当你想把所有的事情都挤到一起来做,反而连一粒种子也收获不到了。”画家恍然明白了父亲的用意,羞愧地低下了头。后来他一直铭记着父亲的教训:“每天做好一件事,每天就会有一粒种子的收获和快乐!”

这个感人故事告诉我们快乐的生活就是每天做好一件事,不为明天而忧虑。的确,只要我们每天都拥有一粒种子的收获,也就拥有了一份生活的乐趣。不要幻想,通过一天的努力,就能获取一个巨大的终身受益的收获。每天做好一件事,一生将会做好多少事!每天走好一步,一生将会走多远!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人是主观能动的,而快乐无价。只要自信乐观,微笑面对生活,那么快乐就会与健康同在。天蓝蓝,水清清,还有什么不开心!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打开心灵的快乐频道,拥有快乐的人生!谢谢!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

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话题,感谢领导给予的机会,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心理健康教育谈谈我的看法:

一、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一再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大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和对策研究”的课题显示,在被调查的2961名学生中,有16.7%的学生存在着较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并随年龄增长而大幅度上升,其中初中生为13.76%。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胡胜利通过对500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中发现,有49.6%的高中生存在着各种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10.8%的高中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前不久,在武汉市抽取了1500多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武汉市中学生虽有50%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30%的学生属基本正常范围,但也有10—15%的学生低于正常水平,特别是还有3—6%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困扰。以上情况说明中学生确实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我们可以把以上表现归类为以下问题。(一)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目前,学校课业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有一高中女生,升入高中后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变化,竞争对手也发生了变化,使她感到十分不适应,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从初中时的全年级前几名落至高中的141名。她痛苦地说:“17年来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无能,每当看到父母期望的目光,就非常难过,不知如何做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如今,苦闷、烦恼、忧愁、气愤充满头脑,看见书就又恨又怕,真想把它扔出去。”还有一位男生也谈到,自己平常学习不错,偶而还可以给他人以指导,但一接近考试就紧张,总怕自己考不好,拼命准备、夜不能眠。而考试前又会感到头痛、甚至还会发烧,最后不是被迫中断考试,就是坚持下来成绩也不好。循环往复,到了一听考试就恐惧就紧的地步。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国家教育委员会的一位负责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说,中学生厌学的有30%,有的地方甚至高达60%”。可见,厌学是一个普遍问题。有位重点学校的学生就谈到:“每当看到听到别人考试作弊时,自己心理就不平衡。当自己成绩不理想时又会埋怨老师不公平,觉得认真学习真没意思,不想再学了,还有位学生告诉我们学生中有种说法“有出息的靠关系,没出息的靠分数。”学习好的同学在学生中威信不一定高,而成绩平平人缘好的同学却常常受到青睐,所以就觉得学习没劲,不想努力去读书了。还有一些因其他心理原因而厌学的状况,如因反应较慢常被人叽笑而不愿上课 的;因记忆,理解等能力缺失使成绩难以提高而对自己失去信信的等等。有的甚至发展到恨书、恨老师、旷课逃学的程度。有位同学就曾在日记中写到:“晚上1点多了,望着桌上摆满了的教科书、英语词典、作业簿..我真想把它们一下子烧成灰。”表现了强烈的焦躁、愤懑、无奈。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在现行的中等教育体制中,我国的教育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现象,绝大部分是普通中学,学生在中学所学的知识基本上是为考大学而准备的,实际上升入大学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学生面临的是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特别是那些成绩差的后进生更是感到升学无望。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忧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这一种情况反映在学习上,就是感到学习的沉重,讨厌学习,考试焦虑。教育结构的不合理性还表现出教学内容过难,“据人民教育出版社调查,80%的中学生学习理科教材有困难”。这种情况导致了一些学生由厌恶学习发展到逃避学习,脱离学校去寻求不正当刺激,从而形成一系列品行障碍。许多教育家都强调指出,过难的教材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学校教育指导思想正确与否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生很大的影响。目前一些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学校当中分好、差班,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采取一些违反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措施。这种情况,一方面,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学生脑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另一方面,对分数的错误看法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痛苦。教师的嘲讽,同学的轻视甚至家长的埋怨和打骂,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于是厌学出现了,焦虑产生了。另外,不当的教育方法例如教学方法不灵活,带有惩罚性,也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种种问题。(二)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中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更有甚者,“教师对学生缺乏尊敬,贬低其价值的不良态度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往往病态地感知这一切,这也是师生间发生冲突的原因”。这种情况下,学生有一种压仰感,消极情绪产生,师生关系日趋紧张。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由于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过多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而引起的困感和烦恼。有位中学生谈到,一次他向一位同班女生询问功课,被老师看到后受到了苛刻的指责,并把这事作为一条小辫子抓在手里,动辄就揪出来“示众”一番,“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吗..”,严重地刺伤了他的自尊心,导致他对教师的反感,对立,老师指东他偏向西,而内心又十分矛盾,甚至影响了对学业的业趣。另有一位学生干部谈到,现在做班干部真难,两头受气,不管事,教师批评你不负责任,要管事,又难免与一些同学发生争执,若一旦吵起来,老师首先要批评班干部,故而觉得十分委屈。生老师的气又不敢顶撞;想不干了

又怕失去老师的信任,左右为难十分矛盾,不知到底该怎么办。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想法,诸如:认为老师“嫌贫爱富”的,认为老师“处事不公正”的,认为老师“轻视自己”的...等等。都反映出学校中师生关系的问题.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与同学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交友方面,因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有位学生讲到,他的一位好朋友总是对他不信任,怀疑他对朋友的友谊,认为他为朋友的付出不够多,使他十分苦恼,不知怎样做才能消除朋友的怀疑。还有一位女生因两位要好的朋友发生了矛盾,她夹在中间十分为难,与甲交往怕乙不高兴,与乙交往又怕甲不理解,最后干脆两位朋友都不再交往,可内心又十分孤独,寂寞,想恢复与朋友的关系又不知该怎样去做。此外,尚有个别学生因初中升到高中朋友越来越少,而怀疑世上没有真正的友谊,也交不到真正的朋友,进而想离世隐居的。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有研究认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会给儿童在心理问题上造成更大伤害,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际关系的恶劣性。不和父母对中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有被抛弃感和愤怒感;并有可能变得抑郁,敌对,富于破坏性,„„还常常使得他们对学校作业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他们会认为是自己的父母给自己带来并制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家庭,因为家庭是不幸的一切所在。例如,有位学生谈到“我经常和妈妈闹矛盾,听到她的骂声就心烦,有时真想一走子之再也不回来了,可看到她瘦倦的面容,花白的头发又觉得于心不忍,每天就生活在这种内心矛盾之中,真不知该怎么办。”还有位学生家庭不和,父母经常吵架。有一次母亲出差时,父亲竟带了一个女人回来。自此以后他再也不愿呆在那个家里了,恨死了父亲,不愿再见父母,整天就想往外跑,心里烦闷极了。觉得人活着真没意思,产生了厌世的念头,可见,父母行为的不良,带给子女的不仅仅是厌恶、鄙视、而是更深的内心创伤。(三)挫折适应问题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中学生们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二、当前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1.学习压力大。2.偏执、敌对,认为他人不可信,自以为是,偏于固执。3.人际关系紧张,总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4.抑郁,对学业、前途、未来不抱希望,精神苦闷、情绪低落。5.焦虑、心里烦躁不安。6.适应能力差,对新的环境和生活不适应,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不喜欢

学校的活动。7.情绪忽高忽低极不稳定。8.心理不平衡。当他人比自己强或获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后,总感到不平。其中,学习压力,是当前中学生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问题。

三、如何减轻中学生的这种压力?

首先应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把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设为中学教育的专门课程;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应把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来看待,充分认识培养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情绪和适应能力,对学生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具有重要作用;把日益增多的中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同思想品德加以区别,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解决学生日益增加的心理困扰。

四、稚气未脱的中学生,为什么会有过分自律、内心冲动或压抑,甚至会有突发伤人或自伤行为等不健康的反应呢?

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不和谐的生活环境会在孩子心灵上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并造成心理问题。上世纪90年代主流的价值观是强调“个人价值”,于是每个人都在创造着自己。在这种每个人都在“创造”的氛围中,没有标准,没有模板,做什么和怎么做是个人的选择。于是父母就按照他们认为最好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些具有理想主义、且要求甚高的父母,常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完美理想的机器,使孩子承受重负,“抹杀”了孩子的童年快乐,使孩子过着一种规律而秩序化的生活。当以苛刻的外部行为作标准时,焦虑和压力会使青少年产生强迫行为。

社会政治生活事件也或多或少地在孩子的心中产生影响,就说社会存在贫富差距、一些官员腐败这些社会热点问题都会在孩子心中留下不同的阴影,从而影响到心理的健康发展,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仔细想想,现实社会中有太多的不和谐,而中学生的心理人格正处于形成过程中,还十分脆弱,哪经得起如此大的冲击?

他们的内心冲动、压抑、突发伤人、自伤等负面情绪和行为,与婴儿时期形成的焦虑有关。认为自己渺小、无足轻重、无依无靠、无力回天,这种感觉,最容易产生在童年时期,那时如果父母因某种原因,未能给予孩子所必须的温暖、关怀与真诚的爱,这些无依无靠的孩子就慢慢地产生“被遗弃、不需要”的感觉。父母无条件的爱,尤其是母亲的爱是一切儿童正常身心发展的先决条件,若这些儿童得不到这种赖以生存的爱,心中就开始觉得这个世界可怕、无情、不可靠、不公平等;带着这些负面情绪,孩子们长大后,会变成仇视、反抗、暴力或怯懦、胆小、自卑。有些同学常因处理不好与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也有些学生因朋友越来越少,就怀疑世上没有真正的友谊,也交不到真正的朋友,进而想离世隐居。

有这种感觉的孩子不仅会觉得自己不受父母欢迎,而且相信自己基本上不受任何人的欢迎。相反,一个得到爱的孩子长大后,不仅相信父母爱他,而且相信别人也觉得他可爱,人际关系的早期经验就成为他们以后处理人际关系的基础。如果他们依恋和被关注的感觉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变得怀疑和不信任,包括对自己的不信任。

五、几种常见的神经症案例分析

(一)强迫症

强迫症又称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作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患者能意识到这些症状不合理,不必要,但不能控制和摆脱,深为焦虑和不安,中学生存在强迫症状的人较多,强迫症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在校适应有很大不良影响。

1、症状

(1)强迫观念,这是强迫症状在认知方面的表现,是强迫症的原发症状。根据其霎时间上的顺逆可分为回顾性和前瞻性二类。回顾性强迫观念主要表现为强迫怀疑,如脑内反复回旋律,别人对自己说的话等,属强迫回忆;作业或考试后总觉得写错了字或做错了题,上学路上总疑惑忘带书或文具等,属强迫怀疑。前瞻性强迫观念主要表现为强迫性担心与焦虑,唯恐发生某件不幸事件。如总是担心考试失败、挨老师批评,担心自己会发胖、得精神病等。另外,强迫观念还可能是强迫联想和强迫性穷思竭虑。如看到小刀回想到割破手,属强迫联想,而强迫性穷思竭虑则表现为脑中总是表现一些无意义的想法,如“1+2为什么等于3”,“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等等。

(2)强迫冲动是强迫症的继发症状,往往是患者为缓解或对抗强迫观念的苦恼而产生的。强迫冲动有称强迫意向,如某学生为回避对考试结果的担心在考试时总觉得要大小便,但并不想去上厕所;有的学生看到老师或父母总是想大声辱骂、吵闹或打架,表面上却顺从平静,这些无法克制的冲动是出于对担心受到批评、责骂的对抗。

2、强迫症案例及分析 案例(略)分析(略)

(二)抑郁症

1、症状

抑郁症又称抑郁性神经症,是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种以持久的情绪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症,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抑郁症程度较轻,没有重性抑郁的精神症状,患者一般能基本适应学校生活,但心理压抑、情绪苦闷,而且病情较长。

研究表明习得无助现象是抑郁症的核心。

习得无助:无论做什么事都没有好的结果。美国心理学家赛力格曼的实验(把狗分为三组进行电击实验)略。生活中的失败也会导致习得无助。

九种症状:

1、有抑郁的情绪,情绪上不满意,不开心,不愉快。

2、对日常的活动失去兴趣。

3、没胃口。

4、失眠。

5、心理运动迟缓(思维或动作迟缓)。

6、精力不足。

7、感到无价值和内疚。

8、思维能力降低,没办法集中注意力。

9、自杀的想法或行动。有五种现象,而且持续两周以上,基本上就可以判定患有抑郁症倾向。

2、抑郁症案例及分析(略)

现代医学证明,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时期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期,更是不健康行为的孕育期。由于直辖市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认知能力的不完备;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对社会和家庭的高度依赖等,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会遭到更多的挫折,因而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面对学生复杂的心理状况,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在常规的教育活动中渗入心理辅导内容,我们看到,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是不容忽视的,它为我们亮起了警告信号,我们有责任挑起这副担子,着手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意义。

以上是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粗浅的探讨,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构建文明和谐校园!(讲座稿一)(1-58)一.什么是健康,什么是心理健康,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一)什么是健康?

健康不就是没有病吗?很多人会这样回答.世界卫生组织在宪章中是这样规定的:“健康乃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作出了最新定义:“一个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全”才算健康。(二)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这个概念,1948年由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来的,当时的定义是“不但没有疾病,缺陷,还应该有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这个定义中最重要的一条标准,是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如果同学们不能适应目前的中学生生活,那就说明你这个人的心理健康有问题。我们许多同学离开了熟悉的学习环境,没有融入新的集体,有的同学人际交往困难,没有朋友,因此感到孤独和痛苦;还有的同学为很长时间没有找到良好的学习方法而苦恼,这些问题都可以统称为心理问题或称心理素质差。那么怎样的人才算是心理健康的人呢?心理健康新十项标准是这样的: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5、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9、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

10、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三)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目的在于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预防问题发生、促进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从本质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二,为什么要关注心理健康,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下面我们先来看几个案例:(1)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给我讲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语文课上,同学们学习了生字“爱”,请大家用“爱”字组词、说话。有的说:“我爱祖国”,有的同学说:“我爱爸爸妈妈”,有的说:“我爱老师同学”,还有的说:“我爱学习”、“我爱劳动”等等。忽见一位同学身体前倾,把手举得很高。谁知,这位同学站起来一语惊人:“我谁都不爱,我就爱我自己.”

(2)这是一个高三学生写给我的求助信:老师,你好!我是个高三的学生,然而我心理素质很差.我现在害怕和同学交往,因为我不懂得交往,应该说不会交往.我总是害怕别人会很讨厌自己.有的时候不敢说话.我由原来的活泼开朗变的消极沉闷,忧郁内向.更可怕的是,我高三了,我现在一点都学不下去了,一点学习心思都没有,成天为这些心烦的事情郁闷.我不想生活在一个人的世界了,可又不想被人排挤.以前我也有过交往失败的经历,我好害怕.我好痛苦.一肚子的苦闷不敢跟别人说,怕别人笑话.我该怎么办?您能帮我从阴影里走出来吗?我想恢复以前乐观开朗的我,您能帮我吗?求求您了!(3)“唉!学校/想忘掉/书包小小/人却欲将老/上课想着睡觉/却被老师来打扰/托书发呆冲着墙傻笑/哈欠连连眼疲劳/心中风儿飘飘/长叹暗笑/受不了/啥时?/跑!”这是济南市一位初一学生在课堂上作的诗.“星期一走向深渊,星期二路慢慢,星期三夜茫茫,星期四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星期五胜利大逃亡”这是曾经在校园的流行语,看似幽默,但是却表达了严重的厌学情绪。记者在济南两所中学抽取1667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心理问题的患病率为16.2%,上课常走神的占22.3%,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占12%,感到学习压力大的占42.6%,考试紧张的占42.8%,不适应学校生活的占15.8%,有厌学情绪的占36%,感到活着没意思的占16.6%。(4)9月10日是教师节,也是国际上第三个“世界预防自杀日”,然而就在当天下午6:00左右,渝北某学院大一新生赵丹(化名),跳楼自杀了.她同学讲,赵丹是外地生,9日晚上她和两个同学一起,乘火车到学校报道。“在火车上,她总是怀疑其他人对她有敌意,为此换了4次车厢。10日赵丹和她一同报道交学费。实际收的钱比报道通知单上要多,赵丹没带够钱,还差2000元报道费。她已是第二次来到交费点,看上去很尴尬。在遗书中,赵丹流露出对大学生活的向往,但她随后笔锋一转,表示由于个人的敏感,导致了周围人对她的不信任,所以决定选择离开。

(5)小江是某市重点高中高二年级的一名男生,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但他在连续几天出现烦躁焦虑的情绪后,竟趁家人不备吞下几十片安定企图自杀。被抢救过来后,小江终于透露了自己的心事:原来,他从小就和比自己大4岁的表姐一起玩儿,进入青春期后,他发现自己爱上了表姐,由于这是一个不能让别人知道的秘密,痛苦的小江选择了自杀。有关调查表明,自杀已成为15-40岁人群的首位死因。研究发现,在我国,每年约有150万人因家人或亲友自杀出现长期严重的心理创伤,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负担。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国际标准,每年自杀发生率超过10万分之20以上,为高自杀率国家,我国已经成为高自杀率国家.正常青少年中有20%出现过不同程度的自杀意念,18-20

岁成为青年自杀的高峰年龄段,恋爱受挫、家庭纠纷、人际关系紧张、教育方法不当都成为导致他们自杀的原因。

这样的事例很多很多,这些事例向我们敲响了警种:心理健康已经到了非关注不可的地步,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中学阶段是滋生心理异常的温床期!“郁闷!”现在已经成了校园使用率最高的一个词.近年在心理门诊就诊的中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1.学习压力大。2.偏执、敌对。认为他人不可信,自以为是,偏于固。3.人际关系紧张。总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4.抑郁。表现出对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精神苦闷、情绪低落。5.焦虑、心里烦躁不安。6.适应能力差。对新的环境和生活不适应,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不喜欢学校的各项活动。7.情绪忽高忽低极不稳定。8.心理不平衡。当他人比自己强或获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后,总感到不平。

心理健康是一个终生相随的人生课题,并且表现出很强的阶段性。也就是说,同一个人,在人生发展不同的时期或阶段,由于对该阶段发展任务的适应情况不同,其心理发展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会变得不健康。从差异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具有相对性。心理健康并非是截然的和绝对的,人无法被截然划分为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两类,同时也没有绝对心理健康的人。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是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会面临的问题,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同时存在心理健康的和不健康的侧面,只是哪种情况占主流和程度不同而已。心理健康的这种相对性说明心理健康具有全员性。

人人都需要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优秀是一种习惯。人出生的时候,除了脾气会因为天性而有所不同,其他的东西基本都是后天形成的,是环境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我们有的人形成了很好的习惯,有的人形成了很坏的习惯。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就要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使我们的优秀行为习以为常,变成我们的第二天性。让我们习惯性地去创造性思考,习惯性地去认真做事情,习惯性地对别人友好,比如当你拥有六个苹果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它们都吃掉,因为你把六个苹果全都吃掉,你也只吃到了六个苹果,只吃到了一种味道,那就是苹果的味道。如果你把六个苹果中的五个拿出来给别人吃,尽管表面上你丢了五个苹果,但实际上你却得到了其他五个人的友情和好感。以后你还能得到更多,当别人有了别的水果的时候,也一定会和你分享,你会从这个人手里得到一个橘子,那个人手里得到一个梨,最后你可能就得到了六种不同的水果,六种不同的味道,六种不同的颜色,六个人的友谊。人一定要学会用你拥有的东西去换取对你来说更加重要和丰富的东西。人还要努力去“装”,要持续的不间断的“装”,装久了就成了真的了,就成了习惯了,比如准时到会,每次都按时到会,你装装看,你装30年看看,装的时间长了就形成了习惯.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都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我们后天的努力!2005年9月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构建文明和谐校园!(讲座稿二)

三:如何面对心理问题? 遇到心理问题怎么办?回答这一问题时,38%的学生表示会“找人倾诉”,将近6成的学生选择了“自我解决”的方式。其中有27%的学生表示遇到烦恼只会“闷

在心里”,其他35%的学生会用各种方式自我排解烦恼。比如“发泄”、“尽量忘却”、“上网”、“打球”、“自己开导自己”、“写日记”、“吃东西”、“看恐怖小说刺激自己”、“想些开心的事”、“自言自语”、“找个没人的地方说出来”、“在无人之地大喊”,“将笔折断”等各种自创办法,其中“发泄”和“写日记”占的比例最大。

如何面对心理问题?我首先向大家推荐一篇文章,这就是余秋雨的“为自己减刑”,一个朋友进了监狱,余秋雨对他的朋友说::“平日都忙,你现在终于获得了学好一门外语的上好机会。” 几年后他接到一个兴高采烈的电话:“嘿,我出来了!”余秋雨便问:“外语学好了吗?”那个朋友说:“我带出来一部六十万字的译稿,准备出版。” 他这个刑满释放的朋友,用积极的人生态度,为自己大大地减了刑。真正进监狱的人毕竟不多,不要明明没有进监狱却把自己关在心造的监狱里,不肯自我减刑、自我赦免。不要把自己的仇人当成监狱,不要自己的嫉妒对象也当作了监狱,更不要把自己的工作,学习当成监狱!余秋雨在文章的结尾这样告诫我们:“舒一舒眉,为自己减刑吧。除了自己,还有谁能让你恢复自由?”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野草是什么?一株优点尚未被发掘的植物。

你知道吗?许多改变历史的伟大人物都曾被人当作毫不起眼的“野草”。就从爱因斯坦说起吧!这位大科学家在小时候是个既愚蠢又不善表达的男孩,他的父母都以为他是智障。到中学时,每科成绩都很差,他的老师建议他休学,甚至对他说:“你永远也不会有什么出息的。”;美国历任总统中堪称最好学的威尔逊情况更糟,他一直到九岁才学会二十六个字母,到十二岁才识字;发明大王爱迪生十三岁就被学校开除,他爸爸称他是“笨蛋”,高中的老师叫他“猪头”,他的校长说他“永远一事无成”。生物学家达尔文上学时的成绩也好不到哪里去,他的父亲更是气愤地对他说:“家人的脸都被你丢光了!”甘地小时候又矮、又瘦、又弱、又丑,又害怕蛇、鬼、黑暗。怎么样,你跟他们比起来是不是觉得有点“优越感”?这些人在年少时的确不被“看好”。然而,他们长大后,却成为世界知名的杰出创造者。原因何在呢?为什么他们能办到呢?希望大家都能想一想。你的境遇是否和他们一模一样?你是否也曾被“看扁”和“看走眼”?而现在呢?你还在愤世嫉俗、怨天尤人吗?还是你已经扎好根基,象棵正在茁壮成长的大树呢?下一回,当你被人否定或是失去自信时,别忘了提醒自己:“野草是一株尚未被发掘的大树。”想想这些人,再想想自己。希望你记住:许多伟大的人物在成功之前都经历过拒绝、否定和嘲笑。千万不要为任何人抛弃你的抱负!人生旅途中,难免会碰到坎坷,遭遇困境,就来我自己来说吧,18岁那年,我因为3分之差,从高考的火线上败了下来,当我伤痕累累的回到家里的时候,我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想把我读过的书全部烧掉,然后一死了之!我的母亲把我的书藏到我找不到的地方.她鼓励我说:“孩子,世界上没有趟不过去的河”!母亲用真诚的爱复苏了我被扭曲的灵魂.她给了我在那里跌倒就在那里爬起来的勇气.很多年过去了,但是每次想到这件事情,我依然感到后怕!如果悲剧真的发生,我今天还会和同学们在这里享受阳光的温暖吗?我的女儿喜欢写作,在她众多文章中,我最欣赏的一篇文章就是“生病的感觉真好!”那时候她面临即将到来的高考,由于压力太大病倒了.作为母亲,我特别着急,倒不是因为她生病耽误了学习,而是

怕影响了她的情绪,出现了心理问题.令人欣慰的是她用积极的心态战胜了疾病.她在作文里这样写到:“我生病了,这么多老师同学关心我,这样多亲人朋友呵护我,躺在病床上,我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我不必担心今天的作业没有完成,更不必害怕明天上学会迟到,生病的感觉真的不错!和别人比起来,我只不过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多了一道坎坷,多了一次磨炼自己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生病也是一种幸运!”看到这篇文章我特别高兴,我觉得我女儿真的长大了!我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曾经遇到过一个女学生,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据为己有,其实她并不需要这些东西,她有时候甚至把偷来的东西丢到垃圾堆里去.每次偷东西后她又特别后悔.她痛恨自己,希望我能够帮助她.于是我让她课余时间把“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这句话写了5千遍,整整4万字,从那以后,每次当她伸手去拿别人东西的时候,“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这句话就会给提醒她控制自己的行为!后来她上了中专,在一个宾馆当了领班,她在寄给我的教师节贺卡上写到:老师,你是一缕洒向我心灵的阳光,我谢谢您!其实我只是做了一个普通教师应该做的事情,她能够走出阴影走进阳光地带,是她自己在面对心理问题时,采用了积极的态度.我想告诉大家: 如果出现了心理问题也用不着害怕或者惊慌失措,更不要对那些很正常的事情大惊小怪,神经过敏.中学生异性交往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到了这个年龄,对异性有好感是很自然的事,如果没有对异性的倾慕反而不正常.我们每个人年少时都曾经体验过那种“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的开”的朦朦胧胧的美好感觉,喜欢异性本身没有错。但是喜欢和爱是不同的,中学生常常分不清什么是友谊,什么是爱,爱是与奉献和责任相联系的,但是在青少年期,因为生理和心理还没有真正成熟,所以过早的恋爱常常会酿出苦果,一个人只有在心理上真正成熟了,也才能真正有能力享受爱的甜蜜与承担爱的责任。等你心理上真正长大了,开启这扇窗沐浴爱的阳光会是很自然的事。你现在最需要的是成长。但也没必要强求自己完全不想异性.而且越是强求完全不想异性,注意力越是容易集中到这事上,甚至会引起一些别的心理问题。对这件事应该采取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可以允许自己对异性有好感,只要在行为上能控制自己就可以了。当你以后长大了,回首这段情感,你就会觉得:初恋就像春天薄薄的微雪:清纯·虚幻·缥缈!你并不是真正爱上了一个异性,而是“爱上了爱”!初恋往往有花无果的,很多时候,我们只能悄悄的把初恋做成一幅画,摆放在一个适当的距离来观赏!

今年暑假,很多同学光临了我网上的“阳光小屋”,还有不少同学在“如果你有话,请你对我说”的帖子下面给我留言,向我咨询很多心理问题.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这些同学对我信任,同时,我要告诉在座的各位同学:与别人沟通寻求帮助,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美国人很注重心理健康,他们把定期看心理医生看作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在美国,看心理医生非常方便,平均500个美国人就有1名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存在于各大医疗机构、家庭诊所和社区诊所中。当人们觉得有必要看心理医生时,只要打个电话预约,然后按时赴约就是了。除了看心理医生,“沟通”在美国人眼里也是极其重要的。美国人在遇到不平之事时,大多选择“说出来”。因为在他们看来,向别人倾诉能够克服不良心理,避免使心理问题发展成心理障碍。就连一个小孩子遇到问题时,都

会一脸严肃地对自己的妈妈说,“我要跟你谈谈!”其实,许多误解都是在“说”的过程中化解的,即使暂时化解不了,这种沟通的过程,对排解负面情绪也是有好处的。那些中途辍学的孩子,那些犯罪的孩子,那些自杀的孩子,如果多一份关怀,他们或许有另一片天空;如果他们在困惑的时候,在无助的时候,能够很容易找到一个人倾诉一下,指导一下,他们就可以重新找到自己新的坐标!你可以常常告诫自己:我改变不了环境,但我可以改变自己;我改变不了事实,但我可以改变态度。我改变不了过去,但我可以改变现在;我不能控制他人,但我可以掌握自己;我不能预知明天,但我可以把握今天;我不能样样顺利,但我可以事事尽心;我不能左右天气,但我可以改变心情;我不能选择容貌,但我可以展现笑容;换一副“眼镜”看世界,我们就会少些忧愁与烦恼,多些开心和快乐!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构建文明和谐校园!(讲座稿三)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内容,方式

(一)原则。全员参与原则

全体教师都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自身心理调试的参与者。全体学生都是受教育者。

2.主体性原则

教师在心理辅导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选择当前最需要解决的或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性的共性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3.发展前瞻性原则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三大功能--发展功能、预防功能、矫治功能。一是看到每个学生积极向上的一面,看到学生具有无限发展的潜力的方面,看到学生中自助互助的潜力,充分挖掘学生个体和集体中的教育资源。二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符合学生心理发展需要,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材素质的要求。4.体验性原则

心理辅导是心灵的沟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重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完善自我,使之自信自律、学会选择,懂得如何发展自我、学会处理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的关系。5.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首先要做到无条件地接纳学生,同时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学生的不同于别人的独立的观点和独立的个性。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按学生的所作所为、思考、感受的本来面目去了解学生,真正与学生取得心灵上的沟通。对学生的心理困惑,进行积极疏导和指导学生自我调节,使之能够自行消失,不过份强调问题。对于心理测试结果、师生个别谈心的内容和心理辅导活动课中讨论的内容等都应该保密。

(二)内容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生存、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

潜能。围绕这些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仅应包括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人格培养、情绪情感训练、意志力的培养、自我觉察与认识、生存训练、潜能开发等主题内容,还包括与之相关的心理测验、咨询辅导、课程安排、活动训练等各项工作。

(三)方式

1.开设课程。先在高一年级开设“心理素质教育”课程,间周一节,如果效果好,以后推向其它年级。

2。心理辅导讲座。每个月集中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3.网上交流。我校建立了“心灵驿站”是一个专门的心理服务网站,欢迎全体师生浏览,咨询,投稿,指导!

4:心理咨询。“身心健康指导室”接受心理咨询:可以面对面咨询,电话咨询,在网上的“阳光小屋”和“互动社区”留言咨询,也可以在qq咨询。附:阳光寄语亲爱的同学: 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而不是终点,追求内心的快乐和幸福也是如此!我们都是凡夫俗子,在人生的旅途上都可能碰到坎坷,遭遇失败。如果你有什么困难,无法独自面对,请你告诉我们,我们愿意帮助你;如果你有什么难言之隐,无处诉说,请你告诉我们,我们会替你保密!我们愿意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去解读你心灵的故事,倾听你美丽的忧伤;我们会用爱心,责任和智慧,帮助你走出沼泽,走进阳光地带!我们是你的老师,我们更希望成为你的朋友。我们喜欢阳光, 因为她温暖;我们喜欢阳光, 因为她永恒;我们喜欢阳光,因为她不分彼此的照耀!做一缕阳光洒向校园,温暖你的心灵,是我们最美好的愿望!

从自卑中超越自我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

自 卑,是 个 人 对 自 己 的 不 恰 当 的 认 识,是 一 种 自 己 瞧 不 起 自 己 的 消 极 心 理。在 自 卑 心 理 的 作 用 下,遇 到 困 难、挫 折 时 往 往 会 出 现 焦 虑、泄 气、失 望、颓 丧 的 情 感 反 应。一 个 人 如 果 做 了 自 卑 的 俘 虏,不 仅 会 影 响 身 心 健 康,还 会 使 聪 明 才 智 和 创 造 能 力 得 不 到 发 挥,使 人 觉 得 自 己 难 有 作 为,生 活 没 有 意 义。所 以,克 服 自 卑 心 理 是 一 个 重 要 的 心 理 健 康 问 题。怎 样 才 能 从 自 卑 的 束 缚 下 解 脱 出 来 呢?

一、正确评价自我。

充 分 认 识 自 己 的 能 力、素 质 和 心 理 特 点,要 有 实 事 求 是 的 态 度,不 夸 大 自 己 的 缺 点,也 不 抹 杀 自 己 的 长 处,这 样 才 能 确 立 恰 当 的 追 求 目 标。特 别 要 注 意 对 缺 陷 的 弥 补 和 优 点 的 发 扬,将 自 卑 的 压 力 变 为 发 挥 优 势 的 动 力,从 自 卑 中 超 越。

二、提高自信勇气。

要 相 信 自 己 的 能 力,学 会 在 各 种 活 动 中 自 我 提 示: 我 并 非 弱 者,我 并 不 比 别 人 差,别 人 能 做 到 的 我 经 过 努 力 也

能 做 到。认 准 了 的 事 就 要 坚 持 干 下 去,争 取 成 功; 不 断 的 成 功 又 能 使 你 看 到 自 己 的 力 量,变 自 卑 为 自 信。

三、积极与人交往。

不要 总 认 为 别 人 看 不 起 你 而 离 群 索 居。你 自 己 瞧 得 起 自 己,别 人 也 不 会 轻 易 小 看 你。能 不 能 从 良 好 的 人 际 关 系 中 得 到 激 励,关 键 还 在 自 己。要 有 意 识 地 在 与 周 围 人 的 交 往 中 学习别人 的 长 处,发 挥 自 己 的 优 点,多 从 群 体 活 动 中 培 养 自 己 的 能 力,这 样 可 预 防 因 孤 陋 寡 闻 而 产 生 的 畏 缩 躲 闪 的 自 卑 感。

初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稿 1.接受自己

世界上没有两片树叶是一模一样的,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人长得一模一样,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身体都各具特色: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黑或白,或健或弱,不会有任何人和他一模一样的,也不要指望能和别人一样,当他的父母结合在一起,生他的机会只有亿万分之一,这就是说,假如他有亿万个兄弟姐妹的话,他们仍然会有许多地方会不同,试着接受和珍爱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这是一个人走向成功所必不可少的自尊。欣然接受自己的身体,接受既定的事实,不掩饰自己的本真,一个人要下定决心接受自己,不要和别人进行无谓的比较,任凭别人怎样评论也无关紧要,任何人都取代不了生理上的自己,关键是能表现出自己特有的长处,不因为外界的影响而掩饰真我。2.开放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只以自己为中心,只爱自己而不爱别人,如果你脱离集体或人群之外,只是欣赏自己,那你就是另外一个纳西斯,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健康的人格有一个正常的发展过程,其规律是由自恋到他恋,也就是说应该从欣赏自己开始到关注他人,弗洛伊德认为,这一人格发展在12~14岁应该完成,否则就会造成心里的自闭状态,我们正处于这个发展时期,我们应该关注周围的一切,无论是自然界的花草,山水,大自然恩赐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全身心地感受吧,身边的老师同学、熟悉或不熟悉的面容、身影,一切都是真诚热情的,让我们发现他们的美,让我们全身心地去融合吧。只有充实的心里世界才有丰富的情感,只有开放的感观,才会获得美好的事物.紧紧关注自我的人,心中是一片荒芜干裂的沙地,他们会失去友情,失去梦想,失去热情和真诚.简单易行的自恋转移训练法:

全神贯注的注意一些自己熟悉的事物如一张桌子,一朵花,夜深人静,闭眼细听数一数五分钟之内你听到多少种不同的声音。品尝判断调味品。3.装饰自己

在咱们学校教学楼的大厅有几面镜子,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女孩子有时三无成群地一块照镜子,相互比划,男生一般很少这样,是不是男生不喜欢照镜子呢?其实不是,当没有人的时候,他们也会前三步后三步的照镜子欣赏自己。爱美是人的天性,所有的人都关心自己可能给别人留下美或丑的印象,我们正处于生理和心里急剧变化时期,关心自己的形象是无可厚非的,同时希望通过

衣着打扮来掩饰那些令自己感到泄气的缺陷,或者增加一点外在的吸引力,正是欣然接受自己的积极措施,但是,怎样的穿着打扮才能体现现代中学生的最佳风采呢?这里面就有很大的学问了,据有关调查大多数的中学生均穿着打扮不当,你们在心理上有三种错误倾向,(1)盲目模仿心理,表现为受到社会上和自己崇拜者的影响,盲目的模仿对方的衣着和打扮,例如前几年日韩偶像流行,很多学生模仿他们,将头发留的遮住眼睛,男孩子打耳洞等等。中学生应展现的是健康向上的风采,但那样给人的感觉却是颓废委靡。

(2)从众心理:表现为看别人怎么穿戴,自己也如何穿戴,完全不考虑是否适合自己。

3)错觉心理:表现为由于自己感知觉的错误造成衣服的搭配不当,例如上身穿红色衬衫,下身穿咖啡色裙子,这种色彩的搭配就会给人以混沌的感觉。为了纠正这些弊病我们有必要学一些衣着打扮的常识。大方和体的穿着会使我们容光焕发,看起来富有朝气。任何一个人如果以为目前市面上流行的热门服饰或自己崇拜者的扮相都适合自己的话,那就错了。这里我们将介绍一些掩饰身材不完美处的方法,但你必须掌握以下最基本的原则: 1.中学生的服饰以整洁、大方、宽松为主,以朴素为佳 2.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段,衣服的选择必须留有余地 3.注意颜色的效能,深色具有收缩感,浅颜色有膨胀感 4.表达自己

1974年,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在日本展出,“蒙娜丽莎”微笑的魅力在东京引起轰动,日本各地都掀起了一股“蒙娜丽莎热”。于是,有10位女中学生,请美容大师左藤做了整容手术,使他们的容貌与“蒙娜丽莎”非常相象然后这十个人应邀来到电台与全国电视观众见面。那是什么样的场景?十张来年都与“蒙娜丽莎”相似,但是那一张也不具有“蒙娜丽莎”的神韵,完全没有深度,只是“徒有其表”!

现代科技的发展,确实能使人通过整容手术改变自己的容貌,但是,人的魅力不可能依附在手术刀上,美与丑不仅仅与人的容貌有关,更与全身所表现出来的情操与教养的综合气质有关。

有人被称作有魅力的人,有人被称作乏味者,这不单单是由一个人的自然相貌所决定的,而是个人长期努力的结果,他的奥妙在于人的面部表情,以及形体动作上。人类的有些无声语言,也就是面部表情和体态语言,要比声音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也更具有可靠性。一个人所说的话可能是真心的也可能是谎言,而人体语言却更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一方面因为一个人的动作是性格思想和人格品质的反映,另一方面由于人体的动作是内在心理的外部显示。著名潜意识心理学的开拓者弗洛伊德认为:没有人可以隐藏秘密,即使他不说话。由此看来,人体语言大都发自内心深处,很难压抑和掩盖。例如,做了亏心事或偷了别人东西的人总显得心神不宁,说谎时总怕看对方的眼睛,激动总要手舞足蹈,等等。掌握了体态语言,等于掌握了社交领域的交通规则,不懂此规则的人,常常很难准确快速地判断他人的反应和心理活动。社交生活中不

善于察言观色,往往使自己处于尴尬窘迫的境地。作为中学生来说,我们应当养成良好的举止行动,下面给大家介绍几项应掌握的规范:

一、迎宾送客

1.见面时面带微笑,握手时亲切热情,不要毫无生气 2.客人来家里做客,起立欢迎,避免用手示意客人入坐 3.客人告别时,要送出门外。

4.客人走出门时,不要用力关门。应为这是对客人无言的侮辱。

二、交谈体态

1.避免翘二郎腿,并将翘起的脚对冲着他人 2.避免打哈欠,伸懒腰

3.在友好的气氛中,不要模仿他人的消极手势和姿态] 4.不要将双手抱在头后,将双臂交叉,或来回抖动大腿

5.避免在谈话中将大拇指朝自己的方向摆动,这是嘲弄他人或自夸的语态。6.注意对方的语态,调整自己的交际方法。

总之,要想轻松表现自己,就应多关注自己和他人的体态语言。5.发现自己

如今,羡慕荧幕歌坛上的明星、新秀,呼唤为国争光的体育健儿,这已成为千千万万中学生的心声,其实,这种向外寻求魅力的努力,只不过是一种“望梅止渴”。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任何人的魅力都在自身,他无法从外界输入,即使输入也往往适得其反,一个人只有充分发觉自己的优势,才可能选择到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生活中的人各种各样,了解自己属于哪一种类型的人是十分必要的,有许多中学生都不太清楚这个问题,被问到时,只会以“我不知道、我想我大概有优点吧,”作答,在问起他们有什么缺点时,他们却能指出一大堆自己的不足,这是因为我们所受的教育使我们形成这样一种观念,讲自己的优点是不应该的,而讲自己的缺点是绝对应该的,我们应该认清这样一个事实,一个人在某个方面确有长处而去否定他,是自卑的心里作祟,是对自身的否定,是对事实的歪曲,而肯定自己的优点,正是自信的表现,是对自身的接纳,这绝非是在吹牛,恰恰相反,这是一个人诚实的表白。勿庸置疑,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碰到不开心的事,可往往过了数年之后,当人们在回想过去那段不开心的经历时,就会发现,那只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好经验,可能每个人都有这方面的感受,贫穷中可以养成节俭的好习惯,苦难中可以培养对别人的同情心,孤寂中可以使自己的创造力得到锻炼,病痛中会更懂得珍惜生命。总之,只要人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看待生活,就会发现,没有任何一种经历是没有用的,一旦人能用积极的态度看待过去,也就能用积极的态度看待现在了。可以这样数,认清和挖掘自己的优点比寻找自己的缺点更重要。因为自信的来源正在于自己的优点,他能告诉你应该怎么干,而缺点或错误只能告诉人不该干什么,一味的发觉自己细微缺陷的人,只会在生活中垂头丧气,要知道谁也不会去指责一个钢琴师吹不好喇叭,问题不在于你能不能成为爱因斯坦,而在于找到更适合发挥自己才能的位置。就像几句有名的诗文所说: 如果无法成为山间的松柏 就做各地的灌木吧

如果不能成为灌木,就做小草吧

使街道更加青翠美丽 如果不能成为林荫大道 那就做狭窄的小路吧 如果无法成为太阳 就做一颗星星吧,只要你能发出光亮,青春期情绪的调节: 情绪调节的具体方法

注意转移法,注意目标的转移,可以引起相应的情绪和情感变化。例如两个同学吵架了,如果仍然面对面站在那,互相看到对方都很生气。假如其中一位同学出去走走,散散心,则可能使他愤怒的心情平静下来

思想转移法,人门常常因为在某件事上想不通而生气,如果一直想下去,只会越来越生气,如果能想想别的问题,或者从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角度去想想,可能会让自己从郁闷和气愤中解脱出来。

行动转移法,我们常常说“化悲痛为力量”,就是行动转移的例子。我们在愤怒伤心时可以把他们化为劳动,学习或工作的力量。

第二释放法,俗话说乐极生悲,情绪情感的反映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可能走向不利的一面,不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在生活中不论是过分的高兴还是过分的悲伤,愤怒,都不应该完全埋藏在心里,而应该适度的释放出来。例如在悲痛的时候想朋友倾诉,或者大哭一场。第三言语、意志和意识调节法。

言语的职能之一就是调节人的行为和情感。我们可以几句话把一个人说怒,也可以几句话把一个人说乐,可以几句话把一个人说的勇气倍增,也可以把一个人说得垂头丧气。可见在适当的时候,也可以用语言来调整情绪和情感。例如:战士冲锋时常常高喊:“冲啊”“杀啊”,这些喊声可以激发战士的激情和勇气,又例如不少人喜欢在自己的房间里写“忍”、“制怒”一类的条幅,每当想发怒的时候,抬头看到这些字画,就可适当的控制情绪。二00五年四月 认识压力

压力大常是人们产生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压力又是什么?从心理学角度,我们通常可以把它分开外压与内压来理解:外压就像压在你肩膀上的担子,是你要应付的所有事情和生活的变化(学习、工作、失业、结婚);内压就好比你对这负担子,是轻飘飘、恰到好处还是眼看就要把你压垮。

同样的外压给不同的人造成的内压是不同的,就像一百斤的担子压在不同人的肩上,感觉和结果肯定不同。这与人的需要和动机有关,显然那些对考试得零分也不在乎的学生是不会因为考试而感到压力的。内压是你的消极情绪的总和。

看来我们还得了解一点情绪的知识。

情绪是人在受到外界刺激时所产生的身心激动状态。它意味着两方面的反应:生理和心理。心理上的“激动”,就是我们所体验到的喜悦、愤怒、悲伤、恐惧(有上百个词来形容我们的情绪,这是人类的基本情绪)。积极情绪(高兴、愉快等)因需要得满足而产生;消极情绪(愤怒、悲伤、恐惧、、焦虑等)因需要受挫而产生。

胜利上的“激动”就好象是机体的“总动员”,会使人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速、免疫系统活动增加等。这是我们不易控制的,有强度上的差别,但不存在种类上的差别。就是说,不管高兴还是生气,生理上的变化只有强和弱的区别。短期的情绪反应,即使是喜事,如果强度过大,也会给人的生理上带来危害。强度不大的短期情绪,刺激消失后,这种情绪也随之消失,不一定给人带来损害。

只要你有需要,压力就会存在,因此我们的“外压”(外界刺激)是持续存在的,比如

没完没了的工作任务、慢性疼痛等,就会产生长期的消极情绪,或说持续的压力感。医学实验证明心脏病、消化性溃疡、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等身体疾病都与持续的压力有关,临床心理

学也证明长期过度压力对人的心理是有害的。

但心理学还证明,人的最高工作效率是在压力适中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压力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效率。也就是说,如果你感到担子轻飘飘,你就会懒洋洋、慢吞吞;如果担子太重,你就可能步屡维艰,甚至寸步难行;如果恰到好处,你就会快步前进。压力感是我们生存的动力,我们追求的目标就是实现对压力的最佳控制。

二00五年六月 青春期心理特征

一、中学生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期

青春期(11、12——18岁)是儿童生长发育到成年的过渡时期,是以性成熟为主的一系列的形态、生理、生化、内分泌及心理和行为的突变阶段。在青春期,不仅身体生理发育呈现第二次生长高峰(第一次生长高峰是新生儿至婴儿期)状态,而且心理发展也表现出日新月异的特点。

作为发展过渡期的青春期,它交织着所有人生成长中所要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如果处理得好,将使你迅速走向成熟和成功;如果处理不当,也很容易走向堕落和失败。

1.青春期是最难接受教育的年龄期

如果就“哪个年龄的人最难教育”搞一个社会调查,走访一下有多年教育工作经验的老师和子女已成年的家长,他们大概都会异口同声地告诉你同一个答案:“中学时期”。为什么呢?因为小学生心灵尚幼稚简单,对家长和教师等大人的话言听计从,而大学生已经基本成熟,有能力独立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基本上不用大人操心。唯有中学生,长得像个大人但还没有成为大人,心理既简单又复杂,好像成熟但又很幼稚,生活上依赖着大人,但内心却要求独立。因此,实际生活中往往表现出下列问题:

(1)虽然同学们每天与父母吃住在一起,也都在老师教导下学习,可不再像儿童期那样,喜怒哀乐表现在脸上,说在嘴上。中学生总是把心理想的事,如喜欢谁、讨厌谁以及理想、爱好和追求目标等等都当成秘密写在日记本中,顶多是向同龄“知心”者吐露,而绝不愿意轻易让大人们知道。这就使父母和老师们迷惑起来:为什么孩子越大越无法了解了呢?

(2)长大了的中学生遇事很有自己的主见,尽管相对来说还较幼稚,但也不乏有理有据之处。因此,时常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大人们轻易说服不了。说轻了,可以不听;说重了,便公开顶撞,甚至还会爆发较严重的与家长和老师的冲突,离家出走或轻生自杀便是与大人冲突的极端表现。

(3)此时的中学生,可能会因读一本好书、听一场动人的报告激情满怀,壮心不已。可是过后不久,就会因为一些无名的小事,或根本不知道为什么就心灰意冷,暗自神伤。这两种心境转换之快,往往令家长和老师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

(4)让家长和老师头痛的事情还有男女同学交往频繁、关系“密切”等等。本来在大人眼中,中学生只是一群乳臭未干的傻小子或黄毛丫头,可是某一天竟突然发现两个男女同学格外地要好,这让家长和老师感到很意外又很茫然。因此,许多家长们在一起感叹:“唉!现在的中学生,真是打不得、骂不得,真不知咋办才好”!

2.青春期是最“危险”的年龄期

处在青春期的男女学生兴奋性高而抑制力差。加上世界观还未成熟,人格尚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中学生因正确因素引导而干好事和因不良因素诱导而干错事都成为说干就干的容易事。教育学家和青少年问题的专家曾经研究过工读学校学生开始犯错误的年龄和青少年犯罪被判刑的年龄,发现青少年犯错误年龄高峰是12--15岁,而犯罪的高峰年龄是15--17岁,这正是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年龄。许多调查研究资料都证明: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大多数发生在青春期这一阶段。因此,中学时期既是学有成就的上升阶段,也是容易堕落的危险之时。

3.青春期是最易见教育成效的年龄期

中学生很难接受大人的教育,可一旦接受了,行为的变化也最快。同样的教育,用在成人身上和儿童身上可能效果不明显,可用在中学生身上则会产生明显效果。一般说成年人“学坏三天,学好三年”,说明教育成人的效果微弱,而谈到青少年时则说:“学坏三天,学好也三天”,这便说明了中学时期教育的显效性,因此,此时的中学生不仅主动的探索客观世界,努力获取自然知识,而且更能主动认识自己,追求自我完善,努力想成名成长,不愿平庸度过一生。如果这一阶段能在正确目标指引下,选择健康的人生道路和事业,就会脱颖而出,少有所成,这已被大量杰出青少年的实际行动所证明。4.青春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

综合上述三个特点,自然得出结论: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期。如果我们努力学好,便可能迅速成长为社会和国家的栋梁之材;但如果被坏人坏事所诱惑,自我约束放松,也能很快成为干扰社会安定的不良分子。换句话说,此时的青少年学生,走上正路不难,滑向邪路也易。在天堂和地狱之间,没有

截然分明的界限,往往一念之差,一步之遥,就或者是天堂,或者是地狱。亲爱的同学们,你将做出哪一种选择呢? 二.青春期心理烦恼揭秘

青春期的到来,同学们自己觉得自己已经是大人了,可是成年人--父母、老师、亲友们依旧把同学们看成是“孩子”。因此同学们呼唤理解;你们选择的人生目标都是高尚而远大的。然而面对电视精彩的两面,面对流行音乐轻快的旋律,面对绿茵场上的阵阵喧嚣,手中的书本开始变得文字模糊,一个“出去玩一会儿”的念头与“必须专心读书”的想法不由得发生碰撞,而当禁不住一时的诱惑,图一时之快之后,内心往往又是阵阵自我悔恨和谴责;在白天的人群里,你们依旧欢快地侃侃而谈、追逐打闹,而在夜晚的灯下,你们又会感到无限的孤独。于是,你们开始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在日记中倾泻内心的忧虑与苦闷,然后小心翼翼地用小锁头把抽屉锁牢,不让那些不成熟的想法泄露给任何人。对人生的怀疑,对自己的怀疑,对长辈的怀疑,其实都在标志着同学们正在变得深刻,正在走向成熟。尽管这种没有现成答案的探索是极其痛苦的,但是,这又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课。

那么,如何才能减轻青春期的烦恼,如何避免青春烦恼造成同学们的心力交瘁呢?这需要我们对青春烦恼的来源与表现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同学们所以感到从未有过的烦恼,其实是由于你们的生活中出现了三大矛盾。1.独立自主要求与依附关系的矛盾

当同学们的个子与父母高矮不相上下的时候,一种“我是大人了”的感觉不由得从内心由然升起。同学们渴望自己支配自己的时间,讨厌父母不厌其烦地督促;同学们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讨厌父母过多的关心和越俎代庖;同学们期冀自由的选择朋友、自由的支配金钱、自由的选择未来的方向,然而总是难成现实。在生活实践中,你们会发现独立自主的要求总会遇到两大障碍,一是自己的人生知识与经验明显不足,在重大事情的决断上,总是拿不定主意,不由自主地去问问父母的意见,而他们往往确实比自己思考得更广泛、更深刻些。二是父母的意见有时确实令人难以接受,他们的想法确实落伍于时代,然而他们的意见我们又不得不尊重。因为他们为我们提供着衣食住行。他们尽了义务,自然要享受支配的权利,在此,我们会常常想起那句老话:“既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

当自主的要求与依附关系产生尖锐矛盾的时候,有的同学采取“离家出走”的做法,这是非常愚蠢的,几乎每一个出走的同学都城为自己的一时冲动而追悔莫及,而为此耽误的学业、被坏人骗去的财物与童贞,其代价更是无从计数。也有的同学采取“公开抵抗”的办法,这也是不足取的,它不仅会使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烦躁,同时也会使父母深深伤心,使亲子关系变得僵化。

对于父母的意见,不能不听,但有时候也不能全听。我的建议是,先高高兴兴的把父母的意见接受过来,然后当做参考意见,再根据自己的独立判断决定取舍。当同学们仍然拿不准主意的时候,不妨先按照父母的意见办,这样父母高兴,个人也会因此而增长一些社会经验。2.多种情趣与升学压力之间的矛盾

外而的世界很精彩,然而面对升学的压力,同学们又显得非常无奈。本来青春期是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时刻,所有的社会现象都令我们感到新奇,所有的社会活动都让我们感到兴趣。同学们禁不住要问一问、想一想、试一试,然而现实不允许同学们这样做。当你醉心于太空的奥秘买来一大堆书籍的时候,老师会提醒你,这不是升学考试的内容;当你报名参加学校文体活动时,父母会责怪你不务正业,警告你会因此而耽误了学习。最后你只有这种选择,或者高度的压抑自己,暂时地放弃自己的爱好,或者干脆放弃升学的打算,而后一种选择又会遭来“不争气”、“没也息”的种种议论和人们的“白眼”。

“万般皆下品,唯有分数高”,“升学失败等于一切都失败”这种单一的价值标准对中学生来说服力是极度不公平的,因为人有七情六欲,成长 的方向也各不相同,按照现实的条件,能考上大学的人毕竟是少数。结果必然是成功者少,失败者多。

那么,如何才能升学失败的威胁呢?我的建议是看透分数,不做分数的奴隶。假如你确实对天文学深感兴趣,那么你就不妨潜心地钻研下去,由此推动你的数学、物理及其它各科知识的学习。如果你确有文体方面的才能,你就不妨顺着自己的兴趣,刻苦地练下去,“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对于中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锻炼好自身的素质,包括思想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有了这些方面的良好素质,你们就可以无往而不胜。

3.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之间的矛盾

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理想,它是人生目标,前进的动力。但是由于同学们对复杂的社会生活缺乏深入的体验,往往在制定目标的时候脱离实际,因此在为之奋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两个障碍,一是来自外界的,例如,你的嗓音不错,将来想当一名歌唱家,在一曲引吭高歌之后,人们报以鲜花和掌声,还有无数的记者和请求签名的“追星族”。然而现实中你的周围却缺少艺术导师,想外出拜师又遭父母的绝对禁止。于是你不由得对自己能否成为音乐家感到困惑。第二个障碍便是自身的条件。有时你虽作努力,但却摆脱不了生理条件的制约。例如,你想当画家,却因为“色弱”而无法深造;也有时是受了现实的诱惑而随波逐流,在玩乐之间把远大的理想抛在了脑后,这时你会一次又一次地谴责自己,一次又一次地告诫自己,而当现实的诱惑摆在面前时,你还是容易做眼前利益的俘虏。于是,在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之间便形成了一种反差。实现理想难上加难,放弃理想又非你所愿,因而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之间经常发生冲突,令同学们难以抉择。

在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矛盾面前,有些同学采取的是消极退让的态度,反正理想也实现不了,那么索性别那么累、别那么苦吧,从此,情绪低落,得过且过,人们称这样的人为“懦夫”。也有的同学继续不懈地追求,虽知其不可却执意为之,尽管后来碰得头破血流也痴心不改,人们称这样的人为“傻瓜”。那么,理智的做法应当是什么样的呢?这里我们无法对各种情形一一做出描述,但总的原则是,充分地利用环境,把理想建立在可靠的现实基础之上,最大限度地超越自我,把战胜旧我、创造新我变成脚踏实地的行动,聪明的人不在于目标树得如何高,而在于能够及时地调整目标,使自己的价值与潜能得到最佳水平

第五篇: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资料

大学生的心理焦虑

【摘要】: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大学校园并非一片远离社会的“净土”,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在社会优胜劣汰、公平竞争中不断受到陶冶和锤炼,在大学生思想成长过程中,由于对社会没有一个完整理性的认识,大学生的心理在积极向上、迷惘徘徊、等待观望甚至消极颓废中难免产生焦虑心理。大学生心理焦虑表现为积极、消极和心理障碍等方面;其成因与学校教育、学校环境、理想主义和社会变革有关;解决其心理焦虑的对策取决于完善教育机制,改变教育方式和改革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

焦虑

方法

【 Abstract 】 : The tide of market economy impact on various aspects of society, the university campus is not a far away from society's “pure land”, the ideological concept also in social balance, fair competition continuously by edify and temper, i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growth process, because there isn't a whole society to the rational understanding, the psycholog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active, confused wandering, wait and see even negative decadent generation of hard to avoid in the psychological anxiety.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anxiety for positive and negative performance and psychological barriers, etc;The causes and school education, school environment, idealism and social change involved;Th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ir psychological anxiety depends on education system perfect, change the education mode and reform the thought political work method.【 key words 】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y

anxiety

method 当今社会处处充斥着竞争,焦虑的心理便随之产生,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正处于学校与社会的交界处,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无能为力使我们更容易产生这种我们无法消除的焦虑心理。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摆脱心理的亚健康状态。但是到底什么是心理健康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心理:人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活动是脑的机能。心理是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第一,作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的心理现象具有观念性;第二,心理具有主观性:第三,心理具有能动性。【1】其次,那么到底什么是健康心理呢?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

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2】其中焦虑也是较为严重的一种。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

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

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

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

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心理还是比较脆弱的时期,那么大学生这些问题尤其是焦虑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这些原因有分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主观反面: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二是失望与失宠感。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四是畏首畏尾。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客观方面: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焦虑就随之产生。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状况。

知道了问题的所在以及原因,那么就应该考虑解决办法。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 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按顺序分为五大类A.生理需要(食物 睡眠 性生活等)B.安全需要(生命 财产安全有保障)C.归属和爱的需要(涉及给予爱和接受爱)D.尊重的需要(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E.自我实现的需要(促使潜在能力得以实现的趋势)【3】我们大学生也不会超出这些基础需求。而我们焦虑心理的产生可以归于我们渴望被尊重,渴望自我实现。当然遭人嘲笑是不舒服的,因为嘲笑的是你的短处,用短处创造出奇迹就是对嘲笑者最有力的回击。只不过我们有时候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并做到这些,所以我们开始焦虑了,我们为我们的无能为力而焦虑。

心理是我们自己观念的产物所以我们只能自己努力克服,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十分重要的。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4】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因而,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自1999年,高校正式开始扩招。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父辈们享受不到的高等教育。兴奋之余,迷茫随之而生。受教育的人多了,机会仿佛并没有增加,每年的双选会似乎成了大学生们压在心头的大石头。老一辈时出现的大学生被挣抢要的情形,在今天好像往事不再。大学生们不愿意毕业,生怕一毕业就失业。大学生有较深的就业心理压力。2006年 11月初,某师大一位2004届毕业生未找到理想工作而自杀,这一事件再度引起人们对就业心理的关注。近段时间以来,各报刊、网站又相继报道了多起大学生坠楼身亡事件。这说明了当代大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焦虑也越来越普遍。“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各种思潮在社会上影响较大,大学生在政治理想和政治观念上存在着淡化的倾向,他们主要是以自我发展为视点来看待政治问题的。不少学生把入党、评先进等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学生中不少人的理想信念比较淡漠,这对当前大学生良好的就业心理健康的养成无疑有很大的影响。八十年代后出生的大学生对风浪和挫折体验少,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比较差。单一的生活经历和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往往是形成青年学生人格不完整的因素之一。凡此种种,大学生在毕业前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都体现得非常明显。【5】这些负面的思潮也加剧了焦虑心理的产生,所以想要改变现状我们也要改变自己的某些道德观念。

当代社会80%的毕业生都有一种严重的焦虑心理,这种状况有越演越烈的趋势。甚至我们大一大二的学生也开始焦虑,只是这种焦虑总是在我们面对一些事物才出现,远没有毕业生那种面对社会的无奈与心酸。但是不得不面对的是我们的不健康的心理状态非常需要老师,学校,社会的关注。最主要的是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克服焦虑得心理。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个心理认知概念。意思是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和自我判断。【6】作为一种个人预测,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对自己能否顺利地进行某种行为以产生一定结果的自信。“被知觉到的效能期待不只是影响活动和场合的选择,也对努力产生影响。被知觉到的效能期待,决定努力的程度和面对困难的忍耐力。即被知觉到的效能期待越强,越倾向于做更大程度的努力。”从性质上看,自我效能感是使个体自我调节而使行为和动机得以维持的关键变量,对个体行为和结果有三个方面的影响作用。一是影响个体对活动的选择。当个体在面对不同选择时倾向于选择自己认为能够有效控制的活动环境和活动内容时,这种对环境和活动的选择通过实际活动的进行转化成为直接经验,对个体发展方向和水平产生影响;二是影响个体活动的坚持性和动机水平。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水平的个体有更高自信心和面对困难的勇气,为实现目标能使用更多行为策略;三是影响个体活动过程的精神状态。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水平影响个体面对不利环境事件的应激水平,水平低的个体在应对外界事时,能更强烈体验到应激状态和焦虑唤起,倾向于更多地采取防御性行为来被动适应外界环境,限制和妨碍了主体能力的发挥和发展。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宜多从实践引导的角度,通过摈除心理障碍,增强自我效能,提高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须知唯有自身内因的崛起,才是问题解决的根本途径。自我效能的提升,除了上述三个结合,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强化实践活动之外,还需要指导学生学会积极的自我强化。自我强化对调节人的行为很重要,它是以自我奖赏的方式激励或维持自己达到某个标准的行为过程,这是个体自我效能提升的外现,当自我强化达到自己的标准时会提高自我效能感,反之,则易于对自己的行为能力丧失信心。所以想要彻底消除焦虑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极其困难的事情。我们只能尽我们自己的努力做好这一切,把焦虑压到最低。

参考文献:

【1】【2】《心理学教材》 周守珍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武汉 【3】 《人类激励理论》亚伯拉罕•马斯洛1943 【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编 吕建国

四川大学出版社 【5】全细珍《关于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一些思考》《电力职业技术教育》(季刊),2006

【6】班•杜拉(Ball.dura)1977

下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_题库资料(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_题库资料(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8尔雅五月开课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西格蒙特·弗洛伊德是( )学派的创始人。(1.0分)1.0 分 A、 精神分析 B、 人本主义 C、 行为主义 D、 认知......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活动时间:5月9日中午12点整 活动地点:3308教室 出席人物:2011级小教(1)班全体同学 主讲人:廖佳慧 班会内容: (一)大学生目前面临哪些心理问题(举例说......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河南理工大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班级:信管1103姓名:柴旺学号:31110903031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大学生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总是青春飞扬,活力四射!是的,我们如鲜花般绚烂,但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的感悟和认识 123204019史天存 在这个经济迅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学习、交往、就业等方面压力,加之他们的思想、行为还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这学期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充满了一种强烈的神秘感。通过六次课的学习,让我......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精选合集)

    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健康不只是指身体无疾病。健康还应包括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社会适应良好及道德健康 。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必须从生理、心理、行为等因素分析:1.生理上,身......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A) 一、名词解释 1. 心理健康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广义的心理健康,则是以促进人们心理调节、发展更大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