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州市城市建设拆迁安置新社区住宅管理办法
广州市城市建设拆迁安置新社区住宅管理办法
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第一条
为构建和谐社会,由政府主导,通过分期分批建设城市建设拆迁安置新社区住宅,以优惠的价格,向在城市建设和改造项目中,已依法实施拆迁货币补偿后仍无经济能力购买普通商品房的中低收入和双特困被拆迁家庭,符合条件的,根据房源情况,可以安排购买或租用一套新社区住宅,从而使其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受惠者,支持配合城市建设和改造项目工程的顺利进行。参照国家经济适用住房和城镇廉租住房管理规定,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新社区住宅是指在城市市政等基础设施和公益性建设、危破房改造、政府储备用地项目和部分列入政府组织的城中村改造项目(以下简称城市建设和改造项目)中,对被拆除的房屋进行货币补偿后,由政府主导建设,提供给属于中低收入的被拆迁居民和农民家庭以优惠价格购买、租赁的住房。
第三条
广州市城市新社区住宅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对新社区住宅建设规划、建设规模、计划、资金使用以及相关政策制定、调整等重大事项进行审议、决策、协调、指导和监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日常事务由市住宅建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住建办”)承担。
市住建办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新社区建设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由市住建办作为项目法人依法、依程序组织实施,采用社会化、专业化的模式实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并负责新社区住宅售、租工作。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四条
新社区规划必须符合城市规划的相关规定,设计合理,配套齐全。新社区住宅来源于政府投资建设的存量公有住房和由政府投资组织分步建设的住宅。
第五条
新社区住宅的建设比照经济适用住房的优惠政策,免收土地使用权出让金、配套设施建设费,其他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半征收。
第六条
新社区住宅建设资金可以通过垫支或动用下列资金筹集:
(一)市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中按规定提取的城市廉租房建设补充资金余额;
(二)单位住房基金增值收益余额;
(三)市国土房管局管理的代管房拆迁补偿款;
(四)市住建办历年出售经济适用住房收入;
(五)新社区住宅、商铺的销售、租金收入;
(六)全市直属机关、事业单位清理的存量用房(除住宅用房及专门规定用途之外)的处置收入。
第七条
新社区住宅的户型设计应当贯彻以中等户型为主,适当兼顾大小户型的原则,具备独立厨厕,户型建筑面积(含公摊面积)最低不低于40平方米,最高不超过140平方米。具体的户型面积由市住建办报请领导小组批准后公布。
第八条
购买、租赁新社区住宅实行申请、审批和公示制度。
第九条
在城市建设和改造项目中,被拆除的房屋是产权人及其配偶的唯一自有产权住宅,被拆除房屋的产权人是中低收入家庭且已得到货币补偿,但经济仍有困难的,根据房源情况,可以申请购买一套新社区住宅。
被拆除的是农民房屋的,还应当符合国家农村村民建设用地有关“一户一宅”等管理规定。第十条
在城市建设和改造项目中,被拆除住宅房屋的合法承租人是中低收入家庭,经济有困难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根据房源情况,可以申请购买一套新社区住宅:
(一)在该被拆除房屋列入拆迁范围之前(以拆迁公告为准),已与房屋产权人签订经登记备案的《广州市房地产租赁合同》的;
(二)承租人及其配偶没有自有产权住宅; 依法规划
科学规划
(三)具有广州市户口。
第十一条
符合本办法第九条或第十条规定的条件,且确无能力购买新社区住宅的被拆除房屋的产权人或合法承租人,根据房源情况,可以申请租赁一套新社区住宅。
被拆除房屋家庭属于双特困户的,按照《关于印发广州市解决城镇双特困户住房实施方案的通知》(穗府办[2004]60号)中的实物配租方法承租新社区住宅。不愿承租新社区住宅的,可以申请租赁住房补贴,自行到市场上承租住房。
第十二条
符合本方案规定的中低收入家庭是指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上年度市统计部门公布的全市人均收入水平的家庭。
第十三条
符合本办法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条件的产权人、承租人,购买或者承租的新社区住宅以一套为限。
第十四条
被拆除房屋的产权人或被拆除房屋的合法承租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可以向市住建办提出购买或租赁新社区住宅的书面申请,并提供以下真实有效的资料:
(一)《购买(租赁)城市新社区住宅资格审核表》;
(二)申请人家庭成员的身份证、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
(三)经拆迁管理部门备案的《广州市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协议书》或《广州市城市房屋拆迁安置协议书》、经租赁管理部门登记备案的《广州市房地产租赁合同》;
(四)住房情况证明。经核查的申请人及其配偶、享受优惠购房面积的其他家庭成员的住房情况查册证明和购买预售商品房情况查册证明。属于农民家庭的,由各区国土房管局提供申请人及其配偶、享受优惠购房面积的其他家庭成员的住房情况以及是否符合“一户一宅”等国家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有关规定的情况证明。
属于危破房改造项目的,申请人除提供前款规定的资料外,还需提供房屋所在地区国土房管局提供的危破房改造证明。
(五)收入证明。有工作单位的家庭成员由其所在单位提供收入证明;无工作单位的家庭成员由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出具收入证明。
申请人必须对本人提供的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五条
市住建办对申请人的申请,应当作出如下处理:
(一)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二)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市住建办应当受理申请,并出具书面受理凭证。
第十六条
受理申请的,市住建办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经审核不符合条件的,市住建办应当退件,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七条
经审核符合条件的,市住建办应当将申请人有关情况在拆迁地块现场和市国土房管局网站公示,公示期为15日。公示期间有异议的,可以向市住建办反映,市住建办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核实。
经公示无异议或经核实异议不成立的,由市住建办向申请人发放购(租)房资格证明。经核实异议成立的,市住建办应当退件,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八条
取得购房资格证明的申请人可以参加新社区住宅选购的轮候,持购房资格证明选购新社区住宅。
取得租房资格证明的申请人,可以参加承租新社区住宅的轮候,持租房资格证明承租新社区住宅。
申请人选购或承租新社区住宅的轮候次序根据取得购房或租房资格证明的时间先后确定。第十九条
新社区住宅基准价格按照《国家计委、建设部关于印发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管理办法的通知》(计价格[2002]2503号)的规定,由开发成本、税金和利润构成,其中利润按照该规定以不超过开发成本前4项费用之和的3%计算。
基准价格由市住建办拟定后报市物价部门审定后公布。第二十条
新社区住宅的承租人属于双特困户的,按照解决城镇双特困户住房的管理规定确定的租金标准承租新社区住宅。
除前款情形外,承租人应当按照当年市国土房管局和市物价局公布的公房成本租金标准缴纳租金。
第二十一条
享受优惠购房面积家庭人数的除了被拆除房屋的产权人或被拆除房屋的合法承租人外,包括其父母、配偶和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未婚子女,但最多不超过5人(含5人)。
在前款情形下,父母或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未婚子女有自有产权住宅的,不得计入享受优惠购房面积家庭人数。
第二十二条
被拆迁居民家庭的优惠购房面积(含公摊面积)为人均建筑面积20~35平方米,具体优惠标准为:被拆迁房屋建筑面积人均低于20平方米的,可按人均20平方米享受优惠购房面积;高于20平方米(含20平方米)低于25平方米的,可按人均25平方米享受优惠购房面积;高于25平方米(含25平方米)低于30平方米的,可按人均30平方米享受优惠购房面积;高于30平方米(含30平方米)的,可按人均35平方米享受优惠购房面积。家庭可享受的最高优惠购房面积不得超过140平方米,1人户按40平方米给予计算优惠购房面积。
家庭购房面积合计超过可享受的优惠购房面积部分,按照同地段普通商品房平均价格购买。同地段普通商品房平均市场价格由市国土房管局确定后公布。
第二十三条
被拆迁农民家庭的优惠购房面积(含公摊面)为人均建筑面积25~40平方米,具体优惠标准为:被拆迁房屋建筑面积人均低于25平方米的,可按人均25平方米享受优惠购房面积;高于25平方米(含25平方米)低于30平方米的,可按人均30平方米享受优惠购房面积;高于30平方米(含30平方米)低于35平方米的,可按人均35平方米享受优惠购房面积;高于35平方米(含35平方米)的,可按人均40平方米享受优惠购房面积。家庭可享受的最高优惠购房面积不得超过140平方米,1人户按40平方米给予计算优惠购房面积。
家庭购房面积合计超过可享受的优惠购房面积部分,按照同地段普通商品房平均价格购买。同地段普通商品房平均市场价格由市国土房管局确定后公布。
第二十四条
在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下,人均被拆迁房屋的建筑面积按以下公式计算:
人均被拆迁房屋的建筑面积=被拆迁房屋建筑面积÷认定的可享受优惠购房面积的家庭人数 第二十五条
新社区住宅实行现楼确权后销售。
房地产管理部门应当在受理房地产转移登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核发房地产权证。房地产权证上应注记以下内容:
(一)划拨土地的,应当在房地产权证上注记“土地未办有偿使用”;已签定土地出让合同,办理有偿使用手续的,应当在房地产权证上注记“土地已办有偿使用”。
(二)城市新社区住宅,自发证日起算两年内不得上市交易。
第二十六条
购房人在取得房地产权证两年后,可以依照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的有关规定,将新社区住宅上市交易。
新社区住宅上市交易后,原购房人不得再申请购买或承租新社区住宅。
第二十七条
已购买新社区住宅的购房人及其配偶不得再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或申请宅基地建房。
第二十八条
新社区住宅原则上试行社区自行管理和以不营利为目的的物业管理方式,选择1至2个小区进行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后逐步推广。
第二十九条
新社区住宅应当按国家、省、市有关规定设立物业专项维修资金,解决保修期满后的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问题。
第三十条
隐瞒真实情况或者伪造有关证件、文件,采取非法手段骗取新社区住宅购(租)房资格证明的,或者将购(租)房资格证明转让的,由市住建办取消申请人的购、租房资格。
第三十一条
承租新社区住宅的承租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住建办根据租赁合同的约定解除租赁合同,收回住房,并按租赁合同的约定追收市场租金与成本租金的差额: 依法规划
科学规划
(一)承租人提出申请时隐瞒真实情况或者伪造有关证件、文件,采取非法手段骗租新社区住宅的;
(二)承租人及其配偶通过买卖、赠与等方式取得自有产权住房的;
(三)承租人的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一年以上超出市统计部门公布的全市上年度平均水平的;
(四)承租人转借、转租新社区住宅的;
(五)连续6个月以上未在新社区住宅居住的;
(六)擅自改变房屋用途的;
(七)租赁合同约定的其他情形。
具有前款第(三)项规定的情形,承租人可以市场租金继续承租;承租人符合本办法第九条或第十条规定的条件的,可以向市住建办提出书面申请,优先购买其承租的新社区住宅。承租人在收到市住建办解除租赁合同的书面通知之日起30日内未提出书面申请的,视为其放弃优先购买权。
第三十二条 利用非法手段骗购新社区住宅的,由市住建办根据购房合同约定收回住房并无息退还房款,依法追究其购房违约责任,由房地产管理部门依法撤销房地产权登记。
在前款情形下,新社区住宅是购房人及其配偶的唯一自有产权住宅的,可由购房人按购房合同约定的市场价补足房款,并由市住建办依法追究其购房违约责任。
第三十三条
市物价局应当对新社区住宅销售价格的执行情况和出租价格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四条
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在新社区住宅销售、出租或其他监督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2006年1月1日起核发房屋拆迁公告的城市建设和改造项目适用本办法。具体项目由市住建办按照市政府项目计划批准部门及广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公室核发的拆迁公告定期公布。
第二篇: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
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
广州市人民政府[ 1996-6-19]
穗府[1996]87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广州市人民政府
一九九六年六月十九日
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建设档案(以下简称城建档案)的管理,保证城建档完整、准确、及时归档,更好地为城市建设和管理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城建档案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使用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形式的文件材料。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城建档案的管理。
第四条 城建档案工作是城市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设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城建档案工作的领导,保证城建档案工作与城市建设同步进行。
第五条 本市城建档案工作按照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建立以市城建档案馆为中心,区、县级市和各建设单位档案机构为基础的城建档案管理网络,确保城建档案工作全面开展。
第六条 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以下简称市城建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本市城建档案的事业机构,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业务上受市档案管理部门监督和指导。县级市城建档
案馆负责辖区内的城建档案管理工作。
第七条 市城建档案馆职责是:
(一)负责制定全市城建档案事业发展规划、计划,草拟城建档案规范性文件和标准;
(二)负责本市城建档案的管理、监督、检查工作,并进行业务指导和业务培训;
(三)接收、征集、保管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需永久和长期保存的城建档案和资料;
(四)参加重要建设工程的竣工验收;
(五)统一管理全市地下管线档案和资料;
(六)对馆藏档案和资料进行科学管理,做好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咨询服务;
(七)负责办理市属区建设工程竣工档案保证金的收退工作;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八条 市、县级市城建档案馆接收下列范围的城建档案:
(一)城市建设综合性文件材料:包括城市建设政策、法规、重要会议、计划、统计、外事活动等;
(二)城市勘测:包括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专题勘察、控制测量、地形测量、摄影测量、地图等档案;
(三)城市规划: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县镇规划、国土规划、规划基础材料等档案;
(四)城市建设管理:包括城市建设用地管理、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建筑工程管理、房地产管理、地名管理等档案;
(五)市政工程:包括道路、广场、桥涵、隧道、排水、环境卫生等建设工程档案;
(六)公共设施:包括给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城市地铁、供电、电信等建设工程档案;
(七)地下管线:包括给水、排水、供气、供电、电信、工业输送、军事管线等建设工程档案;
(八)交通运输工程: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运等建设工程档案;
(九)工业建筑:包括工厂、矿山、电站、工业仓库等建设工程档案;
(十)民用建筑:包括住宅、办公用房、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商业、金融、保险等建设工程档案;
(十一)名胜古迹、园林绿化;包括风景名胜区、园林、绿地、苗圃、名木古树、纪念性建筑、名人故居、古迹、古建筑、城市雕塑等档案;
(十二)环境保护:包括环境管理、环境监测、治理、保护和重要的环卫设施等档案;(十三)城建科研:包括城市规划设计、城市建筑科学技术、城市现代化管理等档案;
(十四)人防、军事建筑:包括人防工程、军事工程等档案;
(十五)水利、防灾:包括水利工程、防洪、防汛工程、防灾、抗震工程等档案;(十六)工程设计档案:获市、省、国家级奖励的优秀设计项目。包括工业、民用、市政、交通、环保、园林、军事等工程;
(十七)县、镇、村建设:包括村镇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地政管理、水利工程、古建筑等档案
第九条 本办法第八条规定范围内的城建档案包括照片、录像带、录音带、光盘与磁盘、缩微片。
第十条 市、县级市城建档案馆可根据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需要,向有关单位收集和征集以下城市基础资料:
(一)城市历史资料,包括城市历史沿革、历史文化遗迹、地名、各项建设事业和设施发展史、城市史志、年鉴等;
(二)城市自然资料,包括水文、气象、地质、地震、资源、地形、地貌等;
(三)城市技术经济资料,包括城市经济、人口、科学、文化、教育等。
第十一条 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形成的管理档案,在本单位保管使用3年至5年后,应向市、县级市城建档案馆移交。
第十二条 城建系统各专业部门的内部汇编、技术手册或公开出版的各类资料,应向市、县级市城建档案馆提供;城建系统外各单位形成的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有关的资料,由市、县级市城建档案负责收集和征集。
第十三条 凡在市属区内的建设工程和县级市内中央、省、市属的重点工程,及市城建档案馆指定的其他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必须在工程竣工验收后6个月内向市城建档案馆报送工程竣工档案。
县级市内除上款规定外的其他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必须在工程竣工验收后6个月内向县级市城建档案馆报送工程竣工档案。城建档案移交,必须是原件或者是原件的缩微摄影胶片。
第十四条 建设单位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须按规定向市、县级市城建档案馆交付竣工档案保证金。保证金的数额,按工程概算总投资的1%收取。竣工档案按期报送的,市、县级市城建档案馆应在7日内将保证金如数退还建设单位。不按期移交档案的,由市、县级市城建档案馆发出限期报送通知书,逾期不报送的,保证金作为补测补绘工程竣工档案资料费用;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并可暂停受理该单位新建设工程的报建申请。
第十五条 中央、省、市属重点建设工程和大型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时,必须有市城建档案馆参加验收并签署档案验收意见。其他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时,应通知本单位档案管理机构参加。竣工档案不完整、不准确、不符合要求的建设工程不予验收。
第十六条 建设工程竣工档案资料应按城建档案馆的规定进行整理。竣工图应与建(构)筑物相符,由工程技术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印章。
建设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进行改建、扩建、维修的,应及时补报变动部分的竣工档案;无现状图或竣工图不完整、不准确的,工程设施管理、使用单位应进行补测、补绘,报送城建档案馆。
第十七条 地下管线工程必须按有关专业技术规范进行竣工测绘,确保地下管线数据库的准确性。部队、公安、海关等单位在本范围内的地下管线档案,市、县级市城建档案馆按保密规定存档。
凡未向市、县级市城建档案馆移交地下管线工程竣工档案的单位,其管线因城市建设遭到损坏,造成的经济损失由该单位负责。
第十八条 在本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各类工程,建设单位在设计或开工前须到市、县级市城建档案馆查询工程所在位置的地下管线情况。凭市、县级市城建档案馆开具的该工程所在地的《地下管线综合图》及有关数据资料,并由设计单位在施工图纸上详细标明管线的走向、位置、埋深,方可办理建设工程报建手续。
第十九条 城建档案保管应有专用库房和设备,库房应保持适当的温湿度,应具备防火、防盗、防晒、防潮、防尘、防蛀、防霉等措施,并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改善保管条件。应建立库房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档案的保管状况,对破损、变质的,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第二十条 市、县级市城建档案馆和单位档案管理机构接收的档案或资料应及时进行登记、分类,编制各种检索工具。
第二十一条 城建档案馆的经费从城市维护费中列支。单位城建档案机构的费用,可按《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规定,分别从企事业单位的生产费、科研费或事业费中开支。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本市于1984年4月16日颁布的《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第三篇:洛阳市城市建设拆迁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81607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3-11-03 【生效日期】1993-11-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洛阳市城市建设拆迁管理办法
(1993年6月18日洛阳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1993年10月22日
河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批准1993年
11月3日洛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保障城市建设顺利进行,加强城市建设拆迁管理,保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凡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国有土地上,因城市建设需要拆迁房屋及其他应拆除物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拆迁人是指依法取得拆迁许可证的建设单位或个人。
本办法所称被拆迁人是指被拆除房屋及其他应拆除物的所有人(包括代管人、国家授权的国有房屋及其他应拆除物的管理人)和使用人。
第四条 第四条 城市建设拆迁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和有利于城市旧区改建。
第五条 第五条 拆迁人必须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对被拆迁人进行补偿或安置,不得损害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被拆迁人必须服从城市建设需要,按规定的期限完成搬迁。
第六条 第六条 城市建设拆迁工作在市人民政府领导下实行统一管理。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市人民政府城市建设拆迁工作的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宣传、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二)监督、指导、协调全市的城市建设拆迁工作;
(三)对实施拆迁单位进行资质管理,核发拆迁资格证书;
(四)依法审查拆迁申请,核发拆迁许可证,发布拆迁公告;
(五)调解裁决拆迁安置补偿纠纷;
(六)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进行查处。
市城市建设拆迁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拆迁管理的日常工作。
第七条 第七条 城市规划、计划、土地、房管、公安、工商等部门以及城市区人民政府和有关单位,应当积极配合,共同保证本办法的实施。
第二章 拆迁管理
第八条 第八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需要拆除房屋和其他应拆除物的,均须持规划定位图、建设用地批件、拆迁安置补偿方案以及按规定的其他批准文件,向市城市建设拆迁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并领取拆迁许可证后,方可拆迁。需要变更土地使用权的,必须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
对拆迁申请,市城市建设拆迁主管部门应当在十五日内作出批准与不批准的决定。
取得拆迁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应当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交纳拆迁管理费。
第九条 第九条 城市建设拆迁可以由市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实施,也可以由拆迁人自行拆迁或委托拆迁。
拆迁人委托拆迁的,被委托人应当是取得拆迁资格证书的单位。拆迁人应当按规定向被委托人交纳委托拆迁费。
市城市建设拆迁主管部门不得接受拆迁委托。
第十条 第十条 拆迁许可证一经发放,市城市建设拆迁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将拆迁人、拆迁范围、搬迁期限等以公告或其他形式予以公布,并向被拆迁人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市城市建设拆迁主管部门在发布拆迁公告的同时,应当通知有关部门暂停办理拆迁范围内的工商登记、产权变更、户口迁入和分户手续。因出生、军人复转退、婚嫁等确需入户、分户的,经市城市建设拆迁主管部门核实出具证明,公安机关方可办理。
自拆迁公告发布之日起,拆迁范围内的所有房屋及其他应拆除物,被拆迁人不得再行改建、扩建、装修,不得改变原使用性质。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在拆迁公告规定的期限内,拆迁人应当与被拆迁人依照本办法就安置、补偿等问题签订书面协议,并报市城市建设拆迁主管部门备案。协议应当规定补偿形式和金额、安置用房面积和地点、搬迁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违约责任和当事人认为需要认立的其他条款。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被拆除房屋权属和面积的认定,以市人民政府发给的房屋所有权证为准。
在拆迁期限内尚未确权的房屋,由拆迁人提出安置、补偿方案,经市城市建设拆迁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拆迁。拆迁前市城市建设拆迁主管部门应当对被拆除房屋作勘察记录,经公证机关公证并办理证据保全。原房屋使用人暂由拆迁人安置。待房地产仲裁部门或人民法院确权后,再办理安置补偿手续。
在拆迁期限内,被拆迁人下落不明又无合法代理人的,其房屋及其他应拆除物可先行拆除,补偿款暂由市城市建设拆迁主管部门无息保管。
对拆迁中发现的无主财物和文物,应当采取保护措施,并通知有关单位处理。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拆除军事设施、涉外工程、教堂、寺庙、文物古迹和华侨、归侨、侨眷的房屋及其他应拆除物,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对补偿形式和金额、安置用房面积和地点、搬迁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经协商达不成协议的,由市城市建设拆迁主管部门裁决。被拆迁人是市城市建设拆迁主管部门的,由市人民政府裁决。
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在诉讼期间如拆迁人已给被拆迁人作了安置或提供了过渡房屋的,除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不停止拆迁的执行。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在拆迁公告规定的或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裁决作出的拆迁期限内,被拆迁人无正当理由拒绝拆迁的,市城市建设拆迁主管部门可以报请市人民政府作出责令限期拆迁的决定。逾期不拆迁、也不起诉的,由市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迁或由市城市建设拆迁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由此造成的损失和费用,由被拆迁人承担。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拆迁人不得擅自改变批准的拆迁范围和建设工程性质,不得做损害被拆迁人合法权益的设计变更。
拆迁人改变建设计划中断拆迁的,应当对被拆房屋和其他已拆除物予以修复或者赔偿;给被拆迁人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给予补偿。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拆除违章建筑和超过批准使用期限的临时建筑,不予补偿和安置;拆除未超过批准使用期限的临时建筑(不含有合法产权证书的私人住宅房屋),给予适当补偿。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经补偿过的房屋及其他应拆除物,处置权归拆迁人。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所有补偿款项,应当在被拆迁人搬迁完毕后的五日内付清。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市城市建设拆迁主管部门应当对各项拆迁活动进行检查、验收。被检查者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市城市建设拆迁主管部门有责任为被检查者保守技术和业务秘密。
市城市建设拆迁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拆迁档案,加强拆迁档案资料的管理。
第三章 住宅房屋的安置补偿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拆迁人应当依照本办法,对在拆迁范围内有房屋所有权证的被拆迁人给予安置或补偿。同一被拆迁人有两处以上房屋同时被拆除的,安置房屋应合并计算。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拆迁补偿实行产权调换、作价补偿或产权调换与作价补偿相结合的形式。
产权调换的面积按所拆房屋的建筑面积计算。
作价补偿的金额按所拆房屋建筑面积的重置价格结合成新结算。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拆除公有住宅房屋,使用人由被拆迁人安置的,其补偿费归被拆迁人。被拆迁人安置确有困难的,由拆迁人按被拆房屋的建筑面积提供安置房。被拆迁人要求调换产权的,互补差价后,产权归被拆迁人;被拆迁人不要求调换产权的,经补偿后,新安置房的房租由使用人按房改规定承担。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拆除在落实私房政策时产权已退还给业主的房屋,非产权使用人由所在单位或拆迁人安置。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被拆迁人的安置地点,视拆迁范围内新建工程的性质确定。属于住宅建设工程的就地安置;非住宅建设工程的易地安置;两层以下为非住宅,其他为住宅的综合建设工程原则上就地安置。
易地安置的,由区位好的地段迁入区位差的地段,每差一类,增加5%的安置面积。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被拆迁人一次安置到位确有困难的,可先作过渡安置。过渡安置期限以协议为准。
被拆迁人的过渡安置房屋,可由拆迁人提供,也可由被拆迁人自行解决。由拆迁人提供过渡安置房屋的,不付给过渡安置费;由被拆迁人自行解决的,拆迁人按被拆迁人原建筑面积和过渡期限付给过渡安置费。超过过渡限期的,自逾期之日起,按月增加50%的过渡安置费。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被拆迁人一次定居安置的,由拆迁人按其常住人口付给一次性搬家补助费;先过渡再定居安置的付给两次搬定补助费。
被拆迁人在校的中、小学生上学路程增加两站以上(含两站)的,拆迁人按其学生人数给予一次性交通补助。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被拆迁人自购房屋安置且不超过被拆房屋面积的,其应交付的房屋交易管理费,由拆迁人按商品房交易管理费标准承担。超出被拆房屋面积部分的交易管理费,由被拆迁人承担。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被拆迁人的户粮关系转移、学生转学等事宜,有关部门凭市城市建设拆迁主管部门出具的证明给予及时办理。
被拆迁人因搬迁占用的工作(生产)时间,所在单位凭市城市建设拆迁主管部门出具的证明作公假处理。不能作公假处理的,由拆迁人给予3至5天的误工补贴。
第四章 非住宅房屋的安置补偿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非住宅房屋使用性质的认定,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房屋所有权证为准。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拆除非住宅房屋,按被拆除房屋的建筑面积安置或补偿。
非住宅房屋的安置,应当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对污染环境和有害居民生活的单位,易地安置;对公共福利房屋、市政公用设施、商业服务设施及受地域限制的单位,原则上就近安置。被拆迁人自行安置的,拆迁人应当按被拆除房屋的重置价格结合成新给予补偿。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因拆迁造成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的,由拆迁人按被拆迁人搬迁前一个月的在册职工(含离、退休职工)的基本工资和补贴(指国家、省、市规定的补贴)的80%给予补偿,补偿期限以协议为准。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四条 拆除私人营业房,有条件的应给予安置;安置确有困难的,按照原房屋的补偿标准,增加30%至50%的一次性补偿。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五条 在城市建设拆迁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市人民政府或市城市建设拆迁主管部门应给予奖励。
第三十六条 第三十六条 被拆迁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前完成搬迁的,拆迁人可以给予奖励。
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城市建设拆迁主管部门按以下规定予以处罚:
(一)未取得拆迁许可证或委托未取得拆迁资格证书的单位擅自拆迁的,予以警告,责令其停止拆迁,并可按已拆除房屋建筑面积重置价的5%处以罚款;
(二)拆迁人擅自改变拆迁范围的,责令其限期纠正,并按其多拆房屋建筑面积重置价的3%至5%处以罚款;
(三)拆迁人擅自提高或降低补偿标准,扩大或缩小补偿安置范围的,责令其限期纠正,并按其提高或降低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数额处以等额罚款;
(四)被拆迁人超过规定搬迁期限的,自逾期之日起,按被拆除房屋的建筑面积处以每日每平方米0.5元的罚款,直至搬迁完毕;
(五)被拆迁人不按协议规定的期限腾退过渡房屋的,予以警告,责令其限期腾退,并自逾期之日起,按过渡房屋建筑面积处以每日每平方米1元的罚款。
第三十八条 第三十八条 当事人对市城市建设拆迁主管部门作出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市城市建设拆迁主管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九条 第三十九条 罚款全部上交市财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分成。
第四十条 第四十条 扰乱拆迁工作秩序,煽动闹事,损坏或哄抢财物,强占房屋,阻碍城市建设拆迁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按照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 第四十一条 市城市建设拆迁主管部门及市城市建设拆迁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第四十二条 除国家和省规定外的其他费额标准由市人民政府拟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四十三条 第四十三条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其他建制镇和工矿区居民点国有土地上的拆迁,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四条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五条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一九九0年八月十三日市人民政府公布的《洛阳市城市建设拆迁管理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山东省城市建设房屋拆迁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81501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0-06-27 【生效日期】1990-06-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山东省城市建设房屋拆迁管理办法
(1990年6月27日山东省第七届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拆迁管理
第三章 拆迁补偿
第四章 拆迁安置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建设房屋拆迁管理,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凡在省辖市、县(市)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因建设需要拆除房屋及其附属设施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拆迁当事人包括拆迁人和被拆迁人。
拆迁人是指依法取得拆迁许可证的法人和公民。
被拆迁人是指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属设施的合法所有人(代管人、国家授权的国有房屋的管理人)和使用人。
第四条 第四条 拆迁人应对被拆迁人进行合理补偿和安置。
被拆迁人应服从城市建设需要,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搬迁。
第五条 第五条 省城乡建设委员会是省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城市建设房屋拆迁管理工作。
市(地)、县(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为同级人民政府城市建设房屋拆迁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建设房屋拆迁管理工作。
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也可由同级人民政府授权的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建设房屋拆迁管理工作。
第二章 拆迁管理
第六条 第六条 拆迁人因建设需要拆迁,应向当地拆迁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经城市规划部门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拆迁计划及拆迁方案,经拆迁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发给拆迁许可证。
拆迁涉及土地使用权变更的,必须依照法律规定,办理土地权属变更登记手续。
第七条 第七条 拆迁范围确定后,由拆迁人提请拆迁主管部门通知公安部门停办拆迁范围内居民的户口迁入和分户手续。因出生、军人退出现役、结婚、刑满释放等确需入户或分户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八条 第八条 拆迁许可证一经批准发放,拆迁主管部门应当将拆迁人、拆迁范围、拆迁期限等以公告或其他形式予以公布。
公告发布后,拆迁人应及时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第九条 第九条 在公告规定期限内,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应按本办法规定就补偿、安置等问题签订协议。
协议应明确补偿办法、数额、安置地点、安置面积、搬迁和回迁期限、违约责任等。
协议签订后,应送拆迁主管部门备案,方可实施拆迁。
第十条 第十条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在公告规定期限内达不成协议的,由拆迁主管部门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由拆迁主管部门作出处理决定。
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理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做出处理决定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做出决定。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复议及诉讼期间不停止处理决定的执行,法律、法规规定停止执行的除外。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执行处理决定的,由拆迁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凡具备条件的城市和城市中实行综合开发的地区,应当实施统一拆迁。
实施统一拆迁的,应委托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拆迁办公室组织实施。
拆迁办公室接受委托拆迁时,应与拆迁人签订委托书,在委托职权范围内实施拆迁,并收取委托拆迁费。
拆迁主管部门不得接受委托拆迁。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拆迁人实施拆迁不得擅自改变批准的拆迁范围和期限。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拆迁主管部门有权对各项拆迁活动进行检查。被检查者应当如实提供情况和资料。检查者有责任为被检查者保守技术和业务秘密。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拆迁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拆迁档案,加强对拆迁档案资料的管理。
第三章 拆迁补偿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拆迁人应当对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属设施的所有人给予补偿。
拆除违章建筑和超过批准使用期限的临时建筑,不予补偿和安置。逾期不拆者,由拆迁人拆除,以料抵工。
拆迁当地政府已限期迁建和限期拆除的建筑,已按当地政府的规定给予补偿和安置的,不再进行补偿和安置。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拆迁补偿实行产权调换、作价补偿或者产权调换和作价补偿相结合的形式。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拆除私有房屋及其附属设施的,由拆迁人按照估价标准给予补偿。
所有人对自住房屋要求产权的,可以按优惠价格售给商品房;所有人对出租房屋要求产权的,可以按优惠价格售给商品房,原租赁合同仍然有效。付清购房款后,发给产权证明。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拆除公有住宅,拆迁人可用安置使用人的住宅作为产权调换;拆除公有非住宅用房按原建筑面积调换,或按重置价格予以补偿。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拆除代管的房屋,拆迁人按本办法规定给予补偿。产权归还的房屋或房价补偿的价款,由代管人代管,并保存资料、档案。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拆除生产、营业用房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由拆迁人给予补偿。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拆除的房屋其所有人下落不明的,由拆迁人报请当地拆迁主管部门登报公告,逾期无人认领的,应视同代管房屋处理。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拆除的房屋存有产权、债务纠纷的,由当事人自行解决;在拆迁公告规定期限内未解决的,由拆迁人报拆迁主管部门批准,办理证据保全后,可先行拆除,待纠纷解决后,按本办法规定补偿。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拆除公共设施,由拆迁人按照其原性质、原规模予以重建,或者按照重置价格给予补偿。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拆迁的园林、绿地按有关园林绿地管理法规办理。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法律、法规对拆迁军事设施、教堂寺庙、文物古迹等另有规定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拆除华侨房屋可用建筑面积、建筑质量大体相等的公房调换。
第四章 拆迁安置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拆迁人对被拆除房屋的使用人给予安置。一次性安置有困难的,也可作临时安置。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使用人住宅房屋的安置,根据建设工程总体性质确定。住宅建设工程,对使用人就地安置;非住宅建设工程,对使用人易地安置;以住宅为主的建设工程,对使用人就地或易地安置。
临街营业用房原则上就近安置。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就地安置住宅房屋的,低于解困标准的,按解困标准安置;超过本市近期规划居住水平的,按近期规划居住水平安置;其他按原居住面积安置。
从土地级差效益较高地段迁入较低地段安置的,按就地安置标准酌情增加面积,但最多不超过百分之二十五。
非住宅用房屋按原建筑面积安置。兼用的按一种主要用途安置。
计算使用人的房屋面积时,以合法建筑的面积为准。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就地安置住宅的,其超过原居住面积的部分,使用人应交纳超面积安置费。使用人对超面积安置的房屋只有使用权,并应按规定交纳房租。
从土地级差效益较高地段迁入较低地段安置的,按就地安置标准增加的面积,免交超面积安置费。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拆迁人应发给使用人搬迁费。在规定期限内提前搬迁的,可给予奖励;自己解决临时用房的,应发给临时安置补助费,临时安置超过协议期限的,应增发临时安置补助费;因不可抗力原因超过临时安置协议规定期限的,不增发临时安置补助费。使用人不要或少要安置房的,发给奖励费,奖励费不得超过拆迁房屋的补偿费。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用新建住宅楼安置使用人的,应按单元立体切块安置。参照其原住房情况,照顾烈属、残废、孤寡老人,合理安排楼层,发给住房证。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使用人必须凭住房证迁入新居。有关部门对其户口迁移、粮食和燃料供应,子女转学、就学等手续,应予以及时办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拆迁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停止拆迁、吊销拆迁资格证书、限期搬迁。
(一)拆迁人未取得 房屋拆迁许可证,擅自拆迁的;
(二)拆迁人擅自改变拆迁范围和期限的;
(三)拆迁人委托未取得房屋拆迁资格证书的拆迁办公室进行拆迁的;
(四)拆迁办公室超越委托职权侵犯被拆迁人合法权益的;
(五)擅自提高或者降低补偿、安置标准,扩大或缩小补偿、安置范围的;
(六)使用人未取得住房证,不听劝阻,强行迁入安置用房的;
(七)一方当事人拒不履行拆迁协议或者违反协议有关规定的。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四条 被处罚的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做出处理决定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做出决定。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复议及诉讼期间不停止处理决定的执行,法律、法规规定停止执行的除外。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拆迁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五条 拒绝、阻碍拆迁工作人员或其他国家有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拆迁公务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处罚。
第三十六条 第三十六条 与拆迁工作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利用职权营私舞弊、贪污受贿、敲诈勒索或玩忽职守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规定的委托拆迁费、估价标准、商品房优惠价格、解困标准、近期规划居住水平、超面积安置费、奖励费、搬迁费和临时安置补助费,由省辖地级市人民政府和地区行署根据本地情况制定,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第三十八条 第三十八条 建制镇和未设镇建制的工矿区的居民点,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九条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山东省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82年7月15日山东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原则通过的《山东省人民政府城市建设房屋拆迁安置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广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
广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
(2003年9月3日广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2003年9月26日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本市城市房屋拆迁的管理,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建设项目顺利进行,根据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市辖区范围内的国有土地上实施房屋拆迁,并且需要对被拆迁人补偿、安置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对本市城市房屋拆迁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区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权分工,对本辖区内的房屋拆迁工作实施监督管理。规划、建设、公安、工商、文化、教育、民政、城管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二章 拆迁管理
第四条 拆迁房屋的单位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后,方可实施拆
迁。
申领城市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应当向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下列资料:
(一)建设项目批准文件;
(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三)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
(四)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
(五)办理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出具的补偿安置资金专用帐户的存款证明;
(六)产权自有、未设定抵押权的补偿安置用房证明。
前款第五项规定的补偿安置资金存款证明的金额不得低于补偿安置资金总额的百分之五十。该存款金额与补偿安置用房价值之和不得低于补偿安置资金总额。补偿安置资金存款证明的金额达到补偿安置资金总额的,可以不提供补偿安置用房证明。
拆迁补偿安置资金总额的核定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第五条 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应当在三十日内按本办法
第四条所列条件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颁发房屋拆迁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作出不予颁发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决定,并且书面说明理由。
第六条 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房屋拆迁公告在实施拆迁的区域内张贴,并且在公开发行的报纸上刊登。
房屋拆迁公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拆迁的目的和依据;
(二)拆迁的地点和范围;
(三)拆迁期限;
(四)拆迁人、拆迁人委托的拆迁单位的名称;
(五)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法律救济途径;
(六)索取拆迁相关资料的地点;
(七)其他应当公告的事项。
第七条 因城市规划调整改变拆迁范围的,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书面通知拆迁人。拆迁人应当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七日内,到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有关变更房屋拆迁许可证的手续。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变更后的拆迁范围予以公告。
因城市规划调整改变拆迁范围给拆迁人或者被拆迁人造成损失的,政府应当给予补偿。
第八条 具备法人资格并依本条规定取得房屋拆迁资格证的单位,可以接受拆迁人委托,组织房屋拆迁。
申请房屋拆迁资格证的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取得房屋拆迁员证的拆迁工作人员十名以上;
(二)取得中级以上职称的建筑工程技术人员二名以上。
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核发房屋拆迁资格证。
本条第二款所称拆迁工作人员,是指受拆迁人或者拆迁人委托的拆迁单位指派,与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协商拆迁补偿安置等事宜的人员。
第九条 拆迁工作人员经考核合格后,由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颁发房屋拆迁员证。
拆迁工作人员进行房屋拆迁工作时应当佩戴房屋拆迁员证;未佩戴房屋拆迁员证的,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有权拒绝与其协商。
第十条 房屋拆迁资格证自颁发之日起有效期为二年。有效期满需要延长的,拆迁单位应当在有效期满的二个月前,向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延期手续。逾期不申请的,房屋拆迁资格证自动失效。
第十一条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应当依法订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被拆迁房屋的建筑面积及价格金额;
(二)拆迁补偿方式;
(三)搬迁期限;
(四)违约责任;
(五)当事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实行房屋产权调换的,拆迁补偿安置协议除前款所列内容外,还应当包括补偿安置用房的权属证明、有关规划资料、价格金额、面积、地点、楼层、差价款的支付方式和期限等事项。
实行货币补偿的,拆迁补偿安置协议除本条第一款所列内容外,还应当包括货币补偿款的支付方式和期限。
第十二条 拆迁人应当自拆迁补偿安置协议订立之日起三十日内,将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报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在房屋拆迁公告发布之日起至拆迁工作完毕止,拆迁范围内房屋的结构和附属设施的安全责任由拆迁人承担,但因使用人、使用人以外的第三人的原因和不可抗力引起的除外。
第十四条 拆迁期间,拆迁人应当保障尚未搬迁的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原有的供水、供电等基本生活条件。
市、区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拆迁人的监督,切实保障被拆迁人的基本生活条件。
第十五条 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凭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向公安、邮政、电信、公用事业、教育等部门或者单位申请办理户口迁移、邮件传递、电话迁移、供水、供电以及转学、转托等手续,相关部门或者单位应当依法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第十六条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或者拆迁人、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经当事人申请,由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裁决。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是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的,由市人民政府裁决。裁决应当自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
第十七条 拆迁补偿安置争议经裁决后,被拆迁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提起行政诉讼,并且拒绝受领补偿款的,拆迁人可以到公证机构办理提存公证。
第十八条 在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内,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拒绝搬迁的,由市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迁,或者由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
实施强制拆迁前,拆迁人应当向公证机构办理被拆迁房屋的证据保全和拆迁补偿款的提存公证。
第十九条 法律、法规对拆迁外国领事馆房屋、军事设施、华侨房屋、教堂、寺庙、文物古迹、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建筑物等另有规定的,依照有关的法律、法规执行。
第二十条 拆迁人应当将拆迁补偿安置资金存入金融机构的专用帐户。拆迁补偿安置资金在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完成之前,不得挪作他用。
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拆迁补偿安置资金使用的监督。第二十一条 被拆迁人选择产权调换的,拆迁人应当提供不同地段的两处以上产权自有的补偿安置用房供被拆迁人选择,所提供的补偿安置用房应当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和本市规划配套要求。
在拆迁补偿安置完成前,拆迁人不得转让、抵押、租赁补偿安置用房,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暂停办理该房屋的相关手续。
第三章 拆迁补偿与安置
第二十二条 房屋拆迁补偿以房地产权证所列登记事项为依据。
房地产权证所列登记事项不明确或者与现状不符的,被拆迁人应当自房屋拆迁公告发布之日起二个月内向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有关确认手续。符合房地产权属登记的法律、法规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照《广东省城镇房地产权登记条例》规定的时限办理有关确认手续。申办事项需要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为依据的,由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查明后确认。
拆除违法建筑和超过批准使用期限的临时建筑,不予补偿;拆除未超过批准使用期限的临时建筑,按重置成本结合成新予以补偿。
第二十三条 拆迁补偿的方式可以实行货币补偿,也可以实行房屋产权调换。拆迁非公益事业房屋的附属物,不作产权调换,由拆迁人给予货币补偿。拆迁租赁房屋,被拆迁人与房屋承租人对解除租赁关系达不成协议的,拆迁人应当对被拆迁人实行房屋产权调换,不作货币补偿。
第二十四条 被拆迁房屋和补偿安置用房的价格,由拆迁人和被拆迁人协商确定。拆迁人和被拆迁人协商不能达成协议的,可以共同或者分别委托具备房屋拆迁评估资格的房地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共同委托不成或者对分别委托评估的结果有异议的,经拆迁当事人申请,可以由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房地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补偿安置的依据。
具备房屋拆迁评估资格的房地产评估机构,由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公布。
第二十五条 被拆迁房屋的货币补偿金额,根据房屋的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因素,以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确定。
本市历史旧城区范围内被拆迁住宅房屋的补偿金额,按照房地产市场价格增加百分之二十确定。历史旧城区范围以附图的标示为准。
被拆迁房屋补偿金额达不到最低补偿标准的,按照最低补偿标准支付。最低补偿标准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二十六条 拆迁执行政府规定租金标准的公有住宅房屋,被拆迁人实行房屋产权调换的,拆迁人应当提供使用面积不少于被拆迁房屋使用面积,并且与被拆迁房屋价格相当的房屋给被拆迁人,产权调换的房屋仍由原承租人继续承租;被拆迁人对房屋承租人进行安置的,安置用房的使用面积不少于被拆迁房屋的使用面积。
第二十七条 选择货币补偿的被拆迁人申请购买经济适用房、租住廉租房,符合申请条件的,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优先安排。
第二十八条 拆迁用于公益事业的房屋,拆迁人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城市规划的要求予以重建或者给予货币补偿。
前款所称公益事业是指科教、文化、卫生等社会公共福利性,非生产性、营利性的事业。
第二十九条 拆迁按照房改政策购买的房屋,被拆迁人可以按照住房制度改革有关规定购买公用分摊面积后再办理拆迁补偿安置相关手续。被拆迁人不购买公用分摊面积的,对被拆迁人按照原购房面积给予补偿。
第三十条 在房屋拆迁公告规定的拆迁期限内,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房屋,可以由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代管:
(一)产权不明晰的;
(二)所有人死亡并且尚无法确定继承人的;
(三)所有人下落不明又无合法代理人的。
拆迁由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代管的房屋,拆迁人应当与代管人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应当公证。被拆迁房屋应当依法办理证据保全。被代管房屋的所有人出现或者继承人确定的,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产权调换的房屋或者货币补偿款及其银行利息返还该所有人或者继承人。第三十一条 拆迁人应当对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支付搬迁补助费等相关费用。
在过渡期限内,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自行安排住处的,拆迁人应当支付临时安置补助费;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使用拆迁人提供的周转用房的,拆迁人不
支付临时安置补助费。
搬迁补助费和临时安置补助费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 实行房屋产权调换的,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应当计算被拆迁房屋的补偿金额和所调换房屋的价格,结清差价。
实行货币补偿或者实行产权调换,拆迁人需补房屋差价的,应当在被拆迁人搬迁前一次性支付补偿款或者差价款。
由被拆迁人向拆迁人支付所调换房屋差价的,被拆迁人可以分期付款,首期付款不低于差价总额的百分之三十。
第三十三条 被拆迁房屋所在地块依照规划建设的住宅房屋,其面积大于或者等于原所在地块被拆迁住宅房屋总面积的,被拆迁人可以选择原址产权调换的补偿形式。
被拆迁人选择原址产权调换的,应当在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中明确。拆迁人应当自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核发新建房屋预售许可证之日起七日内告知被拆迁人;被拆迁人应当自收到拆迁人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与拆迁人就新建房屋签订产权调换协议。被拆迁人逾期不签订产权调换协议的,不保留原址产权调换的权利。被拆迁人选择原址产权调换的,拆迁人应当在被拆迁人搬迁前一次性支付被拆迁房屋的价款。
被拆迁人应当按照产权调换协议商定的期限、方式向拆迁人支付所调换房屋的价款。
第三十四条 被拆迁人应当在搬迁前向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交回被拆迁房屋的房地产权证,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予以注销。
实行产权调换的,拆迁人应当为被拆迁人办理所调换房屋的产权登记手续。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给予办理。
第四章 罚则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四条第一款规定,未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擅自实施拆迁的, 由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处罚。
第三十六条 拆迁人违反本办法第四条第二款、第三款的规定, 提供虚假资料或者以其他欺骗手段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由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处罚。
第三十七条 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法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房屋拆迁资格证、房屋拆迁员证以及其他批准文件的;
(二)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以及其他批准文件后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
(三)违法办理有关拆迁房屋登记确认手续的;
(四)应当暂停办理补偿安置用房抵押、转让、买卖手续,而未暂停办理的;
(五)对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六)有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行为的。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县级市可参照本办法实施。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1997年6月10日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实施的《广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附录: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有关条款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擅自实施拆迁的,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责令停止拆迁,给予警告,并处已经拆迁房屋建筑面积每平方米二十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五条 拆迁人违反本条例的规定,以欺骗手段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吊销房屋拆迁许可证,并处拆迁补偿安置资金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三以下的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