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海省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青海省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2010-12-01 作者:尹振良、蒋红、朱睿、王锡洁、王思维、陈芳、刘勇
来源:2009年第八届ESRI中国用户大会论文集
前言
最近几十年来,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气象信息服务提出了日益增长、不断提高的需求。气象信息服务通 前言
最近几十年来,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气象信息服务提出了日益增长、不断提高的需求。气象信息服务通常包括决策服务、公众服务、专业服务等几大类别,针对不同的受众,其信息服务的内容和要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业已成为气象预报及其信息服务部门日益重要的职责组成部分,并在不断满足全社会各个领域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不同类型的气象灾害因其成因机制不同,影响的范围和频次都有很大的差异,针对不同的地理单元所造成的影响也有显著的不同。满足实际需求的气象信息服务普遍需要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持。因此地理信息系统与气象信息服务业的有机结合成为目前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随着Web Services技术的兴起,地理信息服务技术应运而生,面向服务的系统架构被放在了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上,地理信息共享、分析与可视化在一个新的起点上继续向前发展。针对气象信息服务行业而言,一旦气象预报结果出来,气象信息服务的时效性要求该结果必须立刻提供给多个信息服务部门使用和进一步分析处理,以往基于单机的信息服务系统越来越无法满足实际的需要,有必要发展基于Web Services、具有网络信息交换与共享服务特点的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地理信息系统。
本文拟结合青海省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地理信息系统探讨地理数据处理在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功能实现方面的应用。本系统采用ArcGIS Server for Java平台。地图服务及地理数据处理服务概述
ArcGIS Server是ESRI公司推出的一套后台基于ArcObjects搭建的强大的B/S开发工具,用于构建集中管理、支持多用户的企业级GIS应用平台。它不仅可以提供在线地图发布和在线地图浏览的功能,而且可以提供在线的地址编码服务(Geocode Service)、地理数据处理服务(Geoprocessing Service)、地理数据服务(Geodata Service)和3D地图服务(Globe Service)等。本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实际使用到地图服务和地理数据处理服务的网上发布和功能调用。
地图服务是使用最多的一种ArcGIS Server服务。该服务可以支持发布二维地图(ArcMap的mxd文档)。通过该服务,用户可以访问以ArcMap组织的地图数据和地图表现样式。地图服务中还支持建模操作,OGC WMS和KML数据格式,以及在线编辑空间数据等功能。地图服务部署在ArcGIS Server上,运行中需要服务器对象管理器(SOM)和服务器对象容器(SOC)的支持。SOM主要在地图服务的管理、启动和关闭以及地图服务的运行服务器(SOC)的添加、删除及负载均衡方面起着专门的作用。SOC主要负责运行地图服务并处理应用层提交的请求。
地理数据处理服务就是将在ArcGIS Server服务器端建设好的地理数据处理模型或者包含一个地理数据处理模型工具层的地图文档发布为一个服务。地理数据处理模型是一个定义空间模型或地理数据处理工作流的工具,可以用可视化工具Model Builder创建地理数据处理模型,也可以用文本编程以脚本的方式创建模型。所有的地理数据处理工具可以用作创建模型中的处理,一个模型包含一个或多个处理,它们可以链接在一起,也可以不链接在一起。一个处理包含一个工具、输入和输出。通过构建地理数据处理模型,可以自动完成地理数据处理工作流。地理数据处理服务是一个基于Web的地理数据处理工具,客户端提交处理请求,服务器执行空间分析和建模,然后把执行结果展现在客户端,它便于组织内部数据的集中管理和操作,实现了功能的共享。
ArcGIS Server的服务可以通过Local或者Internet两种方式进行连接。Local方式直接连接到SOM上,通过AO进行交互,所以必须在本地有AO对象才可以进行连接。Internet方式直接连接到Web Service的引用地址,它是通过本地对象连接的。对于Java ADF而言,本地对象表示连接ArcGIS Server的类存在于本地JRE中。ArcGIS Server在发布每一个服务时,也同时发布了一个Web Service,因此我们可以通过Web Services的方式来直接访问ArcGIS Server上的服务,这样极大的提高了部署的灵活性。用户可以通过在Java中创建代理类的方式访问这个Web服务,如下图(图1)所示。本系统采用Internet方式在Java中创建代理类的方式来访问ArcGIS Server上的地图服务和地理数据处理服务。
图1.ArcGIS Server服务的两种连接方式 系统体系结构
本系统基于Web Services的理念,采用ArcGIS Server 9.3 + SQL Server + J2EE软件开发模式搭建了一个B/S架构的业务运行系统。整个系统自下而上可分为数据层、服务供给层和应用层三个部分(图2)。数据层主要包括基础地理数据库和气象数据库,存储在数据库服务器中,采用SQL Server进行气象历史数据、预报数据的有效存储与管理。地理数据采用ESRI Geodatabase数据模型,通过空间数据库引擎ArcSDE保存在SQL Server中。服务供给层的作用是从数据库中提取所需要的气象数据、地理数据,然后通过地理数据处理服务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形成分别满足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和气象信息发布需求的气象信息产品。这里需要用到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及属性数据编辑功能、矢量数据叠置分析功能、地统计分析和栅格数据分析功能以及地图制图功能。这些功能通过ArcGIS Server Web应用程序定制或者地理数据处理服务来实现。应用层的主要内容就是定制一个易学易用的用户界面,用以实现有关气象信息与地理信息组合产品的网上发布,并进行用户访问控制,根据用户职能分别赋予不同的访问权限。
图2.系统体系结构示意图 基础地理数据库
本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数据、气象数据两个方面。其中气象预报结果需要经过处理和变换生成的矢量图层数据库和气象灾情服务信息数据库。数据库的组织采用ArcGIS空间数据库Geodatabase体系结构。在Geodatabase中,所有基础地理矢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遥感影像和数据表单均保存在一个地理数据库中,并组成层次分支结构。在地理数据库中包含一个数据集、一个数字高程模型、若干不同分辨率遥感影像,以及若干数据表单。数据集中包括所有的基础地理矢量数据。本地理数据库内容包括基础地理数据、数字高程模型、卫星影像数据,以及有关表单。所有数据存储在一个Geodatabase中,位于分支树顶端,以下包含一个数据集Albers,存储所有矢量数据。与该数据集并列的是各种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和表单数据。这就是说,所有矢量、栅格数据和影像数据均进行了地图投影转换,采用亚伯斯(Albers)等积圆锥投影进行数据存储和管理。相应地,其中特征属性表中的面积项是有意义的。地理数据库包括以矢量方式分层存储和管理的境界线、水系、交通、居民地、地貌等要素。数据集的分层命名与国家地形数据库数据命名方式一致。相应建立分县、乡(镇)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库并通过通用政区编码字段与地理数据库中的图层建立链接关系,并参与空间数据的分析。5 系统功能
根据需求,本系统需要实现如下功能:
(1)基本信息查询检索功能:在Web页面上所有用户可以通过放大、缩小、漫游、查询、度量等工具进行青海省基础地理图层的操作,可以将有关图层显示和关闭,可以查询特征图层的属性数据表。
(2)气象数据导入及其处理:系统在气象台局域网中与MICAPS系统文件夹下的数据集保持链接关系,有权限的用户可以通过菜单和弹出对话框方式选择要导入的气象数据类型(如气温)、设置插值方法、设置等值线间距等参数。在服务器端完成数据格式从文本文件到ESRI Shapefile数据格式的转换,并实现气温、降水量、气压等气象要素的站点记录在地图上的显示,以及风向风速的风向杆标注;系统还可以调用服务器上的地理数据处理服务对站点数据进行插值等操作,最终以等值线或者等值面的形式显示在地图上。
(3)灾情范围的确定与在线勾绘:将数据编辑功能集成到网页中,授权用户根据天气形势分析结果,在网页上用鼠标手动编辑、交互式绘制灾害影响区域,用于发布灾害预警或者灾害损失评估分析。
(4)暴雨洪水预报:操作人员依据天气预报结果勾绘暴雨范围,系统将此暴雨区域与地理数据中的流域分区图层进行叠置分析,得到暴雨落地各个流域的范围大小,形成结果表单。进而如果知道暴雨量大小,就可以估计产生洪水径流量的多寡。
(5)灾害损失评估:操作人员依据天气预报或气象分析结果勾绘冰雹、干旱、暴雪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范围,然后将该图层与政区图、草场资源分布图等进行叠置分析,结合政区图、草场资源分布图以及相关的统计数据分析灾害性天气可能造成的人口、财产损失,结果以表单形式存储。
(6)制图打印功能:以图像形式保存结果分析地图页面,或直接送打印机输出。
(7)灾情信息管理与快报生成:对参与灾情分析的气象站点进行管理,添加新站点,删除不再发挥作用的站点;进行灾情信息资源管理,添加新的气象灾情报告记录到数据库中,并对已有报告记录进行数据库维护;添加或修改灾情防止对策数据库记录;在这些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根据灾情预警决策的需要自动完成气象灾情快报的制作。
(8)用户管理:将系统用户分成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灾情评估分析员和普通用户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用户赋予不同的操作权限。本模块可以创建、删除用户,并赋予相应的权限。
(9)基于Google Earth API的天气形势分析与预警模块:本模块基于Google Earth API,可充分有效地利用Google Earth丰富的地理信息和遥感影像资源,授权用户在气象数据导入完毕、灾害影响区域手动勾绘完毕后可以通过点击菜单将气象数据和灾害预警区域导出到三维显示平台,进而可以在三维场景下浏览气象数据和灾害预警数据。本模块集成本系统所建立的青海省基础地理数据集,实时叠加和更新等温线、等压线、降雨色斑图、灾害预警区域等数据,以及实时显示FY-2卫星云图、环青海湖公路自行车赛天气预报等功能。6 地理数据处理建模及其服务发布 6.1 数据格式转换及数据导入处理过程
由于原始的气象观测数据是以文本格式、单站点记录形式保存,无法实现在地图上标注及生成等值线等操作,进而也无法满足气象部门工作人员对气象数据的分析与判断,所以需要先将原始的气象数据转换成ESRI Shapefile数据格式,在此基础上再经过插值、平滑处理、定义投影坐标系、裁切、导入Geodatabase等一些列地理数据处理过程实现气象数据以不同的方式在地图上标注与显示,数据格式转换处理流程如下图所示(图3)。在本系统中,这一功能主要是通过建立地理数据处理模型发布地理数据处理服务来实现的。
图3.数据格式转换处理流程
在系统开发过程中,根据实际调研,需要将温度、降雨、气压、风向风速四类气象台站数据转换为地理数据在地图上进行标注显示。这四类数据中温度、降雨、气压既需要在地图上标注出单个观测站点的数据也需要把经过地理数据处理生成的等温线、等压线和降雨量色斑图显示在地图上;风向风速数据只需要将单个站点的观测数据用风向杆根据风速的大小在地图上标注出来即可。所以,系统建立了站点观测数据导入模型、等值线数据导入模型、降雨量数据导入导入模型、风向风速数据导入模型,以满足四类气象数据的格式转换与在地图上标注显示的要求。
站点观测数据导入模型(图4)实现如下功能:把温度、降雨、气压三类气象数据的站点Shapefile数据作为模型的输入数据,经过模型的处理操作后将输出数据拷贝到显示图层,进而完成站点观测数据在地图上的标注显示。系统在实现过程中,在地图文档中添加三个点状图层分别作为温度、降雨、气压三类气象数据的站点观测数据的显示图层。模型每次运行时,根据气象数据的类型决定把导入的站点观测数据拷贝到哪个显示图层。模型处理完成后,刷新地图页面即可实现新导入的数据在地图上显示。
图4.站点观测数据导入模型
等值线数据导入模型(图5)实现如下功能:把温度、气压两类气象数据的站点Shapefile数据作为模型的输入数据,经过模型的处理操作后将输出数据拷贝到显示图层,进而完成温度、气压数据以等值线的形式在地图上显示。
图5.等值线数据导入模型
降雨量数据导入模型(图6)实现如下功能:把12小时降雨、24小时降雨、过程降雨三类降雨数据的站点Shapefile数据作为模型的输入数据,经过模型的处理操作后将输出数据拷贝到显示图层,完成降雨数据以降雨量色斑图的形式在地图上显示。
图6.降雨量数据导入模型
风向风速数据导入模型(图7)实现如下功能:把风向风速数据的站点 Shapiefile数据作为模型的输入数据,经过模型的处理操作后将输出数据拷贝到显示图层,完成风向风速数据以风向杆形式在地图上显示。其中风向杆是通过风向杆字体ESRI Weather标注实现的,风向杆的旋转角度则是从原始数据中经过数据格式转换得到的旋转角度;风速的大小换算成风向杆字体大小的等级,再加上字体的其实ASCII值,便得到风速所对应的风向杆字体的ASCII码值,最后将ASCII码值赋给speed字段,用以在地图上标注显示。
图7.风向风速数据导入模型
6.2 灾情分析处理过程
本系统实现的灾情分析功能也是通过建立相应的地理处理模型实现的。灾情分析过程为:气象部门工作人员先手动在相应的灾害类型数据层上在线勾绘出灾害影响区域然后与Geodatabase 中的行政区划数据层或者流域分区数据层进行叠置分析(Intersect),再经过自动计算受灾面积、生成DBF数据表、删除临时数据等地理数据处理过程,最后通过程序访问DBF表中的相关数据列显示在客户端页面上,即完成了灾害影响区域分析。灾情分析处理过程如下图所示(图8)。
图8.灾情分析处理流程
青海省境内经常发生的气象灾害及气象因素诱发的灾害主要有雪灾、暴雨洪涝及强降水、冰雹、干旱、雷电、低温冻害、大风、沙尘暴、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九种灾害类型。系统在实现过程中根据这九类灾害在Geodatabase中建立九个多边形图层,每个多边形图层对应一种灾害类型。气象部门工作人员根据天气预报结果判断将要发生灾害时,即在相应的灾害类型图层上手动编辑出灾害影响区域,进而灾害区域在地图上根据不同的灾害类型用不同的颜色显示,达到灾害预警的目的。
系统的灾情分析处理主要是通过灾情分析处理模型实现的,灾情分析处理模型如下图(图9)所示。灾害影响区域作为模型的一个输入数据,行政区划或者流域分区作为模型的另一个输入数据,将两个输入数据进行叠置分析。模型在运行时根据灾害类型通过程序控制参与叠置分析的灾害影响区域数据层,同理行政区划层和流域分区层也通过程序控制哪一层参与叠置分析。叠置分析后,经过自动计算受灾面积、生成DBF属性表、删除临时数据等操作完成灾情分析处理。最终灾情分析结果将以统计报表形式在客户端显示。
图9.灾情分析处理模型
6.3 气象数据及灾害预警区域导出处理过程
系统本部分通过建立地理处理模型实现了将等温线、等压线、降雨量色斑图等气象数据和灾害预警区域数据导出成KMZ格式数据,以便气象数据和灾情预警区域在基于Google Earth API的三维显示平台上进行显示。数据导出过程如下图所示(图10)。系统将经过数据导入处理的气象数据和灾害预警区域数据拷贝到显示图层,添加到地图文档中。在地图文档中设置好数据的显示风格,然后地图文档作为地理处理模型的输入数据,经过地理处理过程转成KMZ格式数据,即可在三维显示平台浏览导出的数据。数据导出处理模型如下图所示(图11)。
图10.数据导出处理过程
图11.数据导出处理模型
6.4 地理数据处理服务发布过程
在将地理数据处理模型发布为地理数据处理服务时,ArcGIS Server对模型的输入、输出参数的数据类型有特殊的要求。以上所述的模型中,FeatureClass数据类型作为模型的输入参数,将模型发布为地理数据处理服务时系统就会报错,无法发布服务。本系统的解决方法是:先在Model Builder中建立模型,将模型集成在工具箱中;第二步建立脚本模型,通过脚本调用工具箱中的模型,脚本模型的输入、输出参数全部设置为String类型;每一个模型对应建立一个脚本模型,将脚本模型同样集成在工具箱中,最后将脚本模型工具箱发布为地理数据处理服务。这样就满足了地理数据处理服务对输入、输出参数数据类型的特殊要求。以等值线数据导入脚本模型为例,脚本代码如下图所示(图12)。
图12.等值线数据导入脚本模型
在ArcCatalog中,把建好的脚本模型工具箱,发布为地理数据处理服务。系统在运行时,用户在客户端浏览器通过发送访问请求到Web服务器,由Web服务器通过程序调用GIS Server上的地理数据处理服务,在GIS Server上完成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最后通过Web服务器把结果返回到客户端浏览器。这样就实现了地理数据处理服务的共享。
图13.气象要素在地图上显示
图14.灾情预警及评估分析
图15.灾情预警区域三维显示 结论
本文基于ArcGIS Server平台开发了青海省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地理信息系统,对地理数据处理服务在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索。探索表明,在把原始气象数据转换成地理信息数据并在地图上显示的过程中,建立合适的地理数据处理模型并将模型发布成为地理数据处理服务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地理数据处理服务在WebGIS数据处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系统达到了预计的功
基于ArcGIS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及应急指挥系统
1.前言
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及应急指挥系统是面向国土资源部门应用,以ArcGIS为技术平台,集地质灾害预警管理、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地质灾害危险评估、地质灾害点监测管理和地质灾害信息发布管理等于一体的地质灾害防治综合管理系统。
2.总体设计
1)系统目标
根据国家和各地区地质灾害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依照各地方地质灾害管理工作流程,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数据库为核心,以ArcGIS为平台,以网络传输为通讯手段,建立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及应急指挥系统,实现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分析及成果签批发布的自动化、科学化;实现地质灾害调查评价、规划、监测、预报预警、应急处置、搬迁治理等地质灾害数据的存储和共享利用;对突发性地质灾害作出分析、评估,为各级政府快速组织相关资源,实施抢险救灾,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服务。
2)技术路线
本系统对地质灾害的发育特点、地质灾害发生的内在(如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等)和外在致灾因素(如降雨、人类工程活动、植被破坏等)进行研究分析,结合现有地质灾害调查基础资料及各类关联因素数据进行运算分析,建立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模型,并通过充分利用ArcGIS平台提供的GIS技术手段,综合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模型的基础因子和诱发因子,生成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等级图。整个预报预警模型开发的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
图:总体技术路线图
在本系统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对GIS技术的应用尤为重要,国土资源系统的核心是数据,海量的空间和属性数据势必要求通过具有海量数据管理能力的 GIS 软件来完成,由于ArcSDE本身所具有的海量数据存储、多用户并发访问、版本管理、长事务处理等强大优势,在本系统中引入ArcSDE作为空间数据存储和管理引擎,它利用Oracle关系数据库在数据存储、数据完整性等方面的先进技术手段,将海量空间数据(包括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有机地组织和管理起来,通过其内部异步缓冲、空间索引等先进的机制,提供对空间数据的多用户高效并发访问,为本系统的高性能品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系统介绍
1)系统总体架构
系统采用“两网、一库、六系统”的应用架构,两网指利用现有的国土资源广域网和Internet外网网络资源;一库指建设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信息库作为数据支撑;六系统指地质灾害数据库管理系统、地质灾害自动化预报预警系统、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外网地质灾害信息发布系统、移动地质灾害信息查询系统及国土资源远程视频会商系统,系统间相互集成、共享数据、结合应用。系统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
图:系统总体架构图
地质灾害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基础数据的加工处理以及与气象部门、水利部门的气象、雨量、水利数据共享等,同时为其它相关部门业务系统(如水利部门的山洪预报系统)的运行提供数据支撑;
地质灾害自动化预报预警系统用于对地质灾害发生概率等级的分析计算,实现预报预警成果输出,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和受害群众的转移避让预案决策提供依据;
地质灾害综合管理系统和外网地质灾害信息发布系统实现对地质灾害信息应用管理,以及提供灾害预警发布、应急指挥和应急处置等功能,两者面向的用户不同分别部署。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政务信息网联接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及相关政府部门,外网地质灾害信息发布系统从地质灾害综合管理系统中功能提取,运行在外网INTERNET环境中,适用于乡(镇)国土所用户及社会公众。
移动地质灾害信息查询系统通过无线网络满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随时、随地了解最新地质灾害信息和及时上报地质灾害信息的需要。
应用系统与远程视频会商系统相连,实现综合会商。
2)系统功能
预报预警
综合有关地质和地理基础信息、地质灾害信息和降雨量、人类工程活动程度等因素,从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分析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分布范围,从而做出较为准确的区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
地质灾害信息管理
对各地质灾害隐患点信息进行全面管理;对地质灾害点灾情信息进行综合管理;提供地质灾害点分布图GIS功能。构建立体三维景观,逼真反映灾点所在位置的地形、地貌,并利用三维景观分析地质灾害点的空间信息。
地质灾害监测管理
对群测群防信息、群测群防监测数据进行管理。支持多种监测数据上报方式,支持以网络上报或短信上报监测数据。
预报预警信息发布
对预报预警信息进行发布。
应急处置管理
对应急预案、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群众转移预案及地质灾害点临时避让的信息进行管理。
地灾评估治理
进行地灾评估管理和地灾治理。
第二篇: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第一条 为有效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及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是我市防御气象灾害的统一信号,根据气象灾害性质不同,分为预警信号和警告信号两种,预警(警告)信号由名称、图标和含义三部分构成。
预警信号分为:台风、暴雨、高温、寒冷、大雾、大风、干旱等七类。预警信号按照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为四级(Ⅳ,Ⅲ,Ⅱ,Ⅰ级),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同时以中英文标识,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
警告信号分为:雷暴、灰霾、火险三类。警告信号不设级别和颜色,主要起警示作用。
第三条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由深圳市气象台统一发布,并可以指明气象灾害预警的区域。气象主管机构应当适时发布预警信号,并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更新或者取消信号。其他任何组织、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公众发布预警信号和相关预警信息。
第四条 市气象台发出预警信号后,同时对可能发生的灾情做出预测,并发出相关防灾指引。
第五条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渠道由市气象主管部门确定,除特别规定外,一般通过各公众媒体及时发布。本市电视台、广播电台、12121气象专线、电信部门和经市气象部门约定的互联网站及其它传播媒体和通讯部门,应于收到由市气象台直接提供的预警信号15分钟内,向公众传播预警信号。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向公众传播非气象台直接提供的预警信号和相关预警信息。第六条 气象部门应向公众广泛宣传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标识、种类、含义和防御知识,向公众提供避险、减灾、自救、互救等技能培训和基本知识讲座。第七条 市、区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有关部门应支持新建气象监测设施,提供符合规范的建设用地,并依法保护气象监测设施、设备。
第八条 市、区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学校、港口码头、机场、地铁、口岸、旅游景点等公众聚集有关单位应根据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并完善本区域本单位防御突发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第九条 市气象部门负责管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并做好气象灾情收集。气象事件所在单位在灾情发生后及时通过气象部门网站、传真和报灾电话、短信等方式将灾情传送到上一级防灾指挥机构或市气象部门。第十条 台风预警信号
台风预警信号根据逼近时间和强度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市气象台在未发布台风预警信号前,可以发布有关热带气旋的信息快报或警报。
(一)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 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为6~7级,或阵风7~8级并可能持续。防御措施:
1、各单位做好防风准备,并及时通知户外、高空、港口及海上作业人员;幼儿园、托儿所停课,幼儿园、托儿所应指派专人负责保护到校的学生和入园的儿童;
2、注意市气象台发出的有关热带气旋的信息快报;
3、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如:棚架、门窗、广告牌等。
(二)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 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为8~9级,或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防御措施:
1、进入防风状态,中小学停课,学校应指派专人负责保护到校的学生;
2、关紧门窗,处于危险地带和危房中的居民应立即撤离到安全地区,船舶到避风场所避风,通知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人员停止作业,危险地带工作人员撤离;停止露天集体活动,立即疏散人员;
3、拆除户外危险广告牌、切断霓虹灯招牌及危险的室外电源;
4、各职能部门采取相关措施,开放临时避险场所; 其它同台风蓝色预警信号。
(三)台风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12小时内可能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阵风11~12级并可能持续。防御措施:
1、进入紧急防风状态,建议停业(抢险救灾、医疗及保障居民基本生活必需的公共交通、供水、供电、燃气供应等特殊行业除外);
2、市民应留在室内或到安全场所避风;
3、相关应急部门和抢险单位加强值班,密切监视灾情,落实应对措施;
4、加固港口设施,防止船只走锚、搁浅和碰撞; 其它同台风黄色预警信号。
(四)台风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6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或者已达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防御措施:
1、人员应尽可能留在安全的地方,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其它同台风橙色预警信号。第十一条 暴雨预警信号
暴雨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一)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 未来6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防御措施:
1、有关单位和学校、市民应特别关注市气象台发布的暴雨消息,采取防御措施;
2、国土、交通、城管部门密切注意暴雨可能造成的城市内涝、山体滑坡等灾害;
(二)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 3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防御措施:
1、城管部门注意低洼、易受水浸地区防涝排水;
2、交管部门应对发生道路水浸地区实行交通引导或管制,国土部门密切监视易发生地质灾害地区情况;
3、转移地质灾害危险地带以及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躲避; 其它同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三)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 3小时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防御措施:
1、临时避险场所开放,户外人员应立即到安全的地方暂避;
2、学校停课,中小学校、幼儿园及托儿所应指派专人负责保护到校的学生和入园的儿童;
3、各有关部门做好防御工作。其它同暴雨橙色预警信号。第十二条 高温预警信号
高温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一)高温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或者已经升至35℃以上。防御措施:
1、户外或者高温条件下的作业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有关部门应采取措施,确保城市正常供水、供电。
(二)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至37℃以上。防御措施:
1、停止户外露天作业,企业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合理调整工作时间; 其它同高温橙色预警信号。
(三)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至40℃以上。防御措施:
1、各部门、单位采取紧急防暑降温保障措施; 其它同高温橙色预警信号。第十三条 寒冷预警信号
寒冷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表示。
(一)寒冷蓝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受北方冷空气影响,本市气温24小时内将要或已经降到10℃以下。防御措施:
1、市民要注意添衣保暖,并留意市气象台发布的最新降温信息
2、有关单位应采取一定的防寒措施,民政部门开放避寒场所;
(二)寒冷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受北方冷空气影响,本市最低气温24小时内将要或已经降到5℃以下。防御措施:
1、市民做好防寒保暖工作,有关部门根据应急预案采取必要防寒措施; 其它同寒冷蓝色预警信号。
(三)寒冷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 受北方冷空气影响,本市最低气温24小时内将要或已经降到0℃以下。防御措施:
1、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采取措施,预防可能出现的寒害; 其它同寒冷黄色预警信号。第十四条 大雾预警信号
大雾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一)大雾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1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浓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大于等于200米的浓雾且可能持续。防御措施:
1、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以及交通管理部门采取必要措施保证交通安全。
(二)大雾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6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的浓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大于等于50米的的浓雾且可能持续。防御措施:
1、浓雾使空气质量明显降低,市民需采取适当防护措施;
2、交通等有关部门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交通安全; 其它同大雾黄色预警信号。
(三)大雾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 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低于50米的强浓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低于50米的强浓雾且可能持续。防御措施:
1、机场暂停飞机起降,高速公路和轮渡暂时封闭或者停航;
2、各类机动交通工具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安全。第十五条 大风预警信号
大风(指除台风以外的大风,主要是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引起的大风或强对流天气引起的短时大风)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表示。
(一)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 24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6—7级,或阵风7—8级并可能持续。
防御措施:
1、有关市民和单位做好防风准备,注意市气象台发布的大风最新消息;
2、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
(二)大风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12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8—9级,或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
防御措施:
1、危险地带和危房居民以及船舶应到避风场所避风,通知户外作业人员停止作业;
2、切断霓虹灯招牌及危险的室外电源,临时避险场所开放;; 其它同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三)大风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6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阵风11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阵风11—12级并可能持续。
防御措施:
1、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加强值班,密切监视灾情,落实应对措施; 其它同大风黄色预警信号。第十六条 干旱预警信号
干旱预警信号分为四级,以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干旱预警信号因其特殊性,一般以信息快报或政府公告形式向有关部门和公众通告。雨季指每年的4-9月,旱季指每年的10月至下一年的3月。
(一)、干旱蓝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过去3个月降雨偏少,其中雨季3个月累计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偏少30%以上,旱季3个月累计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偏少50%以上,跨雨旱季3个月累计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偏少40%以上,有轻度旱情发生,且未来一段时间旱情持续; 防御措施:
1、市民应积极节水;
2、水务等有关部门应采取积极的节水、供水措施;
3、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密切关注市气象台的旱情报告;
(二)、干旱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过去6个月降雨偏少,其中雨季6个月累计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偏少30%以上,旱季6个月累计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偏少50%以上,跨雨旱季6个月累计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偏少40%以上,有中度旱情发生,且未来一段时间旱情持续; 防御措施:
1、水务部门采取必要措施,确保生活用水;
2、企业用水大户采取措施,减少耗水; 其它同干旱蓝色预警信号;
(三)、干旱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过去9个月,降雨严重不足,9个月累计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偏少30%以上,有重度旱情发生,且未来一段时间旱情持续; 防御措施:
1、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启动紧急抗旱措施;
2、气象部门适时进行人工增雨作业; 其它同干旱黄色预警信号;
(四)、干旱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含义:年累计降雨量较历年平均值偏少30%以上,且未来一段时间降雨仍将偏少,严重旱情将持续; 防御措施:
1、全社会和政府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确保基本用水、其它同干旱橙色预警信号; 第十七条 雷暴警告信号 图标:
含义: 2小时内可能受雷暴云团影响,并伴有雷电和较强的阵性降雨等天气现象;或者已经受雷暴云团影响,且可能持续。防御措施:
1、有关单位做好防雷电及可能发生的强对流天气的防范准备;
2、市民应尽量停留在安全地方;
3、停止各类户外易燃、易爆危险作业 第十八条 灰霾警告信号 图标:
含义:未来12小时内将出现能见度小于3000米的霾,持续时间可达6小时以上,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3000米的霾且可能持续。防御措施:
1、市民尽量不要到繁华街道或人群密集的户外场所;
2、有呼吸道疾病史的市民应采取必要防护措施;
第十九条 火险警告信号 图标:
含义:未来24小时,无降雨发生,平均空气相对湿度较低,湿度和风力条件有利燃烧,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较高。防御措施:
1、市民居家、外出注意防火;
2、消防及森林防火部门启动相应的预案;
第二十条 违反本规定,且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气象主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非法向社会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公众气象预报的;
(二)广播、电视、电信等媒体向社会传播非市气象台适时提供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公众气象预报的;
违反本规定,且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气象主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责令改正,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侵占、损毁或者未经批准擅自移动气象设施的;
(二)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从事危害气象探测环境活动的。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原《深圳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中规定预警信号同时废止。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由市气象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篇:冬季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冬季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一、暴雪预警信号
暴雪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一)暴雪蓝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12小时降雪量将达4毫米以上,或者已达4毫米且降雪可能持续,对交通及农业可能有影响。
预报用语:预计……(时间),……(地区)将出现大雪到暴雪。
(二)暴雪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12小时降雪量将达6毫米以上,或者已达6毫米且降雪可能持续。预报用语:预计……(时间),……(地区)将出现暴雪。
(三)暴雪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6小时降雪量将达1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毫米且降雪可能持续。预报用语:预计……(时间),……(地区)将出现大暴雪。
(四)暴雪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6小时降雪量将达15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5毫米且降雪可能持续。预报用语:预计……(时间),……(地区)将出现特大暴雪。
二、寒潮预警信号
寒潮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一)寒潮蓝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48小时最低气温将要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陆地平均风力可达5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平均风力达5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预报用语:预计……(时间),北京地区将出现寒潮天气,最低气温下降8℃以上,平均风力可达5级以上。
(二)寒潮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24小时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陆地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预报用语:预计……(时间),北京地区将出现强寒潮天气,最低气温下降10℃以上,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
(三)寒潮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24小时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2℃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陆地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12℃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并可能持续。预报用语:预计……(时间),北京地区将出现特强寒潮天气,最低气温下降12℃以上,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
(四)寒潮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 24小时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6℃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陆地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16℃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预报用语:预计……(时间),北京地区将出现极强寒潮天气,最低气温下降16℃以上,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
三、大风预警信号
大风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一)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24小时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7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6~7级,或者阵风7~8级并可能持续。
预报用语:预计……(时间),……(地区)将出现6级以上大风,阵风7级以上。
(二)大风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12小时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者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8~9级,或者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
预报用语:预计……(时间),……(地区)将出现8级以上大风,阵风9级以上。
(三)大风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6小时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者阵风11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者阵风11~12级并可能持续。
预报用语:预计……(时间),……(地区)将出现10级以上大风,阵风11级以上。
(四)大风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6小时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或者阵风13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12级以上,或者阵风13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预报用语:预计……(时间),……(地区)将出现12级以上大风,阵风13级以上。
四、大雾预警信号
大雾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一)大雾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12小时可能出现浓雾天气,能见度小于500米;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大于等于200米的雾并可能持续。
预报用语:预计……(时间),……(地区)将出现浓雾,能见度小于500米。
(二)大雾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6小时可能出现浓雾天气,能见度小于200米;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大于等于50米的雾并可能持续。
预报用语:预计……(时间),……(地区)将出现浓雾,能见度小于200米。
(三)大雾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2小时可能出现强浓雾天气,能见度小于50米;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并可能持续。
预报用语:预计……(时间),……(地区)将出现强浓雾,能见度小于50米。
五、霾预警信号
霾预警信号分为三级,以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一)霾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预计未来24小时内可能出现下列条件之一或实况已达到下列条件之一并可能持续:
(1)能见度小于3000米且相对湿度小于80%的霾。
(2)能见度小于3000米且相对湿度大于等于80%,PM2.5浓度大于115微克/立方米且小于等于150微克/立方米。
(3)能见度小于5000米,PM2.5浓度大于150微克/立方米且小于等于250微克/立方米。
预报用语:预计……(时间),……(地区)将出现中度霾,易形成中度空气污染。
(二)霾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预计未来24小时内可能出现下列条件之一或实况已达到下列条件之一并可能持续:
(1)能见度小于2000米且相对湿度小于80%的霾。
(2)能见度小于2000米且相对湿度大于等于80%,PM2.5浓度大于150微克/立方米且小于等于250微克/立方米。
(3)能见度小于5000米,PM2.5浓度大于250微克/立方米且小于等于500微克/立方米。
预报用语:预计……(时间),……(地区)将出现重度霾,易形成重度空气污染。
(三)霾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预计未来24小时内可能出现下列条件之一或实况已达到下列条件之一并可能持续:
(1)能见度小于1000米且相对湿度小于80%的霾。
(2)能见度小于1000米且相对湿度大于等于80%,PM2.5浓度大于250微克/立方米且小于等于500微克/立方米。
(3)能见度小于5000米,PM2.5浓度大于500微克/立方米。
预报用语:预计……(时间),……(地区)将出现严重霾,易形成严重空气污染。
六、道路结冰预警信号
道路结冰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一)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当路表温度低于0℃,出现雨雪,24小时内可能出现道路结冰,对交通有影响。
预报用语:预计……(时间),……(地区)将出现雨(雪),易形成道路结冰,对交通有影响。
(二)道路结冰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当路表温度低于0℃,出现冻雨或雨雪,6小时内可能出现道路结冰,对交通有较大影响。
预报用语:预计……(时间),……(地区)将出现冻雨(或雨、雪),易形成道路结冰,对交通有较大影响。
(三)道路结冰红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当路表温度低于0℃,出现冻雨或雨雪,2小时内可能出现或者已经出现道路结冰,对交通有很大影响。
预报用语:预计……(时间),……(地区)将出现冻雨(或雨、雪),易形成道路结冰,对交通有很大影响。
七、持续低温预警信号
持续低温预警信号分两级,分别以蓝色、黄色表示;在每年11月至第二年3月期间发布。
(一)持续低温蓝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预计未来可能出现下列条件之一或实况已达到下列条件之一并可能持续:
(1)连续三天平原地区日最低气温低于零下10℃;
(2)连续三天平原地区日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气候平均值)偏低5℃及以上。
预报用语:预计……(时间),……(地区)将出现持续低温天气,日最低气温低于零下10℃(或日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5℃及以上)。
(二)持续低温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预计未来可能出现下列条件之一或实况已达到下列条件之一并可能持续:
(1)连续三天平原地区日最低气温低于零下12℃;
(2)连续三天平原地区日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气候平均值)偏低7℃及以上。
预报用语:预计……(时间),……(地区)将出现持续低温天气,日最低气温低于零下12℃(或日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7℃及以上)。
八、电线积冰预警信号
电线积冰预警信号分两级,分别以黄色、橙色表示。
(一)电线积冰黄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出现降雪、雾凇、雨凇等天气后遇低温出现电线积冰,预计未来24小时仍将持续。
预报用语:预计……(时间),……(地区)将出现电线积冰。
(二)电线积冰橙色预警信号
图标: 标准:出现降雪、雾凇、雨凇等天气后遇低温出现严重电线积冰,预计未来24小时仍将持续,可能对电网有影响。
预报用语:预计……(时间),……(地区)将出现电线积冰,可能对电网有影响。
第四篇:池州气象预警预报竞赛试题1
(一)填空题
1、用运动学方法预报气压系统的移动,槽向变压(梯度)方向移动,椭圆形高压的移向介于变压(升度)方向和系统的长轴之间。
2、东北冷涡天气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因为冷涡在发展阶段,其温压场结构并不完全对称,所以它的(西部)常有冷空气不断补充南下,在地面图上则常常表现为一条副冷锋南移,有利于冷涡的西、西南、南到东南部位发生(雷阵雨)天气。
3、暴雨落区预报主要考虑的部分指标是:(1)对流不稳定指数,(K>=35)区。(2)低空急流(辐合)与高空急流辐散重叠区。
4、锋面理论认为:锋面的产生可以由不同的动力过程引起,因而在大气中会出现不同的锋面,如(高空锋)、低空锋、(准静止锋)以及其它不同类型的锋面。
5、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识。
6、大风指气象站在定时天气观测时次任意一次观测到(2)分钟或有自记气象仪器任意(10)分钟记录到的平均风力达到6级(10.8)米/秒或以上,或者瞬时风力大于等于17米/秒;
7、强风暴(如飑线)出现在强的(对流层中高层悬垂回波),对流层中层(界弱回波)、下层(勾状回波)的环境中。
8、多普勒天气雷达主要由(雷达数据采集系统RDA)、(雷达产品生 成器RPG)和主用户终端PUP三大部分构成。
9、我国多普勒天气雷达的观测方式主要采用(体扫描)方式,目前的体扫方式有三种,分别是(VCP11)、VCP21和VCP31。
10、根据雷达回波形态,可以将对流风暴分为(普通单体风暴)、(多单体风暴)、超级单体风暴和(飑线)。
11、地面锋线总是在高空锋区的_________一侧。答案:暖区
12、根据热成风关系,地转风随高度逆转时,气层中有__________平流。答案:冷
13、应用天气系统的外推法时,应注意只有当大气运动处于相对______________的状态时可用。答案:稳定
14、根据平均温度平流的作用,地面气旋和反气旋中心是沿______________方向移动的。答案:热成风
15、寒潮中期预报的关键系统是两个大洋上的______________。答案:暖性高压脊
二、选择题
1、在制作暴雨预报时,分析垂直运动方面重点考虑哪一层等压面(C)。A、地面 B、850hPa C、700hPa D、500hPa
2、高空西风急流是指(a)的西风大槽前的西风急流。A、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下部 B、对流层上部 C、平流层下部 D、对流层中部
3、副热带高压是一个动力性高压,它控制的范围内是比较均匀的()气团,大气基本为()状态,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a)
A、暖、正压 B、暖、斜压 C、冷、正压 D、冷、斜压
4、积云垂直输送的结果会产生两个明显的作用,一是使对流层中上部(),这有利于台风高层暖心的发展;同时使对流层下部()。这反过来又抑止了积云对流的进一步发展。(b)A.变冷变干、变湿变暖 B.变干变暖、变湿变冷 C.变干变冷、变湿变暖 D.变湿变暖、变冷变干
5、锋区(锋面)是两个(a)不同的气团之间的过渡区。A.密度 B.温度 C.性质
6、控制大气环流的最主要因子是太阳辐射、(c)、地表非均匀(海陆与地形)与地面摩擦。
A.地面长波辐射 B.地球引力 C.地球自转
7、涡度是表征空气运动旋转(a)的物理量,正涡度反映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运动。
A.强度与方向 B.强度 C.方向
8、影响大气运动的有气压梯度力、(c)、摩擦力、地转偏向力、惯性 离心力。
A.重力 B.科氏力 C.引力
9、新一代天气雷达能够测量降水粒子(b)A.水平速度 B.径向速度 C.垂直速度 D.速度
10、暴雨橙色预警信号是指:(a)降水量将达50mm以上,或已达50mm以上降雨可能持续持续。
A.3h B.6h C.12h D.24h
11、下列哪个不是多普勒天气雷达的主要应用领域(a)。A、沙尘暴的探测和预警 B、强对流的探测和预警 C、降水估计
D、改进数值预报模式的初值场
12、蒲氏风力中6级风的平均风速是(d)m/s。
A.13.0~15.0 B.8.0~10.7 C.9.0~12.1 D.D.10.8-13.8
13、南亚高压是北半球夏季(a)hPa层上最强大最稳定的控制性环流系统。
A.100 B.300 C.500 D.700
14、在制作暴雨预报时,分析垂直运动方面重点考虑哪一层等压面(C)。A、地面 B、850hPa C、700hPa D、500hPa
15、高空西风急流是指(a)的西风大槽前的西风急流。A、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下部 B、对流层上部 C、平流层下部 D、对流层中部
16、副热带高压是一个动力性高压,它控制的范围内是比较均匀的()气团,大气基本为()状态,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a)
A、暖、正压 B、暖、斜压 C、冷、正压 D、冷、斜压
17、积云垂直输送的结果会产生两个明显的作用,一是使对流层中上部(),这有利于台风高层暖心的发展;同时使对流层下部()。这反过来又抑止了积云对流的进一步发展。(b)E.变冷变干、变湿变暖 F.变干变暖、变湿变冷 G.变干变冷、变湿变暖 H.变湿变暖、变冷变干
18、锋区(锋面)是两个(a)不同的气团之间的过渡区。A.密度 B.温度 C.性质
19、控制大气环流的最主要因子是太阳辐射、(c)、地表非均匀(海陆与地形)与地面摩擦。
A.地面长波辐射 B.地球引力 C.地球自转
20、涡度是表征空气运动旋转(a)的物理量,正涡度反映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运动。
A.强度与方向 B.强度 C.方向 21.急流是指一股强而窄的气流带,急流中心最大风速在对流层的上部必须大于等于
,它的水平切变量级为每百千米,垂直切变量级为每千米。
A.12m∕s 10m∕s 1~5m∕s B.15m∕s 5m∕s 1~5m∕s C.20m∕s 15m∕s 5~10m∕s D.30m∕s 5m∕s 5~10m∕s
22.在地球大气中的传播是卫星对地遥感探测的基础。
A.反射 B.发射 C.电磁辐射 D.散射
23.在卫星红外遥感中,主要选用 通道探测表面特征。A.大气CO2吸收带 B.水汽吸收带 C.大气窗区 D.臭氧吸收带 24.云图
上
常
见的云
型
和
云
系有。A.B.C.锋面云带、气旋云系、盾状云系、云团、逗点状云、云线 D.25.雷达定量估计降水的误差主要是因为。A.Z-I关系不稳定 B.计算方法精度低 C.单部雷达探测范围有限 D.雷达难于精确测量参数
三、多项选择题
1、强对流云团一般是在一定的大尺度背景的天气系统中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在我国中纬度地区这些天气系统的云系主要变现为(abd)A.锋面切变云系 B.低涡云系 C.暖锋云系 D.冷锋低槽云系
2、台风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abd)
A.海面水温在26~27℃以上 B.初始扰动 C.一定的非地转偏向力 D.对流层风速垂直切变小
3、大气环流的季节性突变在以两个下时间(ad): A 6月 B.3月 C.9月 D.10月
4、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的热带和副热带天气系统有:(ABCEF)。A、西太平洋副高 B、大陆副高 C、ITCZ D、东亚大槽 E、东** F、台风 G、西南涡
5、强对流云团一般是在一定的大尺度背景的天气系统中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在我国中纬度地区这些天气系统的云系主要变现为(abd)A.锋面切变云系 B.低涡云系 C.暖锋云系 D.冷锋低槽云系
6、台风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abd)
A.海面水温在26~27℃以上 B.初始扰动 C.一定的非地转偏向力 D.对流层风速垂直切变小
7、大气环流的季节性突变在以两个下时间(ad): A 6月 B.3月 C.9月 D.10月
8、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的热带和副热带天气系统有:(ABCEF)。A、西太平洋副高 B、大陆副高 C、ITCZ D、东亚大槽 E、东** F、台风 G、西南涡
9、气象灾害有何特点?(ABCD)A出现次数最多;B发生范围最大;C危害面最广;D造成的损失最严重。
10、下列哪些属于气象衍生灾害?(ABC)A洪涝灾害;B地质灾害;C森林火灾;D干旱。
四、判断题
1.气压梯度力是指作用于单位体积、单位面积气块上的净压力。(错)2.在温带形成和活动的气旋和反气旋,大都是锋面气旋与冷性反气旋。(对)10.强沙尘暴是指大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非常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50米的天气现象。(错)3.《中国气象局关于发展现代气象业务的意见》中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到2010年初步建成功能比较完备的综合气象服务平台,使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覆盖率达到85%以上,常规气象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0%以上,气象服务公众满意度达到86%以上。(对)4.地理学上把67.5°N以北和67.5°S以南的地区称为极地。(错)5.霜冻按其形成的原因分为:平流霜冻、辐射霜冻和平流—辐射霜冻。(对)
第五篇:突发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
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
突发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为保证突发性气象灾害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建立规范的突发性气象灾害应急工作流程,形成反应迅速、处置高效的应对机制,全面提高应对突发性气象灾害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避免或者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性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
1.2.1坚持以人为本、防灾与抗灾并举、预防为主的原则。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为园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为突发性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减少由突发性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1.2.2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部门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原则。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做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形成应急合力,共同做好突发性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和服务工作。
1.2.3坚持依法管理、规范管理的原则。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突发性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工作,使应对突发突发性气象灾害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1.2.4坚持快速反应、协同应对的原则。加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作用,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1.2.5坚持依靠科技、提高素质的原则。加强气象灾害科学技术研究和技术园,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全面提高突发性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加强气象灾害科普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突发性气象灾害的综合素质。
1.3 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等法律、法规及省市有关文件的规定,制定本预案。
1.4 适用范围
1.4.1突发性气象灾害,是指由于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道路结冰等天气气候事件影响,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突发性财产损失和突发性社会影响涉及公共安全的气象灾害。
1.4.2与气象条件相关的有毒大气成分扩散、传染病流行等公共安全事件。
1.4.3本预案适用于经济园区管辖区域内的突发性气象灾害(含与气象条件相关的公共安全事件,下同)监测、预测预报、预警、预防和减灾、救助等应急工作。
2.组织指挥机构
根据工作需要,成立园区突发性气象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由园区管委会分管气象的领导任组长,各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下设应急办公室,办公室工作由管委会办公室负责,各单位应当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突发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工作。
2.1.1职责
(1)气象主管机构职责
负责灾害性天气、气候的监测、预报预测、警报的发布,并及时有效的提供气象服务信息;为园区管理委员会启动和终止突发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组织气象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组织开展气象及衍生灾害的部门联合会商和气象信息共享工作;负责气象灾害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估、审核和上报工作;组织实施增雨(雪)、消雾、防雹、防霜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具体协调处理在实施突发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中的有关问题;承担其他应急预案中规定的相应职责;完成园区管理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2)相关部门职责
办公室:负责园区突发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中的有关问题协调工作。
水务公司:负责提供园区境内河流、水域、水库发布信息,负责提供水文监测资料及预报预警信息,负责提供旱涝灾害等灾情影响分布息,当气象灾害发生时,负责组织实施河流、水库等防汛防洪工程设施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工薪办:负责做好突发性气象灾害工作中公务人员的奖励、惩戒,确保防灾、救灾工作顺利有保障。
通信:保障各种气象信息传递和报送的通信线路畅通。
供电所:负责协调电力企业维护电网的正常供电,保证突发性气象灾害信息传递、报送和突发性气象灾害发生现场气象服务工作的电力供应保障。
国土分局:负责提供园区境内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图,根据气象条件提供地质灾害发生概率等级预报信息,提出相关人员、财产等规避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置方案。
环保分局:负责灾区内饮用水源的安全监测,确保广大群众饮用水安全。
社发局:负责救灾物资的捐赠,灾区疾病预防监控和医疗救护等工作。
安监分局:负责突发性气象灾害的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及责任认定工作。
财政分局:做好突发性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气象服务应急资金以及应急拨款的准备。经贸局:负责突发性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同时,做好突发性灾害的调查、核实、统计及上报。
城管分局:根据灾情需要,履行防火安全监管作用,共同做好救灾工作。
公安分局:负责做好因气象灾害引发的各类刑事或治安案件的发生,维护社会治安稳定。3预警和预防机制
3.1预警预防行动
上级气象部门根据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测、警报信息,对可能发生突发性气象灾害的情况,立即进行相关工作部署,并上报本级人民政府。
3.2预警支持系统
(1)建立和完善以灾害性天气监测、气象预报分析处理、气象信息传输、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和突发性气象灾害信息综合加工处理为主体的突发性气象灾害预警系统,提高突发性气象灾害预警能力。
(2)建立突发性气象灾害信息综合收集评估系统,为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建立和完善气象防灾减灾综合信息平台,实现突发性气象灾害信息资源共享。4预警级别的确定
根据中国气象局《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规定,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5预警信号发布标准
各类气象灾害天气预警信号发布标准根据中国气象局《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规定进行发布。
5.1暴雨预警信号 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暴雨蓝色标准: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暴雨黄色标准: 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暴雨橙色标准: 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暴雨红色标准: 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5.2暴雪预警信号 暴雪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暴雪蓝色标准: 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4毫米以上,或者已达4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影响。暴雪黄色标准: 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6毫米以上,或者已达6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影响。暴雪橙色标准: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或者已经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较大影响。暴雪红色标准: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5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5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或者已经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较大影响。
5.3寒潮预警信号 寒潮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寒潮蓝色标准: 48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陆地平均风力可达5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平均风力达5级以上,并可能持续。寒潮黄色标准: 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陆地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并可能持续。寒潮橙色标准: 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2℃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陆地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12℃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并可能持续。寒潮红色标准: 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6℃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陆地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16℃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5.4大风预警信号 大风(除台风外)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大风蓝色标准:24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7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6~7级,或者阵风7~8级并可能持续。大风黄色标准:12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者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8~9级,或者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大风橙色标准:6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级以上,或者阵风11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10~11级,或者阵风11~12级并可能持续。大风红色标准:6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2级以上,或者阵风13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12级以上,或者阵风13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5.5沙尘暴预警信号 沙尘暴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沙尘暴黄色标准: 12小时内可能出现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1000米),或者已经出现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沙尘暴橙色标准:6小时内可能出现强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500米),或者已经出现强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沙尘暴红色标准:6小时内可能出现特强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50米),或者已经出现特强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
5.6高温预警信号 高温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高温黄色标准: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将在35℃以上。高温橙色标准: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高温红色标准: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
5.7干旱预警信号 干旱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干旱指标等级划分,以国家标准《气象干旱等级》(GB/T20481-2006)中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为标准。干旱橙色标准:预计未来一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重旱(气象干旱为25~50年一遇),或者某一县(区)有40%以上的农作物受旱。干旱红色标准:预计未来一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特旱(气象干旱为50年以上一遇),或者某一县(区)有60%以上的农作物受旱。
5.8雷电预警信号 雷电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雷电黄色标准:6小时内可能发生雷电活动,可能会造成雷电灾害事故。雷电橙色标准:2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很大,或者已经受雷电活动影响,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比较大。雷电红色标准:2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非常大,或者已经有强烈的雷电活动发生,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非常大。
5.9冰雹预警信号 冰雹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冰雹橙色标准:6小时内可能出现冰雹天气,并可能造成雹灾。冰雹红色标准:2小时内出现冰雹可能性极大,并可能造成重雹灾。
5.10霜冻预警信号 霜冻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表示。霜冻蓝色标准:48小时内地面最低温度将要下降到0℃以下,对农业将产生影响,或者已经降到0℃以下,对农业已经产生影响,并可能持续。霜冻黄色标准:24小时内地面最低温度将要下降到零下3℃以下,对农业将产生严重影响,或者已经降到零下3℃以下,对农业已经产生严重影响,并可能持续。霜冻橙色标准:24小时内地面最低温度将要下降到零下5℃以下,对农业将产生严重影响,或者已经降到零下5℃以下,对农业已经产生严重影响,并将持续。
5.11大雾预警信号 大雾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大雾黄色标准:1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大于等于200米的雾并将持续。大雾橙色标准:6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大于等于50米的雾并将持续。大雾红色标准: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雾并将持续。
5.12霾预警信号 霾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黄色、橙色表示。霾黄色标准:1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3000米的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3000米的霾且可能 持续。霾橙色标准:6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2000米的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2000米的霾且可能持续。
5.13道路结冰预警信号 道路结冰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道路结冰黄色标准:当路表温度低于0℃,出现降水,12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有影响的道路结冰。道路结冰橙色标准:当路表温度低于0℃,出现降水,6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有较大影响的道路结冰。道路结冰红色标准:当路表温度低于0℃,出现降水,2小时内可能出现或者已经出现对交通有很大影响的道路结冰。
6应急预案启动和响应。
6.1应急预案启动
在园区域内,根据发生或可能发生达到气象灾害预警标准时,园区气象突发性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向上级应急指挥中心、气象突发性气象灾害应急办公室报告有关情况。
6.2应急响应
6.2.1、突发性气象灾害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启动突发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后,应当按照以下应急程序做好应急响应:
——各单位和各岗位应急人员全部到位,实现24小时主要负责人领班制度,全程跟踪灾害性天气的发展、变化情况。
——园区主动加强与上级气象局所属气象业务单位进行天气会商,做好突发性气象灾害的跟踪预报、预测警报服务工作;
——灾害发生后,园区应当迅速调派应急队伍,进入抗灾现场,做好相关的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和现场气象服务等工作;
——园区应当根据灾情发展情况适时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根据应急工作需要,各业务岗位按照职责做好实时监测、加密观测、滚动预报、跟
踪服务。
6.2.2应当按照有关发布规定及时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电话、网络等方式向社会发布突发性灾害性天气气候预报预测、警报信息。
6.3信息共享和处理
突发性气象灾害信息的报送和处理,应当快速、准确、详实,重要信息应当立即上报,因客观原因一时难以准确掌握的信息,应当及时报告基本情况,同时抓紧了解情况,随后补报详情。
6.4应急通信方式
应当保证24小时通信畅通,并将值守电话和辅助通信方式向上级气象主管机构报告。
6.5新闻发布
突发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启动后,应当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应当按照有关发布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突发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等信息。
6.6应急结束
突发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的终止,由园区根据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趋势信息和灾情发展情况,决定是否终止突发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园区突发性气象灾害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应当向上级气象局报告。
7.后期处置
7.1突发性气象灾害成因分析
园区应当组织人员对突发性气象灾害成因进行分析,及时进行灾害性天气预报、预测技术总结和服务情况、效果分析并报上级人民政府。
7.2灾害保险证明
园区应当主动为保险机构办理受灾人员和财产的保险理赔事项提供准确的灾情信息证明。8 应急保障
8.1通信与装备保障
8.1.1以现有的气象通信网为主体,建立跨部门、跨地区,有线和无线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稳定可靠的气象信息通信系统。
8.1.2建立反应快速、灵活机动的突发性气象灾害应急通信系统,确保应急期间通信畅通。
8.1.3加强对重要通信设施传输线路和技术装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养护,配备备份系统,建立健全紧急保障措施。
8.2宣传、培训、演习
8.2.1园区应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纸等各种媒体,加大对防御突发性气象灾害的宣传。
8.2.2园区应当对本级应急工作人员进行应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组织开展突发性气象灾害应急演习。
9附则
9.1奖励与责任追究
对在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气象灾害应急事件重要情况或在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应急处置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9.2预案管理
本预案由园区管委会制定,将根据气象防灾减灾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进行修订。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