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榆林市第二十小学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榆林市第二十小学扶贫工作计划
为贯彻落实《榆阳区教育局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计划》通知的精神,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扶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扶贫先扶智、彻底斩断贫困链条的总体思路,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以提升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水平、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就学为首要工作任务,以加强贫困生资助力度、确保适龄学生全部入学为主要工作措施,通过教育提升我校贫困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二、具体工作
1.切实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零收费”政策。
对就读我校的建档立卡的家庭进行登记上报,保证上级的贫困学生补助全额准确的落实到位,让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能够安心读书、读得起书,坚决杜绝乱收费和推荐教辅资料的行为。
2.切实做好贫困救助工作。学校要积极争取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多渠道筹集贫困生资助资金。积极推动社会力量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帮扶贫困学生,减少因学返贫现象发生,要认真遴选贫困户贫困学生受助对象,积极和公益部门联系落实救助政策。
3.切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导处要积极落实政策。狠抓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控辍保学工作,要通过定期家访及召开家校联谊会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规劝辍学学生重新返校,切实控制我校的辍学率。
4.切实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要抢抓国家、省、区上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和扶持资金,该善我校基础设施条件。
5.切实保证资助资金落实到位。对于区财政拨付贫困学生资助金,及时精准发放到学生手里,德育处要教育学生不要购买三无食品,财务室要对各班“零收费”政策的落实情况定期教学督查审核。
6.切实建立健全精准扶贫档案台账。要在认真调研、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建立贫困生的资料数据库、贫困家庭劳动力数据库,使每一个贫困家庭、每一个贫困生都要有相应的信息资料,确保不漏一个贫困生,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管理,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种教育扶贫资源的作用,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稳步实施。
三、组织保障
教育扶贫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全体教职工要与广大学生家长加强沟通协调,促进教育扶贫工作有效开展。因此我校成立了扶贫工作实施领导小组组织开展此项工作:
脱贫攻坚领导小组: 组
长: 曹爱兰(校长)副组长: 朱波(副校长)王艳(副校长)
田波(工会主席)成员:余秒飞
蒋彦飞
李倩
各班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余秒飞负责日常事务。
四、工作要求
1.明确分工,全员参与。按照上级要求,我校实行了全体职工划片包抓负责制,校长为总负责,召开教职工会议,具体分配任务,全体教职工分片进村入户调查问询,摸清我校义务教育阶段就读的所有贫困户学生,并登记造册,清理建档。
2.强化宣传,加强引导。学校安排班主任充分利用公开信、微信、qq群、校园广播、板报等各种载体,宣传教育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帮扶内容和典型事迹等,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关爱贫困学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重教兴学、扶贫助学的传统美德,让重视教育、捐资助学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3.相互协助,靠实责任。为了确保我校的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扎实推进并取得实效,分配给各个处室的工作任务要不折不扣的认真完成,做到责任到人。同时要积极配合教育局及东坝办事处落实各项精准扶贫惠农工作。
榆林市第二十小学
2017.5
第二篇:榆林市第二十小学精准扶贫宣传方案(推荐)
榆林市第二十小学精准扶贫宣传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新时期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更好地把中央和省、市、区扶贫开发的政策精神宣传好,展示我校精准扶贫开发的新成果,营造学校上下合力扶贫攻坚,特制定如下宣传工作方案。
一、工作思路
紧紧围绕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市、区扶贫工作要求以及全区扶贫工作重点,切实加大宣传力度,确保扶贫宣传报道工作有重点、有亮点、有特点,进一步增强精准扶贫工作的影响力,加快推进全区脱贫致富的步伐,努力形成扶真贫、真扶贫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宣传重点
1.做好学校扶贫工作会议、主题活动宣传报道。根据上级部门的文件精神及时做好对内对外动态宣传,从不同角度宣传我校扶贫工作中的新机制、新举措、新进展。
2.做好扶贫政策宣传报道。学校充分利用电子屏、公开信、微信、qq群、校园广播、板报等各种载体,宣传教育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帮扶内容和典型事迹等,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关爱贫困学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重教兴学、扶贫助学的传统美德,让重视教育、捐资助学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三、主要任务
(一)做好扶志工作,强化励志教育
要针对贫困贫困家庭学生广泛开展励志教育活动,勉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毅力,树立学生自立自信自强的坚定信念,教育学生正确面对家庭贫困和人生挫折,激发和唤醒学生内动力,让学生清醒认识到学习是走出贫困、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
(二)做好扶行工作,注重品行教育
要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精髓内化于学生心灵,外化于学生行动。要广泛开展“八礼四仪”、“八大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并将其制度化、常态化,教育学生讲规矩,知文明,懂礼仪。要大力开展“学法、知法、守法”教育活动,定期开展法制教育第一课活动,全面普及“七五”普法相关知识,特别要针对贫困乡镇学校、贫困家庭学生进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增强守法观念。
(三)做好扶智工作,加强教学管理
建立学困生档案,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计划,帮助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取得较好的学业成绩。要加强贫困家庭的教育常规管理,定期开展家纺活动,推进家校精细管理,打造精品学校。要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坚定“改革永远在路上”的课改信念,树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改理念,确立“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让自主管理、自主学习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主动力,让课堂教学成为提升贫困家庭教育质量、提高贫困家庭学生和学困生综合素质的主阵地。
(四)做好扶困工作,完善资助体系
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零收费”政策,做到应免尽免,应补尽补。学校要做好以学籍为基础的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落实相关资助政策,并以建档立卡的形式,切实提高学生资助信息化管理水平,做到应助尽助,精准资助。要充分利用慈善基金、社会捐助资金等活动,加大对家庭经济突出困难学生资助力度,确保其顺利完成学业。
(五)做好扶心工作,抓实控辍保学
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完善控辍保学机制,保证没有一个孩子失学、辍学,以健全的体制和博大的爱心,维护适龄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利。
四、组织领导
宣传组组长:曹爱兰(校长)
宣传组副组长:朱波(副校长)王艳(副校长)田波(工会主席)宣传组成员:余秒飞
蒋彦飞
李倩
各班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余秒飞负责日常事务,所有工作人员做好全校扶贫宣传报道工作,切实形成全区上下扶贫宣传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榆林市第二十小学
2017.5
第三篇:榆林市第七小学精准扶贫宣传方案
榆林市第七小学精准扶贫宣传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精准扶贫工作有关要求,坚决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精准脱贫大决战,尽力为我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精神动力,市七小特制定如下宣传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教育局决策部署,聚焦“六个精准”总体要求,充分运用各种有效方式和载体,广泛深入开展精准脱贫思想教育和精准扶贫宣传工作,凝聚社会力量,形成思想共识,进一步坚定广大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和参与扶贫开发的良好氛围。
二、宣传重点
1、宣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宣传我区贯彻落实总书记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2、大力宣传我区精准扶贫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和模范。宣传全区广大干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工作成效和先进事迹,宣传贫困乡镇、贫困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及社会帮扶、扶贫济困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坚持扶贫先扶志,把精准扶贫典型事迹的宣传融入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4、打造特色鲜明的扶贫文化。注重用文化的手段,采取文学、文艺节目等形式宣传精准扶贫政策、成效和经验,引导贫困家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育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创业精神,激发干事创业激情,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三、宣传安排
(一)思想引导
帮扶脱贫必须从思想上入手,提振贫困群众“精气神”。以 “一对一”、“面对面”的思想教育方式,进村入户,做好贫困生家庭脱贫致富工作,激发群众主动脱贫意愿,消除贫困群众单纯依靠政府资助的“等靠要”思想,制定切合实际的帮扶措施,使贫困生家庭看到希望,提振脱贫信心和勇气,让贫困群众真正参与扶贫开发,形成政府主动帮扶、贫困群众实干的扶贫开发局面。
(二)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健全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引导全体教师和党员加入志愿服务组织,规范鼓励志愿服务行为。建立健全送文化、送科技活动长效机制,把活动与精准扶贫、志愿服务有机结合,提高贫困生家庭群众的文化素质。积极组织开展政策宣传、文明劝导、扶贫帮困等公益活动,为贫困生家庭群众提供多元化、人性化、精细化服务,于细微处解民忧、办实事。
(三)开展各类典型引领活动。
选树一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家长和事迹,组织推荐评选“十佳道德模范”、“我推荐、我评选好家长”、美德少年、精神文明建设“两创五争”等活动,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通过普及道德理念、讲述道德故事、弘扬道德精神、展示道德力量等方式,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倡导扶贫济困的社会风尚。
(四)舆论引导
要切实做好精准扶贫舆论引导工作,集中发挥好各类宣传资源的作用,把握时间节点,创新宣传方式,突出宣传重点,采取多种形式,构建多角度、全方位、广覆盖的宣传格局,以舆论引领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在校园电子屏循环播放励志宣传标语,并经常更新。在校园大门口制作两幅精准扶贫宣传广告牌。通过家长会议,家校通、qq群、微信群、校园网等,及时、全面、准确地传达扶贫政策。全面宣传报道我校精准扶贫的思路、举措和成效。同时,利用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精准发布信息,扩大精准扶贫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
四、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宣传领导组: 组 长:张培军 副组长:贾世荣
组 员: 高志军 蔡世东 刘兴林 耿元元 杜秀成榆林市第七小学 2018年3月3日
第四篇:榆林市第七小学精准扶贫工作措施(共)
市七小落实教育精准扶贫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支部书记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专人办公。召开专题会议,统筹协调贫困学生资助、教育设备、师资和就学安排等多项工作。
二、强化政策宣传。为了及时准确地宣传教育精准扶贫资助政策,采取了四条措施:一是通过媒体宣传。拟定有关文件和公告,在校园网、微信群、qq等媒体发布信息。二是通过会议宣传。充分利用教职工会、家长会等相关会议宣传,传达会议精神,让学生家长群众及时全面地了解资助政策,并通过家校通反馈资助信息。三是发放宣传资料。印发了《榆林市教育脱贫精准资助政策》、《教育惠民政策明白卡》、《致建档立卡学生家长的一份公开信》,通过教师发放到学生,通过学生发放给家长。四是畅通咨询渠道。设立了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热线电话09123531872,并向社会广泛公布,同时,学校领导耐心接访家长群众,准确解答政策,资助政策基本实现了家喻户晓。
三、及时落实资金。一是及时发放教育精准扶贫资金。二是直接免除建档立卡户、低保户、特困户、残疾贫困生一切费用。三是及时划拨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四是严格审核、评定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寄宿生生活补助,发放受助金。
四、妥善安排就学。
五、组织教师帮教。青年教师分期分批到骨干学校跟岗学习,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第五篇: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精准扶贫工作计划
精准扶贫工作计划(一)
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xx”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市扶贫系统必须紧紧围绕减贫增收这个核心,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xx届X中、X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以产业扶贫为总抓手,大力实施扶贫开发“三步走”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减贫摘帽”第一民生工程,全面完成“xx”扶贫开发规划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全市减少农村贫困人口XXX万人以上,实现道真自治县和全市XXX个以上贫困乡镇“减贫摘帽”。围绕“乡有主导产业、户有脱贫项目、人有增收技能”的目标,加快推进产业扶贫进程。全面落实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制度,构建形成运行规范、监管严谨、充满活力的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切实做到精准扶贫、阳光扶贫、公正扶贫和廉洁扶贫。重点工作:
一、以机制创新为动力,深入推进“四大改革”
着力破除扶贫攻坚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xx〕25号)及《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黔党办发〔20xx〕23号),制定出台《关于实施扶贫开发“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编制规划、创新机制、先行先试、探索路子,在同步小康中当先锋、打头阵、作表率。
1.创新精准扶贫分类指导机制。完成贫困村、贫困户帮扶信息更新,建成运行精准扶贫信息平台。针对建档立卡扶贫对象,逐户找准发展思路,制定帮扶措施,在产业扶贫、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确保实现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基础设施建设“六个到村到户”。
2.创新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机制。按照目标、任务、资金和权责“四到县”要求,全面落实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制度。全面规范扶贫项目工作流程,严格执行“乡镇申报、县级审批、乡村实施、乡镇初检、县级验收、乡级报账”工作机制。
3.创新金融扶贫服务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创新小额信贷到户扶贫形式,对建档立卡扶贫对象,通过贴息帮扶支农再贷款,探索解决贫困户担保难、贷款难、贷款成本高的问题。认真抓好世界银行扶贫贷款项目的启动和实施,继续推进农村扶贫小额保险试点工作。
4.改进扶贫开发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考核评价办法,把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提高、贫困人口数量减少、扶贫开发精准度和“六个到村到户”作为主要考核评价指标,注重“减贫摘帽”、贫困乡镇发生率与同步小康、目标考核指标相衔接,建立健全扶贫开发结对帮扶与同步小康驻村帮扶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促使扶贫开发成效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二、以脱贫致富为核心,加快拓展“八大行动”
扶贫开发是贫困地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保障改善民生的关键举措。各级扶贫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创新思路方法,加大扶持力度,注重精准发力,坚持整体推进与精准到户、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各方支持与自身奋斗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加快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1.在思想先导上拓展新高度。认真贯彻落实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与扶贫工作的关系,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判断部署上来,全面认识新常态、准确把握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既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抓住用好新常态蕴含的扶贫新机遇,又要高度重视扶贫开发面临的新挑战,进一步深化拓展新常态下对扶贫攻坚的新认识、新理念、新举措、新作风。
2.在减贫摘帽上拓展新成就。大力实施扶贫开发“三步走”发展战略,加大争取投入和扶持力度,整合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资金,全年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力争增长XX%以上。适时启动“十三五”扶贫规划编制工作,大力实施重点区域、重大民生事项和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武陵山、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全力加强对道真县“减贫摘帽”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确保“收官之作”收得精彩、收得圆满,全面完成重点县“减贫摘帽”。到20xx年底,确保全市4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XXX个以上贫困乡镇实现“减贫摘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XXX万人以内。
3.在产业扶贫上拓展新水平。围绕全市产业区域布局和产业扶贫专项规划,大力扶持发展核桃、中药材、草地畜牧业、特色茶叶、商品蔬菜等八大优势扶贫产业,加快“中部蔬菜、干鲜果产业带,西部竹业、高粱产业带,东部茶粮烟产业带,东北部草地畜牧业和茶果烟产业带”的山区扶贫产业示范区建设。巩固提升9个扶贫产业园区,建立完善贫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广“农业扶贫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扶贫项目实施效率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4.在结对帮扶上拓展新境界。坚持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推进区域开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用好建档立卡成果,发挥驻村帮扶干部作用,因地制宜发展贫困地区特色经济。健全完善扶贫开发结对帮扶与同步小康驻村帮扶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实行“领导挂点、部门挂乡、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扶贫工作责任制,市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分别挂点联系4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市直机关部门挂帮一类重点乡镇,省、市、县、乡干部驻村,县(区、市)领导干部联户,切实提高扶贫开发的精准度。
5.在社会扶贫上拓展新成效。认真做好上海对口帮扶遵义工作,实施对口帮扶项目XXX个,完成投资5XXX万元,重点向美丽乡村、产业发展、社会事业、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倾斜。大力推动帮扶工作向合作发展延伸,推进双方在教育、医疗、人才、金融、文化旅游、农副产品展示展销等方面的合作,推动产业转移、园区共建取得更大成果。积极筹备在上海召开沪遵对口帮扶第三次联席会议。进一步整合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省级“集团帮扶”的项目资源,进一步动员市级部门深化拓展“集团帮扶”的载体。大力支持集团帮扶乡镇改善基础设施、发展扶贫产业、改善民生事项,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不摘帽、不脱钩”。积极落实社会扶贫支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认真组织开展“10.17”扶贫日系列活动。
6.在就业扶贫上拓展新实践。围绕“四化同步”目标和教育“9+3”计划,继续推进“雨露计划1户1人”培训,采取职业教育进校区、进工厂,农业实用技术进基地、进园区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展开展农民职业化教育培训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逐步使每个贫困农户至少有1名劳动力掌握1-2门适用技术,逐步实现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培训全覆盖。20xx年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XXX万人(次),完成“雨露计划”培训39XXX人,完成各级各类贫困地区干部培训1XXX人。
7.在队伍建设上拓展新风貌。按照市委提出“抓党建就是抓关键,抓作风就是抓重点”的要求,以“提高队伍素质,服务精准扶贫,打造标杆团队”为核心,深入践行“一切为了贫困群众”理念,努力建设一支“党性强、作风正、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扶贫干部队伍。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深入践行“三严三实”,把抓领导、抓关键、抓载体作为扶贫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做到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促进转职能、转作风。深入开展“四型”机关党组织建设,积极创新支部活动内容和载体,在市扶贫办机关创新开展“一讲二晒三评”系列活动,全面加强机关建设,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形成勇于创新、团结务实、热情服务、廉洁为民的良好氛围。
8.在廉洁扶贫上拓展新气象。坚持一手抓扶贫攻坚、一手抓廉政建设,深入贯彻中共遵义市委《关于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八项规定持续发力的通知》,制定出台《中共遵义市扶贫办党组关于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主体责任的实施意见》。坚持用改革方式扶贫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全面落实扶贫系统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严格遵守《党章》和党的政治纪律,做到守纪律、讲规矩,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和市委十二项规定,模范遵守党员干部政治纪律“十严禁”和作风建设“十不准”。重点针对扶贫项目审批权下放后的项目审批、资金监管,大力整治挤占挪用、损失浪费、滞留滞拨、擅自调项等违规违纪行为。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惩防体系建设,积极组织开展扶贫项目资金审计和清查清理工作,确保扶贫项目资金安全有效,实现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贫困群体得实惠最大化、干部成长安全最大化。
精准扶贫工作计划(二)
XX年,xx镇扶贫开发工作在镇党委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使得全年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和指标。近年来由于受历史发展因素的影响和地理条件的的限制,基础设施落后,科教、文化、卫生备件差。经济收入来源少,产业结构单一,以种植烤烟、玉米、水稻和家庭式养殖业为主,但由于土地少、技术落后,农民经济收入有限;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十五以来我镇按照“到村入户,整村推进”的原则,以贫困村为主战场,贫困户为对象,坚持“项目到村、资金到户”的方针,立足本镇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依托项目拉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上级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镇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20xx年工作总结
(一)省级重点村工程建设
按照省、市、县下达的xx镇XX年省级重点村建设项目的任务指标,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积极组织实施。下龙井村全村总人口XXX户XXX人,耕地面积1563亩,人均有粮470公斤。具体建设项目包括:投资XX.X万元硬化村庄道路5条2850平方米;投资XX.X万元新建蓄水池1个60立方米,铺设管道3.1公里;投资XX.X万元,改造中低产田地20亩;种植经济林果核桃255亩,改良基本农田地25亩;投资XX.X万元建标志碑1座。该项目总投资XX.X万元,其中省级扶贫资金XXX万元,群众自筹XX.X万元(含群众投工投劳)。目前该工程已全部建设完工,预计今年年底完成竣工验收。
(二)贫困人口反贫率控制工作
加强领导,采取措施严格控制贫困人口反贫率。一是:通过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农户改善生产、生活、生存环境,不断促使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二是坚持因地制宜搞好产业扶贫工程,为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创造条件,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加大培训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逐步提高农民工素质,加大农村人口的转移力度,实现转移脱贫。严格控制因自然灾害、因上学、因病残而反贫的比例,xx镇XX年贫困人口反贫率为XX.X%。
二、农村致贫因素及存在问题
(一)农民文化素质低、观念保守致贫。文化程度低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家庭主要劳力文化程度越低,家庭人均收入越少,越贫困。缺文化必然导致观念的落后,观念落后是贫困的根源。贫困地区不少农民对商品经济至今还很不习惯,他们一贯视农为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愿昌险出外经营工商业;许多农民听天由命,消极悲观,缺乏信心和勇气,把希望寄于“老天爷”风调雨顺;依靠国家支持,救济的“等靠要”思想非常严重,视吃救济、拿补贴为理所当然;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
(二)缺耕地致贫。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主要经济收入依靠单一的种植业,由于耕地少、技术落后、农民文化素质差,不能适时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从种植业获得的收入自然就少。
(三)农业保障体系不健全致贫。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绝大部分地方仍然是靠天吃饭;农村专业协会数量少,涉及领域不广,带动能力不强,信息渠道不畅,农民文化程度低,驾驭市场能力弱;投入到农业实用技术上的培训费十分有限,加之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农民缺乏实用技术,农民增收十分困难。
(四)自然灾害致贫。因灾贫困是目前绝对贫困最根本的原因,对这种贫困,脱贫速度慢,是比较难以改变的一种贫困。
(五)因病、残致贫。农民还没有享受医疗保健待遇,农民看病治病,都是自己负担,一年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病稍大一点,一般农民的家庭都承受不起,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在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本来就少,农民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大一点的病,就会给贫困的家庭带来更加贫困,如果是大病,只有听天由命。另外家庭成中有残疾,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根源。
(六)因上学致贫。虽说我们国家的小学、中学都是义务教育,但贫困地区财政收入少,用在学校上开支也比其它地区少,为了维持学校正常开支,有的学校采取增加收费来保证学经费缺口,如果贫困地区一个家庭中几个孩子都上学,对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会导致家庭的贫困。对一个贫困家庭更是无法承受的,要想上大学,只有依靠借债,那幺,这些家庭的生活肯定是走入贫困的境地。
三、20xx年工作计划
针对我镇的贫困现状,抓住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机遇,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积极争取各类扶贫资金,精心组织实施扶贫项目,扎扎实实地搞好扶贫开发工作,努力使农民收入稳步提高,群众贫困发生率逐年下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支柱产业逐步形成。
(一)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开展扶贫工作。即:在扶贫目标上,由主要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调整为解决生存问题和提高发展能力相结合,努力构建“和谐农村”;在扶贫内容上,由主要解决贫困人口吃穿问题调整为既解决吃穿问题又解决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问题;在扶贫投入上,由分散使用资金调整为整合资金集中力量解决一些突出问题。
(二)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国家进一步增大扶贫资金投入的机遇,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坚持不懈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抓好农村村道公路的建设,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农户改善生产、生活、生存环境,不断促使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三)坚持因地制宜搞好产业扶贫工程。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地发展有特色的种植、养殖业;二是要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作为全镇扶贫开发的重要工作,实行农科教结合,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特色农业;三是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对我镇现有的产业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四是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注重示范引导,帮助农民切实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为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创造条件,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四)进一步加大劳务开发扶贫力度。实践证明,劳务开发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为此,我镇将在各村开展不同类型的劳务技能扶贫培训,逐步提高农民工素质,加大农村人口的转移力度,实现转移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