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快乐担当和的使者 执着研究传播和文化
快乐担当和的使者 执着研究传播和文化
——和文化集大成者王殿明的文化贡献可圈可点
陈步峰
和的使者王殿明,多年致力于和文化的研究传播,且日见成效颇有建树。从理论到实践,从十余本理论专著到《中国和学年鉴》出版,从创作传唱“和之歌”到评选全球24孝、感恩书画大赛等系列文化活动,从平面展示到立体多维体验、从建设和的圣地——“中国首座和文化宫”到梦想王国——中华圆梦园,从远古的和文脉的挖掘提升到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王殿明不仅形成了和文化体系,丰富完善了和文化的内涵外延,而且提供了宣传展示体验和文化的平台阵地,创造了弘扬和文化的新的样式和通道。使博大精深的和文化鲜活的展现给世人,让大家看得见、摸得着、闻着香、记得住、学得进、想得起、传得开、做得来,为和文化科学的丰富完善拓展宣传和践行、为文化强国中国梦做出了突出贡献。
也许是上天的安排,王殿明身材魁梧却步履稳健慈眉善目,一脸和气,思维奔放却和风细雨娓娓道来。活脱脱一个天生的“和的使者”。
王殿明已经由一个爱心老转转型为和谐文化研究会的会长、院长、专家、“万和宫主”,继而成为中华圆梦园的“园主”,成为名副其实且声名远播的“和”文化的信仰者、创新者、建设者、传播者、倡行者 引航人、夯筑和谐大厦的工程师。专家点赞:王殿明是当之无愧的“和文化集大成者”。至少为和文化的发展弘扬做出了十大贡献。
1、倡“四和”。执着研究和文化,快乐担当和使者。在2006年和谐文化研究会创建之初,王殿明先生就提出了四句行动纲领:“学和的文化,说和的话,办和的事,做和的使者”,这四句话简易直白,成为他和和文化团队为人处世工作生活的行动指南。
2013年,王殿明又明确提出:“举和旗,求和道,生和美,和天下”。这十二个字既是他本人与和的团队的行动宗旨与执着追求,也是面向社会的呼喊。他希望更多的人以“和”为本,实现更睿智、更轻松、更健康、更长寿、更快乐的人生目标。
2、著《和经》。中华上下五千年,和文化一脉相传:
大宇宙/众星和。日生辉/天地和。祖伏羲/太极和。和生物/首史伯。
圣孔孟/讲中和。道家说/天人合。真善美/和为尺。假恶丑/和为则。
举和旗/树和碑。和之家/合之国。新中国/大团结。新世纪/大和谐。
各民族/唱《和经》。兴中华/奔大同!/奔大同!(《和经》节选)
《和经》全称《和谐三字经》,这篇三字经经过石家庄市和平东路小学制作成小学生表演的快板节目,四处传唱,对普及和文化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
3、写《和诗》。草根诗人专写和,质朴诗作更鲜活。
王殿明虽然不是诗人,也未曾学过写诗,前半生几乎与诗绝缘。但全身心投入和事业虔诚的追崇和的信仰之后,骨子里流淌着和的血液,眼里看到的和美景色,心理联想到和的景象,不由得浮想联翩,竟也激发出写诗的潜能,常常诗兴大发,反复吟诵共享,有时竟到了着迷的程度,夜不能寐挑灯夜战反复推敲,竟然一发不可收,创作出一首首哲理深刻质朴厚重的诗篇来。
如:人心无和人成魔/家庭不和砸饭锅/国家失和山河破/世界无和灾难多。
人心和顺人成佛/家庭和睦好生活/国家和谐山河美/世界和平天人合。
这首诗通过对“不和”所带来的家国之灾与“和”所带来的家国和美相对比,使人读后印象深刻,感触良多,使“和”成为践行的目标。人从和中来,信和本应该;和是众妙门,尚和和美在;万物和花开,效法多仁爱;环球一家人,和合新时代。
人人会说和为贵,为何时时不作为;各种危机在眼前,杀生武器堆成堆;实乃不知和为贵,信仰和合不到位;和的思想未生根,毒草遮羞和难辉。和生万物育人类,人当信和归本位;和救人类解危机,天地人和处处美。
“小万庄,大境界,万和宫里他同心结,看看圣贤咱心里爽呀,听听诗词好感觉。请到万庄看和谐,和是这里的大事业,看遍天下和最美呀,还是和字真高洁。请到万庄看和谐„„”——《请到万庄看和谐》
诗言志诗如其人,他的诗作全是为和而作,既丰富了和文化,又是他和文化研究发展阶段的再现及其思想境界升华的历程。今年五一前夕,在圆梦园忙了一天的王殿明思绪万千,顿来灵感,创作反复吟诵和诗,并在黎明前发微信共享。《盼复兴》:夜半三更难入梦,手抚梦碑思复兴,春风已渡戴河水,回首拜和现黎明。
4、作《和歌》:抒怀歌咏和之情,园中飞出和之歌。
一个科学的文化体系插上了音乐的翅膀,将会飞得更高更远。一首《和歌》必将有力的展示和文化的魅力。我在讲课时曾自豪的分享:《党歌》《军歌》《国歌》都与石家庄有缘,而今天下第一庄又飞出了天下第一首《和歌》。《和歌》是圆梦园主王殿明发自心中的呼喊:
和生一个天/天圆一个和/日月星辰和无限/阳光雨露生万和。
和生一个地/地圆一个和/五行和生众儿孙/兄弟姐妹本姓和。
和生天下人/人圆一个和/天地人和同一梦/圆梦唯有都信和。这首《和歌》阐述了中国人的世界观:和生天地人;中国人的价值观:天地人和;中国人的方法论:信仰和追求和。一切以“和”为标准,一切 以“和”为行动指南。这首歌经王咏梅作曲,著名词作者车行策划,感恩使者刘和刚动情演唱,成为传播和文化的最佳利器,不断扩大“和”文化对人心灵的教化熏陶作用。日前,该歌已经篆刻在中华圆梦园,成为园中一大亮色。
5、建和村。开发筑造万和宫,和谐文化第一村。
2006年,王殿明在自己的家乡——河北省临西县万庄村,投资3200多万,历时一年建成万和宫。“我的家乡万庄,古时叫„万和庄‟。„和‟是我们那里的老传统了。”深厚的家乡情结让王殿明把中国首座和谐文化宫建在了家乡。一座被学者誉为“独辟蹊径、独具匠心、独出心裁、独树一帜、独出机杼、独领风骚”的集中华和文化之大成、容世界和文化于圣堂的“中华万和宫”在冀南大地拔地而起。园内围绕开辟了十大文化区,希望人们在休闲游览中得到和文化的熏陶,调整心态,平和心绪,启迪心智。在改变万庄村庄硬环境的同时,他把和文化理念送到各家各户,每户都有风格迥异的和文化的宣传画,做到了一步一景一家一景。改写了万庄村的发展历史, 提升了万庄和万庄人的的文化品位精神追求。同时,填补了和文化旅游空白,拓展了传播正能量的的真谛,趟出了和文化农村建设的新路,使得万庄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一夜蹿红”,惹得政界要人、文人雅士、善男信女、黎民百姓纷纷慕名前来,抒怀畅谷,投笔歌赋、虔诚礼拜。
“琼楼东望西茫茫,龙腾虎踞阔复长;万家灯火村四畔,宝珠一颗画中央”。万和宫以和谐文化为主旨,以儒、释、道为主线,集历史文化之大成,融各派宗教与一体,以历史典故、名人故事、神话传说、人物雕塑和植根自然、依山面水、碑石园林、绿草树荫、花鸟虫鱼等自然景观为表现手法,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和谐文化主题。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博古览今融汇中外的建筑格局,还以启迪想象的美术设计,使人对万和宫的欣赏超越了对建筑的理解。鳞次栉比的亭台楼阁,气宇轩昂的殿宇回廊,静湖奇石相映,小桥流水成趣,林木花草姹紫嫣红,绮丽的自然风光与浓郁的人文精神融合一韵,让人尽享和谐之美妙。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将中华民族的“和文化”诠释得淋漓尽致,数百座先贤圣哲名人雕像,千余幅古今中外精美画品,数万字经典史籍箴言篆刻,无不显示了和谐文化的深厚历史积淀,彰显了和谐文化的丰富、灿烂与多姿。人们走进万和宫,或直观领略或潜移默化地感受和文化的历史延续,启发对于万和宫寓意的认知,从而把人们的思绪自然而然地引导到当今社会的“和文化”建设上来。
中国青年网作为CCTV2008年度三农人物推荐活动的重点——“情系三农·和谐新农村”高峰论坛,于2009年1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全国知名专家就三农问题作了精彩讲解,王殿明同志应邀在高峰论坛发表了题为《“和”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石》的演讲,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反响和共鸣,认为他创建中国首座和谐文化宫是文化产业“新业态”,是建设精神家园的重要尝试。河北省文明办主任白石点赞:“万庄村是远近闻名的文化之村、和谐之村、文明之村、生态之村,是燕赵大地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好典型。”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挥毫泼墨,书写了“华夏和谐文化第一村”的大字赠予他。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著名诗人晨崧先生赋诗盛赞:“心醉诗声月醉云,满园文韵梦追魂。圣宫更胜瑶池境,天下和谐第一村”。
6、成和家。建立平台聚英才,众志成城创名片。2006年成立首家专门研究传播和谐文化的研究会,随后成立中华和文化研究院,聚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之音和致力于和文化研究传播的仁人志士,不断扩大和文化团队,策划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文化活动。随着他的锲而不舍与文化智慧,两个组织已逐步成为国内外富有生机活力的感召力影响力最强的文化社团和文化名片。
7、创和文。著作等身成体系,生动形象传播和。王殿明的和文化研究向纵深发展,且成果颇丰,极大的丰富拓展了和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不仅有数百万字的精装本的《中国和学年鉴》而且有围绕着五大轴线(包括人际和谐、身心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和谐、生态和谐)创作的《王殿明九和思想》《和之说》《史伯研究文献辑要》《王殿明论和文化三六九》《学会快乐生活》《万庄史话》等十余部雅俗共赏的和文化专著,还有众多主流媒体的数十篇采访报道。
为了让“和”这个具有丰富、玄妙哲学内涵的汉字走出超越的道的境界,进入世俗的生活的世界,近两年王殿明先生先后尝试用“九”这个数字来阐释“和”,以便形成生活化的、系统的“和”的思想,从而指导人的生活。指导生活是他思考“和”的一贯路径,他认为: “和”是生活化的东西,不结合实践,不结合生活就是大话、空话。《和美人生三六九》,《日行九和》,《和家九生》,《和家九化》一系列“九和”思想相继成形。
《和美人生三六九》尝试用“三、六、九”把和美人生的主要脉络描述出来。“三”是三个基本点——“学、看、做”。有益的知识每天学一点;美好的事物每天看一点;助人的善事每天做一点。“六”是六件法宝—— 和吃、和穿、和动、和体、和欲、和天。一粥一饭,一丝一缕,一言一行,一思一念,都要把握一个“和”,都要恰当、合适。“九”是九盏明灯——孝、仁、礼、信、善、廉、耻、俭、和。九盏明灯也是九德,做人不仅是自身的修行,还是与社会的和谐相处。九盏明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实现和美人生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和操守标准。
《日行九和》从生活细节入手,关键在行动。以“和”为习惯,以“和” 为行动指南,重在实践养成,细致入微,贴近生活,有助于动员人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奉行和日常践行。“九和”分别是:一,面和,指微笑与人相处;二,言和,指说话要和气;三,心和,指敞开心扉,真诚待人;四,眼和,是以友好、善良的眼光看别人;五,身和,指乐施善举,要常怀爱心,助人为乐;六,食和,指注重饮食习惯和礼仪;七,德和,指以德为行,用道德的标准来衡量行为;八,智和,指用智慧去塑造和谐,创造幸福生活;九,天和,指“天人合一”,“天和”寻求的是人与自然的一个平衡点,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
8、做和事。组织策划搞活动,爱洒天下做功德。
王殿明围绕社会焦点热点,精心策划组织了系列和文化文化公益活动,不断拓展和文化外延。投资200多万创办“万和宫杯”中华新二十四孝大评选活动。历时一年多的海选,王殿明为了寻访到那些行孝的典型人物,慕名到全国走访,上山下乡穿街走巷,还三顾茅庐诚请孝女“出山”,颁奖典礼上,王殿明眼含热泪,向“孝子”鞠躬致敬,向全场行军礼感谢。24孝辑录成书,典范人物做成雕塑,即引起了全社会对中华孝道的广泛关注和热情支持,又丰富拓展了和文化的内涵外延。
王殿明不仅经常资助弱势群体,捐资助教扶危济困,而且经常创意组织承办和参加国内外的和文化交流活动,邀请老红军、老专家、老领导参加和文化研讨会报告会演唱会,以及和文化贡献者表彰大会等系列文化活动。王殿明会长应邀出席中央统战部举办的“和谐两岸 墨香中秋”海峡两岸著名书画家活动;2012年9月14日,由中国关工委、教育部等十二部委联合发起,中国校园健康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关心下一代爱心行组委会承办的“万和宫杯2012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关心下一代爱心行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顾秀莲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
和文化的研究传播受到国家领导的重视,原全国人大付委员长许嘉璐、顾秀莲、陈昌智、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等国家领导人先后接见王殿明,并对王殿明独特的文化贡献给与高度评价。许多知名国内外专家也纷纷点赞王殿明的文化贡献。
9、杨和人。宣扬和的典范人物,使和文化更加形象鲜活。
他把古今24孝、十大慈善爱心人物,毛泽东宣扬培树的八大服务品牌,以及白求恩、雷锋、焦裕禄、杨善洲、吕玉兰等和文化典型做成雕塑,把他们的事迹制成展板、编成书籍进行传播,使和文化更加鲜活形象。
10、建和园。文化助力中国梦,圆梦园中体验和。
王殿明投资五千多万,在旅游圣地北戴河创建中华圆梦园,设计建造中国第一梦碑和第一和伯碑,创建“和文化”的宣传教育研究传播基地与 “和谐文化示范区”。旨在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和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深度宣扬和文化,促进和文化与中国梦的融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把和文化信仰产业与文化养生旅游有机融合,以和化中华、助力中国梦。
圆梦和园建有东方唯一中国梦碑”,纯制质2 1米高的雄姿,与同质18、8米高的和尊神祖,联袂相映,矗立于渤海之滨,承天接地,远眺苍茫大海,近瞰雄关内外:芸芸众生、苍茫大地,形成雄碑与人、于天地山水,梦碑与和碑,中中国梦馆与和诸馆、景交相辉映,把和文化、中国梦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巧妙地融为一体,艺术的展示了中国形象中国文化,为文化强国助力增辉。
圆梦和园雄伟大气,承受了天地赋予的无限巨大场能,置身其中走一走看一看拜一拜,使人们心灵受到震撼,潜意识就会有一种神明的感觉。婆媳夫妻家庭矛盾者,将逐步得到缓解;上下级纠结者 将逐步得到释怀;心情郁闷者将逐步得到疏泄:贪欲妄为者将逐步得到惊醒;仇怨记恨者将逐步得到化解„„引起全国数十大媒体、百万网民及政府部门的关注。建园以米游人络绎不绝,交口传扬,为人们拓展了一个参观学习与信仰祭拜和的神明圣地。
园中还有玫瑰园、美梦园、三农文化园、十大思想家、领袖的风采、文化故事雕塑等多个文化展馆,不仅戴河环园而过,而且园中布局精到,各种名贵花木,瓜果梨桃、月亮湾、幸福渠、快乐岛、情侣屋等交相辉映,可谓一步一景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乐不思蜀,大有桃花源中可耕田的联想。
王殿明的执着精神和文化贡献可圈可点,他是军转的骄傲,企业家的自豪,专家的典范。因为他不仅是溯“和”之源的追梦痴人,而且是美梦成真的和的使 5 者,他把自己的追求理想逐步变为现实,不断为强国梦想助力增辉。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
1、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强烈的‚建设文化强国‛的光荣梦想和‚中华复兴我的责任‛的使命感事业心及其献身精神,是其执着探索辛勤耕耘超负荷运转的源动力。
王殿明从多年的经营管理的实践中体会到:中国梦的灵魂和动力是文化,没有文化的梦只能是个“梦”。“中国梦”最关键的不是发财梦,文化上的自豪与满足才是国人心中中国梦的核心。文化自觉自信自强是实现‘中国梦’的助推器。中国梦首先是文化梦,文化梦使中国梦更加丰富多彩魅力多姿。经济使国家强大,文化使国家伟大。当今的危机不是经济危机,而是信仰危机文化危机,因此需要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以“文化服务自强”实现中国梦。软硬失衡贻害无穷,协调发展和谐共赢,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没道理,和谐发展文化引领是真道理。只有先进的文化才能兴企强国。而和文化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文化强国中国梦的助推器。和是上天赋予人类,并经过世世代代与天地自然、族群演变磨合进化、超越,而形成的优秀基因的结晶,她与天地一体聚敛了无限大的场能。‚和生万物‛,‚中庸之道‛,‚仁爱礼和‛,‚圆和大同‛等和的理念是天地圣德的体现,是宁宙及万物生生不启、繁荣发展的内在依据。她惠及万物丰茂、人类健康长寿、智慧快乐;中和平衡、处世有道、兴业有术;仁爱友善、家庭和睦、敬业规矩、礼忠孝信;天下和畅、协和万邦、世界大同。她所呈现的场能,就像无形的大手和不可抗拒的伟岸教诲,在人的思想中、在社会、在家庭、在行行业业中,有意无意地激动人们的潜意识,劝诱、指导、规范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与天地相融贯通。因此,他在下海创业挖的第一桶金后,不是考虑如何赚钱享受,而是毅然决然的转型创建和谐文化研究会,执着的研究传播和文化。虽然‚创业艰难百战多‛,面临诸多磨难和非议,他却淡漠名利历经磨难痴心不改义无反顾的做和的使者,和文化事业搞得越来越红火,使越来越多的人共创共享和文化成果。
王殿明讲:‚推广‘和文化’,是我的信仰、追求和事业,是我的崇高的使命和责任,我应当快乐担当。现在人们有钱了,幸福感却不如以往了,为什么?因为人们需要一种文化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那么我们就来做这件事,而且要竭尽全力做好做精。‛‚人这一生,要作为,要奋斗,挣到钱是一种本事,但把钱花到益处,为文化强国助力添彩、提升文化服务贡献度,是一种更有价值的快乐和享受。把自己的精神和物质的享受,同人民大众的精神物质享受统一起来,共创共享文化成果,共同实现和谐一生,是我最大的价值和追求‛。
2、用心用情用智和到位到底到心的服务是前提,用心经营精细组织经常有效地文化活动是保证。
有为就有位,只要服务到位到底,专家和社团也能干大事;协会更需经营,更要注重文化品位和文化效益。多年来,和谐文化研究会与和谐文化研究院,以干事业做功德的心态全心全意服务于和文化建设,为文化强国文化兴市提供持续不断的智力支持和正能量。做到了八个一:一支队伍,着力培养一批百余人的专家队伍和数百人的和的使者的队伍;一个品牌:和文化研究学会;一个平台:提供论坛、研讨、刊物、书籍、策划等活动及服务平台,每年数次举办文化论坛和研讨 6 会;一个学院:弘扬和文化的和学研究院。着眼时代发展、紧密联系社会和企业热点焦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和文化课题研究,系统研究和文化,不断推动和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一个标杆:宣扬和文化典范,发挥导向示范作用。一系列的文化公益活动。一个华夏和谐第一村。一个中华圆梦园。
3、敏锐的观察、深邃的思考、虚心的学习和创新的智慧以及办事果断执行到位是关键。
他见贤思齐 唯先必学,而且雷厉风行,主张少争论多实践,先学起来干起来再说。他思想敏锐善于观察并勤学善思观念前瞻。每次听他发言不仅与市俱进常听常新,而且他前瞻的观念、独特的视角、鲜活的案例和动情的解说吟诵,每次都成为峰会和论坛的亮点,振聋发聩令人深思。王殿明会长善学勤思笔耕不辍,撰写近百万字字的论文和专著。中国第一梦碑、和伯碑、以及中华圆梦园、万和宫的整体建筑,从创意到设计、再到组织施工成为现实,成为巧夺天工独具匠心给人启迪和美不胜收的文化景点,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把博大精深的和文化,创作成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旅游学习感悟启迪的艺术品,这是中华文化传播艺术的有益创新,是为实现中国梦输出正能量的积极探索,从做梦追梦到创意实施美梦成真,不仅彰显了王殿明的创新思维聪明智慧和心灵境界,而且体现出了他强劲的组织指挥能力和雷厉风行精明干练的办事风格。
4、想干事、能干事、执着的干成好事,耐得住寂寞、迎难而上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快乐服务的美德智慧是成功的前提。
尽管日益操劳殚精竭虑,尽管年逾花甲、却承受着青年人难以承受的劳动强度,尽管持续投放巨资倾其所有,尽管无利可图甚至费力不讨好,尽管历经磨难不断挑战反思超越,但王殿明先生始终是乐观的快乐的幸福的,因为他是为了自己的追求信仰而战,为了文化强国中国梦而做,是在做功德无量的好事大事,是在从事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载入史册的伟大的事业。每当他搞完一次演讲、策划一个活动,萌发一个创意、完成一次施工、建成一个文化项目,完善一个文化景点,他在充满自豪享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又很快瞄准了下一个目标。大家看到王殿明先生激情的阐述他的创意和规划、精心的现场组织施工、动情的创作朗诵和的诗作时,很难猜出他的实际年龄,这与他的乐观心态快乐服务和对文化事业的执著追求十分不开的。
为感谢王殿明先生的文化贡献,赠诗一首: 王通古今知国情,殿上道理畅和风,明示振邦强民意,春舞大地唱复兴。
作者:陈步峰 系中国服务文化研究会会长、服务文化新科学开创者 *** chenbufeng@126.com 共享网站:中国服务文化网 陈步峰与文化之音王殿明优势互补,为和文化事业助力添彩
陈步峰代表中国服务文化研究会感谢“和文化集大成者”王殿明独特的文化贡献
第二篇:文化传播
诚实做人踏实做事2006年10月08日浙江在线嘉兴频道
汽运公司职工王德全,1976年底进入嘉兴电力局,先从事汽车修理,后因工作需要改行成了专职汽车驾驶员。驾驶员是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岗位,而他就像一颗小小螺丝钉,紧紧地固定在最不起眼的位置上,一干就是23年。在这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中,他始终保持着一份平常人的心态,遵纪守法,诚实做人;始终保持着一份高度的责任感,爱岗敬业、踏实做事。王德全对嘉兴电力局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他的父辈就是电力局的一名退休工人,小时候的他因家中人多,家境相对贫寒。在他家最为艰苦的时候,是单位伸出援助之手,帮他家渡过难关,使他们兄弟姐妹得以长大成人,“感谢共产党,感谢新社会”是他父亲常讲的话。从小的耳濡目染,使他对电力企业充满了感激之情。
在那么多年的工作中,他工作踏实,不怕苦累,不计较个人得失,当年和他一起学开车的师兄师弟们,车换了一台又一台,而他当初开的是大货车,后来就一直开工程车,工作条件也相对艰苦得多,对此他从无怨言,为了电力事业的建设和发展,领导让开啥车就开啥车。因此不管在何时,只要有任务,准会随叫随到。加班加点他在班里是最多的,公里数他在班里跑的也是最多的,而开车二十多年来他几乎没出过事故,为此他曾获市局“安全行车15年和安全行车30万公里无事故年限目标奖”,在今年的迎峰度夏、抗台风工作中由于表现突出而获得公司先进个人的提名,并被市局表彰。
王德全在工作中踏实做事,在日常生活中诚实做人,他继承了父辈艰苦朴素、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亏自己但不能亏父母,苦自己但不能苦家人,烦自己也别去烦别人”。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虽然自己收入比较稳定,家里也有了些积蓄,但他在生活方面一直很朴素。另外,他更关心老人,每星期都会去探望老人,因为他知道老人更需要关怀。而同事之间有困难他也会尽心尽力地相助,因此不管在公司还是他曾服务过的单位均留下了较好的口碑。王德全已年近五十,风雨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痕迹,而他依然以一个平常心对待一切,几十年如一日,不为世风所动,坚持着他的做人准则,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第三篇:微信文化传播问题研究
微信文化传播问题研究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吹响了媒体融合发展的集结号。微信是目前新兴媒体中的强手之一。截至2013年11月微信注册用户量就已经突破了6亿,成为了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一部手机就是集文字、广播电视、网络于一体的新媒体,而在手机上开通微信的微友就是这个新媒体的记者、编辑和“总裁”。2015年春节,微信联合各类商家推出春节“摇红包”活动,送出金额超过5亿的现金红包,引发了全民互动狂欢,从除夕20:00至初一00:48,春晚微信摇一摇互动总量达110亿次。当晚峰值出现在22:34,其时互动量高达8.1亿次/分钟①。毫无疑问,使用微信已成为当今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平民化、普泛化的微信,每个人都可以是传播者,而每个人又都能做新闻,这便是微信的文化。可以说,微传播正改变着中国的传播生态和舆论格局。本文关注的是新常态下微信的文化传播。
一、让融合和互动意识引领微信文化影响力
微信的文化传播中已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微信的世界里,熟人、朋友之间互加好友由此成为了“朋友圈”,朋友圈之间的各方面信息互通、互动、共享,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眼前。尽管各人又有各人的“朋友圈”,但这个“朋友圈”又可以是交叉的,因此,其影响力毫无疑问是快速和巨大的。微信是新兴媒体,传统媒体与微信融合,其实就是拓宽传播渠道、顺应新的潮流。传统媒体,比如报纸也好,广播电视也好,常常是单向的,公众的参与度往往不高,而微信则是互动的,可以转发的,微信朋友圈是交流的平台,可以有很高的参与度。而传统媒体的微信公众账号,利用了传统媒体的优势,引入了传统媒体的各种内容和信息,推出融合后的微信产品,也就实现了传统媒体的主流声音在微信渠道上的传播。
光明日报举办的一些大型活动中,就有产品融合的成功实践。比如,在第一届“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中,该报充分运用了与传统媒体融合与互动等手段,征集了5万多首原创诗词和“诗意图片”,之后将优秀作品加工成动漫作品向用户推送,由用户转发。最终,大赛取得了1.29亿次转发量,创造了文化传播史上的奇迹②。
新华社的融媒体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推出了“面向未来的赶考”“治国理政一年间”“三北造林记”等30多个大型多媒体集成报道产品,网民点击最高达2亿人次,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③。
可见,融媒体造就出来的数据是惊人的。中央主要新闻媒体积极适应融合之路,积累了不少好经验。
二、规范传播以确保微信文化传播的公信力
即使是微信公众号,随着使用的数量越来越多,其中也会良莠不齐,内容过时、可读性差的也很多,甚至一些微信公众账号发布了虚假信息或谣言等等,这显然也会影响到民众对这公众账号认可。因此,像传统媒体一样规范传播就显得十分重要。
比如,微信上各种各样的养生文化:令人眼花缭乱,并且这些养生文化不少缺乏科学性。央视《焦点访谈》曾以《微波炉的秘密》揭批了微信中存在的大量虚假信息。在这些虚假信息中,有的实际上是以养生为切入点的微信营销的一种手段,搏的是赚眼球,把账号炒作起来让用户关注自己,背后却是广告推销平台。针对某些“不靠谱”的养生常识,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顾中一说:“我接触过太多不靠谱的信息,一些前来问诊的病人也是因为听信了不正确的饮食指导,造成身体健康隐患。”而中国营养学会理事范志红认为,一些“食品相克”的说法也是典型的网传误区,“是最难绝种的不实传言”④。可以说,微信上的这种所谓的养生文化,最终会影响自身的公信力。
公众账号既名“公众”,就应该具有公共意识,要为公共利益负责,而不可随心所欲。网信办2014年8月7日正式发布了《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简称“微信十条”),由此明确了监管部门的态度,也有利于净化微信生态环境。“微信十条”发布后,腾讯公司陆续对微信公众账号进行全面梳理,并对有假冒社会公共机构和媒体名义、传播淫秽色情信息、涉暴力恐怖、发布虚假广告、编造传播谣言、破坏民族团结、诽谤他人、侵犯个人隐私等八类违规行为的公众账号采取了处置措施。随着整治工作的推进,公众账号传播秩序显然会得到进一步规范。
在这种情况下,有公信力著称的传统媒体就可以有所作为。像以上说到的群众关心的养生文化,传统媒体可以通过采访相关权威人士,制作自己的微信进行推送,显然会受到用户的欢迎。这样既能起到以正视听的作用,又能扩大传统媒体自身影响力,何乐而不为。
三、丰富微信文化内容,打造互动新平台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实践形成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往往涉及到被传承的历史、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这些内容都可以通过微信渠道进行传播,而其中的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也即民生问题,微信传播的实际上也常常是这些内容,这些内容也容易引起微友的关注。
国内近百家媒体和自媒体定期联合发布微信公众号巅峰榜,本人浏览了多期巅峰榜中关于文化生活方面有影响力的微信文章,其中不少涉及到历史人文和吃穿住行方面内容,比如第九期发布的《林彪出逃前夜:96号楼的天伦之乐》《十分内煮出绵滑白粥!上班族必学》《十五个景点国庆长成这样,众众你众众》等。这些微信内容尤其值得要拓展新媒体市场的传统媒体关注。
广西贵港市委宣传部官方微信公众号“贵港宣传”定位于向用户群推送图文并茂的“文化大餐”,相继推送了《如果在贵港遇见你》《看贵港风景读人生》《舌尖上的贵港乡愁》等图文并茂的微信作品,那诗意的文字和如画的风景,让微友赞叹不已。“贵港宣传”微信公众号从2014年12月至今,已10次位居新华网发布的广西政府政务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榜单之首。2014年9月29日,在全国日均点赞量前10名的地级以上城市政府微信公众号里,“贵港宣传”居全国第四⑤。这种贴近网民的文化传播方式值得关注。
在丰富微信文化内容方面,传统媒体的微信公众号可以发挥许多作用。传统媒体在文化宣传方面,会有许多积淀,在微时代,可以挖掘各种文化的积淀,充分利用原创内容生产力,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具有与传统媒体一脉相承的特色微信产品,并利用微信互动的媒体属性,加强与微友的互动,做强做大微信的宣传报道,由此打造出与受众互动的新平台。
四、创作正能量的微信,提高微信文化影响力
目前,微信上的各种或真或假的心灵鸡汤大行其道;搞笑段子或以调侃社会状况为噱头的各种俗“文化”粉墨登场,海量的信息推送中,泥沙俱下。而这时候,人们毫无疑问会需要具有正能量的微信。
2013年1月26日,贵港市荷城义站的一名志愿者在微信发布了一条爱心活动的信息。微信中,有山区孩子衣着单薄,光脚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照片,也有孩子们的家庭情况。贵港市公安局宣传科的朱警官看到微信后,将这些图片和文字资料下载整理,在微信、微博上转发,由此引起了很多的关注。在爱心人士关心帮助下,后来有10多名贫困孩子获得资助。显然,这名志愿者和警官的微信,就是正能量的微信。正能量的微信,传播的是正能量,既有利于推进网络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也会受到了各方面关注。
余秀华现象也值得回味。2014年,已写了16年诗的湖北诗人余秀华一夜成名,就得益于微信。脑瘫的农民热爱生活,还克服了种种困难创作了不少好诗,这是正能量。通过微信圈的反复传递,余秀华迅速被人们熟知,直至被大众媒体和普通网友所追逐,由此成为了热门话题。显然,余秀华现象是微信和传统媒体对正能量互动宣传的结果。通过微信平台开展的具有正能量的文化活动可以是社会新风微信摄影大赛、微信里的乡愁摄影大赛、微信作文大赛等等,既可以是官方,也可以是民间,这些文化活动显然会丰富微友的文化生活,也有利于弘扬正能量、传承传统文化。
五、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和融合
传统的主流媒体是传统文化传播体系的主体,而新媒体,比如微信,凭借新的传播方式和新的文化形态,是文化传播体系中的新生力量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本人浏览过十多期微信巅峰榜,其中关于文化方面有影响力的微信文章,很多并非是传统的主流媒体的微信公众号推送的,这就值得思考。面对新形势,主流媒体要提高认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毫无疑问是互补的,但也有竞争,更会有合作,而融合才是发展的趋势,因而要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要充分认识到加快新媒体建设的重要性。
要通过建设新媒体,来增强主流媒体实力,构建技术先进、影响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加大新媒体的文化传播,人才是关键。微信公众号,尤其是政务微信的公众号和传统媒体的公众号,需要的是加快培养德才兼备、善于创新、业务水平高的文化人才队伍。人才队伍能在新媒体上的融合,是文化传播工作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微信做为一种新媒体,其信息传播可以融合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这就要求新媒体的文化人才队伍必须是精通文化工作、具有现代科学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为适应新媒体发展要求,传统媒体还要进一步引进和培养门类齐全的人才队伍,比如懂得历史文化、文学创作、音视频创作与编导、动漫制作等方面的人才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在媒体的融合中,更好地发挥优势。
高度开放的新媒体,拓宽了人们的视野。海量信息的自由传播,使人们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各方面情况。而新媒体又可以高效互动,让人们实现“零距离”的沟通。因而传统媒体的人才就要通过新媒体学习,丰富知识,拓宽视野,创新思维,增强运用新媒体的意识和能力,要在和微友的沟通中得心应手,从而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
第四篇:当代青年如何做好传播精神文明使者
当代青年如何做好传播精神文明使者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作为21世纪大学生,我们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而作为祖国未来美好社会的建设者的当代青年的我们,更应该做好精神文明传播使者,将精神文明发扬光大。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有义务去继承和发扬这一伟大的精神文明。
随着党的十六大召开,又对大学生提出了新的历史使命和要求,我们更应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此,我们必须要对新时期、新要求下的文明有更为深刻、更全面的认识。因为文明是提高素质的前提,没有文明,素质就不能保证,就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也无法担任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文明是清晨的第一缕曙光,她带给我们生命以力量和活力;文明是遍布祖国大地的鲜花,她带给我们的生活以乐趣与美丽;文明又是春天的雨露,她带给我们新生活以朝气和憧憬。文明是校园的红飘带,在阳光的照耀下活泼,严肃,生机昂然。文明的举止不仅是种习惯,一种行为的规范,更是一个人素质层次的展现,是一个社会精神风貌的有力诠释,是一个民族得以进步,进而辉煌的禀赋。
高等院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高等院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校园文明是学校校风、学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良好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大学校园氛围是生活在商务学院的莘莘学子都向往的。但目前我们学院校园里不文明的现象有所抬头,例如随意旷课,上课迟到、早退;携带食物进入课堂,把神圣的课堂当食堂,果皮纸屑等垃圾随手丢弃在课桌里;穿拖鞋随意出入教学楼、图书馆、办公楼等公共场所;践踏草地,破坏绿化;男女交往行为不得体,公开场合搂搂抱抱;学生宿舍屡次出现失窃现象,寝室内务卫生不及时清扫。上述种种不文明行为都违反了我院有关学生管理制度,也严重损害了当代大学生的形象,影响我院精神文明的建设。为了进一步加强校园文明建设,摈弃种种校园陋习,创建文明校园,营造健康的学习、生活氛围,促进校风、学风建设,院学工处、团委拟开展“争做文明大学生,共建安全文明和谐校园”系列活动。而学生工作是学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工作主要坚持“深化教育,加强管理,严格纪律,狠抓学风,营造氛围,完善服务,全面成才”的工作原则,以优良校风、学风建设为中心,着眼于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着眼于一日生活制度的建立,着眼于文明礼貌和文明生活习惯的养成,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完善学生服务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才,为我校2005年教学评估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具体工作中,要切实树立“教育、管理、队伍建设”三位一体的观念,做到严格管理和人本管理相结合,充分发挥广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贯彻落实学校关于学生工作总体的安排、部署的基础上,针对新校区新环境条件、新机制的特点,我们应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提高和改善:
一、深化教育,严格管理。切实加强新校区管理制度建设,要建立和完善学生教育管理规章制度,确保教学、生活秩序正常进行和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及校园稳定;多渠道、全方位地深化新生思想教育,准确及时地把握新生思想动态和思想脉搏,点上教育与面上教育相结合,开展各种主题教育,切实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和入学教育;全面落实新生一日生活制度,严格请销假制度,积极开展 “五不学风班”创建活动,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展“优良学风班”的创建活动;对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鲜明、要求明确的校规校纪教育,增强同学们的法纪意识和遵纪自觉性。
二、切实加强班委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广大学生干部在学习、遵纪、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骨干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
三、完善保障服务体系。切实做好同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根据学校的要求,积极做好贫困新生资助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对家庭经济确实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尽可能地为贫困生提供勤工助学机会,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都能顺利完成学业。
虽然学生工作困难多、任务重、责任大,但将继续发扬团结奋斗、拼搏进取的精神。统一思想,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力争使学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人,一撇一捺,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做怎样的人,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答案,但在每一个答案的背后都有一个基点,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个文明的人。对于我们来说,文明的程度是评价当代大学生素质高低的标准之一。现在不少企业流传这样一句话: “有才无德,坚决不用”。如果我们不在此时,抓好自身的道德素质建设,那我们纵然拥有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于人于己于社会又有何用呢?所以,我们应该先成人,后成材,不要做一部单纯掌握一些知识技能的机器,而要成为一个身心都和谐发展的人。
同学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明白的道理。习惯成自然,从小事做起,必能成大气候。我们不经意间的一个动作,往往造就一种习惯;一种习惯,往往造就一种性格;一种性格,往往造就一种命运。因此,同学们,千万不要把文明行为习惯看作小事。营造文明健康,和谐温馨的美好校园,需要你、我、他的共同努力。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都传递着丰富的文明信息,让我们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参加到“争做文明大学生,共建安全文明和谐校园”系列活动中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人人争当文明大学生。
同时,我们还应注意我们的日常行为,使我们更好的成为一个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比如,我们应:
1、杜绝在学习场所大声喧哗、打电话、吃东西等不文明现象的发生。
2、按时上课、不迟到早退、不旷课、遵守课堂纪律。
3、认真学习,诚实守信,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
4、注意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随意践踏草坪,不吸烟、不酗酒。
5、科学上网,不沉溺于网络和游戏,争做网络道德模范、文明使者、安全卫士。
6、以校为家,爱护公共设施,不损坏公物,拒绝“课桌文化”。
7、男女同学,自尊自爱,举止文明,言行得当。
8、买饭不插队,饭后主动收拾餐具,营造良好的就餐环境。
9、遵守公共规则,维护正常的校园秩序,不随意张贴广告,乱摆宣传板,乱拉横幅。
除了大学生的我们,还有很多的社会青年人士,也正积极地传播着精神文明,无论什么行业、什么职位。
艾华是郑州铁路局郑州客运段一名列车员。入路八年来,他先后荣获了郑州铁路局“中原铁道十大青年标兵”、铁道部“火车头奖章”、郑州市遵守职业道德十佳标兵、河南省团委“新长征突击手”、河南省第七届“十大优秀青年”、全国“用户满意百佳明星”、今年四月份被评为十大“中国铁路青年风云人物”等荣誉称号。被旅客亲切的喻为“飘动在进京列车上的蓝丝带”,“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使者。”
所以,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的我们,应有积极地生活态度,有自己“奋斗”的目标。对社会的不文明现象不效仿,还要做到不自卑、不自大、不懒惰的向上心理,对于生活中的细节,要有青年人的应有热情,比如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等正确的道德观。对于社会组织的公益活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的参加并宣传。另外,重要的是,青年人应怀着热爱祖国建造祖国的的抱负去努力,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五篇:快乐使者作文
快乐使者作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快乐使者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快乐使者作文1什么是快乐,快乐究竟在哪里?
其实,快乐就在我们心里。我们在生活中获得的快乐,并不在于我们身处何地,也不在于我们拥有什么,更不在于我们是怎样的一个人。而只在于我们的心灵所达到的境界。
一位痛苦的人因为没有快乐即将死去,好心的上帝派能干的使者去人间找些快乐来,好拯救要死的人。
使者来到人间,问:“哪里有快乐?”
“有笑声的地方就有快乐。”有人回答。
使者找到一位哈哈大笑的人,说:“借给我一些快乐吧。”
那人停住笑:“尊敬的使者,你以为我笑就快乐吗?其实,我是在嘲笑我自己刚才做的一件蠢事。我并不快乐。”
使者找到一位皇帝,请求道:“陛下,发发您的.慈悲,借给我一些快乐吧。”
皇帝道:“要说这话的人应该是我。不错,人间的东西我似乎都有,什么也不缺,荣耀;权利;财富;什么都有,可我就是缺少快乐。实话告诉你,我这一生,还从来没有过一天快乐的日子。你若找到快乐,我愿用皇帝的位子来换。”
现实生活中,假如你对他人不真诚,不友好。又如何期望从他人身上得到友善的回报呢?这句话似乎已过时。请记住这句名言“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快乐,雅人有雅兴,俗人有俗趣,无论在朝为官或是一介草民,其实,都自有其乐。锦衣玉食也好,粗茶淡饭也罢,求暖求饱而已。当然也求美。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何不潇洒走一回,真心真意过一生。
快乐使者作文2在我们的小镇上,我有一个十分要好的朋友——朱佳畅,我给他取了个外号——快乐使者。
今年他十二岁了,有一个圆圆的脸蛋,一头乌黑的头发,一双水汪汪的眼睛,一个大大的肚子,好像有一肚子幽默的话语,整天咧着嘴巴嘻嘻地笑着。
他是一个快乐主义者,跟他在一起玩,我无时无刻不能感受到快乐,就像“快乐使者”在对我微笑。闲聊时,他会时不时冒出一两句幽默的话,逗得我哈哈大笑,上气接不上下气。玩耍时,他像一个大男孩一样无所顾虑,有时突然放声大笑,搞得我莫名其妙。即使遇到困难,他也会眉头一抬,嘴角一扬,两手一挥,然后装出一副苦脸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
朱佳畅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可是,他有一次语文考试的成绩是86分。那几日,他的爸爸妈妈担心起来,一是怕他承受不住,二是怕他考不上一个好的学校。可谁知他却若无其事,像一个快乐的小鸟一样叽叽喳喳欢快地说:“爸爸妈妈,我上次考试虽然没考好,但也是一件好事,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也是为我前进的入程打下好的基础。”当时我听了扑哧一声笑了起来。
同学们都说他没心没肺,但又觉得如果没有他就不会感觉到这么多的快乐。他也告诉我一个道理:人生路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心中充满快乐,明天一定会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
快乐使者作文3我有一个朋友,他是班里的“快乐使者”,有时,他的一句话或者几句话就能让全班哄堂大笑。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他把我笑的肚子都笑痛了,怪不得叫快乐使者呢!那一次,我们放学后,别人都匆匆忙忙得回家,我们班留下了三个人来值日。在值日时,他忽然说:“嘿!各位,我今天去了……”他指着垃圾桶说,“我今天去了这里。”唉!我们都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原来,他是想去倒垃圾,我们还以为他去了垃圾桶干什么事呢?害得我们笑的……别的班还以为我们在玩逗笑比赛呢?
噢!忘了告诉你,他长得胖胖的,有一双小小的眼睛,有一个紫红紫红的嘴唇。最好笑的是他那圆圆的小脸。在我们班他的力气算是大的了,他甚至可以把门的螺丝钉拔出来。
他还是一个喜欢玩游戏的人,记得上一次去他家玩,先前,我没有跟他说我要去他家。到他家后,他还在兴高采烈的在玩游戏,玩的正入迷,我叫了他好几次,他都没听见,还继续玩他的“三稀特种兵”。还嘴里说着:“哇塞!我打败了BOSS!好爽啊!”手指着游戏中的一个人物。他回头,看到我在看着他玩游戏,并说:“你什么时候来的?是不是开拖拉机来的啊!也不可能那么快吧!呵呵。”“你太幽默了,我们二班就是很幽默!”他就是这么好笑的人!
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一个既搞笑,有喜欢玩游戏的人!他就是“快乐使者”曹云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