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救灾救济知识讲座

时间:2019-05-13 17:51: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镇)救灾救济知识讲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镇)救灾救济知识讲座》。

第一篇:(乡镇)救灾救济知识讲座

救灾救济知识讲座

内容提要

第一部分 自然灾害

一、自然灾害的种类

二、自然灾害的灾情上报

三、如何做好我市灾情上报工作 第二部分 灾害救助

一、灾害救助的概念

二、灾害救助工作主要内容

三、灾害救助资金来源

四、灾害救助工作过程 第三部分 救灾资金使用

一、救灾资金的使用范围

二、救灾资金的使用原则

三、救灾资金的管理

第一部分 自然灾害

一、自然灾害的种类

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发展,是受着地理环境、气候和水利等条件制约的结果。

自然灾害种类有很多,主要有水灾(暴雨、山洪、冰雹、雷电)、旱灾、风灾(大风、沙尘暴、扬沙、干热风)、疫灾(动物和人的传染病)、地震、农作物病虫灾、草灾、冰雪灾、霜冻灾、坍塌、滑坡、泥石流等,青铜峡区域内自然灾害主要有洪灾、旱灾、风灾、冻灾、疫灾、地震等。青铜峡市属干旱风沙区,西靠近腾格里大沙漠,多有风沙和干旱灾。具体地讲,青铜峡市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主要有六种:

(一)雨雪灾

宁夏在二月发生的雨雪才是一大自然灾害,即农历二月下旬(春分前后)正值春潮上升,是小麦萌芽时期,降雨量在5毫米以上,与春潮结合,致使部分洼田、湖田小麦受害; 降水量在10毫米以上,高田小麦也受害。根据青铜峡市气象局1958年至2008年的50年中气象资料记载:“二月雨”出现过16次,平均三年一遇,其危害主要是春潮加剧,土壤板结,盐碱上升,肥效流失,致使种子霉烂或青芽枷锁影响全苗。1964年降春雪,厚达20公分,全市小麦板结、霉坏、缺苗严重。

(二)风沙灾

风速在17.2米/秒以上的风(8级)称之大风,大风可以飞沙走石,造成风沙灾害。大风多出现最多的季节是春季(3~5月),其次是夏季(6~8月)和冬季(11~12月),据气象局统计,我市平均每年大风26.6次,占历年大风次数的82%。夏季多为东南风,春冬多为西北风,其危害主要有:一是刮起沙子、碱土,埋没农田,加剧土壤水分蒸发,促使盐碱化程度上升;二是刮露根苗,打破叶片,使禾苗枯死。夏秋大风一旦出现,常使已成熟的作物脱粒或倒伏减产,如2009年8月18日发生的大风雨,造成玉米、水稻、油葵等农作物大面积倒伏。

(三)冻灾

冻灾是在突发低温情况下造成,主要指霜冻,近几年多发生在冬季的温棚农作物。霜冻分为轻霜冻、重霜冻。轻霜冻平均初日在十月六日,终日在四月三十日,无霜期158天;重霜冻平均终日在四月二十日,初日在十月十四日,无霜期175天。秋霜冻频率高,主要危害晚熟作物,一旦出现,禾苗就要冻死。春霜冻在个别年份出现,主要危害胡麻、瓜菜、豆类等作物幼苗,导致拆苗重种,遭受损失,同时可冻伤果树花枝,危害严重。

低温出现在立秋前后,危害最重,主要使水稻抽穗迟缓,造成水稻糠秕,减产较严重。

(四)冰雹灾

冰雹是局部地区的毁灭性灾害。冰雹最早出现在三月下旬,最迟出现在九月下旬,一般在六至七月多见。六月正是作物生长旺盛季节,遇有冰雹危害更大,轻者籽粒脱落,重者茎叶粉碎、瓜果穿空。

(五)山洪灾

山洪来自暴雨。一日降雨量超过50毫米或一小时降雨量超过16毫米称为暴雨。山洪多出现在邵刚(甘城子)、大 坝(立新)、峡口、青铜峡镇(沃沙、广武)的沿山地段,多出现在七、八月份,山洪季节又是黄河汛期,危害更大。洪水的特点是暴涨暴落、历时短、流速快、强度大、洪峰尖瘦、凶猛异常,携带沙砾杂物顺沟而泻,有万马奔腾之势。洪过之地一扫而光,危害极大。

(六)旱灾

青铜峡居灌区之首,十大干渠均由峡分口,一般年份进水大、流速快,不致成旱灾,偶而干渠决口或淤澄,导致部分镇、村受旱减产。旱灾出现在春、夏两季,危害山区甚重。1978年3月21日至5月15日,56天无雨,山区草场干枯,树木死亡,影响林业的发展。

另外,交通事故、意外或人为发生的火灾、突发疾病或重大疾病属于事故灾难,是非自然灾害,是不能使用救灾资金来救助的,如上述非自然灾害发生后,给群众带来较大影响且造成生活困难时,只能使用临时救济资金给予临时救济。

二、自然灾害的灾情上报

自然灾害发生后,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村委会三十分钟前将灾情报告镇民政办,镇民政办要在1小时内报市民政局)报告灾情,最迟在2小时内,市民政局在2小时内报自治区民政厅。所以,灾情的管理是自然灾害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救灾救济工作的基础,及时掌握灾情,建立报灾制度,加强灾情统计工作,是科学制定救灾救济方案的首要条件。

(一)自然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

灾害信息员主要承担灾害预警预报信息接收和传递、灾情信息收集和报告、灾害应急救助、防灾减灾知识宣传等职责任务,是解决灾害预警信息传递和确保灾情信息及时准确上报的关键力量。加强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是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和灾害应急救助工作机制的内在要求,也是建立健全国家救灾减灾体系的重要内容。自治区在2008年8月份建立了自治区、市、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五级灾害信息员队伍,并明确灾害信息员的权利和义务。灾害信息员主要由民政救灾干部、基层乡镇(街道)民政助理员(专干)、村委会主任、社区专干等人员组成。2009年,市、镇(场、街道)、村(社区)三级均制定了自然灾 害救助应急预案,各镇(街道)、村(社区)均确定了灾害信息员。灾害信息员队伍的建立,对规范全区灾害预警信息的传递,保证灾情报送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抗灾救灾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此,各镇要建立报灾机制,发挥村(社区)干部,尤其是灾害信息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及时报灾、核灾,申请多拨付救灾资金。

(二)报灾、计灾、查灾和灾害评估

1、报灾 报灾内容包括:灾害种类,受灾时间和地点,受灾人口,人员伤亡情况,民房倒塌和损坏情况,农作物,大牲畜及其他方面的损失情况,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农业经济损失等。①要求及时、快速上报灾情。一旦发生灾情,人员死亡1人以上;重伤3人以上;民房倒塌3户以上;民房损坏7户以上;农作物受灾500亩以上及造成其他重大损失的灾害,出现上述任何一种情况,各镇民政办要采取边报边查,边查边报的形式,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如电话,短信、传真等)在最短时间内及时报告市政府办和市民政局救灾办。②要求准确报灾。镇民政办报灾必须实事求是,如实报告灾害情况,既不能有灾不报,大灾小报或漏报,更不能无灾谎报或轻灾重报。对上报的灾情市民政局还要主动与有关部门互通灾情,综合比较,相互验证,确保灾情内容的准确无误。

2、计灾 计灾包括①计准受灾人口数量。②计准因灾直接死亡人员和伤病人员数量。①计准因灾缺粮、缺水人口数量和缺粮数量。④计准受灾农作物。⑤计准因灾死亡的大牲畜:即马、骡、牛等和存栏的猪、羊等。⑥计准房屋倒损数量:即准确统计受灾群众自有人居住房倒损的数量。

3、查灾 查灾是指自然灾害发生后,镇(场)领导、民政干部及有关人员深入灾区查看灾情,是对报灾,计灾的复核。①依靠基层,严格核查、核对、核准灾情。②深入灾区,调查研究采用普遍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等多种检查方法,切实掌握真实、客观的灾害损失情况。③查灾的重点,就是对报灾、计灾准确性的核查,发现有夸大和隐匿灾情的现象,立即进行纠正。

4、灾害损失评估 自然灾害损失评估是灾后救助工作的前提,是各级政府组织开展抗灾救灾工作的重要依据。评 估是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通过对灾情信息的快速收集、分析,进而判明灾害程度、范围、大小和损失情况的一种方法。还可以采用市场物价规律和传统评估方法,得到能客观反映灾害的实际范围、程度、大小和损失的确切数据,并保证相应的时效性,以便各级政府及时作出救灾决策,主要包括:人口受灾、成灾评定,农作物受灾损失评定,房屋倒损评定,经济损失评定等内容。

(三)自然灾害的统计制度

1、突发性自然灾害快报

反映洪涝、风雹、地震、低温冷冻、雪灾、高温热浪、滑坡和泥石流等突发性自然灾害发生、发展情况。填报程序分为初报、续报和核报,填报表式使用《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快报表》,同时上报相关灾情文字说明。

(1)初报

镇民政办对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上述突发性自然灾害,凡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应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灾情,并在灾害发生后的半小时内(不得超过2小时),向市民政局报告。对于造成死亡(含失踪)人口10人以上(含10人)或其他严重损失的重大灾害,可同时上报市人民政府和自治区民政厅。市民政局在接到镇级报表后,应在2小时内审核、汇总灾情数据,将本区域汇总数据向自治区民政厅报告,同时上报市委和政府。

初报灾情的方法和步骤:首先在天气突变时灾害信息员要敏捷、迅速和电话督促;其次村委会要在第一时间查看情况,在半小时内以电话或短信上报镇民政办;三是镇民政办在一小时内汇总,先以电话或短信上报,后再查灾、核灾,三日内上报文字报告,市民政局要在2小时内督促汇总,只要最先有一个镇报来灾情,就估算数据先上报,其余镇的灾情在续报中反映;四是灾情要分别按照初报、续报和核报的形式上报。

(2)续报

在重大自然灾害灾情稳定之前,市民政局、镇民政办均需执行24小时零报告制度。市民政局每天9时之前将截止到前一天24时的灾情向吴忠市民政局上报,吴忠市民政局每天10时之前向自治区民政厅上报。做到有灾报灾,无灾报安。

(3)核报 在突发性自然灾害灾情稳定后,市民政局、镇民政办应组织力量,全面开展灾情核定工作,并逐级上报。市民政局在灾情稳定后,应在2日内核定灾情,向吴忠市民政局报告。

2、旱灾情况报告

反映旱情的发生、发展情况,填报程序分为初报、续报和核报,填报《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快报表》,同时上报相关灾情文字说明。在旱情初露,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一定影响时,镇民政办进行初次填报,并逐级上报至自治区民政厅。在旱情发展过程中,每10日上报一次,直至灾情解除,上报核报。

三、如何做好我市灾情上报工作

为了迅速、准确掌握灾情,及时向上级反馈受灾情况,切实做好我市自然灾害灾情统计上报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切实提高灾情报送的时效性。镇民政办发现突发性自然灾害,凡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一定要按照统计制度的规定,在第一时间向上报送。各镇在灾情易发季节,要主动关注灾情,督促各村(社区)主任、灾害信息员留意灾情。二是加强灾情核定工作。灾情稳定后,市民政局要组织力量,全面开展灾情核定工作,确保灾情数据准确,情况翔实。同时,要建立灾情会商制度,加强与气象、农业、林业、水利、地震等有关部门协调,核对灾情数据(各镇、场也要与农业、林业、水利等站所核对灾情数据),加强对灾害信息会商和评估,形成灾害信息共享平台,避免数出多头、口径不一。对于房屋倒塌和因灾死亡人员情况,市民政局将要掌握到到户、到人。三是规范灾情报告内容。在以往各镇的灾情报告里,内容不全面,也不规范。一份标准的灾情报告应该包括:灾害发生的背景(原因)、时间、地点、影响范围、人口受灾情况、人员伤亡数字、紧急转移安臵、房屋倒塌和损坏情况、农作物受灾情况(包括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受灾程度)、需救助人口数、救灾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困难。四是切实加强对灾情管理工作的领导。当灾情发生时,各镇(场)主要领导要亲自具体部署,分管领导具体抓,镇民政办现场查灾、及时报灾。镇民政办主任要吃苦耐劳、顾大局、关注灾民,一定要记得及时报灾。镇(场)领导要多关心灾情报送人员,使其相对固定,确保灾情统计工作的连续性。灾情报送的总体要求是快报及 时、核报准确、评估科学、发布规范。各镇要不断完善灾害信息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灾害信息员的履职能力,确实提高灾情上报的质量,确保灾情信息初报“快”,续报“实”,核报“准”,使我市的灾情报送工作逐渐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轨道。

总之,灾情发生后,要把握一个“快”字,要在灾情发生后的1小时内用电话或短信上报,最迟不要超过2小时。因超过2小时报的灾情,造成民政局无法给吴忠、自治区上报,灾情报不上去,也就争取不到救灾资金。今后凡是超过一天上报的灾情,减半核拨救灾资金;超过三天上报的灾情,不拨付救灾资金。为此,2012年救灾资金的拨付,民政局采取了随时有灾,随时报灾,随时拨付救灾款。下面着重讲四个重要的灾情统计指标:

一、人口受灾指标

受灾人口指灾害过程中遭受自然灾害影响的人口,包括因灾致死、致伤人口。

二、农作物受灾情况

1、农作物是指各类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的统称。

2、受灾面积:指因灾减产超过1成的农作物面积(减产在1成以内为正常生长范围),反映农作物受到灾害影响的范围。

3、成灾面积:指因灾减产3成以上的农作物面积,反映农作物受灾的程度。

4、绝收面积:指因灾减产超过8成的农作物面积,反映农作物受灾的严重程度。

在一次灾害过程中,填报其实际受灾面积;在同一地块同一季农作物多次遭灾则只计算其中最重的一次;在同一地块不同生长季节分别受灾,应累计统计。

三、农业直接经济损失

农业直接经济损失:指受灾的农林牧副渔业的直接经济损失。计算方法:直接经济损失=正常的收入/亩X受灾的程度X受灾面积或成灾面积或绝收面积。

四、家庭财产损失

家庭财产损失:指灾民自家财产造成的损失。家庭财产损失与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要分别计算。第二部分 灾害救助

1、灾害救助的概念

2、灾害救助工作主要内容

3、灾害救助资金来源

4、灾害救助工作过程

一、灾害救助的概念

1、什么是灾害救助?

灾害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因灾害造成生存危机的社会成员进行抢救与援助,使其脱离灾难和危险,并帮助灾民确立自行生存能力,保证其基本生活水平的一项社会保障工作。

2、灾害救助主体

灾害救助主体是灾害发生地的市(县)级政府。

3、灾害救助的作用和意义

(1)灾害救助是社会保障重要组成部分(2)灾害救助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灾害发生后,往往引起社会基本服务功能紊乱,群众生命受到威胁、群众的基本生活面临困难,靠自身的能力难以短期内得到恢复,生存条件和生活水平极大下降,生活难以为继。在保障公民基本生存条件和基本生活需求方面,对受灾人员进行救助,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公民应有的权利。

(3)灾害救助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各种自然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社会经济政治秩序、甚至国家安全都可能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开展灾害救助,建立规范、高效的灾害救助管理机制,快速、全面地应对各种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创建 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发挥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作用。

二、灾害救助主要工作内容

1、以灾害管理过程划分四个阶段(1)备灾阶段

备灾现阶段主要包括救灾物资储备,灾害救助预案编制、人员准备、组织准备等。

灾害救助预案是一个核心问题,预案应涉及救灾的全过程,可以包括灾害防御、应急响应、灾后恢复、冬春救助等等。

一个完善的预案应包含组织机构、人员职责、工作内容、工作程序、措施和要求等要素。

(2)灾害应急阶段

指灾害即将发生和灾害发生后立即采取的对策和行动,包括灾害预警、灾害应急响应。基本目标:① 减少人员伤害;② 减少财产损失;③ 恢复社会公共秩序;④ 恢复和重建基本的公共服务系统;⑤ 维护社会稳定。

(3)恢复重建及救助阶段

在灾情基本稳定后,灾害救助即进入灾后恢复重建和救助阶段。灾后救助虽然不象灾中救助那样具有鲜明的紧急性,但由于涉及到灾民生活质量的恢复和发展等长期、全面的问题,灾后救助是灾害救助的一个重要阶段。

(4)冬春救助

解决因灾造成群众的吃饭、穿衣、取暖、伤病等方面的生活困难。

救助时段为每年的12月至下一年度的5月。

2、以救助需求划分两个阶段(1)物资救助

灾民“吃饭、穿衣、住所、饮水、医疗”等方面的救助。汶川地震救援中民政部门提供的救助物资,一是解决转移群众的住所,如标准帐篷、篷布、彩条布(临时住房);二是解决衣被;三是解决饮食如方便食品、矿泉水;四是临时救助和后续救助——每天10元钱和一斤粮政策的实施 ——每月200元资金补助。

(2)精神救助(心理救助)

灾害造成心理上的“废墟”和不平衡,导致心理危机的产生。生理异常、情绪异常、认知异常、行为异常、交往异常;灾难事件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更为严重。

心理救助工作成为为灾后重建的组成部分,中国卫生部正在制定首个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心理社会干预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对人群带来的重大心理问题。

三、灾害救助资金来源

1、资金来源(1)财政渠道

中央、省(自治区)、市(县)财政按照比例下拨。(2)社会捐助渠道

2008年度汶川地震全国接收各类捐赠款物总额达1070.49亿元,占GDP总量的0.356%。

全国各级民政(含慈善会)系统接收社会捐赠共计536.05亿元,其中捐赠资金470.7亿元,捐赠物资折价65.35亿元。

全国各级红十字会系统共接收社会捐赠约214.4亿元。中共中央组织部及其系统接收全国党员为汶川地震灾 区捐赠“特殊党费”97.3亿元。

其他各级职能部门、人民团体接收捐赠款物共计108.28亿元

全国各基金会筹集款物总额达78.6亿元。(3)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指农业保险。

农业保险,1982年开始进行商业性保险,2002年确定为农业政策性保险。

(4)互助互济渠道

亲友资助、帮工帮料,互助互济。

(5)其他渠道

对口支援: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均衡,汶川地震灾后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发展战略,中央统筹协调,组织东部和中部地区省市支援地震受灾地区;按照“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原则,依据支援方经济能力和受援方灾情程度,合理配臵力量,建立对口支援机制。

政策性支持:国土部门优惠土地占用费;建设部门简化程序,免除手续费;对灾民建房建材要求优惠供应;优惠供应灾民建房所需木材。

2、救灾资金的种类(1)救灾应急资金

补助政策:因台风灾害紧急转移安臵人口人均70元给予补助,洪涝、地震、风雹等其他灾害按人均150元给予补助,主要用于因灾紧急转移安臵期间受灾群众的生活救济;因旱生活困难需救济人口人均30元给予补助,用于解决旱灾造成的农村居民口粮、饮水等困难;因灾遇难人员每人 5000元抚慰金,用于抚慰因灾死亡人员家属。

下拨条件:a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b地方特别是自治区财政安排救灾应急资金;c上报地方下拨资金的拨款文件。

申请要求:a自治区民政、财政部门向民政部、财政部提出申请报告;b上报市(县)紧急转移安臵人数统计表。

(2)民房恢复重建资金

补助政策:地震倒房重建中央补助标准为户均1万元,其他灾害倒房重建为户均7000元,地震严重损房中央补助标准为900元/户,用于因灾倒损农户住房的修缮和重建。下拨条件:a启动国家救灾应急响应的灾害;b地方特别是自治区财政安排恢复重建资金。

申请要求:自治区民政、财政部门向民政部、财政部,或以自治区政府名义向国务院提出申请报告;b向民政部、财政部上报市(县)因灾倒塌、损坏房屋户数、间数统计表;c向民政部、财政部上报自治区下拨恢复重建资金的拨款文件。

(3)冬春救助资金

补助政策:按照需救助人口人均500元给予补助,用于解决受灾农村居民冬令春荒期间的口粮、衣被、取暖、治病等生活困难。2011年11月青铜峡市冬令春荒确定为300元(占救助人口50%)、500元(占救助人口40%)、500-1500元(占救助人口10%)三个救助标准,共救助2450人,发放冬令春荒救灾资金102万元。在救助时,低保户、五保户的救助标准在500-1500元内。

下拨条件:a发生过自然灾害且已上报民政厅、民政部; b因灾造成群众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

申请要求:a自治区民政、财政部门向民政部、财政部,或以自治区政府名义向国务院提出申请报告;b向民政厅、民政部上报冬春灾民生活困难情况评估报告,市(县)因灾生活困难需救助人数统计表。

(4)生活救助资金

补助政策:用于解决受灾村民在遭受自然灾害后影响其基本生活,造成生活困难的灾民给予生活救助。救灾资金的性质是对困难灾民的生活补助,不是对灾民损失的赔偿。就5月份风灾下拨42.5万元的救灾资金,各镇(场)要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救灾和临时社会救济资金使用的通知》(青民发[2010]10号)的要求发放救灾资金,要坚持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坚持救助对象由个人申请、村民评议、镇(场)审核审批和张榜公布、登记造册等工作程序;要优先考虑无自救能力的低保户、五保户,其救助标准也要高于其他灾民(对经济基础好、自救能力较强的灾民,可不考虑救助;对经济基础较好、自救能力一般的灾民,可考虑救助,但救助标准可低些;对经济基础一般、自救能力较差的灾民,救助标准可高一些);表册必须按照2011年11月下发的《XX镇(场)受灾困难农户救灾资金发放花名册》的格式和要求进行发放,市民政局安排7-9月份对本次下拨救灾资金和冬令春荒救灾资金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并上报市委、政府和民政厅。

下拨条件:a发生过自然灾害且已上报民政厅、民政部;b因灾造成群众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

申请要求:a自治区民政、财政部门向民政部、财政部,或以自治区政府名义向国务院提出申请报告;b向民政厅、民政部上报受灾报告,市(县)受灾困难群众生活救助情况统计表。

四、灾害救助工作过程

1、灾情监测预报:市(县)级民政部门应在灾害发生后2小时上报灾情。

2、灾民紧急转移和安臵: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协作。

3、现场应急:按照预案规定,启动响应程序,开展现场应急工作。

4、实施救助:灾情发生后,市(县)必须在24小时之内启动应急预案,救灾物资24小时内救助灾民到位。

5、信息公开:发布灾情和公开救灾物资发放使用情况。第三部分 救灾资金的使用

一、救灾资金的使用范围

(一)解决灾民无力克服的衣、食、住、医等生活困难;

(二)紧急抢救,转移和安臵灾民;

(三)灾民倒房恢复重建;

(四)灾民生产恢复重建。

二、救灾资金的使用原则

(一)分级负担。市人民政府要将救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时,根据灾情及损失情况,在积极争取自治区、国家支持的同时进行分级负担。

(二)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根据因灾损失情况和自救能力等因素合理安排救灾资金,优先安排重灾区。

(三)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实行专款专用,专人、专账管理。救灾资金只能以现金形式支付给受灾农户,不能支付给施工队及企业或未受灾农户。在救灾资金的使用管理上要严格按照以下规定实施:

1、不得搞平均分配;

2、不得截留、挪用;

3、不得实行有偿使用;

4、不得向无灾区划拨资金;

5、不得用于建设“形象”工程;

6、不得用于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外的其他行政开支;

7、不得用于扶贫支出;

8、不得用于提取周转金;

9、不得用于抵扣灾民的上缴提留款和各种税费;

10、不得用于交通事故、治安事件等非自然灾害救助;

11、不得擅自扩大使用范围。

(四)公开、公平、公正。

救灾资金的发放完毕后,各镇要张榜公布,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三、救灾资金的管理

(一)救灾资金由民政局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单独设立科目进行收支核算管理。

(二)救灾资金的发放

按照报灾、受灾情况,提出救灾资金分配意见,报市政府分管领导同意后,市民政局拨付给受灾的各镇、场。各镇、场要设立救灾专项资金科目进行单独核算,对救灾 资金的发放坚持民主评议、登记造册、张榜公布、公开发放。

(三)救灾资金的监督

市民政局每年要对拨付到各镇(场)救灾资金进行检查,并将使用情况进行通报。市监察、审计、财政部门要对救灾资金的安排使用情况进行监检查,对资金计划、分配、管理、拨付和决算的全过程进行监察和审计,并定期向市人民政府报告监察、审计结果。

民政部门对捐赠资金的接收和使用情况应当向社会公告。

第二篇:救灾救济

救灾救济

这次救灾救济业务培训内容主要是灾情信息管理、救灾救济物资的管理和使用、农村五保户的申请、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等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自然灾害信息的管理

现在上级民政部门非常重视灾情信息工作,县以上民政部门全部用灾情统计软件,规范了灾情信息报送工作,所以我们乡镇一级的灾情信息也要规范,这也是我们经常强调和要求做好的工作。

(一)报灾时间:一定要及时,就是每次灾情发生后,我们民政站工作人员要及时收集、汇总你辖区受灾情况,突发性自然灾害上面要求县级民政部门在2小时内上报,所以乡一级最起码在1个半小时内报来,先报送大体估计情况,等灾情稳定以后,全面及时上报。

(二)报灾形式:等灾情信息收集、汇总完后,请示乡镇政府(办事处)并以书面传真形式报送区民政局,书写一定要规范。

(三)报灾内容: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灾害种类、受灾人口、受灾情况、伤亡情况、损失情况、救灾工作情况。

这里面相关指标按照咱们区情况给大家解释一下:

1、灾害发生时间:是指灾害发生的日期和时间,采用公历年月日和24小时标准计时方式。

2、受灾范围:是指本行政区域内受到灾害影响,且造成一定损失的区域,具体讲就是涉及的村、户、人数。

3、受灾人口:是指在受灾区域内实际生活的人口。

4、灾害种类:是指干旱、洪涝、风雹(包括龙卷风、飓风、沙尘暴、冰雹等)、地震、低温冷冻、雪灾、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病虫害等。

5、受灾情况:是指农作物和其它设施受灾情况,农作物分别按照类别计算出受灾面积(公顷)、减产程度(损失程度)经济损失,房屋倒塌和损坏间数,因灾死亡人口等数据。

6、直接经济损失:包括农业直接经济和其他直接经济,计算方法是重置受灾体所需费用、折旧率、损毁率(损毁程度)三者之积。

7、救灾工作:灾情发生后、当地组织所开展的救灾工作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以上指标解释不能清楚的,经常查阅我们发的民政救灾救济工作手册。

二、救灾救济物资的管理和使用

(一)救灾款、物管理使用必须遵循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在发放使用过程中必须坚持公开、公正,重点保障自救能力较差灾民的基本生活。

(二)每次救灾款物下拨后,乡镇、办事处应根据本区域内灾情实际,按照村民评议、村委会上报情况提出分配意见,经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研究后,及时发放到救助对象手中,(三)乡镇、街道办事处应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救灾款、物的发放应做到手续完备,账目清楚、准确,账款、物相符。

(四)尤其是整理好各类台帐。《冬春灾民需救济人口台帐》9月底到10月份上报、《冬春灾民救助花名册》、《因灾倒房台帐》、《因灾死亡台帐》等表册档案。

三、农村五保对象的申报。

(一)农村五保对象包括:根据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是指村民中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法定义务人无履行法定义务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二)农村五保对象的申请。各乡镇的民政助理员在延安宝塔民政网站上下载《宝塔区农村五保供养申请审批表》,严格按照申请流程执行。(本人提出书面申请,提供身份证、户口本等有关材料,是残疾人的提供残疾证明,本人不能表达意愿的,由其他村民代为申请。村委会接到申请后审查评议,对符合条件在本村范围内公告,上报各乡镇、社区服务中心民政工作站,民政工作站收到材料后,入户调查,对符合条件的整理相关材料,签署审核意见,上报各乡镇、社区服务中心,乡镇、社区服务中心把关后报区民政局审批。)

(三)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根据陕西省民政厅、财政厅《关于提高全省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从2011年10月1日起,我市农村五保供养最低限定标准,集中供养由3200元/年.人提高到4200元∕年.人(其中现金不低于4000元∕年.人),分散供养标准由3200∕年.人提高到4000元∕年.人(其中现金不低于3800元∕年.人)。

四、临时救助的申请

临时救助本着救急救难,及时有效的原则,各民政工作站一定要摸清申请人底子,掌握本辖区内民政对象基本情况,尽量将问题解决在基层,将矛盾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不得随意推脱责任,上交矛盾;因特殊情况确属无法解决的问题,上报民政局。

(一)临时救助的对象。

1、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专项社会救助制度覆盖范围之外,由于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低保边缘家庭;

2、虽已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专项制度救助范围,但因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暂时出现较大困难的家庭;

3、遭遇临时性、突发性特殊困难的城乡困难家庭。(具体情况参照《宝塔区城乡居民临时救助试行办法》)

(二)临时救助的方式及标准

1、临时救助以户为单位,采取现金救助或实物救助的方式,一般以现金救助为主。当年救助原则上不超过两次。

2、临时救助的标准。按照“一事一议,分类施救”的原则,根据救助对象困难程度,确定不同的救助标准,原则上每次救助金额最高不超过3000元。

3、临时救助申请流程。申请临时救助原则上以家庭为单位,由户主向居住一年以上的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宝塔区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申请表》并提供以下材料:

A、居民户口簿;

B、居民身份证;

C、低保证或家庭成员收入及致困原因证明;

D、民政部门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相关材料(火灾需出据房屋、财产损失证明;溺水、车祸、矿难对象,必须附相关单位证明;危重疾病对象,必须附经医保部门确认的医疗费用结算清单;其它对象,必须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社区服务中心证明)。

街道办事处、乡镇社区服务中心民政工作站在接到申请后进行调查核实,对其中符合条件的在辖区内张榜公示,群众无异议的填注审核意见,报同级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或社区服务中心主要领导把关,同时将申请人相关信息录入《陕西省社会救助动态监控系统》。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或社区服务中心主要领导对上报的申请材料要严格把关,对无异议的签署意见,由民政站负责上报民政局审批。

五、其他救济对象的管理。

计划生育后遗症救济对象;六十年代精退职工的管理;七十年代整组、路线教育未安置积极分子。各民政工作站,要注意这些人员每年的增减变化,做好资金发放工作。

第三篇:救灾救济程序

救灾救济程序

本人申请——村组评议、公示——乡镇审查公示——县民政局审核 残疾评定程序:本人申请——村民委员会意见——乡镇人民政府意见——县残联审批

农村特困户救助(农村低保): 救 助 指 南

办事项目

——农村特困户救助(农村低保)待遇申请 办事机构

——镇人民政府民政办公室 办理时限

——乡镇民政办公室在收到救助申请之日起35个工作日内,办结审核审批手续

申办对象资格

——凡具有本镇正式农业户口,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月收入不能维持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特困居民

申办材料

(一)申请书;

(二)家庭户口簿、身份证复印件(当地派出所审核并加盖公章);

(三)有效的家庭成员收入及赡养、扶养或抚养义务人收入证明;

(四)家庭中残疾人需提供残疾证,重残人需提供县残联组织出具的重残证明;

(五)在外务工人员,需提供有关收入证明;

(六)民政部门认为需要提供的其它证明材料。办理程序

(一)申请人向户籍所在地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如果符合申请条件,填写《通江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请书》,并告知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

(二)乡镇人民政府民政办公室自收到申请后,对申请人提出的申请及申请人个人及家庭的实际生活情况进行核查。核查结束后,填写《通江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调查审批表》并提出审核意见后,报县民政局审批,核发农村低保救助金。

流程图

申请人向户口所在地村委会提出申请 提交以下证明材料:

①申请书;②家庭户口簿、身份证复印件(当地派出所审核并加盖公章);③有效的家庭成员收入及赡养、扶养或抚养义务人收入证明;④家庭中残疾人需提供残疾证,重残人需提供县残联组织出具的重残证明;⑤在外务工人员,需提供有关收入证明;⑥民政部门认为需要提供的其它证明材料。

村委会

① 受理低保申请,填写《通江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请书》; ② 通过入户调查,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对申请家庭基本情况进行核实和评议;

③ 采取适当形式,在辖区内对申请家庭基本情况进行公布,征求群众意见;

④ 填写《通江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调查审批表》,并提出具体意见,将材料报乡镇人民政府。乡镇民政办

审核上报的申请材料,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等,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进行核查,填写《通江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调查审批表》,主管领导签署意见后将申请材料报县民政局城乡社会救助中心。

民政办公室工作任务

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指针、深化改革、巩固成果,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稳定机制作用,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工作。

一、以改革总揽全局,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努力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形势。

二、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是靠国家,靠各级政府的支持,二是靠发动社会力量来扩大基层社会保障。

三、艰苦奋斗,勤俭办一切事业,努力发展为特定对象谋福利的特定经济。

四、加强调查研究,分类指导,巩固成果,稳步前进。

五、主动及时做好查灾救灾工作,在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领导和指导下,搞好社会救济、救灾工作。

第四篇:救灾救济制度

救灾救济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基层单位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工作,保障灾民基本生活权益,维护灾区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民政部、财政部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基层单位向灾民发放救灾款物和县级民政部门采购救灾物资用于解决灾民生活困难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救灾款、物包括:

(一)中央特大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费;

(二)地方各级政府列支的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

(三)中央和地方各级民政部门接收和下拨的救灾捐赠款、物;

(四)依法成立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营利事业单位接收并交由民政部门分配、发放的捐助款、物;

(五)其它用于灾民生活救济方面的款、物。

第四条 救灾款、物管理、使用必须遵循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救灾款、物发放使用必须坚持公开、公正,重点是重灾区和重灾户,特别是保障自救能力较差灾民的基本生活。不得平均分配,不得截留、挪用,不得实行有偿使用,不得用于非自然灾害救济,不得擅自扩大使用范围。

第五条 救灾款、物使用的范围是:

(一)解决灾民无力克服的衣、食、住、医等生活困难;

(二)紧急抢救、转移和安置灾民;

(三)灾民倒、危房恢复重建及一般损坏房屋的修缮;

(四)加工及储运救灾物资;

(五)定向捐赠款、物按照捐赠人意愿使用。

第六条 财政部门应在本级预算中安排必要的救灾装备、科研及业务经费。

第二章 救灾款、物的管理

第七条 镇人民政府应建立救灾款专户储存制度,保证救灾资金专帐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应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救灾款、物的发放应做到手续完备,帐目清楚、准确,帐款、物相符。

第八条 民政部门应在查灾核实的基础上,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灾情实际,提出救灾款物分配意见,财政部门确定后,由财政部门和民政部门联合下文拨付。救灾应急资金在接到上级拨款5日内落实到灾民手中;新灾救济资金和冬春荒困难灾民救济资金应在接到上级拨款15日内落实到灾民手中。

民政经办机构应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灾情实际,提出救灾款、物分配意见,经乡镇(街道办事处)人民政府研究后,及时下拨。

第九条 镇人民政府在安排救灾款时,应将分配使用情况同时报上一级民政、财政部门备案。对于滞留时间较长的救灾款,上级民政、财政部门视情节予以追回或在下次安排救灾款时予以扣减。

第十条 民政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储备必要的救灾物资,以应急需。

第十一条 民政部门可利用地方预算的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加工采购救灾物资。所加工采购的救灾物资主要用于解决灾民生活困难的必需品。确实需要时,也可用上级下拨的救灾应急资金采购灾民必须得救灾应急物资。镇不得用上级下拨的救灾资金加工和采购救灾物资。

第三章 救济对象的核定

第十二条 救济对象的核定,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把关,保证重点。灾情发生后,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应及时组织人员逐村逐户摸底调查,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分类排队,将家庭最困难、最需要救济的灾民优先列入范围。

第十三条 灾民救济对象核定程序:

(一)灾民自愿申请;

(二)村民小组初评后提名;

(三)灾民所在村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评议;

(四)村民委员会审查,并张榜公布后上报乡镇(街道办事处);

(五)镇(人民政府审核上报县民部门;

(六)市民政局审批。

第四章 救灾款物的发放

第十四条 镇人民政府应编制《灾民救济花名册》,上报市民政部门审批后,按《灾民救济花名册》下发“灾民救助卡”。《灾民救济花名册》和“灾民救助卡”应注明灾民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家庭人口、救济款物补助标准、救济时段,联系电话等内容。“

第十五条 灾民领取救灾款、物时,应到乡镇(街道办事处)人民政府开取“三联单”,凭“灾民救助卡”和“三联单”到乡镇(街道办事处)人民政府或指定的银行(信用社)、粮店等领取粮款。灾民领取救灾款、物时,应在《灾民救助花名册》上签字。灾民领取救灾款、物,原则上应由本人领取,对无能力领取救灾款物的老弱病残人员,被救助灾民可委托他人或由村委会指定人员代领,代领人员必须签字盖章,并将款物及时送达救济对象。

第十六条 救灾款、物必须全额发放到灾民手中,镇、村不得用于抵扣税、费和借款。

第五章 监督与处罚

第十七条 基层民政部门应加强对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情况的检查,并主动接受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任何单位或个人均有权利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检举或控告。

第十八条 挪用、侵占或者贪污救灾款、物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其退还所用、所得款、物。对直接责任人员,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有关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基层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暗箱操作,优亲厚友,致使救灾款、物造成失盗、浪费、冒领等重大损失的,由所在单位依照有关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2011救灾救济工作总结

2011工作总结

2011年是充实的一年,是精彩的一年,经过这一年繁忙紧张的工作,我们低保科顺利的完成了上级领导布置给我们的各项工作,以下是我对承担的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和慈善超市建管工作的简单总结。

我们根据省市领导关于惠民工程的两项工作安排,按照市区领导的工作部署,在2011年我们承担了创建一家国家级、二家省级、五家市级减灾示范社区的工作任务。经过调查和研究确定黎华办事处的华北社区定为创建国家级减灾示范社区,大有办事处的嵩山社区及东莱办事处的教育园社区创建省级减灾示范社区。东原办事处的沿江社区、靖宇办事处的丰润社区、三棵办事处的泰祥社区、太平办事处的泰达社区、崇俭办事处的公园社区创建市级的减灾示范社区。根据市领导的工作要求,按照【“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标准】我们不只是分配此项工作到办事处,同样也积极配合帮助各办事处共同完成创建工作,我们为社区制作了社区展示栏、防灾减灾宣传板,宣传册、宣传单、各种功能指示牌,购买了档案柜、防灾减灾工具及医疗救助用具。在戴科长的带领下,多次走访创建减灾示范社区的几家单位,了解他们在创建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逐一调整完善创建工作。

此次创建工作比起往年的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难度更

大了,各级创建标准都大大的提高了。从我区各社区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区的创建工作难度非常大。由于经验不足,我们前往了香坊区的国家级示范社区进行了考察学习,我们发现了很多自身的不足之处,如档案不够细致,没有自己的特色等。在黎华办事处华北社区工作人员的全力配合下,我们重新整理档案,分装成册,丰富内容完善档案使之更好地反映本社区的基本情况。在社区居民的配合下落实了防火演练和社区宣传防灾减灾等活动。以多种形式宣传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建立了设施齐全的避难场所,由我区出物资建立的物资储备库也已出具规模。为更直观的了解社区情况,我们还为黎华办事处华北社区拍摄制做了宣传片,全面的展示了一所优质的设施齐全的社区全貌。现在的黎华办事处华北社区已经具备了防灾减灾的能力,为更好地服务群众,方便群众做好了完善的准备。我区的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已取得了较好成绩,在省、市领导的检查中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在创建减灾示范社区工作中的一些好的做法还被作为案例在市救济会议中重点推广介绍给其他区县作参考。

惠民工程的第二项重要工作就是慈善超市的建管工作,现我区有慈善超市20家,达到市级标准,分布在全区各办事处,基本做到了每个办事处都有一家慈善超市。2011新建立的慈善超市有两家,分别在靖宇办事处的丰润社区和崇俭办事处的公园社区。两家办事处分别开展了以“社区居

民献爱心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为主题的捐赠活动,收集旧衣物上百件,经过分类整理后整齐的摆放在由区民政局出资购买的货架上,以方便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靖宇办事处丰润社区还发动本区域内的党员,人大代表捐赠了,米、面、油、棉被等生活用品,充实到慈善超市中,为辖区的困难群众提供了救助平台。定期他们还会搞一些针对困难家庭的赠送活动。得到了辖区困难居民的拥护,有一些困难户还定期到慈善超市帮助社区工作人员整理慈善超市的物品,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劳动换取生活用品。元旦、春节期间由区慈善会出资购买的大米,都是通过慈善超市这个救助平台免费发放到了困难群众的手中。我们还联络了本区内的一些商场、单位不定期的捐赠物资到慈善超市,丰富了慈善超市的救助物品。仁里街道玛克威慈善超市就是通过街道和企业联合创办的慈善超市,该超市通过动员玛克威商厦的业户捐赠款物,为仁里地区的困难群众提供救助,为慈善超市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为了慈善超市可以长久的更好的运营我们经常走访各家慈善超市,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出适合每一家慈善超市的运营体系要想使慈善超市更好的服务于群众。需要我们完善的工作环节还有很多。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落实惠民工程的各项任务,更好的服务群众。认真完成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使工作落到实处,方便更多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

下载(乡镇)救灾救济知识讲座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镇)救灾救济知识讲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救灾救济工作汇报

    救灾救济工作汇报 元旦、春节期间困难群众生活安排情况 2005年,我市五县两区不同程度地遭受了干旱、低温霜冻、冰雹、暴洪、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给城乡群众的生产生......

    全市有关救灾救济工作情况

    按照《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当前救灾救济工作的紧急通知》( 政办明传[2005]14号)文件的精神,我局积极部署,认真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开展有关救灾救济工作。有关情况如下:一、建......

    救灾救济工作制度

    救灾救济工作制度 一、救灾款物接收、发放工作 (一)救灾款:是指中央、省下达的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费、灾后重建补助资金,各级财政安排的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县级以上政府接收后下拨......

    救灾救济工作汇报

    救灾救济工作汇报元旦、春节期间困难群众生活安排情况2005年,我市五县两区不同程度地遭受了干旱、低温霜冻、冰雹、暴洪、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给城乡群众的生产生活......

    全市有关救灾救济工作情况

    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当前救灾救济工作的紧急通知》(政办明传[2005]14号)文件的精神,我局积极部署,认真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开展有关救灾救济工作。有关情况如下:一、建立......

    救灾救济季度工作总结

    2012年第一季度工作总结及第二季度工作计划 深化救灾救济机制,做好救灾救济工作 (1)救济救助工作。及时主动将衣、被、粮等日常救灾物资发放到灾民手中,基本保障灾民生活。1-3月......

    加强救灾救济体系建设

    加强救灾救济体系建设 努力提高救灾应急水平泰山区总面积336.86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 2个镇。共126个行政村、68个社区。总人口62.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51万人,非农业人口46.2......

    紧急救灾救济工作方案

    文章标题:紧急救灾救济工作方案为了保证我县在遭受特大洪涝等自然灾害时,迅速、高效地完成救灾救济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