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访的法治规训总结
信访的法治规训:基本内涵与路径选择
一、信访制度
1、定义: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本质上信访是一个寄希望于政府纠正自身错误的制度。
2、原则: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
3、法律地位:宪法第41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4、特色:信访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制度,虽然外国也有与中国的信访相类似的制度……但是一个自上而下遍及立法、行政、司法各个部门接受投诉并解决纠纷的制度系统在世界上大概是独一无二的。信访制度在中国,有着深厚的传统法律文化渊源,以特定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生活为基础,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转型时期社会正义的需求,也承担了国家进行社会治理的特定职能。
5、功能:民主参与和辅助性权利救济。信访制度的基本职能不是纠纷解决,而在于引导公民政治参与,倾听和收集社情民意,为国家决策提供信息。与此同时,信访机构还有为公民提供一个发泄怨气、进行申诉的特别救济通道的作用。
6、现有法律:《信访条例》对于行政信访机构作出了规定,但基于这个法规范围、效力及权威性的不足,还无法完全解决信访机构合法性的问题。
二、信访与法治的关系
信访与法治之间是一种“亦敌亦友”的关系:
1、说它是法治的敌人,是因为信访救济在追求实体正义时罔顾法治的要害所在——程序正义;它摆脱了法律的规范,却又不能克服诉讼的拖延之弊;它把救济的希望寄托在诸多偶然因素尤其是首长的指示上,强化了长官意识,扬人治抑法治,甚至可能造成干预司法的恶果;它在使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得到部分救济的同时,又再生产出使其权利遭到压制或侵害的制度合法性。
2、说它是法治的朋友,是因为信访救济对于偏于程序正义疏于实体正义的法律救济来说是一种ADR(代替性纠纷解决方式)式的互补手段,对于畏惧诉讼之程序繁复、成本高昂的行政相对人来说是一种可以‘接近正义’的便利通道,对于某些在当地投告无门、胜诉无望、执行无路的疑难案件来说是一个可能的出路,对于困于司法不公和司法腐败的社会是一个必要的安全阀和矫正机制。
信访与法治可以是一种并立互补互融模式,两者可以并行不悖,相辅相成。法治因为信访的存在而更加应该注重自身的纯净和建设。
*
3、信访与司法的关系:信访权威与司法权威并行,两者各有领域、各司其职;信访有益于司法权威的提高,即信访不是损害而是有助和有益于司法;信访权威与司法权威的冲突。
三、信访法治化
1、含义:信访制度应按照现代法治的要求进行合理的设计,信访实践应该按照现代法治的理念规范地进行。“信访法治化就是一切信访活动依照良好的法律来进行,从而实现某种善治。”
2、主要内容:
(1)信访制度定位的法治化
第一、信访权的属性:表达自由的派生和延伸。在我国,信访制度事实上同时发挥着请愿制度的作用,一方面担负着私权救济的法律功能,一方面担负着政治参与的民主功能。第二、信访制度的基本功能:民主参与和辅助性权利救济。
(2)信访机构设置的法治化:信访机构的设立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信访机构有独立的地位,信访机构有明确的法律授权。
(3)信访程序的法治化:信访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处理信访问题时必须保持利益中立,如果信访事项与自己有利害关系,必须回避;在调查信访事项的过程中, 应该给被调查的机构或人员以相应的申辩权,听取其抱怨和不满,做到兼听则明;在信访事项处理中,涉及到疑难复杂案件时,应当举行信访听证,让彼此对立的意见和声音均能得到明确的表达;要尊重信访者的知情权, 信访处理过程及其结果要及时告知,保障其享有复查、复核权。最后,信访机构做出的决定本质上是一种行政决定,若涉及到具体的利益,则应当允许当事人启动司法审查,寻求司法救济。
第二篇:家 规 家 训
家 规 家 训
宗规家训是要求族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凡我后代子孙,必宗族众规定的立身处世,居家生活原则,规范,训语和禁戒,是传统伦理道德,加之于子孙族众之上的各类约束,由家庭子侄的训诫,而扩大到整个家族,共同遵守,强迫执行的定性内容,经共同研究、商定、议定内容如下:
爱国爱家
孝敬父母
端正品德
敬亲爱亲
弟兄姐妹团结友爱
夫妻和睦
子弟力学
和睦族邻
和睦邻里
谨慎交友,结识良朋
敦祝忠厚
戒淫奢侈
遵纪守法
正大光明
择就学術
提倡节俭
戒骄戒躁
儆戒懒惰
严禁赌博
严守社会公德
遵守社会秩序
爱护清洁卫生
注意身体健康
儆戒争讼
以上各条,我氏宗族,众多子孙,恪诚遵守,不能荒怠。
第三篇:班 规 班 训
班 规 班 训
进校说声老师好,相互问候有礼貌;勤奋好学争分秒,各门功课同重要; 出操做到快静齐,动作规范做好操; 铃声一响教室静,专心听讲勤思考;眼耳手口心齐到,尊敬师长听教导; 课间休息不吵闹,勤俭节约习惯好; 爱惜粮食要牢记,遵守纪律觉悟高;自习课上不讲话,作业认真不潦草; 看见垃圾捡起来,值日卫生勤打扫; 劳动工具摆整齐,争创生活好环境;班级公约牢记心,行为习惯常对照; 同学之间互勤勉,道德修养情操好。
班主任寄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第四篇:2014信访新规学习
2014.4.23,国家信访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这是国家信访局针对类似问题首次出台系统化的专门文件。今年5月1日起,将实施。
1、信访事项如何提出?
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网上投诉等书面形式。2013年7月,国家信访局已全面放开网上投诉受理。同时,国家信访局正在搭建网上信访信息系统,把来访、来信、来电、网上投诉等不同形式反映的信访事项,在网上统一流转,把信访事项的受理、办理、督办等重要环节,通过互联网公开。
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应当根据信访事项的性质和管辖层级,到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上一级机关设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场所提出。首先接谈的机关先行受理,不得推诿
2、信访办理有何原则?
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
3、信访事项向谁提出?
信访人应到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上一级机关设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场所提出。“所谓本级机关,是对来访事项有直接管辖权的机关。”,如果本级机关是设区的市级以下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其上一级机关,就是本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
例如,某县信访人想通过走访反映土地征用问题,可向该县国土资源局(本级机关)提出,也可向该县人民政府或所属市的国土资源局(上一级机关)提出。县国土资源局、县人民政府、市国土资源局,谁先收到群众来访事项,谁就要先受理。
4、办理期限如何规定?
1.受理—有关行政机关不能当场答复,应15日内书面告知信访人。
2.办结—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延期禁超30日。
3.复查—可自收到书面答复起30日内请求原办理机关上一级机关复查。
4.复核—信访人不服的,可自收到复查答复起30日内请求复查机关的上一级机关复核;复核机关应自收到请求30日内提出复核意见。
5、哪些信访不予受理?(6种情况)
1.属于人大、法院、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来访事项;以及已经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
2.对跨越本级和上一级机关提出的来访事项,上级机关不予受理;
3.来访事项已经受理或正在办理的;
4.对处理(复查)意见不服,未提出复查(复核)请求而到上级机关走访;
5.对处理(复查)意见不服,无正当理由超过规定期限未请求复查(复核)的;
6.已经审核认定办结或已经复查复核终结备案的。
6、违法上访行为界定
根据《信访条例》第十八条、第二十条有关规定和川公发【2010】126号《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 四川省人民检察院 四川省公安厅 四川省司法厅 关于依法处理违法上访行为的意见 》违法上访行为具体包括:
(一)围堵、冲击国家机关。
(二)在重点地区、国家机关办公场所或其他公共场所非法聚集。
(三)在重点地区、国家机关办公场所或者其他公共场所弃留尸体、非法搭设灵堂。
(四)到国家机关和其他非信访接待场所缠访、闹访。
(五)五人以上集体走访不按规定推选代表。
(六)在信访过程中侮辱、殴打、威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法限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身自由。
(七)在信访接待场所滞留、滋事,或将老人、病人,残疾人、婴幼儿及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弃留在信访接待场所。
(八)煽动、串联、胁迫,以财物诱使、操纵他人信访或者以信访为名借机敛财。
(九)阻挠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正常工作和活动,危害公共安全、扰乱公共秩序,妨害社会管理。不听劝诫的行为。
(十)其他危害公共安全,扰乱公共秩序,妨害社会管理的违法上访行为。
(十一)非正常访。具体包括:到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南海、中央领导人住地及周边地区上访,或到外国驻华使领馆区、驻华国际组织(机构)等信访接待场所以外的重点地区上访;或在党和国家重大会议、庆典,重大外交等国事活动期间,不听劝阻,执意进京或到相关地方非信访接待场所上访的行为。非正常上访无论是个体访还是集体访,无论是否实施过激行为,都违反了《信访条例》第十八条、第二十条有关规定,都属于违法上访,应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是指进京非正常上访(到天安门广场、中南海周边、驻华使领馆区、中央领导人住地以及其他敏感地点等非信访接待场所“上访”)的行为;围堵、冲击国家机关的行为;在重点地区、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周围或其他公共场所非法聚集的行为;到非信访接待场所和机关走访的行为;五人以上集体走访不按规定推选代表的行为;在信访过程中侮辱、殴打、威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在信访接待场所滞留、滋事,或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弃留在信访接待场所的行为;煽动、串联、胁迫,以财物诱使、幕后操纵他人信访或者以信访为名借机敛财的行为;阻挠企事业单位工作、生产、营业、教学、科研活动的行为。
7、违法上访行为的处理
公安部[2013]25号文件
对扰乱信访工作秩序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理
1、违反《信访条例》第十六条、第十八条规定,越级走访,或者多人就同一信访事项到信访接待场所走访,拒不按照《信访条例》第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推选代表,经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劝阻、批评和教育无效的,依据《信访条例》第四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公安机关予以警告、训诫或者制止;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款规定的,以扰乱单位秩序、聚众扰乱单位秩序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2、违反《信访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三十四条和第三十五条规定,拒不通过法定途径提出投诉请求,不依照法定程序请求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或者信访诉求已经依法解决,仍然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在信访接待场所多次缠访,经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劝阻、批评和教育无效的,依据《信访条例》第四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公安机关予以警告、训诫或者制止;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以扰乱单位秩序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3、在信访接待场所滞留、滋事,或者将年老、年幼、体弱、患有严重疾病、肢体残疾等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弃留在信访接待场所,经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劝阻、批评和教育无效的,依据《信访条例》第四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公安机关予以警告、训诫或者制止;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以扰乱单位秩序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4、在信访接待场所摆放花圈、骨灰盒、遗像、祭品,焚烧冥币,或者停放尸体,不听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劝阻、批评和教育,扰乱信访工作秩序,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第六十五条第二项规定的,以扰乱单位秩序、违法停放尸体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5、煽动、串联、胁迫、诱使他人采取过激方式表达诉求,扰乱信访工作秩序,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款规定的,以扰乱单位秩序、聚众扰乱单位秩序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6、聚众扰乱信访工作秩序,情节严重,符合《刑法》第二百九十条第一款规定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者以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篇:规训与惩罚(推荐)
规训与惩罚米歇尔.福柯
一、脉络
(一)监狱所代表的是一个权力的场所(工厂、学校、军队、教养院)
两个基本原则:最小代价---最大力;规训和惩罚无处不在、无人可逃
1、规训(discipline:规范性训练)
(1)分解—效率
A、纪律:封闭空间、建筑物划分、等级划分、步骤划分
B、时间:时间表控制、榨取和夺取时间
-----教师的时间和纪律控制:不断细化的纪律要求和严格、标准的时间安排
(2)手段
监视:建筑物监视(有台阶的讲台、靠走廊的窗户、课桌的摆放等);人的监视(层层等级监视)
检查:以一种可接受的方式完成权力展现;被检查者受检查者控制
(3)全景敞式主义(边沁)
全景敞式建筑,360度控制
被监视者由被监视恐惧到形成一种自我监控;同时监视者也接受监视,即绑定关系(监视者与全景敞式建筑的绑定)
-----教师的监视行为:利用班委进行监视;利用学校建筑监视;利用科技监视(录音录像等);监视遵循从普遍经常监视到个别不定期监视到学生自我监控的养成。监视是教师班级管理的重要手段。
2、惩罚(punish)
(1)断头台上的权利(肉体)
君主特权的战士
公众的仪式/节日
(2)隐匿的惩罚
惩罚的普遍性(社会的敌人)
普遍性惩罚(教化非犯罪者)
(3)惩罚权力经济学
惩罚中没有绝对的人道,只有永恒的利益和权力
惩罚的目的不针对罪行,而是教化和改造
计算惩罚的预防性分量
(4)惩罚方式
监禁/监狱;强制劳动;肉体和意识的剥夺;外在隔离;隐秘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