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时间:2019-05-13 17:53: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第一篇:关于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时间:2009-04-16 14:30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次 机构编制管理是政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理顺机构编制管理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一环。在机构编制管理的决策、执行、监督与反馈等流程中,执行与监督环节是管住机构编制的关键。

机构编制管理是政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理顺机构编制管理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一环。在机构编制管理的决策、执行、监督与反馈等流程中,执行与监督环节是管住机构编制的关键。历史和现状表明:超编、混编、吃“空饷”、底数不清等问题均发生在机构编制执行与监督环节;控制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增长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责,因而一种新的工作机制“机构编制实名制”应运而生。各级、各地机构编制部门采取了多种办法,实行了诸如《机构编制管理手册》、《机构编制管理证(卡)》和机构编制管理信息网上公开等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了进一步做好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央编办信息中心组织开发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软件,目前其2.0单机版已正式发布使用,网络版已招标研发。作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者,我们现在需要研究的是,如何使用好、利用好《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实名制管理系统》),以期更好地做好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笔者认为,当前我们需要研究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事业单位的清理和名称规范问题

在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事业单位与行政机构有相当大的区别。由于多种原因,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事业单位存在着多头审批、盲目发展、缺乏宏观规划的现象。因此,一些事业单位长期不运作、无正式人员,是典型的“空壳机构”,但建庙容易撤庙难,没有明文撤销,仍保留着事业单位的“户口”;一些事业单位任务严重不足,工作人员无所事事,空耗纳税人的“银子”;一些单位使用约定俗成的名称,挂的牌子、使用的印章与机构编制部门批准文件不一致,如县管单位冠XX省字样,一些学校不是称XX初级中学、XX职业初级中学,而是称XX中学,„„;一些事业单位称“局”或“公司”、“学会”,与行政机关、企业或社会团体名称混淆不清。笔者认为:在使用《实名制管理系统》时,应做好事业单位的清理和名称规范工作。要结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并按一定的工作程序,做好事业单位的清理和名称规范工作。要按照中办发〔1996〕17号文件精神,对一些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任务严重不足、长期不开展工作、长期不出成果、社会效益差及基本职能消失的事业单位,“空壳机构”坚决予以撤销;对设置过于零散、规模过小、不具备法人资格、服务对象单

一、职能交叉和萎缩的事业单位,适当予以合并。对事业单位改革、清理,我们在审慎的同时,要坚决,要痛下决心,宁可现在做恶人,绝不能做历史的罪人。

事业单位名称是事业单位的文字符号,是各事业单位之间相互区别并区别于其他组织的首要标志,应当由以下部分依次组成:⑴字号:表示该单位的所在地域,或者举办单位,或者单独字号的字样;⑵所属行业:表示该单位业务属性、业务范围的字样,如数学研究、教育出版、妇幼保健等;⑶机构形式:表示该单位属于某种机构形式的字样,如院、所、校、社、馆、台、站、中心等,而不称厅、局、公司、学会等。事业单位的名称不仅要体现在机构编制部门拟定下发的文件上、《实名制管理系统》上,还要体现在印章上、招牌上,还要借助网络、媒体公之于众。

二、人员编制状态的确定问题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要求每个人都对应一个明确的编制状态,即占用行政编制还是事业编制,经费是全额拨款还是差额补助抑或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是在编制内还是在编制外(超编),也就是实名到人。实名到人是最基础的工作,也是最难办的工作。过去机构编制部门侧重于“1234”,侧重于对人员“数”的统计,编制只管到数,未管到具体的人,单位超不超编与个人无关,矛盾并不突出。现在机构编制实名制了,机构编制部门要管“张三李四”了,谁在编、谁不在编,在编、不在编与人员经费、社保、医保等挂钩,牵涉到个人的切身利益了,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与各编制对象之间关系“密切”了,矛盾也多了:

1、由甲单位正式调往乙单位后,仍在甲单位领工资人员占编问题。在人员吃“空饷”问题的调查及讨论中,笔者曾接触到一个让各方面都比较棘手的问题,那就是有一部分人已由组织明确将其从甲单位调往乙单位工作,由于多种原因,其工资关系一直未转,一直在甲单位领工资。有人认为,应按吃甲单位“空饷”处理。因为按吃“空饷”大的原则界定,“不在岗拿工资”就可以算吃“空饷”。另外,原国家人事部《关于加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管理防范虚报冒领工资问题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26号)再次重申了“工作人员调离原单位的,必须按规定在转办行政关系时一并转办工资关系”。

笔者认为,由甲单位正式调往乙单位后,仍在甲单位领工资是不合适的。调往乙单位后应占乙单位的编制,占乙单位的编制其经费应列入乙单位的预算。

2、聘用制人员的占编问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35号)精神,国家将通过实行人员聘用制度,转换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事业单位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国家机关公务员也有“聘用制”一说。对于这部分人员“聘期结束未办理续聘手续如何列编”按说不是一个问题,两个字:出编。但问题是,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在管理上,聘用合同还没有真正成为确定人事关系的依据,“一聘定终身”现象相当普遍,人事部门有时也只在工资调整等工作时突击审查一下,补办一下续聘手续。作为机构编制主管机关——编办(特别是一些与人事部门合署的编办)在这个问题上如何作为?笔者认为:事业单位聘用制工作人员聘期届满前未办理续聘手续、编办在聘期届满时未收到续聘书面材料的,自动注销其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可以增加“聘期到期提醒”或“未续聘注销编制”功能。

3、在一个人员总体超编单位,确定一个人是否在编是按“先来后到”呢?还是按“职位高低”呢?抑或采取其他办法确定。

笔者认为,机构编制部门应取得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的支持,组织专门的班子,对原已纳入人事编制管理的人员进行彻底的清理和核对,并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如进入本单位时间、工作业绩、考核情况、任职情况等,确定占编顺序,明确占编人员、超编人员,从而使机构编制部门的在编人员、组织人事部门的在职人员、财政部门的人员经费核拨情况“三相符”。今后,还可逐步规范,确定“结构性”在编人员、超编人员,保证人员结构的合理性。

4、事业单位负责人由机关公务员担任,占用何单位编制问题。出于加强对事业单位的领导、便于协调与方方面面关系的考虑,以及个别事业单位规模过小、没有合适人选等原因,一些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委派、任命公务员身份人员在事业单位担任负责人。对这部分人员如何确定其占编性质呢?

《公务员法》第42条规定:“公务员因工作需要在机关外兼职,应当经有关机关批准,并不得领取兼职报酬”。说明公务员经批准可以担任事业单位的负责人。但笔者认为,公务员担任事业单位负责人不妥,因为一个人的能力、精力是有限的,行政、事业两头兼顾,有可能影响甚至贻误工作。再说了,公务员兼任事业单位负责人与“政事分开”的原则是相悖的。笔者认为,应按照中组部办公厅、人事部办公厅《关于公务员登记工作中有关问题的答复意见》(组厅字〔2006〕16号)精神,对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委派、任命公务员身份人员在事业单位担任负责人的,因其已不在公务员职位,应当将行政等关系转到事业单位,公务员身份不再保留,占用其所任职事业单位的编制。

三、编制重新核定和超编人员的处理问题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要求人编对应、逐步减少直至消灭超编现象。而现实的情况是,由于多种原因,全国各地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发展很不平衡:1993年10月《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实施后,行政编制、公务员队伍管理相对规范一些,但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不容乐观。一些地方在过去的事业单位清理整顿工作中,对事业单位根据事业的发展情况,分别实行了“加强”、“撤并”等不同形式的处理,重新核定了事业单位的编制员额,事业单位没有超编现象或者超编现象不明显;一些地方由于机构编制管理队伍不强或者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力度不大,部分事业单位未核定编制或原核定的编制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超编现象突出„„

因此,在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时,必须考虑编制重新核定问题。上级机构编制部门应抓紧调研并制定事业单位编制标准,对一些过时的标准及时进行修订。在编制标准未成熟之前,可实行“先总量后具体”的办法。根据面积、人口、财政收入、经济总量等指标,用一种公式先算出一个总的需要数,适当增加部分调节数,依据这个总量再按照行业类别和各个单位的核编标准给每个单位进行具体核编。考虑到这样做比较复杂,也可采取湖北省将全省财政供养人员编制控制在总人口2%以内,并分县核定县级供养编制系数的办法,即供养编制占总人口的一定比例(湖北省郧西县为1.54%)以内的标准控制定编总量。编制总量确定之后,上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可授权下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根据事业发展、职能和任务总量的变化,动态核定、调整各自辖区内事业单位的编制数额,以达到优化结构的目的。

《山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全省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通知》(鲁编〔2007〕18号)规定“超编和不符合有关规定配备的工作人员,不得纳入编制实名制管理”,值得商榷。笔者认为,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目的是逐步规范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其终极目标是人编对应、不超编,而不是现在“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再说了,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的机构编制管理目前尚停留在经验性管理的水平上,编制核定不规范、不科学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前我们应从完善编制核定制度上着手,加快核编进程。在当前机构编制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应本着“尊重历史,承认现实”的原则,采取浙江省、四川省的做法,对历史形成的机关事业单位超编人员,先允许列入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库。同时督促用人单位要切实加强人员编制管理,分年度制定消化计划。党政机关超编人员,已具有公务员身份的,5年内用自然减员空出的行政编制逐步消化;不具有公务员身份的超编人员6个月内调离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超编人员,5年内逐步消化。

四、分工协作与工作衔接问题

全面推行人员编制实名制管理涉及到组织、机构编制、人事、劳动、财政等多个部门,在具体实施当中,由于触及到部门职能分工等行政权力再次整合问题,职能部门之间存在的权力分割的冲突难以避免。譬如机构编制和人事部门,机构编制部门处于管理上游位置,它通过编制和领导职数核准程序规范了管理过程,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事部门从事综合计划的职能。再譬如,编制管理和经费管理在一些时候是脱节的、“两张皮”(财政部的《预算信息管理系统》在其《财政供养人员信息库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中明确: “已到新单位任职,但其工资关系暂保留在原单位的人员,按工资由哪个单位发放,就归入哪个单位统计的原则,由其工资关系所在单位进行统计”,与人员编制管理规定是相悖的)。再譬如,组织部门超编配备领导干部,机构编制部门如何处理?中央多次提出“建立健全机构编制部门与相关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和制约机制”,我们应当借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之机,强化机构编制管理与组织(人事)管理、财政管理等的综合约束机制。同时机构编制部门更应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形成合力。

(一)入库前的信息审核问题。

综观各地的做法,有的地方采取单位上报,编办审核的办法;有的采取与组织、人事、财政等相关部门配合的办法,共同把关;有的地方在入库前在一定范围内公示。笔者认为,要充分利用组织、人事、财政、教育等部门已运行多年的《公务员登记信息系统》、《人事信息管理系统》、《预算信息管理系统》、《中小学教职工信息(档案)管理系统》、《工资统发系统》、《工资审批系统》等数据库资料,在单位上报、公示的基础上,由相关部门组成一个工作小组,各负其责,共同把关,确保录入到《实名制管理系统》数据库的信息真实、有效。山东省枣庄市《关于事业单位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通知》(枣编办〔2008〕5号)的“个人信息须经本人核实”的规定,既体现了机构编制管理“以人为本”的理念,又保证了信息的真实、有效,更扩大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的影响,值得提倡。

(二)信息的更新、校核问题。

除机构、编制信息变动由编办直接更新外,人员信息变动更新工作应交由各单位负责。网络化管理后,可设置相应权限,分别由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复核,编办审核后纳入《实名制管理系统》。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要与工资统发、吃“空饷”检查等工作对接,机构编制和人员信息变动,及时报告、调整。陕西省安康市的“没有发生机构编制和人员变化的,也应在规定时间报告”的“零报告制度”值得提倡。

为确保《实名制管理系统》信息的准确性,机构编制、组织、人事、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每季度应相互通报一次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规定的执行情况,研究分析问题,提出工作意见;校核“机构编制人员实名制信息库”信息,逐步实现互联共享。江苏省南通市在年度统计时,依托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直接统计的做法值得学习,他们为保证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库的准确性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

五、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问题

机构编制管理实名制管理工作是一项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靠机构编制部门一家单打独斗“唱独角戏”是完不成、“唱”不好的。中央编办除了在技术层面上解决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问题外,更要在“开门立法”,多方面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在政策层面上出台诸如《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指导意见》等配套的政策措施。配套的政策措施,除了要重申过去多次提出的“除机构编制部门外,上级业务部门下发文件或召开会议擅自涉及机构编制事项的,机构编制部门一律不予承认(一律无效)”外,更要提出不承认(无效)后的处理办法。要推广湖北省鄂办发〔2005〕39号文件的做法,对“擅自增加的机构、编制、领导职数和超编制进人,机构编制部门一律不予承认,并予以纠正(对擅自增加机构编制、提高机构规格、超编进人和超职数配备干部的,要坚决撤销机构,退回人员,撤销所提高的职级,处理责任人)”。

要借鉴四川省的做法,出台全国统一的人员出入编管理规定,真正实现机构编制部门在人员管理上的“龙头”作用:

⑴增加人员。用人单位必须凭相关手续在30日内到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办理实名制登记并领取《财政供养人员增加通知单(卡)》,用人单位凭《财政供养人员增加通知单(卡)》等材料,到同级组织、人事、财政、劳动保障、住房公积金等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⑵减少人员。退休、退职、调出、辞去公职、被辞退或解聘、死亡(含宣告死亡)、被开除(含依法被判处刑罚)及其他原因需销编的,用人单位必须凭相关手续在30日内办理销编手续,及时调整《实名制管理系统》信息,领取《财政供养人员减少通知单(卡)》或《财政供养在编人员退休(职)通知单(卡)》,并凭《财政供养人员减少通知单(卡)》或《财政供养在编人员退休(职)通知单(卡)》等材料,到同级组织、人事、财政、民政、劳动保障、住房公积金等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⑶纳入机构编制管理的非财供单位人员增减,参照⑴、⑵两条规定办理。要借鉴公务员登记管理、工资统发等有关文件规定,确定下列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政策:工作岗位变动未转行政关系、工资关系人员,其编制关系在新的工作岗位;分流未到位人员不纳入原单位编制管理;到事业单位任职人员纳入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以及弄虚作假进入的人员,一律不纳入编制管理。各单位发生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变化等情况,要在变动当月规定日期以前汇总报机构编制管理机关。„„

要加大机构编制督查工作力度。要完善“12310”监督举报电话管理等机构编制监督工作制度,努力摆脱长期困扰机构编制系统的“机构编制督查形同虚设”的窘境。在实行“体制内”监督的同时,启动“体制外”的监督,要积极创造条件,按照《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做好《实名制管理系统》中可公开信息的上网公示工作,打造“阳光编制”新形象。

总之,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应当在做好实名制管理技术层面工作的同时,不断研究、完善机构编制管理的政策、措施,防止、避免政策性“硬伤”对工作的影响。笔者相信,在中央编办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国机构编制系统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一定会达到《实名制管理系统》的《用户操作手册•项目背景》向我们展示的“提高了机构编制主管部门的权威性、公正性”的目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定会因实名制管理而走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王庆友 单位:安徽省霍邱县编办)

第二篇: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的实践和思考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的实践和思考————肖

曙霞

2010-11-01

2010-11-01

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国家政权、优化配置执政资源的基础性工作。实名制管理是机构编制管理的刚化手段,在“管住”的基础上,力求“管好”。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新时期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也是机构编制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具体实践。在新时期,编制部门如何完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巩固实名制成果,不断提高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水平,值得我们思考。

一、青河县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情况

机构编制实名制是机构编制管理的创新,有利于增加机构编制管理的透明度。2007年底青河县实行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以中央编办研发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 为依托,以《机构编制管理证》和《编制使用通知单》为载体,实现了具体机构设置与按规定审批的机构相一致,实有人员与批准的编制和领导职数的一一对应,切实把编制落实到具体人员。

一是贴近实际,注重日常管理。把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与机构编制日常管理结合起来,做到机构、人员信息适时更新、月月审核,每季汇总,及时掌握机构编制变化情况,实现对编制、人员全方位监控,强化了机构编制实名制的日常跟踪管理。

二是合理分工,确保信息质量。将任务责任到人,落实到人。各主管部门,各自负责本系统的实名制信息系统,信息发生变化时,其将更新的信息上报县编办,经编办审核、无误后下发给主管部门使用。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既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又极大地提高了实名制管理系统信息质量。

三是搭建平台,实现有机统一。青河县编委办实现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做到“人员变动,随时登记,适时更新,动态管理”。同时,健全了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库、机构编制台帐,在全县在职人员信息的审查、人员信息变动的调整和数据汇总等工作中,实现了“一人一编一岗”,有效杜绝混编混岗、在编不在岗等现象发生。

四是专机专人,确保严格规范。安排专人专机操作“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系统”。在每月的实名制信息的收集、审核、汇总及数据信息上报地区编办时,严格按程序操作。既按时、保质,规范操作,又规范了机构编制数据信息的管理。

五是强化管理,发挥监督检查。青河县编委办在实名制管理工作中,严格要求,切实把关,重点审核各类编制、内设机构、领导职数、岗位设置与批准文件是否相一致,实有人员与核定的机构编制和岗位设置是否相对应,切实做到“四个统一”即《机构编制管理证》、工资表、《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增减登记表》和“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信息”的统一。今年,青河县结合实名制管理,贯彻落实中纪委《解释》精神,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各个环节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二、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巩固实名制管理成果。

一是严格执行空编进人审核制度。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出现空编需补充人员时,必须填报《编制使用申请单》。机构编制部门在审核实名制的基础上,向用人单位核发《编制使用通知单》。用人单位凭《编制使用通知单》在核定的编制、职数限额及人员结构内办理人员的录用、聘(任)用、调任等手续。

二是建立机构编制管理财政预算管理相互配套协调的制约机制。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从体制上保证了编制与财政供养人员的统一,实现了机构编制管理、财政预算和工资总额管理的有机结合,做到了“三个一致”即:纳入财政开支单位的经费来源与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经费来源相一致;纳入财政开支单位的人数与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人数相一致;财政部门分类发放工资的人员类别与《机构编制管理证》上的人员类别相一致。

三是进一步强化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机制。青河县编委办在具体工作中一手抓创新管理,一手抓监督检查。加大了对机构编制工作监督和指导,适时组成督查组对全县机构编制工作进行督查,及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了机构编制部门“把关、协调、监督”的职能作用。

三、建章立制,强化管理,构筑长效保障体系。

一是建立完善《机构编制管理证》制度,严格对《机构编制管理证》进行年审,实现了《机构编制管理证》的机打,换发新版证书,健全机构编制管理台帐,按时完成机构编制统计年报工作,全面掌握机构编制运行情况。从根本上解决了机关事业单位超编、超结构进人问题,解决了机关与事业单位之间人员编制混用问题,实现了对人员编制的动态管理。

二是建立《编制使用通知单》和“四联单”制度,加强对编制使用和进人渠道的监督检查。在增人入编方面,严格规范人员进出编制度,满编、超编单位不得要求增加人员,空编单位若需补充人员的,必须先填报《编制使用申请单》,由编办对用人单位人员结构和岗位空缺情况进行审核,并会同人事部门确认人员身份是否符合该单位编制性质,无误后下发《编制使用通知单》,以防止逆向调动或人员进编身份不符等现象。

三是健全和完善机构编制、组织人事调配、人员工资与财政预算管理、社会保障相互配合的长效制约运行机制,建立“三核一代”制度,即编办核编、人事核标、财政核资,邮局代发。机构编制部门根据用人单位的申请审核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情况。组织、人事部门根据编办审核意见,办理人员招录(招聘)、调动和工资审批等手续。财政部门根据机构编制、组织、人事部门相关手续核拨人员经费和统发工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据此办理相关社会保障手续,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监督检查工作格局。

四是建立机构编制实名制公示制度。青河县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一步落实和扩大群众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知情权、参与和监督权。各单位(部门)在上报实名制数据前,须将单位的机构名称、编制数、领导职数、实有人员、经费形式以及工作人员的姓名、性别、职务等信息内容在一定范围内公示,自觉接受干部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在公示无检举、无异议后,再录入“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系统”,确保数据真实、准确、无误。

五是建立实名制信息汇总与机构编制数据库对接及报告制度。由以前一年向上级报送一次数据库改为半年报送一次,并对实名制数据同机构编制数据库数据进行评估分析,对数据的变动的原因详加说明,做到适时更新、动态管理。

六是建立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制度。实名制管理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提供了“抓手”,丰富了监督检查手段,使监督检查融入日常管理工作中。在日常工作中,青河县严格贯彻执行《机构编制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阿勒泰地区人员编制结构审核办法》、《阿勒泰地区编制实名制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和法律法规,实现了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问题。一直以来机构编制部门在坚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而编制实名制管理,涉及到每个职工的切实利益,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但有些政策法规只是在相关会议上或领导讲话中提到,广泛的学习,宣传机构编制政策法规还有待加强。

2、职能部门协调问题。实施机构编制实名制,改变了以往的管理程序,延伸了管理权力,推动了机构编制、组织、人事、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之间从各行其政、画地为牢的状态向配合协调、监督制约状态的转化,修补了机构编制管理过程中断裂的管理链条。大家虽认识到实施该项管理制度的重要意义,但在具体实施当中,职能部门之间存在的权力分割的冲突难以避免。譬如机构编制和人事部门,机构编制部门处于管理上游位置,它通过编制和领导职数核准程序规范了管理过程,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事部门从事综合计划的职能。

3、改革配套问题。机构编制实名制的全面实施,必然要求对超编人员、违规人员的清理清退,如果人员分流政策落实不了,相关改革配套政策跟不上,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也难真正到位。

五、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在认识层面上要切实增强机构编制意识。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为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增强各单位党政“一把手”和全社会的机构编制意识,让他们深入了解严格机构编制管理和实行实名制的意义。上下形成共识,用足用好用活编制,控制机构编制膨胀,确保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2、在管理层面上要注重协调配合。机构编制管理实名制管理工作是一项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靠机构编制部门一家单打独斗“唱独角戏”是完不成、“唱”不好的。组织、人事、编制、财政和劳动保障部门必须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对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多沟通、多协商,争取各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努力实现“各家一把号,共奏一个调”的局面,有效维护机构编制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3、在技术层面上要完善系统功能。

(1)、完善多样排序功能。实名制管理系统只能根据人名手动调整顺序,如果在系统中增加像EXCEL表的排序功能,实现以表头各列为关键词的人员信息按需排序,及时汇总出各类人员信息,就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增加查询信息直接修改功能。实名制管理系统的查询功能比较强,但查询到的错误信息不能直接修改,还得一层层进入原单位实有人员窗口进行修改,如果在系统中增加查询信息直接修改功能,会给数据维护、查错、修改带来极大方便。

(3)、增加人员信息批量修改功能。实名制管理系统人员信息录入工作量大,有些单位人员信息录入错误需要批量修改时需打开人员信息窗口逐条修改。如果系统能够增加像EXCEL表的自动记忆修改信息,并能像EXCEL一样直接拖动复制修改,会节省很多时间。

(4)、政策层面上要出台硬政策。落实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要配套相应的人员消化的政策,一竿子到底,切实杜绝“超编缺人”、“无人干事”现象,确保管住人员编制总量,改善干部队伍结构,切实把机构编制管住、管好、管活,实现机构编制效用的最大化。

第三篇:简述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

简述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管理工作

机构编制管理是政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理顺机构编制管理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一环。在机构编制管理的决策、执行、监督与反馈等流程中,执行与监督环节是管住机构编制的关键。历史和现状表明,超编、混编、吃“空饷”等问题均发生在机构编制执行与监督环节。控制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增长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责,因而一种新的工作机制“机构编制实名制”应运而生,恰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一种行政管理行为,就是将机构编制部门核定到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制,按照规定类别和特定程序定编到人,把抽象的编制具体化,使自然人的进编有章有法,让在编人员的身份认定有凭有据。无论哪种类别的编制,都要与自然人的真实姓名匹配,其功能和作用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实名制管理的范围,涵盖了党政群团机关和各类事业单位。

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新时期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是严格控制机构编制与人员增长的重要措施,也是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加强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现实需要。实名制管理为界定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 1

身份提供了最有效、最可靠、最直接的依据。严格执行实名制管理的各项规定,对所批准的机构编制进行全程跟踪,可以从制度上解决超编和混编混岗问题。

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科学配置党的执政资源,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的重要举措。实名制管理把人员编制审批、人员调配、工资审批、经费拨付等工作相互衔接,实现了管编制、管人员、管经费等多环节的有机统一,从源头上强化了机构编制管理,充分发挥了机构编制管理在科学配置执政资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维护机构编制权威性、严肃性的有效手段。通过实名制管理,机构编制部门对所批的机构编制实行全程管理和监督,确保具体机构设置与按规定审批的机构相一致、实有人员与批准的编制和领导职数相对应。这项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地将人员控制在编制员额之内,从而控制机构、编制和人员的盲目增长,切实维护机构编制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严肃机构编制纪律,强化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实名制管理的实施,使具体人员和抽象的编制相结合,真实姓名和身份证的法定作用相统一,增强了机构编制统计的真实性、准确性,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 2

提供了重要依据。实名制管理要求编制使用必须进行事前审核,为监督检查工作提供了关口前移的阵地。

实名制管理主要包括建立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库,机构编制实名制公示制度,人员编制审核制度和实行机构编制动态管理。完成实名制管理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建立和完善人员列编审核制度。用人单位需要新增人员时,要凭本单位本用编计划及大编委会研究文件先到机构编制部门开具《人员列编通知单》,办理编制核准使用手续,然后再到组织、人事、财政、社保等部门办理人员招录、招聘、调配、核拨经费、社会保险等手续。

二是建立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库。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库主要依托中央编办开发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机构编制的基础信息由各部门、各单位提供,编办负责审核录入。

三是建立机构编制实名制公示制度。要将实名制管理的文件、政策、程序和结果等内容在一定范围内公布,接受干部群众和社会的监督。条件成熟时,还要建立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公示系统,在网上公开各级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和人员信息,接受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四是建立机构编制动态管理机制。要建立信息汇总和报告制度,建立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和相互约束机制,随时掌握各单位机构编制动态变化情况。

五是建立销编人员备案管理档案库。退休、退职、调出、辞去公职、被辞退或解聘、死亡、被开除及其他原因需销编的,用人单位必须凭相关手续在30日内办理销编手续,及时调整实名制管理系统信息做好归档备案管理。

总之,实名制管理是机构编制管理的刚性化手段,在“管住”的基础上,力求“管好”。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相关的政策精神,始终坚持机构编制的集中统一管理,坚持把好审核关,坚持从紧从严原则,不越权审批,不违规操作,不在限额外审批,确保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湖南省汨罗市编制办 郑在坤撰稿)

第四篇: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如何落到实处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如何落到实处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国家机构编制部门为了控制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膨胀,执行机构编制管理法律法规、落实机构编制管理方针政策而采取的一种核准使用机构编制、全程管理的机构编制管理办法。其实质就是明确编制与人员的关系,定职责、定机构、定编制到人,使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各要素与机关事业单位实有人员一一对应,使具体人的身份、岗位符合编制管理的要求,实现机构编制管理与人员管理的紧密结合,从而有效控制人员编制无序增长,降低行政成本,依法行政、规范行政;确保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落到实处,避免造成国家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构建和谐社会。

一、领导要以身作则,强化编制管理思想意识

在我国,领导是一个地方的行政长官,统领全局。所以领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所辖范围内的经济、文化、思想意识包括编制工作,如果领导能够以身作则,带头遵守编制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出入,不徇私情,那机构管理工作一定能做得中规中矩。反之,如果领导搞裙带关系,今天我帮我的亲戚,那明天也会有另外的领导帮他自己的朋友……这样就会恶性循环,使得机构编制管理形同虚设。

二、相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严格把关

社会现实中的机构编制管理实质上是由多个部门分别行使的。机构编制部门负责审批机构的设置和编制的数额;组织、人事等部门负责录用、调配、安置人员并审批人员工资;财政部门负责编制部门预算、核拨或核减工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办理劳动和社会保障手续;纪检、监察、机构编制部门共同负责监督检查违反机构编制纪律的行为。各部门之间有明确的职能界定和权力划分,机构编制部门、组织、人事、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之间如果协调不够,条块分割明显,就会造成较多超编、混编、混岗、超领导职数、底数不清等不良现象。因此,各相关部门之间应该加强协调配合,建立使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能够健康运行的可行机制,从而降低经济成本、管理成本、政治成本,以减缓机构不断膨胀的压力,提高执政效率,降低执政风险。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机构编制实名制把由组织、编制、人事、财政等部门共同完成的机构编制管理的“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串联起来,将多部门的割据式管理职能整合,使机构编制管理做到规范化、精细化、法制化,增加机构编制管理的透明度,为机构编制管理政务公开提供了有力的措施保障。

三、资源配置要科学化、人性化

要大力宣传落实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政策的优越性和紧迫性,认真做好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增长的通知》、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和中编办、监察部关于印发《机构编制监督检

查工作暂行规定》等机构编制政策的学习、宣传、落实工作,规范机构编制审批程序,严格执行机构编制管理政策。控制重复的机构、空壳机构出现,避免重新出现只拿工资不干活或没活干的人员,充分发挥机构编制资源科学配置功能,真正做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不浪费人力、物力,用最少的钱办最好、最多的事!从服务于社会事业、服务于经济建设、服务于群众的角度出发。对各单位、部门的机构编制请示,认真进行调查研究,拟定切实可行的意见,然后再提请编委会研究决定

四、科学合理配置机构编制资源

实行实名制管理的本义并不是要把机构编制管死,而是要保证机构、实有人员与按照规定权限审批的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相对应,及时掌握机构编制的动态变化,对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以发挥最大社会效能。过去的机构编制工作,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编制一定到单位,就成为部门所有,动弹不得。导致出现了一些单位、部门满编超员现象严重,另一些单位、部门特别是基层人才则断档,人员老化,无人干活,但由于编制限制,无法增加可用人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机构编制部门宜坚持“总量不变,有紧有松,围绕重点,适度倾斜”的原则,对机构编制进行了动态管理。在不突破编制总量的基础上,进行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控制性、系统性和动态性的灵活调节,对于职能弱化或消亡的机构,相应的核减、收回编制;对于加强或新增职能的机构,整合资源、编制;对公益类事业单位保

证重点,促进发展;对行政类事业单位,严格控制,定项定量;对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合理定编,鼓励发展。同时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安全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优先保证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需要;优先保证和谐社会建设需要;优先保证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优先保证资源节约、环境保护需要等等。在总编制不增加的前提下,从职能弱化的有关部门调出一些编制,调整增加到其他更需要的单位部门去,以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翁源县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2011年11月3日

第五篇:关于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于机构编制实名制网络管理系统的

思考和建议

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新时期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和途径,是严格控制机构编制与人员增长的重要措施。机构编制实名制网络管理系统是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的重要技术手段和支撑。建设机构编制实名制网络管理系统是现阶段机构编制部门电子政务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加快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网络管理系统建设,实现机构编制管理由手工作业方式向现代电子政务转变,由封锁、落后向公开、透明、高效转变,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科学规范管理转变,省编办先后下发了《关于在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通知》(湘编办[2009]1号)、《关于开展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数据库建设工作的通知》(湘编办发[2012]3号)文件,并对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数据库的操作进行了初次专题培训。我办认真学习文件,对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数据库建设进行了思考,觉得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探索解决,主要如下:

一、超编进人问题在系统内如何处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要求每个人都对应一个明确的编制状态,即占用行政编制还是事业编制,是在编制内还是在编制外(超编),也就是即要管“1234”又要管“张三李四”了。按规定不能超编进人,超编进人的单子开不开?政策性安置的怎么办?班子调配的怎么办?系统将如何处理原则性和灵活性?在编、不在编与人员经费、社保、医保等挂钩,牵涉到个人的切身利益了,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与各编制对象之间关系“密切”了,但随着而来的矛盾也必然会增多。如超编单位确定一个人是否在编是按“先来后到”还是按“职位高低”抑或其他办法?如果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网络管理系统还和从前一样处理这些问题,名不符实。

二、几种特殊情况占用编制如何确定。出于加强对事业单位的领导、便于协调与方方面面关系的考虑,以及个别事业单位规模过小、没有合适人选等原因,一些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委派、任命公务员身份人员在事业单位担任负责人。对这部分人员如何确定其占编性质?少数行政机关的领导下调基层行政单位后不愿办理编制、人社手续,仍强行留在原单位,如何确定其编制关系?

三、分工协作与工作衔接问题。全面推行人员编制实名制管理涉及到组织、机构编制、人社、财政等多个部门,在具体实施当中,由于触及到部门职能分工等行政权力再次整合问题,职能部门之间存在的权力分割的冲突难以避免。比如机构编制和人事部门,机构编制部门处于管理上游位置,它通过编制和领导职数核准程序规范了管理过程,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事部门从事综合计划的职能;组织部门超编配备领导干部,机构编制部门如何处理?

根据以上问题,提出几点粗浅的建议:

一是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机构编制管理实名制管理工作是一项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靠机构编制部门一家单打独斗“唱独角戏”是完不成、“唱”不好的。中央编办除了在技术层面上解决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问题外,更要在“开门立法”,多方面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在政策层面上出台诸如《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指导意见》等配套的政策措施。

二是进一步规范人员编制管理。既然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数据库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和推行的,各省只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局部完善,那么是不是可以出台全国统一或全省统一的人员出入编管理规定,真正实现机构编制部门在人员管理上的“龙头”作用。

三是加强与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的协作。中央多次提出“建立健全机构编制部门与相关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和制约机制”,我们应借开展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数据库建设工作之机,进一步强化机构编制管理与组织(人事)管理、财政管理等的综合约束机制。同时机构编制部门更应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形成合力。

四是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方式。加大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数据库建设力度,要在系统内局域网络实现省、市、县三级网络纵向联通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实现与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横向联通,以真正实现机构编制统一、联动、即时管理,进一步提高了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网络化水平。

五是要召开适当层面的会议以引起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推开后,在不同层面都会出现较大困难和阻力,尤其是超配领导职数和超编进人。因此,建议市里召开高规格的部署大会,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及编办主任、组织部部长、人社局局长、财政局局长等相关部门一把手参加,从组织的源头上加强,促进分工合作,明确权责,从而顺利推进这项工作的开展。

六是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全市正式运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数据库前,很有必要再进行一次专题培训,进一步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为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各县市区编办还要对各单位政工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为顺利开展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数据库建设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载关于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教师任务及要求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教师任务及要求 1.完成信息采集表中的附件5(电子表下载地址:碱滩镇中心学校QQ群共享—群号:158496385或碱滩镇中心学校公共邮箱:,密码:jtzzxxxbgyx,填写要求......

    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机关事业单位实行机构编制 实名制管理工作(试点)实施方案(折扣版) 根据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的意见......

    浅谈如何增强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增强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来源: 每日甘肃网作者: 梁换太 2015-05-29 18:16编辑: 杨阳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是国家机构编制部门为了控制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

    对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调研思考(定稿)

    对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调研思考 对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调研思考 [摘要]机构编制实名制是机构编制管理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机关事业单位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实施方案》5篇

    党委发„2011‟ 号 中共定宁镇委员会 关于印发《定宁镇机关事业单位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党支部、村委会、镇属各单位: 现将《定宁镇机关事业单位......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实施细则

    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构编制基础管理,管住管好机构编制,严格控制行政成本,建立健全机构编制部门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指标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指标解释 一、地方行政机构编制实名制指标 地方行政机构编制实名制指标分为两类: 一类指标:描述机关本身及其他综合情况的指标。 二类指标:内设/下......

    机构编制实名制操作步骤

    机构编制实名制人员信息录入操作步骤(一)机构编制信息导入操作步骤: 机构编制实名制单机版(以下简称单机版)程序安装好后,先把编办导给各单位信息( XX单位.txt)装在所安装在单机版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