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树立正确政绩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精)
树立正确政绩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政绩观是对政绩的总的看法,反映着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和施政行为,对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工作产生重要影响。商城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领导干部能否树立正确政绩观,直接关系着商城的发展。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正确的政绩观谋发展,从四个方面实践“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一、坚持为民谋利的最终目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这既是共产党人执政的最高价值追求和根本意义之所在,又是共产党人执政的最高价值导向和目标导向,也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执政的过程中,把人民群众作为自己服务的主要对象,把为民谋利作为树政绩的主要内容,始终以人民利益为重,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执政的最终目的。一是把谋发展谋致富谋稳定的大事抓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怎样造福?就是要促一方发展,富一方群众,保一方平安。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社会稳定是商城人民的最大愿望,是商城人民的最根本利益,也是商城各级领导干部需要树立的最大、最好的政绩。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民营富县、科教兴县等战略,不断推进商城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地发展。2003年,商城在全省经济实力排序中,由1997年的108位上升到68位,提高了39个位次,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二是把解民忧帮民难的急事抓实。商城人民生活总体水平还不高,生产生活中有不少困难自己无法解决。这些个性问题,看似小事,但对群众来说则是大事,也是党委政府必须解决的急事。我们想群众之所想,愁群众之所愁,急群众之所急,对群众所反映的热点、难点及各类信访等问题,不等不靠,不推不拖,及时予以解决,把政绩建立在人民群众普遍受惠的基础上。尤其是在去今两年的特大洪涝灾害中,党委政府以人民利益为重,以群众疾苦为要,各级领导干部深入一线,全力抓好救灾工作。去年成功地避免了伏山乡石冲村5户17人因山体滑坡造成人身伤害,今年又从洪水中解救了近千名群众。这些急难险重任务的完成,极大地密切了干群关系,提高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威信。三是对服务群众促民安的好事常抓不懈。“领导就是服务”,以政府职能转变为重点,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把群众愿望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将工作重点放在提供服务、加强引导、优化环境上,只要是群众需要,一时又难以解决的,党委政府都义不容辞,全力提供帮助,做好服务。近年来我们不断推进行政审批和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整治市场经营和社会秩序,优化发展环境;强力推进城市低保、“三条保障线”,开展“光彩助学”、扶贫济困等活动,服务于群众,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二、坚持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真正的政绩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政绩,是群众真心欢迎、人民普遍受益的政绩。我们本着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想问题、干工作、树政绩,坚持从实际出发,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科学制定工作计划和目标,不图虚名,不务虚功,定过高的指标、提过头的口号。把握好形式与内容、计划与结果的统一,不搞华而不实、中看不中用的“形象工程”,不搞兴师动众、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不搞有头无尾、只开花不结果的“半截子工程”。一是找准关键点,实事求是地明确发展主方向。发展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但全面不是没有重点,协调也不是齐头并进,可持续更不是只要保护,不要开发。商城的落后关键是经济发展落后。经济不发展,一切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明确提出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全力以赴抓经济,用发展经济的手段和方法来解决其它事业发展中的问题,用经济快速发展来带动社会事业的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发展。强调发展是硬道理,不是简单地理解为“GDP”决定一切,而是在强调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更加关注速度、质量与效益的统一,更加关注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合谐,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促进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二是全面把握县情,实事求是地理清发展思路。谋发展树政绩,必须有一个清晰的工作思路。思路来自于对实际情况的全面掌握和正确理解。商城与其它欠发达地区一样,地处偏远,远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但随着交通状况的改善,劣势正在改变,后发优势逐步显现;山多林密、水面广阔,生态环境良好,特色经济已有一定的规模,旅游开发大有可为。商城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只要抓住机遇,趋利避害,乘势而上,必将迎来发展的新高潮。鉴于商城的发展,差距在工业,基础在特色,活力在民营,潜力在旅游,我们提出了“主攻工业经济,壮大特色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打造旅游经济”的发展思路。以项目为支撑,以企业改革为动力,整合资源,壮大猪鬃、环保机械、建材、医药等优势工业群体;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南部山区以林为主,林牧并举,中部丘陵以牧为主,林业、水产养殖业并举,北部平原以粮为主,发展优质高效的种植业,进一步壮大特色经济;破除思想上、制度上、体制上的一切障碍,优化发展环境,实施“回归工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激活民营经济;利用“山、水、林、泉、寺、红、茶”的资源优势,加大宣传搞开发,积极把汤泉池等重点景区纳入全市乃至全省旅游规划,着力打造商城农家游、民俗游、生态游的品牌,使县域经济的发展走上了良性循环的道路。三是解放思想科学规划,实事求是地绘制发展蓝图。规划就是前进的方向,就是树政绩的导向。在制定发展规划时,我们不贪大求洋,不追求“听起来让人耳目一新”的轰动效果,牢固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意识,本着“跳起来摘桃子”的原则,通过“学两江谋发展”活动,解放思想,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又上下结合,集中全县人民的智慧,正确分析县情,制定了《商城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明确了发展重点、发展措施、发展目标,用科学的规划来指导行动,创造真实的政绩。
三、坚持真抓实干的根本途径。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谋发展树政绩,必须立足于真抓实干,绝不能浮夸虚吹。虚夸的政绩只会对人民的利益带来损害,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作风,讲真话,办实事,务实功,求实效,扑下身子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创造真实的政绩。真抓实干贵在领导干部做表率。领导干部就是要领着大伙干实事,就是要为群众谋幸福。领导干部要立言,更要立行,对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口头安排上,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加强督查,要求下级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党员做到的,领导首先做到,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形成真抓实干,狠抓落实的浓厚氛围。真抓实干贵在强化责任。领导干部肩负着人民的重托,理应恪尽职守,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否则工作就会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就不会真抓实干。强化领导干部联系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和乡镇工作等制度,加强责任追究,同奖同罚,使领导干部真正把心思放在工作上,把精力用在发展上。真抓实干贵在抓平时。真抓还是假抓,关键看平时。工作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不是一个早晨所能发现的,也不是一个早晨就能解决的,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只有抓好平时,才能抓得牢、抓得实。现在,商城的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要在平时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发现问题就立即着手解决,倘若平时不注意真抓,在问题处于萌芽状态、个别情况时不加以重视,等问题成堆,形成普遍现象时才去搞突击,不仅不会起到作用,甚至还会出乱子。真抓实干贵在抓具体。现在有些领导干部不愿办具体事情,工作浮光掠影,调研蜻蜓点水,只想抓大事,不屑干小事。“不扫一室,何以扫天下”,成绩来自于点滴,政绩树自于积累,把简单的具体事情办好了就是不简单。解决了一个问题,落实了一项政策,推动了一件工作,就会从中发现不足,总结经验,提高抓大事谋全局的能力,为大局的发展奠定基础。县乡基层干部就要不嫌事情之微小,不烦工作之琐杂,在抓具体、具体抓中成就政绩。
四、坚持群众满意的检验标准。工作为民而做,政绩为民而树,决定着政绩必须由人民群众做出评判。实践证明:政绩的真假、大小、显潜,成本的高低,群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这里的“群众”,是包括各级相关领导在内的、各个层面参加的群体,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主体。做到这一点,一是教育各级领导干部摆正位置。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始终围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开展工作,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作为建功立业的“第一信号”。二是把群众公认原则贯穿于干部考核选拔的全过程。考核选拔领
导干部,坚持走群众路线,请群众当裁判。推行述职述廉、政绩公示、干部使用公示等制度,让群众来监督、评判;把民主推荐结果同年度考核、届中考核、届末考核及平时干部监督综合起来分析,保证群众公认的真实性;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从群众生活变化和口碑中鉴别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数据的真假,防止和纠正“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现象。三是构建多层次立体式的考核体系。在认真听取群众意见的同时,注意发挥部门的作用,让纪检、信访、财政、审计、统计、劳动和社会保障、环保、计生、政法等部门充分发表意见,分线负责,联合考核,确保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二篇:如何树立正确政绩观
领导干部如何树立正确政绩观
城投公司总经理李俊杰
政绩观,就是对执政成效和工作实绩的价值判断,它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其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决定其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和施政行为。
具体表现就是在工作中拈轻怕重,碰着矛盾和稀泥,遇着难题绕开走。一事当前,总是算计个人得失,习惯于做表面文章,热衷于摆花架子,对显山露水的事乐此不疲,对默默无闻的事不管不问。报喜藏忧,争功诿过。在言谈中说成绩洋洋洒洒,多多益善,谈问题,轻描淡写,遮遮掩掩。出了问题,责任向下压、往外推;有了成绩,贪天功为已有,往自己脸上贴金。甚至三分成绩、七分宣传。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攀比浮夸,搞“数字政绩”、“注水政绩”。
作为基层领导干部,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一是要牢记群众利益,把群众困苦放在心上。作为领导干部,就是要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知民之所盼,察民之所忧,亲民之所爱,于民之所需,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发展是硬道理。为官一任,要追求造富一方的真成就。二是要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结合起来。要严格遵守政治
纪律,下级必须服从上级,对上级的政策、决策必须坚决执行,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行,阳奉阴违。同时,也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真正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努力把上级政策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是实事求是。对成绩要客观公正地看,对问题也要实事求是地看,正确地看。要树立“发现问题是能力,解决问题是成绩,揭露问题是优点”的观念。
第三篇:如何树立正确政绩观
政绩是干部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动性、创造性的综合反映,政绩观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树立正确政绩观,应当牢牢把握以下几个方面要求。正确政绩观要求政绩必须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当前,极少数领导干部“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工作中醉心于搞“形象工程”、鼓吹“GDp神话”,造声作势,追求个人“政绩”。这样的“政绩”,实则“政疾”。政绩的评判标准应以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标准。政绩的取得必须着眼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政绩观要求政绩能够经受时间的检验。在新的历史时期,领导干部把握好正确的政绩观,要对历史负责。取得的政绩必须经受得住时间的检验。在取得政绩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相统一,局部效益和全局效益相统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短期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统一。不能把政绩定位在即时效应上,动辄“大手笔”,缺乏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不考虑自身优势和劣势,一味盲目决策、蛮干。因此,我们所要的政绩,必须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所取得的业绩,是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实绩。正确政绩观要求政绩必须得到群众的认可。政绩不是领导干部说有就有,上级评定多大就有多大的,而应得到老百姓的认可。用群众观点看政绩,就是要正确认识创造政绩为了谁、依靠谁、谁来评判的问题: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还是为个人谋私利;是真正把群众意愿放在第一位,还是把眼睛仅仅盯在上面,这是衡量领导政绩观正确与否的分水岭。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创造政绩的最高目的。
第四篇: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要解决创造政绩的价值目标问题。创造政绩的目标取向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正确政绩观的集中体现。坚持以实践、群众和历史为标准衡量政绩,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群众观和历史观的具体运用,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工作路线的具体体现,是客观的、科学的检验标准。
正确的政绩观本质上是求真务实的政绩观,就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看待政绩,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指导政绩,用兢兢业业、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创造政绩。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化干部制度改革予以切实保证。‛政绩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反映对待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的态度,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创造政绩的目标取向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要解决创造政绩的价值目标问题。为谁创造政绩是为个人谋私利,还是为党和国家、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这是每一个领导干部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是衡量领导干部政绩观正确与否的分水岭。
我国封建王朝的一些统治者早就知道‚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的道理。而西方资产阶级,正如亨廷顿在《第三波》中所讲的,则要求官吏们‚满足一些关键选民对他们政绩的期望‛,以维护‚统治者的合法性‛。有的总统竞选人喊的竞选口号就是‚你们比四年前生活得更好吗?‛这些富于民本色彩的宣示,对于封建帝王成就霸业,对于资产阶级维护统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剥削阶级的任何政党,其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结果,各级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民赋予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中国共产党,对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观的要求归结为一句话,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也就是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所作重要讲话中所提出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正确政绩观的集中体现。遵循这一基本要求,才能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的问题,将树政绩的根本目的确立在‚为人民谋利益‛之上。
政绩观与所有的思想意识一样,既是特定社会存在的反映,又给予社会发展以特有的能动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对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政绩观提出了历史性的新要求。共产党人创造政绩,在新世纪新阶段其价值目标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源出《诗经》的‚小康‛,是两千多年来中国人对衣食无忧、稳定安乐生活的向往。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将它同‚中国式的现代化‛联系起来,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的直观表述。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了小康水平。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党确立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阶段性目标,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长远目标与现实实践的有机统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人民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只有以此作为创造政绩的价值目标取向,才能保证我们的政绩观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客观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过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于党,在于各级领导干部。各级领导干部的关键又在其思想观念,尤其是其政绩观。政绩观是领导干部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绩观决定着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领导干部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追求什么样的政绩。哪个地方、部门和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正确,哪里的发展就有活力,就能够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老百姓就受惠;反之,就会大起大落,就片面、畸形、代价沉重,老百姓就受苦。不但如此,政绩观还直接决定着每一个领导班子、每一位领导干部的成长,政绩观正确,其成长就健康;反之,就会出问题。
这些年来,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然而,也有一些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比较模糊、片面,甚至错误,不适应新时期新阶段的要求,不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影响和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这些模糊、片面乃至错误的政绩观,主要有以下一些表现:
一是偏。即片面理解‚政绩‛,将政绩只视为经济增长、等同于城市发展,尤其是等同于GDP增长;忽略了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忽略了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忽略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忽略了人本身的发展。结果,加重了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区域之间、人与自然等方面的失衡。
二是散。即只求局部、不求全局的政绩,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自为政、以邻为壑,盲目攀比、一哄而上,导致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经济结构不协调。
三是急。即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只求眼前政绩,不管身后‚洪水滔天‛。有的急,还是急于改变落后面貌;有的急,却是急于个人升迁。但只要一急,就容易只重当前、不顾长远,只重速度、忽视质量,只重发展、不计污染,吃祖宗饭、砸子孙碗。有的甚至板凳还没坐热,就‚新官上任三把火‛,今天一个大规划,明天一个大思路,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四是虚。即华而不实,虚报浮夸,用‚水分‛制造‚政绩‛。这是急功近利的政绩观恶性膨胀的必然归宿。一些领导干部重名利、轻政德,‚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心浮气躁、做表面文章,重‚显绩‛、轻‚潜绩‛,善于包装、精于造势,甚至欺上瞒下,编造‚GDP神话‛,制造虚假‚政绩‛,为个人树碑立传。
五是混。即当官做老爷,不思进取,认定‚无过便是功‛,不冒风险、抱残守缺、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庸碌无为、怨天尤人。这也是个人主义支配政绩观的一种结果。
错误的政绩观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后果是一样的。一是妨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造成发展的片面与畸形,造成人力、财力、物力和宝贵时间的浪费,严重阻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二是滋生、蔓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三是腐蚀干部队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诱发领导干部的懒惰思想和投机心理,助长党内和社会上的弄虚作假行为和浮夸之风,挫伤真抓实干者的积极性。
消除错误的政绩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切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二、衡量政绩的根本尺度是实践、群众和历史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切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坚持以实践、群众和历史衡量政绩,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群众观和历史观的具体运用,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工作路线的具体体现,是客观的、科学的检验标准。
用实践标准衡量政绩,就是要看政绩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实践是主体为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客体的活动。在实践过程中,人的主体性的发挥以客观实际为前提,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为基础。我们各项工作的成果是否正确,必须回到实践中去,通过‚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动才能得到证明。实践既是创造政绩的大学校,也是检验政绩的试金石。坚持用实践标准衡量政绩,要求我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客观规律,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把各项政策和工作落到实处。那些脱离实际的高指标、急功近利的花架子、哗众取宠的空口号是经不起实践检验的。只有符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客观实际的业绩,满足大多数人民意愿的业绩,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业绩,才是符合实践标准的真政绩。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真正的政绩应当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这样的实绩,不是虚张声势喊出来的,也不是‚做秀‛做出来的,而是扎扎实实地干出来的。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说实话、重实干、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着力解决实际问题。
用群众的标准衡量政绩,就是以民为本,以老百姓是否受益作为评价标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归根结底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制度、推动社会前进的决定性力量。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都始终坚持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自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领导干部政绩的直接受益者和最终评判者。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工作必须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政绩的根本标准,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为人民办实事的一致性。坚持用群众的标准衡量政绩,就不应仅仅看GDP多少、基础设施投资多少等等,而要看是否真正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要看那个地方人民群众的生存状况、物质文化状况得到了多大的改变,要看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问题解决了没有,要看是否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最终要看广大群众是否认可。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对领导干部的政绩感受最直接、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只有为老百姓所公认、为广大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的政绩才是真正的政绩。
用历史的标准衡量政绩,就是既要看政绩给眼前带来的变化,又要看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影响,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后人的评判,其实质是用可持续发展的标准评价政绩,对社会和历史负责。有些东西,今天看来是合理的、可行的,是成就,是功劳,但到明天可能就不合理了,就成了包袱,成了后遗症,有些东西甚至本来就是寅吃卯粮、杀鸡取卵。这种‚前任政绩后任债,一任政绩几任包袱‛的现象,不仅不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反而会阻碍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会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和人民财产的巨大损失。坚持用历史的标准衡量政绩,要求我们做决策、搞建设,必须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瞻前顾后,深谋远虑,既让今人满意,又让后人受惠,从有利于长远发展的角度建树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政绩。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实践、群众和历史衡量政绩,我们就能避免在创造政绩上的主观性、片面性,就能端正党风,改进作风,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就能团结带领人民群众积极进取、勇于实践,正确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创造出人民满意、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
三、创造政绩的根本途径是求真务实
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也是正确政绩观的思想根基。正确的政绩观,本质上就是求真务实的政绩观,就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看待政绩,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指导政绩,用兢兢业业、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创造政绩。
求真务实创造政绩,要坚持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领导干部在创造政绩的过程中,要始终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自己的职位意味着为人民创造政绩的责任,个人的‚名‛应该是清廉之名、勤政之名、青史之名,‚利‛应该是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为人民创造政绩是实现人生理想的惟一正道。只有这样,才能把精力和心思用在工作上,自觉地追求符合人民利益的美名,才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求真务实创造政绩,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与客观实际的结合。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基本规律的反映,是整体利益的体现,是我们创造政绩的指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特殊情况,是我们创造政绩的出发点。将二者结合起来的方法论,是以求真务实为核心内容的党的思想路线。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与客观实际的结合中,去创造政绩。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提高科学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不断研究新情况,破解新难题,创造新业绩。
求真务实创造政绩,要坚持真抓实干、艰苦奋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真抓实干,是正确政绩观的特点;投机取巧,则是错误政绩观的反映。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上,真正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既要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要关注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抓起,一桩一桩地落实,日积月累,创造出人民满意的政绩。
求真务实创造政绩,要深化改革,抓紧建立和完善政绩评价标准、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形成科学的政绩导向,为树立正确政绩观提供制度保障。最重要的是要扩大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让党组织和党员群众、人民群众共同来选拔、监督领导干部,对那些勤政为民、求真务实、政绩突出的干部,给以褒奖和重用;对那些无所作为、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坚决予以批评和惩戒;对那些不把心思用在工作上,而是热衷于跑门子、投机钻营,甚至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干部,要坚决予以查处,从而在干部队伍中形成甘于奉献、争创实绩的浓厚风气。
第五篇: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去过西湖的人都知道,哪里有一道风景就是“苏堤春晓”,那是当年苏轼为疏通河道将淤泥堆积而成的,如今它已成为人们纪念苏轼为官政绩的一个见证。自古以来为官一方的人都希望做出政绩取,活得好名声,但“政绩”和“工程”连起来,政绩立刻就变味了,人们很容易把它和一些否定词联系起来,诸如“劳民伤财”“急功近利”“浮华无效”“个人利益、小团体利益”等等,因此为官者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既施展自己的才能,又能增强公信力。
陈东运副校长在“官德教育”授课中对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了科学的指引,我个人理解最深的有两方面:一方面要明确创政绩到底是为了谁,只要是为老百姓、为国家、为社会而不为个人捞政治资本就走对路了,另一方面要明白脚踏实地的道理,不要光想着做大事,能为民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小事,只要搬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哪怕不起眼,同样也是老不起的政绩。
新提拔的干部都想做一些实事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但一定要把握“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以民为本,关注民生”的政绩观
第二十二期专业技术班邱红玉
2012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