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七章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带答案
第七章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一、选择题
(一)A1/A2型题
1.医院感染的主要对象是C A.门诊患者
B.急诊患者
C.住院患者
D.探视者
E.陪护者 2.以下不属于医院感染的是E A.新生儿肺炎
B.新生儿脐炎
C.新生儿腹泻
D.新生儿败血症
E.新生儿硬肿症 3.煮沸消毒时,海拔每增加300m,需要延长消毒时间A A.2分钟
B.3分钟
C.4分钟
D.5分钟
E.6分钟 4.下列消毒剂中属于气体杀菌剂的是B A.甲醛
B.环氧乙烷
C.过氧乙酸
D.乙醇
E.戊二醛 5.不适合用于干烤法灭菌的是E A.凡士林
B.滑石粉
C.玻璃器皿
D.金属制品
E.纤维织物 6.不适合用于压力蒸汽灭菌的物品是A A.油剂
B.搪瓷物品
C.玻璃器皿
D.金属制品 E.纤维织物 7.热力消毒灭菌法中效果最好的是D A.燃烧法
B.干烤法
C.煮沸法
D.高压蒸汽灭菌法
E.流通蒸汽灭菌法 8.杀菌作用最强的紫外线波长是A A.253.7nm B.210 nm
C.328 nm
D.270.7 nm
E.312 nm 9.适用于内镜消毒的消毒剂是B A.过氧乙酸
B.戊二醛
C.环氧乙烷
D.乙醇
E.碘伏 10.属于高度危险性的医用物品是C A.肠镜
B.体温计
C.手术刀片
D.血压计袖带
E.压舌板 11.产房属于Ⅱ类环境,室内空气细菌菌落总数不得超过B A.100cfu/cm³
B.200 cfu/cm³
C.500 cfu/cm³
D.50 cfu/cm³
E.5 cfu/cm³ 12.下列哪种消毒剂消毒的物品使用前不可用生理盐水冲洗C A.过氧乙酸
B.戊二醛
C.环氧乙烷
D.甲醛
E.碘伏
13.煮沸消毒金属器械时,为了增强杀菌作用及去污防锈,可加入D A.氯化钠
B.硫酸镁
C.亚硝酸钠
D.碳酸氢钠
E.稀盐酸 14.正确使用无菌持物钳的方法是C A.门诊换药室的无菌持物钳应每周消毒一次
B.始终保持钳端向上,不可跨越无菌区 C.去放持物钳时不可触及容器壁
D.到远处取物应速去速回
E.可以夹取任何无菌物品 15.取用无菌溶液时,先倒出少许溶液是为了A A.冲洗瓶口
B.检查溶液的颜色
C.冲洗无菌容器
D.检查溶液有无污染
E.检查溶液有无浑浊 16.戴无菌手套的正确方法是A A.戴手套前,先检查手套的号码
B.戴手套前,可不必洗手,但一定要修剪指甲
C.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
D.以戴手套的手可触及另一首套的内面 E.戴好手套后两手应置于胸部以上水平
17.护士王某,在执行PICC过程中发现手套破损,她应E A.加戴一副手套
B.用消毒液消毒破损处
C.用胶布粘帖破损处
D.用无菌纱布覆盖破损处
E.立即更换 18.铺好的无菌盘有效期为B A.2小时
B.4小时
C.6小时
D.8小时
E.12小时
19.对于已穿过的隔离衣,下列哪项可被视为清洁A A.衣领
B.袖口
C.腰部以上
D.腰部以下
E.胸部以上 20.下列区域属于半污染区的是C A.病房
B.值班室
C.医护办公室
D.治疗室
E.库房 21.无菌溶液按要求打开后,如未用完,此溶液的有效期为B A.12小时
B.24小时
C.3天
D.7天
E.2周 22.下列疾病需采取严密隔离的是D A.疟疾
B.破伤风
C.新生儿脓疱疮
D.霍乱
E.肺结核 23.患儿,8岁,诊断为脊髓灰质炎,应采取的隔离种类是E A.严密隔离
B.呼吸道隔离
C.血液-体液隔离
D.接触隔离
E.肠道隔离 24.戴帽子、口罩是不正确的做法是D A.帽子应遮住全部头发
B.口罩应罩住口鼻
C.不可用污染的手触摸口罩 D.一次性口罩不潮湿不用更换
E.纱布口罩使用2~4小时应更换 25.体内物质隔离的范围不包括D A.血液
B.阴道分泌物
C.胸膜液
D.汗液
E.羊水
(二)A3/A4型题(26~28题共用题干)
患者女性,43岁,诊断为“细菌性痢疾”,收入院。26.患者应采取的隔离是D A.严密隔离
B.接触隔离
C.呼吸道隔离
D.肠道隔离
E.保护性隔离 27.护士为其发药时,用避污纸接取药杯。是用避污纸正确的方法是A A.应从页面抓取
B.随意撕取
C.污染的手可以掀开撕取
D.第二页取起
E.清洁的手不可以接触避污纸 28.消毒患者的食具、便盆常用的方法是D A.高压蒸汽灭菌
B.消毒剂擦拭
C.紫外线消毒
D.消毒液浸泡
E.消毒液喷洒(29~31题共用题干)
在急诊观察室内住有患者男,67岁,无自主呼吸,需要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29.呼吸机管道属于B A.高度危险性物品
B.中毒危险性物品
C.低度危险性物品
D.无任何危险性物品
E.无菌物品
30.呼吸机的湿化器应定期消毒,常用的方法是A A.消毒液浸泡
B.高压蒸汽灭菌
C.紫外线消毒
D.环氧乙烷灭菌
E.机械刷洗 31.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应确保手的菌落总数不超过B A.5 cfu/cm ²
B.10 cfu/cm ²
C.15 cfu/cm ²
D.20 cfu/cm ²
E.25 cfu/cm ²(32~34题共用题干)
一急性阑尾炎患者须要急诊行“阑尾切除术”,现采用预真空快速压力蒸汽灭菌法对手术器械(不带孔物品)进行灭菌。32.其灭菌时间是A A.3分钟
B.4分钟
C.5分钟
D.10分钟
E.20分钟 33.灭菌时的正确做法是C A.由于时间紧急,物品可不必清洗
B.灭菌物品体积不可超过30cm×30cm×25cm C.灭菌器的装载重量不小于柜室容量的10% D.灭菌后迅速取出使用
E.从灭菌器达到要求温度5分钟后开始计算灭菌时间 34.灭菌效果的监测方法不正确的是E
A.化学指示卡121℃、20分钟后颜色改变表明灭菌合格 B.化学指示胶带在130℃、4分钟后颜色改变表明灭菌合格 C.化学指示卡在130℃、4分钟后颜色改变表明灭菌合格 D.化学指示胶带在121℃、20分钟后颜色改变表明灭菌合格
E.全部菌片(每片含10㎥个嗜热脂肪杆菌芽孢)均无细菌生长则表明灭菌合格(35~36题共用题干)
患者王某,孕24周后早产一男婴,重1350g,出生后住在隔离病室。35.对患儿应采取的隔离是C A.接触隔离
B.严密隔离
C.保护性隔离
D.呼吸道隔离
E.血液-体液隔离 36.隔离措施中错误的是D A.患儿应住单间病室隔离
B.隔离室内空气保持正压通风
C.接触患儿前、后均应洗手 D.带入隔离区的物品保持清洁即可
E.如产妇无呼吸道感染,允许探视
(三)B型题
(37~40题共用题干)
A.严密隔离
B.接触隔离
C.呼吸道隔离
D.消化道隔离
E.保护性隔离 37.百日咳采用的隔离是C 38.霍乱采用的隔离是A 39.气性坏疽采用的隔离是B 40.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采用的隔离是C(41~42题共用题干)
A.福尔马林
B.乙醇
C.戊二醛
D.漂白粉
E.过氧乙酸 41.对芽孢无杀灭作用的消毒剂是B 42.对于固定病理标本的消毒剂是A(43~44题共用题干)
A.治疗室
B.病区走廊
C.配餐间
D.药房
E.患者浴室 43.属于感染病区半污染区的是B 44.属于感染病去污染区的是E(45~47题共用题干)
A.鼠疫
B.爱滋病
C.肺结核
D.伤寒
E.新生儿脓疱病 45.采用严密隔离的是A 46.采用肠道隔离的是D 47.采用血液-体液隔离的是B
(四)X型题
48.适用于高压蒸汽灭菌的物品是ABC A.玻璃制品
B.金属制品
C.陶瓷制品
D.塑料制品
E.干粉制品 49.无菌持物钳不可以夹取BC A.无菌纱布
B.油纱布
C.碘酊棉球
D.手术刀片
E.治疗碗 50.医院感染中常见的易感宿主有ABCDE A.大面积烧伤患者
B.肝脏移植患者
C.心脏介入手术患者 D.长期放疗患者
E.早产儿
51.影响电离辐射法杀菌效果的因素有AC A.有氧环境
B.无氧环境
C.湿度
D.温度
E.空气中的微粒数 52.影响紫外线消毒效果的原因有ABCDE A.灯管表面污垢
B.温度
C.湿度
D.使用时间
E.空气洁净度
53.脱手套时应注意BE A.不管有无污迹直接脱下
B.自手套口翻转脱下
C.先将手指部分拉下
D.将脱下的手套放在黄色的垃圾袋内
E.已脱手套的手不能直接拉另一手套的外面 54.能杀灭芽孢的化学消毒剂是ACE A.环氧乙烷
B.碘伏
C.过氧乙酸
D.乙醇
E.戊二醛 55.属于高水平消毒的化学消毒剂有BCD A.碘伏
B.过氧乙酸
C.二溴海因
D.甲醛
E.乙醇 56.使用化学消毒剂的方法正确的是ABE A.浸泡的物品应先洗净擦干
B.消毒液应定期检测浓度
C.物品必须浸泡30分钟
D.玻璃器械应用纱布包裹后放入消毒液内
E.物品使用前须用无菌等渗盐水冲洗 57.属于直接接触传播的医院感染有AB A.母婴间疱疹病毒感染
B.沙眼衣原体感染
C.甲型肝炎
D.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E.疟疾 58.煮沸消毒时应注意ABCDE A.煮沸消毒前应将物品刷洗干净
B.玻璃器皿和橡胶制品应冷水放入
C.橡胶制品用纱布包好再放入 D.水的沸点影响消毒时间 E.加入碳酸氢钠可增强杀菌作用 59.属于低毒危险性的医用物品是BCD A.导尿管
B.体温计
C.口罩 D.血压计袖带
E.注射器 60.打开后若未被污染有效期为24小时的是ABC A.无菌溶器
B.无菌包
C.无菌溶液
D.无菌手套
E.无菌持物钳 61.下列区域属于清洁区的是AB A.库房
B.治疗室
C.走廊
D.检验室
E.病房 62.下列区域属于半污染区的是CDE A.库房
B.治疗室
C.走廊
D.检验室
E.医护办公室
二、填空题
1.构成感染链的三个基本条件是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2.根据病原体的来源分类,可讲医院感染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3.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有两大类:(物理)消毒灭菌法和(化学)消毒灭菌法。4.预真空高压蒸汽灭菌的条件为:蒸汽压力达205.8kPa(注:2.1kg/㎡)时,温度可达(132)℃或以上,维持(5-10)分钟。
5.常用的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有喷雾法、浸泡法、(熏蒸)法和(擦拭)法。6.层流洁净病房属于(Ⅰ)类环境,要求空气中的细菌总数≤(10)cfu/㎥。
7.无菌包内物品一次未用完,择按原折痕包好,有效期为(24)小时;铺好的无菌盘有效期为(4)小时。
8.无菌持物钳浸泡在消毒液中,液面应在持物钳轴节(2~3)cm以上活持物镊的(1/2)处。9.紫外线灯管消毒物品时,有效距离为(25~60)cm,照射时间不少于(20)分钟。10.感染并取得隔离区域可划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11.以保护易感人群为制定措施的主要依据而采取的隔离称为(保护性)隔离;针对血液和体液实施的全面屏障的隔离称为(体内物质)隔离。
12.根据病原微生物微粒的类型可将空气传播分为三种形式:飞沫传播、(飞沫核)传播和(菌尘)传播。
13.疫源性消毒的消毒措施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14.低水平消毒法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注:结核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15.中度危险性物品仅和(皮肤)、(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
三、判断题
1.只要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均属于医院感染。× 2.只要在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即不属于医院感染。× 3.医院感染的对象包括所有在医院活动的人员。√ 4.医院感染的对象包括住院患者和医院工作人员。√
5.按病原体来源,医院感染可分为交叉感染和自身感染。√ 6.已感染的患者和病原携带者是最重要的感染源。√
7.外源性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空气传播和微生物媒介转播。× 8.与湿热灭菌法比较,干热灭菌法所需时间短、温度低。×
9.高山地区气压低、沸点低,海拔每增高300m,消毒时间延长5分钟。× 10.煮沸消毒时只需要15分钟即可杀灭细菌芽孢。×
11.压力蒸汽灭菌法是热力消毒灭菌法中效果最为可靠的一种方法。√
12.紫外线消毒时,病室环境的适宜温度是15~25℃,相对湿度是50~70%× 13.灭菌剂和高效消毒剂均可杀灭一切微生物。×
14.如煮沸途中加入物品,应该在水沸后开始重新计时。√
15.用戊二醛消毒手术刀片前,应先加入0.5%的碳酸氢钠以防锈。×
16.由于环氧乙烷遇水会形成有毒的乙二醇,所以食品的消毒一般不用此法。√
17.无菌操作前要先做好环境准备、物品准备,未经消毒的物品和无菌物品应分开放置,标志明确。√
18.未戴菌手套的手不可接触无菌手套的内面,已戴无菌手套的手不可接触手套的外面。× 19.戴手套后如发现手套破损,应立即加戴一副无菌手套。×
20.已开启的无菌溶液瓶内的溶液24小时内如未被污染,可继续使用。×
第二篇: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基本措施
一、消毒、灭菌原则
重复作用的诊疗器械,使用后应先清洁,在消毒或灭菌
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在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实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对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要求
·进入人体组织的、无菌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粘膜的诊断器械以及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应进行消毒 ·审核实用的消毒产品相关证明,以符合国家有关证明 审核证件
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 《医疗器械产品经营企业许可证》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 消毒剂:
《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 《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
1、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应及时先清洁,后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等物体表面使用清洁布巾或消毒布巾擦拭
2、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1、口腔护理用具等耐热、耐湿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的物品如体温计采用高水平消毒或中水平消毒
2、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接触的器具如氧气湿化瓶、胃肠减压器、吸引器、引流瓶等
·耐高温、耐湿的首选湿热消毒
·呼吸机和麻醉剂的螺纹管采用清洗消毒剂进行清洗与消毒,无条件的医院,可采用高效消毒剂浸泡消毒
三、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
1、碘伏消毒液原液:局部擦拭2遍
2、碘酊原液:直接涂擦2遍以上,作用时间~3min,待干后用70﹪~80%乙醇
3、有效含量≥2g/L氯己定-乙醇溶液:局部擦拭2~3遍 4、70%~80%乙醇溶液:擦拭消毒2遍,作用3 min
5、复方季铵盐消毒剂原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5 min
6、其他合法、有效的皮肤消毒产品,按照产品的使用说明书操作 ·消毒范围
肌肉、皮下及静脉注射、针灸部位、各种诊疗性穿刺:以注射或穿刺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2次,消毒皮肤面积应≥5㎝×5㎝ 中心静脉导管:消毒范围直径≥15㎝
四、地面与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有明显血液、体液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
·物体表面:如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等的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擦拭不同患者单元的物品之间应更换布巾。各种擦拭布巾及保洁手套应分区域使用,用后统一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地面和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地面消毒采用400㎎/L~700㎎/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 min.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同地面或采用1000㎎/L~2000㎎/L季铵盐类消毒液擦拭
五、清洁用品的消毒、手工清洗与消毒
·擦拭布巾
清洗干净,在250㎎/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 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地巾
清洗干净,在500㎎/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 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2、自动清洗与消毒
·使用后的布巾、地巾等物品放入清洗机内,按照清洗器产品的使用说明进行清洗与消毒,一般程序包括水洗、洗涤剂洗、清洗、消毒、烘干,取出备用
六、使用消毒剂的要求
应根据消毒对象选择消毒剂的种类。严格按照消毒剂使用说明书的适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正确使用,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剂的使用浓度、配置方法、消毒对象、更换时间、影响因素等,保证消毒效果的可靠
七、手卫生要求
治疗、护理病人等操作前后严格洗手或手消毒,在手术、分娩等操作前做好外科手消毒 注意事项:掌侧面、指尖、指甲缝等部位彻底清洗,戴戒指的部位应多揉搓,随时清洁水龙头开关,干手时不要来回晃,手向上防止再次污染,盛装肥皂或皂液的容器每周进行清洁,肥皂应保持干燥
重点部门管理——手术室
1、手术室三区划分明确:手术区每24小时清洁消毒一次,连台手术之间、当天手术全部完毕后,应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2、凡进入手术室的人员更换手术室专用的衣、帽、口罩、鞋,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无菌手术和感染手术应分开进行,如在同一手术间进行,应先安排无菌手术,再安排感染手术。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应“一人一用一灭菌”,在有效期内使用
3、麻醉用具定期清洁、消毒。可复用喉镜、螺纹管、面罩、口咽通道、简易呼吸器等须“一人一用一消毒” 产房人流室
1、区域相对独立、分区明确,临近母婴室和新生儿室;建议产房(人流室)使用面积不少于20㎡,每间产房至多摆放二张产床
2、凡进入产房(人流室)人员应更换专用衣、帽、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接触产妇所有诊疗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或消毒”,产床上的所有织物均应“一人一换”
3、刷手间水龙头采用非手触式,擦手毛巾一人一用一灭菌
4、对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及未进行经血传播疾病筛查的产妇,应采取隔离待产、隔离分娩,按消毒隔离制度及规程进行助产,所有物品做好标识单独处理。分娩结束后,分娩时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5、接生或助产前进行外科手消毒、戴无菌手套
6、医务人员患有手臂部皮疹、腹泻、呼吸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时应暂时调离接触病人的岗位
7、保持空气清新,每日通风2次,每次大于30分钟,每日至少空气消毒2次,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用500㎎/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与消毒,清洁用具专室专用,标识清楚,使用后清洗消毒
8、每季一次空气培养(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 *90㎝平皿,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受细菌总数5cfu/c㎡)
消毒供应室
·对所有需要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进行回收,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 ·清洗、消毒、干燥、检查、包装、灭菌方法、程序正确 ·清洗消毒设备及设施与工作量相匹配并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供应室条件不具备的可委托经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清洗灭菌
·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
针灸科
1、针灸科做到通风良好,保持物体表面及诊疗床清洁,定期更换床单、枕套等,如被污染应及时更换。配有手卫生设施用品
2、进行针灸穿刺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正确进行创此部位的皮肤消毒;针灸针具(梅花针、三棱针、小针刀)做到“一人一针一用一灭菌”
3、一次性使用针灸针不得重复使用,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可重复使用针灸针使用后按规定进行清洗、灭菌
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
1、清洁、污染区分区明确,通风良好,保持室内物体表面、地面清洁。室内应设手卫生设施,手消夜应标启用时间,有效期内使用
2、治疗车、换药车分层使用,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时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3、各种治疗、护理按照先清洁伤口、后感染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等不得进入换药室应就地(诊室或病房)处置 重点环节----安全注射
1、严禁在非清洁区域进行注射准备
2、“一人一针一管一用”包括皮试、胰岛素注射、免疫接种等,禁止只换针头不换注射器
3、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开启日期和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开启的各种溶媒不得超过24小时,灭菌物品(棉球、纱布)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4、盛放用于皮肤消毒的非一次性使用的碘酒、酒精的容器等应密闭保存,每周灭菌2次,同时更换灭菌容器。一次性小包装的瓶装碘酒、酒精,启封后使用时间不超过7天 超声检查
一、探头
1、凡经患者完整皮肤、黏膜或食道、直肠、阴道等体腔进行超声诊疗探头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2、发经皮肤黏膜进行穿刺、活检、置管、注射药物、手术等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的探头、光源、导线等超声医疗用品,使用前应达到灭菌
3、每班次检查结束后,应对超声探头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处理,干燥保存 探头使用注意事项
1、断电插拔
2、禁止撞击
3、保持干燥、洁净环境
4、使用合适的耦合剂
5、软物擦拭清洁(75%的酒精)
6、避免外界仪器的振动损坏
7、禁止浸入液体
8、避免在强电磁干扰的地方使用
二、物体表面:
诊疗床、仪器表面应保持清洁,当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采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污染物,再进行清洁和消毒。诊疗床可用含有效氯500㎎/L的消毒液进行擦拭;超声诊疗仪采用一起说明书允许使用的消毒液进行擦拭
三、皮肤、黏膜:
1、患者完整皮肤进行超声时,无需皮肤消毒
2、患者有开放性伤口、皮肤病或者皮肤感染性疾病或经皮肤粘膜穿刺、活检、置管、注射药物进行超声时,要对受检部位进行皮肤消毒
四、消毒方法
1、接触患者完整皮肤的超声诊疗探头声透镜部分,每人次使用后75%的酒精消毒
2、接触患者破损皮肤、黏膜或经食道、阴道、直肠等体腔进行超生检查的探头声透镜部分,使用时外套隔离膜,用后75%的酒精消毒
3、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的探头、光源、导线等超声医疗用品,使用前必须采用低温灭菌方法进行灭菌,使用后进行清洁和消毒
·物体表面:诊疗床、仪器表面应保持清洁,当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采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污染物,再进行清洁和消毒。诊疗床可采用含有效氯500㎎/L的消毒液进行擦拭;超声诊疗仪采用仪器说明书允许使用的消毒液进行擦拭 ·皮肤、黏膜
1、患者完整皮肤进行超声时,无需皮肤消毒
2、患者有开放性伤口、皮肤病或皮肤感染性疾病或经皮肤粘膜穿刺、活检、置管、注射药物进行超声时,要对受检部位进行皮肤消毒
留置尿管
·细菌入侵机制
1、污染导尿管或尿道外口细菌种植于膀胱 ·使用合格的导尿管、导尿包
·置管时做好尿道外口的消毒、无菌技术操作 ·留置尿管期间,注意尿道外口的清洁消毒
2、沿导尿管内腔上行感染膀胱 ·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最大限度的保持密闭系统的完整、通畅,任何时候均应保持尿袋低于膀胱水平防止尿液逆流
·尽量避免膀胱冲洗(前列腺或膀胱手术后列外)
·无需频繁更换导尿管,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环和出现尿路感染时,立即更换导尿管
·清空集尿袋时,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碰到收集容器
·正确采集尿标本-----小量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留取大量尿标本时(此法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集尿袋中采集,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
3、导尿管与尿道粘膜间细菌生长繁殖并上行感染膀胱 ·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尽量减少更换尿管次数,特别是不要定期更换,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和出现尿路感染时,立即更换导尿管 ·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 ·细菌生物膜:是指附着于有生命或无生命物体表面被细菌胞外大分子包裹的有组织的细菌群体。绝大多数细菌是附着在有生命或无生命物体的表面,以生物膜方式生长,而不是以浮游方式生长
第三篇: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标准操作规程
病区环境清洁消毒SOP
一、空气
1.开窗通风,降低空气微生物密度。每日上、下午开窗通风1~2次,每次20~30分钟;
2.不宜开窗通风(如室外尘埃密度较高或极度寒冷时),必要时(如收治了肺结核患者)可使用动态空气消毒器(有自动显示累计消毒时间的不需要单独登记),并正确估算仪器的数量,必要时行效果评价;
3.不建议紫外线照射或消毒剂喷洒方法消毒空气。
二、墙面、门窗和地面
(一)墙面和门窗
1.应保持无尘和清洁。
2.通常使用清水擦洗即可,但有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3.各室抹布应分开使用,用后清洗消毒,晾干分类放置;
(二)地面
1.所有地面包括走道、污物间、洗手间、储藏室、器材室,每天用清水或清洁剂湿式擦拭,每个拖布清洁面积不超过20m2;
2.地面被呕吐物、分泌物或粪便污染时,应立即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3.不同区域(污染与半污染区、清洁区)使用的清洁工具,分开放置,每天5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1次,清洗后悬挂备用。
三、医疗与生活物品
(一)使用中的医疗器械如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注射泵、听诊器、血压计、心电图机,每天清水擦拭1次;频繁接触的表面如仪器的按钮、操作面板,每天清水擦 拭1次。
(二)护理站桌面、患者的床、床栏、床旁桌、床头柜、治疗车、药品柜、门把手等,每天清水擦拭。且一人一巾,用后抹布可采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消毒30分钟。
(三)病人出院、转科(院)、死亡等离开后,对床单元应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终末消毒。
(四)电话按键、电脑键盘、鼠标等保持清洁,必要时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
1.物体表面没有明确污染时,只需用干净的清洁用具,清水擦拭即可;有明显污垢时,如血迹、痰迹、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等,先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覆盖作用30分钟,然后对整个区域进行有序的擦拭消毒。
2.每日清洁消毒应按顺序进行:从治疗室即清洁区开始,依次为办公室、值班室、病房、走廊、厕所,最后是盥洗间即污染区。拖把应分类分色分室使用。
四、多重耐药菌流行或有医院感染暴发时,地面及物品应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每天至少2次;频繁接触的表面如仪器的按钮、操作面板每天采用75%酒精擦拭。
注:使用腐蚀性的消毒剂如含氯制剂,擦拭作用30分钟后应使用清水擦拭。医院常用物品清洗消毒SOP
一、手术器械及其相关物品
(一)清洗: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手工清洗按照去污六步骤清洗;复杂及管腔器械使用超声清洗机加酶清洗;
(二)灭菌:压力蒸气灭菌或环氧乙烷灭菌或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或采用2%戊二醛溶液浸泡10小时,(浸泡器械必须经无菌水冲洗干净后方可使用)。
注:锐利器械(含剪刀、刀片、穿刺针等)及缝线严禁戊二醛浸泡灭菌。
二、病区常用物品
(一)病区换药碗、弯盘等:在病区处置间流动水冲洗,去除明显血液等污染物后密闭;由供应室集中清洗后压力蒸汽灭菌;
(二)杯钳罐:用后密闭;由供应室集中清洗后压力蒸汽灭菌;有消毒液的每周更换2次;干式保存则每4—6小时更换、有污染时随时更换。
(三)体温表:集中使用的体温表每次使用后需进行清洗消毒处理。
1.清洗:流动水清洗擦干,使用手工或甩表机甩表后浸泡消毒;
2.消毒:含氯消毒液500mg/L盖盒浸泡30分钟,流动水冲洗,纱布擦干,使用前质检同时75%酒精棉球擦拭后使用。消毒液每日更换。
(四)各种盛消毒液的玻璃瓶:弃去消毒液,密闭;由供应室集中清洗压力蒸汽灭菌;每周灭菌2次。
(五)吸引瓶、引流瓶:
1.清洗:流动水冲刷洗、干燥(可以自行选用不同方法,减少水分,目的是保证浸泡消毒的消毒液不被稀释,确保消毒效果);
2.消毒:热力消毒90℃5分钟或含氯消毒液500mg/L浸泡30分钟,清水冲净,晾干备用。
(六)餐具
1.清洗:用洗涤剂擦洗,清水冲洗干净;
2.消毒:煮沸10-20分钟或流通蒸汽消毒20分钟。
(七)痰盂、便器:
1.清洗:流动水冲刷洗、晾干;
2.消毒:含氯消毒液500mg/L浸泡30分钟,流动水冲洗或热力消毒90℃3分钟。
(八)塑料及橡胶类(含超声雾化器、呼吸机管路、湿化瓶):
1.清洗:流动水冲刷洗、干燥;
2.消毒:自动清洗消毒机90℃5分钟或新生成氧化电位水冲洗浸泡10-15分钟或含氯消毒液500mg/L浸泡30分钟后,新鲜蒸馏水冲净消毒液,置于灭菌容器干燥保存备用;
(九)气管内套管:
1.清洗:流动水清洗、干燥;
2.消毒:自动清洗消毒机90℃5分钟或煮沸消毒10-20分钟或新生成氧化电位水冲洗浸泡10—15分钟或洗必泰醇消毒液浸泡30分钟或过氧化氢浸泡30分钟。
(十)止血带:
1.清洗:流动水清洗、擦干;
2.消毒:送供应室集中处置或含氯消毒液250mg/L浸泡30分钟,清水冲净擦干一用一消毒或酒精擦拭。
(十一)热水袋、冰袋、橡皮气圈及橡皮中单:
1.流动水清洗、晾干;
2.必要时用含氯消毒液250rng/L擦拭,作用30min后,流动水冲净,晾干备用。
(十二)血压计、袖带、听诊器袖带:
1.清洗、晾干;
2.血压计及听诊器适时用75%乙醇或25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三、麻醉用具处置
(一)一次性用具如:牙垫、气管插管、各种穿刺包、穿刺针、换能器等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置。
(二)麻醉喉镜片清洗擦干后浸泡于500mg/L含氯消毒剂中消毒30分钟或热力消毒(90℃5分钟)或压力灭菌。
(三)呼吸囊:用清水洗净晾干备用。
(四)硅胶螺纹管:
1.上清洗机按管道清洗流程清洗后备用。
2.流动水清洗后经氧化电位水或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或低温等离子或环氧乙烷灭菌。
(五)可视喉镜、支气管镜用后按消毒内镜处理。
注:消毒设备(床单位消毒机、内镜清洗消毒机等)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使用,并定期维护。
手卫生SOP
一、手卫生设施
(一)采用流动水洗手,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等重点部门应当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
(二)肥皂或者皂液:固体肥皂应保持肥皂及皂盒的清洁与干燥;皂液宜使用一次性原装的挤压式液体皂,如使用分装液体皂,容器必须保持清洁,并每周至少消毒一次。皂液有浑浊或变色时应及时更换,并清洁、消毒容器。
(三)干手设施:提倡使用一次性纸巾,或用于手毛巾(一用一消毒,并干燥),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四)配备合格的快速手消毒剂,并放置在医务人员便于取用的位置,包括流动使用诊疗车上。
二、卫生洗手
(一)洗手用品:洗手液(皂液)、可拆卸重复使用的皂液容器、固体肥皂及有筛孔皂盒、一次性抽纸巾或干手毛巾、护肤用品。
(二)洗手指征
1.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2.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穿脱隔离衣前后;
3.戴手套前、脱手套后进行卫生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
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5.处理药物及配餐前;
6.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等蛋白性物质污染后;
(三)洗手方法
1.湿手:用水打湿双手;
2.涂皂:取适量皂液涂抹所有手部皮肤;
3.揉搓:认真揉搓双手,按照六步法洗手,时间不得少于15秒;见图1.
4.冲洗:用流动水冲洗、清洗双手; 5.干手:用纸巾或干手毛巾干燥双手。6.护肤:适量护肤用品护手。图1 六步洗手法:
三、卫生手消毒
(一)消毒用品:符合规范的一次性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二)消毒指征
1.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2.出人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重点部门前后;
3.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4.为不同病人进行诊疗之间;从同一病人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手部无明显污染物时。
5.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6.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
(三)消毒方法
1.取2—3ml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2.涂抹手的所有皮肤,揉搓方法参照六步洗手法,揉搓时间至少15秒;
3.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
4.符合上述消毒原则每5、6条者,应先洗手,然后再进行卫生手消毒。
四、外科手消毒
(一)卫生用品:指甲剪、消毒皂液、非手触式清洗液出液器、一次性外科手消毒剂、无菌巾、灭菌洗手刷、计时钟
(二)外科手消毒原则:
1.先洗手、后消毒;
2.进行各类手术前均应进行外科洗手和外科手消毒;
3.手术中和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洗手和外科手消毒。
(三)外科手清洗、消毒方法
1.洗手方法
①洗手之前应当先摘除手部饰物,并修剪指甲,长度应不超过指尖;
②取适量的清洗液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清洁双手时,应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肤的皱褶处;
③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④使用无菌巾彻底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2.消毒方法
取适量的免冲洗手消毒剂涂抹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直至消毒剂干燥,至少消毒二遍。(手消毒剂的取液量、揉搓时间及使用方法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四)注意事项
1.在整个手消毒过程中应保持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部流向肘部;
2.洗手与手消毒双手相互揉搓要充分;
3.术后摘除外科手套后,应用清洗液清洁双手;
4.用后的清洁指甲用具、揉搓用品等,应放到指定的容器中;揉搓用品应每人使用后消毒或者一次性使用;清洁指甲用品应每日清洁与消毒。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理SOP
一、职业暴露的预防
1.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2.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双手重新盖帽,如需盖帽只能用单手盖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3.手术中传递锐器建议使用传递容器,以免损伤医务人员。
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人耐刺、防渗透的利器盒中,以防刺伤。
5.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和实验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6.在诊疗、护理、实验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7.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尤其是不能将手伸入到垃圾袋中向下压挤废物,以免被锐器刺伤。
8.所有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废弃物均焚烧处理。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报告及处置SOP
一、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
1、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趋势时,临床科室经治医师立即报告科主任,同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确认后及时报告分管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
2、经医院调查证实出现以下情况时,医院应于12小时内报告本市医院感染质控中心、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控制中心。
①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②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3、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于24小时逐级上报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4、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发生以下情形的,应于24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
①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②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⑧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5、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
①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②发生特殊病原体或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③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二、医院感染暴发的处置预案
1.临床科室发现3例或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包括症状相同或病原体相同等),应及时上报感染管理科。
2.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到现场核查,在确认医院感染暴发时应立即报告院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
3.查找感染源及传播途径,隔离相关病人,加强消毒,必要时关闭病房。
4.制定控制措施,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三、医院感染暴发的具体调查步骤
1.成立调查小组
调查小组由分管院长、感染控制人员、医院流行病学专家、感染发生部门科主任及护士长、微生物学专业人员、药物学专业人员、后勤保障部主管等。
2.对医院感染暴发病例进行查看,了解病史、核查实验室检查结果,开展相应的流行病学调查。
3.进行核实会诊,确认是否为真正的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的存在。
4.调查感染暴发流行的起始时间及医院感染传播方式,列出潜在的危险因素。
5.根据调查情况,制定临时控制措施。如隔离感染源或可疑感染源或保护性隔离其他患者等。必要时可采用停止手术或关闭病房等措施。
6.根据感染暴发或流行的调查和控制情况,实时调整相应控制措施并及时完成调查报告。
7.调查小组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递交书面报告。
注:
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医院感染暴发传播方式:共同来源、带菌者传播、交叉感染、空气传播或其他方式。
医疗废物管理SOP
一、分类收集
1.各医疗废物产生地设有放置医疗废物区域,并以文字标明医疗废物名称。
2.将医疗废物分别放入带有“警示”标识的专用包装物或容器内,损伤性废物放入专用锐器盒内,不得再取出。
3.医疗废物收集容器盛装量达到3/4时,应有效封口。
4.病原体培养基、标本、菌种和毒种保存液,应先消毒,再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5.隔离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及生活废物,应用双层专用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二、运送
1.运送医疗废物人员在运送时,应穿戴防护用品(防护服、防护鞋、口罩、帽子、手套,必要时戴防护面罩)。
2.运送医疗废物人员每天按规定的时间、路线运送至暂存地。
3.运送前应检查医疗废物标识、标签、封口,防止运送途中流失、泄漏、扩散。
4.运送车辆要有防渗漏、防遗散设施,易于清洁、消毒。
5.运送结束,及时清洁消毒运送工具。
三、暂存、登记
1.各医疗机构应有医疗废物暂存地,暂存地远离医疗、食品加工、人员活动区;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防渗漏;易于清洁消毒。
2.医疗废物暂存地应专人管理,应有“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标识。非专业人员不得接触。
3.病理性废物应低温贮存或防腐保存。遇有手术切除的残肢时由殡仪馆火化,或作为病理性废物收集。胎儿遗体、婴儿遗体纳入遗体管理,依照《殡葬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妥善处置,严禁将胎儿遗体、婴儿遗体按医疗废物实施处置。
4.医疗废物在暂存地存放不得超过2天。
5.医疗废物转出后对暂存地及时清洁、消毒。
6.产生和运送医疗废物的部门,对医疗废物来源、种类、重量、时间、去向、经办人签名进行登记,登记资料保存3年。
四、处置
1.医疗废物应由县级人民政府环保部门许可的医疗废物处置单位进行处置。医疗废物不得自行处理,禁止转让、买卖。
第四篇: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床单位首选消毒方法为()
A、日光曝晒
B、紫外线照射消毒
C、床单位臭氧消毒机消毒
D、甲醛薰蒸
2、手术器械、腹腔镜、膀胱镜、导尿管、口腔科牙钻、输液器械、输血器按医用物品的危险度应属于()A、高度危险用品 B、中度危险用品 C、低危险用品
3、卫生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的要求是()
A、细菌数应≤10cfu/cm2 B、细菌数应≤5cfu/cm2
C、细菌数应≤1cfu/cm2。
4、医院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表现为:()
A、过度使用抗菌药物
B、不适当的联合用药 C、无适应证或适应证不明确
D、以上都是
5、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属于什么废物?()A、病理性废物
B、严重污染性废物
C、生活垃圾
D、感染性废物
6、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必须达到什么要求?()
A、消毒要求
B、灭菌要求
C、高水平消毒
D、中水平消毒
7、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消毒时,浸泡时间为多少?()A、不少于60分钟
B、不少于30分钟 C、不少于20分钟
D、不少于10分钟
8、《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中规定,吸引瓶、吸引管清洗后,进行消毒的药物、剂量和方法是()
A、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2000mg/L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30分钟; B、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2000mg/L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20分钟; C、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2000mg/L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10分钟; D、有效氯含量为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1000mg/L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30分钟。
9、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 同时进行 科室姓名分数
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10、下列哪种手术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A、疝修补术
B、甲状腺腺瘤摘除术 C、乳房纤维腺瘤切除术
D、开放性骨折清创内固定术
11、医院各类环境的空气中、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的检测均不得检出:()A、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B、沙门氏菌
C、埃希氏菌
D、致病性微生物
12、多重耐药菌患者采取的隔离措施是()
A、标准预防+ 空气传播
B、标准预防+ 飞沫传播 C、标准预防+ 接触传播
D、标准预防+ 严密隔离
13、如果血培养标本不能及时运送,应暂存于何种()A、4℃
B、-18℃
C、室温
14、能发生血源感染的医疗侵入性操作有()
A、血液透析
B、器官移植
C、内窥镜检查
D、拨牙
E、以上都对
15、按照《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要求,当出现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医院应当于几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A、2
B、12
C、24
D、48
16、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几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
A、2 小时
B、4 小时
C、6 小时
D、12小时
17、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与控制措施不正确的是()A、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适应症
B、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医务人员为病人吸痰前后应做手卫生 C、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每天更换
D、每天停用镇静剂,评估是否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18、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与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有效期分别为()A、1小时、12小时
B、1小时、24小时 C、2小时、24小时
D、2小时、36小时
19、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规定,无植入物手术后多少天发生的感染不能诊断为手术切口感染()
A、10天以后
B、20天以后
C、30天以后 20、下列情况何种是预防用药的适应()
A、昏迷
B、中毒
C、上呼吸道感染
D、人工关节移植手术
21、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多少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A、4/5时 B、3/4时
C、2/3时
D、3/5时
22、实现安全注射的措施有哪些?()A、改善病人和医护人员的行为。B、提供安全注射装置和容器。C、损伤性废物管理。
D、以上都对
23、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次序应为()A、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
B、感染伤口-隔离伤口-清洁伤口 C、清洁伤口-隔离伤口-感染伤口 D、隔离伤口-感染伤口-清洁伤口
24、甲类、乙类、丙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限是()A、2、6、24小时
B、6、12、24小时
C、12、24、48小时
25、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何种水平()
A、灭菌
B、消毒
C、清洁
D、擦拭
26、对病室内的空气及地面应采取的措施包括()
A、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空气消毒;地面湿式清扫,遇污染时消毒 B、定时空气消毒,必要时通风换气;地面干式清扫,遇污染时清洁 C、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空气消毒;地面干式清洁,遇污染时清扫 D、定时空气消毒,必要时通风换气;地面湿式清扫,遇污染时消毒
27、透析管路预冲后必须几小时内使用,否则要重新预冲()A、2小时
B、3小时
C、4小时
D、5小时
28、医务人员被HBsAg阳性血污染的针头刺伤后,应定期进行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查多长时间()A、3至5个月
B、6至9个月 C、半年至1年
D、1至2年
29、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的隔离标志分别为()A、粉色、黄色、蓝色
B、粉色、蓝色、黄色 C、黄色、粉色、蓝色
D、蓝色、粉色、黄色
30、某医务人员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将污染针头放入感染性废物包装袋内,造成他人刺伤而感染了血源传播性疾病,该医务人员应依法承担什么责任?()
A、刑事责任
B、行政处罚
C、民事责任
D、民事赔偿责任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31、血液透析室应开展哪些透析用水的水质监测项目()A、PH值
B、细菌总数及内毒素
C、化学污染物
D、软水硬度
E、游离氯
32、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分为:()A、病理性废物
B、感染性废物
C、损伤性废物
D、化学性废物
E、药物性废物
33、对医疗废物收集的要求()
A、各类医疗废物应分类收集,不能混合。
B、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中,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C、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
D、病原体培养基、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先在产生地点消毒后,再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34、手术切口感染常见的原因有()A、未使用抗菌药物 B、术中止血不彻底,缝合留有死腔; C、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D、病人免疫功能低下;
35、牙科手机机械清洗需要注意的事项正确的是()A、电源马达不应使用机械清洗机清洗
B、牙科手机清洗后内部管路应进行充分干燥 C、牙科手机可与其他口腔器械同时清洗
D、牙科手机不宜选用超声波清洗
36.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可临床诊断为血管相关性感染()
A、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蜂窝组织炎的表现)。B、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除外理化因素所致。C、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38℃,局部有压痛,无其它原因可解释。D、穿刺部位抽血培养出细菌
37、下列那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A、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B、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C、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D、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38、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包括()A、空气传播
B、接触传播 C、飞沫传播
D、饮水传播
39、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A、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 B、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
C、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D、促进手术愈合
40、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
A、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B、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C、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D、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41、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多重耐药菌包括()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B、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C、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D、沙门氏菌
E、以上都是
42、手卫生包括()
A、洗手
B、卫生手消毒 C、外科手消毒
D、消毒剂泡手
43、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传播的措施主要()A、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 B、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C、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D、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44、外科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适应症是()A、清洁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B、头颅手术、心脏手术
C、异物植入手术 D、气性坏疽截肢手术
E、高龄或免疫缺陷者手术
45、防止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活动中发生利器伤的正确做法是()A、利器盒应放在利器使用处,保证针头等离开病人身体后立即放入
B、医生为病人进行穿刺操作后,应把针头一并包入穿刺包内,由护士来处置 C、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必须回套时应单手操作 D、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46、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给予随访和咨询,随访和咨询时间为()
A、在暴露后的第2周B、在暴露后的第4周
C、在暴露后的第8周 D、在暴露后的第12周E、暴露后的第6个月
47、发生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接触后预防措施为()A、接触后预防措施与接种疫苗的状态无关
B、未接种疫苗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 C、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有抗体者,无需处理;
D、以前接种过疫苗,没有抗体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
E、抗体反应未知者进行抗原抗体检测,如检测结果抗体不充分,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
48、以下哪些是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A、新发现重大传染病疫情
B、群体不明原因疾病 C、重大食物中毒
D、重大职业中毒
49、医疗废物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应包括:()A、医疗废物产生单位
B、产生日期
C、类别
D、重量或数量
E、处置方法及去向
50、下列哪些措施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A、认真洗手
B、合理使用抗生素 C、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第五篇: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将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室安置,病房按时开窗通风;特殊呼呼道感染病人,执行标准预防;对于器官移植、粒细胞减少症等严重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
(二)病情许可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半卧位,并尽早下床活动。
(三)训练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正确咳嗽排痰方式,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四)昏迷患者取平卧位时,头偏向一侧。
(五)绝对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
(六)吞咽异常的病人经口喂食宜量少、缓慢,以防误吸。
(七)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症,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
(八)对气管插管或切开病人,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九)注意患者口腔卫生,使用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小时1次。
(十)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1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及时更换;湿化器内添加灭菌水,每天更换。
(十一)冷凝器应始终保持在最低位,冷凝水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十二)一次性气管插管、吸痰器、呼吸机螺纹管严禁重复使用。
(十三)呼吸机外表面清洁消毒每日一次,包括界面、键盘、万向臂架、电源线、高压气源管路等。污染严重和呼吸机用毕终末消毒时,须用75%医用酒精擦拭触摸屏式操作面板,擦拭时应避免液体进入呼吸机内部。
(十四)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尽量减少机械通气和插管天数。在拔插管或解除气囊前,需将插管气囊以上的气管分泌物清除干净。
(十五)呼吸机各部件消毒后,应干燥后保存备用,保存时间为一周,过期应重新清洗消毒。
(十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时送检标本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十七)严格按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清洗、消毒支气管镜。
(十八)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范,减少经手传播造成的交叉感染。
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严格掌握导尿指征,根据需要决定置留导尿管及留置时间。
(二)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三)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四)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五)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六)妥善固定尿管,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防止逆行感染。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七)留取尿标本时,以无菌方法从导尿管留取尿液,以保持集尿系统的密闭性。
(八)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
(九)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
(十)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十一)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十二)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
(十三)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三、导管相关血液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二)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三)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四)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五)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六)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做好导管的护理。
(七)做好导管的护理:
1.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2.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
3.外周静脉导管:每间隔72-96小时更换导管,并改变穿刺部位;中心静脉导管,无须常规更换导管,通常置管不超过30天为宜。
(八)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48小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
(九)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必要时应当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
(十)医务人员应当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导管。
四、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应完善患者术前各项检查,积极治疗其基础疾病,如肥胖、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等,尽量缩短等待手术时间。
(二)手术前尽可能治愈其他部位感染,并限制使用皮质类固醇。
(三)做好病人手术前皮肤准备。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
(四)患有呼吸道、胃肠道和皮肤感染的医务人员未愈前不得进入手术室。
(五)加强手术室环境卫生学管理,保持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
(六)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七)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
(八)根据手术部位、手术污染程度、手术持续时间等因素采用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九)加强病房环境卫生学管理,减少陪住,严格探视制度。
(十)改善病人营养状态,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稳。
五、皮肤软组织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衣服宽松,减少皮肤摩擦和刺激。
(二)对皮肤屏障功能障碍者,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护理时避免推拉动作。
(三)增加病人营养,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四)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应及早控制;对反复发生皮肤葡萄球菌感染者,可酌情应用免疫增强剂。
(五)合理选用抗生素 无菌手术或皮肤功能障碍的患者,不主张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如手术创面大,或发生皮肤感染的机会增加时,可酌情使用,以外用药为主,减少抗生素应用,防止耐药性发生。
六、消化系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不洁食物。餐具、鼻饲器具一用一消毒,一次性物品严禁重复使用。
(二)严格洗手,护理病人前后,尤其是接触食物前、处理排泄物后必须认真洗手。
(三)医院食物从采购、保存、烹调、运送、分发各个环节要符合食品卫生标准,防止细菌污染。定期对营养室工作人员、配餐员进行健康检查与食品卫生培训。
(四)发生胃肠道感染病人,根据其传染性确定是否隔离,必要时转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院治疗。
(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菌群失调和发生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六)对可能导致传播和污染的各种途径均应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七)改善病人营养状态,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八)保护易感人群。婴幼儿、老年、长期卧床等病人免疫功能差,容易患胃肠道感染,应加强对这些病人的保护,积极治疗原发病,提高病人免疫机能。
七、产褥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加强孕期保健,积极治疗各种孕期并发症。
(二)作好对孕妇的健康教育:注意营养和维生素的摄入;临产前2个月内勿行盆浴,避免性交。
(三)严格无菌操作是控制产褥的关键:产房以及接生用具应该严格消毒灭菌;所有与产妇接触的人必须戴口罩;助产者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不轻易作阴道检查,认真观察产程,避免产程延长和产后出血;仔细检查软产道和胎盘、胎膜,发现产道损伤应及时缝合,怀疑有胎盘、胎膜,发现产道损伤应及时缝合,怀疑有胎盘、胎膜残留,需在严格消毒后进行宫腔探查,剥离残留的胎盘。
(四)落实手卫生,为产妇做检查前后应严格洗手。
(五)产褥期应保持外阴清洁:每天会阴护理2次,应用消毒会阴垫,便盆及用具也应消毒。
(六)加强对感染产妇的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限制探视人数,所有用具、被褥床垫均须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