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楚雄州州属行政事业单位非税收入统筹管理暂行办法
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楚雄州州属行政事业单位非税收入统筹管理暂行办法.txt老子忽悠孩子叫教育,孩子忽悠老子叫欺骗,互相忽悠叫代沟。▲ 男人 这花花世界,我要用什么颜色来吸引你。
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楚雄州州属行政事业单位非税收入统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楚政通〔2008〕48号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级有关部门,楚雄开发区管委会:
《楚雄州州属行政事业单位非税收入统筹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十届州人民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八年七月十四日
楚雄州州属行政事业单位非税收入统筹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堵塞非税收入使用中的漏洞,从源头上防范腐败,规范财政资金使用,根据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财综〔2004〕53号)、云南省人民政府《云南省机关公务员津贴补贴规范方案》(云政发〔2007〕5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州州属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公务员规范津贴补贴经费由财政全额安排的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州属行政事业单位非税收入的管理,坚持“国家所有,政府统筹,财政管理”的原则。
第三条 行政事业性收入必须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收取,严禁自立名目、扩大范围、提高标准收费。
第四条 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权出让(出租和承包),必须采取招标方式确定,出让年限不超过5年。
第二章 统筹范围
第五条 纳入统筹的单位。已实施规范津贴补贴的州属行政和参公管理事业单位。
第六条 纳入统筹的非税收入。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包括纳入财政管理行政事业性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性收入、其他非税收入。第七条 未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州属事业单位取得的非税收入统筹比例,暂按原统筹办法执行,待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后另行规定。
第三章 统筹办法
第八条 统筹比例。非税收入扣除成本费用后,按以下比例统筹。
(一)2008年度,按40%纳入部门预算安排使用,60%政府统筹上交州财政。
(二)2009年起,按30%纳入部门预算安排使用,70%政府统筹上交州财政。
第九条 成本费用核定。非税收入成本费用由州财政局按以下原则和项目计算核定。
(一)取得行政事业性收入发生的工本费、代收代扣手续费等;
(二)取得经营性国有资产出租和承包收入发生的税收和管理费等;
(三)取得事业经营收入发生的直接成本费用;
(四)州委党校、州军转干校、楚雄警察培训学校、楚雄州财会人员培训中心办学收入发生的成本费用,按取得收入的50%核定成本费用。
第十条 统筹减免。部门为取得非税收入一次性基础设施建
设和设备购置支出较大的,由单位申请,州财政局根据实际情况对单位统筹给予减免。
第十一条 统筹收入划缴。州财政局于每年7月和12月分两次与预算单位清算后直接划缴州级财政。
第四章 使用与管理
第十二条 政府统筹的非税收入资金纳入当年财政预算,统一安排使用。
第十三条 州财政按比例返还拨付预算单位的非税收入资金,纳入部门预算安排使用,主要用于改善办公条件、弥补正常经费不足,严禁发放任何形式的津贴补贴。按比例返还拨付预算单位的非税收入资金,由州财政局根据收入情况和支出情况,分期拨付。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 州财政局负责对政府非税收入的监督检查,对政府非税收入的项目、标准、票证及收缴等情况实行稽查制度。被查单位必须接受州财政局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和反映情况,不得拒绝、阻碍检查。
第十五条 非税收入执收单位有违反本办法行为的,依照国务院《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国务院令第28l号)、《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的有关规定,对单位给予警告或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本暂行办法施行前有关政府非税收入统筹管理的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本办法执行。
第十七条 本暂行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第十八条 本暂行办法由州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篇:迪庆州州级非税收入管理暂行办法
登记编号:云府登 454 号
迪庆藏族自治州人
民政府
公 告
第 11 号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现公布《迪庆州州级非税收入管理暂行办法》,二○○八年七月一日
迪庆州州级非税收入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范收入征缴和支出行为,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根据《行政许可法》、《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云南省预算外资金管理条例》和《云南省预算外资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我州实际,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州本级财政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资金管理、票据管理及监督检查,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机关是迪庆州财政局非税收入管理局,其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有关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负责本级政府非税收入的组织和日常财政监督工作,负责稽查和管理执收执罚单位的政府非税收入及财政票据的管理。
第四条 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维护财政预算的统一性和完整性,避免收入征管和支出安排的随意性,政府非税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综合预算管理。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非税收入,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规定,履行管理职能、行使国有资产或国有资源所有权、提供特定服务或者以政府名义收取的税收以外的财政性资金。包括下列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包括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扣除贷款风险准备金和城市廉租住房资金后的余额)、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包括房租、公路收费、股金分红及经营承包利润、经营性收费的税后利润等)、彩票公益金、罚没收入、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社会保障资金、住房公积金、粮食风险基金不纳入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
第二章 征收管理
第六条 非税收入项目的设立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据上级财政、价格主管部门规定设立的项目、范围和标准征收。
第七条 本级财政非税收入按照“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原则开展征收业务。
第八条 本级财政非税收入因特殊需要缓征、减缴、免缴的,按照资金的归属权,由财政局非税收入管理部门提出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第九条 本级财政非税收入管理部门根据需要,指定非税收入收款银行,开设“非税收入汇缴专户”,用于归集、记录、结算非税收入款项。执收单位不得开设非税收入过渡性账户。
第十条 本级财政非税收入实行收缴分离制度。禁止非税收入执收单位和受委托单位当场收取现款。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可以当场收取的除外。
第十一条 交款义务人应当按照执收单位规定的时间、数额到指定的收款银行将有关款项缴入“非税收入汇缴专户”,不得逃避交纳义务。
执收单位和受委托单位当场收取现款的,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的收款银行将所收款项全额缴入“非税收入汇缴专户”。
执收单位和受委托单位不得隐匿、转移、截留、坐支、挪用、私分或变相私分所收款项,不得将所收款项存入“非税收入汇缴专户”以外的账户。
第十二条 误征、多征的非税收入,由本级财政非税收入管理部门确认后,退还执收单位。
第十三条 执收单位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在规定时间内向本级非税收入管理机构编报本单位非税收入计划;
(二)按照规定向缴款义务人足额征缴非税收入款项;
(三)记录、汇总、核对并向本级非税收入管理机构报送非税收入进度报表。
第三章 资金管理 第十四条 政府非税收入按照“取之有道,分配有据,用之有规”的原则进行分配。
第十五条 本级财政非税收入管理部门将非税收入汇缴专户内资金,按照收入级次和规定的类别定期划解国库,不得拖延、滞压、挪用。
第十六条 本级财政非税收入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全额上缴,在组织收入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和事业发展支出,按上缴额的20%通过部门预算统筹安排。教育、文化、公路收费等特殊行业在组织收入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和事业发展支出按州委、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七条 按照政府收支科目分类改革的要求,本级财政非税收入按政府收支科目纳入国库管理。
第十八条 上下级分成的非税收入,按照就地缴款、分级划解、及时结算的原则,由财政非税收入管理部门通过“非税收入汇缴专户”定期划解、结算。执收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非税收入资金直接缴付上级执收单位或拨付下级执收单位。
第十九条 财政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经费,由本级财政纳入预算,统一安排。
第四章 票据管理
第二十条 本级财政非税收入管理部门负责非税收入票据的保管、发放、使用、核销、检查工作。非税收入票据使用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
第二十一条 执收单位收取非税收入,应当向交款义务人出具由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非税收入票据。不出具非税收入票据的,缴款义务人有权拒绝缴款。第二十二条 执收单位使用的非税收入票据,按照财务隶属关系向本级非税收入管理部门申领。
执收单位要建立健全非税收入票据领用、保管、缴销、审核制度,确定专人负责,保证票据安全。
禁止转让、出借、代开非税收入票据;禁止私自印制、伪造非税收入票据;禁止使用非法票据和不按规定开具非税收入票据。
遗失非税收入票据的,要及时报告本级财政非税收入管理部门,并公告作废。相关当事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 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法对本级非税收入进行监督,有关的政府、机关、单位和组织要如实反映情况。
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时,人大代表或者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就非税收入管理中的有关问题提出询问或者质询,被询问或者质询的有关部门应当及时给予答复。
第二十四条 本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本级各部门、单位执行非税收入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监督,处理非税收入管理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第二十五条 本级财政非税收入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非税收入征收、汇缴、划解、管理的日常监督、专项稽查,及时查处非税收入管理中的违法行为。
执收单位应当如实提供账证、报表、非税收入票据等有关资料,如实反映有关情况,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第二十六条 本级人民政府审计、物价、监察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能,做好有关非税收入的监督管理工作。第二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非税收入管理中的违法行为,财政、审计、物价、监察等部门要按照各自法定的职责,查明事实,依法作出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财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有违法资金的追缴违法资金,对直接负责的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主管部门或者监察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拒绝缴纳非税收入管理款项的;
(二)违法设定非税收入项目、范围、标准的;
(三)违法超越权限或者法定程序缓征、减征、免征非税收入的;
(四)开设非税收入过度性帐户,或者隐匿、转移、截留、坐支、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所收款项或者将所收款项存入非税收入汇缴专户以外账户的;
(五)违法当场收取现款的;
(六)拖延、滞压、截留应当上缴或者下拨的非税收入资金的;
(七)将非税收入资金直接或变相缴付上级执收单位、拨付下级执收单位的;
(八)转让、出借、代开非税收入票据,或者使用非法票据、不按规定开具非税收入票据的;
(九)违规发放、销毁非税收入票据的;
(十)管理不善造成非税收入票据毁损、遗失的。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非法印制、伪造、买卖非税收入票据的,依照《云南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管理规定》(云南省人民政府令第二十六号)的有关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行为,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了处罚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三十一条 财政部门和其他监督部门工作人员在非税收入管理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州本级财政非税收入资金管理,各县区可根据本办法参照施行。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迪庆州财政局非税收入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施行之前有关非税收入管理方面的规定与本办法有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内蒙古自治区非税收入管理暂行办法
内蒙古自治区非税收入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自治区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资金管理、票据管理及监督检查。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非税收入,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履行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服务收取的税收以外的财政性资金。包括:
(一)行政事业性收费;
(二)政府性基金;
(三)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
(四)国有资本经营收益;
(五)罚没收入;
(六)彩票公益金;
(七)其他非税收入。
第四条 非税收入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非税收入管理工作的领导,将非税收 1 入纳入财政综合预算安排。推进非税收入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非税收入管理效率。
第五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是非税收入的主管部门,可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制定非税收入管理的具体规定,编制非税收入计划,统一管理非税收入的征收、资金、票据及监督检查。
第六条 物价、审计、监察、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非税收入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条 对在非税收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举报违法问题有功的单位和个人,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财政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征收管理
第八条 非税收入的征收依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行政事业性收费应当根据《内蒙古自治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规定》设定和征收。
(二)政府性基金(附加)应当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或者财政部的有关规定设立和征收。
(三)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依据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或者财政部、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收取。
(四)罚没收入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收取。
(五)其他各项非税收入应当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国务院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
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违反上述各款所列规定设定非税收入项目、范围和标准。
第九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执行的非税收入项目编制项目目录和代码,并向社会公布。
未列入项目目录的,单位和个人有权拒绝缴款。
第十条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了征收或者收取部门、单位(以下统称执收单位)的非税收入项目,由法定执收单位征收或者收取;法定执收单位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委托其他单位征收或者收取的,应当将委托协议送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备案。
委托其他单位征收或者收取非税收入的,委托单位应当对受委托单位的征收或者收取行为实施监督,并承担该征收或者收取行为的法律责任;受委托单位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单位的名义征收或者收取非税收入,并不得转委托。
法律、法规、规章没有规定执收单位的非税收入,由财政部门非税收入管理机构直接收取;尚不具备直接收取条件的,可委托有关单位收取。
第十一条 执收单位应当严格依照规定的项目、范围和标准征收非税收入,做到应收尽收。
任何单位不得越权或者擅自设立项目、扩大征收范围、提高征收标准、提前或者延期征收;不得多征、少征或者擅自减征、免征。
缴款义务人确因特殊情况需要缓征、减征、免征非税收入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经执收单位审核后,由法律、法规、规章、国务院和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的机关批准。
第十二条 执收单位要按规定编制非税收入征收计划,经业务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审定。经审定的征收计划列入部门预算,作为核定当年部门预算支出的重要依据之一。
征收计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执收单位要做到尽收尽缴,确保完成计划。因征收政策或计收数量发生重大变化,确需调减征收计划的,须经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核准。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指定非税收入代理银行,并在指定的代理银行开设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用于归集、记录、结算非税收入款项。
执收单位不得开设非税收入过渡性账户。
第十四条 非税收入实行收缴分离制度,禁止非税收入执收单位或者受委托单位当场收取现款,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当场收取的除外。
非税收入具体收缴管理办法由自治区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统一制定。
第十五条 执收单位或者受委托单位依法当场收取现款的,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到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指定的收款银行将所收款项全额缴入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
执收单位或受委托单位不得隐匿、转移、截留、坐支、挪用、私分或变相私分所收款项,或者将所收款项存入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以外的账户。
第十六条 缴款义务人应当按照执收单位规定的时间和数额,到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指定的收款银行将有关款项缴入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不得逃避缴纳义务。
第十七条 依法收取的待结算收入,缴款义务人应当先到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指定的收款银行将款项缴入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符合返还条件的,缴款义务人可以向执收单位提出返还申请,由执收单位签署意见,经本级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审核确认后,返还缴款义务人。
经依法确认为误征、多征的非税收入,由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直接退还缴款义务人。
第十八条 执收单位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向社会公布由本执收单位负责征收或者收取的非税收入项目及其依据、范围、标准、时间和程序;
(二)在规定时间内向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非税收入管理机构编报本部门、本单位非税收入计划草案;
(三)按照规定向缴款义务人足额征缴非税收入款项;
(四)记录、汇总、核对并向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定期报告本部门、本单位非税收入收缴情况。
第三章 资金管理
第十九条 非税收入按照下列方式纳入财政统一管理:
(一)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国有资源收益,纳入一般预算管理;
(二)政府性基金(附加)纳入基金预算管理;
(三)事业性收费、其他非税收入,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一般预算管理、专项预算管理或者财政专户管理。
第二十条 财政部门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应当将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内应缴国库的资金,按照收入级次和规定的类别定期划解国库,不得拖延、滞压、挪用。
第二十一条 按照规定需要上解或者下拨的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非税收入,必须由财政部门通过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定期划解、结算,逐级办理。
财政部门不得隐瞒、截留、拖延、滞压、挪用应上解的非税收入。对应缴未缴的,上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可以等额扣减其财政资金。
执收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将非税收入资金直接缴付上级执收单位或者拨付下级执收单位。
第二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开展非税收入管理工作所需经费,由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按照非税收入一定比例从预算中予以安排。
各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适当调剂一定比例的非税收入,由本级人民政府统筹安排,用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法定专门用途的应当专款专用。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四章 票据管理
第二十三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非税收入票据管理的具体办法,统一印制和管理非税收入票据。
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非税收入管理机构负责非税收入票据的发放、使用、核销、检查等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十四条 执收单位征收或者收取非税收入,应当向缴款义务人出具由自治区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非税收入票据。
不出具前款规定的非税收入票据的,缴款义务人有权拒绝缴款。
第二十五条 除自治区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依法确定的非税收入票据印刷企业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承印非税收入票据。
非税收入票据承印企业不得向自治区人民政府财政部门非税收入管理机构以外的任何单位或个人提供非税收入票据。
第二十六条 执收单位使用的非税收入票据,按照收入级次或者财务隶属关系向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非税收入管理机构申领。
财政部门和执收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非税收入票据领用、保管、缴销、审核等制度,确定专人负责,保证票据安全。
严禁转让、出借、代开非税收入票据;严禁私自印制、伪造非税收入票据;严禁使用非法票据或者不按照规定开具非税收入票据。
遗失非税收入票据的,应当及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并公告作废。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级各部门、各单位和下级人民政府执行非税收入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监督,依法处理非税收入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非税收入征收或者收取、汇缴、划解、管理的日常监督和专项稽查,及时依法查处非税收入管理中的违法行为。
执收单位应当如实提供账证、报表、非税收入票据等有关资料,如实反映有关情况,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物价、监察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法定职责,做好非税收入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举报非税收入管理中的违法行为,财政、审计、物价、监察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法定职责,查明事实,依法做出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有违法资金的追缴违法资金,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主管部门或者监察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法设定非税收入项目或者擅自改变非税收入项目的范围、标准、对象和期限的;
(二)违反规定权限或者法定程序缓征、减征、免征非税收入的;
(三)开设非税收入过渡性账户,或者隐匿、转移、截留、坐支、挪用、私分或变相私分所收款项,或者将所收款项存入非税收入汇缴结算账户以外的账户的;
(四)违法当场收取现款的;
(五)拖延、滞压、截留应当上缴或者下拨的非税收入资金的;
(六)将非税收入资金直接或者变相缴付上级执收单位、拨付下级执收单位的;
(七)转让、出借、代开非税收入票据,使用非法票据,或者不按照规定开具非税收入票据的;
(八)违规发放、销毁非税收入票据的;
(九)保管不善造成非税收入票据毁损、灭失的。
前款第(一)项行为所收取的款项,限期退还缴款人,无法退还的,收缴国库。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非法印制、伪造、买卖非税收入票据的,由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依照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行为,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了处罚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三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其他有关监督部门工作人员在非税收入管理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委托自治区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97年3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的《内蒙古自治区预算外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内政发〔1997〕32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非税收入缓减免管理暂行办法的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非税收入缓减免管理暂行办法的.txt精神失常的疯子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正常的疯子!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非税收入缓减免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琼府办〔2010〕36号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海南省非税收入缓减免管理暂行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四月十六日
海南省非税收入缓减免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非税收入缓减免管理,规范非税收入缓减免行为,维护缴款义务人的合法权益,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县级以上(含县级,下同)财政部门会同执收部门审批非税收入缓减免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非税收入缓减免是指依据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给予缴款义务人缓缴、减缴、免缴非税收入。缓缴是指延期缴纳应缴的非税收入;减缴是指减少缴纳一定数额应缴的非税收入;免缴是指免除缴纳应缴的非税收入。
第四条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非税收入可以缓减免的,由缴款义务人提出非税收入缓减免的书面申请,分别报送同级财政部门和执收部门审批。
第五条 缴款义务人申请非税收入缓减免时,应当分别向同级财政部门和执收部门提供以下材料,并确保所提供的材料真实、准确、齐全:
(一)非税收入缓减免的书面申请,包括缓减免的理由、依据、范围、期限、数量、金额等内容;
(二)填报《海南省非税收入缓缴审批表》、《海南省非税收入减缴审批表》、《海南省非税收入免缴审批表》;
(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等文件的原件或复印件;
(四)有关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材料;
(五)财政部门和执收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六条 财政部门、执收部门收到缴款义务人书面申请材料后30个工作日内,由执收部门对申请缓减免非税收入的合法性提出初审意见,对不予以缓减免的,由执收部门直接答复;对拟予以缓减免的,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由财政部门会同执收部门以书面形式联合批复申请人。其中申请缓减免应缴中央级非税收入的,由省财政部门会同省执收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和国家有关部委审批。
法律、法规、规章对非税收入缓减免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七条 除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务院或省政府及其财政部门另有规定外,缓缴非税收入的时限最长不得超过1年。缴款义务人缴纳应缴非税收入应当一次性全部缴清,确需分期缴纳非税收入的,执收部门应当先征得同级财政部门书面同意后,再与缴款义务人签订相关合同或协议依法约定分期缴纳全部非税收入的时限,分期缴纳的时限最长不得超过1年,且首次缴纳比例不得低于全部款项的50%。
第八条 按照规定程序依法经批准非税收入减免的项目,发生转让、出租、出借使用权以及经批准改变用途或性质的,缴款义务人应当按照规定补缴已减免的非税收入。
第九条 除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务院或省政府及其财政部门另有规定外,市、县政府及其财政部门只能规定缓减免属于本级收入的非税收入,不得缓减免属于上级的非税收入,并将非税收入缓减免情况报省财政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 执收部门应当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依法征缴非税收入,不得擅自缓减免非税收入。
第十一条 财政部门应当会同执收部门不定期对缴款义务人的缓减免非税收入事项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 执收部门应当设立缴款义务人非税收入缓减免的台账,详细登记缓减免的批准时间、项目、时限、金额等事项,建立非税收入缓减免动态管理监控机制。
第十三条 财政部门、执收部门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权限审批非税收入缓减免。对违反本办法规定审批非税收入缓减免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和《海南省非税收入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200号)等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四条 缴款义务人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如实提供有关材料,不得弄虚作假。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海南省非税收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丰县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暂行办法
丰县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理顺政府非税收入分配关系,规范政府非税收入分配秩序,健全公共财政职能,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根据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财综[2004]53号)和《江苏省政府批转财政厅等部门〈关于实行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苏政发[2006]15号)的精神,按照《市政府转发市财政局等部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意见的通知》(徐政发[2006]102号)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第二条 本意见所称政府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以下简称预算单位)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并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准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政府非税收入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彩票公益金、罚没收入、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的收入以及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不包括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公积金。第三条 行政事业性收费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有关规定,经过规定程序批准,在向公民、法人提供特定服务的过程中,按照成本补偿和非赢利原则向特定服务对象收取的费用。
第四条 政府性基金(资金、附加和专项资金)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为支持某项公共事业发展,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
第五条 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包括土地出让金收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探矿权和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收入、场地和矿区使用费收入,出租车经营权、公共交通路线经营权及汽车号牌使用权等有偿出让取得的收入,政府举办的广播电视机构占用国家无线电频率资源取得的广告收入,以及利用或凭借其他国有资源取得的收入。
第六条 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出租、出售、出让、转让等取得的收入,利用政府投资建设的城市道路和公共场地设置停车泊位取得的收入,拍卖城市基础设施开发权、使用权、冠名权、广告权和特许经营权取得的收入以及利用或依托其他国有资产取得的收入。
第七条 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包括国有资本分享的企业税后利润,国有股股利、红利、股息,企业国有产权(股权)出售、拍卖、转让收益和依法由国有资本享有的其他收益。
第八条 彩票公益金是指政府为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通过发行彩票筹集的专项财政资金。
第九条 罚没收入是指国家各级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和经营管理部门依法查处并按规定收取上缴国库的罚款收入、没收物品的变价收入和各种赔偿收入。
第十条 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赞助)收入,是指以各级政府、国家机关、实行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名义接受的非定向捐赠(赞助)货币收入。
第十一条 主管部门集中的收入,是指国家机关、实行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集中所属事业单位的收入。
第十二条 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是指税收和非税收入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计息产生的利息收入。
第十三条 政府性基金(资金、附加和专项资金)实行票款分离管理模式,全额缴入财政专户,纳入综合财政预算,根据政府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和资金规定用途,统筹安排支出项目,结余结转下年使用。
第十四条 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票款分离管理模式,全额缴入财政专户,纳入部门预算,政府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适当统筹。
第十五条 依法推行国有资源使用权的招标、拍卖,逐步加强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的征收管理,防止收入流失,确保应收尽收,收入要全额上缴财政专户。
第十六条 建立健全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的征收管理,防止收入流失,确保应收尽收,收入应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专户。通过依法推行城市基础设施开发权、使用权、冠名权、广告权、特许经营权等无形资产的社会招标和公开拍卖,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参与经营,盘活城市现有基础设施存量资产,招标、拍卖收入要全额上缴财政专户。
第十七条 县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完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征收管理方式,防止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流失,确保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的安全和有效使用,以促进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健康发展,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应当及时足额上缴同级国库。
第十八条 预算单位的财政性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要按结息期直接划转到财政专户上。
第十九条 行政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取得其他政府非税收入要全部纳入单位部门预算管理,全额缴入财政专户。
第二十条 将政府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在编制部门预算时,统筹安排政府税收和非税收入,全面反映财政性资金的收支,增强财政性资金收支使用的透明度。
第二十一条 除按规定不得编制或确实无法编制政府非税收入预算的项目外,预算单位都必须根据要求,在综合考虑预算政府非税收入增减因素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编制政府非税收入预算。
第二十二条 各预算单位在填报预算政府非税收入预算时,须将编制计划的依据、测算口径等相关资料一并报送县财政部门审查。对于新增收入项目,要予以单独地详细说明。
第二十三条 政府非税收入预算一经下达,除非因国家政策调整和不可抗力可按程序调整外,一般不予调减。各预算单位要努力挖掘政府非税收入的征收潜力,大力组织征收,以确保政府非税收入预算的完成。
第二十四条 本着收入预算分编、支出预算合编的原则,按照综合预算、零基预算的要求,分别编制基本支出预算、项目支出预算。基本支出预算落实到实有人数,具体分为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部分,采取定额定员编制方法,即人员经费按照同级机构编制主管部门批准的人员编制数和国家规定的工资、津贴、补贴标准及同级财政部门下达的各单项定额标准进行测算、编制,公用经费根据财力状况、定员定额标准和部门实际情况进行测算、编制。项目支出预算安排到具体项目,实行项目库管理制度,即财政部门根据主管部门的项目计划和可行性报告,结合当年政府重点项目安排和财力状况,经县政府批准,择优确定项目。凡属政府采购品目的,要按规定编制政府采购预算。
第二十五条 单位支出预算一经下达,即成为资金安排的依据,除非因国家政策调整和不可抗力可按程序调整外,一般不予追加。因政府非税收入超过年初预算安排,确需追加支出的,必须经财政部门审查,报县政府批准。
第二十六条 在用政府非税收入安排预算单位支出预算时,要优先安排成本性支出和规定用途的支出,超过部分可统筹用于解决社会保障等政府重点支出。
第二十七条 在不违背法律规定的条件下,政府非税收入经县政府批准可用于弥补预算资金经费的缺口。
第二十八条 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由省级(含省级)以上部门审批,严禁任何单位和部门越权审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
第二十九条 各预算单位征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都必须有合法依据,不得擅自增加征收项目、扩大征收范围、提高征收标准。禁止以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名义变相征收政府性基金,严禁未经批准擅自将行政事业性收费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收取,不得将国家已明令取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继续收取,更不得将其转到下属单位或学会、协会继续收取。
第三十条 各预算单位对本单位所拥有的政府非税收入项目都必须及时足额地征收,不得擅自缓征、减征和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减免须报省以上财政部门批准,政府性基金的减免须报国务院或财政部批准。其他政府非税收入项目确需缓征、减征和免征的,要由缴纳义务人提出书面申请,执收单位签署意见,经县财政部门审核后报经县政府批准。
第三十一条 各预算单位要将政府非税收入直接缴入县财政专户,对国家规定必须纳入预算内管理的政府非税收入,原则上先要全额缴入县财政专户,再由财政专户上解国库,纳入预算内管理。
第三十二条 政府非税收入的征收严格遵循“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要求,实行“票款分离”制度。县财政部门在代收银行设立政府非税收入财政专户,各预算单位征收政府非税收入时,仅开具缴款通知书,由缴纳义务人在规定的缴纳期限内直接到代收银行缴纳。
第三十三条 因地处偏远、收费零散、收费行为与收费服务同时发生等客观上的原因暂时不具备条件或切实难以实行票款分离的收费项目,由预算单位提出申请,报经县财政部门批准,可以直接收取,但必须在两天之内将所收款项全额缴入财政专户。
第三十四条 未经县财政部门审查、中国人民银行丰县支行审批,各预算单位不得自行开设政府非税收入账户、收入过渡账户或其他各种名义的账户,严禁将政府非税收入存入财政专户以外的其他账户上。
第三十五条 代收银行要严格账户开设,规范账户管理,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不得延解、占压政府非税收入。第三十六条 政府非税收入必须有法定部门或单位征收,但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规定可以委托其他单位征收的,要将委托征收协议报送县财政部门备案。委托单位必须加强对受托单位的日常监管,并依法承担该征收行为的法律责任;受托单位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单位的名义进行依法征收,不得转委托。
第三十七条 预算单位征收的政府非税收入必须及时、足额缴存财政专户,不得拖延、挤占、截留、挪用、隐匿、转移、私分或变相私分政府非税收入,严禁坐收坐支。
第三十八条 本着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依法严格界定政府非税收入和往来款项的界限,严禁将政府非税收入以往来款项的名义缴存财政专户,否则将视同截留财政收入。
第三十九条 对确属误征、多征的政府非税收入,由缴纳义务人书面说明原因,提出退款申请,在预算单位签署意见后,报县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予以退还。
第四十条 属于与上级单位或部门间的款项解缴,经县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通过财政专户及时划解、结算到上级财政部门的财政专户上或收款单位,上解款项的按比例返还也必须通过县财政专户进行。严禁所有的单位以任何形式或任何名义将款项直接上缴上级单位或部门,所有的单位不得自行接受上解款项的返还。
第四十一条 政府非税收入分成比例,凡涉及中央与地方分成的,其比例按照国务院或财政部规定的执行;凡涉及省级与市、县级分成的,其比例按照省政府或省财政厅的规定执行。未有经国务院、财政部、省政府或省财政厅批准,各单位或部门不得向其上级单位或部门上缴政府非税收入,更不得擅自对政府非税收入实行分成。
第四十二条 县行政区域范围内,单位或部门间的经济往来款项,须通过县财政专户在单位或部门间进行划转;预算单位与县行政区域范围外单位或部门发生的待结算往来款项时,应通过县财政专户进行。
第四十三条 预算单位所收取的各种暂存或应付性质的款项(包括集资、股金等)应全额缴入县财政专户,接受监督管理,以防范资金风险,否则视同坐收坐支。单位使用时,由单位提出申请,经财政部门审核后予以拨付。
第四十四条 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行政事业单位下属的企业性质的单位,除非在形式上、实质上均独立于预算单位外,其所收取的款项要全额缴入县财政专户,接受监督管理。
第四十五条 县财政部门要会同县物价部门定期编制并公示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采取适当措施,督促执收单位贯彻执行。
第四十六条 预算单位要在醒目位置公示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的名称、征收对象、征收范围、征收标准、征收依据、收缴程序、项目代码等,采取措施不断规范收费行为,坚决杜绝收取人情费、关系费。未经公示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一律视为乱收费。
第四十七条 县财政部门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改革传统的票据管理方式,积极创造条件,全面推行电脑打印票据。各部门和单位要严格执行财政票据管理规定,严格按票据用途规范使用。要将票据发放和使用管理与“收费许可证”相结合,与健全财务制度相结合,通过健全完善财政票据管理制度,促进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第四十八条 预算单位要根据年初支出预算安排,制定分月用款计划,按程序办理款项的申拨。
第四十九条 县财政部门要按月拨付预算单位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政府非税收入中的成本性支出和具有规定用途的支出要按收入进度和支出所占比例优先进行拨付。
第五十条 预算单位要按年初支出预算安排使用预算资金,不得将政府非税收入用于提高福利补贴标准或者扩大福利补贴范围、滥发奖金实物、挥霍浪费或者其他超标准支出的行为。
第五十一条 县财政部门要采取措施加大对预算单位日常支出的监管,对大额支出、专项支出进行跟踪管理。
第五十二条 属于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内的支出,从其规定。第五十三条 县财政部门作为政府非税收入的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政府非税收入的监督稽查机制,实现稽查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及时查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的有效实施。第五十四条 县监察机关、审计机关、物价部门和金融单位要密切配合县财政部门,按照各自的法定职责,共同做好政府非税收入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要探讨建立起协同办案机制。
第五十五条 预算单位必须接受县财政部门、监察机关、审计机关和物价部门的监督检查,及时提供有关资料,如实反映情况,不得阻挠、拒绝、拖延。
(一)县财政部门、监察机关、审计机关和物价部门在依法进行调查或者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证件。视情况需要,经县财政部门、监察机关、审计机关的负责人批准,可以向与被调查、检查单位有经济业务往来的单位查询有关情况,同时还可持查询存款通知书,向金融机构查询被调查、检查单位的存款,有关单位和金融机构应当配合。并对被调查、检查单位的存款负有保密义务。
(二)县财政部门、监察机关、审计机关和物价部门依法进行调查或者检查时,在有关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县财政部门、监察机关、审计机关的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7日内及时做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
(三)对被调查、检查单位或者个人正在进行的财政违法行为,县财政部门、审计机关应当责令停止。拒不执行的,财政部门可以暂停财政拨款或者停止拨付与财政违法行为直接有关的款项,已经拨付的,责令其暂停使用;审计机关可以通知财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主管部门暂停财政拨款或者停止拨付与财政违法行为直接有关的款项,已经拨付的,责令其暂停使用,财政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将结果书面告知审计机关。
(四)县财政部门、监察机关、审计机关和物价部门对有关单位或者个人依法进行调查、检查后,应当出具调查、检查结论。有关监督检查机关已经做出的调查、检查结论能够满足其他监督检查机关履行本机关职责需要的,其他监督检查机关应当加以利用。
第五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举报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县财政部门、监察机关、审计机关和物价部门要按照各自的法定职责,查明事实,依法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同时按查实金额的一定比例给以奖励。
第五十七条 实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年检制度。对政府非税收入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年检一次,并将年检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十八条 县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政府非税收入的考核奖惩机制,区分政府非税收入的不同性质和类别,相应采取不同的考核政策。
第五十九条 非因政策性减收和不可抗力的原因完不成政府非税收入预算的,要向县政府书面说明原因,拿出下一步的整改措施,并由县财政部门相应核减该单位的当年支出预算。第六十条 对违反本意见规定的,由县财政部门、监察机关、审计机关、物价部门和金融单位按照各自的法定职责责令改正,并按照《财政违法违纪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427号令)等财经法规的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其中因具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方面的违法行为,需要给予行政处分的,依照《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国务院281号令)的有关规定执行。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一条 以往发文中与本意见不一致的规定,自本意见实施之日 起停止执行。
第六十二条 本意见由县财政局负责解释。第六十三条 本意见从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