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具体实施方案(黔府办发〔2009〕39号)

时间:2019-05-13 18:06: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贵州省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具体实施方案(黔府办发〔2009〕39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贵州省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具体实施方案(黔府办发〔2009〕39号)》。

第一篇:贵州省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具体实施方案(黔府办发〔2009〕39号)

【发布单位】贵州省

【发布文号】黔府办发 〔2009〕 39号 【发布日期】2009-04-17 【生效日期】2009-04-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贵州省

贵州省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具体实施方案

(黔府办发 〔2009〕 39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贵州省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具体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四月十七日

贵州省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具体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的通知》(国办发〔2009〕32号)精神和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印发安全生产执法行动、治理行动和宣传教育行动(以下简称“三项行动”)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具体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为指导原则,以人为本,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年”各项工作措施为主线,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建立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治理,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治理纠正违规违章行为,狠抓隐患排查治理,切实加强和解决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加强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增强全社会安全意识,提高广大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技能素质。通过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和基础管理,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全面贯彻落实政府监管和企业负责两个主体责任,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推动我省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二、组织领导 成立省安全生产“三项行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省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省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省领导小组由孙国强副省长任组长,由省政府副秘书长陈训华、省安全监管局局长蒲建江、省安全监管局党组书记李尚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姚远、省经贸委副主任李保芳、省建设厅厅长李光荣、省公安厅常务副厅长王泽洪、省交通厅副厅长刘扬、省国资委副主任薛宝军任副组长,由省安全监管局、省委宣传部、省经贸委、省国资委、贵州煤监局、省国防科工办、省公安厅、省交通厅、省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监察厅、省教育厅、省农业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卫生厅、省劳动厅、省文化厅、省煤管局、省质监局、省工商局、省农机局、省气象局、省旅游局、省广电局、省环保局、省总工会、省地矿局、成都铁路局贵阳办、贵阳电监办、民航贵州安监办负责人为成员。

省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安委办,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指导、协调、督促“三项行动”具体工作。各市(州、地)政府(行署)、各县(市、区)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加强对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工作的组织领导。

三、重点范围

各地区、各行业(领域)、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包括:

(一)工矿商贸:煤矿、金属和非金属矿山、尾矿库、冶金、有色、石油、化工、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爆器材、电力等工矿企业及其生产、储运等各类设备设施;

(二)交通运输:道路交通、水运、铁路、民航等行业(领域)的企业、单位、站点、场所及设施,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等;

(三)农林牧副:渔业、农机、水利、林业等相关行业(领域)的企业、单位、场所及设施,包括拥有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及其驾驶操作人员的各类农牧渔业生产单位,拖拉机等农业机械的作业场所;

(四)人员密集场所:商(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含水上游览场所)、旅游景点、学校、医院、宾馆、饭店、网吧、公园、劳动密集型企业场所及设备设施等;

(五)特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厂(场)内机动车辆等;

(六)灾害影响:易受雪凝冰冻、暴雨、洪水、雷电、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影响的企业、单位和场所;

(七)2008年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的企业、单位;

(八)近年来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单位。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4月底前):制定方案和自查自纠阶段。

(一)安全生产执法行动。各市(州、地)政府(行署)、省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通知要求,结合2008年“隐患治理年”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认真研究制定本地区、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执法行动方案,切实开展自查自纠,针对安全生产执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提高安全生产执法的能力和水平。

(二)安全生产治理行动。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要按照本通知的治理范围和内容要求,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对各重点行业(领域)存在的隐患进行深入、细致的排查排除治理。对2008年“隐患治理年”中排查出来的隐患,特别是挂牌督办的重点隐患,要逐一整改落实,严防事故发生。

(三)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研究制定本地区、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方案,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大力宣传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的重要意义,提高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推进“三项行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省各有关部门“三项行动”细化实施方案要于4月25前报省安委办。

第二阶段(5月至9月):全面推进和督促检查阶段。

(一)安全生产执法行动

1.各地区、各部门要对本辖区、本行业内企业存在的非法违法生产经营问题进行认真清理、检查。对清查出的问题,要建档立案,逐级上报。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坚持公正执法、严格执法,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打击安全生产领域的各种非法违法行为,着力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经营活动,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

2.各地区、各部门要对安全生产执法行动进行认真总结,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中梳理、集中整治,对影响本地区、本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突出问题和原因要进行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研究提出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经营秩序的政策措施,制定遏制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的治本之策,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法治秩序。

3.8月下旬到9月上旬,各地区、各部门要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对检查中发现的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予以严厉打击,为国庆60周年创造安全稳定环境。

(二)安全生产治理行动

1.要进一步加大对煤矿、金属和非金属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道路和水上交通、特种设备、尾矿库、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隐患治理力度,全面实施并完成整改和治理。对重大事故隐患和突出问题要挂牌督办,详细列出计划,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并按规定逐项销号。

2.对病险水库大坝、水电站大坝、江河堤岸、桥梁、涵洞、危险路段等切实进行除险加固,彻底整治矿山井口、露天采场(坑)、建筑工地工棚及其他人员居所以及存放设备、物资等重要设施和部位的隐患,严密防范因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

3.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安全生产大检查,进一步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全面堵塞漏洞,确保国庆60周年期间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三)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

认真组织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竞赛、“安全生产贵州行”、“矿山安全空中课堂”、“领导干部论安全生产”、“平安贵州”等各项宣教活动,大力宣传安全知识,全面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切实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落到实处,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氛围;抓好各级、各类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持证上岗;提升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整体水平;加强政府网站信息发布栏目建设,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和重要新闻,完善新闻发布制度,规范新闻发布程序;完善突发生产安全事故新闻报道应急工作机制;建立网上舆情监测和分析研判机制,加强网上正面引导。

10月10日前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和省各有关部门要将上述“三项行动”的阶段工作情况分别总结报省安委办。

第三阶段(10月至12月):巩固成果阶段。

(一)安全生产执法行动

1.针对第四季度工作特点,坚决查处和打击各种非法违法行为,加强对安全生产执法行动开展情况的督查检查,进一步完善执法措施,提高执法效能,严肃处理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超员、超载、超速、超限运输等违法违规行为,以及非法生产、储存、销售烟花爆竹、火工品等行为。2.认真做好对安全生产执法工作成果和经验教训的总结,针对执法行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和队伍建设,完善执法程序,创新执法手段,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率,保证执法质量。

(二)安全生产治理行动

1.针对第四季度赶任务、抢工期现象增多和冬季雨、雾、冰、雪天气多发的特点,加强安全检查和应急管理,深入治理“三违”现象,严肃处理“三超”等违法违规行为,深入全面消除各类事故隐患,认真做好防范自然灾害引发事故工作。

2.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对安全生产治理行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开展隐患整改情况“回头看”,认真总结隐患排查治理成果和经验教训,形成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促进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三)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

认真总结“三项行动”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大力宣传“三项行动”开展过程中好的典型和事例,努力营造更加有利于加强安全生产、促进安全发展的社会氛围,强化全社会安全意识,不断探索和创新加强安全生产的手段和方法,继续推动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好转。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要把组织实施“三项行动”工作摆在全年安全管理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安排部署。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亲自部署,分管领导亲自组织,带头实施,切实解决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明确工作责任、任务和目标,与“三项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工作完成。

省安委会将把“三项行动”开展情况列入年度安全管理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务必要认真对待,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面抓好落实。对那些工作不实,措施不力而导致严重后果的,将在年度工作中予以“一票否决”,同时还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二)突出重点,高压保效。在“三项行动”的实施过程中要突出重点行业和领域以及事故多发、易发的重点地区和重点部位,同时结合各个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大工作查办力度。对各种非法、违法、违规、违纪行为实施严厉打击,对各类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该关闭的要坚决关闭,该取缔的要坚决取缔,决不留下重大隐患;认真组织开展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监督检查,督促企业切实改善劳动环境和劳动条件;突出并加大对“五一”、汛期、国庆、第四季度等重点时段安全生产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采取高压措施,严密防范各类事故发生。

(三)严格督查,严肃责任。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三项行动”开展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采取巡检、抽检、互检等方式,深入基层一线加强督促指导。各地各部门对重大隐患要进行公告公示、挂牌督办、跟踪治理和逐项整改销号、报告备案。对因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力而引发事故的,必须严厉追究,依法严肃查处。在“三项行动”实施过程中,各地各部门和责任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按照具体工作内容(见附件)进行研究部署,逐项明确责任,提出目标和要求,确保各项工作内容落实。

建立“三项行动”工作督查通报制度,省安委会办公室要及时掌握各地区、各部门工作进展情况和动态,通报重大问题,发布整改指令,解决重大问题,消除重大隐患,避免重大事故。

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和省各有关部门要在每月5日前将上月“三项行动”工作进展情况报送省安委办,省安委办于每月10日前将全省安全生产“三项行动”情况报国务院安委办和省人民政府。

(四)立足实际,统筹协调。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要立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有针对性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切忌形式主义,敷衍塞责。要把安全治理与安全执法结合起来,对重大隐患和问题,及时组织联合执法和专项执法督促解决;把“三项行动”与“三项建设”(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保障能力和监管监察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推进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把“三项行动”与实施安全生产许可、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日常监管监察等工作结合起来,统一部署,相互促进,务求实效。

(五)广泛宣传,充分发动。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种媒体,发动全社会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强化做好“三项行动”工作责任意识,增强安全生产的忧患意识,齐心协力,集中精力共同推进“三项行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同时,鼓励广大职工群众举报非法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和事故隐患,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共同营造安全发展的良好氛围。

(六)加强信息沟通和反馈。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按要求,及时报送信息,对一些好的典型和重大隐患、严重违法违规违纪事件要及时上报。

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省各有关部门于12月1日前将“三项行动”整体工作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报省安委办,由省安委办汇总报省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贵州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黔府办发〔2007〕53号)

【发布单位】贵州省

【发布文号】黔府办发〔2007〕53号 【发布日期】2007-06-26 【生效日期】2007-06-2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贵州省

贵州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黔府办发〔2007〕53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贵州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六月二十六日

贵州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5〕49号)和《交通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通知》(交公路发〔2006〕400号)精神,加强我省农村公路(县道、乡道及村道,下同)的管理和养护,确保公路完好畅通,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坚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并重的原则,明确各级政府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强化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管理养护职能,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养护资金渠道,加快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进程,促进农村公路持续健康发展。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建立符合我省实际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保障日常养护和正常使用,实现管理养护的正常化和规范化。

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机构及职责划分

(一)省交通厅负责制定全省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编制下达养护计划,监督检查养护计划执行情况,统筹安排养护资金,指导管理养护工作。

(二)省公路局负责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养护的行业管理和业务技术指导,监督检查建设和管理养护质量,参与编制养护计划,监管养护资金,监督管理养护工作。

(三)各市(州、地)交通局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建设建议规划、养护建议计划的编制上报,监督检查养护计划执行情况,统筹安排和监管养护资金,指导、监督管理养护工作。

(四)各市(州、地)公路处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养护的行业管理和业务技术指导,监督检查建设和管理养护质量,参与编制养护计划。

(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是本辖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所属交通局具体负责管理养护工作。负责组织实施本辖区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和编制养护建议性计划,筹集和管理养护资金,落实管理养护任务,检查验收养护质量,组织协调本辖区乡(镇)人民政府做好农村公路及其设施的保护工作。

(六)各县(市、区)公路管理所具体承担本辖区农村公路的日常管理养护工作,负责拟订养护建议计划并按照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负责公路路政管理和路产路权保护。

(七)各乡(镇)人民政府有关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保护以及养护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具体职责,由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实际确定。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可从本级财政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切实做好管理养护工作。

三、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的筹措渠道和使用管理

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主要通过公路养路费(包括汽车养路费、拖拉机养路费和摩托车养路费)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筹安排的财政资金两个渠道筹集。

(一)汽车养路费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的资金,对通过验收列养的农村公路,按照县道每年每公里不少于7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不少于3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不少于1000元的标准安排,集中用于农村公路的大中修、水毁抢修及修复、桥梁的改建加固、安保工程等养护工程。

(二)拖拉机养路费、摩托车养路费,扣除合理征收成本后,全部用于农村公路小修保养等养护工程。

(三)省级财政视财力情况,每年安排必要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工程。

(四)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根据本辖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实际需要,结合本地财力情况,统筹本级财政预算,每年安排必要的财政资金,保证农村公路正常养护,保证公路养护管理机构人员工资及公务经费,并随着农村公路里程的增加和地方财力的增长逐步增加。各市(州、地)、县(市、区)财政应按照村道每年每公里不少于600元(个别困难地区每年每公里不少于400元);乡道泥路每年每公里不少于1000元,乡道油路每年每公里不少于3000元;县道泥路每年每公里不少于2000元,县道油路每年每公里不少于6000元的标准安排农村公路养护资金,集中用于农村公路的小修保养等养护工程。

(五)汽车养路费和省级财政每年安排的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的资金,交由各市(州、地)交通局统筹安排。省交通厅按当年养护计划按项目分季度将养护工程资金拨付至省公路局,省公路局拨付至各市(州、地)交通局。

拖拉机养路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由各征费稽查处扣除合理征收成本后上缴所在地的市(州、地)财政局,各市(州、地)财政局全额拨付同级交通局,用于农村公路的小修保养等养护工程。

摩托车养路费下放给各市(州、地)交通局组织征收,解缴拨付方式可比照拖拉机养路费执行。

各市(州、地)、各县(市、区)每年财政安排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由相应的财政部门按照预算拨付至相应的交通主管部门。

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使用接受发展改革、财政、交通主管部门的监管。审计部门要定期对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四、逐步实行管养分离,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

(一)各市(州、地)、各县(市、区)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应在科学定编定岗和核定管理人员的基础上,将富余的管理人员和养护工人进行分流和重组。组建成立养护中心,取得养护资质,逐步进入养护市场。

(二)农村公路养护宜采取群众养护和专业化养护相结合的办法。农村公路养护工程逐步采取向社会公开招投标的方式选择养护队伍。对等级较低、自然条件特殊的农村公路可采取沿线农户分段承包、竞标等方式进行合同养护。

五、完善配套措施,确保改革平稳推进

(一)省交通厅要制定完善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制度、技术规范、养护定额、质量评定标准、验收标准以及养护工程费管理办法,建立全省农村公路养护数据库。各市(州、地)、县(市、区)交通局要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建立农村公路养护数据库。

(二)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指导。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要加强对本地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按照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总体要求,紧密结合本地区实际,落实地方财政资金,制定具体的养护管理实施办法,并送省交通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备案。各市(州、地)、县(市、区)交通局及所属公路养护管理部门要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组织落实改革实施方案,加强宣传工作,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确保2007年底前完成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结束试点。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贵州省渡口渡船安全管理专项整治实施方案(黔府办发〔2005〕82号)

【发布单位】贵州省

【发布文号】黔府办发〔2005〕82号 【发布日期】2005-10-18 【生效日期】2005-10-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贵州省

贵州省渡口渡船安全管理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黔府办发〔2005〕82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交通厅、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贵州省渡口渡船安全管理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五年十月十八日

贵州省渡口渡船安全管理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省交通厅 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05年10月13日)

根据交通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开展渡口渡船专项整治规范渡口渡船安全管理的意见》(交海发〔2005〕324号)和《关于印发渡口渡船安全管理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交海发〔2005〕412号)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我省渡口、渡船专项整治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水上交通安全预控能力,进一步推进渡口安全管理责任制的落实,全面改善渡运安全条件,打击违法行为,建立健全渡口安全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稳定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形势。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实现渡口、渡船管理责任制明确、管理制度健全、人员管理到位,安全管理加强;进一步提高渡口、渡船的安全保障能力,实现渡口环境明显改善,渡船安全技术条件明显提高;加大执法监督力度,非法渡运得以杜绝,遵纪守法意识明显增强;渡口达标率达到90%以上,逐步建立起以县、乡政府负责制为核心、以交通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行业管理为重点、以海事机构执法监督为保证的渡口、渡船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确保不发生重特大责任事故,促进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三、整治对象

全省范围内的渡口、渡船以及从事非法载客运输的其他船舶是本次活动整治的对象。重点整治对象如下:

(一)未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置,渡口管理部门、人员、责任、经费和监管制度不到位或未落实,所有人和经营人主体责任不明晰,渡运高峰期现场维护和监管不到位,超载运输和冒险航行等违法行为有禁不止,货物装卸、旅客上下、标识标志、安全守则等设施不具备安全条件的渡口。

(二)未通过法定检验登记持有船舶检验证书和船舶登记证书,消防、救生设备不符合国家规范,维修保养制度不落实,技术状况不良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渡船。

(三)未经考试发证、取得适任资格的渡工,特别是轮流摆渡未固定船工的现象。

(四)未纳入管理的渔船、自用船以及非法载客的渔船、农用船、“三无”船舶和达到报废年限仍在营运的其他船舶。

本方案所称渡口,是指客渡渡口和汽车渡口。各地过去设置的自用渡口应在本次专项整治活动中进行清理,符合客渡渡口设置条件的,应作为客渡渡口重新审批设置;不符合客渡渡口设置条件的应予撤销,其船舶作为乡镇自用船处理。

四、整治原则

渡口、渡船专项整治活动,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具体实施、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新闻媒体积极参与。交通部门、安监部门、海事机构及其发展改革、公安、农业、旅游等有关部门在当地同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联合执法,统一行动。

坚持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原则。在开展专项整治活动过程中,既要严格依法行政,又要体现为人民服务;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严重违法行为给予坚决打击,同时对不认真履行渡口、渡船安全管理职责,监管不力,失职、渎职和滥用职权的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要依法追究责任。

坚持专项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要通过专项整治活动,改善渡口、渡船安全状况,建立健全管理责任制和管理制度,促进渡口、渡船良性发展和安全运行,并将成功经验和成果长期坚持和巩固,逐步形成渡口、渡船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五、组织机构

在省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省交通厅、省安全监管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农业厅、省旅游局联合成立省渡口渡船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以加强本次专项整治活动的组织领导。由分管副省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副秘书长及省交通厅吴强副厅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李洪副局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交通厅。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刘远坤(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张宜华(省公安厅副厅长)

万晓流(省农业厅副厅长)

杨 俊(省旅游局副局长)

办公室主任:杨平(省交通厅安全监督处处长)副 主 任:田德明(省安全监管局安监二处处长)

成 员:舒友发(省发展改革委交通处处长)

龙瑞泉(省公安厅治安处副处长)

王 冲(省农业厅渔政渔船管理检验局局长)

黄建贵(省旅游局调研员)

乔晓贤(省地方海事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电话:0851―5992625,传真:0851―5955572。

六、活动步骤

本次渡口、渡船专项整治活动至2007年9月30日止,分为五个工作阶段。

第一阶段:组织动员,宣传发动。时间至2005年11月10日止。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要按照全省统一制定的方案和验收标准,结合本地区具体实际,突出重点,制定符合客观实际的、周密有效的专项整治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并给予资金保障。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各种宣传手段,在港口、码头、集镇等客流集中的地方,通过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标语、悬挂宣传横幅等方法,使渡口所在地的县、乡人民政府,渡口经营人,船工以及广大群众都能了解此次整治活动的目的、意义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安全意识,扩大影响和声势,为集中力量开展整治活动奠定基础。

请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将拟定的整治方案于2005年10月20日前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二阶段:摸清底数,掌握情况。时间从2005年11月11日至2005年12月31日。主要任务是对行政辖区内渡口、渡船的现状展开调查、摸底,全面、准确地掌握基本情况,为实施整治活动做好充分准备。调查摸底的相关情况,按“附件2”和“附件3”填写,并于2006年1月10日前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三阶段:检查督促,认真整改。时间从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各地要根据交海发〔2005〕324号文件确定的工作内容,深入现场,开展严格的检查,督促县、乡人民政府落实渡口和乡镇船舶安全管理四级责任制,促进船员适任,严厉打击私设渡口和渔船、农用船等非运输船舶违法载客行为;集中物力、财力和人力,改善渡口自然状况,更新老旧渡船,提高渡口、渡船等设施的安全技术水平,消除渡口、渡船安全隐患。在本阶段,各地要按月填写“附件4”,将前一个月的检查整改情况于下月5日前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四阶段:验收总结,统一公布。时间从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4月30日。各县(市、区)按验收标准(见“附件1”)对辖区内渡口逐个验收,市(州、地)组织对各县(市、区)进行验收,省交通厅、省安全监管局联合有关部门对各市(州、地)进行验收。验收达到85分以上为合格,由省交通厅、省安监局统一在《贵州日报》上公告;验收不到85分的为不合格,责令有关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组织限期整改或予以取缔,限期整改时间不超过3个月。

具体的验收方法和评分标准另行通知。

第五阶段:再次整改,再次验收。时间从2007年5月1日至2007年9月30日。各市(州、地)要根据第四阶段验收情况,对责令限期整改的问题集中研究,采取措施,并再次组织验收,确保渡口合格率达到90%以上。

七、工作要求

(一)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从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重视本次专项整治活动。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要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挂帅、有关部门参与的组织机构,加强对活动的统一领导,精心组织,发动相关部门联合行动。

(二)各地要加大渡运安全的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改善渡口环境,更新老旧渡船,提高渡口、渡船等设施的安全技术水平。要从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农村渡口建设,修建货物装卸和旅客上下梯道,设置渡口碑牌,划定禁渡标志等设施,从根本上改善群众出行条件。要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水情特点,研制和推荐安全性高、经济实用的标准船型,指导渡船改造。

(三)各地要加强专项整治活动的督查,认真整改安全隐患,防止流于形式。对组织措施不落实、活动走过场的,必须立即纠正;对发现县、乡人民政府乡镇船舶安全管理责任制不落实,渡口、渡船存在事故隐患,渔船、自用船等非运输船舶违法载客的行为,要一查到底,督促整改,不留隐患。

(四)本次渡口、渡船专项整治活动结束后,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要对整个活动的组织情况、实施过程、实施效果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同时将渡口、渡船基本情况汇总造册,一并于2007年10月10日前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向省人民政府汇报整治工作情况。

附件1:

全省渡口渡船安全管理专项整治活动验收标准

一、渡口符合设置条件

(一)渡口应当设置在水流平缓、水深足够、坡岸稳定、视野开阔、适宜船舶停靠的地点,并远离危险品生产、堆放场所;避开桥区、险滩和船舶密集区;

(二)渡口两岸显著位置设立有明显标志,标明渡口名称、渡口批准机关、渡口管理部门和安全渡运须知;

(三)渡口两岸勘划有明显的禁渡水位线,并设置有不少于4个可供渡船系靠的缆桩或套环装置;

(四)渡口两岸有可供渡船安全停靠、旅客安全上下和货物装卸作业的水泥码头或石阶、栈桥,其中:码头长度不小于船长的三分之二,栈桥宽度不小于2米;两岸应当设置有宽度不小于1米的防滑梯道或坡道,与码头或栈桥相连,其中,坡度大于35度的,应为石阶(采用石板或水泥等材料制作)。

(五)渡口设置应当符合程序:有设置部门的申请报告和水域相关资料,有当地海事机构审查意见,有当地县级人民政府批文。

二、渡船符合安全技术条件

(一)渡船持有合格的船舶检验证书和船舶国籍证书;渡船的产权明晰,经营人明确;

(二)渡船应当标明船名、船籍港、载重线标志;机动船还应当标明符合国家规定的渡船专用识别标志;渡船上明显处应当标明载客定额;

(三)渡船的工属具、救生设备齐全、使用可靠;

(四)渡船技术状况良好,按规定办理船舶签证,所在地县乡人民政府落实了渡船维修保养和更新改造措施。

三、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实

(一)渡口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渡口安全管理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以文件形式指定渡口管理部门,并与指定的管理部门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落实机构、人员、职责和经费,加强督促检查;

(二)渡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渡口安全管理制度,具体落实渡口管理人员、经费,负责渡口的日常安全管理;

(三)渡口管理部门应当落实与渡口经营人、船工的渡运安全责任制;开展日常安全管理,定期对渡口、渡船进行安全检查,检查渡口经营人、船工执行有关渡运安全管理规定的情况,及时纠正违法渡运行为;

(四)渡口所在地县、乡人民政府应当督促、指导渡口附近学校建立健全学生渡运安全管理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

(五)渡口管理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在节假日、集会、赶场等渡运高峰期间,应当加强乘客上下船秩序的维护和现场管理,禁止超载渡运和冒险航行;

(六)渡口管理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经常对渡工、经营人和沿岸群众宣传国家有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

(七)渡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完备的教育、检查、现场管理记录;

(八)渡口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针对渡口、渡船紧急情况建立应急预案;

(九)“三无”船舶、渔船、农用船等非渡船非法从事渡运得到制止和取缔。

四、渡工符合任职资格

(一)渡工持有合格的船员适任证书;

(二)在超过12人的渡船上任职的渡工应当按照规定经过相应的特殊培训,持有相应的有效证书。

附件2:

渡口基本情况统计表

地 区渡口总数

(道)批准情况经县级

政府批

准设置

(道)未经县

级政府

批准设

置(道)渡口经营类型义渡(道)半义渡

(道)经营性

渡口(道)渡口类型汽车渡

口(道)客渡总数(道)其中:学

生渡(道)

附件3:

渡船基本情况统计表

地区总计机动渡船非机动渡船渡船材质艘数功率

(千瓦)总吨艘数总吨艘数总吨钢质(艘)水泥

(艘)木质

(艘)其他

(艘)

附件4:

整治期间检查及隐患整改情况统计表

单位检查组(个)参加人员

(人次)检查船舶

(艘)检查渡口

(道)发现隐患

(件)已整改

(件)纳入县级政

府制定整改

措施的隐患

(件)纳入市级政

府制定整改

措施的隐患

(件)纳入省级政

府制定整改

措施的隐患

(件)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贵州省人民政府2009年贵州省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实施方案(黔府办发〔2

【发布单位】贵州省

【发布文号】黔府办发〔2009〕13号 【发布日期】2009-02-13 【生效日期】2009-02-1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贵州省

贵州省人民政府2009年贵州省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实施方案

(黔府办发〔2009〕13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2009年贵州省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二月十三日

2009年贵州省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8〕118号)精神,为了全面查清我省库存粮食的数量和质量,准确掌握粮食库存的真实情况,确保粮食安全,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监察部、财政部、农业部、审计署、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储粮总公司《关于印发2009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经贸〔2008〕3676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2009年全省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实施方案。

一、清仓查库的范围和内容

本次清仓查库的范围包括所有中央储备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含最低收购价粮、临时储存进口粮以及国家临时储存粮,下同)、地方储备粮,国有及国有控股(以下简称“国有”)粮食企业储存的商品粮。以上所称粮食包括大豆,不含食用植物油。具体内容如下:

(一)库存粮食数量检查。重点查清中央储备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地方储备粮和国有粮食企业储存商品粮的数量、品种情况。对国有粮食企业代收、代储的商品粮,要查清粮权归属情况。

(二)库存粮食账务检查。重点检查粮食库存实物与保管账、统计账、会计账、银行资金账的账实相符、账账相符情况,账务处理的合规情况,以及不同性质和品种的粮食按规定进行分账管理、分仓储存情况。对利用农发行粮食收购资金贷款收购的粮食,要重点检查粮食库存与贷款是否对应,资金占用是否合理。

(三)库存粮食质量检查。重点检查中央储备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和地方储备粮的质量合格率和品质宜存率。其中,地方储备成品粮只检查质量合格率。

(四)中央和地方储备粮轮换管理情况检查。重点检查2008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轮换计划执行情况,包括轮换计划下达是否规范,轮换的品种、数量、时间与计划是否一致,轮入粮食的生产年限和质量是否符合政策规定,是否存在擅自串换品种、变更轮换库点和数量以及未轮报轮、转圈轮换、超轮空期轮换等问题。

(五)成品粮库存情况检查。重点检查地方储备成品粮的数量和质量情况。

(六)政策性粮食财政补贴资金拨补情况检查。重点检查2007年和2008年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保管费和轮换费是否及时足额拨补到代储企业,最低收购价粮食收购和保管费用是否及时足额拨补到委托收购库点。

(七)重点非国有粮食经营及转化用粮企业执行统计制度情况检查。重点检查纳入粮食流通统计范围的重点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和转化用粮企业执行统计制度情况。每个市(州、地)选择3―5家在当地市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企业,进行粮食库存情况的典型调查。

二、清仓查库的组织领导

(一)全省清仓查库的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全省粮食清仓查库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省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省政府分管副秘书长、省粮食局局长任副组长,省发改委、省监察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审计厅、省质监局、省统计局、农发行省分行、中储粮贵州分公司参加的全省粮食清仓查库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省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省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省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粮食局,负责组织落实清仓查库的各项具体工作。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组、检查指导组、案件核查组、资料宣传组、工作保障组等专项工作组。

省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一是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组织领导全省清仓查库工作,协调解决重大事项和问题。二是结合实际制定全省清仓查库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三是组织全省参加企业自查、市(州、地)普查及省级复查的工作人员进行清仓查库业务培训。四是派出复查工作组,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的粮食库存及清仓查库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复查。五是协助国务院抽查工作组开展粮食库存抽查。六是向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报送清仓查库工作情况和结果。七是汇集全省至具体承储库点的2009年3月末粮食库存统计报表,按行政区域分解并下达到市(州、地)。八是受理、核查举报,并配合国务院抽查工作组对重大案件进行核查。九是协助其他省做好异地储粮检查工作。

(二)各地清仓查库的组织领导。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要按照国办发〔2008〕118号文件和本实施方案的要求,负责组织对本辖区内所有纳入检查范围的粮食库存进行检查。各市(州、地)、县(市、区)人民政府(行署)要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同级发改、监察、财政、农业、审计、质监、统计、粮食、农发行等部门和单位为成员的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科学组织协调,落实职责分工,细化工作要求,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清仓查库工作的质量和进度。

市(州、地)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级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一是按照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组织领导本地区清仓查库工作。二是制定本地区粮食库存普查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三是将本地区具体承储库点的2009年3月末粮食库存统计报表下达到县(市、区)。四是汇总本地区的粮食库存普查结果,并向省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报告。五是协助国务院和省级工作组开展复查、抽查工作。六是受理、核查举报,并配合国务院和省工作组对重大案件的核查。

县(市、区)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县级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一是按照省和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的统一部署,组织领导本地清仓查库工作。二是组织和督导本地纳入清仓查库范围的全部企业开展粮食库存自查。三是审核、汇总企业自查结果,向市级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工作报告。四是协助各级工作组开展粮食库存普查、复查、抽查和案件核查等工作。

(三)直属企业清仓查库的组织。按照在地原则,由地方各级清仓查库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对辖区内中央和地方直属企业不同性质粮食库存进行检查。从中央企业直属库抽调的人员,不得参与对本库及其所监管粮食的检查;从省直和市直企业抽调的人员,不得参与对本企业及其所监管粮食的检查。

(四)清仓查库信息资料的整合。中储粮贵州分公司负责向省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全省2009年3月末分市(州、地)、县(市、区),实际承储库点的中央储备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和直属企业库存商品粮统计报表,各类政策性粮食管理的文件制度和规范,以及轮换、销售计划等资料。省粮食局负责提供2009年3月末地方储备粮和商品粮具体到实际承储库点的统计报表,以及地方储备粮轮换、销售计划等资料。各级农业发展银行分支机构向同级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2009年3月末具体到承贷企业的银行贷款明细和台账资料(分品种、分性质)。

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上述资料进行整合、分解,在市级普查开始前下达至各市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级清仓查库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分库点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库存异常变化的地区和库点,应列为重点检查对象。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整合后的分库点统计报表资料,及时抄报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

三、检查时点和方式

(一)检查时点。以2009年3月31日为检查时点。

(二)检查方式。本次清仓查库按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和督导企业自查,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全面普查,省人民政府重点复查和国务院抽查工作组随机抽查的方式组织实施。

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和督导企业自查是整个清仓查库的基础环节,对提高清仓查库的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县级人民政府要精心组织部署,按照全省清仓查库的统一要求,督促本地纳入检查范围的所有企业,切实做好自查工作。企业在完成自查的同时,要为下一步市(州、地)普查、省复查和国家抽查做好充分准备。

市(州、地)普查是确保清仓查库工作质量的关键环节。市(州、地)级人民政府(行署)要切实按照“有仓必到,有粮必查,有账必核,查必彻底”的原则,对本地区纳入检查范围的粮食企业库存情况逐一进行全面普查,确保检查结果真实、准确。

省复查由省人民政府采取随机抽样、突击检查和暗查等多种方式,对市(州、地)普查和县级自查的工作质量进行复核。省复查要突出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环节的深入检查,并对市级普查和县级自查工作质量情况和检查结果作出评估。

普查、复查均采取省内综合交叉的检查方式,对参与检查的人员按照“统一抽调、混合编组、集中培训、综合交叉、本地回避”的原则在辖区内择优选调和安排。从县(市、区)抽调参加市(州、地)级普查的人员不得参与对本县(市、区)的普查工作,从市(州、地)抽调参加省复查的人员不得参与对本市(州、地)的复查工作。

国务院抽查工作组抽查,在省级复查的基础上采取不事先打招呼、随机选点的方式进行。

自查、普查、复查和抽查的具体检查方法,按照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下发的《2009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检查方法》执行。

四、清仓查库进度安排

(一)准备阶段。

1.成立机构。2009年3月底前,各市(州、地)、县(市、区)人民政府(行署)均要相应成立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并将机构设置和人员名单等情况报送上一级粮食清仓查库工作机构备案。

2.制定和下发清仓查库实施方案。各地要根据国办发〔2008〕118号文件精神和本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实际,逐级细化制定和下发本辖区内清仓查库的具体实施方案,并报上一级清仓查库领导机构备案。

3.动员和培训。2009年2月中旬前,省领导小组组织参加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对各省业务骨干和师资的培训。2009年3月中旬前,完成全省参加省级复查、市级普查和督导企业进行自查的全体检查人员的培训任务。培训内容以全国及我省实施方案、《2009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检查方法》为主。2009年3月下旬,各级人民政府要完成清仓查库工作的动员和部署。

4.其它准备。各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被查企业,应按照本实施方案和上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的具体方案要求,备齐相关文件、账务和报表资料,提前准备工作底稿,对不规则货位进行形态整理,备齐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严格校正的称重、计量和质量扦样等检查工具。考虑到个别存粮数量较少、粮堆形状难以规范的货位需要采用称重法检查粮食数量,各地应提前配置少量移动式散粮自动秤(建议单机检斤能力不低于15吨/小时,配备数量一般不少于两台)。

(二)自查阶段。4月5日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督促和指导本地纳入检查范围的所有企业认真自查,完成情况汇总,并上报市(州、地)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因统计、账务等资料汇总分解任务重的,自查阶段可延至4月10日完成。被查企业要根据自查情况认真填写各类工作底稿和汇总表格,准备与检查当日粮食库存实际情况一致的货位平面图、货位明细表,以及分仓保管账、保管总账、统计报表、会计报表、辅助账表、原始凭证等账务资料,合同、运单、发票等反映粮食出入库业务的凭证,粮食测温、测湿、熏蒸等作业记录,为后续普查、复查、抽查做好准备。

(三)普查阶段。4月20日前,由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按综合交叉的原则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粮食库存情况进行全面普查,确保不留死角。普查范围应严格与3月末国有粮食库存统计月报口径一致。重点非国有粮食经营企业及转化用粮企业执行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情况检查及粮食库存典型调查,结合各市(州、地)普查工作一并开展。典型调查可选择在当地市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3―5家库存规模较大的企业。普查期间要保留完整的工作底稿、原始记录等资料。普查结果应汇总上报省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复查阶段。4月底前,省人民政府组织对全省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环节进行复查,复查比例为全省纳入检查范围粮食库存总量的20%―30%。质量复查的抽样代表数量为被复查企业所承储中央储备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和地方储备粮库存量的25%左右,对上述三种性质粮食的抽样比例要大致均衡并考虑地区布局。复查样品实行跨省交叉检验,质量承检机构在5月25日前将所有样品的检验报告交送检省省级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抽查阶段。5月10日开始,国务院抽查工作组对重点省(区、市)粮食库存情况进行随机抽查。

(六)检查结果汇总上报和整改阶段。各地要在全面检查粮食库存的基础上,对清仓查库工作进行认真总结,逐级汇总检查结果,编制相关报表和检查工作报告。各级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领导小组要对库存检查结果层层把关,数据汇总中发现有错统、漏统、重复统计、虚报库存数量等问题,要及时纠正,对检查认定的账实差数要做出详细的书面说明。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在认真核实的基础上提出整改措施,由主管部门下发整改通知书,并督促企业限时报送整改结果,有关资料存档备案,并在检查报告中如实反映,视问题成因和严重程度进行问责。

4月30日前,各市(州、地)人民政府(行署)向省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清仓查库工作总结报告及相关汇总报表;5月30日前,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提交清仓查库工作总结报告及相关汇总报表。总结报告包括市(州、地)普查工作汇总情况和省级复查工作情况。6月15日前,省、市、县级清仓查库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办理完毕所接收的与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相关的举报案件,并向上一级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核查报告。

五、清仓查库工作要求

(一)逐级落实责任。本次清仓查库工作是国务院组织开展的全国性粮食库存专项检查,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部门多,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必须在同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密切配合,协同工作。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机构到位,检查人员到位,措施落实到位。

各地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清仓查库结果的准确性负全责。要建立和完善明确的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企业法人代表、地方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都要逐级在清仓查库工作报告及相关报表上签字。各级清仓查库工作组负责人都要在检查报告上签字,对检查结果的真实性负责。要严格工作底稿制度,各环节检查的原始记录必须保证完整、准确、真实,并妥善保存、留底备查,不得擅自篡改、损毁。发现有工作走过场,弄虚作假,妨碍清仓查库工作,造成检查结果失实的,要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二)保证质量和进度。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依据本实施方案和《2009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检查方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当地实际,周密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细化工作内容和步骤,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执行检查方法,明确时限要求,确保所有检查工作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

(三)真实反映粮食库存状况。各类企业要积极配合清仓查库工作,实事求是地反映粮食库存的真实情况。对已销售出库的粮食要及时进行账务处理,核减当月统计账,未回笼的销售货款计入相应结算账户,不得以任何理由虚增库存。严禁以虚购虚销方式掩盖亏库。

(四)增强清仓查库透明度和公信力。各级领导小组要强化对清仓查库过程的监督,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和社会公信力。各地可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清仓查库全过程进行监督。要加强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向社会公布粮食库存检查的政策、内容、程序、方法和工作要求,组织新闻媒体进行正面宣传,防止负面炒作,正确引导市场预期,稳定市场,安定民心。各级监察、审计部门要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严肃查处违规违法案件并选择典型案件公开曝光。

(五)严明纪律清正廉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参加清仓查库工作。要对检查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和廉政教育,严明工作纪律。检查人员要坚持原则,自觉遵守工作纪律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不准参加可能影响清仓查库工作的活动,不得吃请、受礼,对违反纪律的要严肃查处。

(六)加强保密工作。国家粮食库存的数量和布局属于国家秘密事项,对检查过程中涉及的中央政策性粮食库存及省级粮食库存的数量、布局要严格保密。各地要按照国家保密规定,制定清仓查库保密措施,配备必要硬件设施,明确保密责任,特别是在数据传输、新闻宣传等环节要严格执行保密纪律,防止发生泄密事件。

六、清仓查库的经费保障

各地应本着勤俭节约、提高效率的原则,安排落实本次清仓查库工作经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严格控制经费开支,对清仓查库工作新发生的必要开支进行严格审核,并向同级财政部门如实申报。本次清仓查库工作新发生的必要开支,由省财政核实后专项列支,中央财政适当补助。任何地方和部门不得将清仓查库费用转嫁给被查企业。有关清仓查库经费的安排、拨付和管理等事项,按财政部门有关规定执行。

七、清仓查库文件资料的保存

全省粮食清仓查库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文件资料,是清仓查库工作的真实记录,对于今后工作查考、经验借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领导机构和检查小组要指定专人负责,做好每个阶段清仓查库相关文件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保证文件材料齐全完整。检查结束后,要将全部资料移交同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

需要整理归档的资料包括:清仓查库有关文件、通知、工作方案、领导讲话、会议纪录;自查、普查、复查、抽查工作原始纪录、工作底稿、汇总表格;各级粮食清仓查库工作报告;检查期间收到的举报材料、原始记录及相关处理材料;其他库存检查相关资料、文件、报表、凭证。资料形式包括纸质文件、电子文档、照片、音像材料等。资料归档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要求办理。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贵州省第一次全省污染源普查方案(黔府办发〔2007〕82号)

【发布单位】贵州省

【发布文号】黔府办发〔2007〕82号 【发布日期】2007-08-21 【生效日期】2007-08-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贵州省

贵州省第一次全省污染源普查方案

(黔府办发〔2007〕82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第一次全省污染源普查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八月二十一日

第一次全省污染源普查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国发〔2006〕36号)及《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一次全省污染源普查的通知》(黔府发〔2006〕47号)精神,为指导开展第一次全省污染源普查工作,依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制订本方案。

一、普查工作目标

全面掌握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污染治理水平和治理费用等情况,为污染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技术进步提供依据。建立省与地方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各级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促进污染源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为污染源的管理奠定基础。掌握污染源的总体样本,为建立科学的环境统计制度、改革环境统计调查体系、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创造条件;根据普查结果,建立新的“十二五”环境统计平台。提高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尤其是基层环保部门的管理能力,健全各级环境统计、监测、监督和执法体系。通过普查工作的宣传与实施,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污染源普查,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

二、普查时点、对象、范围和内容

(一)普查时点。

普查时点:2007年12月31日。

时期资料:2007。

(二)普查对象与范围。

污染源普查对象为贵州省境内所有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1?工业源。主要普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第二产业中除建筑业(含4个行业)外39个行业中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工业源普查对象划分为重点污染源和一般污染源,分别进行详细调查和简要调查。

重点污染源范围是:(1)有重金属、危险废物、放射性物质排放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2)11个重污染行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中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3)16个重点行业(饮料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中规模以上企业。

一般污染源是指工业源中除重点污染源以外的工业企业。

2?农业源。主要普查第一产业中的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

农业源普查范围主要是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划,针对谷物种植业、油料和豆类作物种植业、棉麻等种植业、蔬菜及花卉种植业、茶果类及中药材种植业的主要产区开展肥料、农药和农膜污染调查。

畜牧业和渔业源普查范围是人工饲养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户、水产养殖场。

3?生活源。主要普查第三产业中有污染物排放的单位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染。

第三产业普查范围主要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住宿业、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包括洗染、理发及美容保健、洗浴、摄影扩印、汽车与摩托车维修与保养业)、医院、具有独立燃烧设施的机关事业单位、机动车、民用核技术利用和大型电磁辐射设施使用单位。

城镇居民生活污染普查以城市市区、县城、建制镇为单位(不包括村庄和集镇)进行生活能源消耗量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排放量的调查。

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普查范围是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场)和危险废物处置厂等。

(三)普查内容。

1?工业源。

(1)企业的基本登记信息及其它相关情况,包括企业排污口情况、排水去向等;

(2)原材料消耗情况,包括水的使用和消耗量,能源(煤、油、电、气等)结构和消耗量,燃料含硫量,主要有毒有害原辅材料消耗量等;

(3)生产产品情况,包括该企业主要产品的种类、产量等;

(4)产生污染的设施情况,包括排放大气污染物的锅炉、窑炉等设施,产生废水、固体废物的设施,以及这些设施的种类、数量和规模;

(5)各类污染物产生、治理、排放、综合利用情况,各类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及投入情况等;

(6)污染物排放监测情况,包括监测点位、时间、频次,污染物种类和排放浓度、排放量等。2?农业源。

(1)样本的基本情况,包括经济规模及用水排水情况等;

(2)产、排污情况,包括肥料、农药施用情况,农膜使用和秸秆处理情况,饲料饵料投放情况,畜禽养殖粪便及其他主要污染物产生、残留和排放情况等;

(3)养殖业污染治理情况,各种污染治理设施的治理效率、污染物去除情况、投入和运行情况等。

3?生活源。

(1)排污单位基本情况,包括第三产业单位注册的基本登记信息,各类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情况,污染治理情况等;

(2)以城市(地区)为单位的机动车排气污染情况等;

(3)城市(镇)生活能源结构及其消费量、污染物排放情况,生活供水量、排水量及污染物浓度等。

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单位基本情况,污染治理设施情况和运行状况,污染物的处理处置量等情况,渗滤液、污泥、焚烧残渣的产生、处置及利用情况等。

(四)普查污染物种类。

按照全面普查、突出重点的原则,本次污染源普查的污染物种类为对环境影响较大、对污染防治具有普遍意义的污染物。具体是: 1?废水: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汞、镉、铅、砷、六价铬、氰化物;造纸、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业废水中增加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城镇污水处理厂增加总磷、总氮、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2?废气: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电解铝、水泥、陶瓷、磨砂玻璃行业废气中增加氟化物;机动车排气污染普查增加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

3?工业固体废物:包括危险废物(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分类调查)、煤矸石、尾矿、粉煤灰、磷石膏、冶炼废渣、炉渣、放射性废渣、有机废渣等类别。

4?脱硫设施产生的石膏、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和危险废物焚烧的残渣。

5?伴生放射性矿物开发利用和民用核技术利用企业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放射源。

6?农业源中还包括:总磷、总氮、总铜、总锌及毒性高、用量大且难降解的农药和鱼药。

三、普查技术路线和步骤

(一)普查技术路线。

按照现场监测与物料衡算及排污系数计算相结合,技术手段与统计手段相结合,国家和省指导、地方调查和企业自报相结合的原则确定普查的技术路线。

1?对工业源中占各市(州、地)污染物排放量65%的污染源、集中污染治理设施,同时采用现场监测和物料衡算与排污系数等方法,并按照规定程序核定污染源排放量。

对其他工业源,采用分类抽样监测的方式,核对物料衡算与排污系数测算的污染物排放量。对污染物排放量小、排放形式简单的,也可以用排污系数法直接计算排污量。

2?对农业源,采取面上调查和分类抽样实地监测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全省农业普查结果和有关农业统计资料,测算全省农业面源污染情况。

3?对生活源,第三产业中的调查单位采取面上对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结合分类抽样监测与排污系数测算的方法核定污染物排放量。

居民生活污染调查根据统计人口、生活用水量、能源结构和消耗量,通过排污系数测算污染物的排放量。

(二)普查步骤。

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办公室安排,本次全省污染源普查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06?10―2007?12):成立机构,落实经费,开展宣传,进行组织动员;制订普查方案,开展普查培训。

2?全面普查阶段(2008?1―2008?12):对排污企业和单位进行清查,组织填报普查表,完成审核录入工作,建立污染源档案,进行审核验收等。2008年6月底前各市(州、地)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将本地区污染源普查数据汇总报省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08年7月底前,省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将全省污染源普查数据汇总,报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3?总结发布阶段(2009?1―2009?7):建立全省污染源数据库,上报和发布普查数据,开发利用普查成果,总结验收普查工作。

四、普查组织及实施

(一)基本原则。

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

(二)组织机构。

省普查领导小组在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指导下负责全省污染源普查的组织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贵州省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具体实施方案(黔府办发〔2009〕39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贵州省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具体实施方案(黔府办发〔2009〕39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实施方案

    G045线赛里木湖至果子沟公路改建工程 安全 生产 三项 行动 实施 方案 江苏交通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第七合同段监理组 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实施方案 根据《关于印发伊犁......

    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以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为目标,在我区粮食......

    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实施方案

    阔依其乡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领导小组 为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阔依其乡安全生产执法行动、治理行动、宣传教育行动实施方案,并成立阔依其乡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实施方案

    广宗县交通运输局 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实施方案 按照省、市《交通系统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实施方案》部署,结合我县交通工作实际,特制定《广宗县交通局安全生产“三项行动”......

    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实施方案

    三台县乐安镇天马中心小学 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实施方案今年是国务院安委会确定的“安全生产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县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指示......

    贵州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 黔府办发〔2011〕134号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黔府办发〔2011〕134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

    贵州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规定(黔府办发〔2009〕31号)(5篇材料)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黔府办发„2009‟31 号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生产经营单位 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规定的通知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

    贵州省2007年全省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方案(黔府办发〔2007〕39号)

    【发布单位】贵州省 【发布文号】黔府办发〔2007〕39号 【发布日期】2007-05-28 【生效日期】2007-05-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贵州省 贵州省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