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昆明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昆明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昆党人才〔2011〕3号
昆明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昆明市2011年人才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县(市)区委,市委各部委,市级国家机关各委办局党组(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企事业单位、院校党委(党组):
现将《昆明市2011年人才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根据本要点制定好本地、本部门、本单位2011年人才工作计划及实施细则,并切实抓好贯彻落实,突出重点、集中精力,创造性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中共昆明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2011年2月28日
全人才工作网络、完善人才工作领导运行机制、落实人才工作专项资金、探索人才发展融资机制等方面下功夫。督促各级党委政府建立“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目标责任制。结合编制“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人才优先发展的重点任务纳入“十二五”规划,把人才发展主要任务和主要指标纳入规划体系。(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市)区)
2、贯彻实施人才发展规划。按照《昆明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重要目标和任务,制定《昆明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目标落到实处。各县(市)区、三个开发(度假)区和有关单位要抓紧在上半年编制完成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形成上下衔接、左右协调的全市人才发展规划体系。(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市)区)
3、建立重大人才工程组织实施机制。按照《昆明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制定的17项重大人才工程,各牵头单位要负责在年内制定各重大人才工程的实施意见和相关配套政策,提出组织实施计划,及时启动,施,引导和鼓励各地各行业大幅度增加人才投入,建立健全政府、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多元化的人才发展投入机制。重点加大对市县人才投入的考核力度,确保人才优先投入的各项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市财政局、市委组织部、市统计局、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市)(市)区)
二、以创新创业人才为重点,加强人才资源开发
7、突出加强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实施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作。引进各类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100名。在科技、教育等领域重点资助引进一批创新创业团队。(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市)区)
8、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完善配套措施,认真抓好《关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昆工作及创新创业优惠扶持暂行办法》(昆办通〔2010〕108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大力推进实施“35工程”和“551工程”。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0名以上。按照中组部要求,做好2011年度国家“千人计划”推荐申报工作,做好“千人计划”人才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市)区)
良好环境。探索整合优势资源工作机制,集成科技、教育、工信、发改、文化、商务等部门的项目,支持引进人才创新创业。发挥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作用,大力推行帮办制、行政助理等方式,在项目申请、政策落实等方面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局、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市)区)
三、突出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统筹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13、围绕党委换届要求,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坚持服务科学发展用人导向,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以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为核心,扎实推进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努力培养高素质领导人才。加大竞争性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力度。加大领导干部跨部门、跨地区交流力度,推进党政机关重要岗位干部定期交流轮岗。(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委党校、各县(市)区)
14、制定关于加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制定关于加强非公经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研究制定工业人才队伍建设意见,建立健全工业人才资源开发体系。加强对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主要经营管
教育机构教师人才队伍建设。(市教育局)
19、研究制定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意见。启动“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实施百名医学杰出人才培养项目、内设研究机构人才培养项目、基层卫生人才医师资格考试培训项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骨干培训项目。制定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建立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定期培训制度。完善医疗卫生人才激励分配制度。(市卫生局)
20、组织开展好“名匠工作室”建设。做好首席技师制度推行。开展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工作。建立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建立多元化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建立高技能人才绝技绝活代际传承机制。出台《昆明市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统筹协调全市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技术攻关、技艺交流活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市教育局)
21、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大力实施都市农业人才开发工程。制定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制定农村实用人才评选奖励办法。依托各级各类农业园区,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小高地建设。加大农业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的培养引进工作力度。积极
展国际化战略。研究制定促进人才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管理体系。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承担和开发人才中介服务,形成公共服务、市场服务、社会服务有效衔接、相互补充的人才发展服务体系。开展人才需求预测,定期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加快培育发展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市)区)
24、努力提升人才服务水平。着力打造社会化人才服务平台。鼓励支持采取多种形式建设一批人才公寓,不断改善人才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分期分批组织各类高层次人才进行学习培训、参观考察、休假疗养和健康体检。通过走访、探望、召开座谈会、慰问、联谊等形式加强与各类人才的联系;不定期对基层单位的人才待遇落实情况进行抽查,切实把党对人才的关爱政策落到实处。(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市)区)
25、加快推进人才工作信息化。加快推进人才工作信息化,探索建立融人才政策发布、信息查询、人才发展投融资、人才培训教育、项目申报等功能为一体的高层次人才服务网络平台,打造“春城人才网”工作品牌。开发和完善
五、完善人才工作领导运行机制,提升党管人才工作水平
28、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建立领导小组各项工作制度,有效整合人才工作资源,落实人才工作责任。拓展、健全人才工作网络,探索在街道、乡镇、社区和人才密集的行业(企业)设立人才工作站、联络员。探索建立人才工作区域合作开发机制,深化实施校地合作,争取与10所以上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充分调动各地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各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社会组织加强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形成推动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市)区)
29、加强人才工作队伍建设。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落实专门机构和专门人员牵头开展人才工作。重要职能单位要发挥好各支人才队伍建设办公室牵头单位职能作用。各级党委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构,落实相关机构、编制,加强力量配备,充实高素质人才工作队伍。采取专题培训、学习考察、实践锻炼等方式,不断提高人才工作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主题词: 人才工作
要点△
通知
抄送:省委组织部、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昆明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 年3月18日印发
(共印 150份)
第二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工作职责
部门职责
一、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加强对全区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促进人才工作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二、对全区人才工作展开调查研究,探索人才成长规律,提出人才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和规划,供区委、区政府参考。
三、以具有高级职称和突出拔尖人才为重点,抓好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培养、使用、管理和服务工作。
四、利用克拉玛依市优惠政策,做好我区急需优秀人才引进工作。
五、做好人才工作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工作。
六、做好“克拉玛依区优秀人才贡献奖”的评选表彰工作。
七、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各项任务。
聚引领产业集聚,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经研究,决定开展第二批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申报工作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负责全区人才工作的牵头抓总和宏观管理的有关工作;负责全区人才工作的调查研究、宏观指导、组织协调;研究提出全区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规则、规定等;研究制定、协调落实全区人才工作的规划、规定和工作措施等;组织协调全区培养、吸引、使用和管理人才工作;协调人才交流支援工作;指导并参与自治区高层次人才的选拔、管理工作,联系组织高层次人才开展活动;督促检查区直单位和市县(区)贯彻落实人才工作方针、政策、规定及各项工作部署的情况;负责全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直接联系一批优秀人才。
马鞍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规范对全市人才工作的统筹指导、综合协调、督促检查,促进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新格局的形成,特制定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如下:
一、领导小组职责
1、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人才工作的政策文件和会议精神,规划和部署全市人才工作。
2、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对全市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进行宏观指导、综合协调、督促检查。
3、了解掌握全市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情况,审议并协调落实全市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4、协调、指导全市人才工作有关政策制度的研究、制定与完善工作。
5、对人才培养、吸引、使用,以及人才流动、人才激励和人才安全等有关工作进行协调、指导。
6、安排落实全市人才工作重要任务,部署组织全市人才工作重大活动。
7、提出市人才工作专项资金的安排方案,研究该项资金的使用意见。
8、听取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关于人才工作的情况汇报。
9、向市委和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全市人才工作情况。
10、完成市委、市政府和省人才工作机构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各成员单位职责
区委组织部(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1、承担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全区人才工作的牵头抓总、宏观指导、组织协调、督促检查。
2、牵头制定全区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牵头或参与制定全区人才培养、吸引、使用的有关政策。
3、牵头组织制定并实施全区人才工作规划及计划。
4、牵头组织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推荐、选拔,指导各类人才的培训工作。
5、负责联系和掌握一批优秀人才,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信息库。负责区领导联系专家的服务工作,指导全区做好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工作。
6、负责全区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的实施,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目标制定、检查考核和管理工作。
7、牵头组织全区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评选表彰;配合有关部门对人才工作
先进单位和人才典型进行宣传;负责对全区组织部门人才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
1、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人才工作及人才队伍建设的方针政策,对全市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进行宏观指导、综合协调、督促检查。
2、组织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研究制定并组织落实全市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
3、研究和掌握全市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研究重大政策,向市委提出建议。
4、协调、指导全市人才工作有关政策、制度和法规的研究、制定与完善工作。
5、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健全人才培养、评价、选拔、流动、激励和保障机制。
6、组织落实专项重点人才工作,组织实施重大人才工程。
7、对市管各类优秀人才人选的命名表彰进行审定。
8、完成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人才工作机构交办的其它工作。
第三篇:关于建立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关于建立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人才工作联系点的通知
各县区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高新区党工委、有关企业党委:
建立人才工作联系点是加强人才工作宏观指导,以点带面推进工作的重要途径。经各县区、各单位申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办公室审核,确定陈仓区等10家单位为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人才工作联系点。现就做好联系点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人才工作联系点主要职责
1、推进工作创新。各联系点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努力在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某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2、总结工作经验。对一些实践证明行之有效、且已形成一定影响的有益做法,要及时做好经验总结和舆论宣传工作,使之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性做法或有借鉴价值的工作经验,在面上广泛推广。
3、加强信息报送。及时报送省市人才工作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联系点工作的进展情况,反映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联系点确定一名综合素质好、熟悉人才工作的同志作为联络员,具体负责与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联系和信息报送工作。
二、人才工作联系点联系方式
1、及时沟通信息和开展工作交流。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沟通重要情况,协商确定重点工作和试
点任务。建立“信息直通车”制度,联系点有关人才工作信息可直接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为联系点提供有关人才工作信息和交流材料。安排联系点单位同志参加有关人才工作会议、业务培训和考察交流等活动。不定期召开联系点工作座谈会,总结交流各联系点的工作经验和做法,研讨有关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
2、组织实施人才工作创新项目。结合各联系点的工作实际,每年确定1-2项重点创新工作,并实行项目化管理,明确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具体措施、完成时间、责任事项,加强对创新项目的具体指导,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3、人才工作联系点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底,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联系点工作情况进行一次考核评估,并将有关情况以一定形式予以通报;每二年根据评估情况,对联系点进行一次调整。
中共宝鸡市委组织部
2010年8月10日
人才工作联系点名单
陈仓区
眉 县
凤 县
宝鸡高新技术开发区
宝鸡市农技中心
宝鸡市中心医院
宝鸡市第一中学
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东岭集团
第四篇:367-徐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徐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徐人才„2012‟1号
2012年全市人才工作要点
(2012年1月3日)
2012年,全市人才工作总的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对人才工作新的部署要求,紧扣加快“两个率先”、建设美好徐州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大力实施科教和人才强市战略,统筹抓好以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统筹推进人才强市“八大工程”等重点人才项目,统筹做好人才引进、培养、激励、使用等各方面工作,创新求实效,实干勇争先,努力在“创新团队”引进等高端人才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努力在推进人才国际化上迈出新步伐,努力在提升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上取得新成效。全市人才总量增加到75万人以上,人力资本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比 1 重达到13%以上,人才贡献率提高到36%左右,市县财政性人才发展专项投入占同级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以上,各项人才发展指标淮海经济区持续领先、全省奋力争先,以人才工作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一、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谋划推动
1、牢固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定位。认真贯彻全国、全省人才工作座谈会精神,积极落实各级三个“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推动党委“一把手”抓战略抓规划,政府“一把手”抓投入抓保障,组织部“一把手”抓协调抓推进。进一步集聚人才工作整体合力,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严格落实人才优先投入要求,推动县级政府按不低于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的要求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鼓励高校、企业分别按照总支出5%、销售额0.6%的标准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统计局、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2、进一步健全人才强市建设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结合《加快建设人才强市目标任务分解方案》,明确责任单位和时间节点,按项目化要求落实各项重点人才工程和政策机制。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力量,每季度召开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及时协调解决人才工作推进中的相关问题,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跟踪调度督办各项任务落 2 实情况。加强人才工作分类指导,深入推进人才强县、人才强镇和人才强校、人才强企工作,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各单位人才工作经验做法,适时分类召开现场会和交流会。(市委组织部、市人保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经信委、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3、大力推进人才国际化。认真落实省《关于推进人才国际化的意见》,结合我市实际研究贯彻意见,明确我市推进人才国际化的主要任务和重点举措。鼓励和支持我市高校、企业与世界100强高校、500强企业建立战略合作联盟,大力开展人才交流与合作,提升本土人才国际化素质。选派各类优秀人才参加省组织的海外培训研修。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开发机制,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创建全省“国际化人才培训基地”。(市委组织部、市人保局、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有关高校,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4、继续完善县(市)区招才引智考核奖励工作。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招才引智工作考核奖励办法》,严谨细致地做好2011考核工作,对成绩突出的县区兑现奖励。围绕“十二五”发展目标任务,确定2012各县区招才引智工作考核奖励指标,进一步深化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双招联动”,推动各县区将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全面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努力提高人才工作水平。(市委组织部、市人保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 3 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二、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5、联动实施“十百千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市县联动、部门联动,结合“515双创人才工程”、“紧缺型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研究生企业集聚工程”等人才项目,突出全市主导产业、新兴战略产业和“三重一大”项目需要,力争全年引进10名左右“两院”院士、“千人计划”等领军人才,引进100名左右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1000名左右硕士博士来徐就业创业。市县分别对引进人才评审资助,支持开展行业引才工程,市级集成支持引进的领军人才,择优资助20名左右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200名左右硕博士研究生。(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人保局、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6、合力突破“创新团队”等重点引才项目。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和省引才项目,努力增加入选数量、提高入选层次。“千人计划”,发挥我市产业优势,分类申报创新人才长期与短期项目、创业人才项目、青年千人计划项目、部分人文社科领域引进人才项目、外专千人计划项目,力争新入选2人。省“创新团队”,集聚部门合力,着眼重点领域,对符合参评条件的团队跟踪扶持,确保实现入选突破。“双创计划”,继续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办法推进,省级入选25人以上,市级向自主创业类人才倾斜,各县区积极扩大资助范围。省“企业博士集聚计划”、“产业教授”等项目,入选量继续增加。(市委 4 组织部,市人保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农委、市商务局、市教育局、市文广新局、市卫生局,有关高校,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7、组织开展重大招才引智活动。突出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和重点区域,精心组织开展一批招才引智活动。结合我市产业发展需要,筹办“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专业分会,邀请“千人计划”专家来徐州交流指导、创新创业。举办第七届博士后和海外留学人员洽谈会,实行定向引才、项目对接。组团参加深圳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广州留学人员交流会、北京欧美同学会、大连海外人才创业周、无锡“千人计划”峰会等五大全国性高层次人才交流大会,做好宣传推介、洽谈引才工作。适时开展市领导带队引才和境外招才引智活动。(市委组织部、市人保局、市科技局、市国资委、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文广新局、市商务局、市外办、市财政局,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8、积极拓展招才引智渠道。加强与美南中国专家协会等海内外人才机构合作联络,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团来徐与企业对接洽谈,引进急需高端人才。加强与省内人才工作先进地区的合作,深化与深圳龙岗区的合作,汇聚人才工作信息,联办招才引智活动。发挥政府驻外机构和招商机构作用,借助各地区商会、徐州籍在外人才联谊会优势,宣传人才优惠政策,开展联谊对接活动。支持鼓励各县区、高校、企业设立驻外人才工作站,发布人才需求信息,开展人才项目对接。深化“1120招商人 5 才培养工程”,培养既能招商引资、又能招才引智的专业人才队伍。(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市人保局、市商务局、市工商联、市侨联、市科协、市政府各驻外机构,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三、积极引领各类人才向发展一线集聚
9、实施市级“科技企业家培育计划”。借鉴省相关意见研究制定我市实施方案,做好首批科技企业家培养对象的遴选评审工作,培育一支200名左右具有自主创业能力和较高经营管理水平的科技企业家队伍,择优推荐参评省“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整合人才科技项目、科技金融、风险投资、政府采购等资源,推行“人才+项目+资本”的创新创业模式,支持科技企业家创建创新型企业、争取上市融资。选派科技企业家参加省科技企业家高研班、创新创业培训班、人才国际化班等专题培训,办好市中高级职业经理人任职资格培训、中小企业家能力提升培训等主体班次,提升企业家人才能力素质。(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商务局、市中小企业局、市工商联、市外办,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0、扎实推进“校企合作共赢计划”。认真落实《关于实施校企合作共赢计划的意见》,强力推进产学研合作,为海内外科技成果在我市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搭建高效便捷平台。突出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队伍、构建创新创业平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四方面合作重点,引导政府部门、企业园区、驻徐高校发挥各自优势,高效配置科技、6 人才、资金和公共服务等各类资源,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组织开展“专家企业行、企业院校行、名校徐州行”活动。适时召开校企合作现场会,总结交流经验做法。(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人保局、市教育局、市经信委、市科协,有关高校,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1、进一步扩大“科技镇长团”试点范围。总结首批“科技镇长团”试点工作经验,从全国高校院所特别是在徐高校新选派60名左右科技人才到基层挂职,“科技镇长团”覆盖面扩大到全市乡镇一半。支持“科技镇长团”依托高校资源开展人才科技对接、产学研合作、企业人才培训等活动,建立健全基层科技人才工作体系。加强“科技镇长团”工作绩效考评,提高科技创新与产学研合作实效。(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人保局,有关高校,各县(市)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2、加快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支持校地、校企各类合作载体建设,重点支持企业发展研究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发展,拓展职能,健全机制,为促进各类人才更好发挥作用提供优质服务。发挥徐工集团、徐州软件园优势,积极筹建“千人计划”工程与材料、软件信息徐州研究院,借助领军人才智力推进科技创新。发挥省市“人才基地”引领作用,新建一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积极创建省级基地,对各基地实行目标管理和动态管理。大力实施“创新平台建设计划”,全市本土大中型工业企业年内全部建立市级以上研发机构。推动留学人员创业园、海外科技人才创业基地提档升级,进一步提高科 7 技项目对接能力和为留学人员服务水平。支持各县区和骨干企业创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平台,新建一批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研究生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创业载体。(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人保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有关高校,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3、深入开展大学生创业帮扶工程。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在徐自主创业的意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完善配套措施,加快打造全国“大学生创业首选地”。支持各县区出台实施扶持大学生创业政策,选择一批企事业单位设立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发挥各类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产业基地作用,做优做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铜山经济开发区大学生创业园产业化基地,完善“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三级创业产业链建设。制定发放租房补贴、提供人才公寓、免试进入村官队伍等政策措施,吸引“211工程”特别是“985工程”高校大学生来徐就业创业。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评选表彰活动,市级重点扶持600名大学生自主创业。(市人保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妇联、团市委、市财政局,有关高校,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四、努力提高全市人才资源培养开发水平
14、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市县镇人大、政府和市县政协换届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论英雄、凭德才实绩用干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进一步彰显“善操作、会 8 落实、能创新”的徐州干部特质。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各类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完善干部“自我提拔”激励机制,推进干部制度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以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为核心,扎实推进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努力培养高素质党政人才。(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市人保局,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5、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选拔工作,力争入选数量进一步增加。积极参与省“六大人才高峰”建设,选派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到国内外知名大学培训进修,做好人才项目资助申报工作。深化“双百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鼓励申报国家和省、市级科研项目、建设项目和成果转化项目,开展第二项目资助评审工作。开展“青蓝工程”培养对象选拔工作,推荐申报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科教兴卫工程”,选拔医学领军人才,培育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医学创新团队。实施文化人才工程,研究制定《高层次文化人才工程实施办法》,加强高端人才、重点专业人才、基层文化骨干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广泛开展“文化名家”评选活动,继续推进“五个一批”人才的选拔培养。(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保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文广新局、市社科联,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6、深化高技能人才培育工程。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继续加快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新建一批高技能人 9 才培养基地、公共实训基地,年内新增高技能人才10000人以上。推广技能大师工作室,推动技能大师实践经验及技术技能创新成果加速传承和推广。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职业院校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支持企业建立“首席技师”制度,做好企业首席技师评选工作。广泛开展专业技能竞赛,积极发现、培养高技能人才。(市人保局、市教育局、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7、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继续深化“332现代农业人才开发工程”,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创建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带头创业兴业。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重点培养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力争年内培训基层农技人员1000名,确保3500人获得农业职业资格证书和农业职业技能证书。(市农委、市人保局、市科协,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8、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徐州实际,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加大社会工作岗位开发力度,探索政府购买社工服务项目机制,整合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资源,打造“三社互动”平台。加快社会工作教育和实训基地建设,开展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做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工作,培育发展民办公益性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市民政局、市人保局、市妇联、团市委、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 10 开发区)
五、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基础建设
19、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深入宣传科学人才观的新思想、新理念,大力普及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人人皆可成才、人才要以用为本等科学人才观的基本内涵。协调组织上级和我市主流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我市人才工作的重大举措和各类优秀人才的典型事迹。做好人才工作重要信息报送工作,进一步办好“徐州人才工作网”等专业网站。(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20、加强人才发展统计考核工作。完善市县镇三级人才发展指标数据统计体系,推进落实人力资本投资占GDP比重、人才贡献率等人才发展主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指标。规范人才发展统计公报发布制度,市县两级上半年发布2011人才发展统计公报。将人才发展主要指标纳入县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进一步强化工作导向和考核导向。(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统计局、市人保局、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21、深化人才工作研究和制度机制创新。围绕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问题以及热点、难点问题,设立人才发展课题,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努力形成有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积极推动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对全市各部门人才引进政策进行梳理,做好废改立工作,健全完善招才引智政策规定,出台海 11 外人才居住证制度,在税收、保险、住房、子女入学、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等方面让海外高层次人才享受本土人才同等待遇。积极开展人才服务业发展研究,推进人才配置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培育一批人才服务业品牌企业。(市委组织部、市委研究室、市人保局、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22、加强人才工作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各县区及重点人才工作部门按照“编制到位、职责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的要求,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构,选好配强人才工作力量。采取专题培训、学习考察、实践锻炼等方式,加强人才工作干部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市委组织部、市人保局、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和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主题词:2012年
人才工作
要点
徐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1月5日印发
共印120份
第五篇:肥西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文件
肥西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文件
肥人才[2010]3号
关于开展肥西县第三批拔尖人才选拔工作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直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决定》(肥发[2005]1号)精神,激励更多的人才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根据《肥西县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肥人才[2007]3号)规定,经研究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第三批拔尖人才的选拔评比工作,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选拔对象、范围
本次选拔的对象主要是在技术创新、新技术推广应用、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创新型人才;在工农业生产、科技推广、科学研究、教育、卫生等第一线工作岗位上,及社会科学、文化、艺术、新闻出版、体育、法律等工作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创办和经营企业做出显著成绩的,或在企业管理上具有创新举措,并获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立足生产一线,爱岗敬业,技能水平拔尖的技能人才;带头致富,并带领群众致富取得明显经济社会效益的农村实用人才;在其他工作岗位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选拔不受身份、工作单位限制,外籍受聘者在肥西工作一年以上,凡符合条件,均可推荐。
二、选拔数量
第三批拔尖人才选拔名额为50名左右。待遇享受期限为2011年元月1日—2013年12月31日为止。
三、选拔程序
1、准备和宣传发动(2010年7月中旬—7月31日)。印发选拔通知,在县内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人才氛围,提高公众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2、推荐(2010年8月1日—8月15日)。由参评对象所在的工作单位正式推荐。推荐人选需按要求填写《肥西县第三批拔尖人才推荐表》一式15份,单位签署推荐意见后,上报主管部门。
3、审核(2010年8月16日—8月31日)。主管部门要在充分征求基层意见的基础上,对所属基层单位的推荐人选和材料,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并逐人写出推荐意见,连同推荐人选的《推荐表》,获奖证书、作品原件及复印件等,于9月1日前一并报县委组织部人才办。
4、专家评审(2010年9月1日—9月10日)。县委组织部人才办在进一步核准推荐人选资格的基础上,按行业分配名额,筹备召开人才评审会,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评审,且等额提出建议人选。
5、组织考察及命名审批(2010年9月底前)。县委组织部会同县人事、科技等有关部门,抽调人员,对专家组通过的初选对象进行考察,写出考察报告。在此基础上召开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审定人选,再进行公示、报县委、县政府审核批准后命名。
四、条件
凡在2007年以来取得的业绩、成果,符合《肥西县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规定条件之一者,均可申报、推荐,参加选拔。
五、有关要求及说明
1、县委、县政府一贯重视人才队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开展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工作,是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落实“党管人才”原则的重要举措。这项工作开展多年来,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很大影响,极大地推动了我县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因此,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选拔一批优秀人才进行重点管理,对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意义。要切实采取措施,保证推荐选拔工作的顺利进行。
2、各部门应把推荐的重点放在生产第一线的人员中。注意把握“五个方面”:在类别上,包含五种类型人才,以专业技术,尤其以科技创新型人才为重点;在成果上,以取得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为主;在岗位上,以立足岗位,从事专门业务的人员为重点;在年龄上,以中青年为重点;在时限上,以2007年后取得的成果为主。
3、在获奖方面,以颁发的证书为依据;集体获得的项目表彰取项目主要技术承担者;重复授奖的项目只计最高奖一次。上报材料时,需将推荐对象获奖证书、论文、论著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一并上报(原件审查后及时退回)。
4、根据专家分级管理的原则,已被评为市级以上拔尖人才或已享受市级以上政府津贴人员,在享受待遇期内不作为县级拔尖人才的推荐人选。、5、申报人要根据评选条件填写《肥西拔尖人才推荐表》一式15份(统一用16K纸型),申报表格可到《肥西先锋网》 “人才园地”栏目下载。县人才办联系方式:8850141,feixircb@126.com。
六、任用后待遇及其他事项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