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丰县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经验
创新农资监管机制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海丰县农业局
2013年8月20日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群众餐桌安全、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抓好农业投入品管理,特别是加强农资市场监管,是实现从源头管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途径。基于这一认识,去年以来,海丰县农业局紧紧围绕“三打两建”工作的总体部署,始终把直接面向农民、农村,服务于农业的农资监管工作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坚持“以信用促监管,以监管强信用”的原则,积极探索推行农资监管新机制,着力强化农资产品监管,有效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其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诚信体系建设,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
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必备的道德理念,商务诚信是社会诚信之基。为提高农资经营主体诚信水平,海丰县农业局结合“两建”工作的开展,着力在培育诚信理念、落实承诺制度、推行连锁经营三个方面营造良好的诚信市场氛围。
(一)开展放心农资下乡宣传活动,营造氛围促守信。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采取送法下乡、现场咨询、组织培训等形式,广泛宣传有关农资生产、经营的法律法规,普及识假辨假知识,积极引导全县农资经营单位参与信用体系建设,增强信用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促进农民群众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近年来先后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农资打假、农资市场监管、农业科技下乡”宣传活动1 0场次,印发《农药管理条例》、《国家禁用2 3类农药》《假冒伪劣农资识别知识》、《致全县农民群众的一封信》等各种宣传资料共8000多份。通过开展宣传培训活动,营造了农资打假和使用放心农资的良好氛围,提高了经营者守法、诚信经营意识。
(二)推动经营者落实诚信守法承诺,奖惩分明强信用。组织农资经营企业向农民朋友公开承诺:一是模范遵纪守法;二是严格保证质量;三是强化优质服务;四是坚持诚信守约。同时,编制出台《海丰县“农资放心店”标准申报评定方法》,落实以等级评估推动信用建设的工作措施、对与经营户信用相关的主体资格、遵纪守法情况、合同管理、质量认定、受奖情况等信息进行量化,定性分析评估,实施动态监管和信用分类监管,对信誉好的企业给予扶持和鼓励,对失信企业予以警示或限期整改,对多次或严重违法的“黑名单”企业向社会曝光并重点监控,形成“守信奖励、失信惩戒”的激励约束机制,打造农资经营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信用环境。目前有中荣农资公司等10家经营企业被评选为文明诚信、守法经营的“农资放心店”,其中县级2家、镇级5家、行政村级3家。
(三)大力推行农资连锁经营模式,品牌主导保质量。针对农资经营主体复杂、数量多、规模小、经营方式落后,以及进货渠道多、成本高、品种少、质量良莠不齐的情况,把打假与扶优相结合,积极培植龙头企业,打造主导品牌,构建连锁网络,从农资生产经营的源头着手管理,标本兼治。在推行农资连锁经营模式中,首先是确定经济实力强、信用基础好的“汕尾市中荣农资有限公司”为农资经营龙头企业,出台配套的扶持政策,从网点建设、农资价格、配套设施、技术培训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突出主渠道,打造“中荣”主导品牌;其次是支持龙头企业按照“自愿参入、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共担责任、共同发展”的原则,吸纳已取得农资经营资质网点加入农资连锁经营,实行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服务、统一标识的“五统一”管理,做大做强农资连锁经营站点;再次是积极推动农资监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督促龙头企业逐步建立连锁店竞争退出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确保连锁经营店销售的农资产品质量100%合格,让农民放心农资消费;健全农资信息服务系统,实现农资连锁网络信息共享,减少营销的中间环节,提高经济效益,吸引镇(村)农资经营店加盟连锁经营,形成多层级、多渠道、纵横发展的购销网络,做到以网络连锁促进企业诚信,增强企业的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到目前为止,中荣公司已发展连锁经营店65家,占全县农资经营主体的46%,配送网点已覆盖全县各个乡镇,初步建立了高效、畅通、有序、优质的农资经营新体系,达到了部门增效能、企业大发展、农民得实惠的良好效果。去年“中荣”农资销售量6.6万吨,销售收入18 300万元,连锁经营体系内的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供应量保持在全县总需求量的8 0%以上,如今的“中荣”农资已是打得出、叫得响、深受农民欢迎主导品牌。同时,“五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使连锁经营商足不出户就可获得自己所需的农资商品,既减少了采购成本,又规避了采购风险,经济效益也得到大大地提高,农民也因此得到了成本降低、价格平稳、计量标准、无质量风险、农技服务到家五大实惠。
二、强化经营主体责任,促进农资监管制度有效落实
明确农资经营者责任是农资商品质量保证的关键。因此,在落实农业部门对乡镇农村“三站”实行业务管理,供销部门对乡镇、村农资经营点日常管理责任,严把进货、上架、售后“三关”的基础上,一方面按照“打击与规范并重、治标与治本兼顾、监督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督促指导经营单位严格落实《农资商品索证索票管理制度》、《农资商品进货查验制度》、《农资经营企业诚信自律公约》等自律管理制度,引导帮助农资经营门店建立健全“农药安全保管制度”、“人身安全制度’’、“农药经营管理制度”、“农药购进、销售记录制度”等产品质量追溯制度。一方面统一编制《农资诚信经营承诺书》,《农资经营责任书》,以签订责任书形式推动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对经营者的售后服务质量,商品“召回”和“下架”等责任进一步明确,、把经营者责任从销售环节向前、后两个方向延伸,实行全程负责。同时,推行农资商品经营连环承诺制度,要求农资经营企业向农资生产厂家索要农资商品质量信用卡,与农资生产厂家签订了农资商品质量责任书,要求供货商对经营者必须签订质量保证责任书。督促农资经营户建立“两帐两票一卡一书”(即:进货台帐,销货台帐,进货发票,销货发票,农资商品质量信誉卡和质量责任书),落实质量公开承诺制和明码标价销售公示制。目前,局与全县1 30家农资门店签订了《农资经营责任书》,各经营门店也按要求签署了《农资诚信经营承诺书》,承诺依法诚信经营。通过建章立制,规范管理,落实责任,促进自律,有效地增强了农资经营者的诚信经营和自律意识,使各项农资监管制度得到了严格执行、有效落实,大大减少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
三、建立完善监管机制,提升农资市场监管工作效能
(一)分解工作任务,强化监管责任。一是抓静态责任分解。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和分片包干责任制,局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每月包案2宗以上,局4名正副局长,划定中、西、北、东4个区域,每人各负责一个片区的检查、指导、督促工作,机关股室、属下农业站干部层层分解承担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做到“人人有指标,事事有人管”。二是抓动态责任分解。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和考核办法,分“主体管理、自律教育、规范经营、市场巡查、社会监督、执法办案”等六大类,并细化项目进行考评。三是抓责任追究落实。实行农资监管定人定岗定责,克服监管“空”、“软”现象,细化监管缺位、失职等行为的责任。对监管不到位,造成恶劣影响的,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玩忽职守、不认真履行职责、放松监管或包庇纵容违法分子的渎职、失职者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二)加强部门协作,形成监管合力。按照“政府主推、农业主抓、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的原则,加强与组织质监、工商、海洋与渔业、畜牧等相关职能部门工作沟通与协调,健全和完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信息到通机制,整合工商等各监管部门的农资商品信息数据,解决不合格商品追溯难的问题,依托质监部门开展农资产品监督抽查,及时对不合格农资产品实施查处,并经常组织联合行动,采取拉网检查和明查暗访相结合、市场检查和深入农户田头调查相结合、统一综合检查和分开单项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切实抓好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确保全县农资经营门店检查率达到100%。实行部门联动,农业综合执法,强化了政府执法力度,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
(三)完善经济户口,实施条块管理.详细记载、录入农资经营户的字号名称、经营者姓名、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经营品种、经营情况、注册号、前置审批证件和经营期限,以及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文字材料,如合同书、监管日志、抽检报告等,按一户一档的要求予以归档,做到底子清、数据实、情况明,为监管执法提供准确详实的信息资料。同时,实行统分结合,条块管理,由政策法规股统揽全局,协调指挥全县资市场监管执法工作,由农资执法队统管源头,负责全县农资大要案件的查处,并采取“包片管理、换片执法、各自负责、互相考评”的办法,加强分片巡查,夯实片区管理,保证监管到位。
(四)开展信用评价,实分类监管。在建立“经济户口”的基础上根据工商部门提供的信用分类信息和实施巡查监管中掌握的经营户信誉状况,分为A、B、C,D四个类型实施动态管理。对商品质量管理制度落实好、经营信誉好的业户实行A类监管,没有投诉举报不检查,并作为示范点在各类媒介上进行公布、推广;对发生过失信记录的经营者实行B类监管,书面预警,每月实地检查一次;对管理制度不健全,经营行为不规范、群众投诉较多的,实行C类监管,实行黄牌警告,加大巡查频率和密度;对严重失信,坑农害农行为被查处过的,实行D类监管,如属连锁经营的门店则会同工商部门、配送中心和农民消费者代表进行评定,评定后将其列入黑名单,取消其连锁经营资格.对B、C、D类的经营户,采取定期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定员检查与交叉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加强日常监管,把好市场准入、商品流通、购买使用三个关口,确保不合格农资不流入市场、流向农村消费者。
(五)坚持以防为主,推进关口前移。损农坑农事件的事后补救,是“被动”的应对措施,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必须从事后案件查处为重点转变为事前监督和防范为重点。因此,我们从教育引导入手,增强经营者的风险意识,增强消费者的参与意识。一是提高素质促自管。邀请农技家用以会代训的形式,进行农资知识的岗前培训和针对性定期培训,让经营者深知农资商品质量是事关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大事,减少“人为”造成的损农坑农事件,提高经营者素质。二是职业道德促自律。利用工商部门设立的“红盾护农工作站”,会同其基层工商所采取集中、分片、就近的办法进行上岗前培训和普法教育,提高经营者职业道德意识。三是建立定期约谈制,以座谈会的形式定期向农民了解农资商品的使用情况,听取群众对经营者、监管者的意见,掌握农资市场第一手资料;建立消费举报制,鼓励农民主动向工商机关举报违法行为;推行农民评议制,组织农民对经营者经营行为评议,并将评议结果进行公示;及时发出农资消费警示,提醒农民朋友做好自我防范工作。通过促自管,促自律,动员农民广泛参与日常监督和农资打假,遏制和减少农资经营户不良行为。
(六)强化执法办案,规范市场秩序。以“打假、护农、增效、保安全”为工作目标,突出重点季节、重点区域、重点对象、重点品种,采取联合执法检查、专项执法检查、市场巡查、质量抽查等方式,强化农资市场整治。一是充分发挥市场检查作用,突出“八查”发掘案源。“八查”即:查证照是否齐全;查是否销售过期,变质,失效及国家禁用农资产品;查是否销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查是否伪造或涂改农资产品许可证;查农资产品商标广告是否有虚假和误导宣传的内容;查价格标识、计量是否违法;查是否索取有关进货票证;查是否建立健全“两账两票、一卡一书”制度。二是积极疏通举报投诉渠道,鼓励群众举报拓宽案源。积极在乡镇业服务中心和社会群众中发展一些有正义感、有责任心的“情报员”,动员他们“多长个心眼”,捕捉案源信息,向执法部门举报。特别是针对经常有不法分子打着科技支农的幌子,进村入户推销农资,误导农民购买,以及农资经营店,容易出现违法经营的监管盲点,聘请农资信息员,充分发挥这些线人“千里眼”、“顺风耳”的特点优势,安排其进行摸底渗透,及时反映当地农资情况,配合做好农资监管工作,积极提供案源信息。三是开展农资产品质量检测,通过质量抽查寻找案源。去年以来,抽取农药质量样品2 1 0个、肥料质量样品7 0个、蔬菜产品样品3000多个,立案查处各类农资违法违规案件4 3宗,查获各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16.35吨,涉案农资产品货值10.67万元,处以罚款15.46万元,为农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86.2万元。特别是在去年立案案件中,查处销售假冒伪劣农资大案要案一宗,抓获犯罪嫌疑人2人,刑事拘留1人,逮捕1人,贷值7.442万。通过严格执法,形成了高压态势,起到了震慑作用,一些经销商主动配合农业执法部门召回涉案假冒伪劣农资产品,防止了假劣农资产品流入农业生产领域,避免了因假劣农资导致的重大农业生产事故,有效地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全县农资监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资市场的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守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维权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科学的农资市场监管体系正在逐步建立,行政处罚、行业管理、经营者自律三者有机结合的监管模式正在逐步发挥作用。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上级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部署与要求,强化源头治理,科学监管,狠抓落实,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产业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而努力,让政府放心,让群众满意,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海丰县农资经营责任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约管理条例》和政府、有关部门关于农资监督、管理的文件精神,同时为保障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落实,做到责任到人,防患于未然,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海丰县农业局农资经营责任书。
一、经营户必须在店面醒目位置悬挂《农药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等有效的相关法定证照。严格按照许可范围依法经营。
二、农资经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农药经营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农药管理条例》的要求经营农药。
三、农资经营单位必须督促经营户文明经营,热忱服务。
四、《农药经营许可证》必须每年按时检审。
五、农资经营单位必须定期和不定期进行自检自查,及时消除隐患,对不符合要求的经营户停业整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上报。
六、农资经营单位必须加强对经营和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经营人员的服务素质。
七、严格遵守《农药管理条例》之规定,不得经营国家禁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不得经营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毒鼠强等剧毒化学品。除定点销售鼠药的门市外,其它一律不得销售鼠药,农资经营单位对本辖区内无证摆摊设点销售鼠药及其它剧毒化学品的要坚决取缔。
八、所有经营户不得经营过期和失效农资。
九、经营者必须正确告知农资使用者农资的使用方法、用量及限用、禁用范围、注意事项等。
十、经营户必须建立健全农资经营台账。
十一、对假、劣、过期或者失效农药进行销毁处理的,必须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按照农药废弃物的安全处理规程进行,防止污染环境。
十二、本责任书一式二份,县农业局留存一份,农资经营单位留存一份,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经营户负责人: 监管单位:
经营地址: 责任人:
二O一二年十月十九日
海丰县农资产品经营单位承诺制度
一、从进货源头把好农资产品质量关,提供优质的农资产品,决不销售不合格、假冒伪劣、“三无”农资产品;
二、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实行明码标价,信息公示,决不抬价欺诈,为消费者提供宽松的、放心的消费环境。
三、认真查验农资产品包装标识、含量标准,以及内装产品的质量查验,保证农资产品质量的真实性;
四、对销售的所有农资产品,不论数量多少,一律实行信誉卡销售,发现有质量问题,可退货、索赔;
五、全面建立农资产品进、销售台账登记制度,确保进、销台账记录无误;
六、按照要求自行建立健全、规范、完整的农资经营档案,并妥善保存(二年以上)。
海丰县农资产品经营单位承诺书
为维护农资市场秩序,保证放心农资供应,确保农民合法权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我们向社会郑重承诺:遵纪守法、保证质量、优质服务、诚实信用。让农民用上优质、放心的农资产品。
一、遵纪守法。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做到持证经营;经营符合规定的农资;建立规范的农资经营档案;严格执行农资经营的各项规定,做依法经营的模范。
二、保证质量。坚持“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的宗旨,严格执行农资质量标准,销售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农资产品。
三、优质服务。保证不销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保证销售给农民的农资产品有凭证、有使用说明和售后服务内容等,产品的包装、标识、标签符合有关规定。如因产品质量责任问题造成损失的,依法负责赔偿。
四、诚实守信。树立“讲道德、重合同、守信誉”和“遵纪守法、公平竞争”的行业新风尚,全国规范经营行为,加强行业自律,企业间信守合同。不哄抬物价,不低价倾销。不发布虚假广告,不误导农民群众,为农民提优质、放心的农资产品。
海丰县农资产品经营单位索证索票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农资商品质量全程监管,切实把好农资商品市场准入关,保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服务“三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为了规范流通领域农资商品的进销货渠道,而建立的商品经营者向供货商索要能够证明商品真实的生产和质量情况的相关手续的管理制度。
第三条
凡经营农药、化肥、种子、农业机械的经营单位,均应建立索证索票制度。
第四条 经营单位与初次交易的供应商交易前,应该查验并向对方索取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商标注册证、质量认证书,并妥善保存,以备检查机关查验核对。
第五条
经营单位对购进的货物应当按批次向供货商索取产品质量合格证,质量检测报告及正式发票。并将上述有关原料或复印件留档存查。
第六条
鼓励经营单位与生产产销见面,实行场厂、场地挂钩,并建立相对固定的业务联系.禁止从无照经营或证照不全、超范围经营等不具有合法资格生产、经营者的手中购进商品。
第七条
经营单位应负责本单位索证索票制度的实施,有条件的,应对经营商品的有关信息资料实行微机化管理。
第八条
经营单位索取的有关票证,质检报告等资料至少保存一周年.
第九条
工商所负责索证索票制度的实施,要以完善经济户口为基础,逐步建立健立经营户索证索票的登记台账和档案,做到一户一卡一表一档,全面了解和掌握票证索取情况。
海丰县农资经营企业诚信自律公约
一、严格遵守国家《农药管理条例》、《反不正当竞争法》,《 产品质量法》,《价格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广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条例法》,《广东省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条例》等相关法力法规,合法经营。
二、严格按照,《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管管理办法》《国家工商总局45号令》和农业、工商部门的相关规定.自觉落实产品索票制度和台账制度。
三、增强质量意识,严控产品质量,为农民兄弟提质量信得过产品。
四、承诺对“问题”产品进行召回和退市处理。此类产品整改合格后需经农业、工商部门确认方可重新入市销售。
五、视诚信为企业生存之本、发展之基,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农资,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六、遵守诚信自律公约,主磅接受社会各界对诚信自律公约执行情况的监督。
海丰县农资产品质量自检制度
一、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对入市农资产品实行全面自检。
二、对于广大农民消费较多的重点农资产品进行入市自检,及时发现农资产品质量问题,防止不合格农资产品进入流通环节。
三、自检中发现有质量问题的农资产品,及时撤出退回原厂家。
四、自检中发现存在质量问题的农资产品已对外销售的,及时追回,并按规定予以理赔。
海丰县农资商品不合格商品退市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农资商品质量监督,实现监督关口前净化农资市场商品交易环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保护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凡在本县经营农资商品(农药、化肥、种子)的各类经营单位均适用本制度。
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商品退出是指对经营单位(户)经销的不能证明来源的商品、三无商品、存在质量问题但法律法规未规定作出没收行政处罚的商品,要求作下架处理,返回厂家。
第四条 对一般商品不能提供商品合格证明或为不能证明商品来源的,要求经营单位(户)方协撤出商品返回厂家,实行商品退出。
第五条 发现有质量问题的商品,法律、法规未规定对商品予以没收行政处罚的,要求经营单位(户)将商品下架退回厂家,实行商品退了。
第六条 对媒体曝光,上级通报具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同品牌非同一批次的商品,经营者应先行下架。
第七条 被农业、工商部门责令退出的商品,未经改正经营者不得再进行销售,违者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从重处罚。
海丰县农业局
2012年10月21日
海丰县“农资放心店’’标准申报评定方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动农资市场规范化管理,维护农资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各族农牧民购买上放心农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资放心店”的标准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现代流通方式构建农资经营体系,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发展。体现出“放心农资”农民盼,假冒伪劣源头斩,为全面推进我县农资市场诚信建设,营造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良好经营环境和放心消费环境。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农资放心店,是指经过创建,达到规定 条件并经批准挂牌的农资店。
第四条 “农资放心店”的申报与管理遵循“自愿申报、积极创建、考核授牌、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
“农资放心店”的申报对象是:全县所有从事化肥、种子、农药、等农资经营的单位和个人。经营方式包括农资批发、零售、代销等。
第六条
农资放心店的评定由农业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依照各自的职能根据规定的标准进行审定,通过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审定原则,审定合格后授牌。
第二章
申报创建条件
第七条 “农资放心店”主要是指没在乡镇、村队,团场通过服务经营方式,向当地农村居民主要销售化肥、农药、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并提供相应农技服务的农村零售店铺。
第八条 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农资经营户,可自愿申报创建农资放心店。
1.经营场所坐落在交通便利、远离居民居住区、便于疏散处。店铺设在建筑的一层,与住宅分开,店内不设生活设施,店堂内通风、明亮,墙壁和地面便于清扫。
2.商品按品类划分不同区域分类、分品种摆放,整齐美观,销售人员具备一定的农业技术专业知识,熟悉所销售的农资商品,经营农药的店面,禁忌物料不能混存混放。
3.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计量器具。
4.有与其经营的农资商品相配套的仓储设施、安全防护设施措施、消防安全设施、急救设施措施及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并在显著位置设有“禁止明火”等警示标志。经营农药的店面和储存场所耐火等级不得低于二级,库房门应为铁门或木质外包铁皮,采用外开式。
5.有聘请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1名。
6.农资商品进货、销售库存登记备案制。建立两本帐(即:进货、销货台帐)、库存明细表以及质量信誉卡,详细记录商品名称、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产品规格指标、商标标识、购进数量。记录商品库存数量等:两帐两票一卡统一相符。
第九条 执行索票、索证备查制。索票即:索取正规发票(经营者购进商品时要向供货方索取正规的发票);索证即:索取供货生产厂家(销售单位)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商标注册证复印件、该批次商品的质量检验证明以及其前置审批文证件的复印件(如生产经营许可证、合格证、委托代销证等),所有证件加盖单位公章,以备农业部门查验。
第十条 销售商品留样备查制。经营单位和个人对其经营的每个批次、每个品牌的农资商品保存样品及其原包装和商标标识,留样商品在经营单位保存一年,出现问题便于相关监管部门进行认定。
第十一条 实行销售承诺及信誉卡制。经营单位向社会公开文明诚信经营承诺,并向农业部门做出书面承诺,有与辖区农业部门签订的农资市场经营责任状,明确其责任和义务。在销售商品过程中,经营单位有向消费者出具的正规发票和农资商品质量信誉卡。
第十二条 “农资放心店”信用级别达到A级,没有因违法违章行为被农业机关及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处罚的。
第三章
农资放心店的评定与管理
第十三条
为保证农资放心店的评定顺利实施,成立“农资放心店评定领导小组”,组成人员由农业部门负责,具体负责放心店的组织、实施、认定和管理。
第十四条
农资放心店的认定实行评审制度,基层农业站负责初步认定,评定领导小组负责对申报的单位进行审查,确认后授牌。
第十五条
农资放心店的评定每年进行一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评定小组取消放心店资格,并摘牌:
(一)申报过程中弄虚作假,骗取创建资格的。
(二)经营主体或经营范围发生变化,不再符合申报条件的。
(三)违法违规经营或销售假冒伪劣农资的;年内有违法行为被行政执法机关处罚过的。
(四)复审不合格的。
第四章
附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适用全县所有从事化肥、种子、农药等从事农资经营的单位和个人。
海丰县农业局
2012年10月20日
第二篇:市场监管体系建设重点建设项目讲话
市场监管体系建设重点建设项目讲话
刚才,各承建单位围绕各自的建设任务,进行了汇报。借这个机会,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归纳起来就四句话:一是工作有成效;二是问题还不少;三是力度要加大;四是保障要强化。
一、工作有成效。
刚才*个建设项目的牵头承建单位,就自己的任务进行了汇报,我觉得有三个方面,值得充分肯定:(一)加强组织发动,向科学发展求力量。
一是党政领导重视,在建设推进中给力。市委、市zf高度重视“两建”工作,尤其是*市长多次过问、多次指示工作的开展。在坐的各部门主要领导,对这项工作也很重视。从这个角度来讲,今年*个重点项目建设,做到了有组织、有领导,制定了工作方案,突出了工作重点。有的牵头单位,组织各相关的部门召开协调会,务求扎实有效的做好工作。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二是突出工作保障,在推进工作中护航。
成立“两建”工作领导小组,各级成立“两建”办,并保障人员到位。尤其是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办公室,人员到位,办公条件、经费保障落实。三是加强宣传发动,在建设氛围上造势。
宣传方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小组在报纸、电视台、尤其是在zf网站上面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营造了较好的工作氛围。(二)加强项目带动,向科学发展求质量。
一是突出规划先行,在具体方案设计上加力。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的方案做得比较好,突出了体现了体制设计的要求,值得肯定。二是突出集思广益,在质量上着力。
注重*个重点项目的建设质量,让市民深切感受“两建”带来的好处,让群众满意。三是突出示范引路,在方法上给力。
今年*个重点项目都是广大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如对企业信用分类监管问题,农业部门对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产资料的监管,质监局开展的建材市场的监管,旅游局对旅游市场的监管,知识产权局对知识产权的监管,编办对食品安全综合执法改革,民政部门对行业协会的管理、交通部门对出租车的管理、行政服务中心对*平台的整合及网上办事大厅的建设,经信局对信息平台的建设等等,这些都是跟广大群众密切相关的。要以此试水开路,确保工作出亮点、出经验、出成效。(三)加强机制建设,向科学发展求效益。
从*个重点建设项目的情况介绍来看,目前,在规章、制度、标准、督导方面都形成了机制,通过制度建设,把问题上升到一个标准,上升到一个规范,这就是工作效益的提高。二、问题还不少
一是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有些部门的认识还不够,不能将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工作与日常监管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还有的单位存在观望的思想,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整体工作进展不太理想,成效不明显。二是协调联动有待进一步加强。
普遍存在牵头单位与具体建设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还不顺畅的问题,甚至还存在互相推诿的现象。有些成员单位认为建设任务是牵头单位的事,协建的单位重视不够。三是建设氛围有待进一步营造。
“两建”工作没有“三打”工作那么热,“三打”的宣传工作做的比较好,“两建”工作要借鉴“三打”的经验,要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督导、有考核,尤其是宣传方面要加温加力,要发动广大的群众来参与。不能关起门来搞“两建”,要敞开大门,深入到群众中去搞“两建”。四是能力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
从刚才大家对工作的汇报,以及从“两建”工作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我们抓“两建”的能力水平还需要提升。现在问题找准了,有目标了,有重点了,下一步该怎么样建,能力与具体工作要求还不相适应。接下来,工作人员的培训问题,借助外力的问题、寻求智力支持的问题,都要深入研究。工作不能走走过场,有的单位做出来的方案粗制滥造,规章制度粗制滥造,起不到指导工作实践、指导“两建”的作用。五是工作力度有待加大。
有些单位还存在等靠要思想,工作不主动、力度不大。三、力度要加大
一是科学谋划抓建设。
要走出去学习人家好的经验,促进市场规范管理走上了法治化、制度化的轨道。在新的模式、新的机制、新的办法方面,对zf的市场监管职能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从根本上解决zf职能缺位越位错位的问题。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总结方法经验,采取一些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形成规范性的工作标准,制定出一批政策性强的法律制度,为市场监管建设提供借鉴。二是深入发动抓建设。
要集中力量,找准主攻方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深耕细作,狠抓落实。三是质量至上抓建设。
质量是市场监管最终体现,质量是建设工作的生命,不抓好建设质量,建设工作就会流于形式,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理念。无论是实施方案的制定,还是具体项目的建设,都有一个逐步深入、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的反复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须反复抓质量。四是突出重点抓建设。
*个项目就是重点,每个重点里面要怎么样抓具体的重点,这里就要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如食品的监管,省里即将要把牵涉到食品监管的几个部门,从生产到消费环节进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整合,从田头到餐桌,形成一个链条,实现一个部门管理,促进监管到位。五是引入评估抓建设。
在建设过程中要边谋划、边建设、边完善。在建设过程中,我们是运动员,还要有裁判员才行。为保证建设质量,要引入第三方力量,由专家学者、民间智库组成第三方评估团,围绕*个重点项目问题开展研究,对各单位建设项目制定评估标准,建立纠偏工作机制,通过进行事前论证、事中管理、事后评估三个环节,对*个重点项目建设,在质量上要严格把关。四、保障要强化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这项工作是长期性的工作,各牵头单位的领导要亲力亲为,尤其是*个重点的牵头部门,要真正负起牵头的责任,主动按照市zf的要求,把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人员,建出亮点来。
二要强化督促检查。“两建”办要定期、不定期的对各专责小组进行督促检查,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个重点项目进行督导检查,对工作扎实的地方和部门要进行表扬和宣传,对做得不好的地方和部门要进行通报批评。
三要加大投入力度。从人力物力财力上提供保障。今年上半年,市zf给“两建”安排了*万元经费,钱要用好,经费要专款专用,要用在刀刃上。
四要抓好考核。我市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小组要认真制定工作考核标准,细化考核项目,明确考核要求,要按组织对各地工作的考核,要纳入市zf年终目标考核内容,对考核不过关的,要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第三篇:农资市场监管措施研究
农资市场监管措施研究
摘要:根据普兰店地区农资市场的实际情况,总结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屡禁不止的成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实现农资市场有效监管及保障农产品供应安全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资市场;监管;打假;执法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5)03-0081-03
目前,普兰店地区农资市场秩序总体情况较好,但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依然屡禁不止,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违法犯罪方式越来越隐蔽多样,使得农资打假形势更加严峻。为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安全药、高效肥”,农资监管部门必须牢牢把握监管的各个关键环节,认真分析农资市场和监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积极研究应对措施,做到有效监管,保障农产品供应安全。农资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经营主体资格不合法或超范围经营
1)无证照经营。一些商贩在未办理《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情况下,利用农村农资批发网点、个体经销户,采取送货上门、走村串户销售等形式贩假、售假。
2)经营条件不足。有些经营者不具备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有的质量检验检测仪器设备不齐备,或者仓储设施不完备,在农资管理部门实地验收时采取弄虚作假、现借现拼等手段蒙混过关。
3)非法挂靠经营。有的个体经营户无相应的农资经营许可证,而挂靠在有资质的企业名下,自行包装和批发零售有关农资产品。
4)超范围经营。个别经营单位或个人只有一种农资经营许可证,却从事多项农资经营。例如,有的种子经销户超范围销售农药、化肥;有的农药经营业户利用其销售渠道,擅自配送化肥等农资;有的在没有取得种子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超范围经营散装种子;有的擅自将零售扩大到批零兼营。
5)转让证照。有些农资经营者擅自出租或转让种子、农药等经营许可证,无视法律法规的规定。
1.2 农资包装和标签标注不规范
1)农作物种子外包装标识或者标签内容不符合《种子法》规定。一品多名、套包套号、种植区域与审定结果不符、标签标注不标准、夸大宣传或虚假宣传等现象屡见不鲜。另外,个别进口蔬菜种子的包装上没有中文标识。
2)化肥虚假标注、标识不清的问题严重。当前农资市场上经销的肥料的外包装不规范现象比较严重,特别是小厂家的问题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有的外包装上没有生产厂家的厂名、厂址和具体生产日期等必要的标注;有的标注的企业生产标准已经过期,而袋内也没有合格证,或者有合格证但没有生产日期;有的外包装上标注国外原料加工,却没有标注具体国家、分装企业或加工企业;有的只标注总养分,而没有标注其中成分含量;有的产品是复混肥,外包装上却标注为复合肥等。
3)农膜的“三无”现象仍然存在。部分经销商为了迎合农民购买廉价农资的心理,将既没有厂名、厂址、商标,又没有合格证的农膜通过直销入户、送货上门等方式销售给农民,对农业生产安全造成隐患。
4)农药外包装超范围标识的现象比较普遍。例如,有的农药产品登记的防治对象为1种作物或1~2种作物,但标签上却标注多种防治对象。
1.3 农资打假困难重重
1)当前的农资市场十分混乱,产品种类繁多、品种多样,让消费者真假难辨。尤其是一些不法商贩打着“送货上门、服务农民”的旗号,将假冒伪劣农资直销到农民手中。农民则因价格低、销售态度好等因素购买这些产品,为不法商贩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2)基层农资执法队伍因缺乏必要的执法经费、专业技术人员及先进的执法检测手段,使得农资打假难度增大。以种子市场为例,随着打击品种侵权和制售假劣种子专项行动的不断深入,种子真实性检测越来越成为当前种子执法的重点和难点,因辽宁省尚无一家完全可独立承担种子真实性检测的检验机构,只能将样品送到北京进行检测。
1.4 农业综合执法与多头执法并存
近年来,农业部门内部推行综合执法,但对执法主体及其职能、执法范围没有明确规定。原有的种子、农药、肥料等专业执法陆续转变为农业综合执法,大部分县级专业农资管理部门被整合成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从某种意义上讲,农业综合执法使执法机构精简,避免了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现象。但现有人员数量、执法装备和农资质量检测等不能满足当前农资打假的实际需要,常常出现力不从心、监管不到位的情况。另外,工商、质监、公安等部门对农资市场也有“监管查处”的权力,导致农资市场依然存在“多个大盖帽管一个小草帽”的现象。农资市场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2.1 农户打假意识淡薄
相当一部分农民对农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关注度不高,解读法律法规的能力有限,防假打假意识淡薄。例如,有的农民在购买农资时不索要发票,当农业生产因农资问题造成损失而向有关部门投诉时,因没有有效证据而增加维权难度。
2.2 农资市场准入制度不够完善
当前的农资市场准入制度不够完善。例如,现行的《肥料登记管理条例》对肥料经营者并没有规定专业技术条件,使一些非专业经营者借机进入肥料经营市场。另外,现行的法律法规没有强制性规定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产品进入市场前必须进行检验,使得这些农资产品无论优劣都可进入市场。
2.3 农资执法体系不健全
目前,在机构设置方面,大部分地区的农业行政执法实行市支队、县(市、区)大队的两级管理体制;在综合配备方面,人员数量、执法装备与执法工作需要差距很大,远不能保证正常的执法工作。在经费方面,当前执法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虽然“以罚代管”“以罚养队”的现象得到遏制,但经费不足问题却没有解决。在职能划分上,执法主体及其职能划分不够明确、执法范围不够清晰,造成部门交叉管理,相互扯皮,给监管工作带来困难。
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的对策与建议
3.1 健全农资监管体系,建立市场长效监管机制
1)按照法律法规赋予的执法职能,切实划清农业、工商、公安和质监等执法部门的职责范围,加强行政执法部门之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信息交流、案情通报与协作,进而提高农资执法效能与水平。同时,加强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建设,保障农业综合执法顺利进行。
2)进一步强化农资市场整治工作。以种子、农药、肥料等为重点,严厉查处经销假冒伪劣农资违法行为;按照国家对新农资生产、销售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农作物新品种、新农药、新肥料等引进、推广审定(备案)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当前的主推品种和建议零售价,引导农民选对农资,选好农资。
3)强化抽检制度。实行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主要农资产品进行质量抽检,并做到每次检查都要有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农资质量检验报告出来后,及时依法向社会公布结果。
4)深入推进农资监管信息化建设试点,构建涵盖市场准入、执法监管、信用评价、执法服务等内容的农资监管信息化系统,大力提升农资市场执法监管效能和水平。
3.2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增强整体素质和维权意识
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工作,普及有关法律法规和购买农资时的注意事项,以提高农资生产经营者的守法意识和农民的维权意识。宣传培训的主要途径有:对农资从业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开展“放心农资下乡”、“农业科技下乡”等活动;推广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等项目。同时,加大对农资执法队伍的培训。通过邀请专家授课、现场指导等形式,对农资执法队伍特别是基层执法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培训内容涉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农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
3.3 严格规范农资经营主体资格,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
依据《行政许可法》等有关规定,按照“谁发证、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从源头上治理和规范农资经营行为。认真落实农业执法巡查、执法抽检、检打联动、案件协查联动、重点农资企业监控等农资打假工作机制。农业、工商、质监等部门各司其职,全面加强对农资经营主体资格的检查,对合法的经营主体,建立农资经营户台帐,进行动态管理;对不具备农资经营资格条件的,坚决予以取缔;对需要限期整改的农资经营户,在整改到位前,暂时取消其经营资格;对新申请的经营户,要完善前置条件,严把市场准入关,严格依法履行行政许可职责,强化许可后的跟踪核查。严查重处农资违法行为,追根溯源,决不手软。涉嫌犯罪的案件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坚决杜绝“有案不移,以罚代刑”行为。
参考文献
[1] 张丽华,吴建霞,徐文娟.浅谈如东县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的新举措[J].上海农业科技,2014(1):7-8.[2] 储美琴,江涛.泰州市姜堰区农资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7):350-351.[3] 朱德良.创新农资市场监管机制的实践探索[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3(5):77-78.Abstract: The article presents related solutions for solving the constant problems of fake and inferior seeds,pesticide,fertilizer and other agricultural goods based on practical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market in Pulandian area.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achieving effective supervision of agricultural market and safe suppl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Key words: agricultural market; supervision; against fake and inferior goods; enforcement
第四篇:2021年农资市场监管工作总结
2021年农资市场监管工作总结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2021年农资市场监管工作总结
一、加强___领导,精心安排部署。
为确保今年红盾护农各项工作落实到位,__地区对红盾护农工作早安排、早计划,严格落实属地管理、片区管理、层级管理责任制。同时紧紧抓住各县农资公司这一农资销售龙头,严格按照行政许可相关规定,引导并扶持其建立健全农资进千村万户的销售网络,使连锁点、农家店实现全面覆盖,纳入经济户口管理范畴,依法实行“一户一卡一档”等动态(范本)监管。
二、加强宣传培训,营造护农氛围。
采取电视报道、___开展大型宣传活动、办黑板报、编印信息、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印发宣传资料、制作展示板等形式和进村入户、进___、进企业、进学校等方式,利用___、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等场所广泛深入地进行了农资防假知识及依法___知识的宣传活动,全区的宣传覆盖面镇(乡)达___%,进村__%,入户__%,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防假辨假、依法___的能力和意识。
三、加大“示范点”的培育力度,发挥典型带动作用。
在去年建立的__个农资经营示范点的基础上今年新增至__户,不定期开展指导帮扶工作,使其起到示范带头模范作用。
四、切实加强农资经营主体准入监管。
在农资市场经营主体准入关口坚持“一摸、二审、三取缔”,做到防患于未然。“一摸”,就是逐户上门检查,全面摸清和掌握辖区农资经营的具体情况,登记造册,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二审”,就是认真___农资市场主体经营资格。“三取缔”,就是加大市场巡查的力度,取缔无照经营,从源头上遏制扰乱农资市场秩序行为的发生。
五、进一步落实农资市场监管制度。
强化农资经营户内部管理制度,落实“两帐两票一卡一书”及“三联单”制度、信用分类监管制度等“五项制度”。同时为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工作,将“五项制度”和“农资市场监管公示牌”由各县局按地区局统一尺寸、规格、内容的要求制作上墙予以公示,更好的规范农资经营单位的经营行为。六、强化责任意识,加强日常监管
。采取日常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农资市场的日常监管。各县实行两级巡查制,将农资市场巡查督查内容纳入每月巡查计划,作为各类商品市场巡查的重点,全面落实以“六查六看”为主要内容的巡查监管制度。各工商所加大了对农资市场的巡查频率,做到了农资供应旺季每周不少于_次的巡查要求。在监管工作上力争达到“十个百分之百”的管理目标。
七、集中力量,查办大要案件
。通过科所联动、培养线人、明察暗访、“一会两站”___投诉网络、市场巡查、专项检查、层级督查等方式积极查找案源,发现案件线索,积极查办案件。截止_月中旬,共查办各类农资市场违法案件__起,收缴罚没款_.__万元,有力地打击了农资经营市场违法行为,维护了农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范文仅供参考
感谢浏览
第五篇:农资市场监管调研报告
“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事关深化改革的大局。农资商品质量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抓好农资市场监管是工商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红盾护农”行动的重中之重,更是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的职能所在。我局对从去年开始至今,对农资市场监管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县农资市场现状
共有农资经营户217户,其中,按经营品种分:种子经营户51户、化肥经营户63户、农药经营户84户、农膜经营户19户;按经营类别分:企业127户、个体户90户。
二、农村农资市场及监管工作中的问题
1.农资经营行为“乱”。主要是进货渠道乱、价格乱、品种乱、管理乱,无序竞争的现象普遍存在。主要是一些经营户,在农资销售旺季时经销农资,多以杂货店、百货店的形式出现。极少数经营户对食品、服装、化肥、农药等混和经营,未能严格分开,危及食品安全与生命健康,存在着二次污染的可能。
2.农资经营主体“弱”。调查发现,农资市场经营主体有三种类型,一是个体工商户,这是当前农资市场经营的主要力量;二是农技人员自己承包经营,有一定的技术服务水平;三是原供销社解体后,原职工个人经营。多数农资经营主体实力较弱,一旦发生重大责任事故,无赔偿能力。
3、农资经营秩序混乱,准入制度形同虚设。据对我县一些农资销售单位的调查统计,他们中有合法经营资质的经营户占30%左右,有近30%无经营资质,存在大量的“挂靠”、“假集体”现象,经营资质严重不规范。甚至有少数小贩走村串户销售各种农药、种子、肥料等,擅自从事农资产品经营;有的村干部、种田大户或农民专业合作社也以服务农民为借口,组织大批农资直接在田间地头进行摊派销售;还有一些化肥公司通过与政府部门合作在乡镇进行垄断经营;超范围销售情况也存在,一些农村集镇经营其他商品的店面未经许可也在从事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经营。
4.农资经营布局“散”。由于农村存在着自然村落和农村地域广博,无论交通是否便利,农资经营户都会在各个村落中存在。这样农资经营网点星罗棋布,既形不成规模,其布局也不尽合理,又无相关证照。给行政执法监管也带来一定难度。
5.法律法规的滞后,门槛较高,导致农药经营挂靠和无照现象较多。《农药管理条例》第十八条规定:“下列单位可以经营农药:(1)供销合作社的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单位;(2)植物保护站;(3)土壤肥料站;(4)农业、林业技术推广机构;(5)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6)农药生产企业;(7)国务院规定的其他经营单位”。我县乡镇供销社已改制完毕、在乡镇基本上没网点,而农业“三站”基本上是瘫痪状态,农民又需要农药,怎么办?只有个体户才行,而个体户要经营农药要么挂靠、要么无照经营,因此农药经营挂靠和无照现象较为普遍。
三、对农村市场和农资市场监管的建议
1.要严格涉农经营的市场准入。尤其是经营重要农业生产资料的农资、种子、农药、化肥等企业,不仅要审查经营主体资格,建立企业信用档案。把好农资商品的货源进出环节,建立完善农资商品质量保证制度。
2.加强对涉农企业的信用监管。指导和督促农村市场经营者在建立健全“两帐两票、一卡一书”制度基础上推行农资“一单通”。选择一些管理规范的农村市场经营者,建立进销货台帐、进销货发票,农村食品质量信誉卡、农村食品质量责任书,推动诚信经营,不断提高农村市场监管效能。对涉嫌坑农、害农、损农的违法企业,也要进入企业信用体系“黑名单”,对其实施市场禁入,并追究其违法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把损害农民合法权益的事件公布于众,接受社会监督,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3.加强对农药的管理。在农药市场管理中,工商部门负责农药经营的注册登记(即颁发营业执照)、假农药、劣质农药、虚假农药广告的查处,依照《农药管理条例》第五条“国务院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的农药登记和农药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农药监督管理工作。”县农业部门设置有专职农药监督管理机构,农业部门是农药监管的主管部门,工商部门应主动与农业部门加强协调配合,整合执法资源和执法技术,进一步加大对农药市场的监督管理,清除高残留剧毒农药。
4.按照《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对化肥的管理。按照工商总局《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规定,严格执行其规模和资金要求,同时,按国务院“三定”方案的规定,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生产领域的商品质量管理工作,工商部门负责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管理。为了杜绝劣质化肥进入流通领域,从源头上加大管理,要加大抽检力度,彻底杜绝不合格化肥流入市场,确保农业增产增收。
5.严把农村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关,坚决取缔无照经营,加大对超范围经营的查处力度。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坚持先证后照,把好农村食品市场生产经营主体准入关。凡未取得前置审批许可、不符合登记条件的,一律不得核发营业执照,坚决依法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和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行为。
四、我局对农资市场监管的初步探索
(一)制作农资监管公示栏张贴上墙,促进监管公开化。
为优化农户维权诉求方式,促进农资经营户信息公开透明,我局制作了《农资市场主体信息公示栏》,印制采用工商蓝背景、标有红盾徽章,同时含有以下信息,一是按工商总局《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相关要求,将重新整理的县农资市场经营质量监管六项制度,即《农资经营预警制》、《农资商品准入制》、《购假农资预赔制》、《问题农资商品退市制》、《种子留样备查制》和《重要农资商品备案报检制》列入公示栏内容,方便农户了解维权信息和申诉渠道。二是将辖区工商所监管干部的照片、姓名和申诉举报电话,以及农资预警信息向社会主动公开,强化信息公开力度,促使工商干部公平公正执法。三是按《省农资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管实施办法》审定公示农资经营户信用等级信息,引导经营者加强经营自律,提高农户购买农资的甄选能力。四是在公示栏上划定营业执照张贴区域,既公示了主体资格,又解决了《营业执照》办照率、亮照率不高等问题。
(二)首创建立农资经营“电子台帐”,台帐管理电子化。借助网络和电脑的速普及,我局探索在电脑上建立农资电子台帐,这样既节约了纸张,又便于长期保存,还可避免出现纸质农资购销台账毁损或乱扔乱放现象。我们在河边工商所辖区,选定河边供销合作社正西街农药门市部,按照“两账两票、一书一卡”的要求,分农药和种子两个类别,在电脑上建立规范统一的农资购销电子台帐,取代了手工书写的农资购销纸质台账,取得良好成效。现已在全县100多农资经营户建立了电子台帐。
(三)试行农资经营户票证“一单通”,票账管理便利化。在农资监管中,我们发现“两账两票、一书一卡”存在诸多弊端,一是填写单据较多,且存在重复项目,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二是单据多造成经营户和农民保管麻烦,增大投诉难度;三是单据过多纸张使用量较大,致使经营户成本不断增加。因此,农资经营户对建立“两账两票、一书一卡”的热情不高,敷衍、抵触情绪较重,在台账建立和索证索票制度执行等方面成效不甚明显。于是我们创新推行了农资商品“一单通”制度,即将“两账两票、一书一卡”中的农资商品经营者使用的销售票据、农资商品经营承诺书和农资商品质量信誉卡“三合一”,统一粘贴在一张单据上、不再做书式纸质台账,简变为“两账两单”,使索证索票更为便利,经营户更容易接受和使用。并在农资经营“一单通”的进、销货单据封面内页印制了总局《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和《工商所巡查记录表》,既进行法规宣传又留下了监管痕迹;还在进货单据封底印制《农资市场监管工作目标责任书》,强化对农资市场监管慢作为、乱作为和不作为的处罚力度。现已在全县100多农资经营户中推行,受到市局的通报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