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若干意见
(征求意见稿)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直属各单位:
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核心部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确保教育普惠公平,是我县构建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县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与进步的内在必然。为了加快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加快形成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格局
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化、优质化为目标,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区域推进、梯度推进、多样式推进为基本策略,以组建教育发展联合体为基本平台,以优化学校布局、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促进教师合理流动、初中提质行动、规范办学行为为重点,城乡联动,以强带弱,以优扶差,促进城乡学校协同均衡优质发展,推进义务教育整体进步。
2、近期目标。到2013年,全县85%的学校达到省标准化学校标准,生均装备值争取达到全省平均值,城乡教育设施配置基本均衡,城乡教育均衡化系数达到0.8以上,城乡学校小班化率 达到25%以上,生源跨学区流动比例每年递减2个百分点以上,城乡名优教师比达到1:0.5,全县实现义务教育的初步均衡。到2015年,全县学校标准化率达到95%以上,生均装备值达到全省中上水平,城乡学校小班化率达到35%以上,公办学校择校率控制在1%以内,城乡名优教师比达到1:0.7,城乡教育均衡化系数达到0.9以上,全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实现办学条件标准、校园环境优美、办学行为规范、师资力量优化和教育质量上乘,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办学水平差异明显缩小,实现义务教育的基本均衡优质。
二、完善布局,加快建设,努力实现教育设施的标准化现代化
3、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学校布局规划。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教育规划要求和学龄人口的分布状况、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按照“初中向中心镇集中,小学向中心村或乡所在地集中”的要求,进一步规划和完善学校布局,并加快标准化建设。当前,要根据我县城镇化进程和“小县大城”布局规划,做到中小学与城镇化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到”十二五”末,使全县初中学校控制在14所左右、小学控制在45所左右,义务教育学校总数控制在60所左右。
4、加快校网调整步伐。根据校网布局规划,坚持“成熟一所调整一所”的原则,加快布局调整步伐,力争在2013年前基 本完成对小学200人以下、初中3个班规模以下学校的调整工作,初中打破区域限制,实行跨乡镇办学,到”十二五”末,全县山区初中全部并入邻近的平原乡镇。为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要建好平原农村乡镇中心中小学,加快城区校网调整步伐,赤城街道迁建赤城四小和实验小学,完成赤城中学田径场、食堂等辅助设施建设,启动赤城二小和赤城三小资源整合工作。始丰街道完成始丰中学扩建工程。福溪街道启动福溪中小学建设。
5、加快推进标准化学校和运动场地、现代教育装备达标学校建设。按照省标准化学校标准和省现代教育装备标准,分年度分学校制订建设规划,加快标准化学校和现代教育装备达标学校的普及步伐,特别要高度重视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运动场地、教育装备和音体美设施设备的配备。到2012年,全县拥有相应运动场地的学校和现代教育装备达到省二类标准以上的学校占比均达到90%。
6、严格控制学校规模和班级规模。小学、初中规模原则上不超过48个班。要严格控制班额,小学和初中的班额要控制在45人以下,并积极推广班额在35人以下的小班化教育,积极开展个别化教学与辅导,强化师生互动,推进学生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对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城乡学校,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编办等单位关于浙江省贯彻国家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实施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04]22号)“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地区和学校,增编幅度由当地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的规定精神,由县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按《教育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的实施意见》(教人[2002]8号)中的班师比配备标准配备教师。
三、创新模式,多头并进,加快推进城乡和学校间的均衡优质发展
7、组建教育发展联合体。打破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的区域限制,在原6个教研区的基础上,组建由“名校引领、一体发展、捆绑考核”为特色的教育发展联合体。名优学校、城区学校要通过组建教育集团、城乡学校抱团发展、大教研区管理等形式,带动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发展。从2011年开始,优质学校和城区学校要求至少带帮1所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要推动优质学校、城区学校以合并、托管和结对帮扶等方式,参与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的改造。要推进优质学校开展连锁办学,鼓励薄弱学校交由优质学校举办,由优质学校统一管理,统一师资调配,以促进更好、更快发展。在2012年之前完成全覆盖目标,实现“学校统筹管理、资源统筹使用、教学统筹组织、师资统筹培养、教研统筹安排、工作统筹考核”。要制订各种激励措施,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其以更多的精力、更优的资源、更好的形式带动薄弱学校的共同进步。设立义务教育均 衡优质奖,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成绩突出、作出重大贡献的单位予以奖励。
8、全面实施初中学校提质行动。以名优学校、城区学校为龙头,加快推进以强带弱、以城带乡、以优扶差工作。进一步完善初中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源调整力度。对初中校长及各类管理者进行专门培训,用5年时间对初中重要岗位的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轮训一遍。实施初中“3524”工程,即新培养30名县级名教师,5名市级名校长,200名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训400名优秀班主任。
9、全面实施“学校助进计划”。制订“学校助进计划”实施方案,按照“蹲点会诊,限期改造,加大扶持,逐一验收”的要求,组织专家和骨干校长对基础薄弱、质量相对较差或管理不够规范的薄弱学校进行蹲点会诊,帮助学校找出问题所在,提出改造计划。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名优教师要通过建立联络点和责任区的方式,在联络点内带徒授艺,在责任区结对帮扶,引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专业成长。有关部门要加大经费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调整充实校长和师资队伍,以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快改造,使全县在2012年前基本消除薄弱学校。
四、立足培养,强化交流,大力推进师资队伍的整体进步
10、切实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加强和完善校长在岗培训制度,做到每五年对在职校长全面轮训一遍。切实加强骨干校长的培 养,有计划地选送有培养前途的校长到省内外名校培训和挂职锻炼,培养一大批管理水平高、专业能力强、懂教姓教的优秀校长。从2011年开始,县级名校长评选,农村学校指标单列。建立后备校长人才库和培养制度,坚持德才兼备和动态管理的原则,选拔确定后备校长培养人选,以三年为期,对后备校长进行系统的培训和培养。
11、配齐配强农村学校教师。“十二五”期间,小学以完小为单位,初中以校为单位,按农村生源规模和省定农村学校教师配备标准配齐农村学校教师,确保农村学校英语、计算机和音体美等学科专任教师配备到位。针对当前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短缺情况,编制管理部门要大力支持,调整编制专项用于英语、计算机和音体美等学科专任教师的配备。加快农村学校骨干教师的配备,采取各种激励措施,有计划地安排城区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
12、建立农村新教师培养期制度。对每年通过公开考录分配到农村学校的新教师,实行“先落户,后上岗;先培训,后培养”的培养期制度。培养期限为5年,第一年进城镇或教研区龙头学校挂职,期满后经考核合格再回原学校任教。挂职期间,龙头学校安排名优教师指导其专业发展,挂职结束后,结对关系仍保留4年。
13、加强名优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个名师工作总站,下设 6个名师工作室,每个名师工作室由省特级教师领衔,成员由名教师、省市教坛新秀和教学大比武一等奖获得者组成,打造一批领军人物,使之成为我县教育发展的引领者,活动经费由县财政列入年度预算。实施名优教师培养工程,建立学科群,培植一批优势强势学科;开办各类名优教师培训班,吸纳全县各学科骨干教师参与培训研修;成立名优教师联谊会、读书会,增加理论研讨、教艺切磋的频度与效度;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对名师培养对象的个人发展进行实时关注与重点帮扶;建立进修深造机制,有计划选送有潜力、高素质的名师培养对象参加专项进修培训;加大考察交流力度,选派名师培养对象到县内外名校、重点学校挂职锻炼。设立名优教师队伍建设专项基金,促进名优教师队伍建设。
14、发挥名优教师示范、辐射作用。充分发挥各级名优教师的示范作用,在教师中营造成名成家的良好氛围。优化名优教师均衡配置,完善名优教师“县管校用”机制,促进名优教师在全县范围内合理流动。设立名优教师联络点和责任区,实施名优教师“3211”工程,即省市名教师建立3个联络点、县名师建立2个联络点,各类教坛新秀和教学大比武一等奖获得者、学科带头人等优秀教师建立1个联络点,各级名优教师须在联络点内带徒授艺,按规定开设示范课、观摩课或专题讲座,带头开展教育科研与教育工作调研,主持或参与教研课题、撰写教育调研文章。省功勋教师、特级教师、市级名教师要建立责任区,对责任区内的薄弱学校进行结对帮扶。名优教师在全县范围内共引领1000名教师专业成长,形成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
15、建立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制度。加强校长和骨干教师在城乡之间和名优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的交流,实行校长任期制,校长任期5年为一届,校长在同一所学校任职一般不超过两届。从2012年暑假开始,毕业分配录用到老城区学校的教师,任教满6年后,须交流到平原农村学校服务4年,人事关系保留在原学校,服务期满考核优秀的可回原学校任教;毕业分配录用在平原农村学校的教师,服务满6年后,考核优秀的可以参加进城考试或到城区学校挂职4年再回原学校任教;毕业分配录用在山区学校的,实行服务期制度,服务期满5年后,考核优秀的可以参加进城考试或到城区学校挂职4年再到平原农村学校任教。2012年暑期前在岗的专任教师(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仍通过城乡支教和教研区联合体内定向交流的办法实现有序流动。凡1962年9月1日以后出生直接录用在城区中小学的教师,需晋升中小学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必须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的经历(全职支教),方可推荐评审。
五、更新理念,推进改革,切实提高义务教育的整体质量
16、实施“城乡学校共研共行计划”。2012前,全县建立3个“城乡共研共行示范共同体”,以课题研究、改革实验为纽带,以“共研一个课题,同做一个实验”为载体,以一对一的方式,开展城乡学校教育教学共同研究活动,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育人模式,培育学校特色,带动农村学校强化科研意识,提高科研水平,不断拓宽和优化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加强教育科研,设立教育科研奖励基金,支持课题研究上水平、出成果。
17、建立农村学校教学改革实验基地。2012年前,全县建立2个农村教改实验基地,大力推进以学立教,返权于学,问题导向,合作共进,不断探索新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要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为目标,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18、积极推进教育教学评价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学校发展性评价,促进学校自主发展。加强学业评价制度改革,积极推广多元评价和等级评价,进一步完善素质评价机制和学生成长档案袋制度,促进量化评价与定性评价有机结合。不断改革中考和高中招生制度,推进重点高中将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并以初中毕业生数为主要基数确定分配人数。
19、全面实施“一校一品计划”。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强化德育为根本,在“特色立校”的理念下,切实推进学校特色建设,到2015年,在全县建成30所德育、科技、体育、艺术、信息技术、改革创新等特色学校,其中20%的学校成为省级特色学校,努力构建“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办学有 特质”的学校发展格局。
六、科学管理,优化服务,构建强有力的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支撑体系
20、以规范化学校建设为载体,切实提高义务教育的规范化水平。进一步规范课程开设,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课程,特别是规范音体美等素质类课程的开设。切实规范办学行为,着力推进“减负提质”工作。进一步规范招生秩序,坚持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免试、就近、划片”入学原则,公办、民办学校都不得举行与招生相关的考试。进一步规范招生秩序,逐步实行跨学区流动的学生不再享受重点高中指标分配政策。
21、以数字化学校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提高学校现代化水平。在加强常规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和校园网建设的同时,加强数字实验室、数字图书馆和数字教学资源库建设,到2012年,全县校园网、生机比等主要指标达到省平均水平,实现多媒体教室全覆盖。教育部门完善教育局域网,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库、教师网上自学系统、学生网上学习系统、网上教研室和网上教学指导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22、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经费保障机制。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给予投入的意见》(国发[2011]22号)和台州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机制,教师工资、政策性津补贴、住房公积金、公用经 费、校舍建设和维修经费、教学设备设施经费以及医疗保险等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足额安排,并逐步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从2011年秋季开始,把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在省定最低标准的基础上提高100元。从2011年开始,县政府设立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专项基金,每个名师工作室5万/年,名优教师培养基金80万/年,教师培训经费按教师工资总额的3%列入财政预算,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教育投入、基本建设项目安排、教师培训经费优先安排农村学校。
23、切实加强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工作的领导与监督。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教育工作的中心,切实加强领导,建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责任制和激励机制。切实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要强化对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督导工作,完善督学责任区制度,实施学校发展性评价,促进学校自我完善、自主发展,加快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办学品质,逐步形成办学特色。
第二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情况汇报
xx市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情况汇报
近年来,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把教育事业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抓,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基础教育整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1996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2005年又通过省政府的“双高普九”评
估验收。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xx市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仍然不平衡,农村还存在相当数量的薄弱校,城区优质教育资源也十分有限,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和《x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决定》、《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加快建立更具公益性、义务性、均衡性的义务教育体系,确保在2010年前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主要抓好下面四项工作:
一、完善投入保障机制,逐步推进办学条件均衡
目前,xx市义务教育阶段生均教育费和生均公用经费预算安排已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之上,但还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为此,我们将按照xx市的要求,在2008年前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小学达到100元以上,初中达到250元以上,今后还要逐年有所增加。在此基础上,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基金,重点扶持薄弱校改善办学条件,推动农村寄宿制乡镇中心小学和“四有”初中校建设。继续抓好教育布局调整、资源优化工作,根据农村生源逐年减少的情况,继续调整撤并农村中小学校,提高农村中小学办学效益。建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投入长效机制,将危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设立专户管理,确保每年新增危房得到及时改造和修缮;对已经立项的危改工程项目,积极落实资金投入,确保按期完成。同时,进一步加快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争取在2008年年底前,实现xx市提出的中小学多媒体、网络教室的配置目标,扎实推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益。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
根据省政府制定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要求,结合xx市城乡中小学生源和布局情况,统筹城乡教师资源配置。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原则上按班生数比配备,农村边远地区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按班级数比即1:1.5配备教师,以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合理调整城乡中小学教师配置,切实解决部分学校教师不足及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落实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按教职工年工资总额的1.5%-2.5%核拨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确保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健康发展。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继续实行农村边远地区中小学教师补贴制度,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xx乡及xx镇、xx镇的部分学校教师每人每月发给岗位津贴50元,今后随着财力的增强,再逐步提高津贴标准和扩大津贴范围。鼓励和引导新分配的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对到农村任教的毕业生继续实行到岗工作第一年直接享受转正后的工资待遇。积极实施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和骨干教师帮扶工作,切实提高农村学校教学水平。
三、落实扶助机制,保证困难群体子女享受义务教育权力
进一步完善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就学制度,设立中小学贫困学生救助金专户,从城市教育费附加、学杂费、人助金中划出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继续贯彻落实特困学生“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交学杂费政策和残疾学生“三免一补”政策,确保没有一个贫困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完善农民工子女进城就学工作,简化农民工子女入学手续,使农民工子女100%入学。重视做好学习困难学生和厌学学生过细的思想工作,重视做好单亲家庭子女、农村留守子女等特殊家庭子女以及农民工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建立档案登记、结对帮扶和应急救助机制,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业。
四、优化布局结构,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统筹规划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优化职业学校布局结构,提升职业学校服务“三农”的整体水平。积极推进“双证”教育,按照职业岗位要求,加快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实现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认证教育结合。大力推广“订单教育”,通过“校企联办”、“订单培养”、“弹性学制”等有效手段,推动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巩固xx职专作为省级重点职业学校的地位,教师职称职数在省定标准基础上向上浮动30%;积极聘用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和有特殊技能人员到xx职专担任专、兼职教师,其工资由财政按学校教职工的平均工资予以核拨。多渠道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每年市财政从城市教育附加费中抽出不低于20%比例的资金用于实训基地建设、校舍建设、设备添置等。同时,要求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专项用于职工的教育和培训。
这次会议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教育经费投入、教育政策落实、教育机制创新等方面工作的落实到位,促进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第三篇:滁州市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滁州市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皖政„2006‟54号)精神,切实保障全市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公平的义务教育,加快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执行《义务教育法》,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切实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位学生为宗旨,以薄弱学校改造和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为主线,均衡配置经费、设施、设备、教师等办学资源,努力缩小我市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办学水平的差距,最大限度地维护和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公平性,切实保障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享受大体相当的义务教育,深入推进我市义务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到政府工作的整体规划之中,统筹规划义务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统筹规划义务教育与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本着“巩固、发展、调整、提高”的工作方针,对均衡发展提出具体目标、步骤和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政策倾斜,治薄扶弱。坚持“领导班子配备、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改善、教学研究指导”等五个方面的倾斜政策,采取独立改造、合并,加快薄弱学校的改造,扶持弱势群体,尽快解决我市教育不均衡现象。3.注重内涵,办出特色。不仅要关注学校师资水平、办学条件相对均衡问题,更要关注学校的内涵发展,充分调动薄弱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创新管理机制,建设现代学校文化,促进每一所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走内涵发展之路,为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提供条件。
4.全面提高,协调发展。在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将着力点放在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和薄弱学校改造上,还要开发与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带动薄弱学校的发展,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发展水平。
三、目标任务
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同城借读和农村薄弱学校建设问题。均衡配置城区学校教育资源,推进解决城区义务教育择校问题。加快县城初中建设,改造农村薄弱学校,通过整合、新建和改造一些学校,使全市中小学布局基本合理,初步实现义务教育办学设施标准化,努力实现区域内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大体相当,区域内师资配备基本均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四、工作措施
(一)加大经费投入加强管理,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公共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市级财政对农村教育的经费投入,优先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需资金,提高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并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年提高。要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并及时足额拨付。各县区要建立和完善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公共财政体制和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保障长效机制,进一步调整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加强对各项教育经费的统筹,切实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和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各地要切实落实国家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各项政策,关心弱势群体,完善对困难家庭学生及各类弱势群体学生的资助体系,对所有残疾儿童少年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行“两免一补”,积极发展寄宿制学校,高度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义务教育工作。
(二)加大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改造力度。多方筹措资金,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努力缩小城乡间、地区间、学校间的差距,逐步实现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基本均衡。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采取与薄弱学校整合、重组、对口扶持、教育资源共享等方式,促进薄弱学校的改造。全面落实“五优先”政策,即领导班子配备、师资队伍建设、教育经费投入、办学条件改造、教学研究指导等优先保证,按计划完成薄弱学校改造任务。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学校之间教师资源相对均衡。各地要加强薄弱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校长、教师交流制度,统筹教师资源,将教师的管理和使用权从学校上移到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建立教师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和调配机制。以农村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教师轮岗交流、对口支援、送教下乡、开展教研活动、强化教师培训等方式大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水平。努力改善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教师待遇,落实农村中小学教师浮动工资制度,设立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并在职务聘任和表彰奖励中予以政策倾斜,充分调动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举办薄弱学校校长培训班,建立区域内校长挂职交流培养制度。
(四)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扎扎实实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开好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搞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各学科课程标准。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师角色,树立新的课程理念并转为教学行为,研究和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教师新课程的实施能力和水平。
加强学校管理,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要坚持“以人为本、依法办校、德育立校、文化建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的管理理念,以《义务教育法》为依据,规范办学行为管理。鼓励和支持学校努力办出特色,引导学校注重内涵发展,立足本校实际,创办人文教育、科教教育、外语教育、艺术教育、体育教育等特色学校,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水平,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五)大力发展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以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抓手,广泛应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加大教育资源开发和整合力度,促进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共用,缩小校际间教学水平差距,全面提高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六)深化评价改革,促进校际间生源的相对均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和素质教育导向机制,全面评价学生,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录取的依据之一,逐步改变以学业考试分数作为唯一录取依据的方法;建立和完善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七)继续深化招生制度改革,坚持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制度,严禁义务教育公办学校以组织考试或变相考试的方式择优招生,不准以各类竞赛成绩作为招生的依据;取消重点班、重点校,通过控制班级数、班额等手段,有效遏制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之风的蔓延。继续推进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坚持省、市示范高中招生部分指标分解到各初中学校。从严控制择校生,择校生占在校生的比例,每年下降5﹪左右。
(八)深化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以初中为中心校、初中小学一体化建设,支持各地的“一校一区”或“一校多区”办法,积极推进“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倡导初中尽早介入小学教育,积极探索“五四学制”,配齐配全完小教师,实施部分学科教师“走教制”,解决村小教师不配套等问题,加大投入,支持中心小学创造中午就餐条件,鼓励学生早出晚归试行“走读制”。
五、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意义,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要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履行公共教育职能的首要任务来抓,把大力发展义务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本着“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工作方针,认真分析影响辖区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统筹协调机制,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切实履行好政府职责。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等有关单位要进一步明确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所承担的任务和责任,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建立健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体制机制。市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各县区义务教育发展情况进行监督与指导,并负责推进直属学校均衡发展。要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制度,逐步健全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师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监测和分析,并及时通报。教育督导部门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督导评估各地各相关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级财政、人事、规划等相关职能部门要通力协作,共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第四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荐)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李永荣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方法,关系着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但是现阶段义务教育中存在不均衡发展的现象,这对义务教育的发展是十分不利。如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结合自己了解的情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我所在的学校距离县城只有三公里,一部分学生喜欢到县城就读,导致县城学校出现大班额的现象,农村学校的生源不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县城学校相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得到优先发展。县城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的设备、设施等存在着较大差别,客观上造成了学校之间的强弱之分。其次,人为因素造成的。县城学校在缺教师的情况下,采用招考教师的方式,选拔优秀教师。大部分优秀教师通过考调的方式进入县城学校任教,导致了农村地区学校的教师素质低于县城教师素质,县城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的教育教学水平自然有了很大的差距。再次,与受教育者的选择有关,家长与学生有权力去选择学校,这样,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就选择县城学校就读,那些经济条件差的学生就只能在农村学校就读。另外,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时,适龄儿童数量多,各所学校的学生很多。近几年来,由于国民素质的提高,人们“重男轻女”的观念有所改变,自觉履行计划生育职责。适龄儿童和急剧减少,学校面临生源不足的现象,这为学生的流动提供了条件,因为每所学校都在抢生源。这样,学校的强弱明显地表现出来了。实力强的学校学生较多,反之学生较少。这种现象的存在确实影响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是关系着千家万户的良心工程。对个人来讲,它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对整个社会而言,直接影响社会公平正义,能否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认为要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义务 1
教育的均衡发展,来保证教育公平。这就要求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提高认识,推进教育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关注得特别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涉及的是受教育者的权利保障问题。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认识当前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差距,将缩小义务教育的差距列为重要议事日程,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成果的重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其次,合理配置,促进教育公平。要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我认为要搞好以下两点:一要合理配置农村教育资源。在统筹规划、整体布局上合并一些校点,重点建设农村标准学校,真正发挥教育资源最佳效益,使农村学校在资源配置上逐步向城市学校靠拢,逐步推进农村学校城市化。二是实施城市与农村学校结对帮扶。用城市学校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带动农村学校全面进步。近几年来,我县的“支教”和“轮岗”制度初见成效,逐渐形成“城乡联动,资源共享”的教育新格局。
再次,加强培训,提高教育质量。教育资源中最重要的是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一是着力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为他们扎根农村安居乐教提供保障。要适当提高农村教师的岗位津贴,建立和完善农村教师的各项社会保障机制。二是在保证教师数量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加大农村教师的在职培训,全面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水平。
最后,建立机制,确保教育均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差别,形成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认真总结和借鉴其他地方探索的方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
运行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从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总之,农村义务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只有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最终才能实现教育全面均衡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的基础教育发展速度较快,但毋庸置疑,我们的基础教育还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我相信,只要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坚持走教育均衡发展道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第五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素质教育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关问题
(一)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坚持以县为主、分级负责、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的原则,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工作新目标,将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培养好每一个学生,提升好每一位教师的业务素质,加快建立更具公益性、义务性、均衡性的义务教育体系,切实缩小城乡之间、层级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差距,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 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实现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对于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决义务教育深层次矛盾、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提升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及措施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加强省级政府统筹,强化以县为主管理,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制。总体规
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到2012年,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基本均衡,努力为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切实消除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择校和大班额现象。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措施:依法增加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全面落实已出台的义务教育筹资政策,足额核定与配备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改善农村学校教师待遇,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加快薄弱学校硬件建设步伐,加快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好大班额问题,完善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机制,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入学,依法保障特殊教育,建立留守儿童工作责任制,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四)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问题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限制义务教育的高质量区域、高质量学校、高质量学习成绩的学生的发展,而是共同发展。不能“削峰填谷”,而应在“填谷”的同时,鼓励高质量的地区、学校都能有所发展,共同发展。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绝对平均发展,而是缩小差距。有人认为:均衡发展就是绝对平均地配置教育资源、绝对平均地获得学习成绩。实际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教育理想,是一种奋斗目标,是一种基本的工作要求和过程,是要最大程度地
缩小区域、城乡、学校、群体之间的教育差距,并不是要彻底地消灭这种差距。
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千校一面”的划一发展,而是特色发展。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强调的是教育机会的均衡、资源投入的均衡、最低教育质量和最低教育效果的均衡,并不是要抹杀在上述基础上的更有特色、更高质量的教育。4.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而是整体发展。在实践中,有些人认为教育均衡只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但实际上,教育均衡应该是权利、机会、资源、过程、结果等的全面均衡。如果只强调某一方面的均衡而忽视其他方面,势必会造成系统中各要素发挥效益时出现不协调,使整体最理想的效能难以实现。
5.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断续发展、短期发展,而是可持续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由不均衡到基本均衡,再由基本均衡到更高层面的不均衡的过程,是一个辩证发展、阶段交叉、综合连续、动态推进、螺旋上升的历史过程。
6.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同步化的“一刀切”式的发展,而是允许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未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地区分阶段发展,但大家都要发展。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加大投入,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位学生为宗旨,树立学生全面发展、整体发展、科学发展的质量观,实施全
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积极引导教师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因材施教,打造兴趣课堂、愉快课堂、探究课堂、效率课堂。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发展和积极主动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