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制冷系统中的安全装置和安全检查 2(样例5)

时间:2019-05-13 18:55: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氨制冷系统中的安全装置和安全检查 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氨制冷系统中的安全装置和安全检查 2》。

第一篇:氨制冷系统中的安全装置和安全检查 2

氨制冷系统中的安全装置和安全检查 氨制冷系统的安全装置及其作用

氨制冷系统常用的主要安全装置有安全阀、氨压力表、温度计、液位计、紧急泄氨器、压力控制器、压差控制器和安全假盖、氨气探测器及报警装置等。1.1 安全阀

氨制冷设备一般采用弹簧式安全阀,其作用是当制冷系统内压力超过限定值时,阀门自动开启,使氨通过安全阀自动泄放,从而保护设备及人员的安全。安全阀安装在氨压缩机上时,连通吸、排气管,当吸排气压力差达到1.6MPa时自动开启,让排气侧气体通向吸气侧。双级压缩机(缸)上的中压安全阀,当吸排侧压力差达以0.6MPa时也应自动开启。按照规定,氨制冷系统各压力容器上也必须安装与设备相适应的安全阀。冷凝压力下工作的高压容器其安全阀的调定压力为1.85MPa,中、低压设备安全阀的调定压力为1.25MPa。安装在安全阀前的截止阀应处于开启状态,加以铅封。安全阀的泄压管应高出氨压缩机间房檐1m以上;高出冷凝器操作平台3m以上。

目前,在制冷系统的氨泵回路和中间冷却器中,广泛应用的自动旁通阀是弹簧式安全阀的一种特定形式,也起着安全保护作用,即当压力超过调定值时,阀口自动开启,起旁通降压的功能。1.2 监视器

氨压力表、温度计和液位计都是保证氨制冷系统安全运行不可缺少的监视器。系统中每台氨压缩机的吸排气侧、所有压力容器和氨泵、油泵等设备均须装有相应的氨压力表。因氨对铜等金属有腐蚀,所以氨压力表不得用其他压力表代替,必须有制造厂家的合格证和铅封。其量程应大于最大工作压力的1.5倍,小于最大工作压力的3倍,精度不得低于2.5级。温度计设置在氨压缩机的吸排气侧、密封器端、分配站、热氨站的集管上,以便观察和记录系统的运转工况。为随时掌握容器内液面的变化情况,贮氨器、中间冷却器、氨液分离器等设备均应装设液位计。玻璃液位计采用高于最大工作压力的耐压玻璃管,并有金属保护罩、自动闭塞装置,如采用板式玻璃液位计则更好。1.3 紧急泄氨器

氨制冷系统装设紧急泄氨器是为了防止机房发生火灾等意外事故时贮氨容器的爆炸。紧急泄氨器上钻有许多小孔的进口管与高压贮液桶、蒸发器相连接。当情况紧急时,可将氨液进口阀与进水阀打开,在器内让氨液和水混合稀释后,经泄出口排入下水道中,有的地方不允许将氨液排入下水道,需要在园区建设一个储满水的泄氨池,在紧急泄氨时使用。紧急泄氨器不工作时,应定期检查阀门及连接管道,保证畅通。1.4 压力控制器

压力控制器又称压力继电器,是用于氨制冷设备的重要电器开关之一,其工作原理是以波纹管气箱为动力室,接受压力信号后使波纹管气箱产生位移,推动触点的通和断,达到控制保护的目的。压力控制器分高压及低压两部分,可以单独使用,也可组合成一个整体。压力控制器高压波纹管接在氨压缩机排气端的三通阀旁通孔上,当制冷系统排气压力高于正常值时,控制器动作,切断电动机电源。低压波纹管接在氨压缩机吸气端三通阀的旁通孔上,它也会因吸气压力低于正常值时而自动切断电动机电源。压力控制器高压部分调定压力为1.65~1.7MPa,低压部分调定压力为:比最低蒸发温度低5℃时的压力。

1.5 压差控制器

氨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各相对运动部件需要一定压力的润滑油不断地进行润滑和冷却。由于油压过低,部件润滑不良,会造成机器损坏。所以,应该安装压差控制器(压差继电器)对油压进行控制。在氨压缩机上安装压差控制器时,其高低气箱波纹管通过压力接入管分别与油泵出油管和压缩机吸气管连接,它接受润滑油泵排出压力和压缩机吸气压力(曲轴箱压力)两个压力信号的作用。当这两个压力的差值小于最低断路压力0.15MPa时,控制器开关动作使压缩机断电停车。此外,压差控制器还可用作为断水保护及氨泵空转保护的安全保护装置。

1.6 过滤器干燥器

氨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系统是一个要求严格的密闭系统。其内既不允许有空气、水分、金属粉尘,也不允许有任何脏物,否则就可能带来机器损伤或脏堵、冰堵等危害。因此,不仅压缩机进气侧、供油系统要装设过滤器,而且在贮液桶与节流阀之间的输液管道上要加装干燥器和过滤器。1.7 安全假盖紧急按纽

氨压缩机每个汽缸排气部分都装有带缓冲弹簧的安全假盖,当气缸遭受液击或机械物冲击时,可以顶起假盖,防止气缸损坏或气缸盖爆炸。为了预防突发事故,在机房门口或外侧方便的位置须设置切断氨压缩机电源的紧急按钮。此按钮应设专用线路,加明显标志,能停止所有压缩机的运转。若机器控制屏设于总控制间内,每台机器旁要增设按钮开关。1.8 其他安全装置

氨压缩机高压排气管和氨泵出液管上的止回阀,冷凝器与贮液桶之间设有的均压管等也为氨制冷系统常用的安全装置。自动控制的压缩机还装有排气温度过高保护、电机温度过高保护的温度控制器,并装有防中间冷却器和循环贮液桶液位过高的保护装置,一旦情况不正常即可自动停车。1.9 氨气探测器及报警装置

在制冷机房和设备间设置氨气探测器,有氨气泄漏就会报警,工作人员可在最快的时间感到现场及时处理,避免重大安全事故发生。1.10 制冷机房应有足够的人员操作通道并有良好的通风环境,另外需在机房墙体的上方安装事故轴流风机,风量应达到8次/小时的通风量,轴流风机应为防爆型的轴流风机。2 氨制冷系统安全检查内容及要求

对氨制冷统加强日常安全检查、维护和管理,才能保持设备装置良好的技术状态,达到安全高效运行的目的。

氨制冷系统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及要求如下;(1)压缩机内应无敲击声。氨压缩机正常运转时,除进气和排气阀片有规律的上下起落发出的清晰声音外,不应有其他任何非正常的敲击响声。(2)排气压力和吸(排)气温度须正常。氨压缩机高压排气压力不得超过1.5MPa,压比等于或小于8。吸气温度:单级机或双级机低压缸应比蒸发温度高5~15℃,双级机高压缸一般在-5~5℃。排气温度:单级机应在80~150℃,双级机低压缸应在60~90℃,高压缸应在70~120℃。(3)曲轴箱油面位置正确。当为一个视孔时,应持在下视孔2/3到上视孔的1/2范围内。密封器不可渗油。润滑油不应起泡沫,否则要查明原因,及时处理。(4)油压、油温适中。系列化氨压缩机的油压应比曲轴箱内气体压力高0.15~0.3Mpa,其他采用齿轮油泵的低转速压缩机应为0.05~0.15Mpa。因油温过低,粘度过大,油温过高又影响润滑性能,故曲轴箱内的油温一般在45~60℃,不得超过70℃,油泵及油管内温度不低于5℃。(5)压缩机机件温度无异常。轴承温度一般为35~60℃。密封器温度不得超过70℃,压缩机其它磨擦部件温度不得超过机房室温的25~30℃。另外,还要注意的是除了吸气阀部分应结干霜外,缸盖、缸体和曲轴箱都不应结霜。(6)容器内液位符合规定。如高压贮液桶液面应保持在容积的30%~80%之间;中间冷却器液位应控制在指示器高度的50%左右,并高于进气管口150~200mm以上;循环桶液位保持桶高的1/3左右,不宜超过1/2;集油器的贮油量不应超过其容积的70%等。对一般情况下应无氨液的低压贮液桶,若液面达到30%,应进行排液。(7)设备压力、温度的变化,要保证制冷系统有效安全进行。正常情况下,冷凝压力与冷凝温度,蒸发压力与蒸发温度呈对应关系。冷凝压力,温度随冷却水温度及供水情况而定。冷凝温度一般低于40℃,比冷凝器出水温度高3~5℃,冷凝压力最高不得超出1.5MPa,蒸发压力、温度随制冷温度的要求而定,当蒸发为0℃、-15℃、-28℃、-33℃时,相应的蒸发压力分别为0.44MPa、0.24MPa、0.13MPa和0.11MPa。(8)制冷系统所有设备连接管路密封性能良好,无泄氨现象。管路上过滤器不发冷、不结露霜;节流阀进液端无白霜,但阀体下半部及出液端有薄薄一层松软的白霜。(9)各风机及电机运转平稳,冷却水循环系统水泵运转正常,水循环管路及水池无严重漏水处。(10)压力控制器、压差控制器和温度控制器等安全装置技术状态良好,调整适当,在所要求的压力(温度)数值范围内能起自动控制的保护作用。各氨压力表指示正确,指针稳定。(11)对制冷系统使用的安全阀、氨压力表、温度计、保护开关等应按规定定期校验。其中安全阀、氨压力表每年至少送法定部门校验一次(经检验合格后加铅封),确保灵敏可靠,准确无误.氨制冷与氟制冷的比较

氨和氟(针对R22)都是中温制冷剂,在常温下的冷凝压力和单位容积制冷量相差不大,但为提高制冷量,制冷剂在节流以前一般均需要过冷,实验表明,当冷凝温度tk=30℃, 蒸发温度to=-15℃时,每过冷1℃制冷系数R22增加0.85%,而R717为0.46%.氨对人体有毒,氨蒸气无色,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一旦泄漏将污染空气、食品,并刺激人的眼睛、呼吸器官。氨液接触皮肤会引起“冻伤”。如果空气中氨的容积浓度达到0.5~0.6%时,人在其中停留半个小时即可中毒,浓度达到11~14%时即可点燃,当浓度达到16~25%会引起爆炸(系统中氨所分离的游离氢积累到一定的程度,遇空气引起强烈爆炸),江浙和福建等地曾多次发生氨压缩机或制冷系统爆炸事故,导致设备毁坏和人员伤亡的惨重损失。而且,我国已明确规定在人口稠密的场合,不能使用易燃、易爆的有毒制冷剂。

氨在润滑油中的溶解度很小,因此氨制冷剂管道及换热器的表面会积有油膜,影响传热效果。氨液的比重比润滑油小,在贮液器和蒸发器中,油会沉积在下部,需要定期放出。

因氨压力在0公斤时,蒸发压力为-33.4℃,为避免制冷系统在负压下工作,目前氨主要用于蒸发温度在-34.4℃以上的大型或中型制冷系统中。

因此,从安全、方便、卫生等方面考虑,特别是对空调、贮藏、-34℃以下制冷系统氨机不理想。氟里昂是一种常用的高、中、低温制冷剂。它无色,无味,不燃烧,不爆炸,化学性能稳定。基本无毒(我国国家标准GB7778-87综合考虑制冷剂的燃烧性、爆炸性、对人体的直接侵害三个方面的因素,对制冷剂进行安全分类,R22被列为第一安全类,而R717被列为第二安全类),又可适用于高温、中温、和低温制冷机,以适应不同制冷温度的要求,能制取的最低蒸发温度为-120℃

氟里昂能不同程度的溶解润滑油,不易在系统中形成油膜,对传热影响很小。同时,氟里昂制冷机组在设计时还考虑到了工质的替代问题,即在使用新工质时,无须对系统进行改动。(二)制冷系统

氨制冷压缩机本身的特点,蒸发温度低于-28℃时要采用双级压缩,且氨机需提供泵供液系统及复杂的回油机构,致使系统庞大、辅机多、管路复杂,阀门多,施工安装程序复杂,施工周期长。同时会带来故障隐患的增加(江浙和两广等地,氨系统曾发生多起蒸发管道和加氨管道、阀门破裂、脱开等引起跑氨事故,氨阀阀芯脱落,陷入阀体内卡死的事故更是频繁发生)。由于氨具有较大的毒性,机房向外开启的门不允许同向生产性厂房, 氨制冷系统的设备间不宜布置在其它厂房的共同建筑之内。而且氨机运行时噪音大,振动较大,产生的动载荷大,对库体的影响不可忽略。因此必须单独设置机房。且氨系统中阀门均为开启式阀门,制冷剂的微量泄漏是无法避免的。

氟里昂的特性决定了氟系统管路较氨系统简单的多。氟里昂机组的配置已经非常完备,只需简单的接管即能投入运行。且氟机组体积小,占地少,不需单独设机房,大大节省了空间,机组噪音低,所有阀件为全封闭阀件,无工质泄漏等问题。

(三)控制系统

氨系统无法完全实现自动控制。其开、停机及供液调节等工作必须由人工操作完成,需设专业人员对氨机进行24小时管理,且保护装置不完备。

氟系统可实现完全自动控制,无需专人看管。保护装置完备,机组配有电压保护、温度保护、电流保护、压力保护等完备的保护措施,并可实现计算机控制,能量调节范围广。

(四)经济性

☆设备投资比较:对于相同的制冷量、相同的温度范围,不同的制冷机初期投资是不同的。大型工程从设备投资来看,氨制冷系统的整体设备投资比氟里昂低。

氨系统包括的设备较多,主要有压缩机、冷风机、冷凝器、油分离器、高低压贮液桶、中间冷却器、再冷却器、氨液分离器、低压循环桶、紧急泄氨器、放空气器、集油器、氨泵及相应的阀件和旁通阀等。氨对钢铁不起腐蚀作用,但当含有水分时,腐蚀锌、铜、青铜及其铜合金,只有磷青铜不被腐蚀。一般氨系统管路不用铜和铜合金材料而采用无缝钢管,只有连杆衬套、密封环等零件才允许使用高锡磷青铜,无缝钢管比铜管造价要低,但其传热性能要比铜管差。

氟包括的主要设备有压缩机、冷风机、冷凝器、油分离器、气液分离器、集油器、贮液器及相应的阀件等,一般氟系统采用铜管,而且氟系统旁通管少,管路用量要比氨系统的少。总之,从大型项目设备投资来看,氨系统要比氟系统低。

(五)安装施工投资比较:由于氨系统结构复杂,安装施工工程量比较大,因而,工程的安装施工投资也是不可忽略的,显然,氨系统的安装施工投资要比氟系统的大。

氨系统设备较多,管路及旁通阀连接较复杂,因此,安装施工必须有专业人员现场指导,所需人力物力较多,相应的安装施工费用也多。

氟设备比较简单,系统管路、旁通阀件及辅助制冷设备较少,因此安装施工方便。☆安装调试比较

氨系统阀件较多,安装调试较困难,安装调试人员必须对于氨系统相当熟悉,调试中对各阀件进行认真调节,直到系统运行稳定为止。氟系统的安装调试比起氨系统要简单的多,只要对于氟系统比较了解,有一定现场经验的施工人员即可进行系统的调试。

(六)运行费用比较:

1、对于制冷量大,全年运行时间长的制冷装置,显然运行管理费的高低极其重要,甚至比初期投资更加重要。因而,我们应该针对实际工程做出比较全面的考虑,从而选择合适的制冷机。

氨系统由于很难实现自动控制,因而,不能达到最佳运行工况调节,导致制冷效率低,能量损失较多。氟系统可以完全实现自动控制,包括最佳运行工况的调节、蒸发器供液量调节、冷间温度及蒸发温度的调节、自动融霜、冷凝压力自动调节、制冷机自动启停及能量调节、制冷辅助设备的自动控制等,这就使的氟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能量的调节和机组启停的自动化控制管理,这大大提高了制冷效率,同时也使运行费用降低。小的温差对降低库房储藏食品的干耗也是极为有利的。因为小的温差能使库房获得较大的相对湿度,能减缓库房内空气中热质交换程度,从而达到减少储藏食品的干耗。氨制冷系统由于难于实现自动控,库房温度波动幅度较大,容易引起食品干耗;而氟制冷可以实现制冷工况自动调节,库房温度稳定,从而达到减少或避免温差所带来的干耗现象。

当制冷系统负荷不稳定时,因氟系统制冷机组为多机头构成,机组会根据系统负荷自动开停部份压缩机和冷却水泵及冷凝风扇。因此当制冷系统负荷不稳定时,氟系统比氨系统节省电力。在设备运行过程中,随着外界外界负荷大幅度的变化,虽然螺杆式压缩机可以采用滑阀来调节其输气量,调节中气体的压缩功随着输气量的减少而成正比地减少,但作为整台压缩机来说,运转中的机械损耗几乎仍然不变。因此在同一系统中采用多台螺杆式压缩机并联来代替单台机运行,在调节工况时,可以节省功率,特别是在较大输气量的系统中尤为有利,比如在四台主机的并联机组中,当制冷量调节至75%时,主机可以停开一台,这时四台主机组成的并联机组比单台机组节能42%.多台主机并联运行机组不但对工况调节带来好处,同时也带来其它一系列的优点:其一是可以用较少的机型来满足不同输气量的需要,便于制造厂生产,降低成本;其二是使用时可以逐台启动主机,对电网冲击小;其三是运转效率可以提高,当其中某一台主机出现故障时,可以单独维修而系统仍可以维持运转,不影响生产。七)系统无效制冷消耗比较:氨系统设置在常温环境的低温设备较多,主要有中间冷却器、再冷却器、氨液分离器、低压循环桶、集油器、氨泵及相应的阀件和旁通阀、供液、回汽管路;氟系统设置在常温环境的只有回汽管路、分液器,且氟系统为完全蒸发,氨系统为不完全蒸发,同样大小的系统,氨系统管路比氟系统管路通径大4~5倍,分液器容积氨系统比氟系统大50倍以上。

同时由于氨的毒性特性,一旦泄漏时,会危及人身安全或使食品受损,所以氨制冷系统不能采用直接冷却方式,只能采用间接冷却方式,间接冷却方式是冷间的空气不直接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是与冷却设备中的载冷剂进行热交换,然后,带有一定热量的载冷剂再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冷却方式。间接冷却系统常用的冷媒是盐水、水。间接冷却方式的装置较多,费用高;且盐水对金属有腐蚀作用。由于存在二次传热温差,即制冷剂冷却载冷剂,载冷剂再冷却库房内的空气或货物,热交换效率较低,能量损失大。使经济性下降,因此只有在特定情况下,不宜直接使用制冷剂的地方(如盐水制冰、空调系统中)使用。

直接冷却方式是指冷却设备在库房内,制冷剂在冷却设备中直接吸收库内热量而蒸发,从而使库温下降的冷却方式。直接冷却方式的特点是:!制冷剂在蒸发器内直接蒸发吸热,发生相态变化,传热温差只有一次,能量损耗小;"与间接冷却方式比较,系统简单,操作管理方便,投资及运行费用都较低。

☆系统操作维护管理费用比较:不同的制冷机,它们的操作调节和日常维护的方便性也各不相同。显然,应该尽可能选择操作维护方便的制冷装置,以减少操作维护管理的人员和工作量。

氨系统的很多操作管理都必须靠人工实现,因而,现场必须有专业操作人员进行24小时值班,这使得现场的操作维护管理人员和工作量增加,相应的操作维护管理费用也增加。

氟机由于可以实现完全自动化控制,因而,使得现场的操作维护管理人员和工作量减少,可以实现24小时无需专人监控,而机组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同时随着自动控制程度的提高,控制精度提高,制冷的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成本将得到控制并降低。

在制冷装置的设计中,控制方式的选择是一个重要课题。从节能的角度,自动控制的水平越高,制冷装置节能降耗的水平越高。在《冷库冷藏冷冻新技术新工艺实用手册》一书中,国内有关专家在经过实际测试得出结论,与手工操作相比,自动控制的最大节电效果达44%。同时,随着自动控制程度的提高,控制精度提高,制冷的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成本降低。另一方面,自动控制可以明显防止事故发生,保障操作人员人身安全。自动控制使操作调节的劳动强度和工作量大大减少,可以减少操作人员,因此有条件时可以选用较高程度的自动控制方式。

(八)维修费用比较:对于大型工程,设备的维修费用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氨系统阀件及辅助设备较多,易漏点也就增多,这就无疑增加了系统的维修管理费用。氨系统设备的检修周期为一年(更换易损零部件),大修周期一般为三年(对整个设备进行维修)。设备的检修和维修的工作量和时间较长。这样长的维修期,一方面会增加支出,另一方面也可能影响正常的生产。

氟系统压缩机的使用寿命一般为10-15年,无易损件,在使用期间,除日常的维护保养,不需要进行大的维修,这样就节省了大量的维修费和管理费。

(九)运行的可靠性比较:根据制冷对象的不同,对制冷过程的可靠性要求也不同。对于制冷降温过程不允许中断的重要场合,显然应选择可靠性高的制冷机,防止由于维修等原因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氨系统辅助设备较多,管路比较复杂,因而,易损件也多,一旦某个部件出现故障,将会影响整个氨系统的制冷效果,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整个制冷系统的瘫痪。

氟系统比起氨系统要简单的多,易损件也少,因而,氟机并联机组运行可靠,即使某个部件或一台压缩机出现故障,也不会影响到整个制冷系统,其维修期较短。

(十)配属项目投资比较:

配电要求:氨压缩机单机装机功率大,启动电流大,配电要求高;氟压缩机单机装机功率小,启动电流小,配电要求低。制冷机房配置:因氨为剧毒、易燃、易爆工质,氨机房防震等级为10级;氟机房标准无要求,室内室外均可。因氨系统附属设备大且多,设备占地面积比氟机大5~10倍。

从很多实际工程来比较,大型工程从设备投资来看,氨制冷系统的整体设备投资比氟里昂略低。但从附属设施投资及长期使用及维修、管理费用来看,氨制冷系统的投资并不低于氟里昂制冷系统的投资。而中小型工程的投资氨系统则明显高于氟里昂系统

塞式是一种传统的气体压缩方式。利用曲轴连杆机构,把原动机轴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活塞在气缸中往复运动来提高冷媒压力。螺杆式压缩机是一种回转式的容积气体压缩机。利用螺杆回转压缩提高冷媒压力。

活塞式压缩机使用范围较小,一般适用于中小规模的建筑,而且往复式的气体压缩只能通过调整气缸的工作个数进行上、卸载控制,使得在容量控制方面只能做到级别调节(如100%-76%-33%-0%的三级调节)。而且活塞式压缩机容易发生液击而损坏。螺杆式压缩机通常适用于中大规模的建筑,而且通过滑阀调节能进行无级能量控制。大金的单螺杆压缩机可以在12%~100%的宽泛的范围内进行无级容量调节。

活塞往复式的运动由于有吸气、压缩、排气等不同过程,故运动中有相当大的噪音和振动。而单螺杆压缩机内螺杆和门转子处于匀速旋转状态,圆周运动平稳圆滑,几乎没有摩擦,故噪音很低。而在低负荷的情况下机组运行平稳,振动小。活塞式压缩机,金属与金属间的往复运动需要大量油进行润滑和冷却。油泵、油箱和油冷却器等部件使得整个系统变得复杂。而单螺杆压缩机使用了大金独立研制的高性能工程塑料门转子,其良好的气密性和自身润滑性,无需油冷却器和油泵,少量的喷油就能使机器长期稳定的运行。降低了因辅件损坏而造成机组故障的可能性。

第二篇:氨制冷系统中的安全装置和安全检查

氨制冷系统中的安全装置和安全检查

氨制冷系统中的安全装置和安全检查

摘 要:从事氨制冷管理及操作人员掌握制冷系统中安全装置的基本常识,及时检查和排除制冷系统的不安全因素,对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安全生产有其重要的实际意义。关键词:氨制冷 安全装置 要求▲ 1 氨制冷系统的安全装置及其作用

氨制冷系统常用的主要安全装置有安全阀、氨压力表、温度计、液位计、紧急泄氨器、压力控制器、压差控制器和安全假盖等。1.1 安全阀

氨制冷设备一般采用弹簧式安全阀,其作用是当制冷系统内压力超过限定值时,阀门自动开启,使氨通过安全阀自动泄放,从而保护设备及人员的安全。安全阀安装在氨压缩机上时,连通吸、排气管,当吸排气压力差达到1.6MPa时自动开启,让排气侧气体通向吸气侧。双级压缩机(缸)上的中压安全阀,当吸排侧压力差达以0.6MPa时也应自动开启。按照规定,氨制冷系统各压力容器上也必须安装与设备相适应的安全阀。冷凝压力下工作的高压容器其安全阀的调定压力为1.85MPa,中、低压设备安全阀的调定压力为1.25MPa。安装在安全阀前的截止阀应处于开启状态,加以铅封。安全阀的泄压管应高出氨压缩机间房檐1m以上;高出冷凝器操作平台3m以上。氨制冷系统安全阀口径选用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D1为压缩机安全阀口径;0.9为常数;V为压缩机排气量,m3/h。

式中D2为容器安全阀口径;8为常数;D为容器直径,m;L为容器长度,m。

目前,在制冷系统的氨泵回路和中间冷却器中,广泛应用的自动旁通阀是弹簧式安全阀的一种特定形式,也起着安全保护作用,即当压力超过调定值时,阀口自动开启,起旁通降压的功能。1.2 监视器

氨压力表、温度计和液位计都是保证氨制冷系统安全运行不可缺少的监视器。系统中每台氨压缩机的吸排气侧、所有压力容器和氨泵、油泵等设备均须装有相应的氨压力表。因氨对铜等金属有腐蚀,所以氨压力表不得用其他压力表代替,必须有制造厂家的合格证和铅封。其量程应大于最大工作压力的1.5倍,小于最大工作压力的3倍,精度不得低于2.5级。温度计设置在氨压缩机的吸排气侧、密封器端、分配站、热氨站的集管上,以便观察和记录系统的运转工况。为随时掌握容器内液面的变化情况,贮氨器、中间冷却器、氨液分离器等设备均应装设液位计。玻璃液位计采用高于最大工作压力的耐压玻璃管,并有金属保护罩、自动闭塞装置,如采用板式玻璃液位计则更好。1.3 紧急泄氨器

氨制冷系统装设紧急泄氨器是为了防止机房发生火灾等意外事故时贮氨容器的爆炸。紧急泄氨器上钻有许多小孔的进口管与高压贮液桶、蒸发器相连接。当情况紧急时,可将氨液进口阀与进水阀打开,在器内让氨液和水混合稀释后,经泄出口排入下水道中。紧急泄氨器不工作时,应定期检查阀门及连接管道,保证畅通。1.4 压力控制器

压力控制器又称压力继电器,是用于氨制冷设备的重要电器开关之一,其工作原理是以波纹管气箱为动力室,接受压力信号后使波纹管气箱产生位移,推动触点的通和断,达到控制保护的目的。压力控制器分高压及低压两部分,可以单独使用,也可组合成一个整体。压力控制器高压波纹管接在氨压缩机排气端的三通阀旁通孔上,当制冷系统排气压力高于正常值时,控制器动作,切断电动机电源。低压波纹管接在氨压缩机吸气端三通阀的旁通孔上,它也会因吸气压力低于正常值时而自动切断电动机电源。压力控制器高压部分调定压力为1.65~1.7MPa,低压部分调定压力为:比最低蒸发温度低5℃时的压力。1.5 压差控制器

氨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各相对运动部件需要一定压力的润滑油不断地进行润滑和冷却。由于油压过低,部件润滑不良,会造成机器损坏。所以,应该安装压差控制器(压差继电器)对油压进行控制。在氨压缩机上安装压差控制器时,其高低气箱波纹管通过压力接入管分别与油泵出油管和压缩机吸气管连接,它接受润滑油泵排出压力和压缩机吸气压力(曲轴箱压力)两个压力信号的作用。当这两个压力的差值小于最低断路压力0.15MPa时,控制器开关动作使压缩机断电停车。此外,压差控制器还可用作为断水保护及氨泵空转保护的安全保护装置。

1.6 过滤器干燥器

氨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系统是一个要求严格的密闭系统。其内既不允许有空气、水分、金属粉尘,也不允许有任何脏物,否则就可能带来机器损伤或脏堵、冰堵等危害。因此,不仅压缩机进气侧、供油系统要装设过滤器,而且在贮液桶与节流阀之间的输液管道上要加装干燥器和过滤器。

1.7 安全假盖紧急按纽

氨压缩机每个汽缸排气部分都装有带缓冲弹簧的安全假盖,当气缸遭受液击或机械物冲击时,可以顶起假盖,防止气缸损坏或气缸盖爆炸。为了预防突发事故,在机房门口或外侧方便的位置须设置切断氨压缩机电源的紧急按钮。此按钮应设专用线路,加明显标志,能停止所有压缩机的运转。若机器控制屏设于总控制间内,每台机器旁要增设按钮开关。1.8 其他安全装置

氨压缩机高压排气管和氨泵出液管上的止回阀,冷凝器与贮液桶之间设有的均压管等也为氨制冷系统常用的安全装置。自动控制的压缩机还装有排气温度过高保护、电机温度过高保护的温度控制器,并装有防中间冷却器和循环贮液桶液位过高的保护装置,一旦情况不正常即可自动停车。氨制冷系统安全检查内容及要求

对氨制冷统加强日常安全检查、维护和管理,才能保持设备装置良好的技术状态,达到安全高效运行的目的。

氨制冷系统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及要求如下;(1)压缩机内应无敲击声。氨压缩机正常运转时,除进气和排气阀片有规律的上下起落发出的清晰声音外,不应有其他任何非正常的敲击响声。(2)排气压力和吸(排)气温度须正常。氨压缩机高压排气压力不得超过1.5MPa,压比等于或小于8。吸气温度:单级机或双级机低压缸应比蒸发温度高5~15℃,双级机高压缸一般在-5~5℃。排气温度:单级机应在80~150℃,双级机低压缸应在60~90℃,高压缸应在70~120℃。(3)曲轴箱油面位置正确。当为一个视孔时,应持在下视孔2/3到上视孔的1/2范围内。密封器不可渗油。润滑油不应起泡沫,否则要查明原因,及时处理。(4)油压、油温适中。系列化氨压缩机的油压应比曲轴箱内气体压力高0.15~0.3Mpa,其他采用齿轮油泵的低转速压缩机应为0.05~0.15Mpa。因油温过低,粘度过大,油温过高又影响润滑性能,故曲轴箱内的油温一般在45~60℃,不得超过70℃,油泵及油管内温度不低于5℃。(5)压缩机机件温度无异常。轴承温度一般为35~60℃。密封器温度不得超过70℃,压缩机其它磨擦部件温度不得超过机房室温的25~30℃。另外,还要注意的是除了吸气阀部分应结干霜外,缸盖、缸体和曲轴箱都不应结霜。(6)容器内液位符合规定。如高压贮液桶液面应保持在容积的30%~80%之间;中间冷却器液位应控制在指示器高度的50%左右,并高于进气管口150~200mm以上;循环桶液位保持桶高的1/3左右,不宜超过1/2;集油器的贮油量不应超过其容积的70%等。对一般情况下应无氨液的低压贮液桶,若液面达到30%,应进行排液。(7)设备压力、温度的变化,要保证制冷系统有效安全进行。正常情况下,冷凝压力与冷凝温度,蒸发压力与蒸发温度呈对应关系。冷凝压力,温度随冷却水温度及供水情况而定。冷凝温度一般低于40℃,比冷凝器出水温度高3~5℃,冷凝压力最高不得超出1.5MPa,蒸发压力、温度随制冷温度的要求而定,当蒸发为0℃、-15℃、-28℃、-33℃时,相应的蒸发压力分别为0.44MPa、0.24MPa、0.13MPa和0.11MPa。(8)制冷系统所有设备连接管路密封性能良好,无泄氨现象。管路上过滤器不发冷、不结露霜;节流阀进液端无白霜,但阀体下半部及出液端有薄薄一层松软的白霜。(9)各风机及电机运转平稳,冷却水循环系统水泵运转正常,水循环管路及水池无严重漏水处。(10)压力控制器、压差控制器和温度控制器等安全装置技术状态良好,调整适当,在所要求的压力(温度)数值范围内能起自动控制的保护作用。各氨压力表指示正确,指针稳定。(11)对制冷系统使用的安全阀、氨压力表、温度计、保护开关等应按规定定期校验。其中安全阀、氨压力表每年至少送法定部门校验一次(经检验合格后加铅封),确保灵敏可靠,准确无误.

第三篇: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规程

冷藏库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规程

根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为了适应我国冷藏加工工业迅速发展、变化的新情况,切实做好制冷装置安全技术工作,我们组织了有关方面的技术人员,对目前商业系统制冷机器、设备性能和技术装置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参阅了国外有关的标准资料,重新制定了《冷藏库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规程(暂行)》。现将《规程(暂行)》及随文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望及时报告我们。

1960年,商业部食品局制定的《冷藏库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规程》同时终止。

冷藏库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规程(暂行)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确保氨制冷装置的安全运行,保障职工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促进制冷事业的发展,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适用于商业系统冷藏库氨制冷装置的设计、安装、操作、维修和管理。商业系统各有关单位和企业所制定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专业技术标准、技术条件等,应符合本规程的要求,本规程服从于国家的有关规程和标准。

第二章 安全装置

第一节 安全防护

第三条 氨压缩机必须设置高压、中压、低压、油压差等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防护装置一经调整、校验后,应做好记录并铅封。

第四条 氨压缩机水套和冷凝器须设冷却水断水保护装置。蒸发式冷凝器须另增设风机故障保护装置。

第五条 为防止氨压缩机湿冲程,必须在氨液分离器、低压循环器、中间冷却器上设液位指示、控制、报警装置。低压贮液器设液位指示、报警装置。

第六条 在机器间门口或外侧方便的位置,须设置切断氨压缩机电源的事故总开关,此开关应能停止所有氨压缩机的运转。若机器控制屏设于总控制间内,每台机器旁应增设按钮开关。

第七条 机器间和设备间应装有事故排风设备,其风机排风量应不小于8次/小时换气次数的要求。事故排风用的风机按钮开关须设在机器间门口,并应用事故电源供电。

第八条 氨压缩机联轴器或传动皮带、氨泵、油泵、水泵等的转动部位,均需设置安全保护罩。

第九条 禁止闲人进入机器间和设备间。

第十条 设在室外的冷凝器、油分离器等设备,应设有防止非操作人员进入的围墙或栏杆。贮氨器(即高压贮液器)设在室外时,应有遮阳棚。

第十一条 检修氨压缩机、辅助设备、库房内冷风机、蒸发管道、阀门等,必须采用36伏以下电压的照明用具,潮湿地区采用12伏及以下的。

第十二条 机器间外应设有消火栓。机器间应配置氧气呼吸器、防毒衣、橡皮手套、木塞、管夹、柠檬酸等必须的防护用具和抢救药品,并设在便于取得的位置,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确保使用。操作班组的工人,应熟练地掌握氧气呼吸器等的使用和抢救方法。第二节 仪表和阀门

第十三条 每台氨压缩机的吸排气侧、中间冷却器、油分离器、冷凝器、贮氨器、分配站、氨液分离器、低压循环器、排液器、低压贮氨器、氨泵、集油器、充氨站、热氨管道、油泵、滤油装置以及冻结装置等,均须装有相应的氨压力表。

第十四条 氨压力表不得用其他压力表代替,且必须有制造厂的合格证和铅封。氨压力表量程应不小于最大工作压力的1.5倍,不大于最大工作压力的3倍,精度不得低于2.5级。蒸发压力侧应采用能测量真空度的氨压力表。

第十五条 氨压力表每年须经法定的检验部门校正一次,其他仪表应符合有关部门的规定。

第十六条 氨压力表的装设位置应便于操作和观察,须避免冻结及强烈震动。若指示失灵,刻度不清,表盘玻璃破裂,铅封损坏等,均须立即更换。

第十七条 每台氨压缩机、氨泵、水泵、风机,都应单独装设电流表,应有过载保护装置。

第十八条 氨压缩机间应设有电压表,并定时记录电压数值。当电网电压波动接近规定幅度时,要密切注意电流变化、电机温升,防止电机烧毁。

第十九条 经常检查电气设备的完好性。电缆管用不燃的绝缘材料包裹,大功率负荷电缆不得直接与聚苯乙烯或聚氨脂隔热板型建筑物接触。

第二十条 氨压缩机的吸排气侧、密封器端、分配站供液、热氨站的集管上,应设置温度计,以便观察和记录制冷装置的运转工况。

第二十一条 氨压缩机上的高压安全阀在吸排气侧压力差达到16公斤力/厘米时应自动开启;双级压缩机之低压机(缸)上的中压安全阀,当吸排气侧压力差达到6公斤力/厘米时,应能自动开启,以保护氨压缩机。

第二十二条 冷凝器、贮氨器、排液器、低压循环器、低力贮氨器、中间冷却器等设备上均须装有安全阀。当高压设备压力达到18.5公斤力/厘米,中、低压设备压力12.5公斤力/厘米时,安全阀应能自动开启。

第二十三条 制冷系统安全管公称管径应不小于安全阀的公称通径。几个安全阀共用一根安全管时,总管的通径应不小于D32毫米,不大于D57毫米,安全阀泄压管应高出氨压缩机间房檐,不小于1米;高出冷凝器操作平台,不小于3米。

第二十四条 氨压缩机和制冷设备上的安全阀,每年应由法定检验部门校验一次,并铅封。安全阀每开启一次,须重新校正。

第二十五条 在氨压缩机的高压排气管道和氨泵出液管上,应分别装设气、液止回阀,以避免制冷剂倒流。

第二十六条 冷凝器与贮氨器之间应设均压管,运行中均压管应呈开启状态。两台以上贮氨器之间应分别设气体、液体均压管(阀)。

第二十七条 贮氨器、中间冷却器、氨液分离器、低压贮氨器、低压循环器、排液器、集油器等设备,均应装设液面指示器。玻璃液面指示器应采用高于最大工作压力的耐压玻璃管,并具有自动闭塞装置。采用板式玻璃液面指示器则更好。

第二十八条 中间冷却器、蒸发器、氨液分离器、低压贮液器等设备的节流阀禁止用截止阀代替。

第二十九条 在氨泵供液系统中,应设自动旁通阀保护氨泵。中间冷却器亦可采用自动旁通阀。

第三章 安全操作

第一节 氨压缩机的安全操作

第三十条 除出厂说明书的规定外,氨压缩机正常运转的标志为:

(一)系列化氨压缩机的油压应比曲轴箱内气体压力高1.5~3.0公斤力/厘米,其他采用齿轮油泵的低转速压缩机应为0.5~1.5公斤力/厘米。

(二)曲轴箱内的油面,当为一个视孔时,应保持在该视孔的1/3~2/3范围内,一般在1/2处;当为两个视孔时,应保持在下视孔的2/3到上视孔的1/2范围内。油温最高不应超过70℃,最低不得低于5℃。

(三)氨压缩机高压排气压力不得超过15公斤力/厘米,压比等于或小于8。

(四)单级氨压缩机的排气温度为80~150℃,吸气温度比蒸发温度(双级氨压缩机的高压级吸气温度应比中间压力下的饱和温度)高5~15℃。

(五)氨压缩机机体不应有局部非正常的温升现象,轴承温度不应过高,密封器温度不应超过70℃。

(六)氨压缩机在运转中,气缸、曲轴箱内不应有异常声音。

第三十一条 当库房内热负荷突然增加或系统融霜操作频繁时,要防止氨压缩机发生湿冲程。

第三十二条 当机器间温度达到冰点温度时,氨压缩机停止运转后,应将气缸水套和曲轴箱油冷却器内的剩水放出,以防冻裂。

第三十三条 当湿冲程严重而造成停车时,应加大汽缸水套和油冷却器的水量,防止汽缸水套或油冷却器冻裂。为尽快恢复其运转,可在氨压缩机的排空阀上连接橡胶管,延至室外水池内,将机器内积存的氨液通过排空阀放出。必要时可用人工驳动联轴器,加速进程。

第三十四条 将配组双级压缩机调换为单级运行,或将运行中的单级压缩机调换为配组双级运行时,须先停车、调整阀门,然后才能按操作程序重新开车。严禁在运行中调整阀门。

第三十五条 禁止向氨压缩机吸气管道内喷射氨液。

第二节 辅助设备的安全操作

第三十六条 热氨融霜时,进入蒸发器前的压力不得超过8公斤力/厘米,禁止用关小或关闭冷凝器进气阀的方法加快融霜速度,融霜完毕后,应缓慢开启蒸发器的回气阀。

第三十七条 冷风机单独用水冲霜时,严禁将该冷风机在分配站上的回气阀、排液阀全部关闭后闭路淋浇。

第三十八条 卧式冷凝器、组合式冷凝器、再冷却器、水泵以及其他用水冷却的设备,在气温达到冰点温度时,应将停用设备的剩水放出,以防冻裂。

第三十九条 严禁从制冷装置的设备上直接放油。

第四十条 贮氨器内液面不得低于其径向高度的30%,不得高于80%。排液器最高液面不得超过80%。

第四十一条 从制冷系统排放空气和不凝性气体时,须经专门设置的空气分离器放入水中。四重管式空气分离器的供液量以其减压管上结霜呈1米左右为操作适宜。

第四十二条 制冷系统中有可能满液的液体管道和容器,严禁同时将两端阀门关闭,以免阀门或管道炸裂。

第四十三条 制冷装置所用的各种压力容器、设备和辅助设备不应采用非专业厂产品或自行制造。特殊情况下必须采用或自制时,须经劳动部门审核批准,经严格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四十四条 制冷系统的压力容器是有爆炸危险的承压设备,应严格按国家有关规程、规定进行定期外部检查和全面检验。除每次大修后应进行气密性试验外,使用达十五年时,应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包括严格检查缺陷和气压试验。对不符安全使用的压力容器,应予更新。

第四十五条 制冷装置中不经常使用的充氨阀、排污阀和备用阀,平时均应关闭并将手轮拆下。常用阀门启闭时要防止阀体卡住阀芯。

第三节 设备和管道检修的安全操作

第四十六条 严禁在有氨、未抽空、未与大气接通的情况下,焊接管道或设备,拆卸机器或设备的附件、阀门。

第四十七条 检修制冷设备时,须在其电源开关上挂工作牌,检修完毕后,由检修人员亲自取下。

第四十八条 制冷系统安装或大修后,应进行气密性试验。

系统气密性试验的压力值,处于冷凝压力下的部分应为18公斤力/厘米,处于蒸发压力和中间压力下的部分应为12公斤力/厘米。第四节 充氨的安全操作

第四十九条 新建或大修后的制冷系统,必须经过试压、检漏、排污、抽真空、氨试漏后方可充氨。

第五十条 充氨站应设在机器间外面,充氨时严禁用任何方法加热氨瓶。

第五十一条 充氨操作应在值班长的指导下进行,并严格遵守充氨操作规程。

第五十二条 制冷系统中的充氨量和充氨前的氨瓶称重数据均须专门记录。

第五十三条 氨瓶或氨槽车与充氨站的联接,必须采用无缝钢管或耐压30公斤力/厘米以上的橡胶管,与其相接的管头须有防滑沟槽。

第四章 安全规定

第五十四条 为防止损坏库内的蒸发器,货物堆垛要求:距低温库房顶棚0.2米,距高温库房顶棚0.3米,距顶排管下侧0.3米,距顶排管横侧0.2米,距无排管的墙0.2米,距墙排管外侧0.4米,距风道底面0.2米,距冷风机周边1.5米。库内要留有合理的通道。

第五十五条 温度为0℃及0℃以下的库房内,应设置专门的灯光和报警装置。一旦有人困在库内,可发送信号,传送给机器间或值班室人员,及时解救。

第五十六条 制冷设备和管道的涂色(见第669页上端表格)

如几条管道包扎在一起,隔热层外面可涂白色或乳白色,再以被包扎管道的性质,按规定颜色划箭头标明其流向。

库房内的管道可不涂色。

------------------------------------

名 称 | 涂

色 | 名

称 | 涂

------------------------------------

回气管 | 蓝 色

油 管

| 棕 色

排气管 | 红 色

冷凝器、贮 | 银白色

液体管 | 黄 色

氨器

水 管 | 绿 色

氨压缩机及 | 按出厂涂色

盐水管 | 灰 色

辅助设备

截止阀手柄 | 黄 色

各种阀体

| 黑 色

------------------------------------

第五十七条 氨制冷系统中设备的注氨量按下表所示:

------------------------------------

设 备 名 称 |注氨量(%)| 设 备 名 称 |注氨量(%)

------------------------------------ 冷 凝 器

| 15

| 非氨泵强制循环 |

| 供液:

洗涤式油分离器

| 20*

排管

| 50~60 贮 氨 器

| 70

冷风机

70 中间冷却器

| 30*

搁架式排管

50 低压循环器

| 30*

平板蒸发器

50 氨液分离器

| 20

壳管式蒸发器 |

80 氨泵强制循环供液:|

上进下出排管

| 25

上进下出冷风机 | 40~50|

下进上出排管

| 50~60|

下进上出冷风机 | 60~70|

------------------------------------

*设备注氨量按制造厂规定,氨液重度均以0.65公斤/升计算。

第五十八条 制冷系统应采用纯度为99.8%以上的工业用氨作为制冷剂。

第五十九条 检查系统氨泄漏应用化学试纸或专用仪器,禁止用点燃硫烛的方法。

机器间和辅助设备间内严禁用明火取暖。

第六十条 氨压缩机所使用的冷冻油,应符合机器制造厂所提出的要求。一般规定:360转/分的氨压缩机可用国产13号、18号冷冻油,720-960转/分的可用25号冷冻油;1400转/分以上的可用30号、40号冷冻油。

第六十一条 由制冷系统中放出的冷冻油,必须经过严格的再生处理,经化验合乎质量要求后方可使用。

第四篇:冷藏库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规程

商业部关于颁发《冷藏库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

规程(暂行)》的通知

【颁布单位】 商业部

【颁布日期】 19850212

【实施日期】 19850212

【章名】 通知

根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为了适应我国冷藏加工工业迅速发展、变化 的新情况,切实做好制冷装置安全技术工作,我们组织了有关方面的技术 人员,对目前商业系统制冷机器、设备性能和技术装置的状况进行了调查 研究,并参阅了国外有关的标准资料,重新制定了《冷藏库氨制冷装置安 全技术规程(暂行)》。现将《规程(暂行)》及随文发给你们,请认真 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望及时报告我们。

1960年,商业部食品局制定的《冷藏库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规程 》同时终止。

【名称】 冷藏库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规程(暂行)

【题注】(1985年2月12日)

【章名】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确保氨制冷装置的 安全运行,保障职工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促进制冷事业的发展,特制 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适用于商业系统冷藏库氨制冷装置的设计、安装、操 作、维修和管理。商业系统各有关单位和企业所制定的技术规范、操作规 程、专业技术标准、技术条件等,应符合本规程的要求,本规程服从于国 家的有关规程和标准。

【章名】 第二章 安全装置

【章名】 第一节 安全防护

第三条 氨压缩机必须设置高压、中压、低压、油压差等安全防护装 置。安全防护装置一经调整、校验后,应做好记录并铅封。

第四条 氨压缩机水套和冷凝器须设冷却水断水保护装置。蒸发式冷 凝器须另增设风机故障保护装置。

第五条 为防止氨压缩机湿冲程,必须在氨液分离器、低压循环器、中间冷却器上设液位指示、控制、报警装置。低压贮液器设液位指示、报 警装置。

第六条 在机器间门口或外侧方便的位置,须设置切断氨压缩机电源 的事故总开关,此开关应能停止所有氨压缩机的运转。若机器控制屏设于 总控制间内,每台机器旁应增设按钮开关。

第七条 机器间和设备间应装有事故排风设备,其风机排风量应不小 于8次/小时换气次数的要求。事故排风用的风机按钮开关须设在机器间 门口,并应用事故电源供电。

第八条 氨压缩机联轴器或传动皮带、氨泵、油泵、水泵等的转动部 位,均需设置安全保护罩。

第九条 禁止闲人进入机器间和设备间。

第十条 设在室外的冷凝器、油分离器等设备,应设有防止非操作人 员进入的围墙或栏杆。贮氨器(即高压贮液器)设在室外时,应有遮阳棚。

第十一条 检修氨压缩机、辅助设备、库房内冷风机、蒸发管道、阀 门等,必须采用36伏以下电压的照明用具,潮湿地区采用12伏及以下 的。

第十二条 机器间外应设有消火栓。机器间应配置氧气呼吸器、防毒 衣、橡皮手套、木塞、管夹、柠檬酸等必须的防护用具和抢救药品,并设 在便于取得的位置,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确保使用。操作班组的工人,应熟练地掌握氧气呼吸器等的使用和抢救方法。

第二节 仪表和阀门

第十三条 每台氨压缩机的吸排气侧、中间冷却器、油分离器、冷凝 器、贮氨器、分配站、氨液分离器、低压循环器、排液器、低压贮氨器、氨泵、集油器、充氨站、热氨管道、油泵、滤油装置以及冻结装置等,均 须装有相应的氨压力表。

第十四条 氨压力表不得用其他压力表代替,且必须有制造厂的合格 证和铅封。氨压力表量程应不小于最大工作压力的1.5倍,不大于最大 工作压力的3倍,精度不得低于2.5级。蒸发压力侧应采用能测量真空 度的氨压力表。

第十五条 氨压力表每年须经法定的检验部门校正一次,其他仪表应 符合有关部门的规定。

第十六条 氨压力表的装设位置应便于操作和观察,须避免冻结及强 烈震动。若指示失灵,刻度不清,表盘玻璃破裂,铅封损坏等,均须立即 更换。

第十七条 每台氨压缩机、氨泵、水泵、风机,都应单独装设电流表,应有过载保护装置。

第十八条 氨压缩机间应设有电压表,并定时记录电压数值。当电网 电压波动接近规定幅度时,要密切注意电流变化、电机温升,防止电机烧 毁。

第十九条 经常检查电气设备的完好性。电缆管用不燃的绝缘材料包 裹,大功率负荷电缆不得直接与聚苯乙烯或聚氨脂隔热板型建筑物接触。

第二十条 氨压缩机的吸排气侧、密封器端、分配站供液、热氨站的 集管上,应设置温度计,以便观察和记录制冷装置的运转工况。

第二十一条 氨压缩机上的高压安全阀在吸排气侧压力差达到16公 斤力/厘米时应自动开启;双级压缩机之低压机(缸)上的中压安全阀,当吸排气侧压力差达到6公斤力/厘米时,应能自动开启,以保护氨压缩 机。

第二十二条 冷凝器、贮氨器、排液器、低压循环器、低力贮氨器、中间冷却器等设备上均须装有安全阀。当高压设备压力达到18.5公斤 力/厘米,中、低压设备压力12.5公斤力/厘米时,安全阀应能自动 开启。

第二十三条 制冷系统安全管公称管径应不小于安全阀的公称通径。几个安全阀共用一根安全管时,总管的通径应不小于D32毫米,不大于 D57毫米,安全阀泄压管应高出氨压缩机间房檐,不小于1米;高出冷 凝器操作平台,不小于3米。

第二十四条 氨压缩机和制冷设备上的安全阀,每年应由法定检验部 门校验一次,并铅封。安全阀每开启一次,须重新校正。

第二十五条 在氨压缩机的高压排气管道和氨泵出液管上,应分别装 设气、液止回阀,以避免制冷剂倒流。

第二十六条 冷凝器与贮氨器之间应设均压管,运行中均压管应呈开 启状态。两台以上贮氨器之间应分别设气体、液体均压管(阀)。

第二十七条 贮氨器、中间冷却器、氨液分离器、低压贮氨器、低压 循环器、排液器、集油器等设备,均应装设液面指示器。玻璃液面指示器 应采用高于最大工作压力的耐压玻璃管,并具有自动闭塞装置。采用板式 玻璃液面指示器则更好。

第二十八条 中间冷却器、蒸发器、氨液分离器、低压贮液器等设备 的节流阀禁止用截止阀代替。

第二十九条 在氨泵供液系统中,应设自动旁通阀保护氨泵。中间冷 却器亦可采用自动旁通阀。

【章名】 第三章 安全操作

【章名】 第一节 氨压缩机的安全操作

第三十条 除出厂说明书的规定外,氨压缩机正常运转的标志为:

(一)系列化氨压缩机的油压应比曲轴箱内气体压力高1.5~3. 0公斤力/厘米,其他采用齿轮油泵的低转速压缩机应为0.5~1.5 公斤力/厘米。

(二)曲轴箱内的油面,当为一个视孔时,应保持在该视孔的1/3 ~2/3范围内,一般在1/2处;当为两个视孔时,应保持在下视孔的 2/3到上视孔的1/2范围内。油温最高不应超过70℃,最低不得低 于5℃。

(三)氨压缩机高压排气压力不得超过15公斤力/厘米,压比等于 或小于8。

(四)单级氨压缩机的排气温度为80~150℃,吸气温度比蒸发 温度(双级氨压缩机的高压级吸气温度应比中间压力下的饱和温度)高5 ~15℃。

(五)氨压缩机机体不应有局部非正常的温升现象,轴承温度不应过 高,密封器温度不应超过70℃。

(六)氨压缩机在运转中,气缸、曲轴箱内不应有异常声音。

第三十一条 当库房内热负荷突然增加或系统融霜操作频繁时,要防 止氨压缩机发生湿冲程。

第三十二条 当机器间温度达到冰点温度时,氨压缩机停止运转后,应将气缸水套和曲轴箱油冷却器内的剩水放出,以防冻裂。

第三十三条 当湿冲程严重而造成停车时,应加大汽缸水套和油冷却 器的水量,防止汽缸水套或油冷却器冻裂。为尽快恢复其运转,可在氨压 缩机的排空阀上连接橡胶管,延至室外水池内,将机器内积存的氨液通过 排空阀放出。必要时可用人工驳动联轴器,加速进程。

第三十四条 将配组双级压缩机调换为单级运行,或将运行中的单级 压缩机调换为配组双级运行时,须先停车、调整阀门,然后才能按操作程 序重新开车。严禁在运行中调整阀门。

第三十五条 禁止向氨压缩机吸气管道内喷射氨液。

【章名】 第二节 辅助设备的安全操作

第三十六条 热氨融霜时,进入蒸发器前的压力不得超过8公斤力/ 厘米,禁止用关小或关闭冷凝器进气阀的方法加快融霜速度,融霜完毕后,应缓慢开启蒸发器的回气阀。

第三十七条 冷风机单独用水冲霜时,严禁将该冷风机在分配站上的 回气阀、排液阀全部关闭后闭路淋浇。

第三十八条 卧式冷凝器、组合式冷凝器、再冷却器、水泵以及其他 用水冷却的设备,在气温达到冰点温度时,应将停用设备的剩水放出,以 防冻裂。

第三十九条 严禁从制冷装置的设备上直接放油。

第四十条 贮氨器内液面不得低于其径向高度的30%,不得高于8 0%。排液器最高液面不得超过80%。

第四十一条 从制冷系统排放空气和不凝性气体时,须经专门设置的 空气分离器放入水中。四重管式空气分离器的供液量以其减压管上结霜呈 1米左右为操作适宜。

第四十二条 制冷系统中有可能满液的液体管道和容器,严禁同时将 两端阀门关闭,以免阀门或管道炸裂。

第四十三条 制冷装置所用的各种压力容器、设备和辅助设备不应采 用非专业厂产品或自行制造。特殊情况下必须采用或自制时,须经劳动部 门审核批准,经严格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四十四条 制冷系统的压力容器是有爆炸危险的承压设备,应严格 按国家有关规程、规定进行定期外部检查和全面检验。除每次大修后应进 行气密性试验外,使用达十五年时,应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包括严格检查 缺陷和气压试验。对不符安全使用的压力容器,应予更新。

第四十五条 制冷装置中不经常使用的充氨阀、排污阀和备用阀,平时均应关闭并将手轮拆下。常用阀门启闭时要防止阀体卡住阀芯。

【章名】 第三节 设备和管道检修的安全操作

第四十六条 严禁在有氨、未抽空、未与大气接通的情况下,焊接管 道或设备,拆卸机器或设备的附件、阀门。

第四十七条 检修制冷设备时,须在其电源开关上挂工作牌,检修完 毕后,由检修人员亲自取下。

第四十八条 制冷系统安装或大修后,应进行气密性试验。

系统气密性试验的压力值,处于冷凝压力下的部分应为18公斤力/ 厘米,处于蒸发压力和中间压力下的部分应为12公斤力/厘米。

【章名】 第四节 充氨的安全操作

第四十九条 新建或大修后的制冷系统,必须经过试压、检漏、排污、抽真空、氨试漏后方可充氨。

第五十条 充氨站应设在机器间外面,充氨时严禁用任何方法加热氨 瓶。

第五十一条 充氨操作应在值班长的指导下进行,并严格遵守充氨操 作规程。

第五十二条 制冷系统中的充氨量和充氨前的氨瓶称重数据均须专门 记录。

第五十三条 氨瓶或氨槽车与充氨站的联接,必须采用无缝钢管或耐 压30公斤力/厘米以上的橡胶管,与其相接的管头须有防滑沟槽。

【章名】 第四章 安全规定

第五十四条 为防止损坏库内的蒸发器,货物堆垛要求:距低温库房 顶棚0.2米,距高温库房顶棚0.3米,距顶排管下侧0.3米,距顶 排管横侧0.2米,距无排管的墙0.2米,距墙排管外侧0.4米,距 风道底面0.2米,距冷风机周边1.5米。库内要留有合理的通道。

第五十五条 温度为0℃及0℃以下的库房内,应设置专门的灯光和 报警装置。一旦有人困在库内,可发送信号,传送给机器间或值班室人员,及时解救。

第五十六条 制冷设备和管道的涂色(见第669页上端表格)

如几条管道包扎在一起,隔热层外面可涂白色或乳白色,再以被包扎 管道的性质,按规定颜色划箭头标明其流向。

库房内的管道可不涂色。------------------- -------------名 称 | 涂 色 | 名 称 | 涂 色------------------------- -------回气管 | 蓝 色 | 油 管 | 棕 色排 气管 | 红 色 | 冷凝器、贮 | 银白色液体管 | 黄 色 | 氨器 |水 管 | 绿 色 | 氨压缩机及 | 按出厂涂色盐水管 | 灰 色 | 辅助设备 |

| | 截止阀手柄 | 黄 色

| | 各种阀体 | 黑 色---------- ----------------------

第五十七条 氨制冷系统中设备的注氨量按下表所示:------ ----------------------------设 备 名 称 |注氨量(%)| 设 备 名 称 |注氨量(%)---- ------------------------------冷 凝 器 | 15 | 非氨泵强制循环 |

| | 供液: |洗涤式油分离器 | 20 * | 排管 | 50~60贮 氨 器 | 70 | 冷风机 | 70中间冷却器 | 30 * | 搁架式排管 | 50低压循环器 | 30* |平板蒸发器 | 50氨液分离器 | 20 | 壳管式蒸发器 | 80氨泵强制循环供液:| | |上进下出排管 | 25 | |上进下出冷风机 | 40~50| |下 进上出排管 | 50~60| |下进上出冷风机 | 60~70| |------------- ---------------------

*设备注氨量按制造厂规定,氨液重度均以0.65公斤/升计算。

第五十八条 制冷系统应采用纯度为99.8%以上的工业用氨作为 制冷剂。

第五十九条 检查系统氨泄漏应用化学试纸或专用仪器,禁止用点燃硫烛的方法。

机器间和辅助设备间内严禁用明火取暖。

第六十条 氨压缩机所使用的冷冻油,应符合机器制造厂所提出的要 求。一般规定:360转/分的氨压缩机可用国产13号、18号冷冻油,720-960转/分的可用25号冷冻油;1400转/分以上的可 用30号、40号冷冻油。

第六十一条 由制冷系统中放出的冷冻油,必须经过严格的再生处理,经化验合乎质量要求后方可使用。

【章名】 第五章 氨瓶的充装、使用和管理

第六十二条 氨瓶充装前须有专人进行检查,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准 充装:

(一)漆色、字样和所装气体不符,字样不易识别气瓶种类的;

(二)安全附件不全,损坏或不符合规定的;

(三)不能判别装过何种气体或瓶内没有余压的;

(四)超过检查期限的;

(五)钢印标志不全,不能识别的;

(六)瓶体经外观检查有缺陷,不能保证安全使用的。

氨瓶不得用贮氨器或其他容器代替。

第六十三条 氨瓶充装时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氨瓶充装系数不大于0.53公斤/升,严禁超量充装,严格 执行充装重量复验制度,发现充装过量的必须立即作减量处理;

(二)认真填写充装记录,其内容应包括:充装日期,氨瓶编号,实 际充装量,充装者和复验者姓名等;

(三)称重衡器应保持准确,称重衡器的最大称值应为常用值的1. 5~3倍,称重衡器的校验期限不得超过三个月。

第六十四条 氨瓶每三年必须交当地劳动部门指定的检验单位进行技 术检验,检验合格后,由检验单位打上钢印,方可使用。

第六十五条 氨瓶在使用中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敲击、碰撞;

(二)瓶阀冻结时,不得用火烘烤;

(三)不得靠近热源,与明火的距离不得少于10米;

(四)不得用电磁起重机搬运;

(五)夏季要防止日光曝晒;

(六)瓶内气体不能用尽,必须留有剩余压力。

第六十六条 氨瓶运输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旋紧瓶帽、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或撞击;

(二)氨瓶在车上应妥善加以固定,用汽车装运时应横向排列,方向 一致,装车高度不得超过车帮;

(三)夏季要有遮阳设施,防止曝晒;

(四)车上禁止烟火,禁止坐人,车上应备有防氨用具;

(五)严禁与氧气瓶、氯气瓶等及易燃易爆物品同车运输。

第六十七条 储存氨瓶须符合下列规定:

(一)旋紧瓶帽,放置整齐,妥善固定,留有通道,氨瓶卧放应头部 朝向一方,防止滚动,堆放不应超过五层,瓶帽、防震圈等附件必须完整 无缺;

(二)氨瓶严禁与氧气瓶、氯气瓶同室储存,以免引起燃烧、爆炸,并在附近设有抢救和灭火器材;

(三)储存氨瓶的仓库必须在距离厂房25米、距离住宅和公共建筑 物50米以外的地方,仓库内不应有明火或其他取暖设备,氨瓶仓库的建 筑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四)禁止将有氨的氨瓶贮存在机器、设备间内,临时存放在室外的 氨瓶也要远离热源,并防止阳光曝晒。

【章名】 第六章 安全管理

第六十八条 各冷藏企业及各级主管部门,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必须 特别注意氨制冷装置的安全技术,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 和技术培训时,要同时列入安全技术的内容。

第六十九条 各冷藏企业和各级主管部门都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安全 技术机构,或配备安全技术管理人员,从组织上保证落实安全技术工作。

第七十条 各冷藏企业必须建立关于氨制冷装置的设计、安装、调试、维修、更新、事故等技术档案,机械设备应具备产品合格证、并作永久 性保存;制冷装置的车间运行记录至少应保存五年。

第七十一条 对从事氨制冷系统操作的新工人,必须进行安全生产的 入厂教育、车间教育和现场教育。徒工必须在老工人指导下才能进行操作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技术训练,并由地方商业部门会同劳动部门发 给合格证书,无证不准独立操作。企业职工应自觉遵守安全生产制度,不 违章作业并有权阻止他人违章作业,积极参加各项安全生产活动,爱护和 正确使用机器、设备、工具及防护用品。

第七十二条 氨制冷装置发生事故,应按劳动部门的有关规程办理。凡属重大事故,企业必须立即报告当地劳动部门、直接主管部门及其他有 关单位。企业的各级主管部门在接到每一起重大事故报告时,也应立即报 告上级部门。发生事故不准隐瞒、虚报或拖延不报。同时,企业或企业的 主管部门要迅速组织专门调查,做出结论和处理意见。

第五篇:冷藏库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规程

甘肃金大地食品有限公司

冷藏库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规程(暂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确保氨制冷装置的安全运行,保障职工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促进制冷事业的发展,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适用于商业系统冷藏库氨制冷装置的设计、安装、操作、维修和管理。商业系统各有关单位和企业所制定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专业技术标准、技术条件等,应符合本规程的要求,本规程服从于国家的有关规程和标准。

第二章 安全装置

第一节 安全防护

第三条 氨压缩机必须设置高压、中压、低压、油压差等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防护装置一经调整、校验后,应做好记录并铅封。

第四条 氨压缩机水套和冷凝器须设冷却水断水保护装置。蒸发式冷凝器须另增设风机故障保护装置。第五条 为防止氨压缩机湿冲程,必须在氨液分离器、低压循环器、中间冷却器上设液位指示、控制、报警装置。低压贮液器设液位指示、报警装置。

第六条 在机器间门口或外侧方便的位置,须设置切断氨压缩机电源的事故总开关,此开关应能停止所有氨压缩机的运转。若机器控制屏设于总控制间内,每台机器旁应增设按钮开关。

第七条 机器间和设备间应装有事故排风设备,其风机排风量应不小于8次/小时换气次数的要求。事故排风用的风机按钮开关须设在机器间门口,并应用事故电源供电。

第八条 氨压缩机联轴器或传动皮带、氨泵、油泵、水泵等的转动部位,均需设置安全保护罩。

第九条 第十条 禁止闲人进入机器间和设备间。

设在室外的冷凝器、油分离器等设备,应设有防止非操作人

员进入的围墙或栏杆。贮氨器(即高压贮液器)设在室外时,应有遮阳棚。

第十一条 检修氨压缩机、辅助设备、库房内冷风机、蒸发管道、阀门等,必须采用36伏以下电压的照明用具,潮湿地区采用12伏及以下的。

第十二条 机器间外应设有消火栓。机器间应配置氧气呼吸器、防毒衣、橡皮手套、木塞、管夹、柠檬酸等必须的防护用具和抢救药品,并设在便于取得的位置,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确保使用。操作班组的工人,应熟练地掌握氧气呼吸器等的使用和抢救方法。

第二节 仪表和阀门

第十三条 每台氨压缩机的吸排气侧、中间冷却器、油分离器、冷凝器、贮氨器、分配站、氨液分离器、低压循环器、排液器、低压贮氨器、氨泵、集油器、充氨站、热氨管道、油泵、滤油装置以及冻结装置等,均须装有相应的氨压力表。

第十四条 氨压力表不得用其他压力表代替,且必须有制造厂的合格证和铅封。氨压力表量程应不小于最大工作压力的1.5倍,不大于最大工作压力的3倍,精度不得低于2.5级。蒸发压力侧应采用能测量真空度的氨压力表。

第十五条 氨压力表每年须经法定的检验部门校正一次,其他仪表应符合有关部门的规定。

第十六条 氨压力表的装设位置应便于操作和观察,须避免冻结及强烈震动。若指示失灵,刻度不清,表盘玻璃破裂,铅封损坏等,均须立即更换。

第十七条 每台氨压缩机、氨泵、水泵、风机,都应单独装设电流表,应有过载保护装置。

第十八条 氨压缩机间应设有电压表,并定时记录电压数值。当电网电压波动接近规定幅度时,要密切注意电流变化、电机温升,防止电机烧毁。第十九条 经常检查电气设备的完好性。电缆管用不燃的绝缘材料包裹,大功率负荷电缆不得直接与聚苯乙烯或聚氨脂隔热板型建筑物接触。

第二十条 氨压缩机的吸排气侧、密封器端、分配站供液、热氨站的集管上,应设置温度计,以便观察和记录制冷装置的运转工况。

第二十一条 氨压缩机上的高压安全阀在吸排气侧压力差达到16公斤力/厘米时应自动开启;双级压缩机之低压机(缸)上的中压安全阀,当吸排气侧压力差达到6公斤力/厘米时,应能自动开启,以保护氨压缩机。

第二十二条 冷凝器、贮氨器、排液器、低压循环器、低力贮氨器、中间冷却器等设备上均须装有安全阀。当高压设备压力达到18.5公斤力/厘米,中、低压设备压力12.5公斤力/厘米时,安全阀应能自动开启。

第二十三条 制冷系统安全管公称管径应不小于安全阀的公称通径。几个安全阀共用一根安全管时,总管的通径应不小于D32毫米,不大于D57毫米,安全阀泄压管应高出氨压缩机间房檐,不小于1米;高出冷凝器操作平台,不小于3米。

第二十四条 氨压缩机和制冷设备上的安全阀,每年应由法定检验部门校验一次,并铅封。安全阀每开启一次,须重新校正。

第二十五条 在氨压缩机的高压排气管道和氨泵出液管上,应分别装设气、液止回阀,以避免制冷剂倒流。第二十六条 冷凝器与贮氨器之间应设均压管,运行中均压管应呈开启状态。两台以上贮氨器之间应分别设气体、液体均压管(阀)。

第二十七条 贮氨器、中间冷却器、氨液分离器、低压贮氨器、低压循环器、排液器、集油器等设备,均应装设液面指示器。玻璃液面指示器应采用高于最大工作压力的耐压玻璃管,并具有自动闭塞装置。采用板式玻璃液面指示器则更好。

第二十八条 中间冷却器、蒸发器、氨液分离器、低压贮液器等设备的节流阀禁止用截止阀代替。

第二十九条 在氨泵供液系统中,应设自动旁通阀保护氨泵。中间冷却器亦可采用自动旁通阀。

第三章 安全操作

第一节 氨压缩机的安全操作

第三十条 除出厂说明书的规定外,氨压缩机正常运转的标志为:

(一)系列化氨压缩机的油压应比曲轴箱内气体压力高1.5~3.0公斤力/厘米,其他采用齿轮油泵的低转速压缩机应为0.5~1.5公斤力/厘米。

(二)曲轴箱内的油面,当为一个视孔时,应保持在该视孔的1/3~2/3范围内,一般在1/2处;当为两个视孔时,应保持在下视孔的2/3到上视孔的1/2范围内。油温最高不应超过70℃,最低不得低于5℃。

(三)氨压缩机高压排气压力不得超过15公斤力/厘米,压比等于或小于8。

(四)单级氨压缩机的排气温度为80~150℃,吸气温度比蒸发温度(双级氨压缩机的高压级吸气温度应比中间压力下的饱和温度)高5~15℃。

(五)氨压缩机机体不应有局部非正常的温升现象,轴承温度不应过高,密封器温度不应超过70℃。

(六)氨压缩机在运转中,气缸、曲轴箱内不应有异常声音。

第三十一条 当库房内热负荷突然增加或系统融霜操作频繁时,要防止氨压缩机发生湿冲程。

第三十二条 当机器间温度达到冰点温度时,氨压缩机停止运转后,应将气缸水套和曲轴箱油冷却器内的剩水放出,以防冻裂。

第三十三条 当湿冲程严重而造成停车时,应加大汽缸水套和油冷却器的水量,防止汽缸水套或油冷却器冻裂。为尽快恢复其运转,可在氨压缩机的排空阀上连接橡胶管,延至室外水池内,将机器内积存的氨液通过排空阀放出。必要时可用人工驳动联轴器,加速进程。

第三十四条 将配组双级压缩机调换为单级运行,或将运行中的单级压缩机调换为配组双级运行时,须先停车、调整阀门,然后才能按操作程序重新开车。严禁在运行中调整阀门。

第三十五条 禁止向氨压缩机吸气管道内喷射氨液。

第二节 辅助设备的安全操作

第三十六条 热氨融霜时,进入蒸发器前的压力不得超过8公斤力/厘米,禁止用关小或关闭冷凝器进气阀的方法加快融霜速度,融霜完毕后,应缓慢开启蒸发器的回气阀。

第三十七条 冷风机单独用水冲霜时,严禁将该冷风机在分配站上的回气阀、排液阀全部关闭后闭路淋浇。

第三十八条 卧式冷凝器、组合式冷凝器、再冷却器、水泵以及其他用水冷却的设备,在气温达到冰点温度时,应将停用设备的剩水放出,以防冻裂。

第三十九条 第四十条 严禁从制冷装置的设备上直接放油。

贮氨器内液面不得低于其径向高度的30%,不得高于80%。排液器最高液面不得超过80%。

第四十一条 从制冷系统排放空气和不凝性气体时,须经专门设置的空气分离器放入水中。四重管式空气分离器的供液量以其减压管上结霜呈1米左右为操作适宜。

第四十二条 制冷系统中有可能满液的液体管道和容器,严禁同时将两端阀门关闭,以免阀门或管道炸裂。

第四十三条 制冷装置所用的各种压力容器、设备和辅助设备不应采用非专业厂产品或自行制造。特殊情况下必须采用或自制时,须经劳动部门审核批准,经严格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四十四条 制冷系统的压力容器是有爆炸危险的承压设备,应严格按国家有关规程、规定进行定期外部检查和全面检验。除每次大修后应进行气密性试验外,使用达十五年时,应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包括严格检查缺陷和气压试验。对不符安全使用的压力容器,应予更新。

第四十五条 制冷装置中不经常使用的充氨阀、排污阀和备用阀,平时均应关闭并将手轮拆下。常用阀门启闭时要防止阀体卡住阀芯。

第三节 设备和管道检修的安全操作

第四十六条 严禁在有氨、未抽空、未与大气接通的情况下,焊接管道或设备,拆卸机器或设备的附件、阀门。

第四十七条 检修制冷设备时,须在其电源开关上挂工作牌,检修完毕后,由检修人员亲自取下。

第四十八条 制冷系统安装或大修后,应进行气密性试验。

系统气密性试验的压力值,处于冷凝压力下的部分应为18公斤力/厘米,处于蒸发压力和中间压力下的部分应为12公斤力/厘米。

第四节 充氨的安全操作

第四十九条 新建或大修后的制冷系统,必须经过试压、检漏、排污、抽真空、氨试漏后方可充氨。

第五十条 充氨站应设在机器间外面,充氨时严禁用任何方法加热氨瓶。

第五十一条 充氨操作应在值班长的指导下进行,并严格遵守充氨操作规程。第五十二条 制冷系统中的充氨量和充氨前的氨瓶称重数据均须专门记录。

第五十三条 氨瓶或氨槽车与充氨站的联接,必须采用无缝钢管或耐压30公斤力/厘米以上的橡胶管,与其相接的管头须有防滑沟槽。

第四章 安全规定

第五十四条 为防止损坏库内的蒸发器,货物堆垛要求:距低温库房顶棚0.2米,距高温库房顶棚0.3米,距顶排管下侧0.3米,距顶排管横侧0.2米,距无排管的墙0.2米,距墙排管外侧0.4米,距风道底面0.2米,距冷风机周边1.5米。库内要留有合理的通道。

第五十五条 温度为0℃及0℃以下的库房内,应设置专门的灯光和报警装置。一旦有人困在库内,可发送信号,传送给机器间或值班室人员,及时解救。

第五十六条 制冷设备和管道的涂色(见第669页上端表格)

如几条管道包扎在一起,隔热层外面可涂白色或乳白色,再以被包扎管道的性质,按规定颜色划箭头标明其流向。

库房内的管道可不涂色。

------------------------------------

名 称 | 涂

色 | 名

称 | 涂

色------------------------------------

回气管 | 蓝 色

油 管

| 棕 色

排气管 | 红 色

冷凝器、贮 | 银白色

液体管 | 黄 色

氨器

水 管 | 绿 色

氨压缩机及 | 按出厂涂色

盐水管 | 灰 色

辅助设备

截止阀手柄 | 黄 色

各种阀体

| 黑 色------------------------------------

第五十七条 氨制冷系统中设备的注氨量按下表所示:

------------------------------------ 设 备 名 称 |注氨量(%)| 设 备 名 称 |注氨量(%)------------------------------------冷 凝 器

| 15

| 非氨泵强制循环 |

| 供液:

|洗涤式油分离器

| 20*

排管

| 50~60贮 氨 器

| 70

冷风机

70中间冷却器

| 30*

搁架式排管

50低压循环器

| 30*

平板蒸发器

50氨液分离器

| 20

壳管式蒸发器 |

80氨泵强制循环供液:|

| 上进下出排管

| 25

| 上进下出冷风机 | 40~50|

| 下进上出排管

| 50~60|

| 下进上出冷风机 | 60~70|

|------------------------------------

*设备注氨量按制造厂规定,氨液重度均以0.65公斤/升计算。

第五十八条 制冷系统应采用纯度为99.8%以上的工业用氨作为制冷剂。

第五十九条 检查系统氨泄漏应用化学试纸或专用仪器,禁止用点燃硫烛的方法。

机器间和辅助设备间内严禁用明火取暖。

第六十条 氨压缩机所使用的冷冻油,应符合机器制造厂所提出的要求。一般规定:360转/分的氨压缩机可用国产13号、18号冷冻油,720-960转/分的可用25号冷冻油;1400转/分以上的可用30号、40号冷冻油。

第六十一条 由制冷系统中放出的冷冻油,必须经过严格的再生处理,经化验合乎质量要求后方可使用。

第五章 氨瓶的充装、使用和管理

第六十二条 氨瓶充装前须有专人进行检查,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准充装:

(一)漆色、字样和所装气体不符,字样不易识别气瓶种类的;

(二)安全附件不全,损坏或不符合规定的;

(三)不能判别装过何种气体或瓶内没有余压的;

(四)超过检查期限的;

(五)钢印标志不全,不能识别的;

(六)瓶体经外观检查有缺陷,不能保证安全使用的。

氨瓶不得用贮氨器或其他容器代替。

第六十三条 氨瓶充装时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氨瓶充装系数不大于0.53公斤/升,严禁超量充装,严格执行充装重量复验制度,发现充装过量的必须立即作减量处理;

(二)认真填写充装记录,其内容应包括:充装日期,氨瓶编号,实际充装量,充装者和复验者姓名等;

(三)称重衡器应保持准确,称重衡器的最大称值应为常用值的1.5~3倍,称重衡器的校验期限不得超过三个月。

第六十四条 氨瓶每三年必须交当地劳动部门指定的检验单位进行技术检验,检验合格后,由检验单位打上钢印,方可使用。

第六十五条 氨瓶在使用中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敲击、碰撞;

(二)瓶阀冻结时,不得用火烘烤;

(三)不得靠近热源,与明火的距离不得少于10米;

(四)不得用电磁起重机搬运;

(五)夏季要防止日光曝晒;

(六)瓶内气体不能用尽,必须留有剩余压力。

第六十六条 氨瓶运输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旋紧瓶帽、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或撞击;

(二)氨瓶在车上应妥善加以固定,用汽车装运时应横向排列,方向一致,装车高度不得超过车帮;

(三)夏季要有遮阳设施,防止曝晒;

(四)车上禁止烟火,禁止坐人,车上应备有防氨用具;

(五)严禁与氧气瓶、氯气瓶等及易燃易爆物品同车运输。

第六十七条 储存氨瓶须符合下列规定:

(一)旋紧瓶帽,放置整齐,妥善固定,留有通道,氨瓶卧放应头部朝向一方,防止滚动,堆放不应超过五层,瓶帽、防震圈等附件必须完整无缺;

(二)氨瓶严禁与氧气瓶、氯气瓶同室储存,以免引起燃烧、爆炸,并在附近设有抢救和灭火器材;

(三)储存氨瓶的仓库必须在距离厂房25米、距离住宅和公共建筑物50米以外的地方,仓库内不应有明火或其他取暖设备,氨瓶仓库的建筑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四)禁止将有氨的氨瓶贮存在机器、设备间内,临时存放在室外的氨瓶也要远离热源,并防止阳光曝晒。

第六章 安全管理

第六十八条 各冷藏企业及各级主管部门,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必须特别注意氨制冷装置的安全技术,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和技术培训时,要同时列入安全技术的内容。

第六十九条 各冷藏企业和各级主管部门都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安全技术机构,或配备安全技术管理人员,从组织上保证落实安全技术工作。

第七十条 各冷藏企业必须建立关于氨制冷装置的设计、安装、调试、维修、更新、事故等技术档案,机械设备应具备产品合格证、并作永久性保存;制冷装置的车间运行记录至少应保存五年。

第七十一条 对从事氨制冷系统操作的新工人,必须进行安全生产的入厂教育、车间教育和现场教育。徒工必须在老工人指导下才能进行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技术训练,并由地方商业部门会同劳动部门发给合格证书,无证不准独立操作。企业职工应自觉遵守安全生产制度,不违章作业并有权阻止他人违章作业,积极参加各项安全生产活动,爱护和正确使用机器、设备、工具及防护用品。

第七十二条 氨制冷装置发生事故,应按劳动部门的有关规程办理。凡属重大事故,企业必须立即报告当地劳动部门、直接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单位。企业的各级主管部门在接到每一起重大事故报告时,也应立即报告上级部门。发生事故不准隐瞒、虚报或拖延不报。同时,企业或企业的主管部门要迅速组织专门调查,做出结论和处理意见。

甘肃金大地食品有限公司

2010年3月18日

下载氨制冷系统中的安全装置和安全检查 2(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氨制冷系统中的安全装置和安全检查 2(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冷藏库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规程(精选)

    冷藏库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规程 来源:互联网时间:2007年8月23日 11时36分发布评论进入论坛 冷藏库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规程(暂行) 【注】(1985年2月12日)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认......

    冷藏库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规程(5篇)

    冷藏库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规程(暂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确保氨制冷装置的安全运行,保障职工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促进制冷事业的发展,特......

    氨制冷系统实施“压力管道”中一些问题的探讨

    冷库建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各种规范制度建立健全,对其安全性要求越来越严格。一九九六年四月、劳动部颁发了《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的通知,二OOO年国家质量技术......

    浅淡氨制冷系统压力容器检测中的体会(★)

    浅淡氨制冷系统压力容器检测中的体会 江苏省特种设备监督检验研究院泰州分院陆进 化工、食品、制药等行业广为使用的氨制冷装置,这些常见的压力容器有:储氨气(罐),冷凝器、氨液......

    氨制冷装置辅助设备的安全操作

    氨制冷装置辅助设备的安全操作 2011-5-5 来源:中国职业安全网 作者:中国职业安全网 【导读】1、热氨融霜时,进入蒸发器前的压力不得超过0.8Mpa,禁止用关小或关闭冷凝器进气阀的......

    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运行管理措施

    氨制冷装置安全技术运行管理措施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认真贯彻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确保氨制冷装置的安全运行,遏制安全事故发生,保障员工和周边居民的安全和健康。特制定本......

    安全装置管理制度

    安全装置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SBK—Z—12—06 1、目的 建立安全装置的维护、管理制度,确保有效使用 2、范围 适用于安全装置的使用单位 3、责任单位 技术科、设备科、安全消防环......

    汽车安全装置

    汽车安全装置 教学科目:汽车安全装置 教学目的:使学员掌握安全装置种类、功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1.汽车主动安全装置 2.汽车被动安全装置 重点难点:ABS防抱死制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