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物保护工程责任监理师考核规定
文物保护工程责任监理师考核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做好文物保护工程责任监理师考核工作,促进文物保护工程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根据《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和《文物保护工程监理资质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文物保护工程责任监理师考核工作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组织实施。
文物保护工程责任监理师考核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
第二章 考 试
第三条 协会组织编制和定期修订文物保护工程责任监理师考试大纲,并向社会公布。
协会根据考试大纲,建立动态文物保护工程责任监理师考试题库,逐年扩充、调整,考试试题从题库中随机抽取。
第四条 文物保护工程责任监理师考试(以下简称“考试”)包括文物保护法规和行业准则、监理通论、工程实务三个科目:
1、文物保护法规和行业准则是指文物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行业准则等内容。
2、监理通论是指文物保护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工程监理的专业知识,包括规范和标准。
3、工程实务是指按照考试设定的条件,编制或完善文物保 护工程监理方案。工程实务按照从业范围分为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壁画等五类,分别考试。
第五条 协会组织考试,提前三个月公布考试的时间、地点、科目、报名等具体要求。
第六条 报名参加考试的人员应当符合《文物保护工程监理资质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由本人向协会报名,并提交省级文物主管部门认可的培训证书。
第七条 协会对符合条件的报名人员,提前一个月发布准考通知。
第八条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
第九条 应试人员应当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协会发放的准考证。
第十条 应试人员应当自觉遵守考试纪律和考场秩序,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管理。
第十一条 协会在考试结束后两个月内公布考试成绩。第十二条 应试人员可自考试成绩公布后一个月内,向协会申请复核试卷总分。
第十三条 考试各科目的合格成绩有效期为五年,有效期内文物保护法规和行业准则、监理通论、工程实务(五类中至少一类)考试全部合格的人员方可获取文物保护工程责任监理师证书。
第三章 证 书
第十四条 协会在公布考试成绩的同时,公示考试合格人员名单。公示期为十个工作日。
第十五条 公示期间,协会对接获的有关举报线索进行调查核实;对经查实涉及违规违纪的人员,取消其考试合格成绩。
第十六条 公示期满,协会对考试合格人员颁发相应从业范围的文物保护工程责任监理师证书,并将名单向社会公布,同时报国家文物局备案。
第十七条 文物保护工程责任监理师证书由本人保管使用,不得涂改、伪造、转让、出借。
第十八条 协会建立文物保护工程责任监理师人员信息系统,并在协会官方网站上提供查询。
第十九条 文物保护工程责任监理师变更文物保护工程责任监理师证书个人信息的,应当由本人向协会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文件。
协会在收到申请后,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在十五个工作日内变更或换发文物保护工程责任监理师证书,并向社会公布,同时报国家文物局备案。
第二十条 经协会认定具有《文物保护工程监理资质管理办法》(试行)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所规定情形的人员,由协会注销其文物保护工程责任监理师证书,并向社会公布,同时报国 家文物局备案。
经省级文物主管部门认定具有《文物保护工程监理资质管理办法》(试行)第四十一条所规定情形的人员,由协会注销其文物保护工程责任监理师证书,并向社会公布,同时报国家文物局备案。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考试应试人员和工作人员有违纪违规行为的,参照《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2号)及其他相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二条 协会建立文物保护工程责任监理师考试和责任监理师个人信息的档案资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4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建设工程文物保护规定
云南省建设工程文物保护规定
省政府令 第139号
《云南省建设工程文物保护规定》已经2006年7月18日云南省人民政府第4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
省长徐荣凯
二○○六年八月十七日
第一条 为了加强建设工程文物保护工作,维护国家利益和建设单位、考古发掘单位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建设工程文物保护及相关活动,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和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建设工程文物保护,是指在建设工程范围内,进行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以及对不可移动文物实施原址保护、迁移异地保护等活动。
第四条 省文物行政部门负责全省建设工程文物保护工作。
州(市)、县(市、区)文物行政部门在省文物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文物保护工作。
发展改革、国土资源、建设、环保、交通、铁路、民航、水利、电力等主管部门(以下统称履行审批职责的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建设工程文物保护工作。
第五条 申报大型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将编制的项目申请报告或者项目建议书抄报省文物行政部门;省文物行政部门应当向建设单位提供该建设工程预定范围内已知的文物分布和保护情况。
第六条 申报大型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自取得项目选址意见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省文物行政部门提出文物考古调查、勘探申请;省文物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听取建设单位的意见并组织考古发掘单位对该建设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文物考古调查,必要时进行文物考古勘探。
文物考古勘探可以同有关建设工程的前期地质勘查相结合。
建设工程范围内已进行过文物考古调查、勘探的,不再重复进行。
第七条 考古发掘单位应当与建设单位签订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合同,完成合同的时间一般不超过40个工作日。
考古发掘单位应当自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完成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文物考古调查、勘探结果以及需采取的文物保护措施和所需经费预算的书面报告报省文物行政部门。
第八条 省文物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考古发掘单位书面报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论证审核,并向建设单位出具《建设工程文物保护意见书》,同时抄送履行审批职责的主管部门。
《建设工程文物保护意见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文物考古调查、勘探结果;
(二)是否需要进行考古发掘以及采取其他文物保护措施;
(三)对需要进行考古发掘以及采取其他文物保护措施的有关事项的具体要求;
(四)文物保护所需经费。
第九条 建设单位在申请办理大型建设工程立项审批(含核准)手续时,应当向履行立项审批职责的发展改革等主管部门提交《建设工程文物保护意见书》;发展改革等主管部门对未取得《建设工程文物保护意见书》的,应当书面告知建设单位补办建设工程文物保护手续。
履行审批职责的主管部门在办理大型建设工程的相关审批手续时,应当对建设单位执行《建设工程文物保护意见书》的情况予以核实,发现未落实文物保护措施的,应当书面告知建设单位按照《建设工程文物保护意见书》的要求落实文物保护措施。
文物行政部门应当对建设单位执行《建设工程文物保护意见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将监督检查结果通报履行审批职责的主管部门。
第十条 在建设工程范围内,对不可移动文物实施原址保护的,保护措施按照法定程序报县级以上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实施迁移异地保护的,由省文物行政部门提出意见,按照法定程序报上级行政机关批准。
第十一条 建设工程文物保护所需经费由建设单位列入建设工程预算。
第十二条 建设单位未按照本规定取得《建设工程文物保护意见书》而擅自动工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文物保护意见书》的要求动工的,由省文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警告或者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三条 违反本规定,导致文物灭失、损毁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 文物行政部门不依照本规定出具《建设工程文物保护意见书》或者履行审批职责的主管部门对未取得《建设工程文物保护意见书》的建设工程予以办理批准手续的,以及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中小型建设工程范围内确需事先进行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的,由县级以上文物行政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篇:文物保护工程监理工作之我见
文物保护工程监理工作之我见 【摘要】:古建筑是特殊的工程建筑,文物本体保护工程管理繁杂,对工程技术质量控制造成很大难度。监理目的在于在提高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把好工程质量关。本文探讨如何有效控制古建筑工程质量,体现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一般原则和监督管理的必要性。
【关键字】:古建筑工程监理保护
[ abstract ]: the ancient building is a speci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e body of the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on engineering quality control of complex, cause very great difficulty.supervision aims at improving engineering quality under the premise,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to maximize the good engineering quality.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quality control of general principles and the importance of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key words ]: ancient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and protection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文物保护工程施工中引入现代建设工程的监理机制,加强对文物保护工程施工的监督和管理,提高文物保护工程的质量就显得十分必要。笔者在陕西省古建设计研究所将近三年的监理实践探索中,逐步摸索了在文物保护工程监理的特点、难点及工作要点。监理工作是以公正的服务方,出现在建筑业的三元结构中,始终在诚信、守法、科学的基本准则下,坚持公正、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为建设方有力地控制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工期,文物工程在市场机制运作的今天,推行监理制已大势所趋。
文物需要通过维修来加以保护,需要对这些重要的文物“祛病延年”,使它们长期保存下去。面对如此庞大繁重的任务,专门从事文物保护工程的专业人员就显得匮乏,能承担这些任务的单位又偏少,且目前我国专门从事文物保护工程的专业施工队伍几乎没有。现实形成这样一个悖论,由于文物不可再生性与不可替代性的特点决定了文物保护工程的施工要求本应超过现代建设工程的要求。譬如一个大楼如果质量达不到要求,可以炸毁重盖,可一座文物建筑如果修坏,它就永远无法再生。即使按原貌复原也只能是原来文物的一件标本而不是它本身。因此,在对文物维修时,勘测要翔实,设计要周密,施工要精细,要考虑到每一个细节,确保不因维修而破坏文物本体。但是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参与文物保护工程的人员整体素质偏低,除专业的勘测设计人员少、素质亟待提高外,施工队伍更是令人担忧。不夸张地说,承担文物保护的施工队伍除极少数经过严格训练,掌握一定的文物知识和维修原则外,绝大部分是以农民工为主,在某些参加过文物修缮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修修补补的工作。在他们的脑海里缺乏文物的一般常识,不知道文物维修的一般原则。接受的是积德行善的思想,装的是将文物“焕然一新”的意识,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许多文物被修得不伦不类,大大降低了文物的价值,甚至遭受破坏,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文物工程的设计、施工、竣工三阶段的工作内容,都需监理制度来做保障。
1.前期勘测设计需要监理协助把关
文物修缮工程、设计方案是在全面勘测的基础上提出的,不同于现代建筑满足了功能、使用方面的要求就行,文物建筑设计要了解各个时代的建筑特征和不同地域的传统做法,这样才能在修缮、恢复、复建的建筑方案中保持原来的风貌。前期勘测深入,设计才能找足病因,是揭瓦亮椽修缮还是抢险加固,是落架大修还是局部复原,作为监理方,就是要同设计方共同参与前期勘测,了解建筑现存残损状况,建筑原有的结构、形制,对下一步工程实施,设计方案会审,讨论及工程拆卸阶段的实施,为业主提供可行性建议。设计方案不理想,将影响到保护的最终质量,尤其是前期勘测。前期勘测是否充分直接关系到对原构件的补配,同时我们也从中获取历史的信息,每个构件都有时代特征,都反映出历代维修的记录。我们设计时采用哪个时代的特征,这都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文物的原状、原构件。实际工作中,古建筑的修缮设计一般是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进行,对具体的工程做法都是原则性的建议,方案设计注重的是脊、吻等构件的形状、式样,梁架结构的搭牵方式,对一些具体的工艺、做法原则性提到,在市场机制运作的今天,不利于指导施工,不是每个建筑队伍对古建筑的惯用语、惯用做法都清楚。现代建筑在这方面较直观,如一座建筑的护坡是用多少号的水泥砂浆,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工程做法中十分清楚,而古建筑一般是原则性地提到是水泥砌筑护坡。监理制的推行就可以使监理方在前期方案完成之后,把一些具体指导操作的方案、方法通过会审,督促设计方写清楚,完善方案的实施。这些具体的问题是监理方的实施中如何指导、检查、抽查的标准,也是编制监理大纲、各阶段的监理规划的重要依据。
2.施工阶段需要监理控制
工程施工阶段是暴露问题最多的阶段,由于工期持续时间较长,工程控制的动态性较大。无论从工期、质量、投资、安全诸方面,都需要监理方协助业主来完成。对文物建筑工程来讲,施工阶段是工程修缮的关键环节,优化的设计图纸更需要专业的队伍来实施,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质量。古建筑的修缮主要是先拆卸,后补配,再恢复。在拆卸阶段需做好对每个构件的解体,监理人员须督促施工人员做好编号、清理、分类、登记绘图,做好双方会签工作,对拆除的构件,施工方要提出保护方案,监理工程师在认为安全可行的情况下,报业主批准后实施。对建筑的施工过程,我们也需建立一套技术资料,包括施工过程中自检、互检、记录,地基、基础的加固情况,隐蔽工程交接验收情况,拆除构件编号、残损状况,这些资料都需有中介方介入,按照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确保资料的科学性、真实性,这就是监理方独立地开展工作的要求,也是做好每道工序的要求。
3.竣工验收需要监理审核
工程的实施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管理过程,每个环节,每道工序都对投资、工期、质量三项有影响。由于施工环境的改变,工程变更的频繁出现,承包单位之间的挂靠、转包关系,都需要监理方做好公正的管理,翔实地记录好施工日记,整理完整全过程的技术资料,这些对文物修缮工程来讲,对研究其有关的信息、价值,非常必要。不是工程让工人干完就行了,工程的质量、维修的过程要通过资料来表现。现代建筑通过自检、互检、阶段验收等多形式记录整个工程质量控制的过程,我们古建筑更应当引用其来为今
后研究提供基础性的资料,以健全档案内容。同时,通过监理方对修缮中拆卸构件的记录,构件的鉴别,准确地控制工程质量和投入,检验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真正达到保护效果。
文物保护工程分抢险加固,局部修缮、保护性设施、迁移保护、复建等项目。项目监理不是单一的内容,单一的一座建筑的修缮,每一个项目还包括文物本体和文物周围的环境保护。从文物本体来讲又包括建筑及附属的塑像、壁画、彩绘等内容,这就要求对文物保护项目的实施有一定的综合把握能力,避免在工程实施保护中交叉影响,造成损坏。对一个迁建的项目,我们在完成地上建筑的同时,还要完成周边环境的整治,附属设施的建设,包括绿化、硬化、古树移植等多方内容。这些都要求文物工程管理有多方面的知识结构,不仅是对文物修缮程序规则做出指导,文物安全(构件、塑像、防火防雨等)、文物病因分析、修缮依据等方面,监理员都应有基本的了解,以便于指导工作。
如果在文物保护工程中将管理者与实施保护者(包括勘察、设计、施工等)的二元结构模式中引入监理机制,使监理以独立、公正的第三方角色进入文物保护领域,变为管理者、实施方、监理方的三元结构,文物保护工程将会上一个新台阶,大大提高其施工质量。但是作为文物监理是文物保护的一个新的课题,它面临着一系列理论和实践的问题,监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整个体系的基本框架,以及监理与管理者,实施者的关系、责任、权利、义务的界定、监理工作程序等都需要我们认真的讨论、研究、解决。
第四篇:如何落实工程监理责任
监理工程师继续教育论文
如何落实工程监理责任制
姓名:
单位:
一、工程监理部岗位安全责任制度
1、总监理师安全职责:
总监理工程师是项目监理部的安全第一责任者。对工程建设过程的安全和文明施工负全面监督、管理责任。
1.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发令、法规和上级有关规定。按照国家颁布的监理规定及相关文件制定工程建设监理规划,明确监理的安全职责、任务以及各施工阶段的安全工作重点。
1.2、履行监理合同规定的安全职责和权限,对工程建设的安全文明施工进行监督和管理,督促施工承包商履行合同规定的有关安全职责和义务。
1.3、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和管理工作,监督施工承包商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文明施工,对违章行为提出纠正和整改意见。遇有威胁安全的重大问题时,提出“暂停施工”的通知,并督促施工承包商分析、解决问题,争取早日恢复施工。
1.4、组织审查施工承包商的施工技术方案、安全措施、作业指导书,督促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1.5、对施工承包商选择的分承包商进行安全资质审查。1.6、组织并主持安全活动,听取专职安全监理师的汇报,了解安全情况,协调解决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并主持安全大检查,参加项目法人组织的安全大检查。
2.安全专责监理工程师:
2.1、在总监、副总监领导下,负责开展安全监理工作。2.2、负责编写安全工作管理细则。
2.3、负责审核承包商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重点审查安全施工、文明措施。
2.4、监督检查承包商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执行安全生产的有关措施和规定,督促承包商编制安全控制目标和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监督网络,明确安全生产第一安全责任人。2.5、会同建设单位组织召开安全生产例会,整理、分发会议纪要。
2.6、处理施工现场一般安全事故,参加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参加事故的技术鉴定及技术防范措施的审定。
2.7、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安全文明施工大检查,督促整改安全生产隐患。
2.8、负责对本项目监理部的监理人员进行上岗前安全培训,安全日常管理工作。
2.9、负责编写工程安全工作总结。
3、质量专责监理工程师:
3.1、在总监、副总监的领导下,负责开展工程质量监理工作。3.2、向总监理工程师报告工程施工质量情况。3.3、编制工程质量工作计划。
3.4、负责国家现行规范、标准并组织监理人员学习。3.5、负责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收集质量反馈信息。3.6、参与工程一般质量事故、重大质量事故的处理。
4、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员质量安全职责:
4.1、认真贯彻执行安全施工管理规定和上级有关安全工作的指示,做好安全监理工作。
4.2、参加安全检查,对查出的问题,按“三定原则”督促整改。
4.3、监督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文明施工情况,对发现的事故隐患,立即通知整改。
4.4、制止施工现场的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情况,先行停止施工,并立即报告总监批复,发出“暂停施工令”,待整改完善后恢复施工。
4.5、参加施工单位的安全会议和生产调度会,对安全工作计划、措施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总结。4.6、督促施工承包商做好劳动防护用品、用具和重要工器具的定期试验、鉴定工作。
4.7、参加审查施工承包商各工序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中的安全、文明施工措施。开工前,检查施工承包商安全技术交底、安全培训考试、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及现场开工安全施工条件情况,并监督安全措施实施。
4.8、审查施工承包商选用的分包单位的安全施工资质,督促施工承包商对分包商的安全施工、文明施工做好监督检查与指导,严禁以“包”代管。
4.9、做好监理人员的安全思想宣传教育工作,督促监理人员做好自身的安全防范。
4.10、按“四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处理不放过;广大干部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的不放过)原则督促施工承包商做好各类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二、安全监督检查管理制度
1、查思想:主要是查现场监理人员、施工人员工安全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是否真正做到了关心员工的安全健康;现场有无违章指挥;员工是否人人关心安全,在生产过程中是否有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操作。
2、查管理、查制度:主要是查各施工单位班前会、安全学情况;施工单位各项规章制度、规程措施、操作规程及岗位责制等的贯彻、执行情况。安全规程、规定,安全制度,安全措施、安全文件;安全管理网络;安全日常活动(做到有内容,有针对性,有记录);严格执行二票三制(二票:工作命令票、特殊工序命令票;三制:每周一安全活动日制度、安全工作命令票制度、班前讲话制度);奖惩分明,有记录,有整改措施,有台帐;各种工序都应有安全措施。
3、查安全设施、查隐患:主要是查工程质量、文明生产、火工产品及放炮管理工作到位情况;各种机械设备上的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完善、有效;电气设备的防爆、防漏电装置是否符合技术要求等。现场器材保管:施工用材料及机具设备有无损坏、摆放是否整齐安全。
4、基本要求:
4.1、由现场监理部组织不定期的安全查岗活动,由副总监理工程师、现场监理员、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参加。
4.2、安全监督检查按规定标准做到过程细、项目全、无死角,每到一处必须是全面细致地进行检查。
4.3、发现重大事故隐患问题,要坚决停工处理,不消除重大事故隐患不准开工。
4.4、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和隐患,要追根问底分析原因,属于安全施工责任制不落实,人为造成的隐患,必须按建设单位追究责任。
三、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管理制度
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是指由于工程质量不合格或缺陷造成(或引发)经济损失、工期延误或危及人身安全或社会正常秩序的事件。按事故的性质及严重程度可分为一般质量安全事故和重大质量安全事故。
1、一般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处理:
一般工程质量事故发生后,应由施工单位先填报《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单》。监理人员应及时到达事故现场,进行调查取证工作,统计有关技术、经济指标,取得第一手资料,认真分析事故产生原因后,填报《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方案报审表》,上述报告先分别经设计院代表、监理、项目法人审查认可后由施工单位进行处理。处理后填报《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结果报验表》,并经监理部查验认可。
项目监理部总监理工程师及所有有关监理人员都应参加由业主组织的有关工程质量事故的分析会议,并指派专人进行书面汇报,会议形成一致意见后,由总监理工程师指派专人填写相关质量事故报表。
2、重大工程质量安全处理按照国家现行安全事故处理程序执行。
四、工程安全奖惩管理制度
1、对现场各监理部实行质量安全目标管理,对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在实现质量安全目标过程中取得的成绩的监理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对发生事故或隐瞒事故、弄虚作假的现场监理部和责任人予以惩罚,对在工作中因严重失职、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造成事故的给予处罚。
3、对在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和监督工作中,做了显著成绩的现场监理部和个人,给予荣誉和物质奖励。奖励包括:绩效考核加分,通报表扬,现金奖,惩罚包括:绩效考核扣分,通报批评,扣绩效工资,降级使用,辞退。对实现工程质量安全目标的现场监理部,将获得公司组织的先进提名,包括电力行业优秀总监、先进部门、先进个人。
五、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1、应急救援预案编制目的及范围
1.1、编制目的:是通过预先计划和应急措施,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和资源,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其发展,保护现场职工和附近居民的健康与安全,并将事故对环境和财产造成的损失降至最小程度。
1.2、编制范围:凡可能影响工程安全的事故、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都应编制预案。
2.现场监理部负责编制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
主要内容:
2.1、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和国家有关规定,确定重大危险源部位;
2.2、建立应急救援机构和指挥中心,以及相应职责; 2.3、编制危险化学品危险特性及可能导致事故的途径; 2.4、应急救援的资源管理; 2.5、应急救援的程序; 2.6、事故的处置。
第五篇: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
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
广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4号)
广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12年10月30日通过的《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业经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于2013年1月21日批准,现予公布,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
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3年2月1日
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的决定
(2013年1月21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
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审查了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请批准的《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该规定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的地方性法规不抵触,决定予以批准,由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
(2012年10月30日广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 2013年1月21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 为加强文物保护,规范文物管理和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活动。
第三条 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工作。
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本规定,并负责对全市文物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区、县级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辖区内的文物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区、县级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相应的文物保护工作。
规划、财政、国土房管、公安、建设、宗教、民政、农业、工商、环保、水务、交通、林业园林、旅游、城管等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文物保护工作。
第四条 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设立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由同级人民政府及其文物、规划、财政、国土房管、公安、建设、宗教、民政、农业、工商、环保、水务、交通、林业和园林、旅游、城管等行政管理部门的负责人组成。
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审查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安排及使用情况;
(二)审查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文物保护重大政策措施,并督促实施;
(三)协调、指导重大文物违法案件的查处和拆除、迁移、重建文物保护单位等重大事件的处理,解决文物保护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四)督促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其他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履行职责;
(五)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市、区、县级市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同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
第五条 市、区、县级市文物执法机构根据省人民政府依照国务院授权作出的决定,依法查处文物违法行为。
对涉及不可移动文物的违法行为,市、区、县级市文物执法机构应当按照下列职责分工依法查处:
(一)市文物执法机构负责对本市行政区域内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定期巡查,查处涉及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违法行为,负责对区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抽查,并对区、县级市文物执法机构的执法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二)区、县级市文物执法机构负责对本辖区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定期巡查,查处涉及区级、县级文物保护单 位和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违法行为。
区、县级市文物执法机构发现涉及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违法行为的,应当立即报告市文物执法机构。市文物执法机构发现涉及区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违法行为的,应当立即告知相关区、县级市文物执法机构予以查处。
涉及可移动文物的违法行为,由区、县级市文物执法机构负责查处。区、县级市文物执法机构发现涉及二级以上文物的违法行为的,应当立即移送市文物执法机构予以查处。
第六条 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将不可移动文物管理纳入日常工作计划,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
第七条 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根据文物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和财力水平逐步加大经费投入。
第八条 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文物保护专项资金。
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的来源包括:
(一)国家和上级地方政府的专项资金支持;
(二)本级政府安排的专项经费;
(三)文化事业建设费;
(四)其他合法来源的资金。
第九条 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用于下列用途:
(一)需由政府财政承担费用的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发掘;
(二)对国有不可移动文物抢修的资助;
(三)对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修缮、保养的补助;
(四)聘请文物保护监督员;
(五)文物保护的科学技术研究;
(六)对文物保护作出重大贡献的单位或者个人的奖励。
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严格管理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并将该资金的使用情况每年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财政部门制定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施行。
第十条 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可以发起设立文物保护社会基金。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设立文物保护社会基金、向文物保护社会基金进行捐赠,捐赠款物专门用于文物保护。
文物保护社会基金的设立、募集、使用和管理,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文物保护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文物保护专业人才,提高文物保护工作水平。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组建或者加入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市、区、县级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开展文物保护活动给予指导和支持,并定期组织培训。
第十二条 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文物保护的科学技术研究。
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文物保护的科学技术研究规划,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文物保护科学技术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提高文物保护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十三条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规划、国土房管、建设、教育、科技信息化、旅游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应当加强对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
第十四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组织开展文物普查工作。区、县级市人民政府负责对本辖区内的文物资源进行普查,并将普查结果报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文物普查档案,并做好电子档案的数据备份。
第十五条 区、县级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专家对新发现的文物进行认定,对已认定的文物进行登记并公布。
区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由区、县级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并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由区、县级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对其名称、类别、年代、位置、范围等予以登记并公布,作出标志说明,建立记录档案,并报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 文物利用应当坚持合理、适度的原则,在对文物进行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注重文物的科学研究、审美、教育等社会效益,发挥文物的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社会与文物保护的协调发展。
不可移动文物的利用应当与其文物价值、原有的使用功能、内部布局结构相适应。
禁止对文物进行破坏性利用。禁止从事可能危及文物安全的活动。利用不可移动文物的,不得破坏文物历史风貌及周边环境。
第十七条 不可移动文物可以根据其功能、文物价值和场地布局等实际情况用作下列场所:
(一)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纪念场馆;
(二)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等展览场馆;
(三)旅游观光和休闲场所;
(四)宗教活动场所;
(五)其他合法用途。
法律、法规规定利用不可移动文物应当办理有关审批手续的,利用人应当依法办理。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不可移动文物利用申请后的十五个工作日内组织专家对其利用的合理性进行论证。
第十八条 市、区、县级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不可移动文物的利用进行指导和定期检查监督,及时制止损害文物的利用行为,并向社会提供文物利用方面的信息服务。
第十九条 不可移动文物按照下列规定确定保护管理责任人:
(一)不可移动文物为国有的,其使用人为保护管理责任人;
(二)不可移动文物为非国有的,其所有人为保护管理责任人;
(三)不可移动文物所有人不明确、国有不可移动文物无使用人或者使用人不明确的,由所在地的区、县级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指定保护管理责任人。
第二十条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责任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负责不可移动文物的修缮、保养及安全管理;
(二)不得改变不可移动文物原建筑立面、结构体系、色彩色调、基本平面布局和有特色的内部装饰等,保证不可移动文物的完整;
(三)不得损毁、擅自改建、添建或者拆除与不可移动文物相关的建筑物以及其他设施,确需进行改建、添建或者拆除的,应当依法报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四)不得擅自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装饰、装修,确需进行装饰、装修的,应当依法报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五)发现危害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的险情时,立即采取救护措施并向所在地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保护责任。
第二十一条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责任人可以依法合理利用文物,要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文物保护、修缮方面的信息和技术指导。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责任人可以向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修缮、保养补助。
第二十二条 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不同文物的保护需要,制定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控制要求和保护措施,并以书面方式通知文物保护管理责任人。发现文物有损毁危险,文物保护管理责任人未修缮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通知文物保护管理责任人履行修缮义务。
第二十三条 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与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责任人签订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协议。
区、县级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与其辖区内的区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尚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管理责任人签订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协议,并报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市、区、县级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通过提供技术指导、培训和信息等服务和给予修缮、保养补助等方式,鼓励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管理责任人主动与其签订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协议。
第二十四条 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其所有人负责修缮、保养,市、区、县级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给予适当补助。区级、县级非国有文物保护单位或者尚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的修缮、保养补助的申请,所有人可以向文物所在地的区、县级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市级以上非国有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保养补助的申请,所有人可以向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具体补助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并公布实施。
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有损毁危险,其所有人拒不依法履行修缮义务的,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可以进行抢救性修缮,所需费用由所有人承担。
第二十五条 市、区、县级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文物保护的职责分工,会同规划行政管理部门,自文物保护单位公布之日起二年内提出该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并依法定程序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第二十六条 在公布文物保护单位之前,市、区、县级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文物保护的职责分工,会同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划出临时保护范围和临时建设控制地带。
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在公布文物保护单位的同时公布其临时保护范围和临时建设控制地带。
临时保护范围和临时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设工程,依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相关规定进行控制。
在公布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同时,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撤销临时保护范围和临时建设控制地带。
第二十七条 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禁止实施下列行为:
(一)建设易燃、易爆、有腐蚀性以及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工程;
(二)经营易燃、易爆、有腐蚀性以及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项目;
(三)存储易燃、易爆、有腐蚀性以及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物品;
(四)进行其他可能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历史风貌及其环境的活动。
第二十八条 市、县级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本地区历史沿革以及地下文物分布状况,经组织勘查核实后,将地下文物埋藏比较丰富的地区划定为地下文物埋藏区,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核定。
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本规定公布施行后一年内向社会公布本市第一批地下文物埋藏区,并根据文物考古调查、勘探的具体情况,及时公布后续划定的地下文物埋藏区。
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本规定公布施行后及时开展地下文物埋藏区的划定工作。
市、县级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规划行政管理部门确定地下文物埋藏区的保护控制要求。
第二十九条 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在编制城乡规划时,涉及不可移动文物或者地下文物埋藏区的,应当征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二十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
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前,涉及不可移动文物的建设控制地带的,应当书面告知相关建设单位取得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的意见。
第三十条 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规划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编制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
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本市行政区域内已批准的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以及地下文物埋藏区的保护控制要求纳入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文物保护的需要,提出修改、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建议,市、县级市土地和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规划调整程序予以修改、调整。
第三十一条 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在划定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确定保护控制要求和组织编制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时,应当组织专家论证,并听取利益相关人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十二条 在地下文物埋藏区进行工程建设或者在地下文物埋藏区以外进行大型工程建设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发掘:
(一)属于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在出让该地块前,应当进行考古调查、勘探,所需经费在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中安排;
(二)属于划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应当在工程项目建议书或者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考古调查、勘探,所需经费由建设单位承担;
(三)本规定生效之前已经取得土地使用权,但尚未进行考古调查、勘探的,建设单位应当依法申请考古调查、勘探,所需经费由建设单位承担。
未按照前款第(一)项或者第(二)项规定进行考古调查、勘探的,不得出让或者划拨土地。未按照前款第(三)项规定进行考古调查、勘探的,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
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发现文物,需要实施原址保护的,考古调查、勘探费用由市人民政府承担。
国有建设用地出让、划拨前进行考古调查、勘探的工作程序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第三十二条规定的大型建设工程包括下列工程:
(一)在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辖区内进行的建设工程项目,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以上;
(二)在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萝岗区、从化市、增城市辖区内进行的建设工程项目,占地面积三万平方米以上;
(三)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或者扩建道路、桥梁、高速路、地铁、管网等重大线形工程。
突发性的抢险工程,负责建设、施工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尽可能避开地下文物埋藏区。因特殊情况不能避开的,应当在施工前告知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发现文物的,应当配合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抢救性保护。
第三十四条 在房屋拆迁、旧城改造、工程建设和生产等过程中,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发现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壁画以及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文物的,应当立即报告当地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设、施工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立即停止施工并保护现场。所在地的区、县级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派员赶到现场,并于七日内提出处理意见。
在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现场。经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确认需要保留的不可移动文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毁或者改变文物原状。
第三十五条 经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出重要文物的区域,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会同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划定临时禁止建设区。
在依法批准的工程建设中有重大考古发现、需要实施原址保护的,市或者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收回该地块的土地使用权,另行置换土地或者退还土地出让金。实施原址保护给建设单位造成损失的,市或者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合理补偿。具体补偿范围和标准,由市人民政府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六条 因特殊情况无法实施原址保护,经批准同意迁移或者拆除的不可移动文物,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好详细记录、测绘、登记、拍照、摄像等工作,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资料交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整理存档;区、县级市文物保护单位及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资料交区、县级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整理存档。
拆除的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中有价值的实物材料,属于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交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文物收藏单位保存;属于区、县级市文物保护单位或者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交区、县级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文物收藏单位保存。
经批准迁移的不可移动文物,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政府批准的整体迁移或者拆卸迁移的要求原状修复。
修复、迁移以及拆除不可移动文物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负责。
第三十七条 市、区、县级市文物执法机构应当建立文物行政执法责任制,并利用文物保护单位视频监控网络、卫星遥感监测系统等措施加强对不可移动文物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制止破坏文物的违法行为。
第三十八条 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通过政府信息共享系统向规划、建设、国土房管、公安、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门提供不可移动文物的名单及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等相关信息,向规划、建设、水务、交通、国土房管等行政管理部门提供文物考古调查、勘探的有关信息。
市科技信息化、公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向文物执法机构提供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信息。
国土房管行政管理部门在办理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产权登记时,应当在房地产登记簿上注明该不动产属于文物。国土房管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通过政府信息共享系统,将办理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产权转让、抵押或者改变其使用功能的信息提供给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并定期向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卫星遥感系统监测到的不可移动文物及其周边环境变化的资料。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通过政府信息共享系统,将办理利用不可移动文物作为经营场地的工商注册登记信息提供给文物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十九条 公安行政管理部门在接到当地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发出的协助保护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的通知后,应当立即前往现场予以协助。
第四十条 博物馆、图书馆和其他文物收藏单位对收藏的文物,应当依法区分等级,实行科学分类,妥善保管,设置藏品档案,并报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文物收藏单位应当建立总帐、分类帐管理制度,对藏品以及帐目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将藏品管理制度和检查结果及时报同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国有文物收藏单位不得将馆藏文物和新征集未入库文物借给任何个人。
第四十一条 非国有文物收藏单位或者其他单位举办展览需借用国有馆藏二级以下文物的,借出的单位应当报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四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和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文物执法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投诉和举报。
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统一的受理投诉、举报的电话、信箱、电子邮箱,接到投诉、举报后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在收到投诉、举报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将处理情况书面答复投诉举报人。
第四十三条 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文物执法机构或者其他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一)违反本规定第五条第二款规定,未定期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巡查的;
(二)违反本规定第九条规定,未按照规定用途使用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或者未在规定期限内将使用情况向社会公布的;
(三)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五条规定,未在规定期限内划出并公布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的;
(四)违反本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未在规定期限内划出临时保护范围或者临时建设控制地带的;
(五)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在编制城乡规划时,涉及不可移动文物或者地下埋藏区未征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或者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未在规定期限内答复的;
(六)违反本规定第三十条第一款规定,未组织编制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的;
(七)违反本规定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未将已批准的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以及地下文物埋藏区的保护控制要求纳入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
(八)违反本规定第三十二条规定,出让或者划拨未进行考古调查、勘探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
(九)违反本规定第三十九条规定,不前往现场予以协助的;
(十)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造成文物灭失、损毁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违反本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违反本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的,由公安、环保等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文物执法机构责令改正,恢复原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以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一)违反本规定第二十条第(四)项规定,未经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装饰、装修,造成文物损坏的;
(二)违反本规定第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在房屋拆迁、旧城改造、工程建设和生产等过程中发现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壁画以及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文物,不立即停止施工并保护现场,造成文物损坏的;
(三)违反本规定第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在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作出处理意见前破坏现场或者对经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确认需要保留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损毁或者改变文物原状的;
(四)违反本规定第三十六条第三款规定,对经批准迁移的不可移动文物,未按原状修复的。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第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未经文物考古调查、勘探擅自开工建设的,由文物执法机构责令停止施工,限期办理文物考古调查、勘探手续,逾期不办理手续,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以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八条 本规定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1994年11月24日起施行的《广州市文物保护管理规定》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