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家风家训项目建议书(xiexiebang推荐)
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家风家训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家风家训项目
2、项目管理单位:洽川镇人民政府
3、项目性质:新建
4、项目地点:洽川镇
二、项目地概况
洽川镇位于合阳县城东23公里处,是国家级AAAA级景区处女泉所在地,东临黄河、西依青山,北接司马迁祠,南望西岳华山,面积165平方公里,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型湿地,素有“一条黄河,十里洽川,百种珍禽,千眼瀵泉,万顷芦荡”之称。全镇下辖2个社区,4个行政村,33个村民小组,2045户,9280口人,耕地面积9635亩,可耕地5138亩,滩涂面积3万余亩。
三、项目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好家风好家训则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家风源于我国古代乡土亲缘社会,也就是传统的家庭教育,包括传承价值观、论理观与道德观,也包括传承的基本方法与规矩。优良的家风、家训其终极目的就是达到“家和”,达到“万事兴”,达到家族的世代繁盛。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文明进步关系到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党风端。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文明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优秀的家风 家训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皆衍生出无数的新鲜事物,人们的生活与心灵无不承接着前所未有的时代冲击。快节奏和高强度的行进中,急功近利唯利为止,潦草盲目,信仰缺失,世俗淡薄,责任殆尽等速朽的生活姿态,消解着人民沉积了几千年的传统观念。为此,洽川镇党委、政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传播好家风好家训,在全社会凝聚向上向善正能量,决定实施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家风家训项目,在全镇开展以“传承优秀家规家训 培育古莘文明家风”为主题的万条家训进万家活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四、项目方案
1、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按照市委《关于深入推进2016年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方案》(渭市办字[2016]28号)文件精神及要求,以家规家训建设为抓手,以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干部群众素质为目的,立足机关学校、城乡社区和基层农村,通过征集评选、组织活动,积极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荟萃和展现蕴藏在广大家庭中的好家规好家训,让好家风深入千家万户,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2、项目概况 按照市、县统一安排,成立“万条家训进万家”工作领导小组,及时衔接,扎实部署,精心组织,深入推进。将“万条教训进万家”工作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切入点,充分结合洽川地域特色和旅游资源,有机融入传统文化、国学精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进一步做好结合,注重示范,强化措施,积极推进,“万条家训进万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3、项目内容
一是打造沿黄大道家训十里长廊。包括传统的家训知识文化墙、美观实用的家训候车亭、亮丽大方的竹篱笆家训宣传牌,通过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广大群众和来洽游客展示洽川家风及家训的浓厚氛围。
二是建成家训文明村。以王村天柱山环线为重点,建设以“孝悌忠信”等内容的传统家训文化墙500米及家训巷道5条,每户门前安装符合家庭文化的家训牌,让家风家训融入百姓生活。
三是创建家训文明单位。以镇机关为重点,对机关活动室进行维修改造,建设了600平方米的道德大讲堂,一次可容纳200余名群众,同时建设家训停车位、家训花园,营造了浓厚的家训进机关氛围。
四是创新家风家训活动宣传。印发家风家训为主题的 “洽川之声”专刊2000余份,我镇制作了家训宣传展板20幅在机关大院进行日常展示,旅游综合广播每日早晚两次进行家风家训宣传,机关及街道LED显示屏循环播放家训内容,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五是制作“廉政、家训”工艺葫芦2000个、家训布袋2000 个,发放给全镇所有党员干部,作为车内饰品和室内摆放饰品,同时由洽川镇党员小分队成员向广大群众和游客免费发放,让家风家训宣传随时随地起到警示、教育作用。
六是在王村建成占地面积6亩的家训孝道广场,群众自发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了当地群众文化生活,同时,我们在县委宣传部的领导下,深入农户,挖掘家训背后的故事,让一段段动人的故事弘扬洽川正能量。
七是为机关全体干部、驻镇单位负责人及王村、莘里、莘野、夏阳四个重点村农户制作家训摆台,确保家风家训入户入心。
八是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好媳妇、好公婆、好家庭和“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让好的家风引领家庭和谐,在全镇掀起爱家训、学家训、立家训的活动热潮。
十是在全镇农家乐改造提升工程中,我们着重点对农家乐内部的宣传标语增加 “无信不立,心诚则灵”、“见利思仁,团结生义”等家风家训内容。
十一是邀请了县上的书法名家为广大群众义写家风家训300余幅。
十二是在镇机关建设了600平方米的道德大讲堂,一次可容纳200余名群众,举办中国传统文化培训班和国学培训班,培训学员400余名,发放培训资料1000余本。同时积极筹划实施,让家风家训走上讲堂,让普通群众在道德讲堂分享自家家训故事,传播崇德向善正能量。
十三是制作家训花盆。将家训内容与洽川艺美莲产业相融 合,将家训内容刻在香水莲花盆上,做成旅游纪念品,旨在让游客游山玩水之后能够感受洽川文化、品味洽川乡风。
十四是建立洽川游客家训库。结合旅游重镇的特点,让每一位来洽游客讲述自己的家训故事,留下自己的家训内容,通过归类、整理,建立洽川游客家训库。
五、项目投资和效益分析
1、项目投资
项目总投资200万元,其中,建设单位投工酬劳80万元,申请上级财政补助资金120万元。
2、经济效益
3、社会效益
该项目是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弘扬传统文化,提升洽川景区文明程度的重大举措。项目的实施不仅将进一步明显地提升洽川人民的综合素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有利于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同时也将改善洽川镇的文化旅游环境,更有效地促进洽川镇的旅游经济的发展。
六、项目保障
为确保该项目顺利进行,提出以下几点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要高度重视家风家训建设工作,要以创建国家文明县城为契机,围绕建设文明单位、文明镇、文明村、文明家庭目标,把开展好家风活动与精准脱贫、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 结合起来,组织党员干部带头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全镇营造出自觉传承、自觉建设的良好氛围,进而带动广大群众深入参与,以家风带民风,以民风促社风,形成全民参与、共建共创的家风文化盛宴。
2、精心策划。要按照镇上要求,及时召开动员会对“传承优秀家规家训 培育古莘文明家风”活动进行安排部署。要结合各自实际,积极开拓思路,创新活动载体,组织开展好“传承好家训、建设好家风”等一系列活动。要注重将家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教育相结合,与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确保活动扎实开展,切实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3、总结推广。要总结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充分利用媒体、网络等手段,传播弘扬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形成弘扬家庭美德、构筑“中国梦”的良好风气。更要积极在社区、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及广场、公园、街道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集中进行家风宣传展示,提升在广大群众中的宣传效果。
第二篇:传承家风家训 弘扬社会风尚
传承家风家训
弘扬社会风尚
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家风,就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风气、风格与风尚。在我家,父母经常对我说,要听老师的话,不要和同学打架,别人的东西不能拿,遇到认识的人要主动打招呼。礼貌、友爱、诚实是父母教育我的主要内容,也算是我们的家风吧。
家训即是家人做人的道德标准,违背家训,就会遭受道德的谴责。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良好的家风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家风不仅是一种规范、一种风气、一种文化,也是弘扬社会正能量最有效、最简洁的途径。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能还难以真正的理解和领会,但通过挖掘“家风”中的优良因素,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可以让每位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学习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精髓。因此,本周我校将组织开展“我说我们的家风家训”主题实践活动,同学们要积极参加主题班队会,人人讲一个自己家庭的、自己喜欢的历史上或现实中的广为认可的家风家训,增强对家风家训的认识;和父母一起讨论提炼家风家训,并认真践行;积极参加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社会正能量。
第三篇: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弘扬传统文化、孝道。中西交流
一生家国梦、几代赤子心
——向梁启超先生学习如何传承好家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渝能建安公司的土建工程师杜斌,很荣幸能代表我们公司参加本次的“传承好家风”宣讲会活动。我这次演讲的题目是《一生家国梦、几代赤子心——向梁启超学先生习如何传承好家风》。
近年来,中央一直在大力宣传家庭建设,不仅央视专门推出了系列片《中华好家风》,中宣部组织开展了《最美家庭讲好家训》万场巡讲活动,地方各级政府和企业也积极组织相关活动,在整个社会掀起了一股传承好家训,树立好家风的热潮。
要把切实弘扬优良家风,就离不开总书记提出的“三个注重”重要指示精神,在2015年的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深刻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把“三个注重”放在了建设家庭文明的重要位置,上升到了“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都要注重的高度。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急速提升的同时,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如何与时俱进的传承好家风家训,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要在“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的情况下搞好家庭建设,就不能死板地生搬硬套某一种具体做法,比如古有孟母三迁传为佳话,但今天你要是讲话的模仿就会适得其反,因为就算你搬到清华大学旁边,没有北京户口你一样上不了清华呀!可见随着时代的变化,教育的具体方式方法也要变化。我是80后,从小生长在厂区大院里,童年都是和小伙伴们一起爬树掏鸟中度过的,那时候老爸叮咛我时常说,“你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我总不能给你栓根绳子吧!”老爸这话现在看就有点落伍了,不是说不要注意安全,而是现在真的很多妈妈给孩子栓着绳子上街,生怕离自己远了出什么危险,那还能像过去那么放养啊。养育孩子的方式有了重大的变化,建设家庭的具体方法当然也要跟着变化,我们不能机械的套用孟母的具体做法,而是要学习孟母三迁那种全心全意为孩子创造良好环境的精神。
下面,我就以“三个注重”为主干,“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都有益于家庭建设为标准,结合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启超先生的事例,来阐述我对目前要如何传承好家风的一点理解。
一:注重家庭
梁启超是一个非常注重家庭的人,对每个儿女,都倾注了“发自肺腑的,自然纯真的”的爱,类似:“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 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这样的表白在他写给孩子们的信中随处可见。这是一种博大的爱、包容的爱。这种爱不仅惠及九个子女,也无私地给予女婿和儿媳。梁思成与林徽因成婚后,他在写给二人的信中按捺不住他的喜悦之情:“我以素来偏爱女孩之人,今又添了一位法律上的女儿,其可爱与我原有的女儿们相等,真是我全生涯中极愉快的一件事。”他一生写家信超过百万字。梁启超事情很多,著作、讲学、办杂志、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很多信都是午夜之后写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个慈父爱子的拳拳之心。百忙之中,给孩子们写信,读孩子们的来信,成了他闲时的快乐和享受。
梁启超对于子女的关心并不仅仅体现在书信上,子女们生活中的各项事务,他也尽量亲力亲为,竭力为孩子考虑周到。因梁思成和林徽因赴欧洲旅行结婚,梁启超不仅给予了5000元的资助,还在充分考虑他们各自事业的情况下,十分细致地安排了路线,“你们由欧归国行程,我也盘算到了。头一件我反对由西伯利亚回来,你们最主要目的是游南欧,从南欧折回俄京搭火车太不经济,想省钱也许要多花钱。我替你们打算,到英国后折往瑞典、挪威一行,因北欧极有特色,市政亦极严整有新意,必须一往。由是入德国,除几个古都市外,莱茵河畔著名堡垒最好能参观一二,回头折入瑞士看些天然之美,再入意大利,多耽搁些日子,把文艺复兴时代的美彻底研究了解。最后便回到法国,在马赛上船。中间最好能腾出点时间和金钱到土耳其一行,看看回教的建筑和美术,附带着替我看土耳其革命后政治。”如此精细而周密的安排,作为一个繁忙的社会活动家和大学问家是很少见 的。梁启超的对家庭的珍视于此可见一斑。
二:注重家教
在教育子女的方面,梁启超把子女视为独立的个体,个性、才情自有其特色,而不只是父母的再现,采取引导子女而不是改造子女的教育方式,一直潜心为子女提供发挥自我、展示才华的必要的客观条件,尤其是受良好教育的条件。
梁启超一生育有九个子女,其中的三位院士: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导弹和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其余六位有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图书馆学家以及爱国军人,都在不同领域有相应的贡献,所跨领域之广实在罕见,也说明了梁启超家教的成功。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校教育条件,鼓励他们实现心中所想的同时,梁启超并没有把教育的重担完全甩给学校的教师。
首先,他以身作则,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为子女做出表率,时刻把曾国藩的名言“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谨记在心,并把他归纳为“无所为”来告诫子女们切莫事事都“有所为”,从内心杜绝那种“上大学就为了拿文凭,拿文凭就为了找个好工作,好工作就为了挣大钱,有了钱就为买房买车享受生活”的庸俗功利主义。他不希望孩子把求学当作一块敲门砖,因为一旦门敲开了,砖也就成了无用的东西。
同时,当梁启超发现子女的国学根底不够时,一方面亲自指导他们加强中国文化的学习,一方面又在家中开设了国学训练班。据其外孙女吴荔明回忆:“为了提高、充实孩子们的国学、史学基本知识,请了他在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学生谢国桢先生来做家庭教师,在家里办起了补课学习组……课室就设在老房子——原来梁启超所用的楼下的饮冰室书斋里。”
梁启超的对子女的教育,不仅包含了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现代知识,而且由家庭教育为根基,学校教育为枝干,可谓是全方面、无死角,为子女们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家风
家风,简单的讲,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其中,人生理念是家风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传输科学的人生理念也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如果说,充足的条件是物质的,那么,人生理念则属精神的,二者缺一不可。虽然父母不能强迫子女接受甚至必须按照他们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去生活,但毕竟父母有多年的生活积累,不乏经验乃至教训,将这些人生的感悟去告诉子女,影响子女,自然是子女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讲,生活理念决定人生的态度。
作为思想理论家的梁启超,总是从哲理的高度把人生的一些基本理念,抓住有利时机,用通俗直白的语言告诉孩子们,希望他们少走弯路。梁启超所谈的人生理念涉及做人、心性修养、如何面对社会和面对自己等许多方面,而且感悟深刻,不仅对其子女有用,也是值得后人学习和研究的精神财富。将这些论述大体概括起来,精华的东西是:做人应该尽兴、理智、随缘。
所谓尽兴,就是将兴趣和能力发挥到极致。梁启超视兴趣为幸福 的源泉,成功的基石。他时常教诲儿女们对生活、对事业要有广泛而浓厚的兴趣。并且要对感兴趣的事尽自己所能去钻研。用现在的标准来说,梁启超希望自己的子女都能成为做自己喜欢的事的T字形人才。
所谓理智,就是用理性约束感性。他认为生活固然需要理性,但太理性了,生活就枯燥无味了。所以,在梁启超的家书中处处洋溢着炽热的情感,也同时渗透着理智。他教育其子女任何时候都要头脑清醒,用自己的智慧去理性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即使是感情的事,也还是要有理性。
所谓随缘,就是对得失顺其自然。人生总是要经历不可回避的挫折和失败,能从容面对,那才是最重要的。经过无数次失败的梁启超深知这方面的重要性,他一再用自己的感受和体认去谆谆教导儿女们。梁启超的基本思路是:遇到失败或挫折首先要平静地接受,任其自然;其次要看作是磨炼自己的好机会,妥善寻求解决的办法,在克服困难中更上一层楼。
这样苦口婆心、情理相融的劝慰,活现出梁启超慈祥而负责任的家长的可人风貌。客观来说,梁启超归纳的这些人生理念,确实是非常实际而精深的至理名言。但是,对于思想家来说,常常是知易行难。客观地讲,就是梁启超本人,都未必能做得到,但这些精深的人生理念,却一直埋藏在子女们的心中,成为他们的指路明灯。
在梁启超先生循循善诱的教导下,九个子女,都是各自领域里十分杰出的人才,他们不仅沿袭了父亲的爱国思想和治学态度,而且保
持了“爱国、务实、上进、勤俭”的家风,其中在国外留学的,学成之后纷纷回国,将满腔热忱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四女儿梁思宁更是加入了新四军,真可谓“一生家国梦 几代赤子心”。
综上所述,梁启超先生对家庭、家教、家风的注重,有很多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在当时中国积贫积弱的历史时期内,梁启超先生仍旧坚持中西合璧,对传统文化和西方先进技术包容并蓄,其家风的开明,超过了很多现代家庭,在强调传承家风要“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的当今社会,有很强的的借鉴性,梁启超以自身为榜样,以身作则的同时,没有因为公务而怠惰于家教,反而身体力行的教育子女,而不是把责任都推给学校的做法,也很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以上,我从“三个注重”的角度阐释了我在学习梁启超的家庭建设中的一些小感悟,我的人生阅历尚浅,对“三个注重”精神和梁启超先生的治家经验学习的还很不到位,在此抛砖引玉,如果有说的不妥之处,还希望在场的各位领导和同事能在之后指出了,大家一起探讨研究。
我的演讲到此为此,谢谢各位领导和同事的耐心倾听!
第四篇:传承好家训 弘扬好家风讲话稿
在“传承好家训
弘扬好家风”家庭教育公益讲座活动上的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家长:
今天,我们妇联、教育科技局在红黄蓝幼儿园联合举办了家庭教育公益讲座,讲座的主题是“传承好家训
弘扬好家风”,目的是进一步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及传统家风家训,弘扬传统美德和良好家风,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指示精神,切实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大力推进家庭教育立德树人,推动家庭风气向上向善。
“家”是人生幸福的温暖港湾,自古以来,重家教、守家训、正家风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志,历代先贤留下了许多关于齐家治国的名言警句。“家和万事兴”“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忠厚传家久”“诗礼传家”“精忠报国”等优秀的家风家训训代代相传,耳濡目染,润物无声。妇女承担着抚育子女、照顾家庭的重要角色,在弘扬传统美德、传续良好家风、倡导健康生活、建设幸福家庭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今天的讲座,我们要深刻认识家训家风的重要性,汲取中华优秀传统家风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自觉践行良好的社会风尚,秉承优秀传统文化积累沉淀的积善厚德家风家训,抵制歪风邪气,弘扬清风正气,以良好的家风支撑起社会正气。
一、强化家庭教育,争做家训家风的传承者。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春雨,家训是泥土,孩子是幼苗,只有在家风家训的辅助下,孩子们才能茁壮成长,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父母长辈对好家风、好家训的传承和践行就是为孩子上的优质品德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所在、核心所在、基础所在,家庭教育涉及方方面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古人说:“爱子,教之以义方”“子不教、父之过”。作为父母和家长,应该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不断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传统家庭美德,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营造良好家庭环境。
二、弘扬传统美德,做“家风家训”的践行者。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潜在的无形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庭成员的心灵,尤其塑造着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书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以及生活习惯等等,都打上家风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家庭成员。我们要大力弘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传统美德,自觉弘扬好家风,传递正能量,传播真善美,努力影响亲朋好友、邻里同事和身边每一个人,以家庭文明促进社会文明,以家庭和美促进社会和谐。
三、树立文明理念,争做“家风家训”的建设者。
家训家风承载着一个家族乃至一个民族的思想延续,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促进和影响着社会之风。我们要认真领会新时期家训家风的深刻涵义,树立文明理念,带头践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争当树立良好家风的典范;要通过这次讲座,提高家教水平,培育优良家风,使家训家风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的继承和发扬,使之成为人们立身处世、持家置业和道德教育的传家宝,成为每个家庭的名片。
家长朋友们,让我们齐心协力、大力推动优良家训家风文化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良好家风家训,在全社会积极倡导、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构建美好和谐社会、推进省级文明县城创建贡献力量!
第五篇:传承家风 铭记家训
传承家风 铭记家训
我出生和生长在比较偏远的大罗天星村,父亲是教师,在当时算是比较有文化的人了。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不过也读过两年书,在当时也算是有知识的。父亲工作的地方离家比较远,基本上都是周末或者节假日的时候才回家。每当村里的人需要写个证明呀什么的都会找我父亲帮忙。谁家的孩子结婚,也会请我父亲为他们写喜字、喜帖、喜榜,我父亲也乐意,有求必应。父亲教给我:诚信、正直、自立、务实、助人。虽然我妈的文化不高,但对我的教育感受最深的是,做人要诚实,过日子要勤劳勤俭。几十年过去,父亲常说:“家和万事兴”。
是的,每一个家庭都有淳朴的家风,每一个家长都会以自己体悟出来的处世之道教育自己的孩子。家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空间,在孩子身上处处会烙有家风的印记,可以说,家风就是文化和道德的言传身教,是智慧和处事方略的潜移默化。
记得小时候,每到春节,年三十,一家人围着火炉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吃年夜饭,我父亲就开始给我们讲他小时候的事:那时候,我爷爷家比较穷,基本上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虽然这样,但是他们吃饭的时候,我爷爷先给我太爷盛饭,太爷动筷了,他们才敢吃饭,我太爷就把饭分一半多给我爸吃。这就体现了我们“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的家风。每到节日,农闲时节,村里有些人就聚在一起赌博,父亲就告诫我禁止参与赌博,赌博能造成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母亲每天都讲: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吃饭时不能说不吃或不想吃什么什么菜,不剩饭,不浪费;尊老爱幼,不能顶撞父母,从小养成懂礼貌的好孩子;不说谎话、不爱占小便宜,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小时候,每次上学校之前,总爱叮嘱我几句:“孩子,到学校千万别惹事和同学友好相处。”生怕我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老是有事没事给我上“政治课”,讲一些经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宽宏大量,在学校要和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不要动不动就和其他人发生冲突。在她的谆谆教诲之下,我基本上没有和老师、同学发生过矛盾。父母身传言教的教导我们,“和为贵、孝为先、勤为宝、俭为德”“知足常乐,待人以善”……这些至理名言今天正以“家训”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家风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好的家风都来自言传身教,自己孝顺父母,孩子们将来也会孝顺你。我们经常说环境育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什么样的环境出什么样的人,孩子在一个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那么将来孩子必然能有所成就。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女士说:“伯父要求我们要和全国老百姓一样过简朴日子。”这些伟人家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要求家庭成员做到低调、清廉、普通、守法、自立、诚实、正直……读古代名人的家风,无不令人心生感慨。在这些千差万别、流芳千古的名人“家风”里,或许从我们能得到一个启示——完全可以找到“家风”特征,那就是:“家风”的精髓必须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 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澹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至今我都铭记父母的教诲,把“和为贵、孝为先、勤为宝、俭为德”“知足常乐,待人以善”落实在我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