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家规范性文件

时间:2019-05-13 18:47: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家规范性文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家规范性文件》。

第一篇: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家规范性文件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

【发布单位】教育部

【发布文号】教政法〔2017〕7号 【发布日期】2017-03-31 【生效日期】2017-03-3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教育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

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

教政法〔2017〕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破除束缚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向地方和高校放权,给高校松绑减负、简除烦苛,让学校拥有更大办学自主权,激发广大教学科研人员教书育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创新人才,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提出以下意见:

一、完善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机制

(一)改革学位授权审核机制。深入推进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省级学位委员会负责审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及专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托省级学位委员会组织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和博士学位授权初审。稳妥推进部分高校自主审核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对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符合学位授予标准的高校,新增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可不再要求培养年限。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要加强授权监管,完善学位授权准入标准,强化专家评审环节,开展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对于不按照标准和程序办理、不能保证质量的,依法责令限期整改,直至撤销其博士硕士学位授权。

(二)改进高校本专科专业设置。除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外,高校自主设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内的专业,报教育部备案;自主设置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支持高校对接产业行业需求,经学科和产业行业专家充分论证后,按照专业管理规定设置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新专业。加强专业建设信息服务,公布紧缺专业和就业率较低专业的名单,逐步建立高校招生、毕业生就业与专业设置联动机制。开展专业设置抽查,对存在问题的专业,责令有关高校限期整改或暂停招生。

二、改革高校编制及岗位管理制度

(三)积极探索实行高校人员总量管理。教育部会同中央编办、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制订高校人员总量核定指导标准和试点方案,积极开展试点。试点高校人员总量实行动态调整。纳入总量管理的人员享有相应待遇和保障。机构编制、高校主管部门发现高校在人员总量管理工作中存在弄虚作假等严重问题的,对相关负责人依法依规予以处理。

(四)高校依法自主管理岗位设置。高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在人员总量内组织制订岗位设置方案和管理办法,并主动公开,接受监督。岗位设置方案应包括岗位总量,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类岗位的名称、数量、结构比例、职责任务、工作标准、任职条件等。

(五)高校自主设置内设机构。高校根据办学实际需要和精简、效能的原则,自主确定教学、科研、行政职能部门等内设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鼓励高校推进内设机构取消行政级别的试点,管理人员实行职员制。改革后要保障高校内设机构人员享有相应的晋升、交流、任职、薪酬及相关待遇。

三、改善高校进人用人环境

(六)优化高校进人环境。高校根据事业发展、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需要,自主制订招聘或解聘的条件和标准,自主公开招聘人才。政府各有关部门不统一组织高校人员聘用考试,简化进人程序,为高校聘用人才提供便捷高效的人事管理服务。高校在人员总量内聘用人才要围绕主业、突出重点、支持创新。

(七)完善高校用人管理。高校根据其岗位设置方案和管理办法自主做好人员聘后管理。对总量内人员,高校与其签订聘用合同。在人员总量外,高校可自主灵活用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依法履行合同,规范实施管理,切实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高校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自主制订教师到企业兼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办法和离岗创业办法。

四、改进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机制

(八)下放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高校自主制订本校教师职称评审办法和操作方案。职称评审办法、操作方案报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及高校主管部门备案。将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校,由高校自主组织职称评审、自主评价、按岗聘用。条件不具备、尚不能独立组织评审的高校,可采取联合评审的方式。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加强监管,对高校职称评审工作进行抽查,对因把关不严、程序不规范,造成投诉较多、争议较大的高校,要给予警告、责令整改;对违法违纪的责任人员,按照国家规定给予处理。

(九)改进教师职称评审方法。高校要将师德表现作为评聘的首要条件,提高教学业绩在评聘中的比重。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师,按照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不同学科领域,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不同研究类型,建立分类评价标准。完善同行专家评价机制,建立以“代表性成果”和实际贡献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方式。

五、健全符合中国特色现代大学特点的薪酬分配制度

(十)支持高校推进内部薪酬分配改革。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等有关部门要支持高校建立健全有利于提高竞争力的内部分配机制,实行符合高校特点和发展要求的内部分配政策。高校要理顺内部收入分配关系,保持各类人员收入的合理比例。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可采取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和分配办法。

(十一)加强高校绩效工资管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充分考虑高校特点,重点加大对高层次人才集中、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高校的倾斜力度。高校根据备案人员总量、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办学层次等因素,自主确定本校绩效工资结构和分配方式。绩效工资分配要向关键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倾斜。高校科研人员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收入,不纳入绩效工资。

六、完善和加强高校经费使用管理

(十二)改进高校经费使用管理。财政部门要完善高校预算拨款制度,优化高等教育拨款结构,加大基本支出保障力度,基本支出占比较低的地方要进一步优化结构,合理安排基本支出。改进项目管理方式,完善资金管理办法,采取额度管理、自主调整等措施,进一步扩大高校项目资金统筹使用权。进一步完善高校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划分,逐步扩大财政授权支付范围,逐步实现用款计划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项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编报。

(十三)扩大高校资产处置权限。适当提高资产处置的备案和报批标准。高校自主处置已达使用年限、应淘汰报废的资产,处置收益留归学校使用。税务部门要执行好各项涉及高校的税收优惠政策。高校要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水平,加快财政预算执行进度,完善内控机制,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按照规定管好用好各项经费和资产,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高校资产管理的主体责任,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使用。高校应依法接受审计监督。

七、完善高校内部治理

(十四)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高校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校党委对本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对本校党的建设全面负责,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强化院(系)党的领导,进一步发挥院(系)党委(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高校基层延伸,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十五)加强制度建设。高校要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和教育法律规定的基本制度,依法依章程行使自主权,强化章程在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方面的基础作用。完善政治纪律、组织人事纪律、财经纪律,对工作中的失职失责行为要按有关规定严格问责。加强自我约束和管理,抓紧修订完善校内各项管理制度,使制度体系层次合理、简洁明确、协调一致,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

(十六)完善民主管理和学术治理。进一步健全高校师生员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工作机制,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和群众组织作用。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推动学术事务去行政化。提高高校学术委员会建设水平,充分发挥高校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学术发展、学术评价等事项中的重要作用。确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突出同行专家在科研评价中的主导地位。

(十七)强化信息公开与社会监督。积极推进高校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制度等校务公开。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公开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和学校安全稳定的情况外,均应当依法依规公开相关信息。畅通监督渠道,发挥社会公众、媒体等力量在监督中的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工作透明度,增强信息公开实效,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八、强化监管优化服务

(十八)构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和管理方式,支持高校适应创新发展需要,推进治理结构改革。要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通过完善信用机制、“双随机”抽查、行政执法、督导、巡视、第三方评估等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十九)加强协调与指导。各地各部门要树立全局意识,加强协调,相互配合,整体推进。要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办出特色,防止“同质化”。对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高校给予必要政策倾斜。要及时解决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二十)营造良好改革环境。各地各部门要简化优化服务流程,精简和规范办事程序,缩短办理时限,改进服务质量,让高校教学科研人员从过多过苛的要求、僵硬的考核、繁琐的表格中解放出来。依托“互联网+”,积极推动高校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提高办事效率。抓紧修改或废止影响高校发展和教学科研人员积极性的、不合时宜的行政法规和政策文件,保持改革政策协调一致。做好改革的总结推广和宣传引导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各地各部门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教情,综合考虑不同地区和高校实际,抓紧细化高校人员总量、职称、薪酬等方面改革的试点或落实办法,大力推进改革进程。各高校要及时制定实施细则,向院系放权,向研发团队和领军人物放权,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教育部 中央编办 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2017年3月31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国务院关于印发2016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要点的通知-国家规范性文件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www.xiexiebang.com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www.xiexiebang.com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领导干部在全省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会议上的讲话

领导干部在全省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会议上的讲话范文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部署推进全省“放管服”工作,更好地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这里,我强调5点意见。

一、认清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形势和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X月,国务院召开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李克强总理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强调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是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要上下联动,攻坚克难,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行政效能。

近年来,全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简政放权上,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XX项,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省级层面投资核准事项减少60%以上。在行政审批模式创新上,全面实施“两集中、两到位”,探索以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为主的审批方式改革创新。先于全国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企业平均办结时限较大幅度缩减。在放管结合上,统一并公布了省市县三级行政权力清单,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积极创新市场综合监管及综合执法模式,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体系逐步构建。在优化服务上,加快建设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大力推广一窗通办、全程代办、上门服务等方式,五级政务服务体系基本建成。这一系列改革,有效改善了我省营商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20XX年X月至今年X月,全省新增市场主体XX万户,相当于商事制度改革前市场主体总量的一半。

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省“放管服”改革工作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简政放权不到位、不协调、不同步。有的明放暗不放,放权配套不够、承接不力,“含金量”高的放得少,甚至有些放了又以备案等形式收回;有的下放项目边界不清、行使主体模糊,导致申请人多头跑、往返跑。二是行政审批事项多、环节多、耗时长的问题还未根本解决。“红头文件”设定变相审批、前置条件和部门审批“体外循环”等问题依然存在,一些互为前置的“连环套”没有解开;后置审批依然过多,“办照容易办证难”问题明显。三是无利不管、放而脱管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领域交叉检查、重复检查,一些民生重要领域又监管不力;一些新取消审批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具体措施没跟上,“以审代管”仍然存在。四是政务服务形式多、质不优。有的优惠政策出台后未及时公开,需要找关系、搞“勾兑”才能享受,中介从中勾连牟利;政务服务水平还不高,服务效率偏低,企业和老百姓的获得感不强。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下大力气解决。

当前,我省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通过简政放权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需要依靠简政放权清障搭台,加快推动科技、产业等全方位创新,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需要通过简政放权、优化服务营造更加优良的政务环境,汇聚多方资源要素,促进实现“两个跨越”。我们要深刻理解认识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大意义,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大道至简的智慧,坚定不移把这项改革推向深入。

二、加大力度推动简政放权纵深突破

一要大力削减审批事项。要坚持协同放权,继续清理行政审批事项,一方面严格对应中央要求,做好承接落实,进一步增强放权的协同性,各地对省级下放的权限也要做好上下衔接,切实解决不同步、不协调、不到位等问题;另一方面紧扣发展需要、群众需求,进一步加大行政审批事项削减力度,释放地方简政放权空间。要结合全省行政权力目录再清理,对省市县三级行政许可和责任清单进行动态调整,确保权责一致。进一步减少省级层面政府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取消或下放投资审批权限,最大限度放权给市场和企业。当然,数量不是唯一标准,关键要看简政放权的效果,要看行政审批的效率,要看对企业的便利程度。对保留的投资审批事项,要逐步纳入全国统一的在线监管平台,实现“一站式”网上并联审批。

二要大力精简审批前置条件。坚持“简”字当头,结合全省行政审批办事指南清理优化,进一步精简审批前置条件。凡属于企业经营自主权的事项,一律不再作为前置条件;凡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为前置条件的,一律不再前置审批;核准机关能通过征求部门意见解决的,一律不再前置审批;除特殊需要并有法律法规依据外,一律不得设定强制性中介服务和指定中介机构。清理公布投资项目核准前置审批事项和强制性中介服务事项清单,除涉及安全和环保事项外,投资项目强制性评估评审一律取消。同时,要全面推进“先照后证”改革,进一步削减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以及后置许可审批事项。要在“三证合一”基础上,把涉及企业的社会保险登记证、统计登记证也整合进来,尽快推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推动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两证合一”改革,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改革,抓好“证照分离”试点。

三要大力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抓住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改革机遇,指导督促XX市和XX市X市等试点地,继续在创新体制机制、规范权力运行和优化办事流程等方面大胆探索,为全省和全国探好改革路。要及时总结评估试点情况,力争将试点经验上升为系统完备的制度机制,推广试点地区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XX、X作为我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重点地区,要依托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加大力度。其他市(州)也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学习借鉴试点地区的经验做法,积极构建集中审批、分类监管和服务、综合执法的政府治理新模式。

三、持续用力深化政府监管体制改革

首先,要全面推进清单管理。抓紧制定出台《XX省权责清单动态调整管理办法》。今年内要全面完成省市县三级权力和责任清单的清理公布,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经营服务性收费、政府性基金、职业资格、公共服务事项等,都要实行目录清单管理,实现清单之外无权力、清单之内必须为。各地、各部门要抓紧制定和公布各项清单,年底前省政府将开展检查。制定清单要符合“放管服”要求,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把不该管的事列进去,也不能把需要管好的事放出去。同时,建立公共服务清单和中介服务清单。

其次,要进一步加强行政权力运行监管。在公布省市县三级权力运行清单的基础上,加强对权力规范运行的制约监督,制定完善权力运行流程图,逐项列出权力运行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点,建立全过程标准化的政府权力运行监管机制。进一步加强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平台的使用管理和监督,各级各部门的行政权力必须在平台上运行,行权平台管理部门和机构编制、法制、监察等部门要加大对行政权力上网运行的督查力度,将督查重点从上网运行数量向运行质量转变。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通过电子政务大厅向社会公开,并逐步将监督由监管部门监督向社会公众监督过渡。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及时研究改进工作。

第三,要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原则和省政府制定出台的XXX项监管事项清单,严格落实监管责任,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特别要进一步强化和落实岗位责任制,真正做到因事设岗、在岗负责。强化信用监管,加快建立全省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构建以信息归集共享为基础、以信息公示为手段、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制度。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抓紧建立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切实开展双随机抽查工作,并将抽查结果及时录入行权平台。进一步强化联合惩戒,用“黑红名单”激励守法行为、惩戒失信行为,健全完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同时,各行政执法部门要根据各种新业态发展需要,区分不同情况,探索适合各行业特点的审慎监管方式,使市场活而不乱,推动新经济健康发展。

四、精准发力进一步优化政府服务

一是着力解决行政审批的“痛点”和“盲点”。具体要扎实抓好“四个减少”:减少申请材料,凡是不合法、不合理的申请材料,一律清理取消;减少办理环节,凡是不合法、不必要的办理程序,要进一步减少;减少办理时间,严重影响行政审批整体效率、法无明确规定的部分环节的办理时限,要下决心明确和统一;减少自由裁量权,概念模糊、边界不清、自由裁量空间大的部分审批要素,要逐一细化和规范。

二是有效解决企业群众关心的“焦点”和“难点”。要聚焦企业群众反映最多、问题最突出的方面,进一步简化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继续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工作,切实解决群众企业两头跑、反复跑的问题。未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的审批和服务事项,必须按要求于年底前统一进驻,坚决杜绝“小权进、大权不进”的体外循环问题。要借鉴先进经验,推广“一窗受理”模式,建立完善“一窗接件、内部流转、限时办结、一窗出证”的高效便民机制,解决群众交件难、受理难问题。要全力推进公共服务事项进驻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办理,逐项编制公共服务办事指南。要加快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分类清理整顿中介事项与中介机构,大力清理规范涉企收费项目,减轻企业负担。要主动服务、跟踪服务,及时帮助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点对点地提供全方位服务。

三是深入推动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侧改革。要以服务型政府为导向,依托政府门户网站,打造集约、便捷、高效、安全的一体化电子政务大厅,并向部门网站延伸,年内完成与部门网站办事栏目的整合,建成风格统一、功能完善的XX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要推进实体政务服务大厅与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融合发展,形成线上线下相辅相成、功能互补的政务服务新模式。要按照贴近群众、突出实效的要求,对与企业注册、项目投资、资质认定等密切相关的事项,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手段,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数据共享,为群众和企业办事提供优质高效低廉的全程网上服务,让群众和企业少跑腿。

五、形成合力确保各项改革举措有力有序推进

一要高度重视,落实责任。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推动,分管负责同志要具体抓落实,其他负责同志要积极配合、协力推进,压实工作责任。要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坚持民意为先、舍利为公,多算大账、算总体账,从群众利益出发,打掉束缚创新的枷锁,激发百姓创业的热情,让创业者有更加公平便利的环境。

二要协调配合,统筹推进。对今年省政府确定的XX项重点改革任务,相关牵头部门要对照职责分工,进一步细化各项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密切协作配合,完善配套措施,研究制定好各项改革的具体措施,确保按期完成“销账”。对那些社会意见大、关注度高、关乎企业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事项,要切实加强统筹指导和协调,共同研究解决办法。要加强政策宣传,帮助企业和群众了解政策、用好政策,促进政策落地见效。

三要探索创新,正向激励。要大力鼓励地方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开展工作。特别是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优化政府服务和公共服务方面,要支持地方先行先试,在吃透改革各项政策精神基础上创新落实,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率先取得突破。要学习借鉴企业“神秘顾客”的做法,在亲自经历、亲身体验办事流程中找到问题和症结,有针对性地改革,以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市场主体。要加强工作指导和政策协调,及时关注改革动向,总结推广改革经验。要建立试错、容错和纠错机制,正确对待改革进程中因敢闯敢试出现的过失性犯错,不能求全责备。要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干部,不断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四要强化督查,跟踪问效。要完成改革任务,必须依靠严明的纪律和有效的监督,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只喊不动,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打折扣、搞变通、作选择,决不允许推诿扯皮、争权诿责。今年,要将各项改革任务纳入目标考核,继续加大督查力度,对工作积极、成效明显的地方予以通报表扬和政策激励;对落实不力,该通报的通报,该约谈的约谈;对失职渎职的要大力追究,严肃追责,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取得成效。

下载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家规范性文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家规范性文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