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学三查两反思”课堂教学模式剖析
“四学三查两反思”课堂教学模式
(讨论稿)“四学三查两反思”教学模式,是为进一步促使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立足简约高效、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构建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快乐课堂的基础上提出的。结合我县实际,此模式在步骤命名、环节设计和操作的基本流程上力求简单易记、简便易学,方便一线教师掌握和运用。
一、基本结构
(一)“四学”指课堂环节四个基本步骤。1.第一步:自学; 2.第二步:组学; 3.第三步:展示学;
4.第四步:巩固学。
(二)“三查”指课堂上的三次关键性的学情调查。1.一查:在学生自学时; 2.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
3.三查:在拓展测评时。
(三)“两反思”指“教师的反思”和“学生的反思”。
1.教师的反思:教师针对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出现亮点、败笔、偶得、对教材的把控、目标的达成等方面进行,并体现在每个教案之中。
2.学生的反思:包括对课前独学情况、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的反思,还包括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思考习惯等。要求教师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随时了解,还可体现在课堂小结、评价、小练笔、学科日记、手抄报、班队会发言等方面。
二、步骤要求
(一)第一步:自学。
“自学”指学生个体学习而言。在自学环节开始之前,通常要进行对上节课有关知识的反馈检查和新课的导入。这里的有关
2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3)形成共识。在组学的基础上,小组形成共识,并由小组长负责整理。
2.对教师的要求:
(1)要全面掌控讨论过程,让每个学生明确讨论的内容和要求。
(2)要深入到每个学习小组,调控讨论过程,坚决克服低效讨论或不专心讨论。
(3)要做好小组学习问题的跟踪调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偏颇或难点,以备下一环节中进行恰当点拨和提升,同时做好必要的问题记录。
(三)第三步:展示学。
1.关于展示的相关说明。
“展示学”环节分为组内小展示学和班内大展示学。“小展示”指小组内由组长组织的展示,组员将学习成果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汇报,目的是展示组学的学习成果,显示出组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便于教师把握学情,进行大展示;“大展示”指小组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可由教师组织,也可以由学生组织。
2.对学生的要求。
(1)基本要求。展示不能是对前置小研究或复习、预习等结果的重复性讲解,是要有一定提升的。在内容上,重点展示普遍存在的易错点、重点、难点、焦点等问题;在分工上,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从不同侧面(想法、方法、释疑、总结、拓展等)展示,强调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在方式上,可以采用疑难求助、质疑对抗、文本批判等,重点要体现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在评价上,可以从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方面进行。
(2)常规要求。准备时动作要快、静、齐,要迅速进入状态;上台后要占位要有顺序,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站在最佳位置。对于人数较多的班级,要尽可能减少无谓的走动,以不影响听课为宜。
(3)展示要求。展示者面向全体同学,侧身讲解;要尽量做到脱稿或半脱稿,不要照本宣科;要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规范,切忌啰嗦;要能根据学科特点,说、学、演、唱,书写、描绘多方式进行;要有适当质和量的板书。听展者要认真倾听,别人发言时要闭口,不能中间插嘴,私下议论;要随时做好记录,做好发言准备;要能主动质疑,语言规范,简明扼要。本环节教师根据实际可安排在台上或台下进行。
(4)评价要求。要鼓励个性化、创新性的观点表露,努力营造“百家争鸣”的学习氛围,达到质疑对抗、文本批判、个性解读、创新生成的目的;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不同侧面对展讲者进行评价。
3.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教学调控能力将在展示环节受到严峻的考验,也是考量教师综合素质的最关键环节。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要针对有关问题作相关的充分预设。
(1)学情调查:(第二次调查)组内小展示时进行,调查的方式可以是教师巡视指导和学习组长的反馈。教师针对反馈情况及时调整预设,以确定大展示的内容、时间。
(2)引导点拨:在大展示中,当发现学生出现探究不深入,偏离主题或文不对题等情况时,要求教师要适时引导,帮助学生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后教”,教师要能恰到好处地捕捉关键点、疑难点,设置情景,点拨思路,深化知识,启迪思维,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点播引导要穿插于学生的展示交流过程中,相互融合,相得益彰。但在操作中切忌“抢权夺位”。
(3)即时评价:教师在学生进行展示时要能够给学生以及时、准确、科学、指向性明确的评价,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四)第四步:巩固学。
3.重视前置、展示、反馈。
前置(复习预习、前置研究)、展示、反馈是教学活动中非常关键的三个环节。具体安排设计要视课堂内容与学情、学时而定。预习是展示学习关键,它直接决定课堂是否高效。展示是提升,不是为展示而展示,它应是基于自学和组学基础上的拓展和延伸。反馈是保证,是对教与学质量的检验,是过程性的评价和指导。
4.管理与评价。
与传统课堂不同,在生本课堂教学中,课堂的管理与评价发生了很大的转移,由原来对学生个体的管理转向对学习小组的管理。这里学习小组的建设与管理、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要有与之相配套的评价体系
5.环节时间安排。
由于科目、文本内容和学情不同,各环节时间很难确定。只能作一般性的预设,就一课时的内容而言:导入新课—3至4分钟;自学—5分钟;组学—5分钟;展示(含小展示、大展示及准备时间)—15分钟;巩固拓展—10分钟。具体情况视课堂实际作相应调整。
四、实施要求
1.必须把当前实施的“生本”当做一种理念来执行。不论是什么样的教学改革,都必须要围绕课程标准进行,都必须要完成教学目标,都必须要有教师适时的点拨、指导和评价,决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
2.必须重视知识的“精选”。由于课堂教学价值的核心直接指向课堂活动实施的主体──学生,因而教学的内容选择更要尊重知识生成规律和儿童学习的特点。只有精选“知识”,使知识能真正进入儿童视界,只有儿童喜欢的知识,乐于接受和感悟的知识才是有生命的。
3.把感悟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感悟是学生主体对外部知识、信息的深层内化,是头脑对事物的重新组合、选择和建构,是人对自己的挑战和创新。为此,教学中要尽量减少对学生学习时间的占领,把学习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生产”知识。
4.实施小组合作。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发展,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灵活分组。常用的分组形式有:两人互助式,同桌的两个人就是一个自然的互助学习小组;四人合作式,小组通常由四人组成,尽量保证每个小组有一个优等生,两个中等生,一个后进生;大组竞争式,一般以纵向或横向的一排或两排为一大组,用于解决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自由组合式,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合,适用于课外学习。值得注意的是在构建小组时最好各学科达成共识,小组固定,给学生学习提供方便。
5.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小学生来说,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没有兴趣,学习就不会有效率。
6.坚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发言,能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接受他人的意见并改正、补充;学会倾听,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勇于作出评价;学会质疑、反驳,敢于提出不同的看法,表达个人观点,听不懂时请求对方再讲一次;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此外还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科学的操作习惯等等。
7.做好评价。教师在课堂上要发挥评价激励功能,对班内每个小组适时进行评价,提倡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相互评价,逐步形成组内、个人间的竞争向上的氛围,侧重关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要允许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学会感受挫折,因为这是人生成长必不可少的两面。
第二篇:四学三查两反思
“四学三查两反思”课堂教学模式体会
滦平第四小学 张建宏
“四学三查两反思”教学模式,是为进一步促使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立足简约高效、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构建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快乐课堂的基础上提出的。此模式在步骤命名、环节设计和操作的基本流程上力求简单易记、简便易学,方便了教师掌握和运用。
我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更加符合生本教学,从课堂的开始至结束将每一个环节都设计得特别明确、清晰若能将这种教学方法切实的实行下去那么定会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
首先,在学生自学时,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高度关注各小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于课下完成的可通过完成情况、向组长了解等方式获得。要求课上完成的,教师在巡视时要留心观察学生自学的状态是否投入,是否入情入境,入心入神。对于同样一个问题,由于个体存在的差异,每个学生自学的时间有快有慢,自学所完成的内容也有多有少,这是不争的事实。作为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作业要分层设置,前置结果要允许出现不同声音。不搞“一刀切”、“齐步走”。
其次,在学生自学这一部分,对学生也有着较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形成习惯,做好标注,向组长告知,我认为这个要求不能一刀切,要因年级而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显然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但是对于农村家长外出打工的学生,这个要求很难做到,所以这需要从中高年级开始实行。
在组学这一部分,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我认为分组很重要,小组评比很关键。我很赞同实行方案上写的对学生要多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并且要及时评价,建议学校也进行评比,营造学生参与学习的氛围。今后在我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要坚持鼓励和引导、激趣相结合,做到及时评价、鼓励每位学生,让学生排除畏难情绪,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想办法去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全员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少一点包办、说教和指责。利用创意法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学生得到充分尊重,学生才会有学习的信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才真正实现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提出问题,把所要讲授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学习任务中。
在展示学这一部分,我对某一小组上台展示时,其他同学可拿笔做记录,方便之后的交流很赞同。这是我之前未曾想到过的。只是每次采用小组展示环节,时间都把握不好,还有对于小组内每一名成员都发挥自己的作用这一要求还不能完全做到,正如前面所说,这种教学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点一点、一步一步的来推进,尤其是对于那些后进生,他们本来就不愿说话,小组展示时小组内其他成员也想将本组的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因此,后进生的角色始终限于最简单的工作,这并不能全面锻炼他们,所以,请大家一起给一些意见。
其实每一名老师都想教育好自己的学生,但是每一个老师并不是单单扮演老师这个角色,还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因此,这样的教学模式若要实行,想必也需要老师付出特别多的精力,可是对于那些精力实在有限的老师来说,效果就不会很好了,所以我建议多让优秀老师讲一讲,然后上传资料,大家都可以直接学习,这样就省去了自己思考设计的时间了。当然,老师还是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设计好学案。使课堂环节及教学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
在巩固学一部分,我觉得现在虽然一直强调减负,但是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还是很重,尤其是到期末的时候,所以我建议若是每一节课的练习设计到位了,那么对于作业也可以一课一次作业,一个单元作业一次等。
总之,通过这种的教学模式,切实改进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学生能自学的一定要让学生自学,学生能自己讲的就让学生讲,课堂活动多以问题性质的、检查形式的内容出现。要千方百计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学习的督促检查和过关检测。我相信,我们的课堂必将得到大的改进。
第三篇:“四学三查两反思”
学习“四学三查两反思”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四学三查两反思”我有以下理解和反思
对待独学环节的理解,学生借助导学案,通过学习课本,查阅资料,尝试解决本节课的问题。独学环节重在冷静思考。学生利用双色笔对重点、难点、疑问点做好标注,同时做好预习笔记,把未解决的问题找出来,便于留待后边的学习环节。
对待对学、群学环节的理解,通过独学环节,学生初步解决导学案中的部分知识,为解决的问题先跟自己的对子进行交流探讨,相互解决难题,仍未解决的,再在小组内集中讨论,借助集体力量加大解决力度。所以说,对学、群学是以解决导学案中的问题为主。由学习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
对待组内小展示环节的理解,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安排下,把前面的学习结果再次呈现出来。此时,小组长要做好统计,对重点问题、疑难问题汇报给老师。老师根据学情展示内容,把内容分派到各小组。
对待班内大展示环节的理解,小组把事先准备好的展示任务,以组为单位进行公开展示,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学生各项素质和能力。
对待整理学案,达标测评环节的理解,这个环节是第三次学情调查,教师了解整节学生掌握的情况,分析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作为下节课前反馈和单元测试的依据。
李德洋
第四篇:“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
“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 2010-11-07 17:33 “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杜郎口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形成的一套具有普适性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对高效课堂理念的最佳呈现。
“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在步骤命名、环节设计和操作的基本流程上力求简单易记、简便易学,方便一线教师掌握和运用,并尽可能从方法和规律的角度来指导教师付诸教学实践,很好地解决新课程理念“顶天入地”的问题。本期特邀高效课堂培训专家张海晨对此模式进行系统解读。“五步”:指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独学;
第二步:对学、群学;
第三步:组内小展示;
第四步:班内大展示;
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三查:指课堂上的三次关键性的学情调查。
一查:在学生独学时;
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
三查:在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时。
第一步:独学
“独学”指学生个体学习而言。在独学环节开始之前,通常要进行对上节课有关知识的反馈检查和新课导入。
(一)检查反馈:从检查内容和检查对象上要注意分层次,并重点关注C层次学生(即潜能生)。检查最好以爬黑板方式进行。
(二)新课导入:导入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知识系统等方面。导入新课后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独学: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如此学生才会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1.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课堂纪律以不影响别人的学习为宜。学生以导学案为抓手,以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标注,带到对学、群学中解决。独学环节完成后,要及时告知本组学习组长。
2.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要高度关注各小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尊重个体差异,不搞“一刀切”、“齐步走”;对个别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适时点拨指导;独学环节完成时要对各组进行即时性点评。
第二步:对学、群学
“对学”指两名同等学习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群学”指小组内不同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或具体指“学习对子”间帮扶学习。对学、群学环节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
1.对学生的要求:先对学,后群学,继而深入探究。首先通过同层次学生的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由学习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2.对教师的要求:基本上等同独学环节的要求。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小组学习问题的跟踪调查,并做好必要的问题记录。第三步和第四步: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小展示”指小组内由学习组长组织的展示,组员将学习成果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汇报;“大展示”指小组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一般由教师组织,当然也可以由学生代表组织。二者的区别在于展示的范围不同、问题的共性度不同和内容的层次不同。
1.对学生的要求:展示要体现“四性”:问题性、层次性、互动性、创生性。即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者易错点、重点、难点、焦点等问题;从展示的分工上来讲,要避免精英展示,增强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展示的机会,满足个体需要,增强自信心,强化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从展示的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难求助、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从展示的价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
学生展示行为中要聚焦问题,避免“平行站位”;展示学生要提前进入预定位置;展示者准备要充分,尽量脱稿或半脱稿;展示要声音洪亮,语言规范;展示者要充分运用展示艺术,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板书要迅速、工整规范,合理运用双色笔。
听展者的站位要合理,前后由低到高,保证全员观看、听展;坐要端正,站要直立,要做到拥而不挤;听展要认真、不插嘴、不私下议论;要根据展示及师生补充点拨随时记录,做好即时性巩固及导学案整理。
展示者展示完后,听展者如有疑问要及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可以进一步质疑对抗;质疑对抗要针对问题,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听展者主动质疑、补充要做到有抢有让、语言规范、简明扼要;进行对抗质疑时无需举手,可直接起立发表自己的观点。
听展者在补充评价时,要用第二人称,目视被评价者;不做重复、无意义评价,要积极发现优点,中肯指出不足;大胆鼓励个性化、创新性的观点表露,达到质疑对抗、文本批判、个性解读、创新生成的目的;被点评同学要认真对待他人评价,及时改进。
2.对教师的要求:组内小展示时,教师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适时引导点拨;及时评价各小组同学展示的情况;在备课中要针对有关问题做相关的预案准备,以便能应对突如其来的问题。
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通过前面的小组学习与展示,学生整理学案而后教师组织达标测评。
1.对学生的要求:整理学案,主要包括对疑难问题的整理、个性化重难点、生成性知识整理、知识系统梳理;结为对子的两名同学相互检查,狠抓重难点、疑点的落实;让学生养成学思结合的好习惯,在反思中不断感悟、不断提升。
2.对教师的要求:教师根据导学案最后的测试题组织小对子、小组长检查或抽测;教师要进行学情调查,了解整节课学生掌握的情况,分析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在导学案的设定位置做好记录。效能分析
“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概括地讲有六个支撑: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小组合作学习定成败;独学、对学、群学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学情调查是教学起点;展示、反馈、评价是基本手段;达标测评是学习效果的基本保证。
另外,教师在运用“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时,深刻体会到这样的课堂不仅仅是教学,而是教育。在具有生活性、开放性、生成性的课堂环境里,课堂即社会,蕴含着自主、合作、沟通、竞争、创造、自由、批判、挑战等等,这些都是一个人一生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品质。特别说明
一、高效课堂的一般性操作模式
由于学段、学科、课型、学习内容的难易度、学校作息时间安排的不同,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就要有所调整,在课堂环节上也不一定执行“五步”的环节,根据需要做相应调整。
预习课型应侧重于学生独学、对学、群学的环节,教师做好相应的小组学习辅导,并做好反馈评价;展示提升课型一般在课前已经进行了预习,完成了独学、对学和群学环节;单元(或课时)巩固提升课,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应由侧重于“学”转向侧重于“练”,同时在问题的设计上要强化新课教学时学生的易错点,从而达到“单元清,人人清”。在课堂环节上侧重达标反馈,并做必要的展示。
在课堂各环节的时间分配上,由于科目、文本内容和学情不同,很难统一。就一般预设而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3-4分钟;独学7-8分钟;对学、群学5分钟;展示25分钟;整理学案、达标测评5分钟。
二、高效课堂的去模式化问题
我们主张高效课堂的实施应经历“临帖—入贴—出贴—破贴”的阶段。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推行初期阶段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且不可以教学是个性化的艺术为由而否定模式在这个阶段推行的必要性。待“固模过关”后,学校可以结合本校情况形成学校或学科课堂教学特色。课改小贴士
三、重视预习、展示、反馈
预习、展示、反馈是高效课堂上最关键的三个环节,当然也可以是三个课型。预习是关键,展示是提升,反馈是保证。
第五篇:“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
“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
2010-11-07 17:3
3“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杜郎口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形成的一套具有普适性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对高效课堂理念的最佳呈现。
“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在步骤命名、环节设计和操作的基本流程上力求简单易记、简便易学,方便一线教师掌握和运用,并尽可能从方法和规律的角度来指导教师付诸教学实践,很好地解决新课程理念“顶天入地”的问题。本期特邀高效课堂培训专家张海晨对此模式进行系统解读。
“五步”:指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独学;
第二步:对学、群学;
第三步:组内小展示;
第四步:班内大展示;
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三查:指课堂上的三次关键性的学情调查。
一查:在学生独学时;
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
三查:在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时。
第一步:独学
“独学”指学生个体学习而言。在独学环节开始之前,通常要进行对上节课有关知识的反馈检查和新课导入。
(一)检查反馈:从检查内容和检查对象上要注意分层次,并重点关注C层次学生(即潜能生)。检查最好以爬黑板方式进行。
(二)新课导入:导入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知识系统等方面。导入新课后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独学: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如此学生才会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1.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课堂纪律以不影响别人的学习为宜。学生以导学案为抓手,以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标注,带到对学、群学中解决。独学环节完成后,要及时告知本组学习组长。
2.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要高度关注各小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尊重个体差异,不搞“一刀切”、“齐步走”;对个别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适时点拨指导;独学环节完成时要对各组进行即时性点评。
第二步:对学、群学
“对学”指两名同等学习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群学”指小组内不同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或具体指“学习对子”间帮扶学习。对学、群学环节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
1.对学生的要求:先对学,后群学,继而深入探究。首先通过同层次学生的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由学习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
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2.对教师的要求:基本上等同独学环节的要求。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小组学习问题的跟踪调查,并做好必要的问题记录。
第三步和第四步: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小展示”指小组内由学习组长组织的展示,组员将学习成果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汇报;“大展示”指小组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一般由教师组织,当然也可以由学生代表组织。二者的区别在于展示的范围不同、问题的共性度不同和内容的层次不同。
1.对学生的要求:展示要体现“四性”:问题性、层次性、互动性、创生性。即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者易错点、重点、难点、焦点等问题;从展示的分工上来讲,要避免精英展示,增强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展示的机会,满足个体需要,增强自信心,强化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从展示的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难求助、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从展示的价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
学生展示行为中要聚焦问题,避免“平行站位”;展示学生要提前进入预定位置;展示者准备要充分,尽量脱稿或半脱稿;展示要声音洪亮,语言规范;展示者要充分运用展示艺术,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板书要迅速、工整规范,合理运用双色笔。
听展者的站位要合理,前后由低到高,保证全员观看、听展;坐要端正,站要直立,要做到拥而不挤;听展要认真、不插嘴、不私下议论;要根据展示及师生补充点拨随时记录,做好即时性巩固及导学案整理。
展示者展示完后,听展者如有疑问要及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可以进一步质疑对抗;质疑对抗要针对问题,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听展者主动质疑、补充要做到有抢有让、语言规范、简明扼要;进行对抗质疑时无需举手,可直接起立发表自己的观点。
听展者在补充评价时,要用第二人称,目视被评价者;不做重复、无意义评价,要积极发现优点,中肯指出不足;大胆鼓励个性化、创新性的观点表露,达到质疑对抗、文本批判、个性解读、创新生成的目的;被点评同学要认真对待他人评价,及时改进。
2.对教师的要求:组内小展示时,教师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适时引导点拨;及时评价各小组同学展示的情况;在备课中要针对有关问题做相关的预案准备,以便能应对突如其来的问题。
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通过前面的小组学习与展示,学生整理学案而后教师组织达标测评。
1.对学生的要求:整理学案,主要包括对疑难问题的整理、个性化重难点、生成性知识整理、知识系统梳理;结为对子的两名同学相互检查,狠抓重难点、疑点的落实;让学生养成学思结合的好习惯,在反思中不断感悟、不断提升。
2.对教师的要求:教师根据导学案最后的测试题组织小对子、小组长检查或抽测;教师要进行学情调查,了解整节课学生掌握的情况,分析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在导学案的设定位置做好记录。
效能分析
“路线图”;小组合作学习定成败;独学、对学、群学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学情调查是教学起点;展示、反馈、评价是基本手段;达标测评是学习效果的基本保证。
另外,教师在运用“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时,深刻体会到这样的课堂不仅仅是教学,而是教育。在具有生活性、开放性、生成性的课堂环境里,课堂即社会,蕴含着自主、合作、沟通、竞争、创造、自由、批判、挑战等等,这些都是一个人一生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品质。特别说明
一、高效课堂的一般性操作模式
由于学段、学科、课型、学习内容的难易度、学校作息时间安排的不同,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就要有所调整,在课堂环节上也不一定执行“五步”的环节,根据需要做相应调整。
预习课型应侧重于学生独学、对学、群学的环节,教师做好相应的小组学习辅导,并做好反馈评价;展示提升课型一般在课前已经进行了预习,完成了独学、对学和群学环节;单元(或课时)巩固提升课,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应由侧重于“学”转向侧重于“练”,同时在问题的设计上要强化新课教学时学生的易错点,从而达到“单元清,人人清”。在课堂环节上侧重达标反馈,并做必要的展示。
在课堂各环节的时间分配上,由于科目、文本内容和学情不同,很难统一。就一般预设而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3-4分钟;独学7-8分钟;对学、群学5分钟;展示25分钟;整理学案、达标测评5分钟。
二、高效课堂的去模式化问题
我们主张高效课堂的实施应经历“临帖—入贴—出贴—破贴”的阶段。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推行初期阶段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且不可以教学是个性化的艺术为由而否定模式在这个阶段推行的必要性。待“固模过关”后,学校可以结合本校情况形成学校或学科课堂教学特色。
课改小贴士
三、重视预习、展示、反馈
预习、展示、反馈是高效课堂上最关键的三个环节,当然也可以是三个课型。预习是关键,展示是提升,反馈是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