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主要靠中等收入者实现(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3 18:39: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扩大内需主要靠中等收入者实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扩大内需主要靠中等收入者实现》。

第一篇:扩大内需主要靠中等收入者实现

扩大内需主要靠中等收入者实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明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定为“稳中求进”。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教授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得很及时,因为它将大家的思想统一了起来,将明年发展经济的行动统一了起来。

稳中求进:“稳”住了思想,统一了行动——稳定经济增长的三个内涵

厉以宁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最大亮点是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定为“稳中求进”。近期,中国经济增长有下滑的趋势,大家对中国经济增长问题的看法是有分歧的。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明年经济工作总基调定位为“稳中求进”,这就稳定了大家的思想。会议告诉大家,虽然明年还要继续防止通货膨胀,但调整结构是重要的,改善民生也是重要的。

要促进经济增长,方法有很多,比如说,不顾生态环境乱砍乱伐,经济也可以增长。可关键是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厉以宁说,稳中求进的“稳”,是指在稳定经济增长率的同时,稳定经济增长的质量。

厉以宁表示,稳定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一般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一定要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避免出现产能过剩等一些状况。其次,经济增长质量要与自主创新联系在一起,没有自主创新就没有竞争力。最后,经济的增长一定要与低碳化结合在一起,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结合在一起,不然就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了。

厉以宁指出,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我们经济的发展速度不能太高,太高的经济增长率(比如超过10%以上),会出很多问题;但也不能太低,因为经济增长速率过低的话,就带来了财政收入、就业等问题。如今大学毕业生增加,农民人口向城市迁移,这些都是与就业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说,如何理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把握好“稳中求进”这个总基调,这是最重要的。

财政政策:应重点完成“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积极财政政策的四个内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那么,可以从哪些方面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呢?如何使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发挥作用?

厉以宁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积极财政政策,从当前而言,包涵了四个方面的措施。第一个方面,当前,我国的企业税负太重,应该使用减税措施,来帮助企业脱离困境。

第二个方面,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改善民生、扩大内需,这样解决了人们内部收入差距的矛盾,就能扩大内需。

第三个方面,国家应该重点完成“十二五”计划中的重大建设项目,这些项目是需要国家投资的。但是不能什么项目都投资,而要经过选择,重点投资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的长远项目,要靠财政的支持才能完成的重大项目。

第四个方面,在财政支出方面,应该更多地应该投向教育。因为现在低收入阶层赚取收入的能力和就业的机会不足,因为教育资源的配置不是很平均。所以,要在让更多的人受到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这样,低收入家庭子女的就业就能得到解决。这四个方面,对于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都很重要。

扩大内需:主要靠中等收入者来实现——扩大内需最要紧的五个措施

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个目标。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厉以宁表示,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以前多数情况是从学者的层面进行探讨,这次是从党中央和国家层面提出了这个问题。

厉以宁分析说,目前存在三种形式的收入分配结构,最普遍常见的是金字塔式的收入分配,即最底部大多数都是中低收入者;第二种是哑铃式的收入分配,它与金字塔式收入分配的区别就是富人比较多,而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比较低;第三种是橄榄型的收入分配,两头小、中间大。扩大内需,主要靠中等收入者来实现。低收入者需要有更多的社会阶层流动机会,以便上升到中低收入者阶层。一个国家中等收入者所占的比重越大、人数越多,这个国家就越容易实现扩大内需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所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对稳定社会、对长远的发展都很重要。

那么,如何扩大内需?厉以宁认为,扩大内需最要紧的有五个措施:

一、给农民以产权。农民就算开个小作坊也需要一定的投资,现在的情况是,农民自己盖的房子不能抵押,这样就无法投资,无法扩大家庭养殖场、果园等。若给农民以产权,农民就可以抵押产权,拓宽资本形成的路径。

二、提高劳动者的收入。长期以来,虽然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有所增加,但整体来说是偏低的。我国目前的技工是短缺的。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水平,加强对职工的职业培训,提升我国的人力资本,让更多人进入技工行列,这是一项重要的政策措施。

三、大力扶持小微企业,给低收入者更多创业的机会,以创业带动就业。更广泛地看,农民的家庭养殖场、果园、菜园,以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的家庭农场,都是小微企业,因为它们都是面向市场的。对于这些小微企业,应该减免税、降低流通成本,另外,给予金融支持,并对农民进行职业技术培训。

四、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最重要的是要解除一些低收入者、甚至中等收入者的后顾之忧,比如养老、失业、医疗、教育等问题。

五、生产群众需要的、喜欢的新型消费品。假如老百姓有更多机会买到平价房,哪怕是能租到这种房子,那么消费就能扩大。因为这种房子对他来说是新型的消费品,而不是作为投资用的,他要买家具、家电等家用品,如果消费品总是老一套,人家就不买了。

如何让“中产阶层”更好地成长

我国现在“中产阶层”正在不断扩大,他们大部分分布在城市,而在农村则非常少;他们是我国社会中受教育水平最高、社会影响不断扩大的群体。有研究者认为,“中产阶层”是我国社会稳定的基础,理由是“中产阶层”规模越大,表明我国利益分配越合理,有恒产就有恒心,“中产阶层”的阶层属性决定了他们求稳的行为特点。

在我看来,“中产阶层”一方面是我国经济现代化的产物,另一方面是推动我国经济现代化、提升经济竞争力、引导经济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中坚力量。所以,培育一个庞大的“中产阶层”,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我国文化事业繁荣的有力保障。

当前,我国“中产阶层”在现实中面临的压力和威胁还相当大,具有很强的“脆弱性”。特别是“中产阶层”中的底层,在高房价、高物价、高教育成本和医疗成本、高消费、高就业压力以及扩大的收入差距面前,显得非常无奈和脆弱,随时有可能从“中产阶层”掉到下层乃至底层。另一个困境是我国“中产阶层”的一部分人在医患矛盾、产品质量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科研成果剽窃、科研发明造假等社会问题中没有起到引领社会价值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中产阶层”的社会形象和公信力。这也说明我国“中产阶层”还没有完全成熟。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我国“中产阶层”在社会中占的比例过小,只有23%左右。由于存在规模过小、脆弱性以及公信力不足等问题,我国“中产阶层”还缺乏缓解上层与下层紧张关系、引领社会发展以及缩小收入差距的功能和效用。

随着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城市化水平逐步提升,以及教育更好更快发展,我国的“中产阶层”还会继续扩大,不断成长和成熟,在未来20年,如果“中产阶层”的增长速度保持现在的态势,那么就会达到55%以上的规模,这可能预示着我国进入了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庞大的“中产阶层”是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没有它,我国社会稳定会失去基础,社会矛盾会更加尖锐,社会文明发展会受到制约乃至损害。因此,我们今后的政策应该细心、用心地去呵护、培育“中产阶层”,更重要的是要让更多的下层、底层成员通过公平的教育机制、用人机制以及良性的社会向上流动渠道而成为“中产阶层”的新成员,从而扩大“中产阶层”规模,塑造一个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的稳定、和谐和有活力的好社会。

(据北京日报,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第二篇:人民日报聚焦中等收入陷阱 推进城镇化扩大内需

人民日报聚焦中等收入陷阱:推进城镇化扩大内需

2013年06月23日 02:24 人民网-人民日报

制图:张芳曼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如果这一目标顺利实现,据专家测算,到2022年左右,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衡量,我国就将从中等收入国家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可见,今后10年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那么,我们应如何应对这一发展阶段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顺利实现既定目标?本期“观察”继续聚焦中等收入陷阱问题。

——编者

跨越陷阱关键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问对)

——访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

本报记者于春晖

记者:前不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在其《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报告》中提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要警惕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您认为,我国进入中等偏上收入阶段以后,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高度重视哪些问题和挑战?

王一鸣:目前,如同其他从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迈进的经济体一样,我国经济增长出现了阶段性变化。这种变化虽然有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外部环境变化的背景,但更重要的是经济发展的内在条件发生了变化。随着劳动年龄人口 数量减少,劳动力成本不可逆地上升,储蓄率和投资率向下调整,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开始减弱,潜在经济增长率趋于下降,正在转向7%—8%的新常态。经济发展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使既有发展模式的弊端更加突出地暴露出来。比如,经济增长过多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发展不协调特征比较突出;依靠资源和要素高强度投入支撑发展,发展效率总体不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发展成果共享不足;资源环境约束持续强化,发展代价过高。特别是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劳动力成本低优势减弱,创新能力不足问题更加凸显,能源资源约束持续强化。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记者: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关系我们能否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您认为,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的关键是什么?

王一鸣:关键是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近期,李克强同志多次强调用勇气和智慧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这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增强我国发展动力和可持续性的重大战略。应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改革红利尚未完全释放,国内市场潜力尚未充分挖掘,创新尚未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这些是现实的问题,也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留下了巨大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就是要在既有发展版本基础上,形成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经济发展版本,是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高、活力和动力更强、公平性和可持续性更好的发展版本。

记者:李克强同志还提出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对此,您如何理解?

王一鸣: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根本动力在于深化改革。深化改革以释放改革红利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关键。任何发展版本都要有动力机制的塑造和利益分配体制的安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制机制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形成相关利益格局,决定发展版本的选择。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破除既有发展版本的体制安排和利益结构,实现发展版本升级。虽然相对于以往,推进改革受到利益格局更加复杂多样的牵制,但如果不突破原有体制机制,不冲破既有利益格局,发展版本就很难升级。

深化改革,要求明确界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做好政府权力的“减法”,核心是简政放权。简政放权不能仅仅停留在机构撤并上,而应在职能整合、流程再造、效率提升上下功夫,把市场和社会能够承担的职能交给市场和社会。要下决心减少行政审批,抓紧清理、分批取消和下放投资项目审批、生产经营活动和资质资格许可等事项,严格控制新增审批项目。将更多的政府职能由“前置”改为“后置”,并且对“后置”严格依法进行规范。创新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推动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就要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企业的市场经济主体作用。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强化政府为市场主体服务的职能,通过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激发社会成员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需求动力来自于扩大内需。应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和统筹城乡相关改革,释放城镇化的扩大内需潜力。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与既有版本相比,中国经济升级版更加强调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使经济增长由过多地依靠外需拉动转向内需、外需协调拉动,实现新的经济平衡。应积极稳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分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通过城镇化和统筹城乡相关改革,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释放城镇化扩大内需的潜力。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供给动力来自于创新。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应通过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深化教育、科技体制改革释放科技创新活力。与既有版本相比,中国经济升级版更加强调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利用市场的倒逼机制,促使企业加快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强研发平台建设,加大对中小企业、微型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加快建立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成果向企业转移机制。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积极创新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造就 高素质人才队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营造有利于创新潜能充分释放的体制环境。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互动)

提问

网友一筹莫展:

现在老百姓收入低、压力大,连站都站不稳,快要趴下了,哪还能跨?跨不过去,不是迟早要掉到陷阱里吗?

回答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新新: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这必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推动我们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从经济角度看,收入分配不公会极大地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堵塞通过创业、创新、创造增加社会财富的源头活水。从社会角度看,收入分配不公会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加剧社会对立,影响社会稳定。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应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应通过制定倾斜政策和限制政策,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同时,通过制定实施具体的制度和政策,促进起点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规避社会风险和自然风险,增强人们对未来的信心,稳定消费倾向和支出预期,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应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逐步完善的原则,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一是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社会保障 制度非均衡发展的态势。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完善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有序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二是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三是健全社会救助体系。重点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相适应的救助标准调整机制。

创新社会管理。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渐次出现的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在我国同时显现出来。社会矛盾纠纷本质上是利益问题。因此,要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就要创新社会管理,关注群众的利益需求,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一是高度关注民生。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制定政策时,应科学严谨、公开透明,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项目决策上,应着眼于最大多数群众的利益需求,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切实让大多数群众得到实惠。二是着力推进依法行政。按照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切实做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保证依法行政。三是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形成国家、社会、个人多赢共生的利益关系。

完善新阶段的发展战略(观察者说)

李晓西

从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需要克服很多严峻的挑战。大多数中等收入国家在数十年间未能实现这一提升,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主要是因为在传统成本优势丧失的形势下,没能在转变发展方式、创造新的增长动力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结果出现经济增长长期停滞徘徊的局面,引发了诸如分配不公、腐败泛滥、“城市病”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对我国来讲,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实质上是对经济体制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挑战。最近30多年,我们已看到了改革在解放生产力方面的巨大力量。现在,我们仍然需要强调改革在保证持续发展方面的根本性作用,在经济体制转型和发 展方式转变中,聚焦点、明战略、增合力,力求在三五年内有较大突破,进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有利起点。为此,需要调整和完善战略思路。总的看,新阶段的发展战略可以概括为“科学发展、绿色新政”。这样的战略思路既有继承性也有创新性,既立足国情也有国际化内涵。

经济发展战略

在中等收入阶段,传统的劳动力成本和资源价格低廉优势正在失去,如果不能及时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就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因此,跨越陷阱的必由之路是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创造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资源,培育新的产业竞争优势,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融合,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造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桥梁。事实上,中央早已看到这个问题,并作出了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部署。现在需要深刻领会和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并配套好制度、政策和措施,改变单纯追求GDP的倾向,把新战略落实下去。

城镇化战略

城乡发展差距大是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表现,城镇化则是拉动经济发展的最大内需潜力所在。因此,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遵循城乡统筹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同时,大力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使城乡居民收入都有较大幅度提高,从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有助于避免或减轻中等收入陷阱典型的“城市病”现象,防止大批进城农民沦为城市贫民,形成城市贫民区。统筹城乡发展,应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调整创新制度以保证农村发展需要;改革土地制度,保护农民权益,提高农地和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效率。同时,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积极稳妥改革户籍制度,放手发展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加快保障房体系建设,为城市新成员提供住房保障。加快推进覆盖全国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城乡人口流动创造良好条件。

环境战略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当前,我国面临越来越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实践证明,只有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上构建环境保护制度,才能真正达到环保目标,才是主动、有效的环境保护。应把绿色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模式选择,以不超出生态环境容量、资源承载能力为前提,以实现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目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社会经济各个环节都实现绿色化、生态化,为后代人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更高的发展平台。这需要通过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来实现。

改革战略

应坚持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被一步步破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并不断完善,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根本体制保障。面对当前政府与市场关系中存在的越位、缺位与错位问题,应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把行政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应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打破一些领域和行业存在的行政性垄断。应进一步加强竞争机制,以发挥各类经济主体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同时,应加快推进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的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意味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将不断提高,意味着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中可持续发展要求得到贯彻落实。这显然有助于防止经济增长停滞徘徊和收入分配不公,是保证发展质量的关键战略,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有重大意义。绿色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产业、财政、税收、金融、贸易以及投资体制等诸多方面的改革。应通过深化改革、健全体制,使资源环境不再被认为是一种可以随意或低价使用的公共物品,使资源价格真实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我国经济已发展到必须实行绿色发展的阶段,需要深化各方面改革以适应绿色发展的需要。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第三篇:日本靠什么实现教育公平

日本靠什么实现教育公平

作为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方面起步较早的国家,日本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不断探索,在基本实现硬件均衡、师资均衡之后,逐步走向促进个体均衡发展的阶段,让我们看到,教育均衡靠的不是一刀切。

教育公平作为实现社会公平的起点和基石,近些年来世界各国都先后启动了一系列教育改革,以探索适合本国发展实际的教育公平模式。不久前,记者随高中生访日代表团对日本多个地区的中小学校、教育管理部门等机构进行了访问。访问期间记者发现,作为中国近邻的日本,自上世纪末以来,从教师管理、教学评价、课程设置和教育平等性等方面,做了许多新尝试,以摸索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支点。

师资管理:有保障的区域轮岗制均衡教育资源

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日本的所有中小学教师都需持证上岗。但是,获得教师资格证并不意味就能取得教师岗位,只有通过了省级行政机构举办的录用考试才有机会任教。在日本,由于教师是一个相对比较稳定和有较高社会地位的职业,希望从事这个职业的人相当多,因此录用考试竞争异常激烈。

据日本的统计数据,在获得教师资格证的人中,只有不足10%的人最终能走上讲台,大学毕业就能任教的少之甚少。茨城县立鉾田第二高中教务主任菅谷则行说,根据日本国家和地方共同承担义务教育经费的原则,日本教师的工资虽然一般都是由省级政府负担,但其中一半由国库划拨。借助这种制度安排,日本把社会一流的人才吸引到了中小学,并且有效保证了不论城市、海岛,还是边远山区的教育都能处于一种基本相同的发展水平。

在教师岗位安排上,日本的教师都是由各都、道、府、县录用,然后再分配到各个学校。教师在都、道、府、县内进行流动,初中和小学老师一般每隔5至7年流动一次,而且教师们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流动,有的从偏远山区农村学校向繁华都市学校流动,有的是反向流动。即使有的教师在一个地区有了固定住所,也必须按制度流动。

据了解,公立学校教师的这种定期流动制肇始于“二战”后初期。当时,由于教师的人事权在市、街区和村一级的教育主管部门,因而很难推动教师流动,一方面导致学校之间的差距拉大,另一方面造成教育相对于其他社会单元来说,显得比较封闭。上世纪50年代中期后,日本出台了《关于地方教育行政组织及营运的法律》,以逐步推行公立学校的教师定期轮岗制度。直到上世纪60年代初,该制度最终趋于完善。

在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分为两种:一种是教师在同一个市、街区、村之间流动,这种模式的流动占教师轮岗的绝大部分;另一种是跨县一级(相当于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间流动。根据日本文部省的测算,日本全国公立学校教师平均每6年流动一次,多数县的中小学校长3至5年就会调换一所学校,一位校长从上任到退休,一般至少要流动两次。

据茨城县立麻生高中副校长今泉宏通介绍,教师轮岗制度之所以在日本能得到顺利推广,原因在于,日本各都、道、府、县在关涉教师利益的人事调动及审批权限、任职年限规定、流向偏僻地学校的优惠措施等方面,具有比较一致的配套政策措施作保障。

在具体做法上,一般每年11月由县级教育委员会发布教师定期流动的实施方案,内容包括轮岗地区的指定、原则、要求,等等。区域内所有进入轮岗期的教师都要填写一份流动意向的调查表,根据教师本人意愿,由校长确定人选,并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审核,最终递交县(都、道、府)教育委员会教育长批准。次年4月新学期前,所有轮岗教师全部将被安排到新学校的新岗位上。各学校的校长一般由县(都、道、府)教育委员会教育长直接任命或换岗,教师或校长本人也可以提出申请。

不仅如此,在继续教育方面,根据法律规定,日本所有初任教师都必须参加校外培训,每年25天,其中13天利用暑假,12天利用上课时间,经费一般都是由县级政府承担。不过,目前,日本教师的培训形式还是比较被动,教师只是接受已经准备好的培训内容。但是,根据日本的计划,将来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将由教师自己来制定,进修学校将根据教师的需求来设定学习内容。也就是说,将来日本教师的继续教育将采取教师下需求单、进修学校按单授课的模式进行。

与许多国家不同,针对学校教育相对封闭的特点,日本教师的在职培训中增加了一项内容——“社会体验研修”,即受训教师要到民间企业、社会机构等校外场所体验生活,以此扩大教师的知识面,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并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教师所有继续教育培训结束后,并不接受考核,也不发放任何形式的培训结业证书,只是将教师参加培训的相关记录统一存储进一个数据库内。

在日本,教师的工资待遇一般都要比当地公务员高。这种高薪就要求教师不能在校外培训机构兼职或者从事课外补习。一旦教师“走穴”被发现,一般都会受到所在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的公开通报批评。在教师业绩评价上,由于日本公立学校一般只给学生提供基本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教育,大多数学生毕业后是进入社区大学或短期大学,所以对于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每年有多少学生考上大学,不会与教师的评估和待遇挂钩。只是,如果某位教师的学生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比较多,在当地会获得较高的社会评价。

对于不合格教师,日本采取的措施是,由都、道、府、县(日本的省级行政单位)的教育委员会决定。一般是先对他们进行培训,如果培训没有达到效果,就让他们转行,“进入县政府工作”。

教育平等性:用完善的制度保障教育机会人人均等

在日本,受教育机会均等被作为是历次教育改革的核心。为了实现教育的平等性,日本的中小学一般都没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不论山区学校,还是繁华的东京都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设施均以全国统一标准配备。虽然学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差别并不大,各地学校的建筑模式、场地大小、师资水平都采取标准化配置。比如,茨城县麻生高中虽然是一所建校81年的乡村学校,但配备着与东京都学校几乎相同的基础设施:一栋多功能的教学楼、一个体育馆、一个运动场、一个游泳池。

为了避免优质教育资源向部分学校倾斜,形成重点学校,日本很早就意识到,学校硬件均衡只是确保教育均衡的第一步,真正决定学校的好坏的关键要素是师资水平。因此,在教育制度的设计上,日本教师属于地方公务员序列,国家不能随意解聘,工作相当稳定。为了实现各个学校的师资平衡,“二战后”的日本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制度:教师经常性地流动,一位教师在一所学校最长只能任教7年,没有教师在一所学校工作一辈子的。在任何一所农村学校,都有城市学校轮岗过来的教师。同样,在任何一所城市学校,也都会有农村轮岗交流的教师。正因为教师在一个地区之内保持了一种制度化的流动,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一个地区总体教育水平的相对均衡。

有了这种相对统一的标准化学校建设做基础,日本小学和初中基本上消除了择校现象,学生严格按学区划分,每个孩子都实行就近入学,一般每个年级分成两个班,每班20到30人左右。由于日本私立中小学很少,收费很高,所以国家在政策上并不鼓励发展私立中小学。

为了确保智障儿童的受教育权,每所小学还设有“向日葵班”,保证他们在起点上与正常孩子一样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进入中学后,这些智障儿童也相应进入各行政区设立的专门学校进行特殊教育。

充足的财政支持与有效的机制体制保障,使得日本的基础教育实现了受教育机会均等。茨城县教育厅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和田芳武介绍,日本全境不分地区、种族、国籍、性别、必须接受免费中小学教育,其中包括教材费,设施费等,学校都不会向学生家长收取分文,这样就很好地保证了中小学生就学率实现100%全覆盖。

同时,日本的学校除了教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外,为了保证青少年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学校还会提供廉价营养午餐。为了让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能顺利完成学业,这些家庭的学生还可以向学校申请免费(比如,一个4口人的家庭年收入在500万日元以下的,就可以符合申请免费午餐的条件)。

除此之外,日本的每一所学校都能给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发展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当然,这得益于日本中小学都建立有各种各样的学生俱乐部,在校生规模在1500人的学校往往有数十个俱乐部,有的甚至达到近百个。在这些俱乐部内,学生们相互学习,互相鼓励。比如,在茨城县立鉾田第二高中,学校设有美术、书法、插花、电脑、摄影、茶道、生物、烹饪、日本民族音乐等几十个俱乐部。在学生只有683人的茨城县麻生高中,学生参与学校社团、俱乐部活动的比例高达62%。

课程建设:让每个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获得成长

在日本,可以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不论去城市学校参观,还是去北海道、枥木等相对落后地区的农村学校观摩,这些学校向参观者展示的基本都是活动课,几乎没有严肃的纯知识灌输式的课堂。这并非学校的刻意为之,而是日常教学的常态。比如,当记者前往枥木县矢板中央高中时,正值高一学生上劳动技术课。那堂课的内容是做日本料理,学生不是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而是被带到学校烹饪实验室,每5至6人一组,在老师的示范下,完成一套料理的整个制作过程。

其实,这与日本确定的“科学家的头脑、艺术家的气质、运动员的身体”的教育目标密不可分。矢板中央高中校长佐藤胜宏说,在日本,小学低年级几乎每天都开设有体育课,高年级不仅每周也有2至3次体育课,课后还有各种各样的俱乐部活动。每年学校都一般会开一次运动会,每个孩子都是运动员,家长是啦啦队。为了使每个孩子接受音乐教育,有的学校还邀请雅马哈公司特制几种廉价的简易吹奏乐器,让孩子们在接受音乐教育的同时,提高肺活动量。与此同时,每年学校还会为家长和学校附近居民开一次发表会,每个孩子都要登台表演各种文体节目。

在高中阶段,学生每天的课时量并不相同,有时候一天上6节课,有时候一天有7节课,每节课一般50分钟左右。不少学校实行学分制,高中3年学生一般需修满一定的学分,才能顺利毕业。其中,有选修课程,也有必修课程。还有的学校实行跨学年的学分制度。虽然高中课业负担比初中和小学要重,但学校给孩子们预留的课外体验学习活动依然非常丰富。学生参加化学、棒球、柔道、乐队等各课外俱乐部活动的人数一般会占到70%。为了监测教学效果,让社会各界理解教育,许多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由学生、教师和家长三方共同参与评估。

正是在这种强调体验学习的理念指引下,日本的中小学校都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比如,日本小学一至六年级,国家只制定了一份薄薄的全国通行的教学大纲——《学习指导要领》(甚至比我国相同年级一个学科的教学大纲还要薄),至于如何组织实施教学则基本由学校自主设计完成。

重视学生体验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日本的课程设置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年龄特征和差异性。从上世纪70年代起,日本就一直试图打破所有儿童实施整齐划一的课程体系,而是随着学年阶段的递升,给学生提供大量能自行选择的分化课程。

基于这样的考虑,日本的小学为每个儿童提供几近相同的课程,在中学则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而采取以基础的核心学科作为必修,其他学科为自选课程的方式,大幅实施学科间的选修。而且在高中阶段,学生基本是以选修课程为主。

实际上,应试教育、重视智育、重视理论教育,也是一直困扰日本教育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茨城县麻生高中校长久保隆告诉记者,过去10多年,日本教育界前后提出过许多解决方案,日本文部省也在全国范围内开出了体验式教育的“药方”。其核心是,无论是道德教育、职业教育,还是各学科教育教学,都要重视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情境,亲身体验,获得感性认识。其中,在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方面,日本做出了许多有益尝试。

日本作为一个东方国度,在其教育制度设计中同样也有着重视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传统。但是,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发展,日本的学校教育存在着许多现实挑战:学生厌学、逃学、欺侮、暴力、自杀等现象频发,学生在遵守社会规则和一般性生活准则上的道德水准有所下降。

针对这种现状,日本在重视道德教育的同时,尤其强调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力避空洞的说教,注重学生体验学习。虽然近些年日本大幅减少了中小学课时量,但是对于道德教育的课时量,每学年依然保持35个课时,并且对道德教育还制定了明确的阶段性目标。比如,小学低年级,培养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和养成基本的生活习惯;中年级,培养具有一定的主动性的生活态度;高年级,培养作为社会成员应有的自觉性和责任心;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确立作为中学生应有的生活态度和作为公民的自觉性和国际合作精神;高中阶段,则培养作为社会一员所具有的自立精神和责任心,要有为国际做贡献的意识。

在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上,对于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学校通过开展各种体验式活动,让学生采取实际观察及调查、接触实物、志愿者活动、演剧等方式积极利用学校生活的具体事例,进行感悟。对于高中阶段学生,学校则重在通过事例引导学生理性升华与道德反思。

在日本的课程体系中,“综合学习时间”可以说是一大特色。根据日本文部省修订的“学习指导要领”,日本中小学从2000年起就开设了“综合学习时间”课程。按照日本的描述,设置“综合学习时间”课程,旨在使学生能把各科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在实践中获得综合运用,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各学校根据国家总体目标以及各自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国际理解教育、信息教育、环境教育、福利与健康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课程的实施上,具有鲜明的计划性特征。各校都会制定整体计划、计划和单元计划。学校整体计划的制定,要求学校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实施计划(包括学习活动、指导方法、指导体制、学习的评价)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包括重点;地域、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家长、教职员的愿望;与各学科、地域、中学、临近小学的联系)。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可以打破各学科的教学范围,组织综合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学习内容,选择儿童感兴趣与关心的话题,或是具有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课题。授课时间上,可根据活动的需要灵活安排,时间可长可短,可以定期安排一天,也可采取连续上两节课的方式。授课形式上,不仅仅局限在以班级为单位,也可根据学生兴趣和内容的选择采取同兴趣异年龄分组的形式,跨学级、跨学年的组合方式进行。

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是有效落实课程目标的重要基础。不论在茨城县那珂郡东海高中,还是在枥木县矢板中央高中,参观者都可以随处看到政府和社会各界扶持学校“综合学习时间”课程的影子。比如,在日本文部科学省网站上,师生可以相当轻松地查询到中央政府各部为“综合学习时间”课程提供的具体服务项目,如联系电话、网址、是否提供资料、派遣讲师、接受教师培训、接受学生实习等。

不仅如此,师生还能查找到日本各行各业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各企业志愿为“综合学习时间”课程的开设与实施提供的一种公共资源。此外,还有一些专业机构为学校“综合学习时间”课程提供专门的活动计划,也可以根据学校的具体要求,制定各种活动计划。比如“全国少年自然之家联络协议会”拥有全国各地的少年自然之家的信息,设计了体现各地特色的丰富活动,例如,划船、游艇、登山、林业体验、牧场体验、料理体验等。

事实上,这种强调体验式学习的课程安排与日本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息息相关。茨城县立鉾田第二高中校长寺内拓男说,日本全国有340所综合学科的高中,茨城县有7所。综合学科体制是学生既可接受普通科目教育,又可以接受专业科目教育的教学体制,根据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各自的兴趣、爱好自己安排课程表。比如茨城县立鉾田第二高中开设的学科有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流通经营、信息媒体、生活科学、福利等6大系列,以应对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据统计,有着834名学生的茨城县立鉾田第二高中,学生毕业后的去路,1/3进入大学、短期大学(大专)深造,1/3进入专科学校,1/3就业。

在校期间的学习体验大大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据茨城县立东海高中校长桐原幸一介绍,在该校458名学生中,毕业后的出路多种多样,有的上国立大学(名牌高校)、私立大学、短期大学(大专)、专科学校、护士学校,有的当公务员、公司职员、个体户等,每个学生都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积极参与各类体验活动。(转自

中国教育报2011年2月1日)

第四篇:扩大内需检查总结

龙子湖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监督检查工作总结

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监督检查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我们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强化责任,狠抓落实,使我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监督检查工作得到了有序开展。下面就龙子湖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监督检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项目总体情况

我区在11年中央新增的扩大内需投资项目中争取到扩大内需项目8项分4大类,总投资388万元。其中,国家预算内投资304.5万元,地方配套83.5万元。

第一类基本药物集中采购使用信息系统项目一项,国家预算内投资2.5万元,计划地方配套资金3.5万元,采购8套信息系统,我区目前正在积极协调落实资金,区卫生局正在开展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第二类卫生监督体系项目一项,国家预算内投资70万元,计划地方配套资金40万元。我区目前正在积极协调落实资金,区卫生局正在开展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第三类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有5项,全部由国家预算内投资172万元。一是凤阳路第二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项目,国家投资61万元。二是淮上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项目,中央投资25万元。三是新塘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项目,中央投资23万元。四是工农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项目,中央投资32万元。五是八里岗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项目,中央投资31万元。目前全部项目已完工。第四类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项目一项,建设龙子湖区生殖保健服务中心,国家预算内投资60万元,计划地方配套资金40万元。我区目前正在积极协调落实资金,区计生委正在协调开展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二、项目整体进展情况

自党中央、国务院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以来,区委、区政府给予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会议上对此项工

作进行了专门安排和部署,在全区抽调业务精干人员,负责项目的谋划、争取和资金的管理使用。

为确保已争取到资金的规范使用,我区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由区委书记李宝宣、区长袁政为项目牵头和总负责人,其他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监督检查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小组和各检查组的工作职责。按照市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检查领导小组的要求,区扩大内需检查领导小组制定了监督检查工作方案,确定了总体要求、检查范围、检查内容、检查方式、工作制度、工作纪律和组织领导等。对推进我镇扩大内需项目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检查的情况来看,我区扩大内需项目检查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有:

1、一些工程项目进展缓慢。实物工作量完成得少。

2、个别项目管理不规范,手续不完备。大部分项目单位没有按要求将资金专户管理,缺乏严格的管理规范和制度。项目审批手续不够完善,对已完成审批手续的项目没有建立项目档案,管理不规范,工作缺乏主动性。

3、有关人员缺乏项目管理知识。未开工项目的建设单位领导及其管理工作人员对基本建设程序不了解、不掌握,而且对项目相关手续、程序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4、资金拨付不够及时。资金拨付相对较慢。

5、监督检查缺乏工作力度。检查组对发现的问题没有能够及时跟踪监督落实。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项目责任单位和监督检查部门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进行了整改。一是积极研究落实协调资金问题,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二是加强项目管理,对审批程序不全的认真着手妥善解决,工程项目实行了公开招投标制度;三是项目建设单位相对建立健全了项目建设内部监控机制,进一步完善了项目建设责任制;四是监督检查部门高度负责,在加强监督检查工作的同时,建立全方位的监督检查工作体系,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予以纠正,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扩大内需工作纪律的意见》、《项目单位责任分工》,促进了项目建设的有效推进。

与此同时,区政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

1、进一步提高认识,坚持不懈推进各项工作。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和各单位要按照“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总体要求,在充分总结前一阶段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应对危机、扩大投资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工作不放松、不懈怠,继续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地抓好扩大投资各项工作,确保新增中央投资尽快发挥效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2、要抓紧落实资金。项目建设单位要主动开展工作,确保配套资金按时足额到位。

3、依法运作,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所有建设项目必须严格遵循规划、计划、项目审核、用地管理、环保评价、决算验收等建设管理的程序,务求公开透明,阳光操作。按照上级要求,中央投资项目要建立相应的项目档案,以备上级部门的检查。

4、明确责任,落实工程管理“四项制度”。重点项目建设和管理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一是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由项目法人对项目的前期工作、资金筹措及管理、建设实施、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竣工验收等全过程负责,对工程质量负总责。二是实行招投标制。对工程的规划设计、开发和建设企业、施工队伍、建立公司和主要建筑材料、设备必须公开招标,充分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三是实行工程监理制。各项工程的实施要聘请具有资质的监理人员进行工程监理。四是实行工程质量终身制。

5、形成合力,全力搞好服务。区发改委、区国土局、区建委、区环保局等有关部门都要树立“一盘棋”思想,把抢抓机遇办大事、齐心协力抓项目、协作配合促发展作为一项工作要求,各司其责,统筹运作,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

6、廉洁奉公,严格资金使用管理。对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资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要尽快把资金拨付到施工单位,资金要专户存储,资金使用必须做到专款专用,坚决杜绝挤占挪用。

7、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建立全方位的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予以纠正,并跟踪监督落实。

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我区扩大内需项目建设得到了稳步推进,但也存在不足,有的项目进展缓慢,存在配套筹措和拨付不到位和不及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项目建设进程。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为更好的贯彻落实好中央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需要,确保我区扩大内需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下一步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在充分总结前一阶段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应对危机、扩大投资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确保投资尽快发挥效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2、要抓紧落实资金。积极协调,主动出击,确保项目资金按时足额到位。

3、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所有建设项目必须严格遵循规划、计划、项目审核、用地管理、环保评价、决算验收等建设管理的程序。

4、明确责任,严格落实工程管理“四项制度”。

5、国土、城建、环保等相关部门在项目审批职能部门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简化审批手续。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提高办事效率。要根据本部门职能,抓紧研究制定和落实扩大内需的相关制度和扶持政策。

6、严格资金使用管理。对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资金管理部门要尽快把资金拨付到施工单位,资金使用必须做到专款专用,专户储蓄,资金管理和使用必须依法合规。

7、抓好责任落实和量化。努力做到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确保中央投资项目的全面贯彻落实。

8、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建立全方位的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予以纠正,并跟踪监督落实,今后,我区将严格按照省、市相关规定对部门和单位以及项目法人进行行政问责,对问题严重和突出的要给予党纪、政纪处理。

第五篇:员工优秀靠什么读后感

读《员工优秀靠什么》有感 最近阅读了徐文钦著的《员工优秀靠什么》这部书,感触颇深,正如书中所说“当今企业最需要的不是资金,不是技术,而是最优秀的员工。当今的职场上,每时每刻都处于竞争的状态,你不淘汰自己,就要被别人淘汰,企业离不开优秀的员工,员工不优秀也得不到企业的赏识,企业和员工都是相互客观存在的。如何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呢?通读这本书后,我对怎样做一名优秀员工有了新的认识。

一、要忠诚,热爱自己的工作。忠诚是一个人最大的使用价值,忠诚也是一个人的第一职业品格。一名优秀员工,要以诚实作为立身之本,并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做任何事情都全心全意,尽职尽责。要时时培养自己敬业的好习惯,热爱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上投入最大的热情,追求最好,更好。

二、要勤奋,好学,有所创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摆脱平庸,获得竞争优势,臻于优秀,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与时俱进,改变自己的命运。在业余时间要用知识充实自己,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在不断的尝试中,吸取教训,才能完善自我。在勤奋和好学的基础上,我们也自然而然会在实际工作中产生新思路,新做法,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干起来更有积极性。

三、学会思考,找准思路。光靠实干是不够的,同样一项工作,有的员工可以十分轻松地完成,而有的员工还没有完成,并且时不时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关键就在于有的人用大脑在工作,他会去考虑如何用有效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更多更好的产品,作为一个优 1

秀的员工就应该把主观能动性充分融入到工作中去。

四、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可以肯定的是良好的心态决定着事情的成功与否,优秀的员工应时刻保持自信、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生活和工作,具备面对各种困难的勇气和强烈的责任心,这样会更容易成功的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五、要注重个人形象,维护公司声誉。一个人不论是在企业还是在其它地方都应当非常注重自已的形象,同时极力维护企业好声誉。应当明白自已形象在别人面前就代表着整个企业的形象。员工们的形象决定企业的形象,身为企业一员,要时时处处关心企业发展,只有大家热爱企业,才能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才能与企业共荣辱。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用自己的头脑工作,用积极的态度工作,用自己的真诚工作,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优秀员工。

农村信用社职员××2014年6月

下载扩大内需主要靠中等收入者实现(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扩大内需主要靠中等收入者实现(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等职业学校优秀班主任范文

    中等职业学校优秀班主任申报表学校:(公章)填报人:填表时间:年月日一、优秀班主任候选人基本情况工作单位:二、主要事迹三、推荐、评审意见附表2:2010年湖北省中等职业院校优秀班主......

    《远行靠什么》教学设计优秀

    教学目标1、认识汉字十六个,会写九个生字并积累常用词语。2、结合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理解文中的专门术语,培养学生惧信息的能力。3、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理解随着科学的进步,人......

    国外家族企业靠什么成功[优秀范文五篇]

    国外家族企业靠什么成功 首先看“使命感” 关键是“接班人” 曾经一度被认为形式保守、体制落后、难以适应全球化趋势的家族企业,近些年来忽然引起了经济学界的浓厚兴趣,很......

    从公益到众筹 靠中医实现健康梦

    当归中医学堂不仅为线下1.5万学员和线上15万学员提供专业中医健康教育服务,还将互联网思维融入传统中医诊所的运作,其“众筹中医”的设想也在为中医药事业集聚更多社会力量—......

    中等职业学校教务处工作总结(优秀范文5篇)

    学校教务处工作总结 我校教学工作是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执行《天津市东丽区中学教学工作常规管理规定》的精......

    毒品预防靠教育 征文(优秀范文5篇)

    毒品预防靠教育 许少慷 一望无垠,姹紫嫣红的婴栗花让人惊叹不已,可就是这艳丽的花朵后面,隐藏着一只只邪恶的魔爪.毒品,这个恶魔,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人类.因为这海洛因,冰......

    关于实现梦想作文(优秀范文五篇)

    关于实现梦想作文八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帮......

    优秀店长如何实现管理(推荐五篇)

    优秀店长如何实现管理 超级店长特训营分享"四"「现场管理的内容」 (1)一个店长要管理的内容:形象、陈列、服务、士气、能力、业绩; (2)店长=教练;店长不要总站在收银台,店长不是收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