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18:24: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全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全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篇:在全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白寨全)

(2010年12月23日)

同志们:

这次全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通报全省年检工作专项检查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2011年全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一、关于全省年检工作专项检查的情况

为了全面了解全省登记管理机关年检工作的开展情况,进一步提升全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水平,今年6月下旬至11月上旬,我省开展了事业单位年检专项检查工作。这是继2007年对全省登记管理机关贯彻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工作进行检查以来的又一次较大规模的专项检查,得到了办领导的充分肯定。刘传旺主任在省局报送的《关于全省事业单位年检工作专项检查的情况报告》上批示:“这次专项检查很有必要,通过专项检查了解了情况,看到了面上工作所取得的新的进步、新的成绩。同时也发现了问题,看到了工作中的差距,起到督促指导工作的效果。今后坚持每年都要争取搞一次,形成基本制度,用以规范强化全省事业单位的年检和管理工作”。自省局《关于对全省年检工作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下发后,各级登记管理

机关高度重视,及时向同级编办领导作了汇报,对做好自查和迎接省局抽查进行了安排,并按照检查内容对年检工作进行梳理,客观地进行评价,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长治、阳泉、晋城、朔州、吕梁等地分别组成由编办领导带队的检查组深入所属各市县进行全面检查指导。朔州市还针对右玉县违规超时限年检进行了通报,对登记管理工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其他设区市登记局也派出检查组对所辖部分县区进行了实地抽查,多数市抽查率达到50%以上。8月下旬至11月上旬,省登记局分三个检查组开始对11个设区市以及32个县(区)登记管理机关进行了实地抽查。从此次检查的总体情况来看,事业单位按时向登记管理机关报送年度报告、依法接受登记管理机关监督的意识不断增强;超期年检、违规年检等不当行为明显减少;登记管理机关对年度报告的审查日渐严格。年检工作整体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一)、事业单位主动接受年检的自觉性显著提高。

为了搞好2009年度检验工作,全省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在周密制定实施计划和日程安排的同时,通过会议、文件、电视、报刊等多种形式,加强了对年检工作的宣传。忻州市及所属的13个县采取了在《忻州日报》刊登年检通告的办法;朔州市在《朔州日报》刊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并以知识问答的形式进行宣传,在电台开播专题对《条例》和《实施细则》进行讲解;吕梁市在《吕梁日报》4次发布年检通知;晋城城区在《城区小报》上

刊登登记知识问答;原平市、应县、宁武县等地则采取在电视台飘字幕的方式发布年检通知;沁源县印制宣传单,深入各事业单位面对面宣传;太原、大同等地采取印发邮政贺卡温馨提示按期年检的办法,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事业单位主动接受年检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全省11个市登记局应年检的事业单位3673个,实际年检3395个,年检率92.43%,比上年提高了8.4个百分点。其中,运城市的年检率达到了100%;年检率最低的朔州市也达到了78.40%,远高于去年。在抽查的32个县级登记局中,应年检的事业单位5685个,实际年检5430个,年检率为95.51%,比上年提高了5.6个百分点。其中,沁源、长治郊区、平遥、和顺、隰县、吉县、闻喜、运城盐湖区、孝义、交口、临县的年检率达到了100%,年检率最低的洪洞县也达到了72.46%。

(二)、网上年检率逐年上升。

在2009年度检验工作中,绝大多数登记管理机关克服事业单位经办人员变动频繁、业务不熟练、多数县属事业单位不具备网上办公条件等困难,采取事先培训、协助提交等办法,使全省网上年检率逐年上升。在这次检查的43个登记管理机关中,通过网上登记管理系统办理年检业务的有37个。全省11个设区市登记局核准年检合格的3395个单位中,网上办理的3132个,占92.3%;手工录入系统的263个,占7.7%。太原、大同、晋城、忻州、晋中、临汾、运城等7个

市的网上年检率均达到100%。32个县级登记局核准年检合格的5430个单位中,网上办理的4147个,占76.4%;手工录入系统的1175个,占21.5%。太原市小店区、左云、浑源、大同市矿区、平定、沁源、襄垣、和顺、晋城市城区、怀仁、原平、闻喜、万荣、运城市盐湖区、孝义等15个县(区、市)网上年检率达到100%。

(三)、严格执行年检法定期限的登记管理机关明显增多。

在2009年度检验中,大同、长治、晋城、朔州、忻州、晋中、运城等7个设区市能够严格执行年检法定期限。11个市的3292个事业单位年检事项都在法定期限内办结,占到年检办结总数的97%。抽查的32个县(市、区)中,有24个严格执行法定年检时限。共有5365个事业单位年检事项都在法定期限内办结,占到年检办结总数的98.83%。超期年检的现象大为减少。

(四)、年检质量不断提高。

在2009年度检验工作中,各级登记管理机关普遍注重了年检材料的齐全性和有效性,以《条例》和《实施细则》为准绳,严格审查,使年检工作“走过场”的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变。

一是注重年检材料的齐全性。11个设区市登记局资产负债表的

提交率达到了98.18%;有10个市要求相关单位提交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且提交率达到了63.33%。其中长治、晋中两市的提交率达到了100%。在抽查的32个县(市、区)中,资产负债表的提交率达到93.75%,有31个县要求提交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提交率达到了68%。其中平定、阳泉郊区、襄垣、高平、应县、原平、平遥、霍州、隰县、洪洞、运城盐湖区等11个县级登记局的提交率达到了100%。

二是注重提交材料的有效性。11个设区市在受理的年检材料中,年度报告书加盖公章率达到了100%;报告书由法定代表人签署率达到了90.91%,其中有7个市达到了100%;举办单位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的占到了78.18%,其中有4个市达到了100%;资产负债表上加盖财务专用章的达到了90%,其中5个市达到了100%;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在有效期内的达到了80%,其中2个市达到了100%,该项检查得分较高的是大同市和晋中市。在32个县级登记管理机关中,年度报告书加盖公章率达到了97.81%,其中有29个县达到100%;报告书由法定代表人签署率达到了83.12%,其中有19个县达到了100%;报告书由举办单位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为44.67%,其中执行较好的有8个县;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在有效期内的为85.31%,全部在有效期内的有11个县。隰县在该项检查中获得满分。

三是注重对年度报告书填写内容的审查。在2009年度检验中,不少登记管理机关注重了对《事业单位年度报告书》的实质性审查,要求“开展业务活动”一项的填写必须真实、全面地反映本单位全年的工作。对年检申请材料的规范性严格要求,凡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均要退回改正。11个设区市登记局的110个事业单位年检档案中,执行“零报告”制度的有56个,占到检查总数的50.9%。其中,长治市和阳泉市获得了满分。在32个县级登记管理机关抽取的320个事业单位中,执行“零报告”制度的有75个单位,占到检查总数的23.44%。其中,平定、五台、原平、闻喜等4个县级登记局“零报告”制度执行较好,获得满分。

四是注重审批程序的规范性。全省大多数登记管理机关能够认真执行审批程序,审查意见符合规范性要求的登记管理机关的比例上升到76.74%。11个设区市登记局在年度报告书上签署意见符合规范要求的单位为100家,占抽查总数的90.91%;审批程序符合法定要求的109家,占抽查总数的99.09%。32个县级登记局在年度报告书上签署意见符合规范要求的单位为273家,占抽查总数的85.31%;审批程序符合法定要求的275家,占抽检总数的85.94%。

五是违规核准年检合格的情形大为减少。检查中发现多数登记管理机关能够认真执行《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对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进行严格审查,不符合法定条件违规核准年检合格的情形大为减少。在11个设区市中仅发现2例;在32个县级登记机关中仅发现

7例。

在年检质量量化检查中得分最高的设区市是阳泉市,最低的是运城市;在县级登记局中得分最高的是平定县,最低的是平遥县。

(五)、及时发布废止公告和对年检结果进行公示。

2009年度年检工作中,全省11个设区市登记局中需要发布废止公告事项的10个市,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在门户网站对证书废止的事业单位发布废止公告。其中大同市、晋城市、朔州市、忻州市和晋中市依法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布了废止公告。32个县级登记局中需要发布证书废止公告的21个,其中20个都在门户网站或政府网站上发布了废止公告;太原万柏林、宁武、和顺等县(区)依法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布废止公告。同时,11个设区市登记局全部按照要求将年检结果在门户网站予以公告,长治、朔州、忻州、临汾和吕梁等市还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进行公告。32个县级登记管理机关中有31个按照要求将年检结果予以公示。尤其是孝义、太原尖草坪、原平、五台等县(市、区),主动联系市级报刊,发布年检公告。为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工作起到了较好的宣传作用。

(六)、积极开展年检工作创新。

在2009年度检验中,不少市县登记局结合当地实际,在年检工作创新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阳泉市采取市直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和收支情况由会计师事务所审验,用验资报告代替资产负债表的办法,保证了资产负债情况的真实性。吕梁市开展实地检查事业单位的办法,解决了4个事业单位存在的“双重法人”问题,并纠正了2个单位公章与法人证书不符的问题。长治市在年检中建立了核查制度,要求事业单位提供编制本复印件,核查法定代表人是否在编;要求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必须提供财政部门的年度决算表,确保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的真实性。沁源县建立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信用制度,采取定期征集信用信息资料和法人登记年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促进了年检工作的开展。今年该县又开展了优秀事业单位法人和法定代表人评选活动,从而推动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隰县对35家事业单位进行了实地检查;孝义也对教育和卫生系统事业单位进行了实地监督检查。此外,临汾市已着手探索建立诚信档案和公开年度报告书制度;运城市也在探索建立事业单位绩效评估办法。

二、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全省事业单位年度检验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但在检查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一是少数登记管理机关违规核准年检和超期年检的情况还较为严重。检查中发现,一些地方的登记管理机关对年检工作中最基本的要求都不能做到严格把关,甚至对净资产为负数的事业单位,仍违规核准年检合格。例如:运城市违规核准年检合格2件;运城市盐湖区、万荣县、平遥县和孝义市也不同程度存在违规核准年检合格情况,共违规核准7件。霍州市登记局核准为年检合格的事业单位档案中,大量缺失财务报表。特别是在万荣县抽查的事业单位档案中资产负债表的提交率竟为“零”,根本无法保证年检合格的事业单位确实具备法人资格。还有一些登记管理机关不能严格执行年检起止期限的规定,存在超期办理年检的情况。如太原市超期年检81件;阳泉市超期年检17件;吕梁市超期年检4件;临汾市超期年检1件。被抽查的32个县级登记管理机关中,左云县、太原市尖草坪区、晋城市城区、泽州县、高平市、交口县、孝义市、隰县等8县(市、区)共超期办理年检64件。

二是网上登记管理工作发展不平衡。吕梁市登记局通过网上提交年检报告的只有5个事业单位,网上年检率仅为2.38%;且该市所属的13个县(市、区)中有近一半没有开展网上受理审核年检工作。临汾市被抽查的4个县(市)中,网上年检率仅为4.67%,除洪洞县仅有26个事业单位实现了网上办理年检事项外,吉县和隰县全部是手工年检结束后将数据录入网上系统。尤其是霍州市登记局,不仅未启用网上登记管理系统开展年检工作,其年检数据也未录入系统,使

网上登记管理系统形同虚设。此外,应县也全部是采取手工年检后录入网上登记管理系统的方式,直接影响着全省网上登记管理工作的整体推进。

三是一些地方事业单位年度报告“零报告”制执行不力。检查发现,有不少登记管理机关未严格执行“零报告”制度。例如:朔州市登记局被抽查的事业单位年度报告书的填写虽然比过去有了较大改进,但无一例能符合“零报告”的要求;运城市登记局以及被抽查的3个县(区)中,除闻喜县外,均未实行年度报告“零报告”。32个县级登记管理机关的320个事业单位中,执行“零报告”制度较好的只有83个,仅占检查总数25.94%。

四是一些地方对年检材料齐全性和规范性要求不严。2009年度事业单位年检中,11个市的资质提交率仅为45%,32个县(区)资质提交率为68%。而运城市登记局和左云县被抽查的事业单位年检档案中资质材料提交率竟为“零”。孝义市、高平市、霍州市核准的年检合格单位中竟然存在着年度报告书不加盖单位公章的情况。报告书未经法定代表人签署或由他人代签的情况在各级登记管理机关也普遍存在。此外,事业单位提交的年检材料不符合格式性和规范性要求的情况在被抽查的登记管理机关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例如:登记申请材料的纸型有大有小;材料复印件不加盖举办单位公章等。

五是一些登记机关审批程序不够规范。检查中发现,有不少登记机关由于工作人员不足,存在受理、审核岗位合一的问题,个别地方甚至存在仅由一人承担审理工作的问题。吕梁市和运城市的一些县级登记管理机关刻制的“登记管理机关意见章”的用语也不够规范。

六是一些登记机关未能及时要求事业单位对已发生变更的事项申请变更登记。11个设区市登记局应变更而未要求变更的有8例,而在32个县级登记局检查发现有116例,执行较好的仅有和顺、平定、宁武、五台、泽州、闻喜等6个县。

七是多数登记机关证书废止公告载体不符合法定要求。检查发现,多数登记机关能在门户网站发布证书废止公告,而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布的却寥寥无几。10个需要发布废止公告的设区市登记局中,太原、阳泉、长治、临汾和吕梁未依法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布废止公告。21个需要发布废止公告的县级登记局未依法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布废止公告的多达18个。

上述问题虽然是在年检工作专项检查中发现的,但在其它登记事项中也程度不同地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

一是依法行政意识淡薄。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是国家法定的行政许可事项之一。《民法通则》、《行政许可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是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法律依据。这些法律法规对事业单位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以及监督管理等方方面面都作了具体要求。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开展登记业务,必须严格按照《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依法登记,依法管理。早在2004年6月27日国务院就发布了第411号令,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五条第一款作了修订,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所属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构负责实施事业单位的登记管理工作”。但太原市小店区至今仍以区编办的名义核发《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并发布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相关公告。《条例》第十七条以及《实施细则》第六十五条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应当于每年1月1日至3月31日向登记管理机关报送上一年度执行条例和细则的年度报告。但仍有少数登记管理机关超期年检。右玉县甚至在年检专项检查已经开始实地抽查的9月初,仍在违规年检。年检工作中,登记管理机关对事业单位的年度报告进行审查的目的就是要确定事业单位是否还继续具备独立法人条件。而衡量一个事业单位是否具备独立法人条件的关键就是要审查该单位是否具有一定数量的净资产,是否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因此,《实施细则》第六十七条规定,事业单位在报送年度报告时还应提交上一年度年末资产负债表。国家登记局还就净资产为零或负数的事业单位法人年检问题专门发过文件。但一些地方却对财务报表反映出净资产为零或负数的,甚至未提供财务报表 的事业单位核准为年检合格。而万荣县竟然在年检中不要求提交资产负债表。在实施事业单位登记中,登记管理机关依法要对申请单位设立的合法性、业务范围、从事行业资质、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等进行全面严格的审查,确认其确实具备事业单位法人条件,才能核准其成为事业单位法人,其合法权益才受国家法律的保护。这就要求登记管理机关要对事业单位提交的申请材料按照《实施细则》的要求进行严格审查,凡是《实施细则》中规定需要提交的材料缺一不可。目前,在各级登记管理机关还普遍存在着“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在检查中发现的审批环节“一人兼岗”、不发布或不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布公告以及宁武、长治郊区等地违规注销等问题实质上都是违反法定程序的。从法律角度来讲,程序正义是实体正义的保障和前提,在行政权力的运作过程中,如果没有程序的规定,任何权力都可能恣意妄为。违反法定程序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这些问题的实质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它从一个侧面集中反映出我们基层登记机关工作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的现状,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二是一些登记管理机关工作人员对相关法规不求甚解,业务素质较低。

近年来,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充实了大量人员,使力量薄弱的问题得到了改善。但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懂法律、懂财会的人员,且现有人员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有的对法律法规没有认真钻

研,更谈不上熟练掌握法律内涵。检查中发现,多数工作人员对法律规定并不了解,又不善于在工作中学习,不善于带着问题去找答案,习惯于按传统办法和理念来处理登记业务。比如,造成多数登记管理机关未能严格要求事业单位提交资质认可材料的原因除了法律意识淡薄、执法不严外,主要还是我们基层工作人员并不了解哪些事业单位的业务范围涉及资质认可事项或者执业许可事项。假如我们平常多留心一些,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查找一下相关规定不就清楚了吗!当然也有的工作人员明明知道某个单位应当提交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但往往认为可有可无,或碍于情面,因而未作要求。还有不少基层登记管理机关工作人员财务知识普遍贫乏。虽然2009年全省登记管理业务培训时专门对财务报表的审查做过讲授,但效果甚微,仍无法承担审查事业单位提交的财务报表的任务,导致违规年检现象的发生。此外,我省登记管理机关定期报表制度已实行两年时间,但多数登记管理机关工作人员以致有关负责同志对《报表》中的一些统计指标概念模糊,对各个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清,因而不能正确填报。而一些工作人员作风漂浮,责任心不强,敷衍了事,也是造成把关不严的重要原因。比如,一些县级登记机关年度报告书不盖公章也给予核准合格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三是登记管理机关主观能动性不强。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但客观条件再好,如

果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是不行的。因此,主观因素在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这次检查中我们发现,全省年度报告零报告制执行的较好的仅有2个设区市和4个县级登记局。从客观上来讲,这与去年此项工作布臵较晚有关。但为什么这几个地方就能很好地执行,而别的地方却执行不力呢?根本的原因还在“人”,在于我们各级登记机关领导的认识程度和主观努力。再比如网上登记工作。作为网上登记试点省份之一,我省实行网上登记管理已经5年多时间,但一些地方开展网上登记管理工作的现状仍不容乐观,甚至出现停滞和倒退的情况。据统计,全省至今仍有17个县没有开展网上审理年检工作,另有6个市、县网上审理量仅在1-5个单位之间,占到全省登记机关总量的17.69%。吉县至今仍沿用单机版系统打印证书。而一说到网上登记工作没有开展的原因,这些地方登记管理机关总是片面强调所属事业单位硬件条件差。可为什么一些贫困县的网上登记工作上去了,一些经济较好的县却退了下来?就拿吕梁来说,方山是一个贫困县,但网上登记工作有较大提升,而离石区却停滞不前,吕梁市登记局网上审理年检量也屈指可数。我们总不能说方山县事业单位的硬件条件比吕梁市直事业单位还好吧!从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全省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已经全部配齐了电脑、打印机等必备办公设施,登记管理机关完全有能力帮助不具备提交条件的事业单位完成网上提交登记申请材料的工作。而即使是贫困县也总不至于所有事业单位都不具备网上提交条件吧!那些网上登记率达到100%,登记材料电子化提交率接近或达到100%的登记管理机关也不是所登记的事业单位全部

具备网上提交条件的,而在于他们能够耐心细致帮助事业单位解决各类技术问题,从而推动了网上登记工作的开展。可见,网上登记工作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与当地登记管理机关对此项工作主观认识不高,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直接关系。

三、关于2011年的主要工作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十二五”时期的开局之年。因此,做好明年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前一段年检专项检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全省各地工作实际,我们制定了《2011年全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要点》,经省编办领导同意,已印发给各地,请大家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这里我再着重强调以下几点。

(一)、要坚决杜绝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是一项行政许可事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是法定的行政执法主体。因此,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必须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坚决杜绝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就我们登记管理机关来说,依法行政,说到底就是要规范我们的登记行为。这既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建设法制政府,全面推行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全面提高事

业单位登记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而要规范登记行为,关键就在于要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凡是不执行《条例》和《实施细则》规定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必须坚决杜绝和纠正。

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必须严格按照《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规定实施登记。对那些不能独立核算、无能力承担民事责任以及无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等不符合登记条件的,决不能为了追求登记率而违法登记。对那些长期不报送年度报告、证书早已废止的单位,也决不能未经申请,不履行注销登记的法定程序,不提交清算报告就擅自予以注销。更不能自认为这些单位没有债务就直接从网上登记管理系统的永久库删除登记。从明年起,法定年检期限不得任意延长。特殊情况确需延长的,应报上级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并报省登记局备案。凡是未发布证书自动废止的登记管理机关以及虽然发布废止公告但公告载体不符合法定要求的登记机关必须严格执行及时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布废止公告的规定。对于过去违反登记管辖实施了登记的要尽快予以移交;对当时核准登记时缺失的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以及章程草案的,均应要求补交。对太原市小店区执法主体违法的问题责成太原市登记局负责督促纠正。

各级登记管理机关要坚持依法行政、杜绝违法行为的发生,就必须按照“依法、公正、便捷、高效”的要求,进一步推进登记管理机

关法制化建设。重点是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理顺行政执法主体,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加强监督约束。首先,要坚持政务公开。对登记管理机关的职责、执法的依据、条件、程序、期限以及应提交的材料目录、示范文本和结果都要依法公开。早在2003年长治现场会上我们就提出过类似的要求,《行政许可法》第三十条和《实施细则》第三十五条也作了相应规定。因此,至今未在办公场所公示执法依据、程序、要求的,都必须尽快落实。要充分利用门户网站、印制办事指南、明白卡等方式,把政务公开落到实处。其次,要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第三要建立和完善机关内部运行机制、工作责任制。一是要建立和完善首问负责制。登记管理机关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对申请办理相关登记事项的事业单位,要热情接待,周到服务。第一个接受办理申请的人员要负责到底,能当场办结的要当场办结,不能当场办结的要告知办结时间;对申请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必须一次性告知承办者,并进行详细指导和说明。对不属于本级职责范围的事项,也要为当事人提供热情周到的指引服务。二是严格实行限时办结制。对于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事项,必须在法定期限或者本机关承诺的期限内办结。对特别紧急的事项要急事急办,随到随办。三是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必须认真划分执法岗位,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并对各自行使职权引起的后果承担责任。今后,上级登记管理机关发现下级登记管理机关登记管理中有不当行为的,都应当依照《实施细则》第七十三条和七十六条的规定及时予以纠正。对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

行行政许可职责造成重大失误或不良影响的行为,要追究登记管理机关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二)、要依法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

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是行政执法行为。其目的是规范事业单位行为,保护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目前,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制度仍然是对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的主要手段。通过审查年度报告可以掌握事业单位的活动状态和工作开展情况,使监督管理程序化、法定化,有利于事业单位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全省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必须充分认识事业单位年度检验工作的重要性,认真总结和及时纠正年检专项检查中发现的各类问题,继续在全省推行年度报告“零报告”制,依法严格对事业单位是否继续具备法人资格进行审查。一是要保证事业单位提交材料齐全、有效。凡《实施细则》中规定的,必须提交,尤其是对以往容易忽视的业务范围涉及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的单位,必须提交在有效期内的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二是要严格审查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对开办资金为零或负数的以及低于法律法规关于最低开办资金限额的,不得违规核准为年检合格。三是要对事业单位的填报事项认真核查,凡登记事项出现依法应当申请变更情形的,必须进行变更登记。今后,对于报告内容不完全的,法定代表人未签署的,举办单位未审核签字、盖章的,资产负债表不符合法定要求的,一律不予受理。

对于事业单位有《实施细则》第七十条规定情形的,可以给予书面警告并通报其举办单位、暂扣法人证书及单位印章并责令限期改正、撤销登记并收缴法人证书及单位印章的处罚。各级登记管理机关要正确理解和运用行政处罚手段,切不可与注销登记等登记业务相混淆。同时,必须把握两个原则:一是必须有《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所规定的违规行为事实才可以实施处罚;二是处罚必须严格按照《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进行。

要不断创新对事业单位的监管方式。在2009年海口召开的全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会议上就提出了一些加强事业单位监管的创新方式,比如开展对事业单位的跟踪检查和实地核查、实行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公开制度、建立事业单位重要事项信息披露制度和对事业单位法人绩效进行评估等。我省的一些地方在这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全省各地要认真学习和研究相关理论知识,结合当地实际大胆尝试对事业单位监管的创新方式,逐步积累一些经验,为出台相关的程序性规定奠定实践基础。

(三)、要继续推进和完善网上登记管理工作

网上登记管理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的重要举措。在全国全面推

进网上登记管理工作之际,我省作为网上登记管理试点省份,更应该走在全国前列。为此,至今仍未开展网上受理、审核登记业务和年检工作的登记管理机关必须全面实施登记业务和年度检验的网上审理工作。吕梁、临汾以及长治、忻州、朔州、太原等设区市登记管理机关要加强对所辖县、市、区登记机关的监督检查,凡是未开展网上受理、审核年度报告书的,务必在2011年全面实施。全省各级登记管理机关都要逐步提高事业单位登记申请材料电子化提交比率。市级登记管理机关应全部实现电子化提交,县级登记管理机关的提交比率也应力争达到50%以上,并逐年提高。从2011年起,当年办理的登记事项的所有材料要在当年全部进入网上登记管理系统;对以往的登记材料也要指定专人逐步将纸质材料制作成电子文本录入网上登记管理系统的永久库。至今尚未启动电子档案建设工作的登记管理机关,要确定专人负责,尽快启动。需要增添专用设备的应尽快购臵,以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随着明年全国各级登记管理机关网上登记工作的推进,为防止年检期截止前的网络“塞车”,希望各地在安排年检工作时尽量提前,以免影响年检工作的正常进行。

(四)、要不断提升登记管理档案管理水平

登记管理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是登记管理工作质量整体提升 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全省不少登记管理机关都加强了对登记档案的管理。长治、晋城、朔州、晋中等市登记局建立了档案室;大同市更换了原来的塑料制档案盒,购臵了活页夹,印制了档案分类目录,并在档案局人员指导下完成了档案的整理工作;阳泉市以及平定、沁源、襄垣、交口、太原尖草坪等县区都新购了档案柜,更换了档案盒,实现了一户一档。忻州市今年还为全市统一购臵了1060个档案盒,从而使全市登记档案管理有了明显改进。尽管如此,就全省范围来看,我们各级登记管理机关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还较低,难以适应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需要。为此,我们提出从2011年起,设区市登记局应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建立独立的档案室,并配备符合档案管理要求的档案装具和相关设施、设备;县级登记局应有符合档案管理的专用装具,实现一户一档,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使全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省局将在2013年前后对全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验收。

在保证硬件设施完善的基础上,各级登记管理机关要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建设。要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当地实际,完善档案的管理制度,对登记工作形成的档案科学分类、规范管理,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像沁源县一样,编制档案检索程序,实现电子化管理。同时,要充分发挥登记管理档案的社会服务功能,方便社会相关方面对登记管理档案的查询。

(五)、要不断加强登记管理机关的自身建设

全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能否取得进一步的提高,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依法办事、作风过硬、综合素质高的队伍。为此,各级登记管理机关都要高度重视,认真抓好机关的自身建设。

第一,要加强学习。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大兴学习之风,认真研读有关政治理论性文献,全面提高登记管理机关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提高机关整体凝聚力。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学习《条例》和《实施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学习法律、金融、财会、行政管理、计算机与网络等知识,提高业务技能。各设区市要结合当地登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适时组织业务培训或工作交流。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尤其要重视工作人员在工作实践中的学习提高,注重抓好每周的业务学习,积极开展以老带新、言传身教活动。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鼓励大家带着问题从网上寻找答案,学习兄弟省、市、县的登记管理工作经验,查找相关法律法规,释疑解惑。也可以采取“走出去”或“请进来”的方式,到兄弟登记管理机关学习考察或到上级机关实习,切实提高自身素质和处理业务的能力。

第二,要树立服务观念。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把依法行政和优质服务放在同

等重要的位臵。要善于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事业单位着想。要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作风,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做到热情服务、高效服务,真正把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建设成为“事业单位之家”。

第三,要切实加强内部规章和地方性登记规章的建设。目前,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法规体系正在逐步完善,操作程序也日趋规范。全国不少省市都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一些地方性规章和工作规范文件,我省一些地方在这方面也做了不少有益探索。明年,省局也将着手制定《山西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办法》、《事业单位印章收缴销毁办法》等管理制度。各级登记管理机关要注重学习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深入研究分析制度的可行性和操作层面上的一系列问题,加快地方性专项规章的建设。同时,要在梳理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内部规章制度,并抓好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

第四,要切实加强组织建设。近几年,全省各级登记管理机关相继调整了机构设臵,充实了人员力量,一些地方基础薄弱的状况得到了充分改善。但是,目前仍然存在着登记局长配备不到位,人员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还有个别地方存在着“一人局”的状况。为此,各个设区市登记局要对所属县级登记机关领导配备、人员结构等情况进行一次调查摸底,对至今尚未配备登记局长或工作人员不足三人以及人员结构不合理的应尽快建议市编办与相关县(区、市)领导

协调加以解决。

同志们,2011年全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任务依然十分繁重。我们相信,在国家登记局的精心指导和各级编办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为全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实现省委关于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在全县事业单位清理规范暨网上登记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关于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

清理规范所涉及工作点多面广,任务艰巨,在推进过程中一定要突出重点,注意方法,有的放矢。

(一)要搞好核查摸底。核查是清理规范的首要环节。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通过查阅统计资料、机构编制审批文件、人员招聘调动手续、工资统发表格等,对单位机构编制和人员信息进行认真核查,摸清单位职责变化、编制和领导职数配备、经费来源、内部机构和岗位设置,以及实所有人员情况,做到底数清、数据准、资料全。各事业单位要如实填报机构编制和人员情况核查表,经主要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报主管部门。各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对各单位报的数据信息进行审查汇总,确保真实准确后于12月10日前报编办审核。县编办要严格把关,认真审核,逐一核对每个事业单位的信息数据,确保信息全面、准确、真实。

(二)要认真清理机构编制。在认真核查、摸清机构编制和人员底数的基础上,对事业单位机构和编制进行清理。一方面要做好清理机构工作。主要采取“撤、并、转”等方式,加大事业单位机构整合力度,优化布局结构。“撤”就是撤销一批,对批准设立1年以上,现无工作人员或只配备了少量工作人员,未正式组建或未开展工作等情形的事业单位,坚决予以撤销。“并”就是合并一批,对因主管部门撤并或职责调整、职能相近的事业单位,下决心进行调整整合。“转”就是转企改制一批,对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及其他以营利为主要目的事业单位,加快推进转企改制。另一方面要做好清理编制工作。在规范机构设置的基础上,对事业单位编制进行清理。凡撤销的事业单位,编制予以收回。调整整合后新组建的事业单位,要本着精简原则重新核定编制。对于职责任务萎缩或长期空编较多的事业单位,要相应核减编制。对部分社团组织使用的事业编制,按照改革要求和机构编制管理规定,予以清理。

(三)要规范机构编制。一是要规范事业单位名称。事业单位名称要体现机构地域位置、隶属关系和业务属性,与党政机关、企业、社会团体或其他社会组织有所区别。除部分现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外,其他事业单位原则上不能再称局、处、办,现有不符合规定的要进行规范。对事业单位加挂的牌子进行清理,原则上一个单位不能挂两个或两个以上牌子,因工作任务增加的,应通过变更职责或名称的方式予以解决。二是要规范职责任务。科学准确地界定职责任务是划分事业单位类别的重要依据。事业单位职责任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公益服务需求,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党委、政府、编制部门文件为参照,进行规范和界定。未明确职责任务的,要予以合理界定;职责任务发生变化的,要重新予以规范。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凡没有法律法规授权的,要予以取消。职责调整后,工作任务不足的,要予以撤销或并入其他事业单位。对主要承担公益服务同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要将生产经营职能剥离,转为企业或交由企业承担。三是要规范人员编制和结构比例。事业单位人员编制要根据职责任务、发展规模和服务范围,按照精简的原则核定,做到少用人、多办事。对目前暂时承担行政职能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编制只减不增。从事公益服务、职责任务较重、编制明显不足的要重新核定。涉及编制调整的,不同经费形式的事业单位之间不得逆向调剂编制。按照既管总量又管结构的要求,合理确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编制比例,着力优化人员结构。

(四)要清理实有人员。各单位要对现有在编人员进行一次全面清理,重点清查没有任何手续长期旷工且去向不明人员;虽经批准请假、停薪留职、出国、脱产学习等,但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人员;未经批准出国、脱产学习等擅自离岗人员;以及受刑事处罚未开除公职却长期不上班等等人员。对于这几类人员,各部门各单位在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上,对仍不回单位上班的,要研究提出处理意见。县纪检监察、县委组织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充分履行各自职责,加大人事纪律监察处理力度,切实纠正这方面的违法违纪行为。

二、关于事业单位网上登记工作

实现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网上运行,从传统的手工模式转变为现代信息技术模式,是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电子政务建设的一大重大举措。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通过几年在部分省市试点,今年要求在全国全面铺开。

今年以来,县编办、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为此做了大量的准备,希望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统一要求,规范做好相关工作。一是要按时参训。近期,事业单位网上登记培训工作将全面铺开,各级各部门要安排好熟悉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人员按时参训。需要强调的是,此项工作将培训到每一个法人事业单位,今天开会的各主管部门,要担负起培训工作的组织责任,做到不遗不漏不拖。二是要做好有关技术装备的准备工作。实施网上登记,除电脑、打印机外,一个最重要的工具是扫描仪,通过扫描仪将相关材料上传。各法人事业单位有条件的要单独配置好相关设备,暂不具备条件的,可由主管部门统一购置,下属事业单位共享资源。

三、关于两项工作的总体要求

按照省、市的部署安排,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要在明年3月底前全面完成,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事业单位网上登记工作也必须在年内启动,明年年初全面进入网上登记。各级各部门要统筹安排,精心组织,扎实工作,确保按时完成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网上登记工作任务。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分工。这次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实施网上登记工作由县编委统一领导,县编办负责全县清理规范工作的组织实施并加强指导和协调,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认真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二)科学谋划,认真制定工作方案。这次全县清理规范工作,分动员部署、核查摸底、清理规范和总结验收4个阶段进行,从现在开始,到明年3月底前结束。各单位各部门要在全县清理规范总体《实施方案》框架内,结合自身实际,抓紧制定本部门清理规范工作方案,具体细化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落实责任主体;要从有利于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按改革要求研究提出所属事业单位清理规

范意见,与县编办沟通协商后,于12月10日前正式上报。同时,按照上级要求,清理规范期间一律停止办理新增事业机构编制事项。

(三)严肃纪律,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清理规范工作事关事业单位改革大局,涉及事业单位和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各级各部门要严格遵守改革纪律,落实各项政策规定,保质保量地完成清理规范任务。各事业单位要强化责任意识,如实填报有关信息,不得虚报瞒报。县编办要会同纪检、监察等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对擅自设立机构、增加编制、提高机构规格、超职数配备干部等问题坚决予以纠正,对违规进入人员一律清理清退,对相关责任人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第三篇: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会议上的

讲 话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任晓春

(2008年9月27日)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实施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实施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实施工作。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工作,前不久,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就此项工作进行了专门研究,并出台了《内江市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实施细则》。刚才,家宁同志对实施工作作了具体安排,希望大家认真研究,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岗位管理是事业单位根据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设臵岗位并进行管理的基本人事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和创新,是实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迈出的重要一步,对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事业单位特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 必然要求。目前,全市共有事业单位2200多个,工作人员54000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2000多人。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一直沿用管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办法来管理工作人员,没有体现其自身的性质和特点。随着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原有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事业发展的要求,存在着人事管理方式行政化、用人机制不灵活、身份终身制、效率不高等问题,特别是用人机制转变不到位,虽然有了聘用的形式,但新的用人机制尚未真正形成。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建立岗位管理制度是实施人员聘用的基础制度,是打破身份管理的关键步骤,是实现人员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重要条件,是搞活用人制度的核心内容。在工作中,用人机制的转换是重点,要把聘用制度作为事业单位的基本用人制度,把岗位管理作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基本管理制度,促进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第二,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是建立事业单位用人新机制的重要基础。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按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整体改革的总体要求,建立起一套符合事业单位规律和特点的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人事管理制度。这套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健全六个机制,即合同用人机制、公平竞争机制、绩效评价机制、分配激励机制、人员退出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实施岗位设臵管理是建立健全六 个机制的重要基础。例如,人员聘用要以岗位为前提条件,通过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等方式实现;考核要以完成岗位职责任务为标准,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同时考核结果又是调整岗位的重要依据;工资待遇要根据岗位确定;退休待遇也要与原工作岗位密切相关;人员解聘辞聘、人事管理的监管也都要以岗位的设臵、要求和条件为重要依据。总之,岗位管理涉及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方方面面,只有加快实施岗位设臵管理,才能尽早形成符合事业单位规律和特点的用人新机制。

第三,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是落实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2006年12月,省事人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四川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川人发[2006]47号),文件根据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建立了岗位工资制度。这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新的工资制度明确规定,在按国家规定完成岗位设臵和岗位聘用之前,专业技术人员暂按所聘职务对应岗位的最低等级套改岗位工资,待完成规范的岗位设臵和岗位聘用并经核准后,再按确定的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目前,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工勤技能人员已经按照国家规定和本人现聘用的岗位执行了相应的岗位工资,基本完成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第一步工作。但是,占事业单位人员近80%的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规定目前只执行了本层级最低等级岗位的工资,只有完成规范的岗位设臵并按规定核准后,才能按明确的岗位等级执行 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因此,必须加快改革步伐,抓紧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臵和岗位聘用工作,以保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落实到位。

二、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基本精神

为了指导岗位设臵管理工作,省上制定出台了《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实施意见》,意见对岗位设臵管理的原则、权限、程序、范围、分类、等级、结构比例以及监管等方面做出原则性规定。我市的岗位设臵管理实施细则,就是根据省政府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在广泛调研、反复论证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的,对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的实施范围、岗位类别和等级、结构比例、设臵审核和聘用程序、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这是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研究,省人事厅核准同意的,是指导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工作的政策性文件。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要认真把握以下基本精神:

一是这项工作重在确定岗位设置管理的基本制度。国家和省上从不同性质、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实际出发,对岗位类别、等级、设臵程序和权限、监管等方面提出普遍适用的原则性规定。这些规定,第一次从国家的层面规范了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提出了岗位设臵的政策规定;第一次提出了通用的岗位等级,为事业单位千差万别的岗位设计了通用的等级标准和基本任职条件,为人才成长畅通了渠道;第一次明确了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为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提供 了政策依据。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是一项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制度创新,实施工作的着眼点在于确立事业单位岗位管理这项基本制度。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作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单项制度,不可能解决现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面临的所有问题。一方面,改革发展中的问题要靠加快发展来解决;另一方面,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有一个推进的过程。实施岗位设臵管理,是对事业单位旧的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这既有其他相关制度的制约,也有人们转变思想观念的问题,还有配套政策的完善因素。我们必须首先把岗位设臵管理制度建立起来,确保此项工作先入轨运行,逐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

二是这项工作重在确保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落实。这次实施岗位设臵管理,不单是用人制度改革需要,也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需要。过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的是职务等级工资制度,这个工资制度的特点是与人结合在一起的,待遇随人走。这次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就是把过去的职务等级工资制度变为岗位工资制度,突出工作岗位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待遇随岗位而定,不同类别、不同等级的岗位与岗位工资一一对应,岗位设臵、岗位聘用与工资待遇紧密结合在一起。要真正建立起岗位工资制度,岗位设臵管理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不完成岗位设臵,既没有办法实现专业技术人员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也无法保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落实 到位,甚至可能造成事业单位内部不同类型工作人员之间、不同水平专业人员之间的不平衡,在单位内部引发矛盾。因此,我们必须加快岗位设臵管理实施工作进度,缩短专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工勤人员在收入分配上的“时间差”,让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尽快共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成果。

三是这项工作重在与现行人事管理政策相衔接。岗位设臵管理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必须既坚持改革的方向,又注意处理好与现行制度和政策的衔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虽然已经明确,但很多新的制度和政策都还在创建过程之中,过去一些有效的政策在过渡时期仍然会继续执行。这次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设臵的等级与现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级别是相对应的,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在现行专业技术职务框架内划分,工勤技能岗位等级与现行的工人技术等级相一致。这种制度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尽量减少与现行制度的矛盾和冲突,有利于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因此,我们在实际操作中,要在坚定不移地推进岗位设臵管理的同时,认真处理好现行制度、政策的相互衔接,确保政策执行不脱轨、不掉节。

三、精心组织,努力确保顺利实施

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省上对实施这项工作总的要求是“全力以赴、稳中求快”。各县(区)、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确保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工作 全面顺利实施。

一是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岗位设臵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大事、新事、好事、难事,要把这一项新的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做好,各级各部门务必要切实加强领导,严格落实责任,层层抓好落实。这项工作已列入省、市2008年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纳入一级考核目标。各级党委、政府是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把这项改革工作摆在重要位臵,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具体负责,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各县(区)人事部门以及各部门人事工作办公室是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肩负着组织、指导、审核、监督等任务,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尽职尽责,扎扎实实做好实施工作。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本系统、本行业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实施工作的指导,认真做好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的实施工作。事业单位是岗位设臵管理的主体,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制定好岗位设臵方案,积极组织开展好岗位聘用等有关工作。

二是要突出重点,认真实施。我市的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当前,全市的政策文件已经出台,各项目标任务都已明确,全市的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工作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各县(区)、各部门务必认真对待,全力以赴,加快推进各项工作。要抓紧研究制定本县(区)、本部门岗位设臵管理的具体实施意见和岗位设臵方案,及时安排部署各项工 作,确保全市的岗位设臵管理实施工作在11月底前基本完成。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突出重点。学校、医院是事业单位的大头,抓住了教育、卫生等单位,解决好了这些单位的岗位设臵问题,对其他单位的岗位设臵管理工作就会起到示范和促进作用。教育、卫生等部门一定要吃透政策,积极组织实施好本系统的岗位设臵管理实施工作。同时,要把握好实施范围、结构比例、岗位基本条件、“双肩挑”、首次岗位设臵和聘用上岗等重点问题,认真研究切实可行的办法。要从全局出发,使大多数工作人员先进入岗位,确保面上工作顺利推进。对一些情况复杂、需要其他制度改革相配套,一时又难以解决的问题,要暂时按照现行政策规定执行,待今后制度改革统筹解决;一些根本不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和矛盾,要适当回避,不要因为个别问题而影响整个实施工作的推进。

三是要积极稳妥,确保稳定。能否顺利完成岗位设臵和岗位聘用,涉及到我市5万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能否充分共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成果。从现实情况看,实施越早越主动,拖得越久矛盾越多。岗位设臵过程中会触及到一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处理不能简单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必须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稳定既是改革的大局,也是改革的底线。在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臵工作中,各县(区)委、政府和市级各部门党委(党组)“一把手”是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大家要切实担负起维护稳定的领导责任,注意处理好改革的力度、速度与稳定的关系,平稳推进,稳慎实施。要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做到政策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保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要做好宣传引导和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充分调动事业单位职工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认真、及时收集掌握实施情况,妥善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要严格责任追究,决不允许将矛盾上交,更不允许因处臵不力而酿成不稳定事件。

同志们,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希望大家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把我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第四篇:在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徐 进

(2008年9月9日)

推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事业单位广大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中央、省、市对此事非常重视,开好此次会议意义十分重大。下面,我如何就做好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充分理解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岗位管理是事业单位根据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设置岗位并进行管理的基本人事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和创新,是实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迈出的重要一步,对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事业单位特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事业单位是各类人才的重要聚集地,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地。目前,全市共有事业单位3191个,工作人员6.6万人,是公务员队伍的4 倍多。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4万人,占全市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92%。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一直沿用管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办法来管理工作人员,没有体现其自身的性质和特点。随着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原有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事业发展的要求,存在着人事管理方式行政化、用人机制不灵活、实事上的身份终身制、效率不高等问题。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岗位管理制度没有建立起来。建立岗位管理制度是实施人员聘用的制度基础,是打破身份管理的关键步骤,是实现人员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重要条件,是搞活用人制度的核心内容。所以,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迫切需要我们加快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建立岗位管理制度。

二是建立事业单位用人新机制的重要基础。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按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整体改革的总体要求,建立起一套符合事业单位规律和特点的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人事管理制度。这套

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健全六个机制,即合同用人机制、公平竞争机制、绩效评价机制、分配激励机制、人员退出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而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是建立健全六个机制的重要基础。例如,人员聘用要以岗位为前提条件,通过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等方式实现;合同管理也要以岗位职责为依据;考核要以完成岗位职责任务为标准,同时考核结果又是调整岗位的重要依据;工资待遇要根据岗位确定;退休待遇也要与原工作岗位密切相关;人员解聘辞聘、人事管理的监管也都要以岗位的设置、要求和条件为重要依据。总之,岗位管理涉及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方方面面,只有加快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才能尽早形成符合事业单位规律和特点的用人新机制。

三是落实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2006年7月,人事部、财政部下发了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及实施办法,这是对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进一步与公务员工资制度脱钩。新的工资制度明确规定,在按国家规定完成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之前,专业技术人员暂按所聘职务对应岗位的最低等级套改岗位工资,待完成规范的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并经核准后,再按确定的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目前,占事业单位人员近80%的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规定,目前只执行了本层级最低等级岗位的工资,只有完成规范的岗位设置并按规定核准后,才能按明确的岗位等级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因此,必须加快改革步伐,抓紧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工作,以保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落实到位。

四是规范事业单位日常人事管理的重要内容。我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起步较早,从 2002年实施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改革时,就开始推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各个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对岗位管理和合同管理的观念树立起来了,岗位聘用和合同管理的形式有了,但由于政策不配套,岗位设置工作基本流于形式,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在国家、省、市岗位设置配套文件出台后,为我们科学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提供了规范有力的政策支撑。因此,各级各部门和各事业单位要抓紧研究,尽快将岗位设置调整规范到位,扎扎实实做好这项基础性工作。

二、领会精神、准确把握,科学推进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为指导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市政府专门印发了《宜宾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细则》(宜府办发〔2008〕28号),这是指导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政策性文件。我们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三个基本精神:

一是重在确定岗位设置管理的基本制度。事业单位情况复杂,从单位性质来看,既有提供完全公共服务的、受行政机关委托行使行政职能的单位,也有提供准公共服务的单位,更有完全提供私利品的经营服务类单位。从人员结构看,相对公务员队伍来讲,结构复杂得多。这次国家、省、市从不同性质、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实际出发,对岗位类别、等级、设置程序和权限、监管等方面提出普遍适用的原则性规定。实施工作的着眼点首先在于确立事业单位岗位管理这项基本制度。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作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单项制度,不可能解决现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面临的所有问题,更不可能解决需要其它制度来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改革发展中的问题要靠加快改革发展来解决;另一方面,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有一个推进的过程,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是对事业单位旧的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一步到位是不现实的,这既有其他相关制度的制约,也有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还有配套政策的完善,利益调整的平稳渐进,整体改革的协同配合,这都需要逐步推进。因此,我们必须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首先把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先建立起来,先入轨运行起来,这是最重要的。

二是重在确保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落实。这次实施岗位设置管理,不单是用人制度改革需要,而且是与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紧密结合的。这次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就是把过去的职务等级工资制度变为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这个工资制度的特点突出了工作岗位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与岗位结合在一起,待遇随岗定。不同类别、不同等级的岗位与岗位工资一一对应,岗位设置、岗位聘用与工资待遇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不完成岗位设置既没有办法实现专业技术人员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也无法保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落实到位。三是重在与现行人事管理政策相衔接。岗位设置管理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必须既坚持改革的方向,又要注意处理好与现行制度和政策的衔接。很多新的制度和政策都还在创建过程之中,过渡时期过去一些有效的政策仍然在继续执行。这次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设置的等级与现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级别是相对应的,是对现行人事管理政策体系的进一步深化;专业技术岗位等级是在现行专业技术职

务框架内划分的,较好地解决了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台阶过少、平台过大的问题;工勤技能岗位等级与现行的工人技术等级相一致。这种制度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尽量减少与现行制度的矛盾和冲突,有利于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各单位在下一步岗位聘用工作中,要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既要科学设岗,又要保证现有人员能够平稳过渡,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研究,妥善处理好难点热点问题。

三、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加快推进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 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落实省委、省政府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建设美好新宜宾的迫切需要。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总的要求是加强配合、全力以赴、稳中求快、确保完成。实施工作中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各级各部门必须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层层抓好落实。要把这项改革摆在重要位置,主要领导要牵头,分管领导要负责,做到思想到位,领导到位,工作到位。要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抓紧部署,使岗位设置管理尽快入轨规范;市、区县人事局是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肩负着组织、指导、审核、监督等任务,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尽职尽责,扎扎实实做好实施工作;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本系统、本行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的指导,认真做好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实施工作;事业单位是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的主体,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制定好岗位设置方案,组织好岗位聘用。

二是要切实加大工作力度。我市在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有较好的基础,这次大会后,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要进行全面调整规范,各地、各部门务必认真对待、全力以赴、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抓紧工作。各区县要抓紧召开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认真部署。区县和市属事业单位要于10月底前报送岗位设置方案,11月底前人员聘用要基本到位,确保全市的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在年底前基本完成。

三是要处理好实施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实施工作要从全局出发,使大多数工作人员先进入岗位,确保面上工作顺利推进。对实施工作中遇到的特殊问题可以放到后期处理,例如对一些情况复杂、需要其他制度改革相配套,一时又难以解决的问题,暂按照现行政策规定执行,留待日后的制度改革统筹解决;一些根本不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和矛盾,适当回避,不要因为个别问题而影响整个实施工作的推进。

四是要妥善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岗位设置实施过程中难免会触及到一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处理不能简单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必须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妥善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各级各部门“一把手”是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大家要切实担负起维护稳定的领导责任,注意处理好改革的力度、速度与稳定的关系,平稳推进,稳慎实施。要妥善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要严格责任追究,决不允许矛盾上交,更不允许因为处置不力而酿成重大不稳定事件。

第五篇:在全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上的

讲 话

(2010年10月22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十分重要,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政策精神,安排部署我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区委、区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于书记、李区长提出了明确要求。刚才,卫局长进行了具体安排,请大家抓好落实。稍后,还将举行专题培训,请大家认真学习。下面,我强调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建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对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客观要求。大家知道,要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就必然涉及岗位设置的管理问题,否则改革就无法深入。过去我们对事业单位作了一些改革,但这种改革还没有摆脱旧的模式,存在着人事管理行政化等问题,导致单位用人权难以落实,用人机制不灵活,在考核上也

存在着不科学、不完善、不规范的问题,致使工作效率不高。在一些单位出现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现象。可以说,传统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启动岗位设置管理,目的就是要把聘用制度作为事业单位的基本用人制度,把岗位管理制度作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基本管理制度,建立起一套符合事业单位发展规律和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实现人员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搞活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因此,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必须认真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建立岗位管理制度。

第二,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建立事业单位用人新机制的重要保证。建立健全事业单位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人事管理制度,主要是依靠“六大机制,”即合同用人机制、公平竞争机制、绩效评估机制、分配激励机制、人员退出机制、监督管理机制。实行岗位管理是建立健全六项机制的重要基础。人员聘用要以岗位为前提;合同管理要以岗位职责为依据;考核要以完成岗位职责任务为标准,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同时考核结果又是调整岗位的重要依据;工资待遇要根据岗位确定;退休待遇也要与原工作岗位密切相关;人员解聘辞聘、— 2 —

人事管理的监管也都要以岗位的设置、要求和条件为重要依据。总之,作为事业单位的一项基本管理制度,岗位管理体现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各个基本环节,成为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岗位考核、岗位培训、收入分配等制度的重要基础。只有加快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才能尽早形成符合事业单位规律和特点的用人新机制。

第三,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改革的最终方向,就是要把新的工资制度与机关工资制度脱钩,把过去的职务等级工资制变为岗位绩效工资制,突出了工作岗位和工作绩效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事业单位过去实行的职务等级工资制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与人结合在一起,待遇随职务走,随人走。这次改革后,实行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是与岗位结合在一起的,待遇随岗定。要真正建立起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岗位设置管理是不可缺的前提条件。这就迫切要求我们抓紧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加快工作进度,确保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政策尽快落实到位。

二、准确把握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建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科学实施。结合我区实际,在具

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两点:

一要预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从我区具体情况看,推进这项工作,具有特殊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领域广。事业单位涉及到教育、文化、卫生、农业等相关领域,各个领域情况不同、特点各异,需要理清的头绪很多。二是任务重。事业单位改革涉及全区除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以外的所有事业单位的在编在册正式工作人员,近100家事业单位1600多人,机构多,人员多,工作任务量很大。三是政策严。国家层面的宏观调控、管理监督、政策把关非常严,特别是在“非领导职务问题”、“双肩挑问题”、“人员结构总比例问题”等敏感问题上要求特别严,必须严格执行。四是难度大。这次岗位设置首次将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划分为13个等级,要求正式在编人员按现聘岗位对应进入相应等级,而我区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与国家的政策规定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实施事业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客观上还存在许多实际困难。但是,困难再多,也要坚定不移的往前推进,各单位一定要克服畏难情绪,摒弃等待观望的思想,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确保全区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快速推进。

二要突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严肃性。这次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是针对在编在岗人员而言的,非

在编、非在岗人员绝对不能纳入。各单位在研究、实施岗位设置工作时,要集体研究,领导班子集体作出决定;要走群众路线,听取各方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对在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要及时沟通,统一政策口径,不得随意开“口子”、出“新招”。这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展开后,未经政府人事部门同意突击聘用的人员、设置的职务,不但不予认可,还要严肃追究责任;对不按规定程序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事业单位,人事部门不予确认岗位等级、不予兑现工资,财政部门不予核拨经费。情节严重的,要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三、精心组织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在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十分艰巨的任务。按照省、市要求,这项工作必须在今年年底之前全面完成,10月29日之前,我区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区人事部门初审后,要报市级部门审核确定。今天已经是10月22日,只剩下一周的时间。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确保实施工作如期完成。

一要切实加强领导。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在建立和推行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困难、新矛盾。各单位负责同志要

切实负起领导责任,结合上级要求、文件精神和单位实际,认真研究,准确把握,全力以赴,稳妥操作,确保不出问题。同时要进行广泛宣传,使大家对上级要求和文件精神了解和掌握,群策群力抓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

二要积极稳妥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涉及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不同事业情况千差万别,头绪纷繁复杂,工作难度非常大。我们要坚持求真务实,考虑历史原因和客观实际,抓住主要矛盾,突出工作重点,坚持“先入轨,后完善”,把制度先建立起来,确保事业单位现在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在首次岗位招聘中,按照现聘职务或岗位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特殊情况要稳妥处理,决不能因为个别问题、个别人而影响整个工作的实施。

三要确保社会稳定。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各单位在实施过程中,要尊重事业单位广大干部职工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参与改革、支持改革的积极性。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统筹协调和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广大干部职工的意见,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同志们,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我们一定要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

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态度,通力协作,扎实推进,圆满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各项任务,为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下载在全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全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全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这次会议主要的任务是,传达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总结我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经验,研究部署......

    在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今天,市委、市府召开这次会议,主要目的是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强化措施,认真做好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确保改革后的事业单位健康运行,确保社会稳定。刚才,XX同志对全市......

    在全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刚才,XX同志作了动员报告,卫东同志讲了具体意见,我完全赞同,大家要不折不扣地抓好......

    在全市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这次在AAA市召开XX市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工作会议,是继二OO三年五月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和《XX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意见》下发后,全市全面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

    副县长在全县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5月26日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全县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强化措施,按时按质,扎实推进我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副县长在全县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副县长在全县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5月26日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全县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心组织......

    在全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区长

    在全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 会议上的讲话 区委常委、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徐苏北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区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实施工作会议,主要内容是贯彻落实全市事业单......

    在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应急委副主任 潘那生 (2009年8月6日) 同志们: 今天,市政府召开全市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