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
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试行)
各市州、县市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省局机关各处室、各直属事业单位:
《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试行)》已经省局局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试行)》
二○一○年五月二十五日
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试 行)
第一条
为规范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裁量行为,确保行政处罚合法、适当,提高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案件办理质量,根据《行政处罚法》、《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湖南省规范行政裁量权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省质监系统对违反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决定是否予以行政处罚以及如何具体适用行政处罚的种类、幅度,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行政处罚的裁量适当,以准确适用法律为前提。
同一违法行为同时触犯不同层级效力的数个法律规范的,优先适用层级效力较高的法律规范。
同一违法行为同时触犯一般法和特别法的,优先适用特别法。
第四条
行政处罚的裁量,应当遵循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的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综合考量当事人的动机、目的,实施违法行为的手段,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做到合法、适当。
第五条
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产品,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许可证照等行政处罚种类,法律、法规规定并处的,不得选择适用;法律、法规规定可以单处也可以并处的,应当根据综合裁量的原则决定单处或者并处。
第六条
决定作出减轻、从轻、从重行政处罚的,在行政处罚告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应当书面说明减轻、从轻、从重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
第七条
法律、法规在其法律责任部分规定应当先行责令改正的,应当先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或者超过合理期限不改的,依法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
责令改正的期限根据案件实际确定,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规范性文件对于改正期限有明确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八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不予行政处罚:
(一)行为人实施违法行为时不满十四周岁的;
(二)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实施违法行为的;
(三)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四)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
第九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四)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五)积极配合行政机关检查,在规定的时间、地点接受询问、如实回答问题,并如实提供有关账册、协议、单据、文件、记录、业务函件和其他资料的;
(六)在行政机关尚未掌握其违法线索前主动陈述违法行为事实,并如实提供有关材料;
(七)主动举报行政机关尚未掌握的他人违法行为,经查证属实的;
(八)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九)对于法条规定仅以行为定性不以违法标的金额多少处罚的事项(如销售无生产许可证、3C认证等违法行为),在适用具体条款裁量细则时,还应考虑其违法标的金额大小及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综合考虑具体的裁量罚款幅度。
第十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情节严重,依法从重行政处罚:
(一)擅自动用、调换、隐匿、转移、变卖、损毁被封存、扣押涉案物品、重要证据的;
(二)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行职务的;
(三)违法行为受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行政处罚后两年内再犯的;
(四)违法行为造成较严重社会影响或造成消费者人身、财产严重损害的;
(五)无正当理由不按指定的时间、地点接受询问的;拒不接受询问,阻挠调查的;
(六)伙同他人共同实施违法行为的;
(七)不履行法定义务,经告知后仍然拒不提供有关帐册、协议、单据、文件、记录、业务函电和其他资料的;
(八)采取销毁或者隐匿进货及销售票据、记假帐等手段,逃避监督检查的;
(九)其他依法应当从重给予行政处罚的情形。
前款规定的从重情节,有关法律、法规已将其作为一种单独的违法行为予以规制的,不再作为裁量的从重情节。
第十一条
减轻处罚,是指在法定罚款的处罚幅度最低限以下给予的处罚。
从轻处罚,是指在依法可以选择的几种处罚种类中,选择较轻的处罚种类,或者在法定罚款幅度内,给予罚款基数以下的处罚。
从重处罚,是指在法定罚款幅度内,给予罚款基数以上的处罚。
本条所称罚款基数为法定幅度上限和下限的平均值。
第十二条
当事人具有从轻、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从轻、减轻处罚;当事人具有从重处罚情节的,应当从重处罚;当事人既有从轻、减轻处罚情节,又有从重处罚情节的,应当综合考量平衡后做出适当的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
案件承办机构对报送案件审理委员会审议的案件,应当提出书面具体行政处罚的建议,并对行政处罚的裁量作出说明。案件审理委员会办公室在对案件初审时,应当对案件承办机构提出的行政处罚建议是否合法、适当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报案件审理委员会审议。案件审理委员会审议案件时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并参照本办法规定集体审理决定行政处罚。
第十四条
全省质监系统应当对本单位作出的行政处罚案件进行复查,发现裁量违法或者不当的,应当及时纠正。
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行政处罚裁量是否合法、适当进行指导和监督,发现裁量违法或者不当的,应当责令其纠正。拒不自行纠正的,作出责令纠正的部门可以依据《湖南省行政执法条例》的规定处理。
第十五条
上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审理行政复议案件时,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处罚行为进行适当性审查时,可以参照本办法作出相应的复议决定。
第十六条
全省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实施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应遵循上述规定,确需给予行政处罚的,参照本实施办法附件《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执行。
第十七条
违反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实施行政处罚,构成执法过错的,按照国家质检总局令《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执法监督与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追究过错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
目录
第一章
产品质量与生产许可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第三节 《农药管理条例》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第四节 《湖南省名牌产品认定和保护办法》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第五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第二章
计量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第二节 《湖南省计量计费监督管理办法》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第三节 《商品量计量违法行为处罚规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第四节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第三章
标准化与条码代码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第二节 《商品条码管理办法》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第三节 《湖南省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办法》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第四章
认证认可
第一节
第二节 基准
第三节
第五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量基准
纤维检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认证及认证培训、咨询人员管理办法》行政处罚裁量《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管理办法》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行政处罚裁量基准《麻类纤维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棉花加工资格认定和市场管理暂行办法》行政处罚裁
第六章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第一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第二节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
第一章
产品质量与生产许可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一、违反《产品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质量法》第四十九条的行政处罚
处罚依据:《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 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产品,下同)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法行为情形和处罚基准:
(一)较轻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产品尚未销售的;
2、因不属于涉及安全、健康指标产品被判不合格的。
处罚基准: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货值金额等值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二)较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主动追回已售出产品的。
处罚基准: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货值金额等值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三)严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因属于涉及安全、健康指标产品被判不合格的;
2、产品全部或大部销售的,且拒不追回或无法追回的。
处罚基准: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货值金额2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二、违反《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的行政处罚
处罚依据:《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
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法行为情形和处罚基准:
(一)较轻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且尚未销售的。
处罚基准: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货值金额50%以上等值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二)较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因不属于涉及安全、健康指标产品被判不合格的;
2、主动追回已售出产品的;
3、掺杂、掺假的杂质系无毒无害物质,且对产品使用性能影响不大的;
4、以低等级、低档次产品冒充相近等级和档次的产品的。
处罚基准: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货值金额等值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三)严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因属于涉及安全、健康指标产品被判不合格的;
2、产品全部或大部销售,且拒不追回或无法追回的;
3、掺杂、掺假的杂质有毒有害或严重影响产品使用性能的;
4、以普通产品冒充名牌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品牌产品的;
5、以低等级、低档次产品冒充相距等级较大的高等级、高档次产品。
处罚基准: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货值金额2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三、违反《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一条的行政处罚
处罚依据:《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一条
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的,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违法行为情形和处罚基准:
(一)较轻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的,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产品,且尚未售出的。
处罚基准: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30%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二)较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的,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产品,产品已部分售出的。
处罚基准: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30%以上60%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三)严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的,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产品,产品全部或大部分已售出,且拒不追回或无法追回的。
处罚基准: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产品货值金额60%以上等值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四、违反《产品质量法》五十三条的行政处罚
处罚依据:《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三条
伪造产品产地的,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的,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违法行为情形和处罚基准:
(一)较轻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伪造产品产地的,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的,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产品尚未售出,积极配合执法并有悔改表现的;
2、厂名、厂址标注真实仅伪造产地,且该产地不属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的。
处罚基准:责令改正,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产品货值金额40%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二)较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伪造产品产地的,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的,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伪造、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的;
2、伪造、冒用非强制性质量标志的。
处罚基准:责令改正,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产品货值金额40%以上60%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三)严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伪造产品产地的,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的,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所伪造的产地属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的;
2、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三条所列违法行为的;
3、冒用强制性质量标志的。
处罚基准:责令改正,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产品货值金额60%以上等值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五、违反《产品质量法》五十四条的行政处罚
处罚依据:《产品质量法》第五十四条
产品标识不符合本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责令改正;有包装的产品标识不符合本法第二十七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三十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第二十七条 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必须真实,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二)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
(三)根据产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需要标明产品规格、等级、所含主要成份的名称和含量的,用中文相应予以标明;需要事先让消费者知晓的,应当在外包装上标明,或者预先向消费者提供有关资料;
(四)限期使用的产品,应当在显著位置清晰地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
(五)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产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应当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
裸装的食品和其他根据产品的特点难以附加标识的裸装产品,可以不附加产品标识。
违法行为情形和处罚基准:
(一)较轻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产品标识不符合本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未在显著位置标明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的;
2、标注不清晰的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的;
3、标注了生产日期但未标注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
处罚基准:责令改正。
(二)较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产品标识不符合本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有下列情形的:使用操作较为复杂、容易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产品,没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尚未造成危害后果的。
处罚基准:责令停止生产、销售,并处产品货值金额20%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三)严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产品标识不符合本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使用操作较为复杂、容易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产品,没有警示标志或者中文警示说明,并已经造成一定危害后果的;
2、未标注生产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
处罚基准:责令停止生产、销售,并处产品货值金额20%以上30%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六、违反《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七条的行政处罚
处罚依据:《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七条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认证机构伪造检验结果或者出具虚假证明的,责令改正,对单位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取消其检验资格、认证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法行为情形和处罚基准:
(一)较轻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认证机构伪造检验结果或者出具虚假证明,伪造检验结果,未造成损失的,且主动追回检验报告或证明的。
处罚基准:责令改正;对单位处五万元以上七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二)较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认证机构伪造检验结果或者出具虚假证明,造成损失或影响的。
处罚基准:对单位处七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三)严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认证机构伪造检验结果或者出具虚假证明,有以下情形之一的:
1、造成较大损失或较大影响的;
2、为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伪造检验结果或者出具虚假证明的。
处罚基准:依照本处罚基准第(二)项给予处罚,并取消检验资格、认证资格。
七、违反《产品质量法》第六十一条的行政处罚
处罚依据:《产品质量法》第六十一条 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属于本法规定禁止生产、销售的产品而为其提供运输、保管、仓储等便利条件的,或者为以假充真的产品提供制假生产技术的,没收全部运输、保管、仓储或者提供制假生产技术的收入,并处违法收入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法行为情形和处罚基准:
(一)较轻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属于本法规定禁止生产、销售的产品而为其提供运输、保管、仓储等便利条件,或者为以假充真的产品提供制假生产技术的,积极配合检查并提供相关资料,主动交出运输、保管、仓储的产品的。
处罚基准:没收全部运输、保管、仓储或者提供制假生产技术的收入,并处违法收入50%以上1倍以下的罚款。
(二)较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属于本法规定禁止生产、销售的产品而为其提供运输、保管、仓储等便利条件的,或者为以假充真的产品提供制假生产技术,为《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至第五十三条所规定的禁止生产、销售的产品提供运输、保管、仓储等便利条件的。
处罚基准:没收全部运输、保管、仓储或者提供制假生产技术的收入,并处违法收入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
(三)严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属于本法规定禁止生产、销售的产品而为其提供运输、保管、仓储等便利条件的,或者为以假充真的产品提供制假生产技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为以普通产品冒充名牌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提供制假生产技术的;
2、为《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所规定的禁止生产、销售的产品提供运输、保管、仓储等便利条件的;
3、不配合检查、阻碍执法或造成一定影响和危害后果的。
处罚基准:没收全部运输、保管、仓储或者提供制假生产技术的收入,并处违法收入2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八、违反《产品质量法》第六十三条的行政处罚
处罚依据:《产品质量法》第六十三条
隐匿、转移、变卖、损毁被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封、扣押的物品的,处被隐匿、转移、变卖、损毁物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违法行为情形和处罚基准:
(一)较轻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隐匿、转移、变卖、损毁被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查封、扣押的物品,主动将被隐匿、转移、变卖、损毁物品恢复原状的。
处罚基准:处货值金额等值的罚款。
(二)较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隐匿、转移、变卖、损毁被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查封、扣押的物品,拒不或不能将被隐匿、转移、变卖、损毁物品恢复原状的。
处罚基准:处货值金额1倍以上2倍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三)严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隐匿、转移、变卖、损毁被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查封、扣押的物品,拒不或不能将被隐匿、转移、变卖、损毁物品恢复原状,物品转移、变卖或使用后造成进一步危害后果的。
处罚基准:处货值金额2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九、违反《产品质量法》第六十七条的行政处罚
处罚依据:《产品质量法》第六十七条
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其他国家机关违反本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向社会推荐生产者的产品或者以监制、监销等方式参与产品经营活动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消除影响,有违法收入的予以没收;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有前款所列违法行为的,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责令改正,消除影响,有违法收入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收入一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其质量检验资格。
违法行为情形和处罚基准:
(一)较轻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有前款所列违法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能主动消除影响的;
2、监制、监销的产品尚未进入市场的。
处罚基准:责令消除影响,有违法收入的予以没收。
(二)较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有前款所列违法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向社会推荐或者监制、监销的产品为合格产品的;
2、造成一定社会影响的。
处罚基准:责令消除影响,有违法收入的予以没收,并处违法收入50%以下罚款。
(三)严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有前款所列违法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向社会推荐或者监制、监销的产品为伪劣产品,欺诈消费者的;
2、向社会推荐或者监制、监销的产品社会影响重大,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的。
处罚基准:责令消除影响,有违法收入的予以没收,并处违法收入50%以上1倍以下罚款。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
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一、违反《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的行政处罚
处罚依据:《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
企业未依照本条例规定申请取得生产许可证而擅自生产列入目录产品的,由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处违法生产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法行为情形和处罚基准:
(一)较轻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未按规定申请生产许可证或申请未被受理擅自生产加工,但产品尚未销售的。
处罚基准: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处违法生产产品货值金额等值罚款。
(二)较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企业未依照本条例规定申请取得生产许可证而擅自生产列入目录产品,超出许可(型号、规格)范围擅自生产加工及销售,但产品经抽检合格的。
处罚基准: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处违法生产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2倍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三)严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企业未依照本条例规定申请取得生产许可证而擅自生产列入目录产品,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
1、无证生产的产品大部分已经销售的;
2、生产加工、销售的无证产品经抽检产品质量不合格的;
3、已经被注销或吊销生产许可证仍继续生产加工的。
处罚基准: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处违法生产产品货值金额2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二、违反《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第四十六条第一款的行政处罚
处罚依据:《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第四十六条第一款
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生产条件、检验手段、生产技术或者工艺发生变化,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办理重新审查手续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限期办理相关手续;逾期仍未办理的,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产品,下同)货值金额3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法行为情形和处罚基准:
(一)较轻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生产条件、检验手段、生产技术或者工艺中仅一项发生变化的,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办理重新审查手续,经责令限期办理相关手续,逾期仍未办理的。
处罚基准: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二)较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生产条件、检验手段、生产技术或者工艺中二项发生变化的,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办理重新审查手续,经责令限期办理相关手续,逾期仍未办理的。
处罚基准: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三)严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生产条件、检验手段、生产技术或者工艺中三项以上发生变化的,经责令限期办理相关手续,逾期仍未办理,且产品质量抽查不合格的。
处罚基准: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2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三、违反《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第四十六条第二款的行政处罚
处罚依据:《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第四十六条第二款 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名称发生变化,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办理变更手续的,责令限期办理相关手续;逾期仍未办理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违法行为情形和处罚基准:
(一)较轻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名称发生变化,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办理变更手续,经责令限期办理相关手续,逾期仍未办理,但产品尚未销售的。
处罚基准: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产品货值金额30%以下的罚款。
(二)较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名称发生变化,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办理变更手续,责令限期办理相关手续,逾期仍未办理,产品已全部或大部销售,将销售的产品追回的。
处罚基准: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30%以上70%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三)严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名称发生变化,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办理变更手续,责令限期办理相关手续,逾期仍未办理,产品已全部或大部销售,且拒不追回或无法追回的。
处罚基准: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70%以上等值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四、违反《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的行政处罚
处罚依据:《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 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在产品、包装或者说明书上标注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未改正的,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30%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生产许可证。
违法行为情形和处罚基准:
(一)较轻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在产品、包装或者说明书上标注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的,经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但产品尚未销售的。
处罚基准: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10%以下的罚款。
(二)较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在产品、包装或者说明书上标注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的,经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产品部分销售的。
处罚基准: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10%以上20%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三)严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未依照规定在产品、包装或者说明书上标注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的,经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产品全部或者大部分销售的。
处罚基准: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20%以上30%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生产许可证。
五、违反《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的行政处罚
处罚依据:《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
销售或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列入目录产品的,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法行为情形和处罚基准:
(一)较轻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销售或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列入目录产品,但能如实说明进货渠道并提供有效证据,产品经抽检合格的。
处罚基准:责令改正,处5万元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二)较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销售或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列入目录产品两种以上或者违法行为在两次以上的,未造成危害后果的。
处罚基准: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三)严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销售或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列入目录产品,产品质量有严重缺陷的,或者被销售或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后,造成危害后果的。
处罚基准:责令改正,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六、违反《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第四十九条的行政处罚
处罚依据:《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第四十九条
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出租、出借或者转让许可证证书、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的,责令限期改正,处2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生产许可证。违法接受并使用他人提供的许可证证书、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法行为情形和处罚基准:
(一)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出租、出借或者转让许可证证书、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的,责令限期改正,处2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生产许可证。
1、较轻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产品尚未销售或者违法所得较少的。
处罚基准:责令限期改正,处8万元以下的罚款。
2、较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主动追回已售出产品或者违法所得较多的。
处罚基准:责令限期改正,处8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的罚款。
3、严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拒不改正的;
(2)造成严重社会影响或危害后果的;
(3)违法所得巨大的。
处罚基准:责令限期改正,处1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吊销生产许可证。
(二)违法接受并使用他人提供的许可证证书、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一般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案件查处之前已依法取得相关生产许可证的;
(2)违法生产、销售产品经抽检产品质量合格的。
处罚基准: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2、严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违法生产、销售产品经抽检产品质量不合格的;
(2)经查处后再犯的;
(3)案件查处之前尚未取得相关生产许可证的。
处罚基准: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2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七、违反《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第五十条的行政处罚
处罚依据:《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第五十条
擅自动用、调换、转移、损毁被查封、扣押财物的,责令改正,处被动用、调换、转移、损毁财物价值5%以上20%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处被动用、调换、转移、损毁财物价值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违法行为情形和处罚基准:
(一)较轻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擅自动用、调换、转移、损毁被查封、扣押财物的,经责令改正,积极改正的。
处罚基准:处被动用、调换、转移、损毁财物价值5%以上20%以下的罚款。
(二)较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拒不或不能将被动用、调换、转移、损毁财物恢复原状的。
处罚基准:处被动用、调换、转移、损毁财物价值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
(三)严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拒不或不能将被动用、调换、转移、损毁财物恢复原状,物品被动用、调换、转移、损毁后进一步造成危害后果的。
处罚基准:处被动用、调换、转移、损毁财物价值2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八、违反《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第五十一条的行政处罚
处罚依据:《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第五十一条
伪造、变造许可证证书、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法行为情形和处罚基准:
(一)较轻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伪造、变造许可证证书、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违法生产加工的产品尚未销售的。
处罚基准:责令改正,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处违法生产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
(二)较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伪造、变造许可证证书、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违法取得生产许可证后生产、销售,但产品经抽检合格的。
处罚基准:责令改正,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2倍以上2.5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三)严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伪造、变造许可证证书、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违法生产加工的产品有销售,经抽检产品质量不合格的,或者属于两次以上伪造、变造的。
处罚基准:责令改正,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2.5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九、违反《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第五十二条的行政处罚
处罚依据:《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第五十二条
企业用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生产许可证的,由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处2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作出处理。
违法行为情形和处罚基准:
(一)较轻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企业用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生产许可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产品尚未销售的;
2、产品经抽检质量合格的。
处罚基准:处8万元以下的罚款,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作出处理。
(二)较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企业用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生产许可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产品已部分销售的;
2、产品经抽检质量不合格的;
3、产品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
处罚基准:处8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的罚款,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作出处理。
(三)严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企业用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生产许可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产品全部或者大部分销售,经责令拒不追回或者不能追回的;
2、造成较大社会影响或者危害后果的。
处罚基准:并处1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作出处理。
十、违反《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第五十三条的行政处罚
处罚依据:《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第五十三条 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定期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提交报告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
违法行为情形和处罚基准:
(一)一般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定期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提交报告,责令限期改正后,逾期时间不长,提交报告内容真实完整,格式符合要求的。
处罚基准:处2500元以下的罚款。
(二)严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定期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提交报告,责令限期改正后,逾期未改正,经催告后仍不提交报告,或者提交报告不符合要求的。
处罚基准:处2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十一、违反《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第五十六条的行政处罚
处罚依据:《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第五十六条
承担发证产品检验工作的检验机构伪造检验结论或者出具虚假证明的,由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单位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撤销其检验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法行为情形和处罚基准:
(一)较轻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承担发证产品检验工作的检验机构伪造检验结果或者出具虚假证明,未给造成损失,且主动追回检验报告或证明的。
处罚基准:责令改正;对单位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二)较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承担发证产品检验工作的检验机构伪造检验结论或者出具虚假证明,造成损失或影响的,或者为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伪造检验结果或者出具虚假证明。
处罚基准:对单位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处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三)严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承担发证产品检验工作的检验机构伪造检验结论或者出具虚假证明,有以下情形之一的:
1、造成较大损失或较大影响的;
2、为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伪造检验结果或者出具虚假证明,造成较大损失或较大影响的;
3、为牟取不正当利益或接受贿赂,伪造检验结论或者出具虚假证明的。
处罚基准:依照本处罚基准第(二)项给予处罚,并取消检验资格。
十二、违反《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第五十七条的行政处罚
处罚依据:《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第五十七条
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从事与其检验的列入目录产品相关的生产、销售活动,或者以其名义推荐或者监制、监销其检验的列入目录产品的,由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撤销其检验资格。
违法行为情形和处罚基准:
(一)较轻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从事与其检验的列入目录产品相关的生产、销售活动,或者以其名义推荐或者监制、监销其检验的列入目录产品,推荐或者监制、监销的产品尚未进入市场的。
处罚基准:处2万元以上4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二)较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从事与其检验的列入目录产品相关的生产、销售活动,或者以其名义推荐或者监制、监销其检验的列入目录产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参与生产、销售活动的;
2、向社会推荐或者监制、监销的产品本身为合格产品。
处罚基准:处4万元以上8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三)严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从事与其检验的列入目录产品相关的生产、销售活动,或者以其名义推荐或者监制、监销其检验的列入目录产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参与生产、销售活动或者向社会推荐或者监制、监销的产品不合格的;
2、参与生产、销售活动或者向社会推荐或者监制、监销的产品社会影响重大,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的。
处罚基准:处8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撤销其检验资格。
第三节《农药管理条例》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一、违反《农药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的行政处罚
处罚依据:《农药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业产品许可管理部门按照以下规定给予处罚:
(一)未经批准,擅自开办农药生产企业的,或者未取得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擅自生产农药,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未按照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的规定,擅自生产农药的,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
违法行为情形和处罚基准:
(一)未经批准,擅自开办农药生产企业的,或者未取得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擅自生产农药,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1、较轻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未取得生产许可证擅自生产农药,经检验生产的农药合格的。
第二篇:山西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指导规则
山西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指导规则(试行)
颁布单位: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颁布日期:2015-11-12 时 效 性:现行有效
文号:
执行日期:2015-11-12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第一条 为规范行政处罚裁量行为,保证合法、合理、公平、公正地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共山西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法治山西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本系统实际,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简称质监部门,下同)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本规则。法律、法规、规章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本规则所称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指山西省各级质监部门(含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以及专业纤维检验机构等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下同)对违反《特种设备安全法》、《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计量法》等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在法定行政处罚权限范围内,作出是否给予行政处罚、给予何种行政处罚以及给予何种幅度行政处罚的权限。
第四条 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原则,对于违法性质、情节、危害后果等主客观因素相同或者相近的违法行为,适用的法律依据以及作出的行政处罚种类和幅度应当基本一致。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应当遵循过罚相当原则,综合考量违法行为的手段、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以及当事人主观过错等因素,决定是否给予行政处罚以及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幅度。
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应当遵循程序正当原则,严格遵守行政处罚的法定程序。
违法行为涉嫌构成犯罪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
第五条 各级质监部门对于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决定在行政裁量权范围内作出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或者对具有本规定第十五条规定的情形决定从重行政处罚的,质监部门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并在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决定书和有关说明材料报本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和上一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六条 实施行政处罚,应当以法律、法规及规章为依据。本规则以及按照本规则第六条制定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行使指导标准》,可以作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的说理依据,但不得直接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第七条 行使行政处罚的自由裁量应当以正确适用法律为前提。
同一个违法行为违反了不同法律规范的,在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上位法与下位法之间有不同规定的,适用上位法的规定;
(二)上位法有原则性规定,下位法有具体规定且不违反上位法、不与上位法相抵触的,适用下位法的规定;(三)法律规范效力相同,优先适用专业法的规定;
(四)法律规范效力相同,优先适用新法。
第八条 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设定的行政处罚种类,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不得任意增加或者减少。规定可以单处也可以并处的,可以选择适用;规定并处或应当并处的,不得选择适用。
第九条 一般行政处罚,是指在依法可以选择的几种处罚种类中,选择较为合理的处罚种类,或者在法定罚款幅度内,按照最高限值与最低限值的中间值或中间幅度确定罚款数额。
第十条 从轻行政处罚,是指当事人实施的违法行为具有本规则第十三条规定的从轻处罚情形,给予其在该类违法行为法定处罚种类的罚款幅度内选择较轻的处罚。从轻处罚的罚款,不得低于法定罚款下限。
第十一条 从重行政处罚,是指当事人实施的违法行为具有本规则第十四条规定的从重处罚情形,给予其在该类违法行为法定的处罚种类的罚款幅度内选择较重的处罚。从重处罚的罚款,不得高于法定罚款上限。
第十二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行政处罚:
(一)行为人实施违法行为时不满十四周岁的;
(二)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实施违法行为的;
(三)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四)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
(五)其他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的,应当指出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责令改正或限期改正,当事人超过合理期限或者逾期不改的,依法作出行政处罚。
第十三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情节轻微,给予从轻行政处罚:
(一)行为人实施违法行为时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
(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且积极配合查处的;
(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四)主动消除或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五)首次且非主观故意违法、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未造成危害后果,能积极配合调查取证和按期整改的;
(六)其他依法从轻处罚的。
第十四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情节严重,给予从重行政处罚:
(一)故意生产、销售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的;
(二)违法生产、经营、使用特种设备,造成安全隐患,威胁安全生产的;
(三)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行职务的;
(四)被责令停止实施或纠正违法行为后,继续实施违法行为的;(五)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处罚后两年内再次实施相同或者相近违法行为的;
(六)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
(七)违法行为严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造成较严重社会影响的;
(八)违法行为造成他人严重人身损害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
(九)擅自动用、调换、隐匿、转移、变卖、损毁被查封、扣押涉案物品或者被登记保存证据的;
(十)拒不接受监督检查、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询问或者以拒不签字等其他方式妨碍调查工作正常进行的;
(十一)提供伪证或者销毁、隐匿有关账册、协议、单据、文件、记录、业务函电和其他资料,逃避监督检查的;
(十二)其他依法从重行政处罚的。
第十五条 违法行为人既有从轻处罚情节,又有从重处罚情节的,可以按照过罚相当原则综合考量后作出适当的行政处罚。
第十六条 同一当事人实施两个以上违法行为,没有直接牵连关系的,应当分别裁量,合并处罚;有直接牵连关系的,适用重吸轻原则,选择较重的违法行为从重处罚。
第十七条 实施行政处罚,应当依法责令当事人改正或限期改正违法行为。不得因已实施行政处罚而放任违法行为持续存在。第十八条 行政处罚的裁量,应当遵循程序正当的原则,严格遵守《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第十九条 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选择一般、从轻和从重行政处罚的,应当在行政处罚告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等行政执法文书中对行政处罚裁量的理由进行说明。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适用行政处罚简易程序的案件,依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倡导推行宣传教育、限期整改、依法处罚的执法程序(以下简称三步式程序):
(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行政处罚以责令限期改正为前置条件的违法行为,适用三步式程序;
(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责令改正并实施处罚的违法行为,优先 适用三步式程序;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直接给予处罚的违法行为,当事人不存在主观故意、对社会未造成严重危害且危害后果能够及时消除的,可以适用三步式程序。
前款规定,不适用于对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环境保护以及当事人存在主观故意等违法行为的查处。
第二十一条 各级质监部门应当对本部门办理的行政处罚案件开展内部监督检查,发现行政处罚裁量违法或者不当的,应当主动及时纠正。第二十二条 本规则中的“以上”或“以下”除另有说明外,均包括本数。
第二十三条 本规则由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试行。
第三篇:濮阳市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
濮阳市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
(征求意见稿)第一条 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濮阳市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工作实施方案》及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市水行政执法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指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在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范围内,合理适用处罚种类、幅度以及确定是否给予行政处罚进行裁量的权限。
第三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承担行政执法职责的机构(含依法受委托的组织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以下简称水行政执法机构)按照各自职责,应合理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法制机构负责本机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行为的审查监督。
第四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对违法事实、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基本相同的同类违法行为,在实施行政处罚时,适用的法律依据、处罚种类和处罚幅度应当基本相当。
(二)过罚相当原则。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根据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对社会危害程度等,在法律、法规和规章设定的处罚种类和幅度范围内,作出适当的行政处罚。禁止处罚畸轻畸重、重责轻罚、轻责重罚。
(三)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把纠正违法行为作为首要目标,既要制裁违法行为,又要教育当事人自觉遵守法律。行政处罚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第五条 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设定的对水事违法行为的处罚种类、幅度,区分水事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等不同情形,制定《濮阳市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参照执行标准》(以下简称《执行标准》)。
水行政处罚机构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按照本办法和《执行标准》,对违法行为是否给予处罚以及处罚的种类和幅度进行判断,并作出相应的处理决定。
第六条 实施行政处罚不得超越法定的自由裁量幅度和范围。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处罚种类中,可以单处也可以并处的,可以选择适用;规定应当并处的,不得选择适用。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责令改正的违法行为,必须要求当事人限期改正。责令改正的具体期限,水行政处罚机关可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规定。
第七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处罚:
(一)不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二)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
(三)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四)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
对上述第(三)项情形,应予以告诫,并登记违法行为。第八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一)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实施违法行为的;
(二)主动消除、限期改正或采取补救措施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三)受他人胁迫实施违法行为的;
(四)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五)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
(六)违法情节较轻、数额较小的;
(七)违法行为尚未造成实际危害结果的;
(八)其他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有上述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情形的,根据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和主观过错等因素,按照《执行标准》在较低参照执行标准或者降低一个执行参照执行标准给予行政处罚。
第九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重处罚:
(一)多次实施违法行为,或者在违法行为被行政处罚后继续实施同一违法行为的;
(二)在水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取证过程中,故意隐瞒事实,弄虚作假的;
(三)隐匿、销毁、拒绝提供违法行为证据的;
(四)胁迫、诱骗、教唆他人实施违法行为的;
(五)在共同违法中起主要作用的;
(六)违法行为危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并造成危害后果的;
(七)拒不停止、纠正违法行为和不在限期内改正或采取补救措施的;
(八)抗拒检查,阻碍执法的。
(九)其他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从重处罚的。
有上述从重处罚情形的,根据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和主观过错等因素,按照《执行标准》在较高参照执行标准或者提高一个执行标准给予行政处罚。有上述
(六)、(七)、(八)项情形的,应按照最高参照执行标准处罚 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或者从重处罚。
第十条 当事人的违法行为没有减轻、从轻、从重情节的,根据违法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和主观过错等因素,只按照《执行标准》处罚。
第十一条 当事人的违法行为涉嫌构成犯罪的,必须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
第十二条 实行行政处罚案件主办人制度。按照一般程序和简易程序办理行政处罚案件,执法机构应当在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中确定一名执法人员作为案件主办人,对案件质量承担主要责任。案件主办人制度并不免除本机关和相关人员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三条 实行行政处罚审查制度。水行政主管部门执法机构在实施水行政处罚前,要按照程序写出调查报告,提出处罚建议,报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法制机构进行法律审查。
水行政主管部门法制机构应当依据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本办法和《执行标准》,对报告及处罚建议进行审查。对主体、程序不合法,自由裁量权行使不当,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应当给予撤销或纠正;对调查材料缺少必要证据证明的,要求及时补充;对没有说明或者说清处罚事实理由和依据的,法制机构应当退卷,并要求执法主办人员作出说明。
未经法律审查或者审查未通过的,不得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第十四条 实行行政处罚告知制度。水行政主管部门法制机构审查通过的行政处罚在下达前,水行政主管部门执法机构应当按照程序制作并下达《行政处罚告知书》。凡涉及行政处罚裁量的,应当向当事人告知本机关拟作出行政处罚的种类、处罚标准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并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当事人有从重、从轻或减轻处罚情形的,应当在《行政处罚告知书》中予以说明。
未履行行政处罚裁量告知义务的,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第十五条 实行行政处罚案例指导制度。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选择典型案例,指导、规范本机关行政执法人员公正、合理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对于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和当事人主观过错相当的行政处罚决定,可以作为以后对同类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的参照。
第十六条 实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层级监督制度。水行政主管部门法制机构、监察机构通过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执法案卷评查等形式,对本机关水行政执法机构、下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情况进行监督,并将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纳入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水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的内容。
第十七条 水行政执法机构及其执法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级水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无法定依据、不接受审查、违反法定程序实施行政处罚的;
(二)擅自改变处罚种类、幅度实施行政处罚的;
(三)因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当,给当事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
(四)因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当,引起当事人投诉,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五)因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当,造成行政处罚案件被复议机关撤销、变更的,或者造成行政处罚案 法院终审判决变更的;
(六)有其它滥用自由裁量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第十八条 本办法所称水行政主管部门法制机构为市、县(区)水利(务)局水政水资源科(股)。所称水行政主管部门执法机构为法律法规规定的市、县(区)水利(务)局各业务科(股)室,法律、法规授权的市、县(区)防汛抗旱指挥部,依法委托的市、县(区)水政监察支(大)队和水利管理单位。
第十九条 《执行标准》中所称的“以上”“以下”均包括本数。第二十条 本办法与《执行标准》共同构成水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具体实施标准,具有同等效力。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濮阳市水利局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浙江省交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
附件1
浙江省交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
(试 行)
第一条 为规范和监督全省交通执法机构公正、公平、合理地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省交通行政执法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省交通行政执法机构在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时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指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指交通行政执法机构根据法律、法规、规章所规定的行政处罚种类和幅度,综合考虑违法情节、违法手段、社会危害后果等因素对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时自由裁量的权限。
第三条 行使交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过罚相当和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确保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循综合裁量原则,全面分析违法行为的主体、客体、主观、客观等因素对处罚的种类、幅度作出决定。
第四条 各级交通行政执法机构应当根据《浙江省交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执行标准》确定的处罚种类和幅度作出行政处罚。
对于违法行为、性质、情节、危害后果等相同或类似的案件,在实施行政处罚时,适用的法律依据、处罚种类及处罚幅度应当 相同或相近。
第五条 实施交通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
除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外,限期改正期限最长不超过30日,情况特殊经行政处罚实施机关负责人批准,可适当延长。
第六条 违法行为涉嫌构成犯罪的,应当按照法定的权限与程序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交通行政执法机构应当不予行政处罚:
(一)经立案调查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
(二)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三)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
(四)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五)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二年期间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交通行政执法机构应当依法从轻处罚:
(一)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二)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
(三)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后果,且有悔过表现的;
(四)配合交通行政执法机构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五)未曾发生过相同违法行为,并未造成危害后果的;
(六)主动中止违法行为的;
(七)涉案财物或者违法所得较少的。
交通行政执法机构从轻处罚的,应按照《浙江省交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执行标准》(以下简称《执行标准》),在本阶次幅度内从轻处罚,《执行标准》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交通行政执法机构可以减轻处罚: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且有悔过表现的;
(二)配合交通行政执法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三)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四)情节较轻,社会影响和危害较小且能够主动纠正违法行为的;
(五)其他依法可以减轻处罚的。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应当依法从重处罚:
(一)在共同违法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
(二)群众多次举报,严重扰乱交通管理秩序的;
(三)违法行为造成群众反映强烈或上访的;
(四)逃避、妨碍或者暴力阻碍交通行政执法人员检查的;
(五)提供虚假证据,转移、隐匿、销毁证据或者有关材料的,查证属实的;
(六)侵害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等群体利益的;
(七)对举报人或者执法人员实施打击报复,查证属实的;
(八)国家机关通过新闻媒体、发布公告等方式专门禁止或告诫后,继续实施违法行为的;
(九)一年内发生三次以上违法行为的;
(十)对国家、省、市的阶段性重点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的;
(十一)具有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依法规定情形的。
交通行政执法机构从重处罚的,应按照《执行标准》在本阶次幅度内从重处罚,《执行标准》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一条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并处处罚的,可以选择是否适用并罚;规定应当并处处罚的,应当实行并罚。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选择是否适用并罚的,对轻微违法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的,一般应当选择单罚;对严重的违法行为,实施并罚。
第十二条 对当事人不予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从重处罚的,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必须收集和提供相应的证据材料。
第十三条 案件承办人员在案件调查终结后要对案件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幅度提出建议,并说明行使自由裁量权的事实、理由、依据。
第十四条 交通行政执法机构应当就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和当事人主观过错等因素及最终选择的处罚种类、幅度等情况作出详细说明,说明应当充分,理由应当与行政处罚结果相关联。其中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向当事人当面作出口头说明,并据实记录在案,由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一般程序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可以在行政处罚通知书或 者决定书中向当事人作出书面说明。对履行告知程序后,当事人提出陈述、申辩或举行听证的,在听取陈述、申辩或举行听证会后,行政处罚机关应当制作陈述、申辩、听证情况书面说明书,说明接受或不接受陈述、申辩、听证的理由,与行政处罚决定书一并送达当事人。
第十五条 实行行政处罚公示制度。交通行政执法机关应当通过公示栏、网站、报纸等形式向社会公布本单位负责实施的法律、法规、规章名录、处罚幅度、执法程序、监督方式、投诉渠道等。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交通行政执法机构制定和执行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范和标准应当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方便当事人查阅。
第十六条 各级交通行政执法机构要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审查制度,交通行政执法机构在作出下列重大行政处罚的应当按月报本级交通主管部门备案。
(一)对公民处以5000元以上,对法人和其他组织处以50000元以上的罚款;
(二)吊销证照或者责令停产停业。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
(一)情节复杂或者对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行政处罚的;
(二)对当事人不予处罚、减轻处罚的;
(三)各行政处罚实施机关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其他案件。第十八条 集体研究决定的案件实行登记制度,案件的具体 情节、研究过程和处理决定均应详细记录在案,收入执法案卷。
第十九条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法制机构要加强对执法案件的审核工作,应当将办案机构的自由裁量权行使情况作为核审的重要内容之一,审核机构认为办案机构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当的,应当责令改正。
第二十条 各级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要通过行政执法投诉、行政执法检查、重大案件备案制度、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等形式加强对行政处罚实施机关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审理行政复议案件时,应当将本办法和《执行标准》作为审理行政处罚行为适当性的依据之一。
第二十二条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交通行政执法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执法人员的过错责任:
(一)因处罚决定违法或不当,造成处罚案件被人民法院终审判决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违法的;
(二)因处罚决定违法或不当,造成处罚案件被行政复议机关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违法的;
(三)因处罚决定违法或不当,造成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
(四)因处罚决定违法或不当,引起当事人投诉,并在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和《浙江省交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执行标准》,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四川省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
附件1:
四川省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水行政执法行为,保障我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公平、公正地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确保行政处罚的合法性、合理性,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我省水行政执法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全省水行政执法机构、法律法规授权执法的厅直属单位和省水利厅依法委托的执法单位在实施水行政处罚时,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本实施办法所称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指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水行政处罚时,在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的权限范围内,对违法行为是否给予行政处罚、给予何种行政处罚和给予何种幅度行政处罚进行裁量的权限。
第四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在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处罚法定原则;
(二)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三)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先行的原则;
(四)同案同罚原则。对于违法主体、性质、情节相同、相近或相似的案件,适用的法律依据、处罚种类、处罚幅度应当相同;
(五)过罚相当原则。实施水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根据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对社会危害程度等,在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的处罚种类、处罚幅度范围内,作出适当的行政处罚。第五条 结合我省水行政执法实际情况,制定《四川省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实施标准(试行)》。实施行政处罚,应当根据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和主观过错等因素,区分轻微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按照《实施标准》对违法行为是否处罚以及处罚的种类和幅度进行判断,并作出相应的处理决定。第六条 依据法律、法规、规章设定的处罚幅度,结合当事人违法情节和危害结果的轻重,可将处罚分为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一般处罚和从重处罚五个档次。
第七条 行使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拟不予处罚、减轻、从轻、一般处罚和从重处罚的,应当在行政处罚告知中告知拟不予处罚、减轻、从轻、从重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第八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水行政处罚:
(一)违法行为人年龄不满14周岁的;
(二)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
(三)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结果的;
(四)违法行为超过法定追究时效的;
(五)其他依法不予水行政处罚的。对上述第(三)项情形,应予以告诫,并登记违法行为。
第九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一)违法行为人年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
(二)限期内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三)受他人胁迫、诱骗实施违法行为的;
(四)配合水行政执法部门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五)涉案财物或者违法所得较少的;
(六)违法行为尚未造成实际危害结果的;
(七)其他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当事人有上述第(一)、(二)、(三)、(四)情形之一的,应当减轻处罚。有上述从轻处罚情形的,应当根据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和主观过错等因素,按《四川省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实施标准(试行)》在较低参照执行标准或降低一个参照执行标准给予行政处罚;有减轻处罚情形的对应降低二个参照执行标准给予行政处罚。
第十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重处罚:
(一)多次实施违法行为,屡教不改或者在违法行为被行政处罚后继续实施同一违法行为的;
(二)违法数额较大、危害后果严重的;
(三)在水行政执法机关对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取证过程中,故意隐瞒事实,弄虚作假的;
(四)隐匿、销毁或拒绝提供违法行为证据的;
(五)胁迫、诱骗他人或者教唆未成年人实施违法行为的;
(六)共同实施违法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
(七)违法行为危及人身健康、生命安全、公共安全、社会稳定、环境保护、水事秩序等违法情节恶劣,造成危害后果的;
(八)不听劝阻,继续实施违法行为和不在限期内改正或采取补救措施的;
(九)抗拒检查,阻碍执法的;
(十)对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
(十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应当从重处罚的。有上述从重处罚情形的,应当根据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和主观过错等因素,按《四川省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实施标准(试行)》,在较高参照执行标准或提高一个参照执行标准给予行政处罚。有上述第(七)、(八)、(九)项情形之一的,应按最高参照执行标准处罚。
第十一条 当事人的违法行为没有减轻、从轻、从重情节的,应当对其予以一般处罚。
第十二条 建立水行政处罚集体讨论决定制度。复杂疑难、违法数额较大、情节严重的案件,应经水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并在作出决定之日起15日内将处罚决定书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抄报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和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建立健全水行政处罚说明理由制度。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执法人员在行使处罚自由裁量权时,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对当事人的申辩意见是否采纳以及处罚决定中有关从重、从轻、减轻处罚的理由应当予以说明。
第十四条 建立健全水行政处罚审核监督制度。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制机构应当对水行政执法机构提出的处罚建议以及案卷进行审核,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并在案件处理审批表中说明建议处罚参照执行标准的事实、理由和依据。
第十五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执法人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级水行政机关或监察机关责令其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无法定依据、违反法定程序或不按照本实施意见以及《四川省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实施标准(试行)》的规定实施行政处罚的;
(二)擅自改变处罚种类、幅度实施水行政处罚的;
(三)给当事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
(四)引起当事人投诉,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五)造成水行政处罚案件被复议机关撤销、变更的,或者造成水行政处罚案件被人民法院生效判决变更的;
(六)有其他滥用自由裁量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十六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内部监督,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水行政处罚决定在作出前,应当经本机关法制工作机构审查。发现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不当,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应当主动纠正。
第十七条 执法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由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本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暂扣直接责任人员执法证件;情节严重的,取消直接责任人员执法资格。
第十八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将规范行使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情况,作为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的重要内容,纳入本部门依法行政考核。
第十九条
《 四川省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实施标准(试行)》与本实施办法一并执行。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四川省水利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主题词: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
抄送:省法制办。
四川省水利厅办公室2009年7月8日印发
(共印1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