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用社(银行)案件责任追究指导意见
信用社(银行)案件责任追究指导意见
第一条 为进一步增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风险责任意识,规范案件责任追究工作,有效遏制各类案件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银监会人民银行关于明确对农村信用社监督管理职责分工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4)48号)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实际,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 本指导意见所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包括农村中小法人金融机构和农村中小非法人金融机构。
农村中小法人金融机构包括:
(一)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
(二)农村合作银行。
(三)农村商业银行。
(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
农村中小非法人金融机构指前款各法人机构设置的分支机构。
第三条 本指导意见所称案件包括: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实施或因未正确履行岗位职责所引发的,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或其客户的资金、财产、权益为侵犯对象的侵占、挪用、破坏金融管理秩序以及诈骗、盗窃、抢劫等,应移送司法机关或经公安、司法机关立案侦查的案件。
本指导意见所称涉案金额是指案发时犯罪嫌疑人侵占、挪用等涉及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或其客户资金、财产、权益的价值数额。
第四条 本指导意见所称案件责任人员,是指对案件的发生负有责任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包括:直接责任人、间接责任人。其中,间接责任人划分为:机构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机构经营管理责任人、其他间接责任人。
(一)直接责任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独立实施或共同实施,或与外部人员合伙实施侵犯本机构或本机构客户资金、财产、权益行为的涉嫌违法犯罪人;因故意或过失,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对形成案件风险、引发不 良后果起直接作用的违纪违规人员。
(二)间接责任人:在其职责范围内,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未能有效制约或防范案件的发生,对案件造成的风险或者不 良后果起间接性作用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从业人员。
1.机构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指农村中小法人金融机构对案件防控治理承担首要责任的理事长或董事长。
2.机构经营管理责任人:指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具体划分为:
(1)主要负责人:指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中的主要人员,一般为主任(行长、总经理)。
(2)分管负责人:指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工作分工中,对发生案件风险的岗位、环节、领域或业务直接分工管理的高管人员,一般为副主任、副行长或副总经理。
(3)相关负责人:指在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工作分工中,分管与直接发生案件岗位、环节、领域或业务等相关联、相制约工作,对造成案件风险或不 良后果负连带管理责任的高管人员,一般为副主任、副行长或副总经理,以及承担检查监督职责的监事长等。
3.其他间接责任人:在其职责范围内,因故意、过失或不尽职,对应制约、管理或监督的工作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或者知情不报,未能有效防范案件发生,对造成案件风险或者不 良后果负间接责任的其他工作人员,一般为中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
第五条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责任追究应当遵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责任明确、处理适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权责对等、逐级追究”的原则,根据案件性质、涉案金额、风险损失、社会影响程度等情况,在核实相关人员责任基础上予以追究。
第六条 对省级联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以下简称农村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追究,由理(董)事会按照章程和有关内部管理规定进行责任认定,并将处理意见征求属地银监局意见、报省级人民政
府同意后,按组织程序予以责任追究。对于省级联社(农村银行)高级管理人员以外的责任人员,由有权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及程序进行责任追究。
第七条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责任追究方式包括:纪律处分、经济处罚和其他处罚。
(一)纪律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职)、撤职、留用察看、开除。
(二)经济处罚:包括扣减绩效收入、赔偿经济损失等。
(三)其他处罚:包括批评教育、组织处理和变更劳动关系。其中批评教育包括:责令限期改正、责令书面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组织处理包括:调离、停职、免职、责令辞职等;变更劳动关系即与案件责任人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以上方式可以并用。
第八条 对因故意、过失或不尽职导致发生重大案件的直接责任人员,在核清违法违规事实后,按规定程序,一律解除劳动合同:涉嫌违法犯罪的,无论金额大小,一律开除。对流程制约岗位和业务管理、监督等条线未尽职尽责,或知情不举的间接责任人员由本级或上级有权部门依据有关规定一并追究责任。
第九条 根据案件性质和风险程度,参照以下标准追究省级以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管理人员的责任:
(一)乡镇层级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管理人员案件责任追究。
乡镇农村中小法人金融机构(指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发生案件的,给予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记过以上处分,给予主要负责人记过以上处分、分管负责人记大过以上处分、相关负责人警告以上处分。
乡镇农村中小非法人金融机构(指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设置的乡镇层级的分支机构)发生案件,给予主要负责人记过以上处分、分管负责人记大过以上处分、相关负责人警告以上处分。
乡镇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生涉案金额20万元以上责任性案件的,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必须引咎辞职。在核实责任后,按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二)县(市)层级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管理人员案件责任追究。
县(市)农村中小统一法人金融机构(指县级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辖内发生涉案金额100万元以上案件的,给予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记过以上处分,给予主要负责人记大过以上处分、分管负责人撤职以上处分、相关负责人记过以上处分。
县(市)农村中小非统一法人和非法人金融机构(指县级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设置的县(市)层级的分支机构等)辖内发生涉案金额100万元以上案件的,给予主要负责人记过以上处分、分管负责人记大过以上处分、相关负责人警告以上处分。
(三)市、地层级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管理人员案件责任追究。
市、地农村中小统一法人金融机构(指市、地级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辖内发生涉案金额1000万元以上案件的,给予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记过以上处分,给予主要负责人记大过以上处分、分管负责人撤职以上处分、相关负责人记过以上处分。
市、地农村中小非统一法人和非法人金融机构(指市、地级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设置的市、地层级的分支机构等)辖内发生涉案金额1000万元以上案件的,给予发案机构主要负责人记过以上处分、分管负责人记大过以上处分、相关负责人警告以上处分。
(四)根据案件的性质、影响和造成风险、损失的程度,相应追究上级机构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高级管理人员和业务管理、监督检查条线人员责任。
发生损失金额100万元以上责任性案件的,县(市)层级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必须引咎辞职;发生损失金额1000万元以上责任性案件的,市、地层级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或管理机构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必须引咎辞职。在核实责任后,按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十条 根据案件性质和风险程度,参照以下条件,追究省级联社(农村银行)管理人员的责任:
(一)辖内发生单个案件,涉案金额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或单个案件的涉案金额占资产(资产负债表中全辖累计资产总额,下同)万分之一以上万分之二点五以下,给予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人警告以上处分,给予分管负责人记过以上处分、相关负责人警告以上处分。
(二)辖内发生单个案件,涉案金额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或单个案件的涉案金额占资产万分之二点五以上万分之四以下,给予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人记过以上处分,给予分管负责人记大过以上处分、相关负责人记过以上处分。
(三)辖内发生1亿元以上案件,或案件涉案金额占资产万分之四以上,给予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记过以上处分,给予主要负责人记大过以上处分、其他负有责任的管理人员记过以上处分。
(四)辖内发生案件造成特大风险,损失金额超过1亿元的,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必须引咎辞职。在核实责任后,按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十一条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生外部侵害案件(诈骗、抢劫、盗窃等),该机构及人员存在违规或过失的,比照以上条款追究有关管理人员责任;存在违规或过失并发生人员伤亡的,从重追究有关管理人员责任。
第十二条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生案件造成损失的,相关案件责任人员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案件责任人的赔偿标准由各省级联社(农村银行)根据案件性质、损失程度、相关责任大小以及当地经济状况具体制定。
第十三条 案件责任人为中共党员的,由本级或上级党组织按照《中国共 产 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给予党纪处分。
案件责任人员涉嫌违法犯罪的,按照规定程序移送司法机关。
第十四条 按照“自查从宽、他查从严,尽职免责、失职重罚”的原则,实行鼓励自查、尽职免责的责任追究政策。
第十五条 对自查发现的案件,在管理责任追究上可作从轻处罚;对尽职尽责、经确认没有管理责任的,可以不予追究。以下情况,可从轻、减轻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一)通过加大案件治理、完善流程操作、改进业务管理、加强稽核检查及采取得当措施自查发现、主动借 录和暴露案件的。
(二)案发前发现内控中存在问题并及时提示风险、提出整改要求,或曾主动反映、举报案件线索的。
(三)案发后及时主动追缴资金和积极赔偿损失的,根据挽回损失程度相应减轻有关人员责任。
(四)在**胁迫情况下行为失当,事后积极补救的。
(五)有重大立功表现和其他可从轻、减轻处罚情节的。
第十六条 对被动发现案件,以及反复发生同质同类案件的,必须严格按照“一案四问责”和“上追两级”的要求落实责任追究。以下情况,应从重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一)省、市(地)辖内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屡屡发生同质同类案件,县(市,含)以下机构年度内发生案件2次以上的。
(二)对发现的案件苗头、违法违规事实或重大线索不及时报告、制止、整改、纠正、处理,或故意包庇隐瞒的。
(三)决策、指使、授意、教唆或胁迫他人实施违法违规行为的。
(四)发生案件后,不采取积极措施挽回影响和损失,或隐瞒事实真相,隐匿、伪造、篡改、毁灭证据和妨碍、、阻挠、抗拒调查和处理的。
(五)案件引发支付风险或群体**件,造成的社会影响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的。
(六)由于提名、举荐不当,人事管理部门考核失实,用人失察、失误,造成“带病”提拔形成严重后果,或把不 良行为人安排到重要岗位等,引发案件风险的。
第十七条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生涉案金额100万元以上案件,省级联社(农村银行)应成立专案组直接查处,当地银监局负责督办。
第十八条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生案件,要在案发之日起3个月内对案件责任人员的责任追究做出处理决定,并在决定后10个工作日内,将案件查处情况和责任追究结果报告当地银行业监管部门。
第十九条 对于发现案件故意隐瞒不报的,严肃追究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人责任;情节严重的,银行业监管部门按照监管权限、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法定程序,取消该机构理(董)事长、主任(行长)等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
第二十条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违反法律、法规和审慎经营原则,发生案件,危害金融秩序,损害存款人和公众利益的,银行业监管部门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对机构和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处罚。
第二十一条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案件责任人员,如果对处罚不服,可按规定程序向作出处罚决定机构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的可向上一级机构或管理部门提请复核,或向劳动管理部门申请仲裁。
第二十二条 各省级联社(农村银行)应按照本指导意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完善具体实施办法和其他相关配套制度,在征求当地银监局意见并备案后实施。
第二十三条 本指导意见所称“以上”均包括本数,所称“以下”均不包括本数。
第二篇:关于贯彻落实《保险机构案件责任追究指导意见》的通知
关于贯彻落实《保险机构案件责任追究指导意见》的通知
2010-03-18
【字体:大 中 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保监发〔2010〕21号
各保监局,各保险集团公司、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各保险中介公司: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保险机构案件责任追究指导意见》(保监发〔2010〕12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保险集团公司、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各公司”)应当认真做好案件责任追究办法的制定、报备和实施工作
(一)各公司应根据《指导意见》,制定公司内部案件责任追究办法,详细规范案件责任追究的范围、对象、标准、程序,以及公司对于应追究责任而未追究责任或者责任追究不到位等情况的处理措施等。已制定案件责任追究办法的保险公司,应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完成修订工作。
(二)保险集团公司应参照《指导意见》,指导非金融机构子公司建立内部案件责任追究办法,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管理。
(三)各公司应在2010年5月31之前,向中国保监会报备本单位的案件责任追究办法,保险集团公司同时报备非金融机构子公司的案件责任追究办法。
(四)各公司最迟应于2010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案件责任追究办法。
(五)各公司的案件责任追究办法发生变动的,应在变动后5日(指工作日,下同)内报中国保监会备案。
二、各保监局、各公司应当认真做好案件责任追究情况的报告工作
(一)报告方式及时限
案件责任追究情况采取专报和季报两种报告方式,自2010年7月1日起正式报送。报送时,各单位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报送正式文件,并同时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报送文件电子版。
1、专报
专报由各保险集团公司、保险公司及其省级分支机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作出案件责任追究决定后的5日内按规定报中国保监会或保监局。具体规定是:各保险集团公司将集团本级和所属非金融机构子公司的案件责任追究情况向中国保监会报告;各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将总公司本级和直管分支机构的案件责任追究情况向中国保监会报告;各保险公司省级分支机构将本级和所属分支机构的案件责任追究情况向当地保监局报告。
2、季报
季报填列报告期内案件责任追究情况。保险集团公司分别报送集团本级和所属非金融机构子公司的汇总数,不需汇总各保险子公司数据。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报送全系统的案件责任追究情况汇总数。各保险集团公司、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总公司应于季后7日内向中国保监会报送季报。
各保险公司省级分支机构应汇总辖内机构案件责任追究情况,并于季后7日内向当地保监局报送季报。
各保监局要及时汇总本辖区内案件责任追究情况,并于季后10日内向中国保监会报送季报。
各单位报送案件责任追究季报时,可以随同司法案件季报一并报送。
(二)报告的主要内容
专报的主要内容包括案件责任追究情况、案件基本情况、案件查处情况。其中,案件责任追究情况包括责任追究对象、责任追究结果等,同时应附案件责任追究决定书复印件。案件基本情况包括发案机构、涉案人员、案件性质、涉案金额、损失金额、基本案情及危害程度等。案件查处情况包括立案调查的机关及所采取的措施、涉案机构的应对措施、司法判决或行政处罚等案件处理情况(详见附件1)。
季报主要包括案件责任追究统计报表和分析报告两方面内容。统计报表的内容主要包括报告期内被问责机构家次、案件责任追究对象人次等信息(详见附件2)。分析报告主要对本系统、本辖区报告期内案件责任追究状况及案件责任追究办法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尤其对符合公司案件责任追究办法规定的责任追究条件,而未按要求进行责任追究的情形要进行说明,并提出进一步做好案件责任追究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若在报告期内未发生案件责任追究事项,各单位也应采取零报告。
(三)报送要求
各保监局、各公司应当真实、准确、及时报送案件责任追究信息,不得迟报、漏报、瞒报、拒报。
各保险集团公司、保险公司及其省级分支机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报送的案件责任追究信息应当由法定代表人或者分支机构主要负责人签字确认,并加盖公章。签字与公章应同时签具。
(四)其他要求
各公司应当指定职能部门负责案件责任追究信息收集、整理和报送工作,指定该部门的负责人作为案件责任追究信息报送负责人,并指定相关人员为案件责任追究信息报送联系人。
各公司应当于2010年4月30日前,将案件责任追究信息报送部门、案件责任追究信息报送负责人,以及案件责任追究信息报送联系人情况(详见附件3)报送保监会或保监局。
上述情况若有变动,应在10日内向保监会或保监局报告。
三、各保险中介公司参照《指导意见》制定本公司的案件责任追究办法,并按保监局的要求做好办法报备和责任追究情况报送等工作。
四、各保监局应当做好辖内保险分支机构和保险中介公司案件责任追究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
(一)各保监局应根据《指导意见》和本通知的要求,结合辖内实际情况,制定保险中介公司案件责任追究办法报备和责任追究情况报送工作的具体规定,同时抄报保监会。
(二)各保监局应当建立辖内保险分支机构和保险中介公司案件责任追究情况的登记和管理制度,登记、管理的内容至少包括辖内保险分支机构和保险中介公司报送的专报和季报内容。
(三)各保监局应当做好案件责任追究信息审核和案件责任追究情况分析工作,指定专门处室负责案件责任追究情况报告工作,并明确联系人。
2010年5月31日之前,各保监局应当将保险分支机构和保险中介公司案件责任追究情况报告工作联系人的姓名、处室、电话等信息报送保监会。上述信息若有变动,应及时告知保监会。
(四)各保监局应认真审核各单位报送的案件责任追究专报,对于未按责任追究办法对有关案件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的单位,应退回报告,建议其重新处理。
(五)各保监局应当加强对辖内各单位案件责任追究办法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重大案件多发或者未按照监管要求严格执行案件责任追究办法的单位,应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加强监管。
(六)各保监局可以将保险分支机构和保险中介公司案件责任追究情况定期在行业内通报。
各保监局、各公司在执行过程中如有问题,请及时向我会稽查局反映。
联 系 人: 李敏
联系电话:010-66286099
传 真:010-66288122
电子邮件地址:jichaju@circ.gov.cn
附件:
1、保险机构案件责任追究情况专报及填报说明;
2、保险机构案件责任追究情况季报;
3、保险机构案件责任追究工作联系一览表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一○年二月二十四日
第三篇:银行(信用社)股权质押贷款指导意见
银行(信用社)股权质押贷款指导意见
第一条为规范股权质押贷款,鼓励金融产品创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省股权出质登记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本指导意见所指的“股权”指在本省登记注册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在200人以下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
第三条本指导意见所称股权质押贷款是指借款人以自有或第三人合法持有的股权作为债权的担保,向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贷款人”)申请获得贷款的融资活动。当借款人逾期不履行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质权的情形,贷款人有权依法处分该股权,并由处分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提供股权作为担保的单位或个人为出质人,接受股权担保的贷款人为质权人。
第四条出质人和质权人应当订立书面股权质押合同,按规定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出质登记。股权质押合同格式文本,由办理股权质押贷款的贷款人负责按规定拟制、提供。
第五条借款人以股权出质向贷款人申请贷款的,该股权须是出质人合法持有,并已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登记。
第六条借款人向贷款人申请办理股权质押贷款,应如实填制并向贷款人提交书面申请。同时,提交拟出质的股权凭证、出质人主体资格证明以及贷款人要求的其他相关资料。开办股权质押贷款的贷款人应负责拟制并向借款人提供统一的股权质押贷款格式化申请书。
第七条贷款人收到借款人提交的股权质押贷款申请书、股权凭证等资料,除审查借款人的资信状况、借款用途、还款来源和还款能力外,应重点审查以下内容:出质人资信、身份情况以及经营状况;拟出质股权份额,股权凭证是否有效,拟出质股权所在公司经营情况;实现质权的可行性。必要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阅相关登记档案。
第八条贷款人审查借款人提交的股权质押贷款申请书、股权凭证等符合要求,拟准备发放股权质押贷款的,应了解、掌握该股权的市场价值,组织开展对股权的价值评估,合理确定质押贷款金额。
第九条贷款人对以下股权不得办理质押贷款:
(一)以被人民法院依法冻结的股权出质的;
(二)已办理出质登记的股权再次出质的;
(三)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过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股权出质的;
(四)以股权出质给本公司的;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条出质人和贷款人在股权质押合同签订后,应根据《省股权出质登记暂行办法》规定,在约定的时限内及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股权出质登记,也可委托代理人代为办理。
第十一条申请股权出质登记,应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股权出质设立登记申请书;
(二)出质人持股证明;
(三)股权质押合同;
(四)出质人、质权人的主体资格证明;
(五)其他应当提交的文件。
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办理的,提交申请人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
以外商投资公司的股权出质的,按照外商投资的公司股权出质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通过审核,对符合条件的,准予登记的,出具《股权出质登记通知书》。
《股权出质登记通知书》载明出质人名称、质权人名称、出质股权所在公司名称、出质股权数额。
第十三条贷款人应在办妥股权出质登记,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股权出质登记通知书》后,方可发放贷款。
第十四条借款人出质股权向贷款人申请贷款,不得影响出质股权所在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
股权出质期间,出质人未经质权人书面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处置被出质的股权。
第十五条贷款人在发放股权质押贷款后,应关注质押股权所在公司经营状况,准确把握影响质押股权的市场价值因素,持续评估质押股权的价值,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
第十六条出质人和质权人的名称(姓名)、出质股权所在公司的名称、出质股权的数额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股权出质变更登记。
第十七条借款合同约定的还款期限届满,借款人到期未履行还款义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质权的情形,贷款人可以依法行使质押权,拍卖或变卖股权,并从所得价款中优先受偿。
贷款人从拍卖或变卖所得价款中优先受偿后,有剩余金额的,退交出质人。优先受偿后,不足以偿还借款本息的,贷款人对不足部分金额有权向借款人追偿。
第十八条主债权消灭、质权实现、质权人放弃质权或法律规定的其他原因,导致质权消灭的,股权质押合同当事人应当及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股权出质注销登记。
第十九条贷款人要根据本指导意见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规范股权质押贷款业务。
第二十条贷款人应规范办理股权质押贷款业务,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适当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下放信贷审批权限,不断改进和加强金融服务。
第二十一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股权质押登记的规范化管理,加快推进股权质押登记的规范化进程。
第二十二条本意见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中国银监会监管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本意见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信用社(银行)会计决算工作指导意见[定稿]
信用社(银行)会计决算工作指导意见
各农村银行、农村信用联社:
为做好农村合作金融系统会计决算工作,全面、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我省农村合作金融系统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根据有关规定,现提出 以下指导意见:
一、会计决算工作的指导思想
会计决算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 信用社(银行)进一步做实利润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办发〔〕213号)文件精神,继续加大呆账准备金提取力度,提高拨备水平;加快消化历史包袱的进 度,夯实经营基础;做实利润,进一步增强风险抵补能力,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目标。
深化农村信用改革以来,全省信用社(银行)经营状况持续向好,盈利能 力不断增强,但还存在不良贷款余额大,不良率高,拨备缺口很大,呆账准备金提 取力度不强,呆账贷款核销进度缓慢,历年亏损挂账集中在北少数联社等突出问 题。因此,各行、社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努力完成或超额完成省联社一届五次 社员代表大会通过的理事会工作报告提出的全省信用社(银行)经营和 发展的主要目标;加大呆账准备金的提取力度,努力完成当年的拨备提取计划,有 条件的行、社要根据其他风险资产情况和风险程度计提相关资产减值准备,包括坏 账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以及其他非信贷资产减值准备;加快消化历史财务风险 的进度;认真做好呆账核销工作;加强财务管理,坚决制止不合理、不合规的开 支;全面真实地反映全年的财务状况,切实做实利润,解决好突出问题。
二、认真做好核对账务、清理资金、清理财产、清理投资和同业债权等项工作
(一)核对账务。各行、社在年终决算前要全面核对账务,包括库存现金、内、外账务,其中各类往来账的核对面要求达到100%,发现问题,查明原因,及 时纠正,并将账务核对的情况在决算说明书文字部分中加以说明。同时,原则要求 信用社、统一法人社、农村银行的行(社)内往来科目借贷方余额相等;如不等,必须在决算说明书中重点说明,并按要求进行自查。账务核对资料(包括对账 单、账务核对报告和明细表以及处理意见),要经核对人(二人以上)、会计主管
(内勤主任)或委派会计签章确认,重大账务核对需要经分管的高管人员签章后,装订成册,纳入会计五年期档案管理,并作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级管理的考核内 容。
(二)清理资金。各行、社要在年终决算前要全面清理资金,重点清理业务周 转金、应收、应付款项、应收未收利息等过渡性资金的清理工作,力争在决算前做 到应收尽收,未能按期收回的必须查明原因,制定措施,限期收回。
(三)清理财产。对固定资产、在建工程、低值易耗品、递延资产、无形资 产、固定资产清理和待处理财产损溢,应根据分户账、登记簿、管理卡进行清理,如有损失和损坏的要查明原因,按照财产管理规定进行处理,做到账账、账簿、账 实相符。对固定资产的清理,重点是当年购建的固定资产的合规性以及固定资本比 例的控制范围;对在建工程的清理,重点清理已经竣工并交付使用的工程项目,是 否按规定及时办理入账手续,并按规定提取折旧;对递延资产、无形资产、固定资 产清理和待处理财产损溢的清理,重点清理挂账是否合理,是否按规定及时摊入成 本。努力降低非生息资产占用比例,提高非信贷资产质量;对未按规定提取折旧和 未及时摊销成本的递延资产、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清理、待处理财产损溢,在计算 效益工资的综合利润中予以扣除。
(四)清理投资。对短期投资、长期投资进行清理,应根据 分户账进行清理,重点清理投资类不良资产,对形成不良的投资要制定消化计
划,逐年消化,并按规定提取减值准备。
(五)清理同业债权。对拆放同业款项、存放同业款项进行清理,重点清理到 期未能按期收回的款项及同业债权利率明显低于市场同类资金利率的款项。
三、有关会计核算、财务事项
(一)关于《金融企业财务规则》执行问题。财政部于年12月7日,颁发 了《金融企业财务规则》,为了尽快在农村合作金融系统实施新的《金融企业财务 规则》,省联社经与有关部门协商后,按照“积极准备、稳步推行”的原则,力争 在明年前做好全面实施的准备工作。农村商业银行从年起,在执行国家对农村 合作金融企业税收政策的同时,研究实施《金融企业财务规则》。今年各行、社的 各项财务处理规定,仍然按原办法执行。
(二)关于公益金余额的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进行利润分配不再提取公益金。公 益金有结余的,转作法定盈余公积金管理使用;公益金赤字,依次以任意盈余公积 金、法定盈余公积金、资本公积金、以前未分配利润弥补,仍有赤字的,结转
未分配利润账户,用以后实现的税后利润弥补。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后,不得再为职工购建住房,盈余 公积金不得列支相关支出。原属于公益金使用范围的内设职工食堂、医务室等集体福利机构所需固定资产
购建支出,应当严格履行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规定的程序和权限进行审批,并按照金 融企业经营资产的相关管理制度执行。
(三)关于职工教育经费。
1.提取比例。如果是提而未用的,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的比例足额提取 教育培训经费。如果实际使用的,可按照职工工资总额2.5%的比例列入成本。
2.开支范围。经费专项用于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严禁挪作 他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列支范。围包括:(1)上岗和转岗培训;(2)各类岗位适应性培训;
(3)培训岗位、职业技术等级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4)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5)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6)企业组织的职工外送培训的经费支出;
(7)职工参加的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认证等经费支出;(8)购置教学设备与设施;(9)职工岗位自学成才奖励费用;
(10)职工教育培训管理费用及有关职工教育的其他开支。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必须专款专用,面向全体职工开展教育培训,特别是要加强
各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按照省联社规定,职工参加社会上的学历教育以及个人为取得学位而参加的在
职教育,在职工教育经费账户列支的费用要进行纳税调整。
(四)关于呆账准备金提取。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信用社(银行)会 计决算工作指导意见》(银监发〔〕81号)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安 徽监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信用社(银行)信用风险监管的通知》(银监发〔
〕24号)要求,提取呆账准备,凡未按照规定提足当年拨备的县(市、区)联 社、农村银行,将严格限制其现金分红和发放绩效工资。1.呆账准备提取范围。信用社(银行)应对承担风险和损失的债权和股权 资产计提呆账准备,具体会计科目为:各项贷款、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用卡透 支、贴现、进出口押汇、待处理抵债资产、调出调剂资金、拆放银行业、拆放金融
性公司、应收利息(不合各项贷款、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用卡透支、贴现、调出 调剂资金、拆放银行业、拆放金融性公司等科目的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短期 投资(不含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或公允价值法确定期末价值的证券投资和购买的 国债本息部分的投资)、长期投资(不合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或公允价值法确定 期末价值的证券投资和购买的国债本息部分的投资)、入股联社资金、存放其他同 业款项、存放境外同业款项、买入外币票据、买入返售债券和存出保证金。
2.相关资产减值准备提取比例。
(1)按贷款五级分类的标准提取贷款损失准备,即关注类贷款2%、次级类贷 款25%、可疑类贷款50%、损失类贷款100%的比例提取贷款损失准备。
(2)农村银行除按规定提足信贷资产风险准备外,还应按照非信贷资产五级 分类标准提取坏账准备,当年难以提足的可以制定分计划,逐年达到标准。
(3)对贷款损失准备已提足的农村信用联社,应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 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对贷款以外资产的风险予以合理估计并提 取资产减值准备。(4)当年经营发生亏损的信用社(银行),其资产减值准备年末余额不得 低于风险资产年末余额的1%。
(5)在税收上,计提的需要纳税调整的资产减值准备要依法进行纳税调整。
(五)关于股金分红。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信用社(银行)做实利润有 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办发〔〕288号)文件精神,股金按照以下规定进行分 红。
1.当年盈余,没有历年挂账亏损,又全部提足各项风险资产呆账准备(包括 一般准备)的信用社(银行),可以适当提高股金红利分配比例,其利润分配方 案经社员代表大会(或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即可执行;其他信用社(银行)利 润分配中,要严格限制分红比例。2.当年亏损的信用社(银行),除政府给予的分红资金补贴可以用于分红 外,一律不得进行其他股金分红。
3.当年盈余,但有历年亏损挂账亏损的信用社(银行),允许在弥补历年 亏损挂账前,按照不超过当年利润总额的50%,且不超过两年期储蓄存款利率的标 准,分配股金红利。分红后的账面利润经纳税调整后,再按税收规定弥补历年亏损 挂账。
4.当年盈余,没有历年挂账亏损,但未提足呆账准备的信用社(银行),股金红利分配额不得超过股金金额的10%,其中,现金分红比例不高于5%。
(六)关于利润分配。
各行、社实现的净利润,按照下列顺序和比例进行分配: 1.未分配前的股金红利; 2.弥补以前亏损;
3.提取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按不低于税后利润10%的比例提取,法定盈 余公积累计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可不再提职
4.提取一般准备。具体提取比例由各行、社董事会(理事会)确定,但一般 准备余额不得低于风险资产期末余额的1%; 5.按不高于5%的比例提取劳动分红;
6.按规定向社员(股东)分配利润。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安徽监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合作金融机
构信用风险监管的通知》(银监发〔〕24号)文件规定:各县(市)联社、农村银行每个会计的利润分配方案,要报当地银监分局和联社备案。
(七)关于管理费提取。
管理费仍按照《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农村 信用社会计决算工作指导意见》(银监发〔〕81号)以及经国务院批 准、《人民政府关于报送深化信用社(银行)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请示》(政
〔〕85号)继续按总收入2.5%的。比例提取,其中2%由县级联社统筹使 用,省联社按0.5%统筹使用。农村银行、统一法人社不再提取2%管理费,只提取 上划省联社0.5%的部分。省联社统筹使用的管理费,由各行、社于次年2月底之前,直接上划省联社。收款单位:信用社(银行)联合社,开户行:信用社(银行)联合社资金清算 中心,账号:***8000011306,联系人:陈凤英,联系电话:0551— 5620831。
(八)关于效益工资计算方法。经省联社研究决定,对计算效益工资的“综合 利润”公式修改为“A=全辖未提取效益工资前的账面利润总额±按下达计划计提拨 备多提(少提)金额±应收利息比上年减少(增加)金额±按下达计划消化历史财 务风险增加(减少)金额”。其他事项仍按照《关于完善效益工资计算方法和加强 考核分配管理的意见》(农信联发〔〕398号)和《关于修改计提效益工资 涉及“综合利润”计算公式的通知》(农信联发〔〕7号)文件规定执行。当年提取的效益工资占当年同口径计算的综合利润比例不得高于上年应提效益工资 占上年同口径计算的综合利润比例。
农村银行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可以按照公司法人治理的规定,制定自身的效 益工资方案。
1.营业网点安全防卫设施改造达到省联社三年规划且完成今年计划要求的,并取得公安部门合格证书: 2.所有的历史包袱全部消化完成;
3.按非信贷资产五级分类标准,没有不良非信贷资产;
4、按贷款五级分类标准,农村商业银行不良率不高于5%,农村合作银行不高 于8%;
5.拨备充足率达100%,包括一般准备,贷款损失准备(含特种准备、一般准 备、专项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坏账准备、抵债资产减 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6.按银监部门监管标准,提取效益工资后所有监管指标都符合监管要求的标 准。
(九)调整人均利润率计算公式。经省联社研究决定,对《县(市、区)信用社(银行)等级管理暂行办法》中人均利润指标进行修改。将人均利润 率计算公式中的“综合利润”修改为:综合利润=账面利润总额±按下达计划计提 拨备多提(少提)金额±应收利息比上年减少(增加)金额±按下达计划消化历史 财务风险增加(减少)金额,其它指标和规定不变。
(十)切实建立科学的效益工资考核分配机制。对效益工资的分配要严格按照 工作业绩、经营成果和对信用社(银行)的贡献大小进行考核,坚决摒弃平均主 义和简单的按岗位工资系数平均分配的方法。各行、社要每年制定科学的员工考核 计划和考核办法,切实做到将考核结果与效益工资分配挂钩。将每年的效益工资分 配方案要事先报省联社人力资源部备案,效益工资分配方案要能够体现多劳多得、奖罚分明,干好干坏不一样等考核激励措施的效果。
四、会计报表的种类及编制要求
(一)会计决算报表种类。1.业务状况表; 2.表外科目表; 3.资产负债表;
4.损益表(盈余、亏损及合并表); 5.利润分配表(盈余、亏损及合并表); 6.决算附表;(1)固定资产状况表;(2)成本核算表;(3)决算说明书;
(4)(县级)统筹资金收支明细表;(5)(省级)统筹资金收支明细表;
(6)县级联社损益表(不包括年底前已开业及进行账务合并的统一法 人、农村银行不上报此表);(7)新科目余额表;(8)表外新科目余额表。
(二)统计附表和文字材料。
(1)实际消化历史财务风险统计表;(2)“决算情况说明书”中应反映的内容; 1.经营基本情况; 2.利润实现和利润分配情况; 3.增资扩股情况;
4.减免的所得税、收到的营业税补助和保值储蓄补贴情况; 5.实际核销呆账情况; 6.本年税前弥补亏损情况; 7.历史财务风险消化情况。
(三)会计决算报表的编制与上报。各行、社要严格按照会计、财务制度的规定编制会计决算报表,并对所报
会计决算报表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各办事处要认真对信用社的会计决算 报表进行严格审查,确保表内数字完整、项目平衡关系准确,各表之间对应关系正 确,并在此基础上按时保质做好逐级汇总和上报工作。
各办事处应于年1月10日前将辖内信用社汇总的会计决算报表,通过 省联社OA网传至财务会计部苏小刚信箱,同时将打印的纸质报表和决算情况说明书
(文字报告)准备好,参加决算报表会审汇编工作会议,会议时间另行通知。
五、认真做好决算前的准备工作
(一)要结合会计决算工作,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加强对会计人员业务技 能的培训,特别是对综合业务系统上线后的新业务、新流程、新的制度规定,要作 为当前培训的重点内容,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会计核算质量。
(二)对会计力量薄弱、历年会计决算问题较多的行、社分支机构,要组织力 量帮助其做好决算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对那些长期不能 胜任会计工作的人员,要及时进行调整,要在新招收的员工中培养一批坚持原则、高素质的会计人员。
(三)试算平衡。在账务核对相符的基础上做好截止11月份末的试算平衡工 作,今年的试算平衡要求各行、社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全面模拟综合业务系统 会计决算日的工作流程和处理方法。试算平衡表要认真编制、加强复核,各办事处 要认真审核汇总。并于年12月10日前,将汇总试算表报省联社。报送方式、联系电话、联系人与年报相同。
第五篇:信用社(银行)信贷员等级管理指导意见
信用社(银行)信贷员等级管理指导意见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大创新机制,增强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活力,建立面向市场、面向客户的业务拓展和营销机制,确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建立高素质的信贷员队伍,进一步贯彻落实“阳光操作、服务承诺”,规范信贷员的经营行为,结合《★★省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基本制度》,特制定本指导意见。第二条
指导意见所指的信贷员是指直接面向市场,营销农村信用社资产、负债等业务,参与业务开拓、产品开发、推广、维护和管理客户、为客户提供结算、咨询等金融服务的市场营销人员。第二章
信贷员的竞聘方式、任职条件和等级划分
第三条
信贷员的竞聘,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竞聘上岗的方式择优录用。第四条
信贷员的任职条件:
(一)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爱岗敬业、勇于创新,注重自身形象与修养,维护信用社的整体利益和社会形象;
(二)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较好的业务素质,熟悉农村信用社主要业务的基本运作方式和操作流程,能够独立操作计算机处理有关业务;
(三)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熟悉国家经济、金融法律法规和信用社的规章制度;熟悉和掌握信用社的信贷政策和经营方针,能够熟练运用五级分类方法对信贷资产进行风险评价。
(四)从事金融会计、信贷等业务工作经历不少于3年;
(五)具有高中(或相当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或具有初级技术职称;
(六)身体健康,遵纪守法,无不良行为记录;
(七)通过信贷人员(客户经理)资格考试,取得从业资格;
(八)取得从业资格证,并经所在县级联社考核同意,方可从事信贷业务工作。
第五条
县级联社根据地域经济发展情况,结合发放(收回)贷款量、收息总量、信贷资产质量、工作效率、风险控制程度、工作能力等方面,对信贷人员进行等级管理,分为一级信贷员、二级信贷员、**信贷员。县级联社对三个等级的信贷员可以分别给予一定的授信额度或其他业务权限。
第三章
信贷员的业务范围和工作职责
第六条
信贷员的业务范围包括资金组织、客户服务、贷款营销、新业务拓展等。
第七条
信贷员工作职责:
信贷员在市场开拓和客户服务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金融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信用社的各项规章制度,恪守职业道德。(一)市场开发。信贷员必须深入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客户需求,细分客户市场,竞争、挖掘和培养优质客户。
(二)产品开发、营销和业务受理。信贷员应研究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提出新产品开发方案,并报管理部门研讨。信贷员应积极营销信用社的金融产品,并按照有关规定在业务权限之内受理客户业务,在拓展业务的同时,切实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
(三)客户监测。信贷员应定期或不定期探访客户,接触客户决策层,掌握客户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项目建设、产品市场供需变化等情况,尤其要关注客户的收购、兼并、重组、法人代表变更、资本金较大幅度变动等重大事项,并根据客户所处行业的市场变化、同业竞争和发展趋势,对客户的风险状况进行评估并形成书面报告,客户发生重要变化情况的要及时向信用社领导报告。
(四)客户服务。信贷员要根据《★★省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基本制度》、《★★省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办法》等农村信用社财务、业务制度,积极向客户推介金融服务,通过访问客户,掌握客户需求,完善服务,做好客户维护和管理工作,不断增强农村信用社资金的安全*、流动*、效益*。
(五)信贷员要根据《★★省农村信用社信贷档案管理办法》要求对所管辖的客户建立详实的档案,并保证档案的连续*。信贷员必须对其提交的各种信息资料和报告的真实*、有效*负责。
(六)信贷员必须严格保守客户的商业秘密和信用社的内部信息。(七)信贷员要积极清收管辖的存量不良贷款,优化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
第四章
信贷员考核
第八条
对信贷员实行“明确权限、落实责任、绩效挂钩、按年兑现”的考核原则。
第九条
县级联社每年应制定信贷员考核方案,并报市农信办备案。第十条
信贷员的考核内容应包括定量考核和定*考核,各联社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考核指标、考核重点和考核权重。
(一)定量考核。主要考核对现有存量客户的维持和管理业绩,收息、盘活资金计划完成率、新客户的拓展等业绩。
(二)定*考核主要包括信贷基础工作、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
(三)对有重大价值的信息反馈、重大项目开发的酌情增加分值;对违反规章制度或因工作失职造成损失的,经查证属实应扣减分值。第十一条
信贷员的薪酬原则上由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组成,县级联社应根据地域情况制定考核细则。第五章
信贷员的管理
第十二条
信贷员的管理采取“谁聘任谁管理”的原则,县级联社承担对信贷员的管理、监督、考核、奖惩的职责。第十三条
信贷员按以下程序聘用:
(一)凡取得信贷员任职资格的本单位员工,均可报名申请参加竞聘。(二)对参加竞聘的员工,由联社进行考核,公开竞聘,择优录用。信贷员的聘任期一般为二年。
第十四条
信用社主任是信贷员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经常对信贷员的业务情况和职务行为进行检查,并做好下列日常管理工作:(一)做好信贷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二)加强对信贷员日常业务的检查监督工作,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第十五条
各联社要明确专人或部门负责对信贷员的业绩进行考核。
第十六条
信贷员有下列行为的,县联社有权降低信贷员等级或者提前取消该信贷员的任职资格,并给予必要的处罚,造成损失的,还应承担赔偿责任或法律责任。
(一)办理未经农村农村信用社委托(授权)的业务;(二)账外经营或挪用资金;
(三)违反规章制度或有弄虚作假现象的;
(四)为其他单位或个人扣收或垫付款项的;信贷员有以权谋私、以贷谋私及严重失职行为的,除赔偿损失外,情节严重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七条
信贷员因自身责任造成信贷基础资料缺失、抵质押合同无效、担保不足、信贷合同无效、丧失诉讼时效、抵质押物品损失等事实,导致信贷资金出现风险的,应依据《★★省农村信用社资金信贷管理责任追究办法》进行责任追究。
第十八条
信贷员在调离原工作岗位时,应当对其在任职期间所发放的贷款的风险情况进行稽核审计。第六章
附则
第十九条
鼓励各县级联社实施(试行)客户经理制管理。第二十条
本指导意见由★★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市办公室负责解释和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