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研究》课题汇报_职教论文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相对而言比较严重。目前对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的探索和研究工作还很少,为了全面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管理能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效益,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基于以上认识,2003年10月,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申报并承担了镇江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研究》的任务。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全面完成了研究任务,并取得了预期的研究效果。
一、课题的研究任务及研究目的本课题以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的透视及相关理论研究,分析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根源,探讨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和治理策略,从而有效地矫正和转变课堂问题行为。其研究旨在通过调查、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提供一个预防和矫治课堂问题行为的操作平台,形成一个矫正课堂问题行为的有效模式,进一步揭示中等职业学校课堂管理的问题、特点和规律,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内容我们对课堂问题行为的界定是指在课堂情境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课堂问题行为不仅限于问题学生, 优秀生也会出现问题行为,教师也会出现问题行为。只要在课堂中产生了给教学活动带来负面影响的师生行为都可视之为课堂问题行为,因此,课堂行为问题有属于教师的问题、属于学生的问题和师生共有的问题。本课题侧重研究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可以区分为三种性质:积极的课堂行为、消极的课堂行为和中性的课堂行为。要将消极和中性的课堂问题行为矫治、转化为积极的课堂行为。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主要倾向,课堂问题行为可以分为两大类:外向性问题行为和内向性问题行为。判断课堂问题行为应考虑是否破坏课堂秩序、是否违反班规校纪、是否危及他人安全以及是否影响自己或他人的有效学习等因素。
二、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调查与原因分析课题组通过对我校教师和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和访问座谈,对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程度以轻度为主、表现不平衡等特点。课堂问题行为不但妨碍了问题学生自己的学习,而且有时还干扰了教师教学和其他同学的学习,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常说来,教师、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不当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主要表现在:
(一)教师教育教学的失策。教师教育教学的失策是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错误的教育观和学生观、课堂教学行为中的随意性,如教学无计划、教案不规范、课堂语言毛病多、上课讲话过快、教学过程安排不当等、课堂教学缺乏艺术性、课堂管理不当、滥用处罚手段、教师情感的偏差等方面。诸如教师本人的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方式方法不当;对教学不负责任;对学生要求不一致,提出要求也不检查;向学生随意许诺,但不兑现,缺乏魄力;缺乏自我批评精神,明明错了还要掩饰;讽刺和训斥学生;等等。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会导致教师威信的降低甚至丧失,是引发学生问题行为的重要因素。[!--empirenews.page--]在笔者所做的《感受课堂》的问卷调查中,对“描述一下你最怕的或最不喜欢的老师给你的感受”这个问题,大多数的学生回答是“唠叨”、“罗嗦”、“严厉”、“好发火”、“古板”、“没有幽默感”、“自以为是”、“无聊”、“特别难熬”、“上课死气沉沉”、“不负责任”、“郁闷”、“太烦”、“讲话语言平淡,面无表情”、“太迂了”、“紧张”、“害怕”、“经常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自尊和自信”等等。总之,诸如教师本人的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方式方法不当;对教学不负责任;对学生要求不一致,提出要求也不检查;向学生随意许诺,但不兑现,缺乏魄力;缺乏自我批评精神,明明错了还要掩饰;讽刺和训斥学生;等等。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会导致教师威信的降低甚至丧失,是引发学生问题行为的重要因素。
(二)学生身心发展的失调。大量的课堂问题行为是由学生本身的身心原因引起的。调查显示,有45%的学生认为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是自身因素;有58%的教师认为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是学生自身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有:生理障碍、性别差异、认知能力发展失衡、心理缺失、个性因素、情感缺失、角色差异等。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身心原因是复杂的,涉及生理和心理,认知、情感、行为和人格等多个维度,需要对其进行综合考虑。
(三)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人格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家庭的不良影响和教育是学生产生问题行为的重要因素。调查显示,61%的学生和52%的教师认为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是家庭因素。研究表明:在缺损、破裂、关系冷漠的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常表现为自制力差,极易冲动、迁怒于人,容易产生对抗性逆反行为。父母不和、经常打闹的家庭的孩子,在课堂上也经常会表现出孤僻退缩、烦躁不安,甚至挑衅滋事。调查表明,有课堂问题行为的学生群体中单亲家庭、暴力家庭甚至犯罪家庭等问题家庭比较多,并且他们中相当普遍地受到不合理、不健康的家庭教育。
(四)学校教育管理的失序。调查表明,1/3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是由于环境造成的。我们知道,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不想学习,缺乏学习的内在需要。而学风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与学校的环境、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校风、班风、学校管理方式等非物化环境对学生具有极大的行为感染作用。经验证明,如果学校考试纪律过于松散,让学生有偷懒的机会,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抱侥幸心理和“混”的态度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多,本来就缺乏明确目标的职高生尤其如此。此外,同学间、师生间关系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的影响很大。调查中,有38.9%的学生认为,与教师以及同学的关系最能影响上课时的情绪。经验也表明,凡是差生聚集处,由于互动效应的作用,课堂问题行为一定多。另外,学校课程安排、调课;课堂内的温度、色彩、课堂气氛、课堂座位的编排方式、课堂教学环境的布置等都会对学生的课堂行为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
(五)社会教育环境的失控。调查显示,有23%的学生和25%的教师认为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是“社会因素”。社会大环境有很多教育所难以控制的因素,电视、网络、歌厅等都对青少年产生重大的影响,是产生课堂问题行为不容忽视的因素。相当多的职高生晚上长时间上网,玩游戏,第二天上课精神萎靡不振,睡觉就成了他们课堂的主要任务。[!--empirenews.page--]
三、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与矫正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应着眼于需要原理、期望原理、示范原理、强化/消退原理等基本理论;应坚持尊重学生、情感性教育、宽容学生、多奖少罚、与心理辅导相结合、坚持一致性等基本原则。1.需要原理: 事实上,就学习抓学习是抓不好的,学习最终是源于学生要学习的内在需要。对于职高生来讲,普遍缺乏求知欲望、学习兴趣和内在的学习动力,很多学生抱着混一天是一天的态度,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和完善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使学习不再成为他们的负担而是变成一种追求,成为他们内在的心理需要,真正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课堂问题行为。2.期望原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想做好人的愿望。”教师要用积极的眼光理解和评价学生,对每个学生要有积极的信念。我们要相信每个学生内心蕴藏着积极的资源,相信每个学生是可以变化发展的,相信每个学生有各自的特长和才能。教师只有基于这样的信念,才会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充满爱心和热情,充满积极的期待,才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3.示范原理:教师在教育中可以创设特定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学习其他学生的良好行为,从而习得新的行为;也可以是教师用自己的行为呈现他所期望的学生所应习得的行为及其价值,让学生发展起良好行为或目标行为,从而塑造起新的行为模式。4.强化/消退原理: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每个教师都在有意无意地运用强化和惩罚(也叫负强化)进行课堂行为管理。例如站办公室、放学留校、公开批评、给低分、罚站、威胁等是教师常用的惩罚手段。而教师在课堂行为管理中常用的强化手段不外乎有:口头表扬、微笑、给予特别的关心和照顾、给高分、给学生发奖品、奖章、奖金等。恰当地使用强化和惩罚,可以达到对课堂行为进行有效管理、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之目的。美国心理学家于1988年曾做过一个实验,让一个有经验的教师管55个纪律散漫的儿童,要求教师对儿童的违纪行为紧追不放,处处抱怨,每每训斥,时时苛责。结果发现,8天后儿童的问题行为有增无减,每个儿童都有150次左右的攻击性行为,而且很多行为是指向教师的,造成师生间的冲突。之后,他对一切攻击行为不予理会,而对每一次良好行为及时给予奖励,结果发现,到12天时,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戏剧性下降了,而师生间的合作却上升了。可见,在矫正问题行为过程中应该奖励多于惩罚。学校内各班级在课堂行为规范上必须统一要求。课堂问题行为是教师经常遇到而又非常敏感的问题,处理不好,就会损害师生关系,破坏课堂气氛,影响教学效率。对课堂问题行为的恰当处理,取决于教师对于管理策略的有效运用。1.事先预防策略。主要表现为确立学生的行为标准,建立课堂规则;改善课堂环境;促成学生的成功经验。2.行为控制策略。主要表现为鼓励和强化良好行为,以良好行为抑制问题行为;选择有效的方法,及时终止问题行为,比如运用暗示、幽默、创设情境、有意忽视、移除媒介、直接纠正、转换、沉默、劝其暂离课堂以及惩罚等方法。[!--empirenews.page--]3.建立和谐沟通策略。教师要在任课班级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沟通的良好风气。要打破传统上认为师生间仅仅是管理与被管理关系的狭隘认识,正确对待教师的权威。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充满爱心,尤其要关心“后进生”。对那些课堂问题行为比较严重的学生,需要教师走向学生的内心世界,与他们建立和谐沟通的关系,进行关怀和疏导。4.提高教师素质策略。教师应掌握良好的课堂管理策略、应有良好的课堂观察能力、正确掌握和运用控制课堂的技能、较高的课堂教学艺术以及洞悉学生心灵,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5.形成和促进家校互动策略。总之,学生问题行为的形成,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教育转化工作是十分艰巨的。转化的效果存在于师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关键取决于教师要有反复抓,抓反复的精神,对不同的情景施以不同的转化方法。由于课堂行为的复杂性,在实践中人们对课堂行为的认识和理解相同,而总结出各种不同的课堂问题行为矫正模式。根据我们的研究,从预防、纠正问题行为和塑造良好行为的角度,采用“行为导向”的课堂问题行为矫正模式,这个矫正模式是由觉察、诊断、目标、改进、检评、塑造等六个基本环节构成,以觉察课堂中的问题行为和潜在的问题行为为起点,经过诊断,确定矫正目标,并运用有效的矫治方法,对问题行为改正的成效进行检评,进一步塑造和发展良好的行为,有必要的话要反复运用,循环往复,直到彻底纠正学生的问题行为。
四、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行为评价体系的构建课题组根据对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的调查和分析和深入研究,认真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课堂行为评价量表》和《学生课堂行为评价量表》,提出了课堂教学管理质量评价标准,制定了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要求的课堂行为规范,初步建立了以促进师生发展为根本的评价方式,为加强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五、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结论
(一)研究结论 1.中等职业学校的课堂问题行为比较严重,具有普遍性,教师普遍认为现在的学生难管,课难上,专业班尤甚。严重的课堂问题行为使教师普遍感到上课难,难上课,根本体会不到教学的乐趣;学生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损害了师生关系。因此,迫切需要对这个问题加以重视和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2.课堂中的问题行为,看似学生的问题,但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常说来,教师、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不当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对课堂问题行为的治理策略就必须注重各方面的因素及其相互影响,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能力又是解决问题的主导方面和关键所在,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丰富教学活动,努力提高教学艺术和自身素质是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根本。3.中等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应体现尊重、关心和鼓励学生的原则。教师不应带任何歧视和偏见对待职校生,要加强与学生沟通和交流,以求相互理解和信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关注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教给学生用正确的程序满足个人需要的技能,可以帮助学生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empirenews.page--]4.教师应把学生的课堂纪律问题看作是自己教育生涯中自然而平常的一部分,因而不要用诉诸权威的方法,而要用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处理学生的课堂行为问题。课堂规则不可由教师凭个人好恶独断设立,而应经过学生的讨论与认同。学生参与讨论,共同制定课堂规则,并能自觉遵守和乐于承担责任,教师执行起来就会顺利得多。5.教师要把问题行为的矫正与心理辅导结合起来。有些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其实是心理问题的表现,如果用强制性手段加以控制反而会适得其反,用心理辅导的理念去做学生的转化工作,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6.由觉察、诊断、目标、改进、检评、塑造等六个基本环节构成“行为导向”的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的基本模式。课堂问题行为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将消极和中性的课堂问题行为矫治、转化为积极的课堂行为,在处理课堂问题行为中要灵活运用各种预防和矫正的方法,创造性的发挥该模式的作用。
(二)主要成果通过本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简述如下:1.实验班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得到有效的矫治。2.课题组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得到了提高。3.课题组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4.初步制订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课堂行为评价量表》和《学生课堂行为评价量表》,提出了课堂教学管理质量评价标准,制定了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要求的,能体现新型师生关系的课堂行为规范。
(三)几点思考我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这里提出一些看法,以供参考:1.改革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是解决课堂问题行为的前提。现行的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难度大,适应性差,实践性课程比例太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尤其是一些专业班可以充分利用我校弹性学制改革的成果,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让学生早一点与社会接触,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和技能学习,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必须改革现行的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体现“在做中学”思想的课程体系。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和班主任队伍是解决课堂问题行为的关键。作为课堂教学的直接操纵者,教师的教育理念如何,决定着他如何实施教学,决定着他如何组织和管理课堂,也决定着他如何处理课堂中的问题行为,那么也就决定了有什么样的课堂。这有赖于每一位教师更加主动、积极的学习,有赖于每一位教师真正把课备得深入浅出,符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学到东西。3.建立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是解决课堂问题行为的保障。要建立明确的班级和课堂规则,真正发挥班级日志的作用,对缺课、迟到、睡觉、不做作业、与老师冲突等上课严重违纪的学生如实记录下来,班主任及时翻阅,并协助任课老师及时解决问题,或防患于未然,或对违纪学生严格要求、严肃处理,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要严把考试关,加大学籍管理力度。可以采取多种考试形式和评价方式,抓考风考纪。同时,要严格按照学籍管理的相关规定,对累计未获得学分到达退学标准的应坚决予以处理。[!--empirenews.page--]4.提高全校教师的教育自信心是解决课堂问题行为基础。要从强调的生源差的因素转变为自觉提高教师的教的水平。因为当前中职生源状况相对固定,无法改变,学校要通过教学思想、学习方法、教学方法的探讨,教学管理机制的改善,更重要的是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总之,我们认为职业教育的工作重心应该放在教会学生做人、教会学生做事上。在课堂管理问题上可研究的问题还很多,由于水平和时间、精力有限,本研究还很肤浅,有待于今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深入研究。
第二篇:2017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论文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目前,电子电器产品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在电子电器上的制造和维修都需要培养大量的人才,中职院校都将电子电器专业作为学校内的重点专业。在开设电子电器课程时,教师要注意教学策略的实施,使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将学生带入到教学课堂中,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策略是影响教学效果最基本的因素之一。
1.中职学校电子电器专业课程体系分析
职业学校电子电器维修与应用专业主要培养电子电器设备生产、服务、经营和管理行业中,从事安装、调试、经营与维修工作的中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该专业课程要求任课教师应该以学生就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为依据,在系统学习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更注重学生专业能力与技能的培养,突出实践环节教学,提高学生对职业岗位和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其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的实施,让学生能够有效的掌握电子电器的应用功能,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等级技能证。对于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其就业方向一般是朝着电子安装以及电子维修等岗位。对于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的课程有专业制图、电子生产实习、电子工艺、计算机基础以及电工工艺等。
然而,在电子电器专业课程教学中还普遍存在如下弊端:教材建设偏理论性,缺乏创新性、时代性,不便于学生自主学习:课程内容设置多重视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理论性,较少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实验教学在应用性方面给学生的锻炼和实践比较匮乏。课程教学方法没有完全实现从重教轻学向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没有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教学服务。
2.提高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教学效果的策略 2.1 教育理念及教学改革思路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为我市及周边地区的电子加工企业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电子电器加工技术应用岗位必备的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构建课程的知识结构,重组课程体系;突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以技能和能力培养为重点,坚持常规技术训练与先进技术训练相结合,创建具有现代水平的训练教学基地,构建具岗位特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新体系。
2.2 定位培养目标,整合教材内容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以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应以“必须、够用”为准则。整合教学内容,划分教学项目,突出核心课程地位,以学生就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为依据,及时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以项目化、综合化为主要形式来组织,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构成的职业能力为主要形式来组织,加强学生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训练。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2.3 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材施教
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课程实训主要是根据教材和案例进行展开的,而制作活动,是凭着学生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制作的,不仅能够帮组学生补充一些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磨练学生的意志,更能树立起学生的拼搏精神,帮组学生打好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
比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制作音乐彩灯控制器或者之多直流稳压电源以及集成电路作用下的音响放大器,教师可以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完成。
2.4 推进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所谓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就是将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进行组合教学,它不仅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和联系,又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传统的“灌输式”过多地强调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训教学,收效甚微。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交融、相互弥补、相得益彰。“一体化”教学的体系清晰,形式生动活泼,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方法,理论知识围绕技能训练展开教学,针对性强,突出了操作训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2.5 实施项目教学,使专业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 项目教学法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搜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直至最终自己对项目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通过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促进课程内容综合化、模块化,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使专业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彰显“做中学、学中做”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2.6 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演示教学方法是通过教师进行示范性实验及示范性操作让学生观察。它可以使学生获得具体、清晰、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抽象理论和实际事物及现象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还可以利用技能训练课、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等搞好校内综合实践实习。例如:收购一些二手家电产品,成立维修兴趣小组,让学生分层次有目标的训练,教师现场指导、示范、讲评。
2.7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教学 一是,校内实训基地在实践教学方面具有随时性、方便性、显效性的优势,重点可采取由浅入深,分段进行的方式。校内实训基地应体现仿真性原则,应充分体现生产现场的特点,具有针对性很强的、数量和场地足够的、与社会上实际的生产和服务场所尽可能一致的实训工位,在反复训练中不断提高技能熟练程度,基本完成毕业上岗前的准备和训练。二是,校外实训基地不仅能弥补校内实训设备和场所的不足,还能创设一种能够有效地促进教与学双向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和职业情境,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锻炼和培养学生从事和胜任某一职业岗位的能力,使他们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升华、能力在实践中增长,及时掌握先进的设备和工艺。校企结合既能提高学生的技能,又缩短了学生参加工作的“磨合期”。
第三篇:幼儿行为问题课堂论文
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思考
摘要:我国的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向前发展必然会考虑后续的人才接济,富足过后把目光投射到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开始阶段,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赢在起跑线上但是我们的现实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等待发现和解决。最早的学前教育起源国外,现在我国的学前教育发展也离不开国外先进思想的引导,于是继续从英美法等国汲取先进思想提出完善我国学前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学前教育、中国、幼儿教师
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
1.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存在延误
随着政策的颁布,学前教育的重要性逐渐浮出了家长的视野,但是小学化的幼儿园教育对学龄前儿童是否合适,幼儿园的地位提升了,但是定位没有相应的跟上脚步。重知识轻兴趣,孩子还有应有的童年生活嘛!并且,仍有部分家长对学前儿童的教育不够重视,观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延误学前儿童的启蒙时间。2.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缺乏领导机构与计划的保障
在当前一些精简的政府机构的背景下,特别是一些地区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因而对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在个体成长与国家整个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作用缺乏足够的重视,还有一些地区的教育部门在近几年的工作计划中基本不提或者根本不提学前教育,使得这些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缺乏计划保障。3.学前教育的发展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和必要的政策规范
1989年以来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法规行文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但是出台条例和规程所具有的执法力度不够强大,法律保障不足。综上,我们并没有什么具有强制性的执法文件为学前教育护航导向。4.幼儿园教师的待遇问题并未真正解决
幼儿园教师待遇一直是社会热门的问题,就连现在幼儿园教师的福利待遇问题也是一个尴尬的话题。在实际上,幼儿园教师的地位相较以前已经有了名正言顺的提升,在编制内的幼儿园教师享有中小学教师同等的政治和经济待遇,但是,在各种因素的组合下,幼儿园教师的地位和待遇相较其他在岗教师显得并不那么平等。培训学习的机会偏少,晋升空间小。一切都还是需要时间来沉淀见证。5.学前教育研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支持
在学前教育研究方面,国家级和市级的幼教科研项目均有所增加,但是,与中小学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由此可见,学前教育在国家层面就不享有平等的重视,上级都不重视,机会也少,学前教育会去研究的人就更少了,教师停留在表面的教学,没有更深更广的理论支撑孩子的发展相应也会被打折扣。
二、发达国家对我国学前教育的策略影响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儿童是我们建造美好世界的伊始,也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从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在德国诞生直到现在,意大利的瑞吉欧学前教育体系、英法德等国的学前教育特色一直引领着这项事业向前发展。相较中国出现的问题,美国学前教育以其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强大的立法为保障,将学前教育发展到了世界前沿,高瞻课程的课程模式和理念正在中国影响感染着未来的幼儿教育者们。资料查找显示亚洲的日本和新加坡也已经通过探索,找到了适合本国特色国情的学前教育之路。与此相对应的是许多发达国家也已经把学前教育作为整个国民教育的基础,并逐渐纳入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我们应该怎么做? 1. 根本上重视学前教育,转移学前教育发展中心。向美国学习,积极出台与学前教育相关的政策文件,并且用法律保障执行的力度,落实到点。调整现有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的局面,转移智力发展的中心,重视学前儿童整体教育的发展,而不是单从智育考虑。纠正启蒙思想,发展学前儿童兴趣,自主学习,激发本能,自然学习。
2.严格控制班级人数,确保每一个幼儿享受到足够的关注
把控幼儿园班级人数,现在很多幼儿园对利益追求最大化,班级人数严重超标,儿童游戏的空间密度极度狭小,儿童得不到应有玩耍空间,肢体活动无法开展,小型室内游戏安全隐患大,老师关注过于分散,对幼儿的肢体、情感、人格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3.可开展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机构
现行了解到的幼儿园情况是民办私立园多,收费高,教师师资力量良莠不齐,公办园安全问题较少但数量也少,政府对公办园的把关十分严格。随着二胎政策的彻底开放,私立园更加火爆,公办园下发了部分名额,在区县或者城镇都有公办园的增加,但是,学前幼儿也以不可预估的数量增长着,二胎在将来将会解决人口老龄化,但是目前他们的入园质量也有待我们发现和解决。近年来,许多国家学前教育机构的办学形式日益多样化、灵活化,具体表现为1扩大幼儿园服务社会的功能,如在日本,除实行全日制和半日制保育外,还发展“临时保育”事业,以方便家庭主妇处理临时事件提供服务,还有为低龄学童提供放学后的托管服务等,甚至为6岁以下的儿童开发一种独特的学前教育形式——“函授课程”,参加函授教育的家庭每个月都能收到一套音像和图书资料,家长与幼儿在观赏资料的同时可以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玩中学。2是学前教育机构的家庭化。如在瑞士和挪威等国被称作“日间妈妈”的家庭式幼儿园,近年,美、英国也出现了类似的日托中心。许多人认为家庭是教养儿童的适宜场所,一般设在开办人家里,除自己的孩子外,可另外招收少量其他孩子,一般不超过5名,这类微型学前教育机构在国外发展迅速也有了相应的政策管理。在中国学前教育发展较为先进的城市里,也有类似的教育形式出现,可酌情考虑。3社区学前教育机构,社区学前教育机构具有正规性、开放性、综合性和地域性的特点,发达国家专门为儿童设立的儿童馆、儿童咨询所、儿童公园等,以公众资源的方式托管幼儿。4.考虑地域特点,开展本土特色教育
国情出发,开展具有本国特色、本土特色的教育活动,以自然为媒介,尊重幼儿,尊重自然。如瑞典是一个景色优美、历史悠久、民族文化保存完好的国家,具有博大的教育资源,他们的幼儿园就建立在环境最为优美,教育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潜移默化感染幼儿成长。在中国我们也可根据国情,开展本土特色教育,将幼儿园贴近农村的自然地,郊区又如何,蒙台梭利和福禄贝尔的教育理念中特别指出亲近自然,让儿童自然发展。
第四篇:中等职业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论文
一、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现实情况中,很多学校的固定资产采购问题突出,没有专门部门负责采购,工作中后勤部和办公室都在采购,缺失采购权的控制。验收问题突出,没有验收部门手续,也没有验收人签字,缺失采购质量的监管。使用保管问题突出,没有使用人签字,缺失保管责任的明确。处置报废问题突出,没有报废处置手续,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甚至有的学校财产盘点制度流于形式,多年不盘点,账实严重不符,无法知晓学校的真实家底。
二、针对上述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牢固树立固定资产管理的新理念
要从企业化角度来重新认识固定资产管理的现实意义,关乎学校财务状况的大局,关乎学校资产的效率化,关乎学校的经济效益,从经济角度来管理固定资产有着增值保值的作用,从效益角度来管理固定资产有着夯实发展的巨大潜力。对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不仅仅是学校领导的事,也是全校各科室、各部门甚至每位师生也必须要重视的一个问题。只有在思想根源上抓好,才能真正落实在具体工作中,把存在的问题解决。
(二)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管理
根据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学校根据招生计划和教学要求,按专业类型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可提高资产利用率。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要编制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投资预算是对固定资产购建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组合成不同的预算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比较,最后选出最优方案。中职学校的固定资产投资既要考虑社会效益同时也要考虑经济效益,这样才能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
(三)配备固定资产专员
随着中职教育迅速发展,学校固定资产增幅很大,由于资产管理工作是和实物打交道,工作对象多而杂,是贯穿全校各方面的重要岗位,因此必须配备可靠、责任心强,又有一定业务能力的固定资产专员来具体负责,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专员主要负责学校固定资产购入后编号入账、异动、盘点、报废等一系列活动的循环过程,还有与各部门的人员的协调配合。
第五篇:中等职业学校第二课堂教学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质量;第二课堂
论文摘要:本文论述了针时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质量现状,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素质,进一步发展和推动职业技术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着为祖国培养有思想、有觉悟、有能力的、熟练的各类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最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素质的高低。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等职业教育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情况。如所招学生大部分思想素质较差,文化水平较低。同时,由于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思想、情绪、心理等多方面出现更多的不可替换性。叛逆、任性、依赖、冲动、我行我素、厌学、早恋、嫉妒等行为,给学校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在抓好中职学生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在校情况,着眼未来,从职业规划、专业建设、自我管理、人际交往等多方面,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动态追踪。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质,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使学生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时,开展第二课堂教育,增强学生与他人文往的能力,培养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健康向上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实用技术的培训.教会学生熟练的掌握一两门技术,使之走向社会拥有谋生的方式。但中职学校在抓好技能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尤为重要。试想,如果一个人具有较高的技能,而缺乏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质.那么这个人的技能也只能给社会带来危害。针对目前少数学生出现的问题,中职学校教育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施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定期抓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教育,通过第二课堂教育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同时.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提高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操。
中职学校应该开展哪些第二课堂活动呢?我们要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第二课堂教学计划。如学生在课堂上爱小声说话,上课画画、练字.有的戴着耳机听音乐等等。既然学生对这些感兴趣,甚至放在课堂上做,我们何不在第二课堂开设这样一些课程,聘请专业的老师来对学生进行培训呢?
学生上课爱小声说话,说明他们有交流的欲望。那么我们何不在第二课堂中开设“口才班”,把说话做为一门艺术和技能来培养.教学生说话,说好话,不说废话。同时,经常开展演讲比赛,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学生上课在画画、练字,我们在第二课堂开设美术书法兴趣班,由专业的老师给学生指导绘画的基本功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掌握绘画技巧。同时,由书法老师进行专业指导,使学生认识祖国的书法艺术,掌握书法技巧,将来走向社会更多一门技能。
学生上课爱听音乐,说明他们爱好音乐,我们就在第二课堂开设舞蹈课、合唱课、音乐欣赏课,让喜爱文艺的学生能在这个天地里尽情的施展自己的才华.再加上专业教师的指导,对学生的欣赏水平也有提高,能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正确区分什么是高雅艺术,什么是美的东西,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
总之,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走进中职教育的校园,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又多了一门或几门课堂上学不到的技能.更重要的是,着眼职业教育的长期发展,第二课堂对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我们不仅要抓好学生的技能培养,同时也要抓好学生的德育教育,特别是通过第二课堂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向上的思想,使中职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同时,让学生多一些技能,成为复合型人才,使学生能更好地走向社会、走向未来。